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別低估了孩子的學習主動性

發(fā)布時間:2020-11-24 幼兒學習故事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別低估了孩子的學習主動性上個周末,兒子的班主任給我發(fā)了一條短信,通知兒子下下周擔任國旗下班級演講的光榮使命,全家都十分高興,一起研究演講的主題,老師讓結(jié)合平時和孩子外出的游記,寫一篇內(nèi)容偏重于鼓勵孩子遇到困難勇于克服的主題。我們?nèi)齻€經(jīng)過商量,決定圍繞爬山的經(jīng)歷展開描述,由**的爸爸執(zhí)筆。周一白天,爸爸寫完稿件,晚上爸爸念給**,兩人又經(jīng)過了二次修改,由于兒子不認字,我就把文稿用手機錄了音頻,然后放給兒子聽了一遍。

周三,兒子上完國際象棋課,回到家里吃完飯,自己就把我的手機拿到一邊不停的播放自己的稿子,然后一邊玩著自己的汽車。聽了許多遍之后,自己開始嘗試跟讀。我們吃驚于兒子的主動,也不打擾他,在一邊觀察他。今天早上,兒子起床后,自己又拿起手機聽錄音,聽了幾遍后,**爸問:兒子,你準備的如何了?兒子回答,我已經(jīng)背過了。

在班車上,我回想著兒子昨天的場景,慶幸于昨天沒有去干擾孩子的學習。我每天下班都在兢兢業(yè)業(yè)的催促孩子快練琴、婆婆催孩子快做戰(zhàn)術(shù)題,其實,我們是低估了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嚴重擾亂了孩子的生活節(jié)奏。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生活的節(jié)奏,作為一個愛嘮叨的媽媽,我需要做的停止我對孩子的催促,對孩子,他們感覺最舒服、最順暢、就是最適合孩子的。

尊重孩子的節(jié)奏,停止我自己的焦慮,相信孩子能行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別讓學習成了孩子唯一的生活目標


別讓學習成了孩子唯一的生活目標上周五一位媽媽帶著一年級的女兒來托兒所取被子,當拿被子時,孩子告訴媽媽被子是自己疊的.那位媽媽表露出很吃驚的樣子,并轉(zhuǎn)身問我,被子真的是孩子自己疊的嗎?我說是的,在這里的孩子,被子我們都會要求孩子自己疊,這樣也是緞練孩子的動手能力.媽媽聽了很高興地說:"不會吧!還會疊被子了,在家她是什么都不會弄呢!我當時想這么大的孩子疊被子對他們來說,并不是件很難的事,就看我們家長有沒有要求和引導孩子這樣做.

今天這位孩子又來到托兒所,說是在這里過幾天,等媽媽放假了再一起回老家.上樓后我問這孩子:"今天不是去學校取成績單和暑假作業(yè)嗎?你怎么不去?"孩子說:"我媽媽會幫我去拿."說完就開始打開帶來的書包,取出一張數(shù)學試卷,一本數(shù)學口算卡,一本書法字貼,一本畫畫本,一本日記本.我說你不是放假了嗎?怎么還有這么多的作業(yè)?孩子卻說:"這都是我每天必做的作業(yè),不管放假還是上學都一樣."我試探著問:"你每天都做這么多,那你自己覺得作業(yè)多不多?"女孩低著頭回道:"不多呀!一個晚上兩個多小時就完成了.不做作業(yè)我會無聊,沒別的事可做."可以聽得出這孩子在家除了作業(yè)沒別的活動.為了不打擾她寫作業(yè),我對她說,你若有做不來的難題就叫我一聲.說著我?guī)е鴰讉€小點的孩子離開了寫字桌.

過了一會我再回到女孩子身邊時,看到他把數(shù)學試卷寫完了.我拿著試卷問,你這試卷都復查過沒?女孩回道:"不用復查,等晚上回家媽媽會批改."我聽了拿起她的數(shù)學口算卡翻看了一下,里面每一頁都有打分,并且每頁都有一小題錯,錯題后面都有訂正.我問女孩你錯了一題有沒有想過若自己再復查一遍就能發(fā)現(xiàn)?女孩說:"這樣就太浪費間時了,我只算一次.我媽媽也要求我一次就要算正確."哦!那若錯了媽媽會怎么說?女孩看了看我說:"我媽媽說若有錯題就一直練,堅持每天練."我說:"那你起不是很多時候都在做重復的題?"孩子接過我手中的數(shù)學口算卡說:"那也沒辦法,媽媽要求的."說著開始寫書法字貼.

到中午吃飯了,女孩還有日記和口算卡沒完成.午飯后午睡時,女孩說睡不著.我問:"為什么呢?"她卻說:"今天的日記不知道寫什么好."我說你每天都要寫嗎?女孩子說是的.這也是媽媽要求的.為了讓她早點睡.我說:"那今天中午睡不著,就可以寫成日記了."女孩一聽眼睛一亮高興地說:"是哦!我怎么沒想到呢?"我在想若她媽媽看了她今天的日記會不會明白孩子為了完成任務的這種壓力?女孩終于放心很快地入睡了.

下午一起來,女孩又忙著趕作業(yè),直到下午四點多才全部完成.我問女孩,你不是說平時你兩個多小時就能完成的嗎?女孩說是的,平時作業(yè)也是一樣,但我在學校會完成一部份,回家再寫兩個多小時就可以完成了.原來是這樣,當時我聽她說兩個多小時,還在想換成xx用四個小時寫完都有點困難.

看女孩寫完作業(yè)了,我于是跟她聊:"你上學時每天放學回到家都做些什么?"女孩說:"回到家就寫作業(yè),寫完作業(yè)就沖諒,然后就睡覺."每天都這樣?女孩聽了,點了點頭.我又問:"那你有沒有幫媽媽洗碗,拖地呀?"女孩提高聲回道:"我媽媽說我只要做好作業(yè),別的什么都不用做."我說那你自己的東西和房間誰幫忙整理?女孩馬上回道:"我媽媽呀!"與女孩對話,可以得知這孩子每晚除了作業(yè)就是睡覺,并且不光是上學時段,暑也不例外.

雖然說女孩在媽媽的培養(yǎng)下,字是寫得不錯,日記也寫得很好,并且畫也畫得很棒.但我認為一個孩子,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學習不是他們生活唯一目標.很多家長都愿意在孩子的生活瑣事,以及課外和手工作業(yè)中幫助孩子.還有的家長認為,做這些與學習無關(guān)的事會浪費孩子學習時間.就一味的要求孩子只要把學習搞好就行,別的事一概不用孩子操心,都會有大人來幫孩子做.殊不知這是一個可怕的慢性毒藥,孩子漸漸會失去動腦、動手的機會,有些孩子到了學校不會搞衛(wèi)生,不會系鞋帶,更可怕的是孩子的大腦也會失去了鍛煉機會,在孩子以后的學習或生活里慢慢地就不會去用腦思考.育兒眼光要放長遠點,不要只看到眼前孩子的收益就以為完美了.

別讓孩子加入“低頭族”


從電腦到智能型手機、平板,不僅大人離不開它們,甚至小朋友也輕易就上了癮。一方面電子產(chǎn)品給生活帶來了便利,另一方面,對這些由“屏幕”陪伴長大的孩子而言,一盒拼圖、一件玩偶,甚至是一群小伙伴,都遠遠不如一臺電腦來得更有趣,究竟該不該讓孩子接觸電子產(chǎn)品?美國凱澤家庭基金會在2011年公布的一份調(diào)查報告中稱,長時間看電視或電腦,對兒童閱讀能力會有嚴重影響。報告指出,臥室中有電視機的兒童以及在家中長時間看電視的兒童,很少有時間閱讀書本或從事室外活動,更少有時間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和培養(yǎng)自己的閱讀習慣,在閱讀上也就會遇到更多的困難。電子產(chǎn)品對兒童閱讀能力的影響,全世界的兒童恐怕都不能幸免。過早地接觸電子產(chǎn)品,除了會對孩子的閱讀能力造成嚴重影響,對孩子身心發(fā)展等很多方面,都有負面的影響。*對身體發(fā)育的影響長時間看電視、電腦屏幕和手機屏幕,會對孩子的視力發(fā)育造成影響。近年來,我國大中小學生的近視、散光、弱視等眼睛發(fā)育疾病的發(fā)病率持續(xù)上升,甚至還偶有出現(xiàn)暴盲等極端個案,與過早、過多、過度使用電子產(chǎn)品都有必然聯(lián)系。除此之外,長時間沉迷于電子產(chǎn)品,必然減少了身體活動的機會,造成戶外活動時間減少,沒有時間培養(yǎng)體育愛好等問題,由此會帶來體質(zhì)弱、體能差、體格不夠強壯等狀況。*對社交能力的影響電子產(chǎn)品的過度使用,減少了孩子與人面對面交往的機會,也使孩子失去了很多社交學習的機會,會導致孩子性格內(nèi)向、人際交往能力差、社交中語言表達能力差等問題,嚴重的還可能導致社交障礙。*對智力發(fā)展的影響幼小的孩子要依靠感官來認識世界,眼睛看、耳朵聽、嘗一嘗、摸一摸,以及身體的各種運動,才能感知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如果大部分時間都在看電視、看電腦、看iPad、看手機,豐富的感官經(jīng)驗就會被單一的視聽刺激所取代,造成孩子感知能力的發(fā)展受阻,從而影響認知能力的發(fā)展。馮老師告訴你:0~6歲的嬰幼兒時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發(fā)展時期。這個時期,無論是身體發(fā)育、智力發(fā)展,還是社會性發(fā)展,都是在為一生奠定基礎(chǔ)。所以,請關(guān)掉電子產(chǎn)品,讓孩子在最自然的狀態(tài)下成長——每天早上用你們的笑臉迎接起床的孩子;帶孩子一起欣賞大自然的景色,陽光燦爛或陰雨綿綿,溫暖如春或寒風習習;讓孩子玩沙、玩水、玩泥巴,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成長……只有讓孩子每天學習在人類社會中生活所需要的技能,和人打交道,學習照顧自己,學習愛,這才是成長的健康之路!當然,現(xiàn)代社會離不開電子產(chǎn)品,讓孩子適當了解接觸電子產(chǎn)品也是必要的。但要注意,父母要控制好時間和頻率,一般來說,越是年齡小的孩子,越是要盡可能少接觸電子產(chǎn)品。對于0~6歲孩子的父母,我們還是要呼吁:請讓你的孩子遠離電子產(chǎn)品!

別再讓你的孩子學“乖”了


我的專業(yè)是教育學,經(jīng)常對教育問題保持特有的敏感和理性,對于傳統(tǒng)的育兒理念當然也也持有謹慎的接受態(tài)度。

在傳統(tǒng)的育兒理念中,我們最喜歡用的詞是“乖!”你想你會在什么情況下對孩子用“乖”?是不是他在非常守規(guī)則的時候,如吃飯時乖乖坐好,去超市是壓抑自己想去觸摸的愿望而只是旁觀,或者眼睜睜的看著自己最愛的玩具被別人分享而壓抑自己的真實的想爭搶的想法?這些時候你都會忍不住夸贊寶寶,“寶寶真乖!”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當你要寶寶壓抑自己的時候,恰恰是在壓抑寶寶自己的真實想法和真切情感,你認為寶寶學會了自制,可以此同時,在被規(guī)則的壓抑下寶寶變得越來越?jīng)]有自己的想法,越來越跟隨者社會的期望壓抑自我,在一個盒子里蹦跶,(有一本關(guān)于鼓勵孩子創(chuàng)造和想象的書,隱喻為“超越盒子的教育”)缺乏創(chuàng)造性,進而越來越?jīng)]有主見?

對中國孩子創(chuàng)造性急缺的非議責在此是不是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端倪?

這里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和大家分享一下。同時G女士是一位事業(yè)心很強的女性,不到40歲就獲得了教授的職稱,有一次的偶爾交談中和我談起她的兒子,因為同樣的教育學背景,所以她提供的例子以及分析直接就是教育學立場,無需我再度加工,只需如實記錄就好。

“我的兒子是個非??贪宓娜耍趺凑f呢?比如說他每天晚上臨睡覺前,會把鞋子襪子,上衣、褲子,都整整齊齊的疊好擺在床頭;寫作業(yè)的時候?qū)⑽醋鞯淖鳂I(yè)放在一摞,寫好了就一本本的整齊的擺放在另一邊,有一次,我看了下他寫好的作業(yè)并隨手丟在旁邊,他立刻撿起來放在原來的位置。(這不是個好習慣嗎?)并非如此,其實做事情并不需要如此刻板,這是不是反應了他的一個心態(tài)——擔心自己的東西不在合適的位置自己找不到?這實際上是他內(nèi)心緊張的一種反應。我總是說你不用疊衣服,已經(jīng)很晚了,你把衣服放在房間里明天直接就可以找到了,時間很晚了,抓緊睡覺吧,好嘛,現(xiàn)在他衣服倒是不疊了,但是還是要放在床頭按照順序擺好,然后才能安心睡覺,這樣刻板下去,尤其是男孩子,我擔心他有點強迫的癥狀?!?/p>

(是不是受到家里人的影響?)

“我們家里沒有任何人有這個習慣,我的衣服從來都是隨意擺放,也不疊,有時間的時候就掛起來,他爸爸更是不會如此,他奶奶倒是很整齊,但是他根本沒有和他奶奶在一起生活過,(也許是隱性遺傳)是啊,隱性遺傳的力量也太大了吧?!?/p>

(這也無關(guān)大雅吧)

“我的孩子從小就是個非常守規(guī)矩的孩子,從來都不可能破壞規(guī)則,任何一個規(guī)則只要你告訴他,他一定是個堅定的執(zhí)行者,有的時候我甚至鼓勵他去破壞規(guī)則,如采摘公園里的花,他根本就不能去的,無論我怎么勸解?!?/p>

(是不是你們小時候?qū)λ拗频奶啵?/p>

“沒有啊。他得違反規(guī)則,我才能去制定規(guī)則啊,他根本就沒有違反過規(guī)則,在集體中他是一個很完美的人,但是對于創(chuàng)造性他是沒有的,因為他太循規(guī)蹈矩了。我想我也不是乖乖女啊,小的時候初中老師大部分我都和他們爭執(zhí)過,他的爸爸小時候也是淘氣的不得了,他爸爸也很糾結(jié)他的這一點,真的是很奇怪的天性?!?/p>

其實,據(jù)我所知,G老師的兒子挺優(yōu)秀的,只是這一點好像很讓她糾結(jié)。

"比如小時候,如果我抱別的孩子,他根本就沒有說這是我的媽媽的意思。有別的小朋友來家里玩,一件一件的拿光他的玩具,他立馬會換一個,而不會把自己的玩具搶回來。他好像沒有自己物品的占有欲,(這的確有點與眾不同,因為點點這個時候會拼命的守衛(wèi)自己的玩具,自己的媽媽,自己的奶奶,自己的一切,我對他限制太多,從此后讓他盡情占有吧?。┯幸惶焖胪嬗鹈蚺?,剛蹲下來伸手撿,另一個小朋友過來了,直接把他的手踩住了,這我覺得是個很好的應急行為,但是我的兒子永遠是不會這樣的,他總是退縮。他抽出了自己被踩疼的手,默默讓出了球拍,即使是應急反應,我的兒子也是退縮式的”。

“后來上了小學,整個一二年級,每天他帶5支筆到學校,中午回來了一只都沒有了,不知道哪里去了,他對自己的物品完全沒有占有的意識,這延續(xù)了很長時間,直到長大了才好點?!?/p>

我覺得真的是很獨特的孩子,要知道自私是孩子的天性,他直接躍過這一關(guān)鍵期,這對他將來的生活究竟是什么影響呢?結(jié)合他現(xiàn)在的刻板表現(xiàn),也許不良影響更大一些。

G老師很有反思精神。緊接著分析道,因為現(xiàn)在是獨生子女,所以我們的目光會更盯著孩子的全部,潛意識里想要孩子更完美,如果孩子很多的話,我們會看到每個孩子的優(yōu)點,而不是現(xiàn)在糾結(jié)于孩子的一個方面的不良表現(xiàn),其實這是不對的,我也在盡力糾正自己的這個問題,允許孩子成為他自己,畢竟人無完人。

我非常贊同!

因為你過分糾正孩子,實際上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不好的,而降低自己的自信度和自我接納度,你只要接受孩子的樣子,不是因為他是個完美的孩子你才愛他,而是因為他是你的孩子,家長也要學會成長接納孩子的缺點,接納孩子的一切!

不過從今天的談話中我還是有很多的啟示:

以后我會讓孩子盡情舒展自己的天性,而不去限制和壓抑,即使他很自私,即使他很不講道理,即使他很“不聽話”,壓抑孩子你能得到什么?世界本來對孩子就很寬容,允許孩子的自私,為什么你非要把他壓磨成和成人一個樣子呢?讓孩子為我們的世界增加一抹不同的色彩不是很好嗎?

不要讓孩子過分遵守規(guī)則,規(guī)則是人定的,是靈活的,如果小小年紀就被規(guī)則妨礙,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如何成長,當你相信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時,他自己會一步步在嘗試甚至錯誤中自己習得正確的規(guī)則。

對于孩子天性中的成分,我將不會用一些刻板的規(guī)則去壓抑他。謝謝G老師和我的分享,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經(jīng)驗,因此在此和大家分享,希望你也能有所領(lǐng)悟。

美國低齡兒童的性別教育


在美國,父母對低齡兒童的性別差異是很看重的,年輕的媽媽們會精心地為孩子挑選男用品、女用品,在美國,父母對低齡兒童的性別差異是很看重的,年輕的媽媽們會精心地為孩子挑選男用品、女用品,有時因為顏色花樣的緣故,她們還會不放心地向營業(yè)員詢問,生怕搞錯了。那些抱在手上的男嬰,已穿上了正式的男裝三角褲,盡管三角褲里還裹著紙尿布。他們的母親說,應該讓他知道自己是男孩。

在眾多的托幼機構(gòu)里,幼兒的廁所也是分男女的。在一個扎著小子女孩坐廁姿勢的圖案和一個男孩坐廁姿勢的圖案的標志下,幼兒們分門進出。廁所里面的設(shè)施完全按正規(guī)男女廁所設(shè)計,只不過比例縮小而已。為了便于幼兒識別,有的女廁所的墻、瓷磚還用粉紅色,男廁所則用淺灰色。幼兒到園的第一天,認識廁所便是第一課。幼兒上廁所老師都會提醒別走錯了。有時孩子好奇,如男孩跑到女廁所探個究竟,老師一般不批評,只問他們看清了有什么不一樣。

教男孩要有男人氣,教女孩更細心,這在美國父母心中已成為約定俗成的育兒觀。假如母親送兒子上幼兒園,孩子纏著媽媽不肯放,媽媽只要對兒子說:“不能哭了,你是男子漢,男子漢是不能哭的?!蹦泻⒕蜁娙讨蓿砷_手。

家園共育:別讓“懂事”扼殺了孩子的個性


我們經(jīng)常能聽到家長這樣夸孩子:"這孩子真懂事"、"真是個聽話的好孩子"。在家長心中,懂事聽話=好孩子,懂事聽話的孩子也更招人喜歡。為了讓孩子懂事,家長處處限制孩子,但是孩子天性活潑好動,限制過多會扼殺掉孩子的個性。

過度聽話會讓孩子失掉個性

小劉小時候是個特別可愛的孩子,長的有點小帥,加上特別的聽話,因此很招人喜歡,這主要是跟父母的教育有關(guān)。小劉的媽媽是個特別強勢的人,對兒子管教甚嚴,對孩子的教育,只遵循四個字,那就是懂事聽話,小劉也在媽媽的教育下格外聽話,小時候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時,無論在什么地方玩,小劉的衣服始終是干干凈凈的,因為媽媽不允許他的衣服變臟,在去別人家時,小劉從來都是很有禮貌很聽媽媽的話,因為媽媽不允許他胡鬧,小劉的成績非常好,因為每次考試不好時都會被媽媽一頓訓斥,小劉在媽媽面前特別的聽話,媽媽也很欣慰孩子很懂事,因此對孩子一些人生大事,都是一手操勞,而小劉上大學學的設(shè)計專業(yè),也是媽媽要求的,盡管小劉并不喜歡這個專業(yè),但是無奈媽媽的強威。

小劉小時候也是個聰明的孩子,小想法也很多,但是從小到大,太聽媽媽的話,導致自己的個性越來越無。

孩子聽話懂事是好,看著也招人喜歡,對父母來說也能省心,但是太聽話就真的不行了,太聽話的孩子容易缺乏主見,自信心弱,缺乏創(chuàng)造。

如何讓孩子既聽話又不失個性?

對于孩子一些乖巧的行為,家長不要總是表揚,適度就好,在表揚孩子時,除了你真聽話、你真乖等表揚,可以試試其他的表揚方式,例如你真棒啊。多鼓勵孩子做一些自己不敢做的事情,孩子害羞,就多鼓勵孩子和別人接觸,對于孩子的一些獨特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家長要盡可能的尊重,保護好孩子的獨特性。

我們可以要求孩子行為上基本聽話,整天打架、罵人、不聽話不行,但思維上可以不太聽話,可以有自己的想法。當孩子小時,以聽話為主,要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孩子大了應給一點"不聽話度",甚至行為上也可以有自己的做法。

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煙火,都能綻放出不同的精彩。讓孩子懂事聽話并沒錯,在不破壞原則的基礎(chǔ)上,應多多鼓勵孩子展現(xiàn)個性,這樣他們的人生才會更快樂更精彩。

新加波低齡兒童的性別教育


新加坡的媽媽們會精心地為孩子挑選男用品、女用品,有時因為顏色花樣的緣故她們還會向營業(yè)員詢問,這是男裝還是女裝?那些抱在手上的男嬰,盡管還裹著尿布,卻穿著正式的男裝三角褲。他們的母親說,應該讓他們知道自己是“boy”。

當孩子學說話時,媽媽們就會把性別告訴孩子。常見新加坡的年輕媽媽告訴懷抱的嬰兒:“你是男孩不是女孩”,“你是女孩不是男孩”,而且經(jīng)常重復。在孩子學說話時,又教他們學說“Iamaboy”或“Iamagirl”。如果你故意對一個小男孩說:“Youareagirl.”盡管他還不滿兩歲,他還是會很生氣地大喊:“No!Iamaboy!”(不!我是男孩!)

在新加坡的幼兒園,幼兒的廁所也是分男女的,幼兒們分門進出。里面的設(shè)施完全按正規(guī)男女廁所所設(shè),只是比例縮小而已。幼兒入園第一天,認識廁所便是第一課。男女廁所的門上,分別貼著男女標志。這個標志與公共場所的比較接近。

教男孩要有男子氣,教女孩要細心,是一般新加坡家長心中約定俗成的育兒觀。一次,一位母親送兩歲多的兒子上幼兒園,那孩子哭著粘著媽媽不肯走,這位媽媽用堅定的語氣對孩子說:“不能哭,你是男子漢,男子漢是不能哭的。”果然,那男孩強忍著淚。還有一次,一位女士與兩三個男孩等電梯,電梯門一開,那位女士讓孩子們先進,他們卻不進,其中一個示意說,“Ladiesfirst”。

如何讓孩子從強制性學習到自主學習


不談學習時,母慈子孝,連摟帶抱;一談學習時,雞飛狗跳,烏嗷喊叫,讓路人恥笑,讓老人血壓升高……這就是以灌輸、強迫甚至壓制等手段,對孩子進行“管教”,是許多父母教育孩子常用的方式,也是最吃力不討好的方式。它不僅容易使孩子產(chǎn)生逆反情緒,還阻礙孩子責任心與能力的開發(fā),讓父母陷入心力憔悴而又無能為力的尷尬中無法解脫。

要如何讓孩子從強制性學習到自主學習?根據(jù)我個人帶孩子的親身經(jīng)歷和體驗,我提幾點建議希望能幫到有類似情況的家長朋友。

第一:在孩子面前,不管是學習還是做事情,家長和孩子都要認真對待。這種凡事都認真對待的態(tài)度會慢慢培養(yǎng)起孩子學習認真,做事認真的習慣,這種好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身,也會讓家長在今后的教育中省心不少。以前我不覺得,只是對孩子抱著無數(shù)希望,又加上在孩子小學階段,我的工作時間輕松自由,所以我陪孩子學習的時間非常多,每天除了認真給他檢查作業(yè),簽字以外,就連學校要求辦的小報,我們家都會當成一件重要的事情來辦,不追求非常完美,但一定是竭盡所能。剛開始我們指導孩子辦的小報真的很丑,在得不到老師認可和贊美的情況下,孩子在這方面比較消極。我們一邊鼓勵他要相信自己,一邊放假的時候送他去學畫畫。也就是開始還是有一定的強制性,但在我們大家的努力下,他畫的小報越來越好,最后以每次獲獎全勝,從此以后我們不再指導,孩子也會自主的去學習,去審美,去完成他認為最好的小報,一如他的學習也是如此

第二:家長在孩子面前千般逼,萬般寵,不如讓孩子自己懂。給我孩子同年同級的朋友家女兒,小學還是一個乖寶寶,一進入中學就叛逆的不得了,讓朋友差點為此自殺。因為朋友覺得自己每天工作那么辛苦,孩子要什么就買什么,還把孩子送去許多學費不菲的培訓班,他一讓孩子好好學習,孩子就給他急。比如明明大家在一起聚會,幾個年齡相仿的孩子在一起玩的很開心,他非要孩子去看書,孩子不去,他立刻會拿其中一個成績好的孩子來給女兒比較,然后父女之間開始戰(zhàn)火漫廷。這種自尊式的傷害,只會扼殺孩子自主學習的熱情。我很想對朋友說:學習不在急于這一時。后來我給他女兒單獨相處時,我刻意的夸她今天穿的衣服還很潮,很青春。然后在孩子心情愉悅的聊天中,我又慢慢的談到她父親性格倔犟,但工作起來很辛苦很拼命,很愛她這個女兒。某月某天她父親為了多掙幾個加班費,手受傷了都還要堅持上班,只因為他想多掙點錢送女兒去一知名培訓機構(gòu)補課。第二天朋友來上班,他高興的對我說昨天晚上他女兒回去復習到深夜才睡。

第三,在孩子面前家長可以適當?shù)膶⒆舆M行挫折教育,有些事情你千叮嚀萬囑咐

,孩子在沒有體會失敗之前,你多說無益,更不能改變什么。比如說我的孩子,在初一下半期不知怎的迷上了玩手機游戲。每次周末回家一有空就偷偷的玩手機,我關(guān)了丫F,他用數(shù)據(jù),東躲西藏,氣的我不行。后來我想他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現(xiàn)在不聽我說,迷戀手機游戲,期未的時候一定會考得很差。我索性不管他,讓他嘗到失敗的滋味再說。果然期未成績從年級前十排到了一百以外。他沮喪極了,我狠狠的批評了他一翻,我再把他沉迷手機游戲的種種表現(xiàn)指出來,分析這次失敗的主要原因,最后他主動交出了手機。以后有很快沖進年級前十,我如釋重負。

唉!一說孩子的學習,每個家長都可以寫一本厚厚的書。但只要你對孩子的學習是從最初的強制性變成現(xiàn)在或以后的自主性,都是我們斗智斗勇的結(jié)果,任重而道遠,我愿意和所有的家長朋友一起加油!

讓孩子形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一位母親從市場上買回來一個菠蘿,好奇的孩子被這個從未見過的東西吸引住了,這位母親可能會有兩種方式對待好奇的孩子。

一種方式是:母親告訴孩子“這是菠蘿,是可以吃的,它的外面是很硬、很尖的刺,你不要去摸它哦!它很重,你提不動它,但是它是圓的,你可以滾動它。你聞一聞,它是不是很香?。楷F(xiàn)在我們把它拿到廚房去切開它,切好后用鹽水泡一泡,它吃起來就又香又甜了?!?/p>

另一種方式是:母親告訴孩子“這是菠蘿”,然后就把菠蘿放在孩子面前的地板上,自己先去忙乎把買回來的其它東西處理好。好奇的孩子一定會對這個菠蘿“采取行動”,比如他可能伸手摸了一下菠蘿,趕緊又把手縮了回來,并且對著媽媽喊:

“媽媽,這個菠蘿很刺手,我被它刺了一下?!?/p>

媽媽回應說:“是的,孩子,菠蘿會刺手,不要緊的。”

于是孩子又嘗試抓起菠蘿的葉子,把它拎了起來,可是菠蘿很重,孩子很快就把它放下了,“媽媽,這個菠蘿很重,我拎不動它?!?/p>

“是的,菠蘿很重?!?/p>

孩子可能又嘗試著滾動菠蘿,結(jié)果真的把它滾動了,他高興極了:“媽媽,我把菠蘿滾動了?!?/p>

媽媽也很高興:“你真能干!”

“媽媽,我聞到一股香香的氣味,菠蘿是不是可以吃的?”

“對,孩子,菠蘿是一種水果,是可以吃的?!?/p>

“怎樣吃呀?”

“把皮削掉,切成一片一片,用鹽水泡一泡,就可以吃了?!?/p>

“讓我試一試……真好吃的!”

這兩種方式,你主張哪一種?你常用的是哪一種?它們有什么區(qū)別,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嗎?

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第一種方式,孩子很快就學會了,菠蘿是多刺的,是很重的,是可以滾動的,是很香的,是要泡了鹽水才可以吃的。這是媽媽直接告訴他的,不是孩子自己發(fā)現(xiàn)的。將來媽媽又帶回來一件新奇的東西,孩子也可能會像這次那樣等著媽媽告訴他關(guān)于這個東西的知識。

第二種方式,孩子最終也明白了,菠蘿是多刺的,會刺手,菠蘿是很重的;菠蘿可以滾動,因為它是圓的;它聞起來很香,切開來是金黃色的,沾上鹽水再吃,又香又甜。這一切都是孩子通過自己的嘗試發(fā)現(xiàn)的,孩子不僅懂得了菠蘿的特性,他還學到了認識菠蘿的方法,你可以摸它,可以拎它,滾動它,聞它,切開它,嘗它,下一次媽媽可能帶回了一只螃蟹,孩子當然又會嘗試去摸它,可是很快被螃蟹咬了一下,于是孩子知道了,這個東西跟菠蘿不一樣,它會咬人,媽媽可能建議說“你可以用筷子來動一動它,這樣就不會被咬了”,于是孩子自己試著用筷子翻動螃蟹,他會發(fā)現(xiàn)螃蟹的許多有趣之處。再下一次,媽媽可能買回來玻璃制品,孩子可能又會用他用過的方法來探索它,摸它,滾它,結(jié)果它可能掉到地上碎了,于是孩子又明白了,菠蘿、螃蟹、玻璃制品,這些都是性質(zhì)不一樣的東西,要用不一樣的方法去認識它們。分頁標題

兩種方法的結(jié)果很不一樣:第一種方式,孩子很快學到了知識,可是他是被動接受的;第二種方式,孩子也學到了知識,速度比較慢,但是孩子又同時學到認識事物的方法,還學到了要根據(jù)事物的不同性質(zhì)選擇不同的認識方法的思維方式,更重要的是,他體會到了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樂趣和成功感,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形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大部分的家長,可能都在不自覺中采用了第一種方式對待孩子,這其實就剝奪了孩子自己主動學習的許多機會,對孩子是沒有什么好處的。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其實經(jīng)常都有這種可以讓孩子主動學習的機會

相關(guān)推薦

  • 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 今天去聽了一節(jié)優(yōu)質(zhì)課,是上海來的老師講的,內(nèi)容大體是教小朋友認識肚臍,關(guān)鍵是肚臍有什么作用,老師說肚臍是愛開始的地方,然后問寶寶們,當他們還沒出生的時候他們是怎么在媽媽肚子里獲取營養(yǎng)的,有的寶寶說,是...
    2020-12-28 閱讀全文
  • 教育隨筆: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 現(xiàn)在的孩子動手操作能力非常強,可是我們作為老師往往不能完全放開手,讓孩子大膽的想象創(chuàng)造,在這一點上我深有體會。 在一次區(qū)域活動中,我投放了新材料《臉譜裝飾》,給孩子交代了要求之后,我就走開了,但是雖然...
    2021-05-03 閱讀全文
  • 家園共育:破壞孩子學習主動性的5句話,你說了幾句? 1、否定的語言 在以上情境中,父母最喜歡用的一個字就是“不”,不認真,不自覺,不要拖延……這些否定性語言的重復,容易讓孩子緊張、反感,行為上表現(xiàn)出磨蹭、犟嘴、哭泣、發(fā)脾氣等。 一位心理學教授曾分享兩則...
    2020-07-08 閱讀全文
  • 別讓孩子的任性成為一種習慣 導讀:家長都寵愛自己的孩子,多數(shù)孩子多少都會有點任性,但是家長面對孩子任性千萬不要縱容,別讓任性成為一種習慣。 如果你的孩子只是偶爾出現(xiàn)任性的行為,那么,別著急,他還不能算是一個任性的孩子;但是,如果...
    2021-09-29 閱讀全文
  • 別讓學習成了孩子唯一的生活目標 別讓學習成了孩子唯一的生活目標上周五一位媽媽帶著一年級的女兒來托兒所取被子,當拿被子時,孩子告訴媽媽被子是自己疊的.那位媽媽表露出很吃驚的樣子,并轉(zhuǎn)身問我,被子真的是孩子自己疊的嗎?我說是的,在這里的...
    2020-10-28 閱讀全文

今天去聽了一節(jié)優(yōu)質(zhì)課,是上海來的老師講的,內(nèi)容大體是教小朋友認識肚臍,關(guān)鍵是肚臍有什么作用,老師說肚臍是愛開始的地方,然后問寶寶們,當他們還沒出生的時候他們是怎么在媽媽肚子里獲取營養(yǎng)的,有的寶寶說,是...

2020-12-28 閱讀全文

現(xiàn)在的孩子動手操作能力非常強,可是我們作為老師往往不能完全放開手,讓孩子大膽的想象創(chuàng)造,在這一點上我深有體會。 在一次區(qū)域活動中,我投放了新材料《臉譜裝飾》,給孩子交代了要求之后,我就走開了,但是雖然...

2021-05-03 閱讀全文

1、否定的語言 在以上情境中,父母最喜歡用的一個字就是“不”,不認真,不自覺,不要拖延……這些否定性語言的重復,容易讓孩子緊張、反感,行為上表現(xiàn)出磨蹭、犟嘴、哭泣、發(fā)脾氣等。 一位心理學教授曾分享兩則...

2020-07-08 閱讀全文

導讀:家長都寵愛自己的孩子,多數(shù)孩子多少都會有點任性,但是家長面對孩子任性千萬不要縱容,別讓任性成為一種習慣。 如果你的孩子只是偶爾出現(xiàn)任性的行為,那么,別著急,他還不能算是一個任性的孩子;但是,如果...

2021-09-29 閱讀全文

別讓學習成了孩子唯一的生活目標上周五一位媽媽帶著一年級的女兒來托兒所取被子,當拿被子時,孩子告訴媽媽被子是自己疊的.那位媽媽表露出很吃驚的樣子,并轉(zhuǎn)身問我,被子真的是孩子自己疊的嗎?我說是的,在這里的...

2020-10-28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