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話的孩子”面面觀
發(fā)布時間:2020-11-23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幼兒園說課稿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在中國式傳統(tǒng)家庭教育中,聽話是評價孩子懂事與不懂事的基本標準。似乎,聽話的孩子將來必定有出息,不聽話的孩子一定是有問題。
然而,這樣的說法在現(xiàn)代家庭教育中觀念中并沒有被肯定。
而是說:聽話的孩子可能是有問題的,不聽話的孩子將來或許很優(yōu)秀。
所以,對那些不聽話的孩子,我們不妨做一下研究和分析。
我認為可以分為下面四種:1、對于家長的危險告誡表現(xiàn)出的不聽話——嘗試型。
一般來說,這是早期幼兒很正常的表現(xiàn)。
這一期間正是幼兒積累生活經(jīng)驗的階段,是帶著對大千世界極度好奇的前提下,出現(xiàn)在許多兒童身上的一些比較共性的表現(xiàn)。
如,剛會爬的兒童,興奮之下就往床邊爬去。
父母告訴他們會掉到地板上摔疼的,可他們不會簡單的接受這樣的告誡,甚至你越去恐嚇他們越是要嘗試,直到真的摔倒了地板之后,摔疼了,哭了,才算結(jié)束這次體驗。
又如,父母告訴孩子,水杯里的水很熱,別動,會燙著手。
可他們卻非要碰一碰,燙完了才明白。
由此,我們不必對孩子們及早用“不聽話”去下結(jié)論。
因為,他們正處于“嘗試期”,而且,一當這個時期過去之后,問題就會好得多。
2、隨心所欲不管不顧表現(xiàn)出的不聽話——自我型。
這更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xiàn)象,是當下家庭,是伴隨著“獨二代”的出現(xiàn)越發(fā)嚴重的問題。
這一問題的因由很簡單,就是因為嬌寵而至,因為諸多成人圍著一個孩子轉(zhuǎn)圈圈,使孩子從小就建構(gòu)了一種極其強烈的自我中心意識。
具有自我中心意識的表現(xiàn)就是任性,就是不管不顧,自己想干什么就跟什么,一切都以實現(xiàn)自我的欲望為主,不聽別人說什么,也從不去關(guān)注別人的任何感受。
這樣下來的不聽話問題很嚴重,特別是長大之后,走出家庭之外的群體時,便不會與人相處、溝通和與人合作。
而且,這個問題屬于情商缺陷,是危及終生的問題。
3、有時不接受成人要求表現(xiàn)出的不聽話——主見型。
有些孩子是在一些問題上表現(xiàn)出不聽家長的要求,而不是遇到所有的要求都這樣。
所以,我們要區(qū)分對待。
比如,兒童在玩游戲,而且全身心的浸入其中,興致正高。
這時家長卻要求兒童停下來,一同外出。
于是,兒童會毫不質(zhì)疑的提出反對意見。
再如,周末的時候,家長要帶兒童到郊外野餐,可兒童卻有自己的想法,想去兒童樂園。
于是,盡管家長說野餐如何如何好,可兒童就是堅持要去兒童樂園。
所以,家長就說這就是不聽話。
這種不聽話我們應(yīng)當再商量,我認為這是兒童有自己主見的表現(xiàn),不能簡單的用家長意志來取締兒童的權(quán)利。
而且,應(yīng)該從中看出,將來成人后,或許這將是一種難得的品質(zhì),屬于敢于堅持并有主見的做事品質(zhì)。
當然,若是不管不顧,過度堅持的兒童可能就屬于性格問題,屬于那種天生就很犟的性格。
所以,如果是這樣,做為家長更不要硬來,要學會退步,留給兒童一個時間和一份寬容。
4、總是跟家長的說法相左而表現(xiàn)出的不聽話——挑戰(zhàn)型。
只要家長說東他就往西,這是通常所說的幼兒叛逆問題。
但實際上,幼兒的叛逆和少年以及成人后的叛逆是不同的,是需要用另一個角度來認識的問題。
經(jīng)驗表明,這樣的問題一般出現(xiàn)在四歲到五歲的時候,而這一期間正是兒童的第二次行為獨立期。
在此期間兒童的行為表現(xiàn)是在基于成長的前提下,用事件為由和家長進行挑戰(zhàn)。
所以,對于這樣的不聽話我們應(yīng)當予以一定的寬容,也需要一定時間的等待,不必操之過急。
或許,正是因為有這樣“不聽話”的“種子”被埋在當下,等一旦長大成人之后,表現(xiàn)出的品性便是敢于向權(quán)威挑戰(zhàn)。
總之,對于家長而言,除了上述的第二種情況必須高度關(guān)注和及時的糾正之外,其它三種情況都應(yīng)該理性對待,并以寬容心態(tài)去等待,而不必大驚小怪,也不能就此而否定孩子。
yJS21.com更多精選教育筆記閱讀
“另類”話題面面觀
調(diào)皮搗蛋并非天性,只要我們用心加以改造,我們的孩子會是體貼和充滿關(guān)愛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教師,而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對待不聽老師話的孩子,我是這樣進行教育的:
一、讓他們幫助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把他們渾身無從釋放的能量通過正當?shù)耐緩结尫懦鰜?。我請他們給小朋友分盤子、勺子,幫小朋友疊被子,安慰那些不愿來幼兒園的小朋友等等,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感。
二、賦予他們重任,讓他們感到自己存在的價值。這些調(diào)皮搗蛋的孩子,自我約束力很差,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我可以讓他們當“小小偵察員”。來“管理”其他小朋友,這樣他們在要求別人的同時,會樹立自我管理的意識,從而潛移默化的增強自我約束能力。
三、以正面的表揚激勵來啟發(fā)他們。孩子都喜歡表揚、贊賞,孩子雖然調(diào)皮,但他們身上總有閃光點,我們應(yīng)看到他們的長處,哪怕是一點點閃光之處也不應(yīng)該放過。讓他們自己和別的小朋友沒有什么區(qū)別。如果他們做錯了事,教師應(yīng)靈活處理,切忌盲目批評。
通過以上方法教育調(diào)皮孩子,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他們并非“另類”,他們與其他小朋友也沒有什么大的區(qū)別,也需要表揚,需要愛,需要呵護,需要成人的提醒。與這些孩子相處好,對教育和培養(yǎng)好全班幼兒的良好行為品質(zhì)也就起到了以點帶面的作用。
聽話不等于乖孩子
在大多數(shù)成人眼里,那些說話溫文爾雅,性格文靜老實,做事循規(guī)蹈矩的孩子是“很聽話’’、“很懂事”、“很順眼”、“很討人喜歡”的乖孩子。殊不知這一“乖”字,壓抑住了孩子活潑好動的天性的自由發(fā)展。
我們班上有幾位“乖”孩子,遇事低眉順眼,唯唯諾諾,一味馴服,從不表達與老師不一樣得意見、想法。說句心里話,老師們、家長們都喜歡“乖”孩子,但從教育的角度想,我更希望充分發(fā)展孩子的個性,讓他自由發(fā)展、不受壓抑。
現(xiàn)在許多孩子怯懦而謙卑,習慣接受指令,缺乏冒險、堅強、潑辣、勇敢的素質(zhì),應(yīng)該說和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不能干這,不能干那。”有很大關(guān)系。我們不能總以大人的標準去苛求孩子。對孩子應(yīng)當寬容些,允許他們淘氣些、頑皮些,鼓勵他們對事物提出自己的看法。因為在某些淘氣頑皮的背后,往往閃爍著智慧的星光。
有一次,班里平時比較淘氣的幾位小朋友在廁所好長時間沒有出來。我走進去一看,原來幾個小朋友圍在地上看螞蟻,嘴里還不聽得說著:“你看小螞蟻排著隊爬”“讓我看看它們有幾條腿”,我聽著他們的議論,覺的很有意思,他們正處于一個不穩(wěn)定的階段,他們善于探索,喜歡冒險,老師要保護孩子的這天真好奇的個性,保護他們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源泉。這是隨機教育的最佳時期。于是,我蹲下來告訴孩子們天可能要下雨,小螞蟻正忙著搬家,孩子們的興趣非常高。我借此機會讓孩子們認真觀察螞蟻并把它們畫出來。
孩子的淘氣不是件壞事,關(guān)鍵是怎樣對淘氣的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如果當初老師是一句呵斥的話,也許就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心。幾年前,冰心老人曾經(jīng)送給老師和家長一句話:“淘氣的男孩是好的,淘氣的女孩是巧的。”讓我們的孩子的個性自由一些吧。
正確面對不愿開口的孩子
趙飛燕是我們班一位不愛講話的小女孩,你跟她說話,她總是先笑,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她不會開口的。
但是他自尊心很強,每次手工制作和計算作業(yè)她總是又快又好,常常會令同伴們羨慕不己。
這么一位聰明的小女孩,常常令他母親“頭疼”,“疼”的原因是她不愿多講。
據(jù)我觀察發(fā)現(xiàn),趙飛燕和小朋友還是有話說的。
為了鼓勵趙飛燕愿說樂說,我試圖從以下幾方面來幫助她:一、日常生活中多與她講話我隨時跟趙飛燕交談,讓她感受到老師與她是平等的,消除不必要的敬畏感。
到幼兒園問她看到些什么有趣的......總之,只要和她在一起,我就盡量和她講話。
二、巧妙運用角色游戲,讓她愿講趙飛燕記憶力很好,故事聽過一遍就基本會講了,我便讓她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并有意識的安排需要大聲講述的角色,如“狐貍”“大象”“黑熊”等。
慢慢地她不僅愿意扮演角色,而且還愿意單獨講述故事內(nèi)容。
為了鞏固成果,我還同趙飛燕媽媽商量好,讓她回家記錄趙飛燕所講的故事。
三、美術(shù)活動中讓她樂講記得有一次手工活動“折花籃”我先讓幼兒嘗試自己看圖示折紙,打算不會折的地方再講解。
沒想到趙飛燕不一會兒就完成了作品,她高興的走到我身邊說:“老師,我折好了”。
我想:不如由她來介紹折法,這是鍛煉她膽量和語言表達能力的良好時機呀!于是我讓大家停下來說:“小朋友,今天我們請趙飛燕來做老師,講解折花籃的方法,好嗎?”開始趙飛燕有些緊張。
我便親切的走過去牽著她的小手,并輕聲的鼓勵說:“老師這個地方折的還不如你折的好呢,你來幫幫老師好嗎?”聽我這么說,趙飛燕爽快的答應(yīng)了。
我給了她一張紙,她就邊折邊講了起來,開始聲音很輕,在我信任的目光中她越講越響亮,講完后我示意大家拍手表揚,趙飛燕開心的笑了,說:“謝謝大家。
”漸漸地,趙飛燕不管在同伴面前,還是在老師面前,話語多了起來,這使她擁有了一切成功、一份自信。
不要讓孩子盲目“聽話”
自家的孩子很聽話通常是做父母自豪的事情,其實,孩子盲目的“聽話”也不一定是好事。
“聽話”的孩子走上社會后,很容易被花言巧語所欺騙,造成辦事能力的不足。
所以很多家長這個時候又感嘆現(xiàn)在的孩子多么不讓人省心。
其實這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教育理念的問題。
只有改變這種教人“聽話”的教育理念,才會有所改變。
一、孩子的蘋果——不一定非是紅色的
一位幼兒教育專家到國外看到一個幼兒用藍色筆畫了一個“大蘋果”,老師走過來說:“嗯,畫得好!”,孩子高興極了。
這時中國專家問教師:“他用藍色畫蘋果,你怎么不糾正?”那個教師說:“我為什么要糾正呢?也許他以后真的能培育出藍色的蘋果呢!”
其實外國教師或家長這樣容忍孩子“不聽話”是有道理的,它可以保護孩子的想像力,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
當然允許孩子“不聽話”指的主要是思維上的“不聽話”,孩子們看到的世界是獨特的,他們的想像力是很豐富的。
如果我們用成人的思維方式對他們粗暴地干涉,就會扼殺他們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
二、乖孩子更多是“庸才”
著名的德國心理學家海查曾做過如下的實驗:他對二至五歲時有強烈反抗傾向的100名兒童與沒有這種傾向的100名兒童跟蹤觀察到青年期。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前者有84%的人意志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判斷事物和做出決定的能力。
而后者僅有26%的人意志堅強,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
綜合來看,“乖孩子”真正成為社會精英、業(yè)界尖子的不多,他們大多在一般勞動崗位上工作。
當然,并不是說“不聽話”的孩子就一定聰明,出尖子。
孩子的“聽話”應(yīng)更多體現(xiàn)在生活規(guī)矩、行為道德上,而孩子天性好動,鬼主意多,父母應(yīng)做出正確的引導,用于在學習和對待事情上。
當孩子出鬼主意時,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挖掘更多的樂趣,引導他們應(yīng)用在實際生活上。
三、不要讓孩子盲目聽話
童話大王鄭淵潔說他從來沒有對自己的孩子高聲說過一句話,也從來沒有說過“你要聽話”。
“因為我覺得把孩子往聽話了培養(yǎng)那不是培養(yǎng)奴才嗎?”心理學家認為,三歲的孩子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兒童。
即使五六歲的孩子,他們的反抗行為也是很明顯的。
我們應(yīng)該培養(yǎng)的是一個不盲目聽話的孩子。
孩子不但不盲目地聽我們的話,而且對所有值得他懷疑的問題,他都會有自己的思考,并且可以無所畏懼地說出來。
而這個“無所畏懼”依賴于平時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假如他面對的是一個嚴厲的環(huán)境,他不敢說。
我們只要從小告訴他一個原則,一個標準。
在這個標準下,他知道什么東西去執(zhí)行,什么東西堅決反對,掌握好這個度就可以了。
不是不管他們,而是怎樣合理地管的問題。
面對孩子,要求不能太高
我所帶班里的趙小朋友,是個班里比較小的一個孩子。記得剛來幼兒園的第一天,他對教室里的東西具有濃厚的興趣,不時地這走走,那看看,一刻也停不下來,更不要說安靜地做在椅子上乖乖上課了。
現(xiàn)在開學兩個月的時間,終于可以坐下來,學會聽指令了,進步不少呢??墒蔷褪且粯?,做操的時候總是躲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到處亂看,跟不上隊伍,每次走圓的時候都是在他那里斷下來。幾位老師不知為這做了多少思想工作,但仍不見效果。后來,我們也便達成了默契,不再強求,怕引起他另外的不良反應(yīng)。但是沒想到,這個星期早操比賽,為了不影響班里的總體成績,在比賽開始前,我告訴他:“今天要好好做操,小眼睛要看著你前面的小朋友,一直跟著他走,你看上面這么多老實在看著你呢,如果你表現(xiàn)好的話,下午放學我獎你一個光榮的小粘貼?!彼莺莸攸c點頭。我對他的回答并沒有抱太大的希望。比賽開始了,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在不知不覺中他邁著大步高高甩著小胳膊努力地跟在前面小朋友的后面。我用目光跟他交流著,告訴他你真棒,他好像也讀懂了我的眼神,更加賣力。早操結(jié)束后,我和小朋友高高興興走回教室,他立馬跑到我的前面問我:“老師,我今天的表現(xiàn)棒嗎?”我抑制不住地上去擁抱了他,表揚他今天的進步,眼里流露出的是無比的快樂與喜悅。從那天以后,他每天做操都是有模有樣地,我們的圓圈再也沒有斷開過。
這件事再次使我明白,教育需要“順其自然”,這樣可以使教育變得容易,而且又符合自然規(guī)律。年齡和閱歷往往是束縛想象力的繩索,而浪漫的童心才是充溢著想象力的。因此,為了保護我們的孩子,請不要過多的要求他們,更不要對其強求。保持童心,讓人生展示生命最豐富的活力!
不聽話的孩子,要這樣教育
小朋友的調(diào)皮搗蛋并非天性,只要我們做老師的去用心,我們的孩子會是體貼和充滿關(guān)愛的孩子。
只有不懂教育的教師,而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
對待不聽老師話的孩子,在我的工作中是這樣進行教育的:
我們班有一個小朋友,他叫黃俊翔,他是一個令每個老師都頭疼的小朋友,他的行為就表現(xiàn)在,我們在上課,他就在睡覺。
我們午睡的時候,他就在睡室里玩,唱歌,不肯睡覺。
記得有一次。
他又不肯睡覺,還拿出玩具來玩,我就收起來,他就說,你收啊。
你有錢陪我就收啊。
我就說有啊。
他又說你有錢就拿出來了。
當時我又沒有錢在身上。
真的就沒話說了。
當時真是哭笑不得。
像這樣的事天天都會上演,后來我們就想辦法了。
1、讓黃俊翔小朋友來幫助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把他渾身無從釋放的能量通過正當?shù)耐緩结尫懦鰜怼?/p>
我請他做值日生給小朋友分餐具。
幫小朋友疊被子等等,培養(yǎng)他的責任感。
2、賦予他重任,讓他感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這個調(diào)皮搗蛋的孩子,自我約束力很差,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我可以讓他當“小小偵察員”。
來“管理”其他小朋友,這樣他們在要求別人的同時,會樹立自我管理的意識,從而潛移默化的增強自我約束能力。
3、以正面的表揚激勵來啟發(fā)他。
孩子都喜歡表揚、贊賞,孩子雖然調(diào)皮,但他身上總有閃光點,我們應(yīng)看到他的長處,哪怕是一點點閃光之處也不應(yīng)該放過。
讓他自己和別的小朋友沒有什么區(qū)別。
如果他做錯了事,教師應(yīng)靈活處理,切忌盲目批評。
通過以上方法教育調(diào)皮孩子,我發(fā)現(xiàn),其實他并非“另類”,他與其他小朋友也沒有什么大的區(qū)別,也需要表揚,需要愛,需要呵護,需要成人的提醒。
與這些孩子相處好,對教育和培養(yǎng)好全班幼兒的良好行為品質(zhì)也就起到了以點帶面的作用。
保住孩子的“面子”
小志小朋友是我班一個性獨特的孩子,他上課歪著坐,老師請他坐好,他從來不領(lǐng)情,有時干脆一個人坐一排。對于這樣的孩子,我常常是束手無策。
一天聽故事,他又一人坐一排,身體向后,頭靠在椅背上。旁邊的小朋友爭著告老師:“老師,小志不認真聽故事!”“老師,小志不坐好,他歪著坐?!蔽乙环赐5淖龇?,對大家說:“聰明的孩子都愛聽故事,靠在椅背上是因為他身體不舒服,不過小志很堅強,休息一會就好了,老師相信他是最棒的!”一會兒,小志就轉(zhuǎn)過身來繼續(xù)聽故事了。
以后,斷斷續(xù)續(xù)又有幾次,當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時候,我總能“設(shè)身處地”的幫他找“理由”,這種間接的教育方式,他特別容易接受。在他的身上我得出了一個結(jié)論:有了錯,當眾指出小朋友的錯誤之處會使孩子脾氣更倔,產(chǎn)生逆反心理,如果設(shè)身處地的揣摩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婉轉(zhuǎn)的告訴孩子怎樣做,其實,多數(shù)孩子犯錯自己心里明白,這是孩子的自控能力差,如果我們能找一個很好的“臺階”讓他們下,保住孩子的“面子”,孩子就能感受到媽媽的關(guān)愛,拉近師幼距離,作為教師應(yīng)該從多方面了解孩子,找到教育孩子的更好渠道。
如何面對一些不勇敢的孩子
我們班上的昊昊小朋友,幾乎每天都是爺爺奶奶一起接送的,孩子在老人的過渡保護下,就像是一個“洋娃娃”一樣,處處小心謹慎,連打招呼也是家長搶先代替,我們老師和他說話,他奶奶常常幫忙回答,并不知道給孩子機會,逐漸的昊昊就形成了擔心、不敢說、也懶于說的局面,不僅自理能力偏弱,而且上課的時候沒有積極性,常常在別人唱歌的時候,他都只是呆呆的聽著,不知道跟著一起歌唱。在一次穿衣的時候,他居然說:“我是大笨蛋,我什么都不會,奶奶說我要長大了才會自己穿!”這種不自信的表現(xiàn)對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一些家長在打電話或者在來接孩子的時候,常常會這樣問我:“老師,孩子最近乖不乖?”有時我會這樣回答他們:“嗯,現(xiàn)在的表現(xiàn)比以前好了,在不斷的進步中,在其他方面都還好,就是膽子有點小了點兒,而且表現(xiàn)欲望也不怎么不強!”家長們又總會說:“給他們多鍛煉的機會,上課的時候多請他們發(fā)言?!笨墒沁@些小朋友往往上課喊了他,站起來卻什么都回答不出,這應(yīng)該怎么做呢?常常發(fā)現(xiàn)不少幼兒在日常生活、班級活動和同伴交往中,都表現(xiàn)出“膽小”。這不僅影響了幼兒的日常生活,同時也對其身心的全面發(fā)展造成了一定障礙。為了消除這個障礙,幫助孩子自信、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問題,老師和家長都有必要重視起來。而且,我還發(fā)現(xiàn)我們班里的一部分孩子常常會表現(xiàn)出種種不勇敢的行為,比如犯了錯誤不敢承認,老師一說就哭鼻子,并且不敢在集體面前大聲說話、勇敢的表現(xiàn)。我們想有些孩子可能對某些事情有種天生的恐懼,但除此之外,還會是因為以前的不愉快的經(jīng)驗、陌生事物等都使得小朋友們產(chǎn)生一些不良情緒。另外,幼兒的“膽小”還與他們的自信心水平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他們常常會因為對某一事物缺乏足夠的自信而產(chǎn)生畏懼心理。我在想,我們是不是應(yīng)從改變家長和老師等成人對孩子的評價開始,慢慢讓孩子樹立起自信心來。并且膽子也是練出來的,成人多鼓勵、多促進,為孩子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每一個“膽小”的孩子都會變的勇敢起來,變的更加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