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制訂計劃來應對孩子總是要玩具

發(fā)布時間:2020-11-20 幼兒園玩具游戲 幼兒園游戲玩具 教育孩子筆記 制訂計劃來應對孩子總是要玩具xx寶最近不停要玩具:媽咪,那小飛機我想要!我要那個會閃光的戒指!我喜歡那個劍!媽咪,給我買個小車吧....糾纏不休。家里那么多玩具還遠遠不能滿足他那“喜新厭舊”的心!隨便找?guī)讖堈掌湍芸闯鰔x寶的玩具是不少了,這些只是一部分,大部分都扔到玩具箱里,亂七八糟一堆沒法看,且大部分是質優(yōu)產品。

哪個說生孩子不容易?生孩子可比養(yǎng)孩子太容易了,呃,這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可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讓我時刻準備擺平他每天的問題。

xx寶最近這問題,我分析了下,就是想擁有新玩具,我們平時對于他買玩具總有限制,家中大部分玩具是叔叔送的,讓xx寶感覺自己從沒有買過玩具。還有就是每天去幼兒園要路過小賣部,小賣部外面擺了個大攤子,全是小玩具,一到放學,很多小學的孩子都圍上去,挑挑撿撿的買玩具,一元,兩元小東西隨手就買的人不少。xx寶看著就跟著要了:媽咪,我還沒有這個,我也很要想,非常想要,買了這個,我以后再也不要玩具了,我要是再要玩具,你一說不買,我就不要了,開始喋喋不休的承諾。

自從我們夏天搬家那次,xx寶和幾個已經(jīng)上小學的孩子一起玩,他突然就知道了錢有用了,可以買小玩具,五毛一個的小陀螺,恐龍蛋,一元一個的眼鏡蛇,兩元的小摩托車等,小東小西的也像模像樣,每次自己出去玩,回來,手里就有這些小玩具。他不帶錢出去,還不知道錢如何花,一問說是朋友買的,多少錢一個的,那朋友一起買幾個等。xx寶還在幼兒園,我還沒想到給他零花錢,他說他朋友的奶奶每天給他朋友兩塊錢,那個朋友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于是每天都可以買玩具。

前段時間突然一天說:媽咪,你要給我錢啊,我立即提個建議:把陽臺上那些瓶子,紙皮等賣掉,我們三人平分錢如何?歡呼。此后再也沒有要零花錢。之前從沒有攢過瓶子,紙皮,都是隨手扔了,看來這以后都要攢著啦,一次在樓梯上,xx寶撿個煙盒硬要我?guī)Щ貋?,我就給帶回來了,我還能平分得點錢錢哪,多美。

咱得對癥下藥不是,如果他經(jīng)??磩e的孩子有新玩具,就受不住誘惑的話,那我們就得幫孩子擺脫誘惑,經(jīng)常和孩子來討論與這些玩具有關的問題,自夸這些玩具有多好多好,讓孩子對自己已經(jīng)擁有的玩具產生更多的幻想與好感,并學會珍惜自己的舊玩具。

還有就是適量的時候要堅決地對孩子說“不”。對于孩子提出過分的要求而且父母根本沒有買這玩具的打算,就要堅持的說“不”,一定要堅持住,不能說了不又禁不住糾纏又買了,那有了第一次,一定會有第二次?!?/p>

針對xx寶這不斷的要求,我決定來制訂一個小計劃:做家務一周(七天),給買一個小攤子上價格不超過10塊錢(包括10塊)玩具,讓他自己挑??梢話叩?,擦地,洗碗,扔垃圾,洗自己的衣服等,一天做多個任務算一天的工作量。

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也是要不得滴,給孩子制訂一個小計劃,也是培養(yǎng)懂得規(guī)矩的好習慣。在多少時間內可以計劃買多少玩具,或者遇到特殊情況可以獎勵他玩具,什么情況取消他買玩具等等,讓孩子明白買玩具并不是毫無節(jié)制的要做的事情,總有會很多規(guī)矩要遵守。

這是目前執(zhí)行的情況,還不錯,每天做的時候,偶在旁邊再夸贊一下,加上他自己的期待,做的開心快樂,做完趕緊自己去寫上,這不馬上要成功了么?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孩子情愿要襪子不要玩具?


女兒一歲的時候,我們把她送回了老家,半年之后把她接回家時,我就發(fā)現(xiàn)她手上多了一樣東西——襪子。婆婆說她在老家時就成天襪不離手,連晚上睡覺時也非要拿著不可。當時我很吶悶:寶寶怎么會喜歡玩襪子呢?我就笑著對女兒說:“寶寶乖,把襪子給媽媽好不好?”女兒看著我張開的手掌,頭搖得像撥浪鼓,同時把襪子攥得更緊了。我笑了笑,心想:“等會兒我把玩具拿出來,你還不乖乖地和我交換?”

事情卻出乎我的意料!當我把各式各樣的玩具堆放在她面前時,女兒高興極了,我暗自得意。正當她拿起一只汪汪叫的小狗時,我提出把她手上的襪子給我,她吐出兩個字:“不行!”我說玩具和襪子之中只能選擇一樣,女兒看著五顏六色的玩具,看看襪子,又看了看我,當時我一臉的嚴肅。我蹲下來,再次對她說:“把襪子給媽媽好不好?”不料,女兒竟一轉身,拿著襪子跑開了。

以后,我發(fā)現(xiàn)女兒果然是襪不離手,無論白天黑夜,無論吃飯睡覺,襪子一直和她形影不離。即使玩玩具時,也不會放下,不得已要騰出兩只手時,她才會把襪子放下,可一旦空出了手,她就會馬上拾起襪子。在她眼里,襪子就是她最心愛的寶貝。

對襪子,女兒還很挑剔

女兒玩襪子也有講究,不是所有的襪她都要,首要條件是絲光的幼兒襪,其次是她經(jīng)常玩的那幾只。剛開始我們沒注意,要襪子時就拿一只給她,可小家伙不要,嚷嚷著不是這只,讓我們百思不解,后來我們總算明白了,她要的是玩了不久的新襪子。小家伙已私下把襪子分成了三種:舊襪子、新襪子、舊的新襪子。前兩者她都不要,她要的是玩了不久的新襪子,也就是她所說的“舊的新襪子”。在她眼里,舊襪子是指以前玩膩了的襪子,新襪子是一次都沒玩的襪子,這兩者都不是她想要的襪子,只有不久前玩得半新不舊的襪子才叫襪子。我們都被這該死的襪子弄得頭昏腦脹,不,應該說為她的這種怪僻弄得心煩意亂,真不知為何她會對襪子情有獨鐘,也為她這種隨心所欲把襪子分成三等感到可笑又無奈。

襪子情結,愈演愈烈

在家里,我們聽到女兒叫得頻率最高的詞不是“爸爸媽媽”,而是“襪子”。

有時她玩得高興時,就會把襪子隨處亂放,等到醒悟過來,自己也想不起襪子放哪兒了,于是就“襪子呢,襪子呢”地亂叫,她還會東跑西跑到處亂摸亂翻地急切尋找。有時出去玩正在下樓時,她會猛然發(fā)現(xiàn)手上沒有襪子,于是又叫道:“要襪子”。晚上睡覺前就更少不了襪子了,小家伙邊躺在床上邊玩,時不時在臉上滑過,在手臂上滑過,偶爾把腳抬起來在腳上滑過。玩著玩著,襪子從手上溜了出來,她馬上就叫“襪子”,然后一骨碌爬起來重拾起它。好不容易等到女兒進入準睡眠狀態(tài),可是忽然她又一聲“要襪子”,我就知道襪子又從她手里溜出去了。只有看到襪子被晾在一邊,她才真正算是睡著了。可是半夜迷迷糊糊醒來后的第一句話還是“要襪子”,那時我就得趕緊在床上亂摸一陣后把襪子塞在她手里,她又呼呼大睡。

為防止找不到襪子影響她的睡意,每晚我都會準備好幾雙放在床頭,以便她一叫就趕緊放在她手上,否則她不會停止叫喚。但就這樣也夠折磨人的,我和她爸每天晚上都要被她一聲聲“襪子”吵醒。小家伙倒好,襪子一塞在她手上,她很快就能進入夢鄉(xiāng)。我和她爸就慘了,好好的美夢總是被她打斷。

另我們頭疼的是女兒怎么會喜歡上襪子的?她的這種情節(jié)越來越濃,我們如何做才能讓她親近我們多過親近襪子呢?

一句話解讀

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孩子都會或多或少地對某種物品產生一定的依戀,這個可愛的小女孩選擇了襪子。

這位可愛小女孩的怪癖,使得查爾斯·舒爾茨的漫畫《史努比》中的奈勒斯形象立時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小男孩奈勒斯擁有獨特的“標志”——一條永不離身的毛毯。奈勒斯帶著這條毛毯上學、游戲、睡覺、甚至上臺演講,一旦毛毯離身,馬上渾身不自在,沒了自信也沒了風采。

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孩子都會或多或少地對某種物品產生一定的依戀。有的孩子是紐扣,有的孩子可能是一條小毛巾。他們捻熟這些物品,經(jīng)常會對這些物品有成人難以理解的關注和依賴。但是,發(fā)展到《史努比》中奈勒斯那樣依戀毛毯、或者這位鐘情襪子的小女孩這般癡迷的著實不多。這種特定的依戀物品的習性的形成,如果追溯其成因的話,往往和孩子幼年經(jīng)歷中安全感的缺失相關連。

解讀媽咪第一問:女兒為何會癡迷襪子?

用襪子重新獲取安全感

在生物界有個非常著名的“依戀”實驗。剛剛出生的小雞,如果把它放到鴨媽媽的身邊,它會一直跟著鴨媽媽,并且視鴨媽媽作母親。當依戀形成,再把它送回雞媽媽的身邊,它和雞媽媽也還是會疏離。這個實驗告訴我們,生命體在成長的最初階段,對母親有著特殊的親近和期待,這種期待也是對安全感的一種本能渴求。而一旦基于這種本能渴求所建立起來的依戀形成以后,很難改變。

我們這位鐘情襪子的可愛女孩,在一歲的時候,離開了媽媽到奶奶家生活了半年。一年的養(yǎng)育,她對母親的聲音、語態(tài)、動作甚至身體的氣息都有了最初的感知后,突然到了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剎那間,原來形成的安全感會消失,她本能地從其他的人或物品中,建立新的安全感。在對她來說紛繁而混沌的環(huán)境里,她遇到了襪子。選擇襪子是偶然,而選擇是必然。

解讀媽咪第二問:這種情節(jié)是否影響健康,它能消失嗎?

重新建立親子依戀,“戀物”就會改善

當孩子遇上襪子,什么時候可以消除這種“戀物”?“戀物”產生以后會不會影響孩子未來健康的成長?解鈴還需系鈴人,安全感的缺失必定需要安全感的補償?;氐綃寢屔磉叄匦陆⒛概g的依戀關系,是補償安全感的最好辦法;另外,進入幼兒園以后,尤其是真正融入到多彩的集體生活之中,“戀物”會有積極的轉移,小姑娘不是對襪子的興趣也越來越減弱了么!

“戀物”本身不會對孩子的成長有消極影響,而是“戀物”的源頭——安全感的缺失才是父母必須時刻關注的。當你的孩子突然對一件物品產生了特別的興趣,甚至須臾不可分離,這個時候父母應注意兩個方面:

·要把對孩子“戀物”的煩惱轉化為生活的樂趣,并以此為親近了解孩子習性的契機,讓孩子與家庭成員之間建立穩(wěn)定的依戀關系;

·重新審視自己和孩子的關系,尋找安全感缺失的原因,問題自然迎刃而解了。

家長們不知道的是,玩耍對孩子來說有多重要!


家長們都知道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可能很多家長都會忽略這件事情。

當越來越多的家長忙于把孩子的玩耍時間變成學習時間時,孩子可能會失去了一些成長的快樂!

玩耍對于孩子的重要性

-生理發(fā)展方面:游戲提供兒童運動的機會,可以促進身體的健康。

-情緒發(fā)展方面:適當?shù)挠螒蚧顒?,可以帶給兒童快樂、愉悅的情緒,發(fā)展樂觀進取的個性。

-心智發(fā)展方面:游戲可以增加兒童的知識,引發(fā)想像、創(chuàng)造的能力。

-社會行為發(fā)展方面:游戲可以提供兒童與玩伴接觸的機會,學習合作、互助、團結等品德。

玩耍對孩子有很多方面的幫助,粑粑麻麻可以多給孩子制造一些玩耍時間。

玩耍的好處玩耍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持久專注力,還可以豐富孩子的想象力,提高他們的發(fā)散思維能力,讓他們學會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和解決問題。

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和專注能力孩子們在玩耍時完全沉浸在游戲世界里,邊玩邊喃喃自語,完全做到了身心合一。通過這樣的練習,他們學會了專注和一心一意。

如果鼓勵孩子以各種不同的方式玩同一件東西,他們就會學會靈活思考,善于從不同的視角去考慮問題。

發(fā)展孩子的人際關系孩子們在一起玩耍時會有大量的交往機會,通過學習分享、認可和合作,孩子們學會如何融入團體,幫助孩子形成積極的人際關系。

學會交往的技能玩耍,不僅讓孩子體驗快樂情緒,有助心理健康發(fā)育,孩子們還能從中學習社會交往技能。

在合作完成游戲的過程中,孩子會逐漸掌握一些與他人交流、溝通等社交技能,還可以和其他小朋友建立相互信任、親密的同伴關系,有助于社交技能的發(fā)展。

如果一個孩子交往技能比較差,就容易產生焦慮、緊張、多疑等負性情緒,從而影響正常生活和學習。如果這些負性情緒長期得不到釋放,可能導致退縮性人格。

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一個沒有想象力的孩子不可能把一張紙片在手上把玩、折捏半小時或者1小時以上;沒有想象力的孩子也不可能在短短1小時內一會兒變身坐診的醫(yī)生,一會兒變身拎著公文包上班的家庭“頂梁柱”,很有可能他還會變身小狗、大象或者是一頭怪獸……

玩耍的好處非常之多,爸爸媽媽要給孩子提供充足的玩的時間和空間。

給孩子自由的玩??臻g和時間

NO.1、給孩子充分玩的自由。別讓太多的興趣班擠掉孩子玩的時間,否則不僅不利于孩子社交技能的培養(yǎng),也容易讓孩子產生厭學、逆反心理。

NO.2、給孩子寬松的玩的空間。只要沒有什么危險因素,孩子玩耍時,家長盡量不要干涉。

NO.3、鼓勵孩子玩力所能及的游戲,指導進行力所不能及的游戲。小孩從力所能及的游戲中,能獲得許多成功體驗,有利于自信心的建立。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請爸爸媽媽一定不要限制孩子玩耍,多給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間,讓孩子在玩耍中快樂的長大。

如何對待孩子“搶玩具”


如何對待孩子“搶玩具”有不少人很困惑,也很苦惱,該如何處理3歲左右孩子之間搶玩具的事情。其實對這個問題,成人也有類似的情況。當我們看到一件喜歡的東西時,在內心中都希望自己也能擁有,不管開不開口,你的心態(tài)都會被身體語言暴露無遺。對于孩子,也是如此。

幼兒搶玩具是一種交往方式

3歲的幼兒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自主意識,常表現(xiàn)出籠統(tǒng)的、不準確的特點,同時自我意識開始發(fā)展,剛建立屬于“自己”的概念,但對物質需求度不高。4-5歲是自我控制能力發(fā)展的重要轉折期,自律開始建立。

這個階段強調自我,符合自己需要就是正確的。在習慣方面,6歲前的孩子無定性的表現(xiàn)很正常,想讓一個不到4歲孩子有很強的自律,基本不可能。

所以,3歲是孩子發(fā)展的一個“坎”。幼兒好奇心強,所有權概念剛剛建立,他們會認為所有東西都是自己的,見到好東西就渴望擁有。幾個年齡相近的孩子在一起玩,往往會發(fā)生搶玩具的現(xiàn)象。這種行動在前、思維在后的方式,導致孩子對“搶玩具”這一行為的對錯雖有一定感性認識,但實際控制不住自己。

孩子只有在比較理解物權概念,確信屬于自己的東西不會被奪走,并體驗到分享的樂趣以后,才愿意與其他人分享。

正是因為自我保護意識強,3歲左右的孩子搶玩具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也是孩子交往的種方式,是孩子已經(jīng)成長、脫離嬰兒期的標記。孩子的自我保護的意識,使孩子和其他孩子玩玩具時,理所應當認為所有玩具都是自己的。所以,這個階段發(fā)生了“搶”玩具,不僅無害,且還有利于孩子社交能力發(fā)展和心智的健康。

雖然3歲左右幼兒搶玩具是很正常的,可家長需要幫助孩子學會與他人分享。而想讓孩子學到分享,就需要從生活中的小事情做起。如:

1)家中不要過度以孩子為中心,要建立平等對待每個家庭成員的環(huán)境。

2)對非孩子專有的東西,如水果,一定要先切好與家人一起分享,不單獨給孩子,甚至可按年齡大小,最后一個給孩子。

3)灌輸物品所有權概念,自己的東西就是自己的,可以給別人,也可以不給。

4)尊重孩子,在征求同意的基礎上,找機會借用孩子的東西,而且有借有還。

5)對自己的某個物品,明確告訴孩子不能動,如書桌上的東西不經(jīng)允許不能拿。

另外,針對孩子容易搶玩具,做一些準備是很有必要的,比如:

1)去別人家做客,可讓孩子帶著一樣玩具去。

2)由于3歲孩子不會共同游戲,因此類似玩具最好有幾個,減少被“搶”的可能性。

3)不要強迫孩子與其他人分享玩具,或批評孩子自私,否則會適得其反,加重孩子的自我保護,更不能讓他變大方。

4)自己孩子的玩具被其他孩子搶走,且拒絕歸還,父母要幫助孩子把玩具要回來,讓孩子感受到呵護。同時告訴搶玩具的孩子,要先得到玩具主人的允許,才能玩,不能搶。

5)自己的孩子搶了別的孩子玩具,如果孩子拒絕歸還,你要馬上拿過來,并還給人家,不管孩子是否哭鬧。等孩子長大些,就會明白與自己的好朋友分享東西,比自己一個人玩要有趣多了。

針對4歲以上孩子搶玩具

如果4歲以上的孩子還搶玩具,這說明孩子自我中心感強,依然沒有學會與人溝通和交往。按理說,4歲孩子對于物品的所有權已有較清楚的概念,這時,孩子還不會分享玩具,是其成長滯后的“信號”,那就需要進行各種對應教育了:

1)搶玩具可能是孩子缺少溝通的技能。平時要鼓勵孩子,讓其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先說出來,逐漸養(yǎng)成思維在前、行動在后的好習慣。

2)對孩子的要求,哪怕是合理的,找機會適當進行延遲滿足的訓練。

3)對孩子不恰當?shù)囊?,該拒絕的時候必須說“不”,要讓孩子能夠承受被拒絕。

4)不與孩子玩打人、爭搶東西的游戲,而要把排隊、輪流、規(guī)則等概念貫穿到游戲里。

5)通過繪本,讓孩子體會被搶、被欺負的痛苦,學會同情憐憫。

6)孩子想要屬于你的東西時,適當要求進行“交換”,借機要求孩子把喜歡的圖書或玩具借給你。另外,當孩子玩玩具時進行分享教育是不可取的,分享教育是家長通過平時生活場景來進行。比如家里買的水果、食品等,不要明確對孩子說是給他們的,而是在食用時分好份,一定保證每個家人都有。

家長需要關注的事情

當孩子明白自己的玩具,借走后還會還的這個道理后,自然會愿意和別人分享自己的玩具,并在共同玩的過程中感到快樂。當然,孩子們在一起玩玩具時,家長還是有事情需要關注和處理的:

1)其他孩子來自己家,允許孩子先將最珍視的玩具收起來,尊重孩子的感受,減少孩子之間因為不愿分享玩具而爭吵的風險。

2)最好是參與孩子的玩耍,同時將分享與合作的概念傳遞給孩子,并讓孩子理解分享并不是把自己的東西給別人,而是大家起玩。

3)搶玩具也是種交往,不要隨便替在子做主。只要不哭著求助,或發(fā)生打人情況,都可以暫時旁觀。孩子在一起玩就會有爭執(zhí),但從中也可學會如何與人溝通和如何處理爭執(zhí)。

4)如果真發(fā)生搶玩具的糾紛,不管哪個孩子動手打人,都要抓住孩子的手,溫和而堅持地告訴他這樣不對,直至孩子不打人為止。

5)孩子想玩別人的玩具,家長要鼓勵他去和小朋友協(xié)商,可以建議孩子拿一樣自己的玩具和對方交換,或者陪著他去和對方商量,答應過一會兒一定還。如果對方不愿意交換或者分享,要讓自己孩子尊重對方的意見,同時也讓他學會接受現(xiàn)實。

如果你的孩子已習慣了“獨占”最好的物品,介紹一個方法,看是否可以解決問題:

買一個孩子喜歡的新玩具,告訴他這是屬于全家人的。玩的時候,用鬧鐘聲響來控制玩玩具時間。如先定一個長時間段,讓孩子玩,鬧鐘響后,輪換其他人玩。此時孩子也許會耍賴或是哭鬧,但家長定要堅持約定的規(guī)則,只不過態(tài)度定要溫和。等到孩子讓出玩具以后,給孩子一個擁抱、親吻,或者一張小貼紙作為獎勵。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循環(huán)后,逐漸縮短每個人玩玩具的時間。堅持段時間,孩子就可以適應鬧鐘限制加獎賞的方式,也會知道按順序來輪流玩了。

別替孩子玩玩具


別替孩子玩玩具端午,**的奶奶被我邀請來過節(jié)。老人家有一個來月沒看到孫子,萬般疼愛傾注一身,語言無比溫柔,動作特別小心,恨不得把所有的愛與溫情都拿出來。我很理解她的心情,所以決定自己趁機偷懶和金逛街去,讓她單獨陪**。走之前,我想看看**和奶奶呆在一起是否習慣。

還好,畢竟是血濃于水,雖然多日不見奶奶,但稍微接觸后,**就接受奶奶了,愿意要她抱,并不會粘著媽媽。

聽說他喜歡玩玩具,奶奶洗了幾樣玩具給**玩。我看了一會,就覺得有一點點小問題:

**有個組合玩具,多邊形的,一邊是可以唱歌的,一邊是可以當車開的,一邊是可以玩彈珠的,正中則是可以敲擊的。**一拿到玩具,就低頭專注地拉彈珠。可是彈珠有點小,他很有耐心地一點點地扯,剛扯到,又縮走了,他繼續(xù)扯,如此反復,但是奶奶見他第一次沒扯出來,就敲擊了中間那個“大圓球”,說:“寶寶,玩這個!”**被打斷了,于是也開始敲擊大圓球,但很快他又回到那個彈珠上。奶奶又把唱歌的那一面點開了,音樂響了起來:“寶寶,你聽歌!”**只好又抬頭轉向奶奶摁動的地方,但是,這個固執(zhí)的孩子,他還是繼續(xù)摳著彈珠……奶奶又來了,“開”動了汽車,“汽車來嘍,寶寶!”

**終于把這個玩具一推,伸手去抓腳邊的小盆子玩了。

不知道我的看法對不對,但是當時我實在忍不住對PP說:“沒關系,讓他自己玩吧?!敝皇荘P還是照著她的思維方式,不斷地指導著**。

我心想奶奶也不是長期陪**玩,就讓她按自己的方式陪吧。于是我上街去了。

不過,心里,還是想:大人,請別替孩子玩玩具。

玩具是干嘛的?在我看來,玩具是為了開發(fā)孩子的智力的。我甚至把我家的陽臺鋪上地墊,擺上**大部分的玩具,當成他的“工作間”,因為我覺得他玩玩具就是在“工作”。

這是一個讓很多人覺得我很“擺譜”的做法。我想說的是,孩子其實也有自已的思維方式和思想,不要去干涉過多。你覺得可愛好玩的東西,并不一定是孩子的興趣點;你覺得丑陋得很,根本不入你眼的東西,倒可能恰恰是孩子的“興奮劑”。

我覺得,孩子感興趣的任何東西,都可以成為孩子的玩具;

只要是干凈的、安全的東西,我就愿意讓孩子接觸。

如果是不干凈的,我想辦法洗干凈給孩子玩玩,讓他認識認識,如果確實是油漆物或者有可能帶來健康影響的東西,我就縮短給他玩的時間,但我會盡量讓他“嘗嘗”這東西的模樣、顏色等;

如果是不安全的東西,我盡可能在自己的監(jiān)護下讓他“見識”下。

如果是高危物品,堅決抱開,而且平靜但堅決地告訴他:“危險!燙!痛!”或者做出很痛苦的表情,讓他明白這個東西他不可以碰。

有很多東西,孩子可能因為目前的認知有限,不能了解其中的“妙處”,這可以引導,但一旦孩子有了自己的發(fā)現(xiàn),我覺得大人就應該給他專注認識的時間,在這個時間段,不必去反復指點。請讓你的思路跟著孩子走,別試圖讓孩子的思路跟著你走。

試問,假如你做一件事情,有人不斷地在旁邊指導你該這樣做,要那么干,恨不得全部幫你做完,弄得你又焦慮又不安,根本沒辦法享受做這件事的“過程”,你會是什么想法?

所以,孩子,也需要尊重。請尊重他們的發(fā)育特點,請尊重他們的思維模式,請尊重他們的需求……

6類玩具來助力孩子動手能力


都說手巧的孩子更聰明!在孩子6歲前,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能讓大腦負責精細動作的區(qū)域更活躍。此外,讓孩子沉浸在動手的游戲中時,他們是平靜而享受的,專注力和思考能力也會因此得到提升。

那么,哪些玩具能有效提升孩子動手能力呢?小編這就跟大家一一盤點。

1、積木玩具

積木曾被很多教育界的人士譽為“聰明玩具”,因為它的玩法多變無窮,孩子可以盡情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建城堡、建公園、造飛機、造汽車……這個過程鍛煉了孩子的思考能力,讓孩子的思維更活躍。

此外,玩積木時,孩子把積木拿起、對準、放下,這個過程不斷重復,孩子的手部靈活性也就得到了很多鍛煉。

2、拼插玩具

拼插玩具和積木具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同點在于,拼插玩具是相互咬合在一起的,可以穩(wěn)定成型,不會一推就倒。

如果家里已經(jīng)有一套積木玩具了,不妨再給孩子入手一款好玩的拼插玩具哦!

3、螺母拆裝玩具

提到螺母拆裝玩具,幾乎每個男孩都會為之雀躍。當然,不排除我們的女孩也會對它產生濃濃的興趣哦,因為實在是太好玩了。

拿起小小的扳手、螺絲刀,孩子瞬間變身成專業(yè)的工匠。這兒擰擰,那兒敲敲,什么工具臺、魯班椅,紛紛在孩子的努力之下成形,太有成就感了!

4、廚房玩具

此外,2-6歲的小孩都喜歡玩“過家家”游戲,特別是廚房類的過家家游戲,每個萌娃都愛。在模仿大人做飯的過程中,既能鍛煉動手能力,又能豐富語言和想象力,簡直不要太益智!

So,家有萌娃,怎能少了一套精致的廚房玩具?

5、彩泥

彩色泥巴,捏出多彩世界!幾乎沒有孩子會拒絕彩泥這么好玩的東西,這種指尖上的游戲,讓孩子為之著迷。拉、揉、搓、捏、壓、粘、搟……孩子通過小手的各種動作,來完成彩泥的塑形過程,無形中提升了動手能力和想象力。

6、畫筆

不少媽媽發(fā)現(xiàn),畫畫的時候,調皮的孩子也會瞬間變得很安靜,畫的過程中很專注,根本不用人去管,大人小孩都輕松。所以說,畫畫的確可以讓孩子集中注意力,專注地去做一件事,而且還能讓孩子的手部動作更靈敏,以后學習寫字也會更容易上手。

媽媽們不妨為寶貝準備一套畫畫工具,讓孩子體驗其中的快樂,從中獲得成長。

都說買玩具是一門技術活,相信看完這篇攻略的媽媽都會舉手贊同吧!如果你也想提升孩子的動手能力,so,還等啥呢?趕緊入手這些玩具為孩子助力吧

是否要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育兒專家說為了更了解孩子,從孩子的視角看世界,請“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我想問,專家,您蹲下來了嗎?我還想問,看了專家的教導,為父為母的你,蹲下來了嗎?

我蹲下來了。

倒不是因為聽了哪位專家的話,或是看了哪位專家的文章,因為我自己跟別人說話的時候有看著別人眼睛的習慣,孩子太矮了,蹲著更方便我跟他的交流——不僅跟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孩子我也喜歡蹲下來。

可是我發(fā)現(xiàn)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大多數(shù)時候照照并不喜歡我蹲著跟他說話。當我蹲下來,平視著跟他說話的時候,他反而有點緊張,有時候還會托著我的胳膊催促我趕緊站起來。有時候他心情好,看到我蹲著跟他說話,他也會學我蹲下來,依然昂著頭跟我說話。(請想象一下一下一小兩個人蹲在那里聊天的場景,很有趣吧?。?/p>

當然,也有他喜歡我蹲著的時候,就是當他撒嬌想讓我抱他的時候——蹲著的老媽更利于他的攀爬。

專家覺得大人的低頭俯視孩子可能給孩子一種壓力,但實際上蹲著的父母也可能會讓他們覺得某種“不安全感”。又或許,對孩子的“特殊對待”也可能讓愛模仿的孩子不那么舒服。

我覺得,比起是蹲著還是站著跟孩子說話,說話的語氣可能對孩子的影響更大。也許你180的個頭一座大山似的站在孩子面前,但目光充滿了愛,語氣溫和、語速平緩、不急不躁、耐心講道理,孩子一定也會如沐春風;如果你的言辭中總是命令、不耐煩、訓斥,那么蹲的再低,孩子也不會覺得溫暖和舒服。

當然,如果你沒有試過蹲下來,也可以試一試,的確不一樣的視角,不一樣的感覺。也許你的孩子喜歡你蹲著跟他說話,覺得很有趣呢!有點胖的爹地們,是不是蹲不下來???所以更要努力減肥咯!

相關推薦

  • 孩子情愿要襪子不要玩具? 女兒一歲的時候,我們把她送回了老家,半年之后把她接回家時,我就發(fā)現(xiàn)她手上多了一樣東西——襪子。婆婆說她在老家時就成天襪不離手,連晚上睡覺時也非要拿著不可。當時我很吶悶:寶寶怎么會喜歡玩襪子呢?我就笑著...
    2022-02-09 閱讀全文
  • 鏡子也是孩子的好玩具 可能不少媽媽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自己的寶寶對鏡子很感興趣。當寶寶第一次看到鏡子時可能會有些緊張,但慢慢地寶寶就會對鏡子里那個“小伙伴”感興趣了。如果給寶寶一個小鏡子看,他的視線會追隨著鏡子的移動而移動;每當把寶...
    2019-12-16 閱讀全文
  • 家長們不知道的是,玩耍對孩子來說有多重要! 家長們都知道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可能很多家長都會忽略這件事情。 當越來越多的家長忙于把孩子的玩耍時間變成學習時間時,孩子可能會失去了一些成長的快樂! 玩耍對于孩子的重要性 -生理發(fā)展方面:游戲提供兒童運...
    2021-08-11 閱讀全文
  • 如何對待孩子“搶玩具” 如何對待孩子“搶玩具”有不少人很困惑,也很苦惱,該如何處理3歲左右孩子之間搶玩具的事情。其實對這個問題,成人也有類似的情況。當我們看到一件喜歡的東西時,在內心中都希望自己也能擁有,不管開不開口,你的心...
    2020-11-13 閱讀全文
  • 玩具對嬰兒的重要性 1、響環(huán):3個月大的嬰兒就能一手握著“響環(huán)”玩,他們開始嘗試觸覺、感覺、視覺或味覺的作用。用手摸摸,體會手上感覺如何,用眼睛看看玩具的各種色彩,用口嘗嘗玩具的味道。 2、球:6個月大的嬰兒對能動的一切...
    2021-12-25 閱讀全文

女兒一歲的時候,我們把她送回了老家,半年之后把她接回家時,我就發(fā)現(xiàn)她手上多了一樣東西——襪子。婆婆說她在老家時就成天襪不離手,連晚上睡覺時也非要拿著不可。當時我很吶悶:寶寶怎么會喜歡玩襪子呢?我就笑著...

2022-02-09 閱讀全文

可能不少媽媽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自己的寶寶對鏡子很感興趣。當寶寶第一次看到鏡子時可能會有些緊張,但慢慢地寶寶就會對鏡子里那個“小伙伴”感興趣了。如果給寶寶一個小鏡子看,他的視線會追隨著鏡子的移動而移動;每當把寶...

2019-12-16 閱讀全文

家長們都知道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可能很多家長都會忽略這件事情。 當越來越多的家長忙于把孩子的玩耍時間變成學習時間時,孩子可能會失去了一些成長的快樂! 玩耍對于孩子的重要性 -生理發(fā)展方面:游戲提供兒童運...

2021-08-11 閱讀全文

如何對待孩子“搶玩具”有不少人很困惑,也很苦惱,該如何處理3歲左右孩子之間搶玩具的事情。其實對這個問題,成人也有類似的情況。當我們看到一件喜歡的東西時,在內心中都希望自己也能擁有,不管開不開口,你的心...

2020-11-13 閱讀全文

1、響環(huán):3個月大的嬰兒就能一手握著“響環(huán)”玩,他們開始嘗試觸覺、感覺、視覺或味覺的作用。用手摸摸,體會手上感覺如何,用眼睛看看玩具的各種色彩,用口嘗嘗玩具的味道。 2、球:6個月大的嬰兒對能動的一切...

2021-12-25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