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育兒觀念:請別那樣逗小男孩

發(fā)布時間:2020-10-22 幼兒園教師的教育觀念 幼兒小班語言活動方案 幼兒園感恩節(jié)親子活動方案

育兒觀念:請別那樣逗小男孩

逗小孩玩可以開發(fā)孩子的智力、語言能力、認知能力、豐富社會知識等??墒怯械亩盒『⑼娴姆椒ú豢扇。踔亮钊藫?dān)憂,特別是逗小男孩更是粗俗。

在一個酒足飯飽的牌局前,2歲半的男孩二娃蹦來跳去,很自在,孩子爸爸單位的某主任帶著酒意抓住孩子問:“二娃子,你有幾個媽?快說,說了給你買玩具?!焙⒆渔倚χf:“兩個?!贝蠹液逍^續(xù)問:“晚上誰睡在你媽身上......你將來找?guī)讉€女人?!焙竺娴恼Z言更加粗野,孩子對答如流,顯然是逗習(xí)慣了,狂笑后的男人給了孩子10元錢作為獎勵。

一歲多的良俊是同事的孩子,還穿著開檔褲,蹣跚來到我們面前,指著小雞雞讓大家看,原來上面用顏料畫得五顏六色,很滑稽的樣子咿咿呀呀的說:“劉叔叔畫的?!痹瓉硎俏覀儗W(xué)校體育老師畫的,當(dāng)時孩子的媽媽說:“真想一拳打在他鼻子上。”當(dāng)時我也有此想法。

五歲的東東和小伙伴玩游戲過家家,東東不愿意當(dāng)“娃娃”,可其他孩子不愿意他當(dāng)“爸爸”,結(jié)果不歡而散。東東將委屈告訴爸爸,和爸爸一起玩麻將的牌友說:“不和他們玩,把他們?nèi)珰⒘?,叔叔給你出氣好不好?”

類似這樣的逗小男孩的很多,也許是認為他們小且是男孩,就無所顧忌,忽略了他們好模仿和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之所以有的孩子在學(xué)校很難教育,語言、行為習(xí)慣差,與家庭環(huán)境直接有關(guān)。古時孟母三次搬家,為了有個好的環(huán)境利于孟子成長,難道我們現(xiàn)代人還不明白這個道理。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便學(xué)會譴責(zé)

如果孩子生活在敵視中,他便學(xué)會好斗

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懼中,他便學(xué)會憂心忡忡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便學(xué)會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歡迎的環(huán)境中,他便學(xué)會鐘愛別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學(xué)會相信自己和周圍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誼中,他便會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多么美好的世界里

如果孩子生活在文明中,他將學(xué)會尊重他人[工作總結(jié)之家 dg15.COM]

如果孩子生活在粗俗的環(huán)境中,他將學(xué)會粗野

不要認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其實他們什么都懂,只不過有些朦朧罷了,不懂的是那些無視孩子的人格與尊嚴、無視孩子發(fā)展的人。

家長和教師們請對亂逗孩子的人說不。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請別這樣逗我的孩子


請別這樣逗我的孩子有一天,我因為去印刷廠排報紙,比較晚才回家。老貓告訴我,傍晚他去接**的時候,**淚流滿面。因為旁邊一個阿姨逗他說:糟糕了,今天爸爸媽媽這么遲還不來接你,他們不要你了!你還是和阿姨回家吧!**聽了說:我要回自己家!哼!阿姨逗得更起勁了: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你還回家!正好這時,老貓來接**了,阿姨看到了,繼續(xù)逗:哎喲,你爸爸倒是來了,但是他不要你了,怎么辦呀?**終于放聲大哭……

我聽老貓說完這過程,氣得不行。更心疼得不行。

是的,我最最討厭別人逗我的孩子,尤其是用“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這樣的話來逗!

討厭的逗孩子的話還有:叫阿姨!不叫就把你媽媽搶掉!

叫叔叔,不叫不給你糖吃!快叫叔叔!

還有就是:你的糖給叔叔吃一個好不好?不好?你真是太小氣了!

要不然來一句:走嘍,我們?nèi)ネ媪?,你不乖,不要你去?/p>

……他們用各種話逗著孩子,看到孩子被折騰得滿臉通紅或者憤怒不已或者驚恐萬分,便哈哈大笑。

但我真的很想說一聲:別逗我的孩子!

我相信如果我真的說出來,這些人肯定要說我不識抬舉:我可是喜歡你家孩子才逗他玩!一般人的孩子我懶得理呢!更有人會覺得我這個人做人有問題:小孩子懂什么,逗一逗有什么關(guān)系,你這么較真!

但是,我還是要對這種逗法堅持抵抗。沒錯,大家不過是想表達一種對孩子的喜愛,毫無惡意,可是,這是對孩子最大的不尊重和最深的傷害。很有可能我們做父母的花費了很多精力給孩子樹立的安全感,會因為這樣幾次逗弄而土崩瓦解。因為孩子可進入不了大人的世界,他會很完全地相信大人說出來的話,要不就不會聽說父母不要他了便傷心痛哭。而孩子因此而痛哭,家長要安撫起來,卻很艱難,我們很難用簡單的語言對這么一點大的孩子說清楚,什么叫尊重,什么叫開玩笑。

育兒觀念:別把他們當(dāng)小孩


育兒觀念:別把他們當(dāng)小孩

在成人的世界里,人們會注意很多行為習(xí)慣、文明禮貌。這是因為我們深知其中的道理,但我們往往忽視跟孩子打教道時,同樣的許多東西需要注意。

我們很多人在與孩子溝通時,總一廂情愿的認為他們還小,知道的不多,有些事哄哄就好了。當(dāng)然我們不得不承認有些事情,我們不該讓孩子介入。因為孩子的世界畢竟和我們大人的世界是很不一樣的,我們也有責(zé)任營造一個健康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給我們的孩子。

隨著社會文明進程的加快,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的文明也在進步中丟失了很多。我們的孩子開始接受的事物比我們之前都要多的多,這也使他們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接受各方面的知識了。他們更容易明白社會的規(guī)則。我們其實已經(jīng)不應(yīng)該像孩以前一樣的教育方式去教導(dǎo)他們,我們需要用愛去給他們正能量,讓他們明白一些他們必須從小就開始得銘記的原則。這也是一些做人的基本原則。我們不該老把他們當(dāng)小孩,他們的思維發(fā)展速度其實早已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尤其當(dāng)孩子開始一旦慢慢開始建立自己的思維模式之后,我們到時候再想去改變些什么就比較困難了。

記得在在某本書上看到過這么這段訪問。某外國媒體采訪當(dāng)?shù)厣虡I(yè)巨頭的時候問他:成功的秘訣是什么?回答:誠信。之后那人說了他兒時的一件事。一次,他和父親一起去外面買東西,可在付錢時,居然發(fā)現(xiàn)錢沒帶夠,就在這時,他把自己玩具錢包里的零錢給了父親,并讓父親要回家后還他,當(dāng)時父親微笑答應(yīng)了。回家之后,由于父親飲了些酒,之后就睡著了。當(dāng)他去索要借給父親的零錢時,看到父親已呼呼大睡,也就作罷了。第二天,等他醒來是,他驚奇地發(fā)現(xiàn)他的床頭放著一些零錢,旁邊還留有一張紙條,打開一看,寫著這么幾行字:謝謝TOM昨天借我的錢,這個還你。從那以后,誠信,這兩個字就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頭。

其實就想很多我國著名的教育學(xué)家說的那樣:其實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導(dǎo)師。我們的孩子可以把我們的行為在我們不經(jīng)意的時候,就慢慢學(xué)去了。所以說我們應(yīng)該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平時也要樹立良好的榜樣。因為孩子在其實最早的時候,他們的學(xué)習(xí)更多的是來自模仿。我相信我們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那么我們除了有讓孩子好的這顆心之外,也該讓孩子有一個好的學(xué)習(xí)的對象。大人們應(yīng)該除了嘴上教育外,其實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用實際行動告訴他們他們平時應(yīng)該怎么做?。?!

請不要把你的孩子永遠當(dāng)個孩子。我們需要尊重他們自己,讓他們在感受快樂的同時,也讓他們學(xué)會堅強。只有經(jīng)歷的多了,才能走的更好,才能讓他們在不久的將來釋放出更大的能量!

當(dāng)你哪天發(fā)現(xiàn)他長大了的時候,其實他可能早就把你當(dāng)成一個孩子了。孩子,固然要享受童年的快樂生活,但這不等于放縱、更加不是溺愛。我們必須給他們一個適合他們成長的環(huán)境。而我們給他們的除了好的環(huán)境,也必須給他們好的榜樣,所以我們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應(yīng)該多反省一下自己。因為當(dāng)孩子辯解自己的錯誤時,給出的理由是:你不也這樣做的嘛!難道你想用因為我是大人這樣的借口來搪塞孩子的質(zhì)問嗎?我想我們當(dāng)時應(yīng)該感到羞愧吧??!

所以說我們家長老師不該把孩子老是當(dāng)成一個孩子那么去看他,自己也應(yīng)該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讓孩子感到驕傲,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育兒觀念:讓孩子告別小氣


育兒觀念:讓孩子告別小氣

和這群孩子相處已經(jīng)兩個月了,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都會表現(xiàn)出小氣的特點。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他們經(jīng)常以自我為中心、只想到自己的感覺和需求,從不考慮別人。他們總會說“我的小床”、“我的玩具”、“我的杯子”、“我的娃娃”“什么都是我的“……

現(xiàn)在的家庭里,父母將過多的愛給了孩子,即使是孩子的無理要求父母也會無條件的妥協(xié)。好吃的蔬菜先給孩子吃,好吃的水果先給孩子挑,時間長了,孩子就會以為自己是中心,不管在幼兒園還是家里,所有的事情都要圍著我轉(zhuǎn),造成了幼兒自私、小氣的心理。

當(dāng)孩子出現(xiàn)了這些問題,家長應(yīng)該和老師一起努力,抓住鍥機、及時教育。

首先,一個家庭要創(chuàng)造分享的家庭氛圍。而在學(xué)校里也要創(chuàng)造分享的學(xué)校氛圍,讓孩子學(xué)會分享??梢詮囊淮闶抽_始,開始孩子可能會哭或哀求。但是我們應(yīng)該正確引導(dǎo),不能讓步。只要一個孩子學(xué)會分享更多的孩子就會學(xué)習(xí)。

第二,讓孩子學(xué)會贈與。要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大方的寶寶就要讓他學(xué)會贈與。在家里,父母可以鼓勵孩子把玩具、衣物等捐出來,讓他知道:自己的東西應(yīng)該拿出來和與更多的人一起分享。在孩子做出好行為的時候父母應(yīng)該及時肯定、贊揚。在學(xué)校里,老師可以鼓勵孩子把自己的零食、玩具拿出來和小朋友一起分享。讓孩子享受分享帶給他的樂趣,并喜歡分享。

第三,要讓孩子學(xué)會等待,不要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對于孩子的合理要求可以適當(dāng)滿足,對于不合理的或不能及時滿足的要求,要讓孩子學(xué)會等待,不能過分遷就。因此,父母和老師要有想法。培養(yǎng)孩子的耐心。

第四,要引導(dǎo)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在很多活動中,需要好朋友之間互相合作,所以。讓孩子在合作后感受到做事情的成就感,體會到團結(jié)互助的快樂。這樣孩子就會自然而然的產(chǎn)生大方、共享的心態(tài)。

要讓孩子告別自私、小氣的心理需要父母的以身作則,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父母。孩子整天和父母在一起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孩子是我們老師和家長的希望,要讓這份希望茁壯成長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努力。

育兒觀念:請別忘了稱贊你的孩子


育兒觀念:請別忘了稱贊你的孩子

——觀《小孩不笨》有感

電影簡介:

在影片中,有兩對父母,他們教育孩子的方式雖然十分不同,但是結(jié)果一樣是不好的。做生意的一對父母,他們把大部份時間用在經(jīng)營自己的事業(yè)上,和兩個孩子的密切關(guān)系很少,而導(dǎo)致哥哥叛逆,和不良分子混在一起,媽媽老是不履行諾言,弟弟變成一個沒有主見,不會反抗的“聽話”的孩子……另一個爸爸,他很愛很愛他的孩子,但他不懂得如何去愛,面對孩子的壞成績,叛逆,只是一味地使用暴力解決,使孩子潛移默化地和他一樣,遇到事情就是使用暴力來解決,最后淪落為社會上的小混混。

電影最后的結(jié)局很深刻,成才的爸爸用死換來了學(xué)校老師接受他再回校讀書,差點踏入歧途的他后來成了一名好學(xué)生,學(xué)謙的父母也終于明白是自己不會教育才導(dǎo)致孩子搶劫的,為了孩子,媽媽辭職了,爸爸也放下了工作,一同去觀看了杰利的演出。

我的感想:

看完電影,作為一個母親,我有很多的感觸:電影一開始,字幕緩緩出現(xiàn)的那一句:“你最后一次稱贊別人是什么時候?”讓我的心一陣悸動,我問自己,我最后一次稱贊我的孩子是什么時候呢?我在我的腦海里拼命地搜索著……原來我在漸漸遺忘那把稱贊的鑰匙,那把“請多看看孩子的優(yōu)點,多稱贊他;少看孩子的缺點,少點指責(zé)的鑰匙,父母們都需要,而且我們都擁有這把鑰匙,只是在忙碌的生活中把它遺忘掉了?!?/p>

一家人想要擁有幸福的家庭生活,家庭成員之間必須相親相愛、互相理解。其實每個人都需要被尊重、被理解、被關(guān)愛,也需要受鼓勵,被稱贊。孩子也不例外。一個人的成長充滿著挫敗與艱辛,而這時,以父母為主導(dǎo)的家就是他堅強的后盾,是他溫暖的“避風(fēng)港”,這個家不僅給了他溫暖,還給了他力量和勇氣,這些就是能夠使他羽翼變得豐滿的“催化劑”。

成才爸爸臨死時說:“天底下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我從小生活在一個沒有愛的環(huán)境,沒有學(xué)會怎么去愛別人,我是太愛孩子,卻不知道怎么去愛?!币粋€父親用生命去保護他的孩子,你敢說他不愛他的孩子嗎?只是他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去愛他的孩子。成才爸爸的死告訴我們:天底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但怎么去愛就是我們要學(xué)習(xí)的。

透過這部電影,讓我看到孩子們不只是需要關(guān)懷和愛心,他們也期待父母親給予他們稱贊和肯定?!皼]有教不會的的孩子(學(xué)生),只有不會教的父母(老師)”。其實小孩不笨!重要的是需要一雙發(fā)現(xiàn)的眼睛,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愛好,擅長,需要……父母跟孩子之間應(yīng)該多交流溝通,就算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時間來關(guān)心孩子,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他們要的究竟是什么。用關(guān)心關(guān)愛在心與心之間搭一座橋,讓彼此的心靈更加靠近!小孩不笨!他們沒你想的那么差,只要你能真心地和孩子們溝通,聆聽他們的心聲,多做正面的引導(dǎo),多表揚少批評,你會發(fā)現(xiàn)哪怕再"笨"的孩子也會進步!

共勉:

每個人都需要得到別人的稱贊與肯定,請不要吝嗇你的稱贊,更別忘了對孩子的稱贊,因為那是他信心的來源。每個人都有優(yōu)點和缺點,請多看到別人身上好的一面,這世界就會變得美好……

育兒觀念:請別拿孩子的理想來取笑


育兒觀念:請別拿孩子的理想來取笑

在兒子三歲的時候,問他長大后想做什么,他說想當(dāng)火車司機,因為他最喜歡小火車玩具了;在他四歲的時候,問他長大后想做什么,他說想當(dāng)工程師,因為他是喜歡能象爸爸那樣會修玩具了;在他五歲的時候,問他長大后想做什么,他說想當(dāng)科學(xué)家,能發(fā)明出一種聲控的汽車。于是這個科學(xué)家的理想一直堅持到了現(xiàn)在,我們都覺得兒子的這個理想仍然是很好的,因為只要是他想做的就是好的,不會因為他的理想太大或太小而打擊和嘲笑他,更不會拿他的理想去開玩笑。小朋友自己也一直覺得有個理想是件很了不起的事兒呢。

昨天在樓下玩,一個奶奶問她自己的孫子買一個球花10元錢,100元錢能買多少個球?她的孫子信口胡說能買50個,于是奶奶就問奇奇能買多少個,這個小家伙一點也不知道謙虛呀,回說:當(dāng)然是能買10個了。這個奶奶于是就夸奇奇聰明,這一夸人家就更不謙虛了,說:我長大后還想當(dāng)科學(xué)家呢,這個題當(dāng)然會算了。話音剛落,便惹來圍觀的幾個奶奶們的一片歡笑聲,其中還有一個奶奶開玩笑地問他:小科學(xué)家,那你能研究一下飛機去哪兒了嗎?奇奇生氣地說:奶奶,這問題我哪兒知道呀,那么多人在找都有沒找到呢。

接下來,奇奇又轉(zhuǎn)到另一堆小朋友那里玩,一個阿姨又開始逗他,于是,奇奇的理想又惹來了她們的笑聲,這個阿姨邊笑著還邊對我說:你兒子長大還想當(dāng)科學(xué)家呢!我真沒有覺得這個有什么好笑的呀,聽她的口氣那是需要我進行附和一下說小孩子都是說著玩的,我偏不說,哼哼。。。我淡淡地回答道:嗯,是的,我們是個有理想的小孩兒。然后我就蹲下身,擁抱了一下兒子,拉起他的小手說:兒子,我們該回家了。

回到家,我溫和地對奇奇說:“寶貝兒,你知道嗎,有理想的小孩兒都是優(yōu)秀的小孩兒呢,你在媽媽爸爸的眼里就是個優(yōu)秀的小孩兒。不過媽媽還有點兒小建議對你說,就是希望你以后在外面和其他大人說的時候,咱們不隨便把理想告訴他們,因為他們有的人不懂你也不懂得尊重你,有的大人更是不懂小孩兒的理想的。媽媽和爸爸懂你也相信你,知道為了實現(xiàn)你的理想,你每天都會努力的,是吧?”奇奇帶著點不解地回答道:“好吧,媽媽,我當(dāng)然會努力了。”

請注意保護孩子們的理想,不要隨便拿孩子們的理想來開玩笑,你的玩笑本身就是對他們自尊心的一種傷害。更何況,因為他們本來就是末來的科學(xué)家、工程師、律師。。。他們本來就是我們的希望,他們本來就是祖國的末來,他們本來就是社會的棟梁。

千萬別讓人這樣“逗”孩子


經(jīng)常看到大人逗孩子,那種“逗”實際是一種戲弄。他們把孩子逗得出錯,或者驚慌、害怕甚至哭泣,大人們便笑了。逗孩子的那些成人并沒有惡意,甚至還是出于對孩子的喜愛,但對孩子來說這真是一種殘忍的行為,因為孩子不懂大人們的玩笑,他們會當(dāng)真,成人的“逗”往往會讓他們感到憤怒、驚恐、不安、被欺騙、不被尊重,讓他們的心靈受到傷害。

一次在餐館吃飯,我看到一群大人逗孩子,那一幕看得我難受極了。

首先是孩子的爸爸指著他的朋友(大約30多歲)笑著對孩子說:兒子,叫哥哥!

爸爸的朋友則笑著對孩子說:不能叫哥哥,叫伯伯!

孩子爸爸繼續(xù)逗孩子:叫哥哥!

在這一聲聲“叫哥哥”、“叫伯伯”中,孩子茫然不知所措。

爸爸的朋友掏出一個紅包在孩子眼前晃了晃說:叫聲伯伯,這個紅包便給你。

孩子不知道到底該叫眼前這個男人“伯伯”還是“哥哥”,猶疑著不吭聲,也不伸手接紅包。

爸爸的朋友作勢要把紅包收起來:不叫伯伯啊,那這個紅包不給你了。

孩子不吭聲。

旁邊一位阿姨笑著說:這孩子膽子可真小,一直不說話,哈哈。

我在旁邊看著,為這個孩子感到難過。由于大人們之間的玩笑,他不確定到底該叫那位男士“伯伯”還是“哥哥”,由于怕叫錯,索性他不開口叫人,卻被貼上了“膽小”的標簽!孩子此刻一定覺得自己不夠好,膽子不夠大,這是多么糟糕的事!

男士們喝酒去了。過了一會,一位女士接過了接力棒。

她走到男孩身邊,蹲下來問道:xx,你是男孩還是女孩?我猜你是女孩。

本來情緒緩和了一點的孩子不高興了,沉默。孩子明明是男孩,這位女士卻故意說他是女孩,孩子感受到了女士提問的虛假,所以他不回答。

女士繼續(xù)逗,你不說啊,那你就是女孩啦!

孩子有點著急,趴到媽媽腿上,仍然不說話。顯然他心里既著急又憤怒,憤怒的是明明自己不是女孩,那個阿姨卻亂說自己是女孩;著急的是,他不知道如何辯解。對于孩子而言,每一位大人都是一個巨人,孩子要反抗陌生的“巨人”需要一定的勇氣,尤其對于那些內(nèi)心力量弱小的孩子而言,他們往往沒有勇氣去反抗、拒絕和辯解,他們只能默默忍受“巨人”對他們的捉弄,內(nèi)心卻感到無比害怕和憤怒。這時,孩子的爸爸笑著說,再這樣下去他一會兒會哭的。孩子的媽媽只是笑著,并不阻止那位女士逗孩子的行為。

女士并沒放過孩子,對孩子說,來,阿姨抱抱你,行不行?

孩子縮到媽媽懷里,不說話。前面的捉弄讓孩子對女士毫無好感,怎么可能讓她抱呢?

女士笑著說,你不說話啊,那我就強行抱你啦!邊說邊伸手假裝要抱孩子。

孩子終于“哇”的一聲,嚇哭了,一桌子大人全笑了…

我難受的不是別人怎樣逗孩子,周周從小到大遇到過多次這樣的經(jīng)歷,我難受的是孩子的父母全然未能意識到孩子的內(nèi)心變化,未能給孩子提供保護和支持。這個過程中大人們是得到了快樂,但這種快樂建立在孩子的痛苦的基礎(chǔ)上。孩子得到了什么呢?他被大人們欺騙、引誘、愚弄和嚇唬,他小小的心感到疑惑、受挫、不被尊重和害怕,這讓他感到不安,自尊心、自信心受到傷害,不敢相信別人,對他今后的人際交往可能造成障礙。

逗孩子的實質(zhì)是成人居高臨下以孩子的天真幼稚來取樂,是對孩子的不尊重。不同方式的“逗”對孩子造成的影響不一樣,嚇唬孩子讓孩子感到不安和恐懼,欺騙孩子讓孩子不敢信任別人,逗孩子做出不好的行為譬如吐口水、踢人會讓孩子是非不分。不管是什么形式的“逗”對孩子的影響都是長遠甚至終身的。

因為親戚不當(dāng)?shù)摹岸骸保业男≈杜畷詴栽?jīng)產(chǎn)生了心理陰影。

一次曉曉來我們家做客,晚上一起吃飯的時候,她突然問道:姑姑,你說我媽媽還愛不愛我?

我說:你媽媽當(dāng)然愛你啊。

曉曉滿臉擔(dān)憂的說:可是姨媽說媽媽以后不愛我了,只愛弟弟。

我問曉曉,姨媽是什么時候說這話的。曉曉說,是家里來了“100個人”的那一天。

我馬上打電話找曉曉的媽媽和奶奶了解清楚情況,原來是在她弟弟的滿月酒上,一位姨媽對她說,曉曉,你媽媽有了你弟弟,今后只愛你弟弟,不愛你了。

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最恐懼的事情莫過于失去媽媽的愛了。一句“你媽媽只愛弟弟,不愛你了”對于孩子來說無異于是晴天霹靂。此時事情已經(jīng)過去了幾個月,這個疑問讓曉曉糾結(jié)了幾個月,這幾個月里她該是多么的恐懼和不安啊。難怪這幾個月里,曉曉經(jīng)常打弟弟,她是恨這個小小的嬰兒奪走了媽媽的愛呢。成人以為逗一下孩子取取樂無關(guān)緊要,卻不知道這樣會給孩子帶來多大的痛苦。

看著曉曉充滿擔(dān)憂的樣子,我心痛極了,我捧著她的小臉,看著她的眼睛,一字一句的說:曉曉,姑姑鄭重的告訴你,姨媽是逗你的,這種逗是一種欺騙,是不對的。我敢保證:你媽媽和以前一樣愛你。

曉曉半信半疑的說:姑姑,你說的是真的嗎?我媽媽真的和以前一樣愛我嗎?

我說:你可以打電話問媽媽,讓媽媽親口告訴你。

后來,我們做了一些努力,曉曉才重新相信媽媽還是愛她的。

經(jīng)常有家長寫信問我,當(dāng)別人逗得孩子哭、害怕或者打人的時候不知該怎么辦,他們明知愚弄孩子會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但常常礙于面子,不好意思得罪熟人或者朋友,不阻止、不拒絕,甚至?xí)蛯Ψ浇忉尰蛘邉裾f自己的孩子。

下面這位媽媽就為這個問題而困惑:

我家寶寶現(xiàn)在2歲10個月,最近兩個月,特別喜歡打人。我觀察了一下,大概是這樣:

去親戚家,他把自己帶來的玩具打開放在椅子上玩。親戚們圍過來看,還有帶小孩的。別人扶住他放玩具的椅子,他不愿意,讓別人別扶他的椅子。然后,親戚們逗他,讓他拿玩具和站在旁邊的弟弟一起玩,他不肯,說:不行!我說,弟弟喜歡你,所以想和你一起玩。他說,我不喜歡和弟弟一起玩。我說你看弟弟站在一旁,沒有拿你的玩具,要你同意弟弟才會拿。他就說:同意我也不拿給他玩!

這時,旁邊有人逗他假裝拿他的玩具。他生氣的打人家。我說,你不喜歡別人拿你的玩具,你就說:請不要拿我的玩具。他說,我說了的,人家還是要拿。拿了我就要打。

這時有親戚說,你這么小氣,我們不和你玩了!他說:我自己玩!

其實如果過幾分鐘他還是愿意跟別人玩,我覺得他可能是排斥一群人圍著他逗呢。換成是我,我也很煩。但是打人還是不對的。我告訴他不要打人,有話好好說,他說,我說了他們還是要拿。

他還跟我說:“我又不是奶娃子,我都是哥哥了,他們還要逗我,討厭的很!

這個孩子為什么會打人,原因媽媽已經(jīng)說到了,孩子也說出來了----不喜歡別人逗他。孩子感受到別人逗他的時候是不真誠、不尊重他的,這讓他反感。譬如故意拿走他的玩具給弟弟或者妹妹玩,這是成人在試探這個孩子,孩子感受得到這是成人在試探他。孩子直接的抗議就是“打”??赡苁堑K于面子,媽媽接下來的處理在孩子看來是替別人解釋,他覺得媽媽不理解他,于是更加憤怒,和媽媽杠上了。很多時候,我們也和這位媽媽一樣,可能照顧了親友的情緒、照顧了站在孩子旁邊的弟弟的情緒,唯獨沒有照顧自己孩子的情緒。媽媽的態(tài)度比親友的“逗”更讓孩子感到憤怒和傷心。

那么,家長在孩子被“逗”的時候該怎么做呢?

當(dāng)孩子被愚弄的時候,家長要第一時間站出來,保護自己的孩子不被愚弄。不要因為礙于面子保持沉默或者陪笑,更不要勸自己的孩子,或者去替那些逗孩子的人解釋,那樣會讓孩子感覺到孤立,連父母都不能理解和支持他。

以這個案例為例,家長可以先平和的把孩子的感受說出來:xx,你是不喜歡大家這樣逗你是嗎?孩子聽到這句話,便知道爸爸(媽媽)理解他,憤怒、不安的情緒可以得到安撫。接著,家長可以平靜的對孩子說:大家其實是喜歡你,不過這種方式讓你不舒服了是不是?如果他們換一種方式表達對你的喜歡,你能接受的對嗎?這句話一方面說給孩子聽,讓孩子了解大家對他并沒有惡意;一方面也說給親友聽,讓親友明白孩子不喜歡大家用這種方式對他,換一種尊重孩子的方式孩子能夠接受。說這話的時候不能帶情緒,不能有指責(zé)的口氣,開明的親友聽到家長和孩子這樣的對話一般能理解孩子為何會憤怒,至少能意識到家長不喜歡別人這么逗他的孩子,大多數(shù)人會識趣的打住。如果親友們還是不知趣,繼續(xù)逗孩子,那么家長要果斷地對親友們說“不”:各位,我知道大家是喜歡我的孩子才逗他,不過這種方式孩子不能接受,請大家換種方式和孩子交流,謝謝。

必要的時候可以帶孩子暫時離開一會,先照顧孩子的情緒,事后再跟親友溝通。只要家長得體的處理,可以做到既保護了孩子又不會得罪親友,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寧可得罪親友,也不能犧牲孩子的心理健康。

對于大一點可以表達的孩子,可以教會孩子怎么面對別人的“逗”。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周周從小到大經(jīng)歷過不少親友們的“逗”,小的時候我替她說出她被逗時的不舒服、不安等感受,會表達后我便鼓勵她自己說出感受,鼓勵她勇敢地拒絕別人逗她。為了讓她敢于大膽拒絕別人的逗,我還和她進行演練。我扮演逗她的大人,她扮演被逗的小孩,我記得一些有趣的對話是這樣的:

我:叫我阿姨,我給你吃糖。

周周:我不吃你的糖。

我:真的不吃嗎?你不吃我就給曉曉吃了哦!

周周:給她吧,我不稀罕。

我:踢你爸爸一腳,我?guī)闳ビ螛穲鐾妗?/p>

周周:踢人是不好的行為,我不會踢的。

我:可是你不想去游樂場玩嗎?

周周:我不喜歡你這樣逗我。

曉曉那個案例,我也用演練的方式幫她消除陰影。起初,曉曉對姨媽說的“媽媽只愛弟弟,不愛你了”深信不疑,我和家人演示了一遍當(dāng)時的場景,我扮演曉曉,家人扮演姨媽:

家人:曉曉,你媽媽有了弟弟,今后只愛你弟弟,不愛你了!

我:你騙人,我媽媽一直都很愛我。

家人:是真的,你媽媽有了弟弟后就只去照顧你弟弟,沒時間照顧你了。這不是說明她不愛你了嗎?(大多數(shù)老大就是因為這一點而擔(dān)心媽媽不愛她了,在此我設(shè)計了這句話,打消孩子的疑慮)

我:那是因為弟弟太小,不會照顧自己。

家人:你媽媽親口跟我說,她不愛你了。

我(大聲):請不要逗我,我不喜歡你這樣逗我。

我們演示的時候,曉曉看得非常認真,眼里有淚光閃爍。接下來,我邀請曉曉一起演練,我扮演姨媽,她扮演她自己。在演練過程中,她居然咯咯的笑了,反復(fù)要玩“這個游戲”,我知道她已經(jīng)相信姨媽是騙她的,并覺得這種“逗”很可笑,她對這個事釋懷了。

孩子始終不是活在真空中,總是要面對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的,所以遇到別人逗孩子并非完全是壞事,家長處理得當(dāng),壞事也能變成好事。這個過程中,家長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勇敢地拒絕別人“逗”他,孩子的內(nèi)心力量便會慢慢增強,這就是好事。如果家長能夠理性而得體的處理“逗”孩子的問題,孩子會潛移默化的效仿家長,學(xué)習(xí)如何應(yīng)對自己不喜歡的場景,學(xué)習(xí)如何為人處世,這不是生動的一課嗎?

相關(guān)推薦

  • 請別這樣逗我的孩子 請別這樣逗我的孩子有一天,我因為去印刷廠排報紙,比較晚才回家。老貓告訴我,傍晚他去接**的時候,**淚流滿面。因為旁邊一個阿姨逗他說:糟糕了,今天爸爸媽媽這么遲還不來接你,他們不要你了!你還是和阿姨回...
    2020-11-12 閱讀全文
  • 育兒觀念:別把他們當(dāng)小孩 育兒觀念:別把他們當(dāng)小孩 在成人的世界里,人們會注意很多行為習(xí)慣、文明禮貌。這是因為我們深知其中的道理,但我們往往忽視跟孩子打教道時,同樣的許多東西需要注意。 我們很多人在與孩子溝通時,總一廂情愿的認...
    2020-11-09 閱讀全文
  • 育兒觀念:讓孩子告別小氣 育兒觀念:讓孩子告別小氣 和這群孩子相處已經(jīng)兩個月了,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都會表現(xiàn)出小氣的特點。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他們經(jīng)常以自我為中心、只想到自己的感覺和需求,從不考慮別人。他們總會說“我的小床”、“...
    2020-10-16 閱讀全文
  • 育兒觀念:請別忘了稱贊你的孩子 育兒觀念:請別忘了稱贊你的孩子 ——觀《小孩不笨》有感 電影簡介: 在影片中,有兩對父母,他們教育孩子的方式雖然十分不同,但是結(jié)果一樣是不好的。做生意的一對父母,他們把大部份時間用在經(jīng)營自己的事業(yè)上,...
    2020-10-14 閱讀全文
  • 育兒觀念:請別拿孩子的理想來取笑 育兒觀念:請別拿孩子的理想來取笑 在兒子三歲的時候,問他長大后想做什么,他說想當(dāng)火車司機,因為他最喜歡小火車玩具了;在他四歲的時候,問他長大后想做什么,他說想當(dāng)工程師,因為他是喜歡能象爸爸那樣會修玩具...
    2020-10-16 閱讀全文

請別這樣逗我的孩子有一天,我因為去印刷廠排報紙,比較晚才回家。老貓告訴我,傍晚他去接**的時候,**淚流滿面。因為旁邊一個阿姨逗他說:糟糕了,今天爸爸媽媽這么遲還不來接你,他們不要你了!你還是和阿姨回...

2020-11-12 閱讀全文

育兒觀念:別把他們當(dāng)小孩 在成人的世界里,人們會注意很多行為習(xí)慣、文明禮貌。這是因為我們深知其中的道理,但我們往往忽視跟孩子打教道時,同樣的許多東西需要注意。 我們很多人在與孩子溝通時,總一廂情愿的認...

2020-11-09 閱讀全文

育兒觀念:讓孩子告別小氣 和這群孩子相處已經(jīng)兩個月了,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都會表現(xiàn)出小氣的特點。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他們經(jīng)常以自我為中心、只想到自己的感覺和需求,從不考慮別人。他們總會說“我的小床”、“...

2020-10-16 閱讀全文

育兒觀念:請別忘了稱贊你的孩子 ——觀《小孩不笨》有感 電影簡介: 在影片中,有兩對父母,他們教育孩子的方式雖然十分不同,但是結(jié)果一樣是不好的。做生意的一對父母,他們把大部份時間用在經(jīng)營自己的事業(yè)上,...

2020-10-14 閱讀全文

育兒觀念:請別拿孩子的理想來取笑 在兒子三歲的時候,問他長大后想做什么,他說想當(dāng)火車司機,因為他最喜歡小火車玩具了;在他四歲的時候,問他長大后想做什么,他說想當(dāng)工程師,因為他是喜歡能象爸爸那樣會修玩具...

2020-10-16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