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傾聽孩子:家庭中的心理調適》有感
發(fā)布時間:2020-10-19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幼兒讀故事 讀《傾聽孩子:家庭中的心理調適》有感愛孩子,請認真的傾聽孩子!當孩子大哭、發(fā)脾氣、蠻不講理的時候,我們往往會被當時的情緒和環(huán)境控制不住自己,嘴里一直在叨叨嘮嘮的說孩子不應該這樣,又或者是講一堆道理,又或者是不理不睬,其實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蹲下來認真的聽孩子的傾訴,聽聽孩子的心聲,給孩子一個渲泄情緒的機會。我們也試著走進孩子的心理,建立孩子與爸爸媽媽之間的心理信任橋梁,一次兩次、、、、、漸漸地我們會發(fā)現(xiàn)再出現(xiàn)這些惱人的情景孩子會主動的講出自己的心聲,心與心更加的靠近了。相比對她們講大道理、批判她們行為的對與錯這樣的溝通會更加輕松和有成效。謝謝《傾聽孩子》這本書給我?guī)淼木押徒虝胰绾稳フJ真傾聽孩子的心聲!
《傾聽孩子》,不僅是傾聽孩子,也是調試自己在家庭教育里的心理弊端。值得看的一本書!
不論再忙,也要空出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一起玩游戲,在游戲中找著傾聽點做好聽眾的角色,讓孩子加深對我們的信任。有了這些做基石,不愁孩子的心不靠近。
在應對閨女哭泣、恐懼、發(fā)脾氣、憤怒的時候,我擔心、我安慰、我發(fā)脾氣?,F(xiàn)在我知道了,這時候孩子只想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大人的任何語言都是蒼白無力,反而會讓閨女有抵抗情緒、增加不安全感,不利于溝通。這時我只要給她表達的機會,認真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就行。期待閨女以后面有足夠的心理素質應對緊張、煩燥的氣氛,會設身處地地換位思考,這是個難能可貴的品質。
看完這一章節(jié)后我慶幸當時自己的理智,沒有讓閨女成為留守兒童,只有陪伴孩子成長才能有機會給與孩子更多的愛,才能有感情紐帶的存在。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總是爆粗口、瞪眼、生氣,這些都會影響孩子的感知,給孩子一個有愛的環(huán)境。
當孩子不聽話、行為出現(xiàn)反常那是因為她們感覺受到了傷害,暫時無法理性行事。
書中提到的這些讓我意識到自己沒有耐心的傾聽閨女的訴說,應該做到傾聽再傾聽,鼓勵她說出不滿的情緒,最終能成功的溝通,這樣也有利于閨女以后自己面對別人不理智的行為時做到理智應對。
提前學習和青少年相處的秘決,真好!
怎樣的才是有效的傾聽,如何做到呢?努力學習,加油!
這些實例,非常能幫助人,感謝!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用心傾聽孩子的想法
上個月剛升大班時候問過老師兒子上課的情況,總得來說是不錯的,因此很久也沒有在和老師溝通,昨天下午接他時候順便問了一下最近的情況,老師說孩子上課說話多了,舉手回答問題也不如以前積極了。而基于我對孩子的了解,他是一個上課比較遵守紀律的孩子,但是千萬別有人主動和他講話,一旦有人主動他就活躍起來了。
回家后沒怎么說這個事,因為他要寫作業(yè),晚上還有小提琴課,但是還是覺得需要和他談談關于上課紀律的問題,畢竟這也是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一個方面。臨睡覺前我們會讀書做一些習題或者直接就睡覺,這完全根據(jù)當天孩子的狀況來定,昨天晚上臨睡覺時候我們決定來一次談話,談話內容如下
媽媽:今天我問了老師你在班里的情況,怎么說你上課時候說話多了呢?
梓歆:我也不知道
媽媽:還記得媽媽和你說過的話么?
梓歆:上課時候不要說話,即使老師教的你都會了也要認真聽,因為還有的小朋友不會呢,說話會打擾別人。
媽媽:對,上課就是上課,不能隨便講話,以后上學了上課時候老師更是要求課堂紀律。那高老師怎么反映你最近上課說話呢?
梓歆:媽媽我以后知道了,上課時候不說話了。
媽媽:真好,這樣做就對了。(孩子一直沒有說出原因,但是我沒有再繼續(xù)問下去,因為我知道他已經(jīng)知道自己做的不對了,根據(jù)我今天早上和老師再一次溝通,也知道了大概因為調換了座位的原因,現(xiàn)在他旁邊的女孩子比較愛說話。)
談話繼續(xù)中……
媽媽:現(xiàn)在上課怎么不舉手回答問題了?
梓歆:媽媽你不是說要我給那些不會的小朋友機會么?我回答了他們還沒回答呢。
(原來原因在我,中班時候上課沒有這么嚴格,老師問一個問題,經(jīng)常孩子們就邊舉手邊回答了,很鬧,老師也搞不清楚哪個孩子還不會,我就告訴他假如老師講得新課他都會的話就要多把回答問題的機會留給其他不太會的小朋友。)
媽媽:哦,對,是這么說過,不過呢現(xiàn)在老師說希望你能積極舉手,再說了你要是舉手了也不一定叫你啊,對吧。
梓歆:是,那我就舉手。
很多媽媽在和老師溝通后發(fā)現(xiàn)孩子的問題,第一反應是馬上在老師面前教育孩子,其實我認為是不妥當?shù)模紫龋汶m然當面教育了孩子老師或許認為你很配合工作,但是孩子會如何呢?他可能會暗自害怕你回家怎么收拾他呢。其次我們還沒搞清楚狀況就當眾批評孩子,傷害了他的自尊。因此聽到老師反映的情況后我當時并沒有批評他,但是他還是有些緊張的看著我和老師,我只是摸了摸他的頭對他說:“今天有些冷,趕緊回家嘍!”然后他又快樂起來了。前面的鋪墊使得我們在溝通時候他能實話實說,知道媽媽是在幫助他解決問題的,而不是單純的批評他。
做一個用心傾聽的的父母,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幼升小銜接的這段路……
傾聽孩子的內心聲音
傾聽孩子的內心聲音周末xx說吃想吃我包的三鮮餃子,她最近一直生病感冒,胃口不好,每頓飯都吃的不太多,難得有想吃的,又有時間,我馬上去買菜給她做餃子。xx爸帶著xx出去玩,我自己在家包餃子。
其實自己一個人包餃子我還是有些怵頭的,自從xx出生我的腰打了麻藥之后就很不好,經(jīng)常疼,再她幾個月的時候又查出來腰椎間盤突出,平時站著太久就會鉆心的疼,但孩子難得胃口好,想吃我做的三鮮餃子,我沒有理由拒絕。
買了半斤蝦、半斤肥瘦肉餡、三兩韭菜,然后就開始和面、和餡,開始準備包餃子,xx很喜歡吃我包的三鮮餃子,一是自己家里做的用料足,二是在肉餡中我加入自己熬的高湯,煮出來的餃子鮮美多汁,一咬的話滿嘴流油的感覺,但又不是油,沒有那么油膩,所以全家都愛吃。
我自己一個人折騰,準備的時候還好,因為一會干這個一會干那個,還活動著,腰并沒有特別難受,可包起來因為站在那一動不動,腰一會就酸疼的要命,快包完的時候我的額頭一個勁兒的冒冷汗,最后終于都弄完了,就三個人的餃子我就折騰了近2個小時。
包完后xx爸煮餃子,讓我坐著歇了一會。我還特意問了一下有破的沒有,因為充滿汁水的餃子破了就不好吃了,好在xx爸說都沒有破。第一鍋盛出來之后因為太燙,我給xx夾了碗里2個,然后就把碗碟都擺好去收拾廚房了。xx這么大了已經(jīng)完全可以自己吃飯,而且有分寸不會被燙到,也就沒進去看她。等過了幾分鐘我進去一樣,她的餃子一口沒吃,可一盤子餃子都被她用筷子捅破了,湯湯水水的。我當時就氣壞了,怒吼她,你干嘛呢?不是給你夾碗里了嗎?干嘛把好好的餃子都捅破?當時我腰疼的要命,特別生氣,覺得把我一上午的勞動成果都破壞了。xx爸也急急忙忙跑出來,批評她,媽媽辛苦包的餃子,你看都弄破了。
xx看我倆都說她,一低頭,眼淚就流出來了,沒有出聲,但眼淚不斷。我一看孩子病剛好,才有點胃口,就沒繼續(xù)批評她,就說,吃飯吧,下次別淘氣了,你看把餃子都弄破了,怎么吃啊?xx一邊流淚一邊低聲說,我想給爸爸媽媽夾。我一聽特別震驚,我錯怪孩子了,她本來筷子就用的不是特別好,餃子還特別燙,再加上里面是湯汁,特別軟,她根本夾不上來,所以都捅破了,我再一看,我和xx爸的碗里果真都躺著餃子。我馬上和xx道歉,謝謝她為我們夾餃子,謝謝她看到喜歡的餃子都顧不上吃還想著我們,但同時也告訴她這樣做很危險,而且也把餃子弄壞了。xx聽我這么說,漸漸的止住了眼淚,歪頭問我,媽媽不生氣了?我說不生氣,媽媽很開心你想著爸爸媽媽,但是以后一定等餃子涼了再弄,要不太危險了。xx聽后開心的吃起了餃子。
看著孩子吃的那么開心,我再一次心酸了,我又批評錯孩子了,新手媽媽,在育兒路上一再受挫,給了孩子太多的委屈,究其原因就是不傾聽孩子的心聲,如果每次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不是責備與發(fā)難,而且蹲下來,和孩子平等的交流,傾聽孩子心的聲音,我想父母收獲的是更多孩子純真無邪的感動,而我相信聽了孩子的解釋,回饋給孩子的肯定是擁抱和親吻,而不是怒吼與憤怒。
孩子,最純真的名詞,讓我們放下家長的身段,蹲下來傾聽他們的心聲,一定會被他們純真而又真誠的心聲所感動。
家庭教育之學會傾聽
學會傾聽——想讓孩子聽話,家長必須先學習怎樣聽孩子說話
先看一段對話。
貝貝:“媽媽,對不起!”
媽媽:“發(fā)生什么事了,來!告訴媽媽?!?/p>
貝貝:“我不敢,因為你會生氣。”
媽媽:“不會!媽媽保證不生氣,快!好乖!跟媽媽說,發(fā)生了什么事?”
貝貝:“今天我和誠誠打架,被老師批評了,老師還說要打電話給你。”
貝貝:“什么?你又和人家打架,你怎么那么不聽話,開學才多久,已經(jīng)跟多少人打過架了?你是想氣死媽媽才高興,是不是?”
貝貝:“你不守信用,說好不生氣的,還罵人。”
媽媽:“自己做錯事還頂嘴。”
貝貝委屈地跑回房間,客廳里留下氣急敗壞的母親。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抱怨:孩子越大離他們越遠,有話也不肯和他們說,更別想知道孩子的心里在想什么了。在一次“情緒管理闖關”的游戲中,很多小朋友在回答“心中有快樂的事會如何處理”時說,最想和朋友分享。當被問到“心中感到很委屈時怎么辦”?“放在心里”是多數(shù)小朋友的共同心聲。當輔導教師再加以引導時,他們才勉為其難地說,找個人來說。然而這個人多半不是他們的父母。再細問下去,孩子無奈地說:“跟他們說也沒有用?!?/p>
在一般的觀念里,認為溝通的元素主要是“說”,父母所呈現(xiàn)的態(tài)度是“我說,你聽”。其實,“說”只是溝通中較不重要的一環(huán),真正重要的溝通元素是“傾聽”。如何傾聽孩子說話呢?
首先,要學習“停、看、聽”。
停,暫時停止進行中的工作,注視孩子,提供孩子表達感受的時間和空間。看,仔細觀察孩子溝通時非語言的行為表現(xiàn)。聽,傾聽孩子說什么。并適時給予孩子一些反應。
其次,要了解非語言的信息。
父母要對孩子溝通時的非語言行為所代表的意義有所了解。通常孩子會借著行為表現(xiàn)傳遞著不同的感受。例如,擲東西:表示生氣、失望、不滿、情緒受挫。打呵欠:意味著無聊、沒興趣、想睡覺或精神不振。眼神逃避接觸:表現(xiàn)焦慮不安、缺乏興趣、害羞。不說話:可能意味著正在思考或悲傷、沮喪、郁悶、不高興。
最后,父母傾聽應具備的基本態(tài)度。
1、要有“想聽”孩子說話的心意。
2、允許并真誠接納孩子可以有和你不同的想法。
3、要相信孩子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父母的信賴是激發(fā)孩子潛能的催化劑。
4、尊重孩子是個完全獨立的個體。
在尊重、接納的前提下,傾聽可以形成完全的溝通氣氛,傳遞父母對孩子的關懷和愛護。
學習傾聽孩子
學習傾聽孩子這些天無比的糾結,為**也為自己。
一直一直,**愛哭,她將我們哭的心煩意亂時,媽媽、爸爸、奶奶、老師、小朋友、、、所有她身邊的人都把她當作擔心的對象、甚至是厭煩的對象。即使會有安慰的聲音,那聲音背后也大多潛藏著“請你趕快停止哭鬧”的臺詞。我有時也會病急亂投醫(yī),對她的哭冷一會兒熱一會兒,卻始終是隔靴搔癢、不得要領。有時分明能感到她在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比如,5月的一次放學,她和小朋友玩大型玩具時不知為什么哭了起來,可是她馬上擦著淚、就著委屈的笑著對我說:“媽媽,你看我是怎么哭的?!笨墒撬龥]有從我們這里得到有效的幫助,在自己的哭鬧里幾乎是越陷越深。直到六月竟然會對我動手踢打,我當時又意外又生氣又無助。
后來看到了《傾聽孩子》,馬上如獲至寶地看將起來。原來,孩子踢打最親近的人不是多么可怕的事,這上升不到道德品質的高度,踢打親人、說狠話并不是孩子真實情緒的表露,而是她排解自己負面情緒時的口不擇言。原來,我們這些大人面對這樣的情況也需要幫助。天天打開電腦必看幾段《傾聽孩子》,我以為我在書里會得到心理上和技巧上的幫助,我謹記“如果你覺得自己沒有做好思想準備處理孩子的問題,寧可暫不去理睬孩子的求助,你要記住孩子不會放棄求助,他們會一再地尋求幫助以解除煩惱?!蔽乙詾橥ㄟ^這幾天的修煉我會功力大增,我甚至還在期待孩子的“再次求助”能早點到來,能讓我?guī)退M行心理修復(或許我在做這些思考時也不知不覺的給了孩子希望)。
育兒心得:傾聽孩子心聲
育兒心得:傾聽孩子心聲
我是一名母親,又是一名幼教人。常有人說:“你是干幼教的,教育的孩子一定成才?!蔽以谖⑿χ?,心中卻總有一種莫名的小壓力。沒事的時候就會想,我要怎么去教育孩子,怎么去培養(yǎng)他,能夠確認的就是:我要傾聽孩子心聲,做好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
和孩子一起運動,把他引上“健康之路”
兒子比較膽小,總怕摔了自己,遇到一些危險性動作,不用我們大人說,自己便“知難而退”了。這一點曾經(jīng)讓我覺得慶幸,孩子會“保護自己”,可漸漸地,我感覺到兒子在動作發(fā)展上有些緩慢。于是,我開始有意識地帶孩子一起運動,把他引上“健康之路”。
1.循序漸進,練習基本動作。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娘倆去附近小公園“走平衡”。小公園周邊的馬路牙子,變成“小橋”或者“高速公路”,我倆一前一后,一步一步“走平衡”。剛開始,我牽著兒子的小手往前走;慢慢地,兒子牽著我往前走;再后來,他只抓住我的一根手指頭向前走;最后,兒子獨自在上面“開汽車”,走得輕松又自如……
2.引導興趣.加強體育鍛煉。我的做法是尊重鼓勵、激發(fā)興趣。去年,兒子班有四五個小朋友都學了輪滑,我?guī)еタ椿锇閭兊膶W習,可是他說啥也不學。我和孩子他爸尊重了兒子的意見,鼓勵孩子堅持每天打球、跑步。今年,在選擇幼兒園興趣小組活動的時候.我征求兒子的意見:“興趣小組有美術、電子琴、舞蹈、輪滑。你自己想一想,喜歡學什么?”兒子經(jīng)過一段時間考慮,最后說:“我學輪滑吧!”我說:“你怕不怕辛苦?”兒子說:“媽媽,你不是說,要不怕辛苦、堅持不懈嗎?”兒子終于愛上了輪滑,堅持不懈地鍛煉,在家里也常主動要求再練一會兒。
3.正確示范,確保均衡營養(yǎng)?,F(xiàn)在的孩子大多挑食、偏食,我的孩子也不例外,但這是可以通過正確引導而改掉或減輕的。剛上小班的時候,孩子不喜歡吃青菜,每次吃飯的時候,我便說:“菠菜真好吃,吃了可以變成大力士。”有一次吃胡蘿卜,我見兒子不愿吃,便說:“胡蘿卜真好吃,怪不得小兔喜歡吃呢,我也喜歡,吃了還會讓眼睛更亮!”我這么一說,兒子便吃了,吃完了還問我:“媽媽,你看我的眼睛亮不亮?”在我的示范和鼓勵下,兒子漸漸地不挑食了,窩頭、野菜什么都吃,這保證了兒子的營養(yǎng)均衡。
給孩子一定的自我空間.把他引上“熱愛學習之路”
生活即教育,對孩子來說,日常生活和環(huán)境空間的影響尤其重要。作為幼教工作者的我,非常重視在家庭的環(huán)境布置中為孩子營造有益的空間,讓孩子自然地處在一個學習的環(huán)境中。
1.音樂熏陶。我是個喜歡音樂的人,兒子也是,很小的時候我便給兒子準備了一個錄音機,放在他經(jīng)常玩耍的地方。兩歲的時候,他就會自己放音樂了,而且會隨著音樂又蹦又跳、又唱又舞。我們一家人很認真地看他表演,我也時不時陪他一起表演。每當我彈琴的時侯,兒子就會專注地在旁邊聽,我問他是否想學琴的時候。兒子卻總是搖頭說:“我覺得太難了?!彪m然我從小就有成為鋼琴家的夢想,但我不能將自己的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日常生活中的音樂熏陶,讓兒子喜歡上了音樂,這已足夠。
2.自食其力。讓孩子“自食其力”,將來孩子在社會上才能成長得更好。雖然婆婆對他比較溺愛,但在這一點上,我們已達成了共識,從兒子兩歲多就開始鍛煉他自己動手做事了。只要是兒子喜歡干的事情,我都會讓他試一試.現(xiàn)在我和老公的襪子兒子都能幫著洗了。他自己的學習桌、玩耍區(qū)域,我也經(jīng)常鼓勵他自己整理。當然,他有時也會表現(xiàn)出不耐煩的情緒,會說:“媽媽,我不想干了?!蔽冶銜叩剿磉吂膭钏骸拔覀円黄鹫砗貌缓?”這時兒子便會笑著說:“我們兩個人會干得又快又干凈……”
3.潛移默化。婆婆常責怪我沒有教孩子學算術,我則認為,這些內容完全可以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學會。有一次我試探兒子,問他:“樹上有3只小鳥,又飛來2只小鳥,你說有幾只啊?”兒子眨巴著眼睛說:“有5只?!鳖愃七@樣的小題目,我像講故事一樣問兒子,兒子也很起勁地模仿著出題反問我,婆婆在旁邊看到了,高興得很:“看來有些東西不用刻意教,也能會?!痹谄綍r的生活中,我給兒子準備了很多積木、玩具放到他的小區(qū)域內,還把中國地圖、世界地圖貼在墻上,孩子也許就是在玩積木、玩玩具的時候自己學到了這些吧。有一次兒子和他爸爸去吃油條,吃完了兒子說:“爸爸,你買了10根油條,你吃了6根,我吃了4根,我比你少吃了2根,你再給我買2根,咱再走吧!”瞧,生活中,兒子很會算賬呢!
給孩子一顆“博愛”的心,引導孩子走上“熱愛生活之路”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什么?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經(jīng)常思考,我的結論是:要熱愛生活。一個人只有“熱愛生活”才能有一個陽光的心情,才能珍惜生命,才能努力去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1.愛上旅游。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每逢假期,我和老公便帶著兒子出去游玩,看到兒子感興趣的,我們便講給兒子聽。譬如大明湖畔的銅人,兒子和我們一起編了一個“老爺爺吹糖人”的故事;再如蘇州“留園”的石頭迷宮,讓孩子流連忘返;還有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方特的水世界,干佛山的登山之旅……旅游讓孩子愛上了大自然,也讓孩子開闊了眼界,培養(yǎng)了孩子愛自然、愛生活的情趣。
2.體驗成就感。從一個人呱呱墜地開始,他便在這個社會上有了自己的價值,而這種“自身價值的體現(xiàn)”是一個人熱愛生活的基礎。所以在和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中,我會讓孩子去體會自己的成就、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譬如,當兒子用積木擺出了長江大橋、蘇州園林、高樓大廈、迷宮、火車道軌,我便會將他的作品拍成照片并張貼在墻上;當他完成某個小制作,我會和他一起找個地方擺起來;當他克服困難露出笑容時,我會豎起大拇指;當他學會一樣新本領,我會和他一起慶賀。
3.讓愛無處不在。毛絨玩具小豬是兒子的最愛,兒子像一個大人一樣照顧它、和它玩耍。而我也借此對孩子進行愛的教育,引導孩子在游戲中體驗愛的情感。記得兒子上中班的時候,有一次放學回家說:“小偉(化名)沒有爸爸!”我借機引導他對同伴付出自己的愛心,兒子和小偉成了鐵哥們,也因此而更多地幫助其他小朋友。
讓孩子“懂得愛、接受愛、學會愛”,我相信兒子會因這無處不在的愛而生活得更加幸??鞓贰W鳛楦改?,我們給予孩子的最重要的愛,就是傾聽孩子的心聲,和孩子一起成長。
育兒觀念:傾聽孩子的心聲
每個孩子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想要打開他們的心門,探一探他們的內心世界,我們必須要學會傾聽。
看過這樣一則故事:在前蘇聯(lián)的一所學校,校園的花房里開出了美麗的玫瑰花,每天都有很多同學前來觀看,但都沒有人去采摘。一天清晨,一個四歲的小朋友進入花房,摘下了一朵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當她拿著花走出花房時,迎面走來了該校的校長。(他就是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校長十分想知道小女孩為什么要摘花,便彎下腰親切地問:“孩子,你可以告訴我你摘下的花是送給誰的嗎?”“送給奶奶的。奶奶生了重病,我告訴她學校里有一朵很大的玫瑰,奶奶不信,我這就摘下來送給她看,希望她早點好起來,等奶奶看完了之后我會把花送回來。”聽完孩子的回答,校長的心顫動了。他牽著小女孩的手,從花房里又摘下了兩朵大玫瑰花,說道:“這一朵是獎給你的,你是一個懂事的孩子;這一朵是送給你奶奶的,感謝她養(yǎng)育了你這樣的好孩子。”換做是我們,立馬就會對孩子的這種行為進行批評,而這位校長卻是彎下腰來十分耐心地傾聽孩子的心里話,讓孩子把話說完,并把玫瑰花獎給了可愛的小女孩,給予她真切的贊美。
我們往往以大人的意志左右孩子的想法,當孩子的回答不符合我們的意愿時,我們習慣立馬判定他的想法是錯誤的。我們以成人的方式造就了“聽話”的孩子。殊不知,在這“聽話”的背后,扼殺的是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每個孩子都是美麗的天使,都是純真無邪的!在責罰孩子前不妨先傾聽他們的心聲,讓孩子把話說完。并以寬容的心態(tài)幫助孩子正確對待成長過程中的錯誤和缺憾。
父母如何傾聽孩子的心聲?
望子成龍的殷殷期望、缺乏兄弟姐妹的親情溝通、繁重的學習壓力……孩子太需要心的交流和溝通。許多父母常常忽視了這一點,而只關注孩子的學習,只看重每次考試的分數(shù),卻不知道這樣做會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所以,許多的孩子便變得不愿和父母說話,變得不聽話。在這種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又怎么不會和父母心生隔膜呢,又怎么不會產生不聽話行為呢?
許多父母雖與孩子朝夕相處,卻對他們并不了解。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就很難有效地應對孩子的不聽話行為。父母要想在糾正孩子的不聽話行為上取得有效的成果,首先得親近孩子,取得他的信任,走進他的內心。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訴說,讓孩子體會到關愛和溫馨,從而對父母更加親近與尊敬。這有利于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父母,有利于父母對他們的不聽話行為,進行明確的教育和指導。
教育專家指出:消除孩子的不聽話行為,就是不斷消除和孩子誤解的過程。傾聽孩子的弦外之音,可以增進溝通,促進理解。一個孩子就是一個世界。父母們都應學會傾聽,傾聽他們的話語,傾聽他們的心聲,傾聽他們對世界的理解和對未來的夢想。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子走入孩子的心靈深處。
那么父母應該如何放低姿態(tài),來傾聽孩子的心聲呢?
1)尊重孩子的所有感受
父母應安靜、專心地傾聽,但不給予評判。父母可以不接受孩子的不聽話行為,但必須要接受和尊重孩子的感受。例如,他可以告訴父母他對小伙伴有多生氣,但父母不能允許他通過嘲弄或打人來表達他的生氣。
2)向孩子顯示你正在聽他講
父母的關注鼓勵著孩子向自己的父母表達想法和感受。父母應停下正在做的事情,轉向他,保持目光接觸,并仔細地聽。同時還要通過點頭或不時地“嗯……,是的……”等來顯示父母對他的注意。
3)告訴孩子你所聽到的以及你的想法
不時地總結、重述或復述孩子所講的關鍵內容,包括他的感受以及導致這種感受產生的情境原因。僅僅傾聽和理解是不夠的,父母還必須用語言對他所說、所想及所感的事情做出反應。但盡量不要逐字地重復孩子的話,應使用相似的語言來表達相同的意思。
4)學習傾聽孩子的話語
多數(shù)人都習慣說話,不習慣聽話,尤其是父母面對孩子,更是滔滔不絕,要他做個“聽話”的孩子。不聽孩子說,怎么知道他在想什么?不聽孩子說,又怎么能了解他、管教他?所以,爸爸、媽媽想要有個聽話孩子,必須先要“聽”孩子說“話”。要養(yǎng)成傾聽孩子說話的習慣,并不很困難,只要告訴自己“少開尊口”,耐心傾聽,就可以了。
5)用鼓勵、說理代替責罵
長期責罵孩子,孩子就會把“懶得理你”掛在嘴上,當孩子以這種對抗的態(tài)度對待父母時,其實他對爸媽的失望已經(jīng)有好長一段時間了。因為,長久以來,他和父母溝通不良,干脆“免談”。
面對不聽話的孩子,父母只有放低姿態(tài),才能和孩子建立良好溝通;面對不聽話的孩子,父母只有走進他們的心靈,才能找到不聽話的癥結所在。
對怕羞孩子進行心理調適
在生活中,經(jīng)??梢砸姷揭恍┖芘滦叩暮⒆?,這些孩子不敢在人多的場合發(fā)言、講話、朗讀、表演,在大庭廣眾中活動時臉紅心跳,碰到陌生人局促不安、手足無措,只喜歡在小圈子里活動,只愿意同熟人接觸,總想把自己封閉起來??墒?,現(xiàn)代社會是開放的社會,人際交往愈來愈廣泛、頻繁。顯然,怕羞的孩子不容易適應社會生活,家長應當注意幫助孩子克服怕羞心理。
怕羞又稱羞怯,在心理學上被認為是一種逃避行為。怕羞心理產生的原因,除了與個人的氣質特點有關外,主要是環(huán)境和教育的影響和作用。有位心理學家指出,有成績時得不到獎勵和無成績時受到懲罰的孩子是最怕羞的,這說明教育對怕羞心理的形成有作用。另一位心理學家指出,如果孩子的父母開朗、善交際,并且經(jīng)常在人多的場合露面,那他們的孩子則較少怕羞,往往也愿意與人交往,這表明家庭和環(huán)境對怕羞心理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響。既然環(huán)境和教育是形成孩子怕羞心理的主要原因,所以,幫助孩子克服怕羞心理,也要著重從改變環(huán)境和教育方法上入手。
1.要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怕羞的孩子最大的心理問題是自信心不足,往往過分注意自己的缺點。因此,家長應當教育孩子,千萬不要為自己的短處,缺點而緊張,而要多想到自己的長處,相信自己不比別人差,相信自己是一個受人重視,對社會有用的人。培養(yǎng)起來自信心,孩子就敢于在眾人面前表現(xiàn)自己,并且會積極參加集體活動。
2.告訴孩子不要害怕別人的議論。仔細分析那些怕在大庭廣眾前講話,羞于同人打交道的孩子怕羞的原因,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怕的是會得到別人否定性的評價。而且,往往越怕越羞,越羞越怕,形成惡性循環(huán)。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受到別人的評論是正常的,每個人都要受到別人的議論,“哪個人后無人說”,不必過分看重。家長還可以向孩子指出一些新聞人物,雖然他們常常得到別人的批評和否定,可是他們照常出頭露面,并不為批評影響情緒。另外,家長還應教育孩子,應當把否定性的評價作為激勵自己更加努力的動力,推動自己前進。比如,美國總統(tǒng)林肯年輕時演說曾被人轟下臺去,但他并不氣餒,發(fā)奮努力,終于成為演說家。
3.對孩子進行心理調適。家長可以讓孩子先在熟人的范圍內多活動、多發(fā)言,然后在熟人多、生人少的范周里練習,再發(fā)展到生人多、熟人少的場合里活動,循序漸進,逐步增加對羞怯的心理抵抗力。另外,家長還應當注意,每當帶孩子去一個新場合活動時,事先要充分準備,有備無患。這樣,孩子取得成功后就可以增強信心,提高鍛煉勇氣的自覺性,逐漸消除怕羞怯心理。
4.教給孩子在感到怕羞時進行自我暗示,家長可以告訴孩子,當?shù)搅四吧鷪龊闲那榫o張時,可以自己對自己說:“沒事,這些人和熟人一樣,都很喜歡我”,或者“這些人是向我學習來的,他們同小孩差不多,是些大孩子”等等;暗示自己鎮(zhèn)靜。把生人當作熟人,小孩怕羞的心理就能減少大半。有位心理學家認為“怕羞者當他在陌生場合講出第一句勇敢的言語后,隨之而來的將不是新的羞怯,而很可能是順理成章的語句。”用自我暗示來突破講話、交際開頭時的阻力,是克服羞怯心理的一種有效方法。
5.幫助孩子分析別人的活動。家長可以同孩子一起參加一些同齡孩子的活動,事后同孩子一起分析那些開朗、大方、惹人喜愛的孩子的活動,向孩子指出,那些孩子的能力、水平和你差不多,他們也有失誤,但他們照樣使人喜歡,你如果也那樣活動,同樣會得到人們的喜歡,沒有理由,沒有必要怕羞,使孩子逐漸明白怕羞是一種沒有必要、毫無意義的負擔,應當及早把它拋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