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育兒觀念:解決孩子問題的根本是解決父母自己的問題

發(fā)布時間:2020-10-10 幼兒園教師存在的問題 家庭教育問題 ??诠k幼兒園入園常見問題

育兒觀念:解決孩子問題的根本是解決父母自己的問題

一段時間以來,感覺到皓皓心里一直有種不良情緒,但他自己說不出,我也搞不清楚?!秲A聽孩子》讀書會以來,我的傾聽意識加強,感覺敏銳了許多,也實踐了幾次傾聽,幫他排除了一些一時的不良情緒,但我能感到,那個大問題一直存在,只通過發(fā)泄情緒只能起到部分作用,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在一次傾聽中,那個問題開始露出端倪:

我:你是不是不想上幼兒園?

皓皓:要讓我上幼兒園那就只讓比我小的孩子來,比我大的都不能來…只讓男孩兒來,不讓女孩兒來…

我:問什么不讓大孩子來呢?

皓皓:大孩子都打我…

(我知道他指的大孩子里實際上最關(guān)鍵的那個孩子是年齡個子都比他小的)

根據(jù)我對他的了解,從他的混亂描述中,我排除了他表達不準確的方面,確定了他不想上幼兒園的真正原因其實是以前他曾經(jīng)跟我提過的事情(而當時我看他并沒有太大的情緒就沒在意)---大路路和權(quán)權(quán)一起玩兒的時候就不跟他玩。這樣的原因可能很多家長都會象我一樣想:小孩子這事兒不算事兒。而且我也確實不知除了說“你可以和其他小朋友玩兒”外還能說什么。那次的傾聽緩解了他的部分緊張情緒。但接下來仍然幾乎每天都會鬧情緒。我在困惑、學習、思考和探索中漸漸明白了是大路路的強勢使他產(chǎn)生了困擾他的恐懼。

皓皓:大路路太厲害了,他一厲害,我就弄不過他了…

問題找到了,那么如何解決呢?我首先想到的大路路的強勢是個問題(這么快我就把問題轉(zhuǎn)移到別人身上去了),而我又一向認為孩子都沒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所以我接下來想的是讓路媽找找自己的原因是如何造成大路路強勢的(瞧,這時我已經(jīng)把皓皓的問題變成路媽的問題了),那么索性再跑遠些,想想假設(shè)路媽解決了自己的問題,大路路不再強勢了,那么皓皓的問題是不是就解決了呢?必須承認,答案是否定。大路路不是第一個令皓皓困擾的人,也不會是最后一個。這時我發(fā)現(xiàn)自己探求問題的方向南轅北轍了。

一個人的問題根源應(yīng)該從自身向內(nèi)去探求,而不是向身外尋求,所以還是回到皓皓自身來吧。皓皓一向不強勢,太不強勢就偏向了另一邊—軟弱膽小,不相干的人說話聲音大些他就以為是在喝斥自己就會跑到我跟前把頭埋到我膝上;再遇到強勢些的小朋友,他就更沒力量(內(nèi)心力量)沒自信去應(yīng)對。那么是誰造成他這樣不自信呢???還是那句話,孩子都沒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我不愿承認也必須正視,皓皓的問題肯定是皓媽的問題。Bingo!想到這里,我內(nèi)心里一直回避不愿觸碰的東西一下被觸動了!是的,我一直知道那個問題的存在,但我卻一直不愿相信那會不可避免的對我的孩子產(chǎn)生影響。以前讀到別人挖掘內(nèi)心尋找內(nèi)心深層(尤其是幼年經(jīng)歷)問題的文章,我都想不出自己有什么能找到的,我以為我早把所有那樣的問題清理干凈了,而現(xiàn)在,是孩子象一面鏡子映照出深暗角落里的我自己。

我相關(guān)的幼年經(jīng)歷平常到如同傳統(tǒng)的道德經(jīng)(雖然我沒讀過),一說肯定大家都共鳴。整體發(fā)展沒有受壓制,但有一個方面卻對我的性格產(chǎn)生了很深的影響。我母親比較強勢,而我父親常跟我們說你媽高血壓你們不要惹她生氣。這句話對我這個最認真的女兒產(chǎn)生的影響最大,因為我太認真了,我真是如履薄冰地做到了百分百的不惹她生氣,對她有一點的反抗甚至只是心里的小小不滿都會使我內(nèi)疚,覺得自己不孝,然而她還是會生氣,我因而更自責。很多年都是那樣,又加上受中國傳統(tǒng)思想里本就有的謙卑之道影響,以至于上班以后,我在社會交往中謙卑有余,自信不足。雖然我這些年通過自我調(diào)整發(fā)展和改善了自己在社會交往方面的問題,然而幼年受到的影響很難完全擺脫,而在家庭中面對老人所能做的調(diào)整就更有限了。而孩子看到的模仿到的多數(shù)是我在家庭里與老人之間的相處模式,所以那樣的影響必然傳遞到了他的身上。

我的身上存在父母留下的影響,就同《傾聽孩子》書中所講,是普遍的問題,也是普遍被忽略的問題,我們的父母,父母的父母,一代又一代的人,就是這樣在無意識中用父母對自己產(chǎn)生的影響又繼而去影響著自己的孩子。以前因為不懂,很少有人意識到和重視那些影響產(chǎn)生的問題,而我們現(xiàn)在學習《傾聽孩子》,就是要增強意識,發(fā)展認識,不讓那些問題繼續(xù)惡性循環(huán)下去,因為我們愛孩子,更要學會如何去愛。

終于找到真正的問題根源了!那么如何解決呢?我想解決的方法是通過傳遞力量幫助孩子建立自信。我對自己的問題是有處理的,在社會交往中我已經(jīng)發(fā)展了內(nèi)心力量和自信,但面對老人我不能采取同樣的方法。所以對孩子的問題,我想可以這樣處理:一方面弱化他對我在家庭中與老人相處的弱勢地位的印象(少讓他看見媽媽被姥姥訓斥哈?。?,另一方面強化我在社會中與他人相處時的自信態(tài)度,讓他多看見,比如有一天有這樣的對話:

皓皓:我是大怪物,我要把你吃掉…

(以前這時候我會立刻裝弱者,喊救命,這樣的方法是為了緩解他的緊張情緒,但這次情況不同,我要幫助他面對恐懼,所以我采取了不同做法)

媽媽:(笑笑,沒馬上說話)

皓皓又說:小朋友是大怪物…我要當更大的大怪物…

媽媽:你當勇敢的人,勇敢的人什么怪物都不怕…

皓皓:不,我要當更大的大怪物…

媽媽:你當勇敢的人,勇敢的人什么怪物都不怕…

(…雙方重復(fù)n次…)【W(wǎng)ww.111642.cOM 優(yōu)美句子網(wǎng)】

皓皓:不,我要當更大的大怪物…更厲害…

媽媽:厲害沒有用。說的對才有用。大路路厲害也沒用?。ㄎ夜室庹f出他真正恐懼的原因.)他說的對你可以聽,說的不對你就不聽!…

皓皓:(愣了一下)可是大路路總是對的…

媽媽:大路路不總是對的,他厲害你就請他用溫和的語氣友好的對待小朋友!

皓皓:(遲疑的)對…

媽媽:誰說的對聽誰的,厲害沒有用,說的對才有用…小朋友說的對你可以聽,說的不對你就不聽,你說的對別人就會聽你的,說的不對就不聽…

皓皓:(微笑)那我就總說對的吧…

媽媽:如果有小朋友不友好,就請他去做安靜椅,等他平靜了再來玩兒…

皓皓:媽媽你到幼兒園當游戲老師吧,誰不友好你就讓他去做安靜椅…

媽媽:不需要媽媽去,你如果需要幫助,可以告訴老師,老師說的是對的,聽老師的…

皓皓:(笑)我有時候也打人…

媽媽:那么你也需要做安靜椅…

皓皓:他是小偷所以打他…

媽媽:幼兒園里沒有小偷,幼兒園里的小朋友都是好朋友…

其實說的什么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通過穩(wěn)定平和的語氣和堅定的重復(fù)強調(diào)有力量的詞(“友好”“對”“溫和”“好朋友”等)把自信的態(tài)度和力量帶給他。在和他對話時我是這樣想這樣做的,我也不知道究竟能有多大用,但我做了我努力能想到能做到的。

那樣的對話后幾天里,我仍然警惕注意,想伺機再如法炮制,四五天后才發(fā)現(xiàn)他幾天里都沒再別扭了。我沒觀察到什么特別明顯變化,但下面的幾句話印象深刻:

一天,皓皓:誰對我友好我就跟誰玩兒…(他學會了友好這個詞,并且有主意了)

今天(讀書會后)

皓皓:昨天大路路沒來

(以前說相同的話時是松口氣的感覺,這次我看到了他有不同的感受)

媽媽:(故意問)你是不是想大路路呀?

皓皓:是

媽媽:等他來了你就可以跟他玩了

皓皓:我和大路路是好朋友,還有權(quán)權(quán)、米樂也是我的好朋友,還有樂樂、白白、北北…(幾乎列舉了所有小朋友的名字)…我和嬌妮都喜歡成愛…幼兒園里的小朋友都是我的好朋友…(哈哈哈!我心里樂開花了真是?。?/p>

不能說他這個問題就徹底解決了,以后也可能還會反復(fù),不過沒關(guān)系,我肯定我的方向沒有錯!

想起皓皓剛?cè)雸@時,有個家長的孩子遇到類似的問題,她不知如何看待和處理,當時園里的老師撰文談過這樣的問題,文中有句話是“感謝那些讓我們產(chǎn)生困擾的人”,我當時讀后仍不能理解,從那時起我一直在思考如果我是她應(yīng)該怎樣對待這個問題,結(jié)果是直到這次問題真正發(fā)生在我身上了我才真正明白,而此前我一直在向使別人產(chǎn)生困擾的一方尋求問題的解決,這一番傾聽孩子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問題,終能體會到那句話的含義了:是的,感謝那些讓我們產(chǎn)生困擾的人,感謝他們讓我們有機會認識到自己的問題,面對自己的問題,解決自己的問題,進步成長!

本來這篇文章已經(jīng)寫完,但第二天看到機會,我又忍不住進一步求證:

皓皓:媽媽我在哪里上小學?

我:還沒定,等明年去學校報名問問人家同不同意

皓皓:那你自己建個學校吧

我:建學校需要很多人一起合作,我一個人建不了

皓皓:那你請我的好朋友來幫忙吧,我有很多好朋友,大路路、權(quán)權(quán)、米樂、嘟嘟…(又幾乎把所有小朋友的名字列舉了一遍)

我:你喜歡上幼兒園嗎?玩兒得開心嗎?

皓皓:喜歡,開心。昨天(其實是前天)大路路沒來,我就和其他好朋友玩兒了,…還有一些好朋友我忘了和他們玩兒…

我:是不是幼兒園里的小朋友都是好朋友???

皓皓:可能不是…(某某愛抓某某…某某總愛干壞事兒…)

呵呵,我本想誘導他說個完美的“是”呢。不過,這樣是不完美嗎,放輕松吧,相信孩子都沒問題,傾聽孩子,也是傾聽自己,找到自己的問題,和孩子共同成長吧!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育兒觀念:多給孩子一點自己解決問題的空間


育兒觀念:多給孩子一點自己解決問題的空間

游戲剛開始,藍藍家就傳來了爭吵聲:“我想當爸爸!”“我也想當爸爸!”“我先當?shù)?!”……我隨聲望去,只見王澤宇與吳俊文兩個小朋友正在爭奪藍藍家爸爸的角色呢!兩個小家伙的小臉兒都漲得通紅,可是誰都不讓誰!

“有意思,我倒要看看他們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庇谑?,我一邊來到藍藍家隔壁的黃黃家做客,一邊靜觀其變。

他們的爭吵已經(jīng)升級:王澤宇瞪圓了眼睛,吳俊文的臉漲得通紅,兩人就像兩只好斗的小公雞,僵持不下,互不相讓。這時,藍藍家的媽媽陳思博著急了:“別吵了!再吵你們誰也別當爸爸了!”兩只“小公雞”聽到“媽媽”的話,就像見到了“大救星”。

“我想當爸爸!”

“我也想當爸爸!”

兩人爭著告訴“媽媽”,期望得到“媽媽”的同意。做“媽媽”的聽了也很為難。“媽媽”歪著小腦袋,緊鎖雙眉想了又想:“要不你們兩個石頭剪刀布吧!誰贏了誰就當爸爸。”兩人想了想,同意了。

“石頭剪刀布!”

“石頭剪刀布!”

經(jīng)過一番激烈角逐,吳俊文贏了!

雖說這一結(jié)果使王澤宇有些不高興,但他只好服氣,當了藍藍家的爺爺。

一場風波終于過去了。在黃黃家做客的我暗暗高興:孩子長大了,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辦法了!幸虧我沒有急于糾正,幸虧我給了孩子一點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幸虧……

游戲結(jié)束時,我把這個小故事講給了全班小朋友聽,并請孩子們想更多更好的辦法來解決這一問題。

“可以讓他當一會兒爸爸,我當一會兒爸爸?!?/p>

“可以一個人當爺爺(叔叔、舅舅),爺爺(叔叔、舅舅)也能在娃娃家玩,也能像爸爸一樣干活?!?/p>

“今天他當爸爸,明天我再當?!?/p>

……

每個孩子的發(fā)言都是解決問題的一劑良方,而這些良方是孩子間的經(jīng)驗分享和經(jīng)驗積累。每個孩子都會遇到難題,每個孩子都難免與人發(fā)生爭執(zhí),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能繞過這些煩惱,并努力為孩子鋪平前進的道路。然而,我們忽略了,恰恰是這些讓孩子、老師頭痛的小問題,給了孩子可貴的發(fā)展機會,他們從中學會與人交往的技巧,學會解決問題的辦法……

因此,我們不妨在發(fā)生問題的時候多一分耐心,多一點等待,多給孩子一點自己解決問題的空間。

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自從家中有兩個孩子之后,他們之間的感情倒是隨著時間的流失而增加:天天玩在一起,樂在一起,吵在一起,鬧在一起。而我隨著日子匆匆而過,也有一個更加深刻的體會:當孩子們之間發(fā)生小摩擦的時候,作為成人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不作為,相信孩子的智慧,也相信孩子與生俱來的辨別是非的能力,讓孩子們自己去想辦法處理、解決就好。

兩個同齡的孩子在一起,發(fā)生爭執(zhí)的幾率特別大。當初姑娘剛到家里來的時候,兩個孩子一起玩著玩著就會忽然聽到一個孩子高聲吼,另一個孩子不甘示弱的聲音。過一會兒,十有八九就會過來一個孩子眼含熱淚開始“告狀”。

在最開始我想象中的處理方法很簡單:一來姑娘剛來是客人,二來姑娘是女生,所以作為東道主和男生的兒子來講,適當?shù)淖屩媚镆簿褪橇恕?/p>

但是事情卻非我想象中的那般簡單。前幾次兒子在我的游說中勉強的點頭認同或隱忍不語或直接去做別的事情避開“戰(zhàn)場”??墒且粊矶鶐状沃?,當再我笑瞇瞇的告訴兒子我的如上理由時,卻激起兒子更大的情緒反彈,他臉紅脖子粗的對著我和姑娘嗷嗷大叫:“為什么我要讓著她?憑什么我要讓著她?明明是她做的不對,你為什么我要讓著她?”我有些差異兒子的反饋,在我們兩個相處的時候,兒子真的很少如此這般激動且咄咄逼人的模樣。

我伸手抱著兒子,企圖讓他平息一下心中的怒氣。沒有想到兒子在我懷里眼淚奪眶而出,這樣啜泣的他也是我很少見到的。母子連心,我知道他一定是委屈到了極點。

這時的我也徹底冷靜下來,想起兒子在幼兒園的時候放學和小朋友之間發(fā)生了小的摩擦,我基本上都是采取“不參與”的模式,兒子自己到能夠進退自如,伸縮有度。我是一直不贊成家長參與到孩子的“戰(zhàn)爭”當中的,孩子有自己的是非對錯觀,他們自會解決自己的問題。但如若家長一旦“正式”介入,成人處理孩子之間的事情只會更加復(fù)雜不會簡單。而往往孩子之間的小摩擦都是一些簡單的事情而已。

再仔細想來,從兒子最近的表現(xiàn)來看,他一貫的安全感似乎消失了不少。原來的我是全心全力去陪伴他的,而如今忽然在他的世界里多出一個姑娘,所以他自然認為自己就會少一份媽媽的愛。這是孩子的正常心理,而我卻忽視了!

我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其實在孩子之間,家長越是不作為,孩子才能夠有所作為。如若家長對孩子發(fā)生的事情,事事都要管,事事都想管,一來束縛了孩子的手腳,二來本沒有參與到孩子的“戰(zhàn)爭”中,卻要為孩子的是非做出個公斷,這樣對孩子真正情感的處理本就無濟于事。

之后我和孩子們之間經(jīng)過商討后達成共識的約定:如果他們之間再發(fā)生任何爭執(zhí),我都任由他們自己解決。如果是前來“告狀”,那么“告狀”的人需要講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然后“被告狀”的人“事件闡述”或“自我救贖”,把自己被告狀的問題解釋清楚。在這個時間段對方發(fā)言自己都不能夠插話,只有等他們彼此都聽過對方的“委屈”后,再問他們兩個應(yīng)該如何解決。

通常事情到這一地步,兩個孩子都差不多可以握手言和了。如果“戰(zhàn)事”繼續(xù)升級,由文斗變成了武斗,那么先動手的那個人直接沒有理由接受懲罰就好。孩子們之間,要么靠智慧,要么靠能力,動手是最無效的表現(xiàn)。當然,針對孩子世界隨時出現(xiàn)的武斗,哪些身體部位不能碰,哪些部位需要重點自我保護,也都要提前給孩子講講清楚。

經(jīng)過幾次的磨合之后,兩個孩子已經(jīng)學會了自我解決發(fā)生的矛盾和爭執(zhí),而我偶爾側(cè)眼旁觀,發(fā)現(xiàn)兩個孩子最終是有商有量、有模有樣的在企圖解決問題,這樣就好。

解決親子問題的4個問題


每天放學回家,你會詢問孩子哪些問題?

我想大部分家長都會問,今天老師教了什么?中午吃了什么?有沒有被人欺負?諸如此類的問題。

有位父親他對女兒的教育方式比較獨特,他從來沒有輔導過女兒做功課什么的,就是每天回來跟女兒聊十分鐘,只聊四個問題,就完成了他的家庭教育。

這四個問題是:

1、學校有什么好事發(fā)生嗎?

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現(xiàn)?

3、今天有什么好收獲嗎?

4、有什么需要爸爸幫助嗎?

其實,日常與孩子交談,我們總是以父母的身份自居。

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后其實蘊涵著豐富的含義:

第一個問題其實是在調(diào)查女兒的價值觀,了解她心里面覺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第二個問題實際上是在激勵女兒,增加她的自信心;

第三個問題是讓她確認一下具體學到了什么;

第四個問題則有兩層意思,一是我很關(guān)心你,二是學習是你自己的事。就是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問題,包含了很多關(guān)愛關(guān)懷在里面,事實上也證明很有效。

請拒絕負面的問話

● 今天哭了嗎?

● 今天是不是沒有吃飽?

● 今天有沒有人欺負你?

● 老師兇不兇?批評你了嗎?

● 老師有忘記帶你上廁所嗎?

這些話將傳遞給孩子的信息:

上學總是很不愉快!

引導孩子瞬間聯(lián)想:在家里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能吃飽睡好,也沒人跟我搶玩具,爸媽也總能第一時間回應(yīng)我的需求。

這里不好,我上學不快樂。

會讓孩子對老師產(chǎn)生偏見的問話

●總是搞得臟兮兮,這老師真是!

●尿濕了也沒換,上班當睡覺呢!

●怎么臉劃破了?老師真不盡責!

●磕破嘴巴了,老師怎么看的孩子!

父母傳遞給孩子的信息:

老師不盡責,我受傷或遇到不愉快是老師或別人的責任。讓孩子學會了抱怨。

漸漸地,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孩子會跟你抱怨說,鉛筆丟了是某某同學搞鬼,今天沒喝水是因為老師總是玩手機等。

所以,無論對老師有萬般意見,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和批評老師。

另外,孩子在學校遇到的事情盡量讓孩子自己解決。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總會因為新環(huán)境而不適應(yīng),或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而不開心,爸媽可以引導孩子將在學校的經(jīng)歷說出來,但爸媽需要知道的是,上學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步,他們永遠不能在大人的庇護下成長。

所以他們在學校遇到比如跟小朋友搶玩具打架、因為玩鬧摔倒磕破等一些小傷,不要去指責老師,更不要告訴老師應(yīng)該如何保護好孩子。

因為沒有老師故意讓孩子受傷,甚至很多老師都害怕孩子在幼兒園受傷。這一切經(jīng)歷,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跨越的一個個的坎。

除此之外,放學接孩子的細節(jié)也很重要

不要帶著玩具、零食、飲料等接孩子放學,更不要一把接過孩子的小書包。因為老師千方百計在幼兒園讓孩子變小大人,一出校門就變回了“小寶寶”,老師的苦心功虧一簣。

看到孩子不要忘記來個擁抱,擁抱不僅會讓孩子忘記了所有不愉快,還能讓孩子知道,雖然跟媽媽分開了一天,但是媽媽還是很愛我的。

最后,爸媽每周至少親自接一次孩子放學

對于職場爸媽們來說,接孩子放學可能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但是,請盡量每周至少接一次孩子放學,別看接孩子放學這一事情無足輕重,但是在孩子心里,你的出現(xiàn)會讓孩子感到自己被關(guān)注和重視,還有就是這瞬間的陪伴,能給孩子帶來巨大的滿足。

如果孩子說不想上學怎么辦?

首先要問清楚孩子為什么不想上學,一般來說剛上幼兒園或放假很長時間后上學,孩子都會抗拒上學,這跟孩子的分離焦慮有關(guān)。

這種情況下,爸媽不要訓斥打罵,可以說媽媽知道我們家寶貝不想上學,媽媽小時候也曾經(jīng)不想上學,但每一個人都要上學,就像媽媽一定要上班一樣,這是每個人的責任呀。讓孩子知道上學是一種責任。

但如果孩子實在是不想上,可以適當當孩子休息一下,調(diào)整情緒后再上。

語言是一門藝術(shù),也是一門學問,我們總是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同樣的話總是能傳遞給別人不同信息。與孩子相處時由于孩子特別擅長模仿和接收信息,所以往往不經(jīng)意間的一兩句話都會對孩子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怎樣培養(yǎng)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免不了會遇到各種問題。作為家長這時不要急著插手,可以先問孩子八個問題,聽聽他們有什么想法。往往問不到幾個問題,事情就已經(jīng)很清楚并得到解決了。家長不妨可以一試。

第一個問題是:"事情的經(jīng)過是?"這個問題看起來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許多成人碰到突發(fā)狀況時,會習慣性的太快下判斷:"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會打你。""一定是你做錯事,老師才會處罰你。"如果我們不讓孩子從他的角度說說事情的經(jīng)過,很可能冤枉孩子。況且,讓孩子有機會說話,即使真的是他的錯,他也會因為有機會為自己辯解而比較甘心認錯。

第二個問題是:"你現(xiàn)在的感受是?"事情經(jīng)過是客觀事實,當事人心里受到的沖擊純?nèi)皇侵饔^的感受,無所謂是非對錯。很多時候,我們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而已。一旦說出來,哭一哭,罵一罵,心情就會好多了。腦科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情緒強烈的時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腦部吸收。也就是說,當一個人還有情緒的時候,別人說什么他都會聽不進去??傄鹊剿那槠届o下來,才可能冷靜思考。所以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夠聽得進去我們的意見,我們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讓他的情緒有個出口。待孩子冷靜之后問第三個問題:"你想要怎樣?"

這時不管孩子說出什么驚人之語,先不要急著教訓他,而是冷靜的接著問他第四個問題:"那你覺得有些什么辦法?"在這個階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腦力激蕩,想各種點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惡心的、幼稚的……腦力激蕩的重點就是允許任何看似無稽的想法。這時候不論聽到什么,都暫時不要做批評或判斷。

待孩子想不出其他點子后問第五個問題:"這些方法的后果會怎樣?"

讓孩子自己一一檢視,每個方法的后果會是什么?

你可能會很訝異的發(fā)現(xiàn),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

如果他的認知有差距,這時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討論,讓他明白現(xiàn)實真相。

這是一個很好的親子溝通機會,但是要避免說教,只要陳述事實就可以了。

然后問他第六個問題:"你決定怎么做?"孩子一定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狀況,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會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選擇。即使他的抉擇不是成人期望的結(jié)果,也要尊重孩子的決定。

成人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問他怎么決定,然后又告訴他不可以這么決定。這樣子,他以后再也不敢信任你了。

何況,就算他選擇錯誤,他從這個錯誤中也可以學到更珍貴難忘的教訓。

接著問第七個問題:"你希望我做什么?"并且表示支持。

等到事情過去之后,問他最后第八個問題:"結(jié)果怎樣?有沒有如你所料?

或是"下次碰見相似的情形,你會怎么選擇?"讓他有機會檢視自己的判斷。

如此練習幾次,孩子就會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需要我們操心了。

相關(guān)推薦

  • 給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空間 活動區(qū)活動剛剛開始,娃娃家就傳來了爭吵聲:“我想當爸!”“我當!是我先來的!”“我先來的!”我隨聲望去,只見小雨與軒軒正在爭奪爸爸的角色。小雨的小臉兒氣得通紅,一雙小手卻毫不放松地緊抓著游戲牌。軒軒也...
    2020-10-19 閱讀全文
  • 育兒觀念:多給孩子一點自己解決問題的空間 育兒觀念:多給孩子一點自己解決問題的空間 游戲剛開始,藍藍家就傳來了爭吵聲:“我想當爸爸!”“我也想當爸爸!”“我先當?shù)模 薄译S聲望去,只見王澤宇與吳俊文兩個小朋友正在爭奪藍藍家爸爸的角色呢!兩個...
    2020-10-14 閱讀全文
  • 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自從家中有兩個孩子之后,他們之間的感情倒是隨著時間的流失而增加:天天玩在一起,樂在一起,吵在一起,鬧在一起。而我隨著日子匆匆而過,也有一個更加深刻的體會:當孩子們之間發(fā)生小摩擦的時候,作為成人最好的解...
    2021-08-19 閱讀全文
  • 把問題交給孩子自己解決 大班的孩子比較好動,打鬧的現(xiàn)象也相繼變得嚴重。 區(qū)域游戲時,孩子們都拿者自己喜歡的玩具在玩,只聽見“哇”的一聲,原來是宸宸小朋友看到祎杰用積木搭了一把寶劍也想要,伸手就搶。 于是兩人就發(fā)生了爭吵。 ...
    2020-11-14 閱讀全文
  • 鼓勵幼兒自己解決問題 幼兒園里,孩子之間的小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并且有許多摩擦是由于孩子的表達方式不恰當引起的。倘若孩子缺乏一定的知識經(jīng)驗,不會解決問題,就會給進一步交往帶來困難。 今天早晨剛?cè)雸@不久,孩子們就七嘴八舌的告狀...
    2020-12-08 閱讀全文

活動區(qū)活動剛剛開始,娃娃家就傳來了爭吵聲:“我想當爸!”“我當!是我先來的!”“我先來的!”我隨聲望去,只見小雨與軒軒正在爭奪爸爸的角色。小雨的小臉兒氣得通紅,一雙小手卻毫不放松地緊抓著游戲牌。軒軒也...

2020-10-19 閱讀全文

育兒觀念:多給孩子一點自己解決問題的空間 游戲剛開始,藍藍家就傳來了爭吵聲:“我想當爸爸!”“我也想當爸爸!”“我先當?shù)?!”……我隨聲望去,只見王澤宇與吳俊文兩個小朋友正在爭奪藍藍家爸爸的角色呢!兩個...

2020-10-14 閱讀全文

自從家中有兩個孩子之后,他們之間的感情倒是隨著時間的流失而增加:天天玩在一起,樂在一起,吵在一起,鬧在一起。而我隨著日子匆匆而過,也有一個更加深刻的體會:當孩子們之間發(fā)生小摩擦的時候,作為成人最好的解...

2021-08-19 閱讀全文

大班的孩子比較好動,打鬧的現(xiàn)象也相繼變得嚴重。 區(qū)域游戲時,孩子們都拿者自己喜歡的玩具在玩,只聽見“哇”的一聲,原來是宸宸小朋友看到祎杰用積木搭了一把寶劍也想要,伸手就搶。 于是兩人就發(fā)生了爭吵。 ...

2020-11-14 閱讀全文

幼兒園里,孩子之間的小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并且有許多摩擦是由于孩子的表達方式不恰當引起的。倘若孩子缺乏一定的知識經(jīng)驗,不會解決問題,就會給進一步交往帶來困難。 今天早晨剛?cè)雸@不久,孩子們就七嘴八舌的告狀...

2020-12-08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