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媽媽只用了這一個方法,就讓家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發(fā)布時間:2020-09-29 幼兒一個具體的活動設計方案 設計一個幼兒園教學活動方案 開學一個月幼兒園工作總結

媽媽只用了這一個方法,就讓家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各位媽媽,停下吧!

各位媽媽,放手吧!

別總事事包辦了,適當?shù)姆攀謺茫?/p>

我知道身為媽媽,你在家里擔當重任,我知道生活壓得你喘不過氣,你總是忙來忙去:你需要第一時間沖出去幫孩子換衣服,你需要第一時間喂寶寶水喝,如果屋子臟了,你要第一時間清潔打掃,如果你的丈夫或者親人生病了,你還需要幫他們預約醫(yī)生.....你凡事親力親為,一個人承擔著家里90%的事情。

不妨停下來想一想:

如果有一天,你不再主動做這些事了,你家里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

你的家庭會因為你的“不作為”而停止運轉嗎?

你是否是家里唯一一個勞動力,沒有你的話,家里就會崩潰?

你為什么要這么積極的做家里的各種雜事呢?難道完成這些雜事就是你人生最重要的工作嗎?

別再擔心,先停下來,喘口氣。

來想想看,如果你放手不再做任何事情了,最壞的情形是什么呢?事情沒完成,事情只做了一半,事情就這么告吹了,但是還會有另外有一種可能:其他的人代替你完成了這件事,幫你完成了本該是你完成的事情。

做為媽媽,我們承擔著照顧家庭和養(yǎng)育孩子的責任,我們忙東忙西,似乎把整個世界都扛在了肩上,但其實很多時候,母親的重要性在無意識中被放大:我們自認為必須要完成家里的每件事,相對等待別人的幫助,我們更喜歡自己快速去完成各種工作。

媽媽事事包辦的做法會帶來很多的問題:比如,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媽媽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所以會忽視掉自己的情況,也會破壞孩子的自主能力,媽媽們應該學會讓步,讓家里的其他人也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緕fW152.CoM 趣祝福】

丈夫們

做為一個媽媽,我是一個控制欲很強的人,希望一切都能按我的想法和要求去做,我的“獨斷專行”導致了我丈夫的無能為力,有時候他想幫我做些事,但他不知道怎么幫我,因為我承擔了大部分的育兒任務,以致于我的丈夫(1)不了解要怎么完成一件事;(2)不喜歡主動去帶孩子,因為他帶孩子時,常常無法讓我滿意;(3)非常消極,當我想要我丈夫幫忙照顧孩子的時候,他往往不會主動幫忙。

但最近在我的努力之下,我的丈夫也有了改變,我家有兩個年紀很小的孩子(2歲,4歲),前幾天,我正在吃午餐的時候,2歲的寶寶忽然拉了臭臭需要換尿布,我丈夫二話沒說就幫忙把寶寶的尿布給換了,他默默的幫我收拾好了爛攤子,我真的是發(fā)自真心的感謝他!

我另外一個改變,是開始給自己一些預留的時間,當我丈夫在家的時候,我每晚就花一小部分的時間專門做我想做的事情,或者周末的時候給自己放一個假,只做自己的事情,這時間就讓我的丈夫幫我?guī)Ш⒆?,讓丈夫加入到育兒的行業(yè)中,因為養(yǎng)孩子是我和丈夫兩個人共同的責任。

孩子們

只有媽媽們停止為孩子包辦一切,孩子才能真正的長大。當你不再為孩子安排好一切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們能做的事情,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我之前為我4歲的女兒包辦她生活上的一切大事小事,等她長大一點,我認為女兒完全有獨立的能力自己穿衣服了,但當我要求女兒自己穿衣服的時候,她拒絕了我的要求,告訴我“媽媽,你給我穿衣服吧!”

當我把1歲的兒子送到幼兒園的時候,當時他所表現(xiàn)出的獨立自主真的讓我大開眼界:老師讓寶寶自己做了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是我萬萬沒想到的,我之前最多只讓寶寶自己睡覺,萬萬沒有想到寶寶可以自己做這么多的事情,雖然最后因為種種原因,我沒送兒子去幼兒園,但是老師當時的教育方法,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家長不要給孩子過多的管束,要讓孩子自己做些事,我給孩子留好足夠的時間,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完成每個任務,最初的時候,他們可能不一定會順利的把事情做好,這時候我就會給孩子更多的耐心,幫助他們順利把事情做好。

改變

自從我不再包辦一切之后,我的家里發(fā)生了很多可喜的改變。我的丈夫開始擔起育兒的任務,花時間和孩子一起玩,花時間處理孩子留下的各種瑣碎的事情,我很開心,我的丈夫可以主動擔起養(yǎng)育的責任。

我的家庭關系也變的越來越良性,孩子們開始參與到家庭事務中來,一方面是因為孩子年齡增大,他們可以做主的事情越來越多,另一方面是我開始不再完全替孩子包辦一切,給孩子足夠成長的空間,孩子們感受到了獨立的快樂。

我給孩子足夠的權利,他們可以自己決定自己要做的事情,也可以自己去嘗試新的事情,孩子們很喜歡這種改變,他們興致滿滿地想嘗試各種各樣的新鮮事。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這個媽媽的教育太有心機了!


對于幼升小時段的孩子,什么最關鍵?當然是孩子的教育問題。從小養(yǎng)成孩子良好的習慣和思維模式對他們以后的成長是大有益處的,那么讓我們快來看看下面這位母親的分享,學習一下吧!

1.飲水機事件

女兒快一歲時,對什么都好奇,尤其對飲水機的開關好奇,她外婆帶著她很擔心,一直看著并不停阻止,要知道這是很難的事,大人總有走開的時候,而女兒在學步車里是可以到處走動的。

于是我決定不用看著了,飲水機的開關并不很危險,只要一放手水就會停,與其一直提心吊膽地看著不如讓她燙到一次來得有用,很快她給燙到了,并記住了這是危險的,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沒有再去觸摸。

順便我告訴她我們阻止她是因為這個東西是有危險的,所以要記住,大人阻止你動的東西都有道理,別以為一歲的小孩不懂,其實他們會聽明白。好吧,應該是女孩明白得早一點,男孩會晚一點。

2.插座事件

女兒快兩歲時,對墻上的插座孔很感興趣,于是我拿來了她的錄音機,告訴她墻上的孔里有電,是錄音機需要的,插插頭的時候需要拿著后面的塑料部分,這才安全,如果拿了前面的兩片金屬是會死的,而且手濕的時候插插座也是會死的。

女兒對死還是很敬畏的,雖然未必明白具體會怎樣,但總之是一件很不好很可怕的事。在兩歲不到的日子里她學會了插插座,從那天起我們經(jīng)常叫她XX來幫我插一下這樣那樣的插座,她也經(jīng)常拖著她的錄音機這個房間聽聽,再拖到那個房間聽聽,不用求我們幫她了。

好吧,她很安全地活到了現(xiàn)在,從沒觸過電,我也沒再擔心過她會觸電,我甚至曾告訴她,如果看到一根金屬線你想知道是否帶電,可以用手背靠上去試一下,有電的話會打到你,會有點痛有點麻,但記住千萬不能用手心去抓,手背碰到會彈開,沒危險,手心碰到會抓緊,那就是要命了。

3.用打PP換來的幫你穿衣服

女兒兩歲時洗完澡衣服都是自己穿,可是自己穿的新鮮勁過掉后,會想辦法偷懶。某日洗完澡,穿了一大半的衣服,對我說,老媽,你幫我穿衣服吧。我非常愉快的說,可以,不過有條件的,幫你穿一件一服你讓我打一下吧,我很喜歡你PP打上去的手感。

她考慮了一下同意交換,于是我?guī)退┝藘芍灰m子換到了兩下PP,至今我仍記得那兩下打得我手發(fā)痛。打完后她的臉色非常尷尬,而我又非常陶醉地在那兒夸她PP打上去的手感有多好,會讓人打著上癮……第二天,穿衣服時我相當嗨皮滴主動要求幫她穿衣服,并再三申明太喜歡打她PP的感覺了,希望她能再給我個享受的機會。當然,直到現(xiàn)在我也沒能再找到這個機會享受。

4.自己回家

女兒兩歲半了,在小小班里也上了一段時間了,深深懂得紅燈停綠燈行的規(guī)則。有次我?guī)ス浣郑隰[市區(qū)跟她說,我要去單位一下,問她是否能認識回家的路,可否自己回家,當然她認為沒問題,于是我遠遠跟在她后面,看她如何回家。

女兒很認真地在每個路口等紅綠燈,甚至在其中一個路口等到了第六個綠燈的時候才過。事后我才知道,她不單只看綠燈,過的時候還要看看有沒有別的車可能在闖紅燈,確認100%的安全才通過。其實孩子為自己負責的時候,遠比大人認為的更有責任感。

5.蟲子是非??蓯鄣纳?/p>

我是非常害怕那些軟趴趴的肉蟲,雖然知道這東西其實是無害的,但就是害怕啊。小孩是不懂得害怕的,我的私心是要教女兒不怕以后可以幫我擋蟲子。

于是某天一只有蟲的桃子,我告訴她有蟲的桃子更甜,而那里面的蟲子是非??蓯鄣?,肥肥白白,還會爬動。女兒問那蟲子不會咬我嗎,我回答,這些蟲子都是吃素的,而你是葷的,對于蟲子來說也太老了咬不動。

女兒相當相信,她把蟲子抓在手里看它爬來爬去,手心手背來回爬,左手爬到右手右手爬回左手,吃飯時把那條蟲子放在桌子上看著蟲子吃飯,爬遠了抓回來繼續(xù)看。

我,我,我尖叫壓在喉嚨里,還不能做出害怕的表情,如果我有一點害怕的樣子,從此女兒就會對無害的蟲子一直莫明害怕,我一直想不起那次我是怎么把飯吃完的。

她開始把各種大大小小的青蟲帶回家養(yǎng),終于我的神經(jīng)變得異常堅強了,居然不再害怕這些肥肥軟軟的蟲子了,然后發(fā)現(xiàn)居然有些青蟲長得圓頭大腦相當卡通。我們一直希望會養(yǎng)出蝴蝶來,事實證明,所有這些青蟲最后都長成了大大小小的飛蛾。

6.性教育

每個小孩都會問自己從哪來,我一直在等,終于她問了,我于是帶她去買了兩張人體的解剖圖,又找了兩張外形圖。然后詳細解說了所有的器官,每個器官的功能,當然也包括了男女不同的生殖器官,她是由何而來再如何出來。

總結就是怎么進來就怎么出去,只不過進來的時候要顯微鏡才能看得到,十個月后出來時已經(jīng)是很大個的嬰兒了。只不過是普通知識而已,實話實說,我這樣認為,女兒于是也這么接受,一點也沒什么神秘的。在了解得這么透徹后,女兒不再對此感興趣,別人逗她時,她會一臉平靜滴詳細告訴他們自己由何而來,每個人都是這樣出來的。

7.躺在地上哭

女兒很少用哭鬧作為手段來達到目的,因為一次也沒成功過,上了小小班后看到了成功案例,于是活學活用,在某天為了和我們一起吃白粥還是要單獨給她下面條,于是躺到了地上。我們?nèi)以摳陕锞透陕锶ィ斔諝狻?/p>

這里要感謝我的老媽,她更是開始了掃地,當掃到女兒躺的地方時,對她說,來來躺過去一點,這兒我要掃地,別擋著,我掃玩了你再躺回來。于是女兒挪地繼續(xù)躺著哭,一會又說,好了,我把這兒掃干凈了,你可以躺回來了。

兩歲半的女兒居然真的又躺回原來的地方來哼哼唧唧。我們?nèi)叶级懔似饋砜裥?。當了半小時空氣的女兒終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成功案例在她身上成功不了,爬起來討好的說,我覺得其實白粥也是很好吃的,說完自己P顛P顛跑去把白粥吃了個干凈。

直到現(xiàn)在,我也再沒看到過她躺在地上哭鬧作為達到目的的手段。其實小孩子很多行為只不過是試探,第一次就阻止,基本不會有第二次同樣行為發(fā)生。

8.不吃飯是自己的損失,不是別人的

某天與我飯前吵架,飯桌上把碗重重一放惡狠狠地說,看到你就煩,我不吃了。我馬上說,可以,不過一直到下次吃飯你都不可以吃任何東西。女兒開始有點心虛,繼續(xù)說我不是說我不吃,只是不跟你一起吃,等你吃完我再來吃。我回答她,要么現(xiàn)在一起吃,要么你留著下頓再一起吃,沒有第三個選擇。她氣鼓鼓說那我不吃了。

我們吃完把臺子理掉,開始笑嘻嘻地討論,怎么有這么傻的人,居然拿不吃飯來要脅別人,自己不吃飯餓的又不是別人,笑死人,居然拿餓自己要脅別人,哈哈哈哈哈……于是以餓一頓飯的代價,女兒明白了拿傷害自己來要脅別人,是很蠢的事。類似的事再也沒在她的生活中出現(xiàn)過。

9.有限的玩具,無限的樂趣

女兒從小到大的玩具極其有限,電動的基本沒有,所有的玩具拿個大袋子也就可以裝起來了。這么少的玩具,不是因為經(jīng)濟原因,是因為小孩子玩具越少越簡單,注意力就越容易集中,想象力就越豐富,就越懂得珍惜東西。

小孩子都喜歡玩水,女兒也不例外,我的條件是,玩水可以,但只限衛(wèi)生間,并且玩好要自己把衛(wèi)生間弄干凈。一個小桶一個盆,一只空可樂瓶,外加一個漏斗,一只小匙可以消磨掉整整下午的時間,她會把桶里的水用小瓶蓋或小匙一點一點弄到大可樂瓶中。

有時用漏斗有時不用,加滿一瓶倒進盆里,盆里滿了再用同樣的方法把水弄進桶里,有時把上述各種大小工具按到桶里按到盆里,加滿水按不加水按半加水按,正著按反著按,想象成各種情況,一個人玩得不亦樂乎,并且從沒玩膩過。

小班時,女兒就可以坐在那兒一兩個小時,集中專心地做一件事。

天線寶寶當時是女兒最愛看的節(jié)目,商場里也有賣,她很喜歡,于是我告訴她,在她生日的時候可以擁有一個,她可以在四個中挑一個,第二年的生日她等到了第二個天線寶寶,在漫長的等待后得到的東西都是值得珍惜的。

從小時起她最想的東西都需要經(jīng)過等待才能得到,最長的等了整整一年。于是現(xiàn)在她對東西都是很珍惜,很明白價值,并且想要什么都會考慮清楚是否真的需要。

10.學寫字是需要配額的

該學寫數(shù)字了,買了一本描紅,交給女兒,然后告訴她,這個是有配額的,每天只能寫半頁,不可超過。

小孩子學東西,一開始總是非常有興趣的,恨不能一下寫掉半本,每天寫到很高興的時候,配額用完了,本子收掉了,求也沒用,只能明天再寫。于是養(yǎng)成了習慣,每天一定要寫掉半頁才高興。很輕松愉快地完成了學寫數(shù)字這個過程。

關鍵是要保持神秘,一直要吊著她,提起她的興趣與好奇心,把求她學寫字,變成她來求你要多寫,但一定不能答應,繼續(xù)用配額來吊著她直到任務完成。

這五個方法讓你了解孩子的想法


01

孩子的一言一行之所以模仿父母,

就是希望借由這種方式強調(diào)自己的存在,

有的孩子聽父母的話,用乖巧的行為獲得父母的關愛;有的孩子刻意暴露自己的無能,設法引起父母的注意。這些目的是一致的——強調(diào)自己的存在,得到父母的關愛。正如阿德勒所說:孩子所有不當?shù)男袨橹皇菫榱艘鹱⒁?,不成為所有人的關注焦點就不肯罷休。

也有很多孩子會在無意識中模仿父母的言行,借此證明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模仿父母的言行還有一個潛在的目的,即渴望擁有父母手中的權力。因為在孩子看來,威嚴的父親和強勢的母親都是家庭權力的象征,模仿他們的言行意味著自己也可能會有那樣的權力。

孩子會通過不斷地表現(xiàn)和模仿(好的或壞的)來凸顯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通過父母的反應,找到讓父母持續(xù)關注自己的方法,一直使用到成人之后,逐漸形成了孩子的性格。

02

孩子通常會拼命努力

來回應父母的期待,

“你真聰明!”孩子聽到父母這樣夸贊自己,為了回應父母的期待,會不斷督促自己“一定要非常聰明”,甚至會要求自己加倍努力地“發(fā)揮聰明”,以此回應父母給自己貼的標簽。對于“聽話的孩子”“有責任的孩子”“容易害羞的孩子”等標簽也是如此。

孩子之所以拼命努力來回應父母貼給自己的標簽,因為他們認為自己一旦不符合父母的期待,也許就會被拋棄,就會不被父母所喜歡。此外,當父母向別人夸贊自己的孩子時,孩子因此得到了更多關注,從而會更積極地回應父母的期望。

一旦孩子不想再為了父母的希望而活,他就會做出一系列跟父母“對著干”的行為,父母會有一種“遭到背叛”,無法操控孩子的感覺。

對此,父母不應當讓自己的期許和標簽束縛孩子的人格發(fā)展,而應該給孩子自由選擇的機會,讓孩子選擇他感興趣的事物,給孩子營造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

03

父母的影響有多大?

孩子性格的形成和發(fā)展一般基于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經(jīng)歷。孩子小的時候,往往把身邊的人和比較有影響力的人作為自己的模仿對象,通常是父母。

如果母親對孩子采取一種積極的合作態(tài)度,孩子就傾向于與其他人合作;如果母親采取消極的態(tài)度,那么孩子就容易排斥他人的接近。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深深地影響甚至決定了孩子的性格以及與他人的相處模式。

但,人不是被動的,而是有目的地生活著,且都有機會選擇未來的生活方式。因此,在家庭中,孩子也是如此,對于父母的行為,他們并不是照單全收,而是可以選擇接受其中自己認可的部分。

04

一味斥責只會讓孩子失去勇氣、受到傷害,

一味地斥責和威脅,容易使孩子失去自信心和勇氣,產(chǎn)生“是我不好”“我做錯了”“我給父母帶來了很大的麻煩”等負面情緒,一心想要逃避問題,做出更多的不當行為。與此同時,還會讓孩子心生怨恨,變得難以溝通,甚至獨斷專行。

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不能以“斥責”“處罰”為根本,而要從了解孩子開始,以平等的視線與孩子進行良性的溝通,傾聽孩子內(nèi)心的需求。

05

從旁守護比過度干涉對孩子更有幫助。

父母都習慣性地認為孩子“年紀小,不懂事”“這些太危險,不要去做”,事無巨細地過問孩子的每一件事情,什么事情都不肯放手讓孩子去做,“你應該這樣做,不應該那樣做”或者“這樣不行,那樣才可以”。

打著疼愛孩子的名義,過度地干涉孩子的生活,把孩子作為弱者對待,容易扼殺孩子的思維發(fā)展和行動能力。

因此,教育孩子,父母只要從旁守護,主動、親密地與孩子溝通,不要過度干涉孩子的行為,這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更能養(yǎng)成自立的能力,也更能與社會和諧共處。

好媽媽就這三個字!


都說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母親的“母”到底包含什么樣的生命意義呢?其實,好媽媽就是三個字。

第一個字是“靜”。

很多媽媽眼尖,一眼能看出孩子三個問題,而且立馬指出還反復強化,甚至當著更多人的面說我孩子就是什么什么不好。母親看到自己孩子的優(yōu)點和缺點的時候都不要動,不要慌亂,為什么?因為孩子需要母親用良好的情緒去孕育和保護,只有母親看到孩子的優(yōu)點和缺點都不露聲色的時候,才能賦予孩子內(nèi)心的成長動力。

母親情緒不穩(wěn)整個家庭就跟著翻騰,孩子是活在母親這條船里的,一點點動靜都會影響到孩子,破壞孩子的內(nèi)穩(wěn)態(tài),孩子單單平息自己的內(nèi)心緊張情緒就要消耗很多心理能量,還能留下多少心理能量用天學習用于自我成長呢?

第二個字是“弱”。

母親在孩子面前學會示“弱”。強勢媽媽的孩子很難自信,孩子的自信會在你這種狀態(tài)里面一點點的削弱。能夠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親,孩子的內(nèi)心必然自信而堅強。學會在孩子面前示弱,就是實現(xiàn)對孩子的托舉,處處占孩子上風的母親,孩子只有站下風,最后甘愿站下風,沒有一點競爭性,也沒有一點動力,極端的會追求叛逆性、破壞性來完成自我的畸形成長。

第三個字是“慈”。

一個母親真正的力量,是她的慈祥,是溫柔,溫馨,溫和,夫妻、叔伯妯娌、大家庭都因為你而和睦而和諧,讓人感到大海般的包容接納,又壯觀不可攪動,這就是孩子成長的寬闊的天地,這樣的母親形象就是規(guī)則,言出就是方向,反之在孩子面前指手劃腳,不是扯著嗓門叫喊就是繃著臉嘮叨的母親,會讓孩子慢慢感覺這個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是舒適的,是有意思的,孩子會失去心中的方向,而母親也將沒有任何引導能力,變得更加抓狂。

今天的母親越來越做不到慈了,心理學告訴我們,孩子的問題主要是情緒問題,學習不好都是因為負面情緒困擾,很少因為智力。家長內(nèi)心的焦慮與浮躁,比孩子有學習問題更可怕,只有孩子內(nèi)心平靜,才有可能吸收、沉淀、理性思考,才能遠見、卓識、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才能真正的優(yōu)秀!

作為一名母親,請記住,保證自己情緒的平和,就是對孩子最偉大的教育。

用這個方法,媽媽不用說第二遍,孩子就能乖乖聽話!


很多爸媽都很頭痛這種情況:讓孩子停止手中的事兒去做另一件必須做的事,如從玩玩具、看電視到去做作業(yè)、睡覺等時,孩子會無視我們說的話,讓我們不停的重復、嘮叨、威脅,甚至咆哮,往往還沒有效果。

遇到這種情況怎么辦呢?今天小睿要給家長推薦一種方法“永遠別說兩次”,教我們在保持友善、尊重、平和的同時,讓孩子輕松地從一件事過渡到另一件事,并形成配合的好習慣。

在執(zhí)行“永遠別說兩次”之前必須了解的幾件事:

1、為什么不要發(fā)出指令?

當孩子對我們的話無動于衷時,你很可能會更大聲、更不耐煩地重復你的指令。這些重復和提醒傳遞給你孩子的信息就是:他不需要你一開口就聞令即動。因為知道你會重復一次又一次,甚至有可能在你說第四次時也不用聽,只有聽到我們聲音中的很熟悉的尖利的歇斯底里聲時,孩子們才會覺得自己必須當心點。

2、什么時候不能使用?

如果孩子坐在電視、ipad等顯示屏面前時。這種情況,首先你得想辦法把所有電子設備關掉;時間緊張,需要馬上出門時。一旦啟用這個方法,須確保有足夠的時間把所有六步都堅持完。

3、多大年齡可以使用?

從孩子大約3歲起就可以開始使用這一方法,因為大多數(shù)孩子這個時候心智足夠成熟,能理解你要求他們做什么,并能專心足夠長的時間,遵守簡單的指令。

六個步驟讓你永遠不用說兩遍

六個步驟,一開始看起來似乎很煩瑣,但是隨著你練習的深入,所需的步驟將會越來越少,因為孩子會越來越快地配合,而通常,就只用前三步孩子就配合家長了。

第一步:停下你正在做的事,走到你孩子那兒去,站著,看著他。

你是否曾經(jīng)人在廚房,從廚房窗戶喊你的孩子去做作業(yè)或者來吃晚飯?自己在一個房間,卻向另一個房間里的孩子問問題?

孩子看不到我們時,就會很容易無視我們。如果我們自己都不停下手里的事,然后走到孩子身邊看著他們,孩子當然不把我們說的話當一回事。要站在孩子們面前看著他們,讓他們覺得我們很嚴肅、很堅決,以此表示“這很重要”。

第二步:等,一直等到你的孩子停下他手里的事并看著你。

這一步正是讓孩子專心于你要說的話。

常見的情況是:孩子們正在專心于畫畫、寫卡片,我們卻在這時發(fā)話,孩子可能根本就沒聽,或者很快就忘了你說的什么。你若愿意站一小會兒,等到他抬起頭來看著你,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你等待孩子停下他手中的事抬頭看你時,可以用友善的方式表示對他正在做的事很感興趣,并找點東西“描述式贊揚”他,會促使他向你回以眼神交流。從積極肯定的角度關注他,會讓他更愿意取悅你,樂意聽話并合作。比如:

“這個拼圖這么多片,你也沒有放棄”

“積木擺放很細心,平衡性把握得不錯哦?!?/p>

“這本書你都已經(jīng)讀完一半了啊?!?/p>

注意不要通過呼叫孩子名字的方式讓孩子注意自己,因為家長通常都是要孩子做什么或者不許他做什么的時候,喊他的名字,所以孩子對家長的呼叫會盡量充耳不聞,不能讓他馬上徹底地集中起注意力。

第三步:把要求講給孩子聽,用語簡單、表意清楚、只講一次。

表達要求要清楚明了(要求不能太長,以免孩子變得躁動不安)。

孩子對自己正在做的事很投入,尤其是當從一件喜歡的事過渡到不吸引他們的事情時,這時可以通過“倒計時”來緩解這個過渡帶來的痛苦,這個方法不僅能幫你省時間,還能省掉麻煩和焦躁。

對生性急躁、固執(zhí)的孩子,先每隔三分鐘來一次倒計時,然后每隔兩分鐘,然后每隔一分鐘。每一次,你的孩子都會聽見他下一步即將做什么,他的大腦便會對下一步的事情自動產(chǎn)生一幅圖像。甚至在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他的大腦就習慣了這個過渡。當你說“時間到”的時候,或者當計時器響起來時,孩子便已經(jīng)習慣了必須按你剛才的要求去做,不管你提的是什么要求。

通過前三步,大多數(shù)孩子在大多數(shù)時間里都會配合,而如果仍不配合,下面還有三步,可把孩子的反抗抹殺殆盡。

第四步:讓孩子把要求重復給你聽要求他用自己的話準確、完整地說出來。

當孩子告訴你他應該做什么時,他的大腦便會自動產(chǎn)生一幅清楚、生動的圖片。圖片中的他正在做這件事。當孩子聽見自己心底告訴自己必須做什么時,便有了主人翁意識。與由你說出要求相比,這樣他便更會把這個要求當一回事。

不要讓孩子僅僅只是鸚鵡學舌,因為他們即使沒有真正意識到自己要做什么的情況下也能重復。孩子用自己的語言誰確地告訴你他必須做什么、何時做、如何做,那么毫無疑問他聽見了你說的話并且理解了你的要求。這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孩子找借口。

偶爾在有些情況下,孩子第四步之后仍然不聽話,那么家長就該把第五步用起來了。

第五步:站著,等他。如果孩子在第四步之后仍沒有開始做你要求他做的事,要樂意站著等待。

等待是一個很有效力的辦法;等待表明你是認真的。把你站著等待孩子回應的時間當做是一種投資吧,一種很快就會帶來“更平和、更輕松、更愉快”的家庭生活的投資。

為了減少等待的壓力,注意早點開始你所有的日常事務,這樣你才能騰出時間進行“六步法”,而不會覺得自己總是在趕時間。在為數(shù)不多的情況下,孩子在第五步之后還是不配合,此時我們就得用上最后一步。

第六步:在你站著等待的時候,對孩子朝正確方向邁出的每一小步,不管這一小步多么微不足道,都要描述式的贊揚他,并且“反思式傾聽”他的感受。

每天多給孩子一點“描述式贊揚”,孩子就越會積極地配合家長并展示他們最好的一面。你可以這么說:

“你不吵了?!?/p>

“你沒有走開,這樣挺尊重人的?!?/p>

“我看見你已經(jīng)找到了你的鞋子?!?/p>

“你甚至可以‘描述式贊揚’孩子以前的優(yōu)良行為舉止?!?/p>

“我叫你做什么時,你的動作越來越快了?!?/p>

“我今天幾乎沒聽到你抱怨。”

也可以說一些更貼心的話:

“雖然你很可能希望我會讓你單獨呆著,但是你卻沒有吵鬧,也沒有叫我從你的房間里出去。”

“我看得出來你確實很心煩,因為家庭作業(yè)時間到了;但是你沒有尖叫,也沒有說任何不禮貌的話。”

“從你把拖車扔進玩具盒的方式,我看得出來你有多么生氣,可是你位置沒扔對。雖然你是用這種方式告訴我你多么生氣,但是你總算知道要收拾東西了?!?/p>

堅持做第六步,直到孩子配合你。他們會配合的,而且往往比想象中來得快。

這位媽媽只做了3步,竟讓孩子每晚主動早睡覺!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孩子起床變得越來越困難。每天叫孩子起床時,都得磨蹭個十幾二十分鐘才行。也是,大冷天的,誰不眷戀暖乎乎的被窩呢?但早上賴床的后果就是,上學遲到啊。

這樣下去可是會影響孩子在老師心中的形象,以及孩子的成績啊。所以,讓孩子養(yǎng)成一個早起的習慣很有必要。

早睡,才能早起。有些孩子是越到晚上就越活躍,怎么哄孩子早睡成了家長頭疼的一件大事。孩子睡太晚,不僅對第二天起床有影響,關鍵是會影響孩子的身體發(fā)育,值得家長關注。

晚睡對孩子的影響

不利于身高、體重的發(fā)展

夜間是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孩子如果錯過了這段時間,生長激素分泌的少了,自然影響到身高發(fā)育。而且晚睡的結果,大多數(shù)會導致晚起,那孩子白天接受日曬的時間就會減少,少了日照中的維他命D,也不利于身高發(fā)育。

晚睡晚起的孩子,很多都會不吃早餐,有的甚至連午餐都省了,什么時候醒了什么時候吃,這樣很容易導致孩子營養(yǎng)不均衡,而且身材偏瘦??;當然,還有另外一個極端,就是有的孩子玩到很晚才睡,玩到半夜的時候餓了,就會吃很多東西才睡,這樣不僅會不易消化,而且很容易發(fā)胖。

抵抗力變差

人體在睡眠狀態(tài)下時,各個器官開始修復,免疫力也會得到提高。相反,如果孩子長期晚睡,免疫力下降,必然容易受病毒、細菌的侵襲,容易生病。

容易性早熟

現(xiàn)在孩子的學業(yè)都很重,作業(yè)多的時候,可能要熬夜到半夜才能寫完,而晚睡會刺激壓力荷爾蒙的分泌,抑制生長激素活動,并影響腦下垂體對性荷爾蒙的正常調(diào)節(jié),所以孩子容易出現(xiàn)性早熟,進而影響到身高發(fā)育。

曾經(jīng)聽一個經(jīng)常熬夜的朋友說過:“我從初中到現(xiàn)在,都快十年了,沒有一天不晚睡,這是我從小形成的習慣。所以現(xiàn)在成天的掉頭發(fā),身體說不出就是哪里不舒服,記性也越來越差,對事情的判斷力也很模糊了,完全沒有小時候那種很伶俐的感覺。我在想,我就是不猝死,也有可能被自己已經(jīng)不清醒的大腦害死。一天到晚傻乎乎的?!?/p>

其實,晚睡就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習慣。就好像抽煙喝酒一樣,很難戒掉。但只要做好這3件事,不用家長哄,孩子乖乖上床早睡覺!

規(guī)定一個時間,時間到了必須睡

不要指著孩子玩累了自己就知道睡覺,要知道,在孩子玩累的這個過程中,是以消耗掉孩子全部精力為代價的,這樣對孩子的身體很不好。而且在孩子睡覺之前,會有一段過度亢奮的階段,控制不好很容易使孩子失去最佳睡眠時間,最后導致晚睡。

建議給孩子規(guī)定一個睡覺時間,作為一個“死規(guī)定”,除非有特殊情況,平時到了這個時間就必須得去睡覺。比如規(guī)定孩子9點要上床睡覺,那么8點半的時候,就要試著讓孩子靜下來,進行睡前準備了。

睡前避免激烈運動

進入睡前準備階段時,不要再讓孩子看動畫片、玩游戲了,這只會讓孩子的大腦處在興奮之中。大人需要多花點心思,盡量形成一個固定的模式,比如給孩子講睡前故事,聽聽舒緩的音樂,安撫孩子的情緒,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平和的睡前環(huán)境,目的就是要讓孩子知道,安靜下來以后就該睡覺了。

到睡覺時間,全家熄燈

很多家長自己到了晚上11點多都還不睡,就別指望著孩子能早睡了,因為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都是有樣學樣。而且,白天大人都忙于工作,孩子也在學校,很難得到了晚上,一家人才能聚在一起,孩子當然會貪戀那一段和父母親昵的晚間時間了。

如果想讓孩子早睡,那么到了睡覺時間時,大人可以當著孩子面關燈,讓孩子知道所有人都要睡覺了。然后,媽媽或爸爸帶著孩子回他自己房間,聊聊天,或者講個故事,看著孩子睡著后再離開。不然有的孩子雖然鉆進了被窩,但卻一點睡意都沒有,等大人離開后,自己再爬起來玩就不好了。

雖然大人最好也要早睡早起,但現(xiàn)實似乎不太允許我們這樣做。但至少請在孩子到了睡覺時間時,先暫停下手上的工作,等孩子睡了以后,再開燈做自己的事??傊o孩子營造一個適合睡眠的環(huán)境很重要。

要想讓孩子早睡,養(yǎng)成習慣最重要!一旦習慣養(yǎng)成,每天到了睡覺的點兒,不想讓孩子主動睡覺都難了。

隨筆:媽媽你變溫柔了……


從師范畢業(yè)后已經(jīng)整整十一年了,在這十一年里,我?guī)н^了兩屆小班的孩子。去年9月份,我又帶了新的一屆小班,不過,這一屆小班的孩子比較特殊,主要在年齡層次上相差很多,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是屬于托班年齡的,還有的是真正屬于小班年齡的孩子。帶了他們一個多學期下來,我覺得很奇怪:因為自己以前身體還是不錯的,為什么現(xiàn)在每天回到家里總是感到很累,每天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夠早早地睡覺、休息??赡苁怯捎谖椰F(xiàn)在年紀還輕的緣故吧,白天再累再辛苦,晚上能睡個好覺,第二天又能精神十足地投入工作了。我記得有很多次,我的孩子拿著她的故事書來找我講,我總是懶懶地對她說:“丫丫

,媽媽很累了,你自己看吧”。有時,孩子找我跟她一起玩游戲,我也是很不情愿地和她玩一會兒,然后就叫她自己玩?;蛘甙押⒆油葡蚝⒆拥母赣H?,F(xiàn)在我想起了心里就很酸痛,眼淚也會止不住地往下流。是的,我總是忽略了自己的孩子,把寶貴的親子游戲的時間浪費了。我在自己的工作中常常會給別人家的孩子講故事、講笑話、和他們一起玩游戲,陪上他們一整天,顯得很有耐心的,可是,在對待自己的孩子上,我是很慚愧的。

有一次晚上,丫丫九點半還不肯入睡,我的先生拍了她半個小時仍舊不能入睡,爸爸好像有點不耐煩了。我呢,在一邊看著有點不好意思,因為孩子每天天晚上都是由爸爸哄睡著的,我突然發(fā)現(xiàn)我哄孩子睡覺的次數(shù)真的是寥寥無幾。我想到在幼兒園里經(jīng)常用到的哄孩子睡覺的方法。于是,我睡在丫丫的身邊,一只手撫摸她額的頭發(fā),一只手輕輕拍她的肩膀。拍了幾下后,丫丫輕輕地對我說:“媽媽,你變溫柔了……”聽到孩子的話,我的心更加難過,一邊流著淚一邊對孩子說:“媽媽對不起你,你喜歡的話,以后媽媽天天拍你睡覺?!焙⒆雍芏碌貙ξ艺f:“不用的,媽媽,你會很累的?!甭牭胶⒆舆@么懂事的回答,我真的感到很慚愧。

我試問自己有幾次這樣溫柔地對待自己的孩子,有幾次這樣溫柔地對著孩子說話??墒窃谟變簣@了我總是能夠溫柔地對待別人的孩子。工作累了、煩了,回到家發(fā)現(xiàn)自己孩子一點表現(xiàn)不好的地方,總是粗暴的對她大吼大叫,不能原諒孩子的一點小過錯,非要把她罵哭了才肯罷休。所以,現(xiàn)在我的孩子是很懼怕我的,不管什么事都要經(jīng)過我的同意她才敢去做。我覺得自己真的很過分。在幼兒園里,我為什么能夠原諒別人的孩子做錯的一些事情,可是對待自己的孩子就不能夠有這么多的耐心了?我也不知道原因。還有一次,丫丫做錯了事,我大聲地并且狠狠地罵了她一頓,她一邊哭著向我承認錯誤,一邊對我說:“媽媽,你講話輕一點吧,不然你的喉嚨會痛的?!甭牭胶⒆拥倪@番話

,我想我自己是不是有毛病,自己工作累了、煩了,怎么可以回到家拿自己的孩子發(fā)火、撒氣呢?現(xiàn)在想想孩子犯的這些錯,其實也沒有什么大不了的,我為什么就不能好好的和孩子說話、講道理了?看來,我自己是有問題了,我真不配當孩子的媽媽,我跟那個故事中的后媽還有什么區(qū)別?看來我要找找自己“兩面派”的原因了,為什么感到自己活得很累?但是我又覺得原因也沒有什么重要的了。幸好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了問題,并且也找到解決的方法了——溫柔。

我現(xiàn)在明白了,溫柔對于哪家的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老師、孩子媽媽,對待自己的和別人家的孩子都要溫柔一點,特別是要對孩子犯的錯誤細細分析,看看孩子犯錯的原因,再來心平氣和的教育孩子,這樣不管怎樣的孩子都會樂意接受的,老師、媽媽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會輕松、愉快許多的,心情好身體也會好的,漸漸形成良性循環(huán)的生活模式,有空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放松自己的心情

專治孩子作業(yè)磨蹭,這位媽媽的做法絕了!


開學的時候,家長們最是頭疼,平時工作就夠忙的,晚上還要輔導孩子做作業(yè),可現(xiàn)在的“熊孩子”啊,就不聽!就不聽!就不聽!一會玩手機,一會打瞌睡,1個小時的作業(yè)非要做3個多小時,弄到晚上11點多,第二天還不想起,這可咋辦???

這真是許多媽媽們的心聲。是啊,這些熊孩子們真夠讓我們心煩的,不過仔細想想,孩子們也沒啥錯,誰整天想學習、做作業(yè)啊,我們小時候不也想著跳皮筋、丟沙包嗎?所以,家長還真得理解孩子。

“可理解他們學習咋辦?不能整天不完成作業(yè)吧,班主任不得天天打電話啊!”

其實,讓孩子專心寫作業(yè)并不難,父母只是沒找到他們的真正需求。

“孩子的真正需求不就是玩嗎,什么都不做他們才開心!”

你只說對了一半,孩子的真正需求并不只是玩,他們還不想因完不成作業(yè)而受到老師批評。

也就是說,他們也想既滿足了自己玩樂的需求,還能順利完成任務,得到老師的肯定。

既然了解了孩子的需求,便來分析需求

分析前必須要明確主次,到底哪項需求才是孩子的主要需求呢?

“肯定是玩??!他們最愛玩!”

不對,他們愛玩不假,但如果沒有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他們很難開開心心的玩。據(jù)一項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孩子在做作業(yè)時玩手機、游戲等的水準都只是平均水準的76%,這說明孩子在沒完成作業(yè)時并不能集中精力、完全放松的去玩,他們只是在拖、在逃避!

為什么會拖拉、逃避呢?

有三個原因:

1、不會做

遇到了難題,暫時解不開,大多數(shù)孩子就覺得煩,先玩一會吧??杉议L們要說了:“他們不會問嗎?”可以啊,但很有可能得到的是你的一句:“這都不會做,上課聽講了嗎!”當然,您也可能不會說,只是耐心的跟他講,但同樣會在孩子腦中產(chǎn)生一種“這題我不會做,媽媽會不會覺得我笨”的自卑感,所以在這種痛苦來臨前,他會選擇逃避一會,先歇歇吧!

2、作業(yè)太多

一時半會很難做完,甚至有可能做到很晚,完成作業(yè)的目標遙遙無期,令他們看不到希望,所以很容易中途用拖延的方式來逃避。

3、習慣

有一部分孩子已經(jīng)形成了拖拉的習慣,這種習慣是在平時學習中逐步養(yǎng)成的,如果真攤上了這種孩子,家長請先別抱怨,先檢討一下自己,原來干啥去了,為什么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是不是沒有給他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沒有在他遇到難題的時候幫助他。

分析完了孩子的需求,便是解決需求了。

1、解決玩樂需求

每天根據(jù)孩子的作業(yè)量給他制定一個完成作業(yè)的時間,告訴孩子,只要按時做完作業(yè),就會給他時間讓他玩,讓他吃一顆定心丸;相反,如果作業(yè)拖拉,沒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則給予一定的懲罰,減少玩的時間。

2、解決老師任務的需求

我們也分三種情況來解決:

1.遇到難題,告訴他可以先放一邊,等全部做完再一起匯總問家長;

2.針對作業(yè)多,可以將作業(yè)分割成一小塊一小塊,讓孩子在15-20分鐘內(nèi)即可完成,大大增加他的成就感;

3.針對養(yǎng)成習慣的孩子,除了檢討自己外,還要給孩子改掉毛病的時間和空間,看到進步時一定要多鼓勵。這樣孩子反而會更自覺,比天天嘮叨強多了。(當然,這需要過程,沒耐心的家長就算了吧,對自己的孩子都沒耐心,還怎么指望孩子奮進。)

相關推薦

  • 這個媽媽的教育太有心機了! 對于幼升小時段的孩子,什么最關鍵?當然是孩子的教育問題。從小養(yǎng)成孩子良好的習慣和思維模式對他們以后的成長是大有益處的,那么讓我們快來看看下面這位母親的分享,學習一下吧! 1.飲水機事件 女兒快一歲時,...
    2021-08-13 閱讀全文
  • 這五個方法讓你了解孩子的想法 01 孩子的一言一行之所以模仿父母, 就是希望借由這種方式強調(diào)自己的存在, 有的孩子聽父母的話,用乖巧的行為獲得父母的關愛;有的孩子刻意暴露自己的無能,設法引起父母的注意。這些目的是一致的——強調(diào)自己...
    2021-11-25 閱讀全文
  • 好媽媽就這三個字! 都說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母親的“母”到底包含什么樣的生命意義呢?其實,好媽媽就是三個字。 第一個字是“靜”。 很多媽媽眼尖,一眼能看出孩子三個問題,而且立馬指出還反復強化,甚至當著更多人的面說我孩子就...
    2021-02-03 閱讀全文
  • 用這個方法,媽媽不用說第二遍,孩子就能乖乖聽話! 很多爸媽都很頭痛這種情況:讓孩子停止手中的事兒去做另一件必須做的事,如從玩玩具、看電視到去做作業(yè)、睡覺等時,孩子會無視我們說的話,讓我們不停的重復、嘮叨、威脅,甚至咆哮,往往還沒有效果。 遇到這種情況...
    2021-08-10 閱讀全文
  • 這位媽媽只做了3步,竟讓孩子每晚主動早睡覺!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孩子起床變得越來越困難。每天叫孩子起床時,都得磨蹭個十幾二十分鐘才行。也是,大冷天的,誰不眷戀暖乎乎的被窩呢?但早上賴床的后果就是,上學遲到啊。 這樣下去可是會影響孩子在老師心中的形...
    2020-12-26 閱讀全文

對于幼升小時段的孩子,什么最關鍵?當然是孩子的教育問題。從小養(yǎng)成孩子良好的習慣和思維模式對他們以后的成長是大有益處的,那么讓我們快來看看下面這位母親的分享,學習一下吧! 1.飲水機事件 女兒快一歲時,...

2021-08-13 閱讀全文

01 孩子的一言一行之所以模仿父母, 就是希望借由這種方式強調(diào)自己的存在, 有的孩子聽父母的話,用乖巧的行為獲得父母的關愛;有的孩子刻意暴露自己的無能,設法引起父母的注意。這些目的是一致的——強調(diào)自己...

2021-11-25 閱讀全文

都說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母親的“母”到底包含什么樣的生命意義呢?其實,好媽媽就是三個字。 第一個字是“靜”。 很多媽媽眼尖,一眼能看出孩子三個問題,而且立馬指出還反復強化,甚至當著更多人的面說我孩子就...

2021-02-03 閱讀全文

很多爸媽都很頭痛這種情況:讓孩子停止手中的事兒去做另一件必須做的事,如從玩玩具、看電視到去做作業(yè)、睡覺等時,孩子會無視我們說的話,讓我們不停的重復、嘮叨、威脅,甚至咆哮,往往還沒有效果。 遇到這種情況...

2021-08-10 閱讀全文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孩子起床變得越來越困難。每天叫孩子起床時,都得磨蹭個十幾二十分鐘才行。也是,大冷天的,誰不眷戀暖乎乎的被窩呢?但早上賴床的后果就是,上學遲到啊。 這樣下去可是會影響孩子在老師心中的形...

2020-12-26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