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心得:培養(yǎng)一個陽光快樂的孩子
發(fā)布時間:2020-08-10 幼兒一個具體的活動設計方案 設計一個幼兒園教學活動方案 開學一個月幼兒園工作總結育兒心得:培養(yǎng)一個陽光快樂的孩子
一個內(nèi)心充滿陽光的孩子,總能夠笑著在充滿荊棘的道路上走下去的。
想要讓自己的孩子內(nèi)心滿是光明,遠離黑暗,家長們要怎樣做呢?
訓練孩子獨處的能力
我們總想給孩子安全感,讓他在一個溫暖的懷抱里成長,但是,孩子終將離開你的懷抱,你必須讓他學會獨處。孩子獲得安全感,不一定需要父母時刻在場,即使你不在他的面前,只要他知道你在哪里,他的心就是安寧的。
有限度的滿足孩子的要求
一個人,能夠享受的了生活中的喜悅,也要可以承受得住挫折和失望。你要做的,是制定界限,讓孩子明白并不是他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不要屈從于孩子的所有要求,拒絕孩子一些要求更有助于他獲得精神的平靜。在家庭中接受這種“不如意現(xiàn)實”的訓練,會使孩子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來面對生活中的挫折。
孩子發(fā)脾氣適當?shù)倪M行冷處理
在孩子發(fā)脾氣的時候,家長可以適當?shù)倪M行冷處理,不理他或讓他自己去房間單獨待一會兒,沒人關注他,他自己就會安靜下來了。還可以直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可以的話,將孩子從他發(fā)脾氣的這件事情上引導到其它游戲或事情上去。
教育孩子要正視自己的短處
如果孩子和別的孩子不同,比如孩子太胖了,有蟲牙,個子比較矮,又或者脾氣比較暴,家長不要否認這些事實,要積極和孩子一起討論,是否有解決辦法,或者是直接接受事實。當然了,我們還可以找醫(yī)生來尋求幫助,畢竟孩子一般都會把醫(yī)生的話看的很重。
批評要有針對性,不要東拉西扯
批評孩子,要就事論事,談當下就足夠了,不要因為一件事,把一整年,甚至好幾年的事情都數(shù)落一遍,這樣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當然,還要明確的告訴孩子,他究竟是什么地方做的不對,而不要去否定孩子本身,即便孩子聽不懂,他也能懂得你對他的耐心和尊重。
大膽的讓孩子自己動手做事
從小培養(yǎng)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將來他會更積極主動地做事。孩子對沒有做過的事情會充滿好奇心,他們也想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事情,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正確引導孩子,既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鍛煉了孩子的生活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多和孩子溝通,多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
和人溝通是一種能力,能夠及時說出自己的想法,避免引起誤會更是一種能力。多說一些積極的話,多和孩子溝通,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多問問孩子的情況,可以更多的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感受孩子的世界。
鼓勵孩子,給孩子更多的自信和勇氣
多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孩子,多關注孩子的閃光點,用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氣,給孩子一種成就感。鼓勵孩子,肯定他,表揚他,孩子會在歡樂聲中變得樂觀開朗,積極向上。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家園共育:如何培養(yǎng)一個心理陽光的孩子?
怎么培養(yǎng)一個心理陽光、遠離陰暗的孩子呢?下面給父母們提出了一系列操作性很強的建議。
訓練孩子獨處的能力
心理學家說,安全感不是依賴感,如果一個孩子需要熱情而穩(wěn)定的感情聯(lián)系,他也需要學會獨處,比如讓他自己呆在安全的房間里。孩子獲得安全感,不一定需要父母時刻在場,即便他看不見您,他心里也會知道您在那里。對于孩子的各種需要,大人需要去"回應",而不要事事"滿足"。
滿足孩子要有度
要人為地制定一些界限,不能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能夠心情愉悅的另一個前提,是孩子能承受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挫折和失望。"
"只有當孩子明白了一個道理,即能獲得某種東西并不取決于他的欲望,而是取決于他的能力,他才能得到內(nèi)心的充實快樂。"孩子越早明白這個道理,他的痛苦就越少。一定不要總在第一時間滿足孩子的愿望。正確的做法是,拖延一些。比如,孩子餓了,可以讓他等上幾分鐘。
不要屈從于孩子的所有要求。拒絕孩子一些要求會更有助于他獲得精神的平靜。在家庭中接受這種"不如意的現(xiàn)實"的訓練,會使孩子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來面對將來生活中的挫折。
孩子發(fā)火的時候冷處理孩子發(fā)火,第一個辦法是轉移注意力,就想辦法讓他去自己的房間發(fā)火。沒有了觀眾,他自己慢慢地就會安靜下來。
適當?shù)膽土P,并貫徹到底
說"不"的策略:不要干巴巴地說不,要給孩子解釋為什么不行。即便孩子聽不懂,他也能懂得你對他的耐心和尊重;家長之間要意見一致,不能一個說行,一個說不;禁止一件事情的同時可以給他做另外一件事的自由。
正視孩子的缺陷
如果孩子和別的孩子不同,比如孩子太胖了,耳朵形狀有問題,或者性格與行為很偏激,家長一定不要否認這些事實,而是積極和他討論,尋找解決辦法,或者接受現(xiàn)實。在這方面,去找專家是最好的辦法,因為小孩子一般會把專家(比如醫(yī)生)的話當回事。
批評,對事不對人
批評孩子要就事論事。比如,孩子弄壞了媽媽的首飾,這樣說是對的:"你看,如果你去玩你沒權利玩的東西,就會發(fā)生這樣糟糕事。"這樣說是錯的:"你太壞了,你怎么能弄壞我的首飾呢?你成心不讓媽媽戴了!"
第一句明確告訴了孩子,他的錯誤在于他"動了不該動的東西",并沒否定孩子的人品。第二句話則為孩子定了性,使他很沮喪,打擊了他作好孩子的自信心。
放手讓孩子做
讓孩子早早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將來他會更積極主動地做事。不要過分替孩子做事情,替孩子說話,替孩子做決定,越俎代庖之前,可以想想,這件事,也許孩子可以自己做了。不要說的話:"你不行,這事你做不了!"讓孩子"嘗新"。有時候大人禁止孩子做一些事情,僅僅因為"他沒做過"。如果事情不是危險的,就放手讓孩子嘗試。
讓孩子敞開心扉
與人溝通是能力,把心里的想法說出來更是一種能力,14歲的男孩子,需要父親正確的引導,積極的及時的說出自己心里的話,會避免做出一些陰暗的事情,不及時控制、避免,他會更可怕的延續(xù)下去。
快樂是一種能力,讓他能看到生活中好的,積極的一面。對不好的東西呢,你也能積極地去面對。多說積極的話:"我們在一起真高興,不是嗎?"
"我們真是太幸運了!""不要難過,下次我們會做得更好。"
在孩子8歲前,如果沒有一個陽光快樂正確的母親,那么這個孩子會在12歲將她母親的影子浮現(xiàn)在自己身上。所以,此時,一定不能認為孩子只是孩子,是善變的,更不要認為長大了會好的,其實陰暗已經(jīng)嚴重的出現(xiàn)在這個家庭里,如若沒有制止與引導,長大只會更加嚴重與恐怖。
強調(diào)所得到的東西,懂得愛
親情友情,感官享受,強化這些"獲得",讓他在享受的時候知道自己是在享受。強化他的認識:我擁有很多,我現(xiàn)有的東西很珍貴。必須讓他知道這些親人們對他的好,不是應該的,不是必須的,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欠誰的,給他的愛,是大人們的負責任,他必須懂得感恩。他們以后也會是為人父母。這個世界上沒有坐享其成,他必須明白父母給他的不是必須,不是習慣,是愛。
必須懂得尊重他人
不管父母是什么身份,不管周圍的人是什么身份,必須要孩子懂得尊重他人,沒有身份區(qū)別。也許是爸爸的朋友,也許是媽媽的同事,也許是爸爸的司機,也許是學校門口的看守員等等,這些和他沒有血緣關系的人,對他的給予,他必須心存感激。
尋找,積累,強化那些美好的積極的事物,是給孩子生活的最甜蜜禮物----每天都有收獲,有愛,明天會更好,要努力!
育兒觀念:培養(yǎng)陽光的孩子
育兒觀念:培養(yǎng)陽光的孩子
各位老師、各位家長:
我是玥玥的媽媽,今天,很榮幸也很高興作為家長代表發(fā)言,和大家在一起學習交流教育孩子心得。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各位出席會議的家長,向長期以來辛勤培養(yǎng)與教育我們孩子的各位老師道聲辛苦,感謝你們一如既往的關心和呵護孩子們,使他們擁有豐富多彩的幼兒園生活。
孩子玥玥已在xx幼兒園渡過了二年半的時間,在這期間我們看到她有了很大的進步和轉變:從不愿上小托班到現(xiàn)在每天開開心心入園;從膽小不敢說話到上課積極發(fā)言、主動和小朋友們交流玩耍。這些進步與幼兒園老師的教育,以及我們家庭的培養(yǎng)和引導是分不開的。我就自己孩子教育的一些做法,與各位家長一起交流。
一、自信心是孩子成長核心。
心是實現(xiàn)人生理想的重要保證。玥玥剛上幼兒園時說話、做事都很膽怯。這讓我很心急,該怎么辦?我主動和老師交流,分析原因:認為玥玥是有能力說好、做好的,只是缺乏自信心,膽子小。古時候,在戰(zhàn)場上時逢雙方?jīng)Q戰(zhàn)的時候,總是擂鼓增強士兵的勇氣、樹立戰(zhàn)勝對方信心。我們就嘗試在日常生活中多以鼓勵的方式和激勵的話語,不斷培養(yǎng)她的自信心?!靶小?、“可以”、“你最棒”、“你真厲害”是我們常掛在嘴邊的話語,只要她做的對、說的對,我們就讓她自己大膽地說大膽地做。使孩子逐漸由不敢講、不愿說,到主動與大家說和玩。
二、溝通是樹立孩子自信心的關鍵。
子走出去,走出個體,融入集體、融入社會。我們有時候帶玥玥出去吃飯,就讓她自己告訴服務員想吃什么菜;帶她買東西,讓她自己去收銀臺付款;在公共場所游玩,讓她自己主動和游玩的孩子搭話,一起玩耍。和社會接觸,與不同的人“碰撞”,利用社會生活中不同的場景和對象,有意識為孩子創(chuàng)造機會,培養(yǎng)孩子的勇敢和自信,學會與人交往。讓孩子走出去,走出家門,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特別是2010年那年國慶,我和小姨帶玥玥去xx世博會,參觀一些各國的博館,讓孩子知道了世界有許多國家,各國的人文地理和風土人情都不一樣。還參觀高科技展品,讓孩子看到了神奇的視覺錯覺,聽到了高科技的影音,讓孩子知道高新技術已經(jīng)應用到我們生活當中。放完假入園第一天,玥玥就興高采烈地跟小朋友說她去上海世博了,到中國館看到了會動的清明上河圖,還到石油館里看了4D電影,非常驚險。通過這次外出游玩,我感覺到玥玥進步了,她能將在外的所見所聞,主動地與小朋友一起交流一起分享。
三、表達是培養(yǎng)孩子溝通的技能。
式多樣的方法來鼓勵和激勵孩子,將所聽、所看、所想、所做的勇敢地說出來。我經(jīng)常和孩子面對面,以談心和聊天的方式來交流。媽媽今天在單位作了哪些哪些工作,那你玥玥今天在園里學了什么?和小朋友玩了些什么?就這樣親子的一問一答,孩子也很自然也很樂意交流。久而久之,她會主動跟你說些趣事。特別是兩位老師讓他們輪流當班長講故事的活動非常有意義,玥玥在家里經(jīng)常讓我給她講故事,總想著當班長、講故事,每次都能很認真地聽,能跟著大聲地讀和說。通過和孩子互動,玥玥現(xiàn)在能大膽站在小朋友面前繪聲繪色講故事,并榮獲班級講故事“故事大王”一等獎。
是平時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和體會,希望各位家長能把好的教育經(jīng)驗和做法介紹給大家,共同分享教育經(jīng)驗,讓我們的孩子快樂健康成長。謝謝大家!
育兒心得: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一個學習的習慣
育兒心得: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一個學習的習慣
每一位媽媽在談到自己的孩子時,都會有源源不斷的話要說,孩子的吃飯睡覺,興趣愛好,教育學習等等,都能讓媽媽們講上半天,當然我也不例外。
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我的育兒心得。
其實育兒從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就可以開始了,當寶寶們在媽媽肚子里成長到5個月的時候,他們的小耳朵就可以聽到肚子外面的聲音了,所以這個時候就可以給他們聽一些音樂或者童話故事,還可以拍拍你的肚子跟他們說話聊天,他們都會給你一定的回應。我在懷孕5個月開始,每天晚上都會聽一會兒鋼琴曲或者輕音樂,所以兒子現(xiàn)在對音樂的感覺以及節(jié)奏感都還不錯。
寶寶大概出生42天,能夠看見1米以內(nèi)的東西,所以那個時候我經(jīng)常會拿一些彩色玩具給他看,雖然他還沒有分辨顏色的能力。在我兒子大概5,6個月的時候,每天我都會拿卡片上一疊有水果動物或交通工具的彩色卡片告訴他,卡片上的什么東西,慢慢的,我提問題,他能用眼神告訴我,蘋果的卡片在哪里,小狗的卡片在哪里。當他會用手指指東西的時候,幾十張卡片同時放在他面前,根據(jù)我的提問,他可以很準確的告訴我答案。偶爾下樓散步時,我也會有意識的告訴他,小草大樹,汽車樓房,小河垃圾桶分別在哪里,是什么樣的,慢慢的他也能用手指指給我看,還能嗯啊的指給別人看,雖然他還并不會用語言表達。其實,只要大人耐心的跟孩子們解釋,孩子們都能聽懂,也能理解。
我記得大概在兒子十個多月的時候,抱著他在小區(qū)里玩,看到一個小女孩拿了一個吹泡泡的玩具,兒子恩啊恩啊的指著也想要,然后我看著他,反復告訴他這個玩具不是你的,是屬于姐姐的東西,所以你不能想要就要,即使想玩,也必須經(jīng)過這位姐姐的同意,解釋的好幾遍,兒子就不吵了。自此以后,兒子長那么大,從來不會隨便去拿別人的東西,也不會看到其他小孩手里好玩的玩具,想要就要,想拿就拿,更不會隨便主動問別人要東西吃。所以好的習慣都應該是從小養(yǎng)成的。
寶寶在成長過程中,每一個時期都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出生頭幾個月的小孩都喜歡吃手,到了大概6,7個月會特別喜歡撕紙,或者故意扔東西,讓大人去撿,一歲多開始會喜歡打人,兩周歲左右的一段時間會特別喜歡黏著媽媽,而且不允許媽媽抱別的小孩;也會有一段時間變的特別小氣,誰都不能碰他的玩具,等等這些都是孩子在成長的一個正常發(fā)育過程,無論在哪一個階段,我想大人只要能夠耐心的正確的去引導,孩子一般都不會落下什么壞習慣。
記得兒子有一次在家里跟小朋友一起玩著,不知道什么情況,兒子突然拿著一個玩具棒朝一個小女孩頭上敲了一下,敲的小女孩哇的就哭起來了,我見狀,什么都沒問,拿起棒就朝兒子頭上回敲了一下,兒子摸著頭哭著看我,我問他:“疼嗎?”他點點頭,“那能不能用這個敲頭???能不能隨便打人啊?”兒子哭著說:“不能?!蔽依^續(xù)說:“不管發(fā)生什么事,首先動手打人肯定是不對的,下次還這樣嗎?”兒子搖著頭說:“不了。”于是我再讓他跟小女孩道歉,并幫她把眼淚擦干。那次以后,兒子再也沒有隨便主動打人了。我覺得在小孩第一次做的不對的時候,大人必須立刻制止,加以正確引導,小孩基本上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了。
兒子大概兩歲半左右,有一段時間特別小氣,他的玩具誰都不讓玩,哪個小孩要碰他的東西,他就生氣的叫,這是我的東西。后來我就把他帶到其他小孩家里去玩,當他看到那個小孩家里的玩具時,也想要玩,可是我告訴他,“這課可不是屬于你的玩具哦,”兒子巴登巴登看著我,我接著說:“我想如果你可以把你的小自行車給這個小朋友玩,那么他的這個玩具你應該也可以玩,如果你可以把家里的所有玩具都和小朋友們分享,那么小朋友們家里的玩具,你也都可以一起玩哦,這樣你就可以玩到更多的玩具了,對不對?”兒子想了好一會兒,點點頭。以后兒子就愿意把所有的玩具跟小朋友一起分享了,并且有的時候還會主動邀請小朋友到家里來玩。其實這個階段只是小孩子一種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大人稍微引導一下,他們就能明白。
好奇心是每個小孩與生俱來的,隨著他們慢慢的成長,他們會對很多東西都產(chǎn)生好奇,記得兒子有段時間對家里的熱水瓶特別感興趣,總想去探索一下里面裝的什么,為什么倒出來的水會冒熱氣,不管我如何跟他解釋,那是有危險的,依然保持著那份興趣,后來我想干脆就讓他嘗試一下,于是我把熱水瓶的塞子打開,放在他手背上,“什么感覺啊?”“有點疼”再把另一只手放在瓶口幾秒鐘,他很快就把手抽掉了,嘴里不斷的說好疼啊,我再問他:“現(xiàn)在你覺得這個熱水瓶還能來玩嗎?”兒子使勁搖頭,“不要了,不要了?!蔽矣X的當孩子不能理解你所解釋的,那不妨讓他直接感受一下。
我們家里有張樓梯,在兒子學走路的時候,家里人曾考慮要在樓梯口裝個小門,以防兒子不小心滾下去,但這個建議被我否決了,我覺得,如果這時裝個小門,反倒引起他強烈地好奇心,不如讓他自己摸索學著爬樓梯,熟練了也就不會摔了,果然,長那么大,從來沒摔過。有些事情要鼓勵孩子去經(jīng)歷去嘗試。
我認為,從小養(yǎng)成一個好的生活習慣,以及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隨著兒子一天天的長大,他能夠自己做的事情,我都會讓他自己做,而且要慢慢習慣。當他會自己穿鞋子,穿褲子,自己吃飯,上廁所,我就不會再幫他代勞了。為了兒子方便拿玩具,我?guī)退I了一個玩具架,在他很小的時候我就要求他,玩具玩好以后,必須自己整理收拾好并放回原處,至今他還是很好的保持著這個習慣。在給兒子添加輔食開始,我就讓他必須坐在推車里吃完東西才可以抱出來玩,所以兒子從來沒有邊吃邊走邊玩的習慣。包括現(xiàn)在每次吃好晚飯,他還能夠把自己吃的兩個小碗放到水池里。
現(xiàn)在上了學,每天放學回來,和小朋友一起玩過之后,我會要求他花一定的時間去看書,畫畫,或者拼圖,養(yǎng)成一個學習的習慣。希望兒子能把這樣的好習慣一直保持著,健康的成長,慢慢地進步,以后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育兒心得:給孩子培養(yǎng)一個好習慣
育兒心得:給孩子培養(yǎng)一個好習慣
現(xiàn)在大部分家庭都是一個孩子,對于培養(yǎng)和教育是每個家庭的頭等大事,都希望自己能培養(yǎng)出成績優(yōu)異,才華出眾的孩子,都希望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墒鞘裁礃硬攀莾?yōu)秀的孩子呢,什么才是贏在起跑線上呢,對于初為人母的我來說真的是很頭痛的一件事??戳撕芏嚓P于孩子教育的書,從中也學會了很多,最終我明白了我能給他的就是在生活、學習中培養(yǎng)一個好的習慣。
好習慣是堅持出來的,現(xiàn)在孩子5歲半了,雖然還有很多需要成長和學習的地方。但就目前來說,自己我感覺有幾上點上做的還是挺好的,也在孩子身上看到了好的結果,雖然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jié),但在此還是想與大家分享一下。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記得小寶8個月開始就自己能坐在餐桌上跟我們一起吃飯了,每到吃飯時間給他穿好衣服,把碗放在小餐桌椅上他就自己開始吃了,雖然每次都會吃的滿臉都是,搞的很臟,剛開始的時候他自己吃不飽,剛開始的時候可能媽媽會不忍心,覺得搞的太臟了,怕孩子吃不飽,其實這樣是沒關的,慢慢堅持幾次就會好的,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因為讓自己吃除了能滿足他對食物的好奇心之外,還能很好的鍛練他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這對他以后的動手能力也是有所幫助的??粗愕臐M臉都是,有時他自己也會很著急,可是當他能成功的把食物送進嘴里,他的滿足感也是很強烈的。
在自己吃飯這一點上他做的非常好,所以后來上幼兒園在吃飯這點上一點麻煩都沒有。很多朋友家的孩子都是媽媽、奶奶追著喂,都在說吃飯?zhí)y了,上幼兒園剛開始都不會自己吃,還得老師喂,每每聽到他們這樣說我都很開心,證明了我的做法是正確的,讓他明白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多小事都是可以從小培養(yǎng)的。
2.閱讀對孩子的影響
每天的睡前故事是從小寶一歲就開始做的,最初的時候是每天聽著故事機講故事睡著的,到他會說話的時候就是大人讀他在一旁邊玩邊聽,當時我覺得他可能聽不懂,想就當是睡前的親子娛樂吧,這樣比較好睡覺。其實并非這樣,他對故事中很多的內(nèi)容還記得很清楚的,有的故事反復多次后,如果我在讀的過程中讀錯了他會說出正確的內(nèi)容,有時候看他聽的不認真故意問他幾問題,他也都能回答的很正確。后來發(fā)現(xiàn)他講話的時候和同齡孩子相比詞匯量大很多,講話也很清楚,比較有條理。
再大一點的時候就開始指讀,為了能讓他能靜下來,后來就給他買了一些新的成套的繪本如《巴巴爸爸故事》、《巴巴爸爸故事新故事》、《神奇校車》《恐龍》等等這些都是非常棒的幼兒讀物,他非常非常喜歡,每天睡前都堅持讀一本,在讀之前他會自己先看遍,然后坐在旁邊認真的看著我一字一句的讀給他聽,很多都是讀了一遍又一遍,有時候晚上回家晚了,過了讀書時間,如果跟他商量說咱們今天不讀了,明天補上可以嗎?他會堅決反對,不同意的,所以從來不會因我們的原因而停止過閱讀。就算是出去旅行他也會主動選好他喜歡的繪本放進行理箱里,囑咐我不要忘記給他帶好。每天的閱讀除了增進我們之間的感情,還在這個過程中識了很多字,學會了很多的成語,就這樣5年來不斷的堅持,每天40分鐘,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庭教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爸爸、媽媽扮演著言傳身教的角色,我們除了要給孩子全身心的愛之外,還要給孩子培養(yǎng)一身好習慣,而這個好習慣不是要求孩子自己去做,而是需要父母用心去引導,需要父母的陪伴,需要父母的堅持和努力。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比一個人的專業(yè)技能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