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必看:開學在即,如何幫助新入園孩子擺脫“戀母癥”

發(fā)布時間:2020-07-08 教育孩子筆記 小班入園教育筆記 小班教育筆記開學

開學在即,很多孩子都要離開家庭、離開媽媽走入幼兒園,這對于孩子們來說相當于“第二次斷奶”。在家的時候,孩子都像小尾巴似地跟著媽媽,現(xiàn)在要上幼兒園了,一定會非常不適應(yīng),該如何讓孩子擺脫戀母的情節(jié)呢?

什么是“戀母情結(jié)”?

弗洛伊德曾經(jīng)說每個孩子在3-4歲的時候,會出現(xiàn)一個俄狄浦斯的情結(jié),也就是戀母情結(jié)?!皯倌盖榻Y(jié)”指兒童在某一時期,會對母親產(chǎn)生過多的依戀行為。

孩子幼兒時期戀母是很正常的,但是孩子在學齡前心理上會變得上進、 勤勉、與他人交往合作,開始產(chǎn)生獨立意識,這時如果孩子還未能從戀母情結(jié)中順利過渡,孩子容易產(chǎn)生心理障礙。到了求偶階段還深受母親的影響,就會導致他們出現(xiàn)婚戀心理不正常。因此,家長對于孩子的戀母心理應(yīng)該重視。

想讓孩子擺脫戀母情結(jié),可以這樣做

1、分床睡,減少親昵行為

當寶寶年紀稍大時,爸媽就應(yīng)該要考慮與孩子分床睡了。媽媽不要經(jīng)常對孩子再做一些對待嬰兒般的親昵動作,比如過多地親吻、擁抱或者撫摸身體等等。讓孩子漸漸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慢慢長大了,不需要媽媽像對待嬰兒那樣對待自己,即便如此,媽媽還是愛著自己的,這樣也能很好地淡化對媽媽的依戀。

2、縮短相處時間

減少媽媽與寶寶相處的時間,讓寶寶用更多的時間與爸爸、爺爺奶奶等人接觸,比如,以前媽媽和寶寶在一起多達90%的時間,現(xiàn)在你可以抽出30%的時間給爸爸、30%的時間給其他的人,讓寶寶逐漸適應(yīng)與其他人相處。

3、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性

要克服孩子對媽媽的依賴感,要讓孩子有獨立的思想和自理的能力,對于生活中的小事,要放手讓孩子學著做,寶寶3歲左右便開始進入幼兒園,這是讓寶寶與媽媽分離并且培養(yǎng)獨立性的最好時機。

4、避免當孩子面正吵

媽媽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盡量避免在寶寶面前和爸爸爭吵,不要在孩子面前對爸爸作出諸如“你做得真差”、“你不能這樣對寶寶”這些話,像這樣負面的評價會直接影響寶寶對爸爸的印象,會讓爸爸在寶貝面前喪失威嚴。

除此之外,想讓孩子降低對幼兒園“恐懼”,還可以從如下方面入手。

1、提前適應(yīng)離開家人

分離最好能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在入園前半年就要有計劃地把視線從孩子身上移開,逐漸拉長家長離開的時間,讓孩子慢慢適應(yīng)。有意識讓孩子獨立地玩、看書、看電視等,或多讓家里其他人幫助照看孩子。讓孩子知道,家人只是短時間離開他,一定會回來的。這個過程能夠幫助孩子建立對家人的信任感。

2、認識小伙伴

入園代表著集體生活的開始,和小朋友的交往關(guān)系會幫助孩子適應(yīng)一個新的環(huán)境。邀請一兩個幼兒園同班的小朋友到家里來玩或一起去戶外玩。在家長的陪伴下,孩子之間相對容易發(fā)展起較良性的關(guān)系,在幼兒園的新環(huán)境中就會更容易適應(yīng)一些。

3、學會表達需求

讓孩子學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耐心傾聽。在孩子表達不清楚的時候,家長及時引導孩子正確的表達方式。在一個集體環(huán)境中,會說的孩子更容易得到幫助。

4、生活技能提前訓練

有時候,不會上廁所、不會系扣子都有可能成為孩子在幼兒園感覺不好的原因,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訓練,提高生活技能,也是緩解孩子焦慮的一個重要因素。提前了解幼兒園對孩子的生活要求,是不是要求自己穿鞋子、自己穿衣服,大小便時有沒有老師幫忙?幫他進行一些生活訓練。

5、熟悉幼兒園環(huán)境

家長應(yīng)有意識地帶孩子在幼兒園附近玩耍,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觀察幼兒園里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幼兒園里的小朋友表情是什么樣子的?如果幼兒園有開辦親子班,家長最好帶孩子參加親子班。讓孩子在有家人的陪伴下,認識新環(huán)境、新伙伴,以此減少陌生感。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如何幫助入園新生渡過“依戀關(guān)”


入園之初,幼兒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往往會缺乏安全感,心生分離焦慮,并將對家人的依戀轉(zhuǎn)移到毛毛熊、布娃娃、小背包等依戀物上來。幼兒若長時間與依戀物為伴,不僅有損健康,而且還會影響與教師和同伴的交往,難以較快適應(yīng)幼兒園生活。如何有的放矢地幫助新生渡過“依戀關(guān)”?以下是我們在實踐中的一些做法。

一、動之以情法

幼兒對依戀物往往具有較深的感情。為此,教師可從愛護依戀物的角度出發(fā)來引導幼兒暫離依戀物。比如,給毛毛熊、布娃娃等建立一個“托管所”。讓幼兒感到自已的依戀物在“托管所”里“生活”得安全舒適。我一般這樣引導幼兒將依戀物送進“托管所”里:當看到幼兒帶依戀物到班級里時,我親切地說:“哦,你的寶寶×××也跟你來了,歡迎,熱烈歡迎。但你帶著它做游戲、如廁……多不方便啊,萬一不小心弄傷了它多不好啊,不如把你的寶寶送到‘托管所’里,等空閑時再拿著它好嗎?”這種情況下,幼兒一般都愿意把依戀物送進“托管所”里。

當幼兒和依戀物暫離后,教師要開展豐富多彩、有趣的活動,如做游戲、玩拼圖、滑滑梯等來充實幼兒的精神世界,否則幼兒可能會索要依戀物。在幼兒索要依戀物時教師應(yīng)先允許幼兒接觸依戀物,然后再想法讓幼兒離開依戀物。比如,在婷婷向我索要了依戀物毛毛熊后,我看到毛毛熊被她沾上了顏料。于是,我關(guān)心地說:“看,你的寶寶——毛毛熊被你手上的顏料弄臟了,要讓保育員阿姨給它洗個澡哦,要不它會生病的?!辨面寐犃宋业脑?,看著被染得臟兮兮的毛毛熊,雖然心有不甘但還是把毛毛熊交給了保育員阿姨。

二、以物代物法

教師可提供新穎、有趣、富有吸引力的物體來替換幼兒的依戀物,尤其是那些不安全、不衛(wèi)生的依戀物。比如,坤坤經(jīng)常將奶嘴放在嘴里吸吮,即使在如廁時也不肯放下奶嘴。為了改變他的這一依戀行為,我先仔細觀察坤坤的愛好。經(jīng)過兩天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坤坤特別喜歡看有關(guān)巧虎的圖畫書和動畫片。

我想何不利用與巧虎有關(guān)的物體來戒除坤坤對奶嘴的依戀行為呢?于是,我自制了一頂可愛的巧虎帽。我拿著巧虎帽對坤坤說:“如果你同意把奶嘴交給老師暫時保管,我就送你這頂巧虎帽?!崩だおq豫片刻后就和我做了交換。為了確保巧虎帽能對坤坤有持久的吸引力,我還設(shè)計了一系列有趣的巧虎游戲,通過讓坤坤戴著巧虎帽和同伴玩巧虎游戲促使他逐漸愛上巧虎帽。為了防止坤坤對巧虎帽產(chǎn)生依戀行為,我又用巧虎T恤、巧虎手帕等來替換巧虎帽,然后再逐漸用與巧虎無關(guān)而坤坤也有興趣的物體來替換與巧虎有關(guān)的物體。

三、獎對罰錯法

教師可和幼兒做出約定:當幼兒放棄依戀物時給予一定的獎勵,當幼兒違規(guī)索要依戀物時則給予一定的處罰。比如,為了讓艷艷不再依戀布娃娃,我和她約定:當她表現(xiàn)出不再依戀布娃娃的正確行為時我將根據(jù)她離開布娃娃時間的長短給予一個或多個五角星作為獎勵,反之則要視她索要布娃娃的次數(shù)而收回一個或多個五角星,當五角星積累到一定數(shù)量時她可換取自已喜歡的實物獎勵。

具體來說,我先確定了艷艷要達到的目標行為狀態(tài)——放棄依戀物布娃娃,并把該目標分為由易到難的一個一個的小目標:5分鐘內(nèi)不要布娃娃——1O分鐘內(nèi)不要布娃娃——一20分鐘內(nèi)不要布娃娃……時長間隔逐漸拉大。若她5分鐘內(nèi)不要布娃娃可獎勵她1個五角星:若她1O分鐘內(nèi)不要布娃娃可獎勵她2個五角星,依次遞增。當艷艷連續(xù)得到3個五角星時,就會獎勵她看喜歡的動畫片或圖畫書,當她連續(xù)得到5個五角星時她可獲得更高的獎勵。但是,若她違犯了規(guī)定,則要視違反規(guī)定的程度收回1個或多個五角星。當艷艷最簡單的目標達到以后,我就對她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達到新的要求后才能得到五角星,從而促使她達到總的目標——最終放棄依戀物布娃娃。

如何幫助患有多動癥的孩子


多動癥是一種以注意集中困難、行為沖動和活動過度為主要癥狀的精神病綜合癥。這種病的發(fā)病年齡多在2~18歲,男孩比女孩多。

患有多動癥的兒童的表現(xiàn)會隨著年齡、所年環(huán)境和周圍人的態(tài)度的不同而有差別,一般表現(xiàn)為:

1.活動過度

大多數(shù)多動癥患者從小就表現(xiàn)得興奮多動,不能靜坐。進入學校以后,由于受到各種限制,多動癥狀表現(xiàn)得更加明顯,在課堂上不能安靜聽課,他們搖椅轉(zhuǎn)身,離開座位到處走動,叫喊或講話,挑逗別人,影響課堂秩序。放學后到處亂跑,喜歡翻東西,經(jīng)常在大人談話時插嘴和干擾大人活動,不愛惜圖書和玩具。

2.注意集中困難

多動癥患兒很難將注意力集中到某種事物上,特別是在課堂上不能專心聽講,注意渙散,容易受環(huán)境的干擾而分心,在課堂上東張西望、心不在焉或凝視發(fā)呆。對老師布置的作業(yè)記不住,做作業(yè)時粗心大意,邊做邊玩,隨意涂改,作業(yè)拖拉,很難按時完成。

3.任性沖動,情緒不穩(wěn)

由于自我控制能力較差,患兒往往會因為一點小事就產(chǎn)生過分的情緒反應(yīng),容易激怒或情緒沖動,脾氣暴躁,因此,往往會因微小的刺激而發(fā)生危險的舉動和破壞行為,常與同學爭吵或打架,或者無故在教室中亂喊亂叫等。

對有上述表現(xiàn)的孩子,家長應(yīng)該引起注意,請教專家加以診斷和治療。對已患有多動癥的孩子,父母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去幫助孩子:

1.藥物治療

只有當多動癥較為嚴重地影響孩子的學習,干擾家庭及學校秩序時,才需要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必須遵醫(yī)囑。常用的藥物有哌醋甲酯和匹莫林。

2.環(huán)境治療

通過改變父母、教師及社會對患者的態(tài)度來改善環(huán)境,達到治療效果。這包括以下幾點:

(1)明確疾病性質(zhì),正確加以對待。父母應(yīng)認識到多動癥是一種疾病,應(yīng)設(shè)法了解病因,積極尋求治療,而不應(yīng)采取粗暴、歧視、冷淡、責罵、懲罰等措施,這樣做不僅會加重病癥,而且會加重患兒的自卑、憂慮、孤僻或反抗心理。

(2)逐步矯正多動行為。應(yīng)逐步減少孩子的多動行為,而不應(yīng)訂立過高的目標,馬上要求他們變成安靜的乖孩子。過分的要求只會導致彼此間的關(guān)系緊張。

(3)讓孩子參加豐富多彩的文體、社會活動,使他們能有機會渲泄過剩的精力。

(4)鼓勵孩子的安靜行為,用口頭表揚、鼓勵等強化方法逐步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能靜坐、能集中注意力學習和做事的習慣。

(5)培養(yǎng)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應(yīng)該讓他們從小養(yǎng)成按時作息、起居的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并從有規(guī)律的生活中培養(yǎng)他們形成一心不二用的好習慣,例如,吃飯時不看電視等。不遷就孩子的某些興趣,例如,不能無限制地讓他們長時間看電視或電影等。

(6)消除家庭中導致多動癥的不良刺激或精神緊張因素,協(xié)調(diào)家庭關(guān)系,緩和家庭氣氛,防止因家庭因素使孩子心神不寧、焦慮緊張和興奮。

(7)規(guī)矩簡單、明確。對這類孩子進行要求的要點,是防止他們的魯莽行為損傷自己或危害別人,因此,所訂的規(guī)矩能達到這種目標就行,不宜制定過多的清規(guī)戒律。

(8)恰當對待。父母既不能歧視、責罵或毆打他們,也不能以“病”為借口而過分遷就,使他們更加任性和好斗;既要耐心教育,又要嚴格要求。父母要主動與學校老師保持經(jīng)常的聯(lián)系,相互反饋信息,共同促進患兒的好轉(zhuǎn)。

3.心理治療

父母要請有關(guān)專家對孩子進行心理治療和行為治療。

如何幫助寶寶克服過度戀母


孩子出生后,媽媽與寶寶相處時間占絕大部分,寶寶平時若接觸的人少,會對母親存在一種依賴心理,做什么事情都希望媽媽在身邊。孩子小時候都有一點戀母情結(jié),隨著年齡的增長,接觸的人增多,這種情節(jié)會逐漸減弱。但是如果寶寶誰都不要,整天只要媽媽,這時媽媽需引起注意,應(yīng)采取一定的措施疏遠一些。

1、疏遠但不要突然離開

媽媽不要覺得寶寶反正自己會玩,或者反正他睡著了,發(fā)現(xiàn)媽媽不在哭一下就好了,這會給寶寶帶來不安全感,造成不能信賴媽媽的心理。

2、與家人或保姆同時照看寶寶

媽媽可以離他遠一點或做自己的事情,讓他跟家人或保姆玩,但要讓他看到你。

3、縮短相處時間

減少媽媽與寶寶相處的時間,讓寶寶用更多的時間與爸爸、爺爺奶奶等人接觸,比如,以前媽媽和寶寶在一起多達90%的時間,現(xiàn)在你可以抽出30%的時間給爸爸、30%的時間給其他的人,讓寶寶逐漸適應(yīng)與其他人相處。

4、讓寶寶接觸更多的人

經(jīng)常帶寶寶到公園、游樂場、兒童樂園等人多的地方,把寶寶介紹給其他的孩子和家長,讓寶寶與別的孩子一起玩。

5、讓寶寶學會與別人合作

寶寶平時玩的時候,主要是一個人或與媽媽一起玩。但時間長了,寶寶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在平時,媽媽可以把兩個人的游戲設(shè)計為多人游戲,讓孩子學會與別人合作。比如兩個人的傳接球游戲,可以設(shè)計為三人、四人傳球,讓爸爸和其他人也參與進來。

開學在即如何化解寶寶入園焦慮


不知不覺,暑假已經(jīng)到了尾聲,回歸幼兒園的日子已經(jīng)進入倒數(shù)階段了。相信很多家長發(fā)現(xiàn),與暑假開始時歡呼雀躍的興奮狀態(tài)相比,這時候的寶貝卻因為新學期的臨近而顯得“心事重重”。傳說中的“上學恐懼癥”正困擾著準備回歸幼兒園的寶貝。

看看寶貝們拒絕開學的小情緒

很多媽媽反映,這段時間一提”幼兒園”“上學”等字眼,寶寶就開始抗拒,以發(fā)脾氣、撒嬌、鬧情緒的形式拒絕接受準備上學的事實。不想上學的各種奇葩理由也令媽媽們哭笑不得。

@天籟1999:這兩天我跟他說要準備上學了,沒想到一提‘幼兒園’三個字他便哭鬧。情緒也變得很暴躁,奈他沒辦法,還不聽話,真讓人頭疼。

@Kel:寶寶情緒不高,還抗議不吃飯,還撅著小嘴說肚子不舒服,哎喲,我的小祖宗,我真怕他憋出病來呀!

@一諾的媽媽:我說為什么這么不想上學呢,她說因為不舍得媽媽,而且不能喂小烏龜吃飯了,哈哈,真是讓我哭笑不得~~

@清甜依依:昨天才帶孩子上醫(yī)院了,低燒,還拉肚子,每一次開學前后都要病一病,這該咋辦???!

不難想象,過慣了假期晚睡晚起的日子,家里又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寵愛,要準備回歸作息有規(guī)律、獨立自理的幼兒園集體生活,寶貝們難免有些小情緒。因為情緒的壓抑,寶寶生理上也會受到影響,開學前后一段時間都是孩子們生病的高峰期。家長們要幫助孩子在假期最后階段調(diào)整好作息時間,不僅在心理上疏導,還需要在生理上注意預(yù)防。

給寶寶打打“心理預(yù)防針”

》在上學前兩天告訴他們節(jié)日結(jié)束后的生活同以前一樣,他們喜愛的親戚和爸爸媽媽不能每天跟他呆在一起。

》適當?shù)姆蛛x。在暑假最后階段,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和寶寶疏遠一點,不要全天候和他呆在一起。

》回憶美好的幼兒園生活。開學前幾天,告訴孩子快開學了,和孩子一起回憶他在幼兒園的好朋友以及他在幼兒園時輕松快樂的好時光,讓孩子感到上學的幸福感,期待著開學。

》期待跟小朋友重聚的時刻。鼓勵孩子在幼兒園可以學到許多知識,有很多小朋友一起玩耍,還可以幫孩子準備一些送給同班同學的小禮物,比如,一罐糖果,讓他對幼兒園充滿期待。

》積極參加開學前“熱身”活動。如果可以幼兒園有在開學前幾天舉辦的活動,請積極參與,讓寶寶提前熟悉幼兒園的集體和環(huán)境,做好老師交待的各項準備工作。力爭讓孩子以一種放松的心情回園。

》重新強調(diào)紀律。寶寶做出不懂道理的行為時,堅持原則,不要讓步,講道理不聽時可以對他的哭鬧置之不理。

寶寶開學適應(yīng)居家調(diào)整貼士

作息時間調(diào)整一步到位

至少從開學前一周起,家長就要開始幫助孩子將作息時間調(diào)整到上學時的節(jié)奏。劉軍強調(diào),糾正作息習慣必須一步到位,不要想著今天12點睡、明天11點半、后天11點,直接強制執(zhí)行開學的作息時間來得更有效。例如十點一到就關(guān)燈上床,即使一開始睡不著,對于孩子來說也能很快適應(yīng)。如果睡不著,可以試著聽一些舒緩的音樂。

飲食養(yǎng)出好狀態(tài)好心情

開學在即,媽媽們應(yīng)多給孩子提供一些清淡新鮮、易消化的食物,如雪耳、馬蹄等滋陰潤燥的食物,以及多攝取酸甘性質(zhì)的食物。另外,“春發(fā)夏長秋收冬藏”,在體育運動上,要多鼓勵孩子循序漸進地參與一些戶外活動,強身健體,更好地備戰(zhàn)開學,例如打球、跑步、游泳等都是比較好的運動,但切記不要運動過量。

另外,對于學校和幼兒園來說,也可以適當調(diào)整開學初期的課程。學??梢远喟才判w育活動,少一點家庭作業(yè)。幼兒園則可以活動、游戲為主,學知識的時間適當減少一點。這樣的安排可以給孩子們一個“假期適應(yīng)期”,逐步適應(yīng)開學的節(jié)奏。

但是如果把家里大大小小的玩具都搬到幼兒園就不太好了,不僅不利于孩子在幼兒園與大家交流,也可能會破壞幼兒園的秩序。

入園前家長絕對不能跟孩子說的三句話

不少孩子出現(xiàn)入園難的現(xiàn)象,這成了家長們的一塊心病。一些孩子哭、鬧不肯入園;一些孩子在與父母分離時難舍難分,家長甚至不得不“一起入園”;一些孩子在幼兒園里不吃不喝,嚴重影響了身心發(fā)展。這除了孩子與父母分離焦慮的正常因素外,早教專家指出,很多時候由于家長無意中為孩子做了“負面強化”,也導致孩子對幼兒園的嚴重恐懼。早教專家總結(jié)出“家長絕對不能跟孩子說的三句話”,給各位已經(jīng)或即將入園的孩子家長們提個醒。

第一句:“再不聽話就把你送到幼兒園去,讓老師收拾你!”

長期以來,家長兒時所受到過的“恐嚇”教育自覺不自覺地影響著家長對下一代的教育。在遇到孩子不聽話或者調(diào)皮搗蛋的時候,“再不聽話就把你送到幼兒園去,讓老師收拾你”,這句話往往脫口而出。這句話不僅會削弱家長的威信,還為孩子制造這樣一個印象:幼兒園是個可怕的地方,老師是個可怕的人。只有不聽話的孩子才去幼兒園,上幼兒園是對孩子的懲罰。當孩子不斷聽到家長這樣的“嘮叨”教育之后,對幼兒園和老師的恐懼心理不斷強化,并出現(xiàn)拒絕入園的行為。

第二句:“等你上了幼兒園,可就沒有這么自在開心了。”

孩子入園前,家長們有時會有意無意看著孩子這樣說。這一負面信息會令孩子在入園前就有了一種恐懼:幼兒園將限制他的自由或快樂。家長不要將孩子現(xiàn)在的生活與幼兒園進行任何負面的比較,否則會助長孩子對入園的抵觸情緒。

第三句:“你再這樣下去,到了幼兒園可怎么辦啊?”

有一些家長沒有用心去教育孩子的自理和自立能力,當孩子自理和自立能力比同齡孩子弱之后,又會批評責怪孩子。當家長看著將入園的孩子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穿脫衣服、不會自己收拾自己的物件時,往往會忍不住發(fā)牢騷。首先要強調(diào)的是,孩子從1歲開始就要讓他學習自己吃飯了,不要等到了入園年齡才“突擊”,學習需要過程。當家長這么說的時候,孩子首先會懊惱自己,會覺得自己笨,失去信心,同時覺得幼兒園沒有人能管他,沒有人能幫助他,自然不想入園。

相關(guān)推薦

導讀:鼓勵孩子多交朋友。不善交際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郁,因為享受不到友情的溫暖而孤獨痛苦。性格內(nèi)向、抑郁的孩子更應(yīng)多交一些性格開朗、樂觀的同齡朋友。 認識到你的孩子生活中存在壓力,耐心地和他們一起分析解決...

2021-09-13 閱讀全文

入園之初,幼兒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往往會缺乏安全感,心生分離焦慮,并將對家人的依戀轉(zhuǎn)移到毛毛熊、布娃娃、小背包等依戀物上來。幼兒若長時間與依戀物為伴,不僅有損健康,而且還會影響與教師和同伴的交往,難以較快適...

2020-01-11 閱讀全文

多動癥是一種以注意集中困難、行為沖動和活動過度為主要癥狀的精神病綜合癥。這種病的發(fā)病年齡多在2~18歲,男孩比女孩多。 患有多動癥的兒童的表現(xiàn)會隨著年齡、所年環(huán)境和周圍人的態(tài)度的不同而有差別,一般表現(xiàn)...

2022-04-11 閱讀全文

新生入園,孩子剛到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午睡對于剛來的孩子來說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另外有些孩子在家里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午睡習慣,到了休息室以后有不愿意躺下的、哭鬧的還有亂跑的,這就需要我們老師的耐心和細心了。...

2021-09-17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