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課件
發(fā)布時間:2024-03-06 初中課件初中課件。
今天欄目小編要向大家推薦的是一篇名為“初中課件”的文章。學生們有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也是離不開老師提前備好教案課件,大家可以開始寫自己課堂教案課件了。教案是教師展示自我教育教學能力的必要途徑。煩請您關注本文內容!
初中課件 篇1
一、課題的選定
目前,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關注。隨著生活條件的優(yōu)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關注青少年身體健康的同時,卻往往忽視了他們的心理的成長,于是,懦弱,自卑,意志薄弱等問題越來越明顯的表現(xiàn)出來,心理問題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成為青少年心理問題的主要特征。結合教育教學實際情況,我真切的感受到,目前,中學生意志薄弱的問題十分嚴重,正因為如此,使得有很多學生字學習、生活的道路上表現(xiàn)為:膽小,懦弱,經(jīng)不起困難的考驗,習慣失敗,毫無斗志等,結合學生的餓這些心理問題,一方面,我積極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我深入學生,認真體驗和思考,并確定出本節(jié)心理健康活動課的主題為:面對困難也從容。
二、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客觀地分析困難和挫折,認識困難具有兩重性,一方面可以磨練意志,增長智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人意志消沉,幫助學生掌握戰(zhàn)勝困難的方法。
2、能力目標:初步掌握分析困難的能力,形成自我應對挫折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樹立正確的挫折觀,磨礪堅強的意志,養(yǎng)成勇于克服困難的優(yōu)良品質。
三、教學環(huán)節(jié)及設計意圖
(一)導語 播放FLASH《命運》。從聲音、圖象等方面激發(fā)學生內心的激昂情緒,同時,在學生重溫貝多芬的事跡后,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堅強。在營造了這種氣氛后,明確課題:面對困難也從容
(二)創(chuàng)設情境
1、學生講名人戰(zhàn)勝困難的故事。
2、教師作記者采訪學生中勇于戰(zhàn)勝困難的典型。
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認識到生活是公平的,它時刻用困難考驗任何人,經(jīng)得起考驗的就是強者,而強者不僅是那些名人、偉人,我們的身邊同樣也有這樣的人,如果我們肯努力,也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
3、自由傾訴,談論自己與困難做斗爭的經(jīng)歷,并總結出方法。 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我意圖在于激勵學生的自信力,并幫助學生找到戰(zhàn)勝困難的方法。
(三)游戲體驗——吹硬幣
通過這個游戲,讓學生體驗面對困難的心境,激發(fā)他們勇于挑戰(zhàn)困難、動腦筋戰(zhàn)勝困難的熱情。
(四)辯論思考:
甲方:有點困難的生活好。
乙方:一帆風順的生活好。
通過辯論,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困難,認識其雙重性的特點,幫助學生樹立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念,培養(yǎng)學生的堅強心理。
(五)暢談收獲:
鼓勵學生自由傾訴這節(jié)課的收獲,加深學生的心理體驗。
(六)總結深化:
教師通過總結,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在激發(fā)學生的熱情,促進其形成健康向上的積極心理。
(七)作業(yè):制作小卡片
通過制作卡片,讓學生真正的把這種認識實踐到學習生活中去,鼓勵學生作一個言行一致,健康樂觀的人。
面對困難也從容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客觀地分析困難和挫折,認識困難具有兩重性,一方面可以磨練意志,增長智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人意志消沉,幫助學生掌握戰(zhàn)勝困難的方法。
2、能力目標:初步掌握分析困難的能力,形成自我應對挫折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樹立正確的挫折觀,磨礪堅強的意志,養(yǎng)成勇于克服困難的優(yōu)良品質。
教法選擇:情境創(chuàng)設法、認知法、談話法
教學具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貳分硬幣10枚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語:多媒體播放FLASH《命運》,之后提問樂曲名及作曲家的情況。
師:貝多芬確實是一位偉大的作曲家,他的偉大不僅表現(xiàn)在其卓越的藝術成就上,更加體現(xiàn)在他那無比堅定的意志和堅強不屈的勇者姿態(tài)上,勇者無畏,今天,我們就從貝多芬的經(jīng)歷說起,共同探討今天的活動主題:面對困難也從容。
二、創(chuàng)設情境,樹立榜樣
1、學生講述名人戰(zhàn)勝困難的事例。
2、教師扮記者,采訪同學身邊的強者(*******)
3、輕松聊天吧:學生暢談自己與困難做斗爭的經(jīng)歷,并總結出一些戰(zhàn)勝困難的經(jīng)驗和方法。
三、明確認知,實踐中求法
1、學生講述自己戰(zhàn)勝困難的經(jīng)歷,從中總結經(jīng)驗、方法。
2、師生認識困難的客觀存在性和戰(zhàn)勝困難的方法:戰(zhàn)勝困難=堅強+勇氣+智慧
3、游戲——吹硬幣(在實踐中加深對困難的認識)
四、辯論質疑,正確看待
1、開展辯論:正方:有點困難的生活好
反方:一帆風順的生活好
2、學生討論,給予評價
3、教師總結,出示真情提示
困難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可以磨練意志,增長智慧,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消磨意志,導致一蹶不振。困難是對心靈的考驗。
五、課堂感悟,再談收獲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暢談本節(jié)收獲和感悟。
2、學生自薦發(fā)言,與大家交流。
六、教師結語,激勵心靈
困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有一顆堅強和勇敢的心,丁玲說:“人,只要有信念,什么艱苦都能忍耐,什么困難都能克服!”同學們。讓我們用智慧和勇氣面對困難吧,在這如花的季節(jié)里,愿所有的同學都能帶著火一樣的熱情,生活的健康快樂!
面對困難也從容反思
心理健康課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沒有聽過,沒有看過,更加沒有體驗過。但一切新的事物都是應該嘗試的,我決定靜下心來仔細考慮一下我這節(jié)課的上法。主題很快確定了,教學流程,自我感覺還算流暢吧,但是,我還是沒有大功告成的感覺,說心理話,我有點擔心,九年級的孩子,越來越不愿意表達了,如果,這節(jié)課上他們不說,那么我的引導,疏導,激勵,包括我的餓熱情是不是都要一并付之東流了呢?這是我的真實心理,我是帶著這一份忐忑不安上課的。
然而,事實比我想象的要好的多,課上得很順利,學生們談的很好,說名人,說自己,有時候,他們很激動,有時候,他們又很睿智,還有的時候,我甚至感到了他們的深沉和深刻。課后,我詢問他們?yōu)槭裁磿憩F(xiàn)的那么好?許多學生只是笑笑,并不能說出什么,只說“感覺好”?,F(xiàn)在,讓我靜下心來,想想這“感覺好”三個字似乎還真包含著教育教學的許多真諦。
讓學生有好的感覺,學生才會有好的表現(xiàn)和好的收獲。這是我這一節(jié)課中得到的最重要的收獲。如何才能讓學生擁有這種美妙的感受呢?我感到以下努力十分重要。
首先,要努力親和學生。沒有人會在一張陌生的或是陰冷的臉面前,滿懷激情的表現(xiàn)自己,因為人的情緒都是互相感染的。作為教師,我們的微笑更加像陽光,它會讓學生感到溫暖,會讓心靈覺得舒服,試想,一個暖洋洋的曬著太陽的人,講起故事來總會更加有聲色吧。
當教師微笑著,面對學生的時候,換來的自然是學生的熱情,不用別的什么,這小小的微笑就是開啟一扇扇小小的心扉,而當我們大家都愉悅起來的時候,我們的心貼近了,還有什么能阻止交流呢?
其次,要善于營造氣氛。這節(jié)課我們的活動主題是“面對困難也從容”,怎樣讓學生的心振奮起來呢?幾經(jīng)思考,我選定用FLASH《命運》作為我們這節(jié)課的序曲,恢弘的畫面,鏗鏘的聲音,一切都是那么讓人振奮,再加上貝多芬那段感人的走出困境的故事,我知道同學們的情緒被調動起來了。而此時亮出主題,開展活動,則恰似水到渠成,講述與傾訴在這一刻必定是鮮活的。
再次,要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生活中,我們可能都太熟悉了,熟悉到彼此都為對方作了嚴格的定位,我想,這是不利于喚起學生熱情,激發(fā)他們興趣的。為了改變這一點,在這節(jié)課中,我積極改變自己和學生的角色,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新的情境,時而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光榮的榜樣,時而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勇于挑戰(zhàn)的強者,或者又讓他們認定自己是個善于思考的哲人,在這多次的新奇的角色體驗中,學生以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表達自己,輕松而愉快,從而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參與意識和勇于展示自己的意識。
每一次經(jīng)歷都是人生的財富,其實,生活給予我們的實在很多,成也好,敗也罷,但當我們回過頭來仔細清點這一切的時候,從中得到的,哪怕只是一點點的啟示,都是閃光的收獲。
初中課件 篇2
各位尊敬的評委,你們好。我今天說的課題是《中國山水畫欣賞》,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說這堂課的設計: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堂欣賞,評述課,本節(jié)課的內容主要屬于講解中國山水畫的一些基本知識并且對一些山水畫進行賞析,使學生了解山水畫的基礎知識和技法以及怎樣運用筆墨進行作畫的。還可以了解我國古代著名的山水畫大師及其風格,為以后深入學習山水畫打下基礎,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
二、教學目標
本節(jié)課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自由學習山水畫,著重把握以下兩個要點: 一是要在分析作品時,應有意識地強調山水畫獨特的透視。
二是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自己發(fā)掘山水畫作品共有的中國人文精神。
三、教學難點
1、如何理解“意境”?追求意境的創(chuàng)造,既是中國古代山水畫的重要藝術傳統(tǒng)之一,也是中國古代美學思想的重要方面。
2、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掘中國古代山水畫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
四、學情分析
本科教學的對象時八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jīng)具備了一些繪畫技巧以及審美水平,還有幾本的構圖基礎,對于陌生的知識會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五、教學方法和手段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趣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我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1、欣賞法:通過欣賞各個畫家的山水畫,讓學生了解山水畫的基本知識以及技法;
2、討論法:通過討論來解決山水畫方面的問題,這樣體現(xiàn)了重教學過程,輕教學結果的理念,并且與學生有更多的互動與交流;
3、講授法:通過講授,加深學生對本節(jié)課知識點的印象;
4、采用多媒體輔助的教學手段,利用課件進行教學。課件中采用一些圖片進行直觀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六、教具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關于中國山水畫的基礎知識及相關圖片)
學具:毛筆,紙等。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生交流中國畫的簡要知識,如中國畫工具(毛筆、墨汁、宣紙、國畫顏料等等)
1、提問:關于中國畫你還知道些什么?
2、發(fā)展概況:中國山水畫形成于魏晉南北朝時期,唐代時已經(jīng)完全成熟,至宋朝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3、中國畫按照繪畫題材可以分為人物、花鳥、山水三大類,今天我們主要來講講如何欣賞山水畫以及山水畫的一些知識。
(二)、講授新課
1、師:通過描繪自然界中山水樹木、天地云氣,在不同季節(jié)、不同時間的變化,山水畫畫家們把真實的景呈現(xiàn)在紙上,供別人觀賞,同時也在這變化莫測的山水間藏進了自己獨特的情感
2、中國古代山水畫的性質和它在中國古代繪畫中的重要地位:
中國古代山水畫的主要描寫對象是自然風景。它不但表現(xiàn)了豐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人民的自然觀與社會審美意識,甚至從側面間接地反映了社會生活。
中國山水畫作為一個獨立的畫科比人物畫晚,但它在中國繪畫史上得到了突出的發(fā)展,并且在長期的發(fā)展中,形成了多種畫法和藝術風格。主要的有:青綠山水、水墨山水、淺絳山水、小青綠山水、沒骨山水等。
青綠山水——青綠是指中國畫顏料中的石青和石綠,用這種顏料作為主色的山水畫稱作“青綠山水”。其中又有大青綠、小青綠之分,前者多勾勒、皴筆少,著
色濃重,如《千里江山圖》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礎上略施青綠兩色,如《游春圖》。
淺絳山水——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礎上,敷設以赭石為主色的淡彩山水畫。 水墨山水——以渲染為法,用筆簡練奔放,強調水墨效能的發(fā)揮。
(三)、賞析《富春山居圖》
從內容、技法、藝術效果三個方面來賞析并展示相關圖片與資料
(四)、討論
1、了解中國山水畫的萌芽、發(fā)展、興盛時期?
2、選擇一個你喜歡的畫家或一幅作品作深入了解,然后進行討論。
3、山水畫在唐代就分化為青綠山水和水墨山水,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要了解青綠山水看《千里江山圖》、《早春圖》等)
大家在學習過程中要注意作品和畫家生平的相結合。
4、大自然是五彩斑斕的,但為什么中國畫家筆下的山水大多數(shù)是黑白的? 結論:畫家具有中國傳統(tǒng)的道家思想,道家提倡“無為”,尤其在亂世之時,中國文人更加追求自然,以林泉為伴。
(五)、教學總結
八、教學評價
本課運用教學課件以及多媒體使用,豐富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對國畫的興趣。當然,在學習的過程中,情感的因素也是同樣重要的。
初中課件 篇3
一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以現(xiàn)在進行時為話題,旨在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能鞏固現(xiàn)在進行時態(tài)的基本句型和知識重點,能熟練運用現(xiàn)在進行時談論正在發(fā)生或進行的動作。
二 學生分析
學生已經(jīng)在初中階段學習了現(xiàn)在進行時的基本句型,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能使學生對現(xiàn)在進行時的內容有進一步的鞏固并能熟練運用。
三 教學重難點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講解和操練來鞏固學生已經(jīng)學過的現(xiàn)在進行時。
四 情感態(tài)度
通過復習,閱讀,寫作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通過用英語交流,用英語做事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五 教學目標
(一)語言目標
(句子)What are you doing ?I`m watching TV。
What is he /she doing ?He/ She is doing his homework。
(二)能力目標
使學生能熟練運用現(xiàn)在進行時。
(三)學能目標
幫助學生利用現(xiàn)在進行時進行寫作。
六 教學手段
多媒體設備 錄音機
七 教學手段
任務型教學法 情景教學法
八 教學過程
一 Word Game
教師活動:幫助學生回憶所學單詞
學生活動:說單詞,進行比賽
活動設計理念:復習已經(jīng)學過的單詞,鞏固所學單詞。采用競爭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活躍課堂氣氛。
二 Chant
教師活動:帶領學生念
學生活動:拍手,跟節(jié)奏朗讀
活動設計理念:復習所學動詞詞組,運用chant形式進一步鞏固知識,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學生的記憶力,并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
三 Ask and Answer
教師活動:進行對話示范,復習"What do you usually do when it is … "句型
學生活動:兩人一組練習對話
活動設計理念:通過一問一答的形式來復習所學過的句型
四 Let`s guess
教師活動:展示圖片,鼓勵學生參與競猜
學生活動:根據(jù)圖片猜測圖片中的人物正在進行的活動
活動設計理念:采用猜測圖片的方式來鼓勵學生對現(xiàn)在進行時進行回顧和復習,仍然用競爭的方式來鼓勵學生參與活動
五 閱讀和寫作
教師活動:給學生出示范文,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練習,并鼓勵學生進行寫作
學生活動:閱讀范文,回答問題,進行寫作練習
活動設計理念:讀和寫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支持的,有了讀的語言輸入,就為寫作的語言輸出打好了基礎,通過教師的寫作指導,增強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六 家庭作業(yè)
學生活動:對所寫的作文進行修改,并幫助同伴修改作文
活動設計理念:《新課標》對高年級的口語技能提出了要求,使學生能對一些話題進行口語表達。
七 教學反思
略
初中課件 篇4
一、課的學習目標
根據(jù)新課標的精神,課標引領內容,本節(jié)課需要完成以下學習目標:
1、認知目標:學生能夠近一步的領悟屈腿騰越的動作要領,能夠明確屈腿騰越動作的關鍵。
2、技能目標:90%的學生能夠掌握動作要領,能夠在保護下完成動作。60%的學生能夠通過練習,克服心理障礙,逐漸地獨立完成練習,且空中姿態(tài)較好。
3、情感目標:學生能夠正確的評價自己,積極的進行嘗試,利用集體的力量,互幫互助。
二、教學內容
為了完成以上學習目標我把這節(jié)課的內容設定為支撐跳躍—曲腿騰越。
支撐跳躍分五節(jié)課來完成,本節(jié)課為第三節(jié)(以第三節(jié)課為例)。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學生嘗試、探究、交流、互學,體驗先跳后撐騰越山羊的動作方法,發(fā)展靈敏、協(xié)調和力量等體能。同時,創(chuàng)設合作探究的場景,注重所學知識的拓展與遷移,并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體驗保護與自我保護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合作互助的能力。
三、課的設計思想
本課的設計以體現(xiàn)新課改思想,轉變教育教學方法和觀念,發(fā)展學生身體素質和發(fā)展快樂體育為重點,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切入點,以培養(yǎng)團結友愛、積極拼搏精神為德育滲透點,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為學生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教材學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支撐跳躍是竟技體操的主要項目之一,初中的支撐跳躍比較簡單,是體操教材的基本內容,由于支撐跳躍是在短距離助跑的基礎上,經(jīng)過踏跳和借助兩臂支撐器械,迅速越過一定高度的器械障礙,所以有利于發(fā)展腿部、臂部、肩帶的力量和速度、靈敏等身體素質,培養(yǎng)勇敢、果斷、頑強的意志品質。支撐跳躍教材的貫徹,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和超越障礙能力的提高,都可以起到十分積極的影響。支撐跳躍的特點是在跳躍過程中,借助兩臂的支撐、迅速、安全、省力地騰越過各種器械。它包括助跑、上板、踏跳、第一騰空、推手、第二騰空和落地七個部分。
2. 學情分析 本次課的授課班級為中學初二學生,普遍好動,具備支撐跳躍(屈腿騰越)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術,同時接受新事物速度快,思維活躍,善于創(chuàng)新,善于思考,體力充沛,并好表現(xiàn)。但是初二學生的腿部力量還不夠,助跑和起跳銜接不緊密以及技術動作不熟練等原因,實際上這7個環(huán)節(jié)很難明顯地表現(xiàn)出來,特別是兩個騰空的動作,不容易做出來,另外女生相對膽子較小,害羞,身體重心低,自控能力相對較差。因此,耐心細致輔導和多加以鼓勵。特別要加強保護與幫助,防止傷害事故的發(fā)生,以免學生產生畏懼心理。本課讓學生通過不斷的探究性學練,以完成屈腿騰越的教學目標,同時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一定的自學習慣,為終身體育打基礎。
五、本課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助跑有節(jié)奏,踏跳時機準確,推手有力。
教學難點:動作協(xié)調,踏跳和推手動作快速有力、騰空高、落地穩(wěn)。
六、教法學法:
教法:為了更好的解決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本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
⑴啟發(fā)教學法:通過語言,動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
⑵對比教學法:通過不同學生的展示,其它學生經(jīng)過評價,對比,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
學法:
本課學生主要采用嘗試法,展示法,游戲法,評價法等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七、場地器材
田徑場,跳箱4個、大體操墊4個、踏跳板4個、磁帶一盒、錄音機一臺。跳繩50根。八、教學流程
(一)導入部分:(10’-12’)
1、課堂常規(guī):課堂常規(guī)是教學中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在課前對學生進行紀律教育,師生問好,交代課的內容、任務、并提出要求。
2、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課題
游戲:
(1)、跳繩跑進入到“跳房子”(可自己定)
a、教師擺好練習圖型,不作任何示范,讓學生大膽去嘗試,讓學生自創(chuàng)練習,允許出現(xiàn)各種錯誤。
b、通過游戲達到熱身的效果,同時引出課題進行講解示范,把學生引入完整的技術概念。
(2)、散點雙人推手練習。
兩人一組進行推手練習,快速將對方推開。
(二)探究學習、思考體驗(12’-15’)
這一部分是課的主體部分,是解決教學重、難點的關鍵,是“教”與“學”的重點,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充分的學習空間,積極啟發(fā)學生進行思維、進行創(chuàng)新,本課主要采用以下手段來進行教學。
曲腿騰越跳箱
1、提出問題:
⑴、“曲腿騰越跳箱”在你們的腦海中是什么樣的動作呢?(學生回答)
⑵、支撐跳躍動作中,起跳和推手的作用是什么?
2、講解示范動作
(1)、完整動作要領:是經(jīng)過有節(jié)奏的助跑、上板踏跳時積極蹬伸,同時快速向前上方做第一騰空、雙手在跳箱上瞬間有力的推撐、使身體第二騰空騰越過跳箱、然后落地緩沖站穩(wěn)。
(2)、助跑、起跳、落地:
兩臂自然擺動,逐漸加快速度,單起雙落、踏跳時積極蹬伸,同時雙臂快速用力頂肩推手、制動雙腿、提肩、展髖。
3、保護與幫助:
⑴、保護者站在練習者的正前方,雙手扶其上臂、頂其肩、并順勢上提,迅速后退一步。
⑵、保護者站在練習者落地點一側,落地時一手托其腹,另一手扶其背。
4、原地練習頂肩推手過跳箱:
起跳后含胸、緊腰、兩臂主動前伸向下?lián)尾⒘⒓从昧敿缤剖郑瑫r稍提臀、兩腿快速向胸部收成團身、有意識下壓制動。
5、落地
由前腳掌過渡到全腳掌,經(jīng)過踝、膝、髖三關節(jié)同時彎曲,作彈性緩沖,成半蹲姿勢。
(三)自主學練體驗并展示(10’-12’)
⑴、學生分成四組,在組長的帶領下,帶著問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
⑵、展示對比:由于中學生表現(xiàn)欲強,在嘗試練習過后應給學生提供一個自我表現(xiàn)的舞臺,看哪一組跳的最精彩、優(yōu)美。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同時,也可以給其它學生提供一個互相學習的機會,激發(fā)他的學習欲望。并在競爭中體會成功與協(xié)作。
⑶、注意安全,加強保護與幫助。
⑷、支撐跳躍動作中,起跳和推手的作用是什么?
答:①、快速有力的起跳為第一騰空做好充分的準備。
②、積極有力的推手能使身體重心騰得又高又遠,為完成第二騰空動作創(chuàng)造條件。
(四)、結束部分(6’-8’)
1、放松練習《荷塘月色》
采用舞蹈練習來進行放松活動,教師和學生一起跟著輕松優(yōu)美的樂曲節(jié)奏起舞,使學生身心得到調節(jié)和放松,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結束本課的學習而感到興趣盎然,余興未消。
2、小結
⑴、通過學習,學生基本掌握曲腿騰越跳箱的動作,懂得起跳和推手的作用。每個學生都是成功者,只要參與就沒有失敗。
⑵、通過學生和教師評價,指出優(yōu)、缺點,并提出對今后的努力要求。
九、效果預測
1、掌握知識
80—85%學生掌握曲腿騰越跳箱的方法
2、運動量密度
練習密度:30%---35%。
平均心率:125—145次/分。
3、對學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質培養(yǎng)情況
能積極幫助有困難的學生,團結協(xié)作互相幫助的完成教學內容及增強學生集體榮譽感。
初中課件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課是蘇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第四單元第十四課,本單元要點是引導學生學會寫景的方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而《春》是寫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優(yōu)美的語言引導人們去欣賞大地回春的動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帶來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希望。《春》在選材上、謀篇上緊緊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語言的技巧上也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點。因此《春》作為第四單元第一篇是有其道理的,由《春》這一課開始,繼而學習后幾篇課文來加深學生熱愛自然的感情。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掌握生字詞。
B、學習用鮮明、準確、生動的語言,具體地、繪聲繪色地描繪春天的各種景色。
C、學習作者對事物的細致觀察和抓住“春天”的特點。
(2)能力目標
A、引導學生品味作者用詩一般的抒情筆調、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春天。
B、學習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
C、指導學生通過朗讀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作者情感。
(3)情感目標
深刻理解作者通過細致生動的描繪充滿生命力的春天景象,來表現(xiàn)自己熱愛自然,熱愛生活,追求未來,積極進取的生活態(tài)度和為建設人類美好的春天而履歷努力的崇高理想。
[說明]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xiàn)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并重的教學理念。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領司,寫好景物必須進行細致的觀察,還要逐步學會各種寫景方法如修辭手法、表達方式的運用
教學難點:讀課文,要求讀出有感情,用聲音來塑造春天的形象,傳達內心的感受。
三、學生分析
(1)學情分析。初一的學生已經(jīng)學習過抒情散文,但具體地學習全篇都是寫景的抒情散文還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導學生懂得寫景要抓住景物特征,還要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努力通過本課,做到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停頓的長短、讀音的輕重、語速的快慢和語調的抑揚來傳達內心感受。
(2)校情分析。我校是一所鄉(xiāng)鎮(zhèn)中學,農村的孩子,學習語文較被動,語感較差,語文素質的層次明顯,難以用上多媒體。
5、教具的使用
收錄機、小黑板、朗讀帶、《春江花月夜》伴奏帶。的散文。
(2)詩文預先寫在小黑板上,并還要多寫幾則,可以輕松自然的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擴大教學容量。
2、聽錄音、學生靜聽,通過聲音感受春色之美
導語引導著學生回憶春天,現(xiàn)在則是通過聲音把學生引入春天的佳境,這樣文質優(yōu)美、簡潔明快的散文,不必像以往急著去介紹作者,熟悉文字,而應該創(chuàng)設一種教學環(huán)境,將學生由課前分散的注意力轉換到集中的、急于求新知的心境上來,主動配合教師學。一遍、兩遍,讓學生靜靜聆聽,閉目想象,讓思緒飛出教室,飛進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去采擷那一片片美麗誘人的春色。萊辛說∶“凡是我們在藝術作品里發(fā)現(xiàn)美的東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過眼睛發(fā)現(xiàn)為美的?!蓖瑫r讓學生初步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路,完成能力目標中的C點,也為教學難點鋪平道路。
3、作者簡介
此步驟要求學生在預習時自己查找資料完成對朱自清的認識,課堂上讓同學們相互補充。[說明]設計這一步驟是因為朱自清是一位現(xiàn)代著名作家,對他應多作了解。
4、板書生字詞
掌握文中的生字詞,特別是一些多音字。(抄寫在小黑板增大課內容量)[說明]特地設計這一步驟針對農村學生對字詞的學習被動、基礎較差而設的,同時擴大識字量,為下面的朗讀掃除障礙。
5、學生自讀,理解欣賞春色之美在這個階段,學生往往只能直覺意會“美”而不能言傳“美”,所以我準備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文中所描寫的景物及其特點,理解“春”究竟是怎樣美的,作者是如何構思的?講究層次的?此時教師作示范如∶山——朗潤,水——漲,太陽——紅,小草——鉆,要求學生輕聲讀,邊讀、邊想、邊用筆勾畫,自讀、自悟、自得、自問。然后小組互動學習、分析、整理所得及所問,派代表參與板書,盡可能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視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也可作如下的質疑,作為對學生思考不足的補充。當然,這些問題事先寫在小黑板上,等到同學們討論得差不多的時候才出示。
(1)寫春草作者為什么卻寫孩子們的嬉戲?
(2)“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為什么不說成“嫩嫩綠綠的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边@句話的前后都描寫花,為什么中間夾一句動物的描寫。
(4)春風是無形、無色、無味,但作者是通過哪些角度把它寫的有情有感的?
(5)寫春花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寫的?
(6)文章的結尾為什么用“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來比喻“春天”?最后由教師總結歸納,讓同學們能夠由點到面,將零散的景物及特點集中。[說明]設計這一步驟旨在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思考的能力。同時再從獨立
轉向合作、探究,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啟發(fā),這樣就形成了多維態(tài)勢的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讓學生用心讀、用心賞,讀出美,增強審美能力,每個人都會有收獲,教師的設問以及同學的質疑。落實了教學重點,完成知識目標的C點和情感目標。
6、精讀,通過比賽朗讀、配樂朗讀品味語言之美。
還像上節(jié)課那樣一遍遍地朗讀,學生絕對會覺的枯燥乏味,因此我讓學生各自找最精彩的地方朗讀,品味它的語言。另外,進行朗讀比賽,各組推薦2~3名同學朗讀自己最拿手的段落,由平常朗讀較好的同學作評委,進行打分評比,最后作全班配樂朗讀。在這過程中,我還用了這樣一個句式∶“段(句)好,好在”要求學生從詞、句式、修辭的角度,從寫法、結構等方面進行分析評點。根據(jù)農村學生素質較低,我先用了“春草圖”作示范。設了些小問題∶如“鉆”為什么不用“長”?!巴低怠悲B詞的運用,運用了什么修飾手法及其作用?[說明]采用多樣的朗讀形式,有利于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于激起學生自主的活動,設計的句式有利全體學生的參與,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說是由扶到放的過程,這樣也落實了教學重點及難點。
7、從文學作品和記憶中尋找美
同學讀完《春》,從中受到了美的感染和熏陶,一定能夠從文學作品或記憶中找出描寫春的優(yōu)美詞句。[說明]設計此步驟的目的是將學生學語文的目光由課內導向課外,引向豐富多彩的更大空間,使課內外結合,我還準備印發(fā)一些有關“春”的名句供他們欣賞。
8、美的訓練
(1)引導學生從形式到內容進行總結歸納。
(2)寫一段描寫家鄉(xiāng)冬景的文字。
(3)通過本文的文字把它變成一幅幅春景畫。
[說明]設計第一道主要是要培養(yǎng)自學能力,因為初一年級的學生還處于自覺的適應階段,通過本文的總結歸納有利今后的自主學習。設計第二道主要是學習的遷移,聽、說、讀的最后落腳點是寫。初一年級的學生寫作水平難以當堂完成,所以放在課外。另外,又因本文的教學時間是在冬季,所以只得由本文寫“春季”的內容遷移到寫“冬景”上。同時也可以為下文學習《濟南的冬天》先作個鋪墊。第三道是選做題,學生完成之后貼于“作業(yè)欄”上,這樣布置是根據(jù)學生的多樣性,有利調動一切學生可調動的因素,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本文安排三課時,第一課時完成1~4個步驟,第二課時完成5,第三課時完成6~7,第8個步驟安排在課外。
9、板書設計
板書說明∶
宏觀勾勒∶山——朗潤水——漲太陽——紅,教師示范完成。
四、說課后記
寫完本說課稿,我再回憶以往教《春》的模式∶那是一段段的分析、一個個問題簡單的提問。教師包辦一切,學生聽得容易累,老師教的更累。那是因為沒有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學生被動接受老師的灌輸。但這次,我的教學設計盡可能圍繞著新課程所倡導的來實施,那就是∶閱讀是學生的個體行為,不應該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老師要巧妙設計,創(chuàng)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導學生積累知識,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創(chuàng)設心靈的自由、行動的自由。學生就可以展開聯(lián)想,想象的翅膀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
初中課件 篇6
今天我試講的題目是《排球——正面雙手墊球技術》。首先我來進行一下教材分析。
一 說教材分析:
排球運動是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內容中選項學習的組成部分,是學生非常喜愛的學習內容之一,本課教學內容是排球運動的墊球技術,墊球技術是排球運動中最主要的基本技術,是接發(fā)球與防守的最常用的主要技術。起著組織全隊相互配合的重要橋梁作用,是高中排球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是更好地學習各種技術與戰(zhàn)術的基礎,防守也是進攻的開始,墊球技術好壞直接影響到集體力量的發(fā)揮和戰(zhàn)術的配合的質量。這一教材在初中的《體育與健康》中就已經(jīng)介紹學習,所以學生對此教學內容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掌握。本課是高中體育課中學習排球運動的第一節(jié)課,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本課著重墊球技術中的擊球點與擊球手臂的正確姿勢。為以后的教學競賽和學生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二 說學情分析:
本課是高中(水平五)排球選項教學,學生是高一年級,學生的自控能力不是很好,生理和身體條件都還沒完全成熟,身體素質相對較差,所以在學習排球技術動作時,心里會有一種畏懼感,怕痛等心理因素。一方面學生又好動,其想象力豐富,具有好玩、好動、好思考的特點,教師要積極啟發(fā)、誘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課的樂趣。
三 說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排球墊球的`練習,激發(fā)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態(tài)度和行為。
2、技能目標:使學生基本掌握墊球技術,發(fā)展學生的靈敏性和協(xié)調能力。使70%以上的學生能掌握排球墊球正確擊球點技術的基本動作。
3、情感目標:認真練習,通過游戲培養(yǎng)學生互相協(xié)作、互相幫助、互相合作的優(yōu)良品質和勇于拼搏的精神。
五 說教法、學法與手段:
1 教法:教師主要采用講解示范法、完整分解法、預防糾正錯誤動作法、表揚鼓勵法、分組練習法,來達到傳授排球正面雙手墊球基礎知識、技術與技能的目的。
2 學法: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采用觀察法、表象訓練法、模仿練習法、重復練習法、自我評價法和小組評價法。
3 手段:主要有掛圖的應用,出示正面雙手墊球完整及分解技術動作圖片讓學生欣賞,老師點評提問,其目的讓學生建立正確的表象,使學生有直觀的理解。例如:在基本部分的前兩分鐘讓學生觀看正面雙手墊球掛圖,同時結合教師的講解,介紹正面雙手墊球的動作要領。目的是讓學生在練習之前對所學的墊球技術動作有一初步認知,明確動作要領和教學重難點,積極進行表象訓練。
教學流程:
1、體育委員集合整隊,檢查人數(shù)及服裝。
2、師生問好,安排見習生。
3、教師宣布本次課的內容、目標、注意事項,導入教學。
教學意圖:在課的開始部分對學生進行紀律性和安全性教育,并提出相關的要求,有利于教學的順利進行。
教學意圖:通過慢跑熱身和徒手操拉伸練習,使學生的主要肌肉和關節(jié)得到有效的活動,提高學生的神經(jīng)興奮性,為基本部分教學做好身心準備。
⑴.技能泛化階段 學生觀看掛圖,在大腦皮層下建立正確的技術動作概念 ⑵.墊球技術的學習
教學意圖:有組織的結束教學活動,逐漸恢復學生機體功能,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展示學生創(chuàng)造美、表現(xiàn)美的能力。
初中課件 篇7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學生的不同需求,著眼于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學會體育與健康的學習,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二、教材分析
技巧教材中的動作有著很好的鍛煉價值。通過魚躍前滾翻的練習不僅可有效地增強體質,發(fā)展力量、速度、協(xié)調性等身體素質,而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勇敢、果斷、克服困難的精神。魚躍前滾翻是技巧運動中滾翻類動作,它是在小學基本掌握前滾翻動作方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典型特點為:一是要躍起,身體要有騰空;二是保持空中身體姿態(tài)后,兩手稍遠撐,有控制的屈臂,低頭前滾。
三、學情分析
水平四的學生,具有肌肉耐力差,易疲勞,善于模仿,求知欲強等特點。因此,在實施體育教學中,充分考慮學生情況,不僅要加強學生的耐力,也要加強力量、協(xié)調等素質。并充分尊重學生的實際,給學生更多地展示空間,評價方式多采用鼓勵、啟發(fā)等語言,樹立自信,熱愛體育。男女生存在差異性,所以在魚躍前滾翻的新授課中注意進行區(qū)別對待,關注到個體差異性。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說出魚躍前滾翻的動作要點;女生能夠獨立完成遠撐前滾翻,男生能夠正確展示魚躍前滾翻并做到蹬地有力有騰空,滾動圓滑方向正。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模仿、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等方法,發(fā)展速度、協(xié)調、下肢力量等身體素質,提升交流交往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樹立勇敢果斷、不怕困難、勇于進取的優(yōu)秀品質,養(yǎng)成團結協(xié)作的意識和參與體育運動的習慣。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
有騰空,前滾圓滑
【難點】
撐墊屈臂有控制
六、教學方法
1.講解示范法:通過精練適度的語言講解,使學生獲得正確的動作概念;以優(yōu)美的示范,利于學生模仿正確技術。
2.糾正錯誤法: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完成練習的情況各有不同,通過糾正習得正確的技術動作,避免運動損傷的產生,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3.完整練習法:通過完整動作的學練,幫助學生建立動作的整體概念和動作間的練習。
4.游戲比賽法:通過游戲與比賽的穿插,幫助學生在樂中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練習效率。
5.分組練習法:通過體育小組的形式進行練習,并進行組間競賽,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并能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
6.保護與幫助法: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運動技能,克服心理障礙,保證練習的安全。
七、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3分鐘)
1.課堂常規(guī):集合整隊,報告人數(shù),師生問好,教師簡要介紹教學內容,強調紀律安全,檢查服裝,安排見習生。
【教學意圖】課堂常規(guī)的進行可以讓學生迅速進入上課狀態(tài),并以熱情飽滿的態(tài)度進行學習,鍛煉學生做事不拖沓的習慣;課前對于著裝的檢查以及安全的提醒可以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避免危險的發(fā)生。
(二)準備部分(8分鐘)
為了降低肌肉粘滯性,防止運動中損傷,我將帶領學生進行以下熱身活動:
1.花樣跑
方法:學生成兩路縱隊繞操場慢跑一圈,期間插入8字跑、螺旋跑等。
2.配樂韻律操:伸展運動、下蹲運動、體側運動、體轉運動、腹背運動、全身運動、跳躍運動、整理運動。
【教學意圖】靈活的慢跑形式可以增加趣味,負荷適宜;配樂韻律操替代了傳統(tǒng)的徒手操,在活動關節(jié)的同時,也讓學生在歡快的音樂中放松心情,融入課堂。
(三)基本部分(30分鐘)
1.導入:復習前滾翻,導入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魚躍前滾翻。
【教學意圖】復習導入可鞏固前面所學的內容,并建立知識間的練習,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便于學生對知識學習的融會貫通。
2.示范:采用正面和側面示范,展示完整、準確的技術動作。
【教學意圖】通過優(yōu)美、準確的動作示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
3.講解:我會結合掛圖和自身示范,講解動作要領,并通過口訣的形式,幫助學生提煉體會動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和重點。
口訣:兩腳蹬地臂前擺,身體迅速騰起來;順勢屈臂要低頭,向前依次滾動快;隨即屈膝又團身,抱腿成蹲肩要跟。
【教學意圖】掛圖直觀、形象,可幫助學生理解動作的發(fā)生過程;口訣易記、易體會,可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動作發(fā)生的整個過程,并迅速抓住關鍵點,為接下來的練習打下基礎。
4.練習
為了提升蹬擺的協(xié)調性及蹬地撐地的準確性,我設置了以下兩個練習:
(1)蹬地擺臂的徒手預擺練習
(2)兔跳練習
方法:半蹲,兩臂后舉開始。兩腳蹬地,同時兩臂前擺躍起,兩手撐地,收腹、屈腿,兩腳落地成半蹲。
為了體會蹬地、撐墊、滾翻的技術配合及照顧男女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我設置了第三個練習:
(3)遠撐前滾翻
在前面練習的基礎上,為了形成完整的動作表象,體會完整動作,設置了第四個練習:
(4)保護與幫助下的魚躍前滾翻體會練習
組織教學:教師講解保護與幫助的方法,并進行保護與幫助。全體男生和部分有能力的女生在教師保護與幫助下依次體會練習。
糾錯:屈臂、低頭過早;團身不緊,未能依次滾動。糾正方法:用信號(擊掌或語言)提示屈臂時機。多進行遠撐前滾翻練習。
為了解決練習中“沒有騰空”這一問題,并加強動作的連貫性,我設置了第五個練習
(5)越過低軟(海綿磚、小墊子等)障礙物的魚躍前滾翻,體會騰空。
組織教學:分為四個小組,小組內進行保護與幫助,并相互指導。
【教學意圖】通過循序漸進的練習,讓學生逐漸的掌握動作要領,更好地學習本節(jié)內容。通過教師的個別糾錯與集體糾錯,能夠迅速幫助學生回歸正確動作,解決重難點問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形成正確的動作技能。
5.組合動作創(chuàng)編展演
組織教學:4個學習小組,結合學過的體操墊上動作進行組內組合動作的創(chuàng)編。并進行組內練習。
要求:創(chuàng)編的動作安全第一,連貫流暢。練習結束后進行展演,并相互評價。
【教學意圖】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既可以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習的知識,又有利于知識學習的融會貫通,提升學生合作交流、自主創(chuàng)新的能力,激發(fā)學習興趣。
(四)結束部分(4分鐘)
1.放松活動—配樂放松操
2.課堂小結:學生總結學習情況,老師總結學練情況,表揚先進,激勵全體學生。
3.宣布下課、師生再見、回收器材。
【教學意圖】通過放松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恢復機體穩(wěn)定狀態(tài),為下節(jié)課做好身心準備。并通過學生和教師的總結,強化本節(jié)動作要點。針對本節(jié)課進行鼓勵性評價,為學生樹立信心,養(yǎng)成自我評價的意識。
八、場地器材
體操墊、錄音機、海綿磚。
九、預計負荷
練習密度:35%~40%;平均心率:130~135次/分;運動強度:中等。
初中課件 篇8
一、鏈接新課標
本教案按新課標中的“認識自己生命的獨特性,體會生命的可貴”,“知道應該從日常的點滴做起,實現(xiàn)人生的意義,體會生命的價值”的要求編寫。
二、教學總體設想及依據(jù)
本節(jié)課的主題是“肯定生命、尊重生命、延伸生命的價值”,這一主題的三個組成部分之間是層層遞進的。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人手,設計了談談“我給他人帶來歡樂和幸福, 他人給我?guī)須g樂和幸?!眱蓚€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學生感受到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價值的。在此 基礎上闡述尊重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并通過對《有的人》這首詩的分析,體會什么樣的生命最有價值和怎樣使生命價值得以提升,從而實現(xiàn)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
三、本教案的特色和風格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人手,選用正反兩方面的典型事例,從強烈的對比中獲得感受; 通過“生命箴言的制作”使教學目標 得到內化。
四、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知道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價值的,應該尊重自身和他人的生命;正確理解 生命的涵義,懂得人的生命不僅有時間的長短之分,更有質的差別,知道怎樣的生命才更有 價值;懂得要提升生命的價值應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
[能力目標] 提高自我生存能力與關愛其他生命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對為社會為國家做出貢獻的人充滿敬意;立春提升自身生命的價值。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肯定生命、尊重生命。因為這是提升生命價值的前提和基礎。
難點:提升生命的價值。理由:人們對生命價值認識的差異性,對初中生的影響較大。
六、教法及教具
教法 小組討論法、談話法、故事講述法、比較法。
教具 多媒體設備、心形卡片。
七、整體板書或課件流程設計
歡樂和幸福
不輕言放棄生命
勇敢面對自身生命的困境
幫助他人脫離生命的困境
認識生命的價值
提升生命
尊重生命
我給他人帶來
他人給我?guī)?/p>
每個人的生命
都是有價值的
肯定生命
八、課時 1課時。
九、具體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
教師 珍惜生命,永不放棄生的希望,這是對自己、對社會負責任的表現(xiàn)。為什么呢?
(學生討論,教師引出觀點。)
新課教學
教師 因為,每一個生命的誕生都會給許多人帶來快樂和幸福。
(多媒體展示:新生嬰兒的啼哭、父母的笑臉和長輩們慈愛的微笑、鄰居贊許的目光。)
在你的記憶中,有沒有父母因找不到你而著急的事?
(讓學生回憶童年趣事,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明白:自己能夠為他 人帶來歡樂,所以要珍惜生命,肯定自己生命的價值。)
教師 同學們,在我們看到自身給他人、給社會帶來快樂和幸福時,你是否體會到他人 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和幸福呢?
(引導學生討論:如果父母不在自己的身邊,我的生活會……如果朋友不在身邊,我們 的生活會……如果沒有醫(yī)生呵護我們的健康,我的生活會……如果沒有農民種田,我們的生 活會……如果沒有……)
(師生共同得出結論:我給他人帶來歡樂和幸福,他人給我?guī)須g樂和幸福———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價值。)YJs21.COm
教師 既然每個人對國家、社會、他人都有價值,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呢?讓我們來讀一讀下面的兩個故事。(媒體展示)
初中課件 篇9
一、教材分析
1、本節(jié)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安全用電》是在學習過電路、電路計算、家庭電路的基礎上進行的。本節(jié)教材中所談到的對人體的安全電壓、觸電事故的發(fā)生需要前面所學知識為基礎,所以本節(jié)課既是舊知識的應用又是新知識的探索。
本節(jié)教材內容的編排是讓學生“學會生存”的教育內涵的具體表現(xiàn),面對電氣化普及的社會,安全用電知識的學習在以后的生產、生活實踐中顯得十分重要。通過學習本節(jié)教材的知識,學生能了解日常安全用電常識,規(guī)范日常用電行為,提高了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這一節(jié)課無論在知識學習上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jù)本節(jié)教材內容和初三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依據(jù)教學指導綱要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
認知目標:了解一般情況下對人體的安全電壓,了解觸電事故的發(fā)生,了解安全用電的原則。
技能目標: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體驗自然科學的價值,體驗知識來源于實踐而又作用于實踐的辯證關系。
3、重點、難點的確定
安全用電的原則是學生今后生產、生活中保障自身安全的準則之一,因此是本節(jié)內容的重點。
對于觸電事故的發(fā)生,無論是高壓觸電還是低壓觸電都具有不可實驗與體驗性,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對于學生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是本節(jié)的難點。
二、教法和學法
教法:依據(jù)本節(jié)教材的內容,根據(jù)我校小班化教育的特點,考慮到初三學生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本節(jié)課采用師生互動啟發(fā)式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實例、圖片,利用多媒體的直觀動態(tài)教學手段,通過討論、問答、練習等一系列的師生活動展開教學。
學法:引導學生采用討論法、問答法、練習法、記憶法等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三、教學程序的設計
依據(jù)本節(jié)教材編排的順序,依據(jù)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我設計了下面的教學程序和相應的具體操作:略
本節(jié)內容由人體觸電講到安全用電,實質是圍繞一個電壓、兩種情況、一個原則講解,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安全用電意識的目的。我采用這種脈絡式的板書,便于教師總結歸納,也便于學生學習的系統(tǒng)化、網(wǎng)絡化。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擴展閱讀
初中課件11篇
我用心為您推薦一篇有思考價值的“初中課件”文章。在老師日常工作中,教案課件也是其中一種,不過教案課件里知識點要設計好。寫好教案課件,可以避免老師遺漏重要內容。還希望您能從本網(wǎng)頁有所收獲!
初中課件 篇1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是來自界首一中的數(shù)學教師張賀,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華東版數(shù)學第一冊第四章《直線與角》的第1課時。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生情況、教學目標、活動設計、教學過程、教學設計說明幾個方面談談對本節(jié)課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是初中幾何教學的開篇,在此之前,學生習慣于數(shù)字運算,從本章開始由數(shù)量轉入到空間形式,從具體運算轉入到逐步進行演繹推理的學習。而本節(jié)又是幾何教學的入門課,如何使學生從一開始就對幾何產生興趣,是學習本節(jié)的關鍵,為今后系統(tǒng)學習幾何知識做好心里準備。
2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了解幾何研究的對象,結合實例激發(fā)學生學習幾何的興趣是本節(jié)的教學重點。
3教學難點
學生在小學已經(jīng)學過許多圖形知識,但大都是直觀形象的,主要屬于感性認識階段。在本節(jié)教學中關于體、面、線、點以及幾何圖形、平面圖形、立體圖形等概念的教學也應從直觀教育入手,不易較多上升理性認識。因此如何把握課堂教學深淺尺度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二學生情況
初一學生年齡較小,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轉變的階段,也正是由代數(shù)運算向幾何推理過渡的較好時期。在小學學習的有關圖形知識的基礎上系統(tǒng)學習幾何知識的條件已經(jīng)具備,因此從本節(jié)開始進行幾何教學是切實可行的。我所任教的班級是界首一中開展“現(xiàn)代化小班教育”的遠程實驗班,通過前階段的教學,學生已經(jīng)初步具有自學能力和分組討論的經(jīng)驗,這為我本節(jié)課的教學提供了保障。
三教學目標
初一幾何課的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思維素質的關鍵,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運用現(xiàn)代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把傳授知識和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結合起來,為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本節(jié)課中能力目標與情感目標的貫徹更為關鍵。因此,結合本節(jié)教材,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知識目標:使學生初步了解幾何研究的對象;了解體、面、線、點以及幾何圖形、平面圖形、立體圖形等概念。能力目標: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的能力,拓展空間觀念;了解學習幾何的方法。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學習幾何的興趣;了解幾何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進行“認識來源于實踐”的唯物主義教育;通過小組交流討論,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集體觀念。
四活動設計
為了使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更好的得到貫徹,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根據(jù)創(chuàng)新教育、主體教育、成功教育等教學觀,采用自學、討論、精講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在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思維受阻、缺乏勇氣時進行引導。
五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分為回顧、自學、討論、精講、練習五個階段。1回顧內容方式師生活動1本學期前三章知識要點:第一章有理數(shù)的性質與運算第二章整式的概念與加減運算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與應用
小結:
這些知識屬于數(shù)與式的運算,像這樣的知識稱為代數(shù)知識。2在小學里也學習了與圖形有關的知識(如長方體,正方形,三角形等),像這類與圖形有關的知識,我們稱為幾何知識。從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共同探討一些簡單的幾何知識。ppt展示展示幾種常見幾何圖形教師引導,學生口答,教師歸納教師引導此階段的教學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也為學生體會幾何與代數(shù)的關系奠定基礎。
2自學內容
方式師生活動
請大家閱讀課本第95頁至96頁課文,完成下列問題:
1描述體面線點的意義;
2了解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
3幾何學研究物體的哪些性質?Ppt顯示自學提綱學生獨立自學,教師巡視,個別指導通過此階段的學習,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3討論內容方式師生活動
學生分組討論:
1交流自學
心得
2探討點線面體的關系;
3體會幾何與生活的關系。Ppt顯示討論主題學生分組討論,組長主持,學科代表流動指導,教師巡回輔導此階段教學,學生行動、思維都較為活躍,為情感目標的落實提供機會。此時教師應注意課堂氣氛的調節(jié),防止主題偏離。
4精講內容
方式師生活動
結合討論情況,教師精講:
1幾何學的起源:幾何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介紹歐幾里德與《幾何原本》
2幾何學的研究對象:物體的形狀大小和位置三種性質;
3點線面體的關系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
4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
5學習幾何的方法多媒體輔助教學動畫展示足球→球體茶杯→圓柱體…利用幾何畫板的`跟蹤功能顯示點線面體的關系教師結合學生討論中存在和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精講引導學生舉出生活中的實例在此階段,結合學生討論中存在和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精講,同時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增強感性認識,激發(fā)學生學習幾何的興趣,從而突出重點。
5作業(yè)內容方式師生活動
1列舉出三個你生活中反映點線面體關系的實例;
2查閱歐幾里德與《幾何原本》的有關介紹;
3了解中國古代數(shù)學中的幾何成就;課外進行,通過圖書資料和因特網(wǎng)查閱學生自主進行可分散,可協(xié)作通過學生完成練習,體會幾何與生活的關系,提高學生搜索信息的能力,使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得到培養(yǎng),通過了解我國古代數(shù)學成就也可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六設計說明
1、板書設計幾何幾何來源于生活……幾何研究物體的……點動成線……屏幕展示這樣設計便于突出知識目標。
2、每個學生都具備創(chuàng)新的幼芽,關鍵在于要不斷扶植和鞏固學生想成為發(fā)現(xiàn)者的愿望,并借助于一定方法來實現(xiàn)他們的愿望。因此,在數(shù)學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因材施教,根據(jù)學生的基礎,提出不同要求,為每一個學生創(chuàng)造發(fā)揮自己才能的空間。
3、在教學中,加強幾何教學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整合,利用計算機等多媒體教學手段,向學生展示豐富多彩的幾何世界,也有利于激發(fā)學習幾何的興趣。以上使我對本節(jié)課的理解,不足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指正。謝謝大家!
初中課件 篇2
一、教材分析
同底數(shù)冪的乘法這節(jié)課要求學生推導出同底數(shù)冪的乘法的運算性質,理解和掌握性質的特點,熟練運用運算性質解決問題。在教學中改變以往單純的模仿與記憶的模式,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教學理念。通過練習形成良好的應用意識。
同底數(shù)冪的乘法是在學習了有理數(shù)的乘方和整式的加減之后,為了學習整式的乘法而學習的關于冪的一個基本性質,又是冪的三個性質中最基本的一個性質,學好了同底數(shù)冪的乘法,對其他兩個性質以及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學習能形成正遷移。
因此,同底數(shù)冪的乘法性質既是有理數(shù)冪的乘法的推廣, 又是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學習的重要基礎,在本章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
1。理解同知識技能底數(shù)冪的乘法法則
2。運用同底數(shù)冪的乘法法則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二),能力訓練
1。在進一步體會冪的意義時,發(fā)展推理能力和有條理的表達能力
2。通過"同底數(shù)冪的乘法法則"的推導和應用,使學生領會特殊—————一般—————特殊的認知規(guī)律
(三),情感價值
體味科學的思想方法,接受數(shù)學情感的熏陶,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同底數(shù)冪的乘法法則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和應用同底數(shù)冪的乘法法則
教學手段:為了使性質的推導過程更形象和清晰,所以借助多媒體來進行教學。
三、教學方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根據(jù)教學目標,要讓學生經(jīng)歷探索性質的過程,因此,在性質的推導過程,采用讓學生嘗試的教學方法,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探索,再通過交流, 討論,發(fā)現(xiàn)性質,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再發(fā)現(xiàn),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學習與研究的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學會學習,學會思考, 學會合作,學會創(chuàng)新;
對于推導出的性質及其語言敘述,則可以一種較輕松而又富有挑戰(zhàn)性的方式指導他們理解記憶,在教學方法上采用學生討論與教師的講授相結合。而在整個教學中,分層次地滲透了歸納和演繹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2。學法指導
教學的矛盾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學是中心,會學是目的,因此,在教學中要不斷指導學生學會學習。
本節(jié)課主要是教給學生"動手做,動腦想,多合作,大膽猜,會驗證" 的研討式學習方法。這樣做增加了學生的.參與機會,增強了參與意識,教給了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思考問題的方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以及通過動手實踐,理解記憶和強化訓練的學法掌握本節(jié)課內容。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提出問題
運用多媒體投影引例,引導學生觀察由問題而得到式子特點:105×107=
二。探索交流 發(fā)現(xiàn)新知
(一),提出新任務:
思考:an 表示的意義是什么 其中a,n,an分 別叫做什么
問題:1。25表示什么
2。10×10×10×10×10 可以寫成什么形式
思考:1式子103×102的意義是什么
2這個式子中的兩個因式有何特點
3。a3×a2=
過程中注意了解學生對冪的意義的理解程度,要求學生說明每一步的理由。
思考:請同學們觀察下面各題左右兩邊,底數(shù),指數(shù) 有什么關系
103 ×102 = 10( ) 23 ×22 = 2( ) a3× a2 = a( )
(二),提高任務難度:
引導學生觀察計算前后底數(shù)和指數(shù)的關系,并鼓勵其運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
猜想:am · an= (當m,n都是正整數(shù))
(三),提出挑戰(zhàn):能否用一個比較簡潔的式子概括出你所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
(四),提出更高挑戰(zhàn):要求學生從冪的意義這個角度加以解釋,說明,驗證它的正確性。
然后要求學生按步驟獨立思考和探索:
1。比一比:識記運算性質
2。回想一下你是用什么辦法記住的 用這個辦法能否持久 你能否提出一個更有建設性的改進措施
猜想:am · an= (當m,n都是正整數(shù))
對運算性質的剖析 條件:
①乘法
②同底數(shù)冪
結果:
①底數(shù)不變
②指數(shù)相加 (目的是為了化解難點)
3。再識記。在理解的基礎上,結合性質的特點和語言 敘述,有目的地提取記憶。
4。提問:"你認為這個性質的應用,應特別注意什么 "
(五),應用練習 促進深化
1。計算:(1)107 ×104 ; (2)(—x)2 · (—x)5 。
2。計算:(1)23×24×25 (2)y · y2 · y3
你能回答開始提出問題嗎 105×107等于多少呢
練習設計:
鞏固練習:
1計算:(搶答)
2計算:
3。下面的計算對不對 如果不對,怎樣改正
變式訓練:填空:
思考題 :
1。計算:
2。填空:
五、提煉小結 完善結構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在知識上有哪些收獲,你學到了哪些方法 "引導學生自主總結,組織學生互相交流各自的收獲與體會,成功與失敗。
六、布置作業(yè) 延伸學習
【說教材】
一、說課內容:蘇教版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第43~45頁。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jīng)初步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初步認識平行和相交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并掌握其特征。通過這節(jié)課深入的學習,使學生為今后進一步學習了平行四邊行面積計算打下基礎。教材中第一個例題,首先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找出一些常見物體上的平行四邊形,再要求學生根據(jù)個人的生活經(jīng)驗舉例,充分感知平行四邊形;接著讓學生做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并相互交流,初步感受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礎上,抽象出平行四邊形的圖形讓學生認識,引導學生探索發(fā)現(xiàn)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征。第二個例題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并揭示高和底的意義?!霸囈辉嚒弊寣W生動手測量幾個平行四邊形指定底邊上的高及相應的底,進一步感受高與底的意義。
三、說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及其特征。
(2)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會畫高。
(3)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口表達,動腦思考等方式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jīng)驗,學會用不同方法做出一個平行四邊形,會在方格紙上畫平行四邊形,能正確判斷一個平面圖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能測量或畫出平行四邊形的高。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感受圖形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進一步發(fā)展對“空間與圖形”的學習興趣,在探索中感受成功的樂趣。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認識平行四邊形;利用材料做平行四邊形并發(fā)現(xiàn)其特征;能測量或畫出平行四邊形的高。
教學難點:是學生在做平行四邊形的過程中體會其特征。
五、說教具和學具準備
教具:三角板、平行四邊形紙片、長方形活動框、小黑板等。
學具:三角板、平行四邊形紙片、量角器。
【說學情】
四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喜歡動手、動腦。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此在教學中我抓住這些特點讓他們通過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分析歸納等來理解所學知識。
【說教法和學法】
這節(jié)課教師要注重以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為主線,通過教師提問、演示、指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分析、討論、歸納等方法來完成教學,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獲得新知。我們認為在本課教學中應體現(xiàn)以下幾點
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教學
“數(shù)學的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xiàn)實的數(shù)學”是新課程理念之一。教學時應先讓學生從生活場景圖中找平行四邊形,再尋找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最后舉例說明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使數(shù)學課堂回歸到生活世界。
二、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
心理學家皮亞杰說:“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在教學中通過學生做平行四邊形、相互交流,從中感受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在“想想做做”中通過拼一拼、移一移、剪一剪等活動,讓學生感受不同平面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
三、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本課教學安排了兩次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之前我都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去獨立思考,這樣在合作交流時才有話可說,思維才能碰撞。
【說教學程序】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介紹七巧板
師:你們玩過七巧板嗎?你知道七巧板是由哪些不同的圖形組成的嗎?
一千多年前,中國人發(fā)明了七巧板。七巧板是由七塊圖形組成的,它可以拼出豐富的圖案來。外國人管它叫“中國魔板”,在他們看來,沒有哪一種智力玩具比它更神奇的了。
2、導入: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其中的一個圖形—平行四邊形。(出示課題)
【設計意圖:以學生喜愛的“七巧板”為切入點,引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p>
二、嘗試探索建立模型
(一)認一認形成表象
師:老師這兒的圖形就是平行四邊形。改變方向后問:它還是平行四邊形嗎?
不管平行四邊形的方向怎樣變化,它都是一個平行四邊形。(圖貼在黑板上)
(二)找一找感知特征
1、在例題圖中找平行四邊形
師:老師這有幾幅圖,你能在這上面找到平行四邊形嗎?
2、尋找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
師:其實在我們周圍也有平行四邊形,你在哪些地方見過平行四邊形?(可相機出示:活動衣架)
(三)做一做探究特征
1、剛才我們在生活中找到了一些平行四邊形,現(xiàn)在你能利用手邊的材料做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嗎?
2、在小組里交流你是怎么做的并選代表在班級里匯報。
3、剛才同學們成功的做出了一個平行四邊形,在做的過程中,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或收獲嗎?你是怎樣發(fā)現(xiàn)的?(小組交流)
4、全班交流,師小結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并且相等;對角相等;內角和是360度。)
【設計意圖:新課程強調體驗性學習,學生學習不僅要用腦子去想,而且還要用眼睛看,用耳去聽,用嘴去說,用手去做,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jīng)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這里通過認平行四邊形、找平行四邊形和做平行四邊形,使學生經(jīng)歷由表象到抽象的過程。在一系列的活動中,讓學生感悟到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征?!?/p>
(四)練一練鞏固表象
完成想想做做第1、2題
(五)畫一畫認識高、底
1、出示例題,你能量出平行四邊形兩條紅線間的距離嗎?(學生在自制的圖上畫)說說你是怎么量的?
2、師:剛才你們畫的這條垂直線段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這條對邊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底。
3、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底書上是怎么說的呢?(學生看書)
4、這樣的高能畫多少條呢?為什么?你能畫出另一組對邊上的高,并量一量嗎?(機動)
5、教學“試一試”。(學生各自量,交流時強調底與高的對應關系)
6、畫高(想想做做第5題)(提醒學生畫上直角標記)
三、動手操作鞏固深化
1、完成想想做做第3、4題
第3題:拼一拼、移一移,說說怎樣移的?
第4題引入:木匠張師傅想把一塊平行四邊形的木板鋸成兩部分,拼成一張長方形桌面,假如你是張師傅,該怎么鋸呢?想試試嗎?找一張平行四邊形的紙試一試。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課前做好,課上活動。)
(1)師拿出自做的長方形,捏住對角相反方向拉一拉,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師做生觀察,互相交流。
(2)判斷:長方形是平行四邊形嗎?小組交流然后再說理由,此時老師可問學生長方形是什么樣的平行四邊形?(特殊)特殊在哪了?
(3)得出平行四邊形的特性
師再捏住平行四邊形的對角向里推。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師: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通過剛才的動手操作,你覺得平行四邊形有什么特性呢?(不穩(wěn)定性、容易變形)
(4)特性的應用
師: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的特性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你能舉些例子嗎?(學生舉例后閱讀教科書P45“你知道嗎?”)
【設計意圖:】
四、暢談收獲拓展延伸
1、師: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嗎?
2、用你手中的七巧板拼我們學過的圖形。
3、尋找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設計意圖:擴展課堂教學的有限空間,課內課外密切結合。課結束時,布置實踐作業(yè),要學生尋找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的課堂學習和課后生活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感受到課堂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體驗到生活中時時處處離不開數(shù)學,增強數(shù)學學習的親切感和實用性?!?/p>
初中課件 篇3
一、說教材
目前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在家庭、學校等多層面中表現(xiàn)出以自我為中心,不善于與人合作的弱點。結合《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參中的輔導案例以及相關文獻資料,形成了本次《學會合作》這一輔導內容。該輔導主題屬于心理輔導活動課程中的人格心理輔導之人際交往輔導。它有四個方面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交往意識、訓練學生交往的技能、讓學生學會競爭和合作、社交障礙的克服。本次的輔導主題合作就是第三個方面的內容,旨在引導學生養(yǎng)成集體觀念和合作精神,使得學生勇于合作,樂于合作,善于合作。
二、說學情
隨著小學生自我意識的高漲,他們開始聽不進別人的意見,總是以為自己是正確的。此外,隨著競爭在社會領域的日益普及,校園內學生間的競爭沖突也日益突現(xiàn),學生間競爭加劇,合作觀念卻逐漸趨向淡薄。因此不少同學在學習上各自為戰(zhàn),在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同學“合不來”,不懂得如何與他人共處共事,甚至不愿意或不屑于與他人合作。
三、說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到合作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明白人與人之間尤其是同學之間應該在合作中共發(fā)展。
2、初步體會合作的重要性,體驗合作的技巧,樹立與人合作的意識。
3、學生能通過游戲情境嘗試合作,在合作中提高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合作的重要性、提高合作的意識和合作的能力。(這是本課的中心,是最重要的知識和技能,因此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難點: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領悟互相信任、互相謙讓、互相配合、合理分工等合作的行為基礎。(學生在這方面的經(jīng)驗基礎比較薄弱,很難通過一次游戲來領悟,因此這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建構主義要求把學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尤其是心理活動課,不能用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感知。心理活動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學生心靈自由馳騁的過程,是學生自我體會、自我領悟的過程。因此本課的教法是情境法、討論法、游戲法;學法是自我探究、合作學習。
六、說教學準備
PPT課件、空白POP、彩色筆、《千手觀音》視頻、卡紙
七、說教學過程
本次輔導主要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看圖討論,自由回答;問題情境,加強理解;游戲導入,深化體驗;視頻觀摩,延伸課堂。
環(huán)節(jié)一:看圖討論,自由回答
PPT展示5·12地震救災照片。提出問題:看到這些感人的照片大家想到了什么?對汶川大地震中出現(xiàn)的各種感人事跡大家的印象一定比較深刻,所以通過重溫中國人民在抗震救災中表現(xiàn)出的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精神來引出合作。
教師歸納:團結就是力量,只要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再困難的問題都能解決。
引出“合作”后,進而提出:生活、學習中哪些事情需要與人合作?(學生雖然對5·12的感人事跡印象深刻,但畢竟沒有發(fā)生在自己身邊,感受比較淺,所以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讓他們在自己的生活學習中尋找合作的身影。)ppt展示教師選取的典型的三樣事情:打籃球,六一匯演,文明班級的建設。這三件事情涉及生活、學習、班級,說明合作無處不在。
環(huán)節(jié)二:問題情景,加強理解
PPT呈現(xiàn)問題:①有同學考試時不會做,叫你給他抄,并答應給好處,你能與他合作嗎?目的是引導學生明白合作的原則,加深對合作的理解。學生通過思 考然后回答,接著提出第二個問題:②哪些事情不能與人合作?讓學生自己尋找不能合作的事例,讓他們自己理解哪些事哪些人不能合作,加深印象。
小結:與人合作要堅持原則,分清是非,與好人合作,不與壞人合作,與友善合作,不與丑惡合作…
環(huán)節(jié)三:游戲導入,深化體驗
游戲:圖畫接力賽
目的:這一環(huán)節(jié)進入了心理輔導活動課的工作階段,是本課的主要內容,重難點所在,因此花費的時間也最多。筆紙練習是心理輔導活動課中較為便捷的一種 活動方式,它可以通過書面方式來表達團體成員的觀念和想法,并在團體內討論各自的觀點,不僅可以深化自己對諸天的認識和思考,也可以通過分享進一步作自我 認識和了解他人。此類活動有助于將注意力及討論重點加以聚集,也容易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因此我選擇了圖畫接力賽這一游戲,旨在讓學生通過游戲體驗合作的重要 性和技巧,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態(tài)度和團隊合作精神。在游戲中,成員如果各執(zhí)己見,不能充分討論協(xié)商,會由于意見不集中而耽誤了時間,無法順利完成任務。如果成員協(xié)商充分,意見集中作品不僅有創(chuàng)意而且所花時間少。
游戲流程:
1.分成五組,每組10人,選取組長。
2.各組成員在限定時間內(10分鐘),一個規(guī)定的主題下(我們的明天),通過討論,發(fā)揮想象力,輪流接力將圖畫完成,每位成員限定1分鐘。(多部 組員都需參加)。(有些學生可能不愿意參加或者覺得自己畫的不好,想讓畫畫好的學生來代筆,所以我會著重強調每位組員都需參加。)在游戲過程中,我會注意 觀察學生的動作表情,從中了解他們的合作態(tài)度合作能力,此外還會在游戲中鼓勵那些比較內向不好意思畫畫或不愿意參加活動的學生積極參與到團隊游戲中來。)
3.完成后由組長對圖畫進行解說。
4.投票:哪組的作品最棒。(很大一部分學生都會認為自己組的作品是最棒的,這部分的設計也不是要真正評出哪組好哪組壞,而是讓學生明白唯有大家同心協(xié)力才能完成作品,作品就是他們勝利的獎品,讓他們享受合作帶來的勝利喜悅。)
游戲結束以后提出問題:通過這個游戲,你有怎樣的感受?(為了充分了解學生的想法,盡可能多叫些學生回答)
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進行小結:只有合作,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任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在合作中要互相信任、互相溝通,互相配合,合理分工,這樣才能實現(xiàn)共贏。
環(huán)節(jié)四:視頻觀摩,深化主題
播放《千手觀音》視頻,讓學生在舞蹈中感受合作之美,并以此結束本堂課程。
八、說板書
學會合作
一、合作無處不在
二、合作要堅持原則
三、合作中要互相信任、溝通、配合、合理分工
初中課件 篇4
我說課的題目是選自華東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第十四章第四節(jié),因式分解,這是初中數(shù)學傳統(tǒng)的經(jīng)典,在新課標的理念下,重新理解它深刻的內涵。
為此,我設定說課程序是:
一、重新審視因式分解的教育價值
二、教材處理的設想
三、教學總體設計
四、教學過程概述
(一)重新審視因式分解的教育價值
傳統(tǒng)的因式分解,是數(shù)學的工具使學生熟練掌握一些因式分解技能技巧,本來十分簡單的問題演繹得十分復雜(如填數(shù)法,拆項法,湊和法,十字相乘法)
新課程把因式分解作為培養(yǎng)學生逆向思維,全面思考,靈活解決矛盾的載體。為此,淡化理論。簡化難題,緊緊掌握最基本的教學方法(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即可。這是新課程體現(xiàn)教育價值最明顯的變化。為此,在學生思維方法和對世上的事,要正,反兩方面認識上下功夫,是這節(jié)課的重要所在。
通過整式乘法與因式分解互為逆向變換,使學生澄清這種逆是反過來的變換,不是逆運算—是教學的難點(逆運算,是在一個算式中,以兩種形式不同實質不變的兩種運算,而因式分解是一種恒等變換的兩種說法)
為實現(xiàn)本節(jié)課的教育價值,在教學目標的確定上,重點考慮我的學生理解能力弱,善于模仿,滿足于一知半解,我確定:
1、知識的能力目標:理解因式分解的意義,掌握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編因式分解題目的能力
2、方法與過程目標:采用自學自練的方法,逐見打開學生思維的大門,學會兩分法看問題,體驗知識發(fā)生過程就是學生思維發(fā)展的全過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情境教學,使學生在參與中激發(fā)學習情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思維變化,鼓勵成功全面體現(xiàn)學生的價值觀,使學生滿腔熱忱,科學積極的態(tài)度,投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
(二)教材處理設想
我以我是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者的身份,重新組織教學內容,增加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明確目的與動機,用實際問題是學生體驗到這節(jié)內容的價值(見教學過程)
(三)教學總體設計
教學總體框架:教師設計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展開思考→通過揭示因式分解的概念學習因式分解的意義→學生實踐探索,發(fā)現(xiàn)提取公因式和公式法→熟練運用這種方法解題,發(fā)展學生的理性思維→通過學生的編題活動,培養(yǎng)學生思維創(chuàng)造性。
教學的主體是概念與方法20分鐘訓練上主題部分由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四)教學過程概述
教學環(huán)節(jié)一:創(chuàng)設情境:“去過本溪嗎?”“本溪的著名礦產是什么?”〈鐵礦〉本溪歪頭山的鐵礦石,每噸含鐵75%,采礦工人第一天采礦石203噸,那么,第一天礦石含鐵多少?(75%×203)第二天采礦石198噸含鐵(75%×198)第三天采礦216噸,含鐵(75%×216)現(xiàn)將這三天采礦石的含鐵量總數(shù)用代數(shù)式表示:75%×203+75%×198+75%×216,還可表示:75%(203+198+216),若果用a表示75%,用x、y、z表示三天的采礦數(shù)就有ax+ay+az=a(x+y+z)
通過此例,揭示因式分解的概念:把一個多項式化成幾個整式積的形式,就是因式分解,結合ax+ay+az=a(x+y+z)揭示,這種方法叫提取公因式法“正好相反”通過討論,認識到整式乘法與因式分解不是逆運算,而是互逆變換,從而突破了教學難點,實現(xiàn)了教學的第一目標
教學環(huán)節(jié)二:思維在探索中展開:教學中,抓住“反過來”讓學生從思維的逆向考慮,如何分解因式,這里在學生完成
a(x+y+z)=ax+ay+az的基礎上,再完成
ax+ay+az=a(x+y+z)
a2—b2=(a+b)(a—b)
a2+2ab+b2=(a+b)(a+b)
(制課件)
整式乘法因式分解
原型單項式與多項式、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單項式與單項式、單項式與多項式、多項式與多項式相加
結果多項式因式乘積
范圍都能完成不能完成:3ab+5ac+7mn
在學生的實踐過程中,認識到多項式的因式分解是有條件限制的,不是所有的多項式都能因式分解。因此,會觀察,判斷,十分重要。
教學環(huán)節(jié)三:思維在展開教學中定勢:本節(jié)課重點,掌握1、提取公因式法2、公式法對于這一新知識點,學生感到陌生,必須先使他們頭腦中牢記,這就是先形成的思維定式
例如,公式法中,平方差公式a2—b2=(a+b)(a—b)
如—a2+25b216x2—4/9y2
特點:1兩項式2平方3異號
教學環(huán)節(jié)四:思維在編題中創(chuàng)新:學生在認識整式乘法與因式分解的關系后,就不難編出很多因式分解的題目來(要求編題中,簡單,明了,易解)
總之,教學的著眼點,不是熟練技能,而是發(fā)展思維,使學生在學習情感,態(tài)度的價值觀上發(fā)生深刻的變化。
初中課件 篇5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和大家一起交流、學習。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冊第五單元第四章第二節(jié)《細菌》。下面我將從六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本節(jié)課的理解。
一、說教材:分四個方面
(一)首先是教材地位分析
本節(jié)內容是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細菌和真菌》的第二節(jié),本章教材的引入是從細菌和真菌的分布開始的,是在學生學習了植物和動物以及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之后進行的教學,為后面真菌的學習作了鋪墊,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
(二)其次是教材內容
雖然學生對某些細菌引起的疾病等有一定的了解,但對細菌的繁殖、結構特點、營養(yǎng)方式的知識,缺乏認識,難以理解。因此,教學內容是按照從宏觀到微觀的順序呈現(xiàn)的,從學生最熟悉的環(huán)境啟發(fā)他們進入微觀的環(huán)境中去。教材在本節(jié)以科學探究的過程為脈絡安排內容,講述細菌的發(fā)現(xiàn)過程,引導學生了解細菌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側重引導學生自己通過與動植物細胞進行比較,來歸納出細菌的主要特征,讓學生在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中獲得基礎知識,發(fā)展相關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同時,學習本節(jié)課是為后面討論細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起了鋪墊的作用。
(三)再是課程標準:生物課程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提高生物科學的核心素養(yǎng),而生物科學的核心素養(yǎng)是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這是生物科學的最終目標,《細菌》是初中生物課程標準十大一級主題下的第八個一級主題生物多樣性的內容,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調查和資料的收集、處理、交流等活動,幫助學生領悟各類生物和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并積極參與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活動,在二級主題《生物的多樣性》中,課程標準是這樣要求的:描述病毒和細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四)最后是教學目標:根據(jù)課程標準和以上內容,把課程目標轉化為課時目標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描述細菌的形態(tài)和結構。
(2)關注細菌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2、能力目標
通過與動植物細胞的比較,嘗試推測細菌的營養(yǎng)方式
3、情感目標
通過了解細菌的發(fā)現(xiàn)過程和巴斯德實驗,認同科學的發(fā)展與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認同飯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細菌形態(tài)結構的特點;細菌的營養(yǎng)方式和生殖。
難點:細菌的生殖及分布廣泛的原因。
二、說學生
初二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植物、動物、細胞結構和生態(tài)系統(tǒng)方面的知識,形象思維能力較強,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對細菌的發(fā)現(xiàn)史、形態(tài)結構較為陌生。因此,展示一些常見的細菌圖片,制作多媒體動畫效果,讓他們對細菌有一個感性認識。為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運用直觀性原則,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面向全體學生,以問題為導向,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挑戰(zhàn),學生才能主動參與,使全體學生能保持較大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己描述現(xiàn)象,表達總結,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說教法
本節(jié)課采用自主學習、直觀教學、比較、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等方法來實施這節(jié)課的教學;制作多媒體課件,插入相關圖片、動畫演示等形式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教學更加形象、直觀。
四、說學法:
遵循先學后教的原則,先讓學生自學課本,找出疑難問題,然后逐步引導學生觀察、討論,從而歸納知識要點,得出結論,突破重難點。
五、說教法過程及策略
(一)新課導入:
從生活實例出發(fā),提問:在你吃飯前,媽媽總是先讓你洗手去,這是為什么呢?你的課桌上、書上、鋼筆上有細菌嗎?通過簡單的問題,讓學生體會到細菌并不陌生,其實自己時時刻刻在與細菌打交道,進而提出問題“細菌是一類什么樣的生物?”“你了解細菌嗎?”引起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興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二)新課教學
教師提出學習要求,在學生自學期間,教師巡視指導個別學生,發(fā)現(xiàn)學生中出現(xiàn)的問題,大概了解學生自學情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1、細菌的發(fā)現(xiàn):從學生閱讀教材內容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提問:細菌從哪里的???是誰先發(fā)現(xiàn)了它們?(列文虎克、巴斯德)巴斯德是怎樣從實驗中總結細菌是本來就存在的呢?(鵝頸瓶實驗),引起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然后讓學生討論,讀了這個故事,你對科學的發(fā)現(xiàn)有什么新的認識?通過交流使學生情感得到升華。
2、細菌的形態(tài)和結構:這部分是本節(jié)的重點。由于細菌個體微小,只有用高倍鏡或電鏡才能看到。所以,在這里設計用多媒體課件展示電鏡下三種不同形態(tài)細菌的圖片讓學生自己去分析歸類總結,再根據(jù)細菌的不同形態(tài)具體舉出日常生活所熟悉的例子,如大腸桿菌、肺炎球菌等。接下來提出三個問題,首先提出“細菌的結構有什么特點?”,在課件上呈現(xiàn)細菌結構模式圖,讓學生一一指認對應的結構名稱,以加深學生對細菌結構的認識,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表達能力,讓學生建立直觀的認識,最終總結出細菌的結構特點。第二個問題是“細菌的結構與動、植物細胞有什么不同點?”在這部分把三種細胞的結構圖放在一張幻燈片中讓學生們比較,并培養(yǎng)他們總結歸納的能力,通過比較討論也解決了第三個問題“推測細菌的營養(yǎng)方式”,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比較推理的能力,又突破了本節(jié)難點。
3、細菌的生殖:這里除了呈現(xiàn)細菌分裂生殖的電鏡照片,還插入了細菌的生殖過程的視頻,并在這部分設計完成書中的技能訓練,通過這樣的設計,不僅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解決了本節(jié)的難點,讓他們知道細菌生殖速度之快,從而認同飯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使學生對細菌生殖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接著再介紹芽孢的形成,強調芽孢是休眠體,不是生殖細胞,然后討論:為什么細菌的分布十分廣泛?學生討論完后教師總結:(1)進行分裂生殖速度快,數(shù)量多。(2)能形成休眠體芽孢,對不良環(huán)境有較強的抵抗力,而且還能四處飄散,落在適宜的環(huán)境中,又能萌發(fā)成細菌。(3)細菌的個體十分微小,極易被各種媒介攜帶,之后再設計學以致用-走進生活這個環(huán)節(jié),以問題為導向,設計三個問題,用細菌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同時也起到檢測目標、評價、教學一致性是否達成的作用。
(1)自然界中,為什么不會有大量的動植物遺體堆積?
(2)為什么食品放在冰冷的地方可以保存較長時間?
(3)外科醫(yī)生在手術前,都要對手術器械進行消毒,是以殺死細菌為標準進行消毒的嗎?
(三)課堂小結,達標檢測
學生積極參與歸納、總結,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接著進行練習鞏固,檢測基礎知識學習情況,最后讓學生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做到學以致用,體現(xiàn)生物學價值。
六、說板書設計
1、細菌的發(fā)現(xiàn)
荷蘭人—列文虎克—顯微鏡
法國人—巴斯德—微生物學之父
2、細菌的形態(tài)結構
(1)形態(tài):球狀桿狀螺旋狀
(2)結構
基本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DNA集中區(qū)
特殊結構:莢膜(保護)、鞭毛(運動)
(3)營養(yǎng)方式:異養(yǎng)
3、細菌的生殖
方式:分裂生殖
芽孢:細菌的休眠體
初中課件 篇6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化學給我們帶來什么”是整個化學學習的緒言課、啟蒙課,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主要是激發(fā)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和遠景動機,感受到化學學習的價值,初步形成化學科學的價值觀,使學生一開始就能喜歡化學,對學生學習的整個環(huán)節(ji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整個教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2、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
a、認識化學的意義,認識化學與社會、技術和生活的關系;
b、理解化學對社會的影響;
②、過程與方法:
通過課堂講解、觀看影像資料、課堂討論來領悟化學與人類文明進步和社會發(fā)展的密切聯(lián)系。
③、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目標:
a、通過讓學生體驗化學學習和研究內容的生動有趣,激發(fā)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感受化學價值,樹立學習信心;
b、激發(fā)學生為服務社會而努力學好化學的責任感。
3、重點和難點
重點:激發(fā)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與求知欲。
難點:對學生進行化學學習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熏陶和培養(yǎng)。
4、教具準備
多媒體演示臺、實物投影、資料膠片(或錄像)、人工合成物質的樣品(作實物展示用)、課件等。
二、教法闡述
1、教學內容的特點
本節(jié)教學內容的設計注重從學生已有經(jīng)驗出發(fā),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憧憬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進而認識到化學讓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正在成為未來社會發(fā)展的一門中心科學。
2、以往教學的得與失
在傳統(tǒng)的緒言課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角,以講代導,學生以聽代思, 主要體現(xiàn)“以知識為本”和“以實驗為主”的教學思想,緒言課中僅用實驗激發(fā)學生淺層次興趣——對實驗的新奇,主要用說教的方式介紹“化學與我們息息相關,對社會發(fā)展作用巨大”,這對于在有限的時間里提高卷面成績可能有一定作用,但學生的動腦、實踐能力較差,缺乏科學探究和創(chuàng)新精神。
3、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設計及理論根據(jù)。
新的課堂觀認為課堂教學應在真實具體的教學情境中動態(tài)生成,要體現(xiàn)“教為學生而教,學為學生想學”的教育理念。本節(jié)課的基本任務是激發(fā)學習興趣、認識化學價值、樹立學習信心上。所以博采演示教學法、課件展示教學法、探究教學法等諸方法之長,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yōu)組合,通過課件展示幾組問題,播放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與化學息息相關的圖片、影片,給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情景,將盡可多地說話機會留給學生,使課堂沉浸在平等、寬松、開放、互動的氣氛之中,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樂學情緒。
4、重點和難點的突破方法。
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發(fā)揮學生聯(lián)想力豐富和活躍的優(yōu)勢,在問題中去想象,在討論或實驗中去探求,使學生在如同身臨其境的情境中感受化學的價值,選擇豐富多彩的圖片、補充實驗引導學生完成從新奇到萌發(fā)出喜歡化學再到渴望學習化學、學好化學的心理歷程。不僅使學生初步了解“化學給我們帶來什么”,而且大大降低學生對化學的神秘和畏懼心理。
三、學法指導
從學生身邊生活事例中提煉出問題,在交流與回答過程中參與、發(fā)現(xiàn)。通過交流、辯論、觀看豐富多彩的圖片感受化學學習的價值。
五、教學過程
運用現(xiàn)代教學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川劇“變臉”的圖片,補充演示實驗:魔棒點燈,學生實驗: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酚酞試液。展示化學學科的神奇與魅力,一下子就使學生進入了學習情境,激發(fā)起學生的好奇心,并產生問題疑問:變臉中的演員怎么會吐火呢?玻璃棒怎么會點著酒精燈呢?兩種無色的溶液怎么會變紅了呢?
同學們,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嗎?很容易激發(fā)起學生求知欲。要想找到以上答案就需要學習一門新的科學——化學,化學像焰火一樣絢麗多彩,像魔術一樣五彩繽紛,那化學給我們帶來什么呢?引出課題。
化學給我們帶來什么
我們知道自然界中有木材、棉花和大理石石料等天然材料,而塑料、玻璃、不銹鋼等則是人工制造出來的。請大家仔細觀察教室中… …
活動天地
組織學生交流、討論。用人造材料制成的物品占多大比例?(教室里的各種物品,包括學生的學習用品和衣著穿戴等。通過學生觀察、記錄、統(tǒng)計的活動,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就在身邊)
教室中,人造材料制成的物品較多,而這些人造材料都是通過化學變化制得的,都屬于化學制品。
現(xiàn)代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許多方面得益于化學科學的發(fā)展。你是否能從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各方面列舉事例證明這點呢?從而把學生的目光從教室引向人類生活的衣食住行的各方面,(讓學生在交流中認識化學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
教師播放課件,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印象,化學制品遍布在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就連同學們非常喜歡的“飛火流星足球”也全部是化學制品合成的,它打破了數(shù)百年來用動物皮革制造足球的歷史,教師簡介飛火流星足球與傳統(tǒng)的足球相比的優(yōu)點。
學生自然不自然的會感覺到:化學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化學已全面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創(chuàng)設情景,體驗化學制品對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如果突然有一天,我們乘船外出旅游時突遇臺風被漂流到一座與世隔絕的荒島上,其生活會是什么樣子?自然進入
活動天地
這個問題對學生來說能比較困難,可能無從下手,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從早晨一起床到晚上睡覺為止,離開了化學產品,我們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子?
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定會產生分歧,一不小心又涉及到化學制品,可以通過組織學生辯論的方式,讓學生體驗到 “人類的生存已經(jīng)離不開化學,化學已全面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p>
歷史也證明,社會的文明和進步離不開化學。在古代,一些文明古國的化學工藝就已有相當?shù)某删?。例如,我國青銅器的制造、鐵和鋼的冶煉與應用、火藥的發(fā)明、瓷器的燒制都是舉世聞名的。
近代以來,化學科學的迅速發(fā)展,對促進社會生產發(fā)展起了重要作用。對學生進行理想前途教育,為了國家的繁榮昌盛,努力學好化學等科學文化知識。
課堂小結
學生先自我小結,教師除了點出化學促進了社會文明進步,提高了生活質量,更重要的要升華到“為了社會的文明進步,國家的繁榮,我們要努力學好化學,享受生活”。
研究性作業(yè):
我國所面臨的挑戰(zhàn)有健康問題、環(huán)境問題、能源問題、糧食問題等,化學家從化學的角度,通過化學方法解決問題,為我國的發(fā)展和民族振興做出更大的貢獻。請你選擇感興趣的一項,通過上網(wǎng)、查閱書籍、走訪老專家等方式,了解一下化學科學幫助人類解決了以及尚待解決哪些問題?為此,我們應該怎么做?
五、教學說明
1、板書設計
化學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化學創(chuàng)造了人造世界
化學促進社會文明進步,提高了生活質量,
化學變得社會絢麗多彩
2、時間安排
引入新課(5′) 活動天地1: (4′) 化學與生活: (9′)
活動天地2: (13′) 化學與人類社發(fā)展的重大問題:( 7′)
課堂小結: ( 5 ′)布置作業(yè): ( 1 ′)課堂機動: ( 1′)
3、說課綜述:
在本節(jié)課中,改變傳統(tǒng)緒言課“以知識為本”和“以實驗為主”的教學思想,將課堂設計的重心確立在“以學生的心理和發(fā)展需要為本”上,克服緒言課僅用實驗激發(fā)學生的淺層短時興趣,緊緊抓住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力求實現(xiàn)學生心理需要、探究學習方法和激發(fā)遠景動機等方面統(tǒng)一融合。體現(xiàn)“教為學生而教,學為學生想學” 。通過實驗、問題、價值、方法四個環(huán)節(jié)的層層引導和學習,將學生對化學的熱情由新奇到喜歡甚至到迫不及待,對化學學習由畏懼到萌發(fā)自信到堅定信念,激發(fā)起興趣。另外,由于本節(jié)課是啟蒙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是中心任務,由于學生的好奇心,學生可能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要做好各種準備,不僅是知識方面的,還是心理方面的。從情感和價值觀方面考慮的話,這是化學科中最重要的課節(jié)之一。
初中課件 篇7
一、說教材
本節(jié)課是山西出版社初中第二冊第二章第五節(jié)的內容,本節(jié)是圍繞上一節(jié)圖表的生成中圖2-5-6統(tǒng)計圖表的相關設置和轉換展開的,是對前一節(jié)《圖表的生成》的進一步學習,對圖表的生成學習的具體充實,同時也為后面較難的電子表格成功與交流操作奠定了基礎。
二、說學情
知識和能力方面:本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為八年級學生,我任教的學生們都來自農村,學生家中的電腦擁有量不等,學生基礎參差不齊,所以在教學中我采取分層教學和小組合作教學,基礎好的可以放手讓他們自學,基礎差的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在其他同學或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任務。
生理和心理方面:八年級的學生對于電子表格中圖表的生成編輯興趣非常濃厚,但是青少年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學中我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教學中為學生留出自由發(fā)揮的空間,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會設置圖表的坐標軸格式。
2、會通過圖表工具欄上的圖表轉置按鈕改變圖表的呈現(xiàn)方式。
3、能靈活運用圖表類型呈現(xiàn)圖表,并會從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
過程與方法目標:
對學過的教學內容能給教師很好地信息反饋;在已有操作基礎上能主動參與學習,進行學習探究;在遇到困難時,能積極尋求幫助,提倡合作學習。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進一步增強學生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意識,由此激發(fā)學生努力學好信息技術的決心,增加學習的興趣。
四、說重點、難點
重點:對建立好的圖表進行編輯:移動圖表位置、調整圖表大小、圖表類型轉換。
難點:靈活運用圖表類型呈現(xiàn)圖表,并會從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
五、說教學過程
合理的組織課堂教學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教學設計應從教學的重點、難點出發(f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遵照以上特點,我把教學過程設計為如下環(huán)節(jié):
(一)創(chuàng)設情境,直接導入
(二)自主學習,探索新知
環(huán)節(jié)一:閱讀課本76頁按照操作提示完成實踐2:設置圖2-5-6中的坐標軸格式,了解電子表格中的分類軸,操作提示見課本76頁圖2-5-7設置坐標軸格式。
在操作過程中如果遇到困難,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解決:
(1)問老師
(2)和鄰座同學商量
(3)小組討論互相幫助
環(huán)節(jié)二:閱讀課本76頁-77頁按照操作提示完成實踐3:改變圖2-5-6中圖表的呈現(xiàn)方式,操作提示見課本77頁的文字說明,最后完成圖表見圖2-5-8圖表轉換,小組交流能從圖表中獲得哪些信息。
環(huán)節(jié)三:閱讀課本77頁-78頁按照操作提示完成實踐4:靈活運用圖表類型,將圖2-5-1中的數(shù)據(jù)用折線圖表達,并小組交流討論,分析圖表,從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
(三) 展示點撥。(演練結合)
1、教師抽查3-5組的學生在多媒體上展示自己的練習情況,反饋本節(jié)的教學得失。
2、教師要對學生的練習情況進行客觀的評價,并對學生在練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提出改進建議。
(四) 躍躍欲式,提升自我。
1、自學課本78頁表2-5-1幾種圖表的用途和使用特點。
2、小組交流討論完成“議一議”。
3、完成“試一試”利用所學知識,分析數(shù)據(jù)變化情況。
(五) 歸納總結,梳理知識
我讓學生回顧并說出本節(jié)課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通過回顧,學生對自己所學與書本上的知識點一一對照,從中體驗到通過努力取得成功的喜悅。同時將前面所學的零散知識匯總,使學生所掌握的感性知識上升為理性知識。
六、說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的設計主要是根據(jù)我校學生的知識、技能水平,內容沒有進一步拓展,但課本知識都貫徹到了,時間稍微有點緊張,環(huán)節(jié)還應該更緊湊一點。
新課程強調尊重、贊賞,我在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的同時,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讓學生有展示自我的機會,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和喜悅。本堂課學生的興趣非常的高,在完成相關任務時,積極主動,同學之間友好互助。學生在展示作品時,不但鍛煉了語言組織及語言表達能力,而且通過交流,分享成果,拓展了思路,使認識和情感得到升華,促進了學生完整、和諧的個性發(fā)展。
初中課件 篇8
今天我說的課題是“向量的直角坐標運算”,主要研究兩類問題:
1、向量的直角坐標運算
2、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履行“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思想。
下面我從三個方面闡述這節(jié)課。
第一方面:教材分析
本節(jié)的授課內容為“向量的直角坐標運算”,選自人教版中等職業(yè)教育國家規(guī)劃教材《數(shù)學》(提高版)第一冊第六章第六節(jié),我從四個方面進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向量的直角坐標運算是向量的重要內容,它使向量的運算完全數(shù)量化,將數(shù)與形緊密地結合起來,使得用向量的方法解決幾何問題更加方便,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利用向量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同時,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對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和歸納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二)教材的處理
結合教學參考書和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將“向量的直角坐標運算”安排為兩課時。本節(jié)為第二課時。
根據(jù)目前學生的狀況以及以往的經(jīng)驗,我發(fā)現(xiàn),雖然這節(jié)課的內容比較簡單,但由于以前教師講解得過多,導致學生丟失了很多重要的知識。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我采用復習提問的形式,師生共同得出向量線性運算的直角坐標運算法則和一個向量的坐標等于向量的終點坐標減去始點相應坐標的結論,直接切入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之后,由淺入深、由低到高地設計了三個層次的問題,逐步加深學生對向量直角坐標運算的記憶和理解。
由此,我對教材的引入、例題和練習做了適當?shù)难a充和修改。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jù)學生現(xiàn)狀、教學要求以及教材內容,我確立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為:使學生熟練地掌握向量的直角坐標運算。
由于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差,我把本節(jié)課的難點定為:向量直角坐標運算的應用。
要突破這個難點,關鍵在于緊扣向量直角坐標運算的相關知識,去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教學目標的分析
根據(jù)教學要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和數(shù)學能力,我把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個方面。
1、知識教學目標
能準確表述向量線性運算的坐標運算法則;明確一個向量的坐標等于向量的終點坐標減去始點的相應坐標;掌握用向量的直角坐標運算解決平面幾何問題的方法。
2、能力訓練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比較、歸納的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shù)形結合的方法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德育滲透目標
通過學習向量的直角坐標運算,實現(xiàn)幾何與代數(shù)的完全結合,讓學生明白:知識與知識之間、事物與事物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和相互轉化;通過例題及練習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養(yǎng)成勤于動腦的學習習慣。
第二方面:教法與學法分析
現(xiàn)代教學論指出:“教學是師生的多邊活動,在教師進行‘反饋—控制’的同時,每個學生也都在進行微觀的‘反饋—控制’?!庇捎谌魏谓虒W都必須通過學生自身的學習建構才有成效,故本節(jié)課采用“發(fā)現(xiàn)式教學法”來組織課堂教學。這樣,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能動性,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中借助于計算機課件輔助教學。
第三方面:教學過程
共分為六個環(huán)節(jié),具體的時間安排如下:復習提問約4分鐘,導入新課約6分鐘,創(chuàng)設問題約30分鐘,小結約3分鐘,布置作業(yè)約2分鐘。
(一)復習提問
(1)向量在直角坐標系中坐標的定義是什么?
(2)若o為原點,則點A的坐標與向量的坐標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3)如果兩個向量相等,那么這兩個向量的坐標需滿足什么條件?
課堂教學論認為:“要使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首先要把所學習的知識和學生已有的信息聯(lián)系起來”。通過這三個問題的復習就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新的知識前,獲得適當?shù)闹R積累。
(二)導入新課
在教學過程中,我提出兩個問題:
問題1 已知a=a1e1+a2e2,b=b1e1+b2e2,(e1、e2為直角坐標系的基底)
1、則a,b的坐標為……。
2、求a+b,a—b,λa。
3、求a+b,a—b,λa的坐標。
問題2已知A=(x1,y1),B=(x2,y2)。
1、則,的坐標分別為……。
2、化簡。
3、求的坐標。
這兩個問題由師生共同練習完成。
通過師生間的相互討論、相互啟發(fā)、相互合作,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也由低級到高級的認知順序引出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這很自然,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容易激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向量直角坐標運算規(guī)律的強烈欲望。
(三)創(chuàng)設問題
這是本節(jié)課的核心。根據(jù)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問題。
第一層次:先由師生共同歸納總結由問題1、2得出的結論,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比較、歸納的能力。
由問題1我們得到結論1:
a+b=(a1+b1,a2+b2),
a—b=(a1—b1,a2—b2),
λa=(λa1,λa2)。
用語言敘述為:
兩個向量的和與差的坐標分別等于兩個向量相應坐標的和與差。
數(shù)乘向量的坐標等于數(shù)乘向量相應坐標的積。
由問題2我們得到結論2:
=(x2—x1,y2—y1)。
用語言敘述為:
一個向量的坐標等于向量終點的坐標減去始點的相應坐標。
這兩個結論是向量直角坐標運算的規(guī)律,為本節(jié)的知識點。為加深認識,我又安排了練習1。
練習1(口答)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已知向量a=(—2,4),b=(5,2),
則:①2a=(—4,4),2b=(5,4)。②2a=(—4,8)。
(2)已知A(2,1),B(3,8),則=(—1,—7)。
①讓學生注意數(shù)乘向量的坐標等于數(shù)乘向量相應坐標的積。
②提醒學生區(qū)分點的坐標和向量坐標,兩者是不同的概念。
上述(2)小題讓學生明確一個向量的坐標等于向量終點坐標減去始點的相應坐標,而不等于始點坐標減去終點的相應坐標。
第二層次:設計練習2、3、4。
練習2 已知如下向量a、b,求a+b,a—b,3a+4b,4a—4b的坐標。
(1)a=(—2,4),b=(5,2);
(2)a=(4,3),b=(—3,8)。
練習3 已知A(2,1),B(3,8),求。
練習4 已知(2,3),B(4,5),c(6,8)。
(1)若3=,求D點的坐標。
(2)求2—3+2。
這組練習由學生獨立完成。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向量的直角坐標運算和向量相等的條件,也體會到對于兩個向量相加減的直角坐標運算法則可以推廣到有限個向量相加減。對于練習4中的(2)讓學生認識到先進行向量線性運算幾何形式的化簡,再進行代數(shù)運算比較好,也感受到幾何與代數(shù)密不可分。
第三層次:遵循深入淺出的教學原則,我安排了例題1和練習5,這是本節(jié)課重點知識的應用。
例題1 已知平行四邊形ABcD的三個頂點A、B、c的坐標分別是A(—2,1),B(—1,3),c(3,4),求頂點D的坐標。
例題1有多種解法,除了課本中給出的由向量線性運算的幾何形式向代數(shù)形式轉化的方法,還可以利用向量=或=列方程求解,也可以利用線段Ac、BD的中點E的向量表達式進行等量轉化以求出D點的坐標。但不論哪一種解法都用到了一個很重要的數(shù)學方法──數(shù)形結合。
講這個題時,我板書采用的是課本給出的方法,目的是引導學生熟練地轉化向量線性運算的幾何形式和代數(shù)形式,其他的方法則只是給予提示,給學生留出空間,開闊思路,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通過例題1讓學生深刻理解向量的直角坐標運算,親身體會“數(shù)缺形時少直觀,形少數(shù)時難入微,數(shù)形結合百般好,隔離分家萬事非”(華羅庚語)。從而提高學生利用數(shù)形結合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練習5已知A(—2,1),B(1,3),求線段AB中點m和三等分點P、Q的坐標。
練習5是例題1的進一步深入,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采用多種方法解題,教師以巡視的方式進行個別引導,并讓有不同解法的學生上黑板演示,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圍繞中心各抒己見,把思路方法弄清。
通過這個練習,學生可以更熟練地掌握向量直角坐標運算的應用,并使集體智慧個人化,書本知識靈活化,同時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四)小結
為了讓學生將獲得的知識進一步條理化、系統(tǒng)化,同時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及練習后進行再認識的能力,引導學生對本節(jié)課進行總結:
向量的直角坐標運算使向量運算完全數(shù)量化,將數(shù)與形緊密地結合起來,這樣很多的幾何問題就可以通過“數(shù)形結合”的方法轉化為大家熟悉的數(shù)量的運算。
(五)布置作業(yè)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本節(jié)課內容,提高自覺學習的能力,我布置作業(yè)如下:
1、課本第186頁:練習A1(1)、2(1);練習B 1、2。
2、思考題:3a與a的坐標有什么關系?位置有什么特點?
A組的題用來鞏固向量的直角坐標運算,B組的題則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向量直角坐標運算的應用,思考題又為下一節(jié)課的內容埋下伏筆。
(六)板書設計
在黑板中上方書寫完課題后,將版面分為四部分,從上而下,自左向右,按授課順序書寫授課內容,達到清晰、條理、有序的目的。板書內容如下:
課題:6、2、2 向量的直角坐標運算
問題1練習1 例1 練習5
結論1練習2
問題2練習3
結論2練習4
本節(jié)的說課內容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初中課件 篇9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分析
《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十四課《詩兩首》中其中的一首詩,它是詩人泰戈爾創(chuàng)作的一篇優(yōu)美的詩歌,其篇幅短小,意蘊豐富。由假象“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發(fā)想象——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xiàn)對母親的感情,構成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表現(xiàn)了家庭之愛和人類天性的美好與圣潔。
2、教學目標
按照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結合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A、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詩歌的朗讀技巧,繼而提高朗讀能力。
(2)體會詩歌中所表現(xiàn)的感人至深的親情。
B、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生通過查資料,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背景情況。
(2)學生通過誦讀詩歌,體會詩歌的感情及主題。
c、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感受親情,孝敬回報父母,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3、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4、教學難點
深層品味詩句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二、說教法和學法
1、教法說明
本節(jié)課采取“美讀感知法”和“交流合作探究法”,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并通過創(chuàng)設合理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深刻感悟到作品的內涵。
2、學法指導
本課的特點和教法指導思想決定了學生的學法,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并結合自身體驗,歸納出朗讀的方法,從而提高自身對詩歌的鑒賞能力。
三、說學生
七年級的學生也許知道泰戈爾,但對他的生平與思想了解不多,他們雖然讀過一些文學作品,但對外國詩歌接觸較少,很需要這方面的文學修養(yǎng)。這首詩因為它是反映兒童內心世界的,也正是學生自己內心的感受,所以他們不但有交流和傾訴的欲望,更有參與活動的熱情。
四、說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播放歌曲《燭光里的媽媽》。
2、教師設問: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歌中唱道“燭光里的媽媽,您的黑發(fā)泛起了霜花,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笔堑?,母親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子女,而你們有想過要回報母親嗎?
3、學生自由回答。
4、教師小結: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沐浴著母愛,也不要忘了回報母愛。今天,我們就來看著詩人泰戈爾是怎樣回報母愛的。(出示課件:課題、作者)
[設計意圖:導語的設計親切自然,再加上多媒體課件的輔助,使課伊始,便引領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情境中,激發(fā)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
(二)簡介作者
1、教師設問:同學們對詩人泰戈爾有哪些了解呢?請借助自己的資料看一看,然后互相交流。
2、學生互相交流。
3、課件展示:泰戈爾生平簡介。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查找泰戈爾的生平資料,使學生鍛煉了動手查找資料的能力,其實也就是讓學生借助課文學會動手、動腦,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此時已被激發(fā)。]
(三)誦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詩歌。
2、出示課件,讓學生理解并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
3、學生齊讀詩歌,要求讀準字音,讀流利。
4、教師明確并質疑:同學們讀得非常不錯,但要想讀出詩歌的真正韻味,我們還需仔細探討課文。一首詩就像一幅畫,這首詩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請同學們認真聽老師朗讀詩歌,邊聽邊思考這個問題。
5、教師示范朗讀。
6、學生自由回答。
(經(jīng)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出:這首詩向我們展現(xiàn)了“我”想象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與媽媽嬉戲的畫面。)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詩歌感情。]
(四)合作交流,品讀詩歌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為了突出重點,我采取了多種閱讀方式,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不斷地加深對這首詩的理解。
1、教師設問:這首詩向我們展現(xiàn)出一幅兒童與母親嬉戲的畫面,那作者要表達一種什么情感呢?請同學們互相討論交流。
2、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學生可能會從詩歌的朗讀技巧,如節(jié)奏、重音、語速、語氣等到方面加以回答。這時,我會引導學生歸納出:在朗讀這首詩時還應讀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并讓學生從詩句中歸納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師明確:同學們對這首詩中的人物分析得非常透徹,下面我想請一位同學結合我們對詩歌中人物的探討來示范朗讀,讀后請其他
同學從詩歌朗讀的節(jié)奏、重音、語速、語氣等方面加以點評。
3、指名示范朗讀,讀后其他同學評議。
教師明確:同學們的點評都很到位,接下來老師想請同學們聽一聽這首詩歌的配樂朗誦,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理解仔細品味,然后進行訪讀。
4、出示課件:《金色花》配樂朗誦,學生欣賞。
5、學生自由朗讀,教師指導: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以一個調皮孩子的口吻來讀。
6、學生分組朗讀。
[設計意圖:學習詩歌,重在讀。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讓學生范讀、品讀、聽讀、自由朗讀、分組讀,在讀的過程中揣摩詩意,既體驗了作者的情感,又感受到了語言的優(yōu)美,使學生的情感同詩人的情感產生了共鳴。]
(五)合作探究,釋解疑難
深層品味詩句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我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深刻理解主題。
1、過渡:同學們剛才朗讀得非常棒,下面老師還有幾個問題想和同學們共同探討一下。
2、出示課件,師生共同探究。
⑴“我”為什么這么快樂?
⑵“我”為什么想變成一朵金色花,而且再三不讓媽媽知道呢?
⑶作者為什么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教師提示:金色花是印度圣樹,開金黃色的碎花,象征圣潔而美麗。這時,學生不難得出,作者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說明我對母親的愛是圣潔的、美麗的。)
板書:圣潔美麗
教師明確:同學們對問題的理解都很透徹,下面老師想和同學們再次合作,一起把這首詩歌朗讀一遍。
3、師生合作,再次深情朗讀全文。
[設計意圖: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學生應處于主體地位,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在此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共同探究,并適時加以引導和點撥,讓學生更深刻地感悟到作品的內涵,既突破了本文的難點,又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六)拓展延伸
1、出示課件,提出疑問:同學們,生活中母愛無處不在,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時時刻刻滋潤著我們。泰戈爾筆下的孩子愿意變成一朵金色花來回報母親的愛,如果你也具備了一種神奇的力量,可以隨意變化,那么你想變成什么來表達你對母親的愛呢?
2、學生自由回答。
3、教師明確:同學們的想象真是豐富,老師相信如果你們的父母也在場,一定會深受感動,并為你們的這種行為深感自豪?,F(xiàn)在請同學們結合對詩歌的理解及自身生活體驗,齊讀課文。
4、學生齊讀課文。
[設計意圖:學生的想象力是豐富多彩的.,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給學生搭建一個開放的、整體的,不斷建構的教學平臺,給學生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不要凝固學生的思想,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開啟了學生無窮的思維空間,而且通過學生的內心告白,再次激發(fā)學生對母親的深深愛意及回報之情。]
(七)總結概括
這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濃濃的母子之情,正是因為母親無私的愛,才會引發(fā)“我”奇妙的想象,把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來回報母親的愛,從而也體現(xiàn)出“我”對母親最圣潔、最美麗的愛,希望我們的同學們能好好珍惜母愛,細細品味母愛,懂得去回報母愛以及關心過我們的所有的人。
(連線,完成板書)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既與板書相照應,又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此時,學生對本詩也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與理解。]
(八)板書設計:(出示課件)金色花
我嬉戲
媽媽圣潔美麗
[設計意圖:此板書設計既體現(xiàn)了新課改的要求:簡潔明了,又是對全文的概括與總結,讓學生一目了然的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題思想。]
(九)布置作業(yè)(出示課件)
1、背誦課文,準備朗讀比賽。
2、母愛一直伴隨著我們成長,根據(jù)你的體會感受,你認為母愛就是什么呢?請用句式:“母愛就是……”來表達。
例句:母愛就是沒完沒了的嘮叨。
[設計意圖:閱讀與寫作訓練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既是閱讀訓練的深化,又是寫作訓練的一種方式,兩者可以教學相長,相輔相成。]
初中課件 篇10
【教材分析】
一、該節(jié)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jié)課《變阻器》是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電學部分的重要內容,是上節(jié)電阻知識的實際應用,又是后面“歐姆定律”的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它在電學實驗占重要地位,學好變阻器,即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電阻的概念,又為今后的學習特別是做電學實驗必要的準備。根據(jù)三維教學目標及新課程標準對本節(jié)課的要求,結合當前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通過課本的學習來實現(xiàn)以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熟悉常用的滑動變動器的結構,能正確使用滑動變阻器。
②會用滑動變阻器來控制電路中燈泡的亮度。
過程和方法
通過觀察實驗、對比、探究等方法,學習利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流、電壓。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活動,體驗探究的樂趣,使學生樂于觀察、實驗,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學情分析:由于變阻器的部件比較多,接線柱多,而且在使用過程中又是動態(tài)變化的,而課本一下子就提到一個叫滑動變阻器的裝置,對初二學生來說,在變阻原理的理解上感到起點較高,學生難于接受。根據(jù)學生以上特點確定以下重、難點。
重點、難點:滑動變阻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滑動變阻器的構造和原理。
【教材教法】
根據(jù)新課程基本理念“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我們提出“提出問題──實驗探究──交流評價”物理課堂教學模式,它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和對身邊物理現(xiàn)象的已有觀察、對生產技術的已有感性認識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假設和猜想,進而自行設計實驗、驗證假設、交流評價最后歸納出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一系列教學活動,從而使學生把科學知識的獲得與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有機的結合起來,主動獲得對科學的理解,達到獲取物理知識、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一種探究性教學模式。
【教學程序】
一、新課引入:(約4分鐘)
采用演示實驗引入新課。應用演示實驗,把要研究的物理現(xiàn)象生動地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使其感到驚奇,產生疑問,引起思維,激發(fā)興趣,從而順利引入新課。具體做法是:教師出示調光臺燈實物,并當堂演示調光臺燈亮度的變化,并引導學生觀察的同時讓學生提出問題:(投影)
①這種臺燈與其它的臺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②調節(jié)旋鈕,臺燈的亮度有什么變化?
③它能夠改變亮度的原理是怎樣的?
(“導入”中創(chuàng)設了物理情景,注重“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
二、變阻器原理的學習:(約16分鐘)
提出問題 教師引導:燈泡亮度的變化是由通過的電流引起的,而電流的變化則是由電阻的變化引起的。啟發(fā)學生猜想:調光臺燈的電阻變化是由改變導體電阻的什么因素引起的?
實驗探究 學生會根據(jù)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三個因素(導體的材料、橫截面積和長度)去猜想,其中不排除有其它的想法。教師將持有不同意見的學生分成不同的探究實驗小組,啟發(fā)學生設計出以下3種類型的實驗方案:
方案一(改變導體的材料):如圖所示,在A、B間分別接入不同材料的導體電阻,如銅絲和鉛筆芯,觀察小燈泡的亮度變化,觀察并記錄小燈泡的亮度變化,并加以比較。
方案二(改變橫截面積):如圖所示,在A、B間改變導線橫截面積(分別接入1根筆芯與2根筆芯),觀察小燈泡的亮度變化,觀察并記錄小燈泡的亮度變化,并加以比較。
方案三(改變長度):如圖所示,在A、B間(有鄂魚夾)夾入一段鉛筆芯,使一端在鉛筆芯上自由滑動,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鉛筆芯的長度來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電阻,觀察并記錄小燈泡的亮度變化,并加以比較。
(觀察是科學探究的基礎,是提出問題獲得證據(jù)或數(shù)據(jù)的。在觀察到現(xiàn)象后及時作出記錄,這是科學研究的最基本方法)
交流評價 讓完成以上3種不同類型的小組相互交流,并歸納篩選出這樣一個結果:改變導體的長度能較方便地改變小燈泡的亮度。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歸納出:調光臺燈,實質上是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的長度,來改變電阻,從而改變臺燈的亮度的。要想弄清其原理,我們先來學習一種能改變電阻的器件──變阻器。其實,實驗室所用的變阻器也是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的器件。
6.4 變阻器(板書)
原理:變阻器就是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的器件。(板書)
三、正確使用變阻器的學習(約20分鐘)
①變阻器結構的學習(約3分鐘)
教師首先要求學生結合實驗桌上滑動變阻器的實物認識變阻器的主要構造,并重點強調觀察4個接線柱和表面涂有絕緣漆的合金線所繞成的線圈,猜想這種結構的設計有什么理由。然后打出投影:
電阻絲什么位置的絕緣漆被刮去了?為什么要刮去?
哪兩個接線柱之間的電阻是不變的?
哪兩個接線柱之間的電阻很小,幾乎是零?
教師結合投影片介紹其構造,理解銘牌上數(shù)據(jù)的物理意義;并要求學生學會畫滑動變阻器的結構簡圖和電路符號。(板書)
結構:瓷筒、電阻線、金屬棒、金屬滑片、接線柱
符號:
(該部分內容簡單,讓學生觀察,師生共同解決,教學中主要采用問題法和講授法。)
②正確使用滑動變阻器
該部分是本節(jié)的重點與難點,為了化解難點突出重點,我們在此設計了一個學生實驗,讓學生動手去探究滑動變阻器的正確使用。
提出問題 (投影)
要使燈泡和變阻器中的電流大小相同,變阻器應該與燈泡串聯(lián)還是并聯(lián)?
要能控制電流的大小,應該使用變阻器上的哪兩個接線柱?
要使燈泡由暗變亮,接通電路前應將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
移動滑片時,哪兩個接線柱之間的電阻隨著改變?向哪個方向移動時電阻變大?
滑動變阻器上有4個接線柱,怎樣把這些接線柱接入電路?共有幾種接法?
實驗探究 學生相互討論,首先,設計出實驗電路如圖所示,接著根據(jù)各自制定的計劃進行操作,嘗試控制燈燈泡的亮度。同時,教師巡視,并指導各實驗小組將變阻器的實物連接、電路圖連接、及電路符號連接進行對照,研究電阻變化的原理和規(guī)律。
交流評價 各小組分別結合各自的實驗結果相互討論,共同歸納出:(并板書)
使用:①能使變阻器電阻變化的接法有4種(“一上一下”);
②不能使變阻器電阻變化的接法有2種,其中“同下”電阻總是很大,而“同上”
電阻總是很小。
③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線柱,接入電路的電阻越小。
(本環(huán)節(jié)中重組了教材內容,讓學生經(jīng)歷“提出問題──實驗探究──交流評估”這一個性化的過程,去主動突?!白冏杵鳌边@一教學重難點,使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所以然。”)
【板書】
板書將教學內容系統(tǒng)化、條理化,使學生易于掌握知識的重點、分散教學難點,加深對基本概念和規(guī)律的認識,便于學生筆記和復習,易于在學生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6.3 變阻器
1.原理:利用改變連入電路中電阻線長度來改變電阻。
2.結構:瓷筒、電阻線、金屬棒、金屬滑片、接線柱。
3.符號:
4.使用:
①能使變阻器電阻變化的接法有4種(“一上一下”);
②不能使變阻器電阻變化的接法有2種,其中“同下”電阻總是很大,而“同上”的
電阻總是很小。
③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線柱,接入電路的電阻越小。
初中課件 篇11
主題:制作可調節(jié)亮度的小臺燈
[設計意圖]
制作可調節(jié)亮度的小臺燈(或制作可調節(jié)轉速的小風扇)的實踐活動是一項集電路、電流、電壓、電阻(甚至涉及到電功率)于一體的綜合性制作活動。通過這項制作活動,可以使學生知道滑動變阻的原理和應用;進一步理解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也為后面電功率知識的學習積累了直接經(jīng)驗。制作中所用到的材料也是比較易得的,關鍵是電阻絲材料的選擇和滑片滑動效果是這一制作中的難點。由于這項制作的成品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外觀形狀和內部結構,給出了較大的創(chuàng)造空間,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思維上的聯(lián)想創(chuàng)作出可種各樣的作品,可以使學生初步形成在知識轉化為技術的同時,要考慮產品的外觀設計、產品使用時是否可靠安全等意識。
[教學目標]
1.會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流大小的原理制作一個亮度可調節(jié)的調光燈。
2.初步形成根據(jù)制作產品的功能,選擇器材、材料并將有機的結合起來的能力和在制作中將各種技能、技術運用在產品制作中的能力。
3.通過設計、制作產品,體驗成功喜悅,享受創(chuàng)造的快樂。 能夠體現(xiàn)三維目標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電阻絲材料的選擇和滑動變阻器的結構、長度以及滑片滑動效果、接觸性等。 2.電源電壓的選擇及起保護作用的定值電阻大小的確定。 3.模型外觀、結構的設計及內部電路的布局。 [教具和學具]
教具:實物投影儀。學具:小燈泡(2.5V0.3A)學生用電流表和電壓表、開關、各種鉛筆、電阻絲、導線、金屬回形針、干電池若干節(jié)、帶有各種圖案的硬紙片、各種工具、電烙鐵等。 [課前準備]為為制作可連續(xù)調節(jié)亮度的調光燈的模型準備自己所需要的材料。 [教學過程]
教學階段與時間分配
一、引入 (5分鐘)
教師主導:我們知道在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用到亮度可調節(jié)的調光燈,我們能不能用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來制作一個調光燈呢? 出示幾張以往學生制作的調光燈照片(或模型) 大家看出這些圖片有什么感想,如果我們制作調光燈,有什么創(chuàng)意,大家談談。 學生主體:可以將兩個亮度可調
節(jié)小燈泡當作貓頭鷹的眼睛,使它有時暗,有時亮。
可以制作一個小屋,將調光燈當作屋頂?shù)牡鯚簦?屋內 的景物時明時暗。
可以制作一個小臺燈, 放在小桌上。
點評:學生能通過圖片和模型受到啟發(fā),激起創(chuàng)造欲,無意間將調光燈應用在他們在生活中見到或喜歡的模型上,符合學生的心理及經(jīng)驗。
二、設計與制作(30分鐘)
教師主導:剛才同學們在談的時候已經(jīng)無意間說明了所制作模型具有的功能了或能夠的生的效果。因此現(xiàn)在請大同學們將模型的名稱和具有的功能決定下來。 你是用什么方法來調節(jié)電流大小的? 你準備用什么材料來制作滑動變阻器? 設計你的電路圖。
對照學生設計的電路圖,請相關每組學生答辨:
答辯一:如果滑片移到了阻值最小處,造成電流過大,燒壞燈怎么辦?你的設計中并沒在這方面的安全措施。
這個阻值的大小你如何確定?
此時你的電路經(jīng)過修改后,其電路圖又是如何?
答辯二:在你的設計中,用了兩個小燈泡,那么電路中的滑動變阻器應接在什么地方? 答辯三:在實際制作中,往往滑片不太好滑,與鉛筆芯的接觸也不是太好,你們組準備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提供學生一些器材,讓學生根據(jù)需要自由選擇。 巡視指導。
學生主體:決定產品名稱和應具有的功能。 用滑動變阻器來調節(jié)電流大小。 用鉛筆芯。 設計電路圖。
可以在電路里串聯(lián)一個阻值適當?shù)亩ㄖ惦娮琛?/p>
用電壓表測出電源電壓,去掉燈正常工作的電壓,剩余的電壓就是定值電阻承擔的電壓,我選擇適當長度的電阻絲接在電路里,具體作法是將電壓表接在燈的兩端,移動滑動變阻器,使電壓表示數(shù)等于小燈泡正常工作的電壓值。 修改電路圖并展示。
接在干路上。展示其電路圖。
我們組采用兩根相同的鉛筆芯并排靠緊,將滑片置于兩鉛筆芯之間,這樣既便于滑片移動,又能使滑片與軌道保持良好接觸。
同級學生分工,一部分負責連接電路,一部分負責產品的外觀設計。 點評:使學生明確設計產品時,明確產品的用途是設計的創(chuàng)造的第一步。
小燈最亮時的電壓定為它正常工作時的電壓,在制作的調節(jié)中,可采用前面所學的“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一節(jié)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與調節(jié)方法。
在電路的設計中,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產品的功能,演變出許多電路,這些電路都是應用原有的電路知識拓展而成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并有所創(chuàng)造的能力。 軌道接觸不好是學生在制作中普遍遇到的問題,所以解決這個問題,讓學生知道除了知識以外,技術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交流與評價(10分鐘)
教師主導:要求每組將本組的作品放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效果并加以解說功能和有所創(chuàng)新的地方。
要求每組課后寫出作品功能使用說明。
學生主體:xx
介紹作品:xx
例1:本組紅、黃兩色玻璃紙蒙在貓頭鷹的眼睛上,使其兩眼射出紅、黃兩色的光。
例2:我們將臺燈的燈罩作成凹形,應用了凹面鏡會聚光的特點。
例3:我們將軌道豎直安裝,這樣滑片上下移動,便于操作,結構合理美觀。
點評:培養(yǎng)學生知識轉化為技術的同時,要考慮產品的外觀設計、產品使用時是否可靠安全等意識。
[教學資源]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是根據(jù)以往學生在小制作實踐活動的基礎上設計的,因此比較切合學生的實際情況。
[教學評析]
通過本節(jié)課教學實際來看,初步達成了教學的目標。在此項活動中,學生表現(xiàn)出極大的熱情,并迸發(fā)出許多智慧的火花,例如,有的同學將兩根鉛筆芯并在一起,形成一個滑道,這樣既保證了滑片與鉛筆芯的良好接觸,又使得滑片在滑動過程中方便,可靠;又例如有的同學就直接利用電位器調節(jié)臺燈的亮度;有的學生覺得電池所提供的電壓不夠,消耗得快,就利用廢舊電器上的變壓器,將家庭電路的電壓降到小燈泡能夠正常工作的電壓,整個裝置,只要往插座上一插就可演示,已初步體現(xiàn)出實用性;再例如,不少學生在整個裝置的外觀上,選擇了富有各性背景,有的是一個充滿溫馨小木屋,有的是一個貓頭鷹的雙眼等。但此節(jié)課上也反映了一些學生的動手制作的能力較差,因此教師要給予切實的幫助。另外本節(jié)課前要學生具備使用電烙鐵焊接的能力,可能通過勞技課上實現(xiàn),也可將此節(jié)課與勞技課結合起來。
初中生物課件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搜集的“初中生物課件”全套已經(jīng)準備就緒請您查收,請將本文保存以方便針對性的參考。教案課件是每個老師在開學前必備的,每位教師都應認真編寫教案課件。編寫教案課件是提高新老師教學技能和水平的基礎。
初中生物課件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晚上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從種到界》首先,我對本節(jié)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
《從種到界》是八年級生物學上冊第六單元第一章第二節(jié)內容。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種多樣的。依據(jù)一定的標準,各種生物可分成不同的類群。在此之前,我們已經(jīng)嘗試對動植物進行了分類,這為過渡到本節(jié)對生物進行科學分類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教學目標
基于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將從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確定本節(jié)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舉例說出生物分類的七個等級。
2、概述生物分類的依據(jù)和意義。能力目標:
1.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并對提出的問題,練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及與人溝通合作形成良好人際關系的能力。 3.使學生初步具有怎樣給生物進行分類的能力。 4.通過對本節(jié)學習,培養(yǎng)學生參與意識和實踐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對本節(jié)學習,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唯物辯證觀點。
2.通過對本節(jié)學習,學生對課本圖片的觀察及教師的介紹,培養(yǎng)同學們愛護生靈、愛護地球的情感,提升自我素質教學重點:
1.說出生物分類的七個等級。 2.概述生物分類的依據(jù)和意義。
教學難點:
1.說出生物分類的七個等級。
2.教學組織對生物分類的七個等級的闡述。
二、說教法
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者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法上我主要體現(xiàn)“啟發(fā)式”的理念,并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增加教學的新穎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同時我還采取大量的圖片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針對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三、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xiàn)在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這節(jié)課我主要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法,通過小組間的合作,學生參與整個課堂及課下活動,既發(fā)揮了集團軍的作用,學生也在活動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人合作和交流。我還讓學生在課前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準備各種圖片和相關問題,通過觀察、討論、分析、探究去發(fā)現(xiàn)知識,逐漸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jù)教學大綱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在分析教材合理選擇教法和學法基礎上,本課教學過程的設計分四個環(huán)節(jié):第一環(huán)節(jié):復習提問,導入新課
提問導入:
1、在上一節(jié)課我們嘗試對動植物進行了分類,我們將動物分成有脊椎的和無脊椎的兩類,我們將植物分成有種子的和無種子的兩類。那么我們能概括一下我們的分類依據(jù)是什么嗎?(生物的形態(tài)特征和生物方式)
2、展示幻燈片。太空人小明,他要給我們班同學寄一封信,誰來幫幫他如何填寫通訊地址?填寫通訊地址,其實就是按由大到小的順序尋找不同的等級。(學生幫助小明填寫通訊地址:銀河系、地球、中國、北京、海淀區(qū)、101中學,初二一班。)
3、你覺得對生物進行科學分類有什么意義?
今天,我們將來學習分類的不同等級的單位及生物是如何被列入到這些不同等級的分類單位的。
(利用兩個提問一個事例來導入新課,意在增加學生知識的銜接性和系統(tǒng)性)
第二環(huán)節(jié):學習新知(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分類等級(以馬為例,結合教材圖片)
1、區(qū)別種與物種
展示不同顏色馬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比較斑馬和馬的相同和不同之處,教師總結。(它們雖然長的很像,卻屬于不同的物種,列為同一個屬)
2、區(qū)別奇蹄目和偶蹄目
展示圖片驢和犀牛,提出問題,哪個與馬、斑馬最像?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它們是同一個科,馬科。演示圖片羊,比較羊和犀牛,哪個與前面的幾種動物最相似呢?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判斷比較難,演示奇蹄目和偶蹄目的足部圖片。馬、犀牛、羊、鹿等動物的趾外有蹄,它就像我們的指甲一樣。這是馬的蹄,它僅第三趾發(fā)達,其他的都退化了,也就是說,馬有一個蹄。旁邊的這是犀牛的,它有三個蹄,它和馬的蹄的數(shù)目都是奇數(shù),所以這兩種動物屬于奇蹄目。再看看羊,它有兩個蹄,長頸鹿也有兩個蹄,都是偶數(shù),所以它們屬于偶蹄目??梢?,犀牛和馬、斑馬、驢更為相象,同屬于奇蹄目。
3、區(qū)別哺乳綱、鳥綱、爬行綱、兩棲綱、魚綱
演示圖片:這些動物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它們和鳥、青蛙有什么不同嗎?同學討論2分鐘,教師引導總結,它們都有毛,胎生,恒溫,都能哺乳。分別總結鳥綱、爬行綱、兩棲綱、魚綱的共同特征。
4、區(qū)別脊椎動物門和無脊椎動物門
利用摸摸自己的脊柱,區(qū)分魚和一些低等動物蚯蚓等的不同,引入脊索動物概念,區(qū)分脊索動物和脊椎動物。
5、區(qū)別植物界和動物界
雖然蚯蚓無脊椎,魚有脊椎,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不能進行光合作用。都屬于動物界,界是最大的分類單位。樹能進行光合作用屬于植物界。問題:植物界和動物界的生物有什么區(qū)別?學生回答:植物能夠自己制造有機物,動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必須吃植物或其他動物。第三環(huán)節(jié):課堂小結,強化認識
教師總結:剛才我們按照從種到界的分類等級,了解了馬是怎樣被列入不同的分類等級的?,F(xiàn)在請從界到種來總結馬的不同分類等級。
學生總結:我們先從植物和動物中選定馬屬于動物界,根據(jù)馬有脊柱將它定在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中有鳥綱、兩棲綱、爬行綱和魚綱、哺乳綱,馬是胎生,哺乳,恒溫的陸生動物,所以屬于哺乳綱;它有一個蹄,所以區(qū)別于有兩個蹄的羊等,和犀牛一起屬于奇蹄目;然后找到馬科,馬屬,最后到種,馬種。提問題:
1.哪個分類等級中動物的共同特征最少,哪個最多?2.哪個分類等級中的動物的種類最多,哪個最少?
引導學生回答:
1.界的共同特征最少,種的最多:2.界中的動物種類最多,種中的最少。
第四環(huán)節(jié):練習鞏固
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設計練習時盡量地做到科學、合理,體現(xiàn)一不定期的層次性和針對性,難易適中。我安排了三個練習
1.幫助小明尋找他的親緣關系。
學生討論后給出答案:小明屬于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動物綱、偶蹄目、類人猿科、人屬、人種。
2.植物的分類等級
演示油松和毛白楊,打亂分類等級進行分類。
植物界、種子植物門、裸子植物亞門、松柏綱、松柏目、松科、油松。植物界、被子植物亞門、雙子葉植物綱、楊柳科、楊屬、毛白楊。
3.林奈和雙名法
演示植物標牌,展示生物的學名。學生自學,教師總結。
4.布置課外作業(yè)給校園植物掛牌。板書設計
以上就是我對《從種到界》一課的設計過程,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初中生物課件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制作臨時裝片的基本方法,使用顯微鏡觀察自己制作的臨時裝片;認識并闡明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初步學會繪制植物細胞結構簡圖。
【能力目標】了解出臨時裝片制作過程以及注意事項;了解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各部分結構的功能。
【情感目標】通過制作臨時裝片,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制作臨時裝片,歸納植物細胞結構。
2、難點:成功地制作臨時裝片。
二、教材處理:
1、學生狀況分析:
通過上一節(jié)的學習,學生初步具備了使用顯微鏡的技能,這時要滿足他們觀察微小細胞的愿望,引導他們進行主動探究學習,同時由于學生沒有看到過細胞,因此在觀察臨時裝片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制作較好的臨時裝片。
2、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
(1)、復習上節(jié)課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2)、講授新課:如何制作臨時裝片。
(3)、繪制植物細胞結構圖
(4)、練習。
(5)、小結。
三、教學方法、教學手段:
1、教學方法:多媒體、實驗探究。
2、教學手段:本節(jié)課以學生親自動手實踐為主,并采用復習、展示導入、教師演示與輔導為輔的教學手段。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與情境導入:
1、顯微鏡的結構由哪幾部分組成?
2、顯微鏡的使用分哪幾個步驟?
(二)、制作臨時裝片。
1、多媒體演示臨時裝片的制作步驟:
(1)準備:
擦:必須將載玻片、蓋玻片擦拭干凈,目的是避免雜質出現(xiàn)于視野中。
滴:滴加清水時應適量:過多,水會溢出;過少,制片容易產生氣泡。
(2)制片:
撕:撕取少量的洋蔥鱗莖葉內表皮,不要將葉肉一起帶下來。
展:充分將取下的洋蔥表皮展開,避免重疊。
蓋:蓋蓋玻片一側先接觸水滴邊緣,然后將另一側緩緩放下。。
(3)染色:
滴: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稀碘液時適量:多了,會溢出來污染實驗臺;少了,染色不充分。
吸:吸水紙應有另一側吸引,使稀碘液均勻擴散到蓋玻片下。使染色充分。
2、學生練習制作臨時裝片
3、學生觀察自制的臨時裝片。
(三)、學生動手制作,老師引導學生觀察植物細胞的結構
讓學生明確: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1)細胞壁:保護和支持作用
(2)細胞膜:保護、控制物質的進出。
(3)葉綠體:含有葉綠素,是植物細胞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部位。
(4)細胞核:含有遺傳物質。
(5)細胞質:內有液泡,液泡中含有細胞液。
(四)、技能訓練:繪植物細胞結構圖
強調繪圖要領:
真實;大小、位置、點線結構;名稱標注齊全。
(五)、課堂小結:
1、臨時裝片的制作步驟;
2、植物細胞的結構。
(六)、作業(yè)布置:
練習繪制植物細胞結構圖;要求標注功能
初中生物課件 篇3
教學方法與手段:
上節(jié)課學習了食物鏈,我們做了個游戲 是有關生物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那么繼續(xù)讓學生將這些生物聯(lián)系在一 起,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在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種生物之間形成了 錯綜復雜的食物關系。
各條食物鏈就相互交叉連 接起來,形成一個復雜的網(wǎng)狀結構,這個網(wǎng)狀結構叫做食物網(wǎng),
分析這些生物之間的關系,總結出食物網(wǎng)。
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種生物之間因食物關系所形成的`食物鏈往往不止一條,學生通過連接會自己去發(fā)現(xiàn)這一點,那么這節(jié)課結合上節(jié)課的食物鏈,讓學生接著連起來,增加學生的興趣,引出食物網(wǎng)。
復習光合作用的公式,
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流動的主要路徑為,能量以日光形式進入生態(tài)系統(tǒng),以植物物質形式貯存起來的能量,沿著 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流動通過生態(tài)系統(tǒng),以動物、植物物質中的化學潛能形式貯存在系統(tǒng)中,或作為產品輸出,離開生態(tài)系統(tǒng),或經(jīng)消費者和分解者生物有機體呼吸釋放的熱能自系統(tǒng)中丟失。
總之,能量在食物網(wǎng)中的流動, 總是遵循這樣的規(guī)律,從綠色植物開始,流向植食性動物 ,在流向肉食性動物。
師:我們學習了食物網(wǎng)的知識,并且知道了能量在食物網(wǎng)中的流動,總是遵循這樣的規(guī)律,從綠色植物開始,流向植食性動物,在流向肉食性動物。另外,我們看到了 人類活動對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的 影響,這告訴人類,只有保護每一物種,保護生態(tài)系統(tǒng),才能保證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
閱讀分析課本102頁,總結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是沿著食物鏈(網(wǎng))進行的。
課本103頁的資料,讓學生分析,再總結出食物鏈(網(wǎng))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營養(yǎng)結構,如果食物鏈(網(wǎng))受到人為的破壞,提出下面問題:
生態(tài)系統(tǒng)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加深對生物與環(huán)境關系的認識,形成熱愛自然、保護生物的情感,關注與生物有關的 社會問題,具有社會 責任感。
初中生物課件 篇4
教學目標:
1、描述細菌的主要特征。
2、練習顯微鏡的使用。
3、初步學會用高倍顯微鏡觀察細菌的形態(tài)。
學法指導:
細菌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是重點,但細菌的個體很小,必須借助顯微鏡才能觀察其形態(tài)結構,要注意顯微鏡的操作過程及注意事項。
學習探究:
一、復習鞏固
⑴你能說出病毒的形態(tài)結構嗎?
⑵你們見過細菌嗎?聽說過細菌嗎?能否描述出細菌的樣子?
二、問題探析:
1、細菌的形態(tài)結構
認真閱讀課本111頁內容并觀察課本圖2.3--4,思考并回答問題:
⑴你能說出細菌的分布嗎?
⑵細菌個體形態(tài)有、和形。
2、觀察細菌的形態(tài)實驗
閱讀課本“觀察酸奶中的乳酸菌”的實驗內容,用顯微鏡認真觀察細菌的形態(tài)結構。分析討論問題:
⑴使用高倍鏡觀察時,為什么要先在低倍鏡下找到觀察的對象?
⑵你觀察到的細菌形態(tài)有哪幾種?
⑶細菌的細胞結構與動植物細胞結構有何異同?請?zhí)顚懴卤恚?/p>
比較
種類
不同點
共同點
細菌
動物細胞
植物細胞
三、知識歸納
細菌的形態(tài)結構
形態(tài):細胞,個體十分微小,有、、三種形態(tài)
結構:細胞都有、、沒有
有些細菌有、等特殊的結構
自我測評
1、通常用來作為菌種鑒定的重要依據(jù)是()。
A.菌落B.細菌形態(tài)C.細菌體積D.細菌結構
2、細菌不具有的結構是()
A、細胞壁B、細胞膜C、細胞質D、成形的細胞核
3、下列關于細菌的說法正確的是()。
A.都有鞭毛,生活在水中
B.都有莢膜,都能形成芽孢
C.肺炎雙球菌是多細胞的生物體
D.金黃色葡萄球菌菌落中的每個細菌都是獨立生活的
4、下圖是顯微鏡視野中的三種細菌,其中的()是球形,()是桿形,()是螺旋形。
5、細菌有三種基本形態(tài),例如能引發(fā)咽喉炎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呈__,大
腸桿菌呈__,小螺菌呈__。
拓展探究轉換高倍物鏡時,為什么要轉動轉換器而不能直接扳動物鏡?
附:自我測評答案
1、B2、D3、D4、BCA
5、球形桿形螺旋形
初中生物課件 篇5
1.了解人類遺傳病的危害,說出遺傳病監(jiān)測和預防的主要方法。
2.通過搜集資料,了解遺傳病的危害及預防知識,鍛煉資料搜集能力及綜合分析能力。
3.正確認識遺傳病的危害性及遺傳病預防的必要性,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激發(fā)對學習生物學知識的興趣。
(播放“遺傳病”相關視頻資料)教師提問觀看后的感受。(我國大約有20%~25%的人患有各種遺傳病。遺傳病不僅給患者個人帶來痛苦,而且給家庭和社會帶來負擔。)遺傳病治療的難度很大,但是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以及人類對遺傳病認識的深入,我們對遺傳病可以進行適當?shù)谋O(jiān)測和預防。引入課題。
給出案例,達爾文與其表妹結婚,所生的6名子女中,3人中途夭亡,另外3人終生不育。遺傳學家摩爾根與其表妹結婚所生的子女,不是過早夭折就是智力有問題。
引導學生分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因為他們近親結婚)。追問:為什么近親結婚后代易患遺傳病?(因為近親帶有相同隱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較大。)所以,我國婚姻法規(guī)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禁止結婚。除了禁止近親結婚外,還可以通過遺傳咨詢和產前診斷等手段,對遺傳病進行一定程度的監(jiān)測和預防。
遺傳咨詢是指醫(yī)生向咨詢對象進行身體檢查,了解家族病史,對是否患有某種遺傳病做出診斷,推算出后代的再發(fā)風險率,從而向咨詢對象提出如終止妊娠,進行產前診斷等建議。
給出案例:一對青年男女準備走進婚姻的殿堂,這時,男方提出應該去做個婚檢,女方認為兩人都很健康,做婚檢太麻煩,認為沒必要。你支持誰的想法,表明原因。(大部分同學支持男方的想法,認為這是對家庭負責,對子女負責。)使學生意識到遺傳咨詢的必要性。
在男方的堅持下,兩人來到醫(yī)院做了身體檢查,通過咨詢發(fā)現(xiàn)女方是色盲基因的攜帶者,男方是白化病基因的攜帶者。根據(jù)以上結果你會向兩人提出什么建議?(白化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因女方不攜帶白化病基因,所以兩人的后代不論男女,都不會患白化病;色盲癥是伴X隱性遺傳病,若以后兩人的孩子是女性,則不會患色盲癥,若是男性則有50%的可能會患色盲癥。建議:生女孩則不會患以上兩種遺傳病,若是男孩則需要進行進一步診斷。)引出產前診斷。
產前診斷是在胎兒出生前,醫(yī)生用專門的檢測手段,如羊水檢查、B超檢查、孕婦血細胞檢查以及基因診斷等手段,確定胎兒是否患有某種遺傳病或先天性疾病。
基因診斷技術可以很好地監(jiān)測和預防遺傳病,但是也會帶來一些不好的社會問題,如人們擔心由于缺陷基因的檢出,在就業(yè)、買保險等方面會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你認為該如何妥善處理這一問題呢?(加大對基因診斷技術的監(jiān)控力度,合理的利用基因診斷技術,注意對診斷結果的保護。)
初中生物課件 篇6
1.掌握氨基酸脫水縮合的過程。
2.通過學習氨基酸脫水縮合的過程,提高有關蛋白質相關計算的能力。
3.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關注蛋白質研究的新進展。
復習導入,提問:
之前我們學習過了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氨基酸,如果把氨基酸比喻成珍珠的話,那么這些“珍珠”是如何穿成串兒,成為“珍珠項鏈”蛋白質的呢?如果告訴你氨基是具有堿性的,而羧基是具有酸性的,那么大膽猜測一下會發(fā)生什么?(酸堿中和。)帶著這樣的思考,接下來共同學習一下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過渡:蛋白質是生物大分子,所謂大分子就是相較無機物來說分子量大百倍或千倍以上的分子。比如牛胰島素的相對分子質量為5700,人的血紅蛋白相對分子質量為64500等。
提問:那么小小的氨基酸是如何組成那么大的蛋白質的呢?請同學們結合課本,說一說從氨基酸到蛋白質大致有哪些結構層次。(經(jīng)歷了二肽→三肽→多肽,通過盤曲、折疊形成了具有空間結構的蛋白質。)
過渡:這種氨基酸和氨基酸的連接方式稱為脫水縮合。
組織學生自學課本,說出脫水縮合的含義: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連接,同時脫去一分子的水,這種結合方式叫做脫水縮合。此時重點強調肽鍵的含義及寫法。
活動(角色扮演):請4位同學分別扮演一種氨基酸,如果每位的右手代表氨基,左手代表羧基,然后站成一排,相鄰的同學手牽手,牽手的部分可以稱作什么?(肽鍵。)
問題:
怎樣才能更高地還原脫水縮合過程?(每人右手拿著NH和H的卡片,左手拿著CH和OH的卡片,一個同學和另一個同學左右手相連的時候,拿掉H和OH的卡片。)
其他同學觀察,4位同學站成一排,會形成幾個肽鍵?脫去幾分子水?(3;3。)
繼續(xù)提問:那么n個氨基酸形成一個肽鏈時,脫掉幾個水分子?形成幾個肽鍵?如果n個氨基酸形成m條肽鏈呢?(n-1;n-1;n-m;n-m。)
提出啟發(fā)性問題:如果4位同學站的不是一排,是一個圈,結果跟之前的有什么區(qū)別?(形成環(huán)肽,形成4個肽鍵,脫去4個水。)組織學生進行表演,其他同學點評,總結結論。
作業(yè):如果同學們在進行角色扮演時,改變站位、人數(shù)、人員等等,結果又是如何?形成的蛋白質是一樣的么?請同學們課下進行活動,并且探究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原因,下節(jié)課進行分享。
初中生物課件 篇7
1. 通過觀察一些生物與非生物,會比較它們的區(qū)別。
培養(yǎng)觀察能力、發(fā)散思維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1.學生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3.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草原的美麗景色,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資料。師生一起欣賞圖片中碧藍的天空、流動的白云、遍地開放的鮮花、綠草如茵的草原、悠閑取食的牛羊和精巧別致的氈房。
學生觀察后,小組內交流展示觀察的結果,最后達成共識:花草、樹、牛羊是生物,白云、氈房不是生物。由所有生物的特征是否完全相同引入課題。
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認識不少的生物,如果你要了解這些生物的主要特征就必然對不同的生物進行認真、細致的觀察。那么在觀察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中的相關內容,嘗試進行歸納和總結。
學生閱讀后,歸納、總結,并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展示,最后達成共識:
1、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能借助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錄音機、攝像機等工具,有時還需要測量。
2、科學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時要全面、細致和實事求是,并及時記錄下來。
3、如果進行較長時間的觀察,要有計劃、有耐心。
4、 觀察時要積極思考,在觀察的基礎上,還需要同別人交流看法,進行討論,熱烈的討論能讓你迸發(fā)思想的火花。
多媒體展示圖片:
(在尼日爾南部城鎮(zhèn)馬拉迪的一個治療性給食中心,一位母親背著她那因為營養(yǎng)不良而極度瘦弱的孩子。)
問:這2張圖片說明了生物的生存需要不斷從外界獲取什么?
講: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食物”,肉食動物通過捕獲草食動物獲取食物,草食動物通過取食植物獲得食物,民以食為天,人要每天從食物中獲取身體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一旦食物匱乏,就可能出現(xiàn)圖片中的狀況??傊?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斷地從外界獲得營養(yǎng)物質,維持生存。
引導學生觀察圖片是什么動物?生活在哪里?你們看到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景象?它為什么要浮出水面呼氣?
講:生活中的人每時每刻也都要進行呼吸,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多媒體出示圖片:
引導學生觀察、討論,該圖片揭示了什么生命特征?
講:人在運動過程中會排出大量的汗液,是因為在運動中人體內產生了比平時更多的廢物,這些廢物要及時排出體外,排泄的途徑除了排汗外,還可以通過排尿和呼氣的形式排出。
多媒體展示圖片:
引導學生觀察圖片中的花朵,一朵花受到昆蟲的刺激作出什么反應?
我們把生物對外界刺激作出的反應,叫應激性。
問:同學們還能舉出哪些實例說明生物具有應激性?
(獅子發(fā)現(xiàn)獵物后迅速追擊;兔子發(fā)現(xiàn)天上的老鷹后向坡上猛竄;向日葵的花盤會隨著太陽轉動;含羞草的葉片受到觸動時會自然下垂;一滴糖水會招來許多螞蟻;我們吃飯時,會分泌許多唾液……)
多媒體展示圖片:
引導學生觀察上面圖片,討論交流生物具有什么特征?
講:一粒種子可以萌發(fā)生長形成幼苗,一株幼苗可以長成一棵大樹;一頭小象可以長成一頭大象……這些都是生長。當生物體長到一定時候,就開始繁殖下一代。
啟發(fā)學生思考生物還有哪些繁殖方式?想一想動物、植物、細菌怎樣繁殖?
學生思考后回答:
——除了雞、鴨可以產卵之外,貓、狗可以產仔。
——有的植物用種子繁殖,有的用根繁殖,有的用莖繁殖,還有用葉繁殖的。
——還有用細胞繁殖的。
講:生物的繁殖方式有兩種: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高等的生物一般進行有性生殖,而低等的生物一般進行無性生殖。
補充說明細菌可以進行_生殖,酵母菌進行出芽生殖等。
講:以上都是生物具有的特征,你還能舉出生物所具有的其他特征嗎?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身邊的生物現(xiàn)象,歸納出生物具有的其他特征。
問:蚯蚓只能生活在陰暗、潮濕、疏松、富含有機物的土壤中,它能不能生活在沙漠中?蚯蚓在土壤中鉆來鉆去,會使土壤變得怎樣?這說明了什么?
答:生物只能生活在一定環(huán)境中,生物都能適應環(huán)境并影響環(huán)境。
問:仔細觀察周圍的人,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一般和他們的長輩相像,但又不完全相同,有著明顯的差異,這說明了什么?
問:生物都能生長、繁殖,具有應激性,這些生理活動的完成,需要一定的結構基礎,生物有沒有共同的結構基礎呢?
答:雖然各種生物形形色色,但它們都是由細胞構成的(除病毒外)。
師:我們留意了這么多生命現(xiàn)象,相信你們一定會利用這些生物的特征去判斷一個物體是否是生物了吧。我們來練習一下。
多媒體展示圖片: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中的蘑菇、枯葉、鐘乳石、機器狗,指出哪些屬于生物?并說出理由。
學生討論后回答:蘑菇屬于生物,枯葉、鐘乳石和機器狗不具有生長、繁殖、呼吸、排泄等生命活動,屬于非生物。
學完這節(jié)課后,同學們知道了什么是生物?凡是具有生命的物體都是生物。它們都具有共同的結構基礎,都要進行一系列的生理活動:需要呼吸,需要營養(yǎng),需要排泄廢物,能夠生長繁殖,具有應激性,可以適應環(huán)境,還可以影響環(huán)境……
今天我們接觸到這么多的生命,觀察它們的生命現(xiàn)象,你還認為路旁的一棵樹,道邊的一朵花,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嗎?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去對待那些具有生命的物體呢?(留給學生課后去思考)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斷從外界獲得營養(yǎng)物質,維持生存。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生物在生活過程中,體內會不斷產生多種廢物,并且能夠將廢物排出體外。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生物能夠由小長大。當生物長到一定大小的時候就開始繁殖下一代。
初中英語課件
俗話說,手中無網(wǎng)看魚跳。。在幼兒園教師的平時工作生活中,會經(jīng)常需要提前準備參考資料。資料一般指生產、生活中閱讀,學習,參考必需的東西。參考資料會讓未來的學習或者工作做得更好!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常見幼師資料嗎?小編花時間特意編輯了初中英語課件,希望你能從中找到有用的內容!
初中英語課件【篇1】
Good morning, everyone、 I am number_______、Today I am very happy and excited that I can stand here for an interview、And it is also my great honor to share my lesson with all of you here, and this chance is very precious for me、 Hope you can enjoy it、The
content of my lesson today is Section A Read and Write of Unit 2 My days of the week of PEP Primary English ,Book5A (Recycle__) 、My lesson consists of 7 parts
1、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2、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3、 Analysis of Teaching Methods
4、 Analysis of Learning Methods
5、Teaching procedure
6、 Blackboard design
7、Reflection
Part One Analysis of Teaching Material(說教材)I、 Status and Function
1、 This lesson is in the third period of this unit、 It is a dialogue 、It aims to enhance students’ reading skills、 It also provides some new language points for the students to master、
2、This lesson is the first part of Unit2、So if the Ss can learn it well, it will be helpful to make the Ss learn the rest of this unit、
3、Such a topic is related to daily life, so it is helpful to raise learning interests of students and it will be also helpful to improve their spoken English、
4、 Reading is very important in English learning 、 It can help the students to master
some reading skills through learning this passage、 Moreover, attributive clause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English learning、
II、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On studying the teaching material and analyzing there gulation of children’s growing of mind, I put forward three kinds of teaching objectives according to English syllabus and new lesson standard、 1、 Knowledge objects (1) To help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new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s、(加上具體的單詞,句型)
(2) To teach the students how to use the adverbial clauses of time、
(3)To make sure that students can read, recognize and use these key phrases on foot ,by bike,by bus,by train (4)To enable the students performe the dialogue
(5) To finish some exercises、
(6)The Ss can use the patterns to express their thoughts in the proper situation、
(7)The Ss can understand the content of the lesson、
2、Ability objects
(1) To develop the Ss’ abilitie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by practicing the dialogue、
(2) To train the Ss’ ability of working in pairs、
(3) To develop the Ss’abilities of communication by learning the useful structures、
3、 Emotion objects
(1) To arous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class activities、
(2) To train their team spirit by working in groups、
(3) To educate the students to follow the public rules、
(4)By completing the task,the Ss increase their interest and set up self-confidence in science;
(5)Teach the Ss what is“science”, put the moral education in the language study、
(6)To enable the Ss to be polite and love life、
(7)To enable the Ss to look after their things well、
III、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 and why (教學重難點及依據(jù))The 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basis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Section A Read and Write of Unit 2 in the teaching material's position and function、Moreover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and new lesson standard should be also taken into account、
Key points:
(1)To make sure that Ss can use these key phrases correctly and skillfully、
(2)、To help the Ss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3)、To enable the Ss to study in groups and co-operate skillfully、
(4)、To develop the Ss’ interest in English、
(5) To help th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new expressions、
(6) 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Difficult points:
(1)To help the Ss ask and answer the
questio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How to us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How to make dialogues and act them out、
(5) How to write the right whole sentences、
Part Two Analysis of Students (說學情)
The students of grade5 are very active and curious、And they are interested in new things、They always like to use imagin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s their main studying ways After learning English for 2 years,they have some basic English background knowledge, so the teacher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mmunication with them, providing them the chances of using language、 Since they have learnt English for 2 years, they have already know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o it is not difficult for them to understand and use the
languag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rt Three Analysis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why (說教法及依據(jù))
As we all know:the main instructional aims of learning English in primary school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basic abilities of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nd their good sens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Students in primary school are very cruious and they want to know everything、What is more,it is important for the teachers to keep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So according to these points and the regulation of children’s growing of mind,in this lesson I’ll mainly use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method
“Task-based”teaching method ,
Communicative teaching method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情景教學)
group cooperate method
Free discussion method
I will let the Ss learn in real situations, finish a task by making a surve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o help Ss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new content、 I will arrange these activities: guessing gam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inishing a survey and having a competition、 Part Four Analysis of Learning Methods and why(說學法及依據(jù))New Lesson Standard advocates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ies of analysis sing and solving problems、And teachers should change their old-fashioned teaching ways ,give students more opportunities to join class and let the students find the problems by themselves、Our students are almost from the countryside、 As for the learning methods, they are poor in cooperative learning skills、Some students are not active in the class ,and some students don’t like English、therefore, I ’ll have Ss study in a relaxed atmosphere、 Student sunder stand the new knowledge in certain degree through the mental process of seeing, hearing, saying, observing, thinking etc、 、After feel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language points, let students get the knowledge actively by probe study and cooperative study、 In a word,we’ll
1、Teach the Ss how to be successful language learners、
2、 Make the students take an active part in class activities、
3、Let the students summarize the language points through their own thinking、
4、Let the Ss pass "Observation—Imitation—Practice "(觀察—模仿—實踐三步教學法)to
初中英語課件【篇2】
一,教材分析
我將教材分析分解為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點難點等.
1,教學內容
sectin A 第41頁和第42頁,圍繞一幅卡通畫,介紹人的長相.
2,教學目標
a.知識目標:掌握描述人物外表的形容詞.
b.技能目標:談論自己和周圍人的外表長相.
c.學習策略: 積極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以及積極運用所學英語進行表達和交流.
3,教學重點
a.掌握"詢問一個人的長相是什么樣的."表達方式:
(1)What d u l lie
(2)What d the l lie
(3)What des he l lie
(4)What des she l lie
b.學會"描述一個人的長相是什么樣的"表達方式:
(1)I a shrt. I a thin.
(2)The are ediu height.
(3)He is ediu height.
(4)She is tall. She is thin.
4,教學難點
a. 對比l lie 和lie 的區(qū)別
如果在教學過程不將語法難點加于區(qū)別,日后會給學生的理解帶來阻礙.如l lie "看起來像"之意;用法為l lie +名詞;而lie "喜歡"之意;lie+名詞/動名詞
b.回答 What d u lie / What des he l lie 時,可以有兩種回答方式,一種為 I'…./He's…需要注意的是be 動詞后跟著形容詞/表示身高;另一種為I have …/He has…需要注意的是后跟著形容詞+名詞.
二,教學方法和課前準備活動
雖說"教無定法",但作為一節(jié)聽說課,我首先采用的教學方法是聽說法,加強學生聽說方面的訓練,另外,我運用了任務教學法,以教學任務作為本堂課的主線,貫穿整個課堂.
在教具準備方面,我采用幻燈片,掛圖,錄音機等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教學,使課堂更形象生動,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更樂于學,更容易學.
三,教學程序及設計目的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目的
任務準備
教師給學生布置任務,說:Well, class. I' sure u are eager t n Next, d u
1a) This activit intrduce the e vcabular.
初中英語課件【篇3】
一、說教材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1)、掌握重點單詞、短語以及對話
(2)、熟讀課文并運用之
2、過程和方法:(1)、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
(2)、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展示學生個性特征
(3)、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聽和說的能力
3、情感價值觀目標:(1)、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能力,增強競爭意識。
(2)、鼓勵學生大膽實踐,體驗成功
上述目標的確定是為了學生在掌握課本知識的基礎上,能靈活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充分貫徹新課標精神“基于課本,高于課本,發(fā)展課本,創(chuàng)新課本”。
教學重點:對話
教學難點:如何讓學生輕松地掌握本課內容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錄音機、磁帶
二、說教法
根據(jù)教材和學生因素等特點,本課采用如下教法
1、以學生為中心的任務型教學法
通過設置任務型活動,讓學生在獨立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使每個學生獲得成功體驗,充分體現(xiàn)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法。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使教學內容跟家生動、形象、具體,學生更容易掌握。
3、、啟發(fā)式教學法
全面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樂于學英語。
三、說學法
1、自主學習
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讓學生課前準備、預習,帶著問題走進課堂。
2、探究合作學習
課堂活動中,通過小組討論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學會本課內容,這樣設置的目的,一是避免在小組學習中,個別學生掉隊;二是為了在小組探究合作學習中,更能提高自己,培養(yǎng)探究、合作能力,增強競爭意識。
四、說教學過程
Step 1.Begin this class . Greeting.
Step 2.Lead in the new lesson .
Step 3.Answer the questions .
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提高聽、說的能力。
Step 4.listen and read.
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聽、說的能力。
Step 5.listen and answer.
Step 6.Learn something important.
利用多媒體展示本課重點、難點,學生易于接受,便于理解,加強記憶。
Step 7.Group work. In a small group , talk about your hobby and why you enjoy it . Then share it with our classmates.
共同參與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并通過互相評價激發(fā)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
Step 8. Class activity .
Take out a piece of paper ,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your hobby .
學生通過課堂寫,加深對本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對所學知識有一定的發(fā)揮和提高,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Step 9.Homework.
Write your hobby in your exercise books.
Step 10、listen to music,End this Lesson .
五、說板書設計
優(yōu)美的板書會給學生留下美好的記憶,也讓學生處處以老師為榜樣,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六、說教學評價
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更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使全體學生都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長處,促進其個性發(fā)展。
七、說教學反思
在課堂教學中把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個性健康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合作,參與的輕松愉快氣氛中,主動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掌握本課的重點,突破難點。在活動中充分發(fā)揮個人長處,增強學生的成功欲和自信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英語課件【篇4】
各位評委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七年級上Unit 3 This is my sister、本單元學習的是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家庭成員。我要談的是本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我的說課內容。
一、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
從教材編排上說本單元是就第二單元認知物體之后學習用英語認知人,而與學生最為熟悉的人就是家庭成員。Is this your eraser?很自然過度Is this your sister?以前學的What’s this?轉變Who is this?但本單元生詞較多。出現(xiàn)在第一課時的就有十五、六個同時還要認識語法現(xiàn)象復數(shù)。本課時任務比較艱巨。
二、教學目標
依據(jù)初中英語新課標的要求,并根據(jù)素質教育中面向全體培養(yǎng)學生素質的要求,我為這一課確立三項目標:即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
1、知識目標
幫助學生四會掌握以下單詞:grandfather, grandmother, grandparents, father, mother, parents, son, daughter, sister, brother, aunt, uncle, cousin, friend, these, those。并對復數(shù)形式有初步了解。
2、能力目標
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學生就家庭成員相互之間應該能用英語介紹、詢問、交流。并能用英語在腦子里對個家庭成員的關系進行思考。例如,見到father’s mother,他們能反應出是指grandmother。同時基本上能辨別什么時候用單數(shù)什么時候用復數(shù)。
3、情感目標
通過對家庭成員的學習,學生對自己的家庭成員會有更清晰的印象,從而激發(fā)起他們對家人的熱愛。
三、教學重點及難點
本課重點:熟練掌握各家庭成員的名稱,會讀會說會用這些詞匯交流。這個單元最主要的就是學習家庭成員英語的表達,而幾乎所有的單詞都集中在第一課時。所以這課時掌握這些單詞應該是重中之中。
難點:復數(shù)的認識和正確運用。漢語表達中完全沒有復數(shù)概念,這是一本書,這是三本書;除了多了個數(shù)字其他沒有任何變化。而英語必須這樣說This is a book、 These
are books、所有的單詞都相應的發(fā)生了變化。因此中國學生在學習復數(shù)的時候特別難。我們的語言沒有這個習慣!
突破:通過真實的情景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通過反復操練,加深印象。
再循環(huán)記憶達到最終目標。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助于把學生引入到身臨其境當中,激發(fā)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同時要求學生提前把自己的家庭照片帶來,真實的人物縮小英語與他們生活的距離,從而優(yōu)化英語教學過程。
學法指導: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學習情景,讓學生以小組形式交流學習,并在課堂上循環(huán)訓練。
四、教學設計過程
課堂的`整體設計遵循循環(huán)記憶反復操練思路,運用情景法和交際法,分五個主要步驟進行,即:導入呈現(xiàn),鞏固操練,拓展,5分鐘檢測包括小組比賽和布置作業(yè)。
第一、引入呈現(xiàn)。(10分鐘)
I want to be your friend、 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me? Do you to know about my family?課件展示
1、我的家人。認知son, father, mother, parents, wife, husband這幾個單詞,并馬上回顧重新呈現(xiàn)我的家人學生說出他們和我的關系。
2、我的父母。認知grandfather,grandmother,grandparents,并認識復數(shù)。
3、我姐姐及其家人的照片,認知sister,aunt,daughter,cousin。
4、我哥哥的照片,認知brother,uncle,并再次認識復數(shù)。
5、回顧我的家人,并幫助學生羅列出family tree。
第二、鞏固操練(20分鐘)
1、小組學習,拿出自己的照片相互詢問認識別人的家人(8′)老師在這過程中及時幫助學生學會他們不會的單詞。
2、讀書上的單詞,聽錄音圈出聽到的單詞。小組學習認識David的家人。(7′)
3、表演對話,在講臺上指著屏幕認識David的家人。(5 ′)
第三、拓展(8分鐘)小組表演。假設你的朋友來到你家,你來為他介紹認識全家,有爺爺奶奶叔叔姑姑父母及兄弟姐妹堂兄妹等。
第四、5分鐘檢測:(5分鐘)主要是be動詞單復數(shù)用法及各家庭成員單詞的掌握。小組之間進行比賽,看哪個小組反應最快。
第五、最后作業(yè)布置(2分鐘)
I'm watching TV
初中英語課件【篇5】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三年級第三單元第17課,在本課中我借助“探究式”教學,采用多樣化教學手段將聽、說、玩、演溶于一體,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愿望,使學生通過探究學習體驗成就感從而樹立自信心,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結合新課程標準和大綱提出的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和具體要求,在認真分析教材的基礎上,我針對學生的實際,確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知識目標:使學生能聽、說、認讀shirt skirt pants blouse sweater五個單詞。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對日常生活知識的了解。
4、教學重點:能正確認讀五個單詞,能在四線三格中正確書寫,能聽懂句型。
5、教學難點:
(1)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2)單詞的教學。
二、說學生情況
英語對三年級學生來說是一門新開設的課程,在此之前他們對英語很陌生,針對他們愛唱,愛游戲,愛表現(xiàn),愛憑興趣做事,教學時必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同時,由于本課內容是學生每天接觸最多,了解最深的服裝的英語教學,教學時充分運用現(xiàn)有的服裝資源,學生將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說教法、學法
為了突破這堂課的重難點,根據(jù)小學生的特點,作為教師要發(fā)揮積極的指導作用,以人為本,主要采用直觀情景教學。采用探究式教學模式為主以游戲教學法、圖片教學法等并用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美妙的歌聲中和輕松愉快的活動中感受語言,讓他們在做中學、玩中學、在表演中學。
四、教學工具
教師準備:相關的單詞卡片; 所學單詞相應的服裝,錄音機
五、說教學步驟
第一步:自由會話,促進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先與學生進行朋友式的會話。教師就這樣面帶微笑,邊說邊走下講臺與學生握手問候。這不僅復習了舊知識,還渲染了學習英語的良好氣氛。
設計理念:學生在一個平等、尊重的氛圍中,他們的思維是放松的,敢于說敢于參與教學。一個微笑、一個問候、一個簡單的彎腰握手動作,縮短了師生間的距離。在這種寬松的氛圍中,每個學生都敢于和樂于開口說英語,個個搶著與老師握手,學習熱情就特別高漲。提高了“導”的藝術。 第二步:歌曲熱身,創(chuàng)造愉快的氛圍
在熱身的時候,首先讓學生跟著節(jié)奏演唱歌曲:How Are You?播放錄音。學生一邊做動作一邊跟節(jié)奏唱,這樣使學生感到很輕松很愉快。然后老師說: It’s time for class. Are you ready ? Now, we are going to learn“Unit3 Lesson 17”然后板書課題。
設計理念:讓學生處在愉快的氛圍中,往往會給學生帶來輕松、愉快的感覺,不僅能使學生迅速地興奮起來,而且還會使學生把學習當成一種自我需要,自然地進入學習新知的情景。
第三步:創(chuàng)設情景,呈現(xiàn)新知
利用服裝來進行教學服裝的英語單詞,并用句型What is it? What are they?引出對服裝的認識(漢語),利用單詞卡片,然后老師教讀,學生跟讀,書空拼讀,并糾正錯誤的發(fā)音,提問“What colour is it?” 引導學生說短語激發(fā)了學生展示自我的意識,并為下節(jié)課的教學做鋪墊。三年級的學生英語字母的正確書寫尤為重要,激勵學生上臺在四線三格書寫,并給予獎勵。
設計理念:
我以實物的呈現(xiàn),貼近學生的生活,情景真實,學生理解得很快,并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五個單詞教學時間很長,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單詞,在教學時出示單詞卡認讀,開火車讀,走近學生有相應的服裝進行練讀,從而激發(fā)了學習興趣,加深所學知識。
第四步:趣味操練,鞏固認知
在操練時,我首先進行了一些機械的操練活動,如 “Look and Guess”看口形、猜單詞:老師不出聲說單詞,學生猜是什么單詞,猜對的學生可獲得一個獎品。接著做耳語傳話游戲:老師將單詞傳給每組的第一個學生,由第一個學生小聲往后傳,以次類推,當傳到最后一名學生時,由他大聲說出來,哪個小組最先正確無誤說出來,那個小組獲得一個獎品。
設計理念:游戲是兒童學習的一種重要途徑,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最佳方法。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如果用思考、情感、創(chuàng)造、游戲的光芒來照亮兒童的學習,那么學習對于兒童來說是可以成為一件有趣的事情”。因此,這部分教學在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的前提下,重視對學生思維,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特別是對學生合作學 習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們在師生,生生等不同的合作方式中,學會傾 聽,學會評價,提高了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和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第五步:學生提問,學生回答,練習新知
在這一階段讓一名自告奮勇的學生上臺用What is it? What are they?提問卡片上的服裝單詞,學生回答。
設計理念:加深對單復數(shù)的理解,給學生自我展示的機會。
第六步:課堂總結,總體評價。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最后布置家庭作業(yè):把今天學習的單詞讀給爸爸媽媽聽。
設計理念:通過對知識的小結,幫助學生將本課的信息進行加工、儲存,從而明確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
反思 :這節(jié)課不論是新知識的呈現(xiàn),還是操練運用,都能通過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景,緊緊地抓住學生,吸引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但我覺得在課堂操作上,有不少欠妥的地方,氣氛也不夠濃烈,有時沒能和學生融合在一起。每上完一節(jié)課,總能找到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教學中能夠掃清迷惑,成為一位不斷鉆研與進步的英語教師。
初中英語課件【篇6】
一、Analyzing teaching material
1. lesson type
2. status and function
Lesson 33 Savingthe Earth is a dialogue. The lesson is focused on the topic of the problems ofthe earth and the functional items of Supposition/ Intentions/ conjecture/Prohibition. Since it is a dialogue / reading. It’s helpful toimprove the Ss communicative/ reading ability.
3.teaching guideline
(Teachingsyllabus: Language is for communication, develop their four skills, lay specialemphasis on reading; Grellet put it well in his book developing reading skills:develop reading skill/ discourse analysis; get them to understand the westernculture better; improve the ability to discover, analyze & solve theproblems; Reading is for information, for fun; Use Top- down model or Bottom-up model to activate Ss schemata; Interactive model)
4.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 knowledge objects
a. Enable the Ssto remember the following new words & phrases:
Damage, lecture,pollute, pollution, room, standing room, be fit for, hear about, turn into
b. Get the Ss tobe familiar with this sentence pattern:
If the populationkeeps growing so quickly, there will only be standing room left…
Give the Ss areinforced practice on the functional item Supposition.
c. Activate Ssschemata regarding the topic of pollution and help Ss to know more about theproblem of pollution.
2) ability objects
a. Ask the Ss tomake up a similar dialogue.
b. Help them tounderstand the dialogue better and improve the four skills.
c. Develop theirability of thinking independently.
d. Cultivate theirability to discover,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e. Train them tocollect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f. Train them withsome effective learning methods to optimize Ss’ learning results.
3)德育目標 moral objects
a. Arouse their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b. Help them tounderstand the background of pollution.
c. Enable thestudents to love our earth and the nature.
d. Be aware of theimportance of stopping pollution & protecting out environment.
e. Encourage theSs to do something to save the earth.
5.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a. New words andphrases
b. Sentencepattern: If- clause
c. improve theirreading skills.
d. Talking aboutproblems of the Earth.
6.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a. functionalitem: Supposition.
b. Develop theircommunicative ability. Act out their own dialogue.
7. teaching aids
The teachingsyllabus says that it’s necessary for teachers to use modernteaching facilities. It’s of great help to increase theclass density and improve our teaching result. It can also make the Ss reach a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by making the classes lively and interesting.At the same time, it arouses the Ss’ interest inlearning English.
二、Teaching methods
Five step method;audio-video;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ask-basedlearning: New Syllabus Design encourages teachers to use this teaching method.TBLT can stimulate Ss’ initiative in learning and develop theirability in language application. Make the Ss the real masters in class whilethe teacher himself acts as the director and bring their ability into fullplay.
三、Study methods
1. Teach Ss how tobe successful language learners.
2. Teach Ss how todevelop the reading skill — skim & scan; how to communicate withothers; how to learn new words; how to learn independently;
3. Get the Ss toform good learning habits.
四、Teaching procedures
I. 復習 (Revision) 5min
Activity 1:Imagination
1). Suppose a bottleof ink is turned over and dirties your white shirt, what is to be done? (Washit? Or throw it away?)
2). Suppose youcatch a bad cold, what’s to be done?
3). Suppose yourbike is broken, what’s to be done?
4). And supposethe earth, on which we all live, is damaged, what’s to be done?
* What can youthink of when you see “pollution” thisword?(waste, environment, air, water, factory, desert, climate... Try toactivate the Ss schemata regarding the topic of pollution.)
II. 呈現(xiàn) (Presentation)
Activity 2:Presentation
Play the song “EarthSong” sung by Michael Jackson. (Create an atmosphere)
A lot of picturesand video clips about the causes and results of the three problems mentioned inthis lesson will be shown on the screen with the help of the computer.
Ss’presentation on pollution. Attract their attention, arouse their interest, andcreate a good atmosphere for communication.
* Activate theirschemata and cultivate their ability in collecting information from theInternet and develop their ability in thinking independently.
III. 對話 / 閱讀 (Dialogue)
1. Pre- reading
Activity 3:Prediction
1st listening/fast reading, one guided Q to help Ss to get the main idea:
What do you thinkis discussed at the conference?
2. While- reading
Activity 4: Read andanswer
2nd listening/careful reading, more Qs to get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 Develop their readingskills: skim & scan.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stress &intonation.
3. Post- reading
Activity 5:Language focus
While Ss areanswering the Qs, the teacher deals with some key language points.
a. is being causedb. and so on c. go on doing
d. be fit for e.standing room f. if- clause
IV. 操練 (Practice)
Activity 6: Retell
Use your own wordsto retell the dialogue in the 3rd person.
Activity 7: Actingout
Activity 8: Drill –Supposition
Purpose: Practisethe functional item of Supposition. (P. 33 Part 2; P.113, wb Ex. 3)
(Retell; act out;role play)
V. 鞏固 (Consolidation)
(Discussion;interview; press conference; debate; quiz)
Activity 9: roleplay
Suppose you werehead of a village, scientist, journalist and villager, make up a conversationand ask several groups to demonstrate in front of the class.
* The Ss areencouraged to use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_r_rs like pollution, damage, be fitfor, turn into, the if- clause, etc.
Activity 10:Discussion
Think of thequestion: Are we causing damage to the world?
What should we doto save the earth and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especially in our daily life?
Collect their answersand form a report.
VI. Homework
Write a letter tothe mayor, telling him sth. about the pollution around your school.
初中英語課件【篇7】
一、指導思想
新的課程標準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通過對“新課標”的認真學習和深入領會,針對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本課書的教學內容,我將課堂教學模式確定為“任務型與活動型相結合”的整體教學模式,在活動設計時本著體驗學習、合作學習、思維學習的教學理念,將語言學習和多種能力的培養(yǎng)滲透到課堂活動和教學任務中,努力為孩子們提供一個不斷感知、不斷探索、不斷提高的成長空間。
二、說教材
1.教材分析:本節(jié)課是PEP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B部分中的Lets learn和Lets do的內容,其中Lets learn部分是在A部分Lets learn中blue, green, yellow, red詞匯學習的基礎上,再學習white, black, orange, brown這幾個詞匯的。并圍繞本課新授單詞,穿插一些TPR活動,即本課的第二部分Lets do,如Black, black. Stand up.等一些簡單的指示語,要求學生聽懂并按照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同時鼓勵學生滾動已學指令,如:sit down,touch the ground,turn around.并自創(chuàng)個人喜歡的新口令。如:Black, black.Sit down. Black, the ground. Black, black.Turn around.等等。學生能舉一反三,以此達到語言教學的真正目的。另外本課的詞匯貼近學生的生活,色彩鮮明的圖片與詞匯配對,使學生更易理解,TPR活動更是深受兒童喜愛,所用的節(jié)奏和動作刺激大腦皮層,激活記憶,使學生在對各指令的反應中自然習得語言。
2.學情分析:在學習本節(jié)課前,學生已學了blue, green, yellow, red這幾個顏色單詞,學生對于色彩這方面內容較感興趣,因此在前節(jié)課詞匯學習的基礎上,再學習white, black, orange, brown這些新單詞,最后利用chant,給學生提供一個有趣、輕松、活潑的氛圍去操練單詞,學生更易理解,學得更快。本節(jié)課組織了多種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鞏固讀、聽的能力,從而為下一步的視聽詞匯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3.教學目標:本教材的教學對象是三年級學生,三年級的小學生對英語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對色彩有著較強的敏感程度,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這些都有利于新知識的教學,學生能在比較輕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新課內容。所以我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特點,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a.進一步鞏固以前學過的顏色單詞:blue, green, yellow, red。
b.要求學生能聽、說、認、讀white, black, orange, brown這些新單詞。
c.理解句子:Colour it brown。
d.能聽懂指示語Stand up! Sit down! Touch the ground. Turn around.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
(2)情感態(tài)度目標:
a.采用游戲教學和活動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情感目標。
b.培養(yǎng)學生對顏色的喜愛,欣賞顏色的美,樂意用顏色來描繪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珍惜生活。
4.教學重點和難點
a.重點:
1.能正確熟練地認讀表示顏色的新單詞:white, black, orange, brown 。
2、能聽懂指示語Stand up! Sit down! Touch the ground. Turn around.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
b.難點:
單詞black,brown,ground, turn around的發(fā)音。
5.課前準備:課本、錄音機、顏色圖片、顏色單詞卡片、顏色轉盤。
本課通過大量的聽說練習,突破教學難點,達到教學目標。
三、說教法
本課在教學上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唱英語歌,引起學生興趣(引趣)
2.游戲激發(fā)學生興趣(激趣)
3.創(chuàng)設情景,促進學生興趣(促趣)
4.開放性作業(yè),延續(xù)學生興趣(續(xù)趣)
四、說教學手段
小學生的形象思維在其認識過程中占主導地位,三年級學生剛剛接觸英語,學習一般靠直覺和體驗,這就要求教師采用多樣的教學手段,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吸引學生,寓教于樂。
1、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要盡量多的采用實物情景、單詞圖片和卡片進行直觀的教學,這樣做既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又能吸引他們的注意。
2.按課堂教學實際的需要,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錄音、錄像、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既能幫助學生糾正發(fā)音,又比較生動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語言環(huán)境,增加了直觀性和趣味性,同時又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強烈欲望,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
五、說教學程序
本節(jié)課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1.新課導入──歌曲開篇,引入情境。
學生剛上課時心理處于緊張狀態(tài),通過用英語與學生打招呼,和他們一起唱英語歌曲在輕松愉快的歌曲中使學生迅速地進入英語課堂,既活躍氣氛,又消除緊張,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復習鞏固了本單元學習的顏色單詞。
2.新課的講解──啟發(fā)誘導,教學新知。
小學生對色彩有著較強的敏感程度,色彩鮮明的教具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首先,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復習顏色;其次利用顏色卡片、顏色單詞卡片和顏色轉盤等色彩鮮明的教具,使學生眼前一亮,吸引了全體學生的注意力,教授新單詞。每學一個顏色單詞時,都用TPR動作表示出來,讓學生也跟著動一動,說一說,這樣學得活、用得活,學了就會說,學生學起來感到親切有趣,享受到學習的興趣。教學中以看、聽、說為主,要求學生敢于開口說英語,培養(yǎng)英語學習的興趣及聽說能力。
(1)利用轉盤,復習前面學習的顏色單詞。
(2)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和人物入手,利用單詞圖片和單詞卡片,學習新單詞。
3.鞏固階段。(創(chuàng)設情景,鞏固新知)
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先利用chant,給學生提供一個有趣、輕松、活潑的氛圍去操練單詞。讓學生邊聽錄音邊跟著做動作,讓學生在情景中學以致用,強化新知,鞏固新知,循序漸進地達到學習目標。播放Let’s do部分的內容,學生邊聽邊做動作。
4.反饋練習,發(fā)展新知。
播放課外的歌謠,既訓練了學生的聽力,也鞏固本節(jié)課的所學內容。
5.歸納總結
根據(jù)板書的提示,師生共同回憶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再次出示教學目標,使學生明確是否達到學習的目標。
6.課堂作業(yè)設計
畫一幅畫,并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初中英語課件【篇8】
一、教學目標
學習反意疑問句
二、教學重點
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反意疑問句的基本句型結構和回答。
三、教學難點
1、主句謂語是think, believe, expect, suppose, imagine等引導的賓語從句,就從句部分提問。
2、陳述句部分主語是不定代詞everybody, anyone, somebody, nobody, no one等,疑問部分常用復數(shù)they,有時也用單數(shù)he。
四、教學程序如下:
初二下學期第十單元安排了學習反意疑問句的教學內容,
(一)、說教學程序:導入——新知識的學習
說設計這個教學程序的基本思路和根據(jù)。就初二學生來說他們學習了以下語法項目:be動詞(包括be 動詞的過去時); There be句型 ; 行為動詞的一般現(xiàn)在時;行為動詞的一般過去時;一般將來時;(包括There be句型的一般將來時);現(xiàn)在完成時;現(xiàn)在完成進行時;情態(tài)動詞和祈使句。因此,我在講授反意疑問句時,僅僅圍繞學生學過的以上語法項目進行反意疑問句的教學并進行反復練習。具體練習作業(yè)本(上、下)、典中點中的練習都有,另外,再補充一些總結性的有關反意疑問句的專項練習加以鞏固。
(二)、說練習和作業(yè)的設計。
檢測訓練——總結鞏固。通過做作業(yè)本(上、下)中的練習、典中點中的練習進行訓練,再補充一些總結性的有關反意疑問句的專項練習進行檢測加以鞏固。
(三)、說板書設計:
通過課件展示教學內容(以下各項教學內容)
以下分為十一個部分進行講解。
反意疑問句
反意疑問句是由兩部分組成的,前一部分是對事物的陳述(即陳述句),后一部分是簡短的提問(即簡短疑問句),中間用逗號隔開。如果前一部分用肯定句,后一部分就用否定疑問句;如果前一部分用否定句,后一部分就用肯定疑問句。兩部分的人稱和時態(tài)要一致。其回答是用yes或no來表示。
一、含be(is, are, was, were)動詞的反意疑問句
其句型是:句型1:主語+ be+其它,isn’t(aren’t, wasn’t, weren’t)+ 主語?
句型2:主語+ be not+其它,is(are, was, were) + 主語?
① You are from America, aren’t you? Yes, I am. No, I’m not.
② It isn’t very cold today, is it? Yes, it is. No, it isn’t.
③ Tom was away yesterday, wasn’t he? Yes, he was. No, he wasn’t.
④ The Green weren’t at home last night, were they?
Yes, they were. No, they weren’t.
⑤ Mary is reading English now, isn’t she? Yes, she is. No, she isn’t.
⑥ Your parents aren’t going to have a party this Sunday, are they?
Yes, they are. No, they aren’t.
⑦ The girls were singing when the teacher came in, weren’t they?
Yes, they were. No, they weren’t.
注意:There be句型
① There is an old picture on the wall, isn’t there?
Yes, there is. No, there isn’t.
② There aren’t any children in the room, are there?
Yes, there are. No, there aren’t.
③ There wasn’t a telephone call for me, was there?
Yes, there was. No, there wasn’t.
④ There were enough people to pick apples, weren’t there?
Yes, there were. No, there weren’t.
二、行為動詞的'一般現(xiàn)在時的反意疑問句 其句型是:句型1: 主語+動詞原形+其它,don’t I(you, we, they)?
句型2: 主語+ don’t+動詞原形+其它,do I(you, we, they)?
句型3: 主語+動詞第三人稱單數(shù)+其它,doesn’t he(she, it)?
句型4: 主語+ doesn’t+動詞原形+其它,does he(she, it)?
① You often watch TV in the evening, don’t you? Yes, I do. No, I don’t.
② The students don’t study hard, do they? Yes, they do. No, they don’t.
③ Mary studies Chinese hard, doesn’t she? Yes, she does. No, she doesn’t.
④ The boy doesn’t often go to school by bike, does he?
Yes, he does. No, he doesn’t.
⑤ The first class begins at eight, doesn’t it? Yes, it does. No, it doesn’t.
三、 行為動詞的一般過去時的反意疑問句 其句型是:句型1: 主語+動詞過去式+其它,didn’t+主語?
句型2: 主語+didn’t+動詞原形+其它,did +主語?
① You watched TV last night, didn’t you? Yes, I did. No, I didn’t.
② Jim’s parents didn’t go to Hong Kong last month, did they?
Yes, they did. No, they didn’t.
③ The rain stopped, didn’t it? Yes, it did. No, it didn’t.
④ Mr. Clarke didn’t buy a car, didn’t he? Yes, he did. No, he didn’t.
四、一般將來時的反意疑問句
其句型是:句型1: 主語+will+動詞原形+其它,won’t+主語?
句型2: 主語+ won’t +動詞原形+其它,will +主語?
① The boys will play games, won’t they? Yes, they will. No, they won’t.
② It won’t stop raining, will it? Yes, it will. No, it won’t.
③ Mr. Smith will visit our school next week, won’t he? Yes, he will. No, he won’t.
注意:There be句型的一般將來時
① There will be a basketball match tomorrow, won’t there?
Yes, there will. No, there won’t.
② There won’t be too much pollution in the future, will there?
Yes, there will. No, there won’t.
五、現(xiàn)在完成時的反意疑問句 其句型是:句型1: 主語+have+動詞過去分詞+其它,haven’t+主語?
句型2: 主語+ haven’t +動詞過去分詞+其它,have +主語?
句型3: 主語+has+動詞過去分詞+其它,hasn’t+主語?
句型4: 主語+ hasn’t +動詞過去分詞+其它,has +主語?
① You have been to Shanghai before, haven’t you? Yes I have. No, I haven’t.
② You haven’t been to Shanghai before, have you? Yes I have. No, I haven’t.
③ Jack has done his homework, hasn’t he? Yes, he has. No, he hasn’t.
④ Jack hasn’t done his homework, has he? Yes, he has. No, he hasn’t.
六、現(xiàn)在完成進行時的反意疑問句 其句型是:句型1: 主語+have been+動詞現(xiàn)在分詞+其它,haven’t+主語?
句型2: 主語+ haven’t been +動詞現(xiàn)在分詞+其它,have +主語?
句型3: 主語+has been +動詞現(xiàn)在分詞+其它,hasn’t+主語?
句型4: 主語+ hasn’t been +動詞現(xiàn)在分詞+其它,has +主語?
① You have been skating for five hours, haven’t you? Yes, I have. No, I haven’t.
② You haven’t been skating for five hours, have you? Yes, I have. No, I haven’t.
③ Bob has been collecting kites since 1999, hasn’t he? Yes, he has. No, he hasn’t.
④ Bob hasn’t been collecting kites since 1999, has he? Yes, he has. No, he hasn’t.
七、含有情態(tài)動詞的反意疑問句
其句型是:句型1: 主語+情態(tài)動詞+動詞原形+其它,情態(tài)動詞否定形式+主語?
句型2: 主語+情態(tài)動詞否定形式+動詞原形+其它,情態(tài)動詞+主語?
① You can speak French, can’t you? Yes, I can. No, I can’t.
② They can’t understand me, can they? Yes, they can. No, they can’t.
③ Ann could swim when she was six, couldn’t she? Yes, she could. No, she couldn’t.
④ The students must study hard, mustn’t they? Yes, they must. No, they needn’t.
注意:You must go home now, needn’t you? Yes, I must. No, I needn’t.
八、祈使句用于反意疑問句中 這種類型較特殊,前一部分是祈使句,后一部分是肯定疑問形式?;卮鹨草^靈活。
句型1: Let me+動詞原形+其它,shall I?
Let me open the door, shall I?
Yes, please. No, thanks.
句型2: Let’s+動詞原形+其它,shall we?
Let’s go for a walk, shall we? Good idea! Sorry, I can’t.
Let's go and listen to the music, shall we?
句型3: Let us +動詞原形+其它,will you?
Let us have a reat, will you?
Let us wait for you in the reading-room, will you ?
句型4: 其它形式的祈使句,will you?
Come into the classroom, will you? OK.
Please be careful, will you?
九、值得注意的是有時英語的謂語動詞并不用否定式(即沒加上not),而是用上了“never, little, few, hardly, nothing, nobody”等詞,這時該陳述句也屬于否定句,因此,反意疑問句的后半部分應用肯定疑問式。① You have never been to Beijing, have you? Yes, I have. No, I haven’t.
② Mr. Fat has few friends here, does he? Yes, he does. No, he doesn’t.
③ There is little milk in the bottle, is there? Yes, there is. No, there isn’t.
④ He could do nothing, could he? Yes, he could. No, he couldn’t.
十、主句謂語是think, believe, expect, suppose, imagine等引導的賓語從句,就從句部分提問。
I don't think he is bright, is he?
We believe she can do it better, can't she?
十一、 陳述部分主語是不定代詞everybody, anyone, somebody, nobody, no one等,疑問部分常用復數(shù)they,有時也用單數(shù)he。
Everyone knows the answer, don't they? (does he?)
Nobody knows about it, do they? (does he?)
初中英語課件【篇9】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核心教學項目是“看病就醫(yī)”(Seeing the doctor ),各課圍繞這核心項目設計安排了聽、說、讀、寫活動。對話,課文及練習內容均取自于學生的日常生活,實用性強。學生們會因為此話題的趣味性及實用性而感興趣, 故能在學中用,用中學,印象深刻。
1. 在 Lesson69 課中,第一部分設計了Jill 生病的一幅情景圖,并配有一個短對話,引出Seeing the doctor 的動機。第二部分利用Puzzle dialogue形式把本單元重點話題自然地,以日常生活的活動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第三部分采用Look, say and write活動,自然地引出情態(tài)動詞 have to的用法。
2. 在 Lesson 70 課中,閱讀文章Dreams 是前一課對話內容的繼續(xù)。男孩Roy老做夢,造成睡眠不佳,故前去看病就醫(yī)。閱讀前有兩個問題供學生討論,以便讓學生思考在先,或帶著問題去閱讀。
3. Lesson 71 課是語言訓練課。第一部分是一段有關飲食與健康關系的短對話,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語言訓練的樣板。第二部分是以操練Link verb為宗旨的句型范例。第三部分是所學語言知識的自然延伸,向學生介紹二位世界著名醫(yī)學界人士Nightingale和Bethune。
4. Lesson72課是綜合練習課,它包括了圍繞著Seeing the doctor的功能話題 的聽力練習、句型操練、對話復習及寫作示范,以鞏固學生對本單元的核心話題Seeing the doctor的記憶與理解。
通過對本單元教材內容的分析,不難看出 Seeing the doctor 這一話題取自于生活,實用性強,學生容易接受,并對此興致盎然,教師也較容易激活與其相關的語言知識,所以就該話題本身而言,并不是很難,真正的重點和難點在于:
掌握有關Seeing the doctor 的習慣用語。l
能靈活運用have to 重點句型,并清楚其運用的場合和與must 的區(qū)別。l
掌握link verb的用法特點l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l used in the talking “Seeing the doctor”.
The pattern : have tol
l Grammar: link verb
2.能力目標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of listeningl and talking about “Seeing the doctor”.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ofl reading comprehension by reading the text Dreams .
To develop students’l ability of observation 、 imagination and creation.
3. 情意目標
Tol encourage students to be brave enough to speak English more in class.
Tol encourage students to keep health in order to serve the people and their country in the future.
三、 教學設想
通過診斷性評價,可了解到學生在以前的教材中,已學過了與Seeing the doctor 話題 相關的單詞和句子,如head 、eyes 、hands,、foot 、legs 等身體部位單詞及句型 What’s wrong with you ? I don’t feel well . My head hurts. etc.這為學生循序漸進地自然習得Seeing the doctor的語言知識,鋪墊了良好的語言學習基礎。 因此,筆者根據(jù)Seeing the doctor 這個話題的交際性能強,實際運用廣等特點,將本單元的教學策略重點定位在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上,即,Presentation, Practice 和 Production上,將“激發(fā)興趣,激活思維,輕松導入;讀后仿說,逐層訓練,強化能力;創(chuàng)設情景,遷移知識,實現(xiàn)交際”作為本單元設計的導向。
1. Presentation-------激發(fā)興趣 ,激活思維,輕松導入。
一節(jié)課的良好開始,對于整節(jié)課教學順利進行起著重要作用。教師別出心裁,精心設計Presentation環(huán)節(jié),能夠使學生感到新奇獨特,引起求知欲望,促進其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語言學習和探究活動中去,愉快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
1) Lesson 69 的導入方法
Take exercise做運動. 跟著“健康歌”的樂曲,讓學生跟著老師做健康操。l
l Play games 做游戲 . 讓學生相互之間做“Touch your nose”的游戲。
Chant 讀節(jié)奏詩.l 老師可根據(jù)課文要求,編寫與教學內容相符的`小詩,歌曲等。
以上幾個活動,均與學生的原有知識the parts of the body 有關,采用這種手法進行熱身,不僅復習了相關的學習內容,更主要的是讓學生在“做做、唱唱、笑笑”中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從而引出對話
——Can you take exercise like me ?
——No, I can’t. I have a headache today.
——Can you play the game with me ?
——No, I can’t. I have a cold today. etc.
or:
——Xiao Li can’t play games with us .Do you know why?
——I know he has a cold today。
.(然后幫助學生認知have a headache / a cold /a cough 等習語)
On dutyl 值日生匯報. 讓值日生創(chuàng)設情景,與Partner就前一單元課文 內容“Mr. Smile在家中舉行Party”,進行自由問答,然后切入主題
——Did Kate go to the party ?
——No, she didn’t.
——Why did she not go there ?
——Because she was ill.
——What was wrong?
——She had a cold . She had a cough and a headache.
——Oh ,I’m sorry to hear that .Is she better now?
——Yes.---.
(老師進入了“引導學習”的環(huán)節(jié)。)
2) Lesson 70 的導入方法
Story-tellingl 老師或學生進行story介紹,如
Oh, boys and girls,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me ,too. I didn’t sleep well last night. Do you know why?
這時,學生會由于問題的提出而活躍起來,會七嘴八舌地進行猜測,然后老師向學生描述夢境,引出生詞和詞組 dream, fall asleep, wake up 等,為引出Roy的unhappy dream,激活了思維,掃清了語言障礙。
Picture-talkingl 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開畫面,引導學生對dreams 進行討論和評說。
-----What is he/she doing? -----He/She is sleeping.
-----What is he/she doing while he/she is asleep? -----He/She is dreaming.
-----Did he have a good dream or a terrible one? ---.
在引出生字dream 后,幫助學生就做夢與身體健康之間的關系,進行討論,在熱烈的氣氛中,自然地過渡到課文Dreams的學習上。
3) Lesson 71 導入方法
Have a quizl 做討論題。包括飲食,休息,鍛煉,健康等一些常識性問題,來吸引學生的興趣與注意,激發(fā)他們敢于質疑,大膽解疑,以引導學生通過積極投入語言實踐,逐步向新材料逼近,為Lesson 71 的第一部分有關飲食與健康的對話學習,做了必要的鋪墊。
4)Lesson72的導入方法
Stick figuresl 采用簡筆畫手法,來引出新語言點link verb 的用法。如
教師可利用這些簡筆畫,引導學生對圖畫進行討論
-----What is he/she like today?
-----Is he/she happy or unhappy?
-----Do you know why he/she looks happy/unhappy? etc.
采用這種方法,不僅僅是方便,直觀,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更因為它們的恰到好處的運用,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為引出聽力材料 Mr. Brown’s trouble 做好了準備。如通過對簡筆畫的討論,把話題轉入聽力材料的內容中。
-----Is Mr. Brown happy or unhappy today,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s his trouble, do you know?
2. Practice------- 讀后仿說,逐層訓練,強化能力.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了新句型,新單詞以后,還必須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在沒有對新句型,新單詞等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之前,學生很難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因此,采用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結合話題,圍繞新知識點進行對話,交流和討論等活動,讓學生獲得基本的語言能力。如在訓練句型have to 時,我設計了三個訓練程序。
師生問答 就Lesson 69的第三部分進行師問生答,并完成筆頭作業(yè)。l
生生問答 就句型Ifl you---,what do you have to do ? 進行pairwork 。
小組討論l 提供情景,加大信息量,引導學生進行groupwork. 如,
1.If your mother is ill and she can’t cook supper for you when you come back from school one day. What do you have to do ?
2.One day when you were on your way to school, You saw an accident happen. An old man was lying on the ground. He couldn’t move .What did you have to do ?
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選派代表一人,作小組總結。通過點評,分析,比較等方法,使個人的思維在集體知識中得到發(fā)揮,使一些困難在相互啟發(fā),相互爭論,相互補充中得到彌補。同時,也注重挖掘了教材中的情意因素,激發(fā)了學生的社責任感和愛心。
當然,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有不同的強化訓練手段。如,對Lesson70 的閱讀文章的Practice方法是:
表層分析——復述應答:l 要求學生機械重復課文中的內容,使課文信息再現(xiàn)。(是非題,課后問答題,圖表填空題,競賽等)
深層剖析——推斷應答:l 要求學生利用信息,憑借經(jīng)驗理解讀物的“弦外之意”。(指導性問題和細節(jié)性問題)
整體評價——自由交際:l 要求學生用所學知識,對新情景進行交際。(教師選擇恰當?shù)模c課文相關和有關社會熱點的Topics。)
(其中一,二兩層的練習目的是為了“記憶—分析”所認知的語言信息,鞏固語言知識,提高把握語篇能力,為獲得交際能力,即為第三層“自由交際”,打下扎實基礎。)
3. Production-------創(chuàng)設新景,遷移知識,實現(xiàn)交際。
在基本技能形成之后,教師鼓勵學生用所學知識就新的情景進行突出主題的遷移操練,實現(xiàn)語言技能向語言交際能力的轉化,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例如,我對本單元中的Production環(huán)節(jié)設計了如下方法:
Lesson 69 1)表演(perform): 創(chuàng)設新的情景,如:護送運動會上受傷的學生去醫(yī)院就癥;幫助交通事故中受輕傷的老大爺回家等。
2)采訪(interview): 詢問同學身體健康狀況。
Lesson 70 1)話題(topic): “_________dream”。(留有空白,讓學生自由發(fā)揮想象)
2) 表演(perform): 采訪“老壽星”(a long-lived man/woman)活動。
Lesson 71 1)評論(comment):“Why so many fat children in our country now?”
“ Why so many students who have poor eye-sight today?
2)采訪(interview): “What do you like to eat?”
Lesson 72 1)話題(topic):“How to correctly arrange your three meals a day?”
2)活動(activity): “A school doctor is wanted”
采用以上方法,并不是說教學可以離開教材隨意創(chuàng)設發(fā)揮,也不是主張搞華而不實的“花架子”。恰恰相反,我們需要的創(chuàng)意,應是緊扣教材,圍繞目標,為講清重點,突破難點服務,為教得生動,學得主動服務。使英語教學有新意,有激情,使教育教學功能得到充分發(fā)展。
初中地理課件
教案課件是老師在課堂上非常重要的課件,因此就需要我們老師寫好屬于自己教學課件。?教案是教學的基石之一,必須認真準備和仔細書寫。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為了您的滿意不遺余力地打造了“初中地理課件”,本文內容豐富歡迎大家閱讀!
初中地理課件 篇1
目
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工業(yè)在國民經(jīng)濟中的主導地位。
2、了解建國以來中國工業(yè)增長速度較快,門類較齊全,布局日趨合理。
3、認識新中國工業(yè)發(fā)展的巨大成就,增強民族自豪感,樹立民族自信心。 過程與方法 1、學會運用示意圖、統(tǒng)計圖以及其他圖表資料來分析和總結我國工業(yè)的發(fā)展狀況及其分布情況。
2、了解基礎工業(yè)的概念,并掌握重要基礎工業(yè)――能源工業(yè)、鋼鐵工業(yè)、機械工業(yè)、紡織工業(yè)的分布及其影響因素 。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感受我國工業(yè)的發(fā)展成就,增強愛國熱情。 課標要求 運用資料說出我國工業(yè)的分布特點。 重點 1、工業(yè)在國民經(jīng)濟中的主導地位。 2、掌握重要基礎工業(yè)――能源工業(yè)、鋼鐵工業(yè)、機械工業(yè)、紡織工業(yè)的分布及其影響因素
難點 1、學會運用示意圖、統(tǒng)計圖以及其圖表資料來分析和總結我國工業(yè)的發(fā)展狀況及其分布情況
教法 自主導學法、談話法 教具 學具 課件 掛圖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復習導入
1、四大牧區(qū)及代表牲畜名稱。
1、A:________B:_______C________D_______
2、我國種植面積最廣的油料作物_____其最大產區(qū)________
3、花生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兩省。
5、我國的農產品出口基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商品生豬產區(q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業(yè)在國民經(jīng)濟中處于什么地位?
影響工業(yè)的條件有哪些?
我國哪些工業(yè)品的產量居世界首位?
我國的第一大能源是____,其中______省產量最大。目前在陜北和內蒙古交界處的________煤田,正在建設成特大型煤炭工業(yè)基地
我國的電力工業(yè)主要有哪兩種形式?
我國第二大能源是________。我國的大型油田有黑龍江的______油田;山東的_______油田;河南與山東交界處的______油田;河北的______油田;新疆的______油田。其中最大的石油基地是____。
分析“鋼都”的形成條件有哪些? 我國大型的鋼鐵工業(yè)基東部沿海地區(qū)有哪些?長江沿岸有哪些?黃河流域有哪些?
現(xiàn)在的機械工業(yè)已經(jīng)形成什么樣的工業(yè)體系?我國大型機械工業(yè)基地有哪些?
么最為重要?
A煤鐵資源豐富 B技術力量雄厚 C水運便利和廣大的消費市場 D農業(yè)基礎好
2.近年來,我國電力供不應求,拉閘限電的省區(qū)逐漸增多(圖中陰影部分表示我國缺電省份)。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B鋼鐵、化工、紡織、機械、造船、食品、服裝、微電子、汽車等工業(yè)都很發(fā)達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②③兩省是西電東送的電力輸出省份,分析造成兩省缺電的主要自然原因
1、08.廣東)改革開放后,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如雨后春筍、遍地開花,它起到的重要作用是(
初中地理課件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使學生知道自然資源概念及其主要類型;
2、了解可再生資源與非可再生資源的區(qū)別并能夠結合生活實際區(qū)別它們;
3、理解可再生資源與非可再生資源的相對性;
4、通過實例使學生了解土地資源的重要性和主要利用類型;
5、通過分析世界土地資源分布圖,使學生了解世界土地資源的分布大勢,知道世界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概況;
6、通過漫畫、資料等使學生了解土地利用和破壞的現(xiàn)狀,理解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劇減少等土地資源問題和保護土地資源的重要性,使學生理解保護土地資源的重要性及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的意義。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土地資源”這部分內容主要講述了三個問題:土地資源的利用類型、土地資源的分布大勢、土地資源的利用和保護。
土地資源的分類方法很多,教材選擇了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較多的土地利用類型分類。
土地資源的分布大勢,主要是通過讀圖讓學生了解世界耕地、林地和草地的主要分布區(qū),通過提出問題引導思考,既復習了前面相關的地形、氣候和自然帶的知識,為以后學習打基礎,又培養(yǎng)學生利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對于土地資源的利用和保護部分,教材首先說明了土地與人的密切關系,接著進一步通過一些數(shù)字說明由于人口增加對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帶來的問題,尤其是耕地減少、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地污染等問題,并進一步通過閱讀資料“巴比倫的興廢”,提出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問題,供同學們思考。
教法建議
建議利用討論法和講授法,并通過一系列小步子的問題結合起來進行授課,既突出教師的主導性,又突出學生活動。
對于"土地資源的利用類型"的學習,可以采取下列步驟:
1、提問思考:土地有什么用途?(學生思考回答)
2、利用投影片顯示土地利用類型示意圖
3、學生自己設計一塊土地利用圖,自己定圖例、比例尺、方向等
4、將學生的作品展示出來,作為土地資源利用類型的/Article/Index。html>總結,又可以給學生成就感和提高興趣
5、教師總結時可以出示一些景觀圖片,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對于"土地資源的分布大勢",首先是使學生明確,土地資源包括目前可以使用的和目
前難以使用的各種土地,如沙漠戈壁等。對于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土地資源的分布,可以閱讀課本插圖、世界地形圖、自然帶分布圖,由于地圖上信息量多,所以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讀圖思維方向,培養(yǎng)學生讀圖分析問題的能力。
1、耕地主要分布在哪里?為什么?(耕地多分布在溫帶平原及大江大河流經(jīng)的地區(qū),氣候溫暖濕潤,土地肥沃,土層深厚,利于農作物的生長。由于河流經(jīng)過,可以形成肥沃的沖積平原,并且有河流水灌溉,有利于農業(yè)發(fā)展。)
2、目前大片原始森林主要保留在那幾個自然帶?(熱帶雨林帶、亞寒帶針葉林帶)
3、世界上草原面積廣闊的地區(qū)主要分布在那兩個自然帶內?(溫帶草原帶、熱帶草原帶)
對于"土地資源的利用和保護",可以采用實例教學,通過一些數(shù)字、實例、漫畫、文章等表現(xiàn)土地對人類的重要性和人類對土地資源利用種不合理狀況:
1、對于土地與人類的關系,可以利用景觀圖片展示出人類的生產生活離不開土地,必須都在土地上進行,同時土地提供人類生產生活必需的物質等。
2、利用數(shù)字計算或通過課文的漫畫、景觀圖片、錄像等給學生直觀的感受,說明近些年來土地資源減少的狀況,引導學生分析土地資源的減少主要是由于人口的激增與不合理利用造成的,歸納出人類破壞土地資源的主要表現(xiàn)。
3、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利用和保護土地資源?寫一篇文章或畫一幅漫畫,主要內容需體現(xiàn)人類對土地資源的破壞或保護的內容。
教學設計示例1
【教學重點】土地資源的分類,利用保護
【教學手段】
掛圖:世界土地資源分布示意圖、世界地形圖、世界自然帶分布掛圖
投影片:(1)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圖;(2)各種土地利用類型景觀圖片(復合片);(3)需要回答的問題;(4)土地資源破壞1———一組數(shù)字及文字資料;(5)土地資源破壞2————漫畫或圖片;
【教學過程】
(提問)我們講到的自然資源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可以再生的自然資源?(學生思考回答)
(引導)今天我們研究一種可再生資源。人們都說,萬物土中生,所以我們就先學習土地資源。土地有什么用?(學生回答)
(板書)一、土地資源的重要性
(承轉)假如你們小組有一塊和學校差不多大小的土地,你們將如何利用它呢?請設計一塊土地利用圖,自己定圖例、比例尺、方向等畫出來。(學生分組活動)
(板書)二、土地資源的利用類型
(學生作品展示 投影片1)顯示學生設計的土地利用類型示意圖,學生講解。
(教師講解,投影片2)根據(jù)土地資源利用情況,將其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公交占地等。
(思考)沙漠、戈壁、石山、荒地等是土地資源嗎?(是土地資源,雖然目前難以使用,但隨著人類利用土地水平的提高將來可以利用)那么世界土地資源是如何分布的呢?
(板書)三、土地資源的利用分布大勢
(投影片3)讀掛圖(世界地形圖、自然帶分布圖)及教材P56"土地資源的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耕地主要分布在哪里?為什么?
2、目前大片原始森林主要保留在那幾個自然帶?
3、世界上草原面積廣闊的地區(qū)主要分布在哪兩個自然帶內?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補充/Article/Index。html>總結)耕地多分布在溫帶平原及大江大河流經(jīng)的地區(qū),氣候溫暖濕潤,土地肥沃,土層深厚,利于農作物的生長。由于河流經(jīng)過,可以形成肥沃的沖積平原,并且有河流水灌溉,有利于農業(yè)發(fā)展。目前大片原始森林主要保留在熱帶雨林帶、亞寒帶針葉林帶;世界上草原面積廣闊的地區(qū)主要分布在溫帶草原帶、熱帶草原帶。
(過渡)通過剛才學習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絕大部分土地已經(jīng)被人類利用,但是由于人類不合理的應用,造成許多問題。
(板書)四、土地資源的利用和保護
(引導思考)讀下面的材料,分析世界土地資源遭受破壞的原因
(投影片4,土地資源的破壞1)
全世界耕地每年有5萬~7萬km2成為沙漠;1/4耕地遭受不同程度的風蝕、水蝕,每年流水沖走肥沃的土壤250億噸,沙漠吞沒的土地約600萬公頃;
中國耕地退化7。7萬km2,占耕地總面積的40。1%,其中水土流失占34。26%,鹽堿化占8%,沙化耕地占1。93%,耕地退化導致低產貧困,甚至威脅到群眾的基本生活和生存條件,甚至成為"生態(tài)難民"。
(投影片5,土地資源的破壞2)讀漫畫"新增人口住房要占一部分耕地"、"大難臨頭",漫畫說明什么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怎么辦?請結合前面的文字資料,大家進行討論。
(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教師小結)由于人口的急劇增加,與地球上有限的土地資源之間產生矛盾,造成一系列的環(huán)境問題:水土流失加重,沙漠面積擴大,耕地面積減少,土壤污染加重等等。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使我們必須要考慮的。請你寫一篇文章或畫一幅漫畫,以提醒人們對土地資源的現(xiàn)狀有足夠的重視或給人們發(fā)出警告,應該合理利用和保護土地資源。
【設計思想】
對于本章第一節(jié)來說,土地資源部分教學應該起到"示范"作用,從講解內容的選擇到講解方法與學習方法,都對以后幾章的學習具有指導和借鑒意義。初中地理教學必須考慮教學內容及與學生實際理解力之間的關系,所以許多內容的學習應該通過讀圖、分析文字或圖表資料、漫畫、景觀圖片、錄像、VCD等多給予學生感性認識,豐富其原有的表象,通過一定量的積累,再達到認識上的飛躍。
對于土地資源的重要性,主要以學生活動為主。學生通過日常生活的體驗,能夠了解一些,所以讓學生回答即可,根據(jù)學生回答內容引出土地資源的利用分類。但是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更明確這一知識點,所以分組進行活動,自己設計某一塊土地的利用,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對學生作品的展示,給與學生成就感。教師總結時將各組提到的利用類型歸納后用投影打出來,同時輔以景觀圖片,增加學生的認識,這一點對城市的孩子尤其重要。
對于土地資源分布大勢,主要以讀圖方法和能力的培養(yǎng)為主。利用世界土地資源分布圖,結合世界地形圖和世界自然帶分布圖,傳遞給學生的信息是:地理事物之間是互相聯(lián)系和影響的。并且培養(yǎng)學生利用多幅地圖綜合分析的意識和能力。通過讀圖,讓學生說出與人類關系密切的類型即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教師有意識的提出幾個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同時還要通過讀圖讓學生明確土地資源的含義中還有目前不能或難以利用的土地部分。教師的歸納,使同學明確主要土地資源的分布與氣候、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的關系,為今后講解人類的活動提供基礎知識。
對于土地資源的利用保護,主要在于學生了解土地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能夠利用資料分析原因并能夠找出解決的方法。通過這些活動,增強土地資源有限與無限性的認識。最后認識到人類的發(fā)展不能夠以犧牲土地資源為代價。
總之主要是通過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建立師生互動體系,教師引導思維方向,歸納整理思維的線索和知識的結構,學生在活動中通過交流發(fā)現(xiàn)展示,提高興趣,增加感性認識,培養(yǎng)思維品質。
初中地理課件 篇3
教學方法:談話法、自學法。
教學媒體:有關寒潮、臺風和旱澇災害的幻燈片、投影片、錄像帶等。
課時安排:本節(jié)計劃授課1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復習上一節(jié)我國氣候的特征及其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
(教師引導)總的講,我國氣候條件十分優(yōu)越,但也有不利方面。如水旱災害、寒潮、臺風等災害性天氣給人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例如1998年夏季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和東北地區(qū)的特大洪水給任命的生命財產和工農業(yè)帶來數(shù)千億元的損失。而華北地區(qū)則出現(xiàn)了持續(xù)干旱的天氣。
(板書)第五節(jié)寒潮、臺風和水旱災害
我國每年總有一些地區(qū)發(fā)生水旱災害。洪澇和干旱是影響我國的氣候災害。現(xiàn)在我們來看報998年常見流域抗洪搶險的錄像。
(投影片)1998年我國還有哪些地區(qū)發(fā)生了洪澇災害?洪水造成了哪些損失,軍民是如何抗洪的?你特別感動的事情是什么?根據(jù)你所學過的知識,思考洪水形成的氣候原因、人為原因?對長江洪澇災害的防治你有什么建議?你能為災區(qū)人民做些什么?
(學生活動)下面我么們分成6個小組,每個小組根據(jù)上面的問題一起討論,希望每個同學都能發(fā)表意見,然后每個小組由一名代表發(fā)言?,F(xiàn)在給大家10分鐘討論。
六個代表發(fā)言之后,由全班一起進行評議。
(教師歸納)
(1)氣候原因是夏季東南季風勢力的。強弱以及厄爾尼諾和拉尼那等條件的影響。
(2)人為原因是上游植被的破壞、水土流失、中游的圍湖造田等。
(3)使人感動的是1998年全體軍民團結誓死保衛(wèi)常見大堤的感人事跡。
(4)常見上游應植樹造林,中游應退耕還湖、疏通河道。
(板書)一、水旱災害
1、原因和危害
2、措施
(過渡)可見我國是一個水旱災害較多的國家,除了水旱災害以外,我國還受哪些災害性天氣的影響呢?
我們來閱讀課本第59頁,中央電視臺播放的寒潮警報。思考以下問題:
(1)寒潮是一種什么樣的天氣現(xiàn)象?你親身經(jīng)歷過寒潮天氣嗎?有什么樣的體會?
(2)觀察課本第60頁“侵入我國的漢朝路徑圖”,你能根據(jù)地圖說出強冷空氣的源地嗎?它大致沿什么方向運動?思考從那里來的是冷干的?
(3)從圖中觀察,漢朝能影響到我國的哪些地區(qū)?冷空氣到達時,當?shù)氐奶鞖鈱性鯓拥淖兓?/p>
(4)從圖中觀察,我國有那些地區(qū)不易受漢朝的侵襲,你能說出為什么嗎?(參照中國地形圖)
(5)為了保護農田,我們應當采取哪些防災措施?
(學生活動)小組經(jīng)過討論,互相啟發(fā),加深了學生對寒潮的了解。通過小組代表發(fā)言的形式使各種不同的意見碰撞,使意見趨向一致。
(教師小結)同學們發(fā)表了很多的見解,通過小組學習、代表發(fā)言的形式使意見統(tǒng)一起來,可以概括為:
寒潮造成范圍廣大的地區(qū)大幅度降溫的強冷空氣。一般出現(xiàn)在每年秋末至初春之間,它來自西伯利亞、蒙古一帶。侵入我國以后數(shù)日之內就可以從北向南橫掃全國。我國的西北地區(qū)東部、華北、東北地區(qū)的大部分、黃淮、江淮、江南等地區(qū)都受其影響,會出現(xiàn)大風、降溫雨雪天氣。通常北方的降溫幅度大于南方、平原上的風力大于山區(qū)。我國除了青藏高原和云貴高原等地不易受到寒潮影響外,大部分地區(qū)都受其影響。強冷空氣南下時,受陰山、秦嶺、南嶺等東西向山脈的阻擋,經(jīng)過翻山越嶺、長途跋涉,冷空氣勢力不斷減弱,四川盆地、廣東、臺灣、海南等地,受寒潮的影響相對較小。云貴高原對勢力減弱的冷空氣有阻擋作用,不易受到寒潮的影響。青藏高原地勢特別高而寒潮不易侵入。農村地區(qū)在寒潮到來前,可用煙熏、灌水、塑料薄膜覆蓋莊稼等辦法來預防寒潮。
初中地理課件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黃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圍,理解其自然環(huán)境的過渡性。
2、了解黃土高原地表景觀特征,理解黃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3、了解黃土高原的古代文明,知 道這里是我國古代文明的發(fā)源地。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對于黃土高原的學習,增強對于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黃土高原的位置和自然環(huán)境特點。
2、教學難點:黃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證據(jù)。
【教學方法】
直觀演示,分組討論學習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自然引入
播放黃土高原支離破碎、千溝萬壑的自然景觀錄像,導 入新課。播放前提出問題:錄像反映 的是哪一 地形區(qū)的自然景觀?看后,你有哪些感受?
教師總結:千溝萬壑,支離破碎是黃土高原的真實寫照,更是它與眾不同的所在,今天就讓我們師生共同學習這一特殊的地形區(qū)──黃土 高原。
“黃土高原是世界上的黃土堆積區(qū),你們對黃土高原有哪些了解呢?下面就讓 我們進行信息交流”。
(投影)信息交流:黃土高原知多少
總結:學生講解、介紹的內容涉及很多方面的內容,教師在最后的總結歸納強調以下內容 :
(投影)地圖
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連秦嶺,北抵長城。黃土的.厚度超過100米。
黃土高原所跨的省級行政區(qū):主要是陜西省、山西省及甘肅省的一部分 。
展示黃帝陵,秦始皇陵兵馬俑等圖片
這里是華夏文明的發(fā)源地,現(xiàn)在還留有大量的名勝古跡。
板書:三、文明的搖籃
播放安塞腰鼓視頻
這里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孕育的獨特的 文化,如信天游,腰鼓等,被稱為“黃土風情”。
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黃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圍,了解了其形成的基本原因和在我 國文明發(fā)展中的地位,為學習下一節(jié)打下了基礎。
初中地理課件 篇5
一、教學目標
1.結合中國地形圖,歸納我國地形特征,并能解釋地形與當?shù)厝祟惢顒拥年P系。
2.通過多種途徑歸納我國的地形特征,提升歸納總結能力。
3.增加對我國國情的了解,樹立因地制宜的理念,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我國的地形特征。
難點:我國地形特征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三、教學方法
談話法、地圖法、情境創(chuàng)設法。
四、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圖片導入。展示新疆天山、內蒙古高原、東北平原、四川盆地、東南丘陵的景觀圖片,引導學生觀看并思考:能通過這五張景觀圖總結我國的地形特征嗎?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順勢導入新課。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1.地形類型齊全
【教師活動】展示《中國的地形》圖,引導學生讀圖,并思考:
(1)我國主要的地形類型有哪些?
(2)我國的地形特征是什么?
【學生回答】
(1)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
(2)地形類型齊全。
【教師活動】組織學生在地圖冊上對應的《中國的地形》圖中,用不同顏色的水彩筆描畫不同走向的山脈,并嘗試分類識記。
【師生總結】東西走向:天山、陰山、昆侖山、秦嶺、南嶺;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武夷山、臺灣山脈;西北-東南走向:橫斷山脈;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
【過渡】縱橫交錯的山脈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構成了我國地形的骨架。在山脈構成的網(wǎng)格中,鑲嵌著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將近似東西和南北走向的山脈連起來,構成網(wǎng)格圖,并找出主要山脈兩側的地形區(qū)。
【學生回答】巫山: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
【過渡】五種常見的地形類型我國都有,但每種地形的占比是一樣的嗎?
2.山區(qū)面積廣大
【教師活動】組織學生猜想:我國哪種地形類型占比最高?
【學生活動】自由交流,暢所欲言。
【教師活動】展示《中國各類地形面積比例》圖,引導學生讀圖,并思考:我國以哪類地形為主?
【學生回答】以山地為主。
【教師總結】通常把山地、丘陵,連同比較崎嶇的高原統(tǒng)稱為山區(qū)。據(jù)統(tǒng)計,我國山區(qū)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2/3,故而山區(qū)面積廣大。
3.地形與人類活動
【教師活動】組織學生結合教材閱讀材料,以地理興趣小組為單位,5分鐘時間討論:我國的地形對我國居民的生產與生活有何影響?
【學生回答】有利影響:復雜的地形類型,利于多種經(jīng)營活動的開展。不利影響:山區(qū)地面崎嶇,交通不便;耕地資源不足,耕作業(yè)的發(fā)展受到限制;山區(qū)易發(fā)生自然災害,自然災害可造成山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人類在開發(fā)山區(qū)、發(fā)展經(jīng)濟時,如果開發(fā)不合理也會造成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
【教師總結】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可以進行多種經(jīng)營,但是我們也要認識到我國山區(qū)多,平原少,因而耕地資源不足,山區(qū)在發(fā)展林業(yè)、牧業(yè)、旅游業(yè)、采礦業(yè)等方面往往具有優(yōu)勢。我們在對地形進行利用的時候一定要因地制宜,合理開發(fā)。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高
【教師活動】組織學生進行游戲:任意指出一塊地形單元,要求學生說出其周圍的其它地形單元,看看誰又快又準。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作業(yè)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jié)課內容。
作業(yè):課下搜集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的資料并整理成表格。
五、板書設計
初中地理課件 篇6
初中地理試講教案
【篇1:【面試模板】中學地理教師資格證面試試講通
用模板】
【面試模板】中學地理教師資格證面試試講通用模板 2016-12-28中人教師資格證考試培訓
出題方向
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考查
試講模版
1.導入( 分鐘)
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看這幅圖片(或視頻),你們知道這是哪里嗎?(地貌、風俗、天氣等)你們知道這樣的現(xiàn)象是怎樣出現(xiàn)的嗎?今天就讓我們走進 xxx,追溯世界的形成日記! 2.新授(6 分鐘)
(1)互動分組
帶領大家開始分組討論, 每一列 (變換形式) 為一個小組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主題明確),給大家 5 分鐘的時間相互交流,一會兒我們每個小組派出一名代表來回答問題。分組時,老師注意要參與到討論中對學生進行指導。
(2)就本課內容開始講解
自然地理:分布地區(qū);地形特征;形成原因;造成影響;旅游景點等。
人文地理:人口分布;人類的生活活動與地理環(huán)境;環(huán)境問題(保護環(huán)境)等。
注意:互動貫穿整個課堂,請同學回答問題時注意語言的規(guī)范性,例如,請最后排(前排)同學來回答;請舉手舉得最高(最快)的這位同學來回答;請左邊的這位女同學來回答等,定語不要太多太復雜,同時手眼要同步看向(指向)該同學。 3.課堂小結(1 分鐘)
回顧今天我們所學的知識,我們對自己生存的世界又多了一點認識,誰能站起來說一說今天我們學習的知識? 4.家庭作業(yè)( 分鐘)
同學們可以了解一下還有哪些地區(qū)有一樣的現(xiàn)象,明天我們上課的時候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5.結束語 今天跟大家度過了愉快的一節(jié)課,我們下節(jié)課再見!
【篇2:初中地理試講題目】
初中地理教師資格認定試講題目
1、七年級上冊《第一章地球和地球儀第一節(jié)地球和地球儀》第二課時——?緯線和緯度?、?經(jīng)線和經(jīng)度?兩個框題。
2、七年級上冊《第一章地球和地球儀第四節(jié)地形圖的判讀》第一課時——?等高線地形圖?一個框題。
3、七年級上冊《第二章陸地和海洋第二節(jié)海陸的變遷》第一課時——?滄海桑田?、?從世界地圖上得到的啟示?兩個框題。
4、七年級上冊《第三章天氣與氣候第四節(jié)世界的氣候》第一課時——?氣候的地區(qū)差異?、?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兩個框題。
5、七年級上冊《第四章居民與聚落第二節(jié)世界的語言和宗教》(一課時完成)。
6、七年級下冊《第六章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第二節(jié)自然環(huán)境》第一課時——?地勢起伏大,長河眾多?一個框題。
7、七年級下冊《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地區(qū)和國家第二節(jié)東南亞》第二課時——?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熱帶旅游勝地?兩個框題。
8、七年級下冊《第八章東半球其他的地區(qū)和國家第一節(jié)中東》第一課時——?三洲五海之地?、?世界石油寶庫?兩個框題。
9、七年級下冊《第九章西半球的國家第二節(jié)巴西》第一課時——?大量混血種人的社會?、?發(fā)展中的工農業(yè)?兩個框題。
10、七年級下冊《第十章極地地區(qū)》第一課時——?獨特的 自然環(huán)境?一個框題。
11、八年級上冊《第一章從世界看中國第一節(jié)疆域》第一課時——?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海陸兼?zhèn)涞拇髧?兩個框題。
12、八年級上冊《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第一節(jié)地形和地勢》第一課時——?地形類型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一個框題。
13、八年級上冊《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第二節(jié)氣候》第一課時——?冬季南北溫差大,夏季普遍高溫?一個框題。
14、八年級上冊《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第三節(jié)水資源》第一課時——?時空分布不均?一個框題。
15、八年級上冊《第四章中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第二節(jié)農業(yè)》第一課時——?農業(yè)及其重要性?、?我國農業(yè)的地區(qū)分布?兩個框題。
16、八年級下冊《第六章北方地區(qū)第一節(jié)自然特征與農業(yè)》(一課時完成)。 17、八年級下冊《第六章北方地區(qū)第二節(jié)?白山黑水?——東北三省》第一課時——?山環(huán)水繞 沃野千里?、?從‘北大荒’到‘北大倉’?兩個框題。
18、八年級下冊《第七章南方地區(qū)第二節(jié)?魚米之鄉(xiāng)?——長江三角洲地區(qū)》第一課時——?江海交匯之地?、?我國最大的城市群?兩個框題。
19、八年級下冊《第八章西北地區(qū)第二節(jié)干旱的寶地——塔里木盆地》(一課時完成)。
20、八年級下冊《第九章青藏地區(qū)第二節(jié)高原濕地——三江源地區(qū)》(一課時完成)。
【篇3:地理微格試講標準教案doc.】
院系:班級:姓名:學號: 第一節(jié) 自然界的水循環(huán)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和知道自然界中的水的主要類型,大體分布特點、數(shù)量特點,在全球水資源中所占的比重,對生活中所接觸到的各種水有一個從地理角度的了解,包括其類型,分布等。
2.理解個水體之間的的轉換情況,正確掌握以河流補給為主體的各種水體之間的轉化。
3.理解和掌握水循環(huán)的三大過程,能夠對水循環(huán)過程有一個大致的描述,對水循環(huán)中的過程進行具體的分類,并且能夠結合生活實際具體感知與應用。
4.大致理解水循環(huán)的意義。 二、過程與方法
數(shù)據(jù)與表圖,講解各種水體的分布和數(shù)量特征,給學生以直觀感受。 2.師生互動,以問答的形式、識圖歸納的形式,師生共同探索關于各種水體之間相互轉化的知識。
3.課件動畫演示,對河流的補給的部分知識和水循環(huán)的過程的知識,進行生動的動畫演示,幫助學生理解。
4.學生自主學習,對最后的水循環(huán)的意義的內容,同學結合前面已學知識自主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5.練習總結,通過練習對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進行總結回顧。
【教學內容】自然界的水循環(huán) 1.相互聯(lián)系的水體 ①各種水體的特征
②以河流補給為主體的水體轉化 2.水循環(huán)的過程和意義 ①三大水循環(huán)過程 ②水循環(huán)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
1.水循環(huán)的三大過程。
【情感與價值目標】
通過對水循環(huán)知識的學習,一份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水體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培養(yǎng)知識對生活的熱情,學會積極快樂的生活,另一方面,了解水資源樹立正確的節(jié)水意識,培養(yǎng)對祖國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方法】
1.通過板書演示,展示以學生最直觀的章節(jié)知識體系和知識的具體特點。 2.通過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增進師生之間的了解與感情,同時更適宜的傳授課
堂知識,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感情。 3.簡單動畫演示,讓學生對難點知識更容易理解,去除學習中的知識死角,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直觀明了。
4.通過向學生提問,讓學生牢牢記住個知識的要點,并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做題。
【教案布局】
首先:指出本節(jié)課的課題;
其次:列出提綱,并標明重難點; 再次:分別予以講解;
最后:總結知識并預習新課。
【教學媒體與工具】 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材
【課時安排】
教學過程:
初中地理課件 篇7
“工業(yè)的空間分布”標題的內容采取了“由面到點”的呈現(xiàn)方法,先讓學生對我國工業(yè)的分布有一個總體了解,然后以“遼中南地區(qū)”“滬寧杭地區(qū)”為例,分析工業(yè)分布的類型及特點。重點難點問題的解決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學法,引導學生參與討論、探究,通過識圖、讀圖、繪圖,運用知識遷移分析資源、交通、市場因素對工業(yè)分布的影響,從而理解合理分布工業(yè)的戰(zhàn)略意義,更深刻理解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的發(fā)展、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實施的意義,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掌握工業(yè)分布的大勢,主要工業(yè)區(qū)和工業(yè)城市的分布,理解工業(yè)基地的形成和發(fā)展的條件;
學會從工業(yè)分布圖,工業(yè)基地圖獲取信息解決地理問題的技能。
運用資料說出我國工業(yè)的地理分布;
初步學會從資源條件、交通條件、市場條件說明對工業(yè)分布的影響;
樹立“合理分布工業(yè)是工業(yè)建設中的一個重大的戰(zhàn)略問題”的理念,它關系到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城鄉(xiāng)結合、國防安全、生產的經(jīng)濟效益。
我國工業(yè)分布的大勢和主要工業(yè)城市、工業(yè)基地的分布。理解工業(yè)基地形成和發(fā)展的條件。
理解資源、交通、市場條件對工業(yè)分布的影響。
假設你是一位準備來華投資的世界知名鋼鐵、石油公司的總裁,你準備把你的資金投入到哪些地區(qū)?你能說明一下原因嗎?
學生在教師發(fā)放的“中國工業(yè)分布空白圖”上標注,并到實物投影儀上展示,說明理由。
鋼鐵工業(yè)――東北地區(qū)――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的戰(zhàn)略,資源豐富,交通便利;
石油工業(yè)――新疆――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
同學們的設計非常好,下面我們就來具體了解我國工業(yè)分布究竟是怎樣的?來印證你的設計好嗎?
初中地理課件 篇8
初中地理優(yōu)秀教案
【篇1:全國優(yōu)秀教案評比(地理)】
教案設計
【篇2:初中地理教學設計】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
——《多變的天氣》教學設計
團結中學
劉興良
第三章 天氣與氣候
第一節(jié) 多變的天氣
教學目標 :
1、知道天氣與氣候的區(qū)別,正確區(qū)分這兩個概念; 2、識別常用天氣符號,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3、養(yǎng)成收聽、收看天氣預報的習慣;
4、認識氣候與人類生產、生活的相互關系,形成保護大氣環(huán)境的意識。教學重點和難點:
1、正確區(qū)別天氣與氣候; 2、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
教學用具:多媒體投影儀。
學法指導:
1、“從生活實際入手,學習有用的地理”。學習時一定要緊密聯(lián)系實際生活,化枯燥為有趣,時時處處感受有用的“地理”。
天氣預報的符號多而不好記,怎樣才能快速有效地記住呢?同學們之間不妨比一比、試一試,看誰記得快,或者堅持收聽收看天氣預報節(jié)目,自己也學做天氣預報員,播報天氣預報。
教學過程:
導入課題:播放不同地區(qū)的圖片,展示不同地區(qū)的生活環(huán)境,說明人類生活的環(huán)境存在很大差異,然后讓學生回答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不同地區(qū)的環(huán)境差異?(氣候)“那么,我們周圍的天氣與氣候是怎樣的呢?就讓我們共同來學習第一節(jié)多變的天氣吧?!?投影:第三章 天氣與氣候
第一節(jié) 多變的天氣師:1、播放“上學路上的四幅圖”,我請同學們思考:這四幅圖中分別是什么樣的天氣?(晴、雨、大風、雪)感受如何?(結合自己的親身體會來回答天氣變化快還是慢?)引出“天氣”的概念與特點(學生通過讀書來回答)。
投影:一、天氣及其影響 1、天氣的概念 2、天氣的特點
師:“天氣是變化的,我們怎樣才能知道每一天的天氣狀況呢?民間有許多關于天氣的諺語,我和同學們交流一下,看誰知道得多?”(師生交流,活躍課堂氣氛)。 投影:關于天氣的諺語。
過渡:“我們光靠諺語是不能準確掌握天氣變化的,那么怎樣才能準確知道每天的天氣狀況呢?”(收聽收看天氣預報)
投影:二、明天的天氣怎么樣
師:“通過什么來知道天氣狀況呢?”生:“要靠衛(wèi)星云圖”。
投影:衛(wèi)星云圖。
師:(講解)衛(wèi)星云圖上的藍色、綠色、白色分別代表什么?然后請同學來 看圖回答,青藏高原和自己家鄉(xiāng)所在的位置是什么樣的天氣?
設問:在天氣預報圖上怎樣識別天氣情況呢?(根據(jù)天氣符號)
投影:“常見天氣符號”圖,指導學生逐一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
活動:1、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記憶天氣符號的比賽,看哪一組記得又對又快。
2、選擇幾個天氣符號,看誰畫得好。
投影:“相信你能行”(目的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競賽興趣中獲取地理知識)。 師:結合“沙塵暴”的符號,來補充沙塵暴的有關知識,同時讓學生思考我國西北地區(qū)為什么經(jīng)常發(fā)生沙塵暴?應采取什么措施?(形成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投影:“風”的符號,設問:如何識別不同的風呢?
投影:“考考你”(測試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過渡:“熟記了“天氣符號”,假如給你一幅城市天氣預報圖,你能當一次預報員嗎?” 投影:“世界主要城市天氣預報圖”,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城市,發(fā)布天氣預報(目的是活躍課堂氣氛,加強對天氣符號的記憶)。
過渡:“人們知道每天的天氣情況,就可以合理安排戶外活動?!?/p>
投影:課本第50頁活動2的圖,解答問題。(目的是讓學生養(yǎng)成收看天氣預報的習慣,然后根據(jù)天氣狀況安排戶外活動。 師:請同學來談談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的特點,引出“氣候”,然后讓學生讀書,掌握氣候的概念與特點。
投影下面的表格:
學生結合表格把問題寫出來(目的是加深對天氣與氣候的理解)。
投影:判斷下列詞語描述的是天氣還是氣候?①風和日麗 ②暴風驟雨 ③四季如春 ④晴轉多云(讓學生判斷,目的是正確區(qū)分天氣與氣候)。
投影:三、我們需要潔凈的空氣
閱讀“大氣環(huán)境監(jiān)測”,讓學生知道現(xiàn)在人們越來越關心大氣的質量,學習空氣的質量級別、污染指數(shù)和空氣質量狀況。列舉一些事實說明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問:我們能為保護環(huán)境做哪些事呢?(學生分組討論)
小結:讓學生談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
課后活動:搜集天氣諺語,并驗證其準確性。
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 天氣與氣候
一、天氣及其影響 1、天氣的概念 2、天氣的特點
二、明天的天氣怎么樣 1、衛(wèi)星云圖 2、天氣符號
三、我們需要潔凈的空氣 1、空氣質量級別 2、空氣質量狀況
教學反思
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使本節(jié)課聯(lián)系生活實際,貼近生活,課堂教學形式靈活多樣,極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既注重對學生終身發(fā)展有用的知識的傳授,又體現(xiàn)了趣味性,讓學生在快樂中獲取地理知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3:初二地理優(yōu)秀教案】
初二地理優(yōu)秀教案 1、知識與技能
(1)、掌握西北地區(qū)和青藏地區(qū)的地理位置、范圍、氣候和地形特征及農牧業(yè)生產特點。 (2)、學會結合西北地區(qū)和青藏地區(qū)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農牧發(fā)展的條件。 (3)、結合西北地區(qū)和青藏地區(qū),說明生態(tài)建設的重要意義。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預習、讀圖分析、板圖板演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對一個地區(qū)地理位置特點的分析和評價能力。 【教學重點】 西北地區(qū)和青藏地區(qū)各具特色的位置、范圍、地形和氣候特征等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教學難點】
1.地面植被由東向西變化的規(guī)律 2.地勢高對自然景觀的影響
3.區(qū)域內各自然地理要素的關系、區(qū)域人地關系。 一、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北方地區(qū)和南方地區(qū)的人文差異 1、農耕制度(1)、土地利用類型(2)熟制 2、傳統(tǒng)的運輸方式 3、傳統(tǒng)的民居4、主要的食物 5、傳統(tǒng)的運動項目 6、文化差異(1)、劇種(2)、樂器(3)、園林
二、講授新課 (一)干旱的西北地區(qū)(地理位置、范圍、地形、氣候、人口、面積、河湖) 活動一、(觀看多媒體課件開展) 1、西北地區(qū)的位置、范圍(讀圖總結)
位置: 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長城以北;大興安嶺以西。 范圍: 內蒙古.新疆.寧夏和甘肅大部
2、地形:高原、盆地(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瑪干沙漠)、山地為主 3、氣候:干旱、半干旱的溫帶大陸性氣候(自然特征:干旱,降水量少) 4、人口、面積:人口占全國比例4%、面積占全國比例30%(地廣人?。?/strong>
5、河流:河流很少,多為內流河 塔里木河(我國最長的內流河) 活動二、(課后練習)
1、根據(jù)你的理解,把下列內容按照因果關系組合起來,以分析西北地區(qū)干旱的原因(p12頁)
2、西北地區(qū)氣候干旱,但其干旱的程度在不同的地方會有差異。結合圖,分析圖中的三種景觀從東向西應如何排列(p12頁)
(二)高寒的青藏地區(qū)(地理位置、范圍、地形、氣候、人口、面積、河湖) 活動三、(觀看多媒體課件開展) 1、青藏地區(qū)的位置、范圍(讀圖總結) 位置:喜馬拉雅山脈以北; 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以南; 橫斷山脈以西 范圍:整個青藏高原,包括西藏.青海 和四川西部。 2、地形:整個青藏高原
3、氣候:高原山地氣候(自然特征:海拔高,氣候寒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雪峰連綿、冰川廣布。)
4、人口、面積:人口占全國總人口1%、面積占全國總面積25%(地廣人?。?5、河流:多河流和咸水湖(長江.黃河.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發(fā)源于此) 活動四、(課后練習)
1、拉薩和成都大致在同一個緯度上。讀圖和,比較兩地的氣溫差異,分析形成差異的主要原因。(p14頁)
(1)、比較兩地的年平均氣溫(2)、歸納兩地的氣溫差異,并分析原因 2、從高寒的區(qū)域自然特征方面,解釋青藏高原下列地理現(xiàn)象。(p14頁) (1)、豐富的太陽能資源;(2)、大江大河的發(fā)源地 三、課后小結:(詳見ppt)
初中地理課件 篇9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自然帶的含義并掌握陸地自然帶分布的基本規(guī)律及主要自然帶的氣候植物的一般特點及代表動物。
2.在運用已學知識認識自然帶的過程中,使學生學會綜合各自然要素特征,形成整體的環(huán)境特征的認識方法。
3.通過學習豐富多彩的自然界,培養(yǎng)學生認識自然的樂趣,并初步明確地球上的生命對自然界的依賴以及相互影響的關系,為建立正確的資源觀和環(huán)境觀打下基礎。
課型講授新課。
教學方法講述與問答相結合的方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是主要自然帶的分布及特點,難點是自然帶的分布規(guī)律。
教學用具各自然帶的景觀圖片,教學投影片(或教學掛圖)陸地自然帶的分布。
教學提綱
第五節(jié)陸地自然帶
一、自然帶及標志
二、陸地自然帶的分布
1.主要自然帶特點與分布。
2.自然帶的分布規(guī)律。
教學過程
提問引入在電影片、電視片中或生活中,你注意到了不同地區(qū)的森林樹木的葉子有什么不同嗎?(有的地方樹的葉子小,像松林,有的地方葉子大;有的地方葉子常年是綠色的,而有的地方葉子在冬天要枯落。)
初中地理課件 篇10
1.初步嘗試運用地圖分析我國的地理位置,理解我國地理位置的優(yōu)越性。
2.記住我國領土面積,運用地圖查閱我國領土的四至點。
3.能夠在地圖上指出我國的鄰國和瀕臨的海洋、主要島嶼和隔海相望的國家,理解我國既是陸地大國,又是海洋大國。
1.通過看圖、讀圖、觀察地球儀,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讀圖的能力。
2.學會分析和評價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地理位置的方法。
1.培養(yǎng)學生參與意識和學習地理的興趣。
2.通過對我國遼闊的國土、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等知識的學習,激發(fā)學生的民自豪感和愛國熱情,增強學生保衛(wèi)祖國領土完整,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的責任感。
1.了解我國的地理位置,理解我國地理位置的優(yōu)越性。
2.記住我國的領土面積,能夠在地圖上指出我國的鄰國、瀕臨海洋,主要島嶼和隔海相望的國家,理解我國既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
能夠對我國地理位置的判讀和與其他國家位置的比較,理解我國地理位置的優(yōu)越性。
教學方法以圖釋文,小組合作,討論分析,鞏固練習,當堂達標。
播放歌曲《大中國》,多媒體展示-、長白山天池、樂山大佛、桂林山水等的圖片。
(引導)伴隨著一首慷慨激昂的祖國贊歌,我們飽覽了祖國壯麗的山河,燦爛的文化,優(yōu)美的景觀。作為華夏兒女,我們每個人都熱愛自己的祖國,都熱愛這個和諧幸福的大家庭————中國。今天我們共同走進中國。學習第一節(jié)《疆域》。
多媒體展示本課學習目標,提示學生進行閱讀和理解,帶著目標學習,能使學習更有針對性。
(過渡)同學們,初一我們學過可以從哪幾個主要方面描述一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呢?讀圖結合課本第三頁,完成下列問題。
1.從半球位置看,我國位于____半球(南、北),____半球(東、西)。
2.從緯度位置看,我國領土_______跨緯度廣,北回歸線穿過我國____部,我國陸地大部分位于_______帶,南部小部分位于____帶。
3.從海陸位置看,我國東臨_______洋,西靠______大陸,是一個海陸兼?zhèn)涞膰摇?/p>
知道(過渡)那我國的位置好不好?“不比不知道,一比全知道”。下面請同學們結合課本第四頁圖文,完成合作探究題。
1.比較我國與俄羅斯、印度尼西亞的緯度位置,說說我國緯度位置的特點。第1組解決
2.比較我國與日本、蒙古的海陸位置,說說我國海陸位置的特點。第2組解決
(提升)通過對我國地理位置的分析,請同學們總結分析一個地區(qū)位置的方法?回憶前面的知識,討論得出:從所在半球、所處緯度和海陸位置三方面進行分析。進行小結。
每天,當我國東部的烏蘇里江晨曦初露的時候,西部的帕米爾高原還是星斗滿天的夜晚。-
每年農歷立春前后,我國北方的松嫩平原還是冰天雪地的時節(jié),南方的海南島已經(jīng)春意盎然。
請同學們議一議為什么會出現(xiàn)那么的差異。
展示我國疆域和領土四至點.
分成兩個小組:
小組1填寫最南端(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和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計算相隔緯度(大約49°)
小組2填寫最東端(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交匯處)和最西端(新疆的帕米爾高原上),計算相隔經(jīng)度(大約62°)
(過渡)我國遼闊的疆域周圍有許多陸地鄰國和海洋,下面就一起認識我國的鄰國和海洋
1..我國幅員遼闊陸地面積約_____平方千米,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____位。我國陸上國界線長____萬多千米,與____個國家接壤。我國大陸海岸線長____萬多千米,與____個國家隔海相望。
2. 我國大陸瀕臨的海洋從北向南依次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其中被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所環(huán)抱的______海,以及海南島和雷州半島之間的______海峽是我國的內海。
3.我國面積的島嶼是______島,其東面直接瀕臨______洋;我國第二大島是______島。
開展祖國邊境游的活動進行比賽。小組1沿著陸地邊界走,小組2沿海海岸線走,都從中國和朝鮮的交界處開始,分別匯報沿途的見聞。
小組1:沿途能夠見到的國家依次是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老撾和越南等14個國家。
小組2:沿途經(jīng)過了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四個海洋,看到了隔海相望的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和印度尼西亞6個國家。還看到了我國的臺灣島和第二大島嶼——海南島
采用分組比賽的形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其中,有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和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4月1日8時36分,美-用偵察機向我國三亞外海抵近偵察,我軍某部派兩架飛機對美軍進行跟蹤監(jiān)視,9時07分,中方飛機在離我領海104海里處正常飛行,美機突然大動作轉向,撞我一部飛機尾部,致使我機失控墜海,飛行員王偉英勇犧牲。美機肇事后,未經(jīng)中方允許闖入中國領空并降落中國機場。
1.從材料中議一議美機的行為。
2.王偉有什么值得你學習的地方?作為中學生的我們現(xiàn)在怎么做?
以“我的收獲”為題,組織學生對本節(jié)內容進行回憶和總結。教師適當補充。給2分鐘的時間讓學生思考和總結,然后采用個人發(fā)言的形式進行“我的收獲”活動讓學生總結內容,能使學生養(yǎng)成回憶整理知識的習慣
本課內容相對比較簡單,因此學生理解和掌握難度不是很大,其關鍵是通過學習本課內容,要求學生掌握分析一個地區(qū)地理位置的方法,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獲得方法和能力方面的提升,有利于后面內容的學習。還有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實現(xiàn)也是一個重點,要通過圖片展示和講解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和捍衛(wèi)祖國領土完整的觀念。
初中地理課件 篇11
◆教學分析?
(一)課標解讀
本節(jié)課對應的課程標準是:在地圖上辨別方向,判讀經(jīng)緯度,量算距離。運用地圖辨別方向、量算距離是地圖學習必須掌握的兩項技能,這兩項技能,學生在小學數(shù)學課本上有過接觸。本節(jié)教學幫助學生在此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系統(tǒng)的學習,提高對運用地圖辨別方向、量算距離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閱讀各類地圖,使學生初步了解地圖上的比例尺、方向、圖例等基礎知識。
2.通過計算、比較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幫助學生建立起地圖的空間概念。
◆【過程與方法】?
通過活動的設置,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總結、概括、歸納。使學生學會正確的閱讀、使用地圖的方法,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加以應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地圖方向的辨別等知識,培養(yǎng)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比例尺的相關知識、方向的辨別。
難點:地圖上方向的辨別。
◆教學方法?
啟發(fā)教學、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展示交流。
◆教學準備
?地圖、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感受地圖之美
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大家喜歡旅游嗎?如果要去旅游,需要帶哪些東西呢?
下面我們一起來瀏覽一些地圖,一同感受地圖的實用和美麗吧!學生回答:地圖等。
學生通過課件瀏覽世界地圖、中國地圖、臨沂市地圖、景點旅游地圖等地圖圖片。用一些地圖引入新課,讓學生“感受地圖之美”,這樣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探討地圖之用交流探討?
師:剛才看了這么多美麗的圖,那地圖有哪些用途呢?組內交流
展示匯報通過探討,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地圖知識的必要性。
承轉下面我們就來探討閱讀地圖的方法吧!
閱讀地圖之法識圖例(一)地圖“語言”──圖例?
課件顯示一些常用圖例
師引導點撥:圖例是對地圖各種符號和注記的說明。1.嘗試對照課件或課本自學本部內容
2.以競賽活動的形式練習運用:寫出下列圖例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采用學生自學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以競賽活動的形式,面向全體學生,激發(fā)學生的積極參與意識。
閱讀地圖之法學比例尺(二)地圖“語言”──比例尺
多媒體出示本小節(jié)的學習問題:
(1)比例尺表示_______比____縮小的程度。
公式= 。
比例尺表示方式主要有______式、________式、________式三種。
(2)乙圖中,臺灣島地圖的比例尺的表達方式為 式,轉化為數(shù)字式為 ,用文字式表達為 。
(3)在臺灣地圖上,量得高雄到臺北地圖上的直線距離約是7厘米,兩地間的實地距離約 為 千米。
(4)比例尺的大小:數(shù)字比例尺的分母愈小,比例尺愈 ;分母愈大,比例尺愈 。
師引導點撥:
強調:計算時注意單位的統(tǒng)一。1千米=100 000厘米
歸納總結:比例尺是一個分式。分子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即比例尺愈小。1.學生對照自學提示,嘗試學本小節(jié)內容
2.組內質疑交流,提出未解決的問題。
3.找一位同學上前給大家展示比例尺的三種形式的轉換,并講解自己量算高雄到臺北間的實地距離的思路。
學生講解:首先要量出圖上兩點之間的圖上距離,再根據(jù)圖上給出的比例尺進行計算,從而得出兩點間的實地距離。
在教師的引導下,明確比例尺大小的比較。聯(lián)系小學時學過的知識,注重新舊知識的銜接。
通過學生的講解,加深對比例尺的理解,讓學生熟練掌握運用比例尺在地圖上量算兩地之間距離的方法。
承轉在地球儀上是如何辨別方向的?地圖上的方向應該如何辨別呢?
閱讀地圖之法辨方向(三)地圖“語言”──方向
方法一:
一般定向法,動手指一指
課件展示 :地平面上的八個方位。
提出趣味問題:在教室里,我的座位在某某同學的什么方向?
初中地理課件 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運用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分析總結出我國地勢呈階梯狀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級階梯的主要特征。
2、能夠在圖上標出地勢三級階梯的界線;記住位于階梯分界線的山脈名稱。
3、分析說明我國地勢對氣候、河流、交通的影響。
4、讓學生知道我國地形的主要類型及其分布和特點
能力目標:
1、初步掌握地形剖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地形景觀圖等地圖的讀圖方法,學會從這些圖中抽取多種信息,歸納分析相關地理特征的方法。
2、加強學生對地形特征及其意義、影響的理解能力
3、掌握通過列表記憶地理事的方法
4、建立辨證分析地理事物利弊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樹立辨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觀念,正確理解地理現(xiàn)象的利弊優(yōu)劣和地理事物間的相互關系
2、培養(yǎng)學生建立正確的人地觀,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教學重點:運用地形圖總結出我國地勢特點,三級階梯分界線山脈名稱
地勢特征對其他自然因素及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
主要地形區(qū)及特點教學難點:地勢特征對其他自然因素及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
教學方法:課堂講授、讀圖畫圖、活動討論教學用具:PPT課件、黑板、粉筆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活動:
導入新課:圖片引入:幻燈片投影出我國不同地形區(qū)的(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東北平原)圖片資料,先讓學生對地形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同時也通過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和愛國熱情。
講授新課:板書:第一節(jié)地勢和地形
地勢呈階梯狀分布
先回顧不同顏色代表不同海拔高度,以一幅地形圖為例讓學生回答綠色、黃色、棕色、白色、藍色各代表什么?
打開中國分層設色地形圖,通過讓學生觀察圖中不同顏色代表不同海拔高度總結出我國地勢:西部高東部低。板書:1、總趨勢:西部高東部低
再讓學生觀察我國地形剖面圖,同學們會發(fā)現(xiàn)一方面,我們發(fā)現(xiàn)我國地形總趨勢是自西向東降低;另一方面,我們還發(fā)現(xiàn):這種降低的趨勢并不是均勻的,而是呈階梯狀下降,這也是我國地形的一個重要特征。板書:階梯狀下降
那么,我國地形的階梯有哪幾級?它們是怎樣分布的呢?請同學們對照書上的圖2、1、2、2看一看。我們從圖上可以看出,我國陸地上自西向東有三級階梯。板書:2、三級階梯特點及分界線
下面讓我們進一步看看這幾級階梯都有哪些特點,找同學回答第一級階梯回答后用多媒體展示三級階梯示意圖總結第一級階梯位置、海拔高度、分界線,同樣對于二三階梯也找同學從以上幾方面回答,老師來用多媒體展示總結。(教師邊操作鼠標,邊點擊每一級階梯,形象,直觀,學生易于掌握,效果較好。)
練習:通過做三級階梯海拔、分界線的一個練習鞏固剛才講過的內容,再找一位同學到黑板前來畫出三級階梯分界線的簡單示意圖及山脈名稱,其他同學在自己課本23頁上完成。
過渡: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的地勢,對我國的氣候、河流、水能、交通有什么影響呢?
下面我們就這個問題進行小組討論活動,首先把班上學生分成三組,每一組分別就以下三個問題進行討論:
①我國大陸地勢西高東低,面向海洋,這種分布對氣候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②我國大陸地勢西高東低,面向海洋,對河流流向有什么影響?河流從高一級階梯流向低一級階梯時,落差會有什么變化?有什么利用價值?
③我國地勢對東西部之間交通往來可能產生什么影響?(利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