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積和容積單位課件
發(fā)布時間:2023-08-06 容積單位課件 容積課件2023容積和容積單位課件模板。
這篇文章將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和探討“容積和容積單位課件”。老師在上課前需要有教案課件,通常老師都會認真負責去設(shè)計好。?寫好教案課件需要細心,包括課程重點難點梳理等。請認真了解以下內(nèi)容!
容積和容積單位課件 篇1
教學目的: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并認識容積,聯(lián)系實際初步形成1升、1毫升的容量觀念,通過實驗操作體會1升、1毫升有多少。
2、知道容積和體積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知道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之間關(guān)系,掌握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3、讓學生在課前課后的實踐活動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獲得積極的數(shù)學學習情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個1升的量杯,一個標有毫升刻度的量筒, 4盒250毫升的牛奶盒,1盒1升的牛奶盒,一個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盒子和一袋沙。
學情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體積以及體積單位的進率的基礎(chǔ)上,繼續(xù)認識容積以及計量液體的體積常用的容積單位升和毫升,認識1升=1000毫升,知道容積和體積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知道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之間關(guān)系。五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收集信息能力,有意識讓學生收集飲料瓶、飲料盒,并先看一看上面的信息。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什么叫體積?
2、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呢?
3、怎樣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呢?
4、導入課題
師:展示一盒1升裝的牛奶。提問:你會計算這個盒子的體積嗎?你知道里面裝的是什么?你會計算盒里面牛奶的體積嗎?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物體的容積和容積單位。
二、觀察實驗——探索新知
1、感受容積意義
(1)情境出示集裝箱,演示往里面裝貨物的過程。
交流:生活中有哪些物體能裝些什么?誰來說一說?
生:碗能裝飯。
生:瓶能裝水、油。
生:箱子、冰箱。
師:同學們,我們把容納物體的這些箱子、油桶、倉庫等一般稱為容器。那么什么叫做物體的容積?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嗎?
這些容器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通常叫做它們的容積。生活中也有稱為容量。
(2)在量杯里倒入一部分的沙,這部分沙的體積是不是這個量杯的容積?
把沙倒入量杯并且使之高出量杯口,這些沙的體積是不是這個量杯的容積呢?
那多少沙子的體積才是這個量杯的容積呢?
[設(shè)計意圖:以學生的事實知識與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chǔ)的教學原則,請學生課前進行必要的觀察、感知容器、容積,在課堂上進一步的引導,感悟,從形象思維上升到抽象思維,認識容積的意義。]
2、探索容積單位
常用的容積單位有哪些呢?
一個長方體的倉庫里存放著水泥,從里面量倉庫長10米,寬8米,高6米,能容納多少水泥?
學生討論后計算匯報:10×8×6=486(立方米)。
倉庫的容積等同于一個長方體的體積,但要從倉庫里面量長、寬、高,計算長方體的體積用體積單位,計算倉庫的容積也就用體積單位。
計算容積一般用體積單位。容積的計算方法,跟體積的計算方法相同。
在計量液體體積的時候,就要用到另一種容積單位:升和毫升。
升和毫升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認識的容積單位。自學課本,再觀察老師桌面上擺的教具,小組交流說說你的認識。
生:我們在量杯和量筒上,能看到刻有升和毫升的刻度,1升=1000毫升。
3、驗證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的聯(lián)系
驗證1升=1立方分米:展示裝了1立方分米砂的正方體盒,把砂倒入1升的量杯,得出1升的量杯容積是1立方分米。從而得出1升=1立方分米。
讓學生根據(jù)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以及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關(guān)系,交流推導出1毫升=1立方厘米。
4、生活應(yīng)用,感悟新知。
師:重現(xiàn)一盒1升裝的牛奶。現(xiàn)在,你會計算這個盒子的體積嗎?你會計算盒里面牛奶的體積嗎?
師:這個盒的容積就是這個盒的'體積,這句話對嗎?為什么?
盒子的體積指什么?(盒子所占空間的大小。)
盒子的容積指什么?(盒子所能容納物體的大小,這里也就是裝滿了的牛奶的體積。)
小結(jié):一般說來,物體的容積比體積小。
鞏固新知
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的在()內(nèi)打√,錯的打x。
①計算容積或體積都是從容器外面量長、寬、高。
②冰箱的容積就是冰箱的體積。
③游泳池注滿水,水的體積就是游泳池的容積。
容積和容積單位課件 篇2
一、教學內(nèi)容
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P50頁—51頁容積和容積單位。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容積的含義,知道容積單位及它們之間的進率,會計算容積。
2.理解容積和體積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3.感受毫升、升的實際意義。
4.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和探究活動,在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三、教學重點
建立容積和容積單位概念,知道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的關(guān)系。
四、教學難點
感受升,毫升的概念
五、設(shè)計意圖
《新課標》中指出:學生要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為此,我這些活動充分貫穿于以下幾個教學中。
我在引導學生復習舊知的基礎(chǔ)上進行容積概念的教學,此部分我基于生活、立足舊知,一開始從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進行分類,使學生認識到有些物體能容納東西,有些物體則不能,從而感知“容器”。又通過讓學生分析一個盒子裝滿了沙子,一個盒子沒裝滿沙子的實驗,引導學生直觀地發(fā)現(xiàn)只有裝滿沙子的體積才是容器的容積。同時,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實際例證,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感知和理解容積所表示的含義,從而形成概念,理解容積。在讓學生感受容積和體積的聯(lián)系時,我采取小組討論的方法,強調(diào)學生自主探索經(jīng)歷觀察—思索—討論—驗證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從而明確容積的計算方法和體積的計算方法是相同的,然后讓學生親自動手從容器的里邊測量長、寬、高,計算出實物的容積,這樣引導學生根據(jù)所學習的知識,充分放手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體。而讓學生明確在計量容積的時候,一般都用體積單位。但要強調(diào)這是一般情況,從而很自然的過渡到學生對升和毫升的認識。在學習這部分的知識時,我事先讓學生準備好各種裝液體的瓶子,讓學生通過實際觀察,發(fā)現(xiàn)裝有這些飲料的瓶子商標上凈含量的單位都是升或毫升,從而學生會自然而然的發(fā)現(xiàn)液體的體積一般都用升或毫升作單位。
那么在這里讓學生感受一升和一毫升的概念是個難點,就是對于很多成年人來說對這兩個概念的掌握也不一定就是很清晰。所以,我在一些細節(jié)的處理上下了功夫,充分的調(diào)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去感受,通過對一升水的看一看、掂一掂,初步有一個比較重,比較多的印象;對于一毫升的.概念,我把一毫升的水裝在了滴管里,從而很自然的感受出它的少。然后我把滴管里的水滴出,讓學生猜一猜大概有多少滴,可以很大層次上的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促進了師生的和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當全部的水都滴出來的時候,他們會發(fā)現(xiàn)正好將近一個小瓶蓋,使學生很快的產(chǎn)生一個可以橫向類比的標準,然后當我再盛出一小勺的水讓學生進行估算時,他們就會做出一個比較準確的判斷。這樣有層次地操作,可以為學生留下適當?shù)奶剿骺臻g,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升認識,獲得新知。
在學生對于一升和一毫升有了一個非常感官的印象后,我再拿出像摩托車油箱,一瓶農(nóng)夫果園等等,讓他們判斷該用升還是毫升作單位,就應(yīng)該是比較容易判斷的了。
在設(shè)計容積單位及和體積單位間的換算這部分時,我課件演示一立方分米的水倒入能裝一升液體的容器中,既為了給學生一個比較直觀的判斷,又沒有誤差,我制成了課件。讓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操作與觀察對比中,很快的判斷出體積單位與容積單位的關(guān)系,這樣一系列的操作活動讓學生更加直觀地判斷出升和毫升之間的關(guān)系,就是1升等于1000毫升。這樣,借助生活原型幫助學生構(gòu)建數(shù)學模型,讓學生對這些有一個較為深刻的印象,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記住容積單位與體積單位間的進率,豐富了學生的數(shù)學體驗,提高了學生的應(yīng)用能力。知道了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后,我要請同學們幫我估一估,解決這樣一個問題,我出示學生每天都在飲用的純凈水桶和他們喜歡喝的“美年達”瓶,然后說:“老師發(fā)現(xiàn)你們每天排隊在前面打水的時候,都會裝這滿滿的一小瓶,那么老師想請你們幫我估一估、算一算這個大瓶桶倒入這個小瓶中,到底能倒多少瓶呢?也就是說這一大桶水到底夠多少同學喝呢?”教師讓學生記下相關(guān)的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
容積和容積單位課件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容積的意義,掌握容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物體的容積。
2、使學生認識常用的容積單位升和毫升,掌握單位之間的進率,
明確容積和體積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3、使學生在探索未知、研討成果的過成中品味學習的樂趣,培養(yǎng)
學生積極、主動探究問題的學習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難點:
建立容積和容積單位的觀念是重點;理解容積的意義、感知升與毫升的實際大小是難點。
教具、學具準備
教學過程
備注
一、認識容積、引起興趣
(一)復習體積
1、師: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體積,誰愿意說說什么是物體的體積?(生: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2、老師拿出一個長方體塑料盒(每個小組一個)說:誰能說說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指的是哪?(生:用手比一比)師:這個長方體塑料盒的長是15厘米、寬是10厘米、高是5厘米,你能計算出它的體積嗎?(由學生計算并說明方法)
(二)教學容積的概念。
(1)老師將長方體紙盒的蓋子打開,問:盒內(nèi)是空的,可以裝什么?
師:我們把這個紙盒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通常叫做它的容積,如:金魚缸,里面可以放滿水,在這里水的體積就是魚缸的容積。
(2)學生舉例。
①誰能舉例說一說什么叫做容積?②從大家舉的例子看,只有里面是空的、能夠裝東西的物體,它才有什么?如果一個長、正方體鐵塊,它們有容積嗎?(板書:容積)
(3)容積的計算方法。
師:容積的計算方法,跟體積的計算方法相同,但要從里面量長、寬、高。
師:這是為什么?(出示一個木盒)
(三)比較容積與體積
1、老師指著長方體塑料盒說:剛才我們算出這個長方體塑料盒體積是750立方厘米,我說它能容納750立方厘米的東西,你們同意嗎?
2、老師往長方體塑料盒里倒入半盒水,師說:我認為盒里水的
體積就是這個長方體塑料盒的容積,你們同意嗎?
二、探究計算容積的方法
教學過程
備注
1、你們還想了解有關(guān)容積的哪些知識?
2、怎樣計算容積呢?師拿著剛才那個長方體塑料盒說:請每個小組拿出這個盒子,我特別想知道這個盒子的容積,你們能幫我想辦法計算出這個盒子的容積嗎?請同學們先想一想,然后把你的好主意告訴給組里的同學。(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
3、集體交流(演示操作)
4、說說怎樣求物體的容積?與求體積一樣嗎?為什么?(計算方法相同、容積的長、寬、高從里面量,體積從外面量)
三、動手操作了解容積單位
1、計算容積就要用到單位,你們知道那些容積單位?怎么知道的?
2、關(guān)于容積單位書上有較詳細的介紹,請同學們自學23頁,我們?yōu)槊總€小組準備了量杯等學具,同學們可以在學習中使用。
3、匯報(生:學會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學生邊匯報老師邊板書。
4、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集體探討:
(1)1升和1毫升的實際多少和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
a、誰能告訴同學們1升或1毫升的水有多少?(往1升的量杯里倒入水,就知道1升的多少)
b、請各組量出1升的水,看一看、掂一掂并想象2升、3升的水有多少。
c、毫升方法同上
d、剛才有同學問為什么1升=1000毫升,誰能解答這個問題?(實驗證明)
e、出示事物:飲料包裝盒讓學生估計能容納多少飲料?
(2)探討1升、1毫升與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之間的關(guān)系
誰能證明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
5、練習:單位換算
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計算油箱的容積
例5:一個長方體油箱,里面長6分米,寬5分米,高4分米。這個油箱可以裝汽油多少升?
(1)學生嘗試練習
(2)小組討論,探索解題思路
(3)反饋小結(jié)
2、試一試:一個立方體水箱,從里面量高0.8米,這個水箱能裝多少升水?
五、鞏固提高
1、練一練(1)在括號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
2、練一練(2)把調(diào)查的結(jié)果填在括號中。
3、練一練的3、4、5、6
六、總結(jié)
容積和容積單位課件 篇4
一、說教學內(nèi)容。
二、說教學目標。
1.使學生們理解容積的含義,知道容積單位及它們之間的進率,會計算容積。
2.理解容積和體積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3.感受毫升、升的實際意義。
4.培養(yǎng)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和探究活動,在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三、說教學重點。
建立容積和容積單位概念,知道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的關(guān)系。
四、說教學難點。
感受升、毫升的概念。
五、說設(shè)計意圖。
一般情況下,學生們要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等
活動,獲得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fā)展學生們的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們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我在引導學生們復習舊知的基礎(chǔ)上進行容積概念的教學,我聯(lián)系生活,一開始從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進行分類,使學生們認識到有些物體能容納東西,有些物體則不能,從而感知容積。接著我又引導學生們做實驗,直觀地發(fā)現(xiàn)只有裝滿沙子的體積才是容器的容積。 同時,為學生們提供足夠的實際例證,讓學生們在具體情景中,感知和理解容積所表示的含義,從而形成概念,理解容積。
在讓學生們感受容積和體積的聯(lián)系時,我采取小組討論的方法,強調(diào)學生們自主探索,經(jīng)歷觀察—思索—討論—驗證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從而明確容積的計算方法和體積的'計算方法是相同的,然后讓學生們親自動手從容器的里邊測量長、寬、高,計算出實物的容積,這樣引導學生們根據(jù)所學知識,充分放手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體。
讓學生們明確在計量容積的時候,一般都用體積單位。但要強調(diào)這是一般情況,從而很自然的過渡到學生們對升和毫升的認識。在學習這部分的知識時,我事先讓學生們準備好各種裝液體的瓶子,如礦泉水瓶、墨水瓶等,讓學生們通過實際觀察,發(fā)現(xiàn)裝有這些飲料的瓶子商標上凈含量的單位都是升或毫升,學生們就會發(fā)現(xiàn)液體的體積一般都用升或毫升作單位。
讓學生們感受一升和一毫升的概念是個難點,我在一些細節(jié)的處理上下了功夫,充分的調(diào)動學生們的各種感官去感受,通過對一升水的看一看、掂一掂,初步有一個比較重、比較多的印象;對于一毫升的概念,我把一毫升的水裝在了滴管里,從而很自然的感受出它的少。然后我把滴管里的水滴出,讓學生們猜一猜大概有多少滴,激發(fā)學生們學習的興趣。當全部的水都滴出來的時候,發(fā)現(xiàn)正好接近一個小瓶蓋,使學生們很快的產(chǎn)生一個可以橫向類比的標準。我再盛出一小勺的水讓學生們進行估算,這樣有層次地操作,可以為學生們留下適當?shù)奶剿骺臻g,讓學生們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升認識,獲得新知。
在學生們感知一升和一毫升后,我讓學生們說一說生活中見過那些物體是用升和毫升做單位的。在設(shè)計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間的換算這部分時,我讓學生們把一立方分米的水倒入容積是一升的容器中,學生們通過實驗,很快得出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
我在教學中借助生活原型幫助學生們構(gòu)建數(shù)學模型,讓學生們有一個較為深刻的印象,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記住容積單位與體積單位間的進率,豐富了學生們的數(shù)學體驗,提高了學生們的應(yīng)用能力。
學生們知道了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后,我告訴學生們一個生活小常識,那就是在不冷不熱的季節(jié),一個人除了正常的進食以外,平均每天應(yīng)喝1400L左右的水,也就是相當于2瓶半礦泉水那么多。本節(jié)課的最后我給學生們留下了一個探究性的問題:如何計算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為下節(jié)課預熱。這樣課后給學生們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去嘗試、去探索,感受數(shù)學就在身邊。
本節(jié)課我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充分給予學生們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的空間,豐富學生們的親身體驗,讓學生們充分體會到數(shù)學在實際應(yīng)用中的價值。
容積和容積單位課件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容積意義,掌握常用的容積單位以及它們之間的進率。掌握容積和體積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知道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之間的關(guān)系。感受1毫升的實際意義,和應(yīng)用所學之事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嚴肅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
教學重點
建立容積和容積單位觀念,容積單位換算
教具、學具準備
長方體紙盒、木盒各一個,一些細沙;若干個容積為500ml的易拉罐,1dm3的正方體容器若干個,量杯、滴管若干個,一些水,例6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什么叫物體的體積?它常用的計量單位是什么?
2、師:(用橡皮泥做兩個體積相等的長方體模型,空心,一個壁厚些)同學們,怎樣才能知道這兩個長方體體積?
生:可以先量出它們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再算出它們的體積。
生:(動手測量)計算
師:(出示一堆細沙)請同學們再想一想,如果把這兩個盒子都裝滿細沙,兩個盒子里裝的細沙會一樣多嗎?
師:同學們,像剛才你們看到的那樣,盒子所能容納細沙的體積,就是盒子的容積。
二、探求新知
1、教學容積的概念。
師:你認為還有什么物體也有容積呢?
生1:水桶里盛滿水,這些水的體積就是水桶的容積。
生2:飲料瓶里裝滿飲料,飲料的體積就是飲料瓶的容積。
生3:茶葉桶所能容納茶葉的體積,就是茶葉桶的容積。
……
(補充)倉庫能容納貨物的體積,箱子里裝書的體積,一個媽媽正往桶里裝水,等。
教師:瓶子、油筒、倉庫所能容納的物體的體積,通常叫做它們的容積,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容積和容積單位。(板書課題)
2、認識容積單位。
(1)因為物體的容積通過所容納物體的體積表現(xiàn)出來的,因此容積的計量單位一般就用體積單位。如上面盒子的容積可以用什么單位?
(2)計量液體的體積,如水、油等。通常容積單位升和毫升也可以寫成L和ml。
舉例:護工把一瓶藥水交給病人,囑咐說:“每天吃2毫升?!?。司機對加油站的工作人員說,“加20升汽油?!鄙痰昀镓浖苌系目蓸?,外包裝上標著500ml……
(3)感知毫升和升
師:1ml究竟有多少呢?請大家認真觀察。
(出示一個小量杯,請學生上臺指出1ml所在的刻度。)
師:請同學們猜一猜,如果用滴管來滴水,滴幾滴水可能是1ml?
(生猜測)
師生驗證。
實際猜測藥瓶容積。
師:把這1毫升的水倒進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容器里面,剛好到滿。
提問:這個這實驗說明什么?(1ml=1cm3)
提問:大家想一想1升是多少毫升?相互討論。
匯報:因為1升是1立方分米,1毫升是1立方厘米,而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所以,1升就等于1000毫升。即1L=1000ml。
(出示一個易拉罐)每個小組都有一個易拉罐,請先看一看,它的容積是多少毫升?然后根據(jù)活動內(nèi)容分小組進行活動。
(屏幕出現(xiàn)活動內(nèi)容:易拉罐的容積有多少毫升?幾個易拉罐的容積是1L?1L水大約可以倒?jié)M幾杯?一杯水大約有多少毫升?然后再動手試一試,通過實驗?zāi)惆l(fā)現(xiàn)了什么?)……
師:請你們想一想,除了上面的易拉罐,哪些物品上也標有毫升或升?
生1:牛奶盒子上標有毫升。
師:不錯,有一種牛奶盒子上就標著250ml。
生2:我家的“涼拌醋”瓶子上標有500ml。
生3:我家吃的“金龍魚”油瓶上標有5L。
……
師:請大家看屏幕,先認真想一想,再看怎么填。
[屏幕出示:5L=()ml,500ml=()L,2.4L=()ml=()cm3,2750ml=()L=()dm3。]
3、教學例5
師:請大家認真想一想,長方體和正方體容器容積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教師講解:容器容積的計算方法,跟體積的計算方法相同。但必須注意,計量的時候要從容器的里面量長、寬、高,才能更準確地算出它的容積是多少。
(屏幕出示例5,學生讀題。)
①讓學生嘗試解答。
②解答:5×4×2=40(dm3)
40dm3=40L
答:這個油箱可裝汽油40L。
講評時要強調(diào)是從容器面量長、寬、高,并要注意,要把立方分米換算成長。汽油是液體,最用好“L”作單位。
“做一做”
三、鞏固應(yīng)用
1、填空
1L=()ML,450毫升=()升,6.4升=()毫升
2、判斷
(1)一個游泳池的容積大約是2000毫升。()
(2)一個杯子能裝水1升,這個杯子的容積就是1升。()
(3)一個正方體的木箱,它的體積和容積一樣大。()
3、完成教材第53頁練習九的第1~3題
四、全課總結(jié)
師:誰能談?wù)勥@節(jié)課的收獲?(生回答略)
容積和容積單位課件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體積、容積單位。
2、在操作中交流和感受體積單位的大小,以及升、毫升的實際意義,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理解體積與容積之間的大小,特別是升的容積大小。
教學過程:
一、復習體積和面積概念
1、什么是體積和容積?
2、舉例說明你對體積與容積的理解。
3、復習有關(guān)長度與面積的概念,請舉例說明。
二、引出課題,并板書:如何來度量體積與容積的大小呢?有什么單位表示?
1、你知道體積與容積的單位有哪些嗎?
2、看書并討論:1立方CM,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概念大?。?/p>
三、課堂實踐:
四、說一說:
五、引入生活中的體積單位:升,討論分析:
概括一升的體積大小: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六、全課小結(jié)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七、課后作業(yè):
容積和容積單位課件 篇7
教學內(nèi)容:九年義務(wù)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十冊第39頁。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容積的意義,掌握容積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認識常用的容積單位升和毫升,掌握單位間的進率,明確容積和體積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3.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實際應(yīng)用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認識容積和容積單位
教學難點:容積概念的建立
教具準備:木盒,黃砂,l立方分米、i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及容器,量杯、量筒,滴管、藥瓶、水。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什么叫體積?
2.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呢(板書: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怎樣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呢(板書:v=abhv=a)
[評析:通過對體積知識的復習,為學習容積和容積單位作好鋪墊。]
二、導入新課
1.教師拿出一只裝滿黃砂的木盒,說:這個木盒里裝滿了黃砂,你會計算木盒里面黃砂的體積嗎
2.師:同學們,這只木盒里面裝滿的黃砂的體積,就是這個木盒的容積(板書課題:容積)。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物體的容積和容積單位。
(學生齊讀課題)
[評析:導入新課階段就給學生設(shè)疑,激發(fā)學生學習這課內(nèi)容的興趣,并且!暗示了體積與容積兩個概念是有聯(lián)系的。]
三、新授
那么什么叫做物體的容積,常用的容積單位有哪些呢?請同學們自學p39,同時思考下面幾個問題:
①什么叫做物體的容積
②容積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③計算容積,一般用什么單位
④計量液體的體積,常用什么單位它和體積單位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
要求:把認為重要的圈圈點點,看完后同桌圍繞思考題展開討論
2.學生回答思考題,教師同時板書:
①概念師:同學們,我們把容納物體的這些箱子、油桶、倉庫等一般稱為容器;(板書:容器)②在v=abh、v=a后板書:從里面量;③容積單位:升、毫升④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
[評析:根據(jù)高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本,充分體現(xiàn)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學是為了讓學生學會學習和掌握思考問題的方法,達到會學的目的。]
3.師:根據(jù)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間的關(guān)系,你能推導出1升等于多少毫升嗎(板書:1升=l00毫升)
[評析:根據(jù)知識遷移的規(guī)律,.運用有關(guān)體積單位的知識來推導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有利于學生理解體積單位和容積單位間的聯(lián)系。
4.學生質(zhì)疑。
5.師提問。
拿起裝滿黃砂的木盒,說:同學們,老師說,這個木盒的容積就是這個木盒的體積,這句話對嗎為什么那么,木盒的體積指什么本盒的容積指什么
小結(jié):一般說來,物體的容積比體積小。拿起一只薄紙盒,說:有的時候,容器的壁比較薄,像這只紙盒,而且我們在做題目時,題后有要求:壁的厚度忽略不計(看書第39頁第二小節(jié)),那么,這時候,就可以說,容器的容積就是這個容器的體積。
[評析:通過比較讓學生感知容積蓄概念與體積概念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6.認識量杯和量筒。
(1)師出示量杯和量筒,問:這是什么我們在量杯和量筒上,能看到刻有升和毫升的刻度。
(2)那么,一升水到底有多少呢演示
①把l立方分米的正方體模型放到容積為1分米的容器里,得出:容器的容積是1立方分米。
②往容器里裝人紅顏色的水,裝滿為止,得出:容器里面水的體積就是1升。
③從而得出1升=1立方米
(3)同理演示1毫升=1立方厘米
(4)你們見過量杯和量筒嗎
舉例:①配制農(nóng)藥時用的量筒。
②遵照要求吃藥。演示:藥瓶用法上的是每次20毫升,從量杯倒人湯匙,就是一湯匙。指出藥瓶上的ml就是指毫升。
③那么,1立方米等于幾升?1立方分米等于幾毫升l升等于幾立方厘米
[評析:通過舉例讓學生了解本課知識在以后的生活與生產(chǎn)實際中是經(jīng)常運用到的,進一步讓學生明也確學好本課知識的重要性]
7.練習:第39頁做一做第1題,學生齊練。
8.教學例6
(1)審題:已知什么和要求什么
(2)學生試說解題思路。
(3)全班嘗試練習解答。練后評析并與課本例6解答過程對照,教師對學生嘗試結(jié)果給予評價。
9.練習第39頁做一做第2題。
四、課堂總結(jié)
教師讓學生說出今天學習什么內(nèi)容知道了什么學會了什么
[評析:指導學生把本課學習的知識進行整理、歸納,并且進行檢查對本課學習內(nèi)容理解、掌握的情況,以利于在鞏固練習階段進行補漏。同時進一步鞏固對本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五、鞏固練習
1.第40頁第6、7題,練完后集體校對,并訂正。
2.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的在()內(nèi)打,錯的打x。
①計算容積或體積都是從容器外面量長、寬、高。()
②冰箱的容積就是冰箱的體積。()
③游泳池注滿水,水的體積就是游泳池的容積。()
④鋼筆一次墨水,大約能吸1至2升墨水。()
七、思考題
一只無蓋的長方體粉筆盒,長1分米,寬9厘米,高8厘米,木板厚1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容積是多少
[總評:本課的教學充分體現(xiàn)了操作演示,充分感知,以舊引新,遷移類推;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三個特點。教學中各個層次的學習,教師都為學生提供實物進行直觀操作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容積的意義,建立1升、1毫升液體的量是多少的表象,理解容積單位間的進率,使學生對本課學習的內(nèi)容具有理性的認識。
本課復習階段復習了體積和體積單位的知識,為新授作好鋪墊,導入也是運用體積的知識導入的,這樣讓學生去體會容積和體積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新授中教師根據(jù)知識遷移的規(guī)律,讓學生運用有關(guān)體積和體積主單位的知識學習容積和容積單位,有利于學生理解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形成比較完整的認知結(jié)構(gòu)。培養(yǎng)了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同時通過比較,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體積與容積、體積單位與容積單位的區(qū)別。使學生明確體積與容積、體積單位與容積單位是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的。
本課的教學主要是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自學為主,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也有方向地去閱讀課本,并展開討論與交流,主動參與認知過程,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教師進行適時點撥,循循善誘,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小編推薦
容積和容積單位課件(推薦8篇)
上課前準備好課堂用到教案課件很重要,撰寫教案課件是每位老師都要做的事。嚴謹?shù)慕贪甘墙虒W質(zhì)量的基礎(chǔ)。如果您需要更多的“容積和容積單位課件”相關(guān)推薦請參考下面的建議,好東西要和大家分享記得把它分享給你的朋友哦!
容積和容積單位課件 篇1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人教版義務(wù)教育課程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容積和容積單位》的第一課時。
我準備從以下六方面進行說課:
一、基于課程標準;
二、基于教材;
三、基于學生經(jīng)驗;
四、敘寫學習目標;
五、評價設(shè)計;
六、教學流程。
下面我針對這六方面詳細介紹。
一、基于課程標準
課標中指出:數(shù)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基礎(chǔ)之上。教師應(yīng)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qū)W生提供充分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
《容積和容積單位》屬于第二學段“空間和圖形”這一領(lǐng)域里的內(nèi)容。依據(jù)課程標準,本課的具體目標是:“通過實例,了解容積的意義及度量單位,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感受1升和1毫升的實際意義。
二、基于教材
《容積和容積單位》是這一單元第4個內(nèi)容,它是在學生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表面積、體積的基礎(chǔ)上進行的,是一節(jié)數(shù)學概念課。教材把這一內(nèi)容安排在“體積和體積單位”的后面,意圖就是讓學生運用體積的知識來學習容積的知識。
三、基于學生經(jīng)驗
在容積概念的教學中,學生對于容積和體積容易混淆,甚至認為容積就是體積。在“升和毫升”的教學中,學生容易出現(xiàn)這兩個問題:一是機械記憶升和毫升的進率,對升和毫升的體驗比較膚淺,認識也模糊;二是認為升和毫升只有在計量容積時才會使用,其實不然。
四、敘寫學習目標
根據(jù)上述分析,我將容積和容積單位的教學,設(shè)計成為動態(tài)的教學,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充分經(jīng)歷與體驗容積和容積單位,所以制定以下的目標。
1.理解容積的概念,認識常用的容積單位,感知1升和1毫升的實際大小,并掌握容積單位、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2.通過觀察、實驗的方法,使學生經(jīng)歷探究容積單位、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之間關(guān)系的過程。
3.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容積的概念,感知1升和1毫升的大小。
教學難點:建立容積單位、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之間的關(guān)系。
五、評價設(shè)計
本節(jié)課我采用的評價方式是交流性評價、表現(xiàn)性評價和應(yīng)用式評價。根據(jù)確定的學習目標,力求評價的可操作性和可檢測性。
針對目標1,我采用交流式評價和應(yīng)用式評價,評價任務(wù)是推導梯形的面積公式和會求梯形的.面積。
針對目標2,我采用交流式評價和表現(xiàn)式評價,評價任務(wù)是利用梯形的面積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針對目標3,我采用交流式評價和表現(xiàn)式評價,評價任務(wù)是滲透轉(zhuǎn)化、遷移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
下面我就結(jié)合我的課堂教學實踐將本課的教學媒體應(yīng)用以及效果向大家做一個簡要的介紹。
六、教學流程
(一)聯(lián)系舊知,引發(fā)思考。
孔子曾說過:溫故而知新。新知識的構(gòu)建是以已有的舊知識為載體的。因此,在課的開始我設(shè)計了復習體積、體積單位以及長方體體積的計算,能夠較好的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同時,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流動的液體、氣體能像長方體那樣通過計算長、寬、高求體積嗎?
(二)創(chuàng)設(shè)情境,感知概念
1.初步體會容積的概念
出示:茶葉筒、藥盒、燒杯、墨水瓶,問同學們看到的這些物品都有什么用途呢?當學生說出來用來裝東西時,教師指出能裝東西的這些物體叫做容器,并把學生所說的“裝東西”規(guī)范成“容納物體”,并板書:容納物體。
2.深刻體會容積的概念
出示長方體塑料盒,問:塑料盒的容積指的是什么?引導學生說出所能容納的最大的正方體的體積就是塑料盒的容積。
設(shè)計意圖:通過觀察盒子中沙子的體積是否是盒子的容積的這組圖片,讓學生在具體實例中,體會容積的概念,沒裝滿還能再裝和裝得太滿了已經(jīng)超過了的這兩種情況沙子的體積都不是盒子的容積,只有裝得不多不少,正好裝滿時才能體現(xiàn)容器的容積。
3.感知容積和體積的不同
出示兩個體積一樣的杯子,讓學生比較它們的容積是否一樣?
(三)聯(lián)系生活,認識容積單位
通過問學生知道容積單位嗎?在哪里見過?指出容積的單位是升和毫升,然后出示教具找出容積。
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了解數(shù)學知識不是老師告訴的,而是自己知道的,體會數(shù)學知識到處都有,就在我們身邊。
(四)實驗操作,感知容積單位大小
通過實驗操作,讓學生有兩次感知:第一次是感知1升和1毫升的大小,從而得出升和毫升之間的關(guān)系;第二次是感知容積單位與體積單位的互化,再次感知1升和1毫升的大小。
(五)回歸生活,運用知識
第一關(guān)是基礎(chǔ)練習,第二關(guān)是拔高練習。
(六)課堂小結(jié)
容積和容積單位課件 篇2
教學內(nèi)容:
義務(wù)教育教科書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七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容積的概念,知道常用的容積單位與體積單位間的關(guān)系,會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容器的容積解決單間的實際問題。
2.經(jīng)歷直觀、實驗、觀察、想象、推理等數(shù)學活動過程,充分感知容積單位的實際意義及大小,建立健立1升、1毫升的表象,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容積的概念,知道容積單位與體積單位間的關(guān)系,會計算容積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推導容積的進率,建立1升、1毫升的表象,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標有1升的量杯,標有1毫升的量杯,1個試管,四個紙杯,1個1立方分米的容器。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長方體紙盒。這是一個長方體紙盒,我想知道這個長方體紙盒的體積,怎么辦?(量出它的長寬高,算出體積。)從哪量?課件出示長寬高分別為8分米上、6分米、5分米。計算出體積。
2.往這個盒子里面裝滿沙子,猜這個盒子能裝多少沙子?為什么裝入的沙子的體積比盒子的體積少?(紙盒的體積是從處面量的,有厚度,而沙子在紙盒的里面,要把厚度去掉,從里面量)
3.盒子面所能容納的沙子的體積就是盒子的容積,再比如,這個盆子,盆子里所能容納的水的體積就是這個分子的體積。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容積嗎?(箱子、油桶、倉庫等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通常叫做它們的容積。)
4.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容積的知識,板書課題:容積和容積單位。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講述:計量容積,一般就用體積單位,板書:——,計量液體的體積時,常用容積單位升、毫升。板書:——升、毫升。
2.課件出示:眼藥水瓶上寫的:10mL;果蔬汁盒上寫的:250mL;綠茶瓶子上寫的:1L,你知道它們的含義嗎?把升用字母L表示,毫升用字母mL表示,板書——
3.(1)我要將這一升水,倒入這個1000毫升的量杯中,請同學們認真觀察,10毫升水大約是這么多,想象一下毫升水大約有多少?100毫升水是這么多,500毫升水是這么多,把這一升水全部倒入這1000毫升的量杯中了,你發(fā)現(xiàn)什么了?(1升=1000毫升板書:——)
(2)把這1升水倒進這個1立方米的容器里,你發(fā)現(xiàn)什么了?我再把這樣升水倒入這個1立方分米的容器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有這樣的關(guān)系:1升=1立方分米。1Ml=1立方厘米。)
4.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標有毫升和升,這些物品的容積大約是多少?計這個紙杯大約能裝多少水?(把紙杯倒?jié)M水,再倒入量杯中,發(fā)現(xiàn)這個紙杯大約能裝200毫升水);估計一下幾杯水大約是一升?(裝滿一升水,倒入紙杯量,發(fā)現(xiàn)5杯水大約是的升水)。
5.教學例5。學生獨立完成,交流方法,強調(diào)長方體或正方體容器容積的計算方法,跟體積的計算方法相同,但是要從容器里面量長、寬、高。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yīng)用
1.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1)一瓶墨水約50()
(2)一桶色拉油約5()
(3)泡泡液約100()
(4)汽車集裝箱約6()
2.單位換算。
30升=()毫升
20000mL=()L
46立方分米=()L
430mL=()立方厘米
2100立方厘米=()=mL=()L
8.04升=()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P40頁第5題。某海島戰(zhàn)士為解決島上淡水缺乏問題,和當?shù)鼐用窆餐藿艘粋€長20m、寬10m、深1.8m的淡水蓄水池。這個蓄水最多可蓄水多少立方米?合多少升?
四、反思總結(jié),自我建構(gòu)
這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你有什么問題?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研究一下。
容積和容積單位課件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常用的容積單位,理解容積的含義。
2、使學生掌握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1毫升=l立方厘米。
3、能正確運用容積單位,能正確計量物體的容積。教學
教學重點:
建立容積和容積單位觀念,掌握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l毫升=1立方厘米。
教學難點:
理解容積的含義和升、毫升的實際大小。
課前準備:
量杯、注射器教法學法實踐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第一次備課動態(tài)修改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經(jīng)常會見到這些物體,(藥瓶、汽油桶、垃圾桶、茶葉罐、倉庫)。你們知道,它們都是干什么用的嗎?
師:對了,它們都是用來盛放物品的。在我們的數(shù)學知識當中,把這種能容納別的物品的物體,就叫做容器。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是容器呢?(學生舉一些例子,如:注射器、包裝箱等)
知(一)學習容積的概念
師:剛才我們大家所說的容器,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是什么?(能容納別的物品)。我們就把,箱子、油桶、倉庫等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通常叫做它們的容積。
(二)容積與體積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1、大屏幕出示水池圖片:問:這是一個水池,要想計算這個水池的體積,需要知道哪些條件?(生:水池的長、寬、高)怎樣計算?
師:因此,有人說:鈥溦飧鏊氐娜莼退奶寤謊?,也?80立方分米。鈥澞閫飴穡?/p>
2、那么,物體的容積和體積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相同點:計算方法一樣。不同點:體積從外面量,容積從里面量。)
3、那是不是所有的物體都有容積的呢?你可以舉例說明。(只有容器才有容積,實心的物體等沒有容積。)
(三)認識容積單位
1、計量容積,一般就用體積單位。(板書: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但是計量液體的體積,如水、油等,常用容積單位升和毫升。(板書:升毫升)用字母表示就是L、mL(板書:L、mL)
看著黑板說一說,容積單位都有哪些?
2、認識1升、1毫升
(1)師:1升到底有多大呢?
出示1升的量杯:這個量杯的容積就是1升。
它能裝多少水呢?(教師把事先用飲料瓶裝好的水往量杯里倒,最后,大約倒了兩瓶。使學生建立1升大約就是兩塑料瓶水這么多)
(2)師:1毫升又是多少呢?
出示醫(yī)用注射器:用注射器抽出1毫升水
師:1毫升的水大約有多少滴?
師推動注射器,學生觀察,并計數(shù),大約17滴水。
(四)探究容積單位間的進率
1、師:認識了容積單位,也知曉了1升、1毫升的大小,那么容積單位間的進率又是多少呢?
出示進率關(guān)系:師板書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字母表示:1L=1dm31mL=1cm31L=1000mL
(錯,一個物體的容積比它的體積小。當一個物體的壁很薄的時候,可以忽略壁的厚度,認為容積和體積相等。)
聯(lián)系:求的都是體積。
區(qū)別:體積求的是物體占空間的大小。(外部)
容積求的是物體所能容納空間的大小。(內(nèi)部)
練習1、3升=()毫升2700毫升=()升2.57升=()毫升640毫升=()升2L=()dm3270mL=()cm3
2、練習九第1題2、同學們1立方米=()升呢?8立方米=()升=()毫升
總結(jié)今天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作業(yè)布置練習九第2題(寫出轉(zhuǎn)化過程)
板書設(shè)計容積和容積單位
體積容積
m3、md3、cm3M、ML
V立方體的體積=a3容器內(nèi)部的體積
V長方體的體積=abhV長方體的體積=abh
V=S底h
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課后反思
容積和容積單位課件 篇4
學情介紹:
從本學期開始,筆者在所教班級啟動數(shù)學課前預習工作,學生的預習水平尚在初始階段,即能夠在預習時將重要的內(nèi)容、定理用筆進行勾畫;能夠用自己的語言簡單描述一些概念;能夠正確理解例題想要表達的意思,找出所運用的知識。
預習要求:(一日三問)
1、通過預習,我能找到書上哪些概念、定理、規(guī)律?
2、我能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這些概念、定理、規(guī)律嗎?
3、我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評析:孔子一日有三省,我讓孩子一日要有三問,通過這三問來自己檢驗預習的效果。)
課堂實錄:
1、揭示課題。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什么內(nèi)容?。?/p>
生:容積和容積單位。
師:看來你確實是預習了!
2、了解容積的概念。
通過預習,你了解到了什么知識呢?你能夠有條理地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生1:我知道了容積,一個物體所能裝的物體多少,叫做容積。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1:我看書上28頁,第一行的。(其他學生都不約而同地看書上的概念)
師:好像你說的和書上有一點不同哦!
生1:我覺得書上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師:哦!你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個含義,真了不起,看來你的預習成效不?。?/p>
(評析:看,學生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理解了,看來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的。孩子的回答讓我震驚,也讓我對孩子更加有信心,看來預習確實可以幫助孩子理解知識,更好地把握知識。)
生2:箱子、瓶子、油桶、倉庫等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通常叫做它們的容積。
師:是嗎?
生齊回答:是的!
師:除了箱子、瓶子、油桶,還有什么物體有容積呢?
生1:紙盒!
生2:杯子!
生3:還有這個?。ㄅe起醫(yī)藥用的鹽水袋)
師:確實有容積!一般我們把紙盒、杯子、箱子等物體叫做容器。(板書:容器)
(評析:孩子預習過了只是對知識有初步的了解,當孩子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時,老師還是要勇敢地站出來,為孩子點撥、指引。)
師:你們了解了什么是容積嗎?
生(非常自信)齊回答:了解。
師:(出示一個小紙盒)什么是它的容積?
生1:(把盒蓋打開,用手在紙盒里撈一撈)這就是它的容積。
(其他學生頻頻點頭)
(評析:從這里可以看出,孩子是真的理解容積一詞的含義了!)
師:能用語言描述一下嗎?
生1:它能裝多少,就是這個紙盒的容積。
師:很形象,誰能運用我們知道的概念,用規(guī)范的數(shù)學描述嗎?
生2:這個紙盒所能容納物體的大小,叫做這個紙盒的容積。
生3:還要補充一點,是容納物體體積的大小,才叫做這個紙盒容積。
師:聽得真仔細,這樣就更加完整了。你能再給大家說一遍。
生2:這個紙盒所能容納物體體積的大小,叫做這個紙盒的容積。(著重說了體積)
師:(出示一個水杯)什么是它的容積?
生4:(把瓶蓋打開,用手在里面撈一撈)這個被子能裝水的體積,就是這個杯子的容積。
師:除了裝水,還能裝
生4: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做這個杯子的容積。
師:這樣更加準確。
師:再問自己一遍,你了解容積了嗎?
生:(更加自信,一齊大聲說)了解!
(評析:這是真的理解了,不但了解了字面的含義,我想在每個孩子的心里能夠像放電影一樣回憶到底什么是容積,它不再是冰冷的一串文字符號,而是活生生的形?。?/p>
師:什么是容積?(學生回答,板書補充完整:(容器)所能容納物體體積的大小,叫做它的容積。)
師:(課間出示碗、魚缸、高壓鍋、水池)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幅,說一說什么是這個容器的容積?
(學生迫不及待地自己說起來。)
等說得聲音漸漸小起來,指明幾學生說。(說的時候都自然地配合著相應(yīng)的動作。)
師:看來大家都了解了容積了。
3、比較容積與體積的不同。
(競猜游戲,師出示兩個尺寸一樣的盒子,一個是塑料制成的,一個外面用白紙蒙著,看不出材質(zhì)。)
師:猜一猜,那一個容積大?
生1:塑料盒子容積大。
師:為什么有這種感覺?
生1:感覺比較大。
生2:旁邊那個白紙蒙著的容積大。
師:為什么?
生2:說不定那個盒子的材料還要薄一點。
生3:我還是覺得塑料盒子容積大,因為塑料已經(jīng)很薄了。
生4:我也覺得是塑料盒子大。
(在學生的爭論聲中宣布揭曉謎底,全班突然安靜下來,師緩緩地把兩個盒子口轉(zhuǎn)過來,對著大家,大家一起叫道:塑料盒子!)
(評析:難以用語言來表達當時孩子的神情,那時一副怎樣的迫不及待啊!有的孩子緊張地握緊拳頭,有的孩子脖子伸得不能再長了,有的孩子干脆巴在了講臺邊從那一雙雙渴求的眼睛里,我看到了孩子對知識的向往!心情無比激動啊?。?/p>
師:為什么?
生5:很明顯,它裝的物體體積小。
師:你是目測的。
生6:這個木盒子的材料比較厚,所以裝的物體肯定少,容積就小。
(其他學生會意地點頭。)
師:看來大家都覺得兩個盒子的容積由大小之分,這是它們的不同,那有沒有什么相同呢?
(學生仔細地看著,幾秒鐘后,有些學生舉起了手,有些學生卻有點茫然。此時,教師將盒子一起翻扣在講臺上。)
生7:它們的體積相同。
(大家都表示同意。)
師:怎么又相同了,剛才不是說不同嗎?
生8:一個是容積,一個是體積,不一樣。
(其他同學紛紛附和。)
生9:體積是從外面量的,容積是從里面量的。
師:怎么知道的?
生9:我預習時看到書上有。
師:在什么地方?
生9:28頁第二段。(大家紛紛看書。)
(評析:書的作用多大啊!相比起以前,有的新授課上完都沒有打開書一下,把孩子最有力的學習利器丟在一邊,真是得不償失!而現(xiàn)在,書的作用被充分發(fā)揮出來了?。?/p>
師:書上還說什么了?
生10:體積計算的方法和容積的計算方法相同。
師:這句話大家怎么理解?
生11:都要用長寬高來求容積。
師:長、寬、高怎么測量?
生12:從里面測量。
生13:也可以從外面測量。(其他同學一片嘩然,教師示意大家安靜。)
生13:有些物品從里面測量不方便,可以從外面測量,減去它的厚度。
(大家若有所思,之后表示同意。)
師:你們覺得呢?我們要注意聽話的藝術(shù)!不過,從外面測量再計算容積,中間的計算還不是很簡單的呢,課后大家可以試一試。
(評析:預習后的課堂容易讓孩子亂,因為覺得所學習的知識都弄懂了,大家都急于發(fā)表意見。此時,教師的調(diào)控機制顯得尤為重要,既要把孩子都安撫住,還不能打消學習的積極性。)
師:那么體積和容積有什么區(qū)別,又有什么聯(lián)系?
生14:計算的方法相同,但是體積一般量物體的外面,容積一般物體的里面。
(教師正準備小結(jié),見有一學生舉手。)
生15:還有。(捧起書朗讀28頁第三段。)計量容積,一般就用體積單位。但是計量液體的體積,如藥水、汽油等,常用容積單位升和毫升。(板書:升、毫升)
(評析:如果沒有預習,學生不可能注意到這樣的一個細節(jié),就是因為在課前進行了充分的預習,所以學生才能對知識的把握更加完善。)
師(激動):你預習的真仔細!這是兩者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嗎?
(學生都表示同意。教師順勢往下引導。)
4、認識容積單位。
師:你在生活當中見過這些容積單位嗎?在哪里見過?
生1:(實物投影展示飲料瓶)飲料瓶上有,350ml。
師:(板書:ml。)這是什么意思。
生2:毫升。
師:350毫升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3:表示這個瓶子的容積是350毫升。
生4:不是,表示里面盛的飲料是350毫升。
師:哪一個更準確?
(大家大部分都同意生4。)
生5:應(yīng)該是飲料350毫升,因為前面有幾個字我看見了,凈含量。
師:觀察的真仔細,這幾個就說明問題了,350毫升表示的應(yīng)該是
(學生齊聲說,飲料)
(評析:生活中常見的事例孩子往往容易忽視,有必要給大家一個正確的認識?。?/p>
生6:(出示藥用的針管)這里也有,到這里是2毫升,到這里是4毫升。
師:只有毫升嗎?
生7:(出示一個大飲料瓶)大的飲料瓶上有升。這個L就表示升。
(教師板書:L。)
師:還有其他的嗎?大家互相看一看。
(學生互相看看自己帶的實物和周圍同學帶的實物。)
師:你還知道哪些升和毫升的知識?
生1: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分米。
師:在哪里知道的?
生1:看書的,在28頁紅色方框里。
師:看來預習幫助你了解了不少知識??!對這三句話有疑問嗎?
(都搖頭表示沒有疑問。)
師:真理總是通過實踐來證明的,想驗證一下嗎?
(教師試驗,出示量筒和量杯。)
師:誰認識它們,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生1:這是量杯和量筒。
師:(再實物投影上展示刻度。)能具體一點嗎?
生1:這是一個1000毫升的量筒和1升的量杯。
(用1000毫升的量筒里裝紅藥水,倒入1升的量杯里,學生發(fā)現(xiàn)正好倒?jié)M。在倒的過程中,學生非常激動,尤其當最后一些水倒入量杯里,發(fā)現(xiàn)正好倒?jié)M,學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
師:想說什么?
生:1升真的等于1000毫升。(板書:1升=1000毫升)
師:他用了一個真的,是真的嗎?
生(大聲說):真的!
(評析:如果只是讓大家把書上的知識讀讀背背,孩子勢必會覺得索然無趣。但是用實驗來驗證,得到的知識印象深刻不說,對孩子的思想上也會有不少沖擊。切記不要將書本神圣化,不要將老師神圣化,只有敢于懷疑的人才會有更多的創(chuàng)造?。?/p>
生1:老師,那1升真的等于1立方分米嗎?
師:還是試驗證明。
(將1升量杯里的紅藥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塑料盒里。當試驗進行到后半段有的學生激動地站起來,當最后一滴水倒入盒子里,水面雖然顫顫巍巍,但是沒有潑灑出來,學生歡呼起來,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
師(等待了約5秒,大家情緒稍稍平復):想說什么?
生(齊聲):1升真的等于1立方分米。(特地重讀真的二字)(板書:1升=1立方分米)
師:我們下面來試驗:1毫升=1立方厘米。
(有的學生不同意,表示不需要試驗了,請他來說理由。)
生1:不需要試驗,我們根據(jù)1升=1000毫升,1立方分米=1升,就知道1立方分米=1000毫升,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所以1毫升=1立方厘米。)
生2:我也覺得是這樣。1升就是1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是1000立方厘米,1升又是1000毫升,所以1000立方厘米=1000毫升,1毫升當然就等于1立方厘米。)
(學生們仔細聽著,微微地點著頭。)
師:是嗎?大家明白了嗎?
生表示都明白。
師:這兩位同學真了不起,把我們大家都教會了,省去了我們不必要的試驗,我提議
(沒有等老師說完,大家都鼓掌表示感謝,兩位同學都非常高興。)
(評析: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發(fā)揮,在這樣的課堂上,由于每個孩子都有一定的知識基礎(chǔ),所以就敢于站出來表現(xiàn)自己,如果沒有預習給他的底氣,我想,這樣的場景可能不會出現(xiàn)。)
小節(jié)容積單位間的進率,鞏固。
1、通過剛才的試驗,我們現(xiàn)在可以理直氣壯地說
(齊說,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
2、利用這個知識能解決什么問題呢?
生:能夠?qū)⒁恍┯嘘P(guān)的名數(shù)進行改寫。
3、獨立完成28頁練一練1。
指名匯報答案。選擇其中不同類型,說說是怎樣想的。
4、你還能出幾道給大家練習嗎?
生1:3800毫升=()升。(板書)
師:誰能解答曹老師的這個問題。曹老師,這么多同學舉手,你來點一個。
生2:3800毫升=3.8升。
生1:對。
(學生紛紛舉手要做小老師。)
師:下面要求高一點,要出一個類型不一樣的!
生3:0.3升=()立方分米。(點名)
生4:0.3升=300立方分米。
生3:對。
(見一學生情緒很激動,讓其說一說。)
生5:大家聽好,0.25毫升=()升。(板書)
(很多學生都喊出來250毫升,生5笑著搖頭。大家覺得很奇怪,陷入沉思。不一會兒,有些學生臉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迫不及待的舉起手來,生5點了一個學生。)
生6:0.25毫升=0.00025升。
生5:對!
師:能說說為什么?
生6:毫升轉(zhuǎn)化成升,是從低級單位的名數(shù)改寫成高級單位的名數(shù),要除以進率1000,所以應(yīng)該是0.00025升。(有些一開始不明白的學生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師:(生5)出的題目很有水平,讓我們很多同學一開始都上當了,失敗是成功之母,總結(jié)一下失敗的教訓?
生7:我們一看到這個數(shù)覺得很小,就覺得應(yīng)該先乘進率1000,其實這是一個低級單位的名數(shù)改寫成高級單位的名數(shù),要除以進率1000。(大家紛紛點頭)
師:以后我們一定要先看清楚類型再作,而不能憑感覺。好了,總結(jié)失敗的教訓,下次就一定能成功!
(評析:這個環(huán)節(jié)非常有趣,沒有想到這么多孩子原來都是渴望做老師的,尤其是那個難住大家的孩子,獲得了很多來自于其他孩子的注目禮,不只是孩子,連我都很敬佩!真的沒看出來,原來我們的學生很有水平,是我以前太過小心翼翼,在不經(jīng)意間,其實他們都長大了?。?/p>
5、容積的計算。
師:所有的知識都介紹完了嗎?
生1:還有一個例題,這是求容積的。
師:大家能看懂例題嗎?
(學生都表示懂了。)
師:誰來教大家呢?
生2:這個例題告訴我們這個長方體油箱的長、寬、高,因為求容積的方法和求體積的方法一樣,所以只要用長寬高,就得到長方體的容積。
生3:還有。求出來的單位是立方分米,要把它轉(zhuǎn)化為升,因為問題中問的是多少升。(沒有人舉手。)
師:通過這兩位老師教,大家弄懂例題了嗎?(學生表示懂了。)
師:剛才(生2)王老師說求容積的方法和求體積的方法一樣,所以只要知道長、寬、高就行,是嗎?什么地方的長、寬、高。
生4:里面的長、寬、高。
師:外面的行不行?
生5:外面的不行。外面的就是求體積。
師:對??!一定要從里面量,這一點很重要。
(評析:該出手時就出手,千萬不要以為預習以后就應(yīng)該把課堂完全讓位給孩子,孩子是需要老師的,尤其當孩子把握知識不到位、不準確時,一定要及時指出、糾正,讓孩子有正確的認識。)
6、容積計算鞏固。
師:長方體行,正方體呢?自己完成書上28頁練一練2。
(學生獨立完成,展示學生作業(yè)。)
師:有問題嗎?你怎么知道0.064立方米=64升?
生1: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升,所以1立方米=1000升。
師:言之有理嗎?(學生點頭)(生1)李老師也很不錯啊,教會了大家一個重要的知識,那就是1立方米等于
(學生齊回答:1000升)
(評析:孩子教孩子,一樣可以教的好!而且,那是真正的叢學生實際出發(fā)?。?/p>
8、課堂小結(jié)。
師:通過預習上課,你有什么感受?獲得了哪些知識?
生1:通過預習,我了解了一點書上的知識,但是經(jīng)過今天的學習,我覺得自己學的更加深刻了。(師:更牢固了是嗎?)
生2:我知道了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還知道了容積的概念。
生3:還有容積和體積的區(qū)別,要知道容積的話,一定要從里面量。
(評析:沒有預習,對于孩子來說,課堂就是知識的幼苗成長的過程;課前預習過后,對于孩子來說,課堂時知識的小樹蓬勃生長的過程,孩子那一個更加說的多好!)
7、鞏固練習。
1、想想填填。
6.09立方分米=()升=()毫升
1750立方厘米=()毫升=()升
9.8升=()升()毫升(你是怎么想的?)
2、聯(lián)系實際填適當?shù)膯挝弧?/p>
一瓶可樂有250()
一桶色拉油有2.1()
一瓶紅藥水有20()
一個集裝箱的容積是120()
一輛冰箱的容積是180()
(一個集裝箱的容積是120(),學生有疑問,有的說填升,有的說填立方米。)
師:1立方米有多大?
生1:如果把一張課桌想想成一個長方體,兩個這樣的長方體大約有1立方米。
師:120升有1立方米嗎?
生2:沒有,10個120升差不多1立方米。(學生若有所思地點頭。)
師:哇!如果填升怎么樣?
生3:差不多十個集裝箱才有這么大!(學生作手勢)(學生們都笑了?。?/p>
生4:應(yīng)該填立方米,升太小了。
(學生表示同意。)
師:如果以后有同學有機會看到集裝箱,一定要給大家描述一下!
(評析:孩子沒有見過集裝箱,就會產(chǎn)生認識上的偏差,利用身邊的實物來比一比,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立方米升的區(qū)別,從而正確地進行判斷。)
3、進一步了解生活中的數(shù)學。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都運用到了容積的有關(guān)知識,出示:
一瓶墨水是()毫升一瓶葡萄糖水是()毫升摩托車油箱的容積是()升
師:希望大家通過課后學習,了解這些知識好嗎?下課!
(評析:從從課中拓展到課后,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學習就是一個無止盡的過程,不要因為鈴聲的想起而把美妙的數(shù)學知識中斷。)
課后反思:
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那就是預習后的數(shù)學課該如何定位?因為通過預習學生已經(jīng)大致了解了書上的知識,有一些高層次的學生甚至還對這些知識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這就決定了我們的課堂不可能再像從前一樣,把所有的新知識都一一呈現(xiàn),而是要把握好度的問題,重點要突出,難點要突破,還要注重拓展和研究,力求使學生在預習后上課既覺得輕松,又能有更多的收獲。這就是我對預習后的數(shù)學課堂的總體定位。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1、吸引學生的眼球,體現(xiàn)一個趣字。
孩子在對所要學習的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總覺自自己已經(jīng)會了,學習興趣上就會受到影響,怎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呢?這就對教師的教學設(shè)計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所以,我覺得預習后的課堂應(yīng)該趣字為先。增強學習趣味性的方法有這樣幾種:(1)話趣語言幽默風趣,抑揚頓挫;(2)事趣要讓學生看到聽到有趣的內(nèi)容;(3)形趣形式多樣新穎,依據(jù)環(huán)節(jié)、內(nèi)容的不同不斷變換。在本節(jié)課中,教師始終都以一個積極的狀態(tài)和孩子一起學習,教師的語言也是高低起伏,充滿激情。在設(shè)計中,增加了猜一猜哪個盒子的容積大游戲,驗證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的兩個試驗,還在一些細節(jié)的處理上下了功夫,例如:為了讓孩子理解容積概念,在教學中教師注重調(diào)動孩子的多種感官,不但讓學生聽概念,看實物,還讓學生摸容積;為了解決集裝箱的容積到底用升還是立方米,讓大家把兩張桌子和集裝箱作比較。
2、學習方式的多元,關(guān)注一個適字。
每個孩子學習的能力不同,在學習上所能到達到的程度也是千差萬別的,新課標提倡人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預習可以幫助一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孩子在新課的學習中更加適應(yīng),容易接受;可以幫助學有余力的孩子想法更多,挖得更深。在課堂中的學習方式上,除了傳統(tǒng)的師生之間的互動之外,學生之間的互動變得越來越多,越來越有實效性。在預習后的課堂上,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習能力強的孩子可以充分展示自己,幫助學習能力弱的孩子理解還不明白的知識,做一個小老師。有時候,這種由學生來教學生的形式比教師直接教學生的效果還要顯著,因為我們畢竟是從教師的角度,從成人的角度出發(fā)來把握孩子的學習基礎(chǔ),但我們畢竟不是孩子,所以或多或少的和真正孩子的想法有出入,而孩子之間的互教互學就沒有這樣的障礙了,這才是真正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適合學生學習的需要。
3、練習注重擴展,體會一個用字。
一節(jié)課有四十分鐘,但是這四十分鐘的容量到底是多少,卻是因人而異的。相比起以前的課堂,我明顯感受到課堂的容量變大了,因為有預習的鋪墊,新課的內(nèi)容可以節(jié)約不少時間,而這些時間都可以讓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大大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一般練習擴展的內(nèi)容包括: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知識的擴展與深化、利用所學習的知識解決問題等等。通過這些相關(guān)知識的了解,可以大大增強孩子的思維能力,并積極把學習到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數(shù)學在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通過有效的預習,不但可以提高效率,而且能夠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不失為一個好舉措。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注意研究方法,積累資料,讓我們的課堂越來越開放和精彩。
容積和容積單位課件 篇5
范文網(wǎng)后面為你推薦更多容積和容積單位教學設(shè)計!
教學內(nèi)容:
義務(wù)教育教科書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七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容積的概念,知道常用的容積單位與體積單位間的關(guān)系,會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容器的容積解決單間的實際問題。
2.經(jīng)歷直觀、實驗、觀察、想象、推理等數(shù)學活動過程,充分感知容積單位的實際意義及大小,建立健立1升、1毫升的表象,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容積的概念,知道容積單位與體積單位間的關(guān)系,會計算容積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推導容積的進率,建立1升、1毫升的表象,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標有1升的量杯,標有1毫升的量杯,1個試管,四個紙杯,1個1立方分米的容器。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長方體紙盒。這是一個長方體紙盒,我想知道這個長方體紙盒的體積,怎么辦?(量出它的長寬高,算出體積。)從哪量?課件出示長寬高分別為8分米上、6分米、5分米。計算出體積。
2.往這個盒子里面裝滿沙子,猜這個盒子能裝多少沙子?為什么裝入的沙子的體積比盒子的體積少?(紙盒的體積是從處面量的,有厚度,而沙子在紙盒的里面,要把厚度去掉,從里面量)
3.盒子面所能容納的沙子的體積就是盒子的容積,再比如,這個盆子,盆子里所能容納的水的體積就是這個分子的體積。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容積嗎?(箱子、油桶、倉庫等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通常叫做它們的容積。)
4.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容積的知識,板書課題:容積和容積單位。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講述:計量容積,一般就用體積單位,板書:——,計量液體的體積時,常用容積單位升、毫升。板書:——升、毫升。
2.課件出示:眼藥水瓶上寫的:10mL;果蔬汁盒上寫的:250mL;綠茶瓶子上寫的:1L,你知道它們的含義嗎?把升用字母L表示,毫升用字母mL表示,板書——
3.(1)我要將這一升水,倒入這個1000毫升的量杯中,請同學們認真觀察,10毫升水大約是這么多,想象一下毫升水大約有多少?100毫升水是這么多,500毫升水是這么多,把這一升水全部倒入這1000毫升的量杯中了,你發(fā)現(xiàn)什么了?(1升=1000毫升板書:——)
(2)把這1升水倒進這個1立方米的容器里,你發(fā)現(xiàn)什么了?我再把這樣升水倒入這個1立方分米的容器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有這樣的關(guān)系:1升=1立方分米。1Ml=1立方厘米。)
4.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標有毫升和升,這些物品的容積大約是多少?計這個紙杯大約能裝多少水?(把紙杯倒?jié)M水,再倒入量杯中,發(fā)現(xiàn)這個紙杯大約能裝200毫升水);估計一下幾杯水大約是一升?(裝滿一升水,倒入紙杯量,發(fā)現(xiàn)5杯水大約是的升水)。
5.教學例5。學生獨立完成,交流方法,強調(diào)長方體或正方體容器容積的計算方法,跟體積的計算方法相同,但是要從容器里面量長、寬、高。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yīng)用
1.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1)一瓶墨水約50()
(2)一桶色拉油約5()
(3)泡泡液約100()
(4)汽車集裝箱約6()
2.單位換算。
30升=()毫升
mL=()L
46立方分米=()L
430mL=()立方厘米
2100立方厘米=()=mL=()L
升=()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頁第5題。某海島戰(zhàn)士為解決島上淡水缺乏問題,和當?shù)鼐用窆餐藿艘粋€長20m、寬10m、深的淡水蓄水池。這個蓄水最多可蓄水多少立方米?合多少升?
四、反思總結(jié),自我建構(gòu)
這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你有什么問題?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研究一下。
【容積和容積單位教學設(shè)計范文(精選3篇)】
容積和容積單位教學設(shè)計(共3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范文網(wǎng)搜索更多其他容積和容積單位教學設(shè)計范文。
容積和容積單位教學總結(jié)評語
容積與容積單位教學心得體會(共7篇)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設(shè)計
體積與容積教學設(shè)計(共5篇)
容積教學設(shè)計(共6篇)
容積和容積單位課件 篇6
教學內(nèi)容:九年義務(wù)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十冊第39頁。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容積的意義,掌握容積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認識常用的容積單位升和毫升,掌握單位間的進率,明確容積和體積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3.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實際應(yīng)用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認識容積和容積單位
教學難點:容積概念的建立
教具準備:木盒,黃砂,l立方分米、i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及容器,量杯、量筒,滴管、藥瓶、水。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什么叫體積?
2.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呢(板書: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怎樣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呢(板書:v=abhv=a)
[評析:通過對體積知識的復習,為學習容積和容積單位作好鋪墊。]
二、導入新課
1.教師拿出一只裝滿黃砂的木盒,說:這個木盒里裝滿了黃砂,你會計算木盒里面黃砂的體積嗎
2.師:同學們,這只木盒里面裝滿的黃砂的體積,就是這個木盒的容積(板書課題:容積)。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物體的容積和容積單位。
(學生齊讀課題)
[評析:導入新課階段就給學生設(shè)疑,激發(fā)學生學習這課內(nèi)容的興趣,并且!暗示了體積與容積兩個概念是有聯(lián)系的。]
三、新授
那么什么叫做物體的容積,常用的容積單位有哪些呢?請同學們自學p39,同時思考下面幾個問題:
①什么叫做物體的容積
②容積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③計算容積,一般用什么單位
④計量液體的體積,常用什么單位它和體積單位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
要求:把認為重要的圈圈點點,看完后同桌圍繞思考題展開討論
2.學生回答思考題,教師同時板書:
①概念師:同學們,我們把容納物體的這些箱子、油桶、倉庫等一般稱為容器;(板書:容器)②在v=abh、v=a后板書:從里面量;③容積單位:升、毫升④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
[評析:根據(jù)高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本,充分體現(xiàn)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學是為了讓學生學會學習和掌握思考問題的方法,達到會學的目的。]
3.師:根據(jù)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間的關(guān)系,你能推導出1升等于多少毫升嗎(板書:1升=l00毫升)
[評析:根據(jù)知識遷移的規(guī)律,.運用有關(guān)體積單位的知識來推導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有利于學生理解體積單位和容積單位間的聯(lián)系。
4.學生質(zhì)疑。
5.師提問。
拿起裝滿黃砂的木盒,說:同學們,老師說,這個木盒的容積就是這個木盒的體積,這句話對嗎為什么那么,木盒的體積指什么本盒的容積指什么
小結(jié):一般說來,物體的容積比體積小。拿起一只薄紙盒,說:有的時候,容器的壁比較薄,像這只紙盒,而且我們在做題目時,題后有要求:壁的厚度忽略不計(看書第39頁第二小節(jié)),那么,這時候,就可以說,容器的容積就是這個容器的體積。
[評析:通過比較讓學生感知容積蓄概念與體積概念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6.認識量杯和量筒。
(1)師出示量杯和量筒,問:這是什么我們在量杯和量筒上,能看到刻有升和毫升的刻度。
(2)那么,一升水到底有多少呢演示
①把l立方分米的正方體模型放到容積為1分米的容器里,得出:容器的容積是1立方分米。
②往容器里裝人紅顏色的水,裝滿為止,得出:容器里面水的體積就是1升。
③從而得出1升=1立方米
(3)同理演示1毫升=1立方厘米
(4)你們見過量杯和量筒嗎
舉例:①配制農(nóng)藥時用的量筒。
②遵照要求吃藥。演示:藥瓶用法上的是每次20毫升,從量杯倒人湯匙,就是一湯匙。指出藥瓶上的ml就是指毫升。
③那么,1立方米等于幾升?1立方分米等于幾毫升l升等于幾立方厘米
[評析:通過舉例讓學生了解本課知識在以后的生活與生產(chǎn)實際中是經(jīng)常運用到的,進一步讓學生明也確學好本課知識的重要性]
7.練習:第39頁做一做第1題,學生齊練。
8.教學例6
(1)審題:已知什么和要求什么
(2)學生試說解題思路。
(3)全班嘗試練習解答。練后評析并與課本例6解答過程對照,教師對學生嘗試結(jié)果給予評價。
9.練習第39頁做一做第2題。
四、課堂總結(jié)
教師讓學生說出今天學習什么內(nèi)容知道了什么學會了什么
[評析:指導學生把本課學習的知識進行整理、歸納,并且進行檢查對本課學習內(nèi)容理解、掌握的情況,以利于在鞏固練習階段進行補漏。同時進一步鞏固對本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五、鞏固練習
1.第40頁第6、7題,練完后集體校對,并訂正。
2.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的在()內(nèi)打,錯的打x。
①計算容積或體積都是從容器外面量長、寬、高。()
②冰箱的容積就是冰箱的體積。()
③游泳池注滿水,水的體積就是游泳池的容積。()
④鋼筆一次墨水,大約能吸1至2升墨水。()
七、思考題
一只無蓋的長方體粉筆盒,長1分米,寬9厘米,高8厘米,木板厚1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容積是多少
[總評:本課的教學充分體現(xiàn)了操作演示,充分感知,以舊引新,遷移類推;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三個特點。教學中各個層次的學習,教師都為學生提供實物進行直觀操作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容積的意義,建立1升、1毫升液體的量是多少的表象,理解容積單位間的進率,使學生對本課學習的內(nèi)容具有理性的認識。
本課復習階段復習了體積和體積單位的知識,為新授作好鋪墊,導入也是運用體積的知識導入的,這樣讓學生去體會容積和體積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新授中教師根據(jù)知識遷移的規(guī)律,讓學生運用有關(guān)體積和體積主單位的知識學習容積和容積單位,有利于學生理解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形成比較完整的認知結(jié)構(gòu)。培養(yǎng)了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同時通過比較,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體積與容積、體積單位與容積單位的區(qū)別。使學生明確體積與容積、體積單位與容積單位是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的。
本課的教學主要是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自學為主,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也有方向地去閱讀課本,并展開討論與交流,主動參與認知過程,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教師進行適時點撥,循循善誘,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容積和容積單位課件 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體積、容積單位,并能比較熟練地化聚和換算。
2、進一步掌握長方體和立方體體積計算公式,并能比較熟練地計算長方體和立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以及解答相應(yīng)的應(yīng)用題。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難點:比較熟練地計算長方體和立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以及解答相應(yīng)的應(yīng)用題。
教具、學具準備
教學過程
備注
一、整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和容積單位。
1、復習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和容積單位相鄰單位之間的進率。
2、說說化聚的方法
3、獨立填括號。
5.4立方米=()立方分米
0.12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6800立方分米=()立方米
359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470厘米=()分米=()米
62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65升=()毫升=()立方厘米
7300毫升=()升=()立方分米
4、反饋。
二、復習長方體和立方體。
1、復習長方體和立方體表面積、體積的計算方法。
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立方體的表面積=棱長棱長6
立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2、獨立計算:填表
長(a)
寬(b)
高(h)
底面積
(S)
表面積
體積
(V)
長方體
1.8米
0.6米
1.5米
10厘米
42平方厘米
教學過程
備注
立方體
棱長
8分米
3、應(yīng)用題
(1)一個長方體油箱,長和寬都是0.5米,高是0.4米。它的容積是多少升?要做這樣一個油箱至少需要鐵皮多少平方米?
(2)一個理發(fā)法庭銅塊,棱長16厘米,每立方分米的銅重8.9千克。10個這樣的銅塊重多少千克?
(3)一個長方體的長是12厘米,寬是5厘米,體積是360立方厘米。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是多少?
(4)一個長方體游泳池的長是50米,寬是20米,深是2.5米。
①環(huán)繞游泳池的水面,在池壁上用紅漆畫一條界線,這條界線的長是多少?
②如果用瓷磚貼池的四周和底面,貼瓷磚的面積是多少?
③如果池內(nèi)水深2米,這個游泳池注水多少噸?(1立方米水重1噸)
a、弄清題意,認真審題
b、在理解題意的基礎(chǔ)上,獨立計算。
C、反饋,說一說解題思路和解題過程。
三、課堂總結(jié)
四、課堂作業(yè)《作業(yè)本》
通過復習學生進一步認識體積、容積單位,也能比較熟練地化聚和換算。還復習了長方體和立方體體積計算公式,以及解答相應(yīng)的應(yīng)用題。從學生的練習情況來看,單位的化聚和換算掌握得比較好,長方體和立方體的具體應(yīng)用,有一部分學生由于理解、分析能力比較差,造成錯誤也比較多,對這些學生要加強訓練。
容積和容積單位課件 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容積的含義.
2.認識常用的容積單位,了解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的關(guān)系.
教學重點
建立容積和容積單位觀念,知道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的關(guān)系.
教學難點
理解容積的含義和升、毫升的實際大?。?/p>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什么是體積?
2.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3.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是怎樣計算的?
二.探究新知.
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體積和體積單位,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一個新的知識:容積和容積單位.(板書課題)
(一)建立容積概念.
1.學生動手實驗(每四人一組,每組一個有厚度的長方體盒,細沙一堆)
實驗題目:計算出長方體盒的體積.
把長方體盒裝滿細沙,計算細沙的體積.
2.學生匯報結(jié)果.
長方體盒的體積:先從外面量出長方體盒的長.寬.高,再計算其體積.
細沙的體積:細沙的體積就是長方體的體積,但要從長方體里面量長.寬.高,再計算其體積.
教師追問:計算細沙的體積為什么要從長方體里面量長.寬.高?
3.師生共同小結(jié).
教師指出:這個長方體盒所容納細沙的體積,就是長方體盒的容積.我們看見過汽車上的油箱,油箱里裝滿汽油.這就是油箱的容積.長方體魚缸里盛滿水,它就是魚缸的容積.
師生歸納:容器所能容納的物體的體積,就是它們的容積.(板書)
4.比較物體體積和容積的相同和不同.
相同點:體積和容積都是物體的體積,計算方法一樣.
不同點:體積要從容器外量長.寬.高;容積要從里面量長.寬.高.
所有的物體都有體積;但只有里面是空的能夠裝東西的物體,才能計量它的容積.(出示長方體木塊)
(二)認識容積單位.
1.教師指出:計量容積,一般就用體積單位.但是計量液體的體積,如藥水,汽油等,常用容積單位升和毫升.(板書:升毫升)
2.出示量杯:這就是1升的量杯.
出示量筒:這就是刻有毫升刻度的量筒.
3.教師演示升和毫升之間的關(guān)系:
①認識量筒上1毫升的刻度,找出100毫升的刻度.
②用量筒量100毫升的紅色水倒入1升的量杯,一直到量杯滿為止.
板書:1升=1000毫升
4.學生演示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間的關(guān)系:
①把1升的紅色水倒人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盒里
小結(jié):1升=1立方分米
②把1毫升的紅色水倒入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盒里
小結(jié):1毫升=1立方厘米
5.小結(jié):容積單位有哪些?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
6.反饋練習.
3升=()毫升2700毫升=()升
2.57升=()毫升640毫升=()升
2.4升=()毫升3.5升=()立方分米
500毫升=()升760毫升=()立方厘米
(三)計算物體的容積.
1.教學例1.
一種汽車上的油箱,里面長8分米,寬5分米,高4分米.這個油箱可以裝汽油多少升?
854=160(立方分米)
160立方分米=160升
答:這個油箱可以裝汽油160升.
2.反饋練習.
一個長方體水箱,從里面量長12分米,寬6分米,深5分米,這個水箱可裝水多少毫升?
1265=360(立方分米)
360立方分米=360000毫升
答:這個水箱可以裝水360000毫升.
三.全課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容積和體積有什么不同點?計算容積應(yīng)注意什么?
四.隨堂練習.
1.填空.
(1)()叫做容積.
(2)容積的計算方法跟()的計算方法相同.但要從()是長、寬、高.
(3)6.09立方分米=()升=()毫升
1750立方厘米=()毫升=()升
435毫升=()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9.8升=()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判斷.
(1)冰箱的容積就是冰箱的體積.()
(2)一個薄塑料長方體(厚度不計),它的體積就是容積.()
(3)立方分米()
3.選擇.
(1)計量墨水瓶的容積用()作單位恰當.
①升②毫升
(2)3毫升等于()立方分米.
①0.3②0.3③0.003
4.一種背負式噴霧器,藥液箱發(fā)容積是14升.如果每分鐘噴出藥液700毫升,噴完一箱藥液需用多少分鐘?
五.布置作業(yè).
1.手扶拖拉機的油箱,從里面量長3分米,寬2.3分米,深1.6分米.這個油箱可以裝柴油多少升?每升柴油重按0.82千克計算,裝的柴油重多少千克?(得數(shù)保留整數(shù))
2.把調(diào)查的實際數(shù)字填在括號里.
一小瓶紅藥水是()毫升.
一瓶墨水是()毫升
汽車(或拖拉機)油箱的容積是()升
六.板書設(shè)計.
容積和容積單位
容器所容納物體的體積,就叫做它們的容積.
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
例6.一種汽車上的油箱,里面長8分米,寬5分米,高4分米.這個油箱可以裝汽油多少升?
854=160(立方分米)160立方分米=160升
答:這臺油箱可以裝汽油160升.
體積和體積單位課件(精華10篇)
這篇文章的主題是關(guān)于“體積和體積單位課件”的必備知識。對于剛?cè)肼毜慕處焷碚f,教案和課件非常重要,因此不能草草寫就。教案在教學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參考角色。讀完本文后,您可以與朋友們分享,讓他們也能獲得這些知識!
體積和體積單位課件 篇1
這部分內(nèi)容教學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在學生認識了體積單位,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后,進行教學的。讓學生根據(jù)進率進行相鄰體積單位的換算。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計算,探索發(fā)現(xiàn)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材通過兩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一個棱長標注為1分米,另一個棱長標注為10厘米。讓學生依據(jù)圖中給出的數(shù)據(jù)判斷它們的體積是否相等,再讓學生分別算一算他們的體積。根據(jù)體積單位的定義: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第一個正方體的體積就是1立方分米。通過計算,棱長10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000立方厘米。由此發(fā)現(xiàn):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對于另一組相鄰體積單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進率,放手讓學生根據(jù)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經(jīng)驗自主進行推算。
[教學重點、難點]: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和單位之間的互化。
[教學目標]
1、了解并掌握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2、理解并掌握體積高級單位與低級單位間的化和聚。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能準確地運用單位間的化聚法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知識準備
1、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板書課題)
2、看了課題,能回憶回憶我們都學習過哪些相鄰單位間的進率呢?
3、學生交流:有長度單位間的進率、面積單位間的進率、質(zhì)量單位間的進率、液體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4、說說這些已經(jīng)學過的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教師板書)
板書:
長度單位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面積單位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質(zhì)量單位
1噸=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液體體積單位
1升=1000毫升
5、猜想今天我們學習的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可能是多少?
6、提煉猜想,為研究作好必要的準備。
學生出現(xiàn)的猜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二、實踐探究、學習新知
(一)探究立方分米與立方厘米間的進率
1、指導學生分組進行探究,出示自學綱要:
①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②棱長10厘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③1立方分米與1000立方厘米,哪個大?為什么?
2、學具提供:
①教師提供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2個,一個標上棱長1分米,一個標上棱長10厘米,供學生觀察使用。
②掛圖,讓學生可以觀察分析,從而為得出結(jié)論提供感官上的支持。
3、交流學習結(jié)果,分組匯報:
因為1分米=10厘米,所以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也可以看作是棱長10厘米的正方體。1分米1分米1分米=1立方分米
10厘米10厘米10厘米=1000立方厘米
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4、讓學生在回顧一下思維的過程,再說說自己的理解。
(二)獨立探究立方米與立方分米之間的進率
1、教師提問:請同學們猜想一下,立方米與立方分米之間的進率
2、用什么方法可以驗證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呢?
3、學生自己嘗試解決問題
4、交流各自的思維過程:
棱長1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10分米10分米10分米=1000立方分米。所以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板書)
5、小結(jié):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0。
6、比較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它們有什么不同之處?
7、完成書上31頁練習七的第1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填表,讓學生聯(lián)系填表的過程再一次說說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三)完成書上30頁練一練
1、讓學生先想一想:審題時先注意什么?試著說說要解決這些題目的過程和算理。
2、在學生獨立完成的基礎(chǔ)上,適當總結(jié)把相關(guān)體積單位進行換算的基本思考方法。要提醒學生運用小數(shù)點的位置移動的方法計算一個數(shù)乘或除以1000的得數(shù)。
3、小結(jié):體積單位間的進率轉(zhuǎn)化與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面積單位、質(zhì)量單位之間的轉(zhuǎn)化有什么相同處與不同處。
三、解決實際問題,鞏固所學方法
1、完成31頁第2題
讓學生先審題,觀察這一組題目有什么特點?在解決的過程中要突出面積單位換算與體積單位換算的區(qū)別,還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把高級單位的數(shù)量換算成低級單位的數(shù)量,都要乘相應(yīng)的進率。
2、完成31頁第3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這一題。說說自己的思考的過程。幫助學生鞏固方法,形成技能。
3、完成31頁第4題
讓學生在練習中回顧升與毫升的關(guān)系,進一步掌握升、毫升與本單元所學的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的關(guān)系。
四、全課總結(jié)
今天的學習中你有什么收獲?學到了什么?還有哪些疑惑?
體積和體積單位課件 篇2
教學內(nèi)容
蘇教版九年義務(wù)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十冊第26頁
教學目標
1、了解并掌握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2、理解并掌握體積高級單位與低級單位間的化和聚,能靈活運用解決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的遷移能力,學會用猜想──驗證的方法解決數(shù)學問題。
教學重點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的推導和單位間的互化。
一、談話交流引入新課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小禮物。(出示333的魔方玩具)不過要想得到這份禮物還得回答對一個問題:這個魔方中一共有多少個小方塊?
生1:54個。
師:你是怎么想的?
生:魔方是正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上有9個,所以是54個。
師:同學們,他算的是什么?(小正方形)而老師的問題是小方塊有多少個。你動腦筋了,可是很遺憾!
生2:15個。
生3:23個。
生4:19個。
師:第一個同學雖然沒有答對,不過他的可取之處是思考問題有根有據(jù)。
生5:我知道了,可以這樣看:假設(shè)拿一層下來,這一層每排有3個小方塊,有3排,共9個小方塊,魔方一共3層就是27個小方塊。
(其他同學點頭稱是)
師:很精彩的回答!你為大家贏得了這份禮物。今天老師也收到一個禮物(出示長方體的盒子),我覺得與我們數(shù)學學習有關(guān)家?guī)砹?。同學們看,要想知道捆扎禮盒的繩子有多長,要用到什么計量單位?(長度單位)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有──
生齊:米、分米、厘米
一起回顧每相鄰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
師相機板書,說明千米和毫米本課暫不研究。
師:如果要知道外面包裝紙的大小,可能用到那些計量單位?
生: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鄰面積單位間進率是100)(板書)
師:同學們覺得這個禮盒還有什么數(shù)學問題值得我們研究?
學生自然想到體積,并說出剛剛學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師:猜想一下,每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可能是多少?
生:既然長度單位是10,面積單位是100,那么體積單位應(yīng)該是1000。
師:每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不是1000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板書課題)
二、組織討論引導驗證
談話:同學們的這一推斷和猜想是不是正確?我們能不能想辦法證明呢?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共同討論,如何證明我們的猜想。
學生討論后交流。
生1:我們的方法是,拿一個1立方米的正方體把它切成1立方分米的小方塊,看能不能切成1000個。
師:你們的方法很具有說服力,但目前,特別是我們的課堂上做起來有困難,對嗎?
生2:我有一個笨方法(羞澀),找一個1立方米的大紙盒,然后把1立方分米的小方塊放進去,看是不是正好放1000個。
師:我覺得你的方法一點兒都不笨(他眼睛一亮),只不過找一個剛好1立方米的紙盒子的確有些難,同學們能不能幫他創(chuàng)造一個1立方米的空間,也能用小方塊擺一擺?
生:在墻角圍。
生:對!用3根米尺可以可以借助墻角圍出1立方米的空間。
生:我們學習1立方米的時候就是這樣圍的。
請3個學生幫忙圍出1立方米。
師:你們都用紙板做了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現(xiàn)在可以現(xiàn)場來擺一擺了。不過我們真的要拿1000個來擺嗎?
生:我看不必,我們可以先擺一排看能擺幾個,再看能擺幾排,只要擺開頭的那個就行了。最后看能擺幾層,就可以知道了。
生:就是數(shù)魔方的方法。
學生自主活動,現(xiàn)場擺小方塊,請一個同學來當記錄員,并隨時匯報情況:1個、2個現(xiàn)在1排正好擺了10個!1排、2排1層可以擺10排!10層!
師:大家可以到前面的墻角來看一看。
(生有序地來觀察)
師:現(xiàn)在能證實1立方米的空間里可以擺多少個小方塊?(101010=1000)
師:也就是說(生齊)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說明我們的猜想是正確的,那么我們用了多少個小方塊解決了問題?(28個)把全班同學的小方塊都擺過來,能擺滿嗎?
生:不能,擺一層就要100個,全班60多人連一層都擺不滿。
師:全年級每一個同學來擺一個夠不夠?
生:還是不夠的,全年級600多人只能擺6層多。需要1000個人的小方塊才正好擺滿。
師:看來,剛才第一個同學的方法,毫無疑問1立方米的正方體切成1立方分米一定能切──1000個。
生:我有不同的證明方法,我們來看我手中的這個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它是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棱長1分米就是棱長10厘米,所以以厘米為單位體積就是1000立方厘米,這是同一個正方體說明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同樣可以說明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師:簡潔、明了、概括,一語道破,真棒!
生:我是這樣想的。1立方米的正方體,底面積是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它的高是1米等于10分米,根據(jù)V=sh,能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師:你能活用面積單位和長度單位之間的關(guān)系,解決體積之間的新問題,了不起?。?/p>
小結(jié):每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
三、自主練習,實際應(yīng)用
師:我們學習體積單位間的進率能解決哪些數(shù)學問題呢?你能舉例說明嗎?
生:可以進行名數(shù)的改寫,比如5立方米=()立方分米
師:能自己解決嗎?
生1:51000=50005立方米=5000立方分米
生2:高級單位的名數(shù)改寫為低級單位的名數(shù),用高級單位的數(shù)乘進率
(師相機板書)
生:我出8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生自主解答,低級單位的名數(shù)改寫為高級單位的名數(shù),用低級單位的數(shù)除以進率,老師相機板書。
小結(jié):高級單位的名數(shù)改寫為低級單位的名數(shù),用高級單位的數(shù)乘進率,低級單位的名數(shù)改寫為高級單位的名數(shù),用低級單位的數(shù)除以進率。
師:想一想,體積單位之間的化聚與長度單位、面積單位之間的化聚有什么聯(lián)系與區(qū)別?
全班同學練習幾組題(略)
體積和體積單位課件 篇3
體積與體積單位(二)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44--45頁的例3、例4和課堂活動第1題和第2題,練習十一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明確1m3的概念,建立1m3的大小觀念。
2.過程與方法:能區(qū)別使用1cm3,1dm3,1m3去度量物體的體積。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具準備】
米尺,棱長分別為1cm,1dm的正方體。
【教學重點】
各種體積單位的大小。
【教學難點】
用體積單位去度量物體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師(出示一根線、一張紙):一根線的長度用什么單位去度量?(長度單位)一張紙的大小用什么單位去度量?(面積單位)
師(拿出一盒粉筆):粉筆盒的體積大小又該用什么單位去度量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體積單位。
二、教學例3
師:剛才同學們知道了1cm3,1dm3的大小,你能說說1m3的大小嗎?
引導學生得出:棱長為1m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寫作1m3。
師:你能用手比劃一下1m3的大小嗎?
做游戲:
3個學生用3塊1m長的尺子在老師的幫助下在墻角圍成一個正方體,這個正方體的體積是1m3,然后讓學生依次鉆進去。呀!1m3能裝10個學生。
將書包放在這個正方體模型里壘起來,能壘多少個書包?
師: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哪些體積單位?(1cm3,1dm3,1m3)
師:你能說說這三個體積單位誰是最大的?(1m3)誰是最小的?(1cm3)
三、教學例4
出示例4:1dm3等于多少立方厘米?
師:1dm3等于多少立方厘米?能用類似的方法推導出來嗎?
1.將學生分組,用棱長是1dm的正方體推導。教師巡視指導,讓每個學生在1dm2的紙上畫出100個小格,然后貼在棱長為1dm的正方體紙盒(木塊)的6個面上。
2.展示推導過程:一排有10個,一層有100個,10層就是1000個,所以1dm3里有1000個1cm3。
3.歸納總結(jié):課件展示將一個棱長為1dm的正方體分割成1000個棱長為1cm的小正方體的過程,并板書:1dm3=1000cm3。
4.你能推導出1m3=()dm3嗎?
學生可以分組討論出結(jié)果,再抽生說一說推導的方法。
用剛才的方法推導出1m3=1000dm3。
5.總結(jié)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提問:你學過哪些體積單位請按從高到低的順序把它排列出來,然后說出每個體積單位的相鄰單位。
1dm3=1000cm3
1m3=1000dm3
得出: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
四、構(gòu)建長度、面積和體積單位的計量系統(tǒng)
出示表格,學生獨立填寫,并集體訂正
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
長度單位mdmcm10
面積單位m2dm2cm2100
體積單位m3dm3cm31000
五、課堂活動
第1題是一個開放性的題,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先說一說,再全班匯報。
第2題學生可先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
六、課堂練習
第48頁練習十一第1題。
可分組活動,先用1cm3的小正方體拼出一個和墨水瓶盒大小差不多的長方體,估算一個墨水瓶盒的體積。再將小正方體裝在墨水盒里,比較一下估算的結(jié)果。
七、課堂作業(yè)
練習十一第2--4題。
八、全課小結(jié)
同學們,今天這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體積和體積單位課件 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并掌握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2、理解并掌握體積高級單位與低級單位間的化和聚.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能準確地運用單位間的化聚
法進行計算.
教學重點
體積單位進率和單位之間的互化.
教學難點
復名數(shù)和單名數(shù)之間的轉(zhuǎn)化.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教師提問:
(1)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板書:長度單位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厘米
(2)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板書:面積單位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平方厘米
2、口答填空,并說明算法和算理.
(1)4米=()分米=()厘米
算法:進率高級單位的數(shù)
(2)500厘米=()分米=()米
算法:低級單位的數(shù)進率
3、談話引入:我們復習了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進率,和高級單位和低級單位之間轉(zhuǎn)換的方法,今天我們學習常用的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和單位之間的轉(zhuǎn)化.(板書課題: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二、學習新課.
(一)認識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認識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關(guān)系.
(1)指導學生自學.出示自學提綱:
A、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B、棱長是10厘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C、1立方分米與1000立方厘米哪個大?為什么?
(2)學生分組匯報.教師演示動畫體積單位間的進率1
因為1分米=10厘米,所以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也可看作棱長是10厘米的正方體.
1分米1分米1分米=1(立方分米)
10厘米10厘米10厘米=1000(立方厘米)
(3)板書: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推導立方米與立方分米的關(guān)系.
(1)教師提問:請同學們猜想一下立方米與立方分米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
用什么方法可以驗證你的想法是否正確呢?
(學生分組討論,匯報)
(2)(演示動畫體積單位間的進率2)
棱長是1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棱長是1米的正方體可以劃分成1000個棱長是1分米的小正方體,即1000個體積為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
板書: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3)思考: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
3、小結(jié):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
4、比較: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及進率,比較它們有什么不同處?
(名稱、進率兩方面.)
(二)體積單位的互化.(演示課件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出示例3:8立方米、0.54立方米各是多少立方分米?
8立方米=()立方分米
0.54立方米=()立方分米
教師:看一看問題是從高級單位向低級單位轉(zhuǎn)換,還是低級單位向高級單位轉(zhuǎn)換?
想:因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8立方米有8個1000立方分米
列式:10008=8000,填8000
(第2題同上理)10000.54=540,填540
2、出示例4:3400立方厘米、96立方厘米各是多少立方分米?
34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96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教師:審題時首先要注意什么?試說出這兩道小題的解答過程和算理.
想:因為1000立方厘米為1立方分米,3400立方厘米中包含有多少個1000立方厘米,就有幾立方分米,列式:34001000=3.4,填3.4
(第2題同上理)961000=0.096填0.096
3、教師:請對比例3,例4,說一說這兩道題有什么不同?
板書:
(例3下面)高級單位低級單位,用進率高級單位的數(shù).
(例4下面)低級單位高級單位,用低級單位的數(shù)進率.
4、教師:想一想,體積單位間的轉(zhuǎn)化與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面積單位的轉(zhuǎn)化有什么相同處與不同處?(換算的方法相同,但進率不同.)
(三)練習.
1、2立方米80立方分米=()立方米
提示:哪部分需要轉(zhuǎn)化?沒轉(zhuǎn)化的部分如何辦?
板書:2+801000=2+0.08=2.08,填2.08
2、5.34立方分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提示:哪部分可以直接填?哪部分需要轉(zhuǎn)化?
板書:10000.34=340填5和340.
3、3.09立方米=()立方米()立方分米
老師:從上面三道題的解答中,你們有什么體會?
(復名數(shù)與單名數(shù)的互化,除了要注意是由高級單位向低級單位轉(zhuǎn)化還是低級單位向高級單位轉(zhuǎn)化外,還要注意審清題中哪一部分需要轉(zhuǎn)化.)
(四)練習解決實際問題.
出示例5:一塊長方體鋼板長2.2米,寬1.5米,厚0.01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方法一:2.21.50.01=0.033(立方米)
0.033立方米=33立方分米
方法二:2.2米=22分米1.5米=15分米0.01米=0.1分米
22150.1=33(立方分米)
答:這塊鋼板的體積是33立方分米.
三、鞏固反饋.
1、口答填空,說出計算過程.
0.9立方米=()立方分米54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38立方分米=()立方米4立方分米5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10.35立方米=()立方米()立方分米
2、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0.5立方米=500立方厘米()2.6立方分米=2立方米60立方厘米()
四、課堂總結(jié).
1、體積單位的進率.
2、體積單位的轉(zhuǎn)化方法.
體積和體積單位課件 篇5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30頁,例11、練一練,練習七第1~4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探索,自主算出相鄰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并會運用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不同體積單位的換算。
2、使學生在數(shù)學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jīng)驗,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shù)學思維。
教學重點:會應(yīng)用相鄰體積單位的進率進行不同體積單位的換算。
教學難點:通過探索,自主推算出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準備:教學光盤、體積單位的模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大家已經(jīng)學會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說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應(yīng)該怎樣計算?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我這里有兩個正方體,要知道哪一個占的空間大?應(yīng)該計算它們的什么?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1。
體積相等嗎?你怎么想的?
因為1分米=10厘米,所以兩個正方體棱長相等,體積也相等。
你能算出這兩個正方體的體積嗎?算完后,在小組中交流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匯報交流。
板書:101010=1000(立方厘米)
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也就是立方分米與立方厘米間的進率是1000。
你能用同樣的方法,推算出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米嗎?小組討論。
說說你是怎樣得到這個結(jié)論的?
匯報交流。
板書:1米=10分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立方米和立方分米間的進率是多少呢?
2、完成練一練。
獨立完成,集體核對。
5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你是怎么想的?
75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應(yīng)該怎樣換算?
乘1000或除以1000可以得到怎樣的結(jié)果?
板書課題: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七第1題。
獨立完成填表。
你能說說長度、面積和體積單位有什么聯(lián)系嗎?
有什么區(qū)別呢?
2、完成第2題。
獨立完成,集體核對。
換算時要注意什么?
3、完成第3、4題。
獨立完成,集體核對。
四、課堂小結(jié)
今天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換算時要注意什么?
板書設(shè)計:
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01010=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與立方厘米間的進率是1000。
1米=10分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立方米與立方分米間的進率是1000。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31~32頁,練習七第5~10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相鄰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能熟練進行相鄰體積單位的換算。
2、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提高運用所學的圖形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能熟練進行相鄰體積單位的換算。
教學難點:在解決與體積單位有關(guān)的實際問題時,能正確思考及換算。
教學準備:教學光盤。
教學過程
一、基礎(chǔ)練習
3.8立方米=()立方分米
420立方分米=()立方米
36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12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獨立完成,集體核對。
說說高級單位的數(shù)量怎樣換算成低級單位的數(shù)量?低級單位的數(shù)量怎樣換算成高級單位的數(shù)量?
板書:高級單位的數(shù)量低級單位的數(shù)量
低級單位的數(shù)量高級單位的數(shù)量
板書課題:相鄰體積單位的進率換算練習。
二、綜合練習
1、完成練習七第5題。
分別正好裝滿右邊的容器什么意思?
怎么算出木塊的體積呢?容器的容積分別又是什么呢?
獨立完成計算。
2、完成第6題。
獨立完成計算。
合多少立方分米就是將立方米換算成立方米。
3、完成第7、8題。
獨立完成填表,匯報交流。
表面積和體積分別應(yīng)該怎樣算?
4、完成第9題。
理解題意。
每個問題實際是求什么?怎樣求?需要什么條件?
獨立完成解答。
5、完成第10題。
從外面量的數(shù)據(jù)與哪個問題有關(guān)?
從里面量的數(shù)據(jù)與哪個問題有關(guān)?
獨立完成計算。
三、課堂小結(jié)
通過今天的練習,你覺得自己在哪些知識上又有了新的收獲?
板書設(shè)計:
相鄰體積單位的進率換算練習
高級單位的數(shù)量低級單位的數(shù)量
低級單位的數(shù)量高級單位的數(shù)量
體積和體積單位課件 篇6
內(nèi)容 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二單元教學第21~22頁的例8,完成隨后的“練一練”和練習五5~8題。
求 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體積單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實際大小的觀念。
2、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圖形與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的價值。
及難點 認識體積單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實際大小的觀念。
及手段 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jīng)驗,增強空間觀念。
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體積和容積,誰能說一說什么是體積,什么是容積?
(1)出示如例8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
你能說說什么是它們的體積嗎?
觀察這兩個圖形,你知道他們哪個的體積大嗎?
突出:可一想把它們分割成同樣大小的正方體,再進行比較。
小結(jié):為了準確測量或計量體積的大小,要用同樣大的正方體作為體積單位。
(2)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
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常用的長度單位、常用的面積單位.你能根據(jù)這些推想出有哪些常用的體積單位嗎?
根據(jù)學生發(fā)言,逐次板書:常用體積單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隨板書出示相應(yīng)的模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立方米)
認識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
認識立方米。
教師用棱長1米的架子演示1立方米的大小,感受1立方米的空間有多大。
(3)說明:升和毫升也是體積單位。不過它是用來計量液體的體積的。
體積和體積單位課件 篇7
設(shè)計說明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空間觀念有了進一步發(fā)展的基礎(chǔ)上進行教學的,在教學設(shè)計上有以下特點: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探索欲望。
凡是富有成效的學習,必須對要學習的內(nèi)容具有濃厚的興趣,而且能夠在學習活動中感到愉悅。要讓學生主動學習,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是關(guān)鍵。因此,本教學設(shè)計通過“烏鴉喝水”的故事情境引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感悟體積的概念,同時借助學生所熟悉的物體,感知物體體積的大小,建立體積單位的表象,讓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掌握新知。
2.在實踐中掌握體積的概念和體積單位。
在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是《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倡導的學習方式。本設(shè)計首先讓學生通過實驗的方法建立體積的概念,再通過觀察與感知,建立常用的體積單位的表象,在親身經(jīng)歷和體驗中理解體積的概念和體積單位。這樣的設(shè)計使學生充分參與了學習的過程,便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杯 兩個大小不同的石頭 1 cm3、1 dm3、1 m3的正方體模型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shè)情境,揭示體積的概念
1.激趣引入。
(1)同學們,你們知道世界上最聰明的鳥是什么嗎?(是烏鴉)據(jù)動物行為學專家研究,烏鴉是除人類以外具有一流智商的動物,其綜合智力大致與家犬的智力水平相當,“烏鴉喝水”的故事就反映了其思維的巧妙。同學們,你們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嗎?誰愿意給大家講一講?
指名看圖講故事。
(2)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
預設(shè)
烏鴉把石頭放進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來了,這樣烏鴉就喝到水了。
(3)為什么把石頭放進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來了?
引導學生說出石頭占了水的空間,所以把水擠上來了。
設(shè)計意圖:通過故事引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初步建立體積概念的表象。
2.實驗證明。
教師演示:拿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個杯子里倒?jié)M水,取一塊石頭放入另一個杯子,再把第一個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個杯子里,讓學生看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并提問:為什么會這樣?
3.揭示體積。
(1)教師出示兩個大小不同的石頭,提問:這兩個石頭所占的空間一樣嗎?哪個占的空間大些?怎樣用實驗證明呢?
預設(shè)
生:把兩個石頭浸沒在裝有同樣多的水的杯子中,水面上升多的占的空間大,水面上升少的占的空間小。
師:那你做一個實驗給大家看看好嗎?
(2)試一試。
找一名學生做實驗,其他學生觀察,通過實驗讓學生知道兩個石頭所占的空間有大有小。
⊙創(chuàng)設(shè)矛盾情境,引出體積單位
1.比較兩個長方體的大小。
有的物體可以通過觀察來比較它們的體積的大小,下面有兩個長方體,你們能比較出它們的大小嗎?(課件出示兩個體積相近的長方體)
學生出現(xiàn)爭論。(有的說能,有的說不好比較)
師:到底誰大誰???為什么?(課件展示將它們分成若干個大小相同的小正方體)
預設(shè)
因為左邊的長方體被平均分成了16個小正方體,而右邊的長方體被平均分成了15個小正方體,而且小正方體的大小相同,所以左邊的長方體比右邊的長方體大。
師:為什么要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體呢?
(引導學生說出因為分成的每個小正方體的.大小相同,這樣就好比較了)
2.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
(1)提出自學要求。
師:計量長度需要長度單位,計量面積需要面積單位,我們計量體積也需要體積單位。為了更準確地計量出物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像圖中這樣用同樣大小的正方體作為體積單位。請大家閱讀教材,說一說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2)學生閱讀后匯報。
①1立方厘米有多大?怎樣記住它?請具體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厘米?(出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讓學生觀察)你知道了什么?哪些物體的體積比較適合用立方厘米作單位?(1立方厘米約一個手指尖的大小)
②1立方分米有多大?什么樣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分米?(出示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讓學生感受其大小)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分米?請用手勢表示出1立方分米的大小。(1立方分米約一個粉筆盒的大小)
③1立方米有多大?什么樣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出示1立方米的正方體框架,讓學生看一看,具體感受一下1立方米的正方體大約有多大,舉例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米。
(3)再次感悟。
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再次感受一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大小,哪個比較大?哪個比較???
體積和體積單位課件 篇8
課題四: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教學要求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掌握常用的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和名數(shù)的改寫。
教學重點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教學用具投影儀和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模型,如教材第37頁的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
填空:①長方體體積=;②常用的體積單位有、、;③正方體體積=。
師:你知道每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嗎?今天我們就學習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板書課題)
二、探索研究
1.小組學習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出示:1個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模型教具。
提問:①當正方體的棱長是1分米時,它的體積是多少?②當正方體的棱長是10厘米時,它的體積是多少?③而1分米是多少厘米?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
小組合作填表:
正方體棱長1分米=10厘米
體積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小組匯報結(jié)論: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同理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用填空的形式小結(jié):
從上面可以看出,相鄰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
(2).將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加以比較(投影顯示第38頁的表)
先讓學生填后并比較這三類單位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3)學習體積單位名數(shù)的改寫。
先思考:
(1)怎樣把高一級的體積單位的名數(shù)改寫成低一級的體積單位的名數(shù)?
(2)怎樣把低一級的體積單位的名數(shù)改寫成高一級的體積單位的名數(shù)?
出示例3,并寫成如下形式:
8立方米=()立方分米0.54立方米=()立方分米
出示例4,并寫成如下形式:
34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96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學生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自己是怎樣想和做的。
出示例5。(投影顯示)
放手讓學生獨立審題并解答,再針對出現(xiàn)的問題重點講解。
解法一:
2.21.50.01=0.033(立方米)
0.033立方米=33立方分米
解法二:
2.2米=22分米1.5米=15分米0.01米=0.1分米
22150.1=33(立方分米)
三、課堂實踐
將練習八的第1、2題填在書上,老師進行個別輔導后訂正。
四、課堂小結(jié)。學生小結(jié)今天學習的內(nèi)容。
五、課后作業(yè)
練習八的3、4、5題。
體積和體積單位課件 篇9
教學設(shè)計:
一、讓學生感知體積概念
1、讓學生感知物體占有空間
①演示實驗:教師把兩袋同樣多的奶倒進大小相同的杯子,鮮奶液面呈現(xiàn)不同的高度,追問孩子們這是為什么?這時有的孩子可能會猜:奶不同,或杯子大小不同。教師可重申杯子是相同的,鮮奶是同樣多的。
②當孩子疑惑時,教師讓兩個孩子當場喝掉奶,可以讓喝奶的孩子揭示答案。(液面高的杯子里有冰糖)
③這時,教師可以進一步問:為什么有冰糖的液面就高呢?
(冰糖占了杯中的位置(地方))
④教師這時應(yīng)規(guī)范學生的語言在數(shù)學語言中我們把冰糖所占杯子的位置或地方叫做空間教師隨機板書空間
⑤師:現(xiàn)在誰能運用空間一詞把剛才這一現(xiàn)象再描述一遍?
⑥師:老師帶的冰糖占有空間,它占了誰的空間?你們今天都帶了哪些物品
⑦生自己匯報所帶物品。(面團、電池、氣球、細沙、
蘋果、花生米)
2、生自由探索
(1)是不是這些物體都占有空間呢?板書物體占?
(2)教師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驗證
大屏幕出示三種實驗要求:
①你是怎樣進行實驗的
②實驗過程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現(xiàn)象
③這種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問題
(3)生讀實驗要求
(4)小組實驗操作
(5)小組匯報演示
①師生通過驗證得出結(jié)論:物體所站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③大家互相說說什么是體積
3、知識遷移
①今天,我們認識了物體的體積,那么你們還想了解和體積有關(guān)的哪些知識?
②學生可能會說出(體積的計算,體積單位)
③教師遷移探究體積的單位
④以前我們學習過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都有哪些?
(厘米、分米、米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那么試想體積單位又會叫什么名字呢?
二、揭示體積單位
教師揭示板書體積單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初步感知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的大小
①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物體多大呢?
②教師出示學具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并陳述:我們規(guī)定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厘米。
大家也在學具袋里找到它,向老師示意一下好嗎?
③你還能舉出體積接近1立方厘米的物體嗎
(學生可能會發(fā)現(xiàn)課前為他們準備的小石頭、花生米、開心果等。注:這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厘米)
④生舉例(如果學生舉出手指頭的例子,教師可以引導孩子估測一根手指頭大約是幾立方厘米。然后跟隨老師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擺一擺驗證一下。
1立方分米的物體又是多大呢?
⑤教師出示教具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你能在身邊找找哪些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分米嗎?
⑥學生舉例(粉筆盒的體積、大魔方的體積)
⑦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認識了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有多大,那么你們各小組能不能自己想辦法介紹或用肢體演示體積是1立方米的物體有多大?
教師相機指導一個組作演示。
⑧教師出示標準教具展示1立方米的正方體體積有多大,并且讓學生們到前面來進一步感知體積是1立方米的物體有多大。
⑨讓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出示錄象片段(錄象1家電城,錄象2學生家庭)
A、家電城出現(xiàn):熱水器、洗衣機、電冰箱、彩電、微波爐等家用電器。
B、走進學生家庭:客廳的沙發(fā)、櫥柜,廚房的西紅柿、茄子、馬鈴薯、炒熟了的宮爆雞丁等實物。
讓同學們根據(jù)自己在錄象中所看到的實物確定要想計算該物體的體積應(yīng)選哪個體積單位更方便。同學們也可以舉出錄象中不曾出現(xiàn)的例子。
(根據(jù)錄象中對生活場景的展示引發(fā)同學們對其他實物的記憶)
三、總結(jié):
共同回顧這節(jié)課收獲了什么?
學生匯報
教師板書課題:體積和體積單位。
設(shè)計意圖及設(shè)計理念:
心理學家認為:學生在興趣盎然的狀態(tài)下學習,觀察力敏銳、記憶力增強、想象力豐富,會興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去學習,表現(xiàn)出個性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生對化學學習活動本身的興趣,對于學生學習及成績起巨大的作用。我認為這節(jié)課成功之處就是很大程度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第一的環(huán)節(jié):感知物體占有空間。什么是空間,解釋起來似乎很抽象,而我的教學設(shè)計中是讓學生們自己通過親身實踐去感知。當他們心領(lǐng)神會的時候,當他們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時候,教師及時告訴他們:物體占有的那部分地方就是空間。
長期以來,傳統(tǒng)教育對于知識的理解就是對確定事實的描述,知識都為經(jīng)驗的積累。因此,教師和學生都把掌握知識理解為對大量經(jīng)驗、定義和事實的記憶和復述,判斷學習者的答案的標準也是統(tǒng)一或單一的。而在這節(jié)課中,學生們?yōu)榱蓑炞C物體占有空間方法、手段不一,如孩子們有的用細紗,有的用水,有的用蔬菜,有的用水果,有的用面團、電池等等。這樣很大程度地滿足了學生們的成就感。
多媒體的使用也是這節(jié)課亮點之一。看似使用的很簡單,實際上播放錄象一環(huán)節(jié),是把學生從課堂上帶回了生活,體現(xiàn)了我們課程理念:數(shù)學從生活中來,服務(wù)于生活。
教學方式應(yīng)當服務(wù)于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應(yīng)創(chuàng)設(shè)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huán)境,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發(fā)展。我想,教學盡管是門遺憾的藝術(shù),但是做為教育第一線的我們?nèi)孕杞弑M全力使我們的課堂教學盡善盡美。
備注:此課曾獲唐山市數(shù)學學具使用課一等獎。并被選送到省里參評。我愿意將自己的點點經(jīng)驗與諸位同仁共勉。
體積和體積單位課件 篇10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具體事例,經(jīng)歷認識體積單位之間進率的過程。
2、知道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會進行簡單的體積單位換算。
3、在探索體積單位進率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學習的體驗,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和難點:
體積單位進率和單位之間的互化。
教學過程:
一、教學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復習相關(guān)舊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推導過程
(1)提問: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想想是怎么推導出來的?請畫在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紙上。
學生6人一組,回憶并再次經(jīng)歷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推導過程。
(2)展示學生的推導過程,可請1~2名學生代表他們的小組上臺述說,并將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示意圖──將邊長1分米的正方體紙盒畫上100個邊長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展示出來。
2、推導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提問: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你們能應(yīng)用類似的方法推導出來嗎?要求每個小組將推出來的結(jié)果用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紙盒表示出來。
學生6人一組,進行探索、推導.教師巡視各組情況并進行指導:讓每個學生在1平方分米的紙上畫出100個小格,然后貼在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盒塊的6個面上.這樣,就得到一個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數(shù)學模型。
(2)展示推導過程
請1~2名學生上臺述說他們的推導過程:正方體棱長1分米,也就是10厘米,體積就是(101010)立方厘米。
(3)全班歸納總結(jié):教師用課件動態(tài)展示將一個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分割成1000個棱長1立方厘米的過程,并在示意圖下醒目地寫上: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3、推導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提問:不用操作,你能想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嗎?
(2)學生獨立思考.可提示:在腦子里想一個棱長是1米的正方體。再將這個正方體分割成棱長是1分米的小正方體,想想可分割多少個?
(3)學生先在小組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在全班交流,師生共同歸納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4、總結(jié)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提問:你學過哪些體積單位?請按從高到低的順序把它排列出來,然后說出每個體積單位的相鄰單位。
(2)引導學生觀察: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并想一想:相鄰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想好后在書上填空。
5、構(gòu)建長度、面積和體積單位的計量系統(tǒng)。
(1)讓學生說一說,到目前為止,所學的長度、面積和體積單位各有哪些,它們分別是計量物體的什么的?
(長度單位是用來計量物體長度的;面積單位是用來計量物體表面大小的;體積單位是用來計量物體所占空間大小的。)
(2)提問:長度、面積和體積單位,它們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相同嗎?學生回答后將書上第119頁上的表格填完整。
二、練一練1。
(1)引導學生認真審題:將6立方米、8000立方分米改寫成多少立方分米,也就是要將高級體積單位的名數(shù)改寫成低級體積單位的名數(shù)。
(2)放手讓學生自己思考解題的方法.
(3)引導學生歸納將高級體積單位的名數(shù)改寫成相鄰的低級體積單位的名數(shù)的一般方法(師板書):
高級體積單位的名數(shù)1000=相鄰的低級體積單位的名數(shù)
三、練一練2
四、小結(jié)
引導學生回憶本節(jié)課所學主要內(nèi)容?;貞洉r可按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順序來敘述。這樣,學生一般能概括:本節(jié)課學習了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會應(yīng)用體積之間的進率進行體積單位名數(shù)的改寫,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能正確應(yīng)用。
體積和體積單位課件收藏11篇
為了讓教學過程更加順暢,教師需提前做好教案課件的準備,并確保每份課件的設(shè)計更盡完善。教師的專業(yè)素質(zhì)和教案的設(shè)計與執(zhí)行是息息相關(guān)的,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能稱得上優(yōu)質(zhì)的課件呢?如果你想深入了解“體積和體積單位課件”,那么強烈建議你閱讀下欄目小編推薦的這篇文章,希望這些建議能給你帶來新的啟迪,別忘記收藏起來哦!
體積和體積單位課件(篇1)
【教學內(nèi)容】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課本第34—35頁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通過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的指導,使學生掌握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并會進行名數(shù)的 改寫。
2、使學生學會用名數(shù)的改寫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應(yīng)用不同的單位進行計算的能力。
【重點難點】
掌握名數(shù)的改寫方法。
【復習導入】
1、填一填。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說一說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新課講授】
1、學習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老師出示教材第34頁例2:一個棱長為1dm的正方體,體積是1dm3。 想一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2)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3)老師出示棱長為1dm的正方體模型。
提問:它的體積用分米作單位是1dm3,如果用厘米作單位,這個正方體的棱長是多少厘米?(棱長是10cm)
(4)計算。
請學生想一想,根據(jù)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能不能算出這個正方體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學生先交流,再獨立完成,然后請學生說出計算方法和計算過程,學生可能會說: ①如果把正方體的棱長看作是10cm,就可以把它切成1000塊1cm3的正方體。 ②正方體的棱長是1dm,它的底面積是1dm2,也就是100cm2,再根據(jù)底面積×高,也就是100×10=1000cm3,得出它的體積。
老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V=a3 10×10×10=1000(cm3) 1dm3=1000cm3
(5)根據(jù)推導,請學生說出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老師板書)
(6)你們能夠推算出1立方米和1立方分米的關(guān)系嗎?學生嘗試完成。
老師板書: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7)觀察板書內(nèi)容。
想一想:相鄰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存在著怎樣的關(guān)系?通過觀察,學生發(fā)現(xiàn):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00。
2、體積單位,面積單位,長度單位的比較。
(1)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
(2)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一百。
(3)體積
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一千。
3、學習體積單位名數(shù)的改寫。
(1)回憶:怎樣把高級單位的名數(shù)變換成低級單位的名數(shù)?(要乘進率)怎樣把低級單位的名數(shù)變換成高級單位的名數(shù)?(要除以進率)
(2)學習教材第35頁的例3。
板書:(1)3、8m3是多少立方分米?
(2)2400cm3是多少立方分米? 請學生嘗試獨立解答,老師巡視。 指名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做的。
板書:3、8m3=(3800)dm3
2400cm3=(2、4)dm3 想: 1m3 =( )dm3
想:( ) cm3=1dm3 (3)學習教材第35頁的例4。 出示例4,讓學生先讀題,理解題意:明確箱子上的尺寸是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請學生說出這個箱子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學生獨立思考,然后解答,指名板演。 V=abh=50×30×40=60000(cm3)=60(dm3)=0、06(m3)
【鞏固練習】完成課本第35頁的“做一做”第1、2題。學生完成后,要求他們口述解答的過程。第2題指名學生板演。
【課堂小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內(nèi)容?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shè)計】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長度單位: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面積單位: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體積單位: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體積和體積單位課件(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能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解決求表面積和體積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激發(fā)學生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興趣,提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同伴之間進行合作交流,樂于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相關(guān)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觀察、操作中進一步鞏固體積、容積單位之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具體情況,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教學準備:
每組準備6個同樣大小的長方體或正方體小盒,投影。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體積單位之間的換算,這一節(jié)我們對第四單元的內(nèi)容進行練習。
二、復習
1.師:什么是物體的表面積?
抽生回答。
2.師:在實際生活中,有時不一定要求出長方體和正方體6個面的面積和。要結(jié)合具體情況分析,才能正確解決問題。
(1)做一個長方體(正方體)的油桶,需要多少材料,是求這個長方體(正方體)的幾個面的面積和?
(2)求做長方體排氣管道,需要多少材料,是求長方體的幾個面的面積和?
3.師:什么是物體的體積?什么是物體的容積?體積和容積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
(1)求長方體菜窖挖出多少土,是求這個長方體的什么?
(2)挖出的這些土能墊多長、多寬、多高的領(lǐng)操臺,是求這個領(lǐng)操臺的什么?
4.如果求火車的一節(jié)車廂能裝多少噸煤,必須知道什么條件?
5.動手實踐
(1)以小組為單位,拿出準備好的6個同樣的小盒子,設(shè)計一個包裝盒。
設(shè)計的包裝盒要美觀、大方、實用。
盡可能地節(jié)省材料。
列式計算出你設(shè)計的包裝盒用多少紙板。
列式計算出你設(shè)計的包裝盒的容積是多少。
(2)匯報交流。
三、鞏固練習
1.練習四第1題:求圖形的體積可以讓學生獨立計算。交流時教師要關(guān)注學生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
2.練習四第3題:讓學生應(yīng)用體積單位的進率、單位換算等知識來判斷。
3.練習四第4題,填上適當?shù)捏w積單位。
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判斷填上適當?shù)膯挝?,進一步感受體積單位的實際意義,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交流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比畫一下。
4.練習四第5題:通過計算可以讓學生說說計算方法,體會雖然結(jié)果相同,但表面積和體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并可以結(jié)合實物指一指、說一說。
5.練習四第7題:使學生理解兩個圖形所占的空間就是這兩個圖形的體積。
6.練習四第8題:注意要把4厘米化為0.04米。
答案:45×28×0.04=50.4(立方米)
50.4÷1.5=33.6(車)
考慮實際情況,需要34車。
四、課堂小結(jié)
學習了這節(jié)課,同學們有什么感受和體會?有什么提高?
作業(yè)設(shè)計:
練習四第2、6、9、10題、實踐活動。
板書設(shè)計:
練習四
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正方體的表面積=棱長×棱長×6
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第8題45×28×0.04=50.4(立方米)
50.4÷1.5=33.6(車)
考慮實際情況,需要34車。
(根據(jù)學生練習情況調(diào)整板書內(nèi)容)
體積和體積單位課件(篇3)
一:總體說明:
《體積和體積單位》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空間觀念有了進一步發(fā)展的基礎(chǔ)上教學的。本節(jié)課主要采取了小組活動的形式,來教學體積的意義和體積單位。教師先通過實驗的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起體積的概念,使學生理解體積的含義,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再讓學生通過觀察與感知,建立常用的體積單位觀念,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單位體積大小的概念。最后讓學生從教學活動中知道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是看它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二:說教材
1、內(nèi)容:《體積和體積單位》本節(jié)課內(nèi)容,是在學生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空間觀念有了進一步發(fā)展的基礎(chǔ)上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是教學體積的意義和體積單位,教材先通過實驗的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起體積的概念,再通過觀察與感知,建立常用的體積單位觀念,最后教材說明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是看它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2、目標:通過《體積和體積單位》本節(jié)課的教學,(1)讓學生知道體積的含義,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2)使學生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單位體積大小的概念。(3)知道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是看它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3.教學重點:掌握體積和體積單位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4.教學難點: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間觀念。
5.教學準備:燒杯、石塊、體積單位、課件。
三:教學策略:
1.采用故事導入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采用實驗法和自學法發(fā)揮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3.采用小組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
4.采用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聽《烏鴉喝水》的小故事。
2.揭題:師:你知道烏鴉是通過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嗎?這蘊涵了什么道理?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課題《體積和體積單位》。(出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建立“體積”概念。
師出示實驗一,“把小石塊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說明什么?”請生讀題,分組操作。
師:通過這個實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為什么?[說明:物體占空間]{板書}。
師再出示實驗二,“把大小不同的兩個石塊分別放入盛有高度相同水的兩個燒杯中,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說明什么?”請生讀題,分組操作。
師:通過這個實驗,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它們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嗎?這說明什么?(大的物體占的空間大,小的物體占的空間小)。[說明:通過2個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小組學習、協(xié)作能力,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實物演示:橡皮、鉛筆盒、書包。
師:觀察這三個物體,哪個所占的空間比較大?哪個所占的空間比較?。?/p>
書包與講桌相比,誰占的空間比較大?
引導學生得出:物體占空間有“大?。簕板書}。
生概括體積的定義:“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
生齊讀。
師:桌上這三個物體,哪個體積最大?哪個體積最小?你知道體積比書包大的物體嗎?你知道體積比火柴盒小的物體嗎?[說明:體積的意義十分抽象,學生難以理解。這里的第一個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認識物體“占有空間”。再通過第二個實驗,讓學生形成“空間有大小”的鮮明表象,幫助學生理解體積的含義,便于建立“體積”的概念。]
2、教學“體積單位”。
師出示圖,請生比一比誰的體積大?[說明:教師通過兩個長方體體積大小的比較,學生發(fā)現(xiàn)不好比較,從而指出計量物體的體積要用統(tǒng)一的體積單位。從而引入“體積單位”的教學]
師:為了更準確的比較圖中這兩個長方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把它們切成若干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只要數(shù)一數(shù),每個長方體包含有幾個這樣的小正方體,就能準確地比出它們的大小。
請生數(shù)一數(shù),告訴老師誰的體積比較大?
學生匯報(注意讓學生說出數(shù)的方法)。
師:像計量長度需要長度單位,計量面積需要面積單位,我們計量體積也需要有“體積單位”。為了更準確地計量出物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像圖中這樣用同樣大小的正方體作為體積單位。
請生讀一讀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出示自學要求,“v自學課文15頁內(nèi)容。
v自學體積單位。用看一看(是什么形體)、量一量(它的棱長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說一說(它的定義)、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可以用這個體積單位來計量)的方法,小組之間開展討論和交流?!?/p>
請生分小組自學“體積單位”,進行討論和交流。學生上臺匯報自學成果。[說明:教師出示自學提綱,讓學生以小組自學的形式開展討論和交流,并讓學生自我展示自學成果,極大地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探究學習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
師(小結(jié))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知道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且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各有多大?
今后,我們在計量物體的體積時,就應(yīng)根據(jù)實際情況來選用合適的體積單位
3.教學“計量體積單位”的方法。
師出示圖。師:已知每個正方體的棱長是1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這個長方體是由幾個小正方體構(gòu)成的?它含有多少個立方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請生說一說。
師(小結(jié))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學生操作:
請你用4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不同的長方體,它們的體積各是多少?還能擺成其它形狀嗎?它們的體積又是多少?[說明:這里的操作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認識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它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二是可以通過擺小正方體看體積,為后面學習體積的計算做準備。]
4.反饋
(哪個是長度單位,哪個是面積單位,哪個是體積單位?它們有什么不同?
(課本中練一練的作業(yè))
[說明:通過比較,有利于學生強化對長度、面積、和體積計量單位的認識,更好地構(gòu)建認知結(jié)構(gòu)]
三:知識的應(yīng)用。
(四)、課堂總結(jié):
師:學習了這堂課,你有哪些收獲?
七、板書設(shè)計:
體積和體積單位
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體積單位:立方厘米: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棱長1立方分米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
立方米:棱長1立方米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米。
體積和體積單位課件(篇4)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111---113頁相應(yīng)的做一做,練習二十九的第1~3題.
教學目的:1.通過觀察、實驗,使學生初步建立體積的概念,知道計量體積,要用體積單位.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實際大?。?/p>
2使學生知道計量物體的體積,就要看它所含體積單位的個數(shù),建立關(guān)于體積大小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初步了解體積單位與長度單位、面積單位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4.在學生學習活動中體現(xiàn)階梯式評價。
教具、學具準備:1.教師準備:(1)實驗器材:量杯、石塊、水.(2)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實物模型,用3根1米長的木條釘成的直角架.(3)大小不同的長方體、正方體實物.
(4)多媒體課件.(5)桌椅擺放:六組,每兩組對稱形。
2.學生準備:(1)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模型.(2)長方體(正方體)紙盒或?qū)嵨铮?/p>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五年三班的同學特別喜歡參加學校舉行的各種各樣的比賽,是嗎?而且每次都取得不凡的成績。作為你們的班主任老師,我感到特別的驕傲。那么現(xiàn)在,我們就來一個小小的比賽,好不好?
第一輪:比眼力。依次發(fā)四條長短不同的線段。指出先誰拿,后一起拿。
第二輪:比運氣。教師出示四個不同的平面圖形。學生隨意點。
第三輪:比判斷力。依次發(fā)四個不同的長方體.
談話:比較兩條線段的長短,比較兩個平面圖形的大小,比較兩個立體圖形的大?。鼈兊囊馑枷嗤瑔??
通過談話后,引出長度、面積、體積等名稱,提出問題:什么叫做物體的體積呢?(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么要問嗎?
什么叫體積?體積單位有哪些?體積和表面積什么不同?(師板書:意義、單位、體積和表面積的區(qū)別)
師:提得很好,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討這些問題。
(一).建立體積概念
那么,什么叫做物體的體積呢?你們想怎樣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自選學習方式。
教師拿出盛有半杯紅色水的玻璃杯和用繩子捆著的石頭一塊,用手提繩子將石頭浸入玻璃杯的水中.教師:注意觀察放入石頭后水面有什么變化.教師將石頭提起,再放入水中一次.然后讓學生說一說觀察的結(jié)果.學生:放入石頭,水面上升.教師:把石頭放入水里后,水面為什么會上升呢?請幾位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石頭占有一定的空間,放入水里后,使得水所占的空間變大了,所以水面就上升了.(1)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實驗過程,注意實驗過程中量杯里水位的變化情況.想一想,這說明了什么?
學生做一個實驗,大家還要仔細觀察,動腦筋思考.裝入滿滿一杯沙子.然后把沙子倒出,放入一塊長方體積木,請一位同學來再將沙子裝入玻璃杯,然后讓學生說出實驗的結(jié)果.學生:沙子多出來了.大家想一想,為什么沙子會多出來呢?讓幾位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chǔ)上概括.(2):因為這塊積木占有一定的空間,積木放到杯子里就占據(jù)了杯子的一部分空間,所以沙土就裝不下了.
(3)(自學)在水杯中放入一塊石頭,在水面處做一個黃色記號。
拿出石塊后,再放入一大些的石塊,在水面處做綠色記號。
觀察討論:在水杯中兩次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塊,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個現(xiàn)象,說明什么?
匯報歸納:水杯中放入石塊后,石塊占據(jù)了空間,把水向上擠,水面向上升。石塊大占據(jù)空間大,水面上升得高;石塊小占據(jù)空間小,水面上升得低。
討論、歸納:物體占有空間.物體所占空間有大有?。?/p>
(2)教師出示大小不同的長方體、正方體實物.讓學生觀察,說一說,哪個物體所占空間較大,哪個物體所占空間較???或者說哪個物體的體積較大,哪個物體的體積較???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體積的意義.
結(jié)論: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教師再進一步講解.教師:所有的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比如教室占據(jù)了一個較大的空間,課桌、講臺又占據(jù)了教室里的一部分空間;課本、文具盒占據(jù)了書包里的一部分空間,等等(板書)
(3)鞏固.看教科書第111頁的做一做.
哪堆木塊的體積大?哪堆木塊的體積???并說明理由.
(二)認識體積單位
請同學們觀察自己帶的長方體或正方體.同學之間可以互相比一比,你們能確切說出它們的體積大小嗎?
教師指出:在實際生活和生產(chǎn)中,有時只需要憑感覺判斷出誰大誰小就可以,但是有時也需要知道物體到底有多大,這就要我們精確地計量物體的體積。計量體積就要用體積單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書)下面我們就認識一下這些體積單位。
1.認識1立方厘米。
(1)教師出示一塊1立方厘米的模型井指出:這就是體積為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
(2)分組觀察探究,然后匯報:你知道了什么?(每四個人一組,每組一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模型)
引導學生:
看一看:1立方厘米的體積比較小,是正方體。
量一量: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的棱長是1厘米。
說一說: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厘米(板書)
想一想: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物體比較小。
引導學生說出:體積大約是1立方厘米的物體,如:蠶豆等物體,再引導學生用手勢表示一個食指尖大約是1立方厘米。
議一議:計量體積使用立方厘米比較恰當?shù)奈矬w。(手指尖、玻璃珠、骰子)
2.認識1立方分米。
(1)師出示一塊1立方分米的體積模型并指出:這就是體積為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
(2)分組觀察探究然后匯報:你知道了什么?
引導學生:
看一看:1立方分米的體積大一些,是一個正方體。
量一量: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的棱長是1分米。說一說: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板書)
想一想:體積是1立方分米的物體比1立方厘米的物體大。引導學生說出體積大約是1立方分米的物體。再引導學生做出:用手勢表示1立方分米。
議一議:計量體積使用立方分米比較恰當?shù)奈矬w。(粉筆盒、藥盒、禮品盒等。)
3.認識1立方米
學生分組觀察探究
引導學生:說一說:根據(jù)以上兩個體積單位的推測,什么樣的物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板書:棱長1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米)教師用三棱架在墻角演示1立方米,注意觀察形狀大小。教師用棱長1米的架子演示1立方米的大小,然后讓學生估一估,用多少個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拼起來有1立方米.
想一想:列舉物體體積大約是1立方米的物體,如:兩個課桌合在一起;電視機箱子。
啟發(fā)學生借助四個同學圍成的空間來表示1立方米。讓學生看一看1立方米的體積有多大.教師:1立方米的空間大約可以容納8位小學生.教師請8位學生鉆進架子里,半蹲著,充滿棱架.讓全班同學體會1立方米的實際大小.(裝電視機的紙箱、電腦臺,洗衣機等等。)
議一議:計量體積使用立方米恰當?shù)奈矬w。4.互相議論:這三個體積單位的共同點是什么?不同點是什么?
引導總結(jié):體積單位分別是幾個規(guī)定了棱長大小的正方體。1立方厘米就是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
4、鞏固體積單位的認識.
以前我們學習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今天我們又學習了體積單位,那么它們有什么不同呢?
(1)判斷:(投影出示,113頁做一做1)
(2)操作:剪一條1分米長的線,用紙剪一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拿出1立方分米的模型。
教科書第113頁做一做的第1題,讓學生充分說一說它們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討論歸納三者的不同點,使學生知道:長度單位是一條線段,面積單位是一個正方形,體積單位是一個正方體。
三、課堂練習,形成技能。
1、用多大的體積單位表示下面物體的體積比較適當?
(1)、一塊橡皮的體積約是8()(2)、一臺錄音機的體積約是20()。
(3)、五年級語文課本的體積約是297()。
(4)、一個蓄水池的體積是4.2()。
2、操作練習。擺一擺、想一想.(可以小組合作完成)
用12個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木塊擺成不同形狀的長方體。有多少種不同的擺法?它們的長、寬、高各是多少?體積各是多少?把你擺的情況記錄下來,看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想一想:體積數(shù)是12立方厘米,跟各種擺法的長方體的長、寬、高的分米數(shù)有什么關(guān)系?2、
3、書113頁做一做第2題,通過閱讀操作練習引導學生歸納:不論物體是什么形狀,含有幾個體積單位,它的體積就是多少。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大家所擺出的長方體的形狀不同,長、寬、高也就不同,但是體積都是相同的.)教師再提問:這是為什么?(因為這些不同形狀的長方體所含有的體積單位是一樣的.)
4、下面的圖形都是由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拼成的,說出它們的體積各是多少立方厘米。(填書:練習二十九第3題)你是怎樣數(shù)出來的,怎樣數(shù)簡便?
5、下圖中哪個是長度單位,哪個是面積單位,哪個是體積單位?它們有什么不同?
6、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1立方厘米的體積有多大,1立方分米的體積有多大,身邊什么物體的體積接近1立方厘米或1立方分米.
7、估量大約多少個1立方厘米的小方塊拼起來有1立方分米.
四、可隨機自由提問。
請同學們把這堂課學習的內(nèi)容整理一下,你學到了什么?學會有關(guān)體積的知識有什么用呢?
根據(jù)學生發(fā)言歸納.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教學的主要任務(wù)是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概念,知道計量體積要用體積單位.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建立關(guān)于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實際大小的空間概念.教學之后認真反思覺得這個教學任務(wù)基本完成。
本節(jié)課教學的關(guān)鍵是提供充分的直觀素材,讓學生通過實驗、觀察、觸摸、拼擺、想象等多種活動,積累感知,建立表象,形成概念,教學設(shè)計從比較線段的長短,平面圖形的大小、立體圖形的大小引入,讓學生在與長度、面積等概念的比較中認識體積,便于幫助學生在概念系統(tǒng)中理解新概念.為了更好的體現(xiàn)我的分層分組的教學特色。我將新課分三個層次.首先是通過觀察實驗,從實驗情境中領(lǐng)悟物體占有空間物體所占空間有大有小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來學習。接著讓學生觀察和比較實物的大小,體驗到要確切知道物體體積的大小,要用體積單位來計量.并引導學生對常用的體積單位通過看一看、量一量、說一說、想一想、議一議等方式進行學習。在此基礎(chǔ)上,通過觀察、比劃、想象、比較;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第三層次,通過小組合作拼一拼、擺一擺、說一說體積大小,深化對體積和體積單位的認識,并進一步理解:計量體積,就是看物體所含體積單位的個數(shù).最后,對全課內(nèi)容進行整理歸納,形成整體認知.
鞏固練習對教科書練習稍作引申,放在最后,要求學生記錄下擺出的幾種不同長方體的長、寬、高和它們的體積,并想一想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為下一課學習體積的計算做鋪墊.
體積和體積單位課件(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并掌握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2、理解并掌握體積高級單位與低級單位間的化和聚。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能準確地運用單位間的化聚法進行計算。
重點難點: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和單位之間的互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我們學過哪些計量單位?它們相鄰之間的進率是多少?,現(xiàn)在我們交流一下。
2、學生交流:有長度單位間的進率、面積單位間的進率、質(zhì)量單位間的進率、。
3、思考回答:你覺得他的整理如何?有什么需要補充的?如何進行單位間的互化?
4、猜想今天我們學習的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可能是多少?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一)探究立方分米與立方厘米間的進率
1、指導學生分組進行探究,
①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②棱長10厘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③1立方分米與1000立方厘米,哪個大?為什么?
2、課件提供
①教師提供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一個標上棱長1分米,一個標上棱長10厘米,供學生觀察。
②讓學生可以觀察分析,從而為得出結(jié)論提供感官上的支持。
3、交流學習結(jié)果,分組匯報
因為1分米=10厘米,所以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也可以看作是棱長10厘米的正方體。1分米1分米1分米=1立方分米
10厘米10厘米10厘米=1000立方厘米
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4、讓學生在回顧一下思維的過程,再說說自己的理解。
a、一個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111=1立方分米,這個正方體的棱長也可以想成10厘米,體積101010=1000立方厘米,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b、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每層有1010=100(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10層有10010=1000(個),所以是1000立方厘米。
學生討論:一個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111=1立方分米,這個正方體的棱長也可以想成10厘米,體積101010=1000立方厘米,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教師課件演示:1立方分米的教具,每層有1010=100(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10層有10010=1000(個),所以是1000立方厘米。
(二)獨立探究立方米與立方分米之間的進率
1、教師提問:立方米與立方分米之間的進率也是1000,用什么方法可以驗證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呢?
教學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教學方法同上觀察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板書:每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
2、學生自己嘗試解決問題
3、交流各自的思維過程
棱長1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10分米10分米10分米=1000立方分米。
所以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板書)
4、小結(jié):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0。
5、比較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它們有什么不同之處?
三、解決實際問題,鞏固所學方法
1、教學例1:3.8立方米是多少立方厘米?
2400立方厘米是多少立方分米?
(1)學生嘗試練習,在書上完成。
(2)交流方法:高級單位的數(shù)改寫成低級單位的數(shù),要乘進率,小數(shù)點向右移動對應(yīng)的位數(shù);低級單位的數(shù) 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shù),要除以進率,小數(shù)點要向左移動對應(yīng)的位數(shù)。
2、完成47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作業(yè)時。提醒學生要認真審題。請學生說一說相鄰兩個面積單位的進率是多少。
四、全課總結(jié)
今天的學習中你有什么收獲?學到了什么?
五、布置課堂作業(yè)
完成練習八2題、5題
體積和體積單位課件(篇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經(jīng)歷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導過程,理解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的道理。
能力目標
能夠采用對比的方法,記憶并區(qū)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遷移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學生會應(yīng)用“猜想-驗證”的方法解決數(shù)學問題。
重點
體積單位的進率。
難點
體積單位的進率的化聚。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填空:
①長方體體積=();
②正方體體積=()。
③常用的體積單位有()、()、();
師:你知道每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嗎?今天我們就學習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板書課題)
合作探究
二、課程內(nèi)容
1.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出示:1個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木塊。
圖中是一個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想一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呢?
提問:
①當正方體的棱長是1分米時,它的體積是多少?
②當正方體的棱長是10厘米時,它的體積是多少?
③而1分米是多少厘米?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
小組合作填表: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設(shè)計
小組匯報結(jié)論: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同理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小結(jié):相鄰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00。
(2)將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加以比較:
先讓學生填后并比較這三類單位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3)學習體積單位名數(shù)的'改寫。
思考:①怎樣把高一級的體積單位的名數(shù)改寫成低一級的體積單位的名數(shù)?
②怎樣把低一級的體積單位的名數(shù)改寫成高一級的體積單位的名數(shù)?
出示例題3:3.8立方米是多少立方分米?2400立方厘米是多少立方分米?
寫成如下形式:
3.8立方米=(3800)立方分米2400立方厘米=(2.4)立方分米
⒊出示例4:看見你得到哪些信息?
⑴這個包裝箱的體積是多少?
V=50×30×40
=60000cm3
=60dm3
=0.06m3
⑵大家想一想,問題中沒有要求我們最終用什么單位,你選擇哪一個?為什么?
如果出現(xiàn)這樣答,你必須選擇那個答案?
答:這個牛奶包裝箱的體積是m3。
⑶你還有其他的途徑求出體積為0.06m3。先轉(zhuǎn)化單位,再計算。
拓展應(yīng)用
一根長方體鋼材,長4.8米,橫截面是一個邊長5厘米的正方形。每立方分米鋼重7.8千克,這根鋼材重多少千克?
總結(jié)
小結(jié)今天學習的內(nèi)容。
作業(yè)布置
在具體的解決問題中,要根據(jù)題目的要求轉(zhuǎn)化體積單位,還要注意已知條件單位之間的統(tǒng)一。
板書設(shè)計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體積和體積單位課件(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意義,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養(yǎng)初步的空間觀念。
2、使學生知道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個體積單位。
教學重點:
1、建立體積概念。
2、認識體積單位。
教學難點:
建立體積概念。
教學設(shè)計:
一、出示課題,學習目標
1、理解體積的意義,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養(yǎng)初步的空間觀念。
2、知道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個體積單位。
二、出示自學指導
認真看課本總結(jié)
1、體積的意義。
2、體積單位:
三、學生看書,自學
四、效果檢測
學生概括: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
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練一練:選擇恰當?shù)膯挝唬?/p>
(1)、橡皮的體積用(),火車的體積用(),書包的體積用()。
(2)、練習:
①說一說:測量籃球場的大小用()單位。
測量學校旗桿的高度用()單位
測量一只木箱的體積要用()單位。
②、一個正方體的棱長是1(),表面積是(),體積是()。(你想怎樣填?)
③、判斷:一只長方體紙箱,表面積是52平方分米,體積是24立方分米,它的表面積大。()
五、總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體積的意義和體積單位。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shè)計:
體積和體積單位
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體積和體積單位課件(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概念,了解常用的體積單位,形成表象。
2.培養(yǎng)學生比較、觀察的能力。
3.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重點難點:
使學生感知物體的體積,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認識體積(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嗎?”(學生作答)老師播放“烏鴉喝水”的課件,提問: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烏鴉把石頭一粒一粒地銜到瓶子里,石頭占了水的空間,所以把水擠出來了。)
2、“石頭真的占了水的空間嗎?”(實驗驗證)
拿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個杯子里倒?jié)M水,取一塊鵝卵石放入另一個杯子,再把第一個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個杯子,讓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第二個杯子裝不下第一個杯子的水,因為第二個杯子里放了一塊石頭,石頭占了水的空間,所以裝不下了。
二、揭示體積
出示下面的圖,問:你們知道這些物體哪個占的空間大嗎?
手機影碟機電視
學生回答后,說明: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而且所占的空間有大有小。我們把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體積概念)
三、列出體積單位。
1、出示兩個形狀不同,體積相近的長方體。(單憑觀察,難以比較)
2、用多媒體將它們分成大小相同的小長方體后,學生很快就確切的說出:左邊的長方體體積大于右邊的長方體體積。(因為左邊長方體有16個小長方體,而右邊的只有15個)
說明:所以要比較物體的體積大小,需要有一個統(tǒng)一的體積單位。我們知道長度單位是用線段表示的,面積單位是用正方形來表示的,那么體積單位應(yīng)該用什么來表示呢?(用正方體來表示)。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書)
四、認識體積單位。
1、“請你猜一猜1cm3、ldm3 、1m3,是多大的正方體?”
討論后讓生看著實物共同小結(jié):
棱長是Icm的正方體,體積是1cm3(手指尖);
棱長是ldm的正方體,體積是ldm3(粉筆盒);
棱長是l m的正方體,體積是1 m3(一臺洗衣機)。
2、“要計算一個物體的體積,就要看這個物體中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請同學們用4個1cm3的小正方體擺成一個長方體,你知道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嗎?(4cm3)為什么?(因為它是由4個體積是1Cm3的小正方體擺成的)
五、課題練習
(略)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我從《烏鴉喝水》這個故事自然引入新課。借助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直觀教具,讓生通過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說一說等實踐活動,親身經(jīng)歷和體驗體積單位。教學中,我注意把教材內(nèi)容與生活實踐相結(jié)合、動手操作與實驗觀察相結(jié)合,努力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的意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體積和體積單位課件(篇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感悟體積的空間觀念,建立體積概念。掌握常用的體積單位的意義。學會用體積單位來描述物體的大小。能合理估計物體的體積的大小。
2.通過觀察、思考、探究、交流等學習活動,讓學生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和感悟空間觀念。
3.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學會學習,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應(yīng)用意識。
重點難點:
形成體積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常用的體積單位。建立空間觀念、形成體積概念。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2個大小一樣的杯子、米、1立方米的實物架、2塊大小不同的積木、2個體積差不多大的正方體和正方體、火柴盒20個、1立方厘米的小立方體、1立方分米的立方體。
2.學生準備:每人4-5個1立方厘米的小立方體、1立方分米的立方體,直尺、奶箱子。
教學過程:
一了解學生原有知識情況。
1今天的數(shù)學課,我們要學習的內(nèi)容是體積和體積單位。【板書:體積和體積單位】
2關(guān)于體積和體積單位你都知道些什么?
根據(jù)學生匯報,相應(yīng)板書。
3看來,同學們對這部分知識并不陌生,有了一定的積累。
老師相信,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一定會對體積和體積單位有進一步的認識。
二認識體積
1.故事導入,初感空間。
①你們知道《烏鴉喝水》的故事嗎?誰愿意給大家講講?
②這只聰明的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
為什么把石頭放進瓶子里,水就會升高呢?【占空間】
2.實驗演示。
實驗一:感受物體占有空間。
①石頭真的占了水的空間了嗎?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實驗。
看,老師手上拿的是兩個大小相同的杯子。裝有一樣多的水,其中一個杯子放入一塊積木,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
②水為什么會溢出來呢?
實驗二:感受物體占空間有大小
①這回我放這個積木塊(稍大),再把水倒入這個杯子,又會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呢?
②實驗演示
③溢出的為什么比剛才的多?
④小結(jié):也就是說,這2個積木塊不但占空間,而且占的空間有大——有小。
⑥那在數(shù)學中,我們把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⑦什么叫體積?(指名、齊讀、領(lǐng)讀)
⑧舉生活中物體占空間的例子。
三認識體積單位
1制造矛盾沖突,引出體積單位
①有的物體可以通過觀察就能比較出它們體積的大小,快看看哪個體積大?
②意見不統(tǒng)一了。看來光看是不能準確比較這兩個盒子的體積了。
③怎么辦?引出體積單位。
2認識1cm
①感受1立方厘米的大?。?cm有多大呢?誰知道?
②課前老師讓大家準備了體積是1cm的學具,舉起來我看看。
注意聽要求:請你們用格尺量一量這個正方體到每條棱到長是多少?
④那我們就可以說【棱長是1cm的正方體,體積是1cm】
⑤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是大約是1cm?
⑥老師這兒有個火柴盒,你估計一下它到體積是多少cm?
到底誰估得準呢?同桌2人用你們手中的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擺一擺,算一算。
⑥匯報:
3認識1dm
①剛才我們用棱長1cm到正方體測出了火柴盒的體積,
那下面我們還用這個1cm到小正方體測測奶箱的體積。
為什么?(剛才的方法不是挺好的嗎?你看又是介紹方法、技巧的。)
②看來我們得需要一個稍大的體積單位,這個稍大的體積單位就是立方分米。
③1dm又是怎樣規(guī)定的呢?(結(jié)合課件)
④課前大家也準備了棱長是1dm,也就是10㎝的正方體。
⑤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是大約是1dm?
4認識1m。
①剛才,我們用體積是1cm的正方體測量了火柴盒的體積;用體積是1dm的正方體了奶箱的體積。
現(xiàn)在老師想讓大家用這些體積單位測量一下教室的體積。
②為什么?看來我們還需要一個更大的體積單位。
③1m有多大呢?
④在這個體積是1m的正方體框架里大約能容納多少名同學呢?
⑤想不想知道答案?我們來驗證一下。
⑥演示驗證。
⑦1m的.正方體大約能容納7人,那我們教室的體積有多少m呢?
四應(yīng)用知識,解決問題。
1在橫線上填出適當?shù)捏w積單位。
課件出示:
一塊橡皮的體積約是10
VCD機的體積約是4
集裝箱的體積約是40
小結(jié):在生活中,我們要根據(jù)大小不同的物體選擇合適的體積單位。
在你的生活中,你見過體積最大的物體的是什么?體積最小的物體是什么?
2組成下面各圖的每個小正方體的體積為1cm,把每個圖形的體積填在橫線上。
延伸:你還能用4個1cm的小正方體擺出不同的圖形嗎?
小結(jié):也就是說無論物體什么形狀,含有幾個體積單位,它的體積就是多少。
3用8個1cm的正方體,擺出體積是8cm的正方體或長方體,你能用幾種擺法?
四、總結(jié)
除了用數(shù)體積單位個數(shù)的方法求物體的體積,有沒有更快捷、更簡單的方法呢?(難道求高樓大廈的體積也用數(shù)體積單位的方法嗎?
是啊,有,一定有。
時間的關(guān)系,謎底下節(jié)揭曉!
體積和體積單位課件(篇10)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常用的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和名數(shù)改寫。
2、進一步能正確地進行體積換算和進行有關(guān)計算。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自學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單位間名數(shù)的改寫。
2.綜合運用體積單位間的進率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模型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什么內(nèi)容?
2、練一練:
(1)6立方米=()立方分米
0.8立方米=()立方分米
4立方米=()立方厘米
34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96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3800立方分米=()立方米
6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5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2)一塊長方體的鋼板長2.2米,寬1.5米,厚0.01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二、練習:
1、練習八第3題:
本題主要是先算出長方體的奧運心愿墻的體積,以及每個小正方體塑料積木的體積,然后看這面奧運墻包含多少塊積木。計算時要注意計量單位的統(tǒng)一和換算。
2、練習八第4題,在計算凳面和凳腿的體積時,要注意凳腿是兩條。在求出50個凳子的體積后,還要將立方厘米轉(zhuǎn)換成立方米,然后利用“1方=1m3”得出共用混凝土多少方。
3、練習八第5題:學生獨立完成
4、練習八第6題,在計算圍墻體積時要先把長、寬、高化成相同的長度單位——米
15×0.24×3=10.8(m3)
10.8×525=5670(塊)
1、練習八第7題:
根據(jù)長方體和正方體棱長總和相等,可以通過觀察或計算得出正方體的棱長是(6+5+4)÷3=5(dm),體積是5×5×5=125(dm3);長方體的體積是6×5×4=120(dm3)。
三、總結(jié):
同學們,今天我們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鞏固了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單位的改寫等知識。在今天的學習中,你有什么體會?
體積和體積單位課件(篇11)
教學過程:
一、認識體積
1.激趣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嗎?
生:聽過。
師:誰愿意來看著圖給大家講一講。(播放烏鴉喝水的課件)
指名學生看圖講故事。
師: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
生1:烏鴉把石頭放進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來了,這樣烏鴉就喝到水了。
師:為什么把石頭放進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來了?
引導學生說出石頭占了水的空間,所以把水擠上來了。
2.實驗證明。
師:石頭真的占了水的空間嗎?我們再來做個實驗驗證一下。
教師拿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個杯子里倒?jié)M水,取一塊鵝卵石放入另一個杯子,再把第一個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個杯子,讓學生看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為什么?
生1:第二個杯子裝不下第一個杯子的水,因為第二個杯子里放了一塊石頭,石頭占了水的空間,所以裝不下了。
3.揭示體積。
師:對,第二個杯子裝不下第一個杯子的水,是由于石頭占了水的空間。同學們請大家用手在書桌的抽屜里摸一摸,說說有什么感覺。
生摸并說感覺。
師:請把書包放進抽屜,再用手摸一摸,現(xiàn)在又有什么感覺?
生1:手在抽屜里活動起來不方便了。
生2:手要從書包縫里才能放進去。
師:這是為什么?
生3:因為書包把抽屜的空間占了。
師:對,剛才石頭把水擠上來,書包把抽屜的空間變小了,都說明物體占有一定的空間。那你們知道石頭和書包誰占的空間大嗎?
生4:書包占的空間比石頭大,因為書包大,石頭小。
師出示下面的圖,問:你們知道這些物體哪個占的空間大?
學生回答后,師說明: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而且所占的空間有大有小。我們把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
師:誰能說說什么是電視機的體積?什么是影碟機的體積?什么是手機的體積?
學生回答。
師:誰的體積大、誰的體積小呢?
生:電視機的體積最大,影碟機的體積第二大,手機的體積最小。
師: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出來的。
二、引出體積單位
師:有的物體可以通過觀察來比較它們的體積大小,那下面兩個長方體,你們能比較出大小嗎?
生:不好比較。
教師用多媒體將它們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體(如下圖),問:現(xiàn)在你們能比較出它們的大小嗎?
生1:能,左邊的長方體比右邊的體積大。
師:為什么?
生1:因為左邊的長方體有16個小正方體,而右邊的有15個,而且小正方體的大小相同,所以左邊的比右邊的大。
師:左邊的長方體和右邊的長方體中的小正方體不一樣大,行不行?為什么?
生:不行。因為小正方體大小不同,就不好比較。
師:為什么分成小正方體前不能直接比大小,分成小正方體后就能比較呢?
引導學生說出:因為分成的每個小正方體的大小相同,這樣就好比較了。
師:所以要比較物體的體積大小,需要有一個統(tǒng)一的體積單位。在學習體積單位前,我們先回想一下,長度單位是用什么來表示的?面積單位是用什么來表示的?
引導學生說出:長度單位是用線段來表示的,面積單位是用什么正方形來表示的。
師:體積單位應(yīng)該用什么來表示呢?
學生討論后,回答:應(yīng)該用正方體來表示。
師:對,體積單位是用正方體來表示的。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書)
三、認識體積單位
師:請你們猜一猜1cm3、1dm3,是多大的正方體?
學生討論后回答:我們想棱長是1cm的正方體,體積是1cm3;棱長是1dm的正方體,體積是1dm3。
師:這個猜想對嗎?看看書上是怎樣說的。
學生看書,證實自己的猜想是對的。
師:請同學們在自己的學具中找出1cm3的正方體。
學生找到后,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找到的。
生:我是用尺量的,量出棱長是1cm的正方體,它的體積就是1cm3。
師:請你們找找,周圍有哪些物體的體積接近1cm3。
生1:一個手指尖的體積近似于1cm3。
生2:計算機鍵盤的按鈕的體積近似于1cm3。
師:請找出1dm3的正方體,與1cm3的正方體比較一下,看它的體積大多少,你能說出身邊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dm3嗎?
生3:一個拳頭的體積大約是1dm3。
生4:一個粉筆盒的體積大約是1dm3。
師:1m3有多大?
生:是棱長1m的正方體。
師:你能想像出1m3有多大嗎?這里有3根1米長的木條做成的一個互成直角的架子,我們把它放在墻角,看看1m3有多大,它和你想像的大小一樣嗎?
師:大家估計一下,它大約能容納幾個同學?
生1:6個。
生2:10個。
驗證(前排的12個同學鉆到了正方體里。)
師: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體積單位,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要看這個物體中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請同學們用4個1m3的小正方體擺成一個長方體,你知道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嗎?
生:4cm3。
師:為什么?
生1:因為它是由4個體積是1cm3的小正方體擺成的。
師:(從粉筆盒的紙盒中拿出2盒粉筆)你能估計這個紙盒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嗎?
生:大約是2dm3。
師:為什么?
生:因為剛才你從這個紙盒里拿出了兩盒粉筆,而每盒粉筆大約是1dm3,2盒粉筆就是2dm3。
四、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做第40頁做一做的第1、2題。
五、小結(jié)(略)
六、課堂作業(yè)
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七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概念,了解常用的體積單位,對體積單位的大小形成比較明確的表象。
2.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觀察能力,擴展學生的思維,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