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短歌行教案

發(fā)布時間:2023-05-13 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教案優(yōu)選。

關(guān)于與“短歌行教案”相關(guān)的議題是本文的主題,歡迎你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助益。為了促進學生掌握上課知識點,老師需要提前準備教案,因此在寫的時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制作精良的教案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措施之一。

短歌行教案(篇1)

一、“說”教學構(gòu)想:

1、滲透兩個原則:

①誦讀是詩歌學習、品悟的基礎(chǔ)

②讓學生結(jié)合詩句自己討論分析,既要讀出“作者”,也要讀出“自己”。

2、對學生來講,這一首詩的思想感情的準確把握是一個學習難點,應(yīng)引導學生從知人論世、解讀詩歌意象等角度來理解。

3、全課教學過程整體構(gòu)思:通過初次誦讀,讓學生基本熟悉詩歌內(nèi)容→師生共同探究詩歌中的意象、典故等,分析其思想感情→結(jié)合德育目標的要求,深入體味曹操的“憂”情。

二、“說”教材(對教材的分析處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這個單元的內(nèi)容涵蓋了從先秦到南北朝時期的7首有代表性的詩歌,它們包括:《兩首》、《離騷》(節(jié)選)、《孔雀東南飛》、《漢魏晉詩三首》。這些詩作不管是思想內(nèi)涵還是藝術(shù)成就都堪稱后世詩歌典范的偉大作品,詩人們在許多方面都做了大膽的嘗試和創(chuàng)新,這也為了唐代詩歌高潮出現(xiàn)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因此,學生學習本單元的詩歌,如果能掌握從先秦到南北朝時期不同作品在創(chuàng)作方法、思想內(nèi)容等方面的特點,那么對后邊的詩歌學習,將有很大的幫助。

(2)教學目標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地提出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之一:“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diào)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保鶕?jù)這一目標要求,我認為這節(jié)課應(yīng)達到兩個教學目標:一是注重語文應(yīng)用、審美、探究與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fā)展(例如,讓學生根據(jù)詩句內(nèi)容,各抒己見,談一談曹操到底“憂”什么?);二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發(fā)揮語文課的育人功能(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那我們生活中有沒有“憂”,又在“憂”什么?)。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①教學重點:字詞句的梳理,學生要讀懂讀懂句意(典故較多,是本文的一個特點);注重古體詩對學生的人文熏陶。讓學生在學習《短歌行》的過程中,體驗古體詩的情感魅力和藝術(shù)趣味及其體會一個政治家身處動亂時代的人生感受和求賢若渴的情懷。

②教學的難點:初讀曹操的《短歌行》,很容易誤解為曹操要抒發(fā)一種人生苦短、仕途失意等憂煩的情感,實則不然。那么,怎樣讓學生理解曹操骨子里的那種求賢若渴、建功立業(yè)的迫切心情,將是這首詩的教學難點。

三、“說”教法:

通過學生整合小說、影視中關(guān)于曹操的形象信息、借助課文注解,合作探究、展示個性表達等課堂活動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同學們語文學習的興趣和運用語文的能力,提高他們創(chuàng)造性的審美和探究學習的綜合素養(yǎng),從而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

3、教學程序:

(1)課前準備好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主題曲,運用多媒體在課前播放,營造一種感知三國英雄形象的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⑵學生查找資料、圈點勾畫課文注解信息,課間相互交流有關(guān)“曹操”的故事。

此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目的:通過探究活動鞏固課內(nèi)學習的知識,發(fā)揮同學們的個性優(yōu)勢,擴展課外知識能力的同時,形成獨特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2)課堂教學

步驟一:教師在音樂聲中導入

①導語設(shè)計(詳見教案)。

②歌聲漸稀,教師點明學習內(nèi)容:叱咤風云的三國英雄曹操,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③研讀詩歌本體,師生共同探究:曹操到底為何而“憂”?(激發(fā)學習興趣)——讀出作者的所思所想(這是一種積極健康的“憂”)

④拓展理解,我們應(yīng)該如何對待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憂”?(結(jié)合學生個人生活追求)

教師總結(jié),并布置相應(yīng)作業(yè):

曹操的文才在歷史上素有爭議,人們對他是褒貶不一的,你對他又有什么看法,查找相關(guān)的資料后寫成一篇評論的文章。

短歌行教案(篇2)

一、說教材地位與內(nèi)容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2第二單元第8課《詩三首》中的第二首這個單元主要是學習從先秦到南北朝時期的詩歌單元內(nèi)容包括:《兩首》、《離騷》、《孔雀東南飛》、《漢魏晉詩三首》,是高一新生繼必修1第一單元學習中國現(xiàn)代詩歌的基礎(chǔ)上又一關(guān)于詩歌學習的階段

而《短歌行》是魏時曹操以樂府舊題創(chuàng)作的一首四言詩,它雖然繼承了漢代樂府的傳統(tǒng),但面對人生苦短卻一掃兩漢時期及時享樂的腐朽詩風,代之以新鮮的現(xiàn)實內(nèi)容——政治理想的高揚,建功立業(yè)的欲望,強烈的個性,都體現(xiàn)了魏晉時代文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學習它對中學生思想道德及人生價值取向有著正面的教育意義

二、說教學目標

“閱讀鑒賞”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主體新課標對這部分的要求是學生能在鑒賞活動中,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并能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恰當?shù)乇磉_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閱讀感受,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所以教學大綱和教材都強調(diào)高中語文詩歌鑒賞單元的教學必須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品質(zhì)為主,教學重點必須放在如何指導學生閱讀鑒賞這方面

根據(jù)《課程標準》,教材的特點,結(jié)合學生的基本學情,特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

(1)、能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詩歌;

(2)、理解曹操“憂”的內(nèi)涵,感受詩歌的情感變化;

(3)、學習并掌握詩中運用比興、典故等表現(xiàn)手法的鑒賞方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shè),反復(fù)誦讀、質(zhì)疑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方法歸納等學習能力

3、情感與態(tài)度:體會并學習曹操為實現(xiàn)人生價值而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yè)的心情

教學難點:1.通過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境(內(nèi)容)

2.運用典故及比興手法表達感情的技巧

四、說學情

我所上課的班級為K一1班,該班學生的學習情況是這樣的:

1、知識能力方面:詩歌重朗讀,而在朗讀方面,相對其它文學體裁而言,我校高一學生對詩歌的朗讀興趣會大一些,如果能抓住這一點,會增加課堂的學習氣氛但學生對詩歌的認識基本還停留在初步認識上,在必修一第一單元中國現(xiàn)代詩歌學習的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閱讀面狹窄,生活閱歷淺,沒有耐心透過詩句深入探究詩人的思想情感,以致于難以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本單元雖然有了前面幾首詩歌的教學鋪墊,但感覺學生品讀詩歌的底子仍然比較薄弱,對詩歌鑒賞感悟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

2、個性方面:這些學生學習不夠積極主動,喜歡沉默,不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主動表達喜歡被動接收,老師講一點就學一點,自主性需要培養(yǎng)和提高

學習方法方面:由于學習能力有限,高中科目增多,課外能獨立自主地完成各科作業(yè)的不多,沒有時間復(fù)習更不要說來預(yù)習新課了,常常是一篇課文在上課前班里找不到幾個有閱讀過的,很多教學任務(wù)只能依賴于課堂時間來完成

五、說教學方法

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及學習者特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調(diào)動學生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獲得學會學習的能力與方法,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以下策略:

1、體驗法:學生結(jié)合情境,通過誦讀,深刻理解詩歌的情感和內(nèi)涵

2、質(zhì)疑釋疑法:引導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培養(yǎng)個性化閱讀能力

3、小組合作與對話交流法:通過學生與文本對話——學生與學生對話——學生與教師對話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能力

4、拓展研究法:運用新舊知識進行拓展遷移,豐富詩的文化內(nèi)涵

六、說教學資源的準備

①《三國演義》中曹操“橫槊賦詩”的一段視頻剪輯

②自制ppt課件

七、說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導入情境,明確學習目標:(4分鐘)

1、導語:歷史是任人涂抹打扮的小姑娘,千年煙塵后,歷史人物的模樣難免模糊現(xiàn)在,請你談?wù)?,你所知道的曹操是怎樣一個人物?

2、導入課題: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當年他親率八十萬大軍,列陣長江,欲一舉蕩平“孫劉聯(lián)盟”,夜宴群雄,橫槊賦詩時所吟唱的《短歌行》

設(shè)計意圖:從說曹操開始,看學生的知識儲備和閱讀面如何引導學生走進詩歌,走進曹操的內(nèi)心

(二)、整體感知詩歌(8分鐘)

1、朗讀感知:組織學生自由閱讀全詩,初步感知詩句

2、正音教師使用多媒體出示對此詩預(yù)設(shè)的重要字的讀音

3、情境感染:播放《三國演義》中曹操“橫槊賦詩”的一段視頻剪輯

4、請一生朗讀全詩

設(shè)計意圖:原生態(tài)的閱讀才能真實看出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不要先入為主,尊重由淺入深的學習規(guī)律讓學生自主閱讀,讀順“橫槊賦詩”的視頻讓學生對比別人的閱讀,以此進一步感知詩歌的情感

(三)、文本賞析過程(25分鐘)

第一種方案(非指示性教學法的嘗試)自主、合作與對話

1、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再讀詩歌,提出問題

2、組內(nèi)對話:小問題,容易的問題小組內(nèi)解決

3、組與組對話:小組選派代表將組內(nèi)部不能解決的且有代表性的問題寫到黑板上去,請求其他組幫助解答

師生對話:組與組對話不能解決的問題再由老師啟發(fā)點撥釋疑

第二種教學方案:教師預(yù)設(shè)問題,師生合作探究

1、解題;

2、寫作背景;

3、教學重難點的突破:

探究一:詩人在這首詩中流露出怎樣的情緒?為什么會有這種情緒呢?

①思考曹操在對酒當歌之際,有著怎樣的情緒,并試用一個詞或一個字來概括這情緒

②當讀到“對酒當歌”時大家有沒有聯(lián)想起以前學過的一些有涉及“酒”這個字的詩詞呢?

過渡:歷史上,飲酒想起詩,賦詩想起酒,酒與詩好象是孿生兄弟,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請大家說說此詩中曹操喝酒時發(fā)出的是怎樣的感慨?

③作者憂愁的是什么呢?

④作者形容人生苦短的時候用了什么修辭?這種修辭的好處是什么?

過渡:自古以來嘆時光易逝,人生易老,大有人在如有哪些,請說說⑤曹操《短歌行》開頭也發(fā)出了時光短促,人生幾何的感慨那曹操感嘆人生苦短之后為什么又認為只有酒才可解難忘之“憂思”呢?探究二:常說酒后吐真言,那曹操飲酒后有沒有向眾人吐露心中的“真言”呢?如果有,又是什么呢?請結(jié)合文本中的詩句加以說明

②這些句子用了什么樣的表達技巧?

③詩人引用典故來表達什么心理愿望,這樣表達又有什么作用呢?

④請位同學分析一下文中其它有引用典故的句子

⑤歸納引用典故的表達效果

過渡:滿腹經(jīng)綸富有才華的曹操以委婉的語言向眾人傳達了自己渴求賢才、禮遇賢才的一片誠心根據(jù)我們剛才對使用典故句子的分析,請同學們總結(jié)一下運用典故的詩句應(yīng)如何理解清楚,這樣用的好處是什么?

探究三:詩中除運用典故之外,還使用了哪些藝術(shù)手法來表達思想感情?試作分析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注意表述格式)

教師小結(jié):通過對詩人多種表現(xiàn)手法的理解,我們走進了作者的內(nèi)心,明白曹操在詩中不僅表明了自己的求賢之心,也表明了對賢才的禮待,更表現(xiàn)著一種真誠感人的力量可以說,這首詩本身就是在為求賢做著努力,打著“廣告”

設(shè)計意圖:1、將學習的主動權(quán)真正交給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組內(nèi)生生對話、組與組之間生生對話、師生對話等幾種互動對話方式深入理解詩歌的內(nèi)涵及表現(xiàn)手法,學會鑒賞詩歌,掌握相應(yīng)的方法與技能讓學生有一課一得的感受這也是重難點突破的手段

2、在學生對話交流的過程中適時穿插進朗讀,使學生的感悟和理解與文本有效結(jié)合,以讀促悟,以悟促讀

3、學生臨時生成的問題與考驗著教師的基本功與課堂駕馭能力對教師而言,這是一種挑戰(zhàn)但我以為,這樣的課才真實

(四)、課堂鞏固(8分鐘)

背誦《短歌行》

設(shè)計意圖:本首詩表達感情曲折多變,感情充沛,適宜朗讀,且有不少的精華句子,讓學生通過反復(fù)吟詠,體會詩人的情趣用課堂時間也是為了及時落實與鞏固背誦任務(wù)

八、說作業(yè)設(shè)計

閱讀曹操的《求賢令》一文,再結(jié)全《短歌行》一詩,以書面的形式談?wù)劜懿俚那筚t觀對現(xiàn)代生活有什么啟示,對你有什么啟發(fā)?要求:先寫在紙上,再準備發(fā)言

設(shè)計意圖:訓練學生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學的內(nèi)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xiàn)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讓學生在學完課文后通過寫來交流,通過寫加深對本詩的理解

九、說板書設(shè)計

表達格式:手法內(nèi)容作用或效果

運用了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表達(抒發(fā)、體現(xiàn))了詩人的思想感情(心意、情懷、理想、高尚品德等)

藝術(shù)手法

用典典雅耐讀富于文采

增加內(nèi)涵容量;

詠吏以言志或抒情

比興形象生動[工作總結(jié)之家 DG15.COm]

借代引人聯(lián)想形象突出

特點鮮明具體生動

思想情感

憂解憂

人生苦短——>只爭朝夕

賢才難得——>招納賢才

功業(yè)未就——>天下歸心

思想情感和藝術(shù)手法是本課的學習重點與難點,將這兩部分板示給學生以條理清楚,重難點突出的印象表達格式的歸納是對知識上升為技巧方法的指導

短歌行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意象鑒賞并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標: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情操。

【教學方法】誦讀和鑒賞

【教學設(shè)想】通過誦讀、分析討論,體味《短歌行》“憂”而奮發(fā)、慷慨悲涼的思想感情。

【教學工具】多媒體課件

【具體教學步驟】

一、導語

毛澤東在《沁園春?雪》里以吐納風云的氣勢,睥睨歷代君主:“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闭\然,以毛澤東的文治武功,的確可以站在這樣的高度去俯視封建君王。如果歷史上只有一個人可以與他相提并論,這個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

二、關(guān)于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羅貫中《三國演義》將其刻畫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京劇臉譜也將曹操勾成白臉,這與歷史的真實面目頗有出入。實際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內(nèi)興文學”,對歷史的發(fā)展有不可泯滅的功勛。

作為政治家:曹操初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后在鎮(zhèn)壓黃巾起義和討伐董卓的戰(zhàn)爭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都許,從此“挾天子以令諸侯”。官渡之戰(zhàn)大破河北割據(jù)勢力袁紹后,成為北方勢力最強的軍閥,并逐漸統(tǒng)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quán)和劉備的聯(lián)軍擊敗于赤壁。他在北方大力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恢復(fù)有一定作用;幾次下《求賢令》,打破當時以德行和家世為用人標準的慣例,任人唯賢,當時四方知名的文士幾乎網(wǎng)羅無遺。

作為軍事家:實踐方面,指揮了官渡之戰(zhàn),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zhàn)例。理論上,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

作為文學家:曹操精音律,善詩歌,即使在鞍馬勞頓中,也常常橫槊賦詩,隨章命題(“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他繼承并發(fā)揚漢樂府民歌“緣事而發(fā)”的現(xiàn)實主義詩歌傳統(tǒng),始創(chuàng)“以古題寫時事”的詩風,被后人稱為“漢末實錄”。他的詩歌內(nèi)容其詩內(nèi)容較為豐富,風格蒼勁悲涼。曹操自己的文學路線和寫作態(tài)度對于其他作家起著更具體的領(lǐng)導和倡導作用,促進了建安文學的繁榮。

曹操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其實……

三、整體感知

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曹操吟誦《短歌行》的相關(guān)片段。學生讀詩、交流。

四、課文講讀

導析:這首《短歌行》的主題非常明確,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來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動中,曾大力強調(diào)“唯才是舉”,而《短歌行》實際上就是一曲“求賢歌”、又正因為運用了詩歌的形式,含有豐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獨特的感染作用。

釋憂:詩言志,歌詠懷,曹操的心情如何呢?唯一“憂”字可總曹公心境?!昂我越鈶n?唯有杜康”。杜康酒真的能化解曹公之憂嗎?通覽《短歌行》全篇,可知好酒并未使曹操真正地解憂,那么是什么樣的憂愁令這位有著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舉杯消愁愁更愁”呢?

朗讀、討論、交流、明確:一憂“人生苦短”。二憂“求賢不得”。三憂“功業(yè)未就”。

析結(jié)構(gòu)析詩句:按照詩意分為四節(jié)來讀。

分解1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斠钥?,幽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激疑:在里作者強調(diào)他非常發(fā)愁。那么愁的是什么呢?格調(diào)(風骨)如何?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鼻檎{(diào)悲涼,慨嘆人生短促和年華消逝;更重要的是全詩洋溢著高昂的情緒,蘊藏著及時努力的思想。而與詩人求賢未得、功業(yè)未就有密切關(guān)系。

在這八句詩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個“愁”字,“愁”到需要用酒來消解。“愁”這種感情本身是無法評價的,能夠評價的只是這種情感的客觀內(nèi)容,也就是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頹廢、甚至反動的緣故而愁,那么這愁就是一種消極的感情;反之,為著某種有進步意義的目的而愁,那就成為一種積極的情感。放到具體的歷史背景中看,曹操在這里所表達的愁緒就是屬于后者,應(yīng)該得到恰當?shù)臍v史評價。

警醒:人生只有一次,我們總覺得時間還很多,其實,人生苦短,人生沒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現(xiàn)場直播。所以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好好創(chuàng)造條件,把握現(xiàn)在,服務(wù)明天。

分解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設(shè)疑:這里引用的哪些詩句?表達了什么內(nèi)容?運用的是什么手法?

朗讀、討論、交流。明確:這八句情味更加纏綿深長了?!扒嗲唷倍湓瓉硎恰对娊?jīng)?鄭風?子衿》中的話,原詩是寫一個姑娘在思念她的愛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v我不往,子寧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領(lǐng)啊,深深縈回在我的心靈。雖然我不能去找你,你為什么不主動傳給我音信?)曹操引用這首詩,而且還說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誦它,這實在是太巧妙了。用典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對“賢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兩句話:“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實上不可能一個一個地去找那些“賢才”,所以他便用這種含蓄的方法來提醒他們:“就算我沒有去找你們,你們?yōu)槭裁床恢鲃觼硗侗嘉夷兀俊庇蛇@一層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實在是太周到了,的確具有感人的力量。而這感人力量正體現(xiàn)了文藝創(chuàng)作的政治性與藝術(shù)性的結(jié)合。

緊接著他又引用《詩經(jīng)·小雅·鹿鳴》中的四句,描寫賓主歡宴的情景,意思是說只要你們到我這里來,我是一定會竭誠待以“嘉賓”之禮的。這八句仍然沒有明確地說出“求才”二字,因為曹操所寫的是詩,所以用了典故來作比喻,這就是“婉而多諷”的表現(xiàn)方法(即含蓄的表達方式)。

分析3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心念舊恩。

設(shè)問:這組詩句與前面詩段是怎樣關(guān)聯(lián)并發(fā)展詩意的?

朗讀、思考、交流。提示:這八句是對以上十六句的強調(diào)和照應(yīng)。以上十六句主要講了兩個意思,即為求賢而愁,又表示要待賢以禮。前四句又在講憂愁,是照應(yīng)第一個八句;后四句講“賢才”到來,是照應(yīng)第二個八句。因此使全詩更有抑揚低昂、反復(fù)詠嘆之致,加強了抒情的濃度。再從表達詩的文學主題來看,這八句也不是簡單重復(fù),而是含有深意的(繼而多樣解讀: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第一種說法:天上的明月常在運行,不會停止(“掇”通“輟”,“晉樂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輟”,即停止的意思);同樣,我的求賢之思也是不會斷絕的。關(guān)于這一點作者在下文還要有更加明確的表示,這里不過是承上啟下,起到過渡與襯墊的作用。

第二種說法:“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字面意為“天上那明亮皎潔的月亮,什么時候才可以摘取呢?”這里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賢才比喻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達渴望賢才來歸的心意。而在這還沒有實現(xiàn)的情況下,才“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分析4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設(shè)疑:前四句詩的內(nèi)容可作哪些解讀?

討論、交流、小結(jié):是自然環(huán)境描寫。相傳這首詩寫于曹操與孫權(quán)對戰(zhàn)前夕,曹操在長江邊宴請諸將,其實月近中天,使詩人豪興大發(fā)。同時這也是社會環(huán)境描寫(可理解為連年戰(zhàn)亂,百姓流離失所;也可理解為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猶豫不決,彷徨不知何去何從)。似乎后者更貼切一些。

所以曹操以烏鵲繞樹、“何枝可依”的情景來啟發(fā)他們,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擇枝而棲,趕緊到自己這一邊來。這四句詩生動刻畫了那些猶豫徬徨者的處境與心情,然而作者不僅絲毫未加指責,反而在濃郁的詩意中透露著對這一些人的關(guān)心和同情。完全是以通情達理的姿態(tài)來吸引和爭取人才。而象這樣一種情味,也是充分發(fā)揮了詩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

設(shè)問:最后四句是怎樣表達主旨的?

分析提示:最后四句畫龍點睛,明明白白地披肝瀝膽,希望人才都來歸我,確切地點明了本詩的主題。“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韓詩外傳》,據(jù)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边@個典故用在這里卻是突出地表現(xiàn)了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吧讲粎捀?,海不厭深”二句也是通過比喻極有說服力地表現(xiàn)了人才越多越好(山不厭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厭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厭士,故天下歸心)。

小結(jié):《短歌行》正象曹操的其它詩作如《蒿里行》、《對酒》、《苦寒行》等一樣,是政治性很強的詩作,然而它那政治內(nèi)容和意義卻完全熔鑄在濃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詩準確而巧妙地運用了比興手法,來達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詩人以貌似頹放的意態(tài)來表達及時進取的精神,以放縱歌酒的行為來表現(xiàn)對人生哲理的嚴肅思考,以觥籌交錯之景來抒發(fā)心憂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

《短歌行》讓我們從另一個側(cè)面看到曹操作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愛才、禮賢的坦蕩胸襟;他有統(tǒng)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開創(chuàng)新局面的進取精神。盡管他也有“憂”,有“很深的憂”,但是他的“憂”是站在國家的高度、英雄的角度之上的“憂”,這絕非杜康酒所能消解。

這首詩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主要有:感情深摯,婉曲動人;引用《詩經(jīng)》成句,自然貼切。風格則蒼茫悲涼。

五、作業(yè):《學海導航》習題

短歌行教案(篇4)

【教學目標】

通過誦讀和分析討論,體味《短歌行》憂而奮發(fā)、慷慨悲涼的思想感情;希望能為學生學習古詩文提供一個一般性的樣例(誦讀熟悉-解決詞句疑難-領(lǐng)悟思想情感-誦讀鞏固)。

【教學設(shè)想】

1、貫徹兩個思想:誦讀是基礎(chǔ),盡量讓學生自己討論分析。

2、本詩的思想感情還是較明顯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卻是個難點;應(yīng)該通過分析曹操的生平、為人及寫作背景來評析,給學生一些相關(guān)的補充閱讀材料是必要的。

3、全課教學分為三塊:

⑴ 初步體味(熟悉內(nèi)容),

⑵ 深入體味(討論分析其思想感情),

⑶ 鞏固體味(誦讀、聽音樂)。

深入體味部分用三個問題來結(jié)構(gòu)(你對詩中哪個句子有感觸?憂、求賢各為了什么?曹操何許人也?)。

【教學步驟】

一、簡潔導入

以前,我們學過曹操的兩首詩歌──《觀滄?!泛汀洱旊m壽》。從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懷天下、壯志凌云的英雄。我們來學習他的《短歌行》,進一步體會詩人的英雄氣慨。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在《三國演義》第48回宴長江曹操賦詩中,赤壁之戰(zhàn)前夕,曹操和眾部將一起狂飲,他四顧空闊,心中大喜,與諸將講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壯志。這時候,看到烏鴉向南飛去,他已經(jīng)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滿懷地講述自己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shù)、收袁紹等歷史豐績,一邊唱起了《短歌行》并要求將士和之。他的一位老部下劉馥認為其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棲?不吉利,他很生氣劉馥掃他的興,于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

也有人認為該詩作于曹操晚年,大敗于赤壁之戰(zhàn)之后,當時曹操53歲,年時漸高,面對戰(zhàn)亂連年,統(tǒng)一中國的事業(yè)仍未完成的社會現(xiàn)實,因而憂愁幽思,苦悶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統(tǒng)一天下為己任,決心廣泛延攬人才,招賢納士致力于建功立業(yè)。

二、整體感知誦讀熟悉──解決疑難

1、解決難懂的字詞句(要求學生參看注解,提出不懂之處,一起解決。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如月明星稀,烏鴉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2、朗讀全詩

三、討論鑒賞

1、討論分析名句。叫學生說說哪個句子對他有啟發(fā)。(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⑴ 如何理解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四句詩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詩人奮發(fā)進取,不懈追求的理想。對酒當歌,猛一看很象是《古詩十九首》中的消極調(diào)子,而其實大不相同。這里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yè)。又從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個人之情,發(fā)愁時間過得太快,恐怕來不及有所作為。實際上卻是在巧妙提醒廣大賢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樣易于消失,賢士應(yīng)該珍惜時間,及時施展才華。

在這四句詩中,詩人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個愁字,愁到需要用酒來消解的地步。愁這種感情本身是無法評價的,能夠評價的只是這種情感的客觀內(nèi)容,也就是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頹廢的緣故而愁,那么,這愁就是一種消極的感情;反之,為著某種有進步意義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放到具體的歷史背景中看,曹操為了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國的雄心壯志而苦苦追求。這個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遠大理想還沒有實現(xiàn)時所產(chǎn)生的煩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

⑵ 如何理解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四句詩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心情。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韓詩外傳》,據(jù)說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周公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時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shù)次,這種傳說當然是太夸張了。不過這個典故用在這里卻能突出地表現(xiàn)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二句也是通過比喻極有說服力地表現(xiàn)了人才多多益善。

2、明確憂和求賢的思想情感內(nèi)涵:

⑴ 提問:你以為在本詩第一段中曹操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呢?(憂)從哪個句子可以看出呢?憂的是什么呢?(人生苦短)(板書:對酒當歌,憂的是人生苦短)

⑵ 那么從本詩后三段來看,作者表達的是什么樣的感情呢?(求賢)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作者為了什么而求賢呢?(求賢才為己用,實現(xiàn)統(tǒng)一天下的宏偉壯志)

板書:

求賢若渴,求的是一統(tǒng)天下

3、解決憂和求賢的統(tǒng)一問題:

既然曹操那么憂,又深知人生苦短,為什么沒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還要那么辛苦地但為君故,沉吟至今,還要去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呢,還要去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呢,還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統(tǒng)一大業(yè)呢?豈不很苦嗎?因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較安逸的人。(曹操何許人也?)

要求學生講講自己所知道的曹操。

(可以是對曹操的評價,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態(tài)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結(jié)論: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書:

英雄之慷慨悲歌

4、這首詩的藝術(shù)特色有哪些?

⑴ 巧用典故。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鄭風·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賢才。本意是傳達戀愛中的女子對情人愛怨和期盼的心情。這里詩人化用詩意,比喻熱烈期待賢士的到來。古樸深沉,自然妥貼。

⑵ 巧用比興。烏鵲南飛一句,以烏鵲比喻賢士;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則比喻賢士徘徊選擇明主之意;山不厭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廣招人才的博大胸懷。

四、小結(jié)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啊,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身處亂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業(yè)的堅定信念,我們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發(fā)憤圖強,鑄造絢麗輝煌的人生。

短歌行教案(篇5)

建安十三年(公元2),曹操率大軍南下,列陣長江,欲一舉蕩平孫劉勢力。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當空,江面風平浪靜。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請諸將。酒至興處,忽聞鴉聲望南飛鳴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橫槊賦詩,吟唱了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詩言志,歌詠懷,大戰(zhàn)前夕,曹操的心情如何呢?

1、請一位同學來朗誦這首詩歌,同學評點。

1、(1)三分鐘時間,同學結(jié)合課文底下注釋,梳理詩歌大意,學生質(zhì)疑,同學幫助解疑,最后老師再適當點撥。

(2)詩中表達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從詩中尋找線索(找詩眼)。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2、 可以說,詩人的情感焦點是“憂”,那么詩人為何而憂?找出相關(guān)詩句,具體分析詩人的情感。

(1)人生苦短――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比喻)

(2)渴求人才:多處,引《詩經(jīng)》、周公典故――渴求賢才 (用典)

曹操大敗赤壁之戰(zhàn)后,當年曹操已經(jīng)53歲了,年事漸高,面對戰(zhàn)亂連年,統(tǒng)一中原的事業(yè)仍未完成的社會現(xiàn)實,因而憂愁幽思,苦悶煎熬.但他并不灰心 ,仍以統(tǒng)一天下為己任,決心廣泛廷攬人才,招納賢士致力于建功立業(yè)。酒宴眾文武,飲至半夜,忽聞鴉聲望南飛鳴而去。53歲的曹操有感此景而橫槊賦此《短歌行》。當時,曹操在赤壁失敗后,采取措施穩(wěn)定內(nèi)部,在建安十五年春,曹操下《求賢令》,大力招攬人才,惟才是舉。

總結(jié) :憂“功業(yè)未就”。這可以說是籠罩全篇的憂思,“人生苦短”之憂、“求賢不得”之憂皆由它而來。一統(tǒng)天下是曹操畢生的奮斗目標。眼前,赤壁之戰(zhàn)前景未卜,作為一個深謀遠慮、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將領(lǐng),他能不產(chǎn)生這樣的憂思嗎?愿學大海納百川,愿學周公“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還不是為了實現(xiàn)心中的宏愿?而這一宏愿還未變成真正的現(xiàn)實,“功業(yè)未就”的苦悶依然縈繞心頭

(一)將學生分析到的幾處用典及比喻名句做一總結(jié):

比喻渴慕賢才。本意是傳達戀愛中的女子對情人愛怨和期盼的心情。這里詩人化用詩意,比喻熱烈期待賢士的到來。古樸深沉,自然妥貼。

2、“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詩經(jīng)?小雅?鹿鳴》

賢才若來投奔于己,必將極盡禮節(jié)招待他。

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復(fù)傾訴了求賢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為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而不遺余力的真誠態(tài)度。

海納百川,誠心納英才,希望接納的人才越多越好。

1、“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比喻人生美好的時光何其短暫。

2、“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兩句喻得不到賢才的憂思不可斷絕。

3、“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喻賢士們還沒有歸宿。

4、“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喻賢才尚在徘徊并急于尋找可依托的明主,流露出詩人惟恐賢士不來的焦急心情。

5、“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以山高海深比招納人才的博大胸懷,用以虛心待賢的周公自比,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樣厚遇賢士,使天下人才都心悅誠服地歸順。

全詩以“憂”字貫穿始終,人生苦短之感慨、人生憂多樂少之喟嘆:曹操之憂,亦是永恒、普遍之憂;渴求賢才、功業(yè)未建之憂:曹操作為政治家個人之憂。此詩氣格高遠,感情豐富,是詩人內(nèi)心世界的真實寫照。詩中,詩人以感人的真誠和慷慨悲涼的情感詠嘆了生命的憂患,以貌似頹放的意態(tài)來表達及時進取的精神,以放縱歌酒的行為來表現(xiàn)對人生哲理的嚴肅思考,以觥籌交錯之景來抒發(fā)心憂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延伸讀

短歌行教案


宜未雨綢而繆,毋臨竭而掘井。作為幼兒園老師的我們的課堂上能更好的發(fā)揮教學效果,為了更好的學習,一般教師都會在授課前準備教案,教案的作用就是為了緩解老師的壓力,提升教課效率。關(guān)于好的幼兒園教案要怎么樣去寫呢?小編特別編輯了“短歌行教案”,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短歌行教案(篇1)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豪杰并起,最終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闭f到三國英雄,人們往往首先想到孫權(quán)、周瑜、諸葛亮等人。蘇軾推崇周瑜,“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保ā赌钆珛?赤壁懷古》);辛棄疾崇拜孫權(quán),“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唐代大詩人杜甫仰慕諸葛亮,他在《蜀相》中這樣贊美諸葛亮的功績:“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标懹我惨灾T葛亮自況,“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p>

周瑜等人固然稱得上英雄,但人們卻忽略了一個重要人物——曹操。

曹操在東漢末年“挾天子以令諸侯”,曾是中國北方的實際統(tǒng)治者,是一個在當時叱咤風云的人物。他堪稱英雄,但歷來得到的評價并不高。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講壇概括了人們對他的三個稱謂:英雄、奸雄、奸賊。那么曹操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曹操簡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外定武功,內(nèi)興文學”:統(tǒng)一中國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舉;也是建安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和組織者。

但歷來人們對他毀譽參半。當年,汝南名士許劭稱之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陳壽在《三國志》中:“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睉蚯枧_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臉奸臣,成為一個陰險、殘忍、狡詐、狠毒的人物。

我們應(yīng)站在歷史的高度看待曹操這一歷史人物,承認他對歷史的推動作用,肯定他的貢獻。把握他的三個稱謂: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今天語文課,咱們就主要分析作為文學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會反映他作為政治家的抱負和情懷。

曹操詩歌現(xiàn)存20余首,大致分為兩類。

①有的反映當時社會*,軍閥混戰(zhàn)給人民帶來的災(zāi)難。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②有的抒發(fā)個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負。如《步出夏門行?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庇秩纭抖谈栊小贰?/p>

這些詩繼承了《詩經(jīng)》《楚辭》和漢樂府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但又有自己的創(chuàng)造。漢樂府詩大多敘事,而曹操常用樂府舊題抒寫感情和抱負,內(nèi)容和形式上多有創(chuàng)新,氣魄雄偉,情感深沉,于質(zhì)樸自然中帶有慷慨激昂的悲壯情調(diào)。代表了“建安風骨”的特色,推動了五言詩的發(fā)展。

二、研究性探討:

這樣一個人物,才華超眾,關(guān)心民生疾苦,為何遭人詬罵呢?主要是受名著《三國演義》的影響?!度龂肥共懿僮鳛榧樾鄣男蜗笊钊肴诵?。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在對曹操的評價上,與原著保持一致。劇中曹操就唱了《短歌行》,但電視連續(xù)劇里的鮑國安的一段演唱,是與劇情不相適宜的。

播放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中的《短歌行》片段

先看《短歌行》的作者曹操,他是三國時期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如果站在唯物史觀的立場上看,他獨攬大權(quán),他想統(tǒng)一國家,他為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改革用人制度,這些在歷是有進步意義的,他順應(yīng)了那個時代發(fā)展的趨勢。我們對他的評價應(yīng)著重看他對歷史的供獻,而不應(yīng)該僅僅從道德方面來看。也就是說,《短歌行》的作者曾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其次,就《短歌行》的思想意義來說,不外乎表達了歷史真人曹操感嘆人生短暫,渴求賢才輔佐的心情,自己博大的胸襟和清明的政治理想。此詩有悲壯慷慨的個性特征,這一首詩也正體現(xiàn)了那個時代的“建安風骨”。

第三,再看藝術(shù)作品,作者著力劉備臉上貼金,給曹操臉上抹黑,顯然是為了擁劉反曹的主題服務(wù)的。就拿情節(jié)來看,當龐統(tǒng)(當然也是一個藝術(shù)形象)給他獻了連環(huán)計后,曹操看到他從北方帶來的將士居然能在江面上如履平地,這就免除了他的后顧之憂,這也使他誤認為踏平江東的確是指日可待的,所以,他于十五之夜,舉行盛大的宴樂,無非是想作戰(zhàn)前總動員,他的動員致辭就是《短歌行》,當他需要別人吹捧之時,“不識時務(wù)”的師祭酒居然說正聲雅樂之中不能有不祥之音,他就一氣之下,舉槊刺死師祭酒,而后,又于次日親自為師勖送葬。作者這樣安排情節(jié)顯然是為了告訴世人:一代奸雄曹操只不過是事后諸葛亮,好大喜功,愛聽頌歌,他的壯舉只不過是打自己耳光而已,或者說,這樣安排情節(jié)只是為了塑造一個奸雄的形象。說穿了,藝術(shù)作品中的曹操充其量只不過是一個藝術(shù)形象,不能等同于現(xiàn)實中曾經(jīng)叱咤風云的三國人物曹操。

三、把握詩歌情感主線

但有一點,電視劇的處理是正確的,即此詩是一首在酒宴上演唱的詩歌。詩中有“對酒當歌”的句子,可作證據(jù)。

(一)酒是一個很多人感興趣的話題,酒在中國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中國古代文人與酒有著不解之緣,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與酒有關(guān)的詩文名句。能不能提出一些酒的例子,學過的詩文里?可以互相討論。

一壺濁酒喜相逢— m. —酒是喜

紅酥手,黃藤酒——陸游與妻子被母親分開,他無奈,憤恨

濁酒一杯家萬里——思鄉(xiāng)

舉杯澆愁愁更愁——愁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表達了作者此時心情的孤單。

琵琶美酒夜光杯――表達的是邊關(guān)將士為國殺敵的豪情壯志,豪邁。

可以這樣說,酒在中國文化中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道具。我一直認為,酒也是一種文化,因為很多東西來源于酒,歸根于酒,當你舉杯的時候你會想起家鄉(xiāng),父母,事業(yè),家庭,歡樂,悲傷……看樣子,酒常與某種情感相連,那么曹操的《短歌行》借酒抒發(fā)了什么樣的情感呢?

(二)我一直覺得這首詩的名字不好,因為如果用第一句仿佛更好——對酒當歌。喝酒的時候總喜歡唱歌,那么曹操究竟唱出了什么樣的歌?大家齊讀,開始!

教師朗讀。

學生結(jié)合教師的朗讀,分析本詩的風格特點。

學生齊讀。

(三)情感是解讀詩歌的鑰匙,曹操抒發(fā)了什么情感呢?,從詩中尋找線索(找詩眼)。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可以說,詩人的情感焦點是“憂”,那么詩人為何而憂?讓我們弄清這個問題。

四、分析詩人的情感

1、“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之“憂”

這首詩第一句起句就不凡。對酒當歌,應(yīng)該唱歌,忽然就變了,人生幾何,人生短暫,就像朝露。但我們說過,酒代表各種感情,這首詩是從什么開始的?

明確:憂。憂人生之短。而且短得就像朝露。

板書:光陰易逝

師:詩人舉起酒杯的時候,照理應(yīng)該高興,可詩人滿腹憂愁,用什么來解憂呢?

生:酒。

師:對。民間有“借酒澆愁”的說法??墒蔷普婺芙鈶n嗎?當然不能。李白說過:“舉杯銷愁愁更愁。”,唐代詩人羅隱也說:“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本萍词鼓茏屓送鼌s憂愁,也只能是暫時忘卻,而不可能從根本上除去,比如憂人生短暫,酒并不能延長人生。那么感到人生短暫,只能從自身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但有一個問題是,同樣意識到人生短暫,人生態(tài)度卻未必相同。

師:曹操看到人生短暫,曹操持何人生態(tài)度?

明確:“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從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態(tài)度是消極的。但聯(lián)系曹操的一生,我們不難做出判斷,曹操是積極進取的,看似及時行樂,實則把深沉的情感隱藏在酒中。

2、曹操急于實現(xiàn)人生理想,深感人生有限。他要實現(xiàn)理想,迫切需要什么條件?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他迫切需要人才的輔助。

問:詩人如何表達對人才的渴盼?

明確:借用《詩經(jīng)》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句是表達一個姑娘對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過來,表達對賢才的渴求。姑娘對情人的深深思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態(tài)。借用得天衣無縫,準確生動。那青青的衣領(lǐng),我悠悠的心,因為你的原因,我一直沉默到現(xiàn)在,美麗的鹿鳴叫著,悠閑地吃草,我有很多朋友,能夠在一起歡聚一堂,演奏著迷人的音樂。作者寫得何等美麗!

師:引來人才固然是好事,但用好人才更重要。結(jié)合鴻門宴相關(guān)情節(jié),討論劉項二人成敗與用人態(tài)度的關(guān)系。

項羽:剛愎自用烏江自刎

劉邦:虛心請教成就天下

師:曹操如何對待人才?從何處可以看出其對人才的態(tài)度?

生:“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這里引用《詩經(jīng)?小雅?鹿鳴》中的四句,描寫賓主歡宴的情景,意思是說只要你們到我這里來,我是一定會待以“嘉賓”之禮的,我們是能夠歡快融洽地相處并合作的。

2、“憂從中來,不可斷絕”之“憂”

這里的“憂”和上文的“憂”一樣嗎?詩人為何而憂?

明確:“明明如月,何時可掇?”詩人用月比喻人才,深情呼喚:天下賢才,我何時才能得到你們呢?顯然這里憂的內(nèi)涵是“賢才難得”。

板書:賢才難得

詩人在酒宴上演唱此詩,哪幾句最切合宴會主題?

明確:“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心念舊恩。”

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這幾句的含義,其實就是在翻譯。

曹操面對滿座嘉賓,感謝他們的到來。看著眾多的賢才,曹操內(nèi)心應(yīng)是什么樣的情緒?當然是滿心喜悅。那他為什么還要“憂”呢?

明確:曹操雖然已經(jīng)擁有許多人才,但他并不滿足,還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到他這里來。因為他所做的是一項偉大的事業(yè),自然需要大量的人才。這一“憂”一“喜”正好深刻揭示了曹操求賢若渴的心情。

3、憂的根源

曹操一憂光陰易逝,二憂賢才難得,因為理想尚未實現(xiàn),其實這正反映了他內(nèi)心更深更重的一種憂愁,請大家自己概括一下。

板書:功業(yè)未就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闭驗楣I(yè)未就,曹操思賢之心才會如此強烈。曹操渴求人才,天下人才也不是僅僅在等待,他們也在尋找自己的用武之地,從哪可以看出來?

明確:“繞樹三匝”句?!傲记輷衲径鴹t臣擇主而事”(見《三國演義》)。

師:繞樹三匝句,鳥兒為什么找不到可以棲落的枝頭?

生:沒有賢主。

師:回答得很好!這話從曹操口中說出,有沒有弦外之音?其實這是詩人發(fā)出的一個召喚:天下賢才到我這里來吧,我時刻在恭候著你們!

師:詩中充滿對人才的渴盼,一片謙恭之氣,但五班有同學說其中又有一種霸氣。從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

明確:“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苯柚芄牡涔?,既表達了對人才的謙敬,又委婉地流露出其吞吐天下的雄心壯志,氣勢是宏大的,意義上深遠的?!吧讲粎捀?,水不厭深?!痹娙苏菫榱顺蔀楦呱剑蔀樯詈?,才如此虛懷若谷。對,心里沒有霸氣的人,筆下便沒有霸氣。

問:“詩言志”,結(jié)合曹操的憂,說說詩人抒寫了什么“志”?

明確:志廣納人才,建功立業(yè),統(tǒng)一天下。

五、研究性探討

曹操志向遠大,同時深知成就天下不能單憑匹夫之勇,必須依賴天下賢能,故而求賢若渴。其實三國時代,何止曹操一人重視人才,劉備發(fā)現(xiàn)諸葛亮這匹千里馬,留下“三顧茅廬”的美談。

幻燈片:

有人說三國之爭實為人才之爭,最后魏蜀吳之所以能三足鼎立,某種程度上就是因為他們各自擁有一大批才智過人的能臣與驍勇善戰(zhàn)的武將??梢哉f人才得失,生死攸關(guān)。假如你有機會成為一個團隊的領(lǐng)導,你將如何對待人才?你希望得到什么樣的人才?

你將如何對待人才?

同學一:提供有利條件。高薪,高職位

同學二:好的工作環(huán)境。

同學三:尊重。

你希望得到什么樣的人才?

同學一:復(fù)合型人才

同學二:創(chuàng)新型人才

提醒學生,自己首先應(yīng)成為一名人才,從現(xiàn)在就要為將來打好基礎(chǔ)。

六、課外拓展:

請大家談?wù)劇抖谈栊小分胁懿俦砺兜乃枷敫星橛泻维F(xiàn)實意義。

幻燈片:

從寫作的角度——敢于創(chuàng)新,抒發(fā)真情實感

從人才的角度——廣納人才,唯才是舉

從人生理想的角度——積極進取,建功立業(yè)

從國家政治的角度——國家的統(tǒng)一、安定是主流

七、課后作業(yè)

學了這篇課文,同學們一定對曹操這一歷史人物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請寫一篇短文,談?wù)勀銓Σ懿俚睦斫狻?/p>

短歌行教案(篇2)

我說課的題目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2第二單元第八課《詩三首》中的《短歌行》(說課題)

從今年開始,我們天津市的高中就開始全面進入了新課改,所以我們必須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使用新教材,運用新方法,構(gòu)建新課堂 新課標中明確地提出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之一是:“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diào)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同時,我認為只有通過教師教學方法的轉(zhuǎn)變才能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轉(zhuǎn)變,只有通過教師教學方式的轉(zhuǎn)變才能實現(xiàn)學生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說課標)

《短歌行》是一篇經(jīng)典篇目,在以前的舊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所以眾多語文教學的前輩在對這一課的研究揣摩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也有一定的成果雖然在新教材中它被當作一篇自讀課文但我以為教材的使用是完全可以由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來決定的這本身也是對新課標精神的一種理解吧我把這一課的課型定位為探究型而探究過程中學生要找資料,所以像《短歌行》這樣資料豐富的詩文就非常適合這種學習方式由此,我決定將第二單元的順序重排,把《短歌行》放在了第一課,然后學習本單元的其他詩歌《歸園田居》、《涉江采芙蓉》、《詩經(jīng)兩首》、《孔雀東南飛》、《離騷》(說教材)

學生學習方法的形成勝于知識系統(tǒng)的構(gòu)建,不必按時間順序安排詩歌內(nèi)容,應(yīng)按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和學習規(guī)律來組織教材

我這一課的教學對象是漢沽一中高一九班全體學生該班一共42名學生,進入高中學習的時間只有三個多月,現(xiàn)在已經(jīng)完成了必修一的學習在必修一的學習過程中我盡量用保守一點的方法教學在學生原有的學習習慣的基礎(chǔ)上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為他們設(shè)置各種學習模式的情境,提供合作探究的機會他們已經(jīng)初步了解并逐漸適應(yīng)了新課程的特點但是還未能形成成熟的穩(wěn)定的學習方法所以在必修二中我的教學重點就在于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的方法

該班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對語文學習有一定的興趣但這是高中第一次接觸古代詩歌的學習,語言上的障礙和時間上的跨度對他們來說都是學習上的困難(說學生)

基于對新課標的認識,通過對教材的分析,結(jié)合學生的具體情況,根據(jù)美國教育學家、心理學家布盧姆等人提出的教學目標系統(tǒng),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立如下:

1、通過教師的指導與輔助,學生在學習這一課的過程中初步學會探究合作學習的基本方法,進一步熟悉適應(yīng)這種學習模式(過程與方法)

2、掌握必要的.基礎(chǔ)知識,在誦讀過程中加深對作者思想情感的體悟(知識與能力)

3、在學習過程中得到中國古代文化的熏陶,懂得珍惜時間(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我的教學重點是在整個探究的過程中使學生熟悉這種探究學習的一般過程,掌握探究的一般方法,尤其是要讓學生學會自己確定研究的方向,學會找資料,學會選擇和整理資料中的有用信息

教學的難點在于教師在整個探究的過程中如何既不放松又不妨礙地參與其中(說目標、重點、難點)

探究課程是不可能在一節(jié)課的時間內(nèi),一間教室的空間內(nèi)完成的,學生須要有獨立的時間和空間去探索研究所以我把這一課的學習分為四個流程:

首先要確定學習的主題,我將高一九班的學生分成了若干小組,結(jié)合這一課的具體情況,由劉學等幾名對三國歷史感興趣的學生組成背景組,由王卓為等有朗誦基礎(chǔ)的學生組成誦讀指導小組在課前將這兩個小組合并在一起,給他們提一個任務(wù):就是將朗誦的過程與歷史背景的介紹結(jié)合起來,編成一個短劇,同時提示學生這首詩寫作的具體時間是有爭議的有人認為是寫在赤壁大戰(zhàn)前夕,有人認為是寫在曹操晚年由兩組學生討論研究決定采取哪一種說法,到展示時作為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這樣做改變了傳統(tǒng)教師導入的方法,由學生自己來組織編演的短劇將背景與誦讀結(jié)合在一起,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只作為幕后的導演出現(xiàn)把主動交給學生同時避免了該組學生任務(wù)簡單化,活動程式化,使他們在準備背景的同時也能深入地研究分析文本的內(nèi)容這樣就關(guān)注了所有學生的發(fā)展

關(guān)于課文內(nèi)容的探究,我把它分為四個探究模塊,即:

這四個探究模塊分別是著眼于詩歌的字面內(nèi)容、藝術(shù)技巧、作者情感和讀者體悟四個方面

短歌行教案(篇3)

建安十三年(公元2),曹操率大軍南下,列陣長江,欲一舉蕩平孫劉勢力。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當空,江面風平浪靜。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請諸將。酒至興處,忽聞鴉聲望南飛鳴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橫槊賦詩,吟唱了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詩言志,歌詠懷,大戰(zhàn)前夕,曹操的心情如何呢?

1、請一位同學來朗誦這首詩歌,同學評點。

1、(1)三分鐘時間,同學結(jié)合課文底下注釋,梳理詩歌大意,學生質(zhì)疑,同學幫助解疑,最后老師再適當點撥。

(2)詩中表達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從詩中尋找線索(找詩眼)。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2、 可以說,詩人的情感焦點是“憂”,那么詩人為何而憂?找出相關(guān)詩句,具體分析詩人的情感。

(1)人生苦短――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比喻)

(2)渴求人才:多處,引《詩經(jīng)》、周公典故――渴求賢才 (用典)

曹操大敗赤壁之戰(zhàn)后,當年曹操已經(jīng)53歲了,年事漸高,面對戰(zhàn)亂連年,統(tǒng)一中原的事業(yè)仍未完成的社會現(xiàn)實,因而憂愁幽思,苦悶煎熬.但他并不灰心 ,仍以統(tǒng)一天下為己任,決心廣泛廷攬人才,招納賢士致力于建功立業(yè)。酒宴眾文武,飲至半夜,忽聞鴉聲望南飛鳴而去。53歲的曹操有感此景而橫槊賦此《短歌行》。當時,曹操在赤壁失敗后,采取措施穩(wěn)定內(nèi)部,在建安十五年春,曹操下《求賢令》,大力招攬人才,惟才是舉。

總結(jié) :憂“功業(yè)未就”。這可以說是籠罩全篇的憂思,“人生苦短”之憂、“求賢不得”之憂皆由它而來。一統(tǒng)天下是曹操畢生的奮斗目標。眼前,赤壁之戰(zhàn)前景未卜,作為一個深謀遠慮、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將領(lǐng),他能不產(chǎn)生這樣的憂思嗎?愿學大海納百川,愿學周公“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還不是為了實現(xiàn)心中的宏愿?而這一宏愿還未變成真正的現(xiàn)實,“功業(yè)未就”的苦悶依然縈繞心頭

(一)將學生分析到的幾處用典及比喻名句做一總結(jié):

比喻渴慕賢才。本意是傳達戀愛中的女子對情人愛怨和期盼的心情。這里詩人化用詩意,比喻熱烈期待賢士的到來。古樸深沉,自然妥貼。

2、“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报D―《詩經(jīng)?小雅?鹿鳴》

賢才若來投奔于己,必將極盡禮節(jié)招待他。

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復(fù)傾訴了求賢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為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而不遺余力的真誠態(tài)度。

海納百川,誠心納英才,希望接納的人才越多越好。

1、“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比喻人生美好的時光何其短暫。

2、“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兩句喻得不到賢才的憂思不可斷絕。

3、“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喻賢士們還沒有歸宿。

4、“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喻賢才尚在徘徊并急于尋找可依托的明主,流露出詩人惟恐賢士不來的焦急心情。

5、“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以山高海深比招納人才的博大胸懷,用以虛心待賢的周公自比,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樣厚遇賢士,使天下人才都心悅誠服地歸順。

全詩以“憂”字貫穿始終,人生苦短之感慨、人生憂多樂少之喟嘆:曹操之憂,亦是永恒、普遍之憂;渴求賢才、功業(yè)未建之憂:曹操作為政治家個人之憂。此詩氣格高遠,感情豐富,是詩人內(nèi)心世界的真實寫照。詩中,詩人以感人的真誠和慷慨悲涼的情感詠嘆了生命的憂患,以貌似頹放的意態(tài)來表達及時進取的精神,以放縱歌酒的行為來表現(xiàn)對人生哲理的嚴肅思考,以觥籌交錯之景來抒發(fā)心憂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

短歌行教案(篇4)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三國演義 臨江仙》)有多少英雄能在歷史長河之中經(jīng)得起千淘萬漉呢?曹操應(yīng)該是三國時期留下最濃重一筆的人物?,F(xiàn)在,請同學們說一說自己所了解的曹操。

提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敝械牟懿偈莻€志士,而《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是個奸雄,如曹操借刀殺禰衡、楊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寧教我負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負我”。京劇中曹操的白臉形象(在戲劇中白臉代表壞人),其實小說戲劇不一定能全面反映曹操的性格,歷史上真實的曹操也許不像小說戲劇當中所描寫的那樣奸詐、陰險、嫉妒。今天,就讓我們借助《短歌行》來了解曹操。

(一)題解:

什么叫短歌?《樂府題解》根據(jù)《古詩》“長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長”,認為長歌、短歌是指歌聲長短而言。一般說,長歌比較熱烈奔放,而短歌的節(jié)奏比較短促,低吟短唱,適于抒發(fā)內(nèi)心的憂愁和苦悶。(幻燈片)

(二)作者:

作為政治家:曹操二十歲被舉為孝廉,參加鎮(zhèn)壓黃巾起義,起兵討伐董卓,先“挾天子以令諸侯”,后削呂布等割據(jù)勢力。官渡之戰(zhàn)大破袁紹后,成為北方勢力最強的軍閥,并逐漸統(tǒng)一了中國北部。曹操曾幾次下《求賢令》,打破當時以德行和家世為用人標準的慣例,實行任人唯賢,唯才是舉的政策,采取抑制豪強,限制兼并,廣興屯田等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曹丕稱帝后,追尊曹操為魏武帝。

作為軍事家:實踐方面,指揮官渡之戰(zhàn),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zhàn)例。理論上,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

作為文學家:曹操精音律,善詩歌,即使在鞍馬勞頓中,也常常橫槊賦詩,隨章命題。他的詩歌內(nèi)容較為豐富,風格蒼勁悲涼。有反映戰(zhàn)亂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個人政治抱負的《短歌行》;有寫景的《觀滄海》和抒情的《龜雖壽》等。(幻燈片)

(三)背景介紹: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軍南下,飲馬長江,欲一舉蕩平孫劉勢力,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大戰(zhàn)前夕,曹操宴請眾文武,飲酒至半夜,忽聞鴉聲往南飛鳴而去,曹操因感此景,持槊而歌——《短歌行》。歷史上著名的橫槊賦詩的典故就來源于此。(幻燈片)

譬如朝露(pì) 青青子衿 (jīn) 呦呦鹿鳴(yōu) 何時可掇(duō)

2.全班齊讀。

3.找出詩眼(詩眼就是一首詩中最能體現(xiàn)作者思想觀點、情感態(tài)度的詞語或者句子。)

分析詩歌,合作探究。

1.結(jié)合注釋對課文進行翻譯。

2.六人一組進行討論分析。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表面上看,作者非常憂愁?!拔ㄓ卸趴怠辈拍芙獬昧诵闹械膽n愁,到底作者憂的原因是什么呢?

分析:詩人生逢亂世,目睹百姓顛沛流離,渴望建立功業(yè)而未得,這就不能不產(chǎn)生苦悶和感慨:“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弊髡摺皯n”的是人生短暫,此時他已53歲,人生已過半百,可是統(tǒng)一大業(yè)尚未完成。不得不憂啊!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這八句作者分別使用了什么手法?為何而憂?

分析:前四句作者引用《詩經(jīng)鄭風子衿》中的話,原詩是寫一個姑娘在思念她的愛人。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v我不往,子寧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領(lǐng)啊,深深縈回在我的心靈。雖然我不能去找你,你為什么不主動給我音信?)比喻對“賢才”的思念;但是他所省掉的兩句話:“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實上不可能一個一個地去找那些“賢才”,所以他便用這種含蓄的方法來提醒他們:“就算我沒有去找你們,你們?yōu)槭裁床恢鲃觼硗侗嘉夷?”后四句以“呦呦鹿鳴,食野之蘋?!逼鹋d后面的“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闭f明賢才若來投奔于己,必將極盡禮節(jié)招待他。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心念舊恩。

這八句作者使用什么手法?要表達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分析:“明明如月”作者將賢才比喻為天上皎皎明月?!昂螘r可掇”意思是我何時才能得到賢才呢?這種憂愁的心不可斷絕。后四句想象賢才歸己時的那種歡樂場面。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這八句主要使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分析:前四句比喻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猶豫不決,彷徨不知何去何從。作者用烏鵲繞樹、“何枝可依”的情景來啟發(fā)他們,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擇枝而棲,趕緊到自己這一邊來。這四句詩生動刻畫了那些猶豫彷徨者的處境與心情,然而作者不僅絲毫未加指責,反而透露出對這一些人的關(guān)心和同情。

后四句先用比喻手法說明自己渴望多納賢才 ;然后以周公自比,說自己也有周公那樣的胸襟,一定會熱切殷勤地接待賢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悅誠服地歸順。表達作者胸懷大志,一統(tǒng)天下的愿望。

明確:比興、用典。表達作者渴望多納賢才,一統(tǒng)天下的愿望。

2.引用典故和《詩經(jīng)》成句,貼切而典雅。

重讀全詩,你覺得這首詩的感情基調(diào)怎樣?

明確:詩人由人生無常所帶來的憂思和招攬賢才、統(tǒng)一天下的壯志豪情相混雜,情緒或低落或高昂,到結(jié)尾處才讓讀者體會到詩人用對理想、事業(yè)的不懈追求驅(qū)散了心頭的憂思愁緒??傊?,開頭低沉,后來昂揚。情調(diào)健康,內(nèi)容積極,表現(xiàn)出來的進取精神,能給人們以鼓舞向上的力量。

小結(jié):全詩感情基調(diào)健康,內(nèi)容積極向上,抒發(fā)了作者對人生短暫和賢才難得的感慨,透露出作者統(tǒng)一天下的遠大政治抱負。給我們展現(xiàn)出了一個胸懷天下,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曹操;一個關(guān)心百姓疾苦,大濟蒼生的曹操。

許紹說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闭埬憬Y(jié)合《短歌行》來評價曹操其人。

短歌行教案(篇5)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2第二單元第8課《詩三首》中的第二首這個單元主要是學習從先秦到南北朝時期的詩歌單元內(nèi)容包括:《兩首》、《離騷》、《孔雀東南飛》、《漢魏晉詩三首》,是高一新生繼必修1第一單元學習中國現(xiàn)代詩歌的基礎(chǔ)上又一關(guān)于詩歌學習的階段

而《短歌行》是魏時曹操以樂府舊題創(chuàng)作的一首四言詩,它雖然繼承了漢代樂府的傳統(tǒng),但面對人生苦短卻一掃兩漢時期及時享樂的腐朽詩風,代之以新鮮的現(xiàn)實內(nèi)容——政治理想的高揚,建功立業(yè)的欲望,強烈的個性,都體現(xiàn)了魏晉時代文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學習它對中學生思想道德及人生價值取向有著正面的教育意義

“閱讀鑒賞”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主體新課標對這部分的要求是學生能在鑒賞活動中,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并能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恰當?shù)乇磉_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閱讀感受,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所以教學大綱和教材都強調(diào)高中語文詩歌鑒賞單元的教學必須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品質(zhì)為主,教學重點必須放在如何指導學生閱讀鑒賞這方面

根據(jù)《課程標準》,教材的特點,結(jié)合學生的基本學情,特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

(1)、能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詩歌;

(2)、理解曹操“憂”的內(nèi)涵,感受詩歌的情感變化;

2、過程與方法: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shè),反復(fù)誦讀、質(zhì)疑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方法歸納等學習能力

3、情感與態(tài)度:體會并學習曹操為實現(xiàn)人生價值而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

我所上課的班級為K一1班,該班學生的學習情況是這樣的:

1、知識能力方面:詩歌重朗讀,而在朗讀方面,相對其它文學體裁而言,我校高一學生對詩歌的朗讀興趣會大一些,如果能抓住這一點,會增加課堂的學習氣氛但學生對詩歌的認識基本還停留在初步認識上,在必修一第一單元中國現(xiàn)代詩歌學習的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閱讀面狹窄,生活閱歷淺,沒有耐心透過詩句深入探究詩人的思想情感,以致于難以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本單元雖然有了前面幾首詩歌的教學鋪墊,但感覺學生品讀詩歌的底子仍然比較薄弱,對詩歌鑒賞感悟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

2、個性方面:這些學生學習不夠積極主動,喜歡沉默,不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主動表達喜歡被動接收,老師講一點就學一點,自主性需要培養(yǎng)和提高

學習方法方面:由于學習能力有限,高中科目增多,課外能獨立自主地完成各科作業(yè)的不多,沒有時間復(fù)習更不要說來預(yù)習新課了,常常是一篇課文在上課前班里找不到幾個有閱讀過的,很多教學任務(wù)只能依賴于課堂時間來完成

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及學習者特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調(diào)動學生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獲得學會學習的能力與方法,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以下策略:

2、質(zhì)疑釋疑法:引導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培養(yǎng)個性化閱讀能力

3、小組合作與對話交流法:通過學生與文本對話——學生與學生對話——學生與教師對話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能力

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情況以及課標要求,我對本課的教學流程作了如下設(shè)計。

中國,是詩的國度。從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開始,歷經(jīng)楚辭、漢樂府、《古詩十九首》,到了魏晉時期,中國詩歌史上又出現(xiàn)了一個重要時期:建安文

學時期。此期許多作品從漢樂府民歌中吸取養(yǎng)料,創(chuàng)作五言抒情詩,五言詩由此走向成熟,同時出現(xiàn)七言詩,更從促進了唐代“近體詩”的成熟發(fā)展,在中國詩歌詩起到它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而建安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與組織者,也正是這位著名的詩人。

1、導語:歷史是任人涂抹打扮的小姑娘,千年煙塵后,歷史人物的模樣難免模糊現(xiàn)在,請你談?wù)?,你所知道的曹操是怎樣一個人物?

2、導入課題: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當年他親率八十萬大軍,列陣長江,欲一舉蕩平“孫劉聯(lián)盟”,夜宴群雄,橫槊賦詩時所吟唱的《短歌行》

設(shè)計意圖:從說曹操開始,看學生的知識儲備和閱讀面如何引導學生走進詩歌,走進曹操的內(nèi)心

設(shè)計意圖:原生態(tài)的閱讀才能真實看出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不要先入為主,尊重由淺入深的學習規(guī)律讓學生自主閱讀,讀順“橫槊賦詩”的視頻讓學生對比別人的閱讀,以此進一步感知詩歌的情感

3.組與組對話:小組選派代表將組內(nèi)部不能解決的且有代表性的問題寫到黑板上去,請求其他組幫助解答

1.解題;

2.寫作背景;

3.教學重難點的突破:

探究一:詩人在這首詩中流露出怎樣的情緒?為什么會有這種情緒呢?

①思考曹操在對酒當歌之際,有著怎樣的情緒,并試用一個詞或一個字來概括這情緒

②當讀到“對酒當歌”時大家有沒有聯(lián)想起以前學過的一些有涉及“酒”這個字的詩詞呢?

過渡:歷史上,飲酒想起詩,賦詩想起酒,酒與詩好象是孿生兄弟,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請大家說說此詩中曹操喝酒時發(fā)出的是怎樣的感慨?

③作者憂愁的是什么呢?

④作者形容人生苦短的時候用了什么修辭?這種修辭的好處是什么?

過渡:自古以來嘆時光易逝,人生易老,大有人在如有哪些,請說說⑤曹操《短歌行》開頭也發(fā)出了時光短促,人生幾何的感慨那曹操感嘆人生苦短之后為什么又認為只有酒才可解難忘之“憂思”呢?探究二:常說酒后吐真言,那曹操飲酒后有沒有向眾人吐露心中的“真言”呢?如果有,又是什么呢?請結(jié)合文本中的詩句加以說明

②這些句子用了什么樣的表達技巧?

③詩人引用典故來表達什么心理愿望,這樣表達又有什么作用呢?

過渡:滿腹經(jīng)綸富有才華的曹操以委婉的語言向眾人傳達了自己渴求賢才、禮遇賢才的一片誠心根據(jù)我們剛才對使用典故句子的分析,請同學們總結(jié)一下運用典故的詩句應(yīng)如何理解清楚,這樣用的好處是什么?

探究三:詩中除運用典故之外,還使用了哪些藝術(shù)手法來表達思想感情?試作分析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注意表述格式)

教師小結(jié):通過對詩人多種表現(xiàn)手法的理解,我們走進了作者的內(nèi)心,明白曹操在詩中不僅表明了自己的求賢之心,也表明了對賢才的禮待,更表現(xiàn)著一種真誠感人的力量可以說,這首詩本身就是在為求賢做著努力,打著“廣告”

設(shè)計意圖:1.將學習的主動權(quán)真正交給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組內(nèi)生生對話、組與組之間生生對話、師生對話等幾種互動對話方式深入理解詩歌的內(nèi)涵及表現(xiàn)手法,學會鑒賞詩歌,掌握相應(yīng)的方法與技能讓學生有一課一得的感受這也是重難點突破的手段

2.在學生對話交流的過程中適時穿插進朗讀,使學生的感悟和理解與文本有效結(jié)合,以讀促悟,以悟促讀

3.學生臨時生成的問題與考驗著教師的基本功與課堂駕馭能力對教師而言,這是一種挑戰(zhàn)但我以為,這樣的課才真實

設(shè)計意圖:本首詩表達感情曲折多變,感情充沛,適宜朗讀,且有不少的精華句子,讓學生通過反復(fù)吟詠,體會詩人的情趣用課堂時間也是為了及時落實與鞏固背誦任務(wù)

閱讀曹操的《求賢令》一文,再結(jié)全《短歌行》一詩,以書面的形式談?wù)劜懿俚那筚t觀對現(xiàn)代生活有什么啟示,對你有什么啟發(fā)?要求:先寫在紙上,再準備發(fā)言

設(shè)計意圖:訓練學生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學的內(nèi)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xiàn)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讓學生在學完課文后通過寫來交流,通過寫加深對本詩的理解

運用了 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 ,表達(抒發(fā)、體現(xiàn))了詩人 的思想感情(心意、情懷、理想、高尚品德等

思想情感和藝術(shù)手法是本課的學習重點與難點,將這兩部分板示給學生以條理清楚,重難點突出的印象表達格式的歸納是對知識上升為技巧方法的指導

短歌行教案(篇6)

早在十年前,老師曾聽過一首京劇韻味十足的通俗歌曲,歌曲名字叫《說唱臉譜》。其中有幾句唱詞,老師到現(xiàn)在還記憶猶新。這里為大家清唱一下:藍臉的多爾頓盜御馬,紅臉的關(guān)公戰(zhàn)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啊……。

為什么在京劇中,曹操為什么一定要是個白臉呢?(曹操這人太奸詐了。)奸詐是性情體現(xiàn)在言行上也體現(xiàn)在面相上。為了更直觀地表現(xiàn)曹操的這種奸,京劇只能給曹操一個白臉。唯其臉白,才能把他的一個眼神和任何一個細微的表情都展現(xiàn)出來。但同學們覺得京劇中這種圖譜化表現(xiàn)出來的曹操性格真實嗎?(不真實)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曹操的作品《短歌行》,通過他的作品一起來感受一下這個歷史人物的真實情懷。

活動一、理解詞句,揣摩詩意。

1、首先老師請同學們把詩歌自由誦讀一遍,然后結(jié)合課下注釋,揣摩詩意。教師走下講臺和學生進行個體交流,了解學生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

(問題的發(fā)現(xiàn),存在兩類:一類是對注釋的推究;一類是注釋之外的理解)教師應(yīng)作如下準備:

①釋題:“短歌行”,是漢樂府的一個曲調(diào)名稱,屬《相和歌·平調(diào)曲》,原詞已經(jīng)不可知,現(xiàn)在流傳下來最早也最為有名的就是曹操的這首《短歌行》。初中時我們學過長歌行,后人也有《琵琶行》,《兵車行》等詩歌。短歌、長歌,因歌詞長短而區(qū)分。長歌比較熱烈奔放,而短歌節(jié)奏比較短促,低吟短唱,適于抒發(fā)內(nèi)心的憂愁和苦悶。

②對酒當歌,當字理解。解釋為“對著”,可以引申為聽歌,唱歌。這是已然發(fā)生的行為。解釋為“應(yīng)當”,是能愿詞,表明放歌是希望發(fā)生的一種行為。聽歌時一種靜態(tài)形象的呈現(xiàn),與詩人內(nèi)心涌動的豐富的情感不符;應(yīng)當是一種希望,無論付沒付諸行動,都是將來時的一種表述;只有一邊喝酒一邊唱歌這種現(xiàn)實中正在發(fā)生著的動作與詩人內(nèi)在的情感互為表里。

③慨當以慷,意為慷慨。為何要把“慨”放前,“慷”放后。同時“當以”是虛詞,既然沒有表義功能,用在這里在哪方面發(fā)揮了作用?(這是詞語間隔用法,當以無實義??犊鉃槌錆M正氣,情緒激昂,現(xiàn)代漢語中有慷慨陳詞一說。用在此處是慷慨而歌,形容歌激昂。這里為何是慨慷與詩歌的葉(和洽,和諧)韻有關(guān)。)教師安排學生對詩歌進行兩遍對比誦讀,通過讀感受這一特點。同時教師總結(jié)詞句理解方法,從詩歌韻律形式入手理解詞句。

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意為青色的您的衣領(lǐng),讓我心向往。曹操想人家的衣服了?這里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借代,用特征代整體。文化意蘊:周代學子穿著的衣服,學子是有才能的人。同時該詩出自《詩經(jīng)·鄭風·子衿》篇,這里看出曹操對賢才的思慕之情。所以這里青青子衿句,就有了讓我思慕的賢才啊,我心中向往。此處從修辭和文化入手,揣摩詩意。

⑤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鹿兒發(fā)現(xiàn)美食,悠悠鳴叫。這種景象和嘉賓云集奏樂宴飲,在情緒和情景上有什么聯(lián)系?情緒上,鹿兒發(fā)現(xiàn)美食,歡樂的鳴叫;宴會上奏樂喝酒,賓主盡歡。情景上,鹿兒性情溫順,喜群居,發(fā)現(xiàn)美食必聚食;宴會上嘉賓賢主聚會。這種通過景象或情感上的聯(lián)系,引出詩歌后句的手法,在《詩經(jīng)》中常用叫做“興”。興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例如《詩經(jīng)·周南·關(guān)雎》鳥兒的關(guān)關(guān)叫聲,在鳥兒之間在傳達著什么信?求偶。教師總結(jié)方法,從詩歌表達手法入手理解詩意。

⑥明明如月,理解為明明者如月,明明者指的是明亮的皎潔的東西,它和月亮為復(fù)指關(guān)系,翻譯時可譯為明亮的向那月亮或者是月亮明亮。

⑦越陌度阡,枉用相存。(阡陌為田間小路。陌為東西走向,阡為南北走向。枉為屈就,用在別人身上,是敬辭,??捎猛髋R枉駕。用為虛詞以。存,恤問也?!墩f文》;臣乃市井鼓刀者,而公子親數(shù)存之?!妒酚洝の汗恿袀鳌?這句的主語是誰?枉為屈就,??捎猛髋R枉駕。能用在自己身上嗎?用在別人身上,是敬辭。所以主語是別人。問候的對象就是我。相在這里不再是表示相互意,而偏指動作一方我。例如:例如: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

⑧契闊談讌,心念舊恩?!伴煛睘榉蛛x?,F(xiàn)代漢語中有闊別家鄉(xiāng)三十載之說。“契”為聚合之意。此處用為偏義復(fù)詞,強調(diào)契意,聚合。此處從語境語法入手,揣摩詩意。

⑨山不厭高,海不厭深。此句中厭何解?厭為滿足,準確嗎?請同學們對照課后注釋,認真體會厭和辭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結(jié)合典故,可知厭為辭意,指推辭,推卻,嫌棄。完整義理解應(yīng)為山不厭土方能成其高,海不厭水故能成其深。此處從使用典故入手,揣摩詩意。

2、學生提出疑問,教師予以解決,同時總結(jié)揣摩詩意方法。教師板書學生疑問,多媒體展現(xiàn)成果。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從修辭、文化入手,揣摩詩意。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從表達手法入手,理解詩意。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從語境語法入手,揣摩詩意。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從使用典故入手,揣摩詩意。

活動二、體會詩人情感。

1、對詞句疑難的推敲,幫助我們完成了詩歌鑒賞的第一步,揣摩詩意。下面我們進入詩歌鑒賞的第二個階段,體會詩人情感。

首先老師請一位同學為大家誦讀一下這首詩,其他同學完成以下任務(wù)。思考,在我們這首詩中,有一種情感反復(fù)出現(xiàn),你能用詩中的一個詞來概括出來嗎?動筆劃出直接體現(xiàn)出這種情感的詩句。

同學們找到那個詞了嗎?我們一起讀出來,憂。好,請一位同學把直接體現(xiàn)“憂”的詩句讀出來,其他同學思考,詩人憂的是什么?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憂從中來,不可斷絕。(一般四言詩,以幾句為相對較為完整的表意單位?兩句。所以我們讀時應(yīng)讀六句。)

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如果落實將這種憂的情感,落實到詞上,那些詞體現(xiàn)了人生短暫之憂?

幾何,朝露,苦多,難忘。老師簡單劃分一下這四個詞。前三個詞是直接體現(xiàn)情感的詞,我們叫情語;后一個詞,表現(xiàn)形象或物象,我們叫景語。

這里用朝露來表現(xiàn)人生短暫,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比喻,在古典詩歌中我們給它一個專有名稱,比,以彼物比此物。

教師總結(jié):酒與情感緊密相連,高興時酒可助興,悲傷時酒可遣懷。酒的濃烈展示著情感的厚度。對酒當歌,抒發(fā)人生短暫的憂苦,一杯酒就把曹操憂苦的心境表現(xiàn)的更加厚重深沉。

那位同學能為大家有感情的誦讀這六句詩?教師評價,突出慷慨悲涼的特點。

2、詩人還憂什么?憂賢才難得,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明月意為人才,何時可掇,表達對賢才難求的憂思。明月一定喻指人才嗎?明月是古典詩歌中常出現(xiàn)的一個意象,你還知道哪些借月抒憂的詩句?

這些望月抒懷的詩句中有思鄉(xiāng),思國,思故友,思情人,表孤獨的。為何在這里,一定就是喻指人才,請同學們聯(lián)系上下文看看曹操抒發(fā)情思的對象是誰?分別抒發(fā)了何種感受?

教師明確:上文中,曹操思的青青子衿是賢才;鼓瑟吹笙,宴飲的對象是嘉賓。下文中枉用相存的是賢才。所以這里曹操借明月不可掇拾,表達賢才遙不可及,無法延攬的憂思。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意象具有多義性,對詩歌意象的理解要放到詩歌整體中去把握。

同時,同學們再來審視一下,曹操對賢才的情感可謂極其充沛:有對賢才的深切思念,有對賢才到來的欣喜和禮待,同時也有對賢才難求的憂思。在這里該如何把握呢?哪種情感才是曹操對賢才的主要情感呢?

教師明確:現(xiàn)實中賢才難得,所以憂是主要情感。因為難得,憂思難以排解,所以才會在想象中展現(xiàn)人才到來的情景,表達自己的.喜悅。這是對憂的情緒的一種反向延伸。由此就將曹操渴求賢才的心情表現(xiàn)的充分。

短歌行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fù)誦讀,感知全文,梳理文意。

2、正確理解詩人的“憂”,感悟詩人的豪情,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3、學習本詩比興、用典等藝術(shù)手法的運用。

【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滾滾長江東逝水》。

(解說:《滾滾長江東逝水》豪放、渾厚、悠遠而略帶蒼涼的歌聲,其內(nèi)容和基調(diào)與這首詩的風格、詩人的心境相近,有利于對詩人思想感情的感受、理解。)

一、整體感知

[預(yù)設(shè)互動1]美美地憶

一提起曹操人們便會脫口說出對他的評價:“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奸臣”,“欺君罔上的漢臣賊子”。周瑜說:“操雖托名漢相,實為漢賊?!迸崴芍J為:“歷觀古今書籍所載,貪殘虐烈無道之臣,于操為甚?!碧铺谌缡钦f:“臨危制變,料敵設(shè)奇,一將之智有余,萬乘之才不足?!泵珴蓶|詞:“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币字刑煺f:“曹操是可愛的奸雄,他的奸與雄統(tǒng)一于雄?!?/p>

魯迅先生也曾于1927年指出:“我們講到曹操,很容易就聯(lián)想起《三國演義》,更而想起戲臺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這不是觀察曹操的真實方法。”又說“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p>

由于曹操這一歷史人物確實具有多重性,要還其真實面目就不僅僅是一個“是”還是“非”的問題,我們必須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和觀點對其人及其所處的歷史背景進行系統(tǒng)整體性的分析,才能得出實事求是的結(jié)論。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當年曹操夜宴群雄,橫槊賦詩時所吟唱的《短歌行》,從一個側(cè)面來了解一下這個有爭議的歷史人物。

二、以學激思

請寫出你的疑惑,由組長整合后交老師。

三、合作學習

[預(yù)設(shè)互動2]美美地讀

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感悟詩歌內(nèi)容和詩人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是“建安風骨”的代表作,情感真摯,境界開闊,慷慨深沉。

[預(yù)設(shè)互動3]美美地思

1、通過朗讀我們已經(jīng)感受到了詩人心中之“憂”,他到底在憂什么?是如何解憂的?

第一步:自己誦讀詩歌,尋找問題關(guān)鍵。

第二步:小組交流合作,商定問題觀點。

第三步:小組代表發(fā)言,師生共同探討。

板書:憂解憂

人生苦短只爭朝夕

賢才難得禮遇嘉賓

功業(yè)未就天下歸心

曹操勾畫了統(tǒng)一天下的宏偉藍圖,他的憂不是簡單消極的悲憫,他憂人生的實質(zhì)是重人生,憂賢才的實質(zhì)是重賢才,這種“憂”有一股慷慨之氣。

2、觀看《曹操橫槊賦詩》視頻剪輯,思考幾個問題。

(1)剪輯中曹操所吟唱的《短歌行》與課本上的《短歌行》有幾處不同?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皎皎如月,何時可輟?

何枝可依?——無枝可依。

海不厭深。——水不厭深。

(2)“輟”和“掇”、“無”與“何”在表達效果上有什么不同?我們從中可以分別體會出什么心境呢?

點撥:輟,停止。比喻義為:“我對賢人的思念,何時才能停止呢?”掇,拾取。比喻義為:“皎潔如月的賢才,我什么時候才能擁有呢?”剪輯中呈現(xiàn)的是一個豪情滿懷、壯志凌云的曹操,其行動較思念更進一層,更符合曹操那種想坐擁天下賢才的霸氣。顯然,這是劇作者為劇情需要所塑造的。而原詩表現(xiàn)得更多的是曹操的隱憂。

“無”字,展現(xiàn)的是往南去的人才沒有可依之枝,即沒有接納他們的地方;而“何枝可依”,展現(xiàn)的是亂世當中,往南而去的人才在徘徊、猶豫中進行一種選擇,而此時的曹操恰似那謙虛的山、博大的海、求賢若渴的周公,成為那可供賢才依托的一枝。

[預(yù)設(shè)互動4]美美地賞

1、“莫道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盡解詩。”劉邦、項羽、曹操、毛澤東莫不如此。曹操的抱負情懷是通過哪些藝術(shù)手法表現(xiàn)出來的?

(1)用典及其作用

所謂用典,是指在詩詞中通過各種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作用:引用典故可以使詩歌典雅耐讀,富于文采,增加詩歌內(nèi)涵容量。

(2)再次朗讀,并按順序找出用典的詩句,分析其表達效果。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達詩人念念不忘賢才的一片真情。)

呦呦鹿嗚,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表達詩人禮遇賢才的態(tài)度。)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說明自己渴望多納賢才,多多益善。)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以周公自比,表達求賢之誠懇,用周公禮賢下士的精神自勵。)

2、比興(在朗讀中找出有關(guān)詩句)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以明月喻指賢才并起興,表達賢才難得而憂慮不絕的心情。)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賢才尚在徘徊選擇之意,以此起興流露詩人唯恐賢才不來歸附的焦急心情。)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以山高海深比喻廣招人才的博大胸懷并以此起興,意在表明詩人以開闊的胸懷接納賢才,唯才是舉。)

四、課堂總結(jié)

這首詩抒發(fā)了作者因時光易逝、功業(yè)未就而產(chǎn)生的苦悶心情和招納賢才、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思想。我們鑒賞了詩歌的思想情感和藝術(shù)手法,更深刻地理解了這首詩。我們站在人生之路上,每個人都應(yīng)該具有危機感和憂患意識。所以我們更應(yīng)該“及時勉勵”,只因為“時不我待”。

短歌行教案(篇8)

導語: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曹操的《短歌行》。曹操是我們所熟知的歷史人物,他曾經(jīng)在三足鼎立的歷史舞臺上叱咤風云,盡管人們對他的評價不盡相同,有“英雄”、“奸雄”和“梟雄”之別,但不爭的事實是——他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舉足輕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文學家,尤其他是一個大氣磅礴,慷慨激昂的詩人。大家在初中學過曹操的什么詩?哪些詩句曾經(jīng)深深地震撼過你?

學生回顧和交流。

(說明:學生對已學詩歌的簡單回顧可以幫助其進一步鞏固已學知識,也為接下來的學習和理解作好鋪墊。)

教師點明主題: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當年他親率八十萬大軍,列陣長江,欲一舉蕩平“孫劉聯(lián)盟”,夜宴群雄,橫槊賦詩時所吟唱的《短歌行》。

(說明:激昂的背景音樂加上老師的慷慨陳詞,為整個課堂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學生心目中的曹操被喚醒了,他們正在一步一步地走進詩歌,走進曹操的內(nèi)心。)

請學生觀看《三國演義》中曹操“橫槊賦詩”的一段剪輯,同時給學生布置兩個思考練習。

【幻燈片展示】:

(1)剪輯中曹操所吟唱的《短歌行》與課本上的《短歌行》有幾處不同?

(2)剪輯當中的曹操留給你什么樣的印象?

讓學生結(jié)合課文注釋理解詩句,并反復(fù)誦讀,以體會把握。

(說明:將曹操在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橫槊賦詩的場景與課本中的詩歌原作進行對比是本課的一大特色,本課力圖通過這樣的設(shè)計開拓學生的思維,雖然是兩種不同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之間的對比,但是這樣的安排一方面調(diào)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在比較中深化對作品的理解。)

(附)詩歌原句與電視劇歌曲唱詞的不同之處(如下):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皎皎如月,何時可輟?

何枝可依?——無枝可依。

在學生充分閱讀了詩歌之后,師生共同就影視作品中的詩句和原詩做比較,討論并明確兩者之間的差異,最后問題集中于:如何理解兩者之間的差異?它反映了曹操當時的怎樣的心境?

教師引導問題預(yù)設(shè):①首先從文本的不同文字入手,理解其字面的不同意義。

②接著討論不同文字有什么不同的表達效果。

③最后明確兩個文本所表現(xiàn)出來的曹操的不同心境。

(說明:教師要根據(jù)學生討論交流的情況適時引導。如:“掇”和“輟”分別是什么意思?“掇”和“輟”分別造成了什么表達效果,從中我們又可以體會什么不同的心境呢?分別討論完兩個文本的三組不同之處后再對曹操的心境進行全面的總結(jié)概括。教師應(yīng)引導學生要結(jié)合文本用準確而簡潔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從而達到既提高學生文本解讀能力又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附教師理解參考:可以說電視劇剪輯中呈現(xiàn)的是一個豪情滿懷、壯志凌云的曹操,顯然,這是劇作者為劇情需要所塑造的;原詩表現(xiàn)得更多的是曹操的隱憂。

(1)朗讀體悟。在學生自主閱讀、探討的基礎(chǔ)上朗讀體悟詩人在詩歌當中體現(xiàn)的思想情感。

(說明:在學生的評價過程中適時穿插進朗讀,使學生的感悟和理解與文本有效結(jié)合,以讀促悟,以悟促讀。)

(2)整理歸納。根據(jù)自己的閱讀體驗,在教師的引導下,深入把握詩人的思想情感。

教師引導問題預(yù)設(shè):

通過前面的討論我們已經(jīng)大體感受到了曹操的“憂思”,現(xiàn)在結(jié)合原詩進一步明確:①曹操有哪些“憂思”?②曹操是如何解憂的呢?

學生通過小組的進一步合作和交流,深化對文本的理解。

(3)深入開拓。

換角度思考并討論:從賢才們的角度來看這首詩,體會他們看到這首詩的感受,從而更深刻地理解詩的內(nèi)涵和魅力。

(說明:教師引導學生著重品味曹操禮待賢才的詩句,體會曹操良苦用心,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結(jié)合文本多角度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

小結(jié):通過多種形式的閱讀鑒賞,學生能真正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明白曹操在詩中不僅表明了自己的求賢之心,也表明了對賢才的禮待,更表現(xiàn)著一種感人的力量??梢哉f,這首詩本身就是在為求賢做著努力。

請學生結(jié)合誦讀自由發(fā)表看法,教師作有效引導,但不限制學生的答案,鼓勵個性化的解讀。

學生在理解感情基調(diào)時會聯(lián)想到初中學過的《龜雖壽》和《觀滄?!?,可以輔助理解本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

短歌行教案(篇9)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鑒賞漢、魏、晉詩歌的情趣和藝術(shù)魅力。

2.了解五言詩的特點,有感情地誦讀并背誦這三首詩。

二、能力培養(yǎng)目標

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歌形象、語言、表達技巧的能力;鑒賞可以突出重點,不必求全。

三、德育滲透目標

引導學生接受詩中高尚而純真的情感熏陶,培養(yǎng)學生健康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如果字詞過關(guān)了,對詩歌的淺層次的鑒賞比較容易辦到,但深層次的鑒賞恐非易事。希望能夠通過這三首詩引導學生對詩歌進行較深層次的鑒賞。

解決辦法

1.疏通詩句,誦讀涵詠。

2.從知人論世和語言技巧人手,把握意象,進入意境。

3.領(lǐng)會意蘊,汲取精神營養(yǎng)。

【學生活動設(shè)計】

1.第一課時,讓學生誦讀第一、二首詩,并嘗試著從表達技巧上進行鑒賞。

2.第二課時,讓學生結(jié)合陶淵明的生平,從情感深處與《歸園田居》產(chǎn)生共鳴。

【課時安排】2 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學習并鑒賞《涉江采芙蓉》、《短歌行》。

二、整體感知

《涉江采芙蓉》寫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給家鄉(xiāng)的妻子。采摘花草贈給遠方的親人,這種舉動在古代詩歌里多有表現(xiàn)。它寄托了什么呢?讓我們看看《古詩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樹”一詩: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fā)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jīng)時。

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給”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銘心刻骨時自然而有的一種舉動,并且所送的花草或為“芙蓉”?;驗椤捌鏄洹遍_的芳香濃郁的花,這又表現(xiàn)了對“所思”的珍惜之情。

不過,花草很快就會枯萎,送花草給遠方的親人是“無理”的想法,當送花草的人一轉(zhuǎn)念間意識到花草無從寄出時,內(nèi)心的痛苦與惆悵可想而知了。

《短歌行》這首詩流露出對于生命短促的濃濃感傷,不過詩人并沒有陷在消沉的情緒中不能自拔,而在對統(tǒng)一天下大業(yè)的追求中獲得了超越。人生苦短、生命無常,這是漢樂府濤歌里常見的主題,可見當時這個問題縈繞在人們的心中,揮之不去。由人生有限,引發(fā)出人們的思考:人應(yīng)該怎樣活著?對此,漢樂府詩歌里更多的是主張及時行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西門行》)將這種主張發(fā)揮到了極致。也有勸導人們努力進取的。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曹操的《短歌行》這首詩,前半部分的情調(diào)和漢樂府詩歌相近,后半部分古雅雄渾,氣度非凡,又完全是他自己的風貌了。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學習鑒賞《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這首詩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意境高潔、清幽,一是含蓄不盡,余味悠長。

起首四句是平緩的敘述?!败饺亍薄疤m澤”“芳草”等語,讓人頓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稚潔以及所表達的感情的純潔、美好?!安芍z誰?所思在遠道。”這兩句自問自答,語氣也是較為緩和的,不過“遠道”一詞已為下面的情緒轉(zhuǎn)折透露出一些消息。五六兩句承“遠道”而來,“還顧望舊鄉(xiāng),長路漫浩浩”將“遠道”的意思說盡。“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讀者似乎看到主人公孤單、憂愁、悵惘地立在船頭,徒勞地往故鄉(xiāng)的那個方向張望,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他不敢去仔細計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詞,讀起來即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故鄉(xiāng)在哪兒?“所思”在哪兒?至此,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極點??墒?,這兩句并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效果。最后兩句也并沒有順接上面兩句,而是從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公更探的擔憂是,如果兩個相愛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憂傷以終老”了。黯然的情緒真是令人消魂!

2.學習鑒賞《短歌行》

理解和欣賞這首詩,可能有兩個難點:一是對詩中引用的《詩經(jīng)》里詩句的意思不理解,一是對詩中情緒斷續(xù)、起伏、變化不易把握?!扒嗲嘧玉啤眱删洹ⅰ斑线下锅Q”四句出自《詩經(jīng)》,學生對照課文注釋理解它們的主要意思即可。至于如何把握這首詩中情緒的斷續(xù)、起伏、變化,我們可以從人的情緒在某個時候變化無端、不必強尋線索的角度來理解,也可以從它原本是配樂的,首先要和音樂旋律相應(yīng)和的角度來理解。從這首詩本身來看,它創(chuàng)作于宴饗賓客時。起首“對酒當歌”,可見這是一場盛大的筵席。然而,樂極悲來,詩人油然生出人生苦短的感嘆?!捌┤绯丁钡谋扔?,可能和漢樂府《薤上露》有關(guān)聯(lián):“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復(fù)落,人死一去何時歸!”至“何以解憂?惟有杜康”兩句,詩人借酒澆愁的形象讓讀者體會到他的情緒低落到極點;接下來“青青子衿……鼓瑟吹笙”,轉(zhuǎn)到對人才的渴慕上,似乎是詩人有意自我排解,自我振作;隨后“明明如月……不可斷絕”卻又回到“憂”上來,似乎是天上皎潔清冷的月亮又無端觸發(fā)了他的愁思;“越陌度阡……心念舊恩”接續(xù)前面的對人才渴慕的情思;最后由“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的實景,體察人才的心理,表達希望能夠延攬人才、完成統(tǒng)一天下的大業(yè)的雄心壯志。從以上簡要分析來看,詩人由人生無常帶來的深沉憂思和他要招攬賢才、統(tǒng)一天下的壯志豪情相混雜,情緒或低落或高昂,到詩歌的結(jié)尾處,才讓讀者體會到詩人已用對理想、對事業(yè)的不懈追求驅(qū)散了此前縈繞在心頭的憂思愁緒。讀整首詩,讓人由衷贊嘆曹操的心胸肝膽。寫憂思,自然隨意,反反復(fù)復(fù),將它寫得無處不在,難以排解,讓人產(chǎn)生共鳴;寫壯志,頭角崢嶸,完全是豪杰氣象,又非他人所能比,結(jié)語“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何等有氣魄!

布置作業(yè)

完成“研討與練習”一的1、3兩問。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了解陶淵明所處的時代背景、生活經(jīng)歷、真正理解《歸園田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了解詩歌鑒賞的一般步驟。

二、整體感知

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淵明少年時代由于家庭和儒家的影響,對統(tǒng)治階級抱著幻想,有“大濟蒼生”的壯志。但他的家世出身和所處的時代都是對他十分不利的。左右政局的士族和軍閥所熱衷的是爭權(quán)奪利,他們既不想整頓政治,也無意收復(fù)失地。在這樣的政治局面下,想實現(xiàn)進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這種客觀現(xiàn)實對陶淵明的生活道路以及思想變化有著深刻的影響。

陶淵明直到29歲才出仕,以后十多年里,他幾次做官,都不過是祭酒、參軍等職,不僅濟世的抱負無由施展,而且必須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場人物周旋。這一切只使他感到“志意多所恥”和“違己交病”。在老莊思想和隱逸風氣盛行的影響下,陶淵明早年就有愛慕自然、企羨隱逸的思想,當他仕途不得志時,便懷戀這種生活,所以,這十多年里他一直“一心處兩端”,行動上也是仕隱無常。39歲時,他的思想有了更大的變化,他說:“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瞻望邈難逮,轉(zhuǎn)欲志長勤?!本褪钦f本應(yīng)該是憂道的,可是道不行,那就只好躬耕自給了。就在這一年他親自參加了勞動。此后,因為“耕植不足以自給”,又一度為彭澤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郵來縣,屬吏告訴他應(yīng)束帶接見,他嘆道:“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奔慈战饴毝鴼w。從此他結(jié)束了仕隱不定的生活,堅決走上了歸隱的道路。

《歸園田居》共5首,約作于從彭澤棄官歸隱的第一年,時年42歲。課文是第一首?!稓w園田居》寫他擺脫污濁的官場,來到清新的農(nóng)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表現(xiàn)了超俗不羈的品質(zhì)和閑適愉悅的心境。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朗讀詩歌,疏通詩句。

補充注釋

(1)塵網(wǎng):塵世的羅網(wǎng),指仕途。意謂仕途有如羅網(wǎng)一樣,使人不得自由。

(2)故淵:魚兒原來生活的深水潭。

(3)方:傍。

(4)羅:排列。

(5)塵雜:塵俗雜事,主要指過去官場的案牘和應(yīng)酬一類的瑣事。

(6)虛室:虛空閑靜的居室,比喻沒有人事滋擾明凈洞澈的心境。

2.簡析詩歌的內(nèi)容結(jié)構(gòu)。

第一層:表作者個性思想,渴望歸田。

第二層:繪作者情趣盎然的田園生活。

第三層:寫田園樂之因。

3.結(jié)合陶淵明所處的時代背景、生活經(jīng)歷,理解本詩的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陶淵明的志趣與性格、社會的黑暗污濁,終于使他同統(tǒng)治階級上層社會完全決裂,回到田園中來。詩歌開篇兩句寫出了作者愛丘山、憎世俗的情感,統(tǒng)領(lǐng)全篇。接著以比喻、對偶的手法,生動地展示了自己為官13年的“羈鳥”“池魚”的仕途生活,表現(xiàn)了對仕途的厭惡,對自由田園生活的強烈渴望。第二層作者由近及遠著力描繪了田園風光:方宅以下四句,以簡淡的筆墨,勾畫出自己居所的樸素美好;曖曖以下四句,視線轉(zhuǎn)向遠處,使整個畫面顯出悠邈、虛淡、靜穆、平和的韻味。作者正是以此作為污濁喧囂的官場——“樊籠”——的對立面,表現(xiàn)自己的社會理想和人生觀念,結(jié)末“復(fù)得返自然”的“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環(huán)境,也指自然的生活。詩中詩人把統(tǒng)治階級的上層社會斥為“塵網(wǎng)”,把投身其中看成是做“羈鳥”、“池魚”,把退處田園說成是沖出“樊籠”重返“自然”,表現(xiàn)了他對丑惡社會的鄙視。在這里,淳樸、寧靜的田園生活與虛偽、欺詐、互相傾軋的上層社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

當然,陶淵明的歸田,是在對污濁的現(xiàn)實完全絕望之后,采取的一條潔身守志的道路。這時儒家的“獨善其身”的思想占了主導的地位。從他放棄了實現(xiàn)濟蒼生的理想來說,具有一定的消極性,但從他堅持高尚的志趣,決不和統(tǒng)治階級同流合污來說,仍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4.領(lǐng)悟陶詩平淡質(zhì)樸語言中所蘊含的濃郁詩意。

陶淵明的詩藝術(shù)上具有獨特的風格和極高的造詣。他的詩給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平淡的田園風光、農(nóng)村的日常生活,以及處于這種生活中的恬靜心境;而又是通過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寫出來,使人感到真好像是從“胸中自然流出”,沒有一點斧鑿痕跡,讀來十分親切,還富有意境?!稓w園田居》中,我們不只看到榆柳桃李中的幾間草房、村落中的幾縷炊煙,聽見深巷的犬吠、樹頭的雞啼,所有這些還構(gòu)成一種境界,它寧靜安謐、淳樸自然。這種特點的形成與詩人的創(chuàng)作方法密切相關(guān)。詩人寫作田園詩,目的并不在于客觀地描摹田園生活,而是要強調(diào)和表現(xiàn)這種生活中的情趣。因此,他在創(chuàng)作時,并不是隨意攝取田園生活的影像,而是把那些最能引起自己思想感情共鳴的東西攝取到詩中來,在平凡的生活素材中含有極不平凡的思想意境,,它潛移默化,使人感到親切,又感到崇高。蘇軾說:“觀陶彭澤詩,初若散緩不收;反復(fù)不已,乃識其奇趣?!彼^“奇趣”正是從意境中產(chǎn)生的。由于他的詩有意境,因而也就全篇渾然一體。這在藝術(shù)上又與漢魏詩的“氣象混沌,難以句摘”不謀而合。

總結(jié)、擴展

通過兩個詩歌單元的學習,詩歌鑒賞應(yīng)該在我們頭腦中形成明晰的概念:它是讀者閱讀詩歌時的一種審美認識活動,讀者通過詩句的媒介,獲得對詩歌塑造的意境的具體感受和體驗,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強烈反應(yīng),得到審美的享受從而領(lǐng)會詩歌的主旨。詩歌鑒賞是一項較復(fù)雜的思維過程,本無固定順序,為了幫助同學們較快地形成初步鑒賞詩歌的能力,暫分三個步驟:誦讀、涵詠——解題(知人論世)——釋句披文——人境(進入意境)——會意(領(lǐng)會主旨)——評價(評定優(yōu)劣高下)。希望學生們能循著這步驟,鑒賞《歸園田居》的其他四首詩及《其他古詩背誦篇章》中的詩歌,逐步形成鑒賞詩歌的能力。

布置作業(yè)

1.很平常的農(nóng)村生活場景,在陶淵明筆下為什么顯得那么美?

2.鑒賞《歸園田居·其二》,體會陶詩平淡自然的風格。

附:板書設(shè)計

愛田園—個性、思想

陶淵明—《歸園田居》 田園美—虛淡、靜穆 超俗不羈的品質(zhì)

平和、淳樸 閑適愉悅的心境

短歌行教案(篇10)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并背誦全詩。

2、教育學生自覺珍惜時間,樹立遠大志向。

教學重點:

1、體會一個政治家身處動亂時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賢若渴的情懷。

2、熟背全詩。

教學難點:

引句、比興等藝術(shù)手法的運用。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Talk of the devil and he will appear

易中天的《精彩品三國》: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筆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軍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戰(zhàn),后果最為嚴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劉備,失敗得最慘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責的是他的人品,最有爭議的是他的歷史功過,最沒有爭議的是他的文學成就。那么曹操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二、作者簡介

曹操(155~220), 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外定武功,內(nèi)興文學”:統(tǒng)一中國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舉;也是建安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和組織者。

曹操詩歌現(xiàn)存20余首,大致分為兩類。

①有的反映當時社會動亂,軍閥混戰(zhàn)給人民帶來的災(zāi)難。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p>

②有的抒發(fā)個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負。如《步出夏門行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建安文學:

建安是漢獻帝的年號,建安文學以詩歌成就最為顯著,此期許多作品反映當時社會的動亂和人民流離失所的痛苦,體現(xiàn)了要求國家安定統(tǒng)一的愿望和理想。其情調(diào)慷慨悲涼,語言剛健有力,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建安詩歌的這種杰出成就和特色,形成后來被稱為“建安風骨”的傳統(tǒng)。

代表作家:“三曹”: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敖ò财咦印保嚎兹?、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yīng)玚、劉楨;七子中成就最高者是王粲。女作家蔡琰(字文姬)。

三、朗讀全詩,整體感知

1、生大聲自讀全詩。

2、指明學生朗讀。(師生點評)

3、背景介紹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列陣長江,欲一舉蕩平孫劉勢力。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皓月當空,江面風平浪靜,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宴請諸將,酒至興處,忽聞鴉聲望南飛鳴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橫槊賦詩,吟唱了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短歌行》是漢樂府的曲調(diào)名?!伴L歌”、“短歌”是依照歌詞音節(jié)的長短而言,一般說,長歌比較熱烈奔放,而短歌的節(jié)奏比較短促,低吟短唱,適于抒發(fā)內(nèi)心的憂愁和苦悶。詩句都是四字句,就稱之為“短歌”。

“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除了“行”,還有“歌、吟、引、曲、謠、辭”都是詩歌的一種體裁。

從文題就可看出本文屬歌行體,一般篇幅較長,本詩共三十二句,每四句為一章,每兩章為一節(jié),共分八章四節(jié)。

四、品鑒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及情感

1、我們討論一下,從全詩來看,大家認為哪個字可以用來做全詩的“詩眼”呢?

明確: 憂

2、全詩當中反復(fù)出現(xiàn)一個“憂”字,那么詩人的心中究竟在“憂”什么?你從哪些詩句當中可以看出這種情緒?

要我們弄清這個問題,一起分析詩人的情感。

第一節(jié):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斠钥?,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齊讀)

這首詩第一句就頗有氣勢。對酒當歌,應(yīng)該唱歌,但詩人卻想到了?人生的長短 。作者把人生短暫以“朝露”來比,“朝露”這個意象,在古詩文中有特定的含義,即生命短促易逝,分明是感嘆人生短暫,短得就像朝露。

明確:憂。憂人生之短。而且短得就像朝露。

板書:光陰易逝

師:詩人舉起酒杯的時候,照理應(yīng)該高興,可詩人滿腹憂愁,用什么來解憂呢?

生:酒。

師:對。民間有“借酒澆愁”的說法??墒蔷普婺芙鈶n嗎?當然不能。李白說過:“舉杯銷愁愁更愁?!?,唐代詩人羅隱也說:“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酒即使能讓人忘卻憂愁,也只能是暫時忘卻,而不可能從根本上除去,詩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憂人生短暫,酒并不能延長人生。那么感到人生短暫,只能從自身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但有一個問題是,同樣意識到人生短暫,不同的人,對短暫人生的態(tài)度看法卻未必相同。

及時行樂

李白——人生得意胥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無名氏——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積極進取

辛棄疾——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

毛澤東——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師:曹操看到人生短暫,曹操持何人生態(tài)度?

討論:憂人生短暫,因而作者借酒澆愁。這樣一來,全詩的基調(diào)是不是消極的、低沉的?

明確:不是。作者的這種憂思,源于內(nèi)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暫,才更渴望招納賢才、為已所用,建功立業(yè)。這里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yè)。又從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個人之情,實際上卻是在巧妙提醒廣大賢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樣易于消失,賢士應(yīng)該珍惜時間,及時施展才華。

聯(lián)系曹操的一生,我們也不難做出判斷,曹操是積極進取的,看似及時行樂,實則把深沉的情感隱藏在酒中。

第二節(jié):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齊讀)

這一句,揭示曹操“憂”之內(nèi)容和原因。

曹操急于實現(xiàn)人生理想,深感人生有限。他要實現(xiàn)理想,迫切需要什么條件?他迫切需要人才的輔助。

問:詩人如何表達對人才的渴盼?

明確:借用《詩經(jīng)》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句是表達一個姑娘對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過來,表達對賢才的渴求。姑娘對情人的深深思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態(tài)。借用得天衣無縫,準確生動。那青青的衣領(lǐng),我悠悠的心,因為你的原因,我一直沉默到現(xiàn)在,美麗的鹿鳴叫著,悠閑地吃草,我有很多朋友,能夠在一起歡聚一堂,演奏著迷人的音樂。作者寫得何等美麗!

引來人才固然是好事,但用好人才更重要。結(jié)合鴻門宴相關(guān)情節(jié),討論劉項二人成敗與用人態(tài)度的關(guān)系。

項羽: 剛愎自用 烏江自刎

劉邦: 虛心請教 成就天下

問: 曹操如何對待人才?從何處可以看出其對人才的態(tài)度?明確:“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這里引用《詩經(jīng)小雅鹿鳴》中的四句,描寫賓主歡宴的情景,意思是說鹿在呦呦的叫啊,它們呼朋引伴相聚去郊野食艾蒿。我要是有滿座的嘉賓,就鼓瑟吹笙地把他們歡迎??梢娝怯谩凹钨e”之禮熱情地對待人才的。詩人為什么用這些禮儀對待人才? 賢才不來

第三節(jié):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齊讀)

問:這里的“憂”和上文的“憂”一樣嗎?詩人為何而憂?

明確:“明明如月,何時可掇?”詩人用月比喻人才,深情呼喚:天下賢才,我何時才能得到你們呢?顯然這里憂的內(nèi)涵是“賢才難得”。

(板書:賢才難得)

問:詩人在酒宴上演唱此詩,哪幾句最切合宴會主題?

明確: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這幾句的含義,其實就是在翻譯。)“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嚥,心念舊恩”。“陌”、“阡”都是指田間小路。東西向叫“陌”,南北向叫“阡”?!巴鳌保黢{、屈駕。“用”,以。“存”,探問、問候?!捌蹰煛?,久別重逢?!白叀?,通“宴”?!芭f恩”指往日的情誼。這四句意思是:客人(指人才)穿過縱橫交錯的小路,枉駕來訪。主客久別重逢,歡快暢談,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誼。

問:曹操面對滿座嘉賓,感謝他們的到來??粗姸嗟馁t才,曹操內(nèi)心應(yīng)是什么樣的情緒?當然是滿心喜悅。那他為什么還要“憂”呢?

明確:曹操雖然已經(jīng)擁有許多人才,但他并不滿足,還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到他這里來。因為他所做的是一項偉大的事業(yè),自然需要大量的人才。這一“憂”一“喜”正好深刻揭示了曹操求賢若渴的心情。

3、憂的根源

曹操一憂光陰易逝,二憂賢才難得,因為理想尚未實現(xiàn),其實這正反映了他內(nèi)心更深更重的一種憂愁,請大家自己概括一下。

(板書:功業(yè)未就)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一是時光易失,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二是賢才難得,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三是功業(yè)未就。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闭驗楣I(yè)未就,曹操思賢之心才會如此強烈。

第四節(ji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齊讀)

曹操渴求人才,而天下人才也不是僅僅在等待,他們也在尋找自己的用武之地,從哪可以看出來?

明確:“繞樹三匝”句?!傲记輷衲径鴹?,賢臣擇主而事”(見《三國演義》)。

問:繞樹三匝句,鳥兒為什么找不到可以棲落的枝頭?(沒有賢主。這話從曹操口中說出,有沒有弦外之音?其實這是詩人發(fā)出的一個召喚:天下賢才到我這里來吧,我時刻在恭候著你們?。?/p>

問:詩中充滿對人才的渴盼,一片謙恭之氣,有同學說其中又有一種霸氣。從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

明確: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借周公的典故,既表達了對人才的謙敬,又委婉地流露出其吞吐天下的雄心壯志,氣勢是宏大的,意義上深遠的?!吧讲粎捀?,水不厭深?!痹娙苏菫榱顺蔀楦呱剑蔀樯詈?,才如此虛懷若谷。對,心里沒有霸氣的人,筆下便沒有霸氣。

問:“詩言志,歌詠懷”,結(jié)合曹操的憂,說說詩人抒寫了什么“志”?

明確: 志在廣納人才,建功立業(yè),統(tǒng)一天下。(板書)

五、藝術(shù)特色

⑴用典

“青青子衿”——《詩經(jīng)·鄭風·子衿》

比喻渴慕賢才。本意是傳達戀愛中的女子對情人愛怨和期盼的心情。這里詩人化用詩意,比喻熱烈期待賢士的到來。古樸深沉,自然妥貼。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薄对娊?jīng)。小雅。鹿鳴》

賢才若來投奔于己,必將極盡禮節(jié)招待他。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薄俄n詩外傳》

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復(fù)傾訴了求賢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為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而不遺余力的真誠態(tài)度。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管子。形解》

海納百川,誠心納英才,希望接納的人才越多越好。

⑵比喻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比喻人生美好的時光何其短暫。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兩句喻得不到賢才的憂思不可斷絕。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喻賢士們還沒有歸宿。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喻賢才尚在徘徊并急于尋找可依托的明主,流露出詩人惟恐賢士不來的焦急心情。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以山高海深比招納人才的博大胸懷,用以虛心待賢的周公自比,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樣厚遇賢士,使天下人才都心悅誠服地歸順。

3、慷慨激昂之氣。此詩氣魄宏偉,感情充沛,時憂時喜,忽徐忽急,展示著詩人博大坦蕩的胸懷。

六、總結(jié):

《短歌行》抒寫的是一位政治家、軍事家兼詩人的曹操在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下抒發(fā)了自己對人生苦短和時光易逝的苦悶和感嘆,同時也以真誠和迫切的心情抒發(fā)了自己招攬賢才的良苦用心、建功立業(yè)的宏圖大志。在詩歌的最后也坦誠的向世人展現(xiàn)了他自己所追求的人生價值。全詩前面部分寫的沉郁悲涼,后面部分寫得慷慨激昂,集中地體現(xiàn)了建安時期“慷慨悲涼”的建安風骨,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作品。對于我們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來說,曹操的那種珍惜時間、積極上上的精神,真誠坦蕩的胸懷以及樹立遠大理想、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的不懈追求都是值得我們?nèi)ズ煤脤W習的。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以上就是范文為大家?guī)淼?0篇《《短歌行》教案》,希望可以啟發(fā)您的一些寫作思路。

[精品]短歌行優(yōu)秀教案3篇


老師是校園里辛勤的園丁,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一定要在教案中體現(xiàn)出來。教案有利于教學思路清晰,過程流暢。那老師應(yīng)該從什么方面去寫教案課件?經(jīng)過收集并整理,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你呈上短歌行優(yōu)秀教案,還請你收藏本頁以便后續(xù)閱讀。

短歌行優(yōu)秀教案(篇1)

一、簡潔導入

以前,我們學過曹操的兩首詩歌——《觀滄?!泛汀洱旊m壽》。從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懷天下、壯志凌云的英雄。我們來學習他的《短歌行》,進一步體會詩人的英雄氣慨。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在《三國演義》第48回“宴長江曹操賦詩”中,赤壁之戰(zhàn)前夕,曹操和眾部將一起狂飲,他四顧空闊,心中大喜,與諸將講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壯志。這時候,看到烏鴉向南飛去,他已經(jīng)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滿懷地講述自己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shù)、收袁紹等歷史豐績,一邊唱起了《短歌行》并要求將士和之。他的一位老部下劉馥認為其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棲?”不吉利,他很生氣劉馥掃他的興,于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

也有人認為該詩作于曹操晚年,大敗于赤壁之戰(zhàn)之后,當時曹操53歲,年時漸高,面對戰(zhàn)亂連年,統(tǒng)一中國的事業(yè)仍未完成的社會現(xiàn)實,因而憂愁幽思,苦悶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統(tǒng)一天下為己任,決心廣泛延攬人才,招賢納士致力于建功立業(yè)。

二、整體感知誦讀熟悉-解決疑難

1、解決難懂的字詞句(要求學生參看注解,提出不懂之處,一起解決。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如“月明星稀,烏鴉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2、叫兩個學生個讀詩歌。分別叫他們說說自己為什么要這樣讀詩。再指出其優(yōu)缺點。

三、討論鑒賞

1、討論分析“名句”。叫學生說說哪個句子對他有啟發(fā)。(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如何理解“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四句詩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詩人奮發(fā)進取,不懈追求的理想?!皩飘敻琛?,猛一看很象是《古詩十九首》中的消極調(diào)子,而其實大不相同。這里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yè)。又從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個人之情,發(fā)愁時間過得太快,恐怕來不及有所作為。實際上卻是在巧妙提醒廣大賢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樣易于消失,賢士應(yīng)該珍惜時間,及時施展才華。

在這四句詩中,詩人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個“愁”字,“愁”到需要用酒來消解的地步?!俺睢边@種感情本身是無法評價的,能夠評價的只是這種情感的客觀內(nèi)容,也就是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頹廢的緣故而愁,那么,這愁就是一種消極的感情;反之,為著某種有進步意義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放到具體的歷史背景中看,曹操為了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國的雄心壯志而苦苦追求。這個“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遠大理想還沒有實現(xiàn)時所產(chǎn)生的煩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

如何理解“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四句詩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心情?!爸芄虏浮钡牡涔食鲇凇俄n詩外傳》,據(jù)說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周公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時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shù)次,這種傳說當然是太夸張了。不過這個典故用在這里卻能突出地表現(xiàn)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吧讲粎捀撸2粎捝睢倍湟彩峭ㄟ^比喻極有說服力地表現(xiàn)了人才多多益善。

2、明確“憂”和“求賢”的思想情感內(nèi)涵。

(1)提問:你以為在本詩第一段中曹操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呢?(憂)從哪個句子可以看出呢?憂的是什么呢?(人生苦短)(板書:對酒當歌,憂的是人生苦短)

(2)、那么從本詩后三段來看,作者表達的是什么樣的感情呢?(求賢)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作者為了什么而“求賢”呢?(求賢才為己用,實現(xiàn)統(tǒng)一天下的宏偉壯志)

(板書:求賢若渴,求的是一統(tǒng)天下)

3、解決“憂”和“求賢”的統(tǒng)一問題:

既然曹操那么“憂”,又深知“人生苦短”,為什么沒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還要那么辛苦地“但為君故,沉吟至今”,還要去“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呢,還要去“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呢,還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統(tǒng)一大業(yè)”呢?豈不很苦嗎?因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較安逸的人。(曹操何許人也?)

要求學生講講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對曹操的評價,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態(tài)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結(jié)論: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書:英雄之慷慨悲歌)

3.這首詩的藝術(shù)特色有哪些?

⑴巧用典故?!扒嗲嘧玉啤倍?,因子《鄭風?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賢才。本意是傳達戀愛中的女子對情人愛怨和期盼的心情。這里詩人化用詩意,比喻熱烈期待賢士的到來。古樸深沉,自然妥貼。

⑵巧用比興。“烏鵲南飛”一句,以烏鵲比喻賢士;“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則比喻賢士徘徊選擇明主之意;“山不厭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廣招人才的博大胸懷。

四、思想教育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啊,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身處亂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業(yè)的堅定信念,我們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發(fā)憤圖強,鑄造絢麗輝煌的人生。

五、背誦課文

附:板書:

短歌行曹操

對酒當歌,憂的是人生苦短

求賢若渴,求的是一統(tǒng)天下

結(jié)語:英雄的慷慨悲歌

短歌行優(yōu)秀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并背誦全詩

2、培養(yǎng)學生穿透詩文把握文章內(nèi)涵的能力

3、教育學生自覺珍惜時間,樹立遠大志向

教學重點:

1、體會一個政治家身處動亂時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賢若渴的情懷

2、熟背全詩

教學難點:

引句、比興等藝術(shù)手法的運用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俗話說:“亂世出英雄”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豪杰并起,最終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說到三國英雄,人們往往首先想到孫權(quán)、周瑜、諸葛亮等人蘇軾推崇周瑜,“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念奴嬌&8226;赤壁懷古》);辛棄疾崇拜孫權(quán),“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永遇樂&8226;京口北固亭懷古》);唐代大詩人杜甫仰慕諸葛亮,他在《蜀相》中這樣贊美諸葛亮的功績:“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陸游也以諸葛亮自況,“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周瑜等人固然稱得上英雄,但人們卻忽略了一個重要人物——曹操易中天的《精彩品三國》: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筆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軍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戰(zhàn),后果最為嚴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劉備,失敗得最慘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責的是他的人品,最有爭議的是他的歷史功過,最沒有爭議的是他的文學成就那么曹操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二、作者簡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外定武功,內(nèi)興文學”統(tǒng)一中國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舉;也是建安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和組織者但歷來人們對他毀譽參半當年,汝南名士許劭稱之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陳壽在《三國志》中:“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戲曲舞臺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臉奸臣,成為一個陰險、殘忍、狡詐、狠毒的人物itA'R/

我們應(yīng)站在歷史的高度看待曹操這一歷史人物,承認他對歷史的推動作用,肯定他的貢獻把握他的三個稱謂: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今天語文課,咱們就主要分析作為文學家的

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會反映他作為政治家的抱負和情懷

三、朗讀全詩,整體感知

1、生大聲自讀全詩讀時要盡量以“曹操的身份”來朗讀

2、指明學生朗讀(師生點評)

3、老師范讀學生思考這首詩的內(nèi)容

4、解題:從文題就可看出本文屬歌行體,一般篇幅較長,本詩共三十二句,每四句為一章,每兩章為一節(jié),共分八章四節(jié)

《樂府題解》根據(jù)《古詩》“長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長”,認為長歌、短歌是指歌聲長短而言一般說,長歌比較熱烈奔放,而短歌的節(jié)奏比較短促,低吟短唱,適于抒發(fā)內(nèi)心的憂愁和苦悶

5、提問:曹操詩歌現(xiàn)存20余首,大致分為兩

①有的反映當時社會動亂,軍閥混戰(zhàn)給人民帶來的災(zāi)難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②有的抒發(fā)個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負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短歌行》屬于哪一類內(nèi)容?(第二類)

那么,曹操的政治理想和抱負是什么?

四、品鑒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及情感

1、我們討論一下,從全詩來看,大家認為哪個字可以用來做全詩的“詩眼”呢?

明確: 憂

2、全詩當中反復(fù)出現(xiàn)一個“憂”字,那么詩人的心中究竟在“憂”什么?你從哪些詩句當中可以看出這種情緒?

要我們弄清這個問題,一起分析詩人的情感

第一節(jié):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齊讀)

作者把人生短暫以“朝露”來比,“朝露”這個意象,在古詩文中有特定的含義,即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植《贈白馬王彪》)“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古詩十九首

驅(qū)車上東門》)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這幾句詩其實體現(xiàn)的是中國古代文人對生命真相的哲學思考這種對生命短暫宇宙永恒的深切體悟在后代詩歌中比比皆是: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唐·杜甫《登高》)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唐·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崔顥《黃鶴樓》)

中國詩人自古就與酒有著不解之緣,他們借著酒盡情揮灑著詩興,寫下了無數(shù)美麗的詩篇詩仙李白有著“莫使金樽空對月”“與爾同銷萬古愁”的豪放浪漫;蘇軾既有著“把酒問青天”的純真,也有著“一樽還酹江月”的無奈;古今第一女詞人李清照有著“沉醉不知歸路”的歡樂與溫馨,也有著“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的沉哀凄苦飽經(jīng)滄桑憂郁的詩圣杜甫也曾唱出過“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的心曲由此可見,中國的詩酒文化源遠流長

討論:憂人生短暫,因而作者借酒澆愁這樣一來,全詩的基調(diào)是不是消極的、低沉的?

明確:不是作者的這種憂思,源于內(nèi)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暫,才更渴望招納賢才、為已所用,建功立業(yè)這里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yè)又從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個人之情,實際上卻是在巧妙提醒廣大賢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樣易于消失,賢士應(yīng)該珍惜時間,及時施展才華

第二節(jié):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齊讀)

這一句,揭示曹操“憂”之內(nèi)容和原因曹操急于實現(xiàn)人生理想,深感人生有限他要實現(xiàn)理想,迫切需要什么條件?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他迫切需要人才的輔助

問:詩人如何表達對人才的渴盼?

明確:借用《詩經(jīng)》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句是表達一個姑娘對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過來,表達對賢才的渴求姑娘對情人的深深思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態(tài)借用得天衣無縫,準確生動那青青的衣領(lǐng),我悠悠的心,因為你的原因,我一直沉默到現(xiàn)在,美麗的鹿鳴叫著,悠閑地吃草,我有很多朋友,能夠在一起歡聚一堂,演奏著迷人的音樂作者寫得何等美麗!

引來人才固然是好事,但用好人才更重要結(jié)合鴻門宴相關(guān)情節(jié),討論劉項二人成敗與用人態(tài)度的關(guān)系

項羽: 剛愎自用 烏江自刎

劉邦: 虛心請教 成就天下

問:曹操如何對待人才?從何處可以看出其對人才的態(tài)度?

明確:“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這里引用《詩經(jīng)·小雅·鹿鳴》中的四句,描寫賓主歡宴的情景,意思是說只要你們到我這里來,我是一定會待以“嘉賓”之禮的,我們是能夠歡快融洽地相處并合作的

為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國的雄心壯志,歷經(jīng)坎坷,又因年歲增長,光陰流逝,為理想尚未實現(xiàn)而憂愁,發(fā)出了人生短暫之嘆,這不是無所作為者、蹉跎歲月者、不思進取者的消極之“嘆”,是渴望賢才幫助建功立業(yè)的英雄之嘆,是進取中的憂嘆,追求中的苦悶,表達了詩人抓緊時間干一番大事業(yè)的強烈愿望,隱含著的仍是積極昂揚的精神。

第三節(jié):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齊讀)

問:這里的“憂”和上文的“憂”一樣嗎?詩人為何而憂?

明確:“明明如月,何時可掇?”詩人用月比喻人才,深情呼喚:天下賢才,我何時才能得到你們呢?顯然這里憂的內(nèi)涵是“賢才難得”

(板書:賢才難得)

問:詩人在酒宴上演唱此詩,哪幾句最切合宴會主題?

明確: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這幾句的含義,其實就是在翻譯)“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嚥,心念舊恩”“陌”、“阡”都是指田間小路東西向叫“陌”,南北向叫“阡”“枉”,枉駕、屈駕“用”,以“存”,探問、問候“契闊”,久別重逢“讌”,通“宴”“舊恩”指往日的情誼這四句意思是:客人(指人才)穿過縱橫交錯的小路,枉駕來訪主客久別重逢,歡快暢談,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誼

問:曹操面對滿座嘉賓,感謝他們的到來看著眾多的賢才,曹操內(nèi)心應(yīng)是什么樣的情緒?當然是滿心喜悅那他為什么還要“憂”呢?

明確:曹操雖然已經(jīng)擁有許多人才,但他并不滿足,還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到他這里來因為他所做的是一項偉大的事業(yè),自然需要大量的人才這一“憂”一“喜”正好深刻揭示了曹操求賢若渴的心情

3、憂的根源

曹操一憂光陰易逝,二憂賢才難得,因為理想尚未實現(xiàn),其實這正反映了他內(nèi)心更深更重的一種憂愁,請大家自己概括一下

(板書:功業(yè)未就)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一是時光易失,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二是賢才難得,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三是功業(yè)未就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正因為功業(yè)未就,曹操思賢之心才會如此強烈

第四節(ji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齊讀)

曹操渴求人才,而天下人才也不是僅僅在等待,他們也在尋找自己的用武之地,從哪可以看出來?

明確:“繞樹三匝”句“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見《三國演義》)

問:繞樹三匝句,鳥兒為什么找不到可以棲落的枝頭?(沒有賢主這話從曹操口中說出,有沒有弦外之音?其實這是詩人發(fā)出的一個召喚:天下賢才到我這里來吧,我時刻在恭候著你們!)

問:詩中充滿對人才的渴盼,一片謙恭之氣,有同學說其中又有一種霸氣從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

明確: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借周公的典故,既表達了對人才的謙敬,又委婉地流露出其吞吐天下的雄心壯志,氣勢是宏大的,意義上深遠的“山不厭高,水不厭深”詩人正是為了成為高山,成為深海,才如此虛懷若谷對,心里沒有霸氣的人,筆下便沒有霸氣

問:“詩言志”,結(jié)合曹操的憂,說說詩人抒寫了什么“志”?

明確:志在廣納人才,建功立業(yè),統(tǒng)一天下(板書)

五、藝術(shù)特色

⑴用典

“青青子衿”——《詩經(jīng)·鄭風·子衿》

比喻渴慕賢才本意是傳達戀愛中的女子對情人愛怨和期盼的心情這里詩人化用詩意,比喻熱烈期待賢士的到來古樸深沉,自然妥貼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詩經(jīng).小雅.鹿鳴》

賢才若來投奔于己,必將極盡禮節(jié)招待他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韓詩外傳》

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復(fù)傾訴了求賢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為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而不遺余力的真誠態(tài)度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管子.形解》

海納百川,誠心納英才,希望接納的人才越多越好

⑵比喻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比喻人生美好的時光何其短暫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兩句喻得不到賢才的憂思不可斷絕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喻賢士們還沒有歸宿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喻賢才尚在徘徊并急于尋找可依托的明主,流露出詩人惟恐賢士不來的焦急心情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以山高海深比招納人才的博大胸懷,用以虛心待賢的周公自比,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樣厚遇賢士,使天下人才都心悅誠服地歸順

3、慷慨激昂之氣此詩氣魄宏偉,感情充沛,時憂時喜,忽徐忽急,展示著詩人博大坦蕩的胸懷

六、總結(jié):《短歌行》抒寫的是一位政治家、軍事家兼詩人的曹操在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下抒發(fā)了自己對人生苦短和時光易逝的苦悶和感嘆,同時也以真誠和迫切的心情抒發(fā)了自己招攬賢才的良苦用心、建功立業(yè)的宏圖大志在詩歌的最后也坦誠的向世人展現(xiàn)了他自己所追求的人生價值全詩前面部分寫的沉郁悲涼,后面部分寫得慷慨激昂,作者的情感有低沉也有起伏更有高亢集中地體現(xiàn)了建安時期“慷慨悲涼”的建安風骨,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作品,也是曹操傳世的千古名篇對于我們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來說,曹操的那種珍惜時間、積極上上的精神,真誠坦蕩的胸懷以及樹立遠大理想、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的不懈追求都是值得我們?nèi)ズ煤脤W習的

七、布置作業(yè):1、預(yù)習《歸園田居(其一)》

2、完成課后練習一3

3、課后練習三填在書上

短歌行優(yōu)秀教案(篇3)

教學目標:

通過誦讀和分析討論,體味《短歌行》“憂”中奮發(fā)、慷慨悲涼的思想感情;希望能為學生學習古詩文提供一個一般性的樣例(誦讀熟悉-解決詞句疑難-領(lǐng)悟思想情感-誦讀鞏固)。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領(lǐng)會全詩的主旨。

2、反復(fù)誦讀,體會本詩的藝術(shù)特點,學會鑒賞詩歌的方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設(shè)想:

1、貫徹兩個思想:誦讀是基礎(chǔ),盡量讓學生自己討論分析。

2、本詩的思想感情還是較明顯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卻是個難點;應(yīng)該通過分析曹操的生平、為人及寫作背景來評析,給學生一些相關(guān)的補充閱讀材料是必要的。

3、全課教學分為三塊:初步體味(熟悉內(nèi)容),深入體味(討論分析其思想感情),鞏固體味(誦讀)。深入體味部分用三個問題來結(jié)構(gòu)(你對詩中哪個句子有感觸?“憂”、“求賢”各為了什么?曹操何許人也?)。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從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懷天下、壯志凌云的英雄??梢哉f,曹操的功績是非常大的。但是為什么歷來人們對他毀譽參半呢?當時的汝南名士許邵shào曾說,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戲曲舞臺上也給曹操畫上了代表奸臣的白臉。其實,站在客觀歷史的角度上來看,曹操確實對歷史做出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作家介紹及背景

(一)作家介紹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說他是政治家呢,是因為他“外定武功,內(nèi)興文學”

,知人善察,唯才是舉;說他是軍事家呢,是因為他指揮了官渡之戰(zhàn),逐漸統(tǒng)一了中國北方;說他是文學家呢,則是因為他是建安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和組織者。既然我們現(xiàn)在知道他是個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那么今天,我們就從文學家的角度上來看一看他作為政治家和軍事家的抱負和情懷。

作為文學家:曹操精音律,善詩歌,即使在鞍馬勞頓中,也常常橫槊賦詩,隨章命題。他的文學成就頗高,與其子曹丕、曹植成為建安文壇的領(lǐng)袖,開創(chuàng)了一代文風,其詩語言質(zhì)樸,情感深沉,格調(diào)蒼涼悲壯,被稱譽為“建安風骨”,他用樂府古題寫時事,繼承漢樂府民歌“緣事而發(fā)”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真實反映了漢末動亂的社會現(xiàn)實。他的詩歌內(nèi)容較為豐富,風格蒼勁悲涼。有反映戰(zhàn)亂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個人政治抱負的《短歌行》;有寫景的《觀滄海》和抒情的《龜雖壽》等。

他以海納百川的胸襟,招集當時的許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鄴下,公讌倡和,形成一個文學集團。曹操自己的文學路線和寫作態(tài)度對于其他作家起著更具體的領(lǐng)導和倡導作用,促進了建安文學的繁榮。

(二)解題

我們先看下題目,了解些基本知識,這是一首樂府詩,是漢樂府的一個曲調(diào)的名稱,樂府詩有“長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據(jù)歌詞音節(jié)的長短而言。一般說,長歌比較熱烈奔放,而短歌的節(jié)奏比較短促,低吟短唱,適于抒發(fā)內(nèi)心的憂愁和苦悶。因此我們從題目可以知道這首詩的音節(jié)較短。行,則是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可配樂歌唱。這些,大家作為常識了解即可。

(三)、相關(guān)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后擊敗呂布、袁術(shù)等豪強集團,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戰(zhàn)一舉消滅了強大的袁紹勢力,統(tǒng)一了北方。這年冬天,親率八十三萬大軍,列陣長江,與“孫劉聯(lián)盟”戰(zhàn)于赤壁之下,想一統(tǒng)天下,結(jié)果大敗。當時曹操已經(jīng)五十余歲,面對戰(zhàn)亂連年,統(tǒng)一中國的事業(yè)仍未完成的社會現(xiàn)實,因而憂愁幽思,苦悶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以統(tǒng)一天下為己任,決心廣泛延攬人才,招納賢士致力于建功立業(yè),并寫下了這首詩《短歌行》。

三、整體感知 誦讀熟悉-解決疑難

1、朗讀感知:所謂詩歌是“三分詩,七分讀?!毕旅嫖覀兟犗隆抖谈栊小返呐錁吩娎收b,體會詩歌的情感基調(diào),聽后我請同學來談?wù)動惺裁锤杏X體會?看我們從中能得到什么啟示?(給紅色的字標音)

2、字詞點撥:朗讀詩歌其實就是我們每個人用自己的情感去解讀詩歌,與作者產(chǎn)生心靈上的共鳴。現(xiàn)在請同學們扮演一次曹操,來次橫槊賦詩。如今你就是那位文才武略,領(lǐng)軍出征,欲一統(tǒng)天下的曹操,你該怎么去讀?請學生翻譯。

3、明確“憂”和“求賢”的思想情感內(nèi)涵。

提問:你以為在本詩中曹操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呢?(憂)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憂的是什么呢?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

板書:

(人生苦短)(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賢才難得)(求賢才為己用,實現(xiàn)統(tǒng)一天下的宏偉壯志)從“青青……斷絕”

(功業(yè)未就)作者為了什么而“求賢”呢?“山不厭高……天下歸心”

(求賢若渴,求的是一統(tǒng)天下)

4、解決“憂”和“求賢”的統(tǒng)一問題:

既然曹操那么“憂”,又深知“人生苦短”,為什么沒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還要那么辛苦地“但為君故,沉吟至今”,還要去“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呢,還要去“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呢,還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統(tǒng)一大業(yè)”呢?豈不很苦嗎?因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較安逸的人。(曹操何許人也?)

要求學生講講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對曹操的評價,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態(tài)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結(jié)論: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書:英雄之慷慨悲歌)

5、詩歌的主旨 :

這首詩感慨光陰易逝,功業(yè)難成,抒發(fā)了作者求賢若渴,共圖大業(yè)的急切心情。表現(xiàn)出建功立業(yè)的強烈愿望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6、解決疑難(內(nèi)容、手法、情感)

①如何理解“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四句詩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詩人奮發(fā)進取,不懈追求的理想?!皩飘敻琛?,猛一看很象是《古詩十九首》中的消極調(diào)子,而其實大不相同。這里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yè)。又從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個人之情,發(fā)愁時間過得太快,恐怕來不及有所作為。實際上卻是在巧妙提醒廣大賢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樣易于消失,賢士應(yīng)該珍惜時間,及時施展才華。

在這四句詩中,詩人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個“愁”字,“愁”到需要用酒來消解的地步。“愁”這種感情本身是無法評價的,能夠評價的只是這種情感的客觀內(nèi)容,也就是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頹廢的緣故而愁,那么,這愁就是一種消極的感情;反之,為著某種有進步意義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放到具體的歷史背景中看,曹操為了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國的雄心壯志而苦苦追求。這個“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遠大理想還沒有實現(xiàn)時所產(chǎn)生的煩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

②如何理解“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這四句詩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心情?!爸芄虏浮钡牡涔食鲇凇俄n詩外傳》,據(jù)說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敝芄珵榱私哟煜轮?,有時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shù)次,這種傳說當然是太夸張了。不過這個典故用在這里卻能突出地表現(xiàn)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吧讲粎捀?,海不厭深”二句也是通過比喻極有說服力地表現(xiàn)了人才多多益善。

7.這首詩的藝術(shù)特色有哪些?

⑴巧用比興。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賢才喻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達賢才難得而憂慮不絕的心情。

“烏鵲南飛”一句,以烏鵲比喻賢士;“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則比喻賢士徘徊選擇明主之意;烏鵲南飛比喻賢才尚在徘徊選擇之意,流露詩人惟恐賢才不來歸附的焦急心情。

“山不厭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廣招人才的博大胸懷。意在表明詩人以開闊的胸懷接納賢才,唯才是舉,多多益善。

⑵巧用典故。

“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鄭風·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賢才。本意是傳達戀愛中的女子對情人愛怨和期盼的心情。這里詩人化用詩意,比喻熱烈期待賢士的到來。古樸深沉,自然妥貼。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表達詩人禮遇賢才的態(tài)度

周公吐哺:作者以周公自比,表達求賢之誠懇,用周公禮賢下士的精神自勵。

(3)借代。唯有杜康:以發(fā)明酒的人名來代指酒

四、思想教育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笔前。松喽?,韶光易逝。身處亂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業(yè)的堅定信念,我們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發(fā)憤圖強,鑄造絢麗輝煌的人生。

五、課外探究

(1) 魯迅: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guān)系》)

(2)、許紹對曹操的評語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3)、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既而凄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段涞奂o》

以上是一些關(guān)于曹操的資料,請你結(jié)合《短歌行》詩人的形象來評價歷史人物曹操。

短歌行教案九篇


假如您對“短歌行教案”有興趣的話,那么這篇文章一定對您有所幫助。在教學過程中,教案和課件是基本的組成部分,每位教師每天都需要撰寫自己的教案和課件。值得一提的是,高效的教學水平能夠體現(xiàn)在教師撰寫的教案和課件中。我們將為您提供更多關(guān)于人才招聘和培養(yǎng)的建議!

短歌行教案 篇1

教學過程:

1.導入語:歷史上的每一個著名人物都有人去評判,當然有的人說好,有的人說不好,而我們今天要學的這首詩的作者,有的人說他是治世能臣,亂世奸雄,也有的人說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而這個人確實是集英雄、奸雄、梟雄于一身,一個雄視古今的人物,同學們他是誰啊?(曹操)對!這個人就是曹操,在我們初中的時候,我們學過曹操的《龜雖壽》、《觀滄?!?,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曹操的另一部作品《短歌行》,來看看曹操的人才觀是怎樣的。

板書:短歌行曹操

2.作者:說起曹操,大家都不陌生,而且也學過他的作品,那么就請同學來說一說曹操,好!同學們說的很對,說明老師以前講的沒有白講,老師在明確一下,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代表作品:《龜雖壽》、《觀滄?!?。

3.背景:而我們今天所學的《短歌行》這首詩是寫于建安十三年,當時曹操率大軍南下,列陣長江,欲一舉蕩平孫、劉勢力,在赤壁之戰(zhàn)前夕,酒宴眾文武,飲至半夜,忽聞烏鴉向南飛鳴而去,曹操由此創(chuàng)作了《短歌行》。

接下來給大家兩分鐘時間,讀一讀這首詩,明確字音并感受一下這首詩,哪位同學來讀一下。首先我們來看標題《短歌行》,漢樂府的曲調(diào)名,樂府有“長歌”、“短歌”之分,四字句就稱為“短歌”,其中“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題材。

我們來齊讀一遍古詩,短歌行1、2

我們讀完了這首是,我們能體會到這首詩的感情基調(diào)是什么樣的?

我想問同學們,我們這首詩的感情基調(diào)是什么

憂。文中直接表現(xiàn)“憂”的句子有哪些?

明確:“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接下來我們就結(jié)合詩句分析思考曹操在“憂”什么?

1)“對酒……去日苦多”譯。引導

明確:憂人生苦短,功業(yè)未成

人生苦短,人生就如同朝露一樣易逝(比喻)

詩人只有借著杯中之酒來消愁解愁緒,那么我想問同學們,就真的能為詩人消愁么?

不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那么什么才能真正消解詩人的愁緒啊

人才,我們接著看

2)青……笙

憂人才難得,賢才難得

要想成就功業(yè),必須有賢才的輔助,曹操在詩中表達了對人才的渴慕之情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詩經(jīng)鄭風子衿》原表姑娘對情人的思念之情,曹操將此句嫁接到這里,實際上表達的是對賢才的渴慕之情,運用了“用典”這一藝術(shù)手法

用典:指在詩句中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任的成句,故事

作用:言簡意豐,以少勝多,富有書卷氣

3)“呦呦鹿鳴……鼓瑟吹笙”這一句詩人又假設(shè)人才如果來了,自己將熱烈歡迎的場景

好,我們同學齊讀第一節(jié),注意讀出“憂”的情感。

第二章的一開始詩人看到了明月,不由的“憂”從中來

這里運用了比興的手法(詩經(jīng)時講過,哪位同學來說一下),詩人在此處用明月比喻品行高潔的賢才,表達了對賢才的渴求之心,那么請問:為什么曹操如此渴求人才

思考半分鐘

案:前面我們說到時間的流逝使曹操充滿了緊迫感,但真正憂的并不僅僅是歲月的流逝,曹操知道時不待我,靠自己的個人努力是難以實現(xiàn)心中的“治世之夢”,所以要依靠人才,但人才如天上的月亮一樣難求,所以曹操才會在這個問題上苦苦追求。

而接下來的四句“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心念舊恩。是詩人想象賢才歸來

“陌”、“阡”都是指田間小路,東西向叫“陌”,南北向叫“阡”,如《桃花源記》中的“阡陌交通”

“枉”枉駕,屈駕?!坝谩币?。“存”探問,問候

“契闊”久別重逢。“”通“宴”。“舊恩”指往日的情誼。

這四句是:客人穿過縱橫交錯的小路,枉駕來訪,主人久別重逢,歡快暢談,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誼。憂思不絕,仰慕賢才。

最后八句同樣運用了比興和用典的手法

先用比興的手法,“烏鴉”比喻“賢才”

“繞樹三匝,無枝可依”則比喻賢士徘徊,選擇明主之意,接著運用典故,表明自己對賢才抱著來者不拒的態(tài)度,最大限度的接納賢才,并借周公的典故,既表達了對人才的謙敬,又委婉的流露出其吞吐天下的雄心壯志(點撥學生注意,是人情感的變化)賢才擇主,天下歸心

齊讀整首詩

小結(jié):

《短歌行》是一首政治性很強的詩作,然而他那政治內(nèi)容和意義卻完全熔鑄在了濃郁的抒情意境當中,全詩巧妙地運用了比興,用典等手法,來表達寓情于理,以情感人的目的,詩人以貌似頹廢的意態(tài)來表達及時進取的精神,以放縱歌酒的行為來表現(xiàn)對人生哲理的嚴肅思考,以觥籌交錯之景來抒發(fā)渴慕人才和一統(tǒng)天下之情,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最后,讓我們再次齊聲朗讀這首詩,并背誦本詩。

短歌行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鑒賞漢、魏、晉詩歌的情趣和藝術(shù)魅力。

2.了解五言詩的特點,有感情地誦讀并背誦這三首詩。

二、能力培養(yǎng)目標

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歌形象、語言、表達技巧的能力;鑒賞可以突出重點,不必求全。

三、德育滲透目標

引導學生接受詩中高尚而純真的情感熏陶,培養(yǎng)學生健康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如果字詞過關(guān)了,對詩歌的淺層次的鑒賞比較容易辦到,但深層次的鑒賞恐非易事。希望能夠通過這三首詩引導學生對詩歌進行較深層次的鑒賞。

解決辦法

1.疏通詩句,誦讀涵詠。

2.從知人論世和語言技巧人手,把握意象,進入意境。

3.領(lǐng)會意蘊,汲取精神營養(yǎng)。

【學生活動設(shè)計】

1.第一課時,讓學生誦讀第一、二首詩,并嘗試著從表達技巧上進行鑒賞。

2.第二課時,讓學生結(jié)合陶淵明的生平,從情感深處與《歸園田居》產(chǎn)生共鳴。

【課時安排】2 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學習并鑒賞《涉江采芙蓉》、《短歌行》。

二、整體感知

《涉江采芙蓉》寫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給家鄉(xiāng)的妻子。采摘花草贈給遠方的親人,這種舉動在古代詩歌里多有表現(xiàn)。它寄托了什么呢?讓我們看看《古詩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樹”一詩: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fā)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jīng)時。

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給”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銘心刻骨時自然而有的一種舉動,并且所送的花草或為“芙蓉”?;驗椤捌鏄洹遍_的芳香濃郁的花,這又表現(xiàn)了對“所思”的珍惜之情。

不過,花草很快就會枯萎,送花草給遠方的親人是“無理”的想法,當送花草的人一轉(zhuǎn)念間意識到花草無從寄出時,內(nèi)心的痛苦與惆悵可想而知了。

《短歌行》這首詩流露出對于生命短促的濃濃感傷,不過詩人并沒有陷在消沉的情緒中不能自拔,而在對統(tǒng)一天下大業(yè)的追求中獲得了超越。人生苦短、生命無常,這是漢樂府濤歌里常見的主題,可見當時這個問題縈繞在人們的心中,揮之不去。由人生有限,引發(fā)出人們的思考:人應(yīng)該怎樣活著?對此,漢樂府詩歌里更多的是主張及時行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西門行》)將這種主張發(fā)揮到了極致。也有勸導人們努力進取的。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曹操的《短歌行》這首詩,前半部分的情調(diào)和漢樂府詩歌相近,后半部分古雅雄渾,氣度非凡,又完全是他自己的風貌了。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學習鑒賞《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這首詩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意境高潔、清幽,一是含蓄不盡,余味悠長。

起首四句是平緩的敘述?!败饺亍薄疤m澤”“芳草”等語,讓人頓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稚潔以及所表達的感情的純潔、美好?!安芍z誰?所思在遠道?!边@兩句自問自答,語氣也是較為緩和的,不過“遠道”一詞已為下面的情緒轉(zhuǎn)折透露出一些消息。五六兩句承“遠道”而來,“還顧望舊鄉(xiāng),長路漫浩浩”將“遠道”的意思說盡?!斑€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讀者似乎看到主人公孤單、憂愁、悵惘地立在船頭,徒勞地往故鄉(xiāng)的那個方向張望,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他不敢去仔細計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詞,讀起來即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故鄉(xiāng)在哪兒?“所思”在哪兒?至此,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極點。可是,這兩句并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效果。最后兩句也并沒有順接上面兩句,而是從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公更探的擔憂是,如果兩個相愛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憂傷以終老”了。黯然的情緒真是令人消魂!

2.學習鑒賞《短歌行》

理解和欣賞這首詩,可能有兩個難點:一是對詩中引用的《詩經(jīng)》里詩句的意思不理解,一是對詩中情緒斷續(xù)、起伏、變化不易把握?!扒嗲嘧玉啤眱删?、“呦呦鹿鳴”四句出自《詩經(jīng)》,學生對照課文注釋理解它們的主要意思即可。至于如何把握這首詩中情緒的斷續(xù)、起伏、變化,我們可以從人的情緒在某個時候變化無端、不必強尋線索的角度來理解,也可以從它原本是配樂的,首先要和音樂旋律相應(yīng)和的角度來理解。從這首詩本身來看,它創(chuàng)作于宴饗賓客時。起首“對酒當歌”,可見這是一場盛大的筵席。然而,樂極悲來,詩人油然生出人生苦短的感嘆?!捌┤绯丁钡谋扔?,可能和漢樂府《薤上露》有關(guān)聯(lián):“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復(fù)落,人死一去何時歸!”至“何以解憂?惟有杜康”兩句,詩人借酒澆愁的形象讓讀者體會到他的情緒低落到極點;接下來“青青子衿……鼓瑟吹笙”,轉(zhuǎn)到對人才的渴慕上,似乎是詩人有意自我排解,自我振作;隨后“明明如月……不可斷絕”卻又回到“憂”上來,似乎是天上皎潔清冷的月亮又無端觸發(fā)了他的愁思;“越陌度阡……心念舊恩”接續(xù)前面的對人才渴慕的情思;最后由“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的實景,體察人才的心理,表達希望能夠延攬人才、完成統(tǒng)一天下的大業(yè)的雄心壯志。從以上簡要分析來看,詩人由人生無常帶來的深沉憂思和他要招攬賢才、統(tǒng)一天下的壯志豪情相混雜,情緒或低落或高昂,到詩歌的結(jié)尾處,才讓讀者體會到詩人已用對理想、對事業(yè)的不懈追求驅(qū)散了此前縈繞在心頭的憂思愁緒。讀整首詩,讓人由衷贊嘆曹操的心胸肝膽。寫憂思,自然隨意,反反復(fù)復(fù),將它寫得無處不在,難以排解,讓人產(chǎn)生共鳴;寫壯志,頭角崢嶸,完全是豪杰氣象,又非他人所能比,結(jié)語“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何等有氣魄!

布置作業(yè)

完成“研討與練習”一的1、3兩問。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了解陶淵明所處的時代背景、生活經(jīng)歷、真正理解《歸園田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了解詩歌鑒賞的一般步驟。

二、整體感知

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淵明少年時代由于家庭和儒家的影響,對統(tǒng)治階級抱著幻想,有“大濟蒼生”的壯志。但他的家世出身和所處的時代都是對他十分不利的。左右政局的士族和軍閥所熱衷的是爭權(quán)奪利,他們既不想整頓政治,也無意收復(fù)失地。在這樣的政治局面下,想實現(xiàn)進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這種客觀現(xiàn)實對陶淵明的生活道路以及思想變化有著深刻的影響。

陶淵明直到29歲才出仕,以后十多年里,他幾次做官,都不過是祭酒、參軍等職,不僅濟世的抱負無由施展,而且必須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場人物周旋。這一切只使他感到“志意多所恥”和“違己交病”。在老莊思想和隱逸風氣盛行的影響下,陶淵明早年就有愛慕自然、企羨隱逸的思想,當他仕途不得志時,便懷戀這種生活,所以,這十多年里他一直“一心處兩端”,行動上也是仕隱無常。39歲時,他的思想有了更大的變化,他說:“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瞻望邈難逮,轉(zhuǎn)欲志長勤?!本褪钦f本應(yīng)該是憂道的,可是道不行,那就只好躬耕自給了。就在這一年他親自參加了勞動。此后,因為“耕植不足以自給”,又一度為彭澤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郵來縣,屬吏告訴他應(yīng)束帶接見,他嘆道:“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奔慈战饴毝鴼w。從此他結(jié)束了仕隱不定的生活,堅決走上了歸隱的道路。

《歸園田居》共5首,約作于從彭澤棄官歸隱的第一年,時年42歲。課文是第一首?!稓w園田居》寫他擺脫污濁的官場,來到清新的農(nóng)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表現(xiàn)了超俗不羈的品質(zhì)和閑適愉悅的心境。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朗讀詩歌,疏通詩句。

補充注釋

(1)塵網(wǎng):塵世的羅網(wǎng),指仕途。意謂仕途有如羅網(wǎng)一樣,使人不得自由。

(2)故淵:魚兒原來生活的深水潭。

(3)方:傍。

(4)羅:排列。

(5)塵雜:塵俗雜事,主要指過去官場的案牘和應(yīng)酬一類的瑣事。

(6)虛室:虛空閑靜的居室,比喻沒有人事滋擾明凈洞澈的心境。

2.簡析詩歌的內(nèi)容結(jié)構(gòu)。

第一層:表作者個性思想,渴望歸田。

第二層:繪作者情趣盎然的田園生活。

第三層:寫田園樂之因。

3.結(jié)合陶淵明所處的時代背景、生活經(jīng)歷,理解本詩的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陶淵明的志趣與性格、社會的黑暗污濁,終于使他同統(tǒng)治階級上層社會完全決裂,回到田園中來。詩歌開篇兩句寫出了作者愛丘山、憎世俗的情感,統(tǒng)領(lǐng)全篇。接著以比喻、對偶的手法,生動地展示了自己為官13年的“羈鳥”“池魚”的仕途生活,表現(xiàn)了對仕途的厭惡,對自由田園生活的強烈渴望。第二層作者由近及遠著力描繪了田園風光:方宅以下四句,以簡淡的筆墨,勾畫出自己居所的樸素美好;曖曖以下四句,視線轉(zhuǎn)向遠處,使整個畫面顯出悠邈、虛淡、靜穆、平和的韻味。作者正是以此作為污濁喧囂的官場——“樊籠”——的對立面,表現(xiàn)自己的社會理想和人生觀念,結(jié)末“復(fù)得返自然”的“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環(huán)境,也指自然的生活。詩中詩人把統(tǒng)治階級的上層社會斥為“塵網(wǎng)”,把投身其中看成是做“羈鳥”、“池魚”,把退處田園說成是沖出“樊籠”重返“自然”,表現(xiàn)了他對丑惡社會的鄙視。在這里,淳樸、寧靜的田園生活與虛偽、欺詐、互相傾軋的上層社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

當然,陶淵明的歸田,是在對污濁的現(xiàn)實完全絕望之后,采取的一條潔身守志的道路。這時儒家的“獨善其身”的思想占了主導的地位。從他放棄了實現(xiàn)濟蒼生的理想來說,具有一定的消極性,但從他堅持高尚的志趣,決不和統(tǒng)治階級同流合污來說,仍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4.領(lǐng)悟陶詩平淡質(zhì)樸語言中所蘊含的濃郁詩意。

陶淵明的詩藝術(shù)上具有獨特的風格和極高的造詣。他的詩給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平淡的田園風光、農(nóng)村的日常生活,以及處于這種生活中的恬靜心境;而又是通過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寫出來,使人感到真好像是從“胸中自然流出”,沒有一點斧鑿痕跡,讀來十分親切,還富有意境。《歸園田居》中,我們不只看到榆柳桃李中的幾間草房、村落中的幾縷炊煙,聽見深巷的犬吠、樹頭的雞啼,所有這些還構(gòu)成一種境界,它寧靜安謐、淳樸自然。這種特點的形成與詩人的創(chuàng)作方法密切相關(guān)。詩人寫作田園詩,目的并不在于客觀地描摹田園生活,而是要強調(diào)和表現(xiàn)這種生活中的情趣。因此,他在創(chuàng)作時,并不是隨意攝取田園生活的影像,而是把那些最能引起自己思想感情共鳴的東西攝取到詩中來,在平凡的生活素材中含有極不平凡的思想意境,,它潛移默化,使人感到親切,又感到崇高。蘇軾說:“觀陶彭澤詩,初若散緩不收;反復(fù)不已,乃識其奇趣?!彼^“奇趣”正是從意境中產(chǎn)生的。由于他的詩有意境,因而也就全篇渾然一體。這在藝術(shù)上又與漢魏詩的“氣象混沌,難以句摘”不謀而合。

總結(jié)、擴展

通過兩個詩歌單元的學習,詩歌鑒賞應(yīng)該在我們頭腦中形成明晰的概念:它是讀者閱讀詩歌時的一種審美認識活動,讀者通過詩句的媒介,獲得對詩歌塑造的意境的具體感受和體驗,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強烈反應(yīng),得到審美的享受從而領(lǐng)會詩歌的主旨。詩歌鑒賞是一項較復(fù)雜的思維過程,本無固定順序,為了幫助同學們較快地形成初步鑒賞詩歌的能力,暫分三個步驟:誦讀、涵詠——解題(知人論世)——釋句披文——人境(進入意境)——會意(領(lǐng)會主旨)——評價(評定優(yōu)劣高下)。希望學生們能循著這步驟,鑒賞《歸園田居》的其他四首詩及《其他古詩背誦篇章》中的詩歌,逐步形成鑒賞詩歌的能力。

布置作業(yè)

1.很平常的農(nóng)村生活場景,在陶淵明筆下為什么顯得那么美?

2.鑒賞《歸園田居·其二》,體會陶詩平淡自然的風格。

附:板書設(shè)計

愛田園—個性、思想

陶淵明—《歸園田居》 田園美—虛淡、靜穆 超俗不羈的品質(zhì)

平和、淳樸 閑適愉悅的心境

短歌行教案 篇3

一、簡潔導入

以前,我們學過曹操的兩首詩歌——《觀滄?!泛汀洱旊m壽》。從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懷天下、壯志凌云的英雄。我們來學習他的《短歌行》,進一步體會詩人的英雄氣慨。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在《三國演義》第48回“宴長江曹操賦詩”中,赤壁之戰(zhàn)前夕,曹操和眾部將一起狂飲,他四顧空闊,心中大喜,與諸將講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壯志。這時候,看到烏鴉向南飛去,他已經(jīng)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滿懷地講述自己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shù)、收袁紹等歷史豐績,一邊唱起了《短歌行》并要求將士和之。他的一位老部下劉馥認為其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棲?”不吉利,他很生氣劉馥掃他的興,于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

也有人認為該詩作于曹操晚年,大敗于赤壁之戰(zhàn)之后,當時曹操53歲,年時漸高,面對戰(zhàn)亂連年,統(tǒng)一中國的事業(yè)仍未完成的社會現(xiàn)實,因而憂愁幽思,苦悶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統(tǒng)一天下為己任,決心廣泛延攬人才,招賢納士致力于建功立業(yè)。

二、整體感知誦讀熟悉-解決疑難

1、解決難懂的字詞句(要求學生參看注解,提出不懂之處,一起解決。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如“月明星稀,烏鴉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2、叫兩個學生個讀詩歌。分別叫他們說說自己為什么要這樣讀詩。再指出其優(yōu)缺點。

三、討論鑒賞

1、討論分析“名句”。叫學生說說哪個句子對他有啟發(fā)。(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如何理解“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四句詩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詩人奮發(fā)進取,不懈追求的理想?!皩飘敻琛?,猛一看很象是《古詩十九首》中的消極調(diào)子,而其實大不相同。這里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yè)。又從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個人之情,發(fā)愁時間過得太快,恐怕來不及有所作為。實際上卻是在巧妙提醒廣大賢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樣易于消失,賢士應(yīng)該珍惜時間,及時施展才華。

在這四句詩中,詩人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個“愁”字,“愁”到需要用酒來消解的地步。“愁”這種感情本身是無法評價的,能夠評價的只是這種情感的客觀內(nèi)容,也就是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頹廢的緣故而愁,那么,這愁就是一種消極的感情;反之,為著某種有進步意義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放到具體的歷史背景中看,曹操為了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國的雄心壯志而苦苦追求。這個“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遠大理想還沒有實現(xiàn)時所產(chǎn)生的煩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

如何理解“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四句詩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心情?!爸芄虏浮钡牡涔食鲇凇俄n詩外傳》,據(jù)說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敝芄珵榱私哟煜轮?,有時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shù)次,這種傳說當然是太夸張了。不過這個典故用在這里卻能突出地表現(xiàn)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二句也是通過比喻極有說服力地表現(xiàn)了人才多多益善。

2、明確“憂”和“求賢”的思想情感內(nèi)涵。

(1)提問:你以為在本詩第一段中曹操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呢?(憂)從哪個句子可以看出呢?憂的是什么呢?(人生苦短)(板書:對酒當歌,憂的是人生苦短)

(2)、那么從本詩后三段來看,作者表達的是什么樣的感情呢?(求賢)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作者為了什么而“求賢”呢?(求賢才為己用,實現(xiàn)統(tǒng)一天下的宏偉壯志)

(板書:求賢若渴,求的是一統(tǒng)天下)

3、解決“憂”和“求賢”的統(tǒng)一問題:

既然曹操那么“憂”,又深知“人生苦短”,為什么沒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還要那么辛苦地“但為君故,沉吟至今”,還要去“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呢,還要去“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呢,還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統(tǒng)一大業(yè)”呢?豈不很苦嗎?因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較安逸的人。(曹操何許人也?)

要求學生講講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對曹操的評價,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態(tài)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結(jié)論: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書:英雄之慷慨悲歌)

3.這首詩的藝術(shù)特色有哪些?

⑴巧用典故?!扒嗲嘧玉啤倍?,因子《鄭風?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賢才。本意是傳達戀愛中的女子對情人愛怨和期盼的心情。這里詩人化用詩意,比喻熱烈期待賢士的到來。古樸深沉,自然妥貼。

⑵巧用比興?!盀貔o南飛”一句,以烏鵲比喻賢士;“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則比喻賢士徘徊選擇明主之意;“山不厭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廣招人才的博大胸懷。

四、思想教育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笔前?,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身處亂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業(yè)的堅定信念,我們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發(fā)憤圖強,鑄造絢麗輝煌的人生。

五、背誦課文

附:板書:

短歌行曹操

對酒當歌,憂的是人生苦短

求賢若渴,求的是一統(tǒng)天下

結(jié)語:英雄的慷慨悲歌

短歌行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 掌握詩歌意象。

2、 學習漢魏詩歌典型藝術(shù)手法。

二、能力目標

培養(yǎng)鑒賞古典詩歌的能力。

三、情感與價值目標

學習曹操積極進取、重視人才的精神風貌。

教學重點:

1、解讀詩歌意象,領(lǐng)會詩歌意境。

2、學習漢魏詩歌典型藝術(shù)手法。

教學難點:

解讀詩歌意象,領(lǐng)會詩歌意境。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反復(fù)誦讀,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

2.探討法:把握重點,抓住關(guān)鍵詩句互動探討。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討論中國古代帝王不同的“人才觀”)

商紂王自高自大,—意孤行,最終落得葬身火海;楚懷王閉目塞聽,棄屈子的進諫于不顧,無奈客死他鄉(xiāng);齊威王善于納諫,門庭若市,贏得諸侯朝拜;唐太宗廣納賢才,開創(chuàng) “貞觀盛世”。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yè),就要重視人才!

三國時魏武帝曹操也是非常重視人才的,他廣納賢才,建立魏國,三分天下。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他的一首詩——《短歌行》,看看他的“人才觀”。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東漢人。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外定武功,內(nèi)興文學”,是建安(漢獻帝年號)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和組織者,其詩直接繼承漢樂府民歌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他的創(chuàng)作一方面反映了社會的動亂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現(xiàn)了統(tǒng)一天下的理想和壯志,具有“慷慨悲涼”的獨特風格。這種風格被稱為“建安風骨”或“魏晉風骨”。

寫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統(tǒng)一了北方,然而南方“孫劉聯(lián)盟”虎視眈眈,統(tǒng)一天下的大業(yè)久久不能實現(xiàn),因而憂愁幽思,苦悶煎熬。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當空,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宴請諸將,酒至興處,忽聞烏鴉往南飛鳴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橫槊賦詩,吟唱出了這首千古名作。

二、 整體感知

1、范讀。

2、初步感知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

[明確]“憂”(全詩都有體現(xiàn))

3、齊讀(帶著憂的感情)

三、 課文賞析

一、抓住作者的情感脈絡(luò),理解詩歌大意。

問:通讀全詩,可以看出作者在憂什么?

[明確]:人生短暫、人才難得、功業(yè)未就

詩的前八句寫:面對美酒應(yīng)該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轉(zhuǎn)瞬即逝,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愁長久難以散去。靠什么來排解愁緒呢?唯有飲酒方可解脫。這八句就寫出了曹操對人生短暫的憂嘆。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那穿著青領(lǐng)(周代學士的服裝)的學子喲,你們令我朝夕思慕(化用典故表達對人才的渴求)?!?正是因為你們的緣故,我一直低唱著《子衿》歌。陽光下鹿群呦呦歡鳴,悠然自得啃食在綠坡(據(jù)說麋鹿找到了艾蒿就會遙相呼鳴)。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賓客。 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什么時候可以摘取呢? 我久蓄于懷的憂憤喲,突然噴涌而出不能停止。遠方賓客穿過田間小路,一個個屈駕前來探望我。 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爭著將往日的情誼訴說。 明月升起 ,星星閃爍,一群尋巢烏鵲向南飛去。 繞樹飛了三周卻沒斂翅,哪里才有它們棲身之所?” 反復(fù)詠嘆,人才難求,抱負難以實現(xiàn)。

“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比喻用人要唯才是舉,多多益善。) 只有像周公那樣禮待賢才(周公見到賢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馬上接待?!妒酚洝份d周公自謂:“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賢。” )才能使天下人心都歸向我?!秉c名主題,渴望招納賢才,建功立業(yè),抒發(fā)了功業(yè)未就的憂愁。

二、解讀詩歌意象。(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問:詩歌運用了那些意象來營造憂愁的情緒?

[明確]:“酒”、“朝露”、“鹿”、“明月”、“烏鵲”

1、“酒”意象

“酒”這一意象歷來被文人運用,如:“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表達了人們對美滿團圓的追求和愿望;“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王維),這是離別的酒,前路渺茫,愁緒在胸。“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范仲淹),“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這是思鄉(xiāng)的酒,家園迢迢,感嘆唏噓。酒似乎總是被用來表達憂愁,所以人們常說“借酒消愁”,“酒”似乎成了憂愁的代名詞。曹操在這里用“酒”意象同樣要表達的是自己的那份憂愁——人生短暫。

問:然而,作者在這里對人生是抱有一種消極的態(tài)度還是積極地態(tài)度?(請同學們思考討論,然后請同學回答)

[明確] 猛一看很像是《古詩十九首》中的消極調(diào)子,面對美酒應(yīng)當高歌,人生就像朝露那樣易于消失,好像是在叫人們要“及時行樂”。但是我們說了,學習這首詩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知人論詩,曹操是胸懷大志的人,他是要干一番事業(yè)的。(赤壁之戰(zhàn)后,曹操已經(jīng)53歲了,面對戰(zhàn)亂連年,統(tǒng)一中國的事業(yè)仍未完成的社會現(xiàn)實,因而憂愁幽思,苦悶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統(tǒng)一天下為己任,決心廣泛延攬人才,招納賢士致力于建功立業(yè))。而且結(jié)合全詩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曹操在這里感嘆人生短暫,不是要人及時行樂,而是要抓緊有限的時間及時地建功立業(yè)。

問:但是這樣強烈地目的,曹操為什么要用這樣低沉的筆調(diào)來寫呢?

[明確]實際上曹操是在巧妙地感染廣大“賢才”,提醒他們?nèi)松拖蟆俺丁蹦菢右子谙?,歲月流逝已經(jīng)很多,應(yīng)該趕緊拿定主意,到我這里來施展抱負。這樣積極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調(diào)子來發(fā)端,就會說得非常真切,更能打開處于下層、多歷艱難、又急于尋找出路的賢士的心扉。所以說曹操的用意和遣詞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

2、“朝露”意象(重點)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漢樂府《長歌行》。園中有碧綠的葵菜,晶瑩的朝露在陽光下曬干。這里主要是表現(xiàn)的春天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但也暗含了“要趁年輕好好努力,不要到老了一事無成”,所以詩歌后面才有“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露”(曹植)“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阮籍)也都借“朝露”表達人生、生命的短暫。

3、“鹿”意象。據(jù)說麋鹿找到了艾蒿就會遙相呼鳴。這里比喻作者渴望找到賢才。

4、“明月”意象

“明月”這一意象在中國古典詩詞中的運用也是相當多的。“床前明月光”(表達思念)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思念故國)“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以月寄情愛)。曹操在這里以”明月”喻賢才,氣魄非凡。一般人是不敢說自己要摘取天上的月亮的,然而曹操氣魄宏大,他就是要摘取那天上的皎潔的明月。而這明月正是賢才。賢才那么美好,我多么想得到他們啊!但又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夠得到,所以“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對賢才的那番渴求,感人至深。

5、“烏鵲”意象

詩人以“烏鵲南飛”之景隱喻無所依托之賢才,這毋庸置疑?!盀貔o”一詞有多種理解:烏鴉和喜鵲;烏鴉;泛指飛鳥。清代沈德潛亦指出:“‘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無所依托”(《古詩源》卷五)。但“烏鵲”這一古詩中常見的意象承載了很多的文化信息。古人常以烏鴉的鳴叫、飛行或出行作為判斷人事吉兇的依據(jù),叫做鴉占。鴉占之俗可溯久遠?!对娊?jīng)》中就有“哀我人斯,于何從祿?瞻烏爰止,于誰之屋?”(《詩經(jīng)·小雅·正月》)意思是說烏鴉知道誰家富貴就會飛落到誰家的屋頂,這系吉兆。其后以烏鴉判斷吉兇的信仰一脈傳承下來。

三、概括分析詩歌的藝術(shù)手法。(突出重點)

問:作者運用了哪些藝術(shù)手法來抒發(fā)情感、表達志向的呢?

[明確]比興、典故、抒情與言志相結(jié)合

1、比興(首先溫習什么是比興手法)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用早晨易逝的露水比喻人生短促。

用“明明如月,何時可掇”用明月不可拾掇比喻理想可望而不可即。

用暮色蒼茫中烏鵲南飛的形象比喻賢者的四處奔走,以烏鵲的繞樹而飛、擇木兒棲喻指賢者的擇主而事,都自然貼切的表達了作者渴慕賢才、以共圖大業(yè)的思想。

2、典故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倍湓瓉硎恰对娊?jīng)·鄭風·子衿》中的話,原詩是寫一個姑娘在思念她的愛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v我不往,子寧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領(lǐng)啊,深深縈回在我的心靈。雖然我不能去找你,你為什么不主動給我音信?)曹操在這里引用這首詩,而且還說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誦它,這實在是太巧妙了。他說“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對“賢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兩句話:“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實上不可能一個一個地去找那些“賢才”,所以他便用這種含蓄的方法來提醒他們:“就算我沒有去找你們,你們?yōu)槭裁床恢鲃觼硗侗嘉夷?”由這一層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實在是太周到了,的確具有感人的力量。而這感人力量正體現(xiàn)了文藝創(chuàng)作的政治性與藝術(shù)性的結(jié)合。他這種深細婉轉(zhuǎn)的用心,在《求賢令》之類的文件中當然無法盡情表達;而《短歌行》作為一首詩,就能抒發(fā)政治文件所不能抒發(fā)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

緊接著他又引用《詩經(jīng)·小雅·鹿鳴》中的詩句,“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描寫賓主歡宴的情景,意思是說只要你們到我這里來,我是一定會待以“嘉賓”之禮的,我們是能夠歡快融洽地相處并合作的。這八句仍然沒有明確地說出“求才”二字,因為曹操所寫的是詩,所以用了典故來作比喻,這就是“婉而多諷”的表現(xiàn)方法。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被谩豆茏印ば谓狻返脑捰帽扔魇址ㄕf明自己渴望多納賢才。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自《史記·魯周公世家》,周公自己說:“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敝芄珵榱私哟煜轮?,有時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shù)次,這種傳說當然是太夸張了。不過這個典故用在這里卻是突出地表現(xiàn)了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

3、抒情與言志相結(jié)合

詩歌抒發(fā)了詩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憂嘆,有對賢才的渴求,有既得賢才的欣喜,有對猶豫徘徊的賢才的勸慰,有堅信天下賢才盡歸己有的的自信。詩人把這些復(fù)雜的感情,通過似斷似續(xù),低廻沉郁的筆調(diào)表現(xiàn)了出來,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加強作品感染力的藝術(shù)效果。抒情的同時也表達了詩人渴望招納賢才、建功立業(yè)的宏圖大愿。

四、 課文小結(jié)

《短歌行》是一首政治性很強的詩作,然而他那政治內(nèi)容和意義卻完全熔鑄在了濃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詩巧妙地運用了比興、用典等手法,來達到寓情于理,以情感人的目的。詩人以貌似頹廢的意態(tài)來表達及時進取的的精神,以放縱歌酒的行為來表現(xiàn)對人生哲理的嚴肅思考,以觥籌交錯之景來抒發(fā)渴慕人才和一統(tǒng)天下之情,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最后,讓我們再次齊聲朗讀這首詩

五、 拓展練習

引來人才固然是好事,但用好人才更重要。曹操如何對待人才?從何處可以看出他對人才的態(tài)度?可以結(jié)合《鴻門宴》相關(guān)情節(jié),討論劉項二人成敗與用人態(tài)度的關(guān)系,引出曹操的用人觀。

項羽:剛愎自用 烏江自刎

劉邦:虛心請教 成就天下

曹操:“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p>

六、 作業(yè)

通過學習這首詩,大家一定受益匪淺。寫一篇短文談?wù)劇抖谈栊小分胁懿俦砺兜乃枷敫星閷δ愕膯⑹尽?/p>

提示:

從寫作的角度——敢于創(chuàng)新,抒發(fā)真情實感。

從人才的角度——廣納人才,唯才是舉。

從人生理想的角度——積極進取,建功立業(yè)。

從國家政治的角度——國家的統(tǒng)一、安定是主流。

板書設(shè)計

《短歌行》 人生苦短

渴望賢才

憂(抒情) 人才難得 言志

一統(tǒng)天下

功業(yè)未就

短歌行教案 篇5

一、學習目標:

反復(fù)誦讀,體會本詩的藝術(shù)特點,學會鑒賞詩歌的方法

體會詩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領(lǐng)會全詩的主旨。

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yè)的心情。

二、教學重點

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yè)的心情。

三、教學難點

通過品味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

運用典故等手法表達感情的技巧。

四、教學方法:

誦讀法:反復(fù)誦讀,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

點撥法:以點帶面,抓住關(guān)鍵詩句進行點撥。

五、教學課時:

一課時

(課前板書標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三國時期,風云動蕩。孫權(quán)靠父兄基業(yè)坐斷江東,劉備憑皇叔身份、仁義情懷三分天下有其一,那么,曹操又憑什么一統(tǒng)北方呢?同學們心目中的曹操是怎樣的呢?

“挾天子以令諸侯”——玩權(quán)術(shù),

“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我負天下人”——自私

“京劇臉譜中曹操是白色臉譜”——奸詐,陰險

曹操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作為政治家,軍事家,歷史自有公論,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短歌行》,領(lǐng)略它作為文學家的風采,了解歷史上真實的曹操。

二、解題、背景介紹。

1、解題:(點擊幻燈片)

“行”是一種文體。短歌行,漢樂府曲調(diào)名,是用于宴會場合的歌辭?!伴L歌”、“短歌”是針對歌詞音節(jié)的長、短而言的。一般說,長歌比較熱烈奔放,而短歌的節(jié)奏比較短促,低吟短唱,適于抒發(fā)內(nèi)心的憂愁和苦悶。

2、寫作背景:幻燈展示:(點擊幻燈片)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83萬大軍南下,列陣長江,欲一舉蕩平孫劉勢力。赤壁之戰(zhàn)前夕,曹操酒宴文武百官,飲至半夜,忽聞烏鵲鳴叫往南飛去,曹操深感此景,橫槊賦詩《短歌行》。

預(yù)習過程中,同學們還有哪些字詞疑問,一起來梳理一下,自由提問,一起解答。

三、解答預(yù)習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提問,學生解答

2、教師檢查重點詞語(點擊幻燈片)

品讀詩歌,先從朗誦開始。四言詩節(jié)奏:二二節(jié)拍,詩歌誦讀,要注意語速,語調(diào),要有抑揚頓挫之美感。感嘆句、陳述句一般讀降調(diào),問句一般讀升調(diào)。請同學們找出詩文中的問句,加以朗讀體會。

四、朗讀詩歌。

學生朗讀,師生點評。

(1)節(jié)拍:二二節(jié)拍(點擊幻燈片)

(2)語調(diào)(句式)(點擊幻燈片)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3)教師范讀。

(4)學生朗讀。

進一步品讀詩歌,把握詩歌的內(nèi)容和情感,有些詩歌可以抓意象,有些詩歌可以抓詩眼,《短歌行》是有詩眼的,這首詩的詩眼是什么呢?哪些句子寫了“憂”,找一找。

五、品讀詩句,理解內(nèi)涵。

1、聽配樂演唱,把握詩歌情感——“憂”(點擊幻燈片鏈接)(板書)

2、品讀含“憂”的句子(點擊幻燈片)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p>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p>

詩人在“憂”什么呢?同學們討論兩分鐘,有了結(jié)果后展示你的理解

3、把握“憂”的內(nèi)涵。(點擊幻燈片)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獞n人生短暫(板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人才難得(板書)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憂功業(yè)未成(板書)

4、小結(jié):憂人生短暫,憂人才難得,憂功業(yè)未成,詩人心中有憂,何以解憂呢?杜康能解嗎?要寫解憂,必須求得賢才。《短歌行》實質(zhì)上就是一首“求賢歌”。我們心目中的曹操嫉賢妒能,歷史上真實的曹操其實求賢若渴。建安十五年,十九年,二十三年,曹操三次頒發(fā)求賢令。點擊幻燈片

5、資料鏈接:曹操的《求賢令》點擊幻燈片

原文: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于渭濱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求賢令》是曹氏有限公司明明白白的人才招聘廣告,《短歌行》就是一份含蓄委婉的古詩版本的人才招聘廣告。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賢才們愿意投奔曹操嗎?曹操在這份古詩版人才招聘廣告中開出了怎樣的誘人條件來吸引人才呢?同學們找找表明曹操對待人才態(tài)度的詩句,體會一下,曹操是怎樣留人的。討論兩分鐘。

6、品讀句子,理解詩人如何“求賢”。(點擊幻燈片)

(1)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以待遇留人)(板書)

(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以情感留人)(板書)

(3)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以事業(yè)留人)(板書)

7、總結(jié):憂人生短暫,人才難得,功業(yè)未成,所以此詩讀來深沉悲涼。曹操自比周公,想求得賢才來一統(tǒng)天下,解百姓戰(zhàn)亂流離之疾苦,有一股英雄之氣馳騁其間,所以此詩又讀來慷慨激昂。“悲涼慷慨”是此詩風格,又恰恰正是“建安文學”的“風骨”。曹操是“建安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和組織者。同學們來聽聽《短歌行》演唱,來感受一下這份悲涼慷慨的情懷。(解釋版本問題)

六、拓展延伸:

1、經(jīng)典永遠是經(jīng)典,《短歌行》給了我們很多的人生啟示,你從中悟到一些怎樣的人生道理呢?

2、曹操積極奮進的人生態(tài)度,渴望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是當時時代精神展示,以曹操為首的建安文人張揚自己的政治理想,展現(xiàn)自己的個性才情,關(guān)注時代的發(fā)展脈搏,這種時代精神對后世的影響非常深遠:很多后世文人志士都唱出了自己的心聲。

3、幻燈展示:(點擊)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醪g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畎?/p>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鸥?/p>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謩t徐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珴蓶|

七、課堂總結(jié):

曹操老矣,故人已去,而我們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所以我們無須感慨人生短暫,只要好好珍惜當下。泱泱中華,盛世繁榮,國泰民安,直追盛唐。時代給了我們最好的機遇。同學們,讓我們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努力學習,志存高遠,張揚自己的理想抱負,展示自己的個性才情,成就一番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八、作業(yè)布置:

1、背誦詩歌。

2、課外查閱資料,閱讀曹操的《蒿里行》,朱永嘉先生的《論曹操》,進一步了解曹操。

短歌行教案 篇6

各位領(lǐng)導,各位評委老師,各位同仁,大家晚上好,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2第二單元第8課《詩三首》中的第二首是《短歌行》。這個單元主要是學習從先秦到南北朝時期的詩歌。單元內(nèi)容包括:《兩首》、《離騷》、《孔雀東南飛》、《漢魏晉詩三首》,是高一新生繼必修1第一單元學習中國現(xiàn)代詩歌的基礎(chǔ)上又一關(guān)于詩歌學習的階段。

而《短歌行》是魏時曹操以樂府舊題創(chuàng)作的一首四言詩,它雖然繼承了漢代樂府的傳統(tǒng),但面對人生苦短卻一掃兩漢時期及時享樂的腐朽詩風,代之以新鮮的現(xiàn)實內(nèi)容——政治理想的高揚,建功立業(yè)的欲望,強烈的個性,都體現(xiàn)了魏晉時代文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學習它對中學生思想道德及人生價值取向有著正面的教育意義。

“閱讀鑒賞”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主體。新課標對這部分的要求是學生能在鑒賞活動中,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并能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恰當?shù)乇磉_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閱讀感受,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所以教學大綱和教材都強調(diào)高中語文詩歌鑒賞單元的教學必須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品質(zhì)為主,教學重點必須放在如何指導學生閱讀鑒賞這方面。

根據(jù)《課程標準》,教材的特點,結(jié)合學生的基本學情,特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

(1)、能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詩歌;

(2)、理解曹操“憂”的內(nèi)涵,感受詩歌的情感變化;

(3)、學習并掌握詩中運用比興、典故等表現(xiàn)手法的鑒賞方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shè),誦讀、質(zhì)疑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方法歸納等學習能力。

3、情感與態(tài)度:體會并學習曹操為實現(xiàn)人生價值而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

教學重點: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yè)的心情。

教學難點:1.通過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境(內(nèi)容)。

2.運用典故及比興手法表達感情的技巧。

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及學習者特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調(diào)動學生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獲得學會學習的能力與方法,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以下策略:

1、體驗法:學生結(jié)合情境,通過誦讀,深刻理解詩歌的情感和內(nèi)涵。

2、質(zhì)疑釋疑法:引導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培養(yǎng)個性化閱讀能力。

3、小組合作與對話交流法:通過學生與文本對話——學生與學生對話——學生與教師對話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能力。

4、拓展研究法:運用新舊知識進行拓展遷移,豐富詩的文化內(nèi)涵。

①《三國演義》中曹操“橫槊賦詩”的一段視頻剪輯。

1、導語:歷史是任人涂抹打扮的小姑娘,千年煙塵后,歷史人物的模樣難免模糊。現(xiàn)在,請你談?wù)劊闼赖牟懿偈窃鯓右粋€人物?

2、導入課題: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當年他親率八十萬大軍,列陣長江,欲一舉蕩平“孫劉聯(lián)盟”,夜宴群雄,橫槊賦詩時所吟唱的《短歌行》。

從說曹操開始,看學生的知識儲備和閱讀面如何。引導學生走進詩歌,走進曹操的內(nèi)心。

2、正音。教師使用多媒體出示對此詩預(yù)設(shè)的重要字的讀音。

3、情境感染:播放《三國演義》中曹操“橫槊賦詩”的一段視頻剪輯。

短歌行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通過誦讀和分析討論,體味《短歌行》“憂”中奮發(fā)、慷慨悲涼的思想感情;希望能為學生學習古詩文提供一個一般性的樣例(誦讀熟悉-解決詞句疑難-領(lǐng)悟思想情感-誦讀鞏固)。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領(lǐng)會全詩的主旨。

2、反復(fù)誦讀,體會本詩的藝術(shù)特點,學會鑒賞詩歌的方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設(shè)想:

1、貫徹兩個思想:誦讀是基礎(chǔ),盡量讓學生自己討論分析。

2、本詩的思想感情還是較明顯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卻是個難點;應(yīng)該通過分析曹操的生平、為人及寫作背景來評析,給學生一些相關(guān)的補充閱讀材料是必要的。

3、全課教學分為三塊:初步體味(熟悉內(nèi)容),深入體味(討論分析其思想感情),鞏固體味(誦讀)。深入體味部分用三個問題來結(jié)構(gòu)(你對詩中哪個句子有感觸?“憂”、“求賢”各為了什么?曹操何許人也?)。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從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懷天下、壯志凌云的英雄。可以說,曹操的功績是非常大的。但是為什么歷來人們對他毀譽參半呢?當時的汝南名士許邵shào曾說,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戲曲舞臺上也給曹操畫上了代表奸臣的白臉。其實,站在客觀歷史的角度上來看,曹操確實對歷史做出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作家介紹及背景

(一)作家介紹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說他是政治家呢,是因為他“外定武功,內(nèi)興文學”

,知人善察,唯才是舉;說他是軍事家呢,是因為他指揮了官渡之戰(zhàn),逐漸統(tǒng)一了中國北方;說他是文學家呢,則是因為他是建安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和組織者。既然我們現(xiàn)在知道他是個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那么今天,我們就從文學家的角度上來看一看他作為政治家和軍事家的抱負和情懷。

作為文學家:曹操精音律,善詩歌,即使在鞍馬勞頓中,也常常橫槊賦詩,隨章命題。他的文學成就頗高,與其子曹丕、曹植成為建安文壇的領(lǐng)袖,開創(chuàng)了一代文風,其詩語言質(zhì)樸,情感深沉,格調(diào)蒼涼悲壯,被稱譽為“建安風骨”,他用樂府古題寫時事,繼承漢樂府民歌“緣事而發(fā)”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真實反映了漢末動亂的社會現(xiàn)實。他的詩歌內(nèi)容較為豐富,風格蒼勁悲涼。有反映戰(zhàn)亂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個人政治抱負的《短歌行》;有寫景的《觀滄?!泛褪闱榈摹洱旊m壽》等。

他以海納百川的胸襟,招集當時的許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鄴下,公讌倡和,形成一個文學集團。曹操自己的文學路線和寫作態(tài)度對于其他作家起著更具體的領(lǐng)導和倡導作用,促進了建安文學的繁榮。

(二)解題

我們先看下題目,了解些基本知識,這是一首樂府詩,是漢樂府的一個曲調(diào)的名稱,樂府詩有“長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據(jù)歌詞音節(jié)的長短而言。一般說,長歌比較熱烈奔放,而短歌的節(jié)奏比較短促,低吟短唱,適于抒發(fā)內(nèi)心的憂愁和苦悶。因此我們從題目可以知道這首詩的音節(jié)較短。行,則是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可配樂歌唱。這些,大家作為常識了解即可。

(三)、相關(guān)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后擊敗呂布、袁術(shù)等豪強集團,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戰(zhàn)一舉消滅了強大的袁紹勢力,統(tǒng)一了北方。這年冬天,親率八十三萬大軍,列陣長江,與“孫劉聯(lián)盟”戰(zhàn)于赤壁之下,想一統(tǒng)天下,結(jié)果大敗。當時曹操已經(jīng)五十余歲,面對戰(zhàn)亂連年,統(tǒng)一中國的事業(yè)仍未完成的社會現(xiàn)實,因而憂愁幽思,苦悶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以統(tǒng)一天下為己任,決心廣泛延攬人才,招納賢士致力于建功立業(yè),并寫下了這首詩《短歌行》。

三、整體感知 誦讀熟悉-解決疑難

1、朗讀感知:所謂詩歌是“三分詩,七分讀。”下面我們聽下《短歌行》的配樂詩朗誦,體會詩歌的情感基調(diào),聽后我請同學來談?wù)動惺裁锤杏X體會?看我們從中能得到什么啟示?(給紅色的字標音)

2、字詞點撥:朗讀詩歌其實就是我們每個人用自己的情感去解讀詩歌,與作者產(chǎn)生心靈上的共鳴?,F(xiàn)在請同學們扮演一次曹操,來次橫槊賦詩。如今你就是那位文才武略,領(lǐng)軍出征,欲一統(tǒng)天下的曹操,你該怎么去讀?請學生翻譯。

3、明確“憂”和“求賢”的思想情感內(nèi)涵。

提問:你以為在本詩中曹操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呢?(憂)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憂的是什么呢?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

板書:

(人生苦短)(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賢才難得)(求賢才為己用,實現(xiàn)統(tǒng)一天下的宏偉壯志)從“青青……斷絕”

(功業(yè)未就)作者為了什么而“求賢”呢?“山不厭高……天下歸心”

(求賢若渴,求的是一統(tǒng)天下)

4、解決“憂”和“求賢”的統(tǒng)一問題:

既然曹操那么“憂”,又深知“人生苦短”,為什么沒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還要那么辛苦地“但為君故,沉吟至今”,還要去“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呢,還要去“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呢,還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統(tǒng)一大業(yè)”呢?豈不很苦嗎?因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較安逸的人。(曹操何許人也?)

要求學生講講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對曹操的評價,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態(tài)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結(jié)論: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書:英雄之慷慨悲歌)

5、詩歌的主旨 :

這首詩感慨光陰易逝,功業(yè)難成,抒發(fā)了作者求賢若渴,共圖大業(yè)的急切心情。表現(xiàn)出建功立業(yè)的強烈愿望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6、解決疑難(內(nèi)容、手法、情感)

①如何理解“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四句詩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詩人奮發(fā)進取,不懈追求的理想。“對酒當歌”,猛一看很象是《古詩十九首》中的消極調(diào)子,而其實大不相同。這里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yè)。又從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個人之情,發(fā)愁時間過得太快,恐怕來不及有所作為。實際上卻是在巧妙提醒廣大賢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樣易于消失,賢士應(yīng)該珍惜時間,及時施展才華。

在這四句詩中,詩人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個“愁”字,“愁”到需要用酒來消解的地步?!俺睢边@種感情本身是無法評價的,能夠評價的只是這種情感的客觀內(nèi)容,也就是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頹廢的緣故而愁,那么,這愁就是一種消極的感情;反之,為著某種有進步意義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放到具體的歷史背景中看,曹操為了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國的雄心壯志而苦苦追求。這個“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遠大理想還沒有實現(xiàn)時所產(chǎn)生的煩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

②如何理解“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這四句詩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心情?!爸芄虏浮钡牡涔食鲇凇俄n詩外傳》,據(jù)說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敝芄珵榱私哟煜轮?,有時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shù)次,這種傳說當然是太夸張了。不過這個典故用在這里卻能突出地表現(xiàn)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二句也是通過比喻極有說服力地表現(xiàn)了人才多多益善。

7.這首詩的藝術(shù)特色有哪些?

⑴巧用比興。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賢才喻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達賢才難得而憂慮不絕的心情。

“烏鵲南飛”一句,以烏鵲比喻賢士;“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則比喻賢士徘徊選擇明主之意;烏鵲南飛比喻賢才尚在徘徊選擇之意,流露詩人惟恐賢才不來歸附的焦急心情。

“山不厭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廣招人才的博大胸懷。意在表明詩人以開闊的胸懷接納賢才,唯才是舉,多多益善。

⑵巧用典故。

“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鄭風·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賢才。本意是傳達戀愛中的女子對情人愛怨和期盼的心情。這里詩人化用詩意,比喻熱烈期待賢士的到來。古樸深沉,自然妥貼。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表達詩人禮遇賢才的態(tài)度

周公吐哺:作者以周公自比,表達求賢之誠懇,用周公禮賢下士的精神自勵。

(3)借代。唯有杜康:以發(fā)明酒的人名來代指酒

四、思想教育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笔前?,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身處亂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業(yè)的堅定信念,我們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發(fā)憤圖強,鑄造絢麗輝煌的人生。

五、課外探究

(1) 魯迅: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guān)系》)

(2)、許紹對曹操的評語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3)、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既而凄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段涞奂o》

以上是一些關(guān)于曹操的資料,請你結(jié)合《短歌行》詩人的形象來評價歷史人物曹操。

短歌行教案 篇8

【學情分析】 :

高一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詩歌積累,他們對中國古典詩歌已經(jīng)有了一定了解和閱讀能力,對于理解《短歌行》的思想內(nèi)容并不存在太大的困難,所以在課堂上,經(jīng)師生的共同探討、教師的點撥和啟發(fā),學生應(yīng)該能夠通過反復(fù)誦讀、比較鑒賞和聯(lián)想把握詩歌的意境與思想內(nèi)容。

【三維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并背誦全詩。

2、培養(yǎng)學生穿透詩文把握文章內(nèi)涵的能力。

3、教育學生自覺珍惜時間,樹立遠大志向。

【教學重點】:

1、體會一個政治家身處**時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賢若渴的情懷。

2、熟背全詩。

【教學難點】:

用典、比興等藝術(shù)手法的運用。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appears(說曹操,曹操就到),有沒有同學知道這句俗語的意思?“devil”一詞是什么意思呢?為什么要把“魔鬼”翻譯為曹操呢?接下來,我想請一些同學談?wù)勀闼?,所了解的曹操?/p>

點評:剛才同學們從不同角度切入,談到了自己所了解得曹操,這是一個很好的嘗試,在同學們的發(fā)言中,我也注意到了同學們或貶曹,或褒曹的感情傾向

但,我們需要明確的是:其實小說或戲劇不一定能客觀地反映曹操的真實性格,也許歷史上的曹操并不像小說、戲劇、或大家所想的那樣,奸邪,狡詐。

接下來,我們就通過幻燈片,一起來了解一下歷史上真實的曹操。

一、作者曹操(展示幻燈片):

曹操(155-220),字孟德,東漢人。三國魏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外定武功,內(nèi)興文學”,是建安(漢獻帝年號)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和組織者,其詩直接繼承漢樂府民歌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他的創(chuàng)作一方面反映了社會的**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現(xiàn)了統(tǒng)一天下的理想和壯志,具有“慷慨悲涼”的獨特風格。這種風格被稱為“建安風骨”或“魏晉風骨”。曹操,一個令人評說不盡的歷史人物。

短歌行:古樂曲的名稱,屬于漢樂府舊題,運用樂府舊題來補做新詞的詩歌,就是“擬樂府”。

長歌行與短歌行的區(qū)別:根據(jù)《樂府解題》,其分別在歌聲、曲調(diào)的長短。

在正式賞析本詩歌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下這首詩的寫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公元2),曹操率大軍南下,列陣長江,欲一舉蕩平孫劉勢力。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皎月當空,江面風平浪靜。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請眾文武,飲酒至興,忽聞鴉往南飛鳴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橫槊賦詩,吟唱了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問:進一步思考:大家能不能在詩中找出感情色彩最濃厚的字眼。

(我們說這首詩總共有兩段,但是我們還可以把這兩段分為四節(jié),所以我們先來齊讀第一節(jié)(從開頭至唯有杜康)

那我是不是可以用一句話概括——人生短暫!!(板書):人生短暫!!

問:作者在這里是如何形容人生苦短,用到哪種修辭手法?

雖然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古今往來涉及酒的詩篇不勝枚舉。

但是,我們需強調(diào),

所以在這里你別看曹操就被邀明月,欲與爾同銷萬古愁,到最后,他的憂愁真正得到排解了嗎?

沒有!正如李白所說“抽刀……,舉杯?!睉n愁沒有排解。那么曹操還憂愁什么?

短歌行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況;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內(nèi)容;背誦本詩。

2.過程與方法:在誦讀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詩歌的藝術(shù)特色。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yè)的心情,體會作者的憂患意識。

教學重點: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yè)的心情。

教學難點:

1.通過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境(內(nèi)容)。

2.運用典故及引用詩句表達感情的技巧。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反復(fù)誦讀,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

2.點撥法:以點帶面,抓住關(guān)鍵詩句進行點撥。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語:

中國,是詩的`國度。從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開始,歷經(jīng)楚辭、漢樂府、《古詩十九首》,到了魏晉時期,中國詩歌史上又出現(xiàn)了一個重要時期:建安文學時期。此期許多作品從漢樂府民歌中吸取養(yǎng)料,創(chuàng)作五言抒情詩,五言詩由此走向成熟,同時出現(xiàn)七言詩,更從促進了唐代“近體詩”的成熟發(fā)展,在中國詩歌詩起到它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而建安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與組織者,也正是這位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

二、 檢查自主閱讀:

1.了解曹操其人及創(chuàng)作背景。(知人論世)

曹操(155-220),字孟德,東漢人。三國魏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外定武功,內(nèi)興文學”,是建安(漢獻帝年號)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和組織者,其詩直接繼承漢樂府民歌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他的創(chuàng)作一方面反映了社會的動亂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現(xiàn)了統(tǒng)一天下的理想和壯志,具有“慷慨悲涼”的獨特風格。這種風格被稱為“建安風骨”或“魏晉風骨”。

創(chuàng)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在敗呂布、平袁術(shù)、滅袁紹的基礎(chǔ)上,統(tǒng)一了北方。這年冬天,他親率八十三萬大軍,列陣長江,欲一舉蕩平“孫劉聯(lián)盟”,統(tǒng)一天下。結(jié)果在赤壁之戰(zhàn)中失利,被周瑜殺得大敗而歸。當時的曹操已經(jīng)53歲了,面對戰(zhàn)亂連年,統(tǒng)一中國的事業(yè)仍未完成的社會現(xiàn)實,因而憂愁幽思,苦悶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統(tǒng)一天下為己任,決心廣泛延攬人才,招納賢士致力于建功立業(yè)。

2.你認為本詩的情感著眼點在哪一個字?追問:他憂的是什么?人生短暫、人才難求。

三、合作學習、賞析詩歌:(微觀入詩)

1.微觀入詩,就是從理解詩意開始;而理解詩意,就是從誦讀開始。此詩格調(diào)高遠,感情豐富,是詩人內(nèi)心世界的真實寫照,哪位同學先自告奮勇朗讀一下這首詩呢?

請一學生朗讀完后首先肯定他的優(yōu)點:如聲音洪亮,有激情。

大家再一起來聽聽錄音,聽完后我會請同學起來回答朗讀帶讀出的聲音給你什么感受?和剛才這位同學讀的一樣嗎?你覺得怎么讀這首詩歌會更好?

明確:要把那種蒼勁雄健,慷慨悲涼的感情表現(xiàn)出來。節(jié)奏多二二式,語速要慢點。

2.合作探究,感受詩句,品味意境:

(1)以小組為單位,根據(jù)課文注釋,在預(yù)習的基礎(chǔ)上了解詩意。學生可以提出問題,并請其他組學生回答。

四節(jié)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

第一層:時光易逝人生苦短

第二層:渴望賢才禮遇嘉賓

第三層:渴盼人才憂思難解

第四層:虛心納士竭盡誠心

(2)以小組為單位,探究本文運用了哪些藝術(shù)手法來表達作者什么樣的情感?(注意表述格式,授課時重點突出借代與用典)

第一層: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斠钥?,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明確:①設(shè)問開頭,破空而來,表達詩人對人生的思考。②運用“朝露”為喻,表達年華易失的感慨。③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聯(lián)想。

補充:不直接說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稱,借同它密切相關(guān)的名稱去代替,這種辭格叫借代,也叫“換名”。它重在事物的相關(guān)性。作用:可以引人聯(lián)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第二層: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確:運用典故,同時又以“子衿”“鹿鳴”起興,表達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說明賢才若來投奔于已,必將極盡禮節(jié)招待他。

補充:所謂用“典”,是指在詩詞中通過各種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作用:在唐以前詩歌中主要表現(xiàn)為增加詩歌的容量,使詩典雅耐讀,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詩詞曲中主要是懷古傷今,詠史言志。

第三層: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明確: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賢才喻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達渴望賢才來歸的心意。而在這還沒有實現(xiàn)的情況下,才“憂從中來,不可斷絕”。這四句詩仍是寫“憂”,從情感上照應(yīng)第一節(jié)?!霸侥岸融洹彼木渚湟夂魬?yīng)第二節(jié),仍是想象賢才歸已時的歡快場面。

第四層: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明確:①以“烏鵲”無枝可依類比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猶豫不決,彷徨不知何去何從。表達出對人才的渴望。②后四句用典說明自己渴望多納賢才,殷勤地接待賢才。表達作者胸懷大志,一統(tǒng)天下的愿望。

(3)小結(jié):

全詩著眼點:憂(功業(yè)、人才),全詩落腳點:志(一統(tǒng)天下)。

作者從人生的感慨過渡到政治理想,心境由狹變闊,情緒由低沉到高昂,因此從全詩高度來看,這也是一種先抑后揚的寫法。

四、探究綜合,遷移評價:

1.也就是這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列陣長江,想一舉消滅孫權(quán)和劉備的勢力。赤壁大戰(zhàn)前夕,酒宴眾文武,喝酒到半夜,忽然聽到烏鴉聲往南飛鳴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長槊唱《短歌行》。(觀看電影片段――曹操吟唱《短歌行》)

2.在《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是個奸雄的形象,如曹操借刀殺楊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寧教我負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負我”。所以后人覺得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京劇中曹操的白臉形象(在戲劇中白臉代表壞人),曹操是一個奸詐、陰險、嫉妒的人。

3.面對這截然不同的評價,你是如何有什么看法?請以“曹公,我想對你說……”為題寫一段真情告白,字數(shù)100字左右,寫得比較有激情。(交流)。

示例:曹公,人說你是治世之能臣也好,還是亂世之奸雄也罷,歷史自有公論。你是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你登高必賦,且多慷慨悲涼之句。景仰你,是因為你有一位英雄主義者的豪情壯志;敬佩你,更是因為你是人生的斗士?!耙蝗f年太久,只爭朝夕”,吟哦你的詩句,磨礪著我萬千豪情。

五、拓廣積累: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三國演義》卷首詞)面對這個在歷史大浪中的弄潮兒,你還能想起哪些他寫的詩句,讓你心潮澎湃,久久不息?

例如:

《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觀滄?!啡赵轮校舫銎渲?;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積累以前學過的一些有涉及酒這個字的詩詞,

六、課堂總結(jié):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當站在歷史的關(guān)口,每個人都會產(chǎn)生危機感和憂患意識,為自己的前途感到彷徨和苦悶。但我們不能因此沉溺其中,更要因憂愁而迸發(fā)出巨大生命能量,在朗朗長空留下我們光輝燦爛痕跡!

七、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本文。

2.積累以前學過的一些有涉及酒這個字的詩詞。

3.預(yù)習本課題其余兩首詩歌,注意其所用的藝術(shù)手法。

最新短歌行教案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對“短歌行教案”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并整理了相關(guān)資料。教案課件是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所以在寫的時候老師們就要花點時間咯。?老師們要準備好教案和課件,創(chuàng)造有趣的課堂氛圍。這是一個非常有用的資源我相信您會喜歡它!

短歌行教案 篇1

1、教材分析

《短歌行》是建安文學開創(chuàng)者曹操的著名作品,也是漢魏詩歌的杰出代表。這是一首曹樂府詩歌,全詩運用比興、典故等藝術(shù)手法,抒情與言志相結(jié)合,表現(xiàn)了曹操一統(tǒng)天下的雄心壯志。《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新課標必修第二冊第二單元“詩三首”中的一首,本單元要求學生學會欣賞詩歌意象,品味詩歌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課文的基本特征是意象明朗、語言精煉、情感真摯。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教師應(yīng)以點撥為主,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但是漢魏詩歌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在教學時不能忽視對詩歌大意的疏通以及對重點知識的講解。

2、說學生情況

中國古典詩歌對于學生并不陌生,從小學到初中都一直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許多著名作品學生都能吟誦,所以都有一定的古典詩歌學習基礎(chǔ)。但是,漢魏詩歌時代久遠,語言精煉,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在學習時不僅要熟讀、背誦,還要了解詩歌特點,領(lǐng)悟詩人抒發(fā)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新課標就強調(diào):“高中語文課程應(yīng)幫助學生獲得較為全面的語文素養(yǎng),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育人的功能?!?/p>

短歌行教案 篇2

一、學習目標:

體會詩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領(lǐng)會全詩的主旨。

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yè)的心情。

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yè)的心情。

通過品味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

運用典故等手法表達感情的技巧。

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三國時期,風云動蕩。孫權(quán)靠父兄基業(yè)坐斷江東,劉備憑皇叔身份、仁義情懷三分天下有其一,那么,曹操又憑什么一統(tǒng)北方呢?同學們心目中的曹操是怎樣的呢?

“挾天子以令諸侯”--玩權(quán)術(shù),

曹操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作為政治家,軍事家,歷史自有公論,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短歌行》,領(lǐng)略它作為文學家的風采,了解歷史上真實的曹操。

“行”是一種文體。短歌行,漢樂府曲調(diào)名,是用于宴會場合的歌辭?!伴L歌”、“短歌”是針對歌詞音節(jié)的長、短而言的。一般說,長歌比較熱烈奔放,而短歌的節(jié)奏比較短促,低吟短唱,適于抒發(fā)內(nèi)心的憂愁和苦悶。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83萬大軍南下,列陣長江,欲一舉蕩平孫劉勢力。赤壁之戰(zhàn)前夕,曹操酒宴文武百官,飲至半夜,忽聞烏鵲鳴叫往南飛去,曹操深感此景,橫槊賦詩《短歌行》。

預(yù)習過程中,同學們還有哪些字詞疑問,一起來梳理一下,自由提問,一起解答

品讀詩歌,先從朗誦開始。四言詩節(jié)奏:二二節(jié)拍,詩歌誦讀,要注意語速,語調(diào),要有抑揚頓挫之美感。感嘆句、陳述句一般讀降調(diào),問句一般讀升調(diào)。請同學們找出詩文中的問句,加以朗讀體會。

四、朗讀詩歌。

學生朗讀,師生點評。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 唯有/杜康。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月明/星稀, 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進一步品讀詩歌,把握詩歌的內(nèi)容和情感,有些詩歌可以抓意象,有些詩歌可以抓詩眼,《短歌行》是有詩眼的,這首詩的詩眼是什么呢?哪些句子寫了“憂”,找一找。

五、品讀詩句,理解內(nèi)涵。

1、聽配樂演唱,把握詩歌情感--“憂” (點擊幻燈片鏈接) (板書)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憂人生短暫(板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4. 小結(jié):憂人生短暫,憂人才難得,憂功業(yè)未成,詩人心中有憂,何以解憂呢?杜康能解嗎?要寫解憂,必須求得賢才?!抖谈栊小穼嵸|(zhì)上就是一首“求賢歌”。我們心目中的曹操嫉賢妒能,歷史上真實的曹操其實求賢若渴。建安十五年,十九年,二十三年,曹操三次頒發(fā)求賢令。點擊幻燈片

原文: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于渭濱者乎? ……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求賢令》是曹氏有限公司明明白白的人才招聘廣告,《短歌行》就是一份含蓄委婉的古詩版本的人才招聘廣告。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賢才們愿意投奔曹操嗎?曹操在這份古詩版人才招聘廣告中開出了怎樣的誘人條件來吸引人才呢?同學們找找表明曹操對待人才態(tài)度的詩句,體會一下,曹操是怎樣留人的。討論兩分鐘。

(1)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以待遇留人)(板書)

(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以情感留人)(板書)

(3)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以事業(yè)留人)(板書)

7.總結(jié):憂人生短暫,人才難得,功業(yè)未成,所以此詩讀來深沉悲涼。曹操自比周公,想求得賢才來一統(tǒng)天下,解百姓戰(zhàn)亂流離之疾苦,有一股英雄之氣馳騁其間,所以此詩又讀來慷慨激昂。“悲涼慷慨”是此詩風格,又恰恰正是“建安文學”的“風骨”。曹操是“建安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和組織者。同學們來聽聽《短歌行》演唱,來感受一下這份悲涼慷慨的情懷。(解釋版本問題)

六、拓展延伸:

1.經(jīng)典永遠是經(jīng)典,《短歌行》給了我們很多的人生啟示,你從中悟到一些怎樣的人生道理呢?

2.曹操積極奮進的人生態(tài)度,渴望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是當時時代精神展示,以曹操為首的建安文人張揚自己的政治理想,展現(xiàn)自己的個性才情,關(guān)注時代的發(fā)展脈搏,這種時代精神對后世的影響非常深遠:很多后世文人志士都唱出了自己的心聲。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

七、課堂總結(jié):

曹操老矣,故人已去,而我們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所以我們無須感慨人生短暫,只要好好珍惜當下。泱泱中華,盛世繁榮,國泰民安,直追盛唐。時代給了我們最好的機遇。同學們,讓我們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努力學習,志存高遠,張揚自己的理想抱負,展示自己的個性才情,成就一番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2、課外查閱資料,閱讀曹操的《蒿里行》,朱永嘉先生的《論曹操》,進一步了解曹操。

[《短歌行》教學設(shè)計]

短歌行教案 篇3

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短歌行》,選自人教版高中語文教科書必修二第三單元。

一、 說教材:

《短歌行》是在《詩經(jīng)》、《離騷》和《涉水采芙蓉》的基礎(chǔ)上學習的。這首詩繼承了雖然漢代樂府的傳統(tǒng),面對人生苦短卻一掃兩漢時期及時享樂的腐朽詩風,代之以新鮮的現(xiàn)實內(nèi)容——政治理想的高揚,建功立業(yè)的欲望,強烈的個性,都體現(xiàn)了魏晉時代文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

二、說學情:

學生雖然對詩歌已有了初步的認知,但在品讀書詩歌的底子比較薄弱,對詩歌的感悟能力有待加強。

三、 課標解讀及定位:

“閱讀鑒賞”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主體。新課標對這部分的要求是學生能在鑒賞活動中,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并能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恰當?shù)乇磉_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閱讀感受,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所以教學大綱和教材都強調(diào)高中語文詩歌鑒賞單元的教學必須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品質(zhì)為主,教學重點必須放在如何指導學生閱讀鑒賞這方面。

根據(jù)《課程標準》,教材的特點,結(jié)合學生的基本學情,特制定本課的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曹操“憂”的內(nèi)涵,感受詩歌的情感變化。

(2)、理解詩人積極向上,追求實現(xiàn)自我人生價值的精神風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shè),反復(fù)誦讀、設(shè)疑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比較歸納等學習能力。

3、情感與態(tài)度:體會并學習曹操積極進取、實現(xiàn)自我人生價值的,形成熱愛生命,珍惜生命的價值觀。

教學難點:通過比較閱讀,感受詩人積極向上,追求實現(xiàn)自我人生價值的創(chuàng)作風格。

五、說教法和學法:為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法和朗讀品味法等。

1、體驗法: 結(jié)合情境,通過誦讀,深刻的理解詩歌的情感和內(nèi)涵。

2、質(zhì)疑釋疑法: 引導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培養(yǎng)個性化閱讀能力。

3、拓展研究法: 語文的觸角伸向更為廣闊的空間,升華學生的語文能力。運用所學知識進行遷移比較。

導入:三國是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有多少風流人物在這里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又有多少蓋世英雄在這里叱咤風云,曹操就是其中典型的一員。同學們,你們試想一下,在這個風云變幻,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曹操的應(yīng)景之作應(yīng)具有怎樣的感情?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曹操的短歌行。

使用《三國演義》的主題曲及圖片作為背景。 創(chuàng)設(shè)語境,激趣入學,為詩歌鑒賞作好情感鋪墊。

1、朗讀詩歌,

2、圍繞“憂”設(shè)疑討論。

(1)詩歌中哪個字最能體現(xiàn)詩人的情感?

(2)哪些詩句體現(xiàn)了詩人的憂?詩人為何而憂?

學生討論,搶答發(fā)言,教師使用多媒體出示答案。

1、正音,初步感知詩味。

2、通過設(shè)疑討論,學生能初步理解曹操“憂”的內(nèi)涵。突破本課的教學重點。

體會詩人情感變化, 設(shè)疑討論:

(1)除了“憂”詩中還有哪些情感? 談?wù)勗姼璧那楦凶兓?/p>

(3)觀看《三國演義》中的《短歌行》吟唱視頻。

將學生分組討論舉手回答,教師總結(jié),多媒體出示詩歌的.情感發(fā)展脈絡(luò)。學生觀看視頻,發(fā)揮想象,加深對詩歌情感起伏變化的理解。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探討,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鍛煉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及變化,落實本課的教學重點。使用多媒體播放《短歌行》吟唱片段 ,通過視覺和聽覺的沖擊,學生更加深刻的體會詩人的情感變化,落實本課重點,同時教學難點的突破服務(wù)。

1、學生自由朗讀詩歌。

2、學生配樂范讀。

3、評價范讀效果。

4、播放范讀音頻。

學生根據(jù)對詩歌情感的理解,自由嘗試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學生自我推薦配樂朗讀。

學生結(jié)合詩歌情感及節(jié)奏等內(nèi)容對范讀進行評價,。

通過自由朗讀,個讀和評價等多種形式,在把握詩歌情感的基礎(chǔ)上品讀詩歌,讀出詩味。

使用背景音樂及精美畫面渲染氣氛,激發(fā)學生品讀的愛好,深化對詩歌情感的理解。

1.人生苦短,生命無常是古代詩歌中常見的主題,試比較《短歌行》和《西門行》,說說兩者對于生命短暫的憂嘆有何不同。

2.全班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將學生分成八組,分組討論。教師先啟發(fā)學生,再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然后由小組代表發(fā)表各自觀點,教師給予評價總結(jié)。

通過對兩首不同風格的詩歌進行鑒賞比較,學生感受到面對人生苦短時兩種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一種是及時享樂,另一種是把握時間,實現(xiàn)人生價值。加深對曹操積極進取、實現(xiàn)自我人生價值的精神風貌的理解,突破本課的難點。

通過鑒賞比較,學生自覺形成熱愛生命,珍惜生命的價值觀。

短歌行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通過誦讀和分析討論,體味《短歌行》“憂”中奮發(fā)、慷慨悲涼的思想感情;希望能為學生學習古詩文提供一個一般性的樣例(誦讀熟悉-解決詞句疑難-領(lǐng)悟思想情感-誦讀鞏固)。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領(lǐng)會全詩的主旨。

2、反復(fù)誦讀,體會本詩的藝術(shù)特點,學會鑒賞詩歌的方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設(shè)想:

1、貫徹兩個思想:誦讀是基礎(chǔ),盡量讓學生自己討論分析。

2、本詩的思想感情還是較明顯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卻是個難點;應(yīng)該通過分析曹操的生平、為人及寫作背景來評析,給學生一些相關(guān)的補充閱讀材料是必要的。

3、全課教學分為三塊:初步體味(熟悉內(nèi)容),深入體味(討論分析其思想感情),鞏固體味(誦讀)。深入體味部分用三個問題來結(jié)構(gòu)(你對詩中哪個句子有感觸?“憂”、“求賢”各為了什么?曹操何許人也?)。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從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懷天下、壯志凌云的英雄??梢哉f,曹操的功績是非常大的。但是為什么歷來人們對他毀譽參半呢?當時的汝南名士許邵shào曾說,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戲曲舞臺上也給曹操畫上了代表奸臣的白臉。其實,站在客觀歷史的角度上來看,曹操確實對歷史做出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作家介紹及背景

(一)作家介紹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說他是政治家呢,是因為他“外定武功,內(nèi)興文學”

,知人善察,唯才是舉;說他是軍事家呢,是因為他指揮了官渡之戰(zhàn),逐漸統(tǒng)一了中國北方;說他是文學家呢,則是因為他是建安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和組織者。既然我們現(xiàn)在知道他是個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那么今天,我們就從文學家的角度上來看一看他作為政治家和軍事家的抱負和情懷。

作為文學家:曹操精音律,善詩歌,即使在鞍馬勞頓中,也常常橫槊賦詩,隨章命題。他的文學成就頗高,與其子曹丕、曹植成為建安文壇的領(lǐng)袖,開創(chuàng)了一代文風,其詩語言質(zhì)樸,情感深沉,格調(diào)蒼涼悲壯,被稱譽為“建安風骨”,他用樂府古題寫時事,繼承漢樂府民歌“緣事而發(fā)”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真實反映了漢末動亂的社會現(xiàn)實。他的詩歌內(nèi)容較為豐富,風格蒼勁悲涼。有反映戰(zhàn)亂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個人政治抱負的《短歌行》;有寫景的《觀滄海》和抒情的《龜雖壽》等。

他以海納百川的胸襟,招集當時的許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鄴下,公讌倡和,形成一個文學集團。曹操自己的文學路線和寫作態(tài)度對于其他作家起著更具體的領(lǐng)導和倡導作用,促進了建安文學的繁榮。

(二)解題

我們先看下題目,了解些基本知識,這是一首樂府詩,是漢樂府的一個曲調(diào)的名稱,樂府詩有“長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據(jù)歌詞音節(jié)的長短而言。一般說,長歌比較熱烈奔放,而短歌的節(jié)奏比較短促,低吟短唱,適于抒發(fā)內(nèi)心的憂愁和苦悶。因此我們從題目可以知道這首詩的音節(jié)較短。行,則是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可配樂歌唱。這些,大家作為常識了解即可。

(三)、相關(guān)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后擊敗呂布、袁術(shù)等豪強集團,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戰(zhàn)一舉消滅了強大的袁紹勢力,統(tǒng)一了北方。這年冬天,親率八十三萬大軍,列陣長江,與“孫劉聯(lián)盟”戰(zhàn)于赤壁之下,想一統(tǒng)天下,結(jié)果大敗。當時曹操已經(jīng)五十余歲,面對戰(zhàn)亂連年,統(tǒng)一中國的事業(yè)仍未完成的社會現(xiàn)實,因而憂愁幽思,苦悶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以統(tǒng)一天下為己任,決心廣泛延攬人才,招納賢士致力于建功立業(yè),并寫下了這首詩《短歌行》。

三、整體感知 誦讀熟悉-解決疑難

1、朗讀感知:所謂詩歌是“三分詩,七分讀?!毕旅嫖覀兟犗隆抖谈栊小返呐錁吩娎收b,體會詩歌的情感基調(diào),聽后我請同學來談?wù)動惺裁锤杏X體會?看我們從中能得到什么啟示?(給紅色的字標音)

2、字詞點撥:朗讀詩歌其實就是我們每個人用自己的情感去解讀詩歌,與作者產(chǎn)生心靈上的共鳴?,F(xiàn)在請同學們扮演一次曹操,來次橫槊賦詩。如今你就是那位文才武略,領(lǐng)軍出征,欲一統(tǒng)天下的曹操,你該怎么去讀?請學生翻譯。

3、明確“憂”和“求賢”的思想情感內(nèi)涵。

提問:你以為在本詩中曹操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呢?(憂)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憂的是什么呢?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

板書:

(人生苦短)(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賢才難得)(求賢才為己用,實現(xiàn)統(tǒng)一天下的宏偉壯志)從“青青……斷絕”

(功業(yè)未就)作者為了什么而“求賢”呢?“山不厭高……天下歸心”

(求賢若渴,求的是一統(tǒng)天下)

4、解決“憂”和“求賢”的統(tǒng)一問題:

既然曹操那么“憂”,又深知“人生苦短”,為什么沒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還要那么辛苦地“但為君故,沉吟至今”,還要去“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呢,還要去“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呢,還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統(tǒng)一大業(yè)”呢?豈不很苦嗎?因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較安逸的人。(曹操何許人也?)

要求學生講講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對曹操的評價,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態(tài)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結(jié)論: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書:英雄之慷慨悲歌)

5、詩歌的主旨 :

這首詩感慨光陰易逝,功業(yè)難成,抒發(fā)了作者求賢若渴,共圖大業(yè)的急切心情。表現(xiàn)出建功立業(yè)的強烈愿望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6、解決疑難(內(nèi)容、手法、情感)

①如何理解“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四句詩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詩人奮發(fā)進取,不懈追求的理想。“對酒當歌”,猛一看很象是《古詩十九首》中的消極調(diào)子,而其實大不相同。這里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yè)。又從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個人之情,發(fā)愁時間過得太快,恐怕來不及有所作為。實際上卻是在巧妙提醒廣大賢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樣易于消失,賢士應(yīng)該珍惜時間,及時施展才華。

在這四句詩中,詩人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個“愁”字,“愁”到需要用酒來消解的地步?!俺睢边@種感情本身是無法評價的,能夠評價的只是這種情感的客觀內(nèi)容,也就是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頹廢的緣故而愁,那么,這愁就是一種消極的感情;反之,為著某種有進步意義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放到具體的歷史背景中看,曹操為了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國的雄心壯志而苦苦追求。這個“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遠大理想還沒有實現(xiàn)時所產(chǎn)生的煩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

②如何理解“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這四句詩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心情?!爸芄虏浮钡牡涔食鲇凇俄n詩外傳》,據(jù)說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敝芄珵榱私哟煜轮?,有時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shù)次,這種傳說當然是太夸張了。不過這個典故用在這里卻能突出地表現(xiàn)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吧讲粎捀?,海不厭深”二句也是通過比喻極有說服力地表現(xiàn)了人才多多益善。

7.這首詩的藝術(shù)特色有哪些?

⑴巧用比興。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賢才喻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達賢才難得而憂慮不絕的心情。

“烏鵲南飛”一句,以烏鵲比喻賢士;“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則比喻賢士徘徊選擇明主之意;烏鵲南飛比喻賢才尚在徘徊選擇之意,流露詩人惟恐賢才不來歸附的焦急心情。

“山不厭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廣招人才的博大胸懷。意在表明詩人以開闊的胸懷接納賢才,唯才是舉,多多益善。

⑵巧用典故。

“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鄭風·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賢才。本意是傳達戀愛中的女子對情人愛怨和期盼的心情。這里詩人化用詩意,比喻熱烈期待賢士的到來。古樸深沉,自然妥貼。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表達詩人禮遇賢才的態(tài)度

周公吐哺:作者以周公自比,表達求賢之誠懇,用周公禮賢下士的精神自勵。

(3)借代。唯有杜康:以發(fā)明酒的人名來代指酒

四、思想教育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笔前。松喽?,韶光易逝。身處亂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業(yè)的堅定信念,我們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發(fā)憤圖強,鑄造絢麗輝煌的人生。

五、課外探究

(1) 魯迅: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guān)系》)

(2)、許紹對曹操的評語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3)、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既而凄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段涞奂o》

以上是一些關(guān)于曹操的資料,請你結(jié)合《短歌行》詩人的形象來評價歷史人物曹操。

短歌行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鑒賞詩歌,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領(lǐng)會全詩的主旨。

2、能力目標:體會本詩的藝術(shù)特點,學會鑒賞詩歌的方法。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情操。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領(lǐng)會詩人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yè)的心情。

教學難點:

體會本詩的藝術(shù)特點,學會鑒賞詩歌的方法。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這個人大家認識嗎?大家在《三國演義》電視劇中經(jīng)常見到他。

《短歌行》大家聽過嗎?在《三國演義》的赤壁之戰(zhàn)中,就有一段曹操“橫槊賦詩”的場面,唱的就是這首《短歌行》?!抖谈栊小肥菨h樂府曲調(diào)名,“長歌”、“短歌”是指歌詞音節(jié)的長短而言。短歌行以漢樂府舊題來寫時事。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也許還記得在第四十八回有段關(guān)于曹操橫槊賦詩的描寫。建安十三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后擊敗呂布、袁術(shù)等豪強集團,又在的官渡之戰(zhàn)一舉消滅了強大的袁紹勢力,并北征烏桓,統(tǒng)一了北方。這年冬天,曹操親自率八十三萬大軍,兵臨赤壁城下,想要一舉掃平“孫劉聯(lián)盟”,統(tǒng)一天下。在大戰(zhàn)前夕,曹操在江上設(shè)酒置樂,款待文武眾將,飲至半夜,忽聞鴉聲望南飛鳴而去。57歲的曹操有感此景而橫槊船頭,慷慨而歌,即《短歌行》。也有人認為該詩作于曹操晚年,大敗于赤壁之戰(zhàn)之后,當時曹操53歲,年時漸高,面對戰(zhàn)亂連年,統(tǒng)一中國的事業(yè)仍未完成的社會現(xiàn)實,因而憂愁幽思,苦悶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統(tǒng)一天下為己任,決心廣泛延攬人才,招賢納士致力于建功立業(yè)。

二、作者簡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東漢人。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外定武功,內(nèi)興文學”,是建安(漢獻帝年號)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和組織者,其詩直接繼承漢樂府民歌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他的創(chuàng)作一方面反映了社會的動亂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現(xiàn)了統(tǒng)一天下的理想和壯志,具有“慷慨悲涼”的獨特風格。這種風格被稱為“建安風骨”或“魏晉風骨”。

三、聽范讀,齊讀,自由朗讀,整體感知詩歌

(要把那種蒼勁雄健,慷慨悲涼的感情表現(xiàn)出來。節(jié)奏多二二式,語速要慢點。)

四、合作探究,詩句解析:

你認為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是怎樣的?——慷慨悲壯。

本詩的情感著眼點在哪一個字?——憂。

他憂的是什么,下面我們就來結(jié)合詩歌具體分析。

第一層: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斠钥?,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①設(shè)問開頭,破空而來,表達詩人對人生的思考。

作者在此感嘆什么?明確:光陰易逝、人生短暫。人生的短暫就像早上的露水一樣,太陽一出來就沒了。

②運用“朝露”為喻,表達年華易失的感慨。朝露:這一意象在古詩詞中有特定意義,即生命短促易逝。

③杜康——借代,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聯(lián)想。

討論:憂人生短暫,因而作者借酒澆愁。這樣一來,全詩的基調(diào)是不是消極的、低沉的?

不是的。作者的這種憂思,源于內(nèi)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暫,才更渴望招納賢才、為已所用,建功立業(yè)。所以這個“憂”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實際上在這里作者有意無意也是在巧妙提醒廣大賢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樣易于消失,賢士你們也應(yīng)該珍惜時間,及時施展才華。

第二層: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運用典故。詩人在此借古人之語,抒發(fā)的是自己的何種情懷呢?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句出自《詩經(jīng)·子衿》,原句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v我不往,子寧不嗣音”,由思慕情人變?yōu)樗寄劫t才,向人才發(fā)出了深情的呼喚,我就像思慕情人一樣思慕你們賢才啊。

呦呦四句出自《小雅—鹿鳴》本是周代朝廷與民間宴請賓客的詩句,主要表現(xiàn)的是天子宴請群臣的盛況和賓主之間融洽相處的溫情。詩人運用這四句詩表明只要賢才來投奔我,我曹操一定會待以嘉賓之禮的。

表達了詩人求賢若渴,尊重賢才的思想感情。詩人將這幾句詩,信手拈來,宛如己出,恰到好處地表達自己的心愿,與全詩融為一體,顯得巧妙和諧。

第三層: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賢才喻為明月,意即:天下的賢士們呀,我怎樣才能得到你們呢?恰如其分地表達渴望賢才來歸的心意。而在這還沒有實現(xiàn)的情況下,才“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存,看望,問候。相,偏指一方,這里指曹操。契闊:久別重逢。舊恩:老交情,老朋友。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這四句仍是作者想象大家在一起暢快交談的情景。

第三層寫出了詩人對賢才難得的憂思和既得人才的欣喜。

第四層: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一句本為景物描寫,正是這樣的景象觸動了詩人的愁思。那么,本句有沒有更深刻的內(nèi)涵呢?

①以“烏鵲”無枝可依類比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猶豫不決,彷徨不知何去何從。表達出對人才的渴望。

②后四句用典說明自己渴望多納賢才,殷勤地接待賢才。表達作者胸懷大志,一統(tǒng)天下的愿望。(“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痹娙饲捎眠@一典故,在于說明,自己會像周公那樣,有寬廣的胸襟,殷勤地接待賢才,希望天下賢士都來歸順自己。同時,在這里,詩人也是以周公來勉勵自己,只要得到人才,我就可以實現(xiàn)統(tǒng)一天下的大業(yè)了。)

總結(jié):作者憂的是什么?一憂人生短暫;二憂賢才難求;三憂功業(yè)未就。

五、小結(jié):

此詩氣格高遠,感情豐富,是詩人內(nèi)心世界的真實寫照。詩中,詩人以感人的真誠和慷慨悲涼的情感詠嘆了生命的憂患、生命的悲劇。以貌似頹放的意態(tài)來表達及時進取的精神,以放縱歌酒的行為來表現(xiàn)對人生哲理的嚴肅思考,以觥籌交錯之景來抒發(fā)心憂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全詩以感慨開始,繼之以慷慨、沉吟,再繼之以憂愁、開朗。一憂一喜,忽徐忽急,以如歌的行板傾訴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情懷。

六、作業(yè):

背誦并默寫本文。

總結(jié):

《短歌行》正像曹操的其它詩作如《蒿里行》、《對酒》、《苦寒行》等一樣,是政治性很強的詩作,然而它那政治內(nèi)容和意義卻完全熔鑄在濃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詩準確而巧妙地運用了比興手法,來達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詩人以貌似頹放的意態(tài)來表達及時進取的精神,以放縱歌酒的行為來表現(xiàn)對人生哲理的嚴肅思考,以觥籌交錯之景來抒發(fā)心憂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抖谈栊小纷屛覀儚牧硪粋€側(cè)面看到曹操作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愛才、禮賢的坦蕩胸襟;他有統(tǒng)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開創(chuàng)新局面的進取精神。盡管他也有“憂”,有“很深的憂”,但是他的“憂”是站在國家的高度、英雄的角度之上的“憂”,這絕非杜康酒所能消解。這首詩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主要有:感情深摯,婉曲動人;引用《詩經(jīng)》成句,自然貼切。風格則蒼茫悲涼。

相關(guān)推薦

  • 短歌行教案 宜未雨綢而繆,毋臨竭而掘井。作為幼兒園老師的我們的課堂上能更好的發(fā)揮教學效果,為了更好的學習,一般教師都會在授課前準備教案,教案的作用就是為了緩解老師的壓力,提升教課效率。關(guān)于好的幼兒園教案要怎么樣去寫呢?小編特別編輯了“短歌行教案”,歡迎大家參考閱讀。教學過程:一、導入俗話說:“亂世出英雄。”東漢...
    2024-08-01 閱讀全文
  • [精品]短歌行優(yōu)秀教案3篇 老師是校園里辛勤的園丁,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一定要在教案中體現(xiàn)出來。教案有利于教學思路清晰,過程流暢。那老師應(yīng)該從什么方面去寫教案課件?經(jīng)過收集并整理,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你呈上短歌行優(yōu)秀教案,還請你收藏本頁以便后續(xù)閱讀。...
    2022-12-25 閱讀全文
  • 最新短歌行教案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對“短歌行教案”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并整理了相關(guān)資料。教案課件是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所以在寫的時候老師們就要花點時間咯。?老師們要準備好教案和課件,創(chuàng)造有趣的課堂氛圍。這是一個非常有用的資源我相信您會喜歡它!...
    2024-02-03 閱讀全文
  • 短歌行教案九篇 假如您對“短歌行教案”有興趣的話,那么這篇文章一定對您有所幫助。在教學過程中,教案和課件是基本的組成部分,每位教師每天都需要撰寫自己的教案和課件。值得一提的是,高效的教學水平能夠體現(xiàn)在教師撰寫的教案和課件中。我們將為您提供更多關(guān)于人才招聘和培養(yǎng)的建議!...
    2023-12-02 閱讀全文
  • 【優(yōu)選】大班音樂長歌行教案(1500字) 經(jīng)驗時常告訴我們,做事要提前做好準備。每一位任課幼兒園的老師都希望小朋友們能在幼兒園學到知識,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準備教案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教案的作用就是為了緩解老師的壓力,提升教課效率。幼兒園教案的內(nèi)容要寫些什么更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音樂長歌行教案”,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教...
    2022-08-03 閱讀全文

宜未雨綢而繆,毋臨竭而掘井。作為幼兒園老師的我們的課堂上能更好的發(fā)揮教學效果,為了更好的學習,一般教師都會在授課前準備教案,教案的作用就是為了緩解老師的壓力,提升教課效率。關(guān)于好的幼兒園教案要怎么樣去寫呢?小編特別編輯了“短歌行教案”,歡迎大家參考閱讀。教學過程:一、導入俗話說:“亂世出英雄。”東漢...

2024-08-01 閱讀全文

老師是校園里辛勤的園丁,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一定要在教案中體現(xiàn)出來。教案有利于教學思路清晰,過程流暢。那老師應(yīng)該從什么方面去寫教案課件?經(jīng)過收集并整理,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你呈上短歌行優(yōu)秀教案,還請你收藏本頁以便后續(xù)閱讀。...

2022-12-25 閱讀全文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對“短歌行教案”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并整理了相關(guān)資料。教案課件是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所以在寫的時候老師們就要花點時間咯。?老師們要準備好教案和課件,創(chuàng)造有趣的課堂氛圍。這是一個非常有用的資源我相信您會喜歡它!...

2024-02-03 閱讀全文

假如您對“短歌行教案”有興趣的話,那么這篇文章一定對您有所幫助。在教學過程中,教案和課件是基本的組成部分,每位教師每天都需要撰寫自己的教案和課件。值得一提的是,高效的教學水平能夠體現(xiàn)在教師撰寫的教案和課件中。我們將為您提供更多關(guān)于人才招聘和培養(yǎng)的建議!...

2023-12-02 閱讀全文

經(jīng)驗時常告訴我們,做事要提前做好準備。每一位任課幼兒園的老師都希望小朋友們能在幼兒園學到知識,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準備教案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教案的作用就是為了緩解老師的壓力,提升教課效率。幼兒園教案的內(nèi)容要寫些什么更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音樂長歌行教案”,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教...

2022-08-03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