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教案《等分》含反思
發(fā)布時間:2022-04-21 幼兒園中班教案反思 幼兒園中班教案與反思 幼兒園中班教案及反思現(xiàn)在向您介紹幼兒園教案《幼兒園中班教案《等分》含反思》
中班教案《等分》含反思適用于中班的數(shù)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fā)幼兒對等分的興趣,引導幼兒學習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或四份,發(fā)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等分》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或四份。
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fā)幼兒對等分的興趣。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
4、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5、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小丑頭、繩子、剪刀、圓形、長方形、正方形、回形針若干。
活動過程:
1、用變魔術的形式引入課題。
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丑,現(xiàn)在請小丑為我們表演變魔術,好嗎?
2、教師出示一根繩子。
小朋友看,這是什么?(繩子)多少根繩子?(一根、、、、、)小朋友想學小丑變魔術嗎?
(1)請個別幼兒表演變魔術,由一根繩子變?yōu)閮筛粯娱L的繩子。
(2)、再請個別幼兒表演變魔術,由一根繩子變?yōu)樗母粯娱L的繩子。并說說你是怎樣變來的?你是怎么知道它們是一樣長?
3、教師繼續(xù)以變魔術的形式出示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的餅干并教師示范圓形的二等分,請個別幼兒示范四等分。
4、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樣大,以及原來的圖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個大?哪個小?
5、幼兒操作,請幼兒探索長方形二等分、四等分的多種不同方法。
6、教師小結。
7、操作活動。
幼兒人手一張正方形、圓形的紙,先折二等分、再折四等分。仔細觀察等分線是在哪里的。
教師黑板上畫圖形,讓個別幼兒上來畫等分線。
活動反思:
本次數(shù)學活動的目標是引導幼兒學習用折剪的方法將平面圖形二等分、四等分,并重疊驗證部分和部分、部分和整體的關系。在活動的一開始,學習二等分的時候,我剛說完讓幼兒幫助小熊來分蛋糕(圓形的),大家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diào)動了起來,都努力的想辦法來幫助小熊,充分的融入到了活動氛圍當中。孩子們爭先恐后的舉起了手回答說,“可以用筆在中間畫一條線”,“用手指在中間把它撕開”(另外一個小朋友立刻就問:你怎么知道哪里是中間呢?)這個問題已經(jīng)被小朋友們發(fā)現(xiàn)了。
帶著他們自己的問題,孩子們又一次的展開了討論和嘗試?!爸灰堰@個圓形對折一下就知道了?!庇质呛⒆觽冏约旱目偨Y。在整個的活動中,我都大膽的讓孩子們自己去操作、嘗試、提問。他們的興致比較的高,同伴間的合作和爭論也此起彼伏。
小百科:等分”就是將一個物體或數(shù)量等分幾份的一種解題方法。運用這種方法解答有關多邊形的面積問題,常會使人有“柳暗花明”的感受。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兒園教案閱讀
幼兒園中班教案《等分》及教學反思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坝變簣@中班教案《等分》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或四份。
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fā)幼兒對等分的興趣。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
4、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5、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小丑頭、繩子、剪刀、圓形、長方形、正方形、回形針若干。
活動過程:
1、用變魔術的形式引入課題。
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丑,現(xiàn)在請小丑為我們表演變魔術,好嗎?
2、教師出示一根繩子。
小朋友看,這是什么?(繩子)多少根繩子?(一根、、、、、)小朋友想學小丑變魔術嗎?
(1)請個別幼兒表演變魔術,由一根繩子變?yōu)閮筛粯娱L的繩子。
(2)、再請個別幼兒表演變魔術,由一根繩子變?yōu)樗母粯娱L的繩子。并說說你是怎樣變來的?你是怎么知道它們是一樣長?
3、教師繼續(xù)以變魔術的形式出示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的餅干并教師示范圓形的二等分,請個別幼兒示范四等分。
4、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樣大,以及原來的圖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個大?哪個?。?/p>
5、幼兒操作,請幼兒探索長方形二等分、四等分的多種不同方法。
6、教師小結。
7、操作活動。
幼兒人手一張正方形、圓形的紙,先折二等分、再折四等分。仔細觀察等分線是在哪里的。
教師黑板上畫圖形,讓個別幼兒上來畫等分線。
活動反思:
本次數(shù)學活動的目標是引導幼兒學習用折剪的方法將平面圖形二等分、四等分,并重疊驗證部分和部分、部分和整體的關系。在活動的一開始,學習二等分的時候,我剛說完讓幼兒幫助小熊來分蛋糕(圓形的),大家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diào)動了起來,都努力的想辦法來幫助小熊,充分的融入到了活動氛圍當中。孩子們爭先恐后的舉起了手回答說,“可以用筆在中間畫一條線”,“用手指在中間把它撕開”(另外一個小朋友立刻就問:你怎么知道哪里是中間呢?)這個問題已經(jīng)被小朋友們發(fā)現(xiàn)了。
帶著他們自己的問題,孩子們又一次的展開了討論和嘗試?!爸灰堰@個圓形對折一下就知道了。”又是孩子們自己的總結。在整個的活動中,我都大膽的讓孩子們自己去操作、嘗試、提問。他們的興致比較的高,同伴間的合作和爭論也此起彼伏。
幼兒百科:等分”就是將一個物體或數(shù)量等分幾份的一種解題方法。運用這種方法解答有關多邊形的面積問題,常會使人有“柳暗花明”的感受。
幼兒園大班教案《等明天》含反思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上課時幼兒園的老師都想讓自己的課堂知識能夠吸引小朋友們的注意力,優(yōu)秀的教案能幫老師們更好的解決學習上的問題,教案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nèi)容。我們要如何寫好一份值得稱贊的幼兒園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等明天》含反思”,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現(xiàn)在向您介紹幼兒園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等明天》含反思》
大班教案《等明天》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語言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學習詞“昨天”、“今天”、“明天”,詞組,使幼兒知道,小猴子坐等明天,所以一直蓋不成房子,教育幼兒今天的事兒要今天做,不能等明天,能分析故事情節(jié),培養(yǎng)想象力,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等明天》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知道,小猴子坐等明天,所以一直蓋不成房子;教育幼兒今天的事兒要今天做,不能等明天;
2、學習詞“昨天”、“今天”、“明天”,詞組。
3、能分析故事情節(jié),培養(yǎng)想象力。
4、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yǎng)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fā)閱讀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幼兒初步感受時間是流逝,一去不復返的,感受時間的價值,體會時間的寶貴。
2.教育幼兒做事情不能拖拉,懂得珍惜時間。
活動準備
頭飾和手偶:小猴、小松鼠、青蛙、大象、刺猬、狗熊、小兔;故事背景;故事圖片;故事視頻。
活動過程
一、森林里,大雷了、閃電了。我們知道那是要干嘛了呀?(下雨了)對??!于是呀!我們的故事也要開始了。教師講述故事《等明天》第一段;開始到等明天,天晴了我就造一幢大房子!
提問:森林里怎么了?(下雨了)
誰急得在那兒轉來轉去呀?(小猴子)
最后它上誰家了?(小松鼠)
小松鼠問它為什么不回自己家的時候,小猴子是怎么說的?(我我正要造呢?等明天,天晴了我就造一幢大房子?。?/p>
二、繼續(xù)聽故事至“第二天到等明天吧!”
問:這第二天,果然是一個大晴天,可是這個小猴子在干嘛呀?(睡覺)
小松鼠推推它說了什么?(小猴子,小猴子你的大房子呢?)
小猴子是怎么說的?(我我困死了,等我睡好了,就來造房子。)可是后來小猴子的房子有沒有造好呀?(沒有)你是怎么知道的?(恩,今天是來不及了,等明天吧)
三、聽第三段“第三天到最后”
提問:第三天,當小松鼠碰到小猴子的時候,小猴子在干嘛?(在樹林里閑逛)
經(jīng)過小松鼠的提醒后小猴子開始蓋房子了嗎?(它東轉轉,西溜溜;一會兒蕩秋千,一會兒吃野果。)
結果它有沒有蓋成房子呀?(沒有)它是怎么說的(糟糕!天都要黑了,怎么造房子呀!沒辦法了等明天吧?。?/p>
一個月過去了,大伙都刮著臉蛋羞它,小猴子聽了氣的要命,決定要造一間大大的房子給它們看。它又是砍樹,又是割草,忙的滿頭大汗。可是,房子造成了嗎?(沒有)它干什么去了呀?
最后,小猴子的房子有沒有蓋成呀?(沒有)
得出結論:今天的事情要今天完成。
四、觀看錄象《等明天》。
教學反思
首先:在教材方面準備的很充分;但是,整堂課下來,教師講述的過多,和孩子的互動過少;
其次:整一堂課氣氛不夠熱烈,也許是教師的重點不明確。
最后,以幼兒最喜歡的動畫片為教材引起孩子的注意這點很新穎。
小百科:明天的意思是今天的第二天;也泛指未來、希望,如“孩子是祖國的明天”。
幼兒園大班教案《二等分四等分》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四份。
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fā)對等分的興趣。
3、發(fā)展觀察能力、比較能力。
4、喜歡數(shù)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yǎng)思維的逆反性。
5、培養(yǎng)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準備:
課件、剪刀、圖形紙(圓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習二等分和四等分
難點:通過操作引導幼兒探索等分的方法
活動過程:
一、復習圖形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圖形,我們小朋友看看都有什么?
二、幼兒學習二等分(幼兒演示操作)
1、啟發(fā)幼兒想辦法將圓形的紙片進行二等分并驗證分出的兩份一樣大,理解分出的每一份是原來的一半。
師:今天老師想考考小朋友,動腦筋把圓形分成兩份,分出來的兩份要一樣大,你們愿意試試嗎?你們是怎么分的?分出的兩份一樣大嗎?分出的每一份是原來的多少?分出來的兩份合起來會怎么樣?
教師小結:分出的每一份是原來的一半。二等分就是把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二份。把分開的兩份合起來會變成原來的圖形。
教師小結課件演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一樣大的兩份叫二等分。
2、幼兒嘗試將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進行二等分。
三、幼兒學習將圖形進行四等分一個圖形不僅可以進行二等分,還可以進行四等分,就是是一個圖形分成一樣大的四份,小朋友拿一個圓形試一試
1、幼兒動手操作,老師巡回指導,引導小朋友們相互討論。
2、幼兒反饋嘗試的結果。提問剛才小朋友都動手把各種圖形分成了相同的四份,請小朋友說說,你是怎樣分的?
四、活動結束
師:小朋友們今天很厲害,學會了二等分和四等分,我們以后還可以進行更難的等分活動。
教學反思:
理解二等分,四等分的概念,真正做到了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不經(jīng)意地學到了知識,鍛煉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幼兒百科:等分是等量劃分。另“等分”就是將一個物體或數(shù)量等分幾份的一種解題方法。
幼兒園中班教案《學會等待好處多》含反思
常言道,優(yōu)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計劃。每一位任課幼兒園的老師都希望小朋友們能在幼兒園學到知識,大部分老師為了讓學生學的更好都會事先準備好教案,有了教案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優(yōu)秀有創(chuàng)意的幼兒園教案要怎樣寫呢?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幼兒園中班教案《學會等待好處多》含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現(xiàn)在向您介紹幼兒園教案《幼兒園中班教案《學會等待好處多》含反思》
中班教案《學會等待好處多》含反思適用于中班的社會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認識等待標記,尋找家庭及社會生活中需要等待的地方并粘貼,通過討論,讓幼兒了解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的各種等待秩序以及這樣做的好處,培養(yǎng)幼兒安靜有序的等待習慣,增強文明意識,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學會等待好處多》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通過討論,讓幼兒了解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的各種等待秩序以及這樣做的好處;
2.認識等待標記,引導幼兒尋找家庭及社會生活中需要等待的地方并粘貼;
3.培養(yǎng)幼兒安靜有序的等待習慣,增強文明意識。
4.遵守社會行為規(guī)則,不做“禁止”的事。
5.能夠將自己好的行為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活動準備:
卡通小鬧鐘、時鐘音樂、等待標志、情境圖,視頻
活動過程:
一、小鬧鐘導入活動,引發(fā)幼兒興趣
“叮鈴鈴……是誰在唱歌?”
(出示小鬧鐘)
呀!小鬧鐘來到了我們班,大家歡迎!
哎,小鬧鐘可是第一次來做客喲,小主人們——今天你們要好好表現(xiàn)表現(xiàn),讓它喜歡上我們幼兒園哦!那我們帶著小鬧鐘一起前進吧!
音樂起(和我一起上緊發(fā)條,準備好?。?/p>
滴答、滴答、小鬧鐘,真聽話,滴答滴答向前走。(師幼一起模仿鐘擺動作,邊說邊做)
二、了解一日活動中的等待
1.上課中的等待
音樂響起
“小朋友,看!小鬧鐘走到哪兒啦,現(xiàn)在是幾點鐘?”
“平時這個時間,我們在干嘛呀?”(上課)
(出示畫面)“對!那上課的時候,我們該注意些什么?”
幼A:坐端正
幼B:認真聽講
幼C:要舉手回答問題
引導幼兒說出:老師講課不插嘴,同伴發(fā)言耐心聽(老師講話的時候呢?同伴發(fā)言的時候呢?……)
小朋友想一想: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能學到很多知識和本領)
教師小結:傾聽是一種禮貌,學會傾聽更是等待的一種方式。小朋友在別人講話時,要養(yǎng)成安靜傾聽的好習慣。
對了!幼兒園,秩序多,
老師講話認真聽,
同伴發(fā)言我安靜,
會等待,會傾聽,
才能學到真本領。
2.午間時的等待
音樂起(滴答、滴答、滴答、滴答,向前進)
“現(xiàn)在指針停在什么地方啦?”(11點)
“這個時間,我們在干嘛呢?”(看電視)
噢,廚房里的叔叔阿姨正在為我們準備飯菜,小朋友看會兒電視等待開飯呢!
開飯前,除了看電視,我們還干了些什么事情?
幼:(玩手指游戲、上廁所,洗手等)
那小便、洗手時候人多的話,我們該怎么辦?好,那我請幾個小朋友來示范一下。(幼兒示范)
“我是一個水龍頭,你們怎樣來洗手”!
(幼兒演示洗手時,要排隊輪流,后面的小朋友要學會等一等,不擁擠。)
教師總結:原來,排隊、輪流也是等待的一種方式。
幼兒園,秩序多
上廁所,洗小手,
人多的時候要等候,
不推不擠會輪流。
吃午飯、散步、午睡的這段時間,我們還有什么地方需要等待的呢?它們又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好處呢?
1.幼兒相互討論
2.個別發(fā)言
(我先吃完安靜坐著,我睡醒了安靜躺著,我走路快了,停下等候……
吃飽了慢慢走有利于消化吸收,多休息下午才有力氣參加游戲,睡覺還能促進腦發(fā)育,讓我們變得更聰明。)
原來學會等待有這么多的好處?。?/p>
吃東西,慢慢嚼,
等待大家都吃飽,
睡午覺,醒來了,
不吵不鬧很重要。
3.放學時的等待
音樂起(滴答、滴答、滴答、滴答,小鬧鐘向前走)
“現(xiàn)在調(diào)皮的小鬧鐘走到幾點啦?”(4點)
“四點鐘,該放學啦,看他們在做什么?這些小朋友做得對不對?”(播放視頻)
“為什么覺得這些小朋友做得不對呢?”
“那我們該怎么做?”“等爸爸媽媽來接的這段時間我們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呢?”
再播一段視頻
“現(xiàn)在他們學會等待了嗎?”
“原來合理安排活動也是等待的一種方式哦!”
教師小結:合理地安排活動也是學會等待的一種方式。
幼兒園,秩序多,
放學以后不亂跑,
爸媽沒來會等候,
安全游戲又快樂。
三、設計等待標志,將等待延伸到生活中。
除了在幼兒園,小鬧鐘知道小朋友在家里或是到外面去還有哪兒需要等待呢?
幼兒回答,教師介紹標記。
“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場景圖,還做了一些小標記,等會兒請小朋友看一看,找一找,你們覺得哪些地方需要等待就把標記貼上。貼好后和同伴說說為什么要貼在這兒?”
請幼兒相互檢查。
四、放松活動,舞蹈《小鬧鐘》
小腦鐘要來夸夸我們班的孩子,找到了這么多需要等待的地方,現(xiàn)在它還想邀請我們一起來跳個舞。
活動反思:
這次代表中班《一日生活中幼兒秩序感培養(yǎng)》課題組執(zhí)教社會課《學會等待好處多》,從活動的設計到準備,從試教到正式實施,每一步都凝聚了全組老師的心血。在這次活動中,我也得到了很大的鍛煉。
剛聽到“學會等待”這個主題時,我們就確定將課題定在社會領域??墒菍⑸鐣n上出新意,上出特色,是我們遇到的一大難題。第一次方案設計,每個環(huán)節(jié)中師幼之間只有談話,互動并不多,平淡沒有趣味性,由于這個年齡段幼兒對抽象的概念不能理解,還是處于直觀思維的階段,所以在試教前,我們又將教案重新設計,選擇幼兒在園一日活動中的三個時段,利用已有經(jīng)驗,讓幼兒結合實際討論活動中的等待,及學會等待帶來的好處。
舞之,讓課堂活起來
整個活動我們以“小鬧鐘”為主線,用三個時間段,分別是九點(上課時間)→十一點(午休時間)→四點(放學時間)概括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在這三個時間段中尋找等待,發(fā)現(xiàn)等待的好處,學會在等待中給自己合理安排活動,也是整個活動的重點??墒牵鯓幼屓齻€時間段的銜接巧妙,不死板呢?我在銜接部分采用了海頓的經(jīng)典樂曲《切分時鐘》,讓幼兒學著小鬧鐘的鐘擺樣兒舞起來,激起興趣的同時,讓其感受玩中學帶來的快樂。師幼互動在幼兒園教學中很是重要,教師的情緒、語氣能讓課堂活躍起來,與幼兒良好的互動能調(diào)動幼兒的積極性。在活動中,我們用看視頻討論、幼兒表演示范、幫助找錯,貼標記等形式讓幼兒動起來,幫助幼兒在腦中形成各種等待方式的具體形象概念。
誦之,將等待得以強化
朗朗上口的兒歌是這次活動的一個亮點。常老師善于創(chuàng)編兒歌,四個兒歌概括了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等待時需要懂得的秩序,并對教師總結的幾種等待方式進行了鞏固。雖然說,四個兒歌在一節(jié)課中都呈現(xiàn)了出來,幼兒并不能在一節(jié)課中都能將兒歌全部掌握記熟,但這不是我們這節(jié)活動的重點。教師可以在以后的一日活動中,將兒歌滲透到每個環(huán)節(jié),隨機教育,這樣孩子在親身體驗中更能理解兒歌的內(nèi)容。
專家說過:好的習慣需要二十一天養(yǎng)成。我相信只有教師、家長抓住每個契機,及時教育,孩子就會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良好的等待習慣,爭做文明小公民。
小百科:等待,動詞,不行動,直到所期望的人、事物或情況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