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是什么引發(fā)了寶貝的眼淚?
發(fā)布時間:2022-04-16 幸福是什么教案 幼兒園游戲是什么 幼兒園工作總結是什么“寶貝一哭,媽咪都會有些緊張,不知道寶貝怎么了,特別是剛剛做了媽咪的人。其實,寶貝哭并不一定就是有什么不好的事了,本文將告訴你是什么引發(fā)了寶貝的眼淚,作為媽咪應該如何去化解它?!?/p>
寶貝出生6個月內(nèi)
寶貝哭是一種正常的反應。他們的哭聲并不意味著好或不好。寶貝的哭聲并不總是帶有情感因素——他哭只是因為他還不會用別的方式去交流。
在6周左右,由于大腦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令人驚奇的快速發(fā)育,寶貝開始能夠控制他的哭聲,盡管還不熟練,但足夠用哭聲表達他的需要了。比如,寶貝一哭,你就知道該為他換尿布了,該喂奶了,或他想要你抱抱了。每過一個月,他都能學會讓他的哭聲和你的反應之間形成更高級的聯(lián)系。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
化解寶貝的眼淚,你要做什么:
1、仔細尋找寶貝哭的原因
如果你不確定他為什么哭,檢查所有可能導致他哭的“罪惡之源”:他吃飽了嗎?打飽嗝了?尿布濕了7這樣一來,問題一般都能解決。
2、輕輕搖晃他,輕言細語
你的寶貝在舒適、恒溫的母體內(nèi)剛度過9個月。不要奇怪好多嬰兒對襁褓、輕輕搖晃以及輕言細語有愉快的反應,因為這些都是在模仿他生活過的子宮的環(huán)境。新生兒還不能控制自己的肌肉和動作,而襁褓的包裹讓他的胳膊和腿都能緊挨著身體,就像在子宮里的感覺一樣。在這樣熟悉的感覺下入睡,寶貝就不易被驚擾,能睡得很香。
3、不要太焦急
某一天也許你的寶貝不知什么原因哭得很厲害,而你各種方法都用盡了,他還在哭。那么,把他帶到一間安靜,光線黯淡的房間,哭泣可能立刻就停止了。他可能只是需要離開那個使他受刺激的地方,安靜地待一會兒而已。
4、把真實世界的聲音呈現(xiàn)在寶貝面前
有些媽咪在剛出生的寶貝身邊總是輕手輕腳,她們以為寶貝需要安靜平和。實際上,寶貝也許渴望他在子宮里就聽到過的這個世界的聲音,比如,你的說話聲,你的另一半的歌聲,或者你彈奏的音樂聲。所以,請用正常的語調(diào)在寶貝面前說話,唱歌。
寶貝6-12個月
6個月左右,寶貝開始明白,他一哭你就會作出反應,就像他把手伸出來,你就會抱他。這時候的寶貝,正在積累一個記錄這樣的因果關系的內(nèi)在數(shù)據(jù)庫。YJs21.COM
這一階段,你也能發(fā)現(xiàn)寶貝個性的變化:原來的愛哭寶貝,也許現(xiàn)在變得開朗了許多,而從前好脾氣的寶貝卻愛發(fā)脾氣了。你也許會發(fā)現(xiàn),原來愛笑的寶貝還有另一面,比如在喂奶時老哭,甚至會咬你!為什么呢?原來寶貝一般在6—1O個月時開始長第一顆牙,而這會引起疼痛。一疼,寶貝肯定會哭啦
這時候寶貝的行為,也解釋了一個心理學概念——客體永久性。所謂客體永久性,是指兒童脫離了對物體的感知而仍相信該物體持續(xù)存在的意識。當他還是小嬰兒時,你離開房間他什么事兒也沒有,因為你一脫離他的視線,他對你的記憶就消失了;現(xiàn)在,他看見你離開了,他仍然知道你的存在,只是會困惑你到哪兒去了,是否還會回來。由于他還不會叫你或問你去哪兒了,他只能用自己擁有的唯_的手段——哭,來引起你的注意。最終,他的早期經(jīng)驗證明,當他哭的時候,你會迅速地跑回來。
化解寶貝的眼淚,你要做什么:
1、教他學會自我撫慰
有一種哭聲比其他哭聲更好區(qū)別,那就是疲倦的哭聲:聽起來時斷時續(xù)。這時候,讓寶貝學習一些游戲,從而撫慰自己——你正好能借機給他上一節(jié)有價值的課。如果每次你離開房間時寶貝都哭,那么做些簡單的游戲,像“藏貓貓”,幫助寶貝鞏固客體永久性這一概念,最終他會意識到你還在附近,而且會回到他身邊。這樣一來,雖然你離開時他還會哭,但不見得每次都會哭了。
2、每次只改變一件事
有時候寶貝只是想看看另一面墻上的東西,或只想嘗試一個和原來的玩具稍有不同的新玩具。所以,當他痛哭時,你不要忙亂不知所措,也不要一下子給他五個新東西去吸引他的注意力,不妨慢慢來,一樣一樣地讓他嘗試。
3、試試手語
手語能幫助寶貝表達需求。而無需再借助于眼淚。在寶貝9個月時可以教他打手勢。這樣到寶貝13個月時,他就可以用手勢表達“喝”“吃”和“更多”等含義了,而這表明他想要某些東西時,不會只能用哭來表達了。
4、給他一些東西去咬嚼
有些寶貝出牙時并沒有明顯的跡象,如口水增多,喜歡咬東西或牙齦疼或癢,只是比平常愛哭了。咬嚼可以減低牙床的疼痛,尤其是咬嚼冰冷的東西,試試用消過毒的,冰涼的橡皮牙環(huán)或濕布來緩解寶貝出牙時的牙齦不適。
寶貝12-24個月
現(xiàn)在,你的寶貝開始忙個不停,以令人吃驚的速度學習并且鞏固他的動作和交流技能。學步的寶貝因為探索而興奮,但又害怕遠離你,有太多的事需要寶貝應付——怪不得他們老哭呢。
寶貝可能也開始說話了,但還不知道怎么用語言去表達挫折。當一個玩伴“借”走一件玩具時,他不知道怎么說。他也可能開始表現(xiàn)出害怕了一一怕黑!怕狗!怕煙火!——這些都考驗著寶貝的應對技巧。盡管寶貝越來越會控制眼淚了,有時父母的期望還是超過了他的控制能力。上床睡覺對于大人來說可能只是小事,但對寶貝來說在大腦里有很多活動正在進行著,他根本無法立刻停下來。寶貝不知道怎么解決這樣的沖突,所以只能哭。其實,哭對于學步的寶貝來說,實際上是很有建設性:因為哭過以后,寶貝明白了一個道理一一他熬過淚水后還會繼續(xù)前進。
化解寶貝的眼淚,你要做什么:
1、為一個更高級的對手做準備
如果寶貝餓了、累了或生病了,通常你可以用一塊零食,一會兒小睡或愛撫治好或阻止他的眼淚。但學步的寶貝一旦明白他可以用發(fā)脾氣來控制成人,他們會樂此不疲?所以你一定要保持冷靜,換句話說,你決不能完全被寶貝的哭聲所控制。
2、冷靜對待寶貝在公共場合的哭鬧
沒有比在公共場合遭遇寶貝哭喊不休更讓你尷尬了。盡管這很困難,你也要努力不介意圍觀的人朝你拋來的白眼或毫無益處的評論。如果你怕丟臉,而試圖用恐嚇或嚴厲責罵阻止寶貝的哭鬧。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正確的方式是,找一個安靜的地方,一對一的與寶貝談一談。
3、教寶貝“用你的話來說”
接下去的幾年,你不得不無數(shù)次地重復這句話,但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對于寶貝而言很重要。同時,你也要用語言表達出你的感受:“我今天感覺不好,因為我的胃疼?!苯虝氊愓f“我需要幫助”這樣的話?,F(xiàn)在,當寶貝感到難受時,他能說出來而且知道會得到別人的理解,而被理解,是寶貝甚至成人哭泣時最希望的事情。“這時候寶貝的行為,也解釋了一個心理學概念——客體永久性。所謂客體永久性,是指兒童脫離了對物體的感知而仍相信該物體持續(xù)存在的意識。當他還是小嬰兒時,你離開房間他什么事兒也沒有,因為你一脫離他的視線,他對你的記憶就消失了;現(xiàn)在,他看見你離開了,他仍然知道你的存在,只是會困惑你到哪兒去了,是否還會回來?!?/p>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和寶貝招架了怎么和解?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即使抱著一顆良好溝通的心卻也免不了一時生氣而對孩子說了重話,這種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爭執(zhí)雖然不能避免,但是孩子很容易因為你的情緒化而倍感受傷。
一、首先你要跟自己和好
父母在意識到自己管教失控后的第一個念頭通常是“自責”。看著孩子受驚嚇唯唯諾諾的樣子,沖動過后的父母又懊悔又心酸,很多家長在“風暴”過后,都忍不住用盡方式去彌補、修復親子關系。
家長往往一心一意“哄”孩子,很少反思,了解自己,以至于下次同樣被沖動的情緒沖昏頭腦,陷入惡性循環(huán)。因此家長要以“學到經(jīng)驗”的心態(tài)原諒自己,跟自己和好,之后才可能用放松的心情與建設性的方式,和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
反思當時的情緒狀態(tài)
和孩子重修舊好前,不妨自己先反思當時管教失控的原因是什么?是因為當時因為某件煩心事心情很差?是因為身體不舒服?還是因為一再說教很多次都沒用,覺得自己失去耐性了?
重新整理思緒
如果你已經(jīng)找到自己發(fā)脾氣的原因,接下來就是要重新思索自己想要什么,以及可能的解決辦法。例如:發(fā)現(xiàn)自己特別在意孩子頂嘴,是因為他講話的態(tài)度令人不舒服?還是自己不容許孩子有個人想法?我想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孩子?
安定自己
下次再有類似的情況發(fā)生,你不妨采用冷處理方式,比如你發(fā)現(xiàn)自己將要爆發(fā)時,先離開現(xiàn)場冷靜一下,或者喝杯水,給自己緩沖的時間。你也可以在心中默念“冷靜冷靜”整理一下情緒。
二、跟孩子和好六步驟
當你已經(jīng)順利地找到自己情緒失控的原因,并且已經(jīng)對下次同類事件準備好預案,那么接下來就是要思考如何跟孩子和好。
第一步:向孩子坦誠你的錯誤
其實,只要我們示弱,孩子很容易原諒我們的。家長不妨蹲下來跟孩子解釋剛才自己為什么發(fā)脾氣了,請求他原諒自己的一時沖動,讓他知道你的情緒已經(jīng)平復了而且無論如何你都是愛他的。比如:“媽媽很抱歉,剛剛有沒有嚇到你?現(xiàn)在心情還好嗎?”鼓勵孩子將心里的感受說出來,以防憋在心里留下陰影。
第二步:讓孩子知道你學到的經(jīng)驗
家長對孩子發(fā)脾氣往往只是很籠統(tǒng)地罵孩子“你怎么這么不聽話!”然后孩子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錯了。所以在求原諒的時候,不妨跟孩子解釋你這次反思學到的經(jīng)驗:“媽媽再怎么生氣、傷心,也不應該那樣說話。如果媽媽下次說:‘我很生氣,因為你跟我說你要上床去睡覺,卻還在玩玩具,我有受騙的感覺?!@樣講,你會不會了解呢?”這樣孩子下次便更容易懂得你的意思。
第三步:問問他,你想媽媽下次怎么辦
孩子喜歡受到尊重的感覺。當孩子確實屢教不聽,而你對此又很生氣的話,你不妨主動出擊,保證自己下次不再隨便發(fā)脾氣,但是相同的錯誤再次發(fā)生,孩子想媽媽怎么做?!爱攱寢尯苌鷼鈺r,如果以這件事來說,你希望媽媽怎么說,你才會了解呢?”“下次發(fā)生同樣的事情,你不想媽媽發(fā)脾氣,你要怎么做呢?”
第四步:下次讓孩子主動提醒你
經(jīng)過這次事件,你可以和寶寶來個小約定,“下次媽媽再發(fā)脾氣的時候,你主動提醒媽媽‘不要生氣’,好不好?”這樣的方法既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避免發(fā)生傷害事件,又能讓孩子意識到媽媽會生氣,自己是不是也做錯事了。
第五步:回到事情原點,就事論事
孩子對于你剛才的情緒失控表示理解了,但為了避免同樣的事件再次發(fā)生,家長就應該針對這件事,好好給他上上教育課,提醒孩子下次不要再犯錯了。比如:“剛剛媽媽叫你吃飯收玩具時,你說的跟做的不一樣。如果再一次,你可以怎么做,不會讓媽媽覺得你在騙我?!比缓笥懻撨@件事可以怎么解決,孩子也就懂得下次該怎樣做得更好了。
第六步:謝謝孩子的原諒
跟孩子和好的最后一步,不忘謝謝孩子的原諒,你可以和孩子勾勾指頭,約定彼此生氣時的表達方式不能傷害自己和別人,不隨便發(fā)脾氣,而是要用適當?shù)姆绞奖磉_出自己的心情及想法。
巧妙化解寶貝的“小委屈”
當你看到寶寶哭喪著臉,撫摸著被小朋友弄壞的新玩具時;當你看到寶寶淚流滿面,揉著碰破的傷口時……是不是覺得既心疼、又著急?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免要遇到受委屈的時候。
這時,如何化解寶寶受到的委屈,才是最重要的事。
妙妙被老師誤解了
妙妙的媽媽去幼兒園接她時,看見妙妙站在門口,老師蹲在她面前,端著飯碗,說:“今天你一定要把飯吃完才能回家?!泵蠲詈蹨I,不吃飯也不說話,看上去委屈得很。老師有些為難地告訴媽媽,妙妙的早飯和午飯都沒怎么吃,一天無精打采,也排除了生病的可能。媽媽看妙妙怎么都不想吃飯的樣子,也沒有勉強她,跟老師道過歉后領妙妙回家了。一路上,妙妙哭哭啼啼,任媽媽怎么問,都不肯說話。
為什么?
直到晚上,媽媽幫妙妙刷牙時,才發(fā)現(xiàn)她的牙齦腫了,一碰就很疼,因此才不愿意吃飯。
如何做?
媽媽先是給餓了一天的妙妙喝了她最喜歡的巧克力牛奶,讓她填飽肚子,然后安慰了妙妙:“妙妙牙疼,但是不知道怎么跟老師說,被老師誤會了,是不是?但是老師很關心妙妙啊,不好好吃飯對身體不好。明天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會準備一些牛奶和豆?jié){,但是妙妙要自己跟老師說清楚牙疼的事情,好不好?”
轉天,妙妙主動告訴老師自己牙疼,果然得到了老師的理解和照顧。媽媽趁熱打鐵,向妙妙強化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要求。嘗到這樣做的甜頭之后,妙妙的自理能力比以前強了許多。
琳琳的演出被取消了
琳琳是個很獨立的孩子,就連上少年宮學舞蹈,都不用媽媽幫忙換衣服,更不用家長在外面等。美中不足的是,琳琳是個“小馬虎”。這不,因為粗心大意,她受了一次“委屈”。星期日下午,琳琳的爸爸照例把她送到少年宮就離開了。沒想到,下午來接她的時候,琳琳撲到爸爸身上大哭起來。問過老師才知道,因為琳琳沒有按照要求穿紅舞鞋,所以她要表演的集體舞被取消了。
為什么?
原來,上一次練習結束后,老師一一告訴家長下周有小型匯報演出,需要準備紅色舞鞋,但琳琳的爸爸來得比較晚,那時老師已經(jīng)下班了。老師讓琳琳自己記住,琳琳也表示沒問題。但是琳琳回家后一心想著看動畫片,把這件事忘在了腦后。
如何做?
琳琳做事丟三落四的毛病一直改不掉,其實這正好是個讓她改正缺點的好機會。爸爸并沒有一味地哄琳琳,只是安慰她更好的演出機會還在后面,這次錯過了還有下次。
回家的路上,爸爸買了一個漂亮的小本子,告訴琳琳要把應該記住的每一件事都寫或畫在上面,每天晚上看一看。爸爸開玩笑說:“這樣,琳琳的"健忘癥"準能治好了!”琳琳終于破涕為笑。
鵬鵬的新玩具被小朋友搶走了
奶奶買菜回來,看見鵬鵬與陽陽在小區(qū)花園里爭得面紅耳赤,一看到鵬鵬奶奶,陽陽就咧嘴要哭。奶奶趕緊把鵬鵬手中拿著的草編花環(huán)搶過來,塞給陽陽,一邊說:“是鵬鵬哥哥不對,不該跟弟弟搶玩具,奶奶批評他!”一邊拉著鵬鵬回家。
不料,一路上鵬鵬一直要掙脫奶奶的手,一邊掙扎一邊喊:“奶奶壞!壞奶奶!”到家后,不停地捶打著桌子,憤怒得很。
為什么?
爺爺把鵬鵬領到陽臺,問鵬鵬剛才是怎么回事。鵬鵬說:“那個花環(huán)是我好不容易才編好的,陽陽硬要搶過去,奶奶不但不幫我,還幫他!奶奶是壞奶奶!”
如何做?
爺爺看著鵬鵬起伏的小胸脯,知道他又委屈、又生氣,就讓鵬鵬看一看陽臺上的花。杜鵑花嬌艷欲滴,茉莉花芬芳撲鼻,鵬鵬看了一會兒就平靜了下來。爺爺問:“你看花開得好看嗎?”“好看!”“你知道花為什么能這么漂亮嗎?因為它們都長在同一塊土里,一起分享陽光,一起吸收養(yǎng)分,從來不分什么你我。”聰明的鵬鵬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爺爺又說,“小朋友們在一起也是一樣啊,今天你把自己的東西讓給別的小朋友,明天別人也會把他的玩具給你玩,這樣大家都能玩得更好,你說呢?”
后來,鵬鵬不但學會了分享,還學會了把一起玩的小朋友分成小組,互相交換玩具,當上了“孩子王”。
小旭弄壞了洗衣機
一進門,媽媽就被眼前的情景嚇倒了:水從衛(wèi)生間一直流到客廳,地上到處都是肥皂沫,小旭更是渾身上下濕透。更要命的是,剛買不久的洗衣機壞了,咣當咣當響。媽媽生氣地把小旭關在小屋里,讓他好好反省。吃飯的時間到了,媽媽叫小旭出來,可是小旭撅著嘴蹲在那里,怎么叫都不動。
為什么?
爸爸回家后,小旭傷心地告訴爸爸,他看媽媽工作太辛苦,想幫她洗衣服。但是擰開洗衣機后就不知道怎么用了,才弄成了這個樣子。
如何做?
爸爸先是跟媽媽說明了情況,告訴她誤解了孩子,讓媽媽跟小旭誠懇地道了歉,小旭原諒了媽媽。之后,爸爸又告訴小旭,以后如果想學做家務,一定要在爸爸媽媽的指導下學習,千萬不能自己動手,水、火、電都是很危險的東西,稍有不慎就會釀成大禍,媽媽是怕小旭出危險才批評他的。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后,小旭再也不獨自使用家里的電器了。
對于孩子的委屈,要安慰、道歉,同時也要從孩子身上找原因,避免委屈再次發(fā)生。
孩子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適當?shù)厥芤恍┪灰姷檬菈氖?,這對培養(yǎng)寶寶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都有好處。當孩子受到委屈、傷心急躁的時候,家長要先穩(wěn)定孩子的情緒,讓寶寶平靜下來,再根據(jù)自己了解的情況幫寶寶分析事情的原因和解決之道。順利化解寶貝的委屈,讓寶貝在挫折中增長生活經(jīng)驗,對寶貝的成長來說是一劑良藥。
1周歲的寶寶能理解什么?
新生兒
你把臉湊近他時,他會盯住你的臉看,并且能把你的聲音和別人的區(qū)分開。聽到你的聲音時,他的眼睛會轉向聲音的方向,若你再湊近些,他的目光會試圖追視你的臉。出生36小時后,若你和他的胎距離小于30厘米時,他能認出是你的臉。
4周
你的臉離他很近時,他會注視你;當你說話時,他會看著你,小嘴一張一合地模仿你說話的口形。他啼哭時,你若把他抱起來,他可能就不哭了,因為他知道你會安慰他。他會模仿你的臉部表情:微笑和做鬼臉。
6周
他會回報你的微笑,他的眼球能追視一只移動的玩具。
8周
你在他頭部上方舉著某件色彩鮮艷的物體時,他能盯住它看上幾秒鐘,當你把物體從一邊移向另一邊時,他的目光會追隨它從一邊移向另一邊。
3個月
他能馬上發(fā)現(xiàn)舉在他身體上方的玩具。當你講話時,他能微笑,并發(fā)出尖叫聲和快樂的咯咯聲。顯而易見,他對身邊發(fā)生的一切感到好奇和有趣。
4個月
在喂奶時間,他會高興得手舞足蹈;當有人逗他玩時,他愛咯咯大笑;他喜歡別人把他抱起來,這樣,他能看到四周的環(huán)境;周圍有聲響,他會立即轉動他的腦袋,尋找聲源。
5個月
他能意識到陌生的環(huán)境,并表示害怕、厭煩和生氣。
6個月
孩子變得很愛照鏡子,常對著鏡中人出神。他將開始對你喂他的食物表現(xiàn)出某種偏愛。
8個月
知道自己的名字,能理解“不”的意思。在他伸手去取他想得到的物品時,也許會發(fā)出類似咳嗽的聲音以引起你的注意。
9個月
他會表現(xiàn)出意志力。在你想給他洗臉時,也許會用各種辦法表示反對。他能較長時間地把注意力集中到玩具和游戲上,甚至小手翻來覆去地擺弄玩具,仔細地端詳它。你把物品藏在一塊布下,他能把布撩起來找到它。
10個月
他也許能舉起小手揮動著以示“再見”。他能理解幾個單詞和很短、很簡單的句子。
11個月
他能學會并很喜歡諸如捉迷藏之類的簡單游戲,他還喜歡扔東西讓你撿起來逗他玩。他喜愛搖動、拍打物品,喜歡欣賞自己發(fā)出的聲音。
12個月
他喜歡做任何讓你發(fā)笑的事情,并見會一遍—遍地反復做。他喜歡和你一起“讀”簡單的書。在你為他脫衣服時,他會舉起胳膊協(xié)助你。他也許能明白幾個簡單助詞,如瓶子、洗澡、球球、喝水。
育兒心得:了解寶貝個性
育兒心得:了解寶貝個性
我們該如何了解寶貝的天生氣質(zhì)?要以一般同年紀的兒童區(qū)分男女性別來比較,而且要考量生活習慣或是相關活動,不能以單一情境、單一觀察來論斷。
技巧1:固定生活規(guī)律型態(tài)
孩子日常生活作息和生理機能變化,像是睡覺、起床、肚子餓、上廁所、洗澡的時間等。規(guī)律性高的孩子,父母親比較能掌握孩子的生活型態(tài);規(guī)律性低的孩子則捉摸不定較難照顧。一般來說,讓孩子有較為固定的生活規(guī)律,是比較恰當?shù)摹?/p>
技巧2:動作大小vs活動量
孩子的動作快慢,與平時活動量大小有關系,有些孩子不太愛動,比較喜歡靜靜地坐在一旁;有些孩子喜歡跑來跑去,爬上爬下,坐不久。有些孩子動作慢吞吞;有些孩子動作迅速。通?!嘎睢沟暮⒆酉矚g靜態(tài)活動,也喜歡較慢的生活步調(diào);對于活動量大、動作快的孩子來說,運動、戶外活動、球類玩具等,比較適合他們。
技巧3:面對新刺激的態(tài)度
孩子面對新刺激的態(tài)度,代表著趨避性?!摆叀眱A向的孩子比較外向,遇到陌生人不會怕,沒吃過的東西也不排斥,對新奇事物都很好奇;“避”傾向的孩子遇到陌生人會害羞,逃避接觸;比較難接受沒有遇到過的事物。因此,教養(yǎng)“趨”傾向的孩子,我們要多加以告誡提醒,注意意外的發(fā)生;反之,要多引導“避”傾向的孩子接觸新的人事物,鼓勵他們嘗試。
技巧4:專心及分心的程度
孩子是否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影響而分心的程度。專心的孩子在從事自己的活動時,比較不會受到外在的聲音、光線、人事物等刺激干擾。對于過度專注的孩子,我們要提醒他們多注意外在的刺激。易分心的孩子,在環(huán)境上就要嚴謹規(guī)劃,減少刺激。玩具一次一個,并且要讓他們玩15分鐘以上,不要讓他們隨意更換。
技巧5:對事物的回應與表現(xiàn)
孩子回應外在與內(nèi)在刺激的表現(xiàn)。例如:有些孩子生氣會歇斯底里地哭鬧,有些孩子發(fā)燒不舒服,反而不太會表現(xiàn)出來。所以,反應強度較高的孩子,比較容易被注意到。反應強度弱的孩子較容易被忽略。教導孩子適當表現(xiàn)自己的喜怒哀樂很重要,家長要多加觀察,平日的詢問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