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嬰兒三大心理問題需注意

發(fā)布時間:2022-03-17 高三學生心理疏導方式 嬰兒早期教育 高三家長必備心理疏導秘訣

從兒童心理門診接收的病例發(fā)現(xiàn),兒童心理障礙主要是三大方面的問題:學習能力障礙、情緒性格問題、心理障礙和疾病。能主動就診的孩子中有80%屬于學習能力障礙,即感覺統(tǒng)合失調。情緒情感問題比較少,真正發(fā)展到心理疾病的就更少了。

在以往,人們都認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作業(yè)拖拉、粗心大意是有意的,實際上這都是由兒童整體感覺發(fā)展不平衡所致的。之所以有這么多孩子有學習能力障礙的問題,與兒童的出生經歷及早期教育有關。

首先,在胎教中,現(xiàn)在很多母親還在給胎兒聽胎教磁帶?,F(xiàn)已發(fā)現(xiàn)有些幼兒由于聽覺刺激不適當,反而造成失聰。胎兒應該有一個安靜的生長環(huán)境,不應該受到無端的打擾。在母體中,胎兒要聽到羊水的聲音、心跳的聲音,音樂穿過羊水再傳到胎兒的耳朵里,胎兒能夠感受到的很可能就是噪音了。這種孩子長大以后很可能就會顯得比較煩躁。音樂要聽,但是不應該直接放在孕婦的腹部,而是孕婦自己聽,心情愉快之后,供氧的能力就增強,就會有益于胎兒生長。

其次,與出生方式有關。出生時窒息或難產等會影響嬰兒大腦皮層的功能發(fā)育。

再次,與沒有經過爬行訓練有關?,F(xiàn)在2/3的城市兒童缺乏爬行訓練,過早地使用學步車。嬰幼兒在爬行的時候,會努力抬頭,四肢、手眼的協(xié)調能力得到訓練。沒有爬行經歷的孩子,長大以后手可能會不聽指揮,注意力不集中,寫作業(yè)時過慢。

另外,現(xiàn)在有些家長有意識地讓幾歲的孩子背詩詞、字典、地圖等,有專家認為,孩子3歲之前,不應該進行這些機械記憶訓練。兒童的大腦容量是有限的,3歲之前,應該著重發(fā)展孩子的適應能力、語言能力、想象力等,而不是機械記憶。

因此,為避免孩子出現(xiàn)感覺統(tǒng)合失調的問題,對于兒童的早期教育,應著重從幾個方面進行:①一歲以內,進行大肌肉訓練,主要是抬頭、爬、抓、旋轉、翻、坐等,鍛煉大腦對四肢的指揮能力。②進行小肌肉的精細動作的訓練,如抓、握、摳等。③進行語言系統(tǒng)的訓練。④進行社會適應能力的訓練,要經常和孩子聊天,帶著孩子到朋友家做客,讓孩子有適應陌生環(huán)境的機會。⑤進行感覺訓練,要經常撫摸孩子,和孩子有身體的接觸,讓孩子感受到與人接近的安全感。(WWW.jZ139.COM 迷你句子網)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如何注意嬰兒期的心理衛(wèi)生


嬰兒期指的是從出生28天到1歲的時期,出生后的第一個月又稱新生兒期。這時期嬰兒從非條件反射到條件反射,如吸吮食物的反射等等逐漸的迅速發(fā)展,也就是兒童的心理的發(fā)展,心理衛(wèi)生問題也就隨之發(fā)生。因此,從嬰兒出生開始就應該注意心理衛(wèi)生問題。

小兒從母親抱的姿勢,母親的形象,母親的聲音,直到奶瓶等得到心理發(fā)展的刺激,會引起條件反射。母親給小兒喂奶,不僅供給營養(yǎng),而且也供給了感情和溫暖。母親把小兒抱在懷里,緊緊貼在一起,母親搖著哄著,這時可以看到小兒微微地笑,顯得輕松愉快。這對小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有著很大的益處。

大約從第5~6個月開始,小兒可以不因饑餓而要母親在旁作伴,喜歡母親給以愛撫和玩耍。小兒對母親出現(xiàn)在面前常報以微笑。兒童對感情的需要與身體上的照料相比,顯得更為重要。此外,舒適的衣褲,新鮮的空氣,彩色的玩具,美好動聽的聲音和音樂等也是培養(yǎng)兒童良好情緒的因素。如果不能給他建立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所需要的條件,小兒就顯得呆板、畏縮、不活潑,而且好哭,在照管上會有很多困難。如果母親生病長期往院、離婚或其他原因,強迫與嬰兒分離,就會引起拒食,消化紊亂,夜驚和發(fā)育緩慢。母親與小兒的早期關系很重要,有些學者認為,一些精神病發(fā)生的根源,可追溯到母嬰早期關系中的沖突和兒童的需要受壓制。現(xiàn)在,有些婦女產假期滿后,大都將小兒送往托兒所寄養(yǎng),而托兒所保育員少,又要輪班,不可能固定照管。這樣,必然不能建立起母親與嬰兒的早期關系,對小兒的心理衛(wèi)生可能產生不良的影響。

親子關系需要注意幾個問題


人是社會型動物,而親子關系是最早也是最重要的社會關系。親子對于每個人來講,它不僅存在于兒童早期,而且會對人一生的發(fā)展產生重要的意義,會對青少年期、成年期甚至老年期的心理狀態(tài)產生深遠影響。對于親子關系而言,依戀關系的形成不僅影響到家庭的穩(wěn)固、父母與孩子的和諧,還會影響家庭的整體生存環(huán)境。

12歲前形成親密依戀關系意義重大

依戀理論最初由英國精神分析師約翰·鮑爾比提出,他試圖理解嬰兒與父母分離后所體驗到的強烈苦惱。鮑爾比觀察到,被分離的嬰兒會以極端的方式(如哭喊、緊抓不放、瘋狂地尋找)力圖抵抗與父母的分離或靠近不見了的父母。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對依戀關系的建立有著深刻理解,她認為:人的心理發(fā)展有順序性,未成年人的心理問題滯后反應。任何生命都是過程,任何過程都有開始,生命發(fā)展是軌跡式的,人的命運取決于早期。人的成長大致有三個時期,即1~6歲,6~12歲,12~18歲。12~18歲時人已經進入青春期,其獨立意識與逆反心態(tài)決定了這一時期已經不是家庭教育的優(yōu)勢時期。所以,家教的最佳時期是12歲之前,即依戀期。在依戀期中,1~6歲又最為關鍵。

現(xiàn)代家庭,親子關系太親密了,怕產生溺愛;關系疏遠了,又擔心孩子抱怨。如何把握關系的度,非常關鍵。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有太多內容可以去說。這里單就親子關系中,父母如何愛孩子,給大家一些建議。

我們怎么和孩子相處,

可以借鑒三個原則:

1、真誠;

2、同理心;

3、尊重。

第一、真誠。和孩子相處的時候,你的情緒,你的想法,是誠懇的,開放的。 去年大熱的電影,叫奇跡男孩。原著的題目更好,就叫奇跡,wonder。這里面有一句臺詞,在對和善良之間,選擇做善良的事情。我套用一下這句臺詞,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在對和真誠之間,選擇做真誠的事情。 真誠很簡單的一點,父母自己做錯了,一定要麻溜地給孩子道歉,沒有什么面子不面子。很多父母覺得一句對不起,怎么都說不出口。沒什么說不出口的。我在孩子們4,5歲的時候,就一直跟他們說,媽媽是普通人,不是超人。是普通人就會犯錯,是普通人就會累,是普通人,耐心就有限。有時候我錯怪了孩子,弄清楚了,馬上跟他們道歉。有時候我說話太急躁,冷靜下來,馬上跟他們道歉。生活里有很多小事,父母有時候真的說話口氣什么的挺影響孩子心情的。

第二、同理心。同理心,簡單地說,就是從別人的角度去理解別人的經歷或者是從別人的角度去感受別人的感受這么一種能力。 大家老是說情商,希望培養(yǎng)孩子高情商。我認為,同理心是父母必須具備的情商之一。

有些父母常常問我,我們碰到這樣這樣的事情,我不知道怎么做。很多時候,你把自己代入到孩子的視角,別人這么說你,別人對你做這樣的事情,你會不會覺得舒服。將心比心,你這樣想想,很多事情,其實都能想得通了。 很多父母覺得自己無比正義,我又不打不罵的,我講道理,為什么他聽不進去?一個方面,孩子還小,單單靠講道理,就指望他們自覺去做到,很多時候是很不現(xiàn)實的。另一個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講道理的時候,其實你要想想,你是怎么講的?你有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感受?很多時候,我認為,你考慮孩子的感受更優(yōu)先于講道理。這就是我說的,在真誠和對之間,選擇做真誠的事情。你去看到孩子的感受。

第三點,尊重。在為人父母的領域,就是,父母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溫暖的,尊重他的,接納他的氣氛。 這一點,說起來很容易,但是做起來,真的挺難。 要做起來,也必須要具備前兩點,真誠和同理心。相信他們能做好,給他們自信,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重要性。這樣的親子關系,可以讓孩子變得有責任感。

孩子需要父母尊重他是獨立的個體,而非父母的附屬。他的思想、感受、所有物都需要成人的尊重,例如:在他專注一件事情時,不去打擾他,便是一種尊重,叫喚他時,口氣輕柔些,也是一種尊重;動用他的東西時,當然也應先征得他的同意?;蛟S,有些父母會認為,孩子的東西還不是父母花錢買的,何必要經過他的許可呢?可是,這些點點滴滴的尊重所帶給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對孩子的一生卻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也要培養(yǎng)尊重自己的習慣。有些媽媽把先生、孩子、親戚、朋友等任何人的需要都看得比自己重要,總認為自己委屈一點沒有關系。于是,專吃家人的剩菜剩飯、舍不得給自己休閑時間,不好意思拒絕別人等等。如果有這種傾向,父母應該告訴自己:“我的需要和別人的需要一樣重要,我也是值得被尊重,需要被照顧的人。就像切蛋糕時,不要忘了也給自己留一份?!?/p>

嬰幼兒早教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育兒經驗之

嬰幼兒早教需要注意些什么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家庭中對孩子的培養(yǎng)也是很慎重的,特別是對不同類型的孩子的培養(yǎng),市場上有很多的有關早教的課程,這些對孩子有很大的啟發(fā)作用,教會他們怎么樣學習和掌握生活中的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并且增養(yǎng)他們的興趣以及愛好,做一個非常開心的孩子,在眾多的早教課程中,家長要挑出適合自己寶寶成長的教育方式。

嬰幼兒早教要注意什么問題

1

在游戲中學習,杜絕死記硬背

有調查顯示強化早教并不會增強孩子的邏輯記憶能力,也不會使孩子變得更加聰明。因為孩子在3歲之前的記憶只是機械記憶,這是一種短效記憶,也就是說孩子記住的東西并不比同齡人多。等到上學后,這些所謂的優(yōu)勢就會遺失,他們會重新與同齡人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以前記得的東西都白學了。

所以家長在為孩子選擇早教機構的時候要注意他們的教學方式,最好的早教應該是通過豐富多彩的游戲開發(fā)孩子的智力和學習能力。這種早教方式多集中在一些國際化的早教品牌中,每一種游戲的設計都有潛在的目的,比如可以增進孩子的社交能力或協(xié)調孩子的肢體平衡能力等。

2

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應該重視親子教育

有些家長對早教機構做了很細致的篩選,這是對寶寶負責的行為,但即使有再好的早教機構,家長也不能忽視親子關系的重要性。親子關系和睦是孩子快樂的前提,也是孩子健康成長的一大先決條件。原因并不止是因為孩子太小需要家長貼身照顧,更因為早教有很大一部分內容可以促進家長和孩子的親子關系。

3

電子產品不能取代專業(yè)早教

現(xiàn)在許多年輕的家長會給孩子配置一些高端電子產品作為早教機,比如這一年來大熱的IPAD。有些家長認為“切西瓜”可以鍛煉孩子的手眼協(xié)調能力、還能讓孩子跟著IPAD讀童謠看圖片,學習認識水果,交通工具等。但專家指出,從生理和心理發(fā)育角度,不贊同幼兒過早接觸電子玩具。因為兩三歲的幼兒視力尚未發(fā)育成熟,絕大多數(shù)電子產品的視覺刺激過于強烈,過長時間的注視,會引發(fā)孩子視神經疲勞,甚至誘發(fā)近視。而且在嬰幼兒成長發(fā)育過程中,人與人的交流才是必不可少的,長期使用電子產品會使孩子的表達能力得不到鍛煉,容易導致語言發(fā)育遲緩。

各位爸爸媽媽們,以上三點是現(xiàn)在的家長非常容易誤觸的早教盲區(qū),提醒爸爸媽媽在嬰幼兒早教的過程中應該注意,用正確的方式和觀念去對待孩子的早教。

識別嬰幼兒有沒有心理問題


當一個小生命還生活在母親的子宮里時,我們稱其為“胎兒”;胎兒降臨人間,在1個月內稱為“新生兒”;1歲以內稱為“嬰兒期”;1歲到3歲稱為“幼兒期”;4歲到6歲稱為“學齡前期”。許多人認為嬰幼兒只知道吃喝拉撒睡,哪里會有心理問題呢?但是,精神醫(yī)學專家告訴人們,嬰幼兒同樣有心理問題。而且這一時期的心理衛(wèi)生,對孩子一生的心理健康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嬰幼兒時期的心理問題主要有:由于營養(yǎng)攝入不足或不平衡造成嬰幼兒的大腦和心理發(fā)育障礙、不良的進食習慣、睡眠習慣和大小便習慣、言語障礙、負性情感(如忌妒、恐懼、分離焦慮)以及某些不良的行為問題(如吮吸手指或衣物、咬指甲、拔毛發(fā)等)。

這些心理問題的存在,顯然會影響嬰幼兒的智力和心理能力的發(fā)育。營養(yǎng)不足和睡眠障礙,會妨礙影響他們神經系統(tǒng)的發(fā)育成熟,而嬰幼兒期恰恰是人的大腦發(fā)育和智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幼兒言語發(fā)展受阻,也會延緩心理發(fā)展。負性的情感表現(xiàn),可造成日后的性格缺陷。

所以,要重視嬰幼兒的心理問題,使他們的心理得到健康發(fā)展。

早期教育:注意力培養(yǎng)三大問題


早期教育過程中,許多媽咪最頭疼的問題就是如何培養(yǎng)寶寶的注意力。在一些親子教育中心,常常有爸爸媽媽來咨詢:“老師,你看我家寶寶總喜歡看別的寶寶玩,注意力一點也不集中。”“我的寶寶不停地換玩具,為什么不能長時間地玩一樣玩具?”“我的寶寶總喜歡跑動,根本坐不住”……寶寶是真的注意力不集中嗎?

一、什么是孩子的注意力?

所謂注意力,就是我們常說的注意力,對孩子來說,是指他們能把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集中在某一事物上,達到認識該事物的目的。注意力是一切學習的開始,是孩子最基本的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

孩子年齡越小注意力時間越短

2歲寶寶的平均注意力集中時間長度大約為7分鐘,3歲約為9分鐘,4歲約為12分鐘,5歲約為14分鐘。培養(yǎng)注意力,從2歲開始。2歲前是培養(yǎng)寶寶學習能力的關鍵期。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就是要培養(yǎng)他們的注意力、探索力和溝通力。注意力是自主學習的門戶。

剛生下來的寶寶的注意力持續(xù)時間是差別不大的,但因為后天教養(yǎng)的問題,有的家長注重注意力的培養(yǎng),有的忽略甚至妨礙了注意力的培養(yǎng),造成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注意力的差距越來越大。

而注意力正是影響人智力活動的重要非智力因素之一。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注意力必須引起家長的重視。我們首先要避免的是在教養(yǎng)問題上的一些誤區(qū):

1、不能給孩子過多過復雜的信息,否則他的神經無法一一存儲。

不能有效地培養(yǎng)他的注意力反而分散了注意力。例如,一次提供過多的玩具,把孩子“埋”在玩具堆中;或者長期提供不符合孩子認知特點的畫面紛亂繁雜的書籍……

2、成人過多的語言刺激,有時會影響寶寶初步的思維能力,造成注意力的分散。

例如:孩子在初次接觸新玩具、新物品時,家長應避免喋喋不休地講解玩法、或用語言多次提醒注意安全等,而讓孩子自己去摸索。

3、家長過分關注孩子,孩子玩游戲被經常打斷。

如孩子在看動畫片,家長沒有提醒就走上前關掉電視叫吃飯;孩子在玩汽車,家長一會兒上去問渴不渴,一會兒問要不要尿尿,一會兒問要不要吃點水果等。這種經常性的打斷孩子的思維,久而久之會造成孩子注意力的不集中。

4、成人要求孩子所做的事過難會使孩子產生畏難情緒;過易則不能吸引孩子,都不利于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二、如何判斷孩子的專心程度?

玩具測試——把孩子置于一個安靜、不受干擾的空間,只給他一種玩具,觀察他在玩玩具時的反應,如果他能夠持續(xù)地一直玩,而且平時生活中對大多數(shù)的事情也能夠專心,就代表著他擁有很優(yōu)良的注意力。如果,他不到3分鐘就表現(xiàn)出厭倦、煩躁的情緒,就說明他的注意力不夠。

三、兩階段孩子的注意力訓練

乳兒期

0-1歲的寶寶也被稱為乳兒。乳兒的注意以無意注意為主,因此心理學家認為對這么大的寶寶不必進行專門的注意力訓練。

媽咪可以把注意力的鍛煉放在寶寶進行的各種日?;顒又校缥故?、玩耍等。在互動交往中,讓寶寶的注意力走向穩(wěn)定。

寶寶注意力培養(yǎng)的原則和方法——

1.慢動作

由于寶寶的大腦發(fā)育還不發(fā)達,他們難于區(qū)分并理解成人有意施加的各種刺激。因此,在和寶寶講話的時候,語速一定要慢,要溫柔,以免引起他們的厭倦、急躁和反感。在他們眼前晃動醒目物體時也要放慢速度,并要在他們的視線中持續(xù)一段時間。在寶寶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物之前,最好不要將刺激物拿走。

2.多重復

孤立的刺激很容易被遺忘,而重復行為和獎勵效應可以強化刺激的效果,增強寶寶的注意力和記憶力。因此在這個階段,媽咪給寶寶講優(yōu)美的小故事,或放動聽的音樂,可以重復幾遍,讓寶寶產生熟悉感后,再更換新的內容。

3.近距離

寶寶的認知能力較弱,太遠的刺激物很難產生效果。從視覺注意來說,近距離能夠讓寶寶的視野更多地被刺激物填充,視覺干擾會大大減少,增強注意的穩(wěn)定性。因此,新生兒醒來時,家長可以拿一個醒目的東西放到他眼前20厘米處讓他看。

4.選擇適當?shù)拇碳の?/p>

在培養(yǎng)寶寶視覺、觸覺和聽覺時,要選擇一個好的刺激物。比如視覺培養(yǎng),最好選擇顏色鮮艷、色塊大、易于區(qū)分的刺激物,不要讓其他細節(jié)吸引寶寶的注意力。父母的臉最容易得到寶寶的歡喜和注意,因此父母要多在寶寶面前“露臉”。那些能直接滿足機體需要的事物,如奶瓶、小勺等,也能引起寶寶的注意,用它們來培養(yǎng)寶寶的注意力,既簡單又方便。

5.動態(tài),特別是互動更能吸引注意

動態(tài)的物體更能吸引寶寶的注意,比如飛著的蝴蝶比靜止的蝴蝶更容易獲得寶寶的認知。

但和注意關系最緊密的還是互動。注意在互動中加強,如果不存在互動,寶寶的注意力會很快轉移,他們會尋求一些更特殊的事物。但是一旦存在著互動,情況就會完全不同。嬰兒的興趣會倍增,注意力也會持久。正常人具有將“自我”擴大的本能和趨勢,更容易接受受自己活動影響的事物。無論哪個年齡層次,能夠對自己行為產生回應的事物往往都能夠處于注意的焦點,對寶寶來說也是如此。

6.講述正確的名稱

不管寶寶能不能聽懂,一旦發(fā)現(xiàn)他的注意力集中在刺激物上,就要告訴他們正確的名稱。比如皮球,要告訴寶寶這是“皮球”或“球”,而不要說“圓圓”;汽車就要說“汽車”或“車”,不要說“嘟嘟”。這樣能幫助寶寶建立正確的影像概念。千萬不要小看寶寶的潛能,在他們5個月的時候,父母如果根據他的注意指向告訴他物體的正確名稱,并將他們抱近物體,比如冰箱、臺燈等,每次當他們注意到這些物體時再強化相應的詞語,一兩個月內就能培養(yǎng)他們對物體的反應。這樣到寶寶7個月大,父母在廚房眾多家電面前說“冰箱”,寶寶就會看向冰箱,這就是有意注意的萌芽。

學步兒期

寶寶在1歲到2歲半之間,從開始學步,到能夠完全自如地行走、活動并初步學會語言,整個階段叫做學步兒期。那么這個階段,寶寶注意力的培養(yǎng)有哪些有效方法呢?

1.拼圖、下棋

讓寶寶學會拼圖,并逐漸增加拼圖的塊數(shù)。學習簡單棋類的玩法。寶寶們對這類游戲有時能達到十分入迷的程度,玩起來,二三十分鐘都不停止。

2.聽故事前提問

讓寶寶帶著問題去聽故事,聽完后回答。對于語言發(fā)展較好的寶寶,還可以讓他聽完故事后把故事的內容復述給你聽。

3.幫助拿各類小東西

寶寶能聽懂話時,可以交給他一些小任務,讓他幫助你拿一件到幾件日常用品,要求在一次中完成。如:“請你幫我拿一個蘋果、一把小刀和一些紙巾。”

4.傳口信

時不時讓寶寶給大人傳傳口信,也可以培養(yǎng)寶寶的有意注意。如:“告訴外公,晚上9點中央電視臺有他喜歡的節(jié)目?!眲傞_始可以簡短一些,然后逐漸到這種長一些的語句。

5.聽和看配音圖書

現(xiàn)在市場上有錄音磁帶和圖書畫面內容相一致的配套圖書,這種圖書與電視的不同之處在于,寶寶對電視故事的理解取自于畫面,也就是用看來理解故事,但長時間看電視對眼睛有損害。

而這種圖書卻是以聽磁帶為主,用圖片來加深理解,這種以聽講為主的學習方法,對寶寶將來的學校學習有非常大的幫助。寶寶在聽、看的過程中不僅豐富了他的知識,提高了他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安靜、集中注意力去聽講的好習慣。

6.嘗試一些專門的訓練游戲

讓寶寶把你規(guī)定的幾樣東西看上1-2分鐘,然后撤掉其中的一個或兩個,請寶寶猜出是什么東西被撤掉。

教寶寶跟隨你說話,你完整地說一句話后,你說前面的半句,讓寶寶來說后面的半句。

把幾種不同形狀的東西放在寶寶看不見的口袋里,讓寶寶閉上眼睛去摸,然后提問寶寶:“有幾樣東西?都是些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媽媽可以按照以上方法,在游戲與生活之中對寶寶進行有趣的互動練習。切忌不要把寶寶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看成是注意力不集中??茖W合理地安排寶寶的生活,為寶寶注意力發(fā)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

相關推薦

  • 亟需關注的兒童心理問題 導讀:及手腦協(xié)調性差的問題。學習是一項系統(tǒng)的智慧活動,需要手眼耳腦的配合能力,心態(tài)及學習方法等條件。不少聰明“笨孩子”的家長并未意識到這是孩子心理發(fā)展出了問題,只盲目地靠補課來解決學習問題,不但成績沒...
    2021-08-31 閱讀全文
  • 嬰兒期注意哪些心理衛(wèi)生 心理學上把一至三歲的孩子叫嬰兒。嬰兒開始懂事了,自我意識也開始發(fā)展了,心理衛(wèi)生的問題也就更復雜,更多了。值得高度重視的有如下幾點: 1.斷奶的心理衛(wèi)生問題。斷奶對孩子來說是件大家,弄不好會對他幼小的心...
    2022-02-23 閱讀全文
  • 如何注意嬰兒期的心理衛(wèi)生 嬰兒期指的是從出生28天到1歲的時期,出生后的第一個月又稱新生兒期。這時期嬰兒從非條件反射到條件反射,如吸吮食物的反射等等逐漸的迅速發(fā)展,也就是兒童的心理的發(fā)展,心理衛(wèi)生問題也就隨之發(fā)生。因此,從嬰兒...
    2021-10-29 閱讀全文
  • 孩子行為異常,注意心理問題 許多年輕父母面對孩子表現(xiàn)出異常行為時,往往感到疑惑,不知哪些是該重視的,哪些是無關緊要的。在此,我們?yōu)榇蠹医榻B一些6歲以下孩子的常見心理疾病: 咬指甲 咬指甲是兒童時期很常見的不良行為,男女兒童均可發(fā)...
    2021-09-29 閱讀全文
  • 親子關系需要注意幾個問題 人是社會型動物,而親子關系是最早也是最重要的社會關系。親子對于每個人來講,它不僅存在于兒童早期,而且會對人一生的發(fā)展產生重要的意義,會對青少年期、成年期甚至老年期的心理狀態(tài)產生深遠影響。對于親子關系而...
    2021-07-23 閱讀全文

導讀:及手腦協(xié)調性差的問題。學習是一項系統(tǒng)的智慧活動,需要手眼耳腦的配合能力,心態(tài)及學習方法等條件。不少聰明“笨孩子”的家長并未意識到這是孩子心理發(fā)展出了問題,只盲目地靠補課來解決學習問題,不但成績沒...

2021-08-31 閱讀全文

心理學上把一至三歲的孩子叫嬰兒。嬰兒開始懂事了,自我意識也開始發(fā)展了,心理衛(wèi)生的問題也就更復雜,更多了。值得高度重視的有如下幾點: 1.斷奶的心理衛(wèi)生問題。斷奶對孩子來說是件大家,弄不好會對他幼小的心...

2022-02-23 閱讀全文

嬰兒期指的是從出生28天到1歲的時期,出生后的第一個月又稱新生兒期。這時期嬰兒從非條件反射到條件反射,如吸吮食物的反射等等逐漸的迅速發(fā)展,也就是兒童的心理的發(fā)展,心理衛(wèi)生問題也就隨之發(fā)生。因此,從嬰兒...

2021-10-29 閱讀全文

許多年輕父母面對孩子表現(xiàn)出異常行為時,往往感到疑惑,不知哪些是該重視的,哪些是無關緊要的。在此,我們?yōu)榇蠹医榻B一些6歲以下孩子的常見心理疾?。?咬指甲 咬指甲是兒童時期很常見的不良行為,男女兒童均可發(fā)...

2021-09-29 閱讀全文

人是社會型動物,而親子關系是最早也是最重要的社會關系。親子對于每個人來講,它不僅存在于兒童早期,而且會對人一生的發(fā)展產生重要的意義,會對青少年期、成年期甚至老年期的心理狀態(tài)產生深遠影響。對于親子關系而...

2021-07-23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