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以經典音樂“配樂”學習
發(fā)布時間:2022-03-03 學習紅色經典故事心得 學習紅色經典故事精神 學習紅色經典故事意義人在幼兒時期,耳朵是非常靈敏的。世界上有多少種聲音,他的心靈和腦神經就能產生多少種應對的方法,所以越豐富的聲音就越能刺激孩子的大腦發(fā)育。因此,如果能讓孩子以經典音樂“配樂”學習,就會有不少神奇的效果。
首先,孩子能養(yǎng)成在音樂中思考問題、閱讀或寫作的良好習慣。因為音樂有掩蔽性,可以阻擋外來聲音對大腦的干擾,也可以阻止大腦內部其它信號的傳遞,提醒孩子不要分散精力。
其次,音樂聲波本身能對腦神經元的修復進行有益的補償。它是一種美的信息,能通過聲波刺激中樞神經,使孩子產生良好的情緒,這種良好情緒可以煥發(fā)精神,促過其潛能開發(fā)的進展。
在有經典音樂配樂的學習過程中,可以把人的注意力提高到這樣的新水平:孩子在認真思考問題時,可能根本沒有聽到音樂,雖然它是那樣悠揚地在耳邊流淌過。當孩子漸漸感受到音樂的力量時,就會有一種美的感受,而這種感受并不妨礙思考或寫作。
再隔一會兒,孩子感覺不到音樂了,也聽不見其他的聲音,只知道大腦正在思考問題,思路也很開闊。當思考停下來時,又會聽到音樂。再思考時,又會出現上面提示過的過程。最后,思考和寫作有了結果,人也不感覺累。這是因為,在孩子的思考過程中,音樂正在為他的大腦做“音樂體操”。
很多經典音樂都是有格式、有規(guī)則、組織嚴密的藝術圣品。在聽賞經典音樂的過程中,它給大腦以規(guī)范性的影響,使孩子在音樂聲波中有節(jié)奏地深度呼吸,不但可使身體充滿活力,而且可使智能和大腦充滿活力。通過有節(jié)奏地深度呼吸,人可以使自己與大自然一起和諧地振動,同時開發(fā)出自己的潛能。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如何讓孩子快樂學習英語
在國際交流日益緊密的時代,英語已經成為孩子未來發(fā)展的必備工具。因此,不少家長從孩子幼兒階段就非常關注他們的英語啟蒙教育,希望他們能夠早接觸早運用,為將來的正式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英語作為孩子的第二語言,在習得上有著特有的困難。孩子在從掌握發(fā)音到識記單詞再到遣詞造句等諸多方面,都必須付出比母語習得更多的努力。
要讓孩子快樂的學習英語,首先要激發(fā)孩子的興趣,讓孩子覺得這種學習不是負擔。本質來講是將教學內容融入游戲活動中,給孩子設置情景,讓孩子發(fā)揮自我的想象力和行動力,置身其中身臨其境的完成活動內容,達到訓練目標。因此充分發(fā)揮想象力,為孩子設置游戲場景和情節(jié),非常重要。
要讓孩子快樂的學習英語,就要給予孩子多方位多層次的刺激。學習英語,尤其是幼兒學習英語,不能僅僅從英語本身入手,需要依據孩子們自身的特點從多方位,多層次上給予刺激和引導,達到激發(fā)孩子學習興趣和潛能的目的。
案例
以多媒體課程為依托,通過圍繞互動白板的電腦游戲活動和豐富的脫機游戲活動,設置切實可行的活動和任務目標,充分的把孩子引入課堂活動中,使他們在游戲中自覺發(fā)現知識要點,快樂的習得語言知識。孩子們通過在課堂上與外教和助教的交流,在沒有壓力的語言環(huán)境中快樂練習并進步,為今后的語言學習建立興趣,打下基礎。
專家建議,在課堂上可以針對每一個孩子的優(yōu)勢智能,運用多種游戲活動,幫助孩子的優(yōu)勢智能向語言智能正向遷移,從而達到學習語言的目的。英語課程應注重語言和音樂之間的關系,注重語言本身的節(jié)奏和韻律美感,注重由肢體運動帶來的思維活躍,并將之正確引導向孩子對語言本身的理解和認識,幫助孩子理解語言,不畏懼語言和語言學習。
要讓孩子快樂的學習英語,就要讓孩子學習到切合實際生活的英語。只有孩子在生活中實際運用的英語,才能不斷地在孩子身邊出現,才能不斷重復強化記憶,才能讓孩子們發(fā)現語言無處不在,激發(fā)學習和探索的興趣,才能讓孩子對語言學習歡迎而非畏懼。
育兒心得:讓孩子快樂學習
育兒心得:讓孩子快樂學習
寶寶出生以來,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快樂。寶寶今年5歲了,現在己經上了幼兒園中班,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進步,有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有自已的思想,情感,愛好,也會經常問"為什么"等一大堆的問題,伴隨著他的成長,作為家長希望能給予他幸福的生活,但更希望他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著。記得寶寶小的時候,吃飯是最讓人頭疼的一件事情,一日三餐,每一餐都要吃很長時間,要么就是不肯張開嘴巴,不肯吃,要么就是滿嘴的飯菜不肯下咽到肚子里面去,為了讓他快快張嘴吃飯,還要有人在面前想盡一切為法表演節(jié)目,一家人圍著他團團轉。現在想起來,真是覺得有點好笑,相信有許多家長也有這樣的經歷。自么寶寶進了幼兒園之后,養(yǎng)成了吃飯的好習慣,不僅不挑食,而且不要大人去喂飯,有時吃|的時候,他會說這些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不可以浪費糧食,而且吃得越多,力氣就會越大,個了也會長的很高很高。寶寶的自理能力越來越強,不僅自己學會了穿衣服,會整理玩具,而且還會幫助大人去做家務,所以在家里我們經常會夸贊他,寶寶長大了,真是越來越懂事了,現在許多家長都十分關注對孩了的教育,“不能讓自已的孩子輸在同一起跑線上"也正因為如此,許多家長都從幼兒時期開始抓孩子的學習,我曾經也給寶寶在暑假中報了興趣班,把星期天安排的滿滿的,記得第一節(jié)課時,孩子是又哭又鬧的,就是不肯踏進教室門半步。后來興趣班老師對我說,現在孩子都是一邊學一邊玩,是不能像教小學學生那樣了的,應該多用游戲的方式讓他學知識,學道理,培養(yǎng)他的興趣愛好,的確,孩子是天真無邪的,也有自己的世界觀,不能以成年人的思想去逼迫他去學這,學那,這樣反而會束孩子的想象能力。平時也要注意孩子的興趣去培養(yǎng)他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這樣他才會真正的生活的快樂!
音樂啟蒙提高孩子的音樂鑒賞力
導讀:音樂的音畫性可以通過旋律和節(jié)奏營造氛圍,使孩子重現感知過的事物、情景;也可以通過聯(lián)想,組合成新的意象,家長只需略加描述提示,就能幫助孩子身臨其境地張開想像的翅膀,進入美妙的藝術境地。
·樂器學習不必太早,但音樂啟蒙可以從嬰兒期開始
大部分的孩子從小就能夠接觸到音樂環(huán)境,如媽媽哼唱的童謠、催眠曲等等,都能為其習慣音樂的節(jié)奏性與旋律性打下基礎。但僅僅停留于此是不夠的,還應給孩子塑造一個充滿音樂的環(huán)境,如廣泛接觸各種發(fā)聲材質、聆聽大自然的聲音、隨音樂節(jié)拍撫拍孩子、用手掌拍打簡單的節(jié)奏、辨別各類人聲的高低……這些都能夠給年幼的孩子帶來最初的興趣和啟蒙,為其更深層的音樂欣賞埋下伏筆。
·營造和諧的音樂氛圍,促進孩子的音樂感知能力
經常處于音樂氛圍中能訓練孩子默唱(內心聽覺)的能力,所以家長不妨在孩子起床、吃飯、閱讀或繪畫時播放音樂,營造溫馨靜謐或活潑生動的家庭音樂環(huán)境。2歲以上的孩子已經能夠進行簡單的跟唱,對此家長應該持鼓勵的態(tài)度,在一旁打拍子或帶唱,以提高孩子對音樂的關注和興趣。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僅憑家長的喜好播放某種類型的音樂,或只給孩子聽兒歌童謠,這樣反而限制了他接觸各種音樂類型的機會,古典音樂、鄉(xiāng)村音樂、民族音樂等等不同風格、不同演奏樂器的音樂都可以讓孩子多接觸。
·把音樂結合在游戲和生活中,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
無論是作為孩子的樂感培養(yǎng)還是日后的技能訓練,熱愛音樂的前提永遠是培養(yǎng)興趣。許多孩子之所以將練習鋼琴或小提琴看成枯燥乏味的學習任務,都是因為無法從中享受到音樂帶來的樂趣,而這種樂趣,家長最好能從小在孩子的生活情景中培養(yǎng)。平時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開展一些簡單、有趣的音樂活動讓孩子參與:如在學唱兒歌時用拍拍手、跺跺腳來訓練其節(jié)奏感;利用音樂曲目編成童話故事;用環(huán)境、身體或樂器的聲源來嘗試音樂的組合搭配;用歌唱為未完成的旋律創(chuàng)編“答句”等等。
·感知音樂的音畫性和情感性,提高音樂鑒賞能力
音樂的音畫性可以通過旋律和節(jié)奏營造氛圍,使孩子重現感知過的事物、情景;也可以通過聯(lián)想,組合成新的意象,家長只需略加描述提示,就能幫助孩子身臨其境地張開想像的翅膀,進入美妙的藝術境地。而情感性的音樂插入了感情色彩和情節(jié)因素,塑造出鮮明的音樂形象,再配合家長的講解和引導,能讓孩子積極主動地投入音樂氛圍,逐步感受樂曲的風格,如活潑歡快或抒情柔和,并做出相應的情感反應,成為真正聆聽音樂、感知音樂、欣賞音樂的“藝術家”。
讓孩子學會快樂地“分享”
一提到分享,我們對這個概念最具象的解釋通常就是:“寶貝,把你的玩具拿出來和小朋友一起玩。”“寶貝,把你好吃的拿出來跟小朋友一起吃?!?/p>
不敏感的小寶貝只是以實際行動反抗而已,敏感的小寶貝則會用奇怪的眼神看著媽咪,心里說:“媽咪,你怎么只喜歡別的寶貝,一點都不喜歡我啊。哼,我就不給他,我還要咬他呢?!边@哪里是分享,分明是一種剝奪嘛!媽咪的分享教育當然就此失敗。毫無疑問,分享應該以快樂為前提。
分享教育4大錯誤方式
1、強迫寶貝分享
當媽咪將寶貝手中的玩具拿走給另外的小寶貝玩的時候,寶貝會有什么感受呢?假定你在辦公室,老板突然過來搶過你的筆記本電腦并將它交給另外一個同事,你會對老板感激涕零,并且心甘情愿與你的同事分享嗎?同樣的道理,強迫小寶貝與小伙伴分享他的一切對寶貝來說也是一種傷害。
2、大的應該讓著小的
小寶貝總想向大一點的寶貝看齊。比如姐姐在玩球,一旁的小弟弟一定也鬧著要一個球。不管姐姐手里拿著什么,哪怕小寶貝本來根本就不感興趣的任何物品,他都會要求要有個同樣的東西放在手里。大多數的媽咪可能會告誡姐姐將手里的物品讓給弟弟。其實這是不公平的,如果這個小姐姐是個敏感的孩子,她會懷疑父母對她的愛,她的心會因此受到傷害。而小寶貝在這樣的寵愛中也學不會分享的技巧。
3、強迫寶貝輪流玩
強迫寶貝輪流玩是父母教寶貝學習分享最常見的策略之一,但是,小寶貝們常常在別的寶貝剛剛把玩具拿到手的時候就急于將玩具奪回來。對于3歲以下的寶貝來說,因為他還沒有完全建立起時間的概念,因此輪流玩仍然不是有效地解決寶貝之間爭端的好方法。
4、搶走寶貝手里的玩具
當小寶貝之間因為玩具而起爭端的時候,千萬不要搶走一個寶貝的玩具交給另一個大聲哭鬧的寶貝。媽咪的這種方式無異于在向寶貝傳達某種錯誤的觀念,它會讓寶貝覺得只要哭鬧就可以達到目的,只要動手去搶就可以解決問題,因此,這種方式產生的負面影響非常大。
分享教育10大訣竅
當寶貝陷入爭搶玩具的旋渦,媽咪要做的首先不是教訓寶貝如何學習分享,而是以適當的方式介入,以免寶貝互相傷害:
1、尋求解決問題的方式
當孩子們?yōu)榱送婢叽虻貌豢砷_交的時候,先要讓他們安靜下來,然后對他們說:“你們倆都想玩同一個玩具,那是不可能的,那我們怎么辦呢?”把問題拋出來,讓寶貝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另外一個策略是給寶貝多一些選擇,讓他們自己決定究竟下一步怎么做。
2、不要過于理想化
在寶貝成長的過程中,他們的自我意識總是比他們的慷慨來得更早。這是寶貝發(fā)育的必然過程。不要對寶貝期望過高,認識寶貝的成長必然會經歷這樣的階段并且平靜地接受這樣的事實或許對媽咪會有些幫助。
3、為寶貝的錯誤道歉
當小寶貝搶了別的小伙伴的玩具,媽咪不一定要懲罰寶貝,但一定要鄭重其事地向對方道歉。媽咪的這種處理方式既給了被搶了玩具的寶貝足夠的尊重,也給自己的寶貝樹立了榜樣。即便他沒有受到懲罰,但是也足以讓他明白他行事方式的錯誤。
4、關注但不干涉
當孩子們?yōu)榱送婢叨鴳?zhàn)斗的時候,只要確定他們之間不會有人因此受傷,媽咪最好不要干涉,站在圈外觀看,隨時掌握他們的狀況以防止意外發(fā)生就可以了。媽咪置之度外可以讓寶貝明白,他不能總依賴媽咪來解決問題,而必須學著自己解決問題。
5、不要以自己的方式來推斷寶貝
有的寶貝可能常常成為被欺負的對象。這時候媽咪很可能覺得孩子受了委屈,于是不假思索就要介入,為孩子討回些公道。比如佳佳的玩具被別的寶貝搶走了,媽咪可能很急切地走過去說:“這是佳佳的玩具,佳佳正在玩呢。請你把玩具還給佳佳。”可是媽咪很快就會發(fā)現,佳佳其實根本不在意她的玩具被別的小朋友搶走,她或許還覺得這種搶玩具的游戲很有趣呢。媽咪的反應實際上并不是佳佳的反應。因此,如果沒有給孩子構成別的威脅,媽咪沒必要介入寶貝之間的這種爭奪。
6、分散寶貝注意力
小寶貝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通常不會太久,因此在寶貝爭搶玩具的過程中,他們很可能被別的事物吸引而失去對所搶玩具的興趣。當寶貝之間發(fā)生爭端時,設法將寶貝的注意力轉向別的方面是非常有效的方式之一。如果把所有爭搶事件都當成教育寶貝學習分享的平臺并不見得成效顯著。讓寶貝體驗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樂趣才是幫助寶貝建立學習分享內部環(huán)境的有效方式之一。
7、不要助長寶貝的不良行為
云兒想要姐姐的圖畫書,而姐姐這會兒還沒有注意到云兒的動向。媽咪該讓云兒自己悄悄地拿走姐姐的圖畫書嗎?no!千萬不要!這樣只會制造兩個寶貝之間的矛盾。媽咪可以說服云兒:“你想看姐姐的圖畫書是嗎?那你去問姐姐要吧。如果姐姐給你看,你就可以看了?!边@樣的處理方式能讓寶貝明白,要分享他人的東西,他必須通過正確的途徑來達成自己的愿望。
8、以適當的方式評價寶貝
2—3歲的寶貝很看重父母及其他長輩的評價。因此,當父母給予別的小伙伴很高的評價時,寶貝心里會很不舒服。尤其當父母拿寶貝跟別的小朋友進行比較時,寶貝的這種感覺會更加強烈。每當這時候,本來玩得好好的寶貝可能會突然搶走他正與人分享的玩具或者對別的小伙伴發(fā)脾氣。不管別的孩子做得如何,媽咪只要對寶貝說:“你看看,小哥哥把他的玩具給你玩,他對你多好?!笨傊?,媽咪不要讓寶貝掩蓋在別的寶貝的光環(huán)下。為了讓寶貝體現自身價值,媽咪可以經常邀請一些小朋友到家里來做客,讓寶貝表演他最拿手的節(jié)目,這樣既可以讓寶貝在同小伙伴玩耍的過程中體驗到分享的樂趣,同時也有助于增強寶貝的自信心。
9、關注寶貝的反應
有時候,本來善于分享的寶貝突然不愿意與某個人分享了,那么深層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他不喜歡那個要與他分享的人。試想想,如果你恨某個人,你愿意與他分享你最心愛的物品嗎?因此,在寶貝與人玩耍的過程中,媽咪要細心觀察,了解寶貝不愿意分享的深層次原因,充分理解寶貝,而不要因為寶貝的改變大光其火。
10、鼓勵寶貝做個慷慨的孩子
如果有一天,寶貝從幼兒園回來突然對你說:“媽咪,我想請我們班的小朋友來吃飯?!蹦敲?,ok,只要你們家能容納那么多人,盡管讓他們來好了。這是多好的讓寶貝學習分享的機會!如果寶貝很少能找到小朋友跟他一起玩,那么帶寶貝一起參加育兒雜志、網絡、小區(qū)發(fā)起的各項活動也不失為給寶貝創(chuàng)設分享環(huán)境的好方式。
勞動讓孩子更快樂
勞動讓孩子更快樂我每次在家閑著的時候就喜歡搗鼓一些吃的東西,雖然不怎么樣,但是也是對家里的一種愛心,老公和孩子喜歡吃面食,所以我會經常做點小吃的用來當作早餐或者晚餐。xx小朋友看見我經常這樣做,所以每次也要嚷著跟我一起做,開始的時候是每次拿走一團面團就開始去玩她的了,也不會來纏著我了,或者有幾次我做包子或者餃子的時候她用了餡給弄的到處都是的時候,我就不讓她玩了,然后她也就不玩了。
今天她又跟我說,媽媽,我要自己包豆沙包,我開始不同意,然后她就總纏著我要弄,我想照樣跟以前一樣給她一團面跟餡讓她自己玩去,結果這次不起作用了,非得要正兒八經的幫我包,我沒辦法就同意了,然后見她弄得亂七八糟的心里又有點嫌她浪費我的材料,于是又跟她說,你自己拿點面去玩吧,別幫媽媽包了,xx聽了后很是受打擊,干脆玩也不玩了,直接就躺到床上去了。
我看見她這樣子,心里有打鼓了,是不是我做的有點過了?要是別人這樣對我,我會怎么想?這是明顯的不信任,而且這點東西都舍不得給孩子浪費的話以后還有什么東西舍得給孩子呢?現在打擊了她的自信心,會不會她心里就有陰影了?會不會影響她的自信心呢?無數個問題突然從腦海里冒了出來。再想想,我就是把這一鍋面都浪費了,一包豆沙都浪費了也就十幾塊錢而已,但是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可是孩子一輩子的事情呢!于是又趕緊叫她過來給我包豆沙包。聽見我讓她來幫我的忙可高興了,趕緊從床上爬了起來,我把豆沙擠到一個小碟子里面。這樣不怕她一下子浪費太多,也可以讓她自由的發(fā)揮。
來看看她包包子的樣子吧,好像還湊合吧,畢竟是頭一回干這是,人家可是站在凳子上在做呢
一頓亂捏
這條歪歪扭扭的豆沙包算是成型了。
雖然包子不怎么樣,可是xx小朋友的心情卻是非常的不錯啊,一個勁的說:媽媽要記得拍照哦,等我拍完照片后,然后總時不時的說:媽媽給我看看我自己包的豆沙包吧,那自信滿滿的樣子讓我也覺得這次的覺得非常的值。等包子蒸出了,一口氣吃了三個自己包的,還吃了一個我包的酸菜豬肉包,這可是空前的啊,以前基本是吃一個或者兩個就算了。
通過這件事情,我覺得不光孩子學會了做食物,還能給孩子增加自信和快樂,讓孩子知道自己是最棒的,沒有什么事情可以難倒她。
讓孩子快樂的玩水
讓孩子快樂的玩水天熱。xx說,媽媽,我不想穿鞋。
天熱,xx說,媽媽,這里很臟,我把它洗一下,好不好。
xx看著水充滿期待的看著我。
我說好。我知道他是想玩水了。
媽媽,你幫我把褲子卷起來嘛。我說不用了,你穿的是短褲。他說,要嘛,不然會弄到水的。我便象征性的再卷了卷。
有模有樣的舀了水,把臺階沖洗了下。
眼光看向桶,又看向我,見我沒有制止,便繼續(xù)了。
舀的水不再規(guī)矩的往地上灑了,而是和著“咻”的音、“嘿”的音往其它地方飛了。腰彎下去了。一只手大半截都到水桶里去了。一只腳也放到水桶里去了。雙手齊下了。雙腳齊下了。
褲子濕了。衣服濕了。臉上有水了。頭發(fā)也濕了。
我問xx,xx,我們可以沖涼了么?
xx說,好。媽媽,再等我一下下。
再一下下后我們便開開心心的沖涼了。
一個孩子,能放肆玩水,便覺得快樂無比了。
育兒經驗: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
育兒經驗: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
“愛我你就陪陪我、愛我你就親親我、愛我你就夸夸我、愛我你就抱抱我……”,每每聽到這首兒歌,我都會有很多感觸!每個家長都愛自己的孩子,我也不例外。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真諦是愛,愛的真諦是給以孩子精神上的溫暖、關懷、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其他任何東西”。其實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一幅多彩的畫卷,有父母的一路陪伴,相信每個孩子都會是幸福的!
我們家琨現在已經四周歲了,從呱呱墜地的“無知”到現在的懵懂,父母的陪伴讓他倍感溫暖、“潤物細無聲”的引導中他健康成長、真心的關愛總是能讓他體會到生活的樂趣和無限精彩!做家長的我們也在琨的快樂成長中感受到了生活帶來的無限幸福。
【陪伴滋生快樂】
琨上幼兒園后,盡管有時很忙,但我和琨爸都堅持自己帶他。養(yǎng)兒方知父母累,在照顧琨的過程中,我們真正體會到了做父母的不易,也享受著無限美好的童真世界。我會經常陪著琨,并按他的方式同他一起玩耍,完成幼兒園的作業(yè),陪他參加各項活動。
記得有一次幼兒園布置制作“樹葉畫”。琨放學后,我?guī)еゲ杉瘶淙~,在我剛剛要摘樹葉的瞬間,琨突然說“樹葉不能摘的,它會痛的”。多么純凈的心靈!于是我對他說,“黃的葉子沒有關系的,它們馬上就要掉到地上睡大覺了”。帶著地上撿來的一些落葉,我們興高采烈地一起制作“幸福的日子”……
今年的“三八節(jié)”在幼兒園和琨一起度過,直到現在還記憶猶新、滿心感動。有心的周老師設計了很多活動——對著媽媽唱“我的好媽媽”、給辛苦的媽媽涂護手霜、剝糖給媽媽吃、送給媽媽自己涂的畫等。還記得和寶寶的親子游戲——袋鼠跳,這可為難我了,要把40斤重的琨拉著跳到我腰部夾住!雖然很有難度,在練習的過程中我一直鼓勵琨使勁跳。為了能得到一顆星,琨也很努力地配合我練習,但是我都不能把琨拉到我腰部。比賽開始了,就在那一瞬間,在同組比賽的小猴組,琨居然跳得幾乎最高,雙腳穩(wěn)穩(wěn)地夾在我腰部!在周老師給琨貼小紅星的剎那,他好開心,還說可能是給我吃了糖的緣故,我力氣特別大!原來,只要用心和寶寶一起努力,我們就能創(chuàng)造自己的“奇跡”!
在陪伴中發(fā)現孩子的閃光點,多以賞識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每一次蛻變。即使孩子一無所長,家長也要去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即使孩子不具備優(yōu)點和長處,家長也要努力“制造”優(yōu)點,多鼓勵、多表揚。在賞識中教育,在教育中欣賞,當孩子對自己充滿信心時,他身上的無限潛能就會被激發(fā)出來。
【引導助長快樂】
孩子畢竟是孩子,受多方面影響,有時不注意他們就會“感染”一些不好的習慣,做家長的我們應該有一定的“智慧”,單靠一味地說教是起不到積極效果的。琨到了3歲以后,對于很多事情比較叛逆,比如不肯叫人、吃飯時挑食、生病不肯打針吃藥等。我和他爸用了一些小“伎倆”,幫助他改掉了很多的壞習慣。
有一次晚飯時,琨又不肯吃魚了,總不能讓他從小就一直挑食不是?我換了個話題問他,“你的好朋友楊詩琪喜歡吃魚嗎?”,琨回答喜歡。我接著說“那下次請她到我們家來吃飯,媽媽給你們做好吃的魚好嗎?”,琨說好的,還說要把涵涵姐姐他們也請來。我接著說“那寶寶吃吃看這個魚好不好吃,好吃的話媽媽下次再給你們做哦”。后來琨吃得津津有味,還說周老師說魚吃了會變得聰明什么的。在后來的飯桌上,我和琨經常會有些smalltalks,比如有次琨的小外公送他的魚,琨很開心,說怎么那么好吃啊!后來我有時會騙他說是小外公送他的魚,琨總會覺得特別好吃。是的,帶著愉悅的心情吃東西怎么會不好吃呢?
昨天琨爸接琨回家,說琨在幼兒園忙著和旁邊的小朋友玩耍,因此畫的畫一塌糊涂?;丶衣飞乡峙u了他,琨悶聲不響地,好像不開心了?;氐郊?,我問他怎么了,起先他也不回答,后來支支吾吾地說衣服畫得不好,所以被老師批評了。我沒有多說什么,只是問他會不會畫,如果會畫的話我們重新畫一張?于是,琨坐下來,拿起水彩筆,認真地完成了畫。我立刻表揚了他畫得很好,還建議他給爸爸去看看,琨爸也說這次畫得真棒!接下來我對滿心喜悅的琨說,“寶寶都會畫的,是不是?下次幼兒園畫畫時先把畫畫好,再跟小朋友一起玩好嗎?”。琨頻頻點頭,我想我的教育目的已經達到了……
爭取成為孩子的好“哥們兒”,讓孩子有了問題都很愿意和你交流;同時也不乏一定的“權威”,增強自身的信服力,讓孩子更能聽進你的建議。讓孩子對你又愛又敬,這樣的教育一定是成功的!
【關愛成就快樂】
都說童年如小詩,字字皆純情。兒童的歡樂無處不在,有時候我們做大人的可能真的無法理解。但只要我們有心,愿意站在他們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思考問題,如果能陪著他們一起“瘋”,定會給孩子的童年留下最美好的回憶。
上小班以來,琨突然對畫畫很感興趣,經?;丶液髸延變簣@教的畫再畫一遍,而且畫得有模有樣的。有一次晚飯后,琨和涵兩個小朋友在陽臺上的小黑板上一起畫“蘋果樹”。琨先勾樹的輪廓、再畫蘋果涂蘋果、畫葉子涂葉子,很有序,還一邊說涵的蘋果樹葉子不應該長在樹干上。兩個小家伙畫完后,還讓我?guī)椭鴮懞妹郑麄冏约簩懥藢W號,最后還讓琨爸打分。從那以后起,琨就經常拉著我陪他一起畫畫。每次琨都是隨心想到什么畫什么,用心去分析他的畫,其實那真的也是琨心靈的寫照,也可以促進我和他之間的交流。
面對琨不會畫卻很想畫的東西,他喜歡拉著我跟他一起,我畫一點他也畫一點。雖然他的基調基本跟著我,但是小孩子的內心世界真的很豐富、也很有想法,琨經常會帶給我驚喜。上次畫火車,琨學會了先涂外面再里面,這樣就不會涂到外面去了,真聰明!而且還說要給它取個名字,也一邊學習了火車和train。這種看似幼稚的行為在我們家經常重現,我也很珍惜每一次跟琨“切磋”的機會。
此外,我也一直堅持幫著琨記錄生活的點滴快樂:一本本相冊中的照片故事,記錄了琨成長的精彩瞬間;一條條微博,將琨生活中的小插曲保留,變成珍貴的回憶;網上QQ空間的小天地,我精心地為琨打理,相信有一天作為主人的他會真正進駐這片綿延的土地……
對孩子的教育是一件極其精細的事情,有時候家長一個細小的舉動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做家長的我們不僅要以身作則,更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去引導他們,走近他們的心靈。真正的“教育”實際上是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的一個過程。讓我們懷著童心,和寶寶一起,向快樂出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