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歲起,請對孩子嚴格一點
發(fā)布時間:2021-12-08 幼兒故事4歲 幼兒園說課稿天生一對 幼兒園優(yōu)秀說課稿和你在一起孩子一歲時,搶小朋友的玩具,因為他以為凡是看見的就是自己的;兩歲時,他不肯讓別人玩他的小車,因為他不懂分享;三歲時,他常把“不”掛在嘴邊,因為他要自己“做主”。我們明白孩子的發(fā)展規(guī)律,所以我們給他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等他慢慢長大。不過到了四歲,雖然仍然有些事情是情理之中的,但在理解的同時,也該開始設(shè)立更嚴格的規(guī)則,讓他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不可以。
我們普遍認為美國人對孩子更寬松,但最近《PARENTS》雜志所做的一次獨家調(diào)查中,80%的受訪者認為現(xiàn)在的父母對孩子過于放任自流,40%的人希望自己還能管得更“緊”一點。
如果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告訴他一些規(guī)則是為了更好地保護他,比如洗澡時好好坐在浴缸里,不能站起來;吃飯時不能亂跑……那么等他大一些,這些將成為無需申明也必須堅守的規(guī)矩。
1歲時孩子打人我們可以解釋為他不知道怎么表達自己的感受,4歲時再出現(xiàn)打人行為將成為決不許可的錯誤。更嚴格的行為規(guī)則將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逐漸增多。
我們對孩子已經(jīng)越來越理解和尊重,對他們的態(tài)度越來越寬容和開通。我們不再為孩子決定一切,而是為他們提供自主選擇的機會;當他們淘氣時,我們克制自己爆發(fā)的沖動,努力解釋他們行為背后的原因;一旦他們不能達到我們設(shè)立的目標,我們首先會反思自己是不是把標尺定高了。
但是,看著我們一天天長大的孩子,父母們開始發(fā)覺,自由也是需要限度的,讓孩子們有章可循、學會承擔明確的行為責任會更好。沒有紀律約束的孩子會變得過分關(guān)注自我,自私自利,而且不快樂——還會使周圍的人也苦不堪言。
有的學者也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父母既滿懷關(guān)愛又不失權(quán)威,對孩子既支持又限制,其教育的孩子往往學習出色,社交順利,且自我感覺良好,總體來說也比要么過于寬松、要么過于嚴厲的父母所教育的小孩更為快樂。
父母們?yōu)槭裁锤敢鈱⒆訉捤梢稽c兒?
父母們對孩子的情緒十分敏感,擔心教訓孩子或過分頻繁地說“不”,都會給他們造成心靈創(chuàng)傷。此外,如今的爸爸媽媽們往往十分珍視與孩子之間關(guān)系,希望受子女喜愛和尊敬。
很多人似乎很難接受這一事實:一旦成為家長,有時難免會不得人心。另外,最后的原因或許很簡單:我們之所以嬌慣孩子,完全是由于時間太少的緣故。畢竟,大部分母親是職業(yè)女性,全職媽媽們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忙,誰又愿意把如此有限的時間花在對孩子明令禁止、實施懲罰上面?
然而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孩子不守規(guī)矩的時間越長,家長就會越來越聽之任之,而這對任何一方都有害無益。舉個例子,有一位母親要她6歲的兒子去清理他自己的房間??尚『⒉宦犜?,吵吵鬧鬧的就是不干。如此對峙的局面當然令人不快,這位母親只好不再提及此事,以求得安寧。但是她的行為實際上是在告訴孩子,只要他胡鬧下去,他就能為所欲為。就這樣,孩子們學會了怎樣讓大人無可奈何。
從4歲開始更嚴格一點兒吧
按照孩子的發(fā)展規(guī)律,他們在4歲以前還不了解規(guī)則和行為后果之間的聯(lián)系。從4歲起,我們就可以加強紀律。
*制定規(guī)則:對4歲及更大的孩子,我們可以針對他們最令人頭疼的行為表現(xiàn),諸如和小朋友打架啦,說話粗魯無禮啦,制定一份規(guī)則清單。育兒專家建議,對于4~8歲的孩子可以制定不超過5條的規(guī)則。
*確定違規(guī)的后果:父母要清清楚楚地寫明,如果違反規(guī)則,將有怎樣的后果,比如說短時期內(nèi)不再享受某些“好處”。(選擇孩子最喜歡的活動作為“好處”,如出外游玩,請朋友上家里來,或者在臨睡前看影碟。)一旦孩子違規(guī)時,立即貫徹行為后果。這個時候,無需警告,不用討價還價,也沒有第二次機會。如果小家伙認為有商量的余地,他們可就不大會把你的規(guī)則當真了。
*做好反反復復重申規(guī)則的準備:研究學齡前兒童的教育專家說:“在兒童這個年齡段,父母要想他們聽話去做某事,或許得說上個百八十遍才行?!?/p>
*規(guī)則要公平合理:我們要了解各年齡段的相應(yīng)特點,以保持合理的期望。如果你4歲的兒子總是在飯桌旁坐不住,你就要知道,通常6歲的孩子會比4歲的時候更加能夠“坐得住”,而等到8歲,他們的表現(xiàn)還會要好很多。
*面對孩子違規(guī)的行為,家長的反應(yīng)要言行一致,平靜迅速:有些家長往往空發(fā)號令,光口頭嚷著要怎么怎么樣,譬如,“不準那樣!”或者“叫你別干,我說話算話的!”但從來都不落實到真正的行動上。要記住老話——行動比言語更有力。
新約法三章
不論你想將自己的管教技巧作微調(diào)還是整修,以下幾個點子都可以幫你更堅決地貫徹行動。
安心拒絕
如果孩子苦苦央求,嗚嗚抱怨,胡攪蠻纏,軟磨硬泡,總讓你禁不住心軟——“就這一次吧”,你的孩子就會斷定,當媽媽說“不”時,其實意味著“還有機會”。
然而請記住,以長遠的眼光看來,妥協(xié)是有害的。一旦說了“不”,就一定要堅持。
如果孩子求你買一件你不想給他的東西,譬如含暴力的電腦游戲,或者晚飯前吃的糖塊,你得說“不”,然后解釋為何拒絕他。一旦你給出了解釋,就別再討價還價,談判協(xié)商,甚至放棄剛才的主張。你要做的只不過是設(shè)下規(guī)則。你要傳達給孩子的信息是——你是家長,有些事情你說了算。
選擇措辭
“公平”和“信用”這類詞對孩子很管用,我們可以好好利用這一點。例如,當6歲的兒子堅決不肯清理桌子時,你可以說:“大家都為打掃房間出了力,你不干你那份活兒,不公平?!被蛘咛崆熬?,對你5歲的女兒說:“你打算啥時候把玩具收好啊?”如果她說晚飯后會做,卻沒有執(zhí)行,你可以直截了當?shù)刂赋觯骸澳銢]守信用!說好了要做的,現(xiàn)在要說到做到?!?/p>
另一個巧點子就是表示驚訝。當孩子胡鬧時,父母往往會說:“又來了”或者“你老改不了!”然而更好的方式是表現(xiàn)出不解和驚訝——盡管這可能需要奧斯卡明星級的演技。你可以說“你最近表現(xiàn)好多了,我可真沒想到你會打小朋友!我知道你喜歡小明,你心里肯定不想這么做的。”
適可而止
紀律嚴明并不意味著苛責甚至虐待。父母不管是制定規(guī)則還是實施懲罰,都應(yīng)該心平氣和,飽含關(guān)愛,注意別脅迫和恐嚇孩子。
懲罰也不要過分。別老想著“該怎樣才能教訓教訓這小子?”多想想怎樣能幫助孩子達到你的期望。說到底,有效的紀律還是為孩子自己好:如果他現(xiàn)在對簡單的規(guī)則——如“不打妹妹”或“說真話”——都置之不理,他怎么能學會在將來與人打交道時尊重朋友、坦誠待人?記住,紀律嚴明的目標不是權(quán)力與控制,而僅僅是為了教會孩子如何在生活中有所成就。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培養(yǎng)孩子自信,從三點做起
一是對孩子要尊重和信任。
要尊重孩子,使他切實體會到自己是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要信任孩子,放手調(diào)動孩子做事的積極性,并給予積極關(guān)注,做好了要及時給予表揚;做錯了,要幫助他分析原因,尋求克服困難的方法,但切忌包辦代替,更不可打擊、諷刺。這樣既培養(yǎng)孩子對自己行為負責的品質(zhì),又培養(yǎng)了自信心。
二是給孩子合理而及時的贊揚。
這里強調(diào)合理性,孩子能夠分辨出家長的贊揚是否真誠,虛偽的贊揚只能使孩子感到家長的心不在焉,這樣做反而刺傷了孩子的自信心。同時還要注意贊揚的及時性,做到合理和及時,有助于將孩子好的行為加以確認和鞏固,促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是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的閃光點。
家長要幫助孩子將審視自己的視線從學習方面擴展開,這對于學習成績暫時落后的孩子尤為重要。培養(yǎng)孩子一技之長,給孩子一個自我驕傲的理由,這在自信心的培養(yǎng)中意義重大。如果你的孩子沒有特別的天賦,就教給他如何愛人,如何與人合作。
一個人只要有成功的決心和信心,就能保持最佳狀態(tài),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所追求的目標上。只有堅信自己能成功的人,才會取得成功。相反,如果感到?jīng)]有努力的方向,覺得自己什么也不行,這就會對精神產(chǎn)生壓抑,在這種情況下,大腦也會變得麻木起來。在孩子努力拼搏,盡力向成功的頂峰攀援時,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和支持吧!
請別對孩子說“快點!”
慢生活對當今大多數(shù)中國人來說都太奢侈了,中國的父母們不但自己不敢慢,更怕孩子慢,因為慢意味著落后,慢意味著被剝奪。
導語:“快起床”、“快穿衣服”、“快刷牙”、“快吃飯”、“快點走”、“快快快”……想一想,這些話你平時對孩子說過幾句?再數(shù)一數(shù),平日里對孩子說的話,有幾句不帶著“快”字,也許結(jié)果會讓你嚇一跳。的確,慢生活對當今大多數(shù)中國人來說都太奢侈了,中國的父母們不但自己不敢慢,更怕孩子慢,因為慢意味著落后,慢意味著被剝奪??墒?,成長是一件急不得的事情,我們會對45天速成雞感到震驚畏懼,卻沒有想過一個在沒玩沒了的催促中長大的孩子會變成什么樣呢?讓小編帶著您,去讀懂孩子“慢一點”的成長。
被打斷的節(jié)奏
中國科技館,4歲的瀟瀟在運動傳送裝置邊,不厭其煩地跑來跑去轉(zhuǎn)動把手,看小球前進,落下,升起,再落下……在一旁的媽媽煩躁地走來走去:“老玩一個有什么意思,再玩就沒時間玩其他的了!”不容分說,拉起孩子就走,孩子則不停地掙扎回頭……
“每次看到2歲半的女兒笨拙地、慢慢騰騰地舉起小勺子吃飯,我就在一邊按耐不住了,盡管女兒也能慢慢地把飯吃完,可我真的忍受不了她的慢節(jié)奏,于是干脆拿勺舀起飯往女兒嘴里塞,而且成了常態(tài)?!蓖跗G說自己也知道這種做法不對,“但只有看到飯菜被女兒吃進肚子里我才會安心。”
這樣催促乃至代勞的場景,對大多數(shù)父母來說,并不陌生吧?總是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節(jié)奏行事。其實,大人與孩子的生活節(jié)奏、生理節(jié)奏以及生命節(jié)奏都是大不相同的。孩子有自己的節(jié)奏,對他們而言,感覺最舒服、最順暢、最有力的就是順應(yīng)自身的生理節(jié)奏。如果孩子的生活節(jié)奏過快,會影響身體的激素分泌,對身體和心理都會造成損害。
經(jīng)常被打亂節(jié)奏的孩子,一般都會有早熟、易煩躁、耐性差的特征,或截然相反,反應(yīng)遲緩、自我壓抑、對某些事物過分依賴。第一類孩子學會了取悅他人并優(yōu)先滿足他人的愿望,第二種卻因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而感到自己是“壞孩子”,從而失去自信?!斑@兩種情況都毫無例外地讓孩子喪失了自我的基礎(chǔ)?!狈▏膬和駥<?、心理學家克里斯汀·弗拉薇尼惋嘆。
停不下來的父母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功論導向的教育方式,更高更快更好的標準,這些都促使了中國的父母按照自己認為正確的標準去催促孩子,就像虎媽帶著孩子不停轉(zhuǎn)場地去學琴的場景,猶如打仗一般緊張。這其中,孩子的節(jié)奏問題普遍被忽視了。
尤其是周末,節(jié)假日時間,讓孩子趕緊吃飯,吃完趕緊做作業(yè),畫畫,彈琴……孩子們不僅在學校里承受著各種快節(jié)奏的壓力,出了校門依然不得清閑。但家長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周末不僅應(yīng)該是放松的日子,也是用來深切了解孩子各種需求的最好時機。
妮莎,41歲,在兒子8歲生日那天備受打擊:孩子想要的生日禮物竟然是一個“什么都不用干的周三和周末”,“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覺到孩子內(nèi)心的痛苦,而這種感覺深深地震撼了我?!?/p>
巴黎的麗薩也面對同樣的情況。她沮喪地說,“我不得不承認,孩子們平日里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快一點!’”但她覺得自己不得不這么做。她有3個孩子,分別為3歲/6歲/11歲,她堅信這種凡事求快的規(guī)則是有必要的——一旦生活節(jié)奏慢下來,就很有可能被別的孩子超越。她說:“盡管我也感受到這種節(jié)奏并不合理,它不僅會剝奪我們應(yīng)有的正常生活,也與孩子的天性背道而馳。”
家長催歸催,可孩子依然快不起來。兒童精神學家尼可·卡特琳娜認為,家長們之所以根本不把孩子的節(jié)奏放在眼里,是因為他們渴望孩子與自己“同步”。“我們是一個家庭,一個整體,有著共同的生活節(jié)奏。這種根深蒂固的潛意識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家長去顧及孩子的特殊感受。一個慢性子、愛做夢、做事拖拉的孩子讓父母焦慮恐慌,他們似乎從孩子日常行為中的反應(yīng)度及活躍性中看到了他的將來。最終讓孩子認識到這是一種欠缺,從而埋下了將來引起孩子焦慮的隱患?!弊罱K,家長們變得緊張敏感,對自己生活中的空洞與空虛充滿恐懼,于是自然而然地充當起孩子的教練。
在游戲中把節(jié)奏還給孩子
對于這種生活中的催促,心理專家姬雪松持不同看法。他認為催促在生活中是一種正?,F(xiàn)象,它具有教育孩子,幫助孩子適應(yīng)外部世界的功能?!暗?,當催促過多地表現(xiàn)在與孩子的關(guān)系中時,通常是因為父母自身的焦慮。當父母無法升華這些焦慮,將它們過多轉(zhuǎn)嫁給孩子時,傷害就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了?!焙⒆訒|(zhì)疑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認為是自己出了問題,“要么逐漸認同父母而變成一個同樣焦慮的人;要么以一種極為拖沓的方式演繹生活,并以這種被動拖沓的方式,展示對父母的憤怒。”
當然,一味地指責家長也是不公平的,因為家長們也承受著無窮的壓力。社會現(xiàn)狀已經(jīng)不再存在有利于人體自身發(fā)展的節(jié)奏,找到一個合適照顧孩子和指導的方式更是越來越困難和復雜。不過,我們不能因此而忽略改變的可能性。
作為家長,當務(wù)之急是意識到并嘗試和孩子一起放慢節(jié)奏去生活??死锼雇 じダ蹦峥隙ǖ卣f:“我們雖然教會了孩子自主使用自己的身體與頭腦,卻沒有讓他們學會如何產(chǎn)生自己的思想,去勾畫并形成各種概念。而這些技能,往往只能在游戲中才能獲得?!?/p>
而放慢速度絕不僅僅是為了停下來喘口氣,更是為了感知和感受周圍,去想象,去思考。
“讓孩子根據(jù)自己的節(jié)奏去吃飯、穿衣,從而讓他了解到自己是誰,會做些什么。讓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玩耍,以促進他把事物形象與概念化,從而區(qū)分想象與現(xiàn)實,言語與行動。這一切能使他獲取身體、情感、才智等各方面的經(jīng)驗,幫助他發(fā)現(xiàn)自己并了解他人,最終形成對自我以及世界的認知?!?/p>
也就是說,一旦掌握了正確的方向,其實并不需要各種繁雜的指導與指南,父母們便可輕松減慢日常生活的速度。專家們強調(diào)游戲在其中扮演的重要性。沒有挑戰(zhàn)也沒有家長的幫助,孩子們簡單地在浴缸中玩耍,在餐桌上與食物消磨時間,在房間里和自己或小伙伴自說自話,對著天空的云朵發(fā)發(fā)呆,無拘無束地抓小昆蟲,看蜘蛛結(jié)網(wǎng)……一些在家長看來也許無趣無聊的事情,正是孩子自己的節(jié)奏所在。而對家長們來說,讓禪宗哲學在忙亂的早晨給自己帶來一絲恬靜的氣息,也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一課。
4歲起孩子必須接受性教育
英國慈善機構(gòu)呼吁:4歲起孩子必須接受性教育
目前,英國兩家健康慈善機構(gòu)要求,要對年滿4歲的孩子進行強制性性教育。
據(jù)英國廣播公司報道,嬰幼兒及家庭計劃協(xié)會提到,從小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可以在他們成年后幫助減少墮胎率和性傳染疾病。該慈善機構(gòu)稱,可以以身體知識教育的名義對孩子進行性和兩性關(guān)系的教育。
嬰幼兒及家庭計劃協(xié)會首席執(zhí)行官西蒙·布萊克倡議,全英國政府都應(yīng)該保證所有年滿4歲或更大孩子在學校接受性和兩性關(guān)系的教育。
布萊克說:“如果我們在整個大不列顛的國土上,都能對小學和初中的孩子進行高質(zhì)量的性及兩性關(guān)系的教育,所有的證據(jù)都會顯示出青少年懷孕率將持續(xù)下降,并將提高強年輕人的性健康?!?/p>
布萊克說:“如果在性教育上,我們對孩子抱以很高的要求,那他們自己就會對這件事情很重視?!?/p>
他補充說:“所有證據(jù)都顯示,如果從越小孩子的時候———在孩子們進入青春期前,在他們對異性產(chǎn)生興趣前,就進行性行為及兩性關(guān)系的教育,他們就會越晚實施性行為。他們會更可能地使用避孕措施,進行安全的性行為?!?/p>
5日,英國兒童、學校和家庭部已經(jīng)發(fā)布了一項新的草案,提出了關(guān)于孩子未來幸福的指導建議。
英國全國性質(zhì)的性與兩性關(guān)系的官方機構(gòu)———性教育論壇,要求進行個人、社會、健康和經(jīng)濟教育,其中健康教育就包括性行為與兩性關(guān)系的教育,并呼吁將這一要求立法成文。
嬰幼兒及家庭計劃協(xié)會執(zhí)行官茱莉·本特利說:“并不是說要對4歲的孩子講要怎么樣進行性行為,而是教給他們尊重自己和他人。給他們樹立信心,讓他們在長大以后,接觸到性,想知道更多關(guān)于性知識的時候,可以大膽地提問?!?/p>
一歲左右孩子的特點:認生
正常小兒在發(fā)育過程中都有一個認生的階段。一般從生后5-6個月開始認生,8-9個月逐漸明顯,12個月達高峰,并持續(xù)一段時間,所以1歲以后的小兒顯得更認生了。
認生是孩子認識能力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記憶變化。它一方面明顯地表現(xiàn)了孩子感知、辨別和記憶能力的發(fā)展,即能夠區(qū)分熟人和陌生人,能夠清楚地記得不同人的臉;另一方面,也表現(xiàn)出孩子情緒和人際關(guān)系發(fā)展上的重大變化,表現(xiàn)了孩子對親人和對不熟悉人的不同態(tài)度。
對嬰兒認生的表現(xiàn)不能斥責,否則會加重他的緊張與恐懼。我們常常采用系統(tǒng)脫敏的心理療法來克服嬰兒的膽小、認生行為。具體做法是:先由媽媽抱著讓孩子在遠處觀望陌生人,然后離得近一點讓他與陌生人接觸,以后逐漸增加強度,鼓勵他與陌生人相處,慢慢地使他的焦慮或恐懼程度降低;家里來了陌生人,不要讓他一開始就抱或親孩子,而應(yīng)在相互交談和嬰兒與他熟悉之后再親熱,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兒獨立能力得到發(fā)展,社會適應(yīng)能力增強,認生的現(xiàn)象會很快好轉(zhuǎn)。
孩子3歲前,請不要這樣對他
傳說中的3歲分水嶺會把孩子定型,可是寶媽身心俱碎的“3歲前”,除了“活下來”,還能有更高的追求嗎?那么,孩子智力沒有得到最大開發(fā)怎么辦?孩子性格沒有培養(yǎng)到最佳怎么辦?其實媽媽們也不用太誠惶誠恐了,那些高大上的理論咱也記不清,三歲前,只要別做這些事就行啦!愛干凈小寶貝剛生下來膚如凝脂,真心怕碰臟了。吃手指?啃腳丫?滿地爬?!拜托不要再挑戰(zhàn)媽媽的衛(wèi)生防線了。告訴你吧!在媽媽的眼里,除了那張溫軟的嬰兒床,哪都是臟的,除了躺那看天花板,做什么都是危險的。可是一個身體機能還沒發(fā)育完全的孩子怎么才能“看世界”,當然就是通過這些吮吸、觸碰、各種試探來實現(xiàn)。當你不停地打斷他,就是阻礙各種感官的發(fā)育。所以,把他的小手洗干凈,讓他隨便吃吧,在地上鋪滿軟墊子,讓他隨便爬吧,清空“危險品”讓他隨便試探吧,偶爾遇到小細菌不要緊,疫苗的本質(zhì)就是病毒啊,碰碰更健康!催命style見過一個媽媽喂孩子吃飯,喂一口,說:“快嚼嚼嚼,快咽咽咽……?!痹傥挂豢冢骸敖溃〗劳炅丝煅?!”這種急性子媽媽真是沒救了。孩子不是機器人,需要輸入程序,他是自然人,很多本領(lǐng)會自然get啊,我們大人只需要做一件事——等。雖然我們很忙,雖然我們很著急,雖然我們希望孩子一夜之間長大,但是雞蛋從外面打破只能是食物,從里面打破才是生命?。≌埐灰獛秃⒆影训皻ご蚱瓢?!看著他自己吃飯,即使弄得滿臉都是,看著他自己穿衣服,即使穿錯褲腿,請你微笑著,看著他,等著他,這很難嗎?立規(guī)矩這也算?小孩子不立規(guī)矩,簡直是要無法無天的節(jié)奏。玩具不玩了往地上扔,飯不吃了往地上扣!跟同齡小朋友玩也是連推帶打,一不留神就往人家臉上抓一把,見了人也不說話,扭頭玩他自己的……不管行嗎!可是,這都是他的敏感期在作祟啊,扔東西是他在鍛煉手臂肌肉,兼辨別聲音,推打小朋友也是他獨特的打招呼方式。有一次在游樂場,我看到一個兩歲左右的孩子打滑梯時突然打了旁邊小朋友一下,他的媽媽急忙上來道歉,被打的孩子媽媽說:“沒事沒事,這個年齡段的小孩就是這個特點?!北绕鹉欠N因此而破口大罵的情景,這是多么有愛、有知識、有涵養(yǎng)的畫面??!尊重他的成長方式,這與禮貌和教養(yǎng)無關(guān)。僅此而已。以孩子為中心我常常想,在可以“家有九鳳”的年代,孩子們是多么自由啊,哪里像現(xiàn)在的421家庭,六個大人守著一個孩子,都以不甘落后的愛“保護”著他,用自以為是的理論彼此爭吵。而孩子,就像一株悶在真空罩子里的溫室花朵,被窒息的愛禁錮著,看似金貴,卻缺少陽光和雨露的滋養(yǎng)??上Т绮讲浑x的結(jié)果不僅是賠光了時間,還幫了倒忙,當有一天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一顆不起眼的小星星時,他會無限失落的。所以,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在不失陪伴的尺度內(nèi),讓他自己玩吧,不打擾、不指揮、不亦步亦趨,據(jù)說這對他專注力的培養(yǎng)也大有裨益。過分表揚孩子的任何進步在爸媽眼里都是大事,但是,動輒就說“寶寶好棒!”“你好厲害!”的結(jié)果是孩子會慢慢認識到自己其實根本沒那么厲害,習慣了鮮花和掌聲的孩子根本承受不了散場的落寞,于是他們越來越在乎別人的眼光,承受力越來越差,甚至長大后也不惜一切代價來證明自己。挫折教育也是教育,讓孩子學會適當認輸和鼓勵他們努力上進一樣重要。“我的孩子好棒?!边@句話不必一直掛在嘴上,放在心里偷著樂就好!最好的教育是順其自然,最好的管制是無為而治。三歲前,孩子的大腦會迅速發(fā)育,我們無需拔苗助長,唯一要做的就是給足孩子自由、給足他們成長的空間,更重要的,是給足對生命本身的尊重。當然了,這一切都基于對自己強大基因的信任!
從顏色看孩子性格
如果我告訴您要了解一個兒童,只需要從他喜愛的顏色,便可判斷出兒童們的性格、情緒、思考與能力等,也許會有許多人會露出懷疑的神色或不同意,但請別否定我的話,不妨聽聽我多年所得的經(jīng)驗。不過,這項試驗只適合年齡在三歲至八歲之間的兒童。親愛的家長們,不妨用我的方法來觀察您自己的寶寶。以下分別說明兒童們喜愛不同的顏色,所代表的不同性格、情緒、思考與能力:喜歡紅色系列兒童:好奇心特別強,喜愛追根究底、研究到底,所謂“不到黃河心不死”。因此,若不能滿足他的心理,他絕不罷休。同時,喜歡會動的玩具,如電動汽車、小火車等。此外,也愛好戶外活動,而且也很會博取他人的歡心,是一個豪爽型的兒童。
喜歡青色系列兒童:
成長的很快,身體健康,有大人的風度,做事有責任,有始有終,處事時不喜歡拖泥帶水。對于事物的判斷能力很強。凡事好惡分明,重感情但有理智,雖然年紀小但有判斷是非的能力,而且有構(gòu)想力,是屬于有計劃、有原則型的兒童。
喜歡灰色系列兒童:
無論跟任何小朋友在一起的時候,總是以大哥或帝王自居。擁有見義勇為、好打不平的性格,富有領(lǐng)導能力,而且了解力相當強。不過,如果他是屬于長男或長女,家長必需特別注意。這一類型的兒童出外時,顯得和和氣氣聽話,但一回到家,整個樣子都變了,很會向家長們?nèi)鲆?,這便是這類兒童的特征。此類兒童屬領(lǐng)袖性的孩子。
喜歡黑色系列兒童:
有積極和好斗的性格。無論對自己親人或別人,都不服或不認輸,好勝心強,樣樣都要勝人一等,一天到晚靜不下來,不喜愛文靜的游戲,一有機會就往外跑,不喜歡呆在家里,喜愛到外頭與小朋友們玩。不過,此類型的兒童最愛與人較量長短,撕打毆斗,因此,身為父母們,對于這類的兒童,必須加以教導與注意。此類型的兒童屬野性型的孩子。
喜歡白色系列兒童:
喜歡孤獨,木納不輕易開口,即使他開口,也只是簡單幾句話,不好群,有叛逆的性格。喜歡獨處一角,看看書報,聽聽唱片或收音機。有時也玩玩小娃娃,而且在家里的時候,可以整天沒有聽到他的聲音,性格怪僻,很難與人溝通,有時會感受到他很驕傲。此類型的兒童屬孤獨與內(nèi)向型的孩子。
喜歡黃色系列兒童:
好客、喜歡團體生活,對人熱情。愛好各種活動,無論是靜或動的活動都喜愛。在熱鬧的場所,與人交往自如,不拘束,談吐大方、性情爽朗、活潑伶俐,能隨時隨地的和各種類型的小朋友攀交,很有交際手腕,而且聰明,是人見人愛的孩子。此類型的兒童屬外向型的孩子。
以上所述,并非一成不變,所謂“時勢造英雄”,所以我們?nèi)粘I?、環(huán)境都可改變一個兒童或一個成年的性格。只要我們的孩子擁有一個好環(huán)境,不管他的性格是好是壞,壞的性格會變好,好的性格會變得更好。因此無需擔心,也不要因上述而影響到您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