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戶外活動幫助寶寶社交

發(fā)布時間:2021-12-07 幼兒戶外活動方案 戶外活動方案幼兒 戶外活動教育筆記

每當風和日麗之時,家長就抱著小寶寶到戶外活動了。多曬太陽,預防佝僂?。粚W認周圍的常見物;讓寶寶學爬、站、走、跑、跳等運動技能,固然都是戶外活動的目標,然而,為寶寶提供與同伴交往的機會則應是戶外活動的首要目標。

因為在外曬太陽時,會有許多年齡相仿的孩子,這正是鍛煉寶寶社交能力的大好機會。幾個月的寶寶最簡單的社交行為就是對視、相互注意。彼此逐漸熟悉后,您可以教他主動和小伙伴握握手、摸摸腳,互相親親臉蛋等。當寶寶學會稱呼后,每次見面都互相稱呼對方的名字,1歲半左右就可玩一些合作游戲,如互相扔球等。

3歲前嬰幼兒與人打交道的許多知識和本領(lǐng),并不都是由父母傳遞的,而是在與小伙伴的交往過程中獲得的。

寶寶與小伙伴之間的交往,與他同成人的交往相比,有著人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例如,嬰兒通過互相模仿,可學會一個玩具的多種玩法,開闊了眼界,發(fā)展了動手操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家里孩子習慣于獨占玩具,與家長做游戲遇到問題時,家長往往遷就他,不能學會體諒別人。

同小伙伴一起玩耍時,一不能獨占玩具,二要體諒別人,否則會遭到拒絕。而當他向小伙伴們表現(xiàn)出微笑、愉快地發(fā)聲或說話、友好的撫摸、高興地拍手、關(guān)切地注意等積極地社交行為時,就能及時得到同伴的肯定與接受,進而得到分享與合作的歡樂;反之,如果他去抓人、打人、搶奪別人的玩具,就會引起同伴的反感,或引起同樣的行為。這樣,就使他在各種各樣的社交情境與場合中,在各種矛盾與沖突中,有機會學習調(diào)整自己的社交行為,去掉不友好的行為,以獲得小伙伴的歡迎。這種學習機會是家庭與父母不可代替的。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編輯推薦

媽媽幫寶寶交友


導讀:作為家長,到底應該怎么做才能幫助孩子融入社會呢?

每天當我到幼兒園接我3歲的兒子的時候,我總是提前去并在教室外觀察片刻,我想偷偷地觀察兒子在沒有我在旁邊時的幼兒園生活是如何度過的。令我覺得遺憾的是,每次都毫無例外的,他總是站在那里獨自地玩或者對著玩具自言自語,即使有大型的群體活動他也只是旁觀。

雖然我一向了解我兒子的性格的確比較內(nèi)向,以致有些孤僻,但在老師告訴我他整天都比較安靜,也很少參加其他小朋友的活動,缺乏參與精神的時候,我開始感覺到事情有些嚴重。

但是同樣令我不解的是:每天回到家后,兒子卻總是喋喋不休,不時地表現(xiàn)出機智、好奇和活潑,并不停地跑來跑去??芍灰话阉诺侥挲g相仿的小伙伴中,就會變成相反的樣子。他完全不喜歡和其他小朋友玩,一塊兒玩他沒有感到樂趣——為什么會這樣?

如果你的孩子也不愿意和其他的小朋友玩,那對于做媽媽的人來說的確是焦慮的。我不禁在想,這是否是孩子在開始的時候沒有得到小朋友的友好對待?還是“怕生”是這個年齡段通常的狀態(tài)?但是無論是否得到答案,都有一個疑問,“當他再長大些的時候,他又是否能夠?qū)W會如何交朋友”。

作為家長,到底應該怎么做才能幫助孩子融入社會呢?

當孩子在生長過程中,孩子們早期的行為并不一定就會影響到他們長大后的社會交往。小時候不聽話的小孩長大也許會成為乖寶寶,膽小孤僻的小孩也會有一天與他信賴的小伙伴交換秘密。雖然以前的俗語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但在現(xiàn)在發(fā)展迅速的今天,這樣的說法還有幫助嗎?畢竟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要學的東西很多,所以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都要學習交朋友這門課程。

初學走路的孩子,都是從新奇、害怕、區(qū)別、掌握一路走過來的,這是一個正常的階段。家長要現(xiàn)實地看待這個階段,看到孩子必須要面對的試驗和挑戰(zhàn)。事實上,對于內(nèi)向或自閉的孩子,或者是蹣跚學步的孩子,由于他們在語言、自控和情感方面不是很成熟,所以很容易被其他孩子所孤立。這樣就會導致孩子受到打擊,并直接形成對他人拒絕的態(tài)度。那如何才能有效地幫助孩子交朋友又不使孩子對家長過分依賴,我們來看看下面幾種可行的方法:

克服害羞

由于大多數(shù)家庭都是一個寶寶,家長對孩子的過分關(guān)注和保護,使很多孩子有害羞的現(xiàn)象。

研究表明,約有11%~15%的孩子有過分害羞的傾向。這在交往中會是一個麻煩,因為對社交場所的膽怯,會造成孩子的離群,并使此惡性循環(huán)繼續(xù)。

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克服害羞心理,最簡單的方法是請小朋友到家里做客,使孩子成為聚會的主人,讓他來招待小伙伴,因為在自己熟悉的環(huán)境,是非常容易克服膽怯的。也可以鼓勵孩子參加一些小型表演,并與孩子提前幾周一塊練習,以使孩子增強自信。通過分享食物、送給別人禮物及一起玩玩具等行為,也可增加孩子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在與人分享的過程中,逐步克服害羞,培養(yǎng)與人交往的自信。

解決交往發(fā)生的問題

孩子在交往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與矛盾,我們要幫助他們通過商量的辦法去解決。

對于低齡兒童交往來說,沖突往往是圍繞爭奪玩具展開的。家長一般不需要過多干預。由于對玩具控制權(quán)的爭奪,會對雙方有一定的約束性,從而使他們學習注意別人的需求與情感反應,以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如果孩子攻擊性太強,家長需要及時干預,讓孩子知道自己東西被搶走的感覺,并且多加強禮貌教育。

對于大些的孩子,沖突往往圍繞其破壞紀律展開的。當小伙伴一塊玩滑梯、攀登架、球類的時候,要避免孩子獨占性太強或不遵守紀律,并使孩子逐步學會按秩序、等待、謙讓、互助等更復雜的積極的交往行為,要讓孩子盡早明白那樣就會有更多的好朋友。

參加戶外游戲和運動

希望孩子活潑、開朗、勇于與人交往,平時就應該讓孩子多與外界接觸,當孩子大些的時候,可以增加孩子戶外玩耍的時間。當一群孩子一塊玩的時候,即使內(nèi)向的孩子也會被不自覺地吸引并融入進去。對于那些在家里玩游戲的孩子,更應該讓其多參加戶外的群體運動和游戲,因為家中游戲的“人物”不會和孩子發(fā)生爭吵,也沒有相互的配合、謙讓,只會使孩子形成自大、任性的性格。

學會承受社會壓力

由于社會壓力的加大,有些家長從小就會讓孩子學習各種技能,使寶寶小小年紀就琴棋書畫、運動音樂樣樣精通,這無疑會對沒有學的孩子造成很大的壓力。如果家長在這方面也表現(xiàn)出了極強的好勝心,無疑對孩子來說是一場災難。如果家長認為當自己的孩子與優(yōu)秀的孩子玩耍幾次后,可能就會遭受挫折,而產(chǎn)生抵觸情緒,甚至有可能會形成自卑情緒——但實際上,這樣的想法可能是父母的一廂情愿。對于心理健康的孩子來說,這并不是問題,也不會變成他的壓力。

小孩子們眼里的世界遠比大人純凈,他們通常有自己的驕傲,而不是父母們想象的那些。他們所需要也只是一塊玩耍的伙伴,而不是“精英”,他們可以一塊玩沙子、一塊玩球,玩耍的過程會學到很多東西,并在其中慢慢發(fā)現(xiàn)自己的興趣和優(yōu)點。因此,讓孩子與他們年齡相仿的孩子一塊玩耍吧,他們會找到自己的共同語言和樂趣。

培育社交寶寶


導讀:越來越多的人表示,孩子的社交能力要從小培養(yǎng)。家長應該更多了解孩子的社交心理,才能實現(xiàn)幫助孩子的目的。

“我們家孩子見了人就害羞,真不知怎么辦好?!薄拔覂鹤釉谟變簣@里總愛打人,我都接到老師無數(shù)次投訴了,頭疼啊?!薄祟愂侨壕觿游?,無論獨生子女如何嬌寵,最終都無法避免走出家門,與社會上的其他人打交道。所以父母都希望孩子擁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卻往往難以如愿。專家認為,家長應該更多了解孩子的社交心理,才能實現(xiàn)幫助孩子的目的。

家長困惑:孩子不懂社交怎么辦?

孩子在社交場合“表現(xiàn)不好”

強強媽這幾天很焦慮,他突然發(fā)現(xiàn),和別的同齡小朋友相比,6歲的強強似乎完全不懂社交禮儀:不肯跟鄰居阿姨打招呼,拒絕叫人、問好,讓自己在朋友和同事面前很沒面子;他認生、害羞,甚至怯懦、自私、沒有禮貌……這樣下去,強強以后可怎么辦呢?

如何面對孩子之間的“斗爭”?

Anna的兒子4歲多,特別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每天吃完晚飯,Anna就帶兒子到小區(qū)花園去找小朋友?!霸谟螒驎r,小朋友之間會有一些碰撞、拉扯,也會跌倒摔跤,兒子的膝蓋和手肘傷痕累累,但他毫不在乎,我要看他的傷口也不讓我看,還說‘會好的’,爬起來繼續(xù)嬉戲打鬧。但當他把別的孩子撞到或打倒時,其他的孩子(特別是女孩子)就會大哭,然后家長就會跑過來理論是非。在我看來,其實兒子并不是打人,不過別人總是誤解他,這樣下去也不行啊?!?/p>

要讓孩子懂得分享嗎?

“菡菡怎么越大越小氣呢?”談起女兒,文琴有點苦惱:“想當初,菡菡從未滿周歲開始直到快兩歲,都那么大方那么好說話。手里不管有什么玩具,只要媽媽要求給其他小朋友玩一會兒,她都毫無怨言地讓媽媽拿走。拿著吃的,只要別人逗她‘給我吃一口’,她都會把小胖手伸到你嘴邊。在鄰里中,菡菡得了一個‘慷慨大方’的美名,讓我很是自豪。可最近,菡菡越來越讓我下不來臺呢,該怎么辦才能讓她懂得分享呢?”

專家解析:引導孩子,從了解開始

孩子的良好社交表現(xiàn)究竟怎樣才能實現(xiàn)呢?育兒專家小巫認為,引導孩子,應該從了解孩子的社交世界開始。

Tips1:打架未必全是壞事

如何看待孩子們之間的打打鬧鬧呢?兒童發(fā)展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在兒童社會交往,也就是玩耍的過程當中,無論是哪個國家、哪種文化,進攻性行為都在所難免?!肮粜孕袨樵谏缃挥瓮娈斨懈‖F(xiàn),越是能打架的孩子,越具備社交能力,也越精明強干。事實上,能夠顯示一些進攻性或許是兒童社交發(fā)展的必經(jīng)之路?!?/p>

據(jù)專家介紹,兒童交往當中,大約10%的游戲行為是并不那么溫柔的,兩個或者多個孩子經(jīng)常糾結(jié)在一起,身體沖撞、扭打摔跤?!霸谶@種游玩當中,孩子們體驗自己的力量,發(fā)現(xiàn)自身的強度和限度,增強自信心,并且發(fā)展友誼。一個什么東西都不摸、什么人都不碰的孩子,會變得沒有感情,冷漠畏縮,無法和他人交流。此外,男孩子和女孩子在感情表達方面差別很大,男孩對于自己喜歡的人肢體動作要多些,而且有時候出手也會比較重,這就會引起有些家長的誤會,總以為這個孩子在欺負小朋友、要打人,實際上他是一心一意在和小朋友玩耍。”

Tips2:不要強求孩子“禮貌”

孩子不喜歡和家長的朋友“SayHello”,其實是正常的表現(xiàn)。因為對于一個小小的孩子來說,高大的陌生成年人很容易形成身體和精神方面的威脅。這時候孩子本能地要以沉默來保護自己。專家認為,“到了陌生的地方、看見生人就有戒備心,是人類生存本能的表現(xiàn),孩子必須具備自我保護意識,才能防患于未然。如果孩子對陌生地方或者陌生人的反應跟對熟悉的地方和熟悉的人的反應毫無差別的話,那我們才真是需要擔心呢?!?/p>

Tips3:“分享”觀念養(yǎng)成不易

對于一個兩三歲的學步兒來說,“自私”是一個正?,F(xiàn)象,甚至是通向“分享”的必經(jīng)之路。事實上,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正在建構(gòu)自我意識,建立“所有權(quán)”的概念:我、我的、我的東西,他們并不明白為什么要跟別人分享。而且因為幼兒尚未掌握“借”與“還”的概念,覺得東西一旦離開手邊,就意味著丟失。

專家認為,家長應當盡力保護孩子“所有權(quán)”的建立和發(fā)展,孩子只有確認了什么是“我的”、什么屬于自己之后,才能逐漸意識到什么是他人的,把自己跟其他人的物品分開。分享意識的建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在反復的社交活動中逐漸體會到分享的快樂。家長不應該為此批評孩子,更不要給孩子貼上“小氣”、“自私”的標簽,而應該理解、接納孩子不希望分享私人物品是正常的,耐心等待孩子按部就班的成長。

社交能力如何引導?

專家認為,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步驟來引導孩子逐漸建立社交能力:

第一步:接納孩子的社交困境

廣州資優(yōu)樂園教育專家羅文浩認為,“很多時候,成年人往往誤解了孩子的世界?!薄皟和纳缃荒芰Σ⒎且馕吨仨毐虮蛴卸Y、見誰叫誰、謙讓合作、沒有沖突,兒童社交能力的發(fā)展也不是一蹴而就,我們教給他,他就會了,一勞永逸了。社交能力是在不斷的體驗和練習中逐漸開發(fā)的。無論成人還是兒童,社交能力的基本功就是認可他人存在、體會他人情緒、接納他人行為,這些都需要我們積累大量的經(jīng)驗才能練就。”

第二步:接納孩子之間的社交“沖突”

小巫說:“面對孩子之間的沖突,家長們往往備感頭痛。因為我們從小到大都被灌輸了這樣一個理念:沖突是壞事情。我們沒有建立起良好的心理疆界,一旦起沖突,就意味著關(guān)系破裂,所以我們一向避免沖突、壓制沖突。因此我們也難以接受孩子之間發(fā)生沖突。不過我們或許可以從動物界學到一些東西:小獅子打打鬧鬧的時候,獅子媽媽和爸爸都懶懶地躺在一邊,不理不管不干涉。因為它們知道,如果自己以成年的力量替孩子們解決矛盾,雖然能夠取得一時的和平與寧靜,卻阻撓了幼獅生存技巧的開發(fā)進程。打鬧是在為幼獅成年做準備?!?/p>

第三步:耳濡目染學禮貌

在孩子面前,家長要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向孩子示范社交場合的禮節(jié),比如見面打招呼、分手道再見等。平時在家里,家人之間要注意使用文明語言,如“勞駕”“謝謝”“對不起”“沒關(guān)系”“別客氣”等等。孩子吸收性的心智,會將這種禮貌內(nèi)化,日后時機成熟,他自己準備好時,會自然融入行為當中。

幼兒并不理解“禮貌”的重要性,不知道為什么要“叫”人。這個陌生人也許對父母來說很重要,但是跟孩子自身卻毫無關(guān)聯(lián)。幼兒天性只對跟自己有關(guān)的事物發(fā)生興趣,而對一個不知是誰的陌生人展示笑臉。因此在他人面前,要把孩子當作一名與成年人平等的人,介紹給對方,比如:“這位是某某阿姨,她是媽媽的同事;這位是我的兒子某某。”這樣既能讓他人尊重孩子、平等地對待孩子,也能幫助孩子熟悉、接納對方,有助于孩子放松下來,自然地流露禮貌。

第四步:循序漸進懂分享

讓孩子分享之前,一定要征求孩子的同意。如果孩子不同意,則尊重孩子的意愿,告訴另一方“很抱歉,他不同意”。切忌家長說了算,為了顯示大方而替孩子做主,把玩具交給他人,或者指令孩子“一起玩兒”。在家里,讓孩子分清每個人的所有權(quán),未經(jīng)許可,不能隨意翻動父母的私人物品;在外邊,拿到他人玩具之前,一定要征得對方同意。

幫助孩子學會遵守“輪流”“等待”等規(guī)則,比如在游樂場,大家輪流玩秋千,誰先拿到誰先玩兒,后來的小朋友要等待。出去時多帶一些玩具,包括一些孩子不那么在意的玩具。首先讓孩子學會“交換”,有助于孩子學會分享。

媽媽妙招幫助膽怯寶寶


導讀:膽怯是小孩子的一個常見現(xiàn)象,媽媽一定要幫助孩子告別膽怯,做個勇敢的寶寶。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媽媽總會抱怨自家小孩膽子太小,比較怯弱、靦腆,不愛說話。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也比較孤僻,不大合群,在幼兒園也不敢舉手回答問題,參加活動稍微不順利就哭哭啼啼。想要讓這些孩子變得膽大起來,應該從一下幾個方面著手:

其次,多帶孩子參加各種游戲和體育活動。

游戲能讓孩子有更多機會接觸小伙伴,習慣與人的互動行為,這樣能在不知不覺中弱化孩子的怯弱心理。父母應該明白,一個孩子不敢與人交往,很大程度上不是不愿意交往,只是因為不熟悉。通過游戲讓幼兒慢慢熟悉這種交往形式之后,幼兒就能慢慢放開,接納更多的伙伴,全身心投入游戲當中。體育活動是一種開闊的運動,不僅讓幼兒擁有更多的活力,更能讓他們感受到身體和心理更大力量的沖擊,對幼兒的性格發(fā)展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最后,給孩子更多嘗試的機會。

很多父母都認為孩子有很多事情都不會做,與其讓他犯錯誤還不如自己代勞。其實,這是一種很錯誤的想法。不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孩子永遠邁不出這一步。當孩子不得不自己面對的時候,發(fā)覺自己完全沒有相應的能力,從而造成沮喪和怯弱的心理。只有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盡可能地給孩子更多嘗試失敗、嘗試成功的機會,抗挫折能力提高之后,孩子對自身能力的恐懼感就會減少。

怎樣幫助寶寶辨識方向


辨識方向有助于寶寶培養(yǎng)自主、自理的能力。當寶寶能夠獨立地找到目的地或回到家中時,他們會感到自信,并且容易適應生活和社交環(huán)境。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guān)“怎樣幫助寶寶辨識方向”,以供參考,歡迎收藏閱讀!

怎樣幫助寶寶辨識方向

1.使用視覺提示:

在寶寶的房間里放置明確的方向標志,例如箭頭指示北、南、東、西等,可以幫助寶寶建立方向感。

2.?利用游戲和玩具:

玩一些與方向相關(guān)的游戲,例如讓寶寶在室內(nèi)或室外找到東、西、南、北的方向,或使用玩具指南針等讓寶寶學習指示方向。

3.?利用環(huán)境:

在室外環(huán)境中,可以用特定的地標和周圍的環(huán)境物體幫助寶寶辨識方向,例如告訴寶寶太陽總是在東方升起,在西方落下。

4.?制作故事和繪本:

可以編寫簡單有趣的故事或繪本,教寶寶如何辨識方向,例如講述小動物如何利用指南針找到回家的路。

5.?旅行和探險:

帶寶寶到附近的公園、山地或海灘等戶外場所,讓他們親身體驗朝著某個方向行走的感覺,引導他們通過地標和自然景觀辨識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寶寶對方向的理解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發(fā)展,所以要根據(jù)寶寶的年齡和發(fā)展階段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教育。

提升寶寶早期社交能力


導讀:對于寶寶在陌生環(huán)境表現(xiàn)得茫然無措或者所謂膽怯,家長首先對此不需要太過擔心,這是普通孩子對陌生環(huán)境的正常反應之一。但是,專家也建議,有必要通過行為引導,培養(yǎng)和提升寶寶陌生環(huán)境適應能力,讓寶寶早日具備初步的社交能力。

很多家長反映,寶寶在親情環(huán)視的熟悉的環(huán)境里非?;钴S,但一到了陌生環(huán)境,則會表現(xiàn)得過于膽怯,有時甚至話不敢說、動也不敢動。兒童行為研究專家認為,1-3歲的兒童由于對外部環(huán)境缺乏足夠的認知和心理準備,乍一到陌生環(huán)境會變得茫然無措,家長們所說的膽怯、不敢說話、不敢動,即是茫然無措的具體表現(xiàn)。這種表現(xiàn)說明寶寶缺乏初步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和早期的社交能力。

專家認為,對于寶寶在陌生環(huán)境表現(xiàn)得茫然無措或者所謂膽怯,家長首先對此不需要太過擔心,這是普通孩子對陌生環(huán)境的正常反應之一。但是,專家也建議,有必要通過行為引導,培養(yǎng)和提升寶寶陌生環(huán)境適應能力,讓寶寶早日具備初步的社交能力。

對于家長而言,以下幾點有助于培養(yǎng)與提高寶寶環(huán)境適應能力和早期的社交能力:

1、主動培養(yǎng),經(jīng)常帶寶寶參加各類親子活動,鼓勵寶寶參與互動交流,提升寶寶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

寶寶之所以在陌生環(huán)境里表現(xiàn)茫然無措、缺乏主動社交能力,根本在于平時缺乏有效的社交鍛煉。因而,家長可以通過經(jīng)常帶寶寶參加各類親子活動,通過活動互動交流和適當?shù)谋頁P鼓勵,幫助寶寶逐步適應陌生環(huán)境適應能力。

比如,家長可以經(jīng)常讓寶寶參與寶寶才藝比賽之類的活動,通過表揚與鼓勵引導寶寶在現(xiàn)場中主動表現(xiàn)和鍛煉自己。這類活動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寶寶的才藝特長,另一方面則有助于讓寶寶在愉快的環(huán)境里提升環(huán)境適應能力和早期社交能力。

2、日常引導,通過玩游戲、電視互動等行為方式來培養(yǎng)鍛煉寶寶早期社交能力

要培養(yǎng)和鍛煉寶寶的社交能力,不僅需要經(jīng)常讓寶寶參加各類親子活動,也需要在平日引導寶寶自我提升早期社交能力。好育園網(wǎng)站幼教專家建議,平日里可以利用小游戲和電視互動來提升寶寶的早期社交能力。

家長們平時可以和小寶寶一起玩一些旨在鍛煉寶寶語言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小游戲,讓寶寶慢慢積累日常的社交語言。同時,電視互動也是有效的早期社交鍛煉方式之一,家長們平時可以利用有趣的少兒電視節(jié)目,以節(jié)目中的小英雄們?yōu)槔?,通過現(xiàn)場鼓勵與現(xiàn)場引導的方式,幫助寶寶們增強社交勇氣與社交語言表達能力。

3、父母以身作則,以自身的主動交流互動行為來鼓勵寶寶早期社交意識

曾有年輕的家長在好育園網(wǎng)站上發(fā)貼求助“寶寶遇到陌生人不敢說話”的難題,好育園的網(wǎng)友跟帖回應稱,解決“寶寶遇到陌生人不敢說話”的難題,一方面需要家長日常的鼓勵與日常有意識的培養(yǎng)鍛煉,同時也需要家長以身作則,經(jīng)常在遇到孩子們心目中的“陌生人”(實為熟人)時主動熱情打招呼,讓孩子們意識到,主動與人善意交流是件愉快的事情,也是件值得表揚的好事情。

同理,對于培養(yǎng)寶寶的陌生環(huán)境適應能力和社交能力,家長們也需要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家長們要有意識的善意和熱烈的互動方式來參與互動交流,以此來感染和鼓勵寶寶愉快地參與現(xiàn)場互動,讓寶寶在家長的行為影響下強化早期社會交往意識和陌生環(huán)境適應能力。

總之,寶寶陌生環(huán)境適應能力和早期社交能力需要主動培養(yǎng)、有意識引導,也需要家長以身作則,以自身行為鼓勵寶寶參與社會交往。

相關(guān)推薦

  • “戶外睡眠”助寶寶長個 研究表明,孩子的生長離不開體內(nèi)生長激素的“催化”,而生長激素的分泌高峰又是在睡眠中。如何讓孩子多睡長個呢?戶外睡眠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它既是一種睡眠,也是一種鍛煉,可給孩子帶來許多室內(nèi)睡眠得不到的好處。...
    2021-02-15 閱讀全文
  • 幫助寶寶與小伙伴交往 2歲多的小孩子,特別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但是交往之中難免會有摩擦。不管出于什么樣的原因,都應該好好和孩子溝通,教會孩子與小伙伴交往的方法。 小孩子1歲以后,隨著孩子肢體運動迅速發(fā)展,運動空間擴大,自我...
    2021-08-03 閱讀全文
  • 幫助寶寶交朋友的小游戲 (1)小熊家做客 A.讓爸爸扮成“熊爸爸”,您先帶寶寶去“熊爸爸家做客?!蹦瓕殞毜氖智们瞄T,里面的熊爸爸問:“是誰在敲門?”您教寶寶回答,然后等熊爸爸來開門。開門進入以后,示范如何問候、如何擁抱等。...
    2019-12-16 閱讀全文
  • 戶外活動筆記:天牛寶寶 戶外活動時孩子們正玩得起勁,突然聽到:‘‘丁老師快跟我來,我發(fā)現(xiàn)了一只奇怪的東西?!S著喊聲,有幾個小朋友都聚到了思允的面前說:‘‘什么東西我看看’’。孩子們像發(fā)現(xiàn)了奇寶,都爭搶著看。我走到孩子們中...
    2021-03-30 閱讀全文
  • 媽媽幫寶寶交友 導讀:作為家長,到底應該怎么做才能幫助孩子融入社會呢? 每天當我到幼兒園接我3歲的兒子的時候,我總是提前去并在教室外觀察片刻,我想偷偷地觀察兒子在沒有我在旁邊時的幼兒園生活是如何度過的。令我覺得遺憾的...
    2021-10-30 閱讀全文

研究表明,孩子的生長離不開體內(nèi)生長激素的“催化”,而生長激素的分泌高峰又是在睡眠中。如何讓孩子多睡長個呢?戶外睡眠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它既是一種睡眠,也是一種鍛煉,可給孩子帶來許多室內(nèi)睡眠得不到的好處。...

2021-02-15 閱讀全文

2歲多的小孩子,特別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但是交往之中難免會有摩擦。不管出于什么樣的原因,都應該好好和孩子溝通,教會孩子與小伙伴交往的方法。 小孩子1歲以后,隨著孩子肢體運動迅速發(fā)展,運動空間擴大,自我...

2021-08-03 閱讀全文

(1)小熊家做客 A.讓爸爸扮成“熊爸爸”,您先帶寶寶去“熊爸爸家做客?!蹦瓕殞毜氖智们瞄T,里面的熊爸爸問:“是誰在敲門?”您教寶寶回答,然后等熊爸爸來開門。開門進入以后,示范如何問候、如何擁抱等。...

2019-12-16 閱讀全文

戶外活動時孩子們正玩得起勁,突然聽到:‘‘丁老師快跟我來,我發(fā)現(xiàn)了一只奇怪的東西?!S著喊聲,有幾個小朋友都聚到了思允的面前說:‘‘什么東西我看看’’。孩子們像發(fā)現(xiàn)了奇寶,都爭搶著看。我走到孩子們中...

2021-03-30 閱讀全文

導讀:作為家長,到底應該怎么做才能幫助孩子融入社會呢? 每天當我到幼兒園接我3歲的兒子的時候,我總是提前去并在教室外觀察片刻,我想偷偷地觀察兒子在沒有我在旁邊時的幼兒園生活是如何度過的。令我覺得遺憾的...

2021-10-30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