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精神最怕的四種饑餓
發(fā)布時間:2021-11-22 寶寶幼兒園的游戲 幫助寶寶養(yǎng)成吃飯的好習(xí)慣 幼兒園認識字寶寶的說課稿情景再現(xiàn):夏夏正在專心致志地玩積木,一抬頭看見媽媽站在身邊,馬上將積木扔向一邊,把兩只胖乎乎的小手伸向媽媽??蓩寢尵褪遣唤邮?,夏夏急了,“哇”的一聲哭了出來。媽媽不忍心了,將夏夏抱了起來,夏夏的哭聲戛然而止,臉色也“由陰轉(zhuǎn)晴”,露出了笑容。
寶寶的精神最怕的四種饑餓
醫(yī)生分析:凡有孩子的家庭,都可以看到這樣的“悲喜劇”上演。原來,這是寶寶精神饑餓的一種表現(xiàn)。他們渴望得到媽媽的摟抱,希望從中享受到甜蜜的母愛。但在一般人眼里,這些小不點兒只曉得吃睡拉撒,哪里有什么精神需求?其實不然,科學(xué)家告訴我們,小寶寶出生后隨著腦的迅速發(fā)育以及與外界的廣泛接觸,不僅身體在長大,精神活動也開始萌芽,故在為其提供物質(zhì)乳汁的同時,精神乳汁也不能少,否則寶寶會像大人一樣產(chǎn)生“精神饑餓”,進而影響他們的體格與智力發(fā)育。
先說心理饑餓。寶寶最高心理的需求,莫過于父母的愛了,尤其是母親的懷抱。美國一位嬰兒心理學(xué)家解釋道:當寶寶被母親抱在胸前時,母嬰之間就建立起一種最具安撫功能的接觸——胸對胸接觸。寶寶不適的心境即得到母愛的最佳撫慰而趨于平靜,心理饑餓便得以滿足。英國科學(xué)家的研究表明,出生后30分鐘內(nèi)即被母親摟抱的嬰兒,以后比其他嬰兒哭得少些、睡得好些、喂養(yǎng)也更順利些。
愛心提示:父母特別是母親的懷抱稱得上是小寶寶的一種“心理維生素”,對他們良好情緒與個性的形成大有裨益。因此,平時多抱抱寶寶是治療他們心理饑餓的最佳精神食糧。
再說皮膚饑餓。美國心理學(xué)家哈特的研究實驗顯示,動物與人都存在著皮膚饑餓的問題,小寶寶尤為突出。他們渴望得到大人的摟抱,即使長大了也喜歡扯著大人的衣襟或者靠著大人,這就是皮膚饑餓的信號。而皮膚老是處于“饑餓”狀態(tài)的孩子,往往性情抑郁、孤僻、愛咬嘴唇或啃指甲,有時甚至莫名其妙地用頭或肢體去碰撞墻壁。研究顯示,消除皮膚饑餓的最好“食品”就是父母的親吻、撫摩等肌膚之親。據(jù)國外雜志報道,歐美等國的兒童中近年來流行精神饑餓癥,表現(xiàn)為動作遲緩、反應(yīng)遲鈍、表情淡漠、平均身高低于同齡健康兒童等,這是缺乏父母肌膚之親的結(jié)果。
愛心提示:父母在工作之余要多與寶寶接觸,如一邊用手撫摩其頭、背、頸、前臂、手掌等部位,一邊講故事、欣賞音樂、看電視,此乃促進寶寶正常發(fā)育的竅門。
三說感覺饑餓。帶過孩子的人都知道,抱著小寶寶走出房子,置身大自然時,他們會表現(xiàn)出無比的高興與激動,眼睛不住地看,小嘴不停地咿咿呀呀,兩只小手不停地揮動……奧妙何在?原來大自然的聲、光、色、形等新鮮事物迎合了寶寶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滿足了他們的“感官饑餓”。不僅如此,這些良性刺激又可通過視、聽等感覺器官傳入大腦,使腦發(fā)育獲得更多直接與間接的“能量”。
愛心提示: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不妨在寶寶的小床或搖籃前擺一只魚缸,吊一串風(fēng)鈴,懸掛彩色圖片或抱嬰兒到室外觀賞大自然,讓小寶寶的視、聽感官“吃飽喝足”,這樣既滿足了他們的感覺饑餓,又能健腦益智,可謂一舉兩得。
四說語言饑餓。從寶寶呱呱墜地時的第一次哭聲到喃喃學(xué)語,直至說出一個完整的句子,其間只不過一兩年光景。這充分反應(yīng)小生命語言發(fā)育的迅猛以及表達強烈的欲望。他們簡直是在爭分奪秒地觀察、模仿、學(xué)習(xí)。其實,這也是人的一種本能要求,即對語言信息的迫切需要。有關(guān)心理專家做過一個有趣的試驗,將受試者禁錮在一間房子里,餐餐供給美味佳肴,但不能做任何事,不能與外界接觸,也不許與人通話,結(jié)果這些人只堅持了短短3天,第4天便逃出了實驗室。這個試驗證明了語言是人類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任何人都離不開它。
愛心提示:父母應(yīng)不失時機地主動與寶寶對話,在寶寶體格與智力發(fā)育的進程中,母親的話語幾乎與母乳有著同等重要的意義。[零思考方案網(wǎng) Zhe135.com]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不要讓孩子精神的饑餓
我們在肚子餓的時候,饑餓感就會出現(xiàn),這是“物質(zhì)饑餓”,人類還有另一種饑餓——精神饑餓。寶寶有精神饑餓嗎?有的!寶寶出生后隨著腦的迅速發(fā)育以及與外界的廣泛接觸,不僅身體在長大,精神活動也開始萌芽,如果寶寶有“精神饑餓”,會累及他們的體格與智力發(fā)育。
1、心理饑餓
寶寶的最高心理需求,莫過于父母之愛了,尤其是母親之愛。當他們一聽到母親的聲音或看見母親的微笑時,不是伸出小手就是咿咿呀呀地叫著,甚至用哭聲來“要挾”,要求媽媽為他敞開懷抱。如果需要摟抱的愿望得到了滿足,哭聲就會嘎然而止,臉色隨之“由陰轉(zhuǎn)晴”甚至“彩霞滿天”。
對此,美國一位嬰兒心理學(xué)家解釋道:當寶寶被母親抱在胸前時,母嬰之間就建立起一種最具安撫功能的接觸——胸對胸接觸,寶寶不適的心境立即得到母愛的最佳撫慰而趨于平靜,心理饑餓便得以滿足。研究人員觀察到,出生后30分鐘內(nèi)即被母親摟抱的孩子,以后比其他嬰兒哭得少些、睡得好些、喂養(yǎng)也更順利些。
不難明白,父母特別是母親的懷抱稱得上是小寶寶的一種“心理維生素”,對他們良好情緒與個性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平時多抱抱孩子是“喂養(yǎng)”寶寶心理饑餓的最佳精神食糧。2、皮膚饑餓
美國心理學(xué)家哈特的猴子實驗顯示,動物與人都存在著皮膚饑餓的問題,小寶寶尤為突出。他們渴望得到大人的摟抱,即使長大了也喜歡扯著大人的衣襟或者靠著大人,這就是皮膚饑餓的表現(xiàn)。
皮膚饑餓有什么危害呢?臨床醫(yī)生發(fā)現(xiàn),皮膚老是處于“饑餓”狀態(tài)的孩子,往往性情抑郁、孤僻、愛咬嘴唇或啃指甲,有時甚至莫名其妙地用頭或肢體去碰撞墻壁。研究顯示,消除皮膚饑餓的最好“食品”就是父母的親吻、撫摩等肌膚之親。據(jù)外刊報道,歐美等國的兒童中近年來流行精神饑餓癥,表現(xiàn)為動作遲緩、反應(yīng)遲鈍、表情淡漠、平均身高低于同齡健康兒童等,就是缺乏父母肌膚之親的結(jié)果。
因此,父母在工作之余要多與孩子接觸,如一邊用手撫摩其頭、背、頸、前臂、手掌等部位,一邊講故事、欣賞音樂、看電視,此乃促進兒童發(fā)育的又一竅門。
3、感覺饑餓
帶過孩子的人都知道,抱著小寶寶走出家門,置身于大自然的廣闊天地時,他們會表現(xiàn)出無比的高興與激動,眼睛不住地看,小嘴不停地咿呀作聲,兩只小手不停地揮動。奧妙何在?原來大自然的聲、光、色、形等新鮮事物,迎合了他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滿足了他的“感官饑餓”。不僅如此,這些良性刺激又可通過視、聽等感覺器官傳入大腦,使腦發(fā)育獲得更多的直接與間接的“能量”。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不妨借此“大做文章”,如在小床或搖籃前擺一只魚缸、吊一只鳥籠、或懸掛彩色畫片、或抱嬰兒到室外直接觀賞大自然,讓小寶寶的視、聽感官“吃”飽“喝”足,這樣既滿足了他們的感覺饑餓,又能健腦益智,可謂一舉兩得的美事。4、語言饑餓
從孩子呱呱墜地的第一串哭聲到喃喃學(xué)語,直至說出一個完整的句子,期間只不過一、二年光陰。時間之短充分反映出小生命語言發(fā)育的迅猛以及表達個體戶的強烈。他們簡直是在爭分奪秒地觀察、模仿、學(xué)習(xí)。其實,這也是人的一種本能要求,即時語言信息的迫切需要。
有人做過一個有趣的試驗,將受試者禁錮在一間房子里,餐餐供給美味佳肴,但不能做任何事,不能與外界接觸,也不許與人通話,結(jié)果這些人只堅持了短短3天,第4天便像逃犯似地逃出了實驗室。這個試驗證明了語言是人類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任何年齡的人都離不開,故父母應(yīng)不失時機地、主動地與寶寶對話??茖W(xué)家強調(diào),在寶寶體格與智力發(fā)育的過程中,母親的話語幾乎與母乳有著同等重要的意義。
最怕生寶寶的星座媽媽
1.【怕影響性生活】天秤座
天秤座的人很在意自己的生活品質(zhì),凡事都會想很多,她想要一個完美的關(guān)系,而這個完美的關(guān)系不見得可以受破壞的,生小孩這件事情已經(jīng)超出柴米油鹽醬醋茶,這是有關(guān)于健康部分,例如可能身材方面會有很大的改變,可能會造成夫妻之間的障礙,因此這會成為她的恐懼,雖然有些人會勸告她這是可以克服的,但是天秤座還是會傾向于不能克服的部分,所以在這之前如果沒有讓她有堅定的信心覺得生小孩也不會有影響的話,她恐怕會再三考慮一下。
2.【不想失去自由身】天蝎座
天蝎座是很喜歡自由的,而且天蝎座的人也很清楚自己是非常喜歡小孩的,所以當她決定生小孩的時候就是她決定放棄自由的時候,因此當她還沒有想清楚這一點的時候,她會考慮很久。
3.【怕痛】處女座
處女座是在占星學(xué)中是屬于很適合當媽媽的,因為她們非常的仔細,而且照顧小孩的步驟是非常的健康的,不像有些星座的媽媽,只是一味的有母愛,可是沒有方法,而且如果老公叫處女座生,她一定會生,因此為了克服怕痛這件事,可能要收集很多資料來克服這個心理障礙,為了怕痛這件事,她會盡量延長這段時間,可是到了時候,她還是會認命。
4.【自己都不夠花】摩羯座
摩羯座想的非常的遠,這一生當中她可以保證自己是不出差錯的,可是她不能夠保證她未來的小孩是不會出差錯,因為可能當她逝世之后,小孩還要在世界上活好幾十年,所以當她無法保證這一點的話,或者她在教養(yǎng)小孩的過程中是否有足夠的經(jīng)費能力去撫養(yǎng)小孩,如果沒有的話她就會很理智的決定不要生小孩。
5.【社會環(huán)境太差】金牛座
金牛座的人她也會是一個很好的父母的星座,也很重視享受,她會要求自己凡事都要做到最好的,用也要最好的,相對的她也希望自己的小孩也要用到最好的,很多事情她可以決定,當她有能力時當然可以供給小孩最好的,可是社會環(huán)境的亂象不是她所可以決定的,而金牛座不太愿意去適應(yīng)外面已經(jīng)亂了的環(huán)境,所以她會有一種悲觀的心理,于是干脆就不要生小孩了。
寶寶的四種“心靈”需要
孩子的心靈是一個沒有雜質(zhì)的凈地,沒有謊言,沒有欺騙,一切都直來直去,他們的行為都是基于想滿足自己某種單純需要所致。但如果爸爸媽媽對他們的行為缺乏敏銳觸覺,則可能引起不良的行為問題,如能小心參考下列四點,則有助于了解他們的心理。
心理學(xué)家分析,每個孩子都有下列四種心理需要:
1.父母的愛護和關(guān)懷;
2.被接受、被尊重;
3.得到別人的贊賞;
4.在家里有地位。
有些孩子可以利用好的行為表現(xiàn),來取悅父母得到贊賞,從而滿足其心理需要;但有些孩子不能做到此點。當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時,便會以不適當?shù)男袨樽鳛檠a償。
四種不適當行為
第一種:引起注意。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注意,才會感到自己被父母重視。而當孩子不能從好的行為取得父母的注意,便會用不對的行為來達致目的。
第二種:爭權(quán)力。像成年人一樣,孩子覺得自己是重要的,需要得到別人尊重和接受。當孩子覺得父母用權(quán)力來支配自己,就會以反抗來表現(xiàn)自己的能力。父母愈是行使權(quán)威,孩子的反抗就愈大。
第三種:報復(fù)。孩子在與父母爭權(quán)力的過程中,往往是失敗者;便轉(zhuǎn)用報復(fù)的行為來刺傷父母的心。孩子覺得這樣才令父母知道他的重要。
第四種:自暴自棄。當孩子覺得自己全無價值,就連對抗和報復(fù)的勇氣也失去,則會透過表現(xiàn)無能來逃避別人對他的要求。
過分保護、同情、控制和支配孩子,均是不尊重的行為。負責(zé)任的父母應(yīng)以友善和嚴謹?shù)膽B(tài)度,給予孩子選擇自由,同時讓孩子親歷此抉擇的結(jié)果。
寶寶夜里哭鬧的四種原因
寶寶夜里哭鬧的原因
一、缺鈣
胎兒期和嬰兒期,都是寶寶生長發(fā)育的高峰期,很容易出現(xiàn)缺鈣的現(xiàn)象。如今正值冬季,陽光不充足,寶寶能曬太陽的日子也不多,即使曬太陽也是穿著厚厚的衣服,效果不佳。因此,寶寶夜里總是愛哭,首先應(yīng)考慮是不是缺鈣了。
缺鈣的表現(xiàn)不僅是夜哭,還會出現(xiàn)汗多、禿枕、夜驚等現(xiàn)象。家長應(yīng)帶孩子去醫(yī)院做一下這方面的檢測,并及時地給孩子補鈣。只要有太陽,就應(yīng)多抱出去曬曬。
.
二、受驚
寶寶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只有爸爸媽媽的輕聲細語和溫柔撫觸才會給他們安全感,而安全感的有效建立,才能確保寶寶的健康成長。但是在生活中,也確實很難保證寶寶周圍是百分百的安寧、和諧。有時候,爸爸媽媽吵架了;也有時候,鄰居逗寶寶太大聲了等等情況,使寶寶在白天受到了驚嚇,使得晚上睡覺的時候,由于缺乏安全感,而一再地驚醒、哭鬧。
這種情況下,一定要安撫寶寶的情緒,讓他(她)明白,爸爸媽媽永遠愛自己。同時,夫妻之間要多包容,實在要吵架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寶寶雖小,但是他(她)對周遭的環(huán)境是相當敏感的。還有,親朋好友喜歡逗寶寶,比如假裝要把他(她)抱回家,或是搶他(她)手中的玩具,這對寶寶安全感的建立是非常不利的,應(yīng)委婉地告訴他人:不要跟孩子開這樣的玩笑。
三、身體不適
孩子小的時候,身體健康狀況全憑父母觀察。感冒、發(fā)燒是很容易被發(fā)現(xiàn)的,如果是腸道疾病,也可以從寶寶的排便情況進行觀測。有些寶寶長牙較早,四個月就開始長牙了,也可能會因為長牙的不適引起夜哭。皮膚瘙癢的時候,寶寶會下意識地去抓,要判斷一下是不是帶孩子去了陌生環(huán)境引起了過敏,或是吃了致敏性的食物。而更多情況的哭鬧,是憋尿引起的。
新生兒一天要排20多次尿,所以,夜里完全不排尿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寶寶在睡覺的時候,尿尿也會打擾到他(她)的睡眠,因此會出現(xiàn)翻來覆去,然后突然大哭的情況。而排尿后,稍加安撫又可繼續(xù)入睡。這種情況大約要持續(xù)3個月左右,慢慢會有改觀。睡前不要給孩子喂很多的奶或水,讓寶寶先排一次尿再睡,應(yīng)該會有所改善。
四、睡前太興奮
晚上,通常是一家人的閑暇時間,特別是爸爸們,終于有時間帶著寶寶“騎大馬”、“舉高高”了。看著寶寶不停地咯咯笑,全家都跟著笑起來。這也是全家人的美好時光。但是,寶寶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并不健全,玩得這樣興奮,到了睡覺的時候,仍然抑制不住。從而導(dǎo)致寶寶睡覺時間推后,夜里突然哭鬧。
因此,要掌握好孩子的睡眠時間,盡量不要在晚上逗孩子大笑。晚上可以給孩子聽聽優(yōu)美的古典音樂、讀一讀簡短的小故事,睡覺時一定要將窗簾拉好、燈關(guān)閉,給寶寶營造一個準備入睡的環(huán)境。從而也幫助孩子區(qū)別白天和晚上,讓他(她)知道,到什么時間做什么事,從而使作息更規(guī)律。
很多人認為寶寶夜里哭是因為餓了,于是只要哭就開始喂奶。雖然有時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但那是因為寶寶得到了心理上的安慰,并一定真的是因為餓了。國外的醫(yī)生表示,嬰兒也是人類,不需要在夜間喂奶,跟充足高效的睡眠相比,夜里喂奶并不那么重要。
結(jié)語:新手爸媽都對家里夜哭的寶寶無計可施,本來白天就累得筋疲力盡,晚上想好好睡一覺,卻也成了奢侈的事。那是你要相信,孩子剛剛來到這個世界,跟自己的爸爸媽媽認識的時間也并不長,他需要適應(yīng)的時間。但是,若是身體不適引起的夜哭,爸媽們還是應(yīng)多多觀察,以防延誤病情。
寶寶這四種性格“很要命”
寶寶這四種性格“很要命”!3歲前一定要改掉!
1、3-6歲,是孩子性格塑造的最重要階段,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這段時間形成的。想要孩子成為什么樣性格的人,需要家長關(guān)注和培養(yǎng)。若
孩子出現(xiàn)害羞、壞脾氣、不合群等性格特點時,家長需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因為這些潛在性格暗號很可能讓你的孩子變成一個不受歡迎的人!
2、3歲是孩子身體和心智發(fā)育的重要轉(zhuǎn)折期,一旦錯過了這個年齡段,孩子性格上的缺點就很難再改變,成語中“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如何把孩子打造成一個開朗、樂觀還善交際的三好寶寶呢?小科會在今天的文章中分享引導(dǎo)寶寶性格塑造的方法,請家長務(wù)必在孩子3歲前幫其矯正過來。
3-6歲,通常被人稱為“潮濕的水泥”期,是孩子性格形塑最重要的階段。俗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人的很多性情在很小時候,就初見端倪了。年輕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快樂、自信、受歡迎的人。只不過這些特質(zhì)不會只是父母的“希望”就會出現(xiàn),更多情況下,是需要家長關(guān)注和進行培養(yǎng)的。
高?!靶愿裥盘枴?,家長需干預(yù)
害羞
很多害羞孩子的父母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在家的時候,孩子聲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跳,可一旦來了外人,孩子就好像變了個人。事實上,害羞的孩子并不是時時刻刻都害羞,他們的害羞大都只表現(xiàn)在陌生環(huán)境中或者陌生人面前。
害羞的孩子通常氣質(zhì)安靜,并遵守規(guī)則。但不可否認得是,害羞的孩子對陌生環(huán)境和事物感到緊張和恐懼,他們的“安全區(qū)域”小,因此適應(yīng)慢,花費時間長;由于不愛爭取,常常會失去很多機會;更重要的事,害羞的孩子也容易產(chǎn)生自卑心理,從而對自我形象產(chǎn)生懷疑……這些都是父母需要關(guān)注的。
改進要點:
1、害羞的孩子首先要知道自己并不是那么“與眾不同”,跟那些在公眾面前表現(xiàn)活躍的同伴相比,他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進入狀態(tài)。
2、雖然他愿意到外面玩,卻很不希望別人“注視”他,被放在“聚光燈”下的感覺,只能讓他更不自在。
3、他要知道在某些情況下,如何爭取并把握住自己的權(quán)利;他還需要了解公眾表現(xiàn)的具體方法和技巧,這些方法都需要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父母去傳授和引導(dǎo)。
壞脾氣
一位媽媽這樣描述她的煩惱:“我3歲多的孩子常常大發(fā)脾氣。當他不愿意做某件事情時,他就會賴在地上,大哭大鬧。如此我很不愿意帶他出去,因為他常常大發(fā)脾氣。每次他發(fā)脾氣,哄勸、呵斥、打罵、教訓(xùn)等各種各樣的方法,我都嘗試過,盡管當時能把他鎮(zhèn)壓“下去,可是這種事情一次次發(fā)生,弄得我筋疲力盡?!?/p>
情商(EQ)在80%的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成功。而情商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情緒管理能力。情緒控制是需要父母們花費很多心思教育的內(nèi)容。父母需要牢記的是:如果孩子有一次通過發(fā)脾氣達到了不合理的目的,他就會再發(fā)脾氣,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這種手段。
改進要點:
1、人人都會生氣、傷心、沮喪和失望。尖叫、地上打滾、哭喊、摔東西、踢打都是壞情緒的表達方式,卻不是健康的。家長需要對孩子傳達一個信息:生氣可以,但是以消極、發(fā)脾氣或者造成傷害的方式發(fā)泄怒氣是不可以接受的。
2、在專門的兒童情商訓(xùn)練機構(gòu)中,健康的情緒表達方法被大力倡導(dǎo)?!鞍踩l(fā)泄島”“情緒垃圾箱”“氣球操”等被廣泛使用。當孩子十分憤怒時,家長可以在家采用類似的方式來轉(zhuǎn)移、排解孩子的怒氣。
“我不行”
“我不行”是爸爸媽媽聽到孩子說的最揪心的話。退縮的孩子讓人感覺沮喪。為此,父母經(jīng)常用盡各種表揚、鼓勵的方式,孩子仍是將“我不行”“我不去”“做不了”常常掛在嘴邊。
研究發(fā)現(xiàn),孩子挫折承受力弱,居然是家庭誤用“賞識教育”的結(jié)果。很多父母(老人)為了鼓勵孩子,動輒將“真棒”“最聰明”掛在嘴邊,一點點好的表現(xiàn)都夸贊不已。但是,孩子在外獲得的信息于此反差極大。自己不但不是最棒的,在某些方面,還差得很遠。自信心從此一落千丈。
經(jīng)歷教育往往比語言教育來得深刻。關(guān)注過多,也是造成挫折承受力弱的又一原因。備受關(guān)注的孩子通常敏感,怕出錯,非常在意周圍人對自己的看法,在沒有十足把握的情況下,不敢輕易嘗試。
改進要點:
1、自信心是從經(jīng)歷中獲得的。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能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家庭培養(yǎng)孩子自信心最簡單和有效的方法。
2、最重要的事,家長應(yīng)該多去表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當下的某個結(jié)果。不要說“你今天表現(xiàn)很好”,而是說“因為今天你努力控制住自己,上課不亂跑,所以我要表揚你?!鼻宄刈尯⒆又?,父母更重視自己努力的過程,能使他們更有信心去面對困難。
不合群
有些孩子在一起玩得很融洽,似乎天生就是“社交高手”。而另外一群孩子則堪稱“異類”。他們很容易與其他孩子發(fā)生沖突;他們不斷地“故意”“撩”別人,讓同伴反感;還有的孩子游離在人群之外,很難加入游戲。三歲左右的孩子已經(jīng)開始學(xué)習(xí)成為一個“社會人”,如果他們在人際方面有困難,是一定需要大人幫助和支持的。
通常孩子不合群有以下原因:跟大人一樣,兒童也不喜歡霸道、自我中心或者破壞性的行為,他們不喜歡跟不遵守游戲規(guī)則的人玩。有注意力問題的孩子通常也會有人際交往的問題,因為他們理解游戲規(guī)則有困難,也容易在游戲中稍有不如意就發(fā)脾氣。此外害羞的孩子也會存在不合群的問題,他們很容易被別人嘲笑。
改進要點:
1、父母的撫育和教育方式,以及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對一個人的性格都會產(chǎn)生一定影響。父母在人際交往上的積極健康的正確示范,是孩子開啟“健康社交”的前提。
2、父母盡量多帶孩子外出玩耍,和別的孩子們相處的時間長了,孩子自然會總結(jié)出一套適用于自己的“社交技巧”。但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注意最好能做到不要插手孩子間的爭端,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處理,孩子將會獲益更多!
夏天最適合寶寶吃的5種零食
對于寶寶來說,完全不吃零食是不可能的,家長能做的也許只是把握好寶寶吃零食的原則,包括不能因零食而影響正餐,不吃糖果、薯片、巧克力等高熱量高糖高脂零食,不吃色素、調(diào)味料、添加劑過多的零食,不吃果凍等有危險的零食等。
那么,寶寶應(yīng)該吃哪些零食呢?下面為大家推薦8種適合寶寶吃的零食。
1.水果或果汁
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寶寶吃了能促進食欲,幫助消化。吃水果的時間有講究,飯前吃有飽腹感影響食欲,飯后吃不利于消化吸收,一般建議在兩餐中間吃。水果的種類根據(jù)季節(jié)而定,夏天可以吃西瓜、甜瓜、桃子、葡萄、夏橙、李子等,但注意食用量不宜過多,尤其是一些寒涼和容易上火的水果。果汁最好是鮮榨的,比現(xiàn)買的加工果汁更有營養(yǎng)哦。
2.面包和蛋糕
比起含有各種添加劑的餅干,新鮮面包和蛋糕要更加健康一些,也可以當做寶寶的零食。但是由于這些食物具有一定的飽腹感,食用時間一定要遠離正餐,一般來說下午茶時間(3-4點)是個不錯的選擇。
對于不愛吃飯的孩子來說,面包和蛋糕是補充能量的好選擇,但是對于愛吃東西的小胖墩來說,吃面包和蛋糕一定要控制量,避免能量過多繼續(xù)發(fā)胖。
3.酸奶
給孩子喝酸奶有很多好處:每天喝150毫升酸奶,就能滿足一天所需的1/3的能量和鈣質(zhì);酸奶中的乳酸菌可調(diào)節(jié)機體胃腸道正常菌群,促進消化;酸奶中含半乳糖是構(gòu)成腦、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腦苷脂類的成分,常飲酸奶可促進大腦發(fā)育。一般建議孩子在飯后一小時喝一杯酸奶,對生長發(fā)育有好處。
4.干果
雖然常有干果卡到寶寶喉嚨發(fā)生危險的新聞報道,但是不可否認干果具有非常高的營養(yǎng)價值,比如核桃常食可健腦、增強記憶力,花生、瓜子、開心果含有人體必需的脂肪酸、微量元素,杏仁鋅元素的含量很高,腰果能提供優(yōu)質(zhì)脂肪,活血通絡(luò)等,我們不能因噎廢食。
一般建議不給3歲以下的寶寶直接食用堅果,但是可以把堅果煮熟或炒熟碾成粉來給寶寶吃。
5.消暑糖水
夏天氣候炎熱出汗多,很多人都會食用一些消暑糖水,比如綠豆湯、西米露、銀耳湯、地瓜粉、么么喳喳等,媽媽們不妨也親自動手做一些糖水給寶寶當零食,可以自己搭配食材,寶寶一定會非常喜歡。需要注意的是,糖水喝常溫的即可,最好不要吃冰鎮(zhèn)的哦,以免過于寒涼。
膽小的寶寶到底在怕什么
不少媽媽反映寶寶膽子太小,怕這怕那的,其中女孩比男孩多。再深問寶寶具體怕什么時,媽媽的答案卻千奇百怪。其實,不能肯定說寶寶就是膽小,只能說媽媽眼里的膽小是寶寶某個年齡階段特有的現(xiàn)象,而有的膽小還是大人造成的。
怕跟媽媽分開,怕陌生人
飛飛的媽媽說兒子膽子特別小,怕陌生人,不敢和媽媽的同事說話,不敢跟幼兒園老師和小朋友一起玩,一說上幼兒園就非常難過,總是問一個相同的問題:媽媽,你晚上肯定來接我嗎?你不會不要我了吧?媽媽,老師不喜歡我,小朋友總打我。但媽媽了解后才知道,根本沒有這樣的事。飛飛上幼兒園特別晚,都4歲了,奶奶才很不情愿地讓媽媽把寶貝孫子送進幼兒園。
背景分析:像飛飛這樣的情況就屬于特定階段里出現(xiàn)的分離焦慮。剛剛上幼兒園的寶寶,十個就有十個會或多或少地出現(xiàn)分離焦慮,也就是害怕和媽媽分開,怕再也看不見媽媽了。因為和媽媽太熟悉了,媽媽給自己帶來的安全感太強烈了,寶寶還沒有經(jīng)驗去辨別和信任陌生人的友好程度。雖然說分離焦慮是特定階段出現(xiàn)的自然情緒波動,但也跟奶奶送寶寶上幼兒園太晚有關(guān)系,跟飛飛接觸人太少有關(guān)系。如果寶寶在3歲左右入托,寶寶度過分離焦慮期就會很容易。當然媽媽不要過于擔(dān)心,等待這個階段過去就可以了。
怕媽媽變老,怕媽媽死
瀟瀟從3歲起就一直害怕媽媽變老,害怕媽媽死去。即使在玩玩具的時候也會嘮叨:媽媽不老不死,媽媽不老不死。有一次媽媽在外遇見了同事,同事關(guān)心地問了一句:你最近沒休息好還是太累了,怎么一下子顯得有些老了?結(jié)果瀟瀟在旁邊大哭起來,還使勁舉起小拳頭要打阿姨。
背景分析:寶寶在很小的時候生活能力很差,心理承受能力很弱,害怕沒人照顧他,這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但媽媽在平日里幫助寶寶盡快學(xué)會生活自理很重要,有能力的寶寶就不大會害怕了。
怕壞人
小雪媽媽最近有些擔(dān)心,這些天小雪總動不動就摟著媽媽的脖子說,媽媽,我怕壞人,壞人會從幼兒園的窗戶爬進來嗎?
背景分析:由于近日接連報導(dǎo)幼兒園發(fā)生安全事故,媽媽在收看電視的時候議論過這樣的事情,無不透露著焦慮擔(dān)憂的神情,商量著要不要給寶寶送整托,如果不整托誰來接送小雪和照顧她。結(jié)果小雪天天念叨害怕壞人。
親子互動分析
害怕是寶寶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體驗到的情緒狀態(tài),有的怕是與生俱來的,比如剛剛出生的寶寶會緊緊抓住媽媽的衣領(lǐng),怕摔到地上去;幾個月的寶寶爬到床邊就會恐懼有一定深度的地面。但有些害怕并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害怕的對象和程度會發(fā)生變化。
3歲以后,寶寶辨別危險的能力和想像力都迅速提高,對實物的恐懼會大大下降,但對想像引起的害怕則會急劇增加,如聽了一個可怕的故事會睡不著覺。對于一般的害怕情況,你大可不必為寶寶變得膽小而擔(dān)心,這其實是寶寶成長的標志,表明寶寶的認知能力已經(jīng)有了質(zhì)的提高,能夠分清哪些是自己見過的,哪些是沒有見過的。
但有時,寶寶持續(xù)害怕是因為你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沒有給寶寶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甚至加深了寶寶的恐懼。此外,寶寶如果被照顧過度或有需求沒有得到你的反應(yīng),都會對自己沒有信心,也會出現(xiàn)害怕現(xiàn)象。
親子互動成長方案
1.首先,父母尤其是媽媽要膽子大起來。其實,有些事情并不太嚴重,如看到老鼠,很多媽媽的反應(yīng)很強烈。建議媽媽在寶寶面前做出勇敢的榜樣示范。
2.爸爸多帶寶寶參加各種游戲和體育活動。作為男性本身的力量和勇敢的個性,爸爸會讓寶寶擁有更多的活力,父子一起活動,能讓寶寶感受到身體和心理有更大力量的沖擊,受到更大的挑戰(zhàn),寶寶的心理和身體力量也會更強大起來。
3.經(jīng)常和寶寶交流,給寶寶講解通俗易懂的自然百科知識,讓寶寶化恐懼為好奇。對于許多恐懼的現(xiàn)象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化解寶寶的消極情緒為積極情緒。
4.鍛煉寶寶的獨立自主性,寶寶能做的事情盡量讓寶寶去做,盡可能地給寶寶更多嘗試失敗、嘗試成功的機會,抗挫折能力提高之后,寶寶對自身能力的恐懼感就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