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詳案教案及教學反思《讓彩棒站起來》
發(fā)布時間:2021-10-28 大班科學教案 幼兒園教案大班科學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活動背景:
最近,我班新添置了一些游戲棒,彩色的木棒一下子就引起了孩子們極大的興趣。幼兒在玩的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新,除了游戲棒傳統(tǒng)的玩法以外,他們還玩出了拼圖、疊高、搭建等新玩法。一次,我發(fā)現(xiàn)班上一個叫崔雨軒的小男孩正試著把一根木棒豎起來,因為游戲棒比較細,他嘗試了許多次都沒有成功,但他的行為卻啟發(fā)了我,讓我萌生了設計一堂科學探索活動《讓彩棒站起來》的念頭。
以一個成人的知識與經(jīng)驗來說,崔雨軒小朋友想把一根這么細的木棒豎立起來的話,顯然是很困難的,但是用三根同樣的棒子嘗試“三角撐”,木棒的卻是可以豎立起來的。而且“三角撐”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使用非常廣泛,比晾衣架,麥克風架、房屋建造時的樓梯,農(nóng)民種植蔬菜時搭的架子,固定新種植的高大樹木都要用到它,甚至現(xiàn)在最先進的登山鞋都用到了“三角撐”。當然幼兒沒有必要去弄清“三角撐”的原理,因為這太深奧了,它包含了幾何、物理等多方面的內(nèi)容,大人尚不一定完全能弄清楚,何況是五、六歲的孩子呢?因此,把我設計意圖放在了激發(fā)幼兒探索科學現(xiàn)象這一點上,使他們在探索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初步了解“三角撐”在我們周圍生活中的用途。
大班科學活動《棒子豎起來得秘密》就這樣產(chǎn)生了,在實踐中,為了減輕幼兒操作上的難度,提高幼兒的成功率,我在桌上攤放了臺布,并且用一次性木筷自制成彩色木棒代替了原來的游戲棒,效果還算比較好。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玩棒的過程種嘗試用“三角撐”的方法架起木棒。
2、初步引導幼兒用統(tǒng)計的方法記錄操作過程和結果。
活動準備:
1、彩色木棒若干(用一次性筷自制)、臺布5塊
2、統(tǒng)計表5張
活動過程:
一:自由玩棒
1、導語:今天我們一起來玩彩棒,看誰玩的方法多,方法好。 (幼兒自由玩棒,教師參與)
2、提問:剛才你是怎樣玩棒的,用了哪些方法?(幼兒講述)
二、想辦法豎棒,并記錄(統(tǒng)計表附后)
1、導語:小朋友玩棒的方法可真多,現(xiàn)在請你們猜一猜,如果不用任何東西幫助,彩棒能夠站起來嗎?(幼兒自由討論)
那你們就去試一試,然后把你嘗試的方法和結果記錄在這張表格的第一次操作格里。
2、幼兒嘗試、操作,并記錄
3、分組匯報 導語:你們讓彩棒站起來了嗎?;文.章出自屈,老師教.案網(wǎng)]用了幾根彩棒?
三、再次嘗試,啟發(fā)幼兒用“三角撐”方法架起彩棒。
1、教師啟發(fā)幼兒用三根彩棒互搭豎棒,要求不用任何支撐物,把彩棒豎起來。
導語:請你們試著用三根棒架起來的方法,讓它們站起來,并把這次的結果記錄在表格的第二次操作格里。
2、幼兒操作,教師參與。
四、展示記錄表,討論活動結果,引出其生活用途。
1、展示五組記錄表,幼兒分組匯報。
2、小結,引出其生活用途
導語:小朋友真棒,不用任何東西幫助,就讓彩棒站起來了,工人叔叔把這種方法叫做“三角撐”。這種方法在我們的生活中用到的地方可多啦,比如麥克風、照相機的架子,晾衣架,農(nóng)民伯伯種蔬菜時搭的架子,新種的高大的樹木要用“三腳撐”的方法幫它鞏固,就是在蓋高樓的時候也要用到這種方法。
五、活動延伸:
1、繼續(xù)探索、嘗試各種讓彩棒站起來的方法。
2、尋找、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三角撐”。
活動反思:
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huán)節(jié)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編輯推薦
大班科學詳案教案及教學反思《紙寶寶站起來了》
活動背景
紙是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物品,幼兒平時都接觸過,也比較熟悉和喜歡,便幼兒對紙的認識僅僅是一些感性的經(jīng)驗,扁扁的絕版如何通過幼兒的幫助站起來,如何通過幼兒的幫助變成漂亮的模型……針對這一情況我設計了這節(jié)教育活動,目的是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體會幫助別人的快樂,也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能充分探索、嘗試、感知的空間以激發(fā)幼兒對紙?zhí)剿鞯挠?/p>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自主探索使紙站立的方法,激發(fā)幼兒對紙?zhí)剿鞯挠?/p>
2、發(fā)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反復實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重難點
幼兒能自主的探索出紙寶寶站立的方法。
活動準備
1、各種紙片若干、積木、發(fā)圈、夾子、雙面膠、固體膠等輔助工具。
2、 展臺一個、紙制樓房模型一個。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出示紙寶寶不高興的表情,告訴小朋友紙寶寶是因為自己不能站起來,所以不高興,請小朋友幫助它站起來。
2、 幼兒首次探索:幼兒依靠輔助工具幫助紙寶寶站起來。
3、 幼兒第二次探索:幼兒討論后,不依靠輔助工具讓紙寶寶自己站起來。
4、 幼兒第三次探索:出次樓房請幼兒觀察、拆卸后,;本文.來源:屈;老.師.;請幼兒自己用雙面膠和固體膠自己做出紙寶寶站立的模型。
5、 參觀作品,幼兒自己講解,相互分享。
6、 小結:請小朋友把紙寶寶站立的奧秘告訴別的小朋友和自己的爸爸、媽媽,還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做出更多的讓紙寶寶站立的漂亮的模型。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我上過的一堂公開課,活動的教學目標基本達到?;顒釉O計層次清楚,由易到難,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完成了整個教學活動。活動充分發(fā)揮了幼兒的主動性、參與性和操作性。課堂氛圍很活躍,孩子們一直都非??鞓?。
第一次探索中,我刻意介紹了輔助工具,但我感覺介紹得有點多,反而讓孩子感覺有點茫然。我覺得應該簡單介紹(或帶過)輔助工具的介紹??赡苓@個一環(huán)節(jié)收到的效果可能會好一些。
第二次探索中,我只是適當引導了幼兒怎樣幫紙寶寶站起來,有很多孩子都做到了。不過我們?nèi)绻谶@時能制作有立體感的動畫。效果一定會更好,更能激發(fā)幼兒想幫助紙寶寶的愿望。
第三次探索中,我以魔術方式出示了樓房,孩子們都很激動,也很新奇。通過觀察和孩子們自己的拆卸,孩子們知道了這些普通的紙都可以做成漂亮的模型,很好的激發(fā)了幼兒的探索欲望。孩子們做出來的模型也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他們做出了很多我沒有想到的,我想如果我做的模型能再豐富一些,孩子們一定可以做出更多更好的模型。
大班科學優(yōu)質(zhì)課教案及教學反思《讓物體站起來》
活動分析:
幼兒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特別強烈。特別是大班幼兒,他們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的重要時期,對常見的任何事物、現(xiàn)象都喜歡刨根問底。生活中,幼兒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很多現(xiàn)象:為什么剛栽上的小樹要在旁邊綁很多木棍,為什么我們班的云松要爬在管子上,為什么相框的后面要有一個支架等等,所有這些現(xiàn)象都與"讓物體站起來"這一主題息息相關。此活動非常具體,幼兒有豐富的可操作材料,便于幼兒在自主操作過程中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與記錄,滿足幼兒的好奇心與求知欲。
活動目標:
1.在不斷操作中,發(fā)現(xiàn)、總結讓物體站起來的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樣性。
2.能夠及時交流,逐步提高相互協(xié)作、商量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儲備:提前引導幼兒觀察需要協(xié)助才能站立的現(xiàn)象與實例。
2.物品準備:書、紙、瓶、吸管、積木、玩具、果凍盒、夾子、一次性杯子、沙子、竹簽、橡皮泥等,記錄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玩物品,區(qū)分哪些物品可以站起來
1.啟發(fā)幼兒通過猜測、操作驗證的方式,將可以站起來與不能站起來的物品進行分類。
(1)猜測。
你認為哪些物品可以自己站起來?哪些不能?(吸管、竹簽等不能自己站起來,瓶子、書、積木等能自己站起來)(2)操作驗證。
請你來試一試,你猜得對不對。
2.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有的東西可以站起來,有的卻不能呢?(鼓勵幼兒大膽交流自己的猜測)二、幼兒再次玩物品,發(fā)現(xiàn)讓物體站起來的各種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樣性1.讓竹簽站起來,并掌握記錄的方法。
(1)教師出示竹簽,請幼兒想辦法讓其站起來。
怎樣能讓竹簽站起來?(用橡皮泥做一個底座、插在沙子里、用書夾住等)(2)幼兒操作實驗。
請你試一試,你想的方法能不能成功?
(3)交流實驗結果,討論記錄方法。
你是用什么方法讓竹簽站起來的?(幼兒展示自己的成果)那我們怎樣才能在很長時間以后還能讓別人知道我們的方法呢?(把我們做的留著、我們把它畫下來等)
2.豐富材料,進行操作,發(fā)現(xiàn)、總結讓物體站起來的更多方法。
教師在原有材料的基礎上添加盒子、瓶蓋、沙子、橡皮泥等輔助材料,請幼兒選擇一種不能獨自站立的物體,想辦法使其站起來。。教案來.自:屈;老師教.案網(wǎng),鼓勵幼兒想出與別人不同的方法,并用簡單繪圖的方式進行記錄。
3.通過交流,使幼兒感受到方法的多樣性。
操作完畢,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幼兒的記錄表,鼓勵幼兒結合自己的記錄表用完整連貫的語言大膽交流自己的操作結果。
三、幼兒分組協(xié)商、合作,想多種辦法讓吸管站起來,并進行記錄
1.幼兒四人一組,分工合作,想各種辦法讓吸管站起來。
現(xiàn)在請同組的四個小朋友相互商量一下,推選一位小朋友負責記錄實驗結果,而且一會兒還要進行介紹。
2.各組負責記錄的小朋友進行集體交流。
四、通過討論生活中的支撐現(xiàn)象,拓展幼兒的思維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可以站起來的物品?有哪些需要支撐才能站起來的現(xiàn)象?(相框后面有支架才能站起來、我們班的云松要爬在管子上站起來、肢體殘疾人要靠拐杖站起來、自行車也要有支架才能站住等)
五、延伸活動
1.將活動中的物品投入到科學探索區(qū),便于幼兒進行操作。并將幼兒的記錄表進行展示,提高幼兒記錄的能力。
2.家園合作:請家長與幼兒共同尋找生活中需要支撐才能站住的實例,開拓幼兒思維,并收集更多材料豐富活動區(qū),引導幼兒進一步操作探索。
活動反思:
在這活動中可以看出孩子的積極投入、享受探究的過程,并樂于分享自己的探究結果。整個活動實現(xiàn)了“玩中學、”“做中學”以幼兒自由發(fā)現(xiàn)、自主探索為活動核心,基本做到孩子在前,教師在后;嘗試在前,指導在后;操作在前,結論在后。
大班科學教案:《讓筷子站起來》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玩棒的過程種嘗試用“三角撐”的方法架起筷子。
2.初步引導幼兒用統(tǒng)計的方法記錄操作過程和結果。
3.通過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小組合作能力以及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讓幼兒在操作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幼兒探索的欲望。
活動準備
1.一次性筷子若干、臺布5塊。
2.統(tǒng)計表5張。
活動過程
一、自由玩筷子
1.導語:今天我們一起來筷子,看誰玩的方法多,方法好。
(幼兒自由玩筷子,教師參與)
2.提問:剛才你是怎樣玩筷子的,用了哪些方法?(幼兒講述)
二、想辦法把筷子豎起來,并記錄(統(tǒng)計表附后)
1.導語:小朋友玩筷子的方法可真多,現(xiàn)在請你們猜一猜,如果不用任何東西幫助,筷子能夠站起來嗎?(幼兒自由討論)
那你們就去試一試,然后把你嘗試的方法和結果記錄在這張表格的第一次操作格里。
2.幼兒嘗試、操作,并記錄。
3.分組匯報。
導語:你們讓筷子站起來了嗎?用了幾根筷子?
三、再次嘗試,啟發(fā)幼兒用“三角撐”方法架起筷子。
1.教師啟發(fā)幼兒用三根筷子互搭豎棒,要求不用任何支撐物,把筷子豎起來。
師:請你們試著用三根筷子架起來的方法,讓它們站起來,并把這次的結果記錄在表格的第二次操作格里。
2.幼兒操作,教師參與。
四、展示記錄表,討論活動結果,引出其生活用途。
1.展示五組記錄表,幼兒分組匯報。
2.小結,引出其生活用途。
大班科學教案:讓物體站起來
活動目標:
1、讓孩子在不斷操作中,發(fā)現(xiàn)、總結讓物體站起來的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樣性。
2、通過活動,逐步養(yǎng)成相互協(xié)作、商量的習慣,增進孩子對探索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各種物品:書、紙、瓶、吸管、積木、玩具、果凍殼、夾子、一次性杯子、沙子、橡皮泥等。
2、記錄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玩物品,區(qū)分哪些物品可以站起來。
(1)師:我們桌子上都放了些什么東西?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幼兒自由玩)
(2)師:看一看它們都能不能豎起來呢?試一試,哪些東西可以豎起來?(幼兒試一試)
(3)師:你們將桌子上的東西都豎起來了嗎?為什么桌子上有的東西可以豎起來,有的卻不能呢?
(4)幼兒將可以豎的與不能豎的分類。
2、幼兒再次玩物品,想辦法借助其他材料讓物體站起來。
(1)師:剩下來的這些東西都不能豎起來,你們能不能想辦法讓它們豎起來呢?
(2)出示盒子、瓶蓋、沙子、毛巾、書等材料。
師:“有些東西雖然自己不能豎起來,但可以借助其他的東西來幫忙,大家試試看?!?/p>
(3)幼兒選材料幫忙將物體豎起來。
(4)幼兒操作完畢,自由入座,交流自己的方法。
師:“你想什么辦法,讓什么東西豎起來了?
(5)教師小結。
3、幼兒自由分組,合作想多種辦法讓吸管豎起來,并進行記錄。
(1)師:我這里有許多吸管,要請小朋友四個人一組,想各種辦法讓吸管豎起來,并把你的方法記錄下來。
(2)幼兒操作并記錄。
(3)師:你想了什么辦法?怎樣記錄的?
4、出示筆筒、文件架、滑板車,拓展幼兒思維。
(1)師:它們有什么用呢?滑板車玩了以后不想玩了,把它放在那兒會怎樣?怎樣讓它不倒?
(2)師: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可以讓東西豎起來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