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推薦】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小豬和十二只蚊子》

發(fā)布時間:2021-10-14 大班語言教案 大班語言教案幼兒園 大班幼兒園語言教案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理解故事的大致情節(jié)。屋里蚊子多,怎么辦?對比小豬和小猴的不同做法,理解“雖然小豬會算,但在蚊子面前,還是小猴讓人佩服?!?/p>

2、借助實物操作,嘗試將十二平均分成兩份、三份、四份;將十平均分成五份……嘗試記憶情節(jié)發(fā)展線索。

3、樂意向小猴學習,懂得遇到麻煩,不僅要動腦筋更需要以實際行動幫助自己和同伴。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一幅背景圖;可以操作的活動圖片小豬、小羊、小兔、小猴各一及十二只蚊子;頭飾一套。

2、幼兒人手一套學具:十二個雪花片……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嗡嗡嗡,嗡嗡嗡,我們是一群小蚊子,飛到東,飛到西,到處去吸血?!?/p>

教師以蚊子的口吻邊唱邊出示十二只蚊子。

2、剛才是誰在唱歌呀?你們喜歡蚊子嗎?為什么?

3、這群討厭的蚊子飛到哪兒去了?數(shù)一數(shù)有幾只蚊子。

二、理解故事,師邊講述故事邊操作活動圖片邊插問,引導幼兒操作花片理解。

1、教師講述故事“小豬正在屋里看電視,……一群圍住小羊,一群對付小豬?!?/p>

插問:請你猜一猜,會有幾只蚊子圍住小羊,幾只蚊子對付小豬?

引導幼兒用花片嘗試分一分,( )幫助幼兒理解平均分。

2、教師講述故事“小豬說:‘現(xiàn)在只有六只蚊子咬我了,另外六只咬你去了,……小羊問:‘為什么?’”

小朋友們,你知道為什么嗎?

引導幼兒用花片嘗試分一分。

3、教師繼續(xù)講述故事至第四小節(jié)。

插問:再叫個伙伴來,蚊子會分成幾群?每群幾只?

幼兒動手操作花片。

4、教師繼續(xù)講述故事至第六小節(jié)。

再來個伙伴就變成——五個伙伴,那十二只蚊子,五個伙伴分,能分嗎?用手中的花片分分看。

5、教師講述故事第七小節(jié)。

十只蚊子五個伙伴分,能分嗎?那每個伙伴幾只呢?用花片分一分。

三、過渡:剛剛老師講述的故事就是有關于小豬和十二只蚊子的故事,所以故事的名字就叫《小豬和十二只蚊子》。這個故事中的蚊子會隨著伙伴的多少而分成幾群,有趣嗎?我們再來聽一遍。

1、聽錄音講述故事至第七小節(jié)“每人兩只”,引導幼兒分析討論:你喜歡小豬嗎?為什么?

2、你有什么好辦法可以使大家好受一些呢?(幼兒討論回答)

3、過渡:我們繼續(xù)聽故事,看看有誰采用了我們小朋友剛剛說到的好辦法。(聽錄音講故事第8-9節(jié)。)

4、引發(fā)幼兒討論:

為什么小羊覺得小猴更令人佩服?你覺得呢?

(引導幼兒學習小猴用實際行動幫助自己和同伴。)

四、邀請部分幼兒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引導幼兒完整地表演故事。

附故事:《小豬和十二只蚊子》

小豬坐在屋里看電視,可一群蚊子老跟他搗亂,小豬氣呼呼地數(shù)了數(shù),天哪,有十二只蚊子。這么多的蚊子,叫我怎么對付得了?

這時,小羊來了,他一進屋,蚊子馬上分成兩群,一群圍住小羊,一群對付小豬。小豬對小羊說:“現(xiàn)在有六只蚊子正在咬我,另外六只咬你去了,哈哈,我覺得好受一些了。”小羊說:“可我覺得一點兒也不好受。

說著,小羊想走,小豬趕緊拉住他,說:“咱們再找個伙伴來看電視,你肯定會覺得比現(xiàn)在好過?!毙⊙騿枺骸盀槭裁矗俊毙∝i說:“再來個伙伴,蚊子就會分成三群,那樣,只有四只蚊子咬你了?!毙⊙騿枺骸澳阍趺粗??”小豬得意地說:“我算出來的?!边@時,他看見小兔從門外走過,就大聲喊:“小兔快來看電視!”

小兔走進小豬的屋子,果然,蚊子分成三群──一群圍住小兔,一群圍住小羊,一群圍住小豬。小羊數(shù)了數(shù)咬自己的蚊子:“真的只有四只了,小豬,你真聰明!”小豬哈哈一笑,對小羊、小兔說:“要想比現(xiàn)在更好受,咱們再找個伙伴來,那時候,蚊子會分成四群,每群只有三只了……”

于是,小羊幫著小豬一起朝門外喊:“小猴來看電視呀!快來看呀!”小猴聽見喊聲,跑來了,他一進門就嚷:“這屋里蚊子怎么這么多呀!”

小羊忙對小猴說:“別怕,現(xiàn)在只有三只蚊子咬你,咱們要是再找個伙伴來,就只有……只有……”小羊算不出,只好請小豬算。小豬抓抓頭皮,也為難了:“十二只蚊子五個伙伴分?這不能分呀!”

這時候,小猴不管他們說什么,啪啪兩下,打死兩只蚊子。小豬高興了:“這下好分了,還剩十只蚊子,每人兩只?!?/p>

可小猴還是追著蚊子打,啪啪,又打死了兩只。小豬卻發(fā)愁了:“八只蚊子,五個人怎么分?”啪、啪、啪,小猴像是什么都沒聽見,還是不住手地打著蚊子。

小羊看看小猴,又看看小豬,心里想:雖然小豬會算,但在蚊子面前,還是小猴讓人佩服呀!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小編推薦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小豬和十二只蚊子》


活動目標:

1、學會對一定數(shù)量的物品進行平均分。

2、積極動腦筋想出均分的方法,感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PPT;

2、操作卡每人一套;

3、小老鼠分披薩玩具卡每人一份。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知道將十二平均分成兩份,想出均分的方法。

活動難點:借助實物操作,將十二平均分成三份、四份。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

講述故事開頭部分,數(shù)出蚊子的總量。

師:小豬坐在屋里看電視,嗡嗡嗡,嗡嗡嗡(播放蚊子飛來的聲音),原來是一群蚊子來搗亂,小豬心想,這得有多少只蚊子呀?

提問:請小朋友們幫小豬數(shù)一數(shù),有多少只蚊子。(12只)小豬說:天哪,有十二只蚊子。這么多的蚊子,叫我怎么對付得了呢?

二、結合故事內容,借助實物操作,將十二平均分成兩份、三份、四份。

1、根據故事內容,直觀感知將十二平均分成兩份。

師:這時,小羊來了,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PPT圖片上有六只蚊子朝著小羊飛去)幼兒猜想,并積極說出自己的想法。

師:原來小羊一進屋,蚊子馬上分成兩群,一群圍住小羊,一群對付小豬。有六只蚊子正在咬小豬,另外六只在咬小羊。小豬哈哈的笑著說:"我覺得好受一些了。"小羊說:"可我覺得一點兒也不好受。

2、根據故事內容,嘗試將十二平均分成三份。

說著,小羊想走,小豬趕緊拉住他,說:"咱們再找個伙伴來看電視,你肯定會覺得比現(xiàn)在好過。"小羊問:"為什么?"小豬說:"再來個伙伴,蚊子就會分成三群,并且三群蚊子一樣多。小羊還是有些不明白……?小豬看見小兔從門外走過,就大聲喊:"小兔快來看電視!"提問:小豬說在找個伙伴,蚊子就會分成三群,三群蚊子一樣多,小羊不明白,我們應該怎么幫他呢!

幼兒探索操作,并把結果記錄下來。

驗證記錄結果,分享均分的方法,幫助小羊解答疑惑。

果然,蚊子分成三群──一群圍住小兔,一群圍住小羊,一群圍住小豬。小羊數(shù)了數(shù)咬自己的蚊子,真的只有四只了,數(shù)數(shù)咬小豬的蚊子是四只,再數(shù)數(shù)咬小羊的蚊子也是四只,小羊說:"小豬,你真聰明!"提問:小朋友們分對了嗎?你們是怎么分的。

小結:先每個小動物一個一只,剩下的蚊子再一個分一只,直到分完為止。

3、根據故事內容,嘗試將十二平均分成四份。

小豬哈哈一笑,對小羊、小兔說:"要想比現(xiàn)在更好受,咱們再找個伙伴來,那時候,蚊子會分成四群……"于是,小羊幫著小豬一起朝門外喊:"小猴來看電視呀!快來看呀!"小猴聽見喊聲,跑來了,他一進門就嚷:"這屋里蚊子怎么這么多呀!"提問:小猴也進屋了,蚊子分成了四群,四群蚊子一樣多,有幾只蚊子會咬小猴,其他小動物又會被幾只蚊子咬。用我們剛剛探索的辦法來幫幫忙。

(1)幼兒探索操作,并把結果記錄下來。

(2)驗證記錄結果。

小羊忙對小猴說:"別怕,別怕,咬你的蚊子變少了,現(xiàn)在才有3只蚊子咬你了,(小羊輕聲的數(shù)著,咬小豬的蚊子有3只,咬小兔的有3只,咬自己也是3只)咱們要是再找個伙伴來,咬你的蚊子會更少的"。

這時候,小猴不管他們說什么,啪、啪、啪……像是什么都沒聽見,還是不住手地打著蚊子。

小羊看看小猴,又看看小豬,心里想:雖然小豬會算,但在蚊子面前,還是小猴讓人佩服呀!

提問:小羊為什么覺得小猴更讓人佩服呢!

小結:我們要學習小豬的聰明,學會對一定數(shù)量的物品進行平均分,積極動腦筋想出均分的方法,也要向小猴學習,懂得遇到麻煩,不僅要動腦筋更需要以實際行動幫助自己和同伴。

三、小老鼠分披薩

(1)有四只小老鼠來分一塊大披薩,披薩總共有十二片,每個小老鼠分得的片數(shù)要一樣多,那每個小老鼠能分得幾片披薩。請小朋友們取下玩具卡玩一玩。

(2)驗證小老鼠的披薩有沒有分對。

四、活動延伸

請我們的小朋友回到教室以后把這個有趣的活動和自己的好朋友分享,把操作材料投放到益智區(qū),探索不同數(shù)量物體的平均分。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小豬和十二只蚊子》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學會對一定數(shù)量的物品進行平均分。

2、積極動腦筋想出均分的方法,感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3、體驗數(shù)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4、初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PPT;

2、操作卡每人一套;

3、小老鼠分披薩玩具卡每人一份。

活動重難點:

1、重點:知道將十二平均分成兩份,想出均分的方法。

2、難點:借助實物操作,將十二平均分成三份、四份。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

講述故事開頭部分,數(shù)出蚊子的總量。

師:小豬坐在屋里看電視,嗡嗡嗡,嗡嗡嗡(播放蚊子飛來的聲音),原來是一群蚊子來搗亂,小豬心想,這得有多少只蚊子呀?

提問:請小朋友們幫小豬數(shù)一數(shù),有多少只蚊子。(12只)

小豬說:天哪,有十二只蚊子。這么多的蚊子,叫我怎么對付得了呢?

二、結合故事內容,借助實物操作,將十二平均分成兩份、三份、四份。

1、根據故事內容,直觀感知將十二平均分成兩份。

師:這時,小羊來了,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PT圖片上有六只蚊子朝著小羊飛去)

幼兒猜想,并積極說出自己的想法。

師:原來小羊一進屋,蚊子馬上分成兩群,一群圍住小羊,一群對付小豬。有六只蚊子正在咬小豬,另外六只在咬小羊。小豬哈哈的笑著說:“我覺得好受一些了?!毙⊙蛘f:“可我覺得一點兒也不好受。

2、根據故事內容,嘗試將十二平均分成三份。

說著,小羊想走,小豬趕緊拉住他,說:“咱們再找個伙伴來看電視,你肯定會覺得比現(xiàn)在好過?!毙⊙騿枺骸盀槭裁??”小豬說:“再來個伙伴,蚊子就會分成三群,并且三群蚊子一樣多。小羊還是有些不明白……?小豬看見小兔從門外走過,就大聲喊:“小兔快來看電視!”

提問:小豬說在找個伙伴,蚊子就會分成三群,三群蚊子一樣多,小羊不明白,我們應該怎么幫他呢!

幼兒探索操作,并把結果記錄下來。

驗證記錄結果,分享均分的方法,幫助小羊解答疑惑。

果然,蚊子分成三群──一群圍住小兔,一群圍住小羊,一群圍住小豬。小羊數(shù)了數(shù)咬自己的蚊子,真的只有四只了,數(shù)數(shù)咬小豬的蚊子是四只,再數(shù)數(shù)咬小羊的蚊子也是四只,小羊說:“小豬,你真聰明!”

提問:小朋友們分對了嗎?你們是怎么分的。

小結:先每個小動物一個一只,剩下的蚊子再一個分一只,直到分完為止。

3、根據故事內容,嘗試將十二平均分成四份。

小豬哈哈一笑,對小羊、小兔說:“要想比現(xiàn)在更好受,咱們再找個伙伴來,那時候,蚊子會分成四群……”

于是,小羊幫著小豬一起朝門外喊:“小猴來看電視呀!快來看呀!”小猴聽見喊聲,跑來了,他一進門就嚷:“這屋里蚊子怎么這么多呀!”

提問:小猴也進屋了,蚊子分成了四群,四群蚊子一樣多,有幾只蚊子會咬小猴,其他小動物又會被幾只蚊子咬。用我們剛剛探索的辦法來幫幫忙。

(1)幼兒探索操作,并把結果記錄下來。

(2)驗證記錄結果。

小羊忙對小猴說:“別怕,別怕,咬你的蚊子變少了,現(xiàn)在才有3只蚊子咬你了,(小羊輕聲的數(shù)著,咬小豬的蚊子有3只,咬小兔的有3只,咬自己也是3只)咱們要是再找個伙伴來,咬你的蚊子會更少的”。

這時候,小猴不管他們說什么,啪、啪、啪……像是什么都沒聽見,還是不住手地打著蚊子。

小羊看看小猴,又看看小豬,心里想:雖然小豬會算,但在蚊子面前,還是小猴讓人佩服呀!

提問:小羊為什么覺得小猴更讓人佩服呢!

小結:我們要學習小豬的聰明,學會對一定數(shù)量的物品進行平均分,

積極動腦筋想出均分的方法,也要向小猴學習,懂得遇到麻煩,不僅要動腦筋更需要以實際行動幫助自己和同伴。

三、小老鼠分披薩

(1)有四只小老鼠來分一塊大披薩,披薩總共有十二片,每個小老鼠分得的片數(shù)要一樣多,那每個小老鼠能分得幾片披薩。請小朋友們取下玩具卡玩一玩。

(2)驗證小老鼠的披薩有沒有分對。

四、活動延伸

請我們的小朋友回到教室以后把這個有趣的活動和自己的好朋友分享,把操作材料投放到益智區(qū),探索不同數(shù)量物體的平均分。

活動反思:

1.這是小班的一堂數(shù)學復習課,在幼兒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增加一點按數(shù)取物的知識,讓復習課提升了高度。

2.活動過程我注重幼兒的個別差異,講求對幼兒能力的同等對待,考慮到幼兒的個別差異。

可是班級幼兒人數(shù)過多,對于操作環(huán)節(jié)掌握度不很自信,但是相信只要幼兒對課堂感興趣,整個過程都將會很好的掌控!

幼兒百科:蚊子,蚊屬于雙翅目、蚊科(Culicidae),又稱“蚊子”,是最重要的醫(yī)學昆蟲類群。蚊分布很廣,種類很多,迄今為止全世界已記錄蚊蟲共3亞科(巨蚊亞科、按蚊亞科、庫蚊亞科),35屬,3600多種和亞種。中國已發(fā)現(xiàn)370余種,其中按蚊、庫蚊、伊蚊3個屬的蚊種超過半數(shù)。

大班數(shù)學公開課教案《小豬和十二只蚊子》


活動目標:

1、學會對一定數(shù)量的物品進行平均分。

2、積極動腦筋想出均分的方法,感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PPT;

2、操作卡每人一套;

3、小老鼠分披薩玩具卡每人一份。

推薦課件:大班數(shù)學公開課《小豬和十二只蚊子》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知道將十二平均分成兩份,想出均分的方法。

活動難點:借助實物操作,將十二平均分成三份、四份。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

講述故事開頭部分,數(shù)出蚊子的總量。

師:小豬坐在屋里看電視,嗡嗡嗡,嗡嗡嗡(播放蚊子飛來的聲音),原來是一群蚊子來搗亂,小豬心想,這得有多少只蚊子呀?

提問:請小朋友們幫小豬數(shù)一數(shù),有多少只蚊子。(12只)

小豬說:天哪,有十二只蚊子。這么多的蚊子,叫我怎么對付得了呢?

二、結合故事內容,借助實物操作,將十二平均分成兩份、三份、四份。

1、根據故事內容,直觀感知將十二平均分成兩份。

師:這時,小羊來了,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PT圖片上有六只蚊子朝著小羊飛去)

幼兒猜想,并積極說出自己的想法。

師:原來小羊一進屋,蚊子馬上分成兩群,一群圍住小羊,一群對付小豬。有六只蚊子正在咬小豬,另外六只在咬小羊。( )小豬哈哈的笑著說:“我覺得好受一些了?!毙⊙蛘f:“可我覺得一點兒也不好受。

2、根據故事內容,嘗試將十二平均分成三份。

說著,小羊想走,小豬趕緊拉住他,說:“咱們再找個伙伴來看電視,你肯定會覺得比現(xiàn)在好過。”小羊問:“為什么?”小豬說:“再來個伙伴,蚊子就會分成三群,并且三群蚊子一樣多。小羊還是有些不明白……?小豬看見小兔從門外走過,就大聲喊:“小兔快來看電視!”

提問:小豬說在找個伙伴,蚊子就會分成三群,三群蚊子一樣多,小羊不明白,我們應該怎么幫他呢!

幼兒探索操作,并把結果記錄下來。

驗證記錄結果,分享均分的方法,幫助小羊解答疑惑。

果然,蚊子分成三群──一群圍住小兔,一群圍住小羊,一群圍住小豬。小羊數(shù)了數(shù)咬自己的蚊子,真的只有四只了,數(shù)數(shù)咬小豬的蚊子是四只,再數(shù)數(shù)咬小羊的蚊子也是四只,小羊說:“小豬,你真聰明!”

提問:小朋友們分對了嗎?你們是怎么分的。

小結:先每個小動物一個一只,剩下的蚊子再一個分一只,直到分完為止。

3、根據故事內容,嘗試將十二平均分成四份。

小豬哈哈一笑,對小羊、小兔說:“要想比現(xiàn)在更好受,咱們再找個伙伴來,那時候,蚊子會分成四群……”

于是,小羊幫著小豬一起朝門外喊:“小猴來看電視呀!快來看呀!”小猴聽見喊聲,跑來了,他一進門就嚷:“這屋里蚊子怎么這么多呀!”

提問:小猴也進屋了,蚊子分成了四群,四群蚊子一樣多,有幾只蚊子會咬小猴,其他小動物又會被幾只蚊子咬。用我們剛剛探索的辦法來幫幫忙。

(1)幼兒探索操作,并把結果記錄下來。

(2)驗證記錄結果。

小羊忙對小猴說:“別怕,別怕,咬你的蚊子變少了,現(xiàn)在才有3只蚊子咬你了,(小羊輕聲的數(shù)著,咬小豬的蚊子有3只,咬小兔的有3只,咬自己也是3只)咱們要是再找個伙伴來,咬你的蚊子會更少的”。

這時候,小猴不管他們說什么,啪、啪、啪……像是什么都沒聽見,還是不住手地打著蚊子。

小羊看看小猴,又看看小豬,心里想:雖然小豬會算,但在蚊子面前,還是小猴讓人佩服呀!

提問:小羊為什么覺得小猴更讓人佩服呢!

小結:我們要學習小豬的聰明,學會對一定數(shù)量的物品進行平均分,

積極動腦筋想出均分的方法,也要向小猴學習,懂得遇到麻煩,不僅要動腦筋更需要以實際行動幫助自己和同伴。

三、小老鼠分披薩

(1)有四只小老鼠來分一塊大披薩,披薩總共有十二片,每個小老鼠分得的片數(shù)要一樣多,那每個小老鼠能分得幾片披薩。請小朋友們取下玩具卡玩一玩。

(2)驗證小老鼠的披薩有沒有分對。

四、活動延伸

請我們的小朋友回到教室以后把這個有趣的活動和自己的好朋友分享,把操作材料投放到益智區(qū),探索不同數(shù)量物體的平均分。

推薦課件:大班數(shù)學公開課《小豬和十二只蚊子》

幼兒園小班語言優(yōu)質課教案--大象和蚊子


活動由來

小班幼兒注意傾聽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都較弱,《大象和蚊子》這個故事中的角色外在形象反差很大,情節(jié)是幼兒生活中的經驗,能夠吸引他們又易于理解、記憶,于是,我進行了一次教學嘗試。

活動目標

1.引發(fā)小班幼兒傾聽的興趣,培養(yǎng)傾聽習慣;理解故事的發(fā)展情節(jié),鼓勵幼兒用動作、表情表達自己的理解。

2.引導幼兒認識呱呱筒、手鈴、小鼓的名稱,能感知對比鮮明的聲音強弱與快慢的變化。

活動準備

鼓、蛙鳴筒各一個,手鼓若干,沙發(fā)靠墊若干;大象、蚊子的提線紙偶各一個,畫有森林的背景圖一個。

活動過程

1.聽聲音,感受樂器的音色,認識新樂器――呱呱筒。

老師將樂器藏在身后,發(fā)出刮奏樂器的聲音,請小朋友聽一聽、學一學這種聲音,并猜一猜這個樂器的名字。

(孩子們有的說像汽車,有的說像小鴨,還有的說像青蛙。老師趁勢告訴小朋友:這件樂器叫呱呱筒,并讓幼兒再次欣賞呱呱筒的聲音,并仔細地觀察其外形。)

玩游戲“小鼓會唱歌”,感受聲音的輕與重和快與慢。

師:“請小朋友聽一聽現(xiàn)在是誰在唱歌?”(小鼓)

師:“下面小鼓要唱兩首歌,你們要仔細聽一聽,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個樣?”(不一樣。第一首快,聲音輕;第二首重,聲音慢。)

師:“小朋友看一看,老師手腕上戴的是什么?小鈴要講故事了,請你們仔細聽一聽,小鈴在故事里變成了什么?小鼓和呱呱筒在故事里又變成了什么?”

(以聽辨三種不同樂器的聲音進入活動,鍛煉幼兒傾聽的能力,并為后面的活動做鋪墊。)

2.看提線紙偶戲《大象和蚊子》。

教師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用線將小鈴鐺和紙折的蚊子串在一起;紙偶大象,注意突出大象胖胖的形象。

出示提線紙偶大象,伴隨著三種樂器講故事:有一頭大象,長得可大啦!腦袋大大的,身體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來很慢很慢,“咚――咚――咚――”(敲擊出輕緩的鼓聲)。

有一天,大象出門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飛來了(伴隨著提線紙偶蚊子的出現(xiàn),小鈴發(fā)出嘩啦啦的響聲),它們發(fā)現(xiàn)了大象的屁股,說:“哇!好可愛的屁股呀!讓我們來叮叮它吧!”于是,蚊子們就圍著大象的屁股叮了起來,大象覺得屁股有點癢,就用尾巴來趕蚊子,“呱――呱――呱――”(呱呱筒發(fā)出三次連續(xù)的響聲代表大象甩尾巴)蚊子被趕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剛睡著,蚊子又飛了回來(小鈴伴隨著故事再次進入,發(fā)出響聲),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趕“呱――呱――呱――”(呱呱筒發(fā)出三次連續(xù)的響聲)把蚊子趕跑了??墒?,過了一會兒,蚊子又來了,大象這次終于生氣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腳使勁一跺,“咚!咚!”(小鼓重重地敲擊兩下)聲音大得把蚊子都給震暈啦!(提線紙偶紛紛落在地上)

(伴隨著樂器進行木偶表演,使木偶表演更加生動有趣,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征,還能讓幼兒了解到樂器的使用方法。)

3.以樂器在故事中發(fā)出的聲響為線索,引導幼兒回憶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

師:“故事里面講的是淮和誰的事情?”(是大象和小蚊子)

師:“嘩啦啦的小鈴聲是誰來了?”(是一群小蚊子)

(小鈴的聲音與一群蚊子的形象非常吻合,木偶演示幫助幼兒理解什么是“一群”。)

師:“咚――咚――咚――的小鼓聲是誰發(fā)出的聲音?它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師:“呱――呱――呱――的呱呱筒聲在故事里是什么聲?是誰在做什么?為什么要那樣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趕走蚊子,不讓蚊子叮自己)

師:“在故事里,小鼓最后為什么發(fā)出了‘咚!咚!’兩下重重的聲音?”(大象生氣了,使勁跺腳呢)

師:“大象跺腳后,發(fā)生了什么?是什么樣子?”

(幼兒邊答“小蚊子被震暈倒在地上了”邊表現(xiàn)暈倒的樣子:有的平趴在地上、有的側身躺在地上,還有的小手小腳都朝上,吐著小舌頭)

(咚――咚――咚――、呱――呱――呱――、咚!咚!三種不同的聲音起到了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情節(jié)和記憶故事的作用。)

4.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表演小蚊子,請張老師表演大象好嗎?

師:大象要帶好自己的表演道具(幫助張老師將沙發(fā)靠墊加一根松緊帶套在腰上,代表大象的大屁股)

孩子們戴上小手鈴表演小蚊子。(小小的手鈴使幼兒很快進入到角色之中,并將自己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表現(xiàn)出來。)

5.再次表演,大象、小蚊子的形象都由孩子扮演。

(從認識樂器到自選角色的表演,總有新內容、新要求,幼兒始終有最近發(fā)展區(qū)。由老師帶領、引導,到幼兒自由選擇角色表演,幼兒的傾聽、理解、表演能力都得到了發(fā)展。)

延伸活動

在表演區(qū)投放樂器、木偶和靠墊,鼓勵幼兒在表演區(qū)進行表演。

相關推薦

  •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小豬和十二只蚊子》 活動目標: 1、學會對一定數(shù)量的物品進行平均分。 2、積極動腦筋想出均分的方法,感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PPT; 2、操作卡每人一套; 3、小老鼠分披薩玩具卡每人一份。 活動重難點:...
    2019-12-23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小豬和十二只蚊子》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學會對一定數(shù)量的物品進行平均分。 2、積極動腦筋想出均分的方法,感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3、體驗數(shù)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4、初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PPT; 2...
    2020-11-26 閱讀全文
  • 大班數(shù)學公開課教案《小豬和十二只蚊子》 活動目標: 1、學會對一定數(shù)量的物品進行平均分。 2、積極動腦筋想出均分的方法,感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PPT; 2、操作卡每人一套; 3、小老鼠分披薩玩具卡每人一份。 推薦課件:大...
    2019-12-23 閱讀全文
  • 大班數(shù)學公開課小豬和十二只蚊子 這是大班數(shù)學公開課小豬和十二只蚊子教案反思,是優(yōu)秀的大班數(shù)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目標: 1、學會對一定數(shù)量的物品進行平均分。 2、積極動腦筋想出均分的方法,感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3、...
    2021-08-10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小班語言優(yōu)質課教案--大象和蚊子 活動由來 小班幼兒注意傾聽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都較弱,《大象和蚊子》這個故事中的角色外在形象反差很大,情節(jié)是幼兒生活中的經驗,能夠吸引他們又易于理解、記憶,于是,我進行了一次教學嘗試。 活動目標 1.引...
    2019-12-17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學會對一定數(shù)量的物品進行平均分。 2、積極動腦筋想出均分的方法,感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PPT; 2、操作卡每人一套; 3、小老鼠分披薩玩具卡每人一份。 活動重難點:...

2019-12-23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學會對一定數(shù)量的物品進行平均分。 2、積極動腦筋想出均分的方法,感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3、體驗數(shù)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4、初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PPT; 2...

2020-11-26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學會對一定數(shù)量的物品進行平均分。 2、積極動腦筋想出均分的方法,感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PPT; 2、操作卡每人一套; 3、小老鼠分披薩玩具卡每人一份。 推薦課件:大...

2019-12-23 閱讀全文

這是大班數(shù)學公開課小豬和十二只蚊子教案反思,是優(yōu)秀的大班數(shù)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目標: 1、學會對一定數(shù)量的物品進行平均分。 2、積極動腦筋想出均分的方法,感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3、...

2021-08-10 閱讀全文

活動由來 小班幼兒注意傾聽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都較弱,《大象和蚊子》這個故事中的角色外在形象反差很大,情節(jié)是幼兒生活中的經驗,能夠吸引他們又易于理解、記憶,于是,我進行了一次教學嘗試。 活動目標 1.引...

2019-12-17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