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心罰傷害孩子的心靈 父母應慎用的十種話語

發(fā)布時間:2021-09-28 幼兒感恩的心活動方案 關(guān)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孩子的教育問題

隨著物質(zhì)生活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家庭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父母體罰孩子的現(xiàn)象(尤其在城市)也在大大減少。但還是經(jīng)常會聽到一些父母對“不爭氣”的子女出言訓斥與嘲諷,即所謂的“心罰”。

父母用尖刻的語言奚落、諷刺、挖苦孩子,表面上看比體罰“文明”,但它帶給孩子的傷害絕不會比體罰小。從某種程度上講,可能還有過之而無不及。體罰傷害的是孩子的身體,而“心罰”則是在傷害孩子的心靈。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年齡小,沒有自尊心、羞恥感,這大錯特錯。其實兩三歲的孩子已有了自尊心,只不過孩子的自尊心表現(xiàn)的形式不一樣。作為父母,不應低估或忽視孩子的自尊心。

這里我想告訴父母容易造成孩子心靈傷害的10種話語,這10種話語父母一定要慎用。

1.惡言,如“蠢家伙”“傻瓜”。

2.輕蔑的語言,如“沒用的家伙”“你簡直是廢物”。

3.過分責備的語言,如“你又做錯事,真是壞透了”“你怎么什么都做不好呢”。

4.壓制的語言,如“閉嘴”“你怎么這么不聽話呢”。

5.強迫的語言,如“你必須。.”“我說不行,就不行”。

6.威脅的語言,如“你要。.我就。.”“我再也不管你了,隨你去吧”。

7.哀求的語言,如“求求你別這么做好嗎”“乖”。

8.抱怨的語言,如“你做這種事,真令我傷心”“你怎么又。.”。

9.賄賂的語言,如“你若考5個A,我就給你買那個漂亮的洋娃娃”。

10.諷刺的語言,如“你可真行啊!竟敢做出這種事來”。

生活中我們要多給孩子些鼓勵性的話語,見到孩子的長處要多給他鼓勵和表揚。即使孩子犯了錯誤,也不要責罵他,要給他指出錯在哪里,并講清道理。我想這些孩子會懂的。

我的鄰居拉金斯太太有個淘氣的兒子盧克,大家都認為他很淘氣,不聽話,我卻不這么認為。當盧克跟小朋友們玩時和普通的孩子沒什么兩樣,而一旦拉金斯太太出現(xiàn),他就表現(xiàn)得不一樣了。如孩子們在沙地上正玩得高興的時候,只聽見拉金斯太太在很遠處喊道:“盧克,你要是再把衣服弄臟,就別想吃晚飯了!”可憐的盧克看了一眼已經(jīng)臟兮兮的衣服,就繼續(xù)挖沙子玩。過一會兒,拉金斯太太又喊道:“盧克,回家吃飯了!你要不回來我再也不管你了,你這個不聽話的壞孩子!”她這種叫喊經(jīng)常沒有任何結(jié)果,每次都會以小盧克被她強行拎著耳朵拽回家收場。她的做法,別說是一個孩子,就是一個成年人也會無所適從,怎么可能不產(chǎn)生逆反心理?

家教成功的父母是深悟“良言”妙用的。他們善于觀察和揣摩孩子的心理,然后選擇時機有針對性地用“良言”撫摸他、溫暖他、激勵他。當孩子沮喪時,適時說幾句熱情的話予以鼓勵;當孩子疑惑時,及時用柔和的語言給他提個醒;當孩子自卑時,不忘記用他的“閃光點”燃起他的自信心;當孩子痛苦時,盡量設身處地說些安慰的話……這樣,孩子枯萎的理想之花就會漸漸開放,垂落的人生之帆就會慢慢揚起。

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在世界上最值得信賴的人,熱愛孩子是父母的天職。但怎樣去愛,如何去教育卻大有講究。任何情況下,父母都不應該用諷刺挖苦的語言和方式傷害孩子,不應該心罰或變相心罰孩子。如果那樣做,則是父母的失職,是家庭教育的失敗!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心理懲罰對孩子的傷害更大


“心罰”對孩子的傷害大

恐嚇、冷落孩子。每當孩子調(diào)皮或犯錯誤時,家長都會不自覺地用諸如“不要你了”等話恐嚇孩子,讓孩子因害怕而“就范”。

不良影響:膽小恐懼以及發(fā)育不良容易使幼兒情緒不穩(wěn)定,產(chǎn)生緊張、焦慮、抑郁、敏感、膽小、恐懼等反應,甚至有可能導致發(fā)育不良、智力低下以及神經(jīng)衰弱、偏執(zhí)、強迫等癥狀。

對比中“抹煞”孩子的努力。很多家長追求完美,忽視孩子的努力,僅僅因為孩子沒達到“最佳”或“理想”標準,就抹煞其成績。

不良影響: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不斷把外界的評價轉(zhuǎn)為自我評價,長期對孩子持否定評價,會影響孩子正確地評價自己,并失去信心。

夸張歪曲事實影響孩子。家長往往沒有注意自己的言辭中帶有夸張的成分,“小事化大”。

不良影響:長大后容易犯錯。家長對事實的歪曲和夸張會影響到孩子的為人處世,為以后的許多不良行為,諸如撒謊、愛吵架、欺騙、偷竊及攻擊性行為等埋下禍根,孩子長大后也容易犯錯。

家長要成為孩子的一面好鏡子。當孩子不聽話或調(diào)皮搗蛋時,家長靠“言語暴力”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對孩子心靈造成的創(chuàng)傷卻是深遠的,老師和家長們應意識到它的嚴重性。

父母應該要多關(guān)愛孩子的心靈


父母應該要多關(guān)愛孩子的心靈這幾天我在看一本書《和導盲猩猩一起歷險》看這本書時我的心情很沉重,特別是看到孩子那孤獨無助的心靈,我眼睛濕了。想著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父母有時會打著愛與付出的口號,每天忙里忙外總抽不出空陪孩子,總帶著情緒在孩子面前發(fā)泄。反省一下此時的我們是否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

我想所有的父母都應該記住:"仇恨蠶食心靈",一旦我們的心被仇恨所糾纏,我們便無法快樂,生活在仇恨當中,便是生活在不幸當中,這種不幸還會傳導給我們的孩子,讓他們感到不安.

一次周末,約閨蜜xx到咖啡廳閑聊.好久不見了,發(fā)現(xiàn)xx整個人顯得特別憔悴.剛坐下來,xx就不斷的訴苦.說她兒子膽子特別小,xx的兒子二周歲了,每天晚上睡覺都要xx陪睡,白天帶他外出從來不肯跟別的孩子玩在一塊.整天纏著媽媽.而且特別愛哭.一有不順心的事就哭.不知什么原因,整得xx忙里忙外的還要忙孩子精神都要奔潰了.

自己是過來人,知道要照顧一個孩子是挺不容易了.我讓xx要多鼓勵孩子與他人交往.多帶孩子到外面與其它孩子玩.xx說:唉!我最近老跟他爸吵架,哪有心情帶孩子出去玩啊.有時看他煩人自己心情原本就不好,好幾次都被我打了,可是每次打完看到孩子那可憐樣我又心疼.

我說: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打架,更不能把自己的情緒發(fā)泄到無辜的孩子身上.對孩子的成長不利.另外父母老是吵架孩子也會感到?jīng)]有恐懼沒有安全感.xx說:唉!別說了,都是我婆婆引起的,我月子的時候她從來不到醫(yī)院照顧我,我要生孩子之前把她從老家接到廈門為的就是讓她能照顧我的月子,我老公要上班沒空,我父母身體不好.可是婆婆迷信說醫(yī)院這地方身體好的人不能去,去了就會傳染上疾病.不來就不來吧,等我出了醫(yī)院回到家,每次孩子洗澡,婆婆都要求我自己給孩子洗,洗完澡還要我洗衣服.婆婆說她以前生孩子都是這樣過來的,現(xiàn)在的人沒那么珍貴,也要讓我從走她以前的路.

說實在的,孩子是家庭矛盾的最大受害者,盡管孩子已經(jīng)兩周歲了,但是他還不愿與別的小朋友交流,晚上還要媽媽摟著睡著,這些情況是因為他嚴重缺乏安全感所致.境由心生,大人的心里充滿怨氣和怒氣.這些會不經(jīng)意地寫在臉上.孩子長期對著媽媽一臉的怨氣會是一種怎么樣的感受?當他親眼目睹爸爸打媽媽的情景他又會是什么樣的心情?緊張焦慮恐懼和擔憂?在這種心理狀態(tài)下成長,他怎么能獲得起碼的安全感呢?

我想,我們愛孩子首先要給孩了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孩子在乎的不僅是物質(zhì)上的滿足,更重要的是家庭的溫暖,有安全感?!逗蛯ば尚梢黄饸v險》這里寫的不只是一個離家出走的小男孩,更是一個走出陰影、開始明白愛與被愛的男孩,一個逐漸懂事、開始積極生活的男孩。這是一次躲避孤獨的逃跑,更是一次尋找愛的回歸。

傷害孩子心理的牢騷話


關(guān)鍵詞:育兒心理教育

導讀:從寶寶降臨媽媽肚子里那天起,媽媽就對寶寶充滿無限疼愛。然而當寶寶把媽媽弄得筋疲力盡,即使忍耐度再好的媽媽都或多或少會對寶寶出言不遜。媽媽覺得沒什么大不了的責罵,在寶寶心中可能會留下深深的傷痕,所以媽媽出口前一定要三思。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在日常生活中,媽媽要避免以下最常見的牢騷:

一、否定寶寶人格

“煩死了,自己去玩!”“笨!”“你怎么這么笨!”媽媽往往以大孩子的標準來衡量寶寶的行為。

媽媽帶著寶寶到親戚或鄰居家玩,寶寶不愿叫“阿姨”,媽媽就會責怪說:“這孩子怎么這么沒用,叫一聲阿姨都不會?!彪m然是對別人說的,可是寶寶都聽在心里。

正確方法:如果寶寶有能力而沒有做好,媽媽也須耐心指導,而不是責罵。

二、影響孩子對媽媽的信賴

“我才不要你!”“把你送給別人!”“再不好好吃飯,媽媽就不要你了,把你送給別人做兒子?!边@類話會讓寶寶懷疑媽媽為什么不愛他。

寶寶被媽媽罵了幾句,一氣之下跑出家門,媽媽追到家門口,生氣地對著寶寶喊:“你給我回來,不回來是吧,那以后永遠不要回來了。”這類話聽多了,寶寶心理會產(chǎn)生陰影,以后可能真的要離家出走。

正確方法:寶寶有時候是需要小小的懲罰來糾正不良習慣或錯誤,但媽媽的懲罰不能讓寶寶對媽媽的愛產(chǎn)生懷疑,只要讓寶寶知道他的行為是不對的就可以了。

三、嚇唬寶寶,導致寶寶不安

“我告訴老師去!”寶寶對老師很敬重,更不敢像對媽媽一樣對老師撒嬌,媽媽喜歡利用寶寶這一害怕心理對寶寶施壓。

孩子一做錯事就說“叫警察叔叔把你帶走”,孩子會懷疑自己是個壞孩子,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

正確方法:寶寶做錯事情,媽媽應及時幫他糾正,并稱贊他是個好孩子。

四、不顧寶寶的能力,提出過分的要求

“快一點!”“動作快一點,媽媽還要上班呢?!逼鋵崒殞殑幼髀皇撬腻e,他不知道為什么要快。

“再做好一點!”在寶寶眼里,他的作品可能已經(jīng)做得最完美,可是在媽媽眼里,還是沒有達到要求。

“連這個也不會!”寶寶不是天才,人不是一生下來就什么都會做。責罵多了,寶寶會做的事情他也不敢做了。

正確方法:媽媽花時間去了解寶寶的能力,在讓寶寶做之前,把事情與寶寶的能力進行對照。如果寶寶能做而不做,媽媽應進行勸導;如果超出寶寶能力,就要量力而行,千萬不要勉強,小心適得其反。

傷害孩子心理的四句牢騷話


從寶寶降臨媽媽肚子里那天起,媽媽就對寶寶充滿無限疼愛。然而當寶寶把媽媽弄得筋疲力盡,即使忍耐度再好的媽媽都或多或少會對寶寶出言不遜。

媽媽覺得沒什么大不了的責罵,在寶寶心中可能會留下深深的傷痕,所以媽媽出口前一定要三思。

在日常生活中,媽媽要避免以下最常見的牢騷:

一、否定寶寶人格

“煩死了,自己去玩!”“笨!”“你怎么這么笨!”媽媽往往以大孩子的標準來衡量寶寶的行為。

媽媽帶著寶寶到親戚或鄰居家玩,寶寶不愿叫“阿姨”,媽媽就會責怪說:“這孩子怎么這么沒用,叫一聲阿姨都不會。”雖然是對別人說的,可是寶寶都聽在心里。

正確方法:如果寶寶有能力而沒有做好,媽媽也須耐心指導,而不是責罵。

二、影響孩子對媽媽的信賴

“我才不要你!”“把你送給別人!”“再不好好吃飯,媽媽就不要你了,把你送給別人做兒子?!边@類話會讓寶寶懷疑媽媽為什么不愛他。

寶寶被媽媽罵了幾句,一氣之下跑出家門,媽媽追到家門口,生氣地對著寶寶喊:“你給我回來,不回來是吧,那以后永遠不要回來了?!边@類話聽多了,寶寶心理會產(chǎn)生陰影,以后可能真的要離家出走。

正確方法:寶寶有時候是需要小小的懲罰來糾正不良習慣或錯誤,但媽媽的懲罰不能讓寶寶對媽媽的愛產(chǎn)生懷疑,只要讓寶寶知道他的行為是不對的就可以了。

三、嚇唬寶寶,導致寶寶不安

“我告訴老師去!”寶寶對老師很敬重,更不敢像對媽媽一樣對老師撒嬌,媽媽喜歡利用寶寶這一害怕心理對寶寶施壓。

孩子一做錯事就說“叫警察叔叔把你帶走”,孩子會懷疑自己是個壞孩子,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

正確方法:寶寶做錯事情,媽媽應及時幫他糾正,并稱贊他是個好孩子。

四、不顧寶寶的能力,提出過分的要求

“快一點!”“動作快一點,媽媽還要上班呢?!逼鋵崒殞殑幼髀皇撬腻e,他不知道為什么要快。

“再做好一點!”在寶寶眼里,他的作品可能已經(jīng)做得最完美,可是在媽媽眼里,還是沒有達到要求。

“連這個也不會!”寶寶不是天才,人不是一生下來就什么都會做。責罵多了,寶寶會做的事情他也不敢做了。

正確方法:媽媽花時間去了解寶寶的能力,在讓寶寶做之前,把事情與寶寶的能力進行對照。如果寶寶能做而不做,媽媽應進行勸導;如果超出寶寶能力,就要量力而行,千萬不要勉強,小心適得其反。

警惕傷害孩子身心十種溺愛形式


警惕傷害孩子身心十種溺愛形式

當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愛孩子有害,但卻分不清什么是溺愛,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沒有溺愛。溺愛,是一種失去理智、直接摧殘兒童身心健康的愛。

一、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如吃“獨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獨生”,爺爺奶奶可以不過生日,孩子過生日得買大蛋糕,送禮物……這樣的孩子自感特殊,習慣于高人一等,必然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不會關(guān)心他人。

小提示

子女致父母的備忘錄不要寵我,我很清楚我不應該得到我所要的一切,我只是在考驗你們……

二、過分注意

一家人時刻關(guān)照他,陪伴他。過年過節(jié),親戚朋友來了往往嘻笑逗引沒完,有時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圍在中心,一再歡迎孩子表演節(jié)目,掌聲不斷。家里人都要圍著他轉(zhuǎn),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寧,注意力極其分散,“人來瘋”也特別嚴重,甚至客人來了鬧得沒法談話。

小提示

理性懲罰(如果孩子還繼續(xù)耍無賴,父母可采取“冷三分鐘”的辦法。這三分鐘不看,不說)。家長面對孩子的無賴行為怎么辦?

三、輕易滿足

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有的父母還給幼兒和小學生很多零花錢,孩子的滿足就更輕易了。這種孩子必然養(yǎng)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zhì)享受、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并且毫無忍耐和吃苦精神。

小提示

對孩子的要求不能一味地滿足,要分清對與錯,合理的要求可以滿足;無理要求,不能答應。孩子一旦哭鬧,千萬不可打罵,就耐心給孩子講道理,最好是用既生動又富有教育意義的小故事予以開導孩子任性是家長之過。

四、生活懶散

允許孩子飲食起居、玩耍學習沒有規(guī)律,要怎樣就怎樣,睡懶覺,不吃飯,白天游游蕩蕩,晚上看電視到深夜等。這樣的孩子長大后缺乏上進心、好奇心,做人得過且過,做事心猿意馬,有始無終。

小提示

教育不能光說不練,要利用一切場合和機會進行有意識地培養(yǎng)看外國人怎么愛孩子。

五、祈求央告

例如邊哄邊求孩子吃飯睡覺,答應給孩子講3個故事才把飯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態(tài),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養(yǎng)不出責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喪失殆盡。

小提示

家長無節(jié)制地滿足孩子的需要。不僅導致孩子的依賴性,而且易使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養(yǎng)成自私貪心的惡習讓家長失去威信的六種行為。

六、包辦代替

由于家長的溺愛,三四歲的孩子還要喂飯,還不會穿衣,五六歲的孩子還不做任何家務事,不懂得勞動的愉快和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的責任,這樣包辦下去,必然失去一個勤勞、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進的孩子。這決不是聳人聽聞。

小提示

大人不強逼他去做,也不包攬。因為這樣可能會抑制孩子的“獨立行為”。而沒有獨特行為的人,怎么會有創(chuàng)造性呢?瑞士人:不喂孩子吃飯!

七、大驚小怪

本來“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聲不響爬起來繼續(xù)玩。后來為什么有的孩子膽小愛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時表現(xiàn)驚慌失措,嬌慣的最終結(jié)果是孩子不讓父母離開一步。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小提示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家長對孩子悉心培育、滿懷期待是無可厚非的,但要把握好“度”。父母越呵護,孩子越逆反。

八、剝奪獨立

為了絕對安全,父母不讓孩子走出家門,也不許他和別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時刻不能離開父母或老人一步,摟抱著睡,偎依著坐,馱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來怕飛走。這樣的孩子會變得膽小無能,喪失自信。

小提示

孩子要“摔打著養(yǎng)活”,放開束縛孩子的手,讓他有能力依靠自己健康地成長放開束縛孩子成長的手。

九、害怕哭鬧

由于從小遷就孩子,孩子在不順心時以哭鬧、睡地、不吃飯來要挾父母。溺愛的父母就只好哄騙,投降,依從,遷就。害怕孩子哭鬧的父母是無能的父母;打罵爸媽的孩子會變成無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無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種子。

小提示

教育子女是一項長期而艱苦的事情,要有長期的計劃和短期的安排。同時,還要注意耐心細致,具體周到家長應具備怎樣的心理素質(zhì)。

十、當面袒護

有時爸爸管孩子,媽媽護著:“不要太嚴了,他還小呢?!庇械母改附毯⒆?,奶奶會站出來說話:“你們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會好;你們小的時候,還遠遠沒有他好呢!”這樣的孩子當然是“教不了”啦!因為他全無是非觀念,而且時時有“保護傘”和“避難所”,其后果不僅孩子性格扭曲,有時還會造成家庭不睦。

小提示

太多的表揚會給孩子造成許多束縛與負擔,當達不到父母的期望時,孩子很容易產(chǎn)生挫折、內(nèi)疚感。

以上10種溺愛的形式是比較典型的實例,不是每個家庭全部都有的,但是一般家庭在各種溺愛中會占有幾種,或各種都有輕度表現(xiàn)也是值得警惕的,我們要以科學的愛,來保護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通過科學、專業(yè)的情商課程,塑造孩子的自我形象、情緒管理、競爭力、挫折抵抗、溝通、人際關(guān)系及領(lǐng)導的圓融技巧。通過活動、游戲、經(jīng)歷、討論、價值觀澄清、多媒體、角色扮演等“體驗式”教學,讓孩子學習并掌握情商的96個關(guān)鍵觀念和關(guān)鍵技巧。

相關(guān)推薦

  • 心理懲罰對孩子的傷害更大 “心罰”對孩子的傷害大 恐嚇、冷落孩子。每當孩子調(diào)皮或犯錯誤時,家長都會不自覺地用諸如“不要你了”等話恐嚇孩子,讓孩子因害怕而“就范”。 不良影響:膽小恐懼以及發(fā)育不良容易使幼兒情緒不穩(wěn)定,產(chǎn)生緊張、...
    2022-02-19 閱讀全文
  • 父母偏心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隨著二胎三胎的放開,很多家庭都有幾個寶貝,但有些父母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從而偏心其中一個。那大家知道父母偏心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以及父母偏心的表現(xiàn)有哪些呢?下面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整理相關(guān)內(nèi)容,歡迎大家來閱讀!
    2023-03-17 閱讀全文
  • 父母應該要多關(guān)愛孩子的心靈 父母應該要多關(guān)愛孩子的心靈這幾天我在看一本書《和導盲猩猩一起歷險》看這本書時我的心情很沉重,特別是看到孩子那孤獨無助的心靈,我眼睛濕了。想著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父母有時會打著愛與付出的口號,每天忙里忙外總...
    2020-10-19 閱讀全文
  • 傷害孩子心理的牢騷話 關(guān)鍵詞:育兒心理教育 導讀:從寶寶降臨媽媽肚子里那天起,媽媽就對寶寶充滿無限疼愛。然而當寶寶把媽媽弄得筋疲力盡,即使忍耐度再好的媽媽都或多或少會對寶寶出言不遜。媽媽覺得沒什么大不了的責罵,在寶寶心中可...
    2021-12-30 閱讀全文
  • 莫讓父母心態(tài)毒害寶寶心靈 導讀:父母的心態(tài)會以不同的方式對寶寶產(chǎn)生影響,甚至嚴重的還會影響到寶寶心理的健康成長。 心態(tài),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居然也會毒害寶寶的心靈,這樣的提法是不是太玄乎了呢?實際上,這一點都不玄乎,寶寶...
    2021-08-07 閱讀全文

“心罰”對孩子的傷害大 恐嚇、冷落孩子。每當孩子調(diào)皮或犯錯誤時,家長都會不自覺地用諸如“不要你了”等話恐嚇孩子,讓孩子因害怕而“就范”。 不良影響:膽小恐懼以及發(fā)育不良容易使幼兒情緒不穩(wěn)定,產(chǎn)生緊張、...

2022-02-19 閱讀全文

隨著二胎三胎的放開,很多家庭都有幾個寶貝,但有些父母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從而偏心其中一個。那大家知道父母偏心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以及父母偏心的表現(xiàn)有哪些呢?下面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整理相關(guān)內(nèi)容,歡迎大家來閱讀!

2023-03-17 閱讀全文

父母應該要多關(guān)愛孩子的心靈這幾天我在看一本書《和導盲猩猩一起歷險》看這本書時我的心情很沉重,特別是看到孩子那孤獨無助的心靈,我眼睛濕了。想著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父母有時會打著愛與付出的口號,每天忙里忙外總...

2020-10-19 閱讀全文

關(guān)鍵詞:育兒心理教育 導讀:從寶寶降臨媽媽肚子里那天起,媽媽就對寶寶充滿無限疼愛。然而當寶寶把媽媽弄得筋疲力盡,即使忍耐度再好的媽媽都或多或少會對寶寶出言不遜。媽媽覺得沒什么大不了的責罵,在寶寶心中可...

2021-12-30 閱讀全文

導讀:父母的心態(tài)會以不同的方式對寶寶產(chǎn)生影響,甚至嚴重的還會影響到寶寶心理的健康成長。 心態(tài),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居然也會毒害寶寶的心靈,這樣的提法是不是太玄乎了呢?實際上,這一點都不玄乎,寶寶...

2021-08-07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