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任性寶寶的法寶——冷面教育
發(fā)布時間:2021-09-16 寶寶班教育筆記 寶寶幼兒園的游戲 寶寶入園導(dǎo)讀:冷面教育適用于對待孩子的任性、執(zhí)拗、過錯行為,當孩子不可理喻時,可施以冷面教育,給孩子冷面孔,冷態(tài)度,用冷峻、漠然對待他。
有一則家庭幽默發(fā)人深省,說的是夫妻倆吵嘴,丈夫說:“我怎樣才能得到自己的權(quán)利?”兒子向爸爸建議:“你只要大聲哭就行了”,一語道出了絕招,這就是孩子屢試屢靈的經(jīng)驗。
現(xiàn)在,任性的孩子,壞脾氣的孩子越來越多,但他們并不是在任何人面前都這樣,例如,幼兒園老師就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向老師訴苦說孩子怎樣、怎樣壞脾氣,而老師卻驚訝地說:“他在幼兒園里一點也不這樣呀”。
想一想,為甚麼孩子多是在父母面前任性,在家里無理取鬧,出了家門,父母不在身邊就不這樣了?這是因為屢屢得逞的經(jīng)驗告訴他們,在家里,這樣做是行之有效的,這不是一而再,再而三,遷就、退讓慣出來的嗎?
當然,對孩子要動之以情,但對“情”的理解不能片面,不是只有微笑、溫情才是情,“情”還有另外的一面,即嚴肅、冷面之情,這兩方面是相輔相成的,是不可或缺的。
冷面教育適用于對待孩子的任性、執(zhí)拗、過錯行為,當孩子不可理喻時,可施以冷面教育,給孩子冷面孔,冷態(tài)度,用冷峻、漠然對待他。
有一篇母親日記寫了這樣一件事:“……吃飯了,兒子一看沒有好吃的菜,就哭鬧起來,而后在地上打滾,我去勸說他,但是沒有用,我狠狠心不理睬兒子,只顧自己吃飯,這時,父親回來了,兒子更來勁了,以為父親會為他打抱不平,不料父親卻說:‘不吃也行,餓了再吃吧’,于是,我們有滋有味地吃起來。兒子鬧了一會兒,不哭了,慢慢爬起來,坐在一旁觀望,我們還是不理他,又過了一會兒,兒子自己走到桌邊吃起來”。
瞧,冷面法見效了,為甚麼呢?冷面法是對行為的負面反饋,以冷對熱,給火上潑冷水,火勢自然會弱下來,直至撲滅。負面反饋讓孩子知道,這樣做是沒有用的,是對自己不利的,從而抑制自己的行為。
這次的冷處理是見效的,但不是解決問題的終點,不可理喻的行為,是日積月累的結(jié)果,須知“病去如抽絲”,怎能指望打一針就見效呢?為此,應(yīng)該注意以下幾點:
要一直堅持這樣處理。問題行為是會反復(fù)出現(xiàn)的,無論哪一次出現(xiàn),都要一如既往地施以冷面法,不妥協(xié),不讓步,這樣才會讓孩子獲得深刻地感受,起到抑制問題行為的作用。切忌一時冷,一時熱,心一軟就敗下陣來,那就會前功盡棄,再施冷面法也無用了。
要一致對待。你看,日記中的冷面法是父母配合默契,才見效的,若一個是黑臉,另一個卻是紅臉,孩子有了避風港,自然是有持無恐,不但不會就范,還會強化問題行為。
要綜合治理。不要孤立地用冷面法,冷面法只是起抑制作用,不能抑制了就完了,應(yīng)該配合其他積極的教育方法善后,例如,事后和孩子談心,把自己當時的心情告訴孩子,讓孩子知道家長是愛他的,但不愛他的這種行為。還可以有針對地講點道理,表示對他的進步充滿信心等,軟、硬兼施,才有長遠效果。
要尋根究源。冷面法只能治表,對“急性發(fā)作”有效,解決實質(zhì)問題,還需治本,一般來說,問題行為是環(huán)境、教育的失誤,要由此進行反思,問題出在哪里?找到了失誤,撤消失誤,才能除根,力爭不需要施用冷面法了,這才是最好的。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編輯推薦
對付任性寶寶的絕招
導(dǎo)讀:在幼兒成長過程中,3-4歲是人生的第一“反抗期”。是幼兒性格形成期,也就是常言說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這時期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樣聽話,經(jīng)常和大人“鬧獨立”,總是力圖擺脫大人的約束。有時好像故意與大人“鬧獨立”,總是力圖擺脫大人的約束。有時好像故意與父母和老師作對,你讓他去做的事,他偏不去做,你不讓他去做的事,他偏去做。往往到4—5歲時這種情形依然延續(xù),孩子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不服管教的特性。當大人提出某種要求時,他們往往會說“我不”或“不要你管”,如果大人加以干涉,孩子就容易變得非常暴躁。孩子的這種獨立性傾向常常被大人們認為是不聽話,實際上這是孩子的“反抗”心理,是獨立性個性品質(zhì)發(fā)展的重要標志,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發(fā)育現(xiàn)象。
此時,如果對孩子橫加干涉或者責罵懲罰,孩子可能會暫時變得聽話但同時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則受到傷害,獨立性的發(fā)展便會停滯不前。正確的做法是:因勢利導(dǎo),因材施教,關(guān)注幼兒的反抗心理的同時,對孩子的合理行為與要求,既要滿足且要鼓勵:對幼兒的不合理要求則要采用適當方式加以引導(dǎo),避免采用強硬手段。其實孩子有點“不聽話”并非壞事,往往這種孩子興趣廣泛,有獨立見解,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能力強,心理發(fā)展也較健康。而一個一切聽從大人安排的特別聽話的孩子已經(jīng)不符合時代的要求,同樣是有問題的孩子。
對待任性兒,8種方法就搞定
當孩子提出不合理、過分的要求時,家長應(yīng)注意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給孩子把道理講清楚:這樣做不對,為什么不對,怎樣做才是對的,幫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孩子的是非觀念正是在學(xué)習(xí)處理各種具體事情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在這一過程中,家長可以采取轉(zhuǎn)移、冷處理、適當懲罰等方法把難題巧妙化解。
1、正確引導(dǎo)
讓幼兒看一些故事書、連環(huán)畫之類的書讓幼兒分辨誰是好孩子,誰是壞孩子。提高幼兒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如幼兒畫冊上有兩幅畫兒,一幅是小男孩兒懷里抱著許多玩具,還要媽媽買變形金剛,另一幅是小男孩兒說家里有玩具不要媽媽買了。
2、約法三章
在家長已掌握自己孩子任性行為規(guī)律后,用事先“約法三章”的辦法來預(yù)防任性的發(fā)作。如:每次帶孩子上街,經(jīng)過小商店總是哭鬧著要買好吃的,應(yīng)在上街之前就跟孩子說好:“今天上街經(jīng)過小店如果不要好吃的,就帶你出去?!?/p>
3、冷處理當
孩子由于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fā)脾氣或打滾撒潑時,大人可暫時不予理睬,給孩子造成一個無人相助的環(huán)境,不要露出心疼、憐憫或遷就,更不能和他討價還價。當無人理睬時,孩子自己會感到無趣而作出讓步。事后,家長對孩子簡單而認真地說明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并對他說:“相信你以后會聽話的”之類的話來鼓勵他。
4、轉(zhuǎn)移注意
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為新鮮的事物所吸引,要善于把孩子的注意力從他堅持的事情上轉(zhuǎn)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孩子注意力被轉(zhuǎn)移后,很快會忘記剛才的要求和不愉快。如在玩具商場里,孩子一定要買一個上百元的變形金剛,而家里已有不少類似的玩具,這時家長不要直接回答買還是不買,可以引導(dǎo)孩子:“前面還有更好玩的東西,我們趕緊去看看?!焙⒆右话銜嘈派痰昀镞€有更好的東西,這樣家長可以帶著孩子邊走邊看邊講解,孩子很容易會將剛才的事情忘掉。
5、激將法利
用孩子的好勝心理,激發(fā)起他們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如:孩子在起床后,不洗手臉,還任性地說:“我就不喜歡洗!”家長可以說:“你不是說你像白雪公主嗎?我看白雪公主就比你干凈。”
6、適當懲罰
對于年齡小的孩子,只*正面教育是不夠的,適當懲罰也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吃早飯,家長既不要責罵,也不要威脅,只需飯后把所有的食物都收起來。孩子餓時,告訴他肚子餓是早晨不吃飯的結(jié)果,孩子嘗到餓的滋味以后就會按時吃飯了。
7、適時鼓勵
在幼兒有進步時家長要適時鼓勵,強化幼兒的良好性格的形成,如今天自己主動洗了手臉,家長要說上一句:“今天我們的白雪公主真漂亮!”
8、形成共識
父母對幼兒的要求要一致,祖父母不要護著孩子。如父母教訓(xùn)孩子時祖父母不能阻攔,幼兒有了仗勢,就改不掉任性的毛病。
總的來說,孩子的任性行為一旦出現(xiàn),也不必太緊張,重要的是疏導(dǎo)。切不可時而抓緊教育,時而放松教導(dǎo),憑大人的情緒決定教育態(tài)度。對孩子的任性行為切勿姑息,不允許的行為、不合理的要求一次也不能放松。家長給孩子提出的要求應(yīng)讓孩子有信心可以達到、易于被孩子接受。這種明確的是非觀念,會使孩子確切地感到大人的教育態(tài)度堅決。孩子那種“我獨占”、“我為主”、“服從我”的不良心理和任性行為,將隨著良好環(huán)境與教育的熏陶而消失。
約法三章對付叛逆寶寶
導(dǎo)讀:小時候挺好挺乖,稍微大點就不好管了,愛發(fā)脾氣、動怒、動手,家里有這樣的寶寶,作為家長你會怎么做呢?
1歲以前寶寶一般都非常溫順、乖巧??梢坏?歲,寶寶好像變了個人似的,特別叛逆、易怒,動輒大哭大鬧,令人頭疼不已。2歲是寶寶的第一個叛逆期,在此期間,他的自我意識開始慢慢形成,一方面急于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意愿,一方面尚沒有足夠的自制力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專家建議,在此期間別一味壓制寶寶,要試著從寶寶的角度來看問題,耐心幫助他平穩(wěn)渡過這一時期。這樣每個“叛逆寶寶”都會變成“快樂寶寶”,而“煩惱爸媽”自然也就成了“開心爸媽”!
研究顯示,2歲左右是寶寶人生里的第一個叛逆期。當聽到自己的“小尾巴”對自己說“不”的時候,我們的媽媽不要有受傷或者失敗的想法。孩子的否定行為表明孩子開始產(chǎn)生自主意識,試圖了解周圍的環(huán)境,建立自己的好惡觀念,表達個人的需求,在現(xiàn)實生活中,經(jīng)常表現(xiàn)為孩子對媽媽的話說“不”。雖然孩子有“自我主張”是一件積極的事情,如果媽媽處理不好,也會對孩子的成長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
一、寶寶產(chǎn)生叛逆心理的原因
兩歲左右的孩子開始學(xué)習(xí)思考問題,開始形成自己處世的觀點,并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這時,身體和動作的發(fā)育使他們可以通過動作表示反抗,抵制自己不喜歡的東西。雖然,獨立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一步,但父母不要忘記,兩歲左右的孩子還太小,不知道行為的后果,不能預(yù)見可能發(fā)生的危險。因此,除了保護好孩子的安全外,父母還應(yīng)教他們學(xué)習(xí)考慮他人的感受,重要的事情一定得和父母商量。
二、怎樣的叛逆表現(xiàn)是“正?!钡?/p>
在孩子獨立的過程中,你會遇到以下種種事情:
1、拒絕父母的要求;
2、和父母唱反調(diào);
3、不理睬父母;
4、不要父母摟抱,不和父母親熱;
5、不呆在父母身邊,從父母身邊跑開。
從孩子一歲開始,這些事情就時有發(fā)生,在兩歲左右更加頻繁和激烈。這是因為他們的語言功能沒有發(fā)育完善,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父母的意思,因此不能完全執(zhí)行父母的意思,而且,他們還沒有足夠的詞匯表達自己的感情和需要。所以,在父母會感覺,孩子是和故意他們對著干。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又會變得很“乖”,3-5歲的孩子記憶力增加,思維能力增強,他們通過傾聽和使用語言來學(xué)習(xí)更多的東西,也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三、幫助“叛逆”寶寶渡過反抗期
父母一定要記住:反抗行為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jīng)階段。只有通過父母的幫助,孩子才能順利度過反抗期:
1、情緒緊張的孩子更易反抗
在孩子疲憊和饑餓的時候,就該讓他們休息或者吃一些平常喜歡的零食,有助于緩解緊張的情緒,而不是教他學(xué)習(xí)新東西或做事情。
周圍環(huán)境的變換也會讓孩子緊張,反抗心理加重。比如,當孩子生病時,通常他們的情緒很低落,容易和父母對著干,這時父母應(yīng)理解孩子,在他生病的時候不妨多寬容他們一些。
2、保護孩子的安全
孩子的危險意識不強,因此,他們會做出一些可能會產(chǎn)生危險后果的行為,發(fā)現(xiàn)后,父母應(yīng)立即制止,然后你要好好地和孩子溝通,讓他了解自己行為的后果。比如說,孩子在大街上跑得非常高興,但可能被車子撞倒。你要告訴他:“媽媽不能讓你在大街上跑,因為這里車子很多,如果被車子撞到,會受傷,非常疼?!?/p>
3、讓孩子學(xué)會與人合作
舉例告訴孩子,詢問與命令產(chǎn)生的效果截然不同,比如“把書拿給我,好嗎?”和“把書拿給我!”。還有,告訴孩子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例如你想要孩子小心一點,你可以說“輕輕地拿起那個杯子”,不要說“不要把杯子打壞!”
4、父母的要求應(yīng)合理
對小孩子來說,讓他跟小朋友交換玩具比讓他無償?shù)匕炎约旱耐婢呓o小朋友更容易。讓孩子用語言表達要求,但不能縱容他的不良習(xí)慣。如果你遇到孩子在超市里大吵大鬧地要蛋糕,不要因為周圍人的目光讓他得逞。你可以把他帶出來,用平靜的語言告訴他:“因為你的表現(xiàn)很差,所以媽媽不能給你買蛋糕。如果你想吃蛋糕應(yīng)該對媽媽說?!甭睾⒆泳蛯W(xué)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5、做好孩子的榜樣
父母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思想和行為,因此,父母要控制自己的行為,不要讓抵觸情緒控制自己,特別是在孩子面前。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確實毫無原因地產(chǎn)生抵抗行為,不要因為覺得煩而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這樣做對孩子、對你自己都是很好的選擇。
四、叛逆期出現(xiàn)問題后怎么辦
比如易怒、情緒低落都是孩子不可避免出現(xiàn)的一種狀態(tài),但孩子如果長時間處于這種狀態(tài)就屬于不正常的現(xiàn)象了。因此,當發(fā)現(xiàn)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的確發(fā)生問題時,最好的方法是及時尋求醫(yī)生和專業(yè)人士的幫助,千萬不能聽之任之。
1理解寶寶的感受。我不再把自己放在寶寶的對立面,而是學(xué)著站在寶寶的立場用心去體會他的感受。
2找出抗拒的心理原因。理解不等于不立規(guī)矩,不過在給寶寶立規(guī)矩的時候,對于那些他始終很抗拒的規(guī)定,我不再不由分說地“強制執(zhí)行”,而是找出寶寶產(chǎn)生抗拒心理的原因,再想辦法解決。
3給情緒找個宣泄口。教育專家認為,很多時候,寶寶有意做出一些大人不允許的事情,是為了宣泄不良情緒或不安感。鑒于此,果果再發(fā)脾氣的時候我不再責罵或體罰他。
4尋找寶寶的良好表現(xiàn)。表揚能間接地讓寶寶明白是非,所以我更留心果果的一些良好表現(xiàn),及時地提出表揚。
5給寶寶一定的自主權(quán)。既然寶寶處于逆反期,有些事我就不再做硬性規(guī)定,而是有條件地讓果果享受民主權(quán)利。
6不處處約束。寶寶就是寶寶,不能用你的標準來處處約束他,對他的行為最好“有所管有所不管”。
五、3種方法緩解叛逆期的親子沖突
1、多項選擇法
在親子間發(fā)生對抗沖突的時候,你不必急于將自己的意見堅決執(zhí)行。我們可以試試這樣的方式:“寶寶,必須睡覺了,因為明天我們還要做很多事情。如果你現(xiàn)在還不想睡覺,可以選擇再聽一個故事或者玩十分鐘,你選擇哪一個?”這種多項選擇法在與寶寶打交道的過程中十分有效,很多寶寶即使兩個方案都不是他原來想要的,但是他喜歡自己拿主意、做決定的感覺,所以能接受,并且因為方案是自己選擇的,所以執(zhí)行起來十分利落。你不妨一試。
2、約法三章法
寶寶生來就是有秩序感的,可以利用這種心理和他共同商定日常的作息時間及對某些事情的處理方式——要共同商定,否則一個外在的規(guī)則會被寶寶視作異己加以排斥。一旦他參與了制定,他便會覺得這些規(guī)則很神圣,會努力遵守。你也要認真對待你寶寶的約定,在發(fā)生沖突的時候,你可以提醒他遵守約定。
3、角色扮演法
輕松的親子游戲能讓寶寶明白應(yīng)該做什么。你可以裝成一個做事拖沓又極不聽話的孩子,讓寶寶扮演媽媽的角色,看看他是如何來對待你的。有的寶寶會用你常用的方式對你,也有的寶寶會用他心目中期望的你對待他的方式對待你,你需要細心觀察。通過角色扮演,親子之間的對抗自會消彌不少哦!
怎樣應(yīng)對任性的寶寶?
導(dǎo)讀: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要求,哭鬧是孩子最常用的手段。而很多父母怕的就是孩子這一招。一旦孩子哭鬧起來,父母馬上繳械投降,不但無條件滿足孩子的要求,而且常?!俺~”完成“任務(wù)”。
“不,不,不給我買變形金剛我就不回家!”玩具店前,濤濤大聲喊叫,無論父母怎樣哄,濤濤就是不松口,執(zhí)拗地堅持著。他常用這種方法向父母要東西,而且“拗”勁一上來,想要什么就一定要得到什么。
那么,面對這種任性的孩子,家長該怎么應(yīng)對呢?
孩子有四種“武器”
為了達到某種目的,3-8歲的孩子大都學(xué)會使用以下的四種“武器”。
兵器譜排行第一:哭鬧
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要求,哭鬧是孩子最常用的手段。而很多父母怕的就是孩子這一招。一旦孩子哭鬧起來,父母馬上繳械投降,不但無條件滿足孩子的要求,而且常?!俺~”完成“任務(wù)”。
兵器譜排行第二:哀告
乞求孩子是可愛的,當他向父母哀告乞求要某樣?xùn)|西時,沒有幾個父母抵擋得住他的溫柔進攻。
兵器譜排行第三:死纏爛打
“持久戰(zhàn)”的理論對孩子來說再熟悉不過了。他的目的是要用“磨”來讓父母答應(yīng)他的要求,而且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兵器譜排行最后:賭氣噘嘴、不說話、摔東西、不吃飯……
孩子賭氣的時間,一般持續(xù)得較長,因為孩子已掌握了心理戰(zhàn)的秘訣,沒耐心的父母只好舉手投降。
父母“應(yīng)戰(zhàn)”只宜智取
粗暴地對待孩子的要求是不明智的,拒絕孩子需要技巧。
攻心為上
父母首先要有良好而堅定的心理狀態(tài)。不要認為拒絕孩子會造成傷害,相反,這恰恰是對他最好的教育。要想培養(yǎng)一個棒孩子,那么面對他最初的不合理要求,父母一定要堅決地說“不”,不能有絲毫心軟。
以退為進
父母可以先退一步。比如孩子想要一個不能給他的東西時,媽媽可以這樣說:“這是媽媽的,媽媽現(xiàn)在不用,可以給你玩一下,不過明天你就得還給媽媽?!比缓笠酝藶檫M——第二天提醒孩子:“寶寶,把東西還給媽媽,以后想要的時候再跟媽媽說?!?/p>
預(yù)先申明
孩子一般都容易忘記預(yù)先的約定,所以一定要給他定個規(guī)矩,一旦孩子破壞了規(guī)矩就要按規(guī)矩處理。比如和孩子約定:早上爸爸要上班,你必須按時起床,按時吃早餐,才能準時送你去幼兒園。如果你起床晚了,就只好放棄早餐,因為你要為你的行為負責。一旦孩子賴床,就要把他的早餐收走,并告訴他:對不起,寶寶,我們有約在先,不能隨意破壞。
說一不二
對待孩子的要求不能“先抑后揚”?!跋纫趾髶P”的做法會讓孩子認為父母好“欺負”,從而無理要求越來越多,“級別”越來越高,一旦父母不能滿足他的要求,他就會產(chǎn)生偏激心理,造成意想不到的惡果。因此,拒絕孩子,一定要從一而終。
“戰(zhàn)后”要善后
父母對孩子說“不”之后,要耐心向孩子解釋拒絕的理由,讓他明白“不行”的道理。拒絕孩子而不給他被拒絕的理由,會讓他覺得受了委屈,甚至產(chǎn)生焦慮、恐懼、煩躁不安和悲憤絕望的心理。雖然這種解釋孩子不一定聽得懂,但是至少能讓他明白:父母拒絕他是有理由的。
如何應(yīng)對任性寶寶
導(dǎo)讀:對于愛任性發(fā)脾氣的小孩,家長要在分析原因的基礎(chǔ)上,冷靜處理。
如果家里有個任性的孩子,往往弄得家長又氣又急,打也不成,說也不聽,家長一點辦法都沒有。那么,面對任性的孩子,家長到底應(yīng)該怎么辦呢?
事實上,任性是孩子一種不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的反映,往往是他們用來要挾父母,滿足自己某種需要的一種手段。因為兒童的思維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常常根據(jù)自己的向往、興趣,向父母提出這樣或那樣的要求。如果家長對孩子的要求總是無原則地滿足,就會使接子養(yǎng)成任性、專橫的毛病;而如果家長總是針鋒相對地強制孩子服從父母的意愿,這也只能在一時、—事上奏效,并不能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xí)慣。遇到這種情況,比較有效的做法是家長可利用孩子注意力容易轉(zhuǎn)移的特點,將孩子的注意力從一個不恰當?shù)男袨槟繕?,轉(zhuǎn)栘到另一個恰當?shù)膶ο笊先?。比如當孩子發(fā)脾氣時,家長可用有趣的玩具轉(zhuǎn)移一下他的注意力,并抱一抱,親撫一下。再比如孩子鬧著要玩一件危險的物品時,家長可立刻用另—樣吸引孩子注意的物件或現(xiàn)象引誘孩子,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任性的興奮點得以淡化。
有的家長認為.對孩子的任性不能遷就,要采取強硬手段,絲毫不能退讓。孩子要這樣做.我偏不許;孩子要什么,我偏不給;孩子要買什么,我偏不給買。其實,當家長的態(tài)度和孩子的愿望恰好發(fā)生矛盾,雙方處于相持的僵局時,家長不妨可以做出暫時的讓步。當然暫時的讓步并不是遷就,而是為了擺脫僵局,緩和矛盾,以便另找合適的機會進行教育。家長可以用“許諾”的方法,來暫時轉(zhuǎn)栘孩子的注意力,緩和矛盾。比如,孩子想要一種什么東西,家長一時拿不出來,家長就可以說:“等一會兒,我給你找?!被蛘呒议L根本沒有孩子想要的那種東西,家長可以說:“我給你—個別的東西吧?!痹谶\用“許諾”的方法時,家長一定要注意做到言而有信,答應(yīng)孩子的事情,事后一定要兌現(xiàn)。有的家長誤以為孩子小,過一會兒就忘了,對孩子許諾的事,不必當真。甚至有些家長,有時為了制止孩子的某種行為,讓孩子聽活,隨口答應(yīng)孩子提出的一些要求,如“給孩子買什么”、“帶孩子上哪兒去玩”等等,以為如此哄騙一下就可以過去了。其實,這種做法不僅不能達到教育目的,反而會使孩子不相信家長,使家長的威信在孩子心目中降低。有的孩子還可能從家長身上學(xué)會說謊、欺騙,養(yǎng)成不誠實的惡習(xí)。
有的孩子喜歡任性發(fā)脾氣,家長怎么哄也哄不祝一般來說,孩子任性發(fā)脾氣,通常是由于以下幾種原因:一是受到委屈,無法解釋;二是受到某種打擊或刺激;三是有要求而表達不清;四是父母常發(fā)脾氣,小孩子模仿;五是希望別人注意他而故意發(fā)脾氣。因此,對于愛任性發(fā)脾氣的小孩,家長要在分析原因的基礎(chǔ)上,冷靜處理。
妙招對付霸道寶寶
第一,不予理睬。如果婉言相勸仍然無效,父母不妨對孩子來個不理不睬,在不會使孩子太難堪的情形下,堅決采取這個行動。
第二,引發(fā)孩子良好的行為。從行為治療的觀點來看,如果孩子某方面的行為不好,父母則要設(shè)法引發(fā)他另一方面的良好行為。當孩子的良好行為出現(xiàn)時,則要鼓勵他,稱贊他,以強化孩子的這種行為。說得具體一點,就是當霸道的孩子表現(xiàn)出禮讓溫和的行為時,要不失時機地給予他獎賞和鼓勵。
第三,設(shè)法使孩子發(fā)泄過剩的精力。平時要多讓孩子從事體力方面的活動,并給予適當?shù)妮o導(dǎo),使孩子過盛的精力得以發(fā)泄,同時還可藉圖書、音樂熏陶孩子的性情,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第四,讓孩子飼養(yǎng)小動物。孩子在喂食、撫摸小動物的過程中,可以培養(yǎng)起愛憐弱小之心,霸道之氣會逐漸減少。
第五,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霸道的孩子認為霸道是一種獲得滿足的方式,這樣的孩子在孤單的環(huán)境里霸道行為顯得更為強烈,因此,不妨多帶孩子參加孩子間的社交活動,如生日聚會等,讓孩子在歡愉的氛圍中產(chǎn)生建立良好人際關(guān)系的欲望。
如何對付淘氣寶寶
導(dǎo)讀:一兩歲的孩子會走能跑,眼界也開闊了許多,他們的好奇心只會有增無減。與此同時,在他們出人意料的行為之中,包含危險的幾率也就相應(yīng)增加了很多很多。
好奇的、可愛的、無所不能的寶寶們,他們每天每天都在創(chuàng)造著讓你或欣喜或驚訝或憤怒或無可奈何的“事跡”。可是有的時候,他們也會做出一些打死我也想不到的事兒來!如果孩子吃了狗狗的食物,如果孩子濕著頭發(fā)吹冷風,如果孩子擅自喝了他的小兒維生素……看看這里的建議,也許會對你做一些臨時的緊急處理有所幫助。
如果孩子吃了狗食……
假如孩子由于好奇或者根本不知情的情況下,吃了自家或別人家的狗食,通常狀況下,他應(yīng)該是沒有事兒的?!半m然狗食不應(yīng)該進入到孩子的肚子里,但是狗食本身并不是毒藥。它的主要組成是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zhì)以及水分?!蹦彻芳Z公司的獸醫(yī)專家DanCarey醫(yī)生說,“如果孩子因為吃得太多或者其他原因發(fā)生了嘔吐,你就需要立即帶他去醫(yī)院,讓醫(yī)生進行處理了?!?/p>
如果孩子喝了浴缸里的水……
假如在洗澡的時候,天生就愛水的小家伙不管是一不留神還是存心故意,喝了好幾大口洗澡水,請不知如何是好的媽媽放心吧!“孩子不會因此遭受什么細菌感染——除非他是和其他寶寶一起在洗澡,這樣就說不準了。通常狀況下,單純的肥皂水很可能會讓他干嘔或者嘔吐,也可能會使他腹瀉?!泵绹~約大學(xué)醫(yī)學(xué)中心的臨床微生物學(xué)主任、PhilipTierno博士說,“所以,最好不要讓寶寶和別的寶寶一起洗澡,并且監(jiān)督好他,畢竟喝了肥皂水的滋味兒不好受。”如果孩子在冬天用舌頭舔了冰涼的金屬桿……寶寶總是像一只頑皮的小狗,喜歡用他們的嘴去檢驗他們覺得有興趣的東西。假如冬日戶外出游的時候,寶貝趁你不備伸,出小舌頭舔了一下某個金屬柵欄,那么,糟糕的事情就會發(fā)生了!
“舌頭上的唾液會在冰冷的金屬桿上結(jié)晶,可憐的小舌頭就會粘在金屬桿上?!泵苄鶅和t(yī)院急診部的主任StephenKnazik告誡父母,“這時候,千萬要固定住寶寶的頭,千萬不可以讓他任意晃動,這樣他會將舌頭的表層組織撕扯下來,造成流血和肌肉的損傷。這時候,你要趕緊找來溫水,澆在寶寶舌頭和金屬桿粘住的部位,使冰晶融化,它們就能夠分開了?!?/p>
如果孩子喝了大半瓶小兒維生素……
假如在一個你萬萬沒有想到的時候,你的淘氣寶寶悄沒聲息地喝了大半瓶小兒維生素,猛然發(fā)現(xiàn)繼而驚惶失措的父母請你們暫且冷靜——這時候你需要立即確認的是:他是不是確實誤服了“小兒維生素”,檢查一下周圍,是不是他還吃了其他的東西,然后,確認他喝了多少(你應(yīng)該知道之前大概剩的量,再看看地上有沒有灑的)。記錄下這些信息,和孩子誤服的時間,以及之前的狀況(吃過什么東西,做過什么運動等等)。萬一之后孩子需要就醫(yī),這些信息對于醫(yī)生來說都是十分必要的。
威斯康辛州有毒物品中心兒童門診的高級護士AnnaTravis說:“如果僅僅是維生素的嬰幼兒補充劑,一般會被認為是安全的,不存在特別嚴重的危險。只要其中不含有鐵劑或者氟化物。但它也可能會引起孩子一時的腹痛、嘔吐或者腹瀉?!?/p>
但是對父母來說,最關(guān)鍵的還是把所有不該“擅自”進孩子口的東西,都高高放起。
如果孩子頭發(fā)沒干就跑到屋外……
你正收拾給寶寶洗澡后的“殘局”,“可惡的”寶寶頭發(fā)還沒有完全干,就沖到陽臺上去開著窗戶看雪花飄,你呵斥著把他叫回來,最擔心的就是他會感冒!“孩子會挨凍,那是必定無疑的了。但是寒冷會導(dǎo)致感冒只是一種想象,真正導(dǎo)致感冒的是病毒或者細菌。”Knazik博士說,“不過,如果濕著頭發(fā)在寒冷的空氣中呆上30分鐘以上,頭皮和耳朵是直接受傷害的,很容易出現(xiàn)凍傷的危險,甚至出現(xiàn)體溫降低。”
所以,對于不懂事的小寶寶,最好首先迅速擦干他的頭發(fā),并且有人監(jiān)督著他,等他頭發(fā)徹底干了,穿暖了,再帶他出去玩兒。
如果孩子發(fā)脾氣的時候憋氣……
寶寶發(fā)脾氣,除了哭、除了煩躁,居然還常常憋氣,憋得臉通紅,眼睛瞪得大大的,憋得爸爸媽媽好害怕!憋氣會不會把寶寶憋壞?
“小寶寶發(fā)脾氣的時候出現(xiàn)憋氣的狀況是非常普遍的?!蓖箍敌羶和t(yī)院的臨床兒科醫(yī)生、醫(yī)學(xué)博士DeWitt說,“如果你的孩子是那種性格特別頑固的,那么他就更容易出現(xiàn)憋氣,而且還可能最終會昏倒。這種暈厥是他自己身體得以使得血液和氧氣回流大腦的方式。暈厥會持續(xù)幾秒鐘。但是如果5~10秒中之后,寶寶還沒有醒來并且正常呼吸,你就需要立即帶他去醫(yī)院或者撥打急救電話了。
Tips
一兩歲的孩子會走能跑,眼界也開闊了許多,他們的好奇心只會有增無減。與此同時,在他們出人意料的行為之中,包含危險的幾率也就相應(yīng)增加了很多很多。父母們一定要加強監(jiān)督:
水:孩子天生愛水,看到水就“瘋狂”。走在水邊一定要拉緊了他們,不管多么淺的水塘。
電:剃須刀、吹風機、電冰箱、電視機、洗衣機……
孩子走動的范圍大,他能夠著的范圍也大了,很多時候防不勝防。不可能跟著孩子的時候,該切斷的電源一定要切斷。
垃圾:孩子純潔之心,什么都是寶物。在戶外游玩,特別注意不要讓孩子亂揀垃圾。這些不明垃圾,很容易在你發(fā)現(xiàn)它們之前就給孩子造成了不必要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