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案例:不妨讓孩子當“小老師”

發(fā)布時間:2021-06-08 幼兒園當老師游戲 幼兒園孩子因被批評扔凳子砸老師 幼兒老師故事

劉老師能夠在幼兒的興趣點上,融入多種教育,真正使幼兒成為語言的運用者、建構者。這是值得提倡的。

有一天,在早餐后的自由活動中,平時不太愛講話、做事有點拖拉的王子木小朋友對我說,他會用紙做立體的小天鵝了,還說他是從《大風車》中學來的?,F(xiàn)在他想做一只,并請我給他提供大一張大一點的硬紙。我立刻滿足了他的要求。于是,他高興得又是畫,又是剪。一會兒,一只美麗的立體天鵝做成了,還真像。接著,他又同我商量:想教小朋友做。這時我有點猶豫了,按常規(guī)當時是我組織教育活動的時間了,但我又不忍心扼殺孩子的這個愿望。敢于提出這種要求的孩子還是第一個,更何況是在學習時很被動的王子木。于是,我決定打破常規(guī),由王子木代我上一次“課“,滿足他的要求。主意一定,我和王子木一起快速地準備了各種材料。我把孩子們組織好,王子木細致地講解、演示”天鵝“的做法。活動室里異常安靜,每個孩子都聚精會神地盯著這位“小老師”。孩子們開始操作了,“小老師”耐心地指導著有困難的同伴,還真像那么一回事?,F(xiàn)在當“小老師”的王子木與平時簡直判若兩人。在他的指導下,其他小朋友完成的作品也出乎意料地快捷、完整。王子木和小朋友們還有我的臉上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是滿足!是成功!是贊嘆!

更令我沒想到的是第二天,第三天又有幾位小朋友(包括王子木)跑來對我說:“老師,我看圖書學會做帽子了,我想教小朋友做帽子?!薄袄蠋?,我跟小姐姐學會做不倒翁了,我也想教

小朋友做不倒翁?!眴眩∵@可給我出了個難題。這樣下去準會“一發(fā)而不可收拾”,其他的教育目標什么時間來完成呢?孩子要全面發(fā)展,也不能只做手工啊。于是我把這件事作為一個“問題”,組織孩子們討論。在我的啟發(fā)、誘導下,他們很快做出了決定:每周周末開展一次“跟我學”的主題活動,由自愿者當“小老師”,學習內容自己確定,學習材料自己籌備,小朋友可以根據自己的愿望選擇他喜歡的學習內容和喜歡的“小老師”。

經過幾次這樣的活動,我發(fā)現(xiàn)原來不愛說話的孩子當起“小老師”來也滔滔不絕地講話,不愛做手工、動手能力弱的孩子也想方設法向家長、電視、圖書討教,并能將捕捉到的新信息及時地傳遞給同伴??傊?,這項活動,鍛煉了孩子們的組織能力。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操作能力、獲取信息、傳遞信息的能力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我認為更重要的是這項活動激發(fā)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這種興趣又激勵孩子們去尋求、去探索、去實踐。這種積極的態(tài)度將直接影響和促進孩子們各方面的發(fā)展,會使他們終身受益。

評析

當幼兒的想說、愿說的需要與教師的計劃發(fā)生矛盾時,教師應將幼兒的興趣與需要視作寶貴的教育資源。

這一教育事例,讓挖們深切地感受到,當幼兒想說、愿說的需要與教師的疾患發(fā)生矛盾時,教師如能尊重幼兒的想法,滿足其意愿,及時地調整教育計劃,自然地將教育融入幼兒的需要之中,幼兒就會成為主動的、快樂的學習者。同時,教師尊重、平等、接納的態(tài)度,會使幼兒產生表達的自信。教師的支持與鼓勵,會成為幼兒主動學習和發(fā)展的基石。

當幼兒的交流愿望與教師的計劃發(fā)生矛盾時,劉老師采用了如下教育措施:

1.打破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為幼兒提供表達與表現(xiàn)的舞臺。

面對孩子的請求,劉老師敢于打破“教師教,幼兒學”的教育模式,及時調整教育計劃,接納幼兒的想法,與幼兒進行角色互換,為幼兒提供表現(xiàn)的機會,讓他們過一把當老師的癮。他們能以小老師的身份在集體面前進行表達,進行分享。同時,老師又和他們一起進行教學準備,為幼兒的成功提供必要的支持與幫助

當面對眾多孩子的請求時,劉老師充分相信他們,將自己的“顧慮”作為問題交與孩子們討論,讓他們自己進行決策,使更多的孩子都有了表現(xiàn)與表達的機會。由此,產生了系列活動。

2.讓幼兒的興趣與需要,成為寶貴的教育資源

“小老師”系列活動是由幼兒發(fā)起、以幼兒為主體的語言交流活動。首先,“教”者要自己努力學習教的內容,選擇教的內容。其次,要自己制訂“教”的計劃,準備教的材料。在教的過程中,他們要自己組織語言,并學習如何通過語言傳遞自己的經驗。在與同伴的相互作用中,“教”者要主動地運用和調整語言與他人溝通,從而使幼兒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理解了語言的意義,提高了語言能力,積累了多方面的經驗。

劉老師能夠在幼兒的興趣點上,融入多種教育,真正使幼兒成為語言的運用者、建構者。這是值得提倡的。

有一天,在早餐后的自由活動中,平時不太愛講話、做事有點拖拉的王子木小朋友對我說,他會用紙做立體的小天鵝了,還說他是從《大風車》中學來的?,F(xiàn)在他想做一只,并請我給他提供大一張大一點的硬紙。我立刻滿足了他的要求。于是,他高興得又是畫,又是剪。一會兒,一只美麗的立體天鵝做成了,還真像。接著,他又同我商量:想教小朋友做。這時我有點猶豫了,按常規(guī)當時是我組織教育活動的時間了,但我又不忍心扼殺孩子的這個愿望。敢于提出這種要求的孩子還是第一個,更何況是在學習時很被動的王子木。于是,我決定打破常規(guī),由王子木代我上一次“課“,滿足他的要求。主意一定,我和王子木一起快速地準備了各種材料。我把孩子們組織好,王子木細致地講解、演示”天鵝“的做法?;顒邮依锂惓0察o,每個孩子都聚精會神地盯著這位“小老師”。孩子們開始操作了,“小老師”耐心地指導著有困難的同伴,還真像那么一回事。現(xiàn)在當“小老師”的王子木與平時簡直判若兩人。在他的指導下,其他小朋友完成的作品也出乎意料地快捷、完整。王子木和小朋友們還有我的臉上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是滿足!是成功!是贊嘆!

更令我沒想到的是第二天,第三天又有幾位小朋友(包括王子木)跑來對我說:“老師,我看圖書學會做帽子了,我想教小朋友做帽子?!薄袄蠋?,我跟小姐姐學會做不倒翁了,我也想教小朋友做不倒翁?!眴?!這可給我出了個難題。這樣下去準會“一發(fā)而不可收拾”,其他的教育目標什么時間來完成呢?孩子要全面發(fā)展,也不能只做手工啊。于是我把這件事作為一個“問題”,組織孩子們討論。在我的啟發(fā)、誘導下,他們很快做出了決定:每周周末開展一次“跟我學”的主題活動,由自愿者當“小老師”,學習內容自己確定,學習材料自己籌備,小朋友可以根據自己的愿望選擇他喜歡的學習內容和喜歡的“小老師”。

經過幾次這樣的活動,我發(fā)現(xiàn)原來不愛說話的孩子當起“小老師”來也滔滔不絕地講話,不愛做手工、動手能力弱的孩子也想方設法向家長、電視、圖書討教,并能將捕捉到的新信息及時地傳遞給同伴??傊?,這項活動,鍛煉了孩子們的組織能力。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操作能力、獲取信息、傳遞信息的能力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我認為更重要的是這項活動激發(fā)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這種興趣又激勵孩子們去尋求、去探索、去實踐。這種積極的態(tài)度將直接影響和促進孩子們各方面的發(fā)展,會使他們終身受益。

評析

當幼兒的想說、愿說的需要與教師的計劃發(fā)生矛盾時,教師應將幼兒的興趣與需要視作寶貴的教育資源。

這一教育事例,讓挖們深切地感受到,當幼兒想說、愿說的需要與教師的疾患發(fā)生矛盾時,教師如能尊重幼兒的想法,滿足其意愿,及時地調整教育計劃,自然地將教育融入幼兒的需要之中,幼兒就會成為主動的、快樂的學習者。同時,教師尊重、平等、接納的態(tài)度,會使幼兒產生表達的自信。教師的支持與鼓勵,會成為幼兒主動學習和發(fā)展的基石。

當幼兒的交流愿望與教師的計劃發(fā)生矛盾時,劉老師采用了如下教育措施:

1.打破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為幼兒提供表達與表現(xiàn)的舞臺。

面對孩子的請求,劉老師敢于打破“教師教,幼兒學”的教育模式,及時調整教育計劃,接納幼兒的想法,與幼兒進行角色互換,為幼兒提供表現(xiàn)的機會,讓他們過一把當老師的癮。他們能以小老師的身份在集體面前進行表達,進行分享。同時,老師又和他們一起進行教學準備,為幼兒的成功提供必要的支持與幫助

當面對眾多孩子的請求時,劉老師充分相信他們,將自己的“顧慮”作為問題交與孩子們討論,讓他們自己進行決策,使更多的孩子都有了表現(xiàn)與表達的機會。由此,產生了系列活動。

2.讓幼兒的興趣與需要,成為寶貴的教育資源

“小老師”系列活動是由幼兒發(fā)起、以幼兒為主體的語言交流活動。首先,“教”者要自己努力學習教的內容,選擇教的內容。其次,要自己制訂“教”的計劃,準備教的材料。在教的過程中,他們要自己組織語言,并學習如何通過語言傳遞自己的經驗。在與同伴的相互作用中,“教”者要主動地運用和調整語言與他人溝通,從而使幼兒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理解了語言的意義,提高了語言能力,積累了多方面的經驗。YjS21.coM

劉老師能夠在幼兒的興趣點上,融入多種教育,真正使幼兒成為語言的運用者、建構者。這是值得提倡的。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編輯推薦

案例:孩子們吵著當小狗


娃娃家里有五六個小朋友,燦燦和聰聰在吵,惠惠來告訴我:“老師,老師,燦燦和聰聰在吵著當小狗?!蔽矣悬c不可思議:為什么不愿當爸爸媽媽,反而都爭著吵著當小狗呢?我安靜地觀察,只聽燦燦在說:“我是小狗,我可以不干活,吃東西,家里臟了也不用整理。”哦,原來小狗的樂趣是可以好吃懶做。我這才明白他們爭著當小狗的真正原因。

看見這種情況我沒有批評他們,而是借此機會對他們進行了一次正面教育:“人是靠自己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世界,人勞動是最光榮的。小狗、小貓是動物,它們與人不同,它們得不到人的尊敬?!笨珊⒆勇犃怂贫嵌N液鋈桓械竭@樣的教育是如此的無力。于是,我想:如果我們將兒童放在一個真實的情景之中,讓幼兒自己作出判斷。再組織討論,結果會怎么樣呢?

第二天午餐前,我又一次組織孩子們對此展開了討論。洋洋說:“狗是動物,它只能靠人們喂養(yǎng)來活著,如果不聽主人的話,會被主人趕走。”元元說:“如果是獵狗很辛苦的,每天要聽警察叔叔的話訓練。”

反思:

兒童是一個生活在社會中的能動的主體,他們總是有意無意地模仿社會中的一切自然現(xiàn)象。所以,我們應在指出他們不正確的道德認知和行為的同時,讓他們到真實的生活情景中去觀察,去經歷內心沖突,去積極體驗,從而真正理解社會中的道德認知和良好行為。

在本案例中,當我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不僅模仿小狗,而且對小狗的好吃懶做心生羨慕,已分不清人和動物的本質,便立即意識到這一現(xiàn)象不容忽視。但當我發(fā)現(xiàn)說教方法不奏效時,便及時調整教育策略,讓孩子把問題帶回家,通過調查、觀察、討論、發(fā)現(xiàn)問題,同時也解決問題,教育效果佳。由此可見,在貫徹落實>時,要想把先進的教育觀念真正轉化為教育實踐,惟一的辦法是到實踐中進行不斷的磨合。

案例:讓孩子愛上老師,愛上幼兒園


[案例]

今天早上浩浩來得很晚,九點二十分,小朋友們都快做完早操了,他才在爺爺?shù)拇叽傧滦牟桓是椴辉傅淖哌M教室。剛把書包放好,浩浩就一陣風似的沖出教室,死死拉住正準備離去的爺爺說:“爺爺,你跟老師說!快說呀!”爺爺很無奈的對我說:“胡老師,浩浩經常要上廁所,你就讓他去?!蔽乙汇叮南胛覜]有不讓他去呀!連忙說:“不用擔心,他想上的時候我們都讓他去的。是不是,浩浩?快進去做操吧?!焙坪坡犖疫@樣說,只好低著頭走進教室。但是不到兩秒鐘又沖出教室,拉住爺爺,紅著眼睛說:“爺爺你中午來接我,吃完飯就接!”爺爺連忙搖頭:“不行,你要在幼兒園睡午覺,下午還要上課呢?!焙坪埔宦牋敔敳淮饝?,立即跺腳哭喊道:“不行,你中午一定要來接我,不接我明天就不來幼兒園!”爺爺又生氣又無奈的說:“你怎么這么不聽話呢,幼兒園怎么能不上呢?快進去!”浩浩不聽,還是死死拉住爺爺。

我看不干預不行了,就走過去說:“爺爺你先回去,我來跟浩浩說?!比缓髧烂C的對浩浩說:“浩浩要聽話,快進來!”浩浩看看我嚴肅的眼神,終于放開爺爺?shù)氖?,慢慢的走回教室?/p>

待全班幼兒做完早操,我將浩浩叫到一旁給他講道理,告訴他:每個小朋友都要上幼兒園,在幼兒園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本領,這樣才能變得更聰明,才不會落在別的小朋友后面。每個幼兒都有自尊,都希望自己比別人能干,聽了我的話,他點點頭,臉色舒緩了許多。

在教學活動中,我盡量多讓他參與活動,多回答問題,提起他的學習興趣;在自由活動時,我主動與他聊天,耐心傾聽他說話,我還鼓勵他與同伴一起玩,體驗在家里體驗不到的同伴交往的樂趣;當他要上廁所時,我微笑的點頭同意??傊?,盡量讓他體會老師的關愛,讓他知道老師很關心他、尊重他,其他的幼兒也愿意接納他。

一個上午下來,浩浩的心情變好了許多,不再提起要回家的事,中午吃完飯與其他幼兒一起做了會兒游戲,就乖乖上床睡覺了。

[分析與思考]

;浩浩雖然性格內向,但平時很喜歡上幼兒園,也愿意和老師親近,有時還會悄悄和我說想當值日生。可是他近段時間情緒很不穩(wěn)定,常常要家長連哄帶勸才愿來幼兒園,在班上也常常無端的哭。昨天早上是與媽媽說好了中午接回家睡午覺才乖乖上幼兒園的,今天爺爺不答應就又哭又鬧。

浩浩為什么會有這些反常表現(xiàn)?我從幼兒自身和教師兩方面總結了一下,可能有以下原因:

一、幼兒自身原因。

首先,近段時間浩浩的身體不適,經常上廁所,有時一頓飯的時間就要跑兩三趟廁所,睡午覺也要去三四次。身體的不適使浩浩情緒大受影響。

其次,浩浩性格內向,家人過分的保護和幫助更使他不能獨立面對困難。從平時觀察可以看出,浩浩家長對其采取的是溺愛型的教養(yǎng)態(tài)度。這種教養(yǎng)態(tài)度“容易導致孩子不當?shù)男袨楹筒涣嫉男愿?,這已被許多調查研究所證明。由于父母傾注給孩子的愛撫程度很強,超過了一般限度,使孩子容易成為‘問題兒童’:……精力不集中,做事粗心,意志薄弱等,形成一系列不適合社會要求的行為習慣和性格特征。”[i]浩浩平時的確有上述的表現(xiàn),現(xiàn)在生理上的不適更加劇了其問題行為。

第三,通過了解,浩浩是在本園上的小班,中班時轉了園,現(xiàn)在又轉回本園讀大班,環(huán)境的不斷轉換也可能成為他情緒不穩(wěn)定的一個因素。

二、教師的方面的原因。

首先,教師沒有對幼兒的在學習生活中的細微反常表現(xiàn)引起足夠的重視,沒有讓他與教師建立起良好的安全型依戀。

“依戀一般指個體的人對某一特定個體的長久持續(xù)的情感聯(lián)系。依戀的主體是特定社會環(huán)境中的人,可以是兒童也可以是兒童的父母或其他看護者;依戀的客體或對象一般是能形成對主體的感情呼應并與之建立強烈感情聯(lián)結的特定個體,特殊情況下,也可以是某一特定群體?!盵ii]

《學前兒童發(fā)展心理學》告訴我們,教師應與幼兒建立良好的安全性依戀關系,不可以為幼兒不懂什么感情,隨意忽略幼兒的感受。

浩浩剛開始出現(xiàn)上廁所頻繁現(xiàn)象時,我沒有問明原因,武斷的認為他是想以上廁所為名,逃避各種學習活動和午睡,不但沒有給予特別的關愛,還對他進行了呵斥。我的錯誤想法和做法使浩浩和我之間用半個學期建立起來的安全型依戀關系歸于瓦解。這就使浩浩本來就脆弱的心靈受到很大的傷害,產生了害怕老師、排拒老師、不愿上幼兒園的情緒。

其次,教師對幼兒沒有足夠的尊重,忽略了他的自尊發(fā)展。

“自尊是指個體在社會比較的過程中所獲得的有關自我價值的積極的評價與體驗?!?/p>

“教師也是兒童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師的提問方式、教師對兒童的期望、師生間的言語和非言語溝通方式及日常的接觸對兒童的自尊發(fā)展都具有重要影響。”

然而,在日常接觸中,我沒有完全顧及到浩浩的自尊。有幾次與其他教師談論浩浩的情況,說他經常上廁所會影響正常學習和活動,會讓他更加落后于其他幼兒,家里沒有對他進行良好的教育,讓他一點困難都不能克服等談話,都沒有避開他。這些話可能嚴重傷害了他的自尊心,讓他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在幼兒園呆著沒意思。

由于以上種種原因,浩浩在幼兒園表現(xiàn)的更沒自信,而“兒童的同伴關系與其自尊的發(fā)展間也可能是一種雙向的相互影響關系,即自尊水平較低的兒童更容易遭到同伴的拒絕。”[v]不被同伴接納,就使他更加不愿呆在幼兒園。

案例:兼顧難不妨忽略個別


在我園多功能教室里正進行著一周一次的常規(guī)性教研活動,一位剛參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師在組織中班幼兒學習歌曲《小茶壺》。教室的屏幕上展現(xiàn)出她精心制作的電腦課件的畫面:各式“小茶壺”,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幼兒在電腦課件畫面的感染下,專注地欣賞著歌曲。接下來,青年教師安排的環(huán)節(jié)是讓幼兒用動作來表現(xiàn)姿態(tài)各異的“小茶壺”。開始,她讓幼兒個別表演,想好動作的幼兒分別上臺表演,小朋友們積極踴躍。當老師說“現(xiàn)在每個小朋友都來扮一個小茶壺的造型,我們一邊做動作,一邊學唱歌”時,小朋友們很快在場地中間找好位置,用動作模仿起“小茶壺”的造型,愉快地投入到學習歌曲的活動之中。這時,一位小朋友發(fā)現(xiàn)了教師使用的電教設備——液晶投影儀和電腦沒有關閉,電腦屏幕上的畫面和投影儀射出的光束吸引了他。于是,他悄悄地走過去,一會兒看看電腦屏幕上的“小茶壺”,一會兒把手伸到投影儀的光束上,玩起了手影游戲。老師發(fā)現(xiàn)了,用眼神示意他,試圖阻止他“開小差”。然而,他視而不見,繼續(xù)著他的“探索”活動。這位青年教師只好將電教儀器關閉。這時,這個小朋友干脆繞著展示桌轉來轉去。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預定的教學計劃還沒完成,這時是放棄對全體幼兒的指導,抓住機會教育這一個小朋友呢?還是繼續(xù)按計劃完成面向全體幼兒的教學任務?青年教師猶豫了。

課后,參加研討的老師們根據教學現(xiàn)場出現(xiàn)的問題及青年教師的疑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教師甲:在今天的教學中,這個幼兒從頭至尾都在做與教學活動無關的活動,教師今天安排的學習任務,對于他來說根本沒有一點收獲。我認為,老師應該對他的行為及時給予教育,一定要使之轉移到學習任務上來,不能只顧完成教學計劃,而忽視個別幼兒的教育。

教師乙:教師這時停止正在進行的教學活動來解決個別幼兒的問題,會影響教師今天教學任務的完成,最終也會影響教學效果。對這位幼兒的行為,老師注意了,并且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都沒有效果,況且,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也看到,這一位幼兒的行為尚未對其他幼兒產生較大不良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不能因為個別幼兒的問題放棄全體幼兒的教育,可暫時忽略他,不去管他。

教師丙:暫時不管,這不就等于放棄了對個別幼兒的教育嗎?面向大多數(shù)是教育價值的體現(xiàn),兼顧個別幼兒也是教育價值的體現(xiàn),二者都不能忽視。

教師?。航虒W時間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時間里,教師當然應該是面對全體幼兒。如果教師暫時沒有能力既面向全體,又兼顧個別,那就應該首先關注大多數(shù)幼兒。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在爭論中我們逐步形成了共識:

;對教育價值應用開放性的觀念來認識,一節(jié)課中的教育價值有很多,有預定的,有生成的;有面向個別的,有面向全體的;有面向現(xiàn)在的,也有面向未來的……教師對這些教育價值的選擇應是有所取舍的,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

自己選擇的能力,根據自己的能力、教學時間的長短等來考慮這些價值是否今天一定要實現(xiàn),選擇哪些價值來實現(xiàn)最合適,能使大多數(shù)幼兒受益最多。這些價值的取舍對每位教師是開放的,是沒有規(guī)定性的,是不限制的。每位教師的組織教學的經驗、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業(yè)務技能的高低是不同的,每個教師應根據自己的能力、經驗來決定自己對教育價值的取舍及其比例的安排。今天,對這位青年教師來說,教育活動本身就是一節(jié)研究課,她需要用較多的精力去考慮如何實施自己預設的教學計劃,對幼兒學習活動中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難以預料,同時對青年教師來說,也缺乏駕馭課堂秩序的經驗。當課堂上出現(xiàn)個別幼兒的行為問題,教師難以同時兼顧個別教育和面向全體幼兒的教育時,可暫時放棄對少數(shù)幼兒的個別教育,而保證大多數(shù)幼兒的利益不受影響。

莫讓家長不當行為毀孩子一生


孩子都是以父母為榜樣的,家長不當?shù)男袨?,孩子不懂得辨別,有樣學樣,這樣就會給孩子造成錯誤的引導作用,勢必影響孩子的一生。

1.從孩子嬰兒時期開始,就對他有求必應。

2.他口出污言穢語時,不去制止他,這會讓他的臟話越來越多。

3.從不對他進行精神道德教育,等他混到成年時再說,讓他自己去決定一切。

4.當孩子犯了錯誤時,不去批評他。

5.把他隨手亂丟的一切東西都替他收拾好,不讓孩子自己動手,免得他累著。這樣他會養(yǎng)成習慣,遇事把一切責任都推給別人。

6.不論好壞書刊,任由孩子閱讀,不管他的腦袋里裝了多少垃圾。

7.父母經常吵架,惡言相加,根本不顧忌孩子在場。

8.孩子要多少零用錢都照給不誤,不讓他干活掙錢,也不叫他節(jié)省。

9.對他在飲食、起居方面的無理要求,總是姑息遷就,擔心萬一他生氣了,著急了,那可不得了。

10.當他和鄰居、老師或警察發(fā)生沖突時,家長堅定不移地站在孩子一邊,讓孩子知道:那些人都是對你不公平的。

11.當孩子闖了大禍以后,輕描淡寫地說:“這點雞毛蒜皮的小事,未免小題大做了吧?”

案例:當孩子有錯時


案例背景:

在幼兒園,調皮的孩子會經常做出一些不符合規(guī)則的事情,會經常犯一些小錯誤。經過老師的教育,孩子經常是當面說得很好,轉身卻又故態(tài)復萌。這時老師是否應該想一想:為什么孩子會屢教不改?如何對待孩子的這種行為?你了解孩子嗎?你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是否合適?

案例實錄:

午飯時候,我和搭班老師正一起給小朋友盛飯,突然發(fā)現(xiàn)沈佳樂和賈奕韜小朋友不在自己的飯桌上,于是我們找遍了教室的每一個角落,就是不見蹤影,我們詢問孩子也都說不知道,這下我們兩位老師急得團團轉,心里很是難過,同時也很生氣哦!正在我著急的時候,陳老師在午睡室里的小房間門口叫著我,我問:“是不是找到了?”“小朱,你過來看呀!”我隨著陳老師的叫喊聲走了過去。當我一到小房間門口我驚呆了,儲藏室里一片狼戢,有三個小家伙正站在亂糟糟的房間里面不知所云的看著我們兩位老師。

面對這樣的孩子,作為教師是應該運用批評、命令、說教甚至懲罰的方法呢還是心平氣和地接納孩子的錯誤,設身處地地為孩子著想。

陳老師就嚇唬他們三個:“你們就一直呆在里面好了,別出來了,把你們三個關在里面不讓你們回家了?!闭f罷,就把門關上,里面馬上一片哭聲。打開門一看兩位小朋友是哭的來直喊爸爸媽媽,就只有賈奕韜小朋友一點都不害怕沒有哭聲,只是把臉拉的長長的。陳老師說:“這個厲害的,都不怕不哭,讓他一個人呆在里面?!辟Z奕韜還是不哭。

我就說:“現(xiàn)在老師讓你們先去吃飯,你們吃好飯了就馬上過來把這里整理干凈,你們怎么翻出來的就怎么翻回去?!蔽易屬Z奕韜留了一下跟他談了談:“賈奕韜,你知不知道剛剛老師急死了!賈奕韜不見怎么辦?等下爸爸媽媽來接賈奕韜,知道賈奕韜不見了還以為被壞人給帶走了。爸爸媽媽會哭的,知道不?老師剛剛也急的差點都哭出來了!”他聽了后,馬上神情不對,眼淚在眼眶里轉動。我知道他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就接著說:“你知道自己錯在哪里了嗎?以后還這樣了嗎?”他馬上回答:“老師,我知道自己錯了,以后再也不這樣了。”接著我就讓他去吃飯了。

午睡時間到了,我卻發(fā)現(xiàn)賈奕韜沒在自己的床上,我正要找他時,我聽到儲藏室里有聲音,過去一看,是賈奕韜一個人在那里正整理著被他們翻出來的東西。我一下子就被他感觸到了,他是真正的感悟到自己剛才的錯誤,所以他把老師說的話記在了心里,也為自己錯誤的行為負責。我馬上叫來另外兩位一起跟他翻東西的幼兒,讓他們跟賈奕韜一起把儲藏室整理干凈。沒過一會兒,三個小家伙就都出來睡到床上去了。我進儲藏室一看,很滿意,他們把自己翻出來的東西都整整齊齊地擺放好了,而且整理的很干凈。

分析以及反思:

在平時的工作中,經常遇到類似的情況,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教師一味地斥責,那會嚴重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教師這種消極的制止和糾正的行為,很容易激起幼兒的逆反心理,越是不讓做的事情,對人們就越有吸引力,大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還不能正確分辨是非的孩子。我沒有嚇唬孩子,給孩子創(chuàng)設了一個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我和孩子的關系是友好的,并且我建議孩子吃好飯以后整理活動室,孩子欣然同意了,并且出乎我意料的是,孩子們把活動室整理得整整齊齊,干干凈凈。

《上海市學前教育綱要》告訴我們:一個寬容和接納的環(huán)境,有助于幼兒良好自我意識和個性的發(fā)展,而這種良好的自我意識和個性,又將反過來激勵幼兒形成對社會的良好認識、情感和行為。

寬容和接納意味著老師要善待孩子的錯誤,我們應該從幼兒自身學習發(fā)展的角度,從他們自己積累經驗的角度來看待幼兒所犯的錯誤,而不僅僅是將幼兒的錯誤看作是不符合正確標準的,更應該看作是他們自身獲取經驗的必須途徑;有時教師更加應該把孩子的錯誤看成是他們創(chuàng)造性的、充滿想象力的言行舉止等。

案例:老師,我不會!


在“我愛我家”這個主題中,我的搭班老師預設了一次“畫手”的活動。我?guī)е鴿夂竦呐d趣,聆聽了這次活動。陳老師要求孩子們把自己的一只手放在紙上,手指分開,不動,再用另一只手把它畫下來,畫完換另一只手畫。這應該是比較簡單的,可是卻有很多孩子嚷著:“我不會!”其中喊得最響的是沈強。我跑過去問他:“老師把自己的手放在紙上,你來想辦法把它畫下來,好不好?”結果,沈強立刻直截了當?shù)卣f:“我不會!”我知道他根本都沒有考慮過。我看到他旁邊的湯詩雯正在有模有樣地畫,于是我說道:“咦,湯詩雯是這樣畫的呀,沈強,你能不能學她樣畫畫看呢?”沒想到他還是說:“我學不來!”他還是這樣怎么辦呢?我只有拿著他的手,帶著他畫。

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是一位默默無聞的小雜貨商的女兒,可是通過自己的奮斗卻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她的崛起引起了歐洲和世界各國的注意,并被稱為“世界第一女人”。她的成功與她的父親自幼對她的諄諄教誨密不可分。撒切爾夫人的父親羅伯茨,是一位白手起家的雜貨商。女兒很小的時候,他就對她寄予厚望,希望她將來能有所作為。為此,當撒切爾夫人5歲開始上學時,父親把她送入學校,并從那時起就不再允許她說“我不會”或“太難了”之類的話。她父親經常帶她去聽音樂會、演講,和她一起讀許多名人自強、自信、自立的傳記。她父親教她對自己要有信心,千萬不要去迎合別人,并經常對她說:自己要有主見,不要人云亦云。正如后來她在當選為首相時所說:我父親的教誨是我信仰的基礎,我在那個十分一般的家庭里所獲得的自信教誨正是我大選獲勝的武器之一。

自信,也就是一個人對能否實現(xiàn)個人理想目標的堅信程度?!坝兄菊?,事竟成”,自信對孩子來講,是其將來在成長、學習和生活中獲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基本元素之一。尊重、贊許與鼓勵是對孩子最大的信任,這也是培養(yǎng)孩子自信心的前提。因此,在家庭中父母應該注意對兒童自信心的早期培養(yǎng)。沈強的沒有自信心,與家庭是有很大關系的?,F(xiàn)在他來到了幼兒園,作為教師就應該盡大可能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不會輕易地說:“我不會!”為了幫助沈強樹立自信心,我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積極鼓勵與幫助。當孩子試圖去解決一個問題或完成一項任務如整理玩具、幫助老師做事情時,我盡量不去干涉他,如說“這件事你干不了”等。因為干涉往往表示一種暗含的批評。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我會引導他冷靜分析,鼓勵他去勇敢地嘗試,而不會訓斥、諷刺或說什么“你怎么這樣笨”等會刺傷孩子自尊的話??傉f這種話會導致孩子低估自己的能力,逐漸變得膽小、自卑和依賴他人。當孩子請求幫助時,我也不會包辦代替,而會表示相信他的能力,如,“你以前做得很好,現(xiàn)在你會做得更好”等。

合理贊許與表揚。當沈強完成某項任務并獲得成功時,我會及時給予表揚與贊許,使他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如,有一位父親,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學習雖不是很好,卻非常愛下棋,且經常戰(zhàn)勝成年人。于是,父親抓住孩子的這一長處,指出其棋藝高超是努力的結果,啟發(fā)他將這種精神運用到學習中和其他活動中,這對于培養(yǎng)孩子在其他活動中的自信心同樣具有積極的作用。

尊重選擇與信任。尊重孩子的選擇、感情與意見,并在行動中幫助他建立自信心。愛撫、鼓勵、點頭微笑、表揚等對孩子自信心的形成十分重要。

通過一個多星期的引導教育,沈強雖然還是經常說我不會,但他愿意去學習了,而且也有了競爭意識。

相關推薦

  • 讓孩子當“小老師” 作為老師好想聽到家長們談論孩子在幼兒園學會了什么知識,學會了什么歌曲。 可是,我經常聽到有的家長反映說,孩子在幼兒園學的什么,孩子從來不說,一問三不知?只有等到開放日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竟然學會了...
    2020-11-10 閱讀全文
  • 讓孩子來當“小老師” 我班有一個小朋友非常聰明,他叫董建昊,他有一個令人頭疼的“毛病”就是,沒等你說完,他就插嘴。有時,我剛講個開頭,他就嘰里呱啦的講個不停,若連其他小朋也一起上。在課堂上,有時根本不聽我的話。 這一天,我...
    2020-12-10 閱讀全文
  • 老師,我不當好孩子 今天戶外活動時,馬浩哲跑來告狀,說許益祥搶了他的玩具車(馬浩哲說的玩具滅火車只有一輛),我領著馬浩哲來到許益祥面前進行調解。 “許益祥,你怎么搶小朋友的玩具?”許益祥說:“他已經玩了很長時間了?!蔽艺f...
    2020-11-27 閱讀全文
  • 案例:不妨也給男孩梳梳頭 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孩子們陸陸續(xù)續(xù)的都起床了,按照以往的規(guī)律,我手拿好梳子,召集女孩子排好隊,開始為女孩子梳起了頭,女孩子們也很自覺地排好了隊,一邊等著我為她們梳頭,一邊與我聊著天,這時候幾個男孩子也走了...
    2021-05-14 閱讀全文
  • 不妨順其自然 讓孩子換條“跑道” 如果搞一個評選,評出當下最焦慮的群體,那么中小學生的家長一定會高票當選。不用看新聞,只要打量下我們周圍,尤其是每年六七月的升學季,愁眉苦臉一定是學生家長的標志性臉譜,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的爸爸媽媽大有人...
    2021-09-01 閱讀全文

作為老師好想聽到家長們談論孩子在幼兒園學會了什么知識,學會了什么歌曲。 可是,我經常聽到有的家長反映說,孩子在幼兒園學的什么,孩子從來不說,一問三不知?只有等到開放日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竟然學會了...

2020-11-10 閱讀全文

我班有一個小朋友非常聰明,他叫董建昊,他有一個令人頭疼的“毛病”就是,沒等你說完,他就插嘴。有時,我剛講個開頭,他就嘰里呱啦的講個不停,若連其他小朋也一起上。在課堂上,有時根本不聽我的話。 這一天,我...

2020-12-10 閱讀全文

今天戶外活動時,馬浩哲跑來告狀,說許益祥搶了他的玩具車(馬浩哲說的玩具滅火車只有一輛),我領著馬浩哲來到許益祥面前進行調解。 “許益祥,你怎么搶小朋友的玩具?”許益祥說:“他已經玩了很長時間了?!蔽艺f...

2020-11-27 閱讀全文

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孩子們陸陸續(xù)續(xù)的都起床了,按照以往的規(guī)律,我手拿好梳子,召集女孩子排好隊,開始為女孩子梳起了頭,女孩子們也很自覺地排好了隊,一邊等著我為她們梳頭,一邊與我聊著天,這時候幾個男孩子也走了...

2021-05-14 閱讀全文

如果搞一個評選,評出當下最焦慮的群體,那么中小學生的家長一定會高票當選。不用看新聞,只要打量下我們周圍,尤其是每年六七月的升學季,愁眉苦臉一定是學生家長的標志性臉譜,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的爸爸媽媽大有人...

2021-09-01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