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育敘事
發(fā)布時間:2021-06-07 小班教育筆記案例 幼兒園案例 幼兒園案例游戲活動室里,小朋友們正在嘰嘰喳喳的交流著什么,我走過去一看,高舒暢、候灝澤、王楚喬、芮子言四個小朋友正在討論:皮影是用什么做得呢?(他們會怎么說呢?有了參觀的經(jīng)驗,不會太離譜吧?。┖驗疂烧f:“我覺得是用皮做的,我摸的時候,有點厚又有點薄?!备呤鏁痴f:“是香蕉皮吧!我覺得。。。。。。”(這種答案是猜測,而且是沒有任何依據(jù)的猜測)話還沒有說完,王楚喬急著說:“你真是瞎說,是用皮做的,有牛皮、驢皮,還有羊皮呢!”芮子言說:“楚喬說的是對的,我和媽媽上網(wǎng)查的,驢皮做皮影是最好的。”(聽到高舒暢的猜測,我真想直接告訴他。但是聽到后面小朋友說的,感覺這個問題,他們是可以自己解決的。)
這時,我參與了他們的談話。我說:“你們知道的真多。高舒暢,皮影是用什么做得呀?”高舒暢不好意思地說:“是用皮做的,有驢皮、牛皮?!保ǜ淖兊倪€真快,將同伴的經(jīng)驗轉(zhuǎn)化為自己的知識了。)我點了點頭,肯定了他的說法。我繼續(xù)問:“那你們是怎么知道呢?”芮子言舉手著說:“我是和媽媽一起上網(wǎng)查的,網(wǎng)上有許多皮影的資料?!蓖醭绦χf:“媽媽告訴我的,她是從書上看到的?!焙驗疂烧f:“我是在看皮影戲的時候,摸的。”(同樣的一個問題,孩子們獲取知識或經(jīng)驗的方法,還真是多種多樣呢?。?/p>
以前獲取信息的方式,是單一的,是老師拿著圖片講解。現(xiàn)在,幼兒獲取經(jīng)驗的方式更多了,可以是同伴間的相互學習、可以是結(jié)合自己的體驗進行猜測、可以是上網(wǎng)、看書了解。從這個過程中,可以反映出兩個問題:一、教師的觀念逐漸改變,不是填鴨式的灌輸知識,更加強調(diào)了幼兒的主體性,發(fā)揮
幼兒主觀能動性,自主的探索、獲得知識與經(jīng)驗;二是適當?shù)母淖兾覀兘虒W的模式,可以是質(zhì)疑――發(fā)現(xiàn)模式,也可以是引導(dǎo)――探究模式。教學的模式改變了,幼兒的學習形式隨之豐富了,幼兒各方面的能力也隨之提高了,這對于培養(yǎng)幼兒“終身學習”的理念又更近了一步。(群學網(wǎng) Qx54.coM)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師資料閱讀
案例:德育教育案例
我授權(quán)3edu教育資源使用我的稿件并擁有電子版權(quán),如需
忠旭是一名“特殊”孩子,讓每一位教師都感到頭痛、棘手。忠旭的脾氣很倔強:平時同伴間有了矛盾,老師如果不幫他,他有時會怒氣沖沖、瞪眼與你對峙半天,一言不發(fā),令你無法收局;有時會情緒激動,像一頭發(fā)怒的小獅子一樣,措到東西就扔就甩。有一次讓我震驚、擔心了許久。記得是在收拾玩具,準備解便洗手吃午點了,我看見他拿著玩具繞轉(zhuǎn)圈地追著冬冬亂跑,我拉住他,好言相勸,邊拿掉他手中的玩具準備放好。誰知,忠旭卻一反常態(tài)地拉著冬冬就是使勁地捶打,還一個勁地喊著:“要你搶我的玩具,我不吃午點了,我討厭你們……”說完就往外沖,我眼疾手快地抓住了他。
一、教師與家長攜手,達成共識。
原來,小旭父母工作忙,從小就是婆婆一人照料他。小旭調(diào)皮,愛搗蛋,腿腳有點不方便的婆婆,總是會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非常的溺愛孩子。平時,在家里,小旭不吃飯,婆婆總是到處追著他喂飯吃;婆婆從來不會罵孩子,即使有錯也會遷就他的。父母起早貪黑工作繁忙,回家后也難得與孩子相處,索性愛心倍加,常常放縱孩子,讓為所欲為。于是,小旭只要稍有不順心就賭氣不吃飯或者摔東西,甚至出手打人。有一次,媽媽氣不過打了孩子幾下,他竟然與媽媽對打,爸爸不但不阻止,反而大笑起來,這就更加助長了小旭的囂張、任性。為了盡快改變小旭,我決定家訪,利用家訪的時間與家長溝通。具體做法:
1、家訪時我?guī)弦恍┳灾频男⊥婢撸猛婢叩镊攘ξ⌒瘢屗苡淇斓慕蛹{我,拉近我們之間的距離。
2、在與小旭的父母交談時,我以誠懇的言語換取了家長的信任。在拉家常的過程中,婉轉(zhuǎn)的提出問題,舉例說服家長,讓他們認識到小旭不良性格的嚴重性,勸說家長與我互相配合,攜手共同教育孩子。同時也要求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父母應(yīng)連成一線,唱一個調(diào),不讓孩子有空隙可鉆。
3、在說服家長,得到他們的認同以后,我為他們推薦了幾本早已準備好的幼兒教育雜志,特別是《幼教博覽》的“家教職壇”欄目,使他們知道教育孩子必須家園同步,進一步更新觀念,強化行為。
二、持之以恒,事半功倍。
俗話說得好“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凡事貴在堅持,特別是對于孩子某種不良習慣性格的糾正,就更不能操之過急。所以老師與家長應(yīng)該做好心理上的長期準備,只有統(tǒng)一戰(zhàn)線,堅持不懈,不讓孩子鉆空隙,逐步提高要求,才會最終達到目的。在這學期里,我做了大量的家長工作,家園共唱一個調(diào),注意經(jīng)常保持聯(lián)系。
具體做法:
1、當家長感到疲憊無力過問時,我就上門家訪,把意見對策送上門,得到家長的同意,支持后再行動,保持家園的一致性。
2、當孩子取得了小進步,家長興致較高時,就通個電話簡單扼要的講明下一步計劃,同意意見,雙方互相提醒不可放松,以防孩子出現(xiàn)反復(fù)。
3、當孩子出現(xiàn)突發(fā)事件,三言兩語無法講清時,我就寫紙條,講明事發(fā)原因,我的處理意見,并勸孩子的父母雙方統(tǒng)一意見,心平氣和的處理事情,堅持家庭之內(nèi)、家園之間唱一個調(diào)。
4、過一段時間后,我與孩子的父母通過電話聯(lián)系,互相總結(jié)孩子近期表現(xiàn),找出閃光點,予以引導(dǎo),鼓勵,找出不組之處,探索新方法。
通過我與家長雙方的不斷努力,小旭變了,變得活潑開朗,愛說愛笑了,學習也認真了,會唱幾首歌曲,會背幾首古詩了。雖然有時還會發(fā)脾氣,但在教師的提醒和暗示下會很快扭轉(zhuǎn)過來的?,F(xiàn)在,他能主動的與伙伴分享玩具,和睦相處了,我已將小旭與其他孩子一樣對待,不再“特殊”看待,“特殊”照顧了。
案例:教育案例
XX小朋友長的活潑可愛,而且一張小嘴能說會道,深受他人的喜愛.在家庭中爺爺、奶奶比較寵愛,而且?guī)Ш⒆拥臅r間也比較長.有時父母因孩子作錯事批評孩子的時候,奶奶總是先責怪父母,說孩子還小,孩子喜歡什么就給他買什么,造成了孩子一種依仗的心理,凡是有奶奶撐腰,在家比較霸道.從來不為別人考慮。
自從跳出家庭的圈子,來到幼兒園后,由于家庭的這些原因?qū)е铝薠X小朋友在平時生活中常以自我為中心,雖然在集體生活中獲得了新的生活經(jīng)驗,但是在相互交往的過程中難免產(chǎn)生誤解以至引起爭吵或者打架的事件。
事件:
游戲?qū)嶄洠?/p>
XX哭著來找老師:“老師,他拿著我的電話?!彼贿吙?,一邊說。手指著YY手中的玩具電話,一個勁地喊:“我的,我的!”YY兩手緊緊地拽著,一副生怕被XX搶走的樣子。老師介入,才發(fā)現(xiàn)YY手中的電話,是從正玩得高興的YY手中搶來的?!癥Y,你是不是也很喜歡這個電話?”YY點點頭,老師又說:“這個電話剛剛是XX在玩的,你這樣搶,他會很難過的,你待會兒再玩好嗎?”YY在老師的勸說下,很不情愿地將手中的電話放了下來。過了一會兒,又傳來了AA的叫聲,我發(fā)現(xiàn)YY正用小手使勁地擰著AA的小臉。還沒等我靠近,YY又張開嘴巴要去咬AA的手,當AA掙脫后,YY在情急之下擰捏AA的臉,然后一把搶過娃娃的鞋子。
教育分析:
在這次活動中,教師在進行區(qū)角游戲時,在預(yù)見幼兒活動可能出現(xiàn)“危機”時,教師應(yīng)根據(jù)小班幼兒年齡的特點采取直接的方式及時指導(dǎo)。
像案例中:XX把幼兒園的玩具說成是自己的玩具,這和這一時期的幼兒年齡特點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其特點之一:小班的幼兒自我中心傾向明顯。而YY搶XX的玩具,也正是因為他看XX玩得那么高興,自己也想玩,便采取了最直接的方式——從別人手中搶了玩具就玩的現(xiàn)象。
因為第一次是在老師的“強行”參與下讓XX不得不“放棄”的原因,所以并未能滿足YY的內(nèi)心的需求。因此,繼續(xù)上演了第二場“爭奪戰(zhàn)”。其實這更進一步的說明了這一時期幼兒動作、語言和認知能力的發(fā)展,擴大了社會交往的范圍。但在交往中卻帶著明顯的自我中心傾向,常常以自己的需要作為唯一的標準,,而且,這一時期的幼兒特別喜歡模仿,別人拿什么就跟著拿什么,別人怎么玩就跟著怎么玩。當玩具缺少時就容易出現(xiàn)爭搶的現(xiàn)象。
通過這次活動,我同時也感受到:
1、現(xiàn)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真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從小生活在一個絕對“愛心”的世界里,大人對孩子只是付出,不求回報,孩子對大人對他的關(guān)心視為理所當然的事,他能學會設(shè)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嗎?
2、當孩子與孩子之間產(chǎn)生矛盾后,作為老師的我們該如何調(diào)解?
教育反思:
要孩子學會設(shè)身出處地的為別人著想,對目前的小班孩子來說困難還是比較大的,我想我們可以通過幼兒榜樣,故事正面引導(dǎo)教育幼兒知道為別人著想不僅能讓別人得到快樂,自己也能從中體會到樂趣;也可以通過聯(lián)系家長,希望家長配合幼兒園,在家多提醒幼兒,讓幼兒能下意識的多動腦筋,能多為別人著想.從而培養(yǎng)幼兒的健全人格。
而像案例中的這些現(xiàn)象其實在幼兒園也是司空見慣,老師該如何面對和引導(dǎo)解決呢?
其實我覺得應(yīng)該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辨證地看待幼兒的沖突
老師要對孩子的沖突采取辨證的方法,要學會客觀的看待孩子之間的沖突,不能簡單粗暴的解決了事。孩子發(fā)生沖突固然是破壞了教學秩序給老師增加了負擔,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孩子間的沖突也是他們在集體生活中學習交往,學習如何待人接物的一種方式。再說孩子的沖突有他自身和外界的各種因素,我想原因也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1、環(huán)境因素:
盡管現(xiàn)代家庭趨向小型化、簡單化的核心家庭,但為了照顧孩子,小型家庭
依然與父母家仍保持著密切的聯(lián)系,有的住在父母家,也有的請父母來同住,4個大人圍著一個小孩轉(zhuǎn),必然使孩子處于家庭中心的地位,而且老人深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觀念的影響,這樣家庭出來的孩子就自然會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意識。
2、孩子的年齡因素:
幼兒時期的孩子由于他的年齡特點,他們的認知水平還很低,而且幼兒都具有強烈的自尊心,但又由于生活經(jīng)驗很缺乏,所以他們的道德認識和行為意識常常脫節(jié),缺乏合作意識,易于與他人發(fā)生沖突。表現(xiàn)在活動中一旦與人發(fā)生糾紛時就動手打人,而且不愿意承認錯誤。
3、幼兒的個體差異因素:
幼兒由于遺傳素質(zhì)、后天的教育和環(huán)境不同,神經(jīng)類型、氣質(zhì)和性格也會千差萬別。如有的孩子脾氣溫順文靜;有的孩子脾氣急躁好動;有的孩子膽小懦弱不善交往;也有的孩子豪爽大方熱心過頭等等。在集體生活中有的孩子就表現(xiàn)出很受人歡迎,而有的孩子則常受到別人的冷落。
在處理
幼兒間的沖突時我覺得老師要強調(diào)因人而異,其實這也體現(xiàn)了新《綱要》的精神,有利于孩子個性的健康發(fā)展。
?二、幫助孩子學會自己解決沖突
沖突因其不良的客觀效果被認為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表現(xiàn),人們通常對此作出消極的價值判斷。其實,沖突這一外在行為恰恰是幼兒內(nèi)在心理活動的表現(xiàn),是他們的性格特征和大腦判斷、選擇、決策能力的反映,在某種程度上體現(xiàn)出幼兒人性的本質(zhì)力量的某些方面,只不過是一種負面價值究竟通過誰來轉(zhuǎn)換。我認為,幼兒年齡還小,他們不會主動地關(guān)心別人,也不會想到為別人著想,再說孩子的道德認識和行為意識常常脫節(jié),需要在成人的幫助下學會解決自身矛盾,學會在矛盾沖突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心理承受能力和協(xié)調(diào)能力,學會克制冷靜地處世待人。但孩子在獨立解決自己的問題中容易出偏差,所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的正確引導(dǎo)必不可少。在平時的教育中,通過老師的引導(dǎo),讓幼兒逐漸學會關(guān)心和愛護他人,學會為別人著想,會自己解決問題。讓幼兒逐漸學會關(guān)心和愛護他人,在幫助別人中愉悅身心,健康發(fā)展。老師對孩子的沖突充當中間人,對幼兒起沖突的緣由、過程有正確客觀的分析和評價。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任何時候都不要揭發(fā)幼兒不良的應(yīng)受指責的行為,不要急于把兒童的缺點在集體面前當眾宣布,應(yīng)該讓幼兒表現(xiàn)出克服缺點的內(nèi)在的精神力量,讓集體首先看到他好的方面,這就是教育的藝術(shù)?!弊屛覀冇涀〈髱煹脑?,辨證地看待沖突并因人因事地處理好幼兒的沖突,才能保證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參考范文:《捅馬蜂窩》教育敘事
俗話說,凡事預(yù)則立,不預(yù)則廢。在幼兒園教師的工作中,經(jīng)常會提前準備一些需要的資料。資料意義廣泛,可以指一些參考素材。參考資料有利于我們完成相應(yīng)的學習工作目標。所以,關(guān)于幼師資料你究竟了解多少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參考范文:《捅馬蜂窩》教育敘事”,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教學目標:
1、學習字詞,積累詞語表中的詞語。
2、在熟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說出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3、體會作者心情變化的過程,品味語言。
4、體會童年時候的無知與莽撞源于天真無邪。
重點難點:
1、學習字詞,積累詞語表中的詞語,在熟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說出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2、體會作者心情變化的過程,品味語言,體會童年時候的無知與莽撞源于天真無邪。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dǎo)入,揭示課題。
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這樣一個短語“捅馬蜂窩”。比如:我把媽媽用1000多元錢買的化妝品拿去擦了,這下可捅馬蜂窩了。這句話什么意思呢?(惹麻煩了)捅馬蜂窩就是惹麻煩了,惹麻煩還可以用捅馬蜂窩來形容,那么究竟是惹多大麻煩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捅馬蜂窩》一課。
1、出示課題: _2 捅馬蜂窩 齊讀課題。
2、出示馬蜂圖及簡介:
馬蜂:學名胡蜂,昆蟲,頭胸部褐色,有黃色斑紋,腹部深黃色,中間有黑色橫紋,尾部有毒刺。以花蜜和蟲類為食物。
3、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順序?qū)懙?
這件事按事情發(fā)展順序來寫。(板書:前、中、后)
4、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呢?請用“因為……所以……結(jié)果……”的句式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因為屋檐下的馬蜂窩給生活帶來了不便,出于好奇,所以“我”偷偷捅了馬蜂窩,結(jié)果被馬蜂蟄得發(fā)燒,七八天后才漸漸痊愈。)
二、分析對話,引出故事。
1、 分角色朗讀對話。
出示
“真該死,屋子連透透氣兒也不能,哪天請人來把這馬蜂窩捅下來!”奶奶總為這個馬蜂窩生氣。
“捅不得,捅不得?!睜敔斶B連搖手,“要蟄死人的!”
2、馬蜂真的該死嗎?你贊成奶奶的看法還是贊成爺爺?shù)目捶?為什么?
3、“我”無意中聽到這段對話,心理產(chǎn)生怎樣的反應(yīng)?找出相應(yīng)的語句。
出示:我站在一旁,心里卻涌出一種捅馬蜂窩的強烈渴望。那多有趣!
板書:渴望 有趣
4、隨著事件的發(fā)展,作者的情感有了什么變化呢?翻開書,自由讀文,劃出描寫作者感情的句子。
5、能不能用你的讀來告訴大家,其他同學認真傾聽,你聽出作者什么心情?劃一劃關(guān)鍵詞語。
老師適時板書:難以抑制 遲疑 膽怯 驚呆 生怕
三、分析情線,體會作者的天真無邪。
過渡:你們看,作者從一件捅馬蜂窩的事情中,有了這么多心情體驗,我們先來看看他首先出現(xiàn)的“渴望”
1、出示第一次情感變化的句子,學生再讀讀。
我站在一旁,心里卻涌出一種捅馬蜂窩的強烈渴望。那多有趣!
2、馬蜂窩什么樣子?請讀讀課文第一節(jié)填空。
出示: 后院里( )要屬爺爺窗檐下的馬蜂窩了,好像( )。
3、想一想,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淘氣、好奇)
對,有好奇心,才會有無限樂趣。正是由于好奇心,才有了“捅馬蜂窩”的故事發(fā)生。
4、體會朗讀
5、在捅之前,小作者有沒有害怕或是別的什么心理?(遲疑、膽怯)
過渡:但最終好奇心戰(zhàn)勝一切。這一捅可壞了,出大事了,什么事呢?讀讀文章,找找與之相關(guān)的句子。
我一回頭,只見一只馬蜂徑直而兇猛地朝我撲來,好
像一架燃料耗盡、決心相撞的戰(zhàn)斗機。
(1)指名讀。
(2)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馬蜂?為什么?
從這只馬蜂的動作,寫出了它不顧一切的氣勢,從“決心相撞”寫出了馬蜂拼死一搏的決心。
(3)想一想,這句話要讀出什么語氣?
6、作者由于強烈的好奇,引發(fā)了一個沖動,結(jié)果被馬蜂蜇了。事隔多日,他的傷好了,心情怎樣呢?
(1)出示:我生病也沒有過這么長的時間,以致消腫后的幾天里我都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馬蜂還守在小門口等著我。 (害怕)
(2)齊讀,體會作者的害怕心理及童趣。
四、歸納小結(jié),了解寫作方法
1、小結(jié):從捅馬蜂窩到挨蜂蜇,時間不長,作者卻寫得生動形象,令人驚心動魄??康氖鞘裁?靠的是平時觀察細致,靠的是準確生動地用一些表示動作、行為、情態(tài)的詞語,靠的是細節(jié)描寫這一表達方法。希望同學們留心觀察并學習一些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
2、有感情朗讀第5小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