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要讓小班幼兒知道“我長大了”
發(fā)布時間:2021-05-17 幼兒園說課稿我長大了 小班教育隨筆 教育隨筆小班小班年齡階段的幼兒,常有“我還小”、“我不會”、、“老師來”等念頭,這些念頭往往都是家長無形中給孩子灌輸和什么事情都包辦代替形成的。當孩子第一天進幼兒園時,我的耳邊就有很多爺爺奶奶的囑托:“我家孩子在家什么也不會,老師你多幫幫他”、“老師,我家寶寶不吃飯就麻煩你多喂喂”、“老師,小便的時候請你幫忙脫褲子……”。家長們的這種做法本身就阻礙了幼兒的學習和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且幼兒動手能力差,反過來又會影響其智力的發(fā)展。
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幼兒行為能力必然會相應增長,一味強調“我還小”,幼兒的一切都將停留在原來的水平上,是無法與同齡同步發(fā)展的。入園后還是什么事情也不愿自己動手做:吃飯時,老師不喂就不吃;小便時,老師不幫忙脫褲子就尿身上;甚至喝水也要老師幫忙倒好才愿意喝。
我們認為經(jīng)常告訴幼兒“你長大了”,能讓幼兒增強自信心,產(chǎn)生求知欲。多鼓勵幼兒說:“讓我自己試一試。”只有家園共同努力才能使我們的孩子不斷的長大。【wWW.dJz525.cOM 勵志的句子】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編輯推薦
教育隨筆:我知道安靜
小朋友們區(qū)角游戲結束了,需要幼兒安靜下來,可他們絲毫不聽我的,只顧自己講話。我不聲不響地打開了錄音機,播放起好聽的童話故事來。這時,我看見豆豆、果果、樂樂等幾個小朋友停止了講話,靜下來聽故事了??善渌∨笥堰€在吵,他們聽不清楚,豆豆就大聲喊:“別說話了,我都聽不清楚故事了!”慢慢地,講話的小朋友陸續(xù)都靜下來聽故事了。聽完故事,我請那幾個大聲抗議的小朋友來談談他們剛才的體會。他們都說剛才心里非常惱火,大家都在說話,害得自己故事也不能聽了。我又問剛才說話的那些小朋友,如果換作是你們,你們會不會也有這樣的感受呢?他們都害羞地低下了頭。最后,我適時總結:“只有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中才能仔細地傾聽,你們說對嗎?小朋友們聽了都頻頻點頭。在聽別人回答的過程中,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對別人所說的話,要有濃厚的興趣。如果你同意,就點點頭,身體要傾向于說話的人,表示出渴求的姿態(tài),如果自己不能理解,應在別人發(fā)言后提出問題,適時的請教問題。這樣做,給講話的人感覺是你在仔細地聽。最后小朋友們都表示該講的時候講,該聽的時候聽。特別是在別人講的時候,要認真地傾聽,這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
要讓幼兒真正做到認真地傾聽,把理念運用到實際中還需要在不斷地培養(yǎng)。
幼教隨筆:我不看就知道風來了
回到教室,我又讓幼兒隔著窗戶觀察風,幼兒說:“看到樹枝在擺動,塵土飛揚,就知道風來了。”通過這次對風的重新認識和探討,小朋友都知道了小雯說的“我不看就知道風來了”沒有錯,我也及時反思并調整了自己的教育行為。
一天,我教了小朋友一首歌:“紅旗飄,樹枝搖,草低頭,花彎腰…….我知道,風來了。”幼兒熟悉這首歌后,我說:“你們看,這小朋友多聰明,她看到這些現(xiàn)象,就知道風來了。請問你們怎么知道風來了?按我的思路,幼兒能回答兒歌中的某一句就行了。”沒想到小雯冒出一句:“我不看就知道風來了?!睂λ@句話,我沒考慮就直接否定了,然后繼續(xù)按我的思路引導幼兒認識風。若干天后,一個大風的日子里,風刮得眼睛都很難睜開,我恍然大悟,“我不看就知道風來了”這話其實沒錯。當天下午,我找了一個適當?shù)臋C會又提起這個話題,幼兒的回答五花八門,但我期待的那句話卻沒人再提,小雯不吱聲,只忽閃著兩只有神的大眼睛看著我,于是我說:“上回小雯說我不看就知道風來了,當時我說這句話不對,現(xiàn)在我們一起出去感受感受,來證明一下這句話到底對不對?”
來到院子里,我讓幼兒閉上眼睛,感覺“不看怎么就知道風來了”他們高興的閉起眼睛,完全沉浸在感受風的意境中。有的說我的頭發(fā)被吹到眼前了,有的說我聽見風在呼呼地刮,還有的說我覺得風在推著我走……..我接著說:“現(xiàn)在我們迎著大風跑一跑,看有什么感覺?!彼麄冋f:“老師,風頂?shù)梦遗芤才懿粍?。?/p>
回到教室,我又讓幼兒隔著窗戶觀察風,幼兒說:“看到樹枝在擺動,塵土飛揚,就知道風來了?!蓖ㄟ^這次對風的重新認識和探討,小朋友都知道了小雯說的“我不看就知道風來了”沒有錯,我也及時反思并調整了自己的教育行為。
教育隨筆:我長大了,我不哭
新學期開始了,迎來了我們小一班的寶貝們,他們剛剛離開了父母的保護,要學著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控制自己的情緒,獨自面對一切,這些對于任何人來說,都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換一個新的環(huán)境都會感到一些陌生、無助,那么,我們想想一個孩子又會怎樣呢?答案只有一個:哭——孩子特有的能力。當他們無助、無奈、沒有人可依靠、沒有安全感時,他們必然會顯現(xiàn)出特別焦慮、煩惱直至放聲痛哭。
對于小班新生來說,入園是他從家庭走向集體的第一步。第一天入園通常會出現(xiàn)哭鬧現(xiàn)象,這種情緒也叫“入園焦慮癥”。因為他們從出生到現(xiàn)在都是生活在父母或祖父母的身邊,對于自己親人的依戀性太大,所以讓其一個人在幼兒園的大環(huán)境里都會感到陌生與不安全,這時候的幼兒只能通過哭或者鬧著回家來發(fā)泄自身的恐懼心理。涵涵是一個聰明可愛的孩子,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入園第一天他還沒走進教室卻已經(jīng)聽到他的哭聲了,此時爺爺正抱著他。走進教室時他始終拉著爺爺?shù)囊路B去拿張紙巾都咬抓著爺爺?shù)囊陆恰.斔l(fā)現(xiàn)爺爺有要走的趨勢時,他會想各種辦法讓爺爺留下來,比如陪他一起玩積木,要喝水等。涵涵發(fā)現(xiàn)爺爺偷偷地走掉后便開始哭鬧的很厲害,要找爺爺,在老師的安慰下涵涵的哭聲慢慢小了,可是當他看到別的孩子哭的時候他又哭了起來,午睡前又會哭著找爺爺,睡醒了也會哭著找爺爺,一天下來這樣反反復復的哭。第二天第三天還是這樣。開學兩周后,別的孩子基本上不哭了,而涵涵也比入園時進步了很多,平時都不哭了,只是早上來園時還要哭。
對于涵涵的情況,我們了解到他從小就跟著爺爺?shù)?,從來沒有離開過爺爺身邊,因此對爺爺?shù)囊缿傩蕴貏e大,進入幼兒園以后與家人分離產(chǎn)生的不安情緒以及環(huán)境的陌生產(chǎn)生的不安全感使他有了這種哭鬧情緒。對于涵涵我采用先安慰后冷處理的方法。當涵涵爺爺走后,不管我怎么安撫都無濟于事,甚至他越哭越厲害,我覺得可能自己的方法不對,所以選擇暫時離開一會兒,果真沒多久他就慢慢不哭了,安靜地坐在那里。我還發(fā)現(xiàn)涵涵的自理能力以及動手能力很強,我就讓涵涵自己收拾東西等,同時采用表揚的方法使他的內(nèi)心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使他喜歡上幼兒園。
適應是小班幼兒園入園面臨的第一個考驗。我想更多的是需要老師的耐心和愛心,當然針對不同的孩子還需要用不同的方法,用心去包容每一個孩子相信我們的孩子也會越來越好!
教育隨筆:老師,我長大了
桌面玩具結束的音樂響起,我趕緊幫著孩子們一起收拾起玩具來,菠蘿組只有萱萱一個人在那收拾,萱萱在班上是一個乖巧、動手能力很強的幼兒。看到我來了,萱萱加快了速度收起了玩具,準備搬進玩具柜,我順手將玩具盒搬起準備塞進玩具柜里,只見她站在那里撅起了小嘴巴哭了起來。我連忙走過去問道:“萱萱,怎么了?”她說:“老師,我長大了!”我愣了一下,突然反應過來,萱萱是想自己收拾玩具的,所以看見我走近她,她趕緊加快了速度,卻不想還是被我把玩具給收了。我笑著對她說:“哦,老師怕你搬不動玩具,既然你已經(jīng)長大了,就自己收吧?!陛孑娌粮裳蹨I點頭搬過了玩具,看得出來她很開心。
萱萱一句:“老師,我長大了”,引起了我深深的思慮,把孩子們看“小”,無視于他們身體、能力的慢慢長大,不正是對他們最大的不尊重么?多幫助幼兒去創(chuàng)造機會、支持他們,看來我需要和家長們一起溝通,放手讓他們?nèi)プ鲆恍┝λ芗暗氖虑榘伞?/p>
幼兒教師隨筆:我要上小學了
這學期,孩子普遍感到自己即將成為一名小學生。這種長大的感覺,引發(fā)了孩子模擬做小學生的愿望。他們背起了小書包。但是背書包已經(jīng)不能滿足孩子要當小學生的渴望?!袄蠋煟W里有班長對嗎?”“小學生一直考試嗎”“老師,我們什么時候考試呀?”樂樂還說:“我姐姐的書包里有很多書,有許多本子,還有詞典呢!可是我們的書包里只有一點點?!薄鎸@么多問題和好奇,“我要上小學”的主題就這樣產(chǎn)生了。為了讓孩子更能體驗小學生的生活,我們打算參觀小學,孩子們發(fā)現(xiàn)了許多小學和幼兒園不一樣的地方。飛飛發(fā)現(xiàn)了小學里分男廁所、女廁所,而且男女廁所的布局也是不一樣的;寶寶發(fā)現(xiàn)小學里有課間十分鐘,他們在跳繩、跳橡皮筋;還有的說我們沒有班長,小學里有班長,我們能不能也有?。黄狡秸f:“小學里有一面國旗,我們幼兒園有三面國旗”,還沒等我反應過來,飛飛馬上接口道:“不對,我們幼兒園也只有一面國旗,還有二面是我們幼兒園的旗子和奉浦開發(fā)區(qū)的旗子?!蔽衣犃诵χf:“對,每一個國家只有一面國旗。我們幼兒園中間的是我們的國旗,左邊的是我們的園旗,右邊的是奉浦開發(fā)區(qū)的區(qū)旗?!?
1.孩子有非常強烈的做小學生的愿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帶孩子去實地參觀小學,滿足孩子做小學生的愿望。
2.能大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傾聽同伴的講述。
3.孩子們能認識一些基本常識。如:每個國家都只有一面國旗。
教養(yǎng)支持:
1.從幼兒園到入小學,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個轉折點。由于生活習慣上的驟變,以及課目的繁重,使許多孩子在進入小學后出現(xiàn)疲勞、消瘦、害怕學習的現(xiàn)象。因此,幼兒園和小學的銜接工作很重要。我們帶孩子去參觀了奉浦實驗學校,讓幼兒更加了解小學,在參觀中,孩子們發(fā)現(xiàn)了幼兒園與小學的許多不一樣的地方,也解決幼兒的質疑。因為在前期學習過程中,有的問題我也不是很清楚,如“綠領巾什么時候帶”“紅領巾什么時候帶”“中飯在哪里吃?”“幾點上學,幾點放學”等等。孩子是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他們向小學的哥哥姐姐提出各種問題,親密的交流,而我只是一個參與者,給予幼兒一個寬松和諧的民主氛圍,使幼兒體驗到輕松、愉快、無拘無束的美好情感。而最終讓幼兒了解了小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并盼望作個小學生,從思想上作好入學的準備。
2.在幼兒園也可滿足幼兒做小學生的愿望。如:在區(qū)域活動中模擬小學生課堂,讓孩子想小學生一樣上課。每星期選個班長,滿足孩子想做班長的渴望,并了解小學的班長負責什么工作。
小班教育隨筆:我愛上幼兒園了
不知不覺中,我們小班的孩子已經(jīng)開學半年了。每個孩子和之前相比,都有了比較顯著的成長與進步。每個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生活經(jīng)驗和生活環(huán)境,他們性格特點不同,發(fā)展水平不同,存在明顯個體差異。作為教師,應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的差異,捕捉幼兒的閃光點,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兒。
我們班這個學期來了有一位叫珂珂的小朋友,第一天來班上時,她一直拉著奶奶的手不放,戀戀不舍地說:“奶奶,早點接我,早點接我?!痹谖业膭裾f下,珂珂滿眼含淚地松開奶奶的手。珂珂的奶奶在臨走前,悄悄地對我說:"珂珂這孩子比較內(nèi)向,不愿意和其他的小孩子一起玩耍,她也害怕老師批評、指責她,所以一直都不愛上幼兒園。”聽了這些話,我開始留心注意珂珂。在玩區(qū)域游戲時,珂珂靜靜地坐在椅子上,于是我走過去,輕輕問她:“珂珂,你喜歡玩什么?”她說:“我喜歡玩娃娃家?!蔽椅⑿Φ貙︾骁嬲f:“老師和你一起看好嗎?”珂珂高興得點點頭,于是我和她一起玩起了玩玩家,開始是我玩,珂珂就單純的看著,看著看著,珂珂也不由自主的和我一起玩了起來,我高興地說:“珂珂,你好棒呀!能自己玩萬玩家?!庇谑俏医辛撕眯┬∨笥押顽骁嬉黄鹜?,珂珂玩的可開心了。
第二天,珂珂和奶奶一早就來到幼兒園,奶奶特別開心地對我說:“孫老師,太謝謝你了,珂珂之前特別害怕上幼兒園,可今天一早說,奶奶,我要上幼兒園,快,咱們別遲到了,我要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呢!”望著可可奶奶高興的樣子,我也會心地笑了。這一切對于一位幼兒教師來說,雖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對于家長和孩子來說,卻是多么重要。
通過這件生活中的小事,我深深感觸到,剛入園的孩子大部分都是脆弱的,孩子們都有一顆敏感而細膩的心靈。作為老師,我們應該讓他們從最初離開父母懷抱的焦慮與不安全中順利過渡過來,教師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閃光點,尊重幼兒的興趣,幫助幼兒成功地表現(xiàn)自己,就會使幼兒獲得心理上的滿足與快樂,從而促使幼兒健康發(fā)展。
教育隨筆:要不要謙讓
我們班的孩子最喜歡區(qū)域游戲,這天孩子們正在“忙碌”中,響起了一片爭吵聲,我馬上走近去一探究竟,孩子們便七嘴八舌的嚷開了:“老師我們小超市這里人太多了!是我們先來的,樂樂和越越他們是后來的,應該不在我們這一組?!边€沒等我說話,樂樂接著說:“我好久沒玩小超市了,我想在這里玩?!痹瓉砗⒆觽兪菫榱藸幦∮螒蛸Y格而吵鬧,看著大家僵持著,誰都玩不成,我就說:“要不你們再商量一下,那邊的圖書區(qū),益智區(qū)也不錯哦!”話音剛落,原本小超市里的浩浩和佳佳馬上提出他們要去其他組,浩浩和佳佳剛走,其他的孩子也都高興的玩了起來。
這個問題看似圓滿的解決了,但是卻引發(fā)了我深層次的思考。首先,我認為浩浩和佳佳早就選好了活動區(qū),該退出來的不應該是他們。孩子們一旦在游戲和交往中出現(xiàn)需要協(xié)商和謙讓的情景時,讓步的總是這幾個乖巧的孩子。長此以往其他的孩子就會覺得這些孩子就應該謙讓,而不懂得理解他人的需要。
活動結束后,我先找來樂樂和越越告訴他們所有的事情都有規(guī)則要懂得先來后到,我組織全班幼兒討論如何解決選擇區(qū)域的問題,最后大家達成了共識,對待幼兒間的沖突教師也不要簡單化,要看到其中的教育價值,讓幼兒學習交往的基本規(guī)則和技能,有針對性的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
教育隨筆:讓幼兒用行動來道歉
教育隨筆:讓幼兒用行動來道歉
自由活動時,小朋友們都在場地上盡情的玩耍。突然“哇”的一聲,我班那好動的××小朋友又把別的小朋友碰倒在地。在我的協(xié)調下××小朋友說了聲“對不起”就要溜開,我一把拉住他:“你把小朋友碰倒了,說了對不起,還應該怎么辦?”在我的“暗示”下,他看了看躺在地上的小朋友,想了想,連忙伸出手去把小朋友拉了起來,在我的提示下還輕輕的拍拍她,抱抱她,小朋友不哭了,××也不好意思的咧著嘴笑了。
回到班上以后,我把剛才的事情編成故事說給小朋友聽,并且還表揚了××小朋友。并引導他們討論:不小心把別人碰倒了該怎么辦?他們說出了許多答案:抱一抱、摟一摟,摸摸他、親親他,幫他擦眼淚等等。瞧,他們說的多好呀!道德培養(yǎng)和愛心培養(yǎng)便在無形中進行了。
小朋友們之間經(jīng)常會發(fā)生類似的不愉快事件,有時候光教育孩子說一聲“對不起”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應該讓孩子們用行動來承擔自己的過錯,意義可能會更深刻些,而我們的某些教育目的也達到了,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