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故事:好玩的沙池
發(fā)布時間:2021-05-14 沙池活動方案幼兒園 幼兒學習故事 幼兒園學習故事注意:戶外活動前,孩子們總是自言自語問道:今天玩什么呀?會不會騎小車?好想玩沙池.....這樣一些列期盼的話語環(huán)繞在我耳邊。其實孩子們最喜歡的是沙池,在這里,孩子們可以盡情的堆砌、挖埋……這里是孩子們的樂園。
今天帶領孩子們繼續(xù)進入了沙池,看在孩子們玩的那么盡興時,我也加入了進去,剛開始只是跟孩子們一起挖,挖著挖著,挖出了一條道。我靈機一想:孩子們可以加入水,想加入水的自己去接。一會兒功夫,這里成了一條“水道”,這是孩子們大喊:“哇,太好玩了”“哇,變成一條河了”孩子們齊心協(xié)力一起挖沙、一起接水。孩子們在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玩沙,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玩,感受到自我控制的樂趣,老師看到每個孩子的臉上都洋溢著快樂的笑容。他們在沙堆里任意地掏洞、挖溝,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意識和能力也漸漸成長起來
識別:這告訴了我什么?
通過組織這樣的活動,引導幼兒可以添加一種物質(zhì)的方法去玩,感受到創(chuàng)造的樂趣,他們的心情會很愉快。對于那些缺乏自信心或者比較退縮內(nèi)向的寶寶來說,更有滿足感和成就感。
回應:下一步往哪里發(fā)展?
在剛開始的游戲活動中,孩子們只是單純的挖寶藏,做蛋糕。在我引導后,孩子們開始開拓思維,大膽想象。以后再玩游戲時都換一些游戲玩法,避免孩子定向思維。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擴展閱讀
學習故事:拼圖真好玩
今天你搬著凳子來到了巧手吧,你在巧手吧里拿了一份拼圖來到位置上坐好后準備開始拼拼圖,可是剛開始拼你就遇到了問題,由于區(qū)域里的拼圖都新的,所以表面的一層包裝油紙沒有撕掉。可是你嘗試了很多次還是沒有把拼圖拿下來,于是你著急的大叫起來:“老師?!薄霸趺戳??”我問道,聽了我的話你焦急的說:“我拿不下來?!甭犃四愕脑捄笪肄D(zhuǎn)頭看看放在巧手吧工具框里的剪刀說:“那該怎么辦呢?”你順著我的視線看了過去,發(fā)現(xiàn)了工具框里的剪刀,你笑了起來,高興的說:“我知道了?!敝灰娔銇淼焦ぞ呖鹎澳昧艘话鸭舻痘氐搅俗簧?。沒一會兒你就把包裝拆開了,見到包裝拆開了你來高興極了,高興地拿著剛拿下來的拼圖拼了起來。
在你身上發(fā)生了什么樣的學習?
你一直對于巧手把當中的拼圖非常感興趣,但由于你的力氣比較小,拼圖也比較新,并不容易把包裝從拼圖上拿下來,所以你求助了老師,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你遇到困難敢于勇敢的求助他人。但我并沒有幫助你,我只是轉(zhuǎn)頭看了看工具筐,但你很快發(fā)現(xiàn)了我的意圖,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來你是一個聰明的小女孩。通過我的提示你很快的就用剪刀把包裝才開了,看著一高興的笑臉我感到非常的欣慰。
接下來往哪里發(fā)展?
可以看出來你對于拼圖非常感興趣,但到底要怎樣才能夠把包裝紙從拼圖上拿下來呢?你可以和同伴們商量一下哦,相信小朋友們會非常高興的跟你分享他們的想法的。
學習故事:輪流玩的故事
觀察時間:***
觀察地點:室內(nèi)
觀察對象:祺祺淼淼楠楠
觀察者:**
觀察背景:我跟小一班和小三班借來了不一樣的桌面玩具,孩子們“搶著玩”的一幕被我記錄下來……
注意:
孩子們的游戲已經(jīng)進行一段時間了。我看到祺祺皺著眉頭,一只小手直直的朝著淼淼指去,還有一只手拿著玩具。順著她手指的方向,我看到淼淼拿著她籃子里的同款玩具。我沒有介入,一直觀察著。一旁的楠楠看到了,走過去對淼淼說:“你應玩具先給祺祺玩?!薄澳俏彝鎯菏裁??”淼淼也皺起了眉毛?!按蠹逸喠魍鎯海黛飨韧?,玩好了你就可以玩兒了。”“那好吧,給你!”淼淼把玩具給了祺祺。祺祺拿著玩具繼續(xù)她的拼插,淼淼則看著她玩。不一會淼淼又重新找了一個玩具,獨自玩了起來。
祺祺玩兒了一分鐘左右,楠楠說道:“可以讓我玩兒會了嗎?”祺祺就把玩具給楠楠玩兒了。兩人就輪流玩了好幾輪。
識別:
這是一次簡單的游戲規(guī)則產(chǎn)生的過程。開始時,孩子們自主選擇玩具。正巧祺祺和淼淼選擇了相同的玩具,兩人都需要,所以必須要有人退讓。但是剛開始由于兩個人毫無交流,游戲無法進行。我默默觀察著他們兩人下一步會怎么做。這時楠楠無意中成為了一個介入者加入了。她很有條理的給他們想出了游戲的辦法,他們最終也接受了。
楠楠是個愛動腦筋的女孩,她能夠根據(jù)情況想出解決的辦法。祺祺在以前的游戲中是一個十足的淘氣鬼,她得不到的玩具就會用搶的方式解決,而今天很不一樣,她今天是一直在等待解決的辦法。雖然沒有主動去解決問題,但是也比以前有了進步。
淼淼是一個容易妥協(xié)的男孩,當他失去了自己的玩具后,等的不耐煩了。他選擇重新尋找新玩具。
回應:
這次簡單的輪流玩的方法,平日里都是需要我們的引導才能進行。今天我看到孩子們的規(guī)則意識增強了。但祺祺在游戲時,其他兩個孩子就只能消極等待。適當引導孩子輪流玩,每人玩一會兒后換人玩等等。這樣既可以讓不在玩兒的孩子先玩其他的,又完善了游戲規(guī)則。
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參差不齊,在游戲中將能力強的和能力弱的孩子搭配起來游戲,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看看我們班發(fā)生在沙池里的好事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總會擔心孩子不夠懂事,害怕他們相互間爭搶打鬧,于是,時間長了,我們便漸漸只注重結(jié)果而忽略過程,就好比你的孩子與伙伴打打鬧鬧,我們只會關注他打人了、下手了,而不去進一步了解為什么打、打人的原因是什么。事實上,孩子的發(fā)展有時候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別把那根筋繃的太牢,退后一步,或許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今天呀,就請你跟我一起來看看我們班發(fā)生在沙池里的“好”事,引號表強調(diào)……
經(jīng)過數(shù)個星期的輪換,本周我們班終于被安排在沙池里運動。軟軟細細的沙子確實好玩,但穿脫鞋套也著實是個大問題。
第一天,所有的孩子呼天喚地的請求老師幫忙,一個人只有2只手,三個人也不外呼6只手,面對齊刷刷坐成一排的孩子,還真有些力不從心,但我明白,孩子不會穿是正常的,畢竟玩的次數(shù)少,鞋套也不方便穿,所以第一天我只要求孩子們“學會等一等”,便一門心思的挨個給他們穿鞋套。其實,我的這個要求提得還是很隨意的,只是希望孩子們別打擾我,讓我專心忙。但在這過程中,耳邊總能聽到這樣的對話,一個孩子說:“老師,我不會,幫幫我?!迸赃吜硪粋€孩子會立刻提醒他:“等一等,老師會來的?!彪m然只是簡短的對話,但我卻能充分的感受到我們的孩子慢慢有了初步辨別是非的觀念,他們漸漸明白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甚至還能提醒身邊的伙伴。
第二天,我依然只提了一個要求“請你一定要自己動手試試看”,這就意味著孩子們一定要自己親自試一試。于是,孩子們開始動手試試,在這個過程中,呼喊幫忙的人數(shù)明顯減少和延遲了,有些孩子失敗了,但最起碼自己試過了;有些孩子成功的穿上了鞋套,即便穿得不好但依舊快樂;有的孩子竟然還會彎下腰來幫助其他朋友……可見,教師向孩子提出要求能明確孩子應該做什么,應該如何去做,而最重要的實施還是得放手讓孩子自己來,孩子們親自動手的過程中,你會發(fā)現(xiàn)一些遠比結(jié)果還要珍貴的東西,就比如今天互幫互助這樣一個行為。
第三天的要求和第二天的一樣,我請孩子們“一定要自己動手試試看”,不過與昨天不同的是,我重復這句話的遍數(shù)慢慢減少了,前一天我需要不斷的回應每個向我求救的孩子“你去試一試。”但第三天孩子們似乎有了養(yǎng)成習慣的意識,所以我及時進行了表揚,于是,孩子們穿得更勤,忙得更勤。比起一對一盯著孩子去做,不如在他表現(xiàn)好的時候給點鼓勵,那么他會更愿意去做。
第四、第五天的要求還是和前兩天的一樣,孩子們則漸漸養(yǎng)成了先自己試試后請求幫助的習慣,而且,特別好的是他們非常愿意幫助有困難的伙伴,不僅僅幫忙穿鞋套,他們還會幫助伙伴脫鞋套,拍拍背上的沙子等等。這的確是件“好”事,也是件在教師預設之外延伸的“好”事。就這樣,我們度過了這個充滿“好”事的一周。
都說什么樣的人養(yǎng)育什么樣的人,其實真的如此,特別是在育兒這一方面,并不是抓得牢就能得到一切,你得抓得巧、抓得妙,這一、二、三、四、五天我沒有苛求孩子一定要做到什么,只是提出了一個看似簡單但實質(zhì)挺難的要求,但最終我反而卻收獲了更多意想之外的東西。給孩子多留一些空間,別死死的看牢、釘牢、抓牢,這樣他們能有更多發(fā)展的機會,不是嗎?
學習故事 | 解救“沙包”行動
沙包,一樣普通而又好玩的材料,在孩子們的眼中,一物多玩早已經(jīng)深入人心。關于沙包,我們一起來看看孩子們是怎么玩的。
觀察01
奇思妙想“玩”沙包
早鍛煉時間,小朋友們玩起了沙包,有的把沙包頂在頭上走,有的把沙包裝在小車里送貨,又有的把沙包當成火球,你拋給我、我拋給他,還有的把沙包當成武器去“打怪獸”呢……老師們分散在場地各處,觀察著小朋友們自主游戲。
頂著沙包走
推小車送“貨物”
拋“火球”
打“怪獸”
02
出其不意“丟”沙包
ABC三個小朋友在玩“打怪獸”的游戲,站在離大樹5米遠的地方,指著大樹說:“這是怪獸,我們要打敗它”。說著,3個孩子拿起沙包,用力地向大樹砸去。A一下子砸中了“怪獸”,高興地一蹦三尺高,大呼著:“哇塞,我打到怪獸啦!我打到怪獸啦!”就在這時候,B驚呼:“哎呀,我的沙包出界了!”B和C也跟著大喊起來,一下子引來了許多小朋友們圍觀。
03
齊心協(xié)力“救”沙包
小朋友們一看到沙包“出界”了,有的說:“這可怎么辦呀?”有的說:“我們想辦法把沙包救出來吧!”還有的小朋友們已經(jīng)動手“救沙包”了。小朋友們想出了許多辦法:有的從圍墻縫隙中用手“抓沙包”,有的用繩子“套沙包”,有的用軟棒“撩沙包”……可是這些辦法都沒能將沙包“救”出來。就在大家煩惱的時候,D說:“我們用PVC管來撩沙包吧。”在一旁的F和G商量著哪里有PVC管子呀?!坝辛耍淌依镉?!”說著,一溜煙跑回教師拿管子去了。
用手“抓沙包”
用PVC管子“撩沙包”
用繩子“套沙包”
用軟棒 “撩沙包”
PVC管有點短,小朋友們沒辦法夠到沙包。老師看著被問題難倒的孩子們,說道?!澳悄銈冇惺裁春棉k法嗎?”這時A說:“我們把兩個PVC管接起來吧?!盌和F趕緊從教室找來了寬膠帶和剪刀,想要把兩個PVC管接起來。三個孩子合作著,D和F分別拿著兩個PVC管的中間,將PVC管的接口盡量靠到一起,A趕緊用寬膠帶小心翼翼地把兩個PVC管接起來。這下,能夠到沙包啦!可是,PVC管長了,B一個人難以控制好力度,C趕緊站到B后面,幫托著PVC管子微調(diào)PVC管的方向,終于沙包越來越近啦!沙包終于得救啦!小朋友們高興地歡呼起來。
把PVC管接起來
識別扔沙包的這種低結(jié)構(gòu)的、自發(fā)的游戲形式深得幼兒歡迎,情境二中,ABC三個小朋友將扔沙包變成他們感興趣的游戲——“打怪獸”,使扔沙包這一活動具有游戲性。當B的沙包“出界”——掉到圍墻外去的時候,A和C也跟著B一起喊起來,結(jié)果吸引了其他幼兒紛紛前來關注這件事。這也充分說明幼兒不僅喜歡在幼兒園的群體活動,而且對周圍的事物、環(huán)境充滿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情境三中圍觀的幼兒們都積極動手、動腦,幫助B來解決問題,說明孩子們遇到問題時能團結(jié)一致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然而,受到主客觀條件的限制,辦法都沒有效果。最后,D的提議被贊同采納——借助工具完成自己不能完成的任務。在齊心協(xié)力“救”沙包的過程中,小朋友們不僅動手動腦,嘗試解決困難,還在D的提議中,學會了借用工具、創(chuàng)造性得發(fā)揮工具的用途,幫助自己解決問題。
情境四中,參與救沙包的幼兒都秉著同一個目標,全身心投入營救之中,所以在這過程中并沒有發(fā)生爭搶,為相同的目標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哪怕是看似微不足道的一份力:有的抬PVC管、有的把握方向、有點喊加油……潛移默化中,幼兒用實際行動證明了真正的高水準互相幫助、高質(zhì)量的團結(jié)合作。
回應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形式。游戲的自主性、趣味性、虛構(gòu)性以及社會性等最符合并能反映幼兒的身心特點和學習特點?!吨改稀分忻鞔_提出:“要珍視游戲的獨特價值。”幼兒園的晨間鍛煉安排各班自主開展戶外活動,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自由自在地游戲,正因如此,幼兒才有機會和能力變化出各種關于沙包的游戲方法,才能在遇到困難情境時,自發(fā)地形成合力共同“解救”沙包。
正是這些珍貴的互動,讓幼兒學會了觀察、思索、感知、探究、互助合作、與人交往,勇敢、堅持的品格,民主、謙讓的意識,同時在這一過程中獲得認知能力、情緒能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全方位發(fā)展和提升。
學習故事:軌道輪著玩
游戲開始了,四個小朋友就各自站在了如圖上的位置,分別就是四個方位。四個小朋友紛紛把材料拿到桌上開始組建軌道。凱凱、喆喆把長條的軌道攤在桌上,一條一條蜿蜒地拼接,拼到茗茗和貝貝的面前,凱凱:“到你們這了,你們拼啊。”就順勢讓茗茗和貝貝接下去拼。而凱凱和喆喆把之前就拿走的小車開到了軌道上開始開過來開過去。
凱凱和喆喆玩了5分鐘以上后,中途貝貝抗議了:“我沒有車,給我玩?!眱蓚€男孩沒有睬她。茗茗則是嘟著嘴巴,反扒在椅背上,一臉不開心。
看到兩個男孩依舊沒有想要分享玩具的情況下,我走過去問男孩們:“你們把汽車都拿走了,女孩子怎么辦?”凱凱回:“她們又不會玩?!蔽矣謫枺骸澳悴唤o她們玩
,怎么知道她們不會玩?”喆喆對凱凱說:“給她們一輛。”茗茗和貝貝也開始玩了。
后來過去看,他們四個小朋友把汽車順著軌道開了一圈又一圈,每個人面前都能玩到。
《指南》中社會領域指出:“中班幼兒對大家都喜歡的東西能輪流、分享,與同伴發(fā)生沖突時,能在他人幫助下和平解決?;顒訒r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見和建議?!痹谶@個游戲中,幼兒就在是出現(xiàn)合作問題的時候,能夠在老師介入后接受合作的建議,并最終愉快地游戲。所以雖然中途個別幼兒出現(xiàn)了不愉快的游戲情緒,但是也能友好和睦,展現(xiàn)了他們積極的游戲態(tài)度。
接下來這個游戲中除了固定的這些材料,還缺失了探索軌道游戲的材料,可以增加一些障礙,或者是可以在軌道上開的其他車類。教師還可以觀察這個游戲的后續(xù)游戲過程,對其中出現(xiàn)的有亮點的游戲內(nèi)容與大家進行分享。
學習故事:我要好好吃飯
觀察時間:**
觀察地點:教室
觀察對象:張**
觀察者:湯**
注意:天氣漸漸冷了,張**小朋友入園以來總是不好好吃飯,老師把飯喂到他嘴里,他也是不慌不忙,吃到最后飯菜都冷了。在與家長溝通了解到孩子要吃飯的,有時也會自己吃的,就是在幼兒園不肯吃。今天,幼兒園吃的是面條,張**小朋友也不著急吃,先東張西望了一會兒,用勺子舀起一勺面條湯,放在嘴邊吹一吹放入嘴中。他喝了無數(shù)口湯可就是不吃面條。我走過去,對他輕輕地說:“我們要使勁吃飯,吃得多身體好,長得高。”聽完后,他說:“媽媽說了我好好吃飯會長很高很高的?!蔽艺f:“對啊!我們張**小朋友可棒了,現(xiàn)在都自己吃飯了!”聽完,他開始用勺子挑起一根面條放入嘴中。這時,我拿起碗挖了一大口面條放入他嘴中,他大口大口的吃起來,不再東張西望,一直盯著我的勺子什么時候往他嘴里放。喂了幾口他說:“我要自己吃?!蔽冶惚頁P了他,他很高興,不一會兒一碗面條就吃完了。拿著碗來到我面前大聲說:“老師,我都吃完了?!蔽冶頁P了他,發(fā)給他一朵小紅花,并且要求他以后爭取在家里也這樣。他點點頭,非常高興,不時拿著小紅花給別的小朋友看,一副很自豪的表情。
識別:小班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還是比較弱。從今天觀察的情況看來,張**小朋友在家里長久養(yǎng)成了一種“飯來張口”的習慣,他并不是很挑食,只是懶得自己吃飯。他吃飯時對他人存在著依賴性,這與他長期由奶奶喂養(yǎng)有一定關系。在老師鼓勵,表揚下做到自己吃完飯,,說明獎勵對他很有幫助,今后要多多對他進行鼓勵。
回應:面對張**小朋友的情況,我們以鼓勵為主,讓孩子養(yǎng)成自己吃飯的習慣。孩子的不良飲食習慣僅靠老師單方面的努力還是不行的,家長也要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平時常與孩子家長多交流,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在家庭膳食中,為幼兒的全面營養(yǎng)做些努力,要教育、幫助孩子明白一個道理,從小養(yǎng)成良好飲食習慣,才能健康成長
游泳池、小醫(yī)院真好玩
大班的孩子有許許多多的想法,所以我沒有為今天的活動設置主題,讓孩子們自己構(gòu)思游戲內(nèi)容。一開始活動大多數(shù)的孩子們就紛紛動了起來,但是菲菲卻遲遲想不出自己到底要搭建什么。這時候小曼說了一句話,她說:“天氣這么熱,我好想呆在水里不出來啊?!边@句話讓菲菲眼睛一亮,看到她亮晶晶的眼睛我知道她已經(jīng)知道自己到底要搭建什么了。她笑瞇瞇地來到小曼身邊對小滿說道:“我們來做個游泳吧,然后泡在游泳池里玩水?!毙÷犃朔品频脑捄?,覺得她的主意很好,輕輕的點了點頭同意了菲菲的想法。于是他們兩個人合作用小拖車從晨檢室當中一塊塊的運來了正方形的大積木,放到一邊備用。運了一段時間后她,他們兩個覺得差不多了,于是拿起積木搭建了起來。只見他們運用圍合的的方式將正方形的大積木圍成了一個大圓,然后又運用壘高的方式將大積木一塊一塊的壘到已經(jīng)搭建好的大圓上,很快一個簡單的游泳池就搭建好了??墒呛芸焖麄兙桶l(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就是這個游泳池太小了,只有一個人可以呆在里面。這可怎么辦呢?兩個人原本翹起來的嘴角耷拉了下去。兩個人有激烈的討論了起來,最終經(jīng)過倆個人的商議,他們決定再一起搭建一個游泳池,這樣兩個人就都能夠到游泳池里去了。兩個人又運來了許多的積木,按照剛才的方法快速的搭建了一個游泳池,這回兩個人終于都能夠進去了,他們高興地相視一笑。
小醫(yī)院真好玩
區(qū)角活動時間到了,李怡婷、雷雨馨、王修武、周俐妃四位小朋友進入了小醫(yī)院區(qū)角玩。怡婷做“醫(yī)生”、雷雨馨做“護士”、王修武做“病人”、周俐妃在“藥房”當會計,穿好衣服后,孩子們就開始了。作為“病人”的王修武小朋友拿著自己的存折,走到取錢的地方,蹲下來取錢,打開存折一看,存折里面就只剩下一元錢了,王修武在取錢的地方站了一會兒,走過來對我說:“胡老師,我的存折里只有一元錢了,不能看病了,怎么辦呢?”我說:“你再想想辦法,能不能從別人那里得到一些幫助。”王修武說:“有辦法了,我可以先借別人的用一用嗎?”“可以的,但是,借了別人的東西要還的哦!”王修武點了點頭。于是去找雷雨馨了,雷雨馨點了點頭拿給了王修武,王修武有了“錢”就去“看病”了。時間差不多了,藥房里的“會計”周俐妃開始發(fā)放工資了,李怡婷、雷雨馨、還有“會計”自己都發(fā)到了工資,王修武嘴里說著:“我還是沒有錢花,也沒有辦法還雷雨馨的錢了,怎么辦?”這時候,幾個小伙伴低著頭不說話…..過了一會兒,雷雨馨說:“王修武,要不然下一次咱們交換吧,我來做病人,你做護士,這樣你也可以賺到錢了?!蓖跣尬湫α诵φf:“好?!?h2 style="color:black">我的課堂故事——好玩的高蹺
為了豐富幼兒的運動器具,我們請家長幫忙,為幼兒搜集了許多旺仔牛奶的易拉罐。我們在易拉罐上部的兩端鉆洞并穿上繩子系牢,就這樣一個簡易的“高蹺”就做成了。
在一次健康活動上,我想到了這些“高蹺”,要想讓孩子們體驗一下這些自己參與搜集的高蹺是怎么玩的。活動前,我雙手提著許多易拉罐,叮叮當當?shù)貋淼交顒訄龅?,孩子們馬上好奇地圍過來,你一言我一語地問開了:“老師,你提這么多易拉罐干什么?”還有人猜測道:“老師,一會我們要玩提水的游戲嗎?我們是要提水澆菜嗎?”我看著孩子們興奮而又充滿疑問的眼睛說:“這些是你們帶來的易拉罐,老師穿上繩子做成了高蹺。現(xiàn)在,老師和你們一起玩踩高蹺的游戲好嗎?”孩子們都響亮地回答:“好”。我問:“誰想來試試?”一開始沒人嘗試。我又說:“不會摔跤的,由老師在你身后保護你?!边@時,瑤瑤最先舉起手,“老師,讓我試試吧!”我看到她充滿期待的眼神,我點頭同意并將兩個易拉罐給她?,幀幮⌒囊硪淼貙赡_分別踩在易拉罐上,將繩子扯緊,試探著再往前邁出一小步。然后慢慢地、一步一步走到場地的另一端。孩子們情不自禁地鼓掌:“瑤瑤,你真棒!”我趁熱打鐵,“你們也能像瑤瑤一樣勇敢地踩高蹺嗎?”“能”孩子們信心十足,并一一從我手中接過“高蹺”。他們在仔細聽完我提出的注意事項后,開始小心地踩到“高蹺”上,一個個走起來。易拉罐踩在地上發(fā)出“咯噔,咯噔”的聲音。不一會兒這聲音由慢變快起來?!肮視雀哕E了,嘻嘻高蹺真好玩!”“咯噔,咯噔”的聲音與孩子們清脆的笑聲相呼應,就像是在彈奏一首歡快的交響樂。
小小的易拉罐一經(jīng)改變就讓孩子們興致盎然,只要我們教師有創(chuàng)新的意識,生活中很多廢舊的材料,經(jīng)過改造都能在我們的生活中充分利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