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別讓孩子傷在聽話上

發(fā)布時間:2021-04-20 孩子上幼兒園學什么 教育孩子筆記 怎樣教育孩子

女兒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是老師心目中比較聽話的孩子之一。老師非常喜歡她,她經(jīng)常請我和妻子向其他家長傳授經(jīng)驗。我們也樂此不疲。和大部分家長一樣,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培養(yǎng)一個聽話的孩子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但是后來發(fā)生在女兒身上的一件事,讓我開始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

那是伊伊上小班的時候,一天回到家里,外婆心疼地告訴我,伊伊在幼兒園尿褲子了,穿了一天的濕褲子,等她去接的時候,褲子都半干了。我問伊伊為什么不報告老師要上廁所呢?伊伊告訴我們,她本來想舉手報告老師,可是老師說過,老師講故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聽講,不能到處亂跑,她實在憋不住就尿在褲子里了?!澳强梢哉埨蠋煄湍銚Q條褲子呀?!逼拮诱f。伊伊的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她說她才不要讓老師和小朋友知道。因為老師說,聽話的孩子,老師組織上廁所時一定要去。結(jié)果她忘記了。從這件事上,我們還了解到,如果不是在老師提醒上廁所的時段,伊伊通常都不敢把自己的生理需求及時告訴老師。后來,我們發(fā)現(xiàn)伊伊不怎么愛喝水了,無論我們怎么勸說,伊伊就是不肯多喝一滴水。夏天喝水少很容易生病,沒多久,伊伊就生了一場病。即使在病中,她也不怎么多喝水。妻子和幼兒園的老師勸說了好多次,伊伊才開始正常喝水。

通過這件事,我和妻子意識到之前對伊伊的教育存在嚴重的問題,很多時候,我們把“聽話”當成了教育孩子的捷徑。比如,我們常常會以“聽話”作為標準來贊揚和獎勵孩子。長期這么做,就會讓孩子認為“只有聽爸爸媽媽的話,他們才愛我”。于是,孩子就會用“聽話”來換取爸爸媽媽的愛,這又會進一步強化孩子的“聽話”。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孩子慢慢缺乏主見、不敢表達自己的正當要求。

對一個幼兒園的孩子來說,他們對自己的要求主要來自他們心目中具有權威的大人,這種要求會直接影響他們的行為和能力。作為大人,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如果為了自己省事和省心,僅用“聽話”來要求孩子,那么孩子為了達到大人的要求,會下意識地討好大人,比如在幼兒園的時候,當有困難的時候,就會不敢輕易驚動老師;當需要幫助的時候,就不敢麻煩老師;當不開心的時候,更不會直接向老師傾訴。長此以往,勢必容易產(chǎn)生心理問題,做事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都會受到影響,還容易養(yǎng)成慣于看人臉色的消極行為,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我和妻子決定有意識地引導伊伊學會正確面對大人的要求,并能夠表達自己的正當需求,不讓孩子再傷在所謂的“聽話”上。隨后發(fā)生的一件事,讓我們覺得機會來了。一個周六,我和妻子打算先帶伊伊去商場買衣服,然后再去看兒童劇《白雪公主》;伊伊則想先看兒童劇,再去買衣服。妻子故意說道:“伊伊是個聽話的孩子,這件事爸爸媽媽說了算?!币烈梁懿婚_心,但是沒再說什么。我悄悄問伊伊,為什么她想先去看兒童???伊伊告訴我,每次媽媽帶她去買衣服,總是逛好久,回家的路上她經(jīng)常睡著了??伤幌肟础栋籽┕鳌返臅r候也睡著。我動員她把想法告訴媽媽。伊伊擺擺手,一副老氣橫秋的樣子說:“算了,你們說了算?!蔽衣犃撕苄奶酆⒆樱鏇]想到她看似聽話的背后,竟然有這么多的無奈。我繼續(xù)鼓動她,要是不想睡著,就一定跟媽媽說。我還保證,如果媽媽覺得她說得有道理,一定會同意她的要求的。最后白雪公主占了上風,伊伊去找媽媽了。妻子認真地傾聽了伊伊的話后,決定同意她的提議。那天伊伊看得非常高興,回家的路上小嘴嘰里呱啦說個不停。我趁機說:“多虧你跟媽媽說先來看兒童劇了,要不你睡著了,多可惜!”妻子也附和說:“伊伊是個大孩子了,可以告訴我們她的想法了。以后我們也要多聽聽伊伊的意見呢!”第二天我送伊伊去幼兒園時,特意當著伊伊的面向老師提起這件事,由衷地表揚她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們盡可能給伊伊營造寬松的成長環(huán)境,平等地對待她,讓她多表達自己的意見,鼓勵她敢于說“不”。同時,還引導她認識到,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說的話不一定是完全正確的,大人們也會經(jīng)常犯錯。如果大人做得不對、提出的要求不合理,孩子完全可以向大人提出來。為了讓伊伊在幼兒園也能夠做到這一點,我們還經(jīng)常陪她玩模擬幼兒園的游戲。先是伊伊當幼兒園老師,我們做小朋友,讓她給我們不斷提出要求。如果她提出的要求不妥,我們就會舉手告訴她。接下來我們又互換角色,讓伊伊做小朋友,我當老師。當我提出的要求比較過分時,她就會和媽媽一起舉手表示抗議。因為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揚,伊伊逐漸敢于對大人的決定提出反對意見,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她說得有道理,我們就會認真地照她的想法去做;即使她說錯了,我們也不輕易否定她,而是把發(fā)現(xiàn)錯誤的機會和改正的空間留給她。(zwb5.COm 小學作文網(wǎng))

“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這是大部分中國家長秉持的教育觀念。在國內(nèi)的教育體制下,聽話的孩子也往往會更多地得到老師的喜歡和青睞。但是,德國著名心理學家海查曾做過一個實驗:對2~5歲有強烈反抗傾向的100名兒童與沒有反抗傾向的100名兒童跟蹤觀察到青年期。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兒童期有反抗傾向的人中,84%的人意志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判斷事物和做出決定的能力;而兒童期沒有反抗傾向的人中,僅有26%的人意志堅強,其余74%的人遇事不能做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作為家長,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是在“引導”和“培養(yǎng)”孩子,其實是在傷害孩子,這一點是需要我們警惕的。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擴展閱讀

如何讓女孩既聽話又不受到傷害


導讀:家長們的苦惱,大體可分為兩方面:一是,女孩子太脆弱,禁不起嚴厲的批評;二是,因為家長在平時沒有樹立起權威,所以孩子根本就不認為父母的批評是正確的。

雖然和男孩相比,更注重父母評價、更為乖巧的小女孩會較少惹父母生氣。但面對犯了錯誤的女兒,女孩父母們卻普遍會遇到一個教育的難題:批評得重了,怕挫傷女兒的自尊心,輕了又怕起不到教育的效果;批評不到位,又怕女兒產(chǎn)生逆反心理。

很多女孩父母更是為此苦惱不已:

“我家女兒太脆弱,我一批評她、或說她做得不對,她就哭個不停,弄得我都不敢批評她了?!?/p>

“每次對女兒嚴厲管教之后,她都會變得沉默寡言、郁郁寡歡,她甚至還曾邊哭邊問我:“媽媽,我還是不是你的好寶貝了?”搞得我不知所措?!?/p>

“女兒總是很有自己的主意,任我怎么說都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她根本就不怕我。”

……

家長們的苦惱,大體可分為兩方面:一是,女孩子太脆弱,禁不起嚴厲的批評;二是,因為家長在平時沒有樹立起權威,所以孩子根本就不認為父母的批評是正確的。

以上這兩點,的確是很多女孩父母都要面臨的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對女孩的批評難問題,父母不僅要在平時的生活中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還要注重樹立自己做家長的權威。這兩方面問題的解決,父母可參照本書其他章節(jié)所述。

此外,就如同表揚女孩是有竅門一樣,批評女孩同樣也有技巧可言。很多時候,女孩子所表現(xiàn)出的脆弱、自尊心強等特點,往往是她們更在乎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

因此,作為女孩父母,就一定要掌握女孩這種的心理特征,順應其個性特征進行正確的批評。

給父母的建議

雖然現(xiàn)在社會賞識教育很流行,但批評作為一種教育和溝通的方式,并不能因此而退出教育的“舞臺”。對于女孩那些有意違反規(guī)矩等行為,還是要用到批評的教育方法。因為,正確、恰當?shù)呐u會使女孩更為快速地吸取教訓、更為快速地成長。

方法:用愛感化你的小公主

事實上,批評男孩的方法與批評女孩的方法,差別是很大的。對于男孩子來說,父母需要重在讓他明白錯誤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法;而對于女孩子來說,父母最終的任務卻是——在批評之后,如何讓你的女孩子既聽話,又能深切地體會到你對她的愛。

對于女孩子來說,愛就是她所期盼得到的一切,也是讓她正確行事的唯一理由。所以,批評女孩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在批評之后,告訴你的女孩:父母依然是深愛著你的!

有個小姑娘性格非常叛逆,整天跟父母對著干。媽媽什么方法都試過了,卻無法扭轉(zhuǎn)孩子的心。

有一天,媽媽無意中翻出自己當年的育兒日記,那里面記錄著女兒成長的一點一滴。她拿出來給女兒念,從她出生時的喜悅,到她得病時媽媽的恐懼,以及對孩子的美好期望,全都包含在這幾本日記里。

剛開始女兒還似聽非聽,漸漸入了神,漸漸眼里有了淚。終于,她忍不住撲到媽媽懷里,哭著向媽媽道歉。

愛可以感化一切。女孩子再叛逆,也對父母有著很深的愛。她之所以表現(xiàn)如此,是因為她覺得爸爸媽媽不愛她了。當她明白了父母對她的愛有多深,她就會用百倍的愛來回報父母。

讓孩子學會傾聽


導讀:培養(yǎng)寶寶的傾聽能力是發(fā)展寶寶口語表達能力的基礎。因此,爸爸媽媽可要注重激發(fā)寶寶的傾聽興趣哦,培養(yǎng)寶寶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這樣才能促進寶寶傾聽能力的發(fā)展,讓寶寶樂于傾聽、學會傾聽。

培養(yǎng)寶寶的傾聽能力是發(fā)展寶寶口語表達能力的基礎。聽覺中樞發(fā)育較早,寶寶一般是先學會了聽音、辨音,才發(fā)展出對詞義最初的理解力,然后才逐漸學會發(fā)音和語言表達。

培養(yǎng)寶寶的傾聽能力是發(fā)展寶寶口語表達能力的基礎。因此,爸爸媽媽可要注重激發(fā)寶寶的傾聽興趣哦,培養(yǎng)寶寶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這樣才能促進寶寶傾聽能力的發(fā)展,讓寶寶樂于傾聽、學會傾聽。

會聽才會說

聽覺中樞發(fā)育較早,寶寶一般是先學會了聽音、辨音,才發(fā)展出對詞義最初的理解力,然后才逐漸學會發(fā)音和語言表達。所以,要想寶寶日后能說會道,培養(yǎng)傾聽能力是基礎哦!

掌握3種傾聽技能才叫會聽

有意識傾聽——即專注性傾聽,集中注意地傾聽(包括注意力集中,不做小動作,思維能跟著說話者走等)。

辨析性傾聽能分辨聽到的不同內(nèi)容,如不同樂器發(fā)出的聲音、不同年齡、性別的人的聲音等。

理解性傾聽能聽懂說話的主要內(nèi)容,連接上下文意思,包括回答問題情況和執(zhí)行指令情況等。

為什么有些不會傾聽

這跟爸爸媽媽的做法不對有關,也跟寶寶的年齡特點有關。

●你可能認為,聽力與生俱來,沒必要培養(yǎng)。

●遇到寶寶插嘴或不專心傾聽則訓斥、責備寶寶。這種方法會使寶寶失去傾聽的欲望、興趣,變得不愛傾聽或不會傾聽。

●總是以寶寶為中心,認為插話等現(xiàn)象是寶寶自信、能干的表現(xiàn),往往過分順著寶寶的意思,致使寶寶愈加不會傾聽。

●寶寶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較弱,缺乏傾聽別人說話的耐心,在聽的過程中難免會做小動作、東張西望等。特別是有些寶寶聰明活潑,表現(xiàn)欲強烈,常常急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打斷別人,所以在別人說話時可能根本沒聽清楚或聽得不完整。

6招培養(yǎng)會傾聽的耳朵

1、傾聽奇妙的自然之聲

帶寶寶去大自然聆聽各種美妙的聲音浙瀝浙瀝的小雨聲、淙淙的流水聲、腳踩落葉的沙沙聲和各種動物的叫聲(如蟬鳴、烏叫聲);聽各種交通工具的聲音,如自行車清脆的鈴聲、汽笛聲。所有這些,都讓寶寶心曠神怡,萌發(fā)了傾聽的欲望和興趣。

2、“小小錄音機”游戲

你和寶寶,一方“放音”(說幾句話),另一方“錄音”(把剛才對方說的話重復出來)。這樣,在游戲中,寶寶的傾聽興趣被調(diào)動起來,傾聽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

3、講有趣的故事

故事對寶寶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寶寶總是凝神屏息,揚著頭聽。因此,講故事是培養(yǎng)寶寶專注傾聽的好方法哦。

小貼士:講故事時,你的聲音要抑揚頓挫,并利用手勢、表情、動作等體態(tài)語言來調(diào)動寶寶傾聽的積極性,讓寶寶共同參與、

4、美妙音樂伴奏生活

配合寶寶的生活作息時間播放一些合適的音樂、故事、兒歌等。如清晨起床,播放輕松活潑的音樂;用餐時,播放優(yōu)美動聽的故事;入睡前,播放溫柔舒緩的音樂或講有趣的故事。

小貼士:為寶寶創(chuàng)設寬容、平等的心理氛圍,在生活中對待寶寶溫和而友善,不要動不動就大聲呵斥、責備寶寶。寶寶在這種氛圍中才有安全感、自信心,才能樂于傾聽、學會傾聽。

5、瞧我們是這樣傾聽的

爸爸媽媽首先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寶寶向你傾訴或表達情感時,要認真傾聽,耐心引導他解決問題;在向?qū)殞毺釂枙r,耐心等待和聆聽他的回答。不論寶寶的話題多么簡單,都以目光、手勢、語言等來傳遞你聽到的感受,表達你內(nèi)心的感受,讓寶寶覺得你認真聽了,在關注著他。

6、糾正不良的傾聽習慣

良好的傾聽習慣是提高寶寶傾聽能力的重要保證。你可以通過講述有趣的故事,結(jié)合寶寶的日常表現(xiàn),使他明白只有專心傾聽才不會出錯。特別是有些寶寶表現(xiàn)欲強烈,常常打斷別人的發(fā)言,你就可以通過故事《愛插話的小八哥》等,引導寶寶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學會傾聽他人講話。利用各種手段(如故事、游戲等)鼓勵和指導寶寶耐心傾聽別人說話,不隨便插話,培養(yǎng)寶寶良好的傾聽習慣。

親子閱讀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閱讀對孩子助益良多,最重要的是它本身所帶來的喜悅及滿足。閱讀是件快樂的事,更是件好事,只要父母善加引導,書和閱讀就會成為孩子一輩子的好朋友。

聰聰是小朋友圈中的書蟲,清晨睜開眼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圖畫書,晚上臨睡前的最后一件事還是看圖畫書,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得聰聰從3個月到2歲的時光中閱讀了大約一百本圖畫書。對聰聰?shù)拈喿x,媽媽們持不同態(tài)度,一是羨慕:“我家孩子就是不喜歡看書”,一是反對:“這么小的孩子看書有什么用?”還有疑惑:“不認字的孩子,如何閱讀?”下面,我們把和聰聰親子閱讀的經(jīng)驗與大家共享。

親子閱讀培養(yǎng)高情商

情商,雖然是近幾年才被心理學家們提出的與智力和智商相對應的概念,但卻以無以匹敵的速度迅速超越智商被社會所重視,甚至有人提出了“情商決定命運”的說法。更多的專家認為一個人是否具有較高的情商,和童年時期的教育培養(yǎng)有著密切的關系,而從0歲開始的親子閱讀則是情商培養(yǎng)的最好載體。

孩子坐在媽媽柔軟的膝上,身體被溫暖的雙臂環(huán)抱著,小腦袋依偎在媽媽的懷中,頭頂時不時感受著媽媽讀書時的氣息,這令人陶醉的溫馨畫面無一例外地出現(xiàn)在每一個熱愛親子閱讀的家庭中。肌膚的相親、語言的交流、心靈的溝通,會使得幼兒全身甚至全心都能感覺到牢牢擁抱自己的“那個人”,帶給孩子很大的安全感覺。另外,在孩子尚且不識字的年齡段,“閱讀”更傾向于“讀”,媽媽“讀”。對于孩子來說,世界上最動聽的音樂莫過于媽媽的聲音,當媽媽將孩子用溫柔、細膩、聲形并茂的聲音給孩子“讀”故事時,孩子會沉浸在母親溫暖的話語中,會感受到母親愉悅放松的心情,營造孩子的安全感和心靈舒適感。而安全感和心靈舒適感對日后孩子妥善管理自我情緒將產(chǎn)生巨大的作用。

美國心理學家認為情商包括認識自身情緒和認知他人情緒。隨著繪本和“如何開展閱讀”類書籍被大量引進,以及一些圖畫書推廣人的努力,開放式甚至游戲式的親子閱讀方式被越來越多的家長認可并實施到親子閱讀的環(huán)境中,這樣圖畫書變成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游戲媒介,“游戲”中不僅孩子的情緒得到了宣泄,而且孩子還能夠從家長夸張的面部表情和身體語言感受他人的情感。

很多繪本的內(nèi)容對孩子情商也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像“中國兒童情緒管理圖畫書”通過小兔子的形象將孩子在不同年齡段所面臨的各種各樣的情緒情境,如害怕、悲傷、快樂、愛、孤獨、妒忌、生氣等娓娓道來,從自我情緒認知、自我與他人、自我與社會等角度,讓孩子在充滿趣味和美感的閱讀過程中,認識和了解自己成長過程中的情緒變化,從而輕松快樂地接納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孩子在感受圖畫書的情感“傾訴”時也能體會到家長的認同感并快樂起來,孩子的自信心也隨之樹立。

在越來越多的引進繪本中,講述親情的繪本占據(jù)很大部分。像《逃家小兔》講述一個想要離家出走的小兔,無論它逃到哪里,變成什么,愛它的媽媽總有辦法讓它重新回到媽媽的懷抱,整本書洋溢著濃濃的母愛;《我的爸爸叫焦尼》講述的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在與爸爸的團聚日中向每一個他遇到的人大聲說:“這是我的爸爸,我的爸爸叫焦尼!”分手時,爸爸以同樣的自豪大聲的告訴列車上的人:“這個孩子,是我的兒子。最好的兒子。他叫狄姆!”一個溫暖又心酸的故事會讓講故事的人不由落淚。這些書在很多人看來可能更適合年齡大的孩子,但閱讀后在孩子臉頰上溫暖的一吻,在孩子耳邊一句:“寶寶,我愛你”,或當你熱淚盈眶時孩子突然轉(zhuǎn)過身來擦干你臉上的淚珠的細微舉動,都已實現(xiàn)了你與孩子共讀的目的——父母的愛是無私的,是伴隨孩子一生的,無論他們是相聚還是分離。

親子閱讀豐富語言環(huán)境

人與動物的區(qū)別之一是人會運用語言,那語言又是從何而來呢?有專家認為0~6歲屬于語言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期,當孩子降臨到這個世界上,媽媽照顧日常起居時的絮叨、哄孩子入睡時的哼唱,營造的就是一個孩子獲取詞匯的語言環(huán)境。但語言還需要碰撞的環(huán)境,在聰聰還無法和我用語言進行溝通時,我總有詞匯匱乏的感覺,常常說了上句不知去哪里尋找下半句,而圖畫書的加入很輕松的讓我有了與孩子交流的話題和詞匯,就像日本圖畫書之父松居直先生所說:“圖畫書的文字都經(jīng)過精心挑選與整理,字字飽含藝術家們豐富的情感與理性認識。父母親用自己的口,將這些文字一句一句地說給嬰兒聽,就像一粒一粒地播下語言的種子。”我在親子閱讀這塊豐腴的土壤上播下的語言種子很快就開花結(jié)果了。聰聰在八個月時就能很清晰的叫“阿姨”“抱抱”,當他一歲四個月時就能說很多首兒歌、童謠,如今兩歲的他已經(jīng)可以看圖說故事了。

也許一些媽媽會提出疑問:“很多繪本特別是3歲前的幼兒繪本惜字如金,豐富語言環(huán)境又從何談起呢?”說話人完全是從成人角度來看書的,在孩子的“視界”中,圖畫書的畫面是會講故事的,如果畫面故事被有心的媽媽發(fā)現(xiàn)就可以成為豐富故事內(nèi)容的線索?!赌鸽u蘿絲去散步》是這類繪本中的經(jīng)典之作。單從文字講,《母雞蘿絲去散步》出奇的平淡,平淡到一本書只有44個字,平淡到連一直跟在蘿絲身后上躥下跳的狐貍只字未提,但如果媽媽能夠充分利用圖畫展示的細節(jié),就能為孩子講述一個狐貍追逐獵物,但獵物悠然自得而獵手總是狼狽不堪的迭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

親子閱讀強化各種能力

在媽媽肚子里的胎兒就已具備了傾聽的能力,但就像孩子與生俱來的各種反射一樣,如果不有效的利用,這些反射就會消失。愛聽故事孩子的傾聽能力會比較強,上學后不容易出現(xiàn)上課不認真,聽課不耐煩的現(xiàn)象,因為孩子的傾聽能力是在快樂中提高的。

繪本就像是一列帶領孩子四處旅行的列車,在這列車上,即使是生活經(jīng)驗有限的孩子,也一樣能夠在圖畫書的畫面中獲得更多的生活認知,帶給孩子無限的人生可能性。而生動溫馨的畫面更能激發(fā)孩子的想象力,不同繪本之間的被成人忽略的線索又會點燃孩子的聯(lián)想力。

對孩子而言繪本更側(cè)重的是“繪”,在繪本世界里孩子可以欣賞到很多藝術形式,鉛筆畫、拓印畫、油畫、水彩畫、水粉畫、甚至一張圓圓的紙片賦予了不同的色彩也能成為一本經(jīng)典繪本,而繪本的展現(xiàn)形式也是爭奇斗艷,有立體的、有隱藏機關的;有大如孩子身高的、有小如孩子手掌的;有橫向的、有縱向的;有單頁的、有跨頁的……這些都大大開闊了孩子的眼界,增強了孩子對美的感受力,提升了孩子的藝術鑒賞力,為孩子日后的藝術學習之路打下良好基礎。

相關推薦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下午我姐姐回娘家,第一句話是,“她小姨在沒在家?”我很高興地“跳”出去迎接許久未回家的老姐,估摸著有什么好事要找我。只見老姐從包里抽出兩張宣傳單頁,上面赫然顯示著一行大字“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詳細...
    2020-11-26 閱讀全文
  • 今日話題:“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道理嗎?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好像由來已久,叮咚最近也看了一些關于請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說法,站在各方的立場上,大家都是有道理的,其實這件事情本身也沒有對錯之分,只是跟各個家庭的情況以及選擇有關~ 今...
    2020-12-31 閱讀全文
  • 別讓“軟傷害”傷了孩子的心 社會話題 買女士9歲的兒子在南京一所小學上三年級。5日晚上,兒子一回家就委屈地告訴她,上級領導來學校視察,體育老師嫌他胖、跑不快,不讓他去操場上課;見他單獨留在教室,語文老師又認為“影響不好”,便把他...
    2021-02-24 閱讀全文
  • 育兒觀念:別讓大人的話傷害孩子 育兒觀念:別讓大人的話傷害孩子 來園的時間到了,孩子們陸陸續(xù)續(xù)地和家長再見后面帶笑容地和老師打招呼,然后走進了活動室,戰(zhàn)重益的媽媽悄悄地告訴我,她家孩子今天沒有吃早餐,順便遞給我兩個包子。再看看這孩子...
    2020-10-13 閱讀全文
  • 讓你的孩子聽你的話 孩子,即使在伊呀學語的一兩歲,也有自己的意愿和喜好,也有自尊。因此,當我們向孩子提出要求,如要他去睡覺、收拾好玩具、去洗手、小聲說話或者不要打狗、別亂跳的時候,只把他當作一件無意識的物體來驅(qū)使,就有可...
    2022-01-07 閱讀全文

下午我姐姐回娘家,第一句話是,“她小姨在沒在家?”我很高興地“跳”出去迎接許久未回家的老姐,估摸著有什么好事要找我。只見老姐從包里抽出兩張宣傳單頁,上面赫然顯示著一行大字“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詳細...

2020-11-26 閱讀全文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好像由來已久,叮咚最近也看了一些關于請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說法,站在各方的立場上,大家都是有道理的,其實這件事情本身也沒有對錯之分,只是跟各個家庭的情況以及選擇有關~ 今...

2020-12-31 閱讀全文

社會話題 買女士9歲的兒子在南京一所小學上三年級。5日晚上,兒子一回家就委屈地告訴她,上級領導來學校視察,體育老師嫌他胖、跑不快,不讓他去操場上課;見他單獨留在教室,語文老師又認為“影響不好”,便把他...

2021-02-24 閱讀全文

育兒觀念:別讓大人的話傷害孩子 來園的時間到了,孩子們陸陸續(xù)續(xù)地和家長再見后面帶笑容地和老師打招呼,然后走進了活動室,戰(zhàn)重益的媽媽悄悄地告訴我,她家孩子今天沒有吃早餐,順便遞給我兩個包子。再看看這孩子...

2020-10-13 閱讀全文

孩子,即使在伊呀學語的一兩歲,也有自己的意愿和喜好,也有自尊。因此,當我們向孩子提出要求,如要他去睡覺、收拾好玩具、去洗手、小聲說話或者不要打狗、別亂跳的時候,只把他當作一件無意識的物體來驅(qū)使,就有可...

2022-01-07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