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幫寶寶度過執(zhí)拗期間的三個字

發(fā)布時間:2021-04-04 幼兒園三字經(jīng)教案 幼兒園小班三字經(jīng)教案 寶寶幼兒園的游戲

女兒進入一歲半以后,執(zhí)拗期的特征更加明顯了,這階段她的自我意志明顯增強,什么事情都想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還以指揮大人為樂趣:讓大人學(xué)她的動作,分配大人干活做事情。違背大人的意愿,自作主張等等。

而這階段我們根據(jù)她語言進展情況,配合情商培養(yǎng)方案,發(fā)現(xiàn)有三個字在使用頻率和效果上與眾不同?,F(xiàn)列舉如下:

對寶寶產(chǎn)生魔力的三個字

一、不

無疑對于家有正值執(zhí)拗期的孩子,父母平時聽到的最頻繁的字莫過于這個“不”字了,寶寶似乎剛過一歲,就超喜歡說這個字了:

家中來了朋友很客氣地問她:“寶寶,我可以坐在你旁邊的沙發(fā)上嗎?”寶寶超級無情地說:“不!”

鄰居爺爺說:“寶寶,讓爺爺抱抱好嗎?”依依冷血地盯著人家說:“不!”

……

她每說這個詞的時候,一定是鏗鏘有力,不容置疑。

現(xiàn)在寶寶用這個詞的特點有了變化:讓問阿姨好,她說“阿姨不好。”讓叫保安叔叔,她說:“保安叔叔不好。”無論我們怎么苦口婆心、怎么玩空心思講道理,人家依舊一意孤行,不改初衷。

對此,寶媽想出個好主意,這階段的孩子不是以自我為中心嗎?ok,遇到寶寶再說阿姨不好時,寶媽并不糾正,順水推舟地說“寶寶不好。”這下寶寶可不干了,馬上說“寶寶好?!庇谑菍殝屨f“阿姨好”,如此往復(fù),直到寶寶自己明白原來只有她說了“阿姨好”之后,媽媽才會說“寶寶好?!庇谑?,乖乖改正。

正是,想得到別人的尊重,只有自己先尊重別人。

二、好

讓執(zhí)拗期的孩子說“好”還真有些比登天還難的架勢。

首先,我們現(xiàn)在對寶寶盡量采取凡事和她商量的態(tài)度;在不違反原則的情況下,滿足她的愿望,比如:上班前,寶寶提出要我們抱抱,我們除非趕著出家門,否則都會滿足她;再比如:寶寶早晨剛看過巧虎,又向爸爸提出看巧虎,爸爸就給她放著聽,寶寶也會滿足……

其次,適當?shù)睾退粨Q條件,比如吃飯時,寶寶不想吃菜,想吃魚松,寶媽就先給口魚松,然后讓她吃菜,說明只有吃完菜才給第二口魚松,培養(yǎng)到現(xiàn)在面對寶寶不太想吃的東西,只要寶媽輕柔地說“好”,寶寶就張大嘴巴高興地吃掉了。

寶媽覺得這有助于幫助寶寶延時滿足。

三、請

寶爸媽平時在要求寶寶做事的時候,盡量要求自己用“請”這個字,所以寶寶要想讓家里人幫助她的時候我們也引導(dǎo)她說這個“請”字,漸漸地,寶寶明白了,只要她說了這個請字,爸爸媽媽姥姥姥爺一定會幫她,會滿足她的愿望;和小朋友交往時也能相應(yīng)地得到一些“實惠”,比如坐坐別人的小車,玩玩別人的玩具……

我們想從小讓這個字扎根在她的記憶語言里,慢慢形成禮貌的習慣。

當然,大人以身作則,孩子耳聞目染還是最重要的。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移情幫寶寶度過受傷的情緒


導(dǎo)讀:冷漠是指爸爸媽媽對寶寶的情緒缺乏反應(yīng),缺乏興趣,缺少關(guān)心。父母常常由于工作太忙而冷落孩子,他們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很容易被孩子理解為:爸媽對你漠不關(guān)心。

當孩子摔倒碰傷膝蓋時,我們知道該做什么:清洗傷口,再系上繃帶??墒?,當孩子情緒受傷時,我們往往就束手無策了。面對孩子反常的情緒,我們該有怎樣的反應(yīng),如何去疏導(dǎo)?

當孩子情緒受傷,你會

冷漠:那有什么?我不在乎

冷漠是指爸爸媽媽對寶寶的情緒缺乏反應(yīng),缺乏興趣,缺少關(guān)心。父母常常由于工作太忙而冷落孩子,他們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很容易被孩子理解為:爸媽對你漠不關(guān)心。

如果當孩子向你表達他的感受時,你毫無反應(yīng),或者說些陳詞濫調(diào),如我相信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厝ソ又姘?-他會想:“爸爸媽媽一點都不關(guān)心我。他們不愛我?!?/p>

同情:我真難過,你真可憐

與冷漠截然相反的另一端是同情,同情往往是指爸爸媽媽對寶寶的情緒情感產(chǎn)生共鳴,為孩子的快樂而快樂,為孩子的憂愁而憂愁。

可是,寶寶真正需要的是爸爸媽媽提供他們正確的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一味地表現(xiàn)同情心態(tài),這樣寶寶更會覺得自己可憐,而對解決問題沒有什么信心。

移情:看來你很害怕離開你的朋友

移情就是爸爸媽媽用自己的心靈和頭腦去傾聽寶寶的心聲,當你對孩子表現(xiàn)出移情時,他會知道你理解她的感受。爸爸媽媽能敏銳地覺察到寶寶的痛苦、恐懼、失望、憤怒,或沮喪,并且能夠諒解,同時又能比較明智地為孩子提供鼓勵和幫助。

移情能很好地安撫孩子的情緒,并且能夠有效地使孩子擺脫這種情緒對他的影響。毫無疑問,三種常見的發(fā)應(yīng)中,移情是最好的一種。移情的反應(yīng),有利于孩子的自我接受,有利于孩子對自己情緒的控制能力的發(fā)展,更有利于孩子和父母之間建立一種親密、而互相信任的健康的親子關(guān)系。如何掌握這種特殊的育兒技能,其實并不難。

學(xué)習怎樣移情

第一步:傾聽

當寶寶悲傷、憤怒、抑郁或驚慌失措時,他所需要的也許只是爸爸媽媽能聆聽他的訴說。孩子只希望父母能夠耐心聽完他的訴說,不要爸媽對自己的表現(xiàn)作任何評價,也不要他們提任何建議。

所以,允許你的孩子向你訴說他的感受。你不要對他妄加評論,也不要急于幫他解決問題。通常,他需要知道的只有一點--你關(guān)心他,你愿意花時間來聽他的訴說。讓他告訴你發(fā)生了什么事,必要時,你可以提一些問題引導(dǎo)他訴說。

小提示:爸爸媽媽在向?qū)殞毺釂枙r一定要注意,不要使你的問題變成質(zhì)問。

第二步:不加評論地接納和反映孩子的感受

接納你孩子表現(xiàn)出來的情緒,不要評價,不要歪曲。描述你所看到的情緒表現(xiàn):

小家伙,比賽輸了,你很生氣吧?

看上去你的朋友令你心煩意亂。

這類對情緒的反饋,有助于孩子了解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就像照鏡子一樣,寶寶通過看自己在鏡子中的形象了解了自己的相貌、身材等身體特征,通過聽爸爸媽媽對他感受的反饋了解自己的情緒特征,孩子還可以據(jù)此對自我情緒進行修飾和改變。

通過給孩子的情緒命名的方式來反映他的情緒,可以讓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緒是正常的,可以被別人接受。同時,它還使孩子知道:別人了解他們的感受。這是幫助孩子控制情緒的最重要的一步。

小提示:當我們對孩子的情緒表示肯定時,不要翻來覆去地重復(fù)一兩句話,否則孩子會對你的話不以為然,甚至認為你口是心非。

第三步:如果有必要,事后引導(dǎo)孩子討論他的感受

在許多情況下,你不需要采取這一步。但是,對于比較嚴重的問題,或當孩子表現(xiàn)出比較極端的情緒時,你需要他情緒平靜下來,頭腦保持清醒時,與他就這些問題做一些討論。

這時,你可以和他講道理,探尋是什么原因?qū)е铝怂a(chǎn)生不良的情緒。你可以問這樣的問題:

你從這次經(jīng)歷中吸取了什么教訓(xùn)?

下一次遇到類似情況時,你可不可以用另外的辦法來處理:對你自己的態(tài)度有什么看法?

小提示:在向孩子提這些問題時,重要的是要孩子通過自己的情緒反應(yīng),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要讓他們反省。

如何幫助寶寶克服過度戀母


孩子出生后,媽媽與寶寶相處時間占絕大部分,寶寶平時若接觸的人少,會對母親存在一種依賴心理,做什么事情都希望媽媽在身邊。孩子小時候都有一點戀母情結(jié),隨著年齡的增長,接觸的人增多,這種情節(jié)會逐漸減弱。但是如果寶寶誰都不要,整天只要媽媽,這時媽媽需引起注意,應(yīng)采取一定的措施疏遠一些。

1、疏遠但不要突然離開

媽媽不要覺得寶寶反正自己會玩,或者反正他睡著了,發(fā)現(xiàn)媽媽不在哭一下就好了,這會給寶寶帶來不安全感,造成不能信賴媽媽的心理。

2、與家人或保姆同時照看寶寶

媽媽可以離他遠一點或做自己的事情,讓他跟家人或保姆玩,但要讓他看到你。

3、縮短相處時間

減少媽媽與寶寶相處的時間,讓寶寶用更多的時間與爸爸、爺爺奶奶等人接觸,比如,以前媽媽和寶寶在一起多達90%的時間,現(xiàn)在你可以抽出30%的時間給爸爸、30%的時間給其他的人,讓寶寶逐漸適應(yīng)與其他人相處。

4、讓寶寶接觸更多的人

經(jīng)常帶寶寶到公園、游樂場、兒童樂園等人多的地方,把寶寶介紹給其他的孩子和家長,讓寶寶與別的孩子一起玩。

5、讓寶寶學(xué)會與別人合作

寶寶平時玩的時候,主要是一個人或與媽媽一起玩。但時間長了,寶寶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在平時,媽媽可以把兩個人的游戲設(shè)計為多人游戲,讓孩子學(xué)會與別人合作。比如兩個人的傳接球游戲,可以設(shè)計為三人、四人傳球,讓爸爸和其他人也參與進來。

過年期間給寶寶的禮儀教育


春節(jié)期間,一家人團圓,走家串戶拜年,吃吃喝喝玩玩鬧鬧,還有壓歲錢拿。所以小朋友們最喜歡過年了。這段美好時光,無疑也是再好不過的早教“進補”時機。

早教專家陳明興教授提倡,這種“進補”別太嚴肅,完全可以用快樂、游戲的方式來進行。

“比如,春節(jié)前大家都有大掃除的習慣。大人們忙著時,讓小孩幫著爸爸媽媽拿掃把、拖把,用紙張擦玻璃,還可以讓孩子幫著盛水、澆花、洗洗刷刷等,在勞動的同時,會享受到快樂。當然,冬天要注意防寒。”

陳明興笑著說,許多雙職工父母平時要趕著上班,怕孩子動作慢,吃飯、穿衣、洗漱等原本需孩子自理的事都給包辦了。趁正月期間一家人都很休閑的時機,可以給孩子補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一課,放手讓孩子自己學(xué)穿衣、褲、襪,自己用勺子、筷子吃飯。

春節(jié)期間,親朋好友來家中作客時,讓孩子給客人遞糖果、瓜子、杯子,搬椅子。當然這些最好是事先在家中教會孩子,搞個小排練。

到了“實戰(zhàn)”時,孩子才容易完成得好,親朋好友看到這么勤快和懂禮貌的孩子自然會夸獎,得到夸獎的孩子會干得更帶勁哦。

國外寶寶怎樣度過“地圖期”?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孩子是圍著尿片長大的。聽說中國媽媽在孩子滿月后就定時給嬰兒把屎把尿培養(yǎng)如廁習慣,我的澳大利亞朋友非常吃驚。他認為自由大小便是嬰兒成長階段也只有這一階段才擁有的一種人生快樂,實在不該剝奪,并且孩子被把著解便的姿式違反自然,看上去很痛苦,孩子總是大哭大鬧地肯定反抗。孩子兩三歲有了更多的自我意識和自控能力,能通過語言和大人交流了,慢慢摘去尿布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有的孩子五六歲仍會尿床,大人不會看做嚴重的事,孩子也不會受到羞辱和責罵。

尿片要求舒適方便。紙尿褲大量使用。皮膚敏感孩子的媽媽愿意選擇布尿片,可以購買也可以利用家中舊織物消毒制做,但外出還用紙尿褲。值得一提的是用布尿片時有一種小巧柔順的塑料尿布夾,有三個帶齒的小爪,能服貼地抓牢尿布接頭,方法簡單,還十分便宜。

日本

多數(shù)中國孩子都比日本孩子尿布脫得早,估計是媽媽沒有耐心的緣故。我的朋友日本媽媽對孩子夜間?!爱嫷貓D”很不敏感,倒是十分盡心孩子牙齒的保護。日本人沒有把尿的習慣,一個嫁到日本的朋友在孩子3個月時把尿,差點把日本婆婆嚇暈過去,日本有的孩子上小學(xué)后晚上還用紙尿褲。

有兒雜志上總是在討論尿布是紙的好還是布的好,從不討論脫尿布的時間。反對紙尿布的人認為,紙尿布性能雖好,但孩子感覺不到尿濕,推遲了孩子摘尿布的時間。即使這樣,日本媽媽還是愛用紙尿褲,一是方便,二是紙尿褲的公司很多,競爭激烈,紙尿褲做得很好,很薄、殺菌、不紅屁股,像布一樣舒適。

日本保育員在2歲以后訓(xùn)練孩子如廁,在午睡前后讓孩子坐尿盆。日本沒有國內(nèi)那種老式痰盂,孩子尿盆可以坐著扶著玩??梢噪S便起來。我的同學(xué)的小寶寶2歲時還不會告訴大人要撒尿,受到北京的老人批評,就去和保育員商量。保育員認為這樣會讓孩子緊張,導(dǎo)致以后心理隱患。在日本,如果孩子尿在地板上(是席子,非常不好擦),但媽媽也不能責罵孩子,而是擦給寶寶看,讓寶寶知道這樣會給媽媽添很多麻煩。

美國

美國被稱為兒童的天堂,在這個消費社會中,商家比父母更重視“地圖期”的孩子,五光十色無奇不有的便盆訓(xùn)練用具和游戲包圍著他們。

美國孩子在2歲或更大些開始快樂的如廁訓(xùn)練,90%的孩子在4~4.5歲時完成。商家推出全套的訓(xùn)練用品:一個漂亮的音樂便盆,20條傳感尿片,卡通畫冊和對父母的指導(dǎo)小冊子。孩子尿濕一點尿片后,敏感的傳感系統(tǒng)就使尿盆發(fā)出悅耳的音樂,提醒父母引導(dǎo)孩子去如廁。這樣20條尿片用完后,大多數(shù)孩子已經(jīng)學(xué)會控制小便。

有一種玉米淀粉和無毒染料制作的泡沫魚,把漂亮的小魚放在馬桶或幼兒便盆里,孩子一撤尿,小魚就會吐著泡沫在小便中溶化消失。還有極有趣的訓(xùn)練貼圖、卡通書、錄像故事等。

利用小孩愿意長成大孩子和愛模仿的心理,給孩子穿上自助紙尿褲——訓(xùn)練褲,既保證了安全,又保持了小寶寶的自尊。

美國兒科專家堅決反對強制訓(xùn)練孩子大小便,反對對“畫地圖”的孩子進行體罰和羞辱。他們認為5歲的孩子尿床是正?,F(xiàn)象,批評會增加孩子的壓力而適得其反。他們認為,小弟妹的出世。生病、度假、換床、搬家等都會導(dǎo)致小孩尿床,不必多慮。

另外,他們認為訓(xùn)練孩子大小便時要保護孩子好奇愛學(xué)習的天性,用多種辦法正面鼓勵。比如尿濕后可以過一會再換,告訴他干的比濕的舒服。還有架上成人便器上的帶梯子的兒童便器,讓小孩獨立學(xué)習如廁、沖水等‘讓孩子感到自己的能力,有成就感。

在如廁訓(xùn)練之前,當然是主要用紙尿褲。

寶寶早期教育的三個重點


身體方面。當前許多父母很早就開始了對孩子智力開發(fā),然而大多數(shù)父母忽略了重要的一點,即身體健康。0-6歲正是造就良好體能的關(guān)鍵時期,從兒童生長發(fā)育和人才成長的規(guī)律來看,兒童的早期教育把體能訓(xùn)練放在首位是比較科學(xué)和恰當?shù)摹?/p>

良好性格方面。應(yīng)重視孩子優(yōu)秀的非智力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在家庭生活的瑣事中,在點滴的小事上,充分利用各種機會進行教育。比如孩子跌倒了,要讓他自己堅強地爬起來,教育孩子不要怕打針之痛等。別小看這些隨機教育,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會鑄就勇敢堅強、不怕困難的性格以及較強的獨立能力,使孩子的人生綻開絢麗的花。

智力開發(fā)。當前許多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智力開發(fā)時走進了一個誤區(qū),即認為教會孩子掌握一種樂器、學(xué)會一種技能就是智力開發(fā),實際上真正的智力開發(fā)應(yīng)讓孩子開闊視野,多接觸自然,多思考和探索,在這一過程中學(xué)習知識,鍛煉能力。

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很多的家長給孩子實施了早教,針對一些家長在孩子早教中出現(xiàn)的一些誤區(qū),陽光寶貝在此也給大家一些建議:

1.養(yǎng)護和教育分不開:孩子的早期的教育和養(yǎng)護、保健是分不開的。孩子最初的發(fā)展能力是最快的,對他的一生影響重要,機會決不要錯過。在養(yǎng)護時,與寶寶進行語言和感情的交流,就可以促進寶寶語言和情感的發(fā)展。早教不是教孩子知識和技能,而是引導(dǎo)寶寶感知、認識的過程,寶寶爬、站、走都是一種教育。

2.包辦、放任都不可?。喊k孩子應(yīng)該學(xué),應(yīng)該做的事是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比如看孩子在游戲中表現(xiàn)不佳,有時家長會為了自己的面子,三下五除二幫孩子弄好。這點陽光寶貝的專家們認為是不可取的。因為孩子自己探索成功是最高興的,孩子探索時,反復(fù)的過程是必須的。意識到包辦不好,于是年輕的現(xiàn)代父母又走了另一個極端:放任。任孩子自由發(fā)展,把孩子往玩具中一扔了事。1歲左右,正是孩子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時期,如果不管理孩子,孩子很有可能養(yǎng)成有頭無尾,不認真做事的壞習慣。

3.給孩子思考的機會:現(xiàn)在有很多父母有時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上會急于求成。拿生活中常見的情況舉個例子:自己的孩子的東西被其他孩子搶了,第一位母親對孩子說,他搶你的,你也搶他的;第二位母親讓孩子要大度點;而第三位母親讓孩子自己想該怎么做。陽光寶貝專家分析:“第一位的母親的做法不太可取,如果所有的母親都這樣教育孩子,將來孩子將生活在什么樣的人際環(huán)境之中;第二位的母親沒有給孩子思考的機會;還是第三位的母親做法比較可取,給了孩子一個獨立思考的機會?!?/p>

如何合理度過寶寶入園焦慮期


每年的新生入園,總會有一段不適應(yīng)期,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

要入幼兒園了,寶寶在爸媽的陪伴下一起到幼兒園報到。但是接下來的事情卻讓爸媽感到難過。有的寶寶哭鬧著不讓爸媽離開;有的寶寶前幾天高興地去上幼兒園,但是后來卻在家耍賴皮,怎么也不肯再去了,滿臉的眼淚讓爸媽于心不忍,有的寶寶雖然在爸媽的哄騙下到了幼兒園,但爸媽卻發(fā)現(xiàn)寶寶悶悶不樂,白天食欲不振,晚上噩夢連連——這樣一個時期真難過,怎么幫助寶寶盡快度過呢?

焦慮反應(yīng)屬正常

寶寶第一次進入幼兒園,由于與爸媽分離所產(chǎn)生的一系列焦慮情緒的反應(yīng)都是正常的,畢竟第一次離開了熟悉的家庭環(huán)境,離開熟悉的爸媽,進入一個陌生的地方,接觸陌生的人,并且還要逐漸學(xué)會獨立照顧自己。那如何減緩寶寶的這種焦慮情緒呢?這里我們介紹7個方法給大家。

7個方法緩解情緒

首先,提前使寶寶的心理有準備。寶寶對爸媽的依戀很強烈,讓他們一下子離開爸媽,會使其依戀感受阻,產(chǎn)生分離焦慮癥,引起不安全感。因而讓寶寶對上幼兒園提前有個心理準備是非常必要的。爸媽可以在假期里或開學(xué)前帶寶寶到即將要去的幼兒園門口或里面轉(zhuǎn)一轉(zhuǎn),讓寶寶熟悉一下環(huán)境。

其次,在家中給寶寶一定獨處的時間和空間。例如在客廳的一角,利用櫥柜或桌椅隔出一個獨立的空間,讓寶寶體驗在視線中感覺不到成人注視的情況,在那里游戲、看圖書等,培養(yǎng)寶寶的獨立能力,減輕寶寶對成人的依戀感。

第三,讓寶寶對幼兒園產(chǎn)生期待感,認為在幼兒園中老師是一個可以幫助自己的人,相信哥哥和姐姐也都是在幼兒園中快樂地學(xué)會本領(lǐng)的。

第四,爸媽還可以培養(yǎng)寶寶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上廁所、吃飯等;生活習慣,如午睡等,幫助寶寶增加入園后的心理自信。

第五,爸媽要調(diào)整好心態(tài),給寶寶以積極的暗示。當寶寶對爸媽產(chǎn)生依戀和依賴不想去幼兒園的時候,很多爸媽往往心軟、動搖。須知,寶寶雖小,對爸媽的情感、心態(tài)卻是十分敏感的,當寶寶察覺到爸媽的動搖心態(tài)時,會強化他不愿上幼兒園的想法。所以爸媽應(yīng)把握好心態(tài),保持愉悅的情緒狀態(tài),送寶寶進幼兒園,并對寶寶的點滴進步予以及時鼓勵,例如:“今天你只是到幼兒園門口時才哭了一次,真棒”、“你是笑著和媽媽說再見的,好乖”等。

第六,引導(dǎo)寶寶和老師交往。由于是很多寶寶圍繞幾個帶班的老師,有的時候,如果寶寶不能夠闡述自己的需求,可能會被老師忽視。所以爸媽應(yīng)教育寶寶學(xué)會和老師交往,有什么需求去跟老師說,相信老師就像媽媽一樣能夠幫助自己,愛自己。例如,想喝水了就要說:“老師,我想喝水”等。另外,爸媽也要告訴寶寶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并與老師及時溝通,盡快消除寶寶由此產(chǎn)生的負面情緒。在與同伴交往方面,要告訴寶寶小朋友間要相互謙讓、合作,有玩具要一起玩,與小朋友之間有了矛盾要找老師,不能打架。爸媽可以通過幼兒園老師了解班上有哪些小朋友是住在同一小區(qū)或鄰近地區(qū)的,這樣可以互相聯(lián)系,彼此串串門或相約在雙休日共同到郊外或游樂場玩耍。既可以增加與同伴交往的機會哦,同時寶寶有了熟悉的伙伴,大多就愿上幼兒園,從而緩解分離焦慮。

第七,當寶寶從幼兒園回到家,爸媽可以問他在幼兒園里都學(xué)了寫什么,今天最高興的事情是什么等,了解寶寶的心理感受,及時幫助寶寶消除一些情緒問題。

入園焦慮是每一個寶寶都要經(jīng)歷的,度過了這一階段,爸媽會發(fā)現(xiàn),寶寶越來越活潑,他已經(jīng)愛上去幼兒園了。

前輩媽媽經(jīng)驗談

1、是不是所有的寶寶初次上幼兒園都會哭?

一般都會哭的,因為離開爸爸媽媽,離開熟悉的環(huán)境,寶寶有些難適應(yīng)。不哭的寶寶也有,但只占少數(shù)。

2、要哭的寶寶,一般是哭多久,最長的是多久,有沒有連續(xù)哭上兩三個星期的?

這主要看寶寶的適應(yīng)能力,還有爸媽的態(tài)度,一般一個星期左右寶寶就會停止哭的,但有極個別的寶寶會哭上一個月。爸媽不要因為寶寶哭就不送寶寶進幼兒園,除非寶寶病了。

3、老師一般是如何對待這些寶寶的,如何哄他們的?

老師通常都會仔細觀察寶寶,用引開注意力等方法來平息寶寶的情緒。

4、多久才會讓寶寶喜歡上幼兒園,和幼兒園的環(huán)境關(guān)系大不大,軟件環(huán)境(小朋友、老師等)重要還是硬件環(huán)境(設(shè)施、飯菜)更重要?

這要看寶寶的性格來定,一般來說,外向型的寶寶更容易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適應(yīng)幼兒園的生活,而內(nèi)向型的寶寶則需要外部環(huán)境來幫忙了。通常,軟件環(huán)境比硬件環(huán)境更重要,如果老師很會哄寶寶,那寶寶適應(yīng)起來就會快些。爸媽也要帶給寶寶積極的情緒,讓寶寶認為爸媽選擇的是個很好的幼兒園,培養(yǎng)起他的道德感和歸屬感,寶寶也會很快喜歡上幼兒園的。

早期教育:幫助寶寶走路的幾個小妙招


整理了關(guān)于早期教育:幫助寶寶走路的幾個小妙招,希望對新手爸媽對早期孩子正確教育引導(dǎo)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孩子學(xué)會走路是人生中非常關(guān)鍵的一步,但是很多孩子學(xué)習走路真的費了老大的勁了,接下來就跟大家說說幫助孩子學(xué)習走路的十條建議。

1、要學(xué)會爬行

爬行能夠讓孩子的腿部肌肉得到鍛煉,對孩子學(xué)習走路是有很大的幫助的,所以,最好是經(jīng)常性讓孩子在地板或硬的墊子爬行,可以在孩子前面放一些玩具來引誘孩子爬過去。

2、多讓孩子練習

千萬不要一直把寶寶困在一個地方,最好是能夠讓寶寶多多只有活動一下,讓寶寶自己四處走走,探索一下這個世界。爸爸媽媽要把雜物清理干凈,防止寶寶出現(xiàn)意外情況。

3.嘗試下仰臥起坐

要是想讓寶寶的肌肉得到鍛煉,最好是能夠和寶寶一起做一些仰臥起坐運動。

寶寶仰臥,媽媽可以配合著寶寶做以下的動作:坐起——站立——坐下——躺下,這樣反復(fù)進行幾次就可以了。不過,媽媽要知道的還是,在拉著寶寶的手的時候不要太過于用力,不然可能會造成寶寶脫臼。

4、讓孩子學(xué)會站起來

寶寶一開始的時候會因為害怕,所以會不想要放手站起來,這時候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一些需要兩只手拿的玩具,這樣可以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放開手,然后站起來。爸爸媽媽也可以把玩具放在另一邊,吸引寶寶轉(zhuǎn)過身來。

5、蹬蹬腿腳

雙手托住寶寶的腋下,讓寶寶能夠在空中做蹬腿彈跳動作,這樣對寶寶的腿部有好處。

6、用玩具來吸引孩子

站起來才能夠走路,所以可以把孩子喜歡的玩具放在沙發(fā)上,這樣能夠鼓勵孩子慢慢站起來拿玩具,或者爸爸媽媽可以手拿著玩具,這樣能夠鼓勵孩子攀爬。

7、給孩子補充足夠的影響

多給寶寶吃含鈣食物,確保寶寶的骨骼發(fā)育良好。

8、扶走訓(xùn)練

爸爸媽媽可以讓孩子扶著東西走路,比方說讓孩子扶著墻面、沙發(fā)、茶幾、小床等等,爸爸媽媽子啊一旁做好保護就可以了,也可以拉著寶寶的胳膊,讓寶寶慢慢往前走。接著慢慢放手,讓寶寶能夠自己走路,也可以在邊上喊一二一,讓孩子充滿興趣。

另外,在幫助孩子的過程中不要牽拉或提起寶寶的前臂讓他行走,不然寶寶可能會出現(xiàn)脫臼的情況。

9、多鼓勵孩子

寶寶學(xué)走路時,肯定會遇到摔倒的情況。爸爸媽媽不要太緊張了,這樣反而會讓寶寶不敢去學(xué)走路。所以,當寶寶摔倒的時候,媽媽一定要多多安撫和鼓勵,這樣才能夠讓寶寶有安全感。

10、在孩子前方引導(dǎo)

在寶寶會扶著東西走路的時候,爸爸媽媽不妨蹲在寶寶的前方,鼓勵寶寶走路,一步兩步,讓寶寶堅持走下去。

孩子學(xué)會走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爸爸媽媽一定要有耐心,慢慢鍛煉寶寶。

相關(guān)推薦

  • 怎樣幫寶寶渡過反抗期 二三歲的孩子一般都要經(jīng)過一般都要經(jīng)過一個“反抗期”。本來溫順聽話的孩子,一到這個時期就會變得調(diào)皮、不聽話。比如天氣涼了,媽媽讓孩子穿外套,孩子硬是不穿;客人來了,媽媽讓他有禮貌地招呼客人,他就是不理不...
    2021-12-13 閱讀全文
  • 幫寶寶輕松度過戀母階段 導(dǎo)讀:孩子對媽媽依賴性強,是母子聯(lián)結(jié)(mothes-childloud)緊密的表示。這并沒有什么不好,但是,只是纏住母親,而拒絕父親和家中其他的人,就不好了。 愛纏住你的情況,你可以自己分析一下: 1...
    2021-08-11 閱讀全文
  • 移情幫寶寶度過受傷的情緒 導(dǎo)讀:冷漠是指爸爸媽媽對寶寶的情緒缺乏反應(yīng),缺乏興趣,缺少關(guān)心。父母常常由于工作太忙而冷落孩子,他們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很容易被孩子理解為:爸媽對你漠不關(guān)心。 當孩子摔倒碰傷膝蓋時,我們知道該做什么:清洗傷...
    2021-10-14 閱讀全文
  • 如何幫助寶寶克服過度戀母 孩子出生后,媽媽與寶寶相處時間占絕大部分,寶寶平時若接觸的人少,會對母親存在一種依賴心理,做什么事情都希望媽媽在身邊。孩子小時候都有一點戀母情結(jié),隨著年齡的增長,接觸的人增多,這種情節(jié)會逐漸減弱。但是...
    2022-02-15 閱讀全文
  • 過年期間給寶寶的禮儀教育 春節(jié)期間,一家人團圓,走家串戶拜年,吃吃喝喝玩玩鬧鬧,還有壓歲錢拿。所以小朋友們最喜歡過年了。這段美好時光,無疑也是再好不過的早教“進補”時機。 早教專家陳明興教授提倡,這種“進補”別太嚴肅,完全可以...
    2021-09-30 閱讀全文

二三歲的孩子一般都要經(jīng)過一般都要經(jīng)過一個“反抗期”。本來溫順聽話的孩子,一到這個時期就會變得調(diào)皮、不聽話。比如天氣涼了,媽媽讓孩子穿外套,孩子硬是不穿;客人來了,媽媽讓他有禮貌地招呼客人,他就是不理不...

2021-12-13 閱讀全文

導(dǎo)讀:孩子對媽媽依賴性強,是母子聯(lián)結(jié)(mothes-childloud)緊密的表示。這并沒有什么不好,但是,只是纏住母親,而拒絕父親和家中其他的人,就不好了。 愛纏住你的情況,你可以自己分析一下: 1...

2021-08-11 閱讀全文

導(dǎo)讀:冷漠是指爸爸媽媽對寶寶的情緒缺乏反應(yīng),缺乏興趣,缺少關(guān)心。父母常常由于工作太忙而冷落孩子,他們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很容易被孩子理解為:爸媽對你漠不關(guān)心。 當孩子摔倒碰傷膝蓋時,我們知道該做什么:清洗傷...

2021-10-14 閱讀全文

孩子出生后,媽媽與寶寶相處時間占絕大部分,寶寶平時若接觸的人少,會對母親存在一種依賴心理,做什么事情都希望媽媽在身邊。孩子小時候都有一點戀母情結(jié),隨著年齡的增長,接觸的人增多,這種情節(jié)會逐漸減弱。但是...

2022-02-15 閱讀全文

春節(jié)期間,一家人團圓,走家串戶拜年,吃吃喝喝玩玩鬧鬧,還有壓歲錢拿。所以小朋友們最喜歡過年了。這段美好時光,無疑也是再好不過的早教“進補”時機。 早教專家陳明興教授提倡,這種“進補”別太嚴肅,完全可以...

2021-09-30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