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孩子累倒在起跑線上
發(fā)布時間:2021-03-17 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孩子幼兒園不合群怎么辦 在幼兒園孩子不合群怎么辦孩子童年的幸福與未來的前途相比,哪一個更重要?教育專家針對孩子學習負擔過重發(fā)出呼吁:不能以犧牲孩子童年幸福為代價,去換取未來的幸福。教育不僅是為了傳授知識、應對高考,更應關注孩子今天的幸福與明天的發(fā)展。
“今天”與“明天”沖突嗎?
不少家長為了孩子將來升學時能有競賽證書,從四五歲起就送孩子讀課外培訓班。很多孩子童年中沒有風箏、沒有奔跑,每周在三四個補習班之間來回奔波,希望爸爸媽媽“不要把我累倒在起跑線上”。在部分初中,初三學生為了全力迎接中考,音、體、美統(tǒng)統(tǒng)讓步給語、數(shù)、外等考試學科。強迫孩子“苦讀”,不少家長、老師表示無奈:“童年快樂,將來失敗,后悔莫及?!?/p>
孩子今天的快樂與明天的前途,果真相互沖突嗎?專家認為,人的發(fā)展有自身規(guī)律,童年時的快樂對人的性格養(yǎng)成以及興趣培養(yǎng)十分重要,這種快樂體驗往往“過期不候”,成年后也無法彌補。因此,不能通過“透支”學生的興趣,來換取眼前的分數(shù),獲得暫時的滿足。
如果只注重眼前利益,一味灌輸老師認為正確的知識,并以考試成績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唯一指標,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狀態(tài),長此以往勢必會造成學習興趣喪失,影響可持續(xù)發(fā)展,將來的快樂又從何談起?
“成績”與“幸?!比绾谓y(tǒng)一?
專家提出,要實現(xiàn)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的統(tǒng)一,“牛鼻子”是改變教育質量評價方式?!皬膯我坏姆謹?shù)評價標準,轉變?yōu)槎嘁暯前l(fā)現(xiàn)孩子的特長與潛能,激發(fā)其能力與興趣,讓學習過程幸福、為未來奠定良好的基礎?!?/p>
孩子苦讀,是因為我們遵循刻板的標準尺度———近的是學生統(tǒng)考成績,遠的是學?!吧龑W率”、“名牌學??既÷省?。只看成績不顧其他、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的評價方式,難免加重學生的心理和學業(yè)負擔?!叭绻冒l(fā)展的眼光、多元化的方式、多維度評價學生,強調考試成績與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的一致,當前進步與持續(xù)發(fā)展的一致,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學習的幸福指數(shù)?!?/p>
改變現(xiàn)有教學模式,將有助于解決“苦讀”與能力培養(yǎng)和學業(yè)成績之間的矛盾。徐淀芳介紹,一方面,通過減少基礎型課程時間,增加拓展型和研究型課程,可以讓學生在多樣性、選擇性課程中,獲得更多興趣發(fā)展和潛能開發(fā)的機會;另一方面,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因材施教,強調學習過程中學生興趣、方法和人格發(fā)展,在教育過程中,把學生的責任感、自信心、學習經(jīng)歷、學習興趣、學業(yè)水平、課業(yè)負擔、身心健康等全部納入考量,可以讓學生在主動學習中培養(yǎng)能力、提高成績,享受快樂。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下午我姐姐回娘家,第一句話是,“她小姨在沒在家?”我很高興地“跳”出去迎接許久未回家的老姐,估摸著有什么好事要找我。只見老姐從包里抽出兩張宣傳單頁,上面赫然顯示著一行大字“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詳細介紹了孩子應該報的輔導班的名字,如識字特色班、舞蹈特長班、古箏培訓班、奧數(shù)學習班、電子琴特色班、、、、、、,著急的老姐指著宣傳單頁放炮一樣地說,“鄰居家鑫鑫報了識字班,和電子琴班,你說你外甥報什么班?快給出個主意,你是幼師,這方面比我們懂,我不想我的孩子從小就輸給別的小孩,快點,多花點錢沒關系?!蔽艺f,:“這、、、、、、亞歷山大吶”。
從姐姐著急的眼神中
,不難看出一個80后新家長對孩子未來的擔憂與困惑。不過,做家長的能夠舍得為了孩子的教育前景投下資金是可賀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出色的,各方面都能有所為。在眾多家長的蜂擁選擇中,我老姐也那般迫切地加入給還在選班行列。在此情況下,不提出我的合理化建議,老姐肯定會否認我。為了滿足老姐的要求,我開始與她分析適合外甥女的輔導班。后來老姐的滿意而歸,我開始擔憂起我外甥女的教育問題。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此話一提,家長們開始手忙腳亂地亂給孩子扣上個孩子這不行、那不好的帽子。如此一來,選輔導班大戰(zhàn)開始如火如荼。其實,我倒認為,家長們不必操之過急,過早讓孩子去接受大人的強行安排,任意違反孩子的生長發(fā)展規(guī)律,其結果只會更糟。琴棋書畫,這個輔導班、那個特長班,表面上能夠發(fā)展孩子的某項技能,實則抹殺了孩子們的求知興趣,孩子們在大人的安排下去學習,強行逼迫著孩子,對孩子的發(fā)展打了大大的折扣。任何人都不想被擺布,被逼迫。孩子也一樣,向往著自由地玩耍,自由的選擇自己的喜好。
最后,我要說的是,每個孩子都有個性差異,作為家長最好不要去著急自家孩子哪哪差,強行讓孩子過早去接受一些他不愿完成的事項。摒棄“起跑線”說法。用一顆平常心對待孩子,來滿足孩子的發(fā)展需要。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家教——不輸在起跑線上
家教——不輸在起跑線上
壽光市上口鎮(zhèn)南邵小學劉曉燕
人們常說只有不懂教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我覺得這句話應該用在家庭教育上,有不會教的家長,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孩子的成長發(fā)展與先天遺傳因素有關,但更多的是后天的環(huán)境教育。
前幾天,我目睹了這樣一件事:一個男孩子在公路邊推一輛機動三輪車,推著推著不知怎么就到了公路邊的溝里,看樣子孩子嚇壞了,費勁地往公路上推車,無奈車重孩子小,車是一動不動。一會兒媽媽來了,數(shù)落了孩子一通,母子二人也無法把車推上來。然后又叫來了孩子的爸爸,孩子爸爸來以后,二話沒說,照孩子的后背就兩巴掌,孩子則嚇得一動不敢動。由此可以看出孩子絕對不是第一次挨打,爸爸也不是第一次動手打孩子。這個孩子在幼兒園時,我?guī)н^他,非常暴力,經(jīng)常和小伙伴打鬧,其他孩子經(jīng)常告他的狀,當老師問他為什么打小朋友時,他會說:那讓他打下來吧。悲哉!這孩子根本不怕打,孩子暴力的原因也找到了,天天生活在暴力的環(huán)境中,怎么會有不暴力的道理。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了孩子。這位家長為什么不問問孩子有沒有受傷?有沒有被嚇到?這是最基本的兩句話吧!這是一次多好的教育孩子的機會,教孩子怎樣去推三輪車,既教會孩子一項技能又讓孩子記住不要亂動自己掌握不了的東西,同時又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濃濃的愛意。這不是一舉多得嗎?
在和家長溝通時,有的家長對我說孩子不聽話時是如何如何打他。我為孩子感到難過,“打”不是教育,更不是目的。
在一個幼兒園里,一個班的孩子圍著一個大蛋糕開心地唱著生日歌。原來是園園小朋友過生日,媽媽送來了蛋糕讓全班的小朋友一塊兒給園園過生日呢。這位家長讓孩子既得到了快樂,又學會了分享。這是多好的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周圍的教育資源來達到自己的教育目的。幸福的寶寶需要聰明的家長來造就。
現(xiàn)在多的是家長溺愛孩子,犯了多大的錯也舍不得說,這種做法當然不可取,但采取以暴制暴的方式更會害了孩子。前面的家長肯定也是愛孩子的,可能是怒火難以控制,但是為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請節(jié)制怒火,教育孩子一定要把握好“度”。讓我們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來關注孩子的成長,考慮孩子的發(fā)育年齡與實際年齡是否匹配和健康的心理等問題,讓孩子輕松愉快地學習和成長。讓孩子不要輸在家庭教育上,不輸在起跑線上。
什么是不輸在“起跑線”上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最早的出處已不可考,影響力最大的,當數(shù)世紀之初時任教育部副部長的韋鈺院士所提的“中國教育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作為生物電子學專家,韋鈺有感于美國、日本和歐洲的許多國家基于腦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而緊急調整兒童早期發(fā)展政策,提出必須重視早期教育。
韋鈺認為:“神經(jīng)教育學、腦科學和認知神經(jīng)科學等研究發(fā)現(xiàn),0-3歲是兒童發(fā)展的關鍵期,但兒童發(fā)展不等于兒童教育,不等于幼兒園教育,更不等于提前教小學的課程,而是由父母用愛和陪伴來完成的?!?/p>
今天小編將和大家分享幾位重量級專家對起跑線的解讀。
中國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長韋鈺:錯過腦發(fā)育關鍵期,損失是一生都無法彌補的。
寧可少賺錢,也要多陪陪孩子
錯過腦發(fā)育關鍵期,損失是一生都無法彌補的。
神經(jīng)科學和分子生物學證明,每個人所具有的智力資本和心理健康,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腦的功能狀態(tài),取決于基因和環(huán)境的不斷相互作用,與人所處的社會經(jīng)濟環(huán)境和受到的教育經(jīng)歷有關,尤其與0-3歲的早期發(fā)展有關。
枯燥、單一、缺少關愛、頻繁更換教養(yǎng)者,會改變孩子的大腦結構,影響孩子身體、智力、語言、性格等方面的發(fā)展。比如有的父母自己忙著上班,請保姆照顧孩子,但每個保姆都做不長,更換保姆期間又求父母來幫忙,于是孩子被迫不停地適應教養(yǎng)者,分不清到底誰是“媽媽”,就很難建立“溫暖的、細心負責的、語言豐富的、穩(wěn)定安全的互動關系”。
幼兒的直接教養(yǎng)者最好是父母,但無論是父母還是祖父母或保姆,都要和幼兒建立溫暖的、細心負責的、語言豐富和穩(wěn)定安全的互動關系,為幼兒提供成長和學習的良好社會環(huán)境。
對于一些忙著賺錢而疏于陪伴孩子的父母,建議他們寧可少賺一些錢也要多陪陪孩子。由于腦的發(fā)育是連續(xù)的,需要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所傳遞的感知刺激和語言刺激,后期的發(fā)育需要在前期發(fā)育的基礎上進行,等賺夠了錢再來陪伴孩子就晚了。錯過腦發(fā)育的關鍵期,損失是一生都無法彌補的。
缺乏睡眠、精神緊張會降低學習效率
社會情緒能力才是人生是否富有成就的決定性因素
孩子今后能否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人生能否幸??鞓?,是由情緒能力(而不是智商)決定的,但目前大部分家長卻只重視孩子的知識學習,忽略了情緒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有時不僅是忽略,還常常出于善意而傷害。
兒童需要家庭提供溫暖而且穩(wěn)定的生活環(huán)境、合適的營養(yǎng)和充足的睡眠,缺乏睡眠、饑餓、恐懼和長期的精神緊張,會降低兒童學習的效率。比如6個月大的嬰兒看到父母爭吵,就能意識到情況不妙,變得緊張,會出現(xiàn)血壓升高、心跳加速、壓力激素分泌過多等現(xiàn)象,而長期處于這種不良環(huán)境中的孩子,較難有效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
比如缺少睡眠會產(chǎn)生多方面的副作用,身體的發(fā)育情況、語言、社會情緒能力、認知、氣質、依戀關系、腦的發(fā)育和功能、精神健康問題等所有能夠測量到的指標都會變差,還會對以后產(chǎn)生長遠的不利影響。
再比如說精神緊張,孩子學習時如果有好的情緒,大腦消耗的能量少,就可以集中精力學進去;如果沒有好的情緒,處于壓力之下,反而學不進去。
我國中小學生的睡眠普遍不足,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家長不了解腦發(fā)育的特點,盲目給孩子增加課業(yè)負擔。這種出于無知而做出的教育行為,最大的傷害是讓孩子失去了對學習的熱情。對學習和生活沒有熱情的人,一輩子都很難過得快樂,也很難有成就。
兒童是天生的科學家,在互動中才能有效學習
提供良好學習環(huán)境的關鍵,是父母的愛和陪伴
孩子對世界的探索與學習,是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開始的。過去30年的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嬰兒并非一張白紙,他們認知世界的方式其實和科學家很像,都是通過觀察、模仿、探究、實驗等方式??梢哉f,孩子是天生的科學家。
現(xiàn)在大家通常關心的只是幼兒成長所需要的物質保障,卻不知道嬰兒一出生就進入了腦建構、感知和情感建構的關鍵期,絕不只需要物質上的保障和支持,更需要享受快樂、愛撫、建立人與人之間社會聯(lián)系和進行學習的良好社會氛圍,以支持腦的發(fā)育,為一生的精神健康打下基礎。
良好的社會氛圍包括寧靜和整潔的環(huán)境,教養(yǎng)者和幼兒之間有往返的互動行為,教養(yǎng)者能和幼兒之間進行語言和非語言的交流,教養(yǎng)者能參與和支持幼兒發(fā)起的有意向的行為,在有實物的環(huán)境中進行游戲。韋鈺特別指出,在有實物的環(huán)境中進行游戲,教孩子識別物體的大小、顏色、形狀、質地時,一定要盡量讓孩子親自動手去嘗試,這是與科學家有類似之處的探究行為。
對嬰幼兒的學習來說,人與人之間情感的交流和互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養(yǎng)者首先需要仔細觀察幼兒的表情和反應,用心去了解、去體驗孩子的愿望和感情。幼兒的反應常常是很微弱的,只有滿懷愛心、持續(xù)關注,才能正確覺察和互動。
父母絕對不要忽視自己作為教養(yǎng)者的不可替代性,要盡可能親自教養(yǎng)孩子,要認識到嬰幼兒是通過與教養(yǎng)者的互動去習得語言、發(fā)展各種感覺、進行科學和社會認知的。并且,孩子對教養(yǎng)者的依戀感情,是人一生中擁有的兩個最強烈的感情之一,會影響孩子一生對你的感情。即使父母因工作或疾病等原因不能親自教養(yǎng)孩子,也要盡可能抽出時間陪伴孩子,或及時給直接教養(yǎng)者以有效的指導。不要把孩子交給不愛他的人,交給沒有經(jīng)過專門培訓的人,更不要讓孩子孤獨自處,或交給電視、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來陪伴。
家庭教育的關鍵是父母是否意識到孩子需要的不是“明天”而是“今天”。正如獲得諾貝爾獎的智利女詩人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在《拋棄孩子》那首詩中寫的:我們最大的罪惡是拋棄了孩子,忽視了他的生命之泉。我們需要的東西很多都可以等待,然而孩子不能等!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健康與教育研究所所長邊玉芳:
父母如何認識“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教育資源其實是父母自身
我一直認為這句話告訴我們的是教育要從小抓起,要特別重視孩子0至6歲甚至0至3歲的教育,不能因為孩子小就忽視了。如果從這樣的一個角度認知,這句話就沒有值得批判的:孩子的教育應該從出生的那一天抓起。一句話如何能掀起滔天巨浪?關鍵在于對“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有各種各樣不同的認識,對“輸”和“起跑線”這兩個關鍵詞有不同的認識。我們只有認識了什么是孩子成長的“起跑線”,什么是“輸”或者“贏”,才能對孩子的教育少一點焦慮,多一份理性。
父母正確的育兒觀是孩子成長的起跑線
更要關注到孩子除學習以外的廣闊發(fā)展領域
“正本”必須“溯源”,只有大家對“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及相關問題有一個統(tǒng)一認識,形成正確的育兒觀,才能使孩子成長的每一天都朝著理想的終點前進。從這個意義上講,父母才是孩子成長的真正起跑線。
人們不想讓孩子輸在起點,其實最根本的是想讓孩子“贏在終點”。一個真正的人生大贏家最重要的是什么?應該是有幸??鞓返娜松?。我們可以追求出人頭地、追求獲取更多的金錢,但如果這些是以犧牲幸福為代價,這樣的人生就沒有意義。我們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能幸福生活的人。
什么樣的人生會更幸福?那就要讓自己擁有幸福的能力。從心理學大量的研究成果看,一個幸福的人必須具有以下重要的能力或品質:正確認知自我的能力、人際交往的能力、體察和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抗拒挫折的能力等。我們把這些能力稱之“情緒智力”或“社會情緒能力”。這些能力比傳統(tǒng)智力更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而這些能力是個體從一出生就要關注和培養(yǎng)的。在這個意義上,如果有起跑線還真是可以從孩子一出生就算起,但我們的許多家長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卻將對學習成績的關注和智力的培養(yǎng)當成是教育的重點。
知識的學習對孩子固然重要,但許多知識的學習是在孩子進入學校之后開始的。許多孩子在0至6歲超前學會的知識,到了認知水平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時就不用那么費勁。同時在孩子入學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既各有側重又要互相配合,家庭教育更要關注到孩子除學習以外的廣闊發(fā)展領域。
我們還要認識到孩子之間是存在差異的,每個孩子都有其成長的軌跡,都有其發(fā)展的優(yōu)勢和不足,從這個意義上看,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起跑線。孩子的成長不是一場戰(zhàn)爭,是每個人在自己的成長道路上“優(yōu)于故我、勝于昨日”。人的一生都會參與競爭,而只有每個人做好自己,才可能正確面對競爭、有能力跟別人競爭。在這個意義上,每一個人的比較對象還是自己。而0至18歲是人生的奠基階段,家長不要被這一階段孩子暫時的、表面的競爭勝利所迷惑,只有從孩子一生成長的角度出發(fā)教育和培養(yǎng),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孩子才能贏在終點。
讀懂孩子才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遵循規(guī)律科學養(yǎng)育,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之所以說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除了父母的育兒觀外,家長還要讀懂孩子、科學育兒。家長要懂得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了解孩子在不同階段需要發(fā)展的重要能力,遵循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進行科學養(yǎng)育,同時還要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我們總認為自己是愛孩子、關心孩子的,但孩子是否真的感受到了你的愛和關心呢?家長“自作多情”、“自以為是”的愛,真的是孩子所需要的嗎?如果父母能真正從孩子的視角理解孩子,孩子才能不輸在起跑線。
我們最近在北京做了一次調查,針對2596個初中孩子和他們的父母,研究父母自身報告的父母拒絕與孩子感知到的父母拒絕之間的差異。父母拒絕是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一種,主要指父母不關心子女,對子女的行為不重視,對子女持有批評、否定的態(tài)度。結果發(fā)現(xiàn)從總體上說,孩子感知到的父母拒絕都要顯著高于家長報告的父母拒絕。
讀懂孩子是父母教養(yǎng)子女的必修課。我們要理解孩子的內心需求。許多家長只關注孩子的行為,但這只是冰山一角,我們要透過孩子的行為了解深藏于內心的想法和需求,理解孩子真實的內心世界,順應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yè)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青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首席教育專家盧勤
如何解決最常見的親子沖突
父母和孩子溝通、交流不和諧,甚至產(chǎn)生沖突,是家庭教育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期望的沖突:過高的期望,帶來孩子的無望
今天孩子成長的環(huán)境呈現(xiàn)三大三?。荷畹目臻g越來越大,成長的空間越來越??;住房的空間越來越大,心靈的空間越來越??;外面的壓力越來越大,內在的動力越來越小。
過度保護的沖突:過度的保護,帶來孩子的無能。
現(xiàn)在的父母什么都替孩子干,生個男孩怕學壞,生個女孩怕受害,所有家長都提心吊膽,像老母雞一樣把孩子保護起來,結果孩子變得無能,更容易受到傷害。真正關心孩子的父母,是用自己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為孩子指引航向,把孩子培養(yǎng)成能適應社會的人,讓他們去經(jīng)風雨、見世面,在經(jīng)歷中積累人生的財富。
愛的沖突:過分的溺愛,帶來孩子的無情。
在獨生獨養(yǎng)獨享中長大的孩子,最大的問題就是自私冷漠。過分的關心溺愛,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經(jīng)受挫折、面對困難、學習關愛別人的權利。這樣的孩子從小只會享受,不知奉獻,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情感世界只關注自己,不知體諒別人。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問題表現(xiàn)在孩子身上,病根則很可能出在父母身上。不少父母對孩子的物質需求可以無限滿足,但對孩子的精神需求卻很漠然,結果造成了孩子心靈世界的荒蕪,甚至形成人格方面的缺失。
交往的沖突:過多的干涉,帶來孩子的無賴。
父母什么都管,但是你了解孩子嗎?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嗎?你能理解孩子嗎?不成熟的青春期碰撞上麻煩的更年期,就只剩下“較勁”了。
世界上最難懂的是孩子的心。時代變了,環(huán)境變了,孩子也變了,變得和我們小時候大不相同。讀懂孩子的心,的確是件難事。孩子也有秘密,需要我們尊重,需要我們維護他們的隱私,給他們自由的空間。如果得不到成人的信任,就會引起他們極大的反感,激化他們的逆反心理。今天的父母,就愛管孩子,從小管到大,事無巨細,管得孩子很難受,失去了成長的空間,造成了今天的孩子或離家出走,或把自己封閉起來,不敢與人交往和溝通,形成性格缺陷。
評價的沖突:過多的指責,帶來孩子的無措。
有些父母眼里只有別人家的孩子,口頭語便是:“你瞧人家的孩子!”別人的孩子是金子,自己的孩子是傻子;別人的孩子是天才,自己的孩子是蠢材。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要經(jīng)受人們無數(shù)次評價,他們的底氣就在于父母的評價,最在乎的就是父母的評價。不管別人說什么,父母的評價永遠是基石?,F(xiàn)在的父母給予孩子的肯定越來越少、滿意度也越來越低,在這種不快樂的教育方式下,孩子會出現(xiàn)情緒低落、精神緊張甚至信心減弱,這種指責的教育方式是會毀掉孩子的。龍生九子,子子不同。不一樣的孩子,需要不一樣的標準來評價;不一樣的孩子,需要不一樣的天空來翱翔。給不同的孩子不同的發(fā)展舞臺,太重要了。
如何緩解這五大沖突?父母可試著從七個方面開始改變:
變以分為本為以人為本——成長比成績重要,關注孩子的心靈成長。
變盲目攀比為清醒選擇——選擇比努力重要,讓孩子選擇自己的方式,做一個幸福的普通人。
變導演為觀眾——該放手就放手。從孩子的生活小事到工作結婚,父母不再扮演導演,別讓孩子像木偶一樣受父母擺布。
變施愛為受愛——孩子不付出,永遠不懂得父母的心和父母的愛。
變嘮叨為忠告——與其嘮嘮叨叨的,還不如給孩子人生的忠告。
變相同為不同——給不同的孩子不同的評價標準,讓所有孩子都能精神抖擻地活著,不同的興趣得到發(fā)展,讓每個孩子都活得精彩。
變對抗為對話——兩代人應該互相理解、尊重、溝通,雙方都改變一下自己,學會相互欣賞,情況就會大不一樣了。
0-3歲兒童家庭教育的三大核心:
1.在兒童和教養(yǎng)者之間需要一種溫暖的、細心負責的、語言豐富的、穩(wěn)定安全的互動關系。
2.需要合適的環(huán)境刺激和引導。
3.避免早期的忽視和虐待,包括長期處于應激狀態(tài)、缺乏和教養(yǎng)者之間的互動、不適宜的學習方法和內容等。
0-3歲兒童家庭教育的八個關鍵點:
1.確保孩子營養(yǎng)充足和身體健康發(fā)育。
2.與孩子建立安全依戀。
3.做溫暖、穩(wěn)定的教養(yǎng)者。
4.創(chuàng)建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
5.創(chuàng)造豐富積極的學習環(huán)境。
6.避免早期的忽視和虐待。
7.增加孩子的社會性接觸。
8.早期發(fā)展問題的發(fā)現(xiàn)和干預。
美國國家幼兒教育協(xié)會建議:
1.對兩歲以下的兒童禁止使用非互動性的、被動式的技術和媒體,如被動觀看電視、視頻、DVD等;對2-5歲的兒童也不鼓勵使用上述非互動的、被動式的技術和媒體。
2.對兩歲以前的幼兒,除了一些有利于支持教養(yǎng)者和兒童之間互動和交流的技術和媒體外,不應該使用服務于其他目的的技術和媒體工具。
3.兒童面對數(shù)字媒體的時間,也應包括隨著家人面對媒體的時間。有的研究人員認為,伴隨著家人看電視,其傷害和吸二手煙的影響類似。
如何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大家經(jīng)常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是大家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所采用的行為,卻不僅僅只有一種,而其中,有的行為是對的,有的行為可能是錯的,錯誤的行為,會導致實現(xiàn)不了這個目標,甚至于讓一些家長對這個目標是否有必要實現(xiàn)產(chǎn)生懷疑。那么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呢?
1.充分熱身:這個是很有作用的,這個因素對于孩子來說,好比在孩子上學以前,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如培養(yǎng)好孩子的專注力、勤奮、自學能力等。充分熱身絕對不是提前教育,因為不需要提前學很多課本上的東西,而是可以通過學習和課本無關的知識,包括通過玩玩具、玩泥巴,來培養(yǎng)學習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
2.好裝備:這個也可以說很重要,就好像跑步的,有雙好跑鞋,在塑膠跑道上跑,成績肯定比穿雙膠鞋在水泥跑道上跑要好多了,甚至判若兩人。這個因素對于孩子來說,相當于盡量讓孩子去一所教學質量好一些的小學,給孩子準備好相應的物質條件,自己原來百米13秒的水平,可以提高到12秒。當然也許有不穿任何裝備光腳跑的,天生就是11秒的水平,咱有裝備的比不過也沒啥丟人的,重點是自己和自己比,裝備好了,自己的成績絕大多數(shù)還是有提高的。
3.搶跑或提前發(fā)力,這個很好理解,就是提前教育,這個對絕大多數(shù)孩子來說,基本沒有任何價值。因為大家不是短跑而是長跑,搶跑個一圈半圈的,很快就被追平了,而當你被追上的時候,你的氣也就泄了。你見過長跑有搶跑的么?更何況對孩子教育來說,提前教育還要付出高昂的經(jīng)濟代價。當然,也有例外,就是你搶跑后能夠脫離大眾跑道,例如進個少年班啥的,10歲初中,12歲高中,14歲大學,這算是搶跑搶出結果了,如果搶不到這個境界,就沒必要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