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懲罰也是需要技巧的

發(fā)布時間:2021-02-03 新生開學需要做哪些調(diào)整 幼兒園選擇需要哪些準備

近期,有很多關(guān)于孩子被家暴的事件,貴州畢節(jié)4兄妹的悲慘事件中,也涉及到了家暴事件。憤怒的父母總會說,孩子犯了錯,不打怎么行?不給他點懲罰以后還會犯!調(diào)皮搗蛋的孩子有時會讓人很無奈,為了讓孩子“記住”,進行打罵,但遺憾的是,沒過幾天,孩子依然會繼續(xù)犯錯!

面對這樣的孩子,愁壞了很多家長,這個時候應(yīng)該怎么辦?我們不提倡體罰,不提倡家暴,懲罰完全可以采取和緩一些的方式。

懲罰,要對孩子明確的說明原因

孩子犯了錯,我們會認為他是知道錯在哪里的,但是事實上,他們能感受到的是家長臉上表情的變化,認為自己是做了讓家長不高興的事情,卻并不知道自己究竟是錯在哪里、應(yīng)該如何改正。所以,當孩子做了錯事,父母需要明確說出原因、明確給出答案,而懲罰措施,可以是讓孩子按照正確的、合理的方式去做一遍,并且在不對孩子造成心理傷害的情況下,讓孩子自己盡量去承擔過錯的后果。

原則,適用于所有人

很多時候孩子會較真,為什么家里其他人做了同樣的事情沒有受到懲罰,而我卻要面壁思過?他們會懷疑父母是不是不喜歡自己,是否有偏見,三番兩次接受這樣“不公平”事件后,孩子有可能變得叛逆,挑戰(zhàn)所有人的心理底線,以此來確定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位置。家庭中一旦確定了某一項規(guī)則,就需要全家人都遵守。如果有人觸犯了原則,懲罰措施可以由大家商議,同時記得也給孩子參與權(quán)。

帶著你的情感,但千萬不要帶上情緒

很多家暴發(fā)生時,家長都是帶著極強的憤怒情緒,這個時候的體罰完全變成了變相的發(fā)泄情緒,這樣的行為只能拉大親子間的距離,對孩子的成長起不到任何正面作用。當孩子犯了大錯時,父母應(yīng)該先冷靜下來,然后告訴孩子錯在哪里,并向孩子表明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自己依然愛他。之后再讓孩子承擔責任、彌補過錯,相信孩子以后就不會犯同樣的錯誤了。

注重孩子成長,而非懲罰本身www.debasrideb.com

每個孩子都會犯各種大大小小的錯誤,這其實很正常,孩子們正是在犯錯誤的摸爬滾打中逐步成長的,我們要注重“吃一塹,長一智”,豐富認知體系,增加生存技能,這也是懲罰的初衷。如果我們過多地注重懲罰的方法、懲罰的形式,一犯錯,就先強調(diào)要懲罰,那么,不但不會促進孩子成長,還會讓孩子的安全感受挫,他們會害怕懲罰本身,進而采取撒謊等其他方式來逃避,孩子的行為問題也會變得更多。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每個孩子也都會犯錯誤,我們需要用小懲大誡的方式,讓孩子逐步成長,在糾正錯誤的過程中,我們也需要讓孩子明確社會規(guī)則,在以后的社會生活中,能以自己舒適的方式適應(yīng)社會。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懲罰孩子家長是怎樣講究技巧


孩子犯錯了家長要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呢,有沒有什么秘訣的方法可以幫助家長更好的教育懲罰孩子的方法。家長可以通過我們上面的內(nèi)容來幫助家長了解懲罰孩子并不是意見容易的事情。

1.犯了錯誤就要懲罰

孩子犯了錯誤,無論有心還是無意,都要受到懲罰。他雖沒有料想到自己行為的后果,但仍要為此道歉。如果他是無意的,并勇于承認錯誤,家長會相信他,并減輕對他的懲罰。如果他隱瞞事實、逃避責任,他將受到加重的懲罰。這樣就可以從小培養(yǎng)孩子誠實、負責的性格。

2.懲罰的“量刑”要適當

懲罰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孩子的良性轉(zhuǎn)化,懲罰的“量刑”就必須合乎孩子的行為。懲罰過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輕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為戒。因此懲罰孩子要以達到目的為原則,既不能輕描淡寫,又不能小題大做濫用“刑罰”。大教育家洛克說:“兒童第一次應(yīng)該受到懲罰的痛苦的時候,非等完全達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還要逐漸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尋味。

3.要依照規(guī)則進行懲罰

家長應(yīng)和孩子協(xié)商制定一個獎懲規(guī)則,讓孩子知道犯錯后將受到什么懲罰。這樣,孩子平日就會有所注意,從而減少犯錯誤的概率。當孩子犯錯后,家長應(yīng)注意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不要因一時沖動而隨意懲罰孩子。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樣的錯誤,也應(yīng)該按規(guī)則進行和以前相同的懲罰,這樣家長才能在孩子心中樹立威信。

4.指明“出路”不含糊

懲罰孩子不能半途而廢,應(yīng)要求受罰的孩子作出具體的改錯反應(yīng)才能停止。家長要態(tài)度明確,跟孩子講清楚他應(yīng)該怎么做、達到什么要求或標準,否則有什么樣的后果。

如孩子有亂丟東西、不愛整理的習慣,家長在懲罰時就應(yīng)該讓其自己收拾好東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須要做好,否則又要受罰。家長千萬不能含糊其詞甚至讓孩子“自己去想”。家長不給“出路”,孩子改錯就沒有目標,效果就不明顯。

5.罰了又賞要不得

家長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態(tài)度一致,賞罰分明。該獎時就要鄭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獎,讓孩子真正體會到受獎的喜悅;該罰時也應(yīng)態(tài)度明確、措施果斷,讓其知道自己錯之所在。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孩子明辨是非、知錯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對孩子實施懲罰之后,家長中的一方認為孩子受了委屈,隨即又來安慰他,這將會使懲罰失去作用。

6.及時懲罰莫遲疑

懲罰的效果部分來自條件反射,而條件反射在有條件刺激和無條件刺激的間隔時間越短則效果越好。所以家長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犯錯,只要情況許可就應(yīng)立即予以相應(yīng)的懲罰;如果當時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場或正在公共場所)不允許立即作出反應(yīng),事后則應(yīng)及時地創(chuàng)造條件,盡可能讓孩子回到與原來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長和孩子一起回顧和總結(jié)當時的言行,使他意識到當時的錯誤行為,并明確要求他改正。

7.最忌諱諷刺挖苦

家長懲罰孩子應(yīng)力戒諷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養(yǎng)的”而隨意用惡毒的語言指責、謾罵孩子。實踐證明,諷刺挖苦和惡語謾罵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夠接受的范圍,將會刺傷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長應(yīng)該牢記懲罰孩子的目的是幫助他改正錯誤,決不是為了刺激孩子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有些家長在懲罰孩子語言不文明、滿口臟話時,自己也“出口成臟”,這就使得訓教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說服力。

8.點到為止莫嘮叨

有些家長訓教孩子喜歡沒完沒了,而且還時不時地喝問孩子“我的話你聽見了沒有?”孩子懾于家長的威嚴,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別無選擇地說“聽見了”,其實他可能什么都沒聽進去,甚至左耳聽了右耳出,根本就沒聽。孩子之所以說知道了,只是順著家長的意思,為了早點結(jié)束訓斥。于是,當孩子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時,家長便感到“痛心疾首”,隨即說孩子“不把我的話當回事”,當成了“耳邊風”,說孩子“不聽話”。其實這是因為家長的嘮叨太多了,令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聽哪一句為好;再者,經(jīng)常性的嘮叨多了,也會導致孩子“失聰”,對家長的話產(chǎn)生教育心理學中的“0反應(yīng)”,無動于衷,使訓教失去效果。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務(wù)必切記要改掉愛嘮叨的毛病,凡事點到為止。

9.就事論事莫牽連

從受罰者的角度來講,孩子最厭惡家長“倒咸菜?!?,一事既出又將陳年老賬翻出來。很多家長卻不了解這個道理,訓教孩子時總忘不了東拉西扯、橫牽豎連,說出孩子的種種不是,甚至將孩子說得一無是處,直至忘記了本次訓教的主題。孩子怎樣想呢?反正自己沒有一處是對的,以前取得的成績、改正的缺點家長都看不到,自感自己天生是挨訓該罰的料,對改錯失去了信心,也就破罐破摔、我行我素,這樣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家長訓教懲罰孩子務(wù)必要一事一議,就事論事,切勿搞牽連、翻陳賬。

10.事后說理不可無

家長和孩子之間存在著教與被教的關(guān)系,但教育孩子仍當以理服人。懲罰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懲罰之后必須要及時與孩子說理,否則,孩子在忍受了懲罰之后將依然如故。所以,家長在懲罰孩子后要通過說理、剖析的方式使他明白為什么會受罰、知道犯錯誤的原因,講清楚如果堅持犯錯下去將有什么后果。懲罰只是一種劣性條件刺激,其效能是短時的,不能持久。受罰的孩子改正了錯誤并不等于他已明白事理,并不能保證他下次不會再犯。因此,讓孩子明白自己受罰的原因才是根除錯誤的關(guān)鍵,說理是懲罰孩子之后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步驟。

懲罰孩子并不像是家長原來所認為的,使用正確的方法更利于孩子的理解自己到底錯在哪里了,應(yīng)該怎樣改正,這樣的方法效果會更明顯。家長可以多了解一下其中的道理,讓孩子可以承受住更多的內(nèi)容。

親子交流需要技巧


要展開一個對話,需要找到一個切入點:你問孩子幼兒園里老師今天教了什么東西,可能得到一個不知所云的回答,但你如果問你跟果果和喬喬他們今天下課的時候是不是又“槍戰(zhàn)”了,或者幼兒園的電視里放了什么卡通片講了什么故事,你得到的就將遠不止三言兩語了。

交流可以隨時隨地:看過的DVD封皮不要扔,跟書架的書放在一起,有時拿出來跟孩子一起指著上面的人物評頭論足,哪怕是傻笑一陣,也是交流和分享。

自我控制可以給你更多機會與孩子分享情感:4歲的孩子在小區(qū)里玩,忽然間就不見了,動用了保安,滿世界找,過了半小時,孩子又跑出來了,興奮地要告訴你:果果家有好長的托馬斯小火車軌道!此時,你如果跳起來怒喝孩子讓你擔驚受怕,那你就失去一個分享孩子的快樂感受的機會。不妨聽他講,過后再跟他重申紀律。

希望自己能和孩子成為朋友,無所不談。當他最需要傾訴時,能想到找你,而你也能及時給予他關(guān)懷和幫助。不妨試試,從孩子小的時候就讓自己和他建立起良好的交流模式。

“懲罰”孩子也有智慧


有個孩子,3歲前以爺爺奶奶帶為主,兩個老人很寵孩子,家里條件很好,孩子從小要什么都滿足。有時候不給,孩子一鬧東西就到手。孩子3歲后以媽媽帶為主,他還是用對付爺爺奶奶的方法對付媽媽。

媽媽再打,他也要堅持到最后答應(yīng)他的條件,媽媽又是講道理,又是打,卻沒有任何用處。問題就是媽媽的態(tài)度不堅決,講完了、打完了,最后還是滿足了孩子的要求……所以說,懲罰是一種教育手段,也是一種微妙的家教藝術(shù)。

只有擁有了懲罰孩子的智慧,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犯了錯誤就要懲罰

孩子犯了錯誤,無論有心還是無意,都要受到懲罰。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雖然他不是故意的,也應(yīng)該告訴他,這是他的過錯。他雖沒有料想到自己行為的后果,但仍要為此道歉。如果他是無意的,并勇于承認錯誤,家長會相信他,并減輕對他的懲罰。如果他隱瞞事實、逃避責任,他將受到加重的懲罰。這樣就可以從小培養(yǎng)孩子誠實、負責的性格。

另外,要讓孩子知道做錯事就要受到懲罰的道理。即使孩子央求,也不能答應(yīng),否則有了取消的先例,以后就很難保證實施的有效性。

◇懲罰的“量刑”要適當

懲罰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孩子的良性轉(zhuǎn)化,懲罰的“量刑”就必須合乎孩子的行為。懲罰過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輕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為戒。因此懲罰孩子要以達到目的為原則,既不能輕描淡寫,又不能小題大做濫用“刑罰”。大教育家洛克說:“兒童第一次應(yīng)該受到懲罰的痛苦的時候,非等完全達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還要逐漸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尋味。

◇要依照規(guī)則進行懲罰

家長應(yīng)和孩子協(xié)商制定一個獎懲規(guī)則,讓孩子知道犯錯后將受到什么懲罰。這樣,孩子平日就會有所注意,從而減少犯錯誤的概率。當孩子犯錯后,家長應(yīng)注意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不要因一時沖動而隨意懲罰孩子。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樣的錯誤,也應(yīng)該按規(guī)則進行和以前相同的懲罰,這樣家長才能在孩子心中樹立威信。

◇指明“出路”不含糊

懲罰孩子不能半途而廢,應(yīng)要求受罰的孩子作出具體的改錯反應(yīng)才能停止。家長要態(tài)度明確,跟孩子講清楚他應(yīng)該怎么做、達到什么要求或標準,否則有什么樣的后果。如孩子有亂丟東西、不愛整理的習慣,家長在懲罰時就應(yīng)該讓其自己收拾好東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須要做好,否則又要受罰。家長千萬不能含糊其詞甚至讓孩子“自己去想”。家長不給“出路”,孩子改錯就沒有目標,效果就不明顯。

◇罰了又賞要不得

家長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態(tài)度一致,賞罰分明。該獎時就要鄭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獎,讓孩子真正體會到受獎的喜悅;該罰時也應(yīng)態(tài)度明確、措施果斷,讓其知道自己錯之所在。

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孩子明辨是非、知錯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對孩子實施懲罰之后,家長中的一方認為孩子受了委屈,隨即又來安慰他,這將會使懲罰失去作用。實踐證明:懲罰——獎勵——懲罰的惡性循環(huán)會使孩子產(chǎn)生認知偏差,錯誤地將犯錯和受獎聯(lián)系起來,從而使懲罰歸于失敗。

◇及時懲罰莫遲疑

懲罰的效果部分來自條件反射,而條件反射在有條件刺激和無條件刺激的間隔時間越短則效果越好。所以家長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犯錯,只要情況許可就應(yīng)立即予以相應(yīng)的懲罰;如果當時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場或正在公共場所)不允許立即作出反應(yīng),事后則應(yīng)及時地創(chuàng)造條件,盡可能讓孩子回到與原來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長和孩子一起回顧和總結(jié)當時的言行,使他意識到當時的錯誤行為,并明確要求他改正。

◇最忌諱諷刺挖苦

家長懲罰孩子應(yīng)力戒諷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養(yǎng)的”而隨意用惡毒的語言指責、謾罵孩子。實踐證明,諷刺挖苦和惡語謾罵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夠接受的范圍,將會刺傷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長應(yīng)該牢記懲罰孩子的目的是幫助他改正錯誤,決不是為了刺激孩子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有些家長在懲罰孩子語言不文明、滿口臟話時,自己也“出口成臟”,這就使得訓教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說服力。

◇點到為止莫嘮叨

有些家長訓教孩子喜歡沒完沒了,而且還時不時地喝問孩子“我的話你聽見了沒有?”孩子懾于家長的威嚴,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別無選擇地說“聽見了”,其實他可能什么都沒聽進去,甚至左耳聽了右耳出,根本就沒聽。孩子之所以說知道了,只是順著家長的意思,為了早點結(jié)束訓斥。于是,當孩子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時,家長便感到“痛心疾首”,隨即說孩子“不把我的話當回事”,當成了“耳邊風”,說孩子“不聽話”。其實這是因為家長的嘮叨太多了,令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聽哪一句為好;再者,經(jīng)常性的嘮叨多了,也會導致孩子“失聰”,對家長的話產(chǎn)生教育心理學中的“0反應(yīng)”,無動于衷,使訓教失去效果。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務(wù)必切記要改掉愛嘮叨的毛病,凡事點到為止。

◇就事論事莫牽連

從受罰者的角度來講,孩子最厭惡家長“倒咸菜?!?,一事既出又將陳年老賬翻出來。很多家長卻不了解這個道理,訓教孩子時總忘不了東拉西扯、橫牽豎連,說出孩子的種種不是,甚至將孩子說得一無是處,直至忘記了本次訓教的主題。孩子怎樣想呢?反正自己沒有一處是對的,以前取得的成績、改正的缺點家長都看不到,自感自己天生是挨訓該罰的料,對改錯失去了信心,也就破罐破摔、我行我素,這樣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家長訓教懲罰孩子務(wù)必要一事一議,就事論事,切勿搞牽連、翻陳賬。

◇事后說理不可無

家長和孩子之間存在著教與被教的關(guān)系,但教育孩子仍當以理服人。懲罰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懲罰之后必須要及時與孩子說理,否則,孩子在忍受了懲罰之后將依然如故。所以,家長在懲罰孩子后要通過說理、剖析的方式使他明白為什么會受罰、知道犯錯誤的原因,講清楚如果堅持犯錯下去將有什么后果。懲罰只是一種劣性條件刺激,其效能是短時的,不能持久。受罰的孩子改正了錯誤并不等于他已明白事理,并不能保證他下次不會再犯。因此,讓孩子明白自己受罰的原因才是根除錯誤的關(guān)鍵,說理是懲罰孩子之后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步驟。

做個好家長需要技巧


家長要成為孩子生命中的精神供氧者,將“自尊心、自信心、責任心、主動進取的精神,學習興趣以及良好的習慣”六大精神軟件,植入孩子的生命中。

近日,吉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中國親子關(guān)系第一人董進宇將這個秘訣透露給鄭州300多位學生家長。

做個好家長需要技巧

“如果您能在我可以時讓我獨自邁出一步。”“如果您能用您的愛感受我的人生,而不破壞我自由呼吸的空間”、“如果您能理解,我觀察世界的眼睛比您的眼睛矮三英尺”董進宇博士深情演繹馬迪·金《如果您能記住》,從一個孩子的角度道出對父母的深切期盼,令現(xiàn)場不少父母眼角濕潤,悔恨愧疚。

一位母親說,過去責罵孩子,恨鐵不成鋼,孩子看到自己就躲閃,母子關(guān)系很僵。董博士的一句話點醒自己,“愛,毫無疑問,還要講究一個表達方式。”面對孩子成長中的錯誤,家長是用責罵將他推出去還是用愛和責任將他拉回來,需細斟酌,講技巧。

董博士指出,面對孩子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是推一把還是拉一把考驗的是做家長的實力,包括教育、人際關(guān)系、心理學等方方面面的儲備。

家長要成為孩子“精神供氧者”

董博士認為,當家長最需要技巧卻普遍缺乏訓練,教育孩子是個長期活兒,人人都渴望立竿見影。

很多家長非常重視教育,逼孩子考重點上名校,卻忽視了自己在孩子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董博士指出,真正的好家長,一定要扮演好孩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六個角色。

除了供孩子吃喝拉撒,還要成為孩子的拉拉隊隊長,人生教練,生命導師,知心朋友,最重要的是,成為孩子的精神供氧者。優(yōu)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優(yōu)秀的教育方法和優(yōu)秀的家長,家長首先要讓自己成長為一棵大樹,才能給孩子遮陰蔽日。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父母給予他愛,陪伴,確認,鼓勵和表揚,一句話,孩子的心智、人格成長都需要心靈的養(yǎng)料,這些都需要父母來供應(yīng)。

在“塑造子女成功未來”的講座上,董博士把這個重任交給了到場的300多名家長,讓家長學習,做孩子精神的供氧者。

相關(guān)推薦

  • 懲罰孩子家長是怎樣講究技巧 孩子犯錯了家長要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呢,有沒有什么秘訣的方法可以幫助家長更好的教育懲罰孩子的方法。家長可以通過我們上面的內(nèi)容來幫助家長了解懲罰孩子并不是意見容易的事情。 1.犯了錯誤就要懲罰 孩子犯了錯...
    2021-03-22 閱讀全文
  • 巧妙的懲罰 輝輝是小班的一個小男孩,長得虎頭虎腦,招人喜歡。但從小生長在家人溺愛的環(huán)境里,特別是孩子的爺爺奶奶,輝輝說要天上的星星他不敢摘月亮,這樣天長日久,輝輝被被寵成了家里的小皇帝,上幼兒園后,成了班里的小霸...
    2021-10-01 閱讀全文
  • 有時候懲罰也是一種愛 自從孩子們升入大班之后,班里嘈雜的聲音越來越多,仿佛從小班給他們順好的常規(guī)已經(jīng)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退化了。 孩子們每天有說不完的話,包括吃飯和做工作時。 教室里時不時看到這個在跑,那個在鬧,老師的話只...
    2020-11-02 閱讀全文
  • “懲罰”也是愛的另一種表現(xiàn) 隨著年齡的增長,升入大班后,孩子們的自主性和自我意識越來越強,他們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觀點也已經(jīng)從小班的“逆來順受”變成了“敢于創(chuàng)新”。 孩子們每天有說不完的話,教室里時不時看到這個在跑,那個在鬧,老師的...
    2020-06-08 閱讀全文
  • 親子交流需要技巧 要展開一個對話,需要找到一個切入點:你問孩子幼兒園里老師今天教了什么東西,可能得到一個不知所云的回答,但你如果問你跟果果和喬喬他們今天下課的時候是不是又“槍戰(zhàn)”了,或者幼兒園的電視里放了什么卡通片講了...
    2021-04-04 閱讀全文

孩子犯錯了家長要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呢,有沒有什么秘訣的方法可以幫助家長更好的教育懲罰孩子的方法。家長可以通過我們上面的內(nèi)容來幫助家長了解懲罰孩子并不是意見容易的事情。 1.犯了錯誤就要懲罰 孩子犯了錯...

2021-03-22 閱讀全文

輝輝是小班的一個小男孩,長得虎頭虎腦,招人喜歡。但從小生長在家人溺愛的環(huán)境里,特別是孩子的爺爺奶奶,輝輝說要天上的星星他不敢摘月亮,這樣天長日久,輝輝被被寵成了家里的小皇帝,上幼兒園后,成了班里的小霸...

2021-10-01 閱讀全文

自從孩子們升入大班之后,班里嘈雜的聲音越來越多,仿佛從小班給他們順好的常規(guī)已經(jīng)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退化了。 孩子們每天有說不完的話,包括吃飯和做工作時。 教室里時不時看到這個在跑,那個在鬧,老師的話只...

2020-11-02 閱讀全文

隨著年齡的增長,升入大班后,孩子們的自主性和自我意識越來越強,他們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觀點也已經(jīng)從小班的“逆來順受”變成了“敢于創(chuàng)新”。 孩子們每天有說不完的話,教室里時不時看到這個在跑,那個在鬧,老師的...

2020-06-08 閱讀全文

要展開一個對話,需要找到一個切入點:你問孩子幼兒園里老師今天教了什么東西,可能得到一個不知所云的回答,但你如果問你跟果果和喬喬他們今天下課的時候是不是又“槍戰(zhàn)”了,或者幼兒園的電視里放了什么卡通片講了...

2021-04-04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