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為什么不早點來接我?
發(fā)布時間:2021-01-04 為什么幼兒園不放暑假 為什么幼兒園不放寒假 幼兒園為什么不放寒暑假生命只有一次,沒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現(xiàn)場直播。孩子的成長也是如此,成長的路隨著飛逝時光一去不復(fù)返。作為父母,我們能否從忙碌平靜的生活中清醒認識到孩子的童年需要陪伴?
這是一位寶媽的故事,我想分享給大家,相信看過后,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感觸。
女兒五歲前一直都是爺爺奶奶帶著,在老家,與我相隔一千多公里。
我們視頻,她在視頻那邊笑得很甜;
我們通電話,她嘰里呱啦地與我講她在幼兒園的趣事;
我給她買很多的玩具,寄給她,她說都放在床上,就像媽媽陪著她;
我給她寄很多書,各種繪本,各種童話故事集,她收到后,會告訴我收到書了;
我一有假期就去看她,她不會對我陌生,我們有說不完的話,抱不完的擁抱……
我以為,她是幸福的,我也是安心的:爺爺奶奶疼她,生活條件也相當好,我和女兒爸爸可以專心打拼事業(yè),多完美的安排。
雖然,偶爾思念的痛會在靜寂午夜狠狠侵蝕我內(nèi)心,但我堅信,我們在走一條最正確的路。
在她五歲生日的時候,我請了一周的假,踏上回老家的路,而行李箱放了半箱為她精選的童書,一直堅持給她買書,她應(yīng)該也如我一樣愛看書吧?出發(fā)前,我無數(shù)次想象與她捧著書依偎著坐在鮮花盛開的陽臺中,午后的陽光暖暖的如她的笑容。
和預(yù)想的一樣,女兒很開心。她抱著我,興高采烈講熊大熊二,告訴我想養(yǎng)一只小熊;走在街上,她拉著我進了一家又一家的超市,各種薯片、蝦條抱滿懷,心滿意足對著我笑;晚上睡覺,我想給她講故事,她說她困了,要睡覺了,第二天要起床看電視。
終于在臨走前,我婉轉(zhuǎn)問爺爺奶奶,那些我給女兒買的書呢?
爺爺帶我去了雜物房,手指某方向的角落,淡淡說了三字:“在那呢?!蹦且欢褧?,一本本整齊疊著,嶄新的,落了灰,還有好幾個包著書的郵包,并沒拆開。
那一刻,心好像跌入了冰冷的深淵,我突然覺得自己錯了,突然醒悟自己錯過孩子的某些重要時光,我問自己,現(xiàn)在彌補還來得及嗎?
回來后,兩個月時間,咬牙定了套房子,做好所有工作上的交接文件,寫辭職信,一切雖然突然,但義無反顧。就這樣,我把女兒接到了身邊。
我一直相信閱讀的力量,把孩子接回來后,我先給孩子培養(yǎng)閱讀習慣,晚上給她讀故事,陪她看書,白天帶著她逛書店。慢慢的,她不再愛看電視,不再沉迷小零食,她喜歡靠在我身邊安靜的聽我講故事。有一次,她突然問我:“媽媽,為什么你不早點來接我?”我頓時潸然淚下,但愿我全職陪她的這些靜謐又美好的閱讀時光能彌補錯過她的所有遺憾。
以后的每一天,我都會花上半個小時甚至更久的時間給她講故事,為她講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告訴他所有的壞人最后都會被嚴懲,因此要做一個善良的好孩子;為她講拇指姑娘,希望她能明白不論在任何環(huán)境下,都要堅定自己的理想。
我盡量為她選擇很經(jīng)典的童話故事:《格林童話》、《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四大名著兒童故事》、《阿凡提的故事》……我希望她能在上學(xué)前了解這些故事,不但鍛煉孩子的思維,還能從聽到講,再從講到看,慢慢陪養(yǎng)她的閱讀習慣。
一年多的時間,我就用這樣的方式陪伴著孩子,轉(zhuǎn)眼間孩子就要上小學(xué)了,我也像別的父母一樣擔心陌生的環(huán)境,孩子會不適應(yīng),我便提早給孩子做“思想工作”,為她描述小學(xué)的校園、老師還有朋友??墒怯幸淮魏⒆訁s對我說:“媽媽,你放心吧,小兔子都可以輕松和別的小伙伴交朋友,我也一定可以!”就是這一刻,我突然真切的感受到故事的力量!它不但會讓孩子逐漸愛上閱讀,還會引導(dǎo)孩子養(yǎng)成良好品性,這點更是讓我驚喜滿滿。
自從孩子上了小學(xué)后,我便計劃著再找一份工作,雖然不是全職陪伴,但有一個習慣我卻從沒有間斷,就是每天睡前或者放學(xué)后為她繼續(xù)講故事,周末帶她去圖書館,因為我一直堅信:從小愛聽故事的孩子,總會被故事中塑造的人物所影響,長此以往,孩子總會被勇敢、善良、睿智等良好的品質(zhì)所感染,這樣的孩子想變壞都很難!
我們能陪在孩子身邊的時間最多只有二十年,為什么不盡全力,不拿出全部的愛來陪伴呢?我們總是很忙,不是忙家務(wù),就是忙工作,空下來的時候,忍不住拿起手機,卻忽略了其實應(yīng)該抱一抱孩子,給孩子講個故事,讀本書……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的恩賜,孩子在身邊的每一天,都不應(yīng)該“虛度”,希望所有父母都能從我的講述中領(lǐng)悟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
陪伴孩子不只是我們和孩子在一起:你自顧玩兒手機、忙工作,孩子在旁邊玩玩具,而是要在一起的時間都能有價值。選擇一本書或者一個故事,才會深刻體會到在一起的幸福!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為什么我的媽媽不做飯?
為什么我的媽媽不做飯?
“媽媽,為什么你不做飯給我吃?別人家都是媽媽做飯。”兒子大口嚼著爸爸做的飯,漫不經(jīng)心地問我。我心里咯噔一下,大腦快速運轉(zhuǎn)起來。
第一個閃念,想告訴他,我做飯不好吃。但這無異于打自己的臉,作為一個現(xiàn)代媽媽,“自信自立自強”是最根本的人生準則,總要展現(xiàn)自己最美的一面,如果沒事兒就自我貶低自我檢討一番,就會大大降低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也不利于家庭的和諧穩(wěn)定,所以絕對不能這么說。
第二個閃念,想告訴他,男人做飯是家族傳統(tǒng)。我家都是男人做飯,爺爺姥爺爸爸,都做的一手好飯菜,奶奶姥姥和媽媽,最多把菜做熟,色香味絕對不能保證??蛇@么說,也是在貶低婦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呀,不僅我這一輩,還捎帶了上一輩,這事讓兩個媽知道就麻煩了。
兒子見我半天不說話,抬頭看了我一眼,我急忙整理好思緒,深呼吸一口氣,不想在兒子面前露怯。無論現(xiàn)實的原因是什么,我都要用正確的思想引導(dǎo)他,為他以后家庭生活打好思想基礎(chǔ)。以下是我認為相對正確的話,也正好能對他說。
我問他:“家庭事務(wù)的分工原則是什么,是平均分配嗎?比如家里有十件事,爸爸分五件我分五件?”他搖搖頭說:“不行,力氣活媽媽做不了,精細活爸爸不會干。”
我又問:“或者抓鬮,抓到哪個算哪個?”他回答:“不行,怎么跟玩游戲一樣?!?/p>
“家庭是一個團隊,每個人擅長什么就做什么,才能發(fā)揮團隊的最大作用和優(yōu)勢。比如我擅長理財和清潔,家里的錢就歸我管,掃地擦灰就是我的事;爸爸擅長做飯,他就負責做飯,保證我們的健康和營養(yǎng)。如果交換一下工作,讓我做飯,我沒法做得健康又美味,爸爸又沒法把家里收拾干凈,那我們家就一團糟了。所以不要看到別人家媽媽做飯自己的媽媽不做飯就感到奇怪,做擅長的事才是正確的?!蔽覟樽约翰蛔鲲堈业揭粋€多么好的理由呀!
也許對一個孩子來說,上面這個解釋足夠了??墒菍τ诔赡耆藖碇v,誰做飯或者不做飯,真的可以上升到婚姻生活的更高層面。多少年輕夫婦因為做飯這樣的家務(wù)事鬧得差點離婚,多少家庭因為過年去媽家還是婆家而費勁腦筋,真真過個“年關(guān)”?看起來無非是選A還是選B的問題,怎么就這么難?其實答案就在我們心里。只要出于對另一方的愛和包容,問題不難解決。你不想做飯我就試著做做,也許能激發(fā)出我的廚神潛質(zhì);你不喜歡打掃房間,我就幫忙打掃,感受下“你挑水來我澆園”的浪漫。只有這樣的付出和真心,才能贏得對方的愛,使婚姻生活更加長久幸福。
媽媽爸爸日記:孩子,我為什么打你
編者按: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而媽媽就是這顆種子的守護神,細心地呵護自己的花,陪著他(她)沐浴陽光風雨。成長中,媽媽、爸爸記錄著點點滴滴,有幸福有煩惱,但他們都相信自己的小種子,總有一天會燦爛綻放、絢爛無比。人民網(wǎng)教育頻道推出《媽媽爸爸日記》專欄,歡迎您投稿一起分享育兒心得。
我給我母親添了不少亂,但是我認為她對此頗為享受?!R克·吐溫
一位好母親抵得上一百個教師?!獑讨巍ず詹?/p>
對孩子,天性賦予母親關(guān)愛的本能,其中有一種叫刻骨銘心,那種愛叫——借“打”!
孩子,我為什么打你
有一天與朋友聊天,我說,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當紅衛(wèi)兵,我也沒打過人。我還說,我這一輩子,從沒打過人……
你突然插嘴說:媽媽,你經(jīng)常打一個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靜很靜。那一天我繼續(xù)同客人談了很多的話,但說所有的話我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執(zhí)的一句話,仿佛爬山虎無數(shù)細小的卷須,攀滿我的整個心靈。
面對你純正無暇的眼睛,我要承認:在這個世界上,我只打過一個人。
不是偶然,而是經(jīng)常,不是輕描淡寫,而是刻骨銘心。這個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時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菜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點兒輕微的碰撞,將你稚弱的生命擦傷。我為你無日無夜地操勞,無怨無悔。面對你熟睡中像合歡一樣靜謐的額頭,我向上蒼發(fā)誓:我要盡一個母親所有的力量保護你,直到我從這顆星球上離開的那一天。
你像竹筍一樣開始長大。你開始淘氣,開始惡作劇……對你摔破盆碗、拆毀玩具、遺失錢幣、污臟衣著……我都不曾打過你。我想這對于一個正常而活潑的兒童,都像走路會跌跤一樣應(yīng)該原諒。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經(jīng)記不清了。人們對于痛苦的記憶,總是趨向于忘記??偠灾菚r你已漸漸懂事,初步具備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異常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頑皮的小獸,放任無羈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則要你接受人類社會公認的法則……為了讓你記住并終生遵守它們,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敗,在所有的夸獎、批評、恐嚇以及獎賞都無以奏效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這就是毆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這種體驗將使你一生不會再去撫摸這種橙紅色的抖動如綢的精靈。孩子,我希望虛偽、懦弱、殘忍、狡詐這些最骯臟的品質(zhì),當你初次與它們接觸時,就感到切膚的疼痛,從此與它們永遠隔絕。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這個世界給了為人父母者一項特殊的赦免——打是愛,世人將這一份特權(quán)賦予母親,當我行使它的時候臂系千鈞。
我謹慎地使用毆打,猶如一個窮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錢。每當打你的時候,我的心都在輕輕顫抖。我一次又一次問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時候?不打他我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只有當所有的努力都歸于失敗,孩子,我才會舉起我的手……
每一次打過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責。假如懲罰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訓(xùn)。孩子,我寧愿自罰,哪怕它將強烈 10 倍。但我知道,責罰不可以替代也無法轉(zhuǎn)讓,它如同饑饉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會成為你生命體驗中的一部分,這道理可能有些深奧,也許要到你也為人父母時,才會理解。
打人是個重體力活兒,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將一千塊蜂窩煤搬上 5 樓。于是人們便發(fā)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雞毛撣子……
我從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要遭受到同樣的反作用力,這是一條力學(xué)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時,我的手指親自承受力的反彈,遭受與你相等的苦痛。這樣我才可以精確地掌握分量。不致于失手將你打得太重。
我?guī)缀鹾敛华q豫地認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為久遠更為悠長。因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我多么不愿打你,可是我不得不打你!我多么不想打你,可是我一定得打你!這一切,只因為我是你的母親!
孩子,聽了你的話,我終于決定不再打你了。因為你已經(jīng)長大,因為你已經(jīng)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嬰孩和已經(jīng)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為都不必打,因為打是沒有用的。唯有對半懂不懂、自以為懂其實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們快快長大。
孩子,打與不打都是愛,你可懂嗎?
“媽 媽,我什么也不想做”
“媽媽,我什么也不想做”
前段時間,帶妞外出旅游,后又到外公外婆家住了幾天,近半個月都在外面跑,不用彈琴,不用練字,不用上興趣班,不用干一切與學(xué)習有關(guān)的事,幾乎天天在外面吃飯,天天在海邊玩著、海水里泡著,經(jīng)常可以看IPAD的動畫片,到了外公外婆家,每天晚上還可以跟著外婆去跳廣場舞,時不時去蕩蕩秋千,逛逛超市,喜歡熱鬧的妞扎實爽了一段時間,今天上午剛被外公送回來,午餐時妞一直興奮的跟我們分享著這幾天在外公外婆家的趣事,偶爾念叨幾句不想回來,還想在外公外婆家多住幾天。
下午外公回去了,我下班回家,妞給我開了門就躲進自己的房間,臉上明顯的不快。我輕聲問妞爸,妞爸也皺起眉頭、搖著腦袋,悄聲對我說妞的心根本沒法進入日常狀態(tài)。不用問,我猜到肯定是妞爸讓妞去練字練琴,妞不想練,讓妞爸心生不快。這要在以前,我也會被妞爸的情緒影響,言語、表情中都會不自覺地對妞露出不滿,但突然想起前兩天看到的張靈分享的《早上發(fā)生的那件事》,馬上在心里告訴自己先calmdown,得尊重妞的感受,接納她的情緒。先簡單幾句安慰了妞爸,說:“別著急,慢慢來,有時候大人出去玩了一趟,回來還不能馬上投入工作狀態(tài),還別說孩子了。我們要給孩子轉(zhuǎn)變狀態(tài)的時間?!比缓笄那淖叩芥さ纳磉呑聛?,妞正寫著字帖(暑假作業(yè)),臉上的紋路都是朝下耷拉著的。
---妞媽:崽崽,在練字呀,寫得挺認真的哈。
---妞:媽媽,我不高興。
---妞媽:媽媽看出來了,你是不是還想在爺爺阿婆家多玩幾天呢?
---妞:(低著頭,沒有看我,點點頭)嗯
---妞媽:媽媽想我自己小時候也有過你這樣的感覺,媽媽讀初中二年級的時候參加過一個航空航天夏令營,那是媽媽第一次坐飛機,一個多星期的時間,媽媽認識了很多好朋友,玩得很開心,等到夏令營結(jié)束回到家中,媽媽也說不清楚啥感覺,就是啥事也不想做,心里覺得不開心、不高興,你現(xiàn)在是不是也是這種感覺呢?
---妞:(眼睛開始看著我,有些發(fā)紅,似乎有淚光閃動)嗯,是的,我也是什么都不想做。
---妞媽:崽崽,這是種很正常的感覺,人從一個環(huán)境剛換到另一個環(huán)境,有個適應(yīng)的過程,我們?nèi)说男那橛袝r候就像波浪一樣,有時候在上面,有時候在下面,有時候很開心,有時候卻不怎么開心,就像我們前段時間一直在外面玩,特別開心,突然一下回來,回到每天要上班、要完成作業(yè)、要練琴的這種平常的日子,好像還不適應(yīng),就覺得啥也不想做,對不?
---妞:(妞點頭)嗯,我就是不想寫作業(yè)、練琴,還想出去玩。
---妞媽:嗯,媽媽其實也還想玩呢。但是我們不能每天只玩,不上班,不學(xué)習,是吧?不用擔心,這種不適應(yīng)只是一陣子,很快我們就會感覺好起來的,明天一定會感覺比今天好一些,后天又會比明天好一些。
---妞:那我想媽媽坐在這里陪我寫字。
---妞媽:那好,如果媽媽坐在這里能讓你心情好一點的話,那媽媽就在旁邊陪陪你,你就認真寫字吧。等會練完字,我們休息一下,吃完晚飯,練練鋼琴,之后媽媽陪你看書講故事好嗎?
---妞:(心情明顯好轉(zhuǎn))好,我希望等會練琴的時候媽媽也陪我,每天都陪我。
晚飯后孩子主動彈琴,并沒有強烈要求我一直陪在身邊,心情一直都不錯,臉上完全看不出我剛下班那會兒的陰霾,我知道她已經(jīng)適應(yīng)一些了。
記下這段對話,只是想鼓勵自己,其實跟孩子有效溝通我也可以做到,原來總是覺得自己因為工作繁忙,壓力太大,很容易情緒化,雖然育兒書看了不少,道理也懂得一些,但碰到具體情況,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發(fā)火,不自覺的對孩子過高要求,經(jīng)常做不到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接納孩子,經(jīng)常不自覺的否定孩子的感受,長期惡性循環(huán),導(dǎo)致我經(jīng)常容易看到自己孩子的種種所謂的“不足”——好動、練琴寫作業(yè)不自覺,不專心,人來瘋......
正因為看了些許育兒的書,讓我對于自己的情緒管理一直不滿意,覺得自己這個媽媽很失敗,自己身邊的朋友總能很智慧的想出與孩子溝通的好方法,別人的孩子哪兒哪兒都比自家的強,于是在育兒方面經(jīng)常自我否定,自己就是經(jīng)常下意識的要求孩子behave,不按自己的要求behave的就讓我不舒服,當看到彭彭說的“大家是否愿意接納自己也是一個要求孩子behave(表現(xiàn)好)的家長?學(xué)過愛,自由和尊重后,別忘記了,塵世中承擔父母職責的你,再尊重孩子,再摒棄私欲,也還是會要求孩子behave的,何不饒過自己,順勢而為?要求自己給絕對的愛和尊重,也是一種傷人的執(zhí)著?!蔽艺娴拈_始釋然,逐步開始先接納自己,再學(xué)會真正去接納孩子,接納自己、也接納孩子好與不好的情緒,好與不好的行為,今天的這件小事讓我發(fā)現(xiàn)當真正做到接納后,溝通就真的有效起來,建立在說服、征服對方的基礎(chǔ)上是無法真正達成有效溝通的。
媽 媽你為什么要吃我???--性之初啟蒙
媽媽你為什么要吃我???--性之初啟蒙
“媽媽,你為什么要吃我啊”?當中央少兒頻道的廣告里,那個可愛的寶寶講這句話時,偶家涵寶也學(xué)會了,總是問:媽媽,你為什么要吃我???
當時她還沒明白廣告的意思,覺得好玩才學(xué)及此話。我想了想,決定要給以涵寶現(xiàn)在這個年齡段滿意的答案。
于是跟她講:寶寶,其實在你很小很小的時候,就是在媽媽肚子住著的,因為媽媽好愛好愛你!因為那時你實在太小了,所以就先把你藏在媽媽的肚子里,好好地保護你,然后你在媽媽的肚子里乖乖地吃飯睡覺,這樣過了10個月,你長大了,媽媽的肚子裝不下你了,媽媽就把你生出來啦......然后長呀長呀長到現(xiàn)在這么大啦。
問她懂了嗎,涵寶似懂非懂的說,嗯,懂了媽媽你為什么要吃我???--性之初啟蒙。還抱抱我說:媽媽,我也好愛你!媽媽你為什么要吃我?。浚灾鯁⒚呻m然不知她小小的腦袋里到底是否懂了,但她覺得這個答案讓她很滿意。每當她的為什么,在當媽的這里得到滿意的答案時,便高興地蹦跳。
孩子們的好奇心強,我覺得對待孩子的為什么,要根據(jù)孩子的年齡段來回答她,比如對于這樣的問題,對于不到3周歲的孩子,給予這樣的回答,我覺得適合,簡單易懂,而孩子的好奇心也能得到滿足。
而如果現(xiàn)在對她講那些深奧的道理,她會覺得媽媽在騙我,因為都聽不懂。沒有得到令她滿意的答案,自然會不開心,日后還會不停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