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芬: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發(fā)布時間:2020-12-28 幼兒園工作總結(jié)是什么 什么是教育筆記 幼兒園什么是游戲我出去演講的時候,常常會碰到憂心忡忡的家長,看到我的書中描述我們每個人小時候是如何地被制約、被壓抑,而禍害一生,因此都會問:我們怎么樣幫助孩子讓他不要從小遭受那么多的創(chuàng)傷?
我的回答一般都是:把你自己修好,孩子就沒問題啦!其實,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全心接納,如此而已。可是,哪個父母不覺得對面的柱子長得比咱們家孩子高,跑得也快,隔壁的薇薇比咱們家女兒聰明,你看你班上的王大頭,每次都考一百分,王叔叔的嬸嬸的表姨的小姑的女兒,拿了什么什么競賽第一名。哪個父母不曾管教自己的孩子:你看你,手這么臟還抓東西吃,一點衛(wèi)生觀念都沒有。你看你,一點小事就哭,哪像個男孩子。
從小,在這種“轟炸”之下,每個孩子的潛意識里,都覺得自己不夠好。而這個「不夠好」和「不配得」的情結(jié),就是造成我們大半輩子無法真正快樂的主因。因為我下意識覺得不夠好,所以容不得別人說我。因為我隱隱約約覺得自己不如所有人,因此我必須強出頭,在各方面都要有所表現(xiàn),來安慰自己。因為我覺得自己不配得,所以很多事情我不會去爭取,或是不自覺地破壞快到手的成功或是快樂。
有一天早上,我難得跟孩子們一起用早餐(平時是練瑜伽啦,不是賴床--你看,怕你們覺得我不夠好,所以要解釋,呵呵?。N易⒁獾轿液团畠洪_始吃了很久,我十二歲的兒子還是在樓上他的房間里東摸摸西搞搞。那天心情不佳,意識層次較低,負面情緒較多,怎么看他就是不順眼。催了他好幾次,總算姍姍來遲,我很不高興地開始數(shù)落他。“你看看,你動作這么慢!早上起來在樓上摸那么久,我應(yīng)該送你回臺灣去當兵,把你訓練得動作快一點!”孩子聽了我的數(shù)落,感受到我對他的不滿,開始很不高興的反駁我,「哪有慢,今天要穿制服,還要打領(lǐng)帶,很復雜耶!」我還是很不高興地抱怨,一直嘮嘮叨叨不休。這時,我有了一些覺察,看到自己在試圖讓貓學狗叫,而且還振振有辭的為自己辯護。
其實,我兒子就是一個動作不利索的人,這是事實。不過,顯然并沒有誤事,至少每天早上我雖然沒有陪他們吃早餐,但是他們都準時趕上校車上學了。問題在那里?在那個看不慣別人動作慢的人,就是我,也是他的母親。利用自己是母親的身份掩護,盡量投射自己的負面東西在孩子的身上。
很多時候,我們借由“管教孩子”為名,把自己不喜歡或是看不慣的東西發(fā)泄在孩子身上,美其名為“對他好”,但是,卻傷害了孩子的心。那天早上,我就聽到我兒子大聲叱責他的妹妹,讓她趕快出門,語氣充滿了不耐煩和怒氣。惹得我又不高興,感覺很毛躁,也很想出言阻止他。但是,我立刻又察覺到:這是誰教他的?誰以身作則地教他對人不耐煩和憤怒時如何表達?誰讓他一大早就怒氣沖沖的出門?因此一念之轉(zhuǎn)后,那一刻,我體會到的是一個慚悔的母親的感受。
也許你會說,孩子總有做不對的時候,教總得教吧?當然。孩子絕對需要界限,否則他們會非常迷失的,而且感覺不被愛。但是,重點在于管教時的態(tài)度。如果,孩子的行為和言語沒有觸動你自己內(nèi)在的舊傷或是情結(jié)的話,你管教他的態(tài)度和品質(zhì)是截然不同的。不是嗎?
我以前很重視孩子的睡眠。規(guī)定他們九點一定要上床睡覺,這是我的“規(guī)矩”。因為我覺得他們睡不夠就會生病,生病就會找一堆麻煩,所以,每次看他們很晚還不睡的時候,我就會抓狂。有一次,我兒子晚上十點半跑到我房里來,說他睡不著。要是以前,我就會很生氣的叱責他,要他趕快回房睡覺。但是,學了拜倫凱蒂一念之轉(zhuǎn)之后,我看到了我的思想,然后我問:為什么生氣?
答:因為睡不夠就會生病。
問:真的嗎?
答:嗯,不一定啦。
問:當你有這種想法的時候,你是什么樣的媽媽?
答:是一個憂心忡忡,而且看到孩子這么晚跑來我房里時,就會抓狂的母親。
問:沒有這種想法的時候,你又會如何?
答:我是一個愛孩子的母親。心平氣和。
問:所以,你看得出來,你的抓狂生氣,和孩子的行為沒有關(guān)系。讓你生氣的是你的思想,它奪走了你的平安,和做母親的愛心。
當我看到這個,我就能放下我的「故事」(孩子睡不夠就會生病,生病就會很麻煩--這是真的嗎?),而以平常心的眼光看著十點半跑來我房里的兒子。他是那么的英俊,長得非常像我,嘴巴嘟嘟的,因為睡不著而感到沮喪。我開心的擁他入懷,讓他睡在我旁邊,安慰他。過一會兒,我柔聲地問他:媽媽陪你回房睡好嗎?他點點頭,我就高高興興地(他也是很受安慰地)送他回房間。
所以,我說了,把自己修好就好了。只要不把孩子當成我們的「投射板」,孩子多半就會有個快樂的童年。以下和大家分享我翻譯的《新世界》第四章的一小段,談到了父母的心理模式,真的很妙!這本由《當下的力量》的作者寫的書,將于五月份在中國上市。在此讓大家先睹為快精彩片段。
為人父母:角色還是功能?
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很多成人都會開始扮演角色。他們使用一些孩子氣的字句和語調(diào),以高姿態(tài)和孩子說話,并不對孩子平等視之。你暫時比孩子知道的多或是你比較高大的事實,并不意味孩子就與你不平等。大多數(shù)的成人,一生當中,總會有一段時間是身為父母的,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角色。而最重要的問題是:你是否能夠勝任父母這個角色,而且,游刃有余,但是又不與這個功能認同,也就是,不讓它成為你所扮演的一個角色?父母功能的其中一部分就是要照顧孩子的需要,防止孩子受到危害,以及有時要告訴孩子何者該為、何者不為。
然而,當身為父母變成為了一種身份認同的時候,而你的自我感可能全部或是大部分都是從它而來的話,做父母的功能很容易就會被過度的強調(diào),夸大,而且控制了你。你對孩子的付出,可能超過他們所需,因此寵壞了他們;防止他們受到危害的動機,也可能會變成過度保護,并且妨礙了孩子們自己去探索這個世界和嘗試不同事物的需要。告訴孩子何者該為、何者不為,最后可能會演變成控制、壓抑。
尤有甚者,由角色扮演而導致的身份認同,可能在對那些特定功能的需要都早已過時之后,還繼續(xù)存留。甚至當孩子都已經(jīng)長大成人了,父母還是無法放下身為父母的角色。他們無法放下被孩子需要的那種心理需求。即使他們的孩子都已經(jīng)四十歲了,父母還是沒有辦法放下這種觀念:「我知道什么對你最好!」他們還是強迫性地扮演父母的角色,所以父母孩子之間就不會有真誠的關(guān)系。
父母靠這個角色來定義自己,所以當他們不能再扮演父母的時候,他們下意識地害怕失去身份認同。如果,想要控制或是影響已經(jīng)成人的孩子的行為意圖受到了阻礙(通常都會),他們會開始批評或貶抑,或是讓孩子感到愧疚,這都是無意識地試圖保有他們的角色,他們的身份認同。表面上看來,他們是關(guān)心孩子(他們也自認為如此),但是他們真正關(guān)心的是:能否保有自己所認同的角色身份。所有小我的動機都是為了加強自我以及維護自我利益,而有時候它偽裝得太好了,即使是小我在運作的這個人本身都沒有覺察到。
一個認同于父母角色的母親或父親,有時也會嘗試經(jīng)由他們的孩子來讓自己更圓滿。小我為了填補自我的空虛匱乏,因而,需要去操控別人,孩子這時就會首當其沖。如果操控孩子的沖動之后的那些無意識的假設(shè)和動機,大部分都被帶到意識層面并且公諸于世的話,可能八九不離十是這樣的:我要你達到我不曾達到的成就;我要你在這個世界上揚眉吐氣,所以我也可以借由你而揚名立萬。不要讓我失望。我為你犧牲了這么多。我對你的不認可就是要讓你感到愧疚而且不舒服,所以你才會遵照我的意愿行事。我當然知道什么對你是最好的,這點勿庸置疑。我愛你,而且也會一直愛你,只要是你所做的事,都是我認為對你有益的事情。
當你把這種無意識的動機帶到意識層面時,你很快就可以看出它們是多么的可笑。在這些動機之后的小我此刻無所盾形,而且它的功能失調(diào)也顯露無遺。有些和我咨商的父母會突然發(fā)現(xiàn),我的天哪,這就是我一直在做的嗎?一旦你看到你正在做或是已經(jīng)做了一段時間的事情時,你也可以看出它的徒勞無功,而那個無意識的模式就自動會結(jié)束。覺知就是最好的轉(zhuǎn)化媒介。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是吃、穿、用、玩方面的嗎?不是。
是知識嗎?也不是。今天的孩子已經(jīng)學到了許多以前需要到小學才能學的東西。那什么才是孩子最需要的呢?對于中國的兒童來說,他們最需要的是尊重,來自父母的真愛。
要知道嬌慣、溺愛或“恨鐵不成鋼”地指責孩子都不是愛孩子的表現(xiàn),只有從心底里尊重孩子才是對孩子的真愛。孩子的自尊心就像稚嫩的小苗,一旦受到傷害,會留下難以愈合的傷口,甚至會影響他的一生。因此,爸爸媽媽應(yīng)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就像保護他的眼睛一樣。
那么,怎樣才能做到尊重孩子呢?在此,筆者介紹幾個便于你靈活運用的小招數(shù)。
第一招:傾聽孩子的訴說
3歲前的寶寶特別依戀父母,因此,年輕父母應(yīng)該每天花一點時間聽聽寶寶的訴說、提問,并為寶寶念兒歌,講故事。也許只要花30分鐘,父母自己也可以輕松一下,就能給寶寶帶來極大的滿足和快樂。
1至2歲的寶寶也許還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或不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能夠真正學會傾聽,多鼓勵寶寶大膽地說話,既能促進寶寶語言的發(fā)展,也有利于發(fā)展親子關(guān)系,使寶寶感覺受尊重,以促進寶寶心理健康。
另外,父母要耐心地對待寶寶的每一個問題或要求。認真聽取孩子想要告訴自己的事情。在他表達不清時,你可以與他進行充分的目光接觸,但不要打斷他。
寶寶與你講話時,你不但要認真傾聽,還要注意傾聽的方式。不要總是站著,居高臨下地說話,這不僅使寶寶感到他有一種壓迫感,所以你要盡量彎下腰或蹲下與寶寶說話,與他的眼神交流,這既是一種親密接觸,也是對孩子尊重的具體表現(xiàn)。傾聽寶寶的心里話
禁忌用語:
“問這問那,有什么好奇怪的?”
“我正忙著呢,問你們老師去!”
“真討厭,你沒看見我正在忙嗎?”……
分析:
這一類的語言會使孩子覺得您在“打發(fā)”他而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以后可能不愿告訴你他內(nèi)心的想法。
第二招:冷靜對待寶寶的過失
年輕父母可以從寶寶1歲左右起,為寶寶建立一套簡單、明了、容易操作的行為規(guī)則,讓他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給他一個寬松而具有規(guī)則的環(huán)境,使他逐漸學會自律。
寶寶如果犯的是同一種錯誤,這也很正常。正確的做法是:你可以對寶寶說明自己的感受,并以一種關(guān)心孩子的口吻表達出來:“當你做某某事時,我感到……”,如“當你把玩具扔到小妹妹床上時我感到很生氣,那樣做會碰傷她的。”請注意說話的語氣和內(nèi)容,既要讓寶寶明白自己錯在那里,又要保護他的自尊心。懲罰孩子,也是一門藝術(shù)!
禁忌用語:
“你這個壞孩子!”
“我沒想到你會干出這樣的蠢事,你令我很失望!”
分析:
這樣寶寶就會產(chǎn)生強烈的自責情緒,他會覺得很難受。有的寶寶還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
第三招:珍惜寶寶擁有的玩具與物品
珍惜寶寶的東西,是個極易被人忽視而又對寶寶健康成長有著積極意義的事情。寶寶年齡雖小,但也擁有許多屬于他們自己的東西,如玩具、圖書、學習用品、衣帽鞋襪、小碗筷、小桌椅、小被子、毛巾、枕頭,有的孩子還有自己的小房間,有鋼琴、電子琴、小運動器械等。這些物品無疑都是成人給孩子提供的,但“產(chǎn)權(quán)”已屬于孩子。
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有關(guān)物品取放的規(guī)則,但不能隨意擺布和挪動孩子的物品。有小客人來時,也要經(jīng)小主人的允許,使用他的玩具或物件。最好的辦法是鼓勵他自己將玩具給小朋友玩。
有的父母不經(jīng)孩子允許丟掉寶寶喜歡的小東西,比如小樹葉等,這也會使孩子很難過。父母認為不重要的東西在孩子眼里往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四招:鼓勵寶寶發(fā)展獨立性
你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的創(chuàng)造環(huán)境讓寶寶自己作主。
有時候,不適當?shù)膸椭彩且环N犯,會傷害他的自尊。小寶寶也需要刺激和挑戰(zhàn),你要盡可能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當他需要幫助時,你要指導和協(xié)助他想辦法尋求答案,而不是取而代之。比如在孩子做一些簡單的家務(wù)時,你可以讓孩子自己決定碗筷的擺放、日用品的收拾的方式。當寶寶與其他小朋友玩耍時出現(xiàn)了爭執(zhí)和沖突,你要給寶寶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
禁忌用語:
“這件事你干不了?!?/p>
分析:
當孩子試圖去解決一個問題或完成一項任務(wù)如洗衣服、打掃衛(wèi)生時,千萬不要干涉他,如說“這件事你干不了”等。這類用語會導致孩子低估自己的能力,從而變得膽小、自卑。讓寶寶獨立自主也要從小事開始做起。
小貼士
1.不要一味地表揚、獎勵、贊許寶寶,這會使寶寶產(chǎn)生虛榮心。必要的批評以及慎重的處罰也是一種對孩子尊重方式。這是一種冷卻劑,可以使孩子冷靜地檢點自己的言行,修正自己的錯誤。
2.防止對寶寶不適當?shù)臐M足。1至2歲的寶寶已經(jīng)會用一些手段來要挾家長以滿足自己的要求,如果父母經(jīng)常采取妥協(xié)的方式滿足寶寶的話,這絕不是尊重而是縱容。對于寶寶的無理要求父母要堅決拒絕。
什么樣的愛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前幾天蘇州高二女孩失蹤的消息牽動全城,我們都在圈里轉(zhuǎn)發(fā),希望能夠找到這個女孩。可就在上周,警方在運河路的一條河里找到了她的尸體。聽到這個消息后,我們都很震驚,家長也崩潰極了。好好地一個孩子,怎么就出現(xiàn)這樣的意外了呢?
警方對孩子溺水身亡的原因正在進一步調(diào)查、檢驗之中,目前沒有發(fā)現(xiàn)有外力加害跡象。因為此事就發(fā)生在身邊,所以感觸特別深。和同事聊天,大家都議論紛紛,女孩的父親說孩子最后一次考試不太理想。有人猜測說孩子因為壓力太大所以選擇離家出走,然后溺水自殺。有人表示,如果真的是這樣就自殺,這個孩子根本不值得同情;有人表示,孩子自殺和父母的教育和成長環(huán)境有關(guān)。
這年頭,但凡孩子遇到了什么事,自殺也好,罵人和別人打架也好。許多人都會把原因歸結(jié)在父母的教育上面。我認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言行舉止有著深刻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yīng)該要多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心里在想些什么,有什么壓力和顧慮。女孩是家里的獨苗,她死之后父母每天以淚洗面。直到現(xiàn)在,父母也不知道孩子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事?
我不知道孩子是自殺還是他殺,或是有其他的隱情?,F(xiàn)在孩子已經(jīng)走了,出于對死者的尊重,我希望也不要再去過多揣測。不管怎樣,逝者安息,生者如斯。
對于孩子,我們總是會覺得很愛很愛他,可我們忘了,我們給的是否是孩子想要的。我們總是以為趁年輕多努力賺錢,以后可以滿足孩子的各種需要和滿足。可這樣的愛,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嗎?靜下心來想想,你真的了解身邊的孩子嗎?你知道他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嗎?
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與愛。
父母的陪伴與愛,是給孩子最好的能量。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也只有父母的陪伴與愛才能讓他更有信心去克服。孩子需要我們的接納,可對于一些工作忙碌的父母而言根本無法停下腳步聽聽孩子的心聲。研究表明,孩子經(jīng)常獲得父母得愛和肯定,以后在他面對生活得不愉快時會更積極得處理好一切,勇于找到辦法去解決和脫離困境。孩子的成長等不了,多給他一些呵護與陪伴吧,讓孩子每一天都幸福樂觀!
孩子需要父母的傾聽與溝通。
溝通是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橋梁,千萬不要讓孩子對父母產(chǎn)生距離感。很多父母都以工作忙碌為由,與孩子溝通時,總是居高臨下得要求孩子。當孩子想要去表達些什么,父母卻根本沒有耐心聽孩子說完。溝通都是雙方面的,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的去要求孩子妥協(xié),而不能靜下心來去理解孩子所表達的意愿,那么以后很容易讓孩子覺得和父母無法溝通,代溝問題也會越來越深。
孩子需要父母的尊重和理解。
除了傾聽孩子的心聲以外,還要懂得尊重和理解孩子心里的想法。孩子有自己獨立的個性,需要我們的關(guān)愛和培養(yǎng)。很多父母以為孩子是自己的,替孩子做主是理所應(yīng)當?shù)氖虑?。讓孩子失去自己的空間和感受,對他是很不尊重的。父母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應(yīng)把他當做大人一樣尊重,平等生活,遇到事一起商量。日后他才會擁有自信和獨立的精神。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和感受,需要我們的尊重和理解。
什么樣的愛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有著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思想和選擇。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和參與,是父母的傾聽與溝通,是父母的尊重和理解。他的成長需要自己去探索和體驗,我們應(yīng)該多給孩子一點時間,耐心得陪伴,寬容得接納。用鼓勵和贊美去激勵,讓他感受到我們對他的理解,尊重和愛。孩子在沒有壓迫和束縛的環(huán)境下才會成長得更幸福更快樂。
寶貝,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你的小家伙真正需要的并不是什么高級玩具或是漂亮衣服,他要的是——快樂、歡笑和足夠的愛。試試下面的這些方法,它們會讓你的寶寶真真切切感受到來自媽媽的疼愛。
1、妙趣橫生的步法
播放一些經(jīng)典音樂,抱著寶寶輕柔地舞蹈,漸漸哄他入睡。如果寶寶玩興正濃,你可以選擇播放一些節(jié)奏比較明快的音樂,只要是你喜歡的就行,然后帶著寶寶在房間里翩翩起舞。
2、一有機會就給寶寶大聲朗讀
盡管寶寶還不明白你說的話,但是他喜歡聽到你的聲音。可以選擇不會被撕壞的書,一邊念給寶寶聽,一邊讓他感受書的特殊質(zhì)地。朗讀的內(nèi)容最好有明顯的節(jié)律,這樣能夠引起寶寶的興趣。
3、帶著寶寶去“探險”
寵物店是個不錯的選擇。你可以讓寶寶沖著小狗招手,看看海龜游泳。那些五顏六色、形態(tài)各異的小鳥和魚都能吸引寶寶的注意。在籠子里不懈奔跑的倉鼠也是一個可愛的家伙。
4、和寶寶親密接觸
你也許聽說過和新生兒肌膚親密地貼在一起能夠加強你們之間的聯(lián)系。當你和寶寶二人獨處的時候,可以經(jīng)常做做這種活動。爸爸也可以在寶寶洗澡前后摟著脫光了的寶寶跳跳舞,這可是一種樂趣無窮的享受。
5、足底按摩
把無嗅無味的嬰兒潤膚油倒在掌心里,溫熱之后擦在寶寶的腳后跟上,你的每根手指輪流從寶寶的腳后跟滑向他的腳指頭。接著,輕捏寶寶的每個腳指頭,然后用你的手指在他的腳指頭下面輕輕揉搓。下一步,踝部運動。輕輕地抓住寶寶的小腳丫轉(zhuǎn)圈,或是左右擺動。最后,用你的手指揉搓寶寶足部的圓形部位及它們的頂部。
6、擺腿運動
即便在寶寶學習爬行之前,你也需要幫助他鍛煉腿部肌肉。讓寶寶仰面躺著,輕輕提起他的一條腿,斜置于寶寶肚子前面,再換另一條腿。把寶寶的腿拉直,輕輕擺動。最后,輕握寶寶的腿做蹬自行車的動作。
7、解決寶寶的腹脹問題
脫掉寶寶的衣服和尿布,在你的手上倒上嬰兒潤膚油。兩手交替按摩寶寶軀干的下半部。從胸腔下部開始向下按摩至腹部,再到寶寶的腿部。然后,從寶寶腹部的右下方開始順時針按摩他的肚子,至左下方止,兩手交替進行。這套動作能夠幫助寶寶排氣。
8、自己動手烹調(diào)嬰兒食品
把香蕉搗成糊狀,或是把水果或蔬菜(如蘋果、南瓜)蒸熟后煮成濃湯。把多余的湯放在冰箱里,以便日后食用。
9、讓寶寶獨享洗浴時光
如果你的小寶寶通常是和你一起洗澡的,那時不時地讓他獨自享用一下浴缸——當然,你的目光是片刻也不能離開他的??纯此绾握加性「滓约袄锩娴耐婢摺?/p>
10、偶爾縱容寶寶把周圍搞得一團糟
寶寶偶爾把身邊環(huán)境弄得亂七八糟(),甚至是在吃飯的時候把自己全身抹得都是菜湯也是可以允許的。他會覺得這樣非常有趣。
11、和寶寶一起大笑(盡管你可能覺得沒什么可笑的)
有時候小家伙會無緣無故地笑個不停,這時你可以和他一起樂,你們二人都會從中得到很多快樂。
12、激發(fā)寶寶的創(chuàng)造力
給寶寶裹上尿不濕,不穿衣服,在廚房的地上(或是其他任何安全、平整的地方)鋪上一大張紙,準備一些無毒、可洗的顏料。教寶寶使用刷子刷顏料。即便他把大部分顏料染在了自己身上,你也不必太介意,任他自由發(fā)揮,挑選自己喜歡的顏色,抹出自己喜歡的圖案,你只需最后給他洗個澡。
13、讓換尿布成為一件有趣的事
把一些顏色鮮亮的彩帶縫在一起,把它們掛在整理臺上方。當你給寶寶換尿布的時候吹動那些彩帶
你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嗎?
怎樣使孩子幸福我總以為給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給她買許多玩具就會使她幸福,可有一次與女兒的談話,卻使我得以反省。我對女兒說,看你多幸福,有那么多的人送給你這么多的禮物??伤f,媽媽,我一點兒也不幸福,因為你不跟我玩。這句話震撼了我的心靈。是的,要使孩子感到幸福,決不是僅僅給她提供物質(zhì)上的滿足,而更要與她在精神上有很好的溝通,而在一起游戲,就是與孩子進行精神交流的最好的渠道。難怪科學研究證明,最有威信的,就是那些每天能擠出一些時間和孩子玩的父母。
把電視遙控器好好捏在自己的手里對于工作繁忙,疲于奔命的父母來說,把電視遙控器塞在孩子的手里,是一件最省心的事??墒怯幸患?,卻使我意識到電視遙控器塞在孩子的手里是多么不負責任的事情。有一天,女兒的老師告訴我,因為一個男孩不愿意跟我女兒玩,她就學著武打片的人物,“哈哈”地對那個男孩拔拳揚威,使那個男孩不知所措,大聲哭起來。回家后,我就問女兒,你知道打人是不好的嗎?她回答說,好人也要打人的呀,武打片里的英雄都打人的。孩子太小,她確實不能明辨是非。所以,作為父母,我們不能只圖省心,而讓自己的孩子被那些不負責任的媒體引入歧途。行為主義心理學派的著名人物之一,社會心理學家班圖拉在他的一系列的研究中,揭示了兒童的模仿行為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兒童的模仿對象,不僅是身邊的成人,還有那些電影和電視等。有時,電影和電視中的主人公,對孩子的影響甚至超過兒童身邊的活生生的人。所以,要使自己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父母,我們就必須把電視遙控器好好捏在自己的手里。
每天抱一抱、親一親孩子在東方文化中,孩子一旦進入3歲以后的幼兒期,父母就很少去抱一抱、親一親他們了。然而,和孩子的肌膚接觸,對穩(wěn)定孩子的情緒,增進親子間的親情,卻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美國的“撫摸治療”協(xié)會,已證明了撫摸,對那些低體重兒和在母體中受到過驚嚇的新生兒有著很好的治療作用。每天定時定量的撫摸,使那些低體重兒很快增加了體重,受到過驚嚇的新生兒情緒很快得到安定。那么,到了幼兒期,是不是孩子就不再渴望與父母之間有肌膚的接觸呢?女兒的行為告訴我,他們依然渴望父母的抱一抱、親一親。有一次,女兒的畫被刊登在他們幼兒園的園報上,女兒興奮地把她的作品給我看。我就問她:你需要媽媽給你什么獎勵呢?她就指著自己的額頭,說:“Kiss!”我就輕輕地吻了她的前額,可她并不滿足,要我吻她50下。在孩子的心中,爸爸媽媽去抱她,就是對她的最高獎賞。
為人父母,也是人生學習的另一開端,這與其他的學習不同。其他的學習都是在掌握專業(yè)知識后,再獲得證書,持證上崗。而我們,是在沒有獲得任何證書的情況下,就被戴上了父母的桂冠而行使做父母的權(quán)利。因此,“怎樣做父母”的問題當常縈繞心頭。在干中學,而孩子就是我們最好的老師。
生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條件?
生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條件?看到**媽媽在討論“是否要生個‘窮三代’”,我的理解就是爺爺奶奶窮,父母窮,還要不要生個孩子一起來“承受”窮?事情的起源可能是有位女士在網(wǎng)上發(fā)帖,說不能給月薪2500的老公生孩子。也許月薪2500在北京這種地方真的不算多,但是在北京月薪低于2500元的人的可能也不少吧,可是這能作為我們不要孩子的理由嗎?
我給大家講個小故事吧,放在這兒不一定對,但是卻可以清晰地詮釋孩子和金錢之間的關(guān)系。
我休產(chǎn)假的時候,經(jīng)常帶著孩子到我們小區(qū)外面的一個小游樂場散步。那有一個簡陋的鐵皮房子,里邊住著五口人,一對老夫婦和兒子一家三口。當時,我也是驚嘆,不知道這五口人是怎么住的。
因為經(jīng)常到那去玩兒,和老人比較熟悉。一天老人問我:“你老公一個月能不能掙1000塊?”估計老人可能以為我沒有工作。我笑著答:“差不多吧?!庇谑牵先颂卣J真地說:“那你還能再生一個。我一個老鄉(xiāng),一個月掙700塊,還生了一個老二呢?!?/p>
我回家和老公說起來,我說,你看那個老爺爺說了,只要你能掙1000塊,咱也能生老二了,哈哈哈。老公說:“現(xiàn)在你們兩個都把我整死了,我再要一個,還活不活了?”看來,生不生孩子和錢沒多大關(guān)系,重要的是父母有沒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呵呵。(我倒是想生,可是不符合政策,呵呵。)
當然,我舉這個例子有些不切實際,因為我們都不想讓孩子“享受”貧窮的生活,我們都想給孩子一個舒適安逸的環(huán)境,一個富足的環(huán)境,一個能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多機會的環(huán)境??墒牵嵌嗌馘X算夠呢?我想沒有人能給我一個確切的答案。
我想出現(xiàn)這個問題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人們的攀比心理和虛榮心在作祟。我們都想過得比別人好,我們都不想讓別人看癟了。其實,我想說的是,如果非要和別人比的話,為了我們的生活能夠更加有幸福感,我們還是往下比,而不要往上比了吧。往上比,我們永遠都會覺得我們的生活太差了,我們給孩子提供的條件太差了,至少我是這個條件。我同事的一個朋友,為了讓孩子插班進入某大學的附小,花了15W,據(jù)說今年某附小的贊助費漲到了20W,雖然對外宣傳是12W,但是,我肯定不會花十幾萬的贊助費去讓孩子讀所謂的重點校,我不舍得也覺得不值得!我覺得孩子好,在哪里都會好。
還有,很多學校現(xiàn)在都推出各種各樣的夏令營、游學活動,甚至有的從幼兒園就開始了,國內(nèi)的還好說,國外的動不動就是好幾萬,大孩子可以自己去參加,小孩子還需要有一位家長陪同,去一次,還勉強能夠忍受,但是如果寒暑假都去,估計好多家庭都會財政吃緊吧。
反正,如果想給孩子花錢,社會上有各種各樣的班、機構(gòu)來讓你給孩子揮霍,可是,真的有必要嗎?孩子過著“富人”的生活,父母卻要節(jié)衣縮食,因為我們都不是掙錢無數(shù)的人,我們都是靠工資吃飯的人,我們這樣做帶給孩子的是什么?是攀比、是虛榮、是對家庭、對社會責任感的缺失。
還有,富人家的孩子在物質(zhì)上可能是富有的,但是精神卻未必富有。他們的父母為了更大的財富,拼命工作賺錢,經(jīng)常會忽略了對孩子的陪伴和教育,或者是他們想陪孩子也沒有時間,所以對現(xiàn)在富二代的孩子經(jīng)常惹出這樣那樣的是非也就不足為奇了;而我們雖然財富不夠多,但是我們能帶給孩子充足的愛,我想這對孩子的成長是彌足珍貴的。
我經(jīng)常對朋友說:“其實現(xiàn)在我們都是幸福的人,我們現(xiàn)在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們不能總想著和富人比,那樣的話,我們永遠都是失敗的。我們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和誰都不要比,因為日子是過給自己的,不是過給別人看的?,F(xiàn)在有很多下崗工人,人家一家人過得也很快活,為什么呢?因為他們的精神生活是充足豐盈的,這才是一個人幸福、快樂的源泉!”
記得一個出租車司機師傅和我說過,他從來不像好多司機那樣,沒日沒夜地跑車,他每天固定跑幾個小時,中午一定會找個地方休息一小會兒,讓自己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這是對自己的身體負責,也是對乘客負責。晚上雷打不動都要回家和孩子老婆一起吃晚飯,他說,每天都能和孩子老婆一起吃頓飯,是這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兒了。
所以,我覺得,不管收入多少,有愛才是最終要的。在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兒不是你擁有多少財富,而是能夠和你愛的人、愛你的人相伴相守。所以,只要你有了足夠的愛孩子的心,那么就生吧,擁有充盈的父母之愛的孩子才是最幸福的。
孩子最需要培養(yǎng)的是逆商
一個人無論情商再高,智商再高,如果沒有面對逆境從容接受并淡定處理的智慧,那他尚不能稱為擁有成功的人生。這種智慧,我們稱之為“逆商”。
作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在社會上各種刺激神經(jīng)的智商、情商培養(yǎng)計劃的沖擊下,開始把孩子包圍和保護起來,提升孩子的智商讓他學習更優(yōu)秀,訓練孩子的社交讓他情商更高更早適應(yīng)社會。但對孩子的處理問題能力,逆境生存能力,卻甚少涉及。這就是為什么如今社會,有很多學習成績優(yōu)秀,性情乖巧可人,社交能力強,看著各方面都優(yōu)秀的孩子,面對一些重大挫折時,卻會變得手足無措,或者采取極端的處理手法。
父母和祖輩的過度保護,只重視情商、智商培養(yǎng)而不重視逆商培養(yǎng),中國孩子如今面臨非常嚴重的抗壓能力弱的問題。當美國孩子離開父母在森林里玩野外生存游戲的時候,中國孩子大多在溫暖的家中,過著爺爺端菜,奶奶喂飯,媽媽穿衣,爸爸指導功課的溫室生活。成年后被父母送出國門,發(fā)現(xiàn)美國人在工作之余玩沖浪、攀巖、潛水、滑雪、極地生存,而中國孩子卻是除了工作還是工作,不敢離開辦公室和家門半步,一旦工作或生活上稍有不順,即便沒有崩潰,第一時間也不是想著如何解決,而是想著趕緊請父母上門幫忙。
身邊太多這樣的故事讓我對孩子的逆商培養(yǎng)產(chǎn)生警醒,于是我開始注重孩子的逆商培養(yǎng)。
讓孩子有一對有逆商的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行事的方式將會對孩子影響終生。我和先生都愛好戶外活動,于是在兒子寬寬9個月大時,我們便在美國德州的森林里,先生背著所有野外生存設(shè)備,我背著兒子,跟著專業(yè)的野外生存部隊在森林里行走兩小時,然后扎營生火,體驗野外生存。寬寬稍大一些后,我們也常常帶寬寬到戶外去,徒步行走、爬山、攀巖等。幼小的寬寬爬上稍高的地方,他對跳下來有擔憂也有渴望的時候,我們在評估安全后常常會鼓勵他去嘗試跳下來,如果是他尚不能安全跳下的地方,我們會牽著他的手讓他跳下來以鼓勵他。而對于狹道行走、攀爬、走云梯之類的項目,只要寬寬有渴望參與的眼神,無論難度多大,我們都必定會鼓勵他嘗試,并告訴他失敗了不要緊,失敗了重新再來。我們也積極參與其中,讓孩子覺得去玩這些項目是充滿樂趣的。美國很多公園都有斜坡草坪,只要置身其中我們便開始與孩子一同玩從斜坡上躺著往下滾的游戲,身上會不會臟或者癢,都是不需要考慮的小問題。正是因為有我們這樣的父母,寬寬膽子很大,4歲不到便只花一個月學會了潛水、游泳,攀巖、走云梯、滑道等項目對于5歲不到的他來說都是輕而易舉的事。而如今2歲的妹妹躍躍也受了哥哥的影響,抓蟲子、滾草坡,完全一副無所畏懼的姿態(tài)。
鍛煉孩子做家務(wù)的能力
越是獨立的孩子會越自信、越快樂,這樣的孩子是不會輕易被困難擊敗的。寬寬從會自己穿衣服開始,我便基本上沒再幫他穿過衣服。有時冬天他洗完澡,縮在浴巾內(nèi)喊太冷不肯出來,也不愿意自己穿衣服,我便會溫和地把浴巾拿掉。他光著身子冷得發(fā)抖,趕緊沖到他自己的衣柜去取衣服穿上。如今未滿5歲的寬寬,自己睡一個房間,早上起來自己換衣服,自己刷牙洗臉,偶爾還來點興致自己做早餐煎雞蛋餅,這讓我們?yōu)樗械椒浅r湴?!而除了照顧自己,寬寬還得做力所能及的家務(wù),如拖地、洗馬桶、倒垃圾等。他還常常在我做飯時幫我切菜和炒菜,喜歡在院子里種菜和澆水。
逆商培養(yǎng)最重要的原則應(yīng)該是:鼓勵但不幫忙!教育最失手之處乃是父母插手太多。當看見孩子身陷困境,父母或祖輩內(nèi)心便焦灼,趕緊上前保護或者幫忙,這樣孩子便失去了面對困難自己處理的能力。
想起一部叫《127小時》的電影,男主角在峽谷探險時遇到意外被一塊大石頭壓著右手腕無法脫身,在沒有任何救援希望的時候他最終選擇了用小刀割斷右手腕,成功自救脫險。這是多么偉大的一種逆境生存能力!試想如果換著我們自己,我們會否有這樣的勇氣和智慧?我非常希望我的孩子以后會成為一個面對困境從容淡定的人,這樣即便他日他離開我們,也必定能有如意的生活和意想不到的成功。
孩子需要從母親那里得到什么
母親被認為是擔任孩子成長過程中給予他們必要的鼓勵角色的一方,母親與父親所起的作用是不能等同的。在大多數(shù)家庭中,母親扮演著幫助孩子們解決生活中出現(xiàn)的困難的主要角色,這令許多女士感到無所適從。“我所讀過的書告訴我:孩子們需要的是這樣、那樣。”一位母親告訴我:“這使我感到我永遠都做得不夠,有時我感到自己像一塊洗碗布被擠干了,但我仍然想為我的孩子做一切事。”
然而孩子們所需要的并不是等同的,作母親的必須考慮什么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我曾與成百上千位母親及成千上萬個孩子作過交談并參閱了有關(guān)育兒方面的研究資料,從中提取了有關(guān)什么是孩子們最需要從為他們操勞的母親那兒得到的一些觀點的精華。
培養(yǎng)他們的愛心
母親們有必要向孩子說明親切有禮地待人接物與學業(yè)及體育方面出類拔萃同樣的重要。
那些在情感方面得到一定培養(yǎng)的孩子會產(chǎn)生心理學家丹尼爾所說的情感智商,即協(xié)調(diào)自己與他人需要的能力,這類人有比別人更多的機會在生活中遙遙領(lǐng)先。貝爾實驗室所進行的一系列調(diào)查表明:那些成果豐富的工程師并不一定是智商最高的,而是那些能與同事進行良好溝通的工程師。
母親通常培養(yǎng)孩子們的交友技巧。一位同事告訴我在他還是個孩子時,他曾在交友方面遇到困難。當時一位隊友受傷了,這位朋友的母親堅持要他打個電話,問問那個男孩感覺怎樣。“媽媽,”我的朋友反對道,“他甚至不知道我是誰?!薄八麜赖??!彼哪赣H回答道。這個電話標志著親密友誼的開始?!拔业哪赣H讓我明白:友誼起源于你對他人所表示的關(guān)切而不是要他人對你表示關(guān)切”。我的同事回想起這件事時說。
多一些表揚和鼓勵
我們都知道表揚能使人創(chuàng)造奇跡,過多的批評會導致孩子過多的自責,使他們貫于為了獲得成功而作一些冒險。
表揚也有正確的方法與錯誤的方法。大多數(shù)父母在批評孩子時可以細數(shù)總總,而在表揚時卻言語含糊──“你是個了不起的孩子”這種評價會使片刻的光彩頓然消逝。因此表楊應(yīng)具體些,與其說“你很勇敢”不如說“我為你摔倒了以后仍然爬上車而感到自豪?!边@樣明確地說明了為什么這種行為值得表揚。
每個人都有一個“要害區(qū)”,這個區(qū)域一旦受到表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為母親,你可能比誰都了解對于你的孩子來說什么是重要的──可能是音樂、體育或某一課程,如果你不了解,問一問沒什么不對。
其次,由于孩子們一時間內(nèi)只能吸收那么多的表揚,因此小量而頻繁地給予一些表揚。一分鐘一百次鼓勵勝過一次作一百分鐘的表揚。
談?wù)摗敖伞?/p>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危險的世界里。在這個世界里,孩子們放眼接觸到的盡是毒品、酒精與性。一些母親擔心談?wù)撝T如此類的禁忌行為是在鼓勵他們這么做。但事實正好相反,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那些與父母作過坦誠交談的孩子更不易涉及毒品與酗酒。
母親們尤其可以有技巧地與孩子們談?wù)撨@些敏感的話題。首先,讓你自己對這些現(xiàn)象有所了解,而后詢問你的孩子他們所知道的。六、七歲大的孩子可能是在操場上聽到這類事或在電視上看到這類事。指出你與他們談?wù)撨@類事是為了讓他們了解其危險性,而不是不信任他們,讓他們明白你愿意回答任何問題或與他們談?wù)撍麄兊臒馈?/p>
將界限適當放寬
孩子們需要得到無條件的愛,這樣自尊自愛的種子才會得以生長。這種無條件的愛并不意味著你不設(shè)定任何界限,設(shè)定界限是向孩子們顯示他對你來說很重要。當一個孩子越界時,向他們說明你對這種行為而不是他們本身感到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