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樣培養(yǎng)孩子好學、專研的習慣
發(fā)布時間:2020-11-26 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孩子幼兒園不合群怎么辦 在幼兒園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怎么樣培養(yǎng)孩子好學、專研的習慣最近新來的一個小男孩,他的智力測試成績很不錯,而且測試時候的表現(xiàn)讓我很難忘。他是一個需要時間去思考,而且很謹慎、細心的人,有一次他回答問題(因為我們當時是不會告訴他答案,更不會透露他回答正確與否的),他看到我打分的姿勢(打零分和一分還是有區(qū)別的嘛),知道我打的是零分,他就再繼續(xù)思考,直到能思考出正確答案為止。這還不是特別少見,畢竟總有些孩子是特別喜歡思考和注重成績的,后來做的一項測試是考察觀察能力的,比如說一張臉,就缺了個耳朵,他看圖片的時候還用手在自己臉上順著摸,對比著圖片上的每個細節(jié);又比如說看到電話,他就超級認真的在回憶電話是怎么樣的,還手舞足蹈地在那里比劃。當然這也顯得有點拖拉了,他花的時間是別人的兩倍。后來我跟他媽媽反映這個情況,他媽媽說他就是一個很愛讀書、思考,又很較真的人,他考試的時候經(jīng)常做不完試卷,不是因為他不懂,而是因為可能他做到某一題不會,他就拼命專研這一題,不會說像大部分孩子那樣,這題不會就先跳過做下一題,他就是那種怎么樣都要做出答案的人,所以這點是他媽媽很擔心的。而且他思考的時間還比一般人要多,這就嚴重限制了他做作業(yè)的效率。
究竟孩子為什么會這么好學和喜歡專研呢?媽媽告訴我,平時她比較宅,就喜歡呆在家里看書,經(jīng)常她們母子倆是一人拿一本書蹲在客廳的某個角落里就可以過一天的;她又是一個沒有耐心的人,孩子問她問題,她就一句話回絕:“我不會,自己查書”。所以孩子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自己學習的習慣,他一碰到什么問題就去查書,甚至上網(wǎng)查。
現(xiàn)在的孩子生活環(huán)境優(yōu)越了,沒有以前學習的喜悅或者是壓迫感,而且現(xiàn)在老師基本上都要求家長陪同孩子完成作業(yè),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加重了孩子學習上的依賴感,如果有人可以依賴、依靠,誰不愿意???又假如這個小男孩的媽媽也是陪伴孩子學習的父母,那這個孩子的好學、專研精神可能就沒那么強了吧!
放飛孩子,讓他們?nèi)プ粤?、自強吧?/p>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怎樣培養(yǎng)孩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怎樣培養(yǎng)孩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勞動,是人的基本的生存技能,早在遠古時代,初有人類時,人類就通過勞動來填飽肚子,通過勞動制作了衣服、鞋子……,才有了現(xiàn)代的人類社會,才有了那么多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使人類實現(xiàn)走出地球的愿望。
勞動是立身之本,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家庭責任感,才能讓孩子將來走向社會,有自我生存的能力,可是這卻往往被我們忽略掉了,認為孩子只能通過學習,學習成績優(yōu)秀了,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這樣才能立足于社會,我們錯了,這正因為這樣,才有了種種問題的孩子:吃雞蛋不會扒皮、自己不會系鞋帶、不會整理床鋪,疊被子、甚至有的不喂就不吃飯,如果說這都不算什么,那么每到開學時新聞上都會有諸如大學生入學,家長陪讀,幫助洗衣、收拾房間,成為別人的笑談時,你會怎么看呢?
孩子大概在2周歲左右就有了勞動的意識,xx在剛上幼兒園時,老師就教給孩子們在午睡的時候,如何脫掉衣服,怎么脫鞋子,怎么疊放衣服,睡覺時衣服和鞋子應(yīng)該怎么放,放在哪,孩子在那時就做得很好,并延伸到家里,每次回到家時,鞋子都會整齊的擺放,不過這種好習慣堅持了一段時間,就放棄了,這也我們當家長的有很大的關(guān)系,想想,如果那時意識到好習慣的培養(yǎng),階段性的總結(jié),鼓勵孩子的做法,那么這種好習慣可能會延續(xù)到今天,那要比從現(xiàn)在重新抓起要簡單得多。
孩子天生就是喜歡勞動的,當他們在四五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來了,這時候的孩子很喜歡幫助大人干活,可是大人們卻總把孩子的好意看成是“搗亂”。就這樣,孩子們的勞動熱情就被扼殺了。xx在五歲左右喜歡幫忙打掃衛(wèi)生,拿著一塊抹布到處擦,拿著拖布左一塊的,右一塊的亂拖,有時,為了鼓勵她的這種行為,我們都不會制止,只是在她弄過的地方,我們再清理一遍,看著xx那認真的勁頭,我們的心理也是很高興的,如果在那個時候能教給孩子一些正確使用工具的方法就更好了,我們當時又錯失了一個培養(yǎng)好習慣的機會。
當孩子進入學校后,為了孩子好好學習,于是,又將勞動和孩子分開。認為,孩子要把全部的心思用到學習上,全身心地爭取到優(yōu)秀的成績,就不需要勞動來擾亂孩子的學習。就從簡單的放學就可以看得出來,當孩子們背著書包,站著排走出校門,并與老師再見后,孩子的書包瞬間就轉(zhuǎn)移到了大人的肩膀上了,當然,我曾經(jīng)也是他們其中的一員,還記得我背著書包,拎著xx走在回家的路上時,正好遇到一位朋友,她看到我說,你放學回來了。聽了這話,雖然心里不是滋味,但是書包卻一直沒有放下來,曾經(jīng)也要求過xx自己背,可是xx也有自己的一套,就是把姥姥的話搬出來:書包這么沉,我背著該不長個了。自從學習了家庭教育以來,意識到這么做的嚴重性,學習是為自己而學,書包是學習的工具,好比上戰(zhàn)場而不拿槍,還要別人幫助拿槍,那么當敵人來時,一個子彈就會要命了,所以書包必須自己背,當然可以適當?shù)臏p輕書包的重量,家長可以幫孩子拿出一部分,這樣一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孩子還會感激大人幫她減輕重量。
經(jīng)常讓孩子參加家務(wù)勞動,可以培養(yǎng)孩子樂觀向上的性格,也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勞動成果所帶來的喜悅和自豪。
在暑假時,xx學會了做大米飯,如何洗米,怎樣放水,放多少水,xx已經(jīng)能熟練掌握,而且米和水的比例掌握得要比姥姥要好得多,還學會了做疙瘩湯,xx對做飯非常感興趣,每每遇到自己愛吃的菜,都會主動的來到廚房,忙前忙后的學習,每當這個時候,我們都會非常耐心的教給她步驟,并逐步給她示范。至于家里的衛(wèi)生,也進行了分工,xx要把她自己的房間收拾好就可以了,如果在時間允許的條件下,可以幫助我們進行客廳的打掃,每次進行打除時,xx都會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去做,當然我們也尊重她的選擇,每當打掃完畢后,xx看著自己的成果,都會贊嘆不已,這樣也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相信自己都能做得很好。
開學后,在家里每天早晨起床后,自己整理床鋪已經(jīng)被固化下來了,強化了書包自己背,有一天早上上學的時候,一開始書包是姥爺背的,到了小區(qū)外面后,xx就把書包拿過了來,后來經(jīng)了解,是怕姥姥看到,怕姥姥擔心,所以一開始才讓姥爺背的,有時當老人不在家時,xx生病或有地方碰傷時,都會叮囑我,不要告訴姥姥,怕姥姥擔心,從這方面來看,xx已經(jīng)知道了要照顧到老人的情緒,不讓姥姥再為她操心了。內(nèi)衣、襪子等小件的東西都能自己洗了,已沒有了原來的抱怨,并且自己感到很自豪。
所以要大膽地讓孩子動手去做每一件他們應(yīng)該做的事,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勞動是立身之本、幸福之源,讓我們一起動手參加勞動吧!
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
1、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和氛圍
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首先應(yīng)該給孩子營造出一種健康、干凈、溫暖和快樂的閱讀環(huán)境和閱讀氛圍。專家指出,閱讀的興趣要從小培養(yǎng),其中環(huán)境的熏陶最為重要。要想孩子愛上閱讀,父母首先要對閱讀也產(chǎn)生興趣。最理想的環(huán)境是:充滿書香的家。
書在家里無處不在,讀書是家里成員的休閑活動之一,而且父母經(jīng)常與孩子交流閱讀經(jīng)驗和心得,在這種環(huán)境中,孩子必然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鼓勵幼兒將書當“玩具”去玩,視“書”為好朋友的觀念。兒童在很小的時候就對書面語言產(chǎn)生了興趣。在兒童語言發(fā)展關(guān)鍵期內(nèi),我們應(yīng)及早地為幼兒提供完整語言的學習機會。
2、給孩子選擇好書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因此,閱讀的種子,應(yīng)該是一本本適合幼兒的優(yōu)秀圖畫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yōu)秀的幼兒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yōu)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長期以來,人們較多地將幼兒文學活動的功能定位于“德育”,而弱化或忽略了文學活動的本體功能——審美,即文學作品用來提高人的思想,美化人的心靈,陶冶人的情操的功能。
而且,很多幼兒園的文學活動往往沒有充分認識到文學作品的人文內(nèi)涵、審美價值、社會文化意義及在欣賞感悟、思維品質(zhì)等方面的作用,這與當前教育理念中的人文素質(zhì)、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追求是不相契合的。由此而帶來幼兒文學活動在內(nèi)容的選擇上過多的考慮“是否具有教育意義”;形式上只注重了表達與機械記憶,而輕視了欣賞與創(chuàng)造表現(xiàn)。我們提倡閱讀經(jīng)典、千字文、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經(jīng)典童話等,滋養(yǎng)孩子們的心靈,潤澤孩子們的童年。
3、親子共讀是培養(yǎng)孩子閱讀能力最好的途徑
《蘇菲的世界》的作者、著名童書作家橋斯坦賈德曾說:最明智的父母,一旦給孩子吃飽穿暖之后,接下來最重要的事情,就應(yīng)該去為孩子們選擇出最好的書,帶回家來,放進他們的臥室里。據(jù)統(tǒng)計,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投資很大,該項支出已占到家庭收入的30%。但是,很少有家長能夠每天堅持陪孩子一起親子閱讀20分鐘。即使在北京、上海這樣文化教育最為發(fā)達的城市,能夠經(jīng)常和孩子一起讀書的家庭,比例也不足20%。大多數(shù)家長還不能理解兒童閱讀活動的正確含義,對兒童早期閱讀活動缺乏科學的認識。如今,世界上越來越多的教育人士認識到,親子共讀是加強早期閱讀教育的良好方式。美國利諾斯大學的研究員欽利斯?布朗用了20多年時間,對205名入學前已經(jīng)學會閱讀的孩子,進行了針對性的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這些孩子有一個共同點,即他們的父母很早就開始給他們讀書,并使他們養(yǎng)成了熱愛閱讀的良好習慣。
當孩子看完一篇東西時,要鼓勵孩子敘述出來。家長一旁要注意適時鼓勵、表揚和引導,讓寶寶們感到興奮和自豪,由此產(chǎn)生閱讀更多書的愿望。在閱讀過程中,當他講錯了或講得不夠好時,不必象對待學生似地認真糾正。有些兒童不愛閱讀是由于家長不尊重他的智慧和自尊心,一味地指點糾正,這會使他感到厭煩。孩子都是愛玩兒的,爸爸媽媽們還要多考慮如何讓閱讀更生動、有趣,通過一些寓教于樂、有趣的語言游戲讓孩子愛上閱讀。每天堅持半小時的親子閱讀,不僅可以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幼兒在媽媽的懷抱里很有安全感,這對孩子的性格、心理成長都很有利,讓孩子在快樂中獲得心智全面發(fā)展。
好的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養(yǎng)孩子讀書習慣的養(yǎng)成是天長日久、不斷重復的結(jié)果。貴在持之以恒。聽故事是每個孩子的天性,講故事是每個家長的天職。而總有那么一天,孩子會捧起以前由家長捧著的書自己看,也不用大人在一邊陪伴了。
怎樣培養(yǎng)孩子刷牙的習慣
如何護理小寶寶的乳牙
小寶寶剛剛長出牙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用紗布給小寶寶清潔牙齒。不過,練牙的小寶寶常常會不客氣地咬上一口爸爸媽媽的手指。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fā)生,爸爸媽媽可以試用指套刷。市場上可以買到專為0~2歲小寶寶設(shè)計的牙刷,那是約3厘米長的圓頭指套,外側(cè)排列著幾排較密的柔軟的刷毛。指套用軟橡膠制作而成,既不會對寶寶的口腔造成傷害,還可以防咬,可謂是爸爸媽媽的貼心選擇。
怎樣培養(yǎng)孩子刷牙的習慣
培養(yǎng)孩子刷牙,可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從1歲開始獨立漱口
爸爸媽媽可以用指套幫助0~2歲的小寶寶清潔牙齒。孩子長到1歲時,爸爸媽媽可以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獨立漱口,使孩子習慣讓水進口而不吞咽的這個特殊程序。
·刷牙手把手
2歲半左右開始,乳牙全部長齊,爸爸媽媽應(yīng)該認真而耐心地手把手教孩子刷牙,讓孩子掌握刷牙的基本動作。并培養(yǎng)刷牙的習慣。
·準備兒童牙膏和牙刷
孩子剛學刷牙時,興趣會比較濃,爸爸媽媽要趁熱打鐵,把孩子的興趣維持下去。可以帶孩子選購各種水果味道的兒童牙膏,選擇刷頭柔軟、外型好看的兒童牙刷,提高孩子對刷牙的興趣。
·做一個牙齒清潔實驗
孩子容易對各種有趣的實驗現(xiàn)象感興趣,爸爸媽媽可以到牙醫(yī)診所或者新式藥店,購買牙菌斑顯示劑,和孩子一起做牙齒清潔實驗。牙菌斑顯示劑是一種無毒并可以吞食的藥劑。爸爸媽媽可以用棉花棒蘸藥劑,涂擦在孩子的牙齒上,然后讓孩子對照鏡子觀察牙齒的顏色有什么變化。孩子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牙齒有牙垢的地方,藥劑顯現(xiàn)出紅色。這樣,爸爸媽媽可以檢查孩子的牙齒是否清潔,也可以趁機提醒孩子注意牙齒清潔。
·確定全家的刷牙時間
爸爸媽媽如果工作忙,那么可以選擇晚上或者周末的某一個時間,帶領(lǐng)孩子一起刷牙。讓孩子感受到,刷牙并不是對他的特別要求,而是大家都習以為常的事,是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
媽媽須知:給孩子刷牙的基本功
在寶寶學會自己刷牙之前,媽媽要為寶寶的牙齒做的事還真不少。不過您會正確地給寶寶刷牙嗎?
給孩子刷牙的準備知識
·握牙刷就像握筆
用握筆的手勢握牙刷是最適當?shù)?。用食指、中指和大拇指輕輕抓住牙刷的柄,用指尖來控制牙刷的方向。手握牙刷柄的部位大約在距牙刷毛1/3或1/2的地方。
·保持牙刷90度角
刷牙時,牙刷毛與牙齒成90度直角。這樣,在輕輕刷牙的同時,牙刷毛能夠刷進牙齒與牙齒之間的縫隙。
門牙的內(nèi)側(cè)最難刷,要把牙刷豎起來刷,才能把污垢刷出來。
·刷牙的力度,輕輕地壓
給孩子刷牙用力過度,會損傷他幼弱的牙齒和牙床。媽媽可以用牙刷壓在自己的手背上試試,如果牙刷毛擴張開了,那就是用力過度了。用牙刷毛在自己手背上摩擦時,如果不覺得痛,那么以同樣的力度給孩子刷牙就不會傷到他了。
·每次大約刷10下
如果您的孩子是個急性子,您是不是就想快些給他刷完牙呢?刷牙不能急,一急,手上的動作就自然變大了,變重了,這樣既刷不干凈又容易傷到孩子。媽媽要注意,給孩子刷牙的動作幅度要小,每刷一處,以一兩顆牙齒為目標,刷它10下子。
一邊刷,一邊數(shù)出來:“1、2、3、4……”刷一下,數(shù)一下,數(shù)完10下,這兩顆牙就刷好了。這樣,您心中有數(shù),孩子也不會覺得刷牙的過程沒完沒了。
·用手指讓孩子張開嘴
不張開嘴,里面的牙齒就很難刷??墒侨绻⒆尤涡圆蛔屇o他刷,那就用食指輕輕地碰到他的門牙,稍稍往上一按,牙刷就能放進去了。
·讓寶寶仰面朝天
讓寶寶仰面朝天地躺著,您就可以看清楚他口中的每一顆牙齒了。寶寶的小腦袋安定地靠在媽媽或爸爸的膝蓋上,他也會覺得舒服。媽媽或爸爸可以用雙膝夾住孩子的頭,使之固定。有的孩子不喜歡這樣,那么讓他站著也行,只是要靠住墻壁,使小腦袋固定。
給孩子刷牙的基本動作
·刷門牙的要領(lǐng)
門牙特別容易蛀牙,尤其是上腭、門牙與門牙之間是“危險地帶”,牙刷毛務(wù)必要深入縫隙。
刷門牙內(nèi)側(cè)時,將牙刷豎起來,用牙刷頂端沿著齒面把污垢扒出來。
刷門牙外側(cè)時,牙刷與牙齒成90度角,以2~3mm(毫米)的小幅度摩擦為宜。
·刷臼齒的要領(lǐng)
臼齒的凹凸咬合部位要重點地刷,它的側(cè)面也決不能忽略。臉頰內(nèi)部的臼齒,其牙齦與牙床之間要刷得特別小心仔細些。刷臼齒時,牙刷要與牙齒平行,從里向外移動,把牙槽里的污垢扒出來。
刷臼齒的外側(cè)時,要有意識地用牙刷毛尖端往齒縫里刷。
刷臼齒的內(nèi)側(cè)時,也同樣用牙刷毛尖端去刷;然后將牙刷延伸到臼齒的前側(cè),左右來回刷幾下,臼齒的各個側(cè)面都刷干凈了。
·巧用牙線
嵌在牙縫里的污垢,可以用牙線去除,也可以用牙膏與牙線配合使用。每次刷牙后使用牙線,是很有效果的。
要注意,使用牙線不要曳引過度,以免損傷牙床。牙線穿入牙縫后,向內(nèi)側(cè)左右拽動,就能除去污垢了。
讓游戲“教”孩子刷牙
許多孩子一提起刷牙,就顯出很不耐煩的樣子,就是和他講道理,他也愛聽不聽。其實,不少大人也認為刷牙的過程既枯燥又單調(diào),所以,對于天生就少耐心的小孩子來說,刷牙簡直就是一樁苦差。要教孩子刷牙,不如就和孩子一起來做刷牙的游戲。
看電視,激發(fā)興趣
媽媽不妨留心一下幼兒類的電視節(jié)目。其實,很多幼兒類的電視節(jié)目有寓教于樂的作用,值得媽媽和孩子一起觀看。例如看到電視里由幼兒園小朋友表演刷牙舞蹈、小朋友唱刷牙歌、牙刷牙膏和牙細菌“打仗”的動畫片等時,就是媽媽在一旁教育孩子的好機會。
給玩具娃娃刷牙
媽媽教孩子刷牙時,可以告訴孩子:你學會了正確的刷牙方法,就可以給你的玩具娃娃刷牙了。這個游戲?qū)ε⒆犹貏e有用,媽媽還可以讓孩子當“牙醫(yī)”,給玩具娃娃檢查牙齒有沒有得病。
許多孩子可能知道刷門牙時要上上下下地刷,但在刷牙時,他們常常又容易忘了。所以,讓孩子一邊給玩具娃娃刷牙,一邊說:“前面的牙齒要上上下下地刷?!敝貜偷枚嗔?,他也就記住了。同時,媽媽適當?shù)亍肮ЬS”孩子給玩具娃娃刷得真好,可能會有更好的效果。
我洗澡,我刷牙
有的孩子不愛刷牙,但是他愛洗澡。孩子愛洗澡大多是因為喜歡玩水、玩泡沫,媽媽可以讓他洗澡的時候刷牙,和他比賽誰刷牙的泡泡多。
孩子洗澡完了,媽媽要檢查一下:“還有什么地方?jīng)]有洗干凈呢?讓我看看,臟東西是不是藏在小嘴巴里呢?”要讓孩子明白,牙齒沒刷干凈,不能算洗澡完了。
從洗澡刷牙過渡到每天兩次的正常刷牙,這個過程要慢慢來。
分工負責
“寶寶,我們一起來刷牙吧!寶寶刷大門牙,媽媽刷里面的牙齒?!眿寢尣环猎囋囘@個分工負責的刷牙辦法。一開始,孩子當然刷得不熟練,那么,難度大的部分就由媽媽來代勞吧!然后再慢慢地讓孩子學會自己刷牙。
照鏡子
在刷牙的地方裝一面大鏡子,孩子就可以自己檢查有沒有把牙齒刷干凈了。媽媽可以鼓勵孩子邊照鏡子邊刷牙,“寶寶,看看你的眼力好不好,你能看到牙齒里很小很小的臟東西嗎?”
許多孩子喜歡照鏡子,媽媽不妨讓孩子在鏡子前面多停留一些時間,不過,也不能太相信孩子的自我檢查能力,最后還是要讓媽媽過目一下的。
怎么樣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
孩子為什么會注意力不集中呢?我們的父母又該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呢?
我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辦?這是家長課堂里家長們問得最多的問題。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現(xiàn)在學習上,上課不注意聽講或走神,寫作業(yè)時三心二意,邊做邊玩,總要寫到很晚,沒有家長陪著就寫不完。寫作業(yè)會寫錯字、抄錯得數(shù),考試時會馬虎大意看錯題等等。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可以從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方面來分析
陳秀茹老師根據(jù)自己多年的咨詢經(jīng)驗得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身體原因。有些孩子偏食,本來是該吃什么吃什么,由于家長的溺愛卻成了想吃什么吃什么,造成許多成長元素的缺乏。其次是運動,現(xiàn)在的孩子大都缺乏體育鍛煉,其實運動最有利于孩子各項能力的培養(yǎng)。因為在運動中,孩子的肌肉、神經(jīng)和感官都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要做的動作。
另一方面是心理原因。心理原因有很多,比如伙伴關(guān)系、師生關(guān)系都會影響到孩子的專注力,但最重要的是親子關(guān)系。父母的教育方式和養(yǎng)育態(tài)度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專注力。父母的過度呵護可以說是孩子專注力差的主要原因。由于現(xiàn)在只有一個孩子,父母們疼愛有加,本來應(yīng)該孩子完成的事情卻由父母來代勞,時間久了,孩子就會養(yǎng)成嚴重的依賴心理。因為很多事情是不需要自己動腦筋去完成的,作業(yè)錯了爸媽給檢查,上課沒有聽明白父母會請家教,這樣一來,孩子的專注力必然會下降。
那么,家長們該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呢?
1。專注力是一種習慣,而習慣要從小培養(yǎng),抓得越早,后面的效果就越好。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吹竭@樣的情形,家長給孩子買了很多的玩具和書籍,可是孩子往往是這本書翻兩頁,那本書翻兩頁,玩具也是,一會兒玩這個,一會兒玩那個。太多的書籍和玩具只會讓孩子注意力渙散。家長要告訴孩子,想換書可以,但是可以給媽媽講講這本書的意思嗎?每次給孩子玩具也不要超過兩到三個,玩完這些放回原處再拿別的玩具。
2。要營造一個集中注意力的環(huán)境。孩子在學習的時候,要把寫字臺上與學習無關(guān)的東西都收起來。
3。合理安排孩子寫作業(yè)和活動的時間。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專注力一般不超過15分鐘,超過這個時間孩子就會走神。三四年級的小學生為20分鐘,五六年級的小學生則為半個小時。所以,孩子寫累了就讓他休息一會兒再寫。
4。改定時為定量。有些家長看到孩子八點就寫完作業(yè)了,于是讓孩子額外再做題。這樣孩子就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反正早寫完也得寫,還不如晚點兒寫完。
5。家長不要干擾孩子的學習思路和專注力。有些家長檢查孩子的作業(yè)時發(fā)現(xiàn)錯誤,就說,你這道題做錯了。也不顧孩子正在寫其他作業(yè)。
6。盡量減少對孩子的嘮叨和訓斥。即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家長也不要總是把這句話掛在嘴邊,那樣等于強化孩子不集中的特點,孩子也會在心里認同自己注意力不集中。
陳秀茹老師說,對于注意力不集中,很多父母在生活中不注意,反映在學習上才開始著急。所以,對于孩子專注力的培養(yǎng)抓得越早越好。孩子的早期教育不是學習ABCD,而是意志品質(zhì)、性格及專注力的培養(yǎng)。文/小棉
我是這樣培養(yǎng)孩子好習慣的
蓓蓓是班里每天都比較晚來接的孩子,等班里其他小朋友接走后,他都會和剩下的幾位“玩家”瘋狂的玩。也會看到他趴在地上或者整個身體趴在桌子上,書架上的書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有時老師發(fā)的小紙條也會揉得不成樣子,地上的雪花片也是不堪入目……游戲課上,會發(fā)現(xiàn)他的小手在地上亂摸,而且語言并不流暢的回答,這一切使我開始更關(guān)注這個女孩……
蓓蓓很調(diào)皮、很好動,總是坐不住,也不怎么講衛(wèi)生,可是我發(fā)現(xiàn)她其實蠻聰明的。課外活動時,她總是玩的最瘋狂,總會熱的滿頭大汗;回教室時,也總會看到她不在小朋友的隊伍里,東看看西走走的,“聽不見”老師的話??墒蔷褪沁@個很調(diào)皮不講衛(wèi)生的女孩,見到老師會主動問好,學習本領(lǐng)認真時會一直跟隨你的思路。既然她有優(yōu)點,我就應(yīng)該發(fā)展她的優(yōu)點同時改正她的不良習慣。
有時,如果孩子們表現(xiàn)好,我就會在午睡前講一個故事,作為獎勵。那天,孩子們一早上都很乖,在午睡前,我講了個《乖乖熊》的故事。故事內(nèi)容和蓓蓓的情況大同小異。講完后,孩子們討論道:“老師,乖乖熊改正了后,就還是好孩子了”;“老師,乖乖熊要是不乖,我們就不喜歡它?!薄乙贿厧秃⒆觽兩w被子,一邊回答著他們。走到蓓蓓身邊,我輕輕地說道:“蓓蓓,乖乖地睡覺,我們才不要學習乖乖熊的壞習慣呢,是嗎?我們要做好孩子的?!薄岸?。是的?!陛磔沓錆M信心地回答道。
后來的日子里,那個趴在地上的女孩的身影漸漸地沒有了,而是一個坐得整齊的干凈的女孩,還總是會笑嘻嘻地說:“老師好!”看到孩子的改變,只覺得心里暖洋洋的……
孩子們都是天真可愛的,每個孩子都有她的優(yōu)缺點,應(yīng)該看到幼兒的閃光點,發(fā)現(xiàn)他們的缺點同時幫助他們一起改正,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我們更不應(yīng)該忽視。
怎樣培養(yǎng)孩子與人正確交往的好習慣
怎樣培養(yǎng)孩子與人正確交往的好習慣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免不了與人交往、與人接觸,就要懂得接人待物、學會為人處事。這看似是一件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是卻大有學問,不然的話為什么有的人緣好交際廣,賓朋滿堂,而有的人則人緣不好沒有朋友,很明顯是因為兩種人在處理人際關(guān)系的各個方面存在著差距!
xx在小的時候,經(jīng)常是老人帶,我的媽媽就非常愿意與人交往,每當帶著xx外出散步或玩耍時,遇到帶小孩子的都會聊聊天,這讓兒時的xx就記在了心里,在上幼兒園大班時,我們搬到了一個新小區(qū),每當孩子在外面玩時,都會遇到年齡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她會主動邀請或參與到其他孩子中間和他們共同玩耍,很快她們就融入到了一起,在結(jié)束時,xx都會邀請小朋友有機會到家里來作客,這也讓在一旁的大人都驚喜不已。
等到xx上一年級時表現(xiàn)得就不像原來那么勇敢了,見到人也不主動打招呼了,每當對她說起,怎么見人不說話時,xx的回答都是,忘記了。當然,每次遇到熟人時,都是我們主動的與人打招呼,給孩子做個榜樣,等到再問xx時,回答的是,說我們搶了她的話,她沒辦法再說了,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告訴xx,如果媽媽先打招呼,你隨后再進行問候就可以了,沒有搶不搶話之說。慢慢的,xx也就理解了,后來每次遇到熟人都會熱情的進行問候,要么在我之前,要么在我之后,問候了別人,得到了回應(yīng),xx也非常開心。
家里來客人時,xx一般進行簡單的問候,就做自己的事去了,但是同學來做客時,xx就不一樣了,記得有一次,xx過生日,邀請了兩名同學來家里作客,同學的媽媽也來了,xx非常熱情的招呼著阿姨,把阿姨讓到座位上后,還倒了一杯白開水,同學的媽媽夸獎了xx,xx喜滋滋的,我也感到很意外??磥碇灰o孩子機會,調(diào)動孩子的積極性,會收到更多的驚喜。
與人交往最重要是人的表情,經(jīng)常把微笑掛在臉上,會讓人感覺很親切,xx在上幼兒園大班時,經(jīng)常不是皺著眉頭,要不然就是撅嘴,看不到笑的樣子,當我意識到這點時,就告訴她,經(jīng)常不開心會影響將來的模樣的,皺眉會產(chǎn)生皺紋,那樣就不好看了,同時,我也在改變我自己,當著xx的面盡量保持心情愉快,把微笑展現(xiàn)在xx的面前,這樣,才有了現(xiàn)在那個愛笑的xx。
在培養(yǎng)孩子如何正確與人交往時,當家長的要以身作則,經(jīng)常給孩子創(chuàng)造機會,鼓勵她勇敢的嘗試,在孩子之間發(fā)生沖突矛盾時,盡量讓孩子自己去解決,這也是孩子學習如何與人交往的一種方法,讓孩子學會傾聽,理解、寬容別人,多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些與人交往的機會,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人際關(guān)系。
怎樣培養(yǎng)孩子自我管理習慣
怎樣培養(yǎng)孩子自我管理習慣
(1)自己安排和自己負責
①每次帶孩子出門玩,可以讓孩子想想要帶什么?幾次提醒,孩子便主動想起要戴好帽子或穿好外套。
②當孩子要帶東西出去而忘記帶或把帶出去的東西忘在外面而生氣發(fā)脾氣時,父母千萬不能自攬責任包辦代替,而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想做的事自己應(yīng)該安排好,并且學著負責到底。
③孩子會表達會思考以后,可讓孩子試著安排一下今天到哪里玩?準備做些什么?并幫助孩子分析這樣做的優(yōu)劣和可能性。
(2)自己整理玩具物品
①要讓孩子意識到收拾玩具是自己的事,父母只是幫忙而已。
②要盡可能地用游戲的方式吸引孩子參與收拾整理,并堅持不懈不斷強化,最后形成習慣。
③家長可以為孩子的玩具和物品準備一個專門的放置地方,讓孩子知道這些東西各有各的"家",每次玩好用好都要送回"家"去。
(3)自己穿衣
孩子自己穿衣,雖然費時很長,但還是要不厭其煩地鼓勵孩子慢慢實踐,同時教給孩子正確的穿脫衣服方法。否則依賴性一旦形成,孩子會做的事也不愿自己動手。除了鼓勵孩子自己穿脫衣服,還可以通過言傳身教使孩子逐步具有冷了添衣,熱了脫衣的意識。并可以教孩子疊自己的小棉被,洗自己的小手絹,小襪子等等。培養(yǎng)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觀念。
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好的生活習慣以及學習習慣
每一位媽媽在談到自己的孩子時,都會有源源不斷的話要說,孩子的吃飯睡覺,興趣愛好,教育學習等等,都能讓媽媽們講上半天,當然我也不例外。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我的育兒心得。
其實育兒從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就可以開始了,當寶寶們在媽媽肚子里成長到5個月的時候,他們的小耳朵就可以聽到肚子外面的聲音了,所以這個時候就可以給他們聽一些音樂或者童話故事,還可以拍拍你的肚子跟他們說話聊天,他們都會給你一定的回應(yīng)。我在懷孕5個月開始,每天晚上都會聽一會兒鋼琴曲或者輕音樂,所以兒子現(xiàn)在對音樂的感覺以及節(jié)奏感都還不錯。
寶寶大概出生42天,能夠看見1米以內(nèi)的東西,所以那個時候我經(jīng)常會拿一些彩色玩具給他看,雖然他還沒有分辨顏色的能力。在我兒子大概5,6個月的時候,每天我都會拿卡片上一疊有水果動物或交通工具的彩色卡片告訴他,卡片上的什么東西,慢慢的,我提問題,他能用眼神告訴我,蘋果的卡片在哪里,小狗的卡片在哪里。當他會用手指指東西的時候,幾十張卡片同時放在他面前,根據(jù)我的提問,他可以很準確的告訴我答案。偶爾下樓散步時,我也會有意識的告訴他,小草大樹,汽車樓房,小河垃圾桶分別在哪里,是什么樣的,慢慢的他也能用手指指給我看,還能嗯啊的指給別人看,雖然他還并不會用語言表達。其實,只要大人耐心的跟孩子們解釋,孩子們都能聽懂,也能理解。
我記得大概在兒子十個多月的時候,抱著他在小區(qū)里玩,看到一個小女孩拿了一個吹泡泡的玩具,兒子恩啊恩啊的指著也想要,然后我看著他,反復告訴他這個玩具不是你的,是屬于姐姐的東西,所以你不能想要就要,即使想玩,也必須經(jīng)過這位姐姐的同意,解釋的好幾遍,兒子就不吵了。自此以后,兒子長那么大,從來不會隨便去拿別人的東西,也不會看到其他小孩手里好玩的玩具,想要就要,想拿就拿,更不會隨便主動問別人要東西吃。所以好的習慣都應(yīng)該是從小養(yǎng)成的。
寶寶在成長過程中,每一個時期都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出生頭幾個月的小孩都喜歡吃手,到了大概6,7個月會特別喜歡撕紙,或者故意扔東西,讓大人去撿,一歲多開始會喜歡打人,兩周歲左右的一段時間會特別喜歡黏著媽媽,而且不允許媽媽抱別的小孩;也會有一段時間變的特別小氣,誰都不能碰他的玩具,等等這些都是孩子在成長的一個正常發(fā)育過程,無論在哪一個階段,我想大人只要能夠耐心的正確的去引導,孩子一般都不會落下什么壞習慣。
記得兒子有一次在家里跟小朋友一起玩著,不知道什么情況,兒子突然拿著一個玩具棒朝一個小女孩頭上敲了一下,敲的小女孩哇的就哭起來了,我見狀,什么都沒問,拿起棒就朝兒子頭上回敲了一下,兒子摸著頭哭著看我,我問他:“疼嗎?”他點點頭,“那能不能用這個敲頭?。磕懿荒茈S便打人?。俊眱鹤涌拗f:“不能?!蔽依^續(xù)說:“不管發(fā)生什么事,首先動手打人肯定是不對的,下次還這樣嗎?”兒子搖著頭說:“不了?!庇谑俏以僮屗∨⒌狼福退蜒蹨I擦干。那次以后,兒子再也沒有隨便主動打人了。我覺得在小孩第一次做的不對的時候,大人必須立刻制止,加以正確引導,小孩基本上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了。
兒子大概兩歲半左右,有一段時間特別小氣,他的玩具誰都不讓玩,哪個小孩要碰他的東西,他就生氣的叫,這是我的東西。后來我就把他帶到其他小孩家里去玩,當他看到那個小孩家里的玩具時,也想要玩,可是我告訴他,“這課可不是屬于你的玩具哦,”兒子巴登巴登看著我,我接著說:“我想如果你可以把你的小自行車給這個小朋友玩,那么他的這個玩具你應(yīng)該也可以玩,如果你可以把家里的所有玩具都和小朋友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