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教案《淡水和鹽水》
發(fā)布時間:2020-11-16 幼兒園中班大樹和小鳥說課稿 教案和說課稿幼兒園 幼兒園故事說課稿和教案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的方法,知道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有些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2、通過實驗明白一些簡單的科學現(xiàn)象,并對科學活動產(chǎn)生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動手實踐和操作能力。
4、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幼兒通過實踐操作,知道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
教學難點:幼兒動手實踐,感受到科學的奧妙。
活動準備
雞蛋、水杯、糖、鹽、味精、水、臉盆、氣球、鑰匙、積木、小石頭、小棍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huán)節(jié)。
教師出示臉盆和半盆水,再出示一些小物品,讓幼兒猜猜誰浮誰沉。然后,看教師的演示。
二、基本環(huán)節(jié)。
1、教師將雞蛋放進杯子里,幼兒觀察。
2、教師將一種東西放到水里,再將雞蛋放進杯子里,幼兒觀察。
3、幼兒分組,嘗試實驗。
4、幼兒共同在水中放上鹽,攪拌,再放入雞蛋,觀察結(jié)果。
三、結(jié)束環(huán)節(jié)。
鹽可以使雞蛋在水中浮起來,也可以使人在水中漂浮,這多有意思呀。希望小朋友在生活中都能夠多動手,勤動腦,發(fā)現(xiàn)更多的科學秘密。
四、延伸環(huán)節(jié)。
教師介紹死海的相關(guān)知識,鼓勵幼兒自己去查閱資料,得到更多關(guān)于死海的知識。
幼兒百科:鹽水,常指海水或普通鹽(NaCl)溶液。通常情況下海水中溶解的鹽含量為35000mg/L(3.5%),其中包括20000mg/L的氯化物,主要是普通鹽類,另外也存在其他種鹽水,其中一些含溶解鹽300000mg/L。YJS21.COm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編輯推薦
幼兒園中班教案《淡水用處大》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幼兒園的老師我們都希望自己能教孩子們學到一些知識,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準備教案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提前準備好教案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寫好一份優(yōu)質(zhì)的幼兒園教案要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教案《淡水用處大》”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現(xiàn)在向您介紹幼兒園教案《幼兒園中班教案《淡水用處大》》
中班教案《淡水用處大》適用于中班的社會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了解淡水是有限的,我們要保護水資源,節(jié)約用水,認識相關(guān)的節(jié)水的標記,知道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水,動植物生長也需要水,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的大膽嘗試的精神,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淡水用處大》教案吧。
活動目標:
1、知道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水,動植物生長也需要水。
2、了解淡水是有限的,我們要保護水資源,節(jié)約用水,認識相關(guān)的節(jié)水的標記。
3、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的大膽嘗試的精神。
4、幼兒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活動準備:
1、有關(guān)水資源的錄象
2、掛圖
3、地球儀一個
活動過程:
一、了解水的的用途。
1、看錄象,了解水的用途。
2、出示池塘的干涸、土地的龜裂、萬物枯萎的圖片。
討論:
1)這些地方為什么會變成這樣?
2)如果我們的幼兒園、我們的城市沒有水會怎么樣?
二、了解水資源是有限的,懂得保護水資源,節(jié)約用水。
1、觀察地球儀,找找淡水在哪?
2、討論:淡水越來越少了,應(yīng)該怎么樣保護淡水?
1)不污染水源
2)節(jié)約用水
三、認識中國節(jié)水標記,學習自己制作節(jié)水標記。
小百科:淡水即含鹽量小于0.5g/L的水。地球上水的總量為14億立方千米,地球上的水很多,淡水儲量僅占全球總水量的2.53%。
幼兒園中班教案《水滴和紙》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實驗的方法比較不同的紙在吸水性方面的不同。
2、能正確記錄自己的猜想和實驗結(jié)果。
3、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瓶子娃娃3個、報紙、衛(wèi)生紙、錫箔紙、帶有紅色標記的注射器若干。各種材料紙若干、幼兒記錄單若干、PPT記錄表
活動過程:
1、感知
出示瓶子娃娃,引導幼兒觀察、感知
師:今天來了三位小客人,它們的衣服真好看,小朋友,看一看,這些衣服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紙)
師:原來這么漂亮的衣服都是用紙做成的,那你們知道都是用什么紙做的嗎?(報紙、衛(wèi)生紙、錫箔紙)
師:小朋友們都知道報紙和衛(wèi)生紙,錫箔紙好像大家不是很了解,老師準備了這三種紙,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三種紙有什么不同?
2、猜想
提出問題,引導幼兒猜想
師:小朋友們都發(fā)現(xiàn)了這三種紙的不同,就在剛剛我們觀察的時候瓶子娃娃悄悄告訴老師它們遇到了一件困難事,前幾天早晨,天氣很好,瓶子娃娃穿著漂亮的衣服到森林里的去玩,可是天氣突然變了。刮起了大風,下起雨來,瓶子娃娃可著急了,那它們的新衣服遇到水,是能吸水還是能防水?那我們一起幫助娃娃猜一猜哪種紙可以防水、哪種紙吸水尼?
引導幼兒將不同的猜想記錄到記錄表上。
教師將幼兒的不同猜想進行總匯,引出實驗操作
師:小朋友的答案都不一樣,那么這三種紙遇到水到底會怎么樣呢?下面就讓我們動動手,做個實驗來驗證一下吧。
3、出示材料,提出實驗要求
師:請小朋友分別在報紙、衛(wèi)生紙和錫箔紙上滴上水,觀察水滴在紙有什么變化?
幼兒實驗,教師指導,提醒有幼兒在每張紙上都滴上相同的水滴,并仔細觀察。
4、交流、記錄
引導幼兒講述、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師:水滴到紙上后,你都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教師鼓勵幼兒將發(fā)現(xiàn)記錄在記錄表上
師:哪張紙吸水最快?誰吸水慢?誰不吸水?
總結(jié):請把小朋友的記錄單打開,第一行的結(jié)果和第二行我實驗得出的結(jié)果,是不是有不一樣的地方?那說明我們的猜想不一定是對的,我們要親自動手來做一做,才會得到正確的答案,是不是???
5、驗證
師:瓶子娃娃的漂亮衣服遇到水,會變成什么樣子尼?我們一起看一看。(用噴壺噴水,讓幼兒觀察紙的變化)錫箔紙娃娃可高興了,只有它的裙子是防水的,沒有濕。衛(wèi)生紙和報紙娃娃的裙子都吸了水,變了樣子。
6、討論
師:為什么三張紙吸水性不一樣?
總結(jié):我們通過自己動手發(fā)現(xiàn)水滴滴在不同的紙上,有的紙吸水,有的紙不吸水,有的紙吸水快,有的紙吸水慢,那是因為每種紙的材質(zhì)不同,所以吸水的效果也不一樣。正是因為這樣,所以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用處。(舉例說明紙的用途)
錫箔紙防水可以做成包裝袋保存怕濕的物品,衛(wèi)生紙有很好的吸水性,我們上廁所使會用到,特別的方便,報紙有很強的吸墨性可以印刷文字圖片。所以根據(jù)紙的特點,制造出許多方便人們使用的物品。
延伸活動:
老師還為小朋友準備了一些紙(牛皮紙、亮光紙、卡紙、蠟紙、皺紋紙等)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它們,老師把這些紙投放到活動區(qū),我們下節(jié)課到活動區(qū)里用剛才的方法看看這些紙中哪些是吸水的,哪些是不吸水的?組織幼兒,活動結(jié)束。
幼兒百科:水滴是水點;水珠。用來形容水點的形狀。
幼兒園中班教案《鹽水的浮力》及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的方法,知道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讓有些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2、了解自然界中死海能使人漂浮的成因。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4、嘗試用線條記錄實驗結(jié)果,并能用恰當?shù)脑~匯進行描述。
【教學準備】
1、前期幼兒經(jīng)驗:知道有些物品會浮于水面,有些物品會沉在水底。
2、人手一個雞蛋、半杯溫水、一根筷子、糖、鹽、味精、水、抹布、臉盆。
3、大記錄紙一張。
4、死海的錄像。
【重難點】
有序進行實驗。
了解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讓有些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教學過程】
一、猜測沉浮的物品
師:小朋友,你知道哪些東西放在水里會浮起來?哪些東西放在水里會沉下去?
對于幼兒答案中提到的有現(xiàn)成的,教師進行實驗。
二、實驗猜測
1、提問:如果把雞蛋放在水里是沉還是浮起來呢?
2、教師出示記錄表,引導幼兒解讀。
3、當場把雞蛋放進水里驗證:雞蛋沉入水底。
三、幼兒進行實驗
1、有什么辦法能讓雞蛋浮起來?
2、出示記錄表,讓幼兒猜測,并記錄猜測結(jié)果。
3、把幼兒分成三組,一組給予鹽、一組給予糖、一組給予味精,并告知幼兒。
四、揭示實驗結(jié)果
1、教師出示記錄表,分別讓不同實驗的幼兒回答實驗結(jié)果,并幫助幼兒進行記錄。
2、教師進行實驗:臉盆里裝水加鹽攪拌,雞蛋浮起來
3、實驗后得出結(jié)論,放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雞蛋浮起來。
五、拓展活動:死海的秘密
提問:放了鹽的水能讓雞蛋浮起來,那人可不可以浮起來呢?”
教師播放PPT,介紹“死海的秘密”。
【教學反思】
科學小實驗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活動,只是我們現(xiàn)在礙于幼兒園班級人數(shù)多,材料不夠、操作不便等因素,使得這樣的小實驗不能很好的開展。今天的活動,實驗的材料也比較繁瑣,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所以進行了分組實驗的形式,給予不同小組不同的材料,匯總實驗結(jié)果,這樣不僅讓每種可能都得到了驗證,滿足了孩子探索的欲望,同時也能清楚的得到實驗的結(jié)果。這樣的形式適合于班級人數(shù)多的實驗。同時,記錄表運用的也很有效,不僅幫助大家記錄下實驗結(jié)果,同時也能讓幼兒一目了然的觀察到不同材料的不同實驗結(jié)果。我們的小實驗要向著有效、易操作的方向努力。
幼兒百科:浮力指物體在流體(包括液體和氣體)中,各表面受流體(液體和氣體)壓力的差(合力)。公元前245年,阿基米德發(fā)現(xiàn)了浮力原理。
幼兒園中班教案《水稻和小麥》
中班教案《水稻和小麥》適用于中班的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通過摸、捶、搗等操作活動,體驗探究和發(fā)現(xiàn)的快樂,通過觀察比較水稻和小麥的不同外形特征,能初步區(qū)分水稻和小麥,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fā)展求異思維,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水稻和小麥》教案吧。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水稻和小麥的不同外形特征,能初步區(qū)分水稻和小麥。
2、通過摸、捶、搗等操作活動,體驗探究和發(fā)現(xiàn)的快樂。
3、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fā)展求異思維。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
活動準備:
1、水稻哥哥和小麥弟弟的圖片、PPT、
2、研缽人手一份、麥子和稻子的實物。
3、稻子和麥子的觀察比較統(tǒng)計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水稻哥哥和小麥弟弟歡快出場:小朋友們好!我是水稻哥哥,我是小麥弟弟,今天想和小朋友一起玩?zhèn)€游戲——找不同,你們愿意和我們一起玩嗎?
二、出示PPT,觀察比較水稻和小麥的不同外形特征,進行集體記錄。
1、觀察圖片:大家看大屏幕!這是我們的生活照片,大家仔細看一看,找找我們倆有什么不同。
2、幼兒仔細觀察圖片,對比找出水稻和小麥的不同。
(1)引導幼兒觀察水稻和小麥的不同:先看看水稻哥哥和小麥弟弟站的姿勢一樣嗎?(水稻彎彎的;小麥直直的)它們身上還有什么不同?(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小麥上面長著長長的、尖尖的象針一樣的麥芒)
(2)比較果實生長排列的不同:那再看看它們的果實是怎么排隊的?(水稻是一簇一簇的緊挨在一起的,小麥是一對一對地并排站著的。)
(3)小結(jié):小朋友真厲害,從照片中一下就發(fā)現(xiàn)我們倆站的姿勢不一樣、果實排隊也不一樣。
三、實物投影稻子和麥子實物,幼兒再次觀察探究并進行記錄。
1、出示實物投影:這是水稻哥哥的果實——稻子,這是小麥弟弟的果實——麥子!稻子和麥子顏色相同嗎?(發(fā)現(xiàn)稻子是金黃色的,麥子是土黃色的)
2、出示貼有標記的實物,鼓勵幼兒摸一摸、看一看,比較兩者的不同。
(1)摸一摸:小朋友各取幾粒稻子和麥子在手上摸一摸,比較一下感覺一樣嗎?
(2)看一看:我們把它們放在一起、湊近看一看,它們的身體長的一樣嗎?
(3)交流:誰來說說稻子、麥子摸上去的感覺一樣嗎?它們的身體一樣嗎?
(4)小結(jié):小朋友觀察的真仔細!稻子摸上去有點毛毛的、很粗糙,麥子摸起來光光的;稻子兩頭尖尖,麥子有點橢圓、肚皮上還有一條小裂縫,那是它摔傷留下的傷疤。
四、操作活動:運用研缽探索稻子去殼后的變化。
1、師:老師有個新發(fā)現(xiàn)!稻子身上還裹著一層外殼呢,你們猜猜,稻子去殼后會是什么樣的?(鼓勵幼兒大膽猜測)
2、師:老師這里準備了去殼工具——研缽,小朋友放幾粒稻子在研缽里,捶一錘、搗一搗,看看去了殼的稻子到底是什么樣。
3、幼兒進行稻子去殼的操作,教師注意指導孩子的方法,及時引導幼兒觀察自己操作的變化。
(1)交流:誰來說說自己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
(2)小結(jié):原來稻子去殼后就是一粒粒白色的大米,有的小朋友還把大米搗碎成了白白的米粉了。
五、遷移生活經(jīng)驗,了解稻子和麥子加工后的食品。(展示網(wǎng)絡(luò)圖)
1、師:誰知道白白的大米可以做成什么好吃的?(出示圖片:米飯、白粥、蒸飯)米粉可以做什么?(出示圖片:團子、水糕、年糕)
2、師:這些是稻子加工做成的食物,老師這里還有麥子去皮加工后做成的食物,我們也來認識一下!(出示圖片:面包、面條、燒餅、油條)
3、小結(jié):今天我們和水稻哥哥、小麥弟弟玩了有趣地找不同游戲,知道了它們有那么多不一樣的特征,還知道它們可以做出許多不同地、好吃又有營養(yǎng)的食物,除了圖片中的這些食物生活中還有很多呢,小朋友以后可要多吃點,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幫助哦!
六、活動結(jié)束
師:水稻哥哥、小麥弟弟今天和大家玩得很開心!想要和你們再玩一個找不同的游戲,走!咱們一起去換個地玩吧!
幼兒百科:水稻是稻屬谷類作物,代表種為稻,水稻原產(chǎn)于中國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國長江流域的先民們就曾種植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