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放手時就放手
發(fā)布時間:2020-11-06 幼兒園教師該如何聽課 幼兒園教師該如何評課 大連幼兒園什么時候復學上課 大班的孩子一般都很調皮,特別是男孩,他們已經(jīng)有較強的自理能力,但在課堂或戶外活動時會讓很多老師費心。老師們想盡各種辦法來壓住孩子們的任性,殊不知勇敢地放手也是對孩子一種好的管理方法。
最近,班里的個別孩子在課堂上的注意力時間不是很長,一直總想找找方法來訓練他們的注意力,但都沒有得解。
主題活動時,某些孩子一直在說悄悄話,注意力根本沒在這,于是,我就跟他們說:“當老師在講話或者讓你們停下的時候要立即停下,知道嗎?只要你們在上課的時候集中精力聽講,老師會給你們自由活動的時間的。
在上完課后,我答應給你們自由活動的時間,到時候你們可以盡情的玩兒,玩什么都行,但是只要老師一喊停,必須全部都坐好!可以嗎?”在區(qū)域游戲活動時間里,我擔心孩子們會出問題,就一直在旁邊盯著,他們有的在畫畫,有的在折紙,有的拿出識字書認字,兩兩一組,三五一群,倒顯的比平常安靜多了。
只是在另一邊四、五個男孩在玩鎧甲勇士的游戲,互相假裝打鬧,邊玩邊往我這邊看,見我沒有制止他們,都玩的挺歡的。
我就跟他們說:“玩勇士的游戲可以,但是咱們要注意安全,是在假裝打,要是真的打疼了的話,會疼的哭,嚴重的話還會去醫(yī)院,就沒法再在一起玩了,對嗎?”那幾個男孩紛紛點點頭,很贊同我的觀點!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也存在很強的逆反心理,有時候我們越管越不聽,或者是我們在的時候聽話、表現(xiàn)好些,我們稍微一離開,接著就恢復原樣了,根本沒有起到好的效果。
如果嘗試一下放手式的管理,或許效果會更好一些。
在采用這種方法之前,應具體明確的提出要求,應該注意什么?如果不注意會導致什么樣的后果等,讓孩子有清楚地認識。
讓孩子知道老師可以給你自由活動的時間,這樣,孩子才會喜歡你,我們也會變得更加的快樂、幸福。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編輯推薦
教育隨筆:該放手時就放手
萌萌從家里帶來一本新圖書,認真地坐在那看著,明明看見了,高興地跑過去,搶著要看,萌萌連忙把書藏起來,不給明明看。明明流著淚,撅著嘴巴,一臉被欺負的樣子,跑過來跟我說:“老師,萌萌不給我看圖書!”看到這種情景,也許有的父母會趕緊去哄明明,把萌萌的圖書拿給明明,或者給明明重新找一本書。這樣的結果會怎樣呢?顯然,明明不會再哭了,而且很高興。但明明會覺得自己的這種做法是對的,自己不高興、哭鬧是有道理的,這種情緒成為他獲取利益的手段,以后遇到類似的事情還會這樣。
那我們該怎么做呢?排除對他的注意,讓他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也許他會哭一會兒,這個沒必要擔心,適當?shù)目奁鼘ι眢w是有利的。相信他不會哭的時間很長,沒人理會自然會停止哭泣,由于孩子的好奇心強,他會靜心想想如何才能看到那本書?知道生硬的搶奪不起作用,相信態(tài)度會有所轉變,友好地跟伙伴交談——“萌萌,我和你一起看書,好嗎?”、“萌萌,我給你用我的彩筆,你給我看看你的書,好嗎?”、“萌萌,我的好朋友,剛才搶你的圖書是我錯了,對不起!我們一起看書,好嗎?萌萌不會再次把書藏起,結果是兩個小伙伴一起高興地看書。相信明明以后再也不會粗暴地搶書
日常生活中,諸如此類的事情屢見不鮮,我們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時間一一處理,一些所謂的“幫助”只會助長孩子的不良情緒,造成孩子的膽小怕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等不良習慣的形成。所以要求我們對孩子適當放手,遇到問題時,首先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相信比我們的介入要事半功倍!
該放手時需放手
新的學期開始了,每年入園,總有些孩子哭鬧著不讓家長走,看到孩子哭得可憐,不少家長心軟了,不停地對孩子說話,總想把孩子說得高興了再離開,可家長越這樣做,孩子越不讓媽媽或奶奶走,有的媽媽甚至說著也掉起了眼淚,我還見過一對祖孫抱頭痛哭,這場面老師既理解又想提些建議。實際上家長大可不必如此,完全可以放心的交給教師,如果孩子小不愿留下,應鼓勱孩子勇敢,或跟著老師交待好,趁孩子不注意時趕緊離開,不可因孩子哭鬧就心軟下來,家長越不走,孩子越不能安靜。做什么都有第一次,可以說,孩子進行集體生活,離開父母是第一步,也是培養(yǎng)獨立性的第一步。需做到這點,父母首先要“堅強”的放下孩子,家長要做的是,在送孩子入園前向孩子講幼兒園里的情況,老師啦,小朋友啦,玩具啦,游戲啦,讓孩子提前對園里的情況有所了解,產生好奇,主動愿意上幼兒園?,F(xiàn)在獨生子女多,家長難免對孩子疼愛多些。初次讓孩子離開家長過集體生活,怕孩子不適應,總是牽腸掛肚的放心不下,以致憂慮重重。這是人之常情,但作為父母,關鍵時候要有“忍痛割愛”的魄力。是魚兒,總要搏擊大海,是雄鷹,總要翱翔天空。家長們,不要時時看著自己的雙手準備為孩子提供蔽護,要記住,該放手時需放手。
該放手的就放手 2020教育筆記
磊磊從家里帶來一本新書,認真地坐在那看著,晨晨看見了,高興地跑過去,搶著要看,磊磊連忙把書藏起,不給晨晨看。晨晨流著淚,撅著嘴巴,一臉被欺負的樣子,跑過來跟我說:“老師,磊磊不給我看書!”看到這種情景,也許有的父母會趕緊去哄晨晨,把磊磊的書拿給晨晨,或者給晨晨重新找一本書。這樣的結果會怎樣呢?顯然,晨晨不會再哭了,而且很高興。但晨晨會覺得自己的這種做法是對的,自己不高興、哭鬧是有道理的,這種情緒成為他獲取利益的手段,以后遇到類似的事情還會這樣。
那我們該怎么做呢?排除對她的注意,讓她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也許她會哭一會兒,這個沒必要擔心,適當?shù)目奁鼘ι眢w是有利的。相信她不會哭的時間很長,沒人理會自然會停止哭泣,由于孩子的好奇心強,她會靜心想想如何才能看到那本書?知道生硬的搶奪不起作用
,相信態(tài)度會有所轉變,友好地跟伙伴交談——“磊磊,我和你一起看書,好嗎?”、“磊磊,我給你用我的彩筆,你給我看看你的書,好嗎?”、“磊磊,我的好朋友,剛才搶你的書是我錯了,對不起!我們一起看書,好嗎?……佳藝不會再次把書藏起,結果是兩個小伙伴一起高興地看書。相信晨晨以后再也不會粗暴地搶書……
日常生活中,諸如此類的事情屢見不鮮,我們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時間一一處理,一些所謂的“幫助”只會助長孩子的不良情緒,造成孩子的膽小怕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等不良習慣的形成。所以要求我們對孩子適當放手,遇到問題時,首先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相信比我們的介入要事半功倍!
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讀《給幼兒教師的建議》有感
在讀《給幼兒教師的建議》一書時,看到這樣一篇文章:《做個“懶”一點兒的老師》,老師要“懶”動手,以解放孩子靈巧、能干的雙手;要“懶”動腦,讓孩子們的腦筋開動起來,以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和思考力。
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幫助孩子最好只用一只手?!敝挥蟹攀肿尯⒆尤嵺`,孩子的經(jīng)驗和能力才能得到形成和發(fā)展。在一次區(qū)域活動美工區(qū)里我把上次集體活動時多下來的幾張紙工制作讓幼兒做做,玩玩。因為是多下來的,所以紙工材料有些不同,而且因為是以前做過的,所以這次我沒有示范,只是讓感興趣的幼兒自己選擇制作。
活動開始了
,孩子們拿起剪刀小心地剪了起來,雖然材料不同,但孩子們還是很感想去。不一會兒,周濤拿著剪下來的幾個圖形走過來:“老師,我剪好了,但不會插?!闭f著把手里的材料往我前面的桌上一放,大有要我?guī)退龅募軇?。我看見他選的是“大樹和小鳥”的材料,他不會把小鳥插到大樹上。我拿起他剪好的紙片,想幫他插。這時,余蘇洋、陳家輝等幾個孩子看見了,也拿著自己的手工材料走過來:“老師,我也不會?!焙⒆觽冄郯桶偷乜粗?,期待著我的幫忙。看著桌上一堆手工材料,我尋思開了:“我?guī)退麄兌甲龊昧耍麄兊膭邮帜芰Φ貌坏藉憻?,下一次不還是要我?guī)兔α藛??而且今天幫了這個,不能不幫那個。應該讓他們自己動手做一做,自己學會這個本領?!庇谑牵覜]有急于幫忙,而是把制作的方法再說了一遍,然后讓他們去自己動手操作。我告訴他們:“今天老師一個也不幫,你們要想有一個漂亮的作品,就必須自己動手做一做。你們都是能干的小朋友,老師相信你們能自己做好的,對嗎?”聽了我的話,他們只得拿好自己的東西回座位上自己做了起來。不一會兒,周濤拿著做好的“大樹和小鳥”過來給我看,我連忙表揚他:“周濤真棒,你看,小鳥也在開心地叫呢!”周濤聽了,開心地笑了,還回去對他的小伙伴說:“老師說我做得好看呢,你看!”接著,其他幾個要我?guī)兔Φ暮⒆右捕甲约簞邮滞瓿闪俗约旱牟僮?。我對幾個做得不太整齊、牢固的幼兒,我提醒他們再粘粘牢或插插好,給予了適當?shù)膸椭N壹皶r表揚了能獨立完成操作的這幾個孩子,并在講評時特地提了一下這件事,鼓勵孩子們今后在制作時能獨立完成,不依賴老師。孩子們都說“好”。
由此,我深深體會到,作為老師,在孩子遇到困難時,我們不能一味地代替包辦,而讓孩子失去動手鍛煉的機會,養(yǎng)成學習上的懶惰思想。我們更應該用自己的愛心和耐心去教會孩子克服困難,去進行嘗試和思考
,從而習得經(jīng)驗,提高技能,樹立自信心!
愛我你就放放手
入園時間到了,家長將孩子送到幼兒園大門前,許多家長非常習慣地把孩子從自行車上或電動車上抱下來,給戴戴帽子,拉拉衣服,叮囑一番,目送孩子跑進去,然后離開。
離園時間未到,家長就已經(jīng)等候在園門外了。孩子一走出大門,馬上迎上前去,又是習慣地接過孩子的書包,給孩子穿上厚衣服,把孩子抱上車子,有的還給孩子遞過已買好的零食,然后帶著孩子回家去。
這只是兩個小鏡頭。在日常生活中,這種現(xiàn)象也很常見——現(xiàn)在家里做飯多用電器,怕孩子使用有危險,不讓他靠近;掃地嫌孩子掃不干凈,也不用他掃;起床后疊被也不用孩子,嫌他疊不好;睡覺前的洗腳,起床后的穿衣服,家長為了節(jié)省時間,也一般替孩子包辦;洗碗筷之類的活兒,更是父母代勞,也沒有孩子的份兒……孩子在家里似乎只剩下了吃、穿、玩的權利。特別是由爺爺奶奶照看的孩子,更是這樣。
孩子年齡小,自己還不能完全照顧自己,離不開家長的提醒、教導與照料。不過家長也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自理的能力。不要嫌孩子做不好而不讓他做,讓孩子多動手,實際上是給孩子提供了鍛煉的機會。讓孩子學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會體驗到勞動的樂趣。
放手也是一種愛。等孩子懂得這些以后,可能會對家長說:“愛我你就放放手?!?h2 style="color:black">有一種愛應該叫放手
已經(jīng)快五月,日頭進入初夏,可氣溫卻升的像盛夏,近幾天已經(jīng)接近30度了。有的孩子開始穿短袖襯衫了,幾個怕熱的孩子稍微活動活動就是滿頭大汗,頭發(fā)濕的一縷一縷的。在我挨個檢查衣服時,我發(fā)現(xiàn)小溪卻還穿著冬天的保暖內衣,中間是羽絨馬甲,外穿小夾襖和棉褲,腳上依然是冬天的棉鞋。只見小溪臉頰紅彤彤的,后背已經(jīng)汗涔涔的了。問他熱不熱,孩子搖搖頭,不知所以。
哎,聽話的孩子啊,爺爺奶奶的“圣旨”就如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一樣,孩子們就是掙脫不了。像小溪這樣的孩子幼兒園還不少,祖輩們總以為孩子在幼兒園會凍著會餓著,根本不相信老師對孩子穿著的正確建議,特別是在季節(jié)交替時,要么是給孩子捂得太早,要么是減的太晚。導致孩子活動中不夠靈活,而且容易出汗。有的孩子對自己的東西看管的很到位,剛剛幫忙脫掉的衣服,轉身又給穿上了,捂得滿頭大汗也毫不在意。再去寢室查看孩子們的書包,小溪的包里竟然沒放可以換洗的衣服,真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有的孩子包里倒鼓鼓的,打開一看還是冬服,根本沒必要換。還好,以前老師們募捐的衣物中有一些薄的合適的,就給小溪幾個孩子換上透透氣。
隨著城市的發(fā)展壯大和人們對經(jīng)濟的渴望,懷揣夢想的大量農村青壯年涌入城市務工,孩子和老人成為農村主要人群,留守的他們相依為命,祖輩對孫輩的照料雖無微不至,鑒于環(huán)境的逐步改善,祖輩總是害怕辜負子女對自己照顧孩子的殷切期望,于是對孩子的生活起居照顧有加,很多事情全權包辦,致使孩子失去了許多動手動腦的鍛煉機會,久而久之,孩子養(yǎng)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惰性,對祖輩一直以來的教條強化式的馴化形成強烈的依賴性,對自己的事情沒有主見,也沒有主動改變的意識。
記得冬天去看望孩子們睡覺,在幫助有的孩子脫衣服時,他們總是只愿意脫掉大外套,裹著厚厚的內衣睡覺,你要是堅持要他多脫掉馬甲之類的,他就會以“爺爺奶奶叫我穿著睡”為理由拒絕你,即使今天讓他這樣做了,明天沒有你的“明察秋毫”,他依然我行我素。幼兒園在家長會家長開放日家園交流平臺上進行相應宣傳和經(jīng)驗交流,或是面對面地指導,但這些長輩總是嘴上應著一套,可行動上依舊雷打不動。如果孩子出現(xiàn)小問題或不適,他們的首要反應就是問孩子脫衣服了嗎?只要天氣稍稍變化有降溫,就打電話問老師給孩子加衣服了沒有?
小鴻前幾天皮膚有些過敏,奶奶接回去在家玩了幾天,等他回到幼兒園時,又是以前的一副“霜打的茄子”模樣,蔫蔫地,奶奶走的時候哭兮兮的。第二天起床時,大家麻利的穿衣疊被,落在后面的小鴻手忙腳亂的,一切整理好了,吃早餐時發(fā)現(xiàn)他的褲子竟然反穿著。阿姨讓他換過來,小鴻提著褲腰看來看去,也沒找到正面,阿姨笑他又回到了解放前,不得不再次教他辨認,其實這樣的工作,從小鴻入托第一天開始,阿姨老師就在不停的指導他鍛煉自理能力,常常是在上學和放假之間反反復復。在問過小鴻之后,得知回家的這段時間奶奶急著摘茶葉種玉米,嫌孫子動作太慢耽擱時間,又給他包辦一切了,享受了幾天“幸?!钡男▲?,又和大家差了許多拍。放假時,我和孩子奶奶談心,奶奶否認回家的事情,極力表白孩子做了自己的事情。我的擔憂在她看來好像就是杞人憂天,到底是什么蒙蔽了她的雙眼,孩子的動作協(xié)調性差,做事效率低下,他怎么就是不愿去思考呢?
親愛的爺爺奶奶,您的“懶惰”會讓孩子變得勤快,您的“慢人一步”會讓孩子先人一步,您的“示弱”會讓孩子更堅強,請放手,讓孩子自己吃飯,穿衣,整理自己的物品,記住自己的活動任務,這樣才是真正的愛與呵護,才是您對子女真正的負責任。
小手應該放在大腿上
“大門關緊,小手鎖住!”這句話已經(jīng)成為我們班孩子坐坐好的一個順口溜了??此坪芎唵蔚囊痪湓?,沒想到在無意見,卻讓孩子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
“老師,我把小手放在下面上,行嗎?”一天在休息的時候,小益跑過來來問我。
聽到孩子這樣的問題,我有點不高興了,反問了小益,“你說呢?”
“老師,可以的啊,我就是可以做到的啊,小手是可以放在下面啊。而且很舒服呢!”
“那你做給老師看看!”我對小益說。
聽到我的話,小益很開心,很快的小益把小手放在了下面,再看他的樣子,我發(fā)現(xiàn)他整個人都趴在了大腿上。
“你說這個樣子好看嗎?”我問他。
“我覺得很好看??!”
“那你說如果老師在上課的時候,你這樣坐好嗎?”
小益搖了搖頭,但是看他的神情,感覺還是不服氣似的。于是我繼續(xù)問他了,“小益,老師上課的時候,你如果這樣坐,你能看到老師在做什么動作嗎?”小益還是搖了搖頭,“那現(xiàn)在你應該知道怎么坐了吧?”
“但是,老師你只是說只要把小手鎖住好了,小朋友都是放在上面的,小手也是鎖住的,我放在下面,小手也是鎖住的啊,而且,我不是也坐好了?。俊?/p>
聽到孩子這樣的回答,我吃了一驚。
老師經(jīng)常說“大門關緊,小手鎖住”只是想讓孩子坐端正了,能看到老師的動作,聽到老師的說話,我們并沒有過多的去注意小手應該放在哪里,因為定性的思維讓我們覺得小手本來就是應該放在上面的,因為只有放在上面,孩子才能做到更好,也許孩子比我們想的更多,“大門關緊,小手鎖住”小手也可以放在下面,因為這樣也是一種鎖住的方法,盡管看不到老師在做什么了,聽還是能聽到的。
小益的話,讓我重新在幼兒的課堂上講了一次,也讓我明白了,小孩子的思維說簡單其實是不簡單的,他們能想到的有很多,只有老師做正確的示范動作,讓孩子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才能更好的讓孩子去理解。
只有自己做好了,做規(guī)范了,用自己的言行更能使孩子養(yǎng)成尊重事實的意識。
教師應該學會多放手
隨著午睡起床音樂的響起,小朋友們紛紛起來,忙著穿衣穿褲。小班的孩子經(jīng)過了一個學期的幼兒園生活,自理能力明顯提高了許多,大部分幼兒會自己動手快速地整理好衣服,準備吃餐點。這一天,只有甜甜還半瞇著眼睛依然躺在床上,盡管小朋友在一旁催她,但她還是沒有起來。這時,我忽然想起了以前給孩子們講過的一個故事《慢吞吞的小蝸?!?,便走到甜甜的床邊,自言自語地講起小蝸牛因動作慢總誤事的片段。我問甜甜:“你喜歡這只慢吞吞的小蝸牛嗎?”甜甜沒有正面回答我,而是不假思索地說:“我才不做那只小蝸牛。”一邊說,一邊叫我?guī)退┮路2灰粫?p>,甜甜就高興地跑出了午睡室。
餐點過后,區(qū)角活動的時間到了,孩子們按照自己的意愿開始游戲。只見甜甜一手抱著娃娃,一手給娃娃“喂飯吃”。子怡說:“這是我的娃娃,我來做媽媽?!闭f著就把娃娃奪了過來。甜甜說:“是我先拿到的,應該我做媽媽?!本瓦@樣,她倆開始爭執(zhí)起來,甜甜搶不過子怡,便轉頭向我求助。我連忙走過去,問:“發(fā)生什么事情了?”甜甜噘著小嘴,向我告狀。于是,我對子怡說:“這個娃娃真漂亮,如果你們一個抱娃娃,一個給娃娃喂飯,你們都可以做娃娃的好媽媽了,好嗎?”“好吧?!痹谖业慕ㄗh下,她倆愉快地玩了起來。
反思:
我班的甜甜是個聰明、能說會道的孩子,個性很強。由于家庭的某些原因,家長特別寵愛,所以養(yǎng)成了霸道、任性的壞習慣。在幼兒的活動過程中,我努力為幼兒營造一個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能夠尊重幼兒,關注幼兒的變化和需要,并能及時引導、解決出現(xiàn)的問題,促進了幼兒情感、品德、交往等方面的發(fā)展。但通過這件事情,我也發(fā)現(xiàn)了一個存在的問題。當甜甜意識到動作慢不好,要快點起床穿衣時,馬上順應了她的要求幫助她穿好衣服。這會使她滋長懶惰的心理。在娃娃家玩時,她在老師的建議下學會了合作游戲,但同時由于老師介入太早,使孩子失去了獨立解決問題的嘗試機會??梢姡趯捤傻幕顒迎h(huán)境中,我們教師應該學會“該出手”時再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