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孩子的壞習慣是慣出來的?

發(fā)布時間:2020-10-29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什么是幼兒園的游戲 孩子的壞習慣是慣出來的?昨天下班回家,正好趕上吃飯,于是大家吃過晚飯后,我去收拾廚房洗碗,**奶奶給她洗澡,可不知一洗完就睡覺了,當時19:30分,我覺得挺奇怪的,怎么這早就睡覺了呀,一問才知道,中午是11點就睡午覺了,睡到12點多就起來了,下午沒再睡,按理說這個時候睡午覺挺正常的,也難怪這么困呢?睡就睡吧,睡早點也好點,結果這個小家伙睡到晚上8點多就起來了,一起來就哭鬧,正好我要出門,就帶她下樓了,一想到要出去就開心起來了。

晚上11點了時,我正準備帶**去睡覺,可進了房間,她就是不肯,還要跑到客廳來玩,被我制止了,可**奶奶不忍心了,又過來抱一下,這會更耍賴了,怎么都不肯去睡,結果婆婆竟然跟**說,你在床上睡吧,奶奶坐在邊上看著你,**就更來勁了,更覺得要想玩了,后來我跟婆婆說,你先出去吧,她在床上聽會故事就睡了,可昨晚小布叮故事機又壞了,婆婆出去后,**開始大哭,我當時想著,哭就哭一下吧,她本來就已經(jīng)困了的,只是看到奶奶這么在意她,就要撒嬌一下,一會就會睡的,大哭了好一陣,這時婆婆聽到哭聲又進來了,說要再抱出去玩會,她還不想睡的,不管我的制止,還是抱出去了,在沙發(fā)上對**又是哄又是搖的,還幫著抓頭發(fā),這樣讓她好睡些。不一會的功夫睡著了。

話說到這里,真的是不得不說,孩子很多時候是慣出來的,睡前哭一下又有什么呢?讓她哭一下就是要讓她明白,不是你所有不合理的要求,我們大人都要順著你,對吧,可當你在教育孩子時,有人在旁邊幫著孩子的話,孩子是不會聽的,很簡單的睡覺問題就搞得這么麻煩,經(jīng)常都是睡覺沒個固定時間的,我真想說,我下次再教育孩子時,你能不能不插一手呀!我知道大家都是為孩子好,可是孩子更需要從小就培養(yǎng)好的生活習慣!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好孩子不是“管”出來而是“慣”出來的


美國作家杰克·霍吉說:“行為變成了習慣,習慣養(yǎng)成了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命運的基石就是養(yǎng)成習慣的行為。“習慣”猶如飛馳的列車,慣性使人無法停步地沖向前方。前方有可能是天堂,也有可能是深谷,習慣就是人生的方向盤。

同事們都羨慕我有個好女兒:省心,自覺,不用管。我告訴他們:好孩子不是“管”出來的,是“慣”出來的。這里的“慣”不是嬌慣,而是幫助她養(yǎng)成好習慣。

習慣是由多次重復的行為形成的,因此,要培養(yǎng)好習慣得從平時的行為抓起。孩子平時大部分時間在學校,作為父母,主要是雙休日和寒、暑假對孩子的管理和引導。

女兒讀小學時,每年的暑假我們家都有一段時間的“真空”:她爸爸白天在外面做生意,我要參加學校組織的旅游,一連六七天沒人管孩子,怎么辦呢?我想出了一個“遙控”的辦法:和孩子一起制訂一份作息時間表和計劃書,然后讓她按部就班地去完成。詳細的作息時間已經(jīng)忘記了,我只大致記得每天要有這樣幾項內(nèi)容:進行一個小時的體育活動,畫三幅小國畫,寫三張(16開大小的)毛筆字,吹一個小時的長笛,做一個小時的作業(yè),然后看電視,睡午覺,看書。看電視要有選擇性,買一份《中國電視報》,圈出適合她看并且她也喜歡看的節(jié)目,定時看,每天看電視的時間不超過兩小時。

計劃訂好之后,畫一張表,每天登記,完成一項打一個勾,完不成的第二天補上??傮w完成得好的獎勵,否則處罰。

日復一日之后,孩子的習慣慢慢養(yǎng)成了,無論父母在家不在家,該做什么的時候,她會自覺去做,后來再大一些,她就可以自己為自己訂計劃了。

女兒剛參加完高考,考前她們高中提前17天讓學生在家里復習。我照常到校上班,她爸爸照常忙他的餐館,就她一個人在家里復習。頭兩天放假,她收拾屋子,整理書籍資料,歸類,訂考前復習計劃,稍作調整、放松。從第三天起,便進入了有條不紊的自學。有時候,我和她爸在餐館里忙到晚上近十點鐘才回家,女兒一個人仍在她的房間里安靜地學習,電視、電腦都沒隨便開。倒是我們回去之后,她才過來和我們一起看看《藝術人生》、《人物》、《央視論壇》、《新聞調查》等電視節(jié)目,23∶00前睡覺。

又逢暑假,孩子們興奮,父母們憂心忡忡,巴不得學校天天上課。其實假期是培養(yǎng)孩子自主意識和獨立生活、學習能力的絕好機會,關鍵是父母如何遙控,孩子如何自控。建議父母學一點“放風箏”的技巧: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制訂一份覆蓋學習、生活、娛樂等方面的計劃,然后抓住這根“線”,讓孩子在假期“飛得高,飛得遠”,又不偏離“軌道”。

好習慣養(yǎng)成之后,的確有“一勞永逸”之效。依照這個推論:多次重復的行為變成習慣,習慣決定性格,而性格最終決定人的命運。這樣看來,對孩子習慣的培養(yǎng)就真不是一件小事了。

父母5種行為慣出孩子壞習慣


為了孩子的身心發(fā)展,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應該時時反省一下自己的言行,系統(tǒng)的學習一些家教方面的知識,科學地幫助孩子克服自身的缺點。

1、孩子過分依賴別人的評價,源于父母的過度表揚或批評。

適當?shù)谋頁P有利于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父母受愉快教育理論的影響,平時喜歡無原則的表揚孩子,結果導致了孩子缺乏自我意識,過分看重別人的評價,每做一點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揚,否則就拒絕去做。

同樣,過度的批評也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看不到自我。因此,孩子出錯時,家長需要有分寸地指出其錯誤在哪里,從而幫助其吸收教訓,改正缺點。

2、孩子固執(zhí)、任性,源于父母過于民主。

有很多家長,尤其是學歷層次較高的,把家庭教育中的“民主”管理看得很重,不管大事小事都寄希望于“曉之以理”,結果是理沒談成,孩子卻被慣壞了。原因是孩子(尤其是年紀較小的孩子)缺乏足夠的經(jīng)驗和判斷力,在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需要依賴父母的指導,如果對其過于民主,很容易把孩子寵壞,使其變得固執(zhí)、任性、為所欲為。

因此,對于年齡較大的孩子,可以以理服人,而對于年紀尚小的孩子,帶有強制性的教育管理仍是必不可少的。

3、孩子犯錯屢教不改,源于父母濫用獎勵、缺少懲罰。

孩子缺乏是非判斷能力,為了幫助其明辨是非,父母應該在平時養(yǎng)成獎懲分明的習慣。有些父母信奉“棒打出秀才”的觀念,而另一些父母則走向另一個極端,只習慣于使用獎勵,從來不懲罰孩子,這兩種做法都是錯誤的。孩子如果犯了錯誤,適度的懲罰是應該的。

當然,懲罰并不專指打罵、責懲孩子,其方法和形式可多種多樣,只要達到目的就可以了。相反,如果在不適當?shù)膱鏊驎r間濫用獎勵,也不會起到預期的效果。比如:孩子在墻上亂畫畫,本來父母只要及時制止和教育就可以了,可有的父母偏要使用獎勵的方法,“如果你不往墻上畫,明天給你買個新玩具?!憋@然,這種方法會縱容孩子今后為了得到玩具而明知故犯。

4、孩子不服從管教,源于父母間的教育意見不統(tǒng)一。

由于各種原因,絕大多數(shù)父母在教育子女問題上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分歧。聰明的父母會避開孩子單獨商討,以求在達到意見的統(tǒng)一后再對孩子進行教育。然而,也有不少父母缺乏溝通而對教育子女的問題固執(zhí)己見,甚至在孩子面前公開吵架,這種現(xiàn)象的直接危害是讓孩子感到缺乏安全感、不知所措。

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應注意保持意見的一致,切勿互不相讓。因為如果孩子認同了父母某一方說了算,日后當這一方不在場時,另一方將很可能無法說服、管教孩子,從而給正常的家庭教育帶來人為的障礙。

5、孩子缺乏自信,源于父母的盲目扼殺和過分保護。

有些父母對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攬,像老母雞護小雞似的整日將子女庇護在自己的羽翼下,連子女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舍不得讓他們做,甚至將子女的活動范圍也完全限制在自己的視線內(nèi)。這種過分的保護,嚴重干擾了孩子身心的正常發(fā)展,導致孩子缺乏獨立的生活能力,社交困難、缺少自信、優(yōu)柔寡斷,甚至缺少道德情感和責任心。

與此相反,有些父母則總是主觀地否定孩子的言與行,喜歡拿別的孩子與自己的孩子做比較,甚至用過高的成人化標準要求孩子。長此以往,就會將孩子的積極性、上進心盲目扼殺,讓孩子覺得自己很無能,自尊心和自信心被無情的摧毀。

父母5個行為慣出孩子壞習慣


年幼孩子難免會有一些這樣或那樣的小毛病。對于孩子的不足,很多父母都是給予嚴厲的責備,殊不知,孩子身上的不少缺點都是源于父母的過失。

為了孩子的身心發(fā)展,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應該時時反省一下自己的言行,系統(tǒng)的學習一些家教方面的知識,科學地幫助孩子克服自身的缺點。

1、孩子過分依賴別人的評價,源于父母的過度表揚或批評。

適當?shù)谋頁P有利于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父母受愉快教育理論的影響,平時喜歡無原則的表揚孩子,結果導致了孩子缺乏自我意識,過分看重別人的評價,每做一點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揚,否則就拒絕去做。同樣,過度的批評也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看不到自我。因此,孩子出錯時,家長需要有分寸地指出其錯誤在哪里,從而幫助其吸收教訓,改正缺點。

2、孩子固執(zhí)、任性,源于父母過于民主。

有很多家長,尤其是學歷層次較高的,把家庭教育中的“民主”管理看得很重,不管大事小事都寄希望于“曉之以理”,結果是理沒談成,孩子卻被慣壞了。原因是孩子(尤其是年紀較小的孩子)缺乏足夠的經(jīng)驗和判斷力,在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需要依賴父母的指導,如果對其過于民主,很容易把孩子寵壞,使其變得固執(zhí)、任性、為所欲為。因此,對于年齡較大的孩子,可以以理服人,而對于年紀尚小的孩子,帶有強制性的教育管理仍是必不可少的。

3、孩子犯錯屢教不改,源于父母濫用獎勵、缺少懲罰。

孩子缺乏是非判斷能力,為了幫助其明辨是非,父母應該在平時養(yǎng)成獎懲分明的習慣。有些父母信奉“棒打出秀才”的觀念,而另一些父母則走向另一個極端,只習慣于使用獎勵,從來不懲罰孩子,這兩種做法都是錯誤的。孩子如果犯了錯誤,適度的懲罰是應該的。

當然,懲罰并不專指打罵、責懲孩子,其方法和形式可多種多樣,只要達到目的就可以了。相反,如果在不適當?shù)膱鏊驎r間濫用獎勵,也不會起到預期的效果。比如:孩子在墻上亂畫畫,本來父母只要及時制止和教育就可以了,可有的父母偏要使用獎勵的方法,“如果你不往墻上畫,明天給你買個新玩具。”顯然,這種方法會縱容孩子今后為了得到玩具而明知故犯。

4、孩子不服從管教,源于父母間的教育意見不統(tǒng)一。

由于各種原因,絕大多數(shù)父母在教育子女問題上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分歧。聰明的父母會避開孩子單獨商討,以求在達到意見的統(tǒng)一后再對孩子進行教育。然而,也有不少父母缺乏溝通而對教育子女的問題固執(zhí)己見,甚至在孩子面前公開吵架,這種現(xiàn)象的直接危害是讓孩子感到缺乏安全感、不知所措。

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應注意保持意見的一致,切勿互不相讓。因為如果孩子認同了父母某一方說了算,日后當這一方不在場時,另一方將很可能無法說服、管教孩子,從而給正常的家庭教育帶來人為的障礙。

5、孩子缺乏自信,源于父母的盲目扼殺和過分保護。

有些父母對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攬,像老母雞護小雞似的整日將子女庇護在自己的羽翼下,連子女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舍不得讓他們做,甚至將子女的活動范圍也完全限制在自己的視線內(nèi)。這種過分的保護,嚴重干擾了孩子身心的正常發(fā)展,導致孩子缺乏獨立的生活能力,社交困難、缺少自信、優(yōu)柔寡斷,甚至缺少道德情感和責任心。

與此相反,有些父母則總是主觀地否定孩子的言與行,喜歡拿別的孩子與自己的孩子做比較,甚至用過高的成人化標準要求孩子。長此以往,就會將孩子的積極性、上進心盲目扼殺,讓孩子覺得自己很無能,自尊心和自信心被無情的摧毀。

孩子生活中易出現(xiàn)的壞習慣


寶寶該到睡覺時間,怎么哄就是不睡,甚至哭鬧;正餐不吃愛吃零食;怎么糾正就是改不掉吸奶嘴、吸手指頭的習慣;玩具總是丟滿地,不會愛惜……孩子生活上,這些看似不太嚴重的行為,如果不適當糾正,可能影響到孩子未來人格發(fā)展。

嬰幼兒時期,孩子的模仿力極強,不管是大人、同伴、喜愛的玩偶或是電視節(jié)目,孩子很容易被其所吸引,進而模仿。生活中孩子有些不當?shù)男袨榱晳T,大部分是受到周圍人的態(tài)度和行為習慣所影響,特別是父母親。這些看似不太嚴重的行為,卻造成家長和孩子間相處困難,甚至對孩子未來性格的養(yǎng)成造成困擾。

寶寶這些不好的行為、習慣,如不趁孩子還小時糾正,將可能影響他未來人格發(fā)展。父母在幫助幼兒改正壞習慣時,要先了解幼兒這些行為習慣背后真正的原因,然后再對癥下方、尋求解決方法,讓孩子能逐漸遠離這些不良習慣,使家長和孩子間的相處能更加的順利。

由模仿養(yǎng)成習慣

常可以聽到一些家長在談論,為什么別人的寶寶都會乖乖吃飯、睡覺、收拾玩具……可是我的寶寶怎么教都教不好,總是要弄到破口大罵、生氣,才可以解決。

成長中的幼兒,在生活中常會出現(xiàn)一些不好的行為和習慣是很普遍的。根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一般幼兒容易出現(xiàn)的壞習慣,除了由模仿而來外,絕大部分還是受到父母的影響,如大人睡眠時間晚、吃飯時間不固定或邊吃邊看電視、用完東西隨手放置等。嬰幼兒時期孩子的模仿力極強,大人的一言一行容易為孩子所吸引、模仿,進而造成一些習慣的養(yǎng)成。

幼兒易出現(xiàn)的壞習慣

在此列出一般幼兒容易出現(xiàn)的壞習慣和行為、形成原因、對幼兒人格可能產(chǎn)生的影響以及解決的方法,提供父母在育兒時參考。

★不良的睡眠習慣

種類:半夜驚醒哭泣、睡覺前和醒時哭鬧不休、要大人陪才肯入睡、拒絕睡覺

原因:

⒈生病,如發(fā)燒、腹痛所引起的睡眠障礙。

⒉房間環(huán)境不佳,如太冷、太熱或太亮導致孩子哭醒。

⒊對睡眠產(chǎn)生恐懼。

⒋睡前活動太激烈或吃太多東西。

⒌午睡睡太多。

⒍家長本身有晚睡習慣,也造成孩子睡眠時間不固定。

對孩子人格影響:

⒈拖延、不守時

⒉精神不佳、情緒不穩(wěn)定、愛鬧脾氣

⒊依賴心、沒安全感

解決方法:

⒈睡前做一次檢查,可摸摸孩子額頭、手腳、尿布,確定孩子身體狀況。

⒉改善房內(nèi)環(huán)境,夏季房間內(nèi),一般維持在25℃~27℃,在睡前就調節(jié)好室溫。平日保持房內(nèi)空氣暢通,不要蓋太厚被子或穿過多衣物睡覺。

⒊如果怕黑,可在房里留一盞燈,將孩子抱在懷中,陪孩子入睡,培養(yǎng)愉快情緒。

⒋睡前避免活動量大的興奮游戲,不說可怕的故事,情緒平穩(wěn)有助于入睡。

⒌睡前不吃油膩、難消化食物。父母由于工作關系,有吃宵夜的習慣,也間接養(yǎng)成孩子吃宵夜。飽餐之后不但難以入眠,胃部剛接納食物,促使血液集中至胃部,此時入睡不僅食物尚未消化,更容易使幼兒發(fā)生腹部不適情形。

⒍營造愉快的睡眠氣氛,如在旁邊說故事給孩子聽、播放輕柔音樂、調整燈光等。

⒎養(yǎng)成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不要讓大人生活影響孩子。

⒏親吻孩子臉頰,讓孩子感覺媽媽的愛,愉快地入睡。種類:不想吃飯、吃飯吃得很少、不肯自己吃飯、邊吃邊玩、吃飯時間很長、吃得滿桌都是……

★不良的進食習慣

原因:

⒈孩子本身體質關系,本來食量就很小。

⒉家中常準備一些餅干、糖果、飲料、蛋糕等食物,只要孩子肚子餓就立刻給他吃,到了正餐自然就吃得少了。

⒊身體不舒服,如發(fā)燒、瀉肚子、肚子痛、牙痛……所以不想吃飯。

⒋想引起父母注意,故意產(chǎn)生反抗心理。

⒌白天活動量不夠,體力沒地方可發(fā)泄,食欲自然不好,吃的也就少。

⒍模仿父母進食習慣,如父母愛吃零食、吃飯慢吞吞、用餐不正常等。

⒎菜式變化少,孩子沒有食欲。

對孩子人格影響:

敷衍、不專心

解決方法:

⒈體型小的孩子,食量就小,勿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比較。只要孩子體重發(fā)育按正常標準增長、身體健康,都是沒關系的。

⒉改變在家中擺放零食的習慣,及在餐前對零食加以控制。孩子沒零食吃,自然在正餐時就會食欲大開。

⒊察看孩子是否身體不適影響食欲,給予適當治療,并依照醫(yī)生指導給予適當食物。

⒋孩子自一歲到三歲,反抗心較強,對于孩子的反抗行為,父母不必太擔心孩子暫時不想吃飯的情況,也不要急著要求進食,以免養(yǎng)成孩子以此方式要挾父母的不良習慣。

⒌白天父母不妨抽空帶孩子去做些戶外活動,如滑滑梯、跑步、捉迷藏等一些游戲,讓孩子消耗過剩體力,就會想要多吃食物了。

⒍父母的行為、舉止習慣會影響孩子,做孩子好榜樣,才能改正不良進食習慣。

⒎多變化各種不同菜式,讓孩子覺得新鮮、有趣,促進食欲。

⒏營造良好的吃飯氣氛,讓吃飯成為一種美麗的期待。

★愛咬手指、吸奶嘴

原因:

⒈孩子在吸完奶之后,仍出現(xiàn)吸吮動作,但已經(jīng)吃飽,因此父母提供孩子奶嘴,以滿足孩子口腔吸吮的需要。

⒉情緒緊張無法緩解,或睡眠情緒不佳時,經(jīng)由吸吮奶嘴或手指,達到安撫的作用。

⒊父母以為奶嘴、奶瓶是育兒時的必須用品。

⒋沒事做。

對孩子人格影響:

⒈退縮、害羞

⒉依賴

解決方法:

⒈告訴孩子吸奶嘴或手指頭是小嬰兒的行為,現(xiàn)在長大了要改掉這個習慣。

⒉陪孩子玩游戲,以轉移孩子對吸吮的注意力。

⒊在協(xié)助孩子改善的過程中盡量隨時給予操作性玩具。

⒋留意孩子的指甲是否過長,為其剪短。

★不收拾玩具

種類:將玩具丟滿地、不好好珍惜、爭奪玩具

原因:

⒈家長對家庭的收拾、整理總是不在意。

⒉家長每次總為孩子代勞、收拾。

⒊孩子的玩具太多、淘汰也快。

⒋收拾的工具對孩子而言不方便。

對孩子人格影響:

⒈懶惰、不喜歡收拾。

⒉對事不在乎、沒有責任感。

⒊不懂得珍惜。

⒋做事不會自動自發(fā)、有始有終。

⒌邋邋遢遢、沒有整齊審美的觀念。

解決方法:

⒈教導孩子正確的收拾方法。對于年幼的孩子,做父母的可先收拾玩具給孩子看,讓孩子耳濡目染,習慣一個收拾干凈、清爽的空間。

⒉學習走路后的孩子,玩具不收拾,踩到玩具時腳會很痛,借機鼓勵孩子收拾玩具。

⒊家里隨時保持簡單、整齊、舒適。

★其他不良行為

A愛打人

原因:

⒈家長對孩子的懲罰以體罰為主。

⒉孩子語文表達能力不佳。

⒊家長對孩子的行為處理未給太多的解釋機會。

⒋影、視模仿的結果。

⒌引起大人注意。

對孩子人格影響:

⒈挫折的忍受度低。

⒉人際關系不佳。

解決方法:

⒈遇事多些耐心與孩子溝通。

⒉慎選電視節(jié)目。

B愛說謊

原因:

⒈父母常敷衍孩子。

⒉引人注意、夸大其詞。

⒊管教太嚴格。

對孩子人格影響:

不誠實、人際關系不佳

解決方法:

隨時鼓勵孩子并與孩子溝通,切勿嚴懲。

C順手牽羊

原因:

⒈物質觀念模糊不清。

⒉物質的需求未適當滿足。

對孩子人格影響:

嫉妒、自我意識強、不尊重別人

解決方法:

⒈物質觀念模糊不清。

⒉物質的需求未適當滿足。

對孩子人格影響:嫉妒、自我意識強、不尊重別人

解決方法:

⒈在家中有物質方面的限制,讓孩子懂得有些東西是不能隨便拿走的。

⒉利用故事書的內(nèi)容,說和分析給孩子聽,讓他明白是非善惡。給予正面鼓勵與肯定此外父母在幫助幼兒改正習慣時,應注意一些態(tài)度及避免方式,才不至于傷及幼兒自尊心。

包括:

⒈以身作則,做孩子的好榜樣。

⒉教養(yǎng)態(tài)度要一致。

⒊積極協(xié)助孩子改善壞習慣。

⒋當孩子努力學習、改正時,多給予孩子正面的肯定與鼓勵。

⒌勿在人前一味地取笑孩子的行為。

孩子的怪動作未必是“壞習慣”


日常兒童心理衛(wèi)生門診里,經(jīng)常會接診一些反復眨眼、吸鼻、歪嘴、點頭、搖頭、聳肩、喉部發(fā)出咳嗽、清嗓子或罵臟話等癥狀的“小病員”。這些孩子大多病期持續(xù)多年,有的是因為已明顯影響學習和生活,才不得已走進醫(yī)院。究其原因,大多是家長對孩子出現(xiàn)的癥狀缺乏認識,普遍認為是孩子的壞習慣,故而在教育上大多采用反復指正、指責和批評的方式,試圖以此改變或消除孩子的壞習慣。

殊不知,在如此教育下,孩子的壞習慣不但沒有改掉,反而“怪相”越來越多,令家長十分苦惱。所以,有必要首先要告訴各位家長,你的孩子出現(xiàn)的以上癥狀并不是什么壞習慣,而是患了兒童期常見的一種神經(jīng)精神疾病——兒童抽動障礙。

兒童抽動障礙,是起病于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的常見的神經(jīng)精神障礙,根據(jù)抽動類型的不同組合和持續(xù)時間的長短,臨床上分為三種不同的類型:短暫抽動障礙;慢性抽動障礙;抽動-穢語綜合征。

這些病征的主要表現(xiàn),是不自主的、反復的、快速的一個部位或多部位肌肉運動抽動和發(fā)聲抽動。其中,運動肌的抽動常見表現(xiàn)為:眨眼、吸鼻、歪嘴、張嘴、伸舌、點頭、搖頭、伸脖、聳肩、彎腰、踢腿、收腹、觸摸性動作、身體旋轉等。而發(fā)聲抽動常見表現(xiàn)為哼哼、吸鼻聲、咕嚕聲、咳嗽聲、清嗓子聲、動物叫聲、罵臟話、模仿言語、重復言語等。

抽動-穢語綜合征的表現(xiàn),則是多發(fā)性運動抽動和發(fā)聲抽動同時出現(xiàn),并大多合并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多動癥”,有的伴發(fā)強迫動作、強迫思維、沖動行為、攻擊和自傷行為、學習困難和情緒障礙,伴發(fā)的行為癥狀和情緒問題可引起患兒明顯的心理困擾,影響患兒的社會適應能力。

兒童抽動障礙病因復雜,與遺傳因素、神經(jīng)生化因素、器質性因素,以及社會心理因素等多因素有關。如果孩子患了抽動障礙,作為家長不妨試試如下幾點:

要正確理解疾病性質,正確對待患兒,不要將其視為“調皮”、“故意搗蛋”“出洋相”等而加以訓斥和批評;

對患兒癥狀不要過分關注,更不要批評指責,雖然對一些患兒批評以后可暫時減輕癥狀,但過后會出現(xiàn)“反跳”現(xiàn)象而癥狀更加嚴重;

減輕心理壓力,解除造成心理緊張的各種心理刺激因素,如學習壓力過重、家長和老師的批評指責、家庭成員關系不和等等;

合理安排患兒日常作息時間和活動內(nèi)容,生活要有規(guī)律,避免過度興奮、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看電視或打電子游戲時間過長、長時間劇烈運動等;

癥狀嚴重者,家長應和學校老師取得聯(lián)系,要求同學們不可嘲笑、模仿患兒,以免造成患兒自卑、缺乏自信、退縮、焦慮緊張等不良心理和情緒問題;

及時帶患兒到醫(yī)院就診,癥狀嚴重者特別是抽動-穢語綜合征,必要的藥物治療對控制抽動癥狀、緩解強迫、多動、沖動等合并癥狀以及減輕由此造成的心理問題和情緒障礙是必不可少的。

相關推薦

  • 好孩子不是“管”出來而是“慣”出來的 美國作家杰克·霍吉說:“行為變成了習慣,習慣養(yǎng)成了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泵\的基石就是養(yǎng)成習慣的行為?!傲晳T”猶如飛馳的列車,慣性使人無法停步地沖向前方。前方有可能是天堂,也有可能是深谷,習慣就是人生...
    2021-01-11 閱讀全文
  • 父母5種行為慣出孩子壞習慣 為了孩子的身心發(fā)展,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應該時時反省一下自己的言行,系統(tǒng)的學習一些家教方面的知識,科學地幫助孩子克服自身的缺點。 1、孩子過分依賴別人的評價,源于父母的過度表揚或批評。 適當?shù)谋頁P有利于幫...
    2021-09-14 閱讀全文
  • 孩子怕生不是壞習慣 導讀:寶寶怕生很正常很多家長發(fā)現(xiàn)寶寶6個月以前誰抱都高興,可是6個月以后卻越來越怕生。家里來了客人或換個環(huán)境就不開心,甚至大哭大鬧。事實上,“怕生”是一種成長現(xiàn)象。 很多大人喜歡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寶寶的...
    2021-08-17 閱讀全文
  • 父母5個行為慣出孩子壞習慣 年幼孩子難免會有一些這樣或那樣的小毛病。對于孩子的不足,很多父母都是給予嚴厲的責備,殊不知,孩子身上的不少缺點都是源于父母的過失。 為了孩子的身心發(fā)展,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應該時時反省一下自己的言行,系統(tǒng)...
    2021-02-24 閱讀全文
  • 關于孩子的壞習慣 導讀:孩子的不良習慣,與父母照看的方法有關。已經(jīng)養(yǎng)成習慣的孩子在條件改變時,往往會哭鬧。改變孩子的不良習慣,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行為,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一、吮手指 吮手指是一種常見的不良習慣,在孩子3個月...
    2021-09-30 閱讀全文

美國作家杰克·霍吉說:“行為變成了習慣,習慣養(yǎng)成了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泵\的基石就是養(yǎng)成習慣的行為?!傲晳T”猶如飛馳的列車,慣性使人無法停步地沖向前方。前方有可能是天堂,也有可能是深谷,習慣就是人生...

2021-01-11 閱讀全文

為了孩子的身心發(fā)展,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應該時時反省一下自己的言行,系統(tǒng)的學習一些家教方面的知識,科學地幫助孩子克服自身的缺點。 1、孩子過分依賴別人的評價,源于父母的過度表揚或批評。 適當?shù)谋頁P有利于幫...

2021-09-14 閱讀全文

導讀:寶寶怕生很正常很多家長發(fā)現(xiàn)寶寶6個月以前誰抱都高興,可是6個月以后卻越來越怕生。家里來了客人或換個環(huán)境就不開心,甚至大哭大鬧。事實上,“怕生”是一種成長現(xiàn)象。 很多大人喜歡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寶寶的...

2021-08-17 閱讀全文

年幼孩子難免會有一些這樣或那樣的小毛病。對于孩子的不足,很多父母都是給予嚴厲的責備,殊不知,孩子身上的不少缺點都是源于父母的過失。 為了孩子的身心發(fā)展,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應該時時反省一下自己的言行,系統(tǒng)...

2021-02-24 閱讀全文

導讀:孩子的不良習慣,與父母照看的方法有關。已經(jīng)養(yǎng)成習慣的孩子在條件改變時,往往會哭鬧。改變孩子的不良習慣,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行為,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一、吮手指 吮手指是一種常見的不良習慣,在孩子3個月...

2021-09-30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