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游戲老貓睡覺醒不了
發(fā)布時間:2020-10-21 幼兒睡覺故事 幼兒園教案貓 幼兒園教案寶寶睡說課稿小班游戲老貓睡覺醒不了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重點難點,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容,會輕輕走、跑和躲藏,能邊朗誦邊做動作,體驗扮小貓悄悄走的緊張有趣的心理,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小班游戲活動課,快來看看老貓睡覺醒不了教案吧。
活動目標:
1.會輕輕走、跑和躲藏,能邊朗誦邊做動作。
2.體驗扮小貓悄悄走的緊張有趣的心理。
3.能積極參加游戲活動,并學會自我保護。
4.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xiàn)自己。
5.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老貓頭飾一個,小貓頭飾與幼兒人數(shù)相同,躲藏物若干(紙箱、蹺蹺板等)。
2.游戲前學會兒歌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幼兒會輕輕走、跑和躲藏
活動難點:奔跑中不和同伴碰撞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熱身操:小貓的舞蹈
二、基本部分:
1、交代游戲名稱,故事導入游戲。
2、與幼兒討論游戲玩法:
師:老貓睡著了,小貓想干什么?它是怎么走路的,你會學一學嗎?
小貓會躲到哪里?做一個躲得動作?怎么蹲下比較舒服不會跌倒?
小貓什么時候回到老貓的身邊?怎么跑的?
3、分角色進行游戲。
4、游戲規(guī)則及玩法:
教師蹲在場地中央,幼兒扮小貓,圍著老貓蹲下。游戲開始,教師說:老貓睡著了,幼兒一起輕輕念兒歌:老貓睡覺醒不了,小貓偷偷往外瞧,小貓小貓愛游戲,輕輕走到外面去。念完兒歌,小貓才能輕輕走到場地藏起來。老貓聽見小貓走開后,睜開眼睛說:老貓睡醒四面瞧,我的孩子不見了。同時站起來四面張望。尋找小貓。嘴里叫喵--喵。小貓聽見老貓的叫聲,一邊喵喵的叫著,一邊趕快跑到老貓的身邊。
5、進一步練習游戲中跑的動作。
師:小貓一起奔跑時要怎么跑才不會撞到他人?
6、交換角色進行游戲。
三、結束部分:
放松整理《小貓回家了》帶領幼兒回活動室。
活動指導要點:
1、教師要指定幼兒游戲范圍,以防走的過遠;
2、躲藏的環(huán)境要安全。
3.提醒幼兒按游戲規(guī)則進行游戲。
4、老師參與游戲角色以便指導幼兒游戲。
5、幼兒熟悉玩法后,可讓幼兒扮老貓。教師提出要求規(guī)則。
6、玩幾次游戲后,總結幼兒游戲情況后,提出新的要求繼續(xù)游戲。
活動反思:
小班幼兒的思維正處于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度的時期,他們情感外露,不穩(wěn)定,帶有很大的情緒性。小班幼兒基本掌握了走,跑、跳,爬等基本動作技能。但是他們的動作仍然不夠協(xié)調和平穩(wěn)。根據(jù)小班孩子年齡特點,設置的游戲必須要有非常強的情景性,才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這就需要老師創(chuàng)設一定的活動氛圍?!独县埶X醒不了》這個戶外游戲活動,主要是通過故事情景,貫穿整個游戲。讓每個幼兒都能始終保持以愉快的情緒積極主動的參與,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樂。
一、形象有趣的角色扮演,鼓勵孩子積極參與游戲,融入到游戲之中。
我們首先要從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與認知程度出發(fā),抓住他們對小動物的濃厚興趣的特點,老師當“貓媽媽”,幼兒當“小貓”,游戲前可用一個完整的故事吸引住孩子,把游戲兒歌發(fā)揮成故事,通過故事讓孩子知道找不到“小貓”,“貓媽媽”會很著急;離開了“貓媽媽”,“小貓”會很危險。聽到“貓媽媽”的叫聲,該怎么辦呢?大家來學一學吧。誘發(fā)了孩子的興趣,接下來老師也無須介紹游戲規(guī)則了。
二、充滿童趣的情景設置,適時調整孩子的運動量,達到科學鍛煉身體的效果。
在游戲過程中如還未達到預設的運動量時,就可以改變游戲情節(jié),告訴小貓們:“不好啦,打雷啦!”“快點跟貓媽媽跑回家!” 提高了跑的速度,在快速跑的過程中孩子的情緒被調動起來,從而達到了游戲的運動量,取得了科學的鍛煉身體的預期效果。
三、小班孩子的游戲具有靈活性和機動性。
作為老師應該有敏銳的觀察力,靈活機動的應變能力來應付突發(fā)的意想不到的事情。如:對跑回來的孩子說:“不好啦,我丟了一只小貓,你們少了一個弟弟,讓我們一起把它喊出來吧!”于是大貓和小貓一起喊“貓弟弟,快出來吧!”在這樣的情緒感染下,他一定會跑到媽媽身邊來的。
在反思過程中,我意識到:在游戲中我們都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把孩子的需求放在第一位,還是不斷挖掘游戲其內在的有意義的教育價值,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得以成長和發(fā)展。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游戲延伸讀
大班游戲活動教案《老貓睡覺醒不了》
【活動目標】
1、學做小貓輕輕地走和跑。
2、用行動來表示愿意聽老人的話。
3、培養(yǎng)幼兒遵守游戲規(guī)則。
【活動準備】
1、老貓和小貓的頭飾。
2、活動場地上有直徑6米左右的大圈作為小貓的家,四周有供小貓們躲藏的玩具、器具。
【活動過程】
一、師:小朋友今天的天氣真好,老師和你們做個游戲好嗎?
二、引導情感:老師扮演老貓可先和小貓交流情感,“老貓奶奶愛小貓、小貓聽見嗎?”
1、引起幼兒的注意,“小貓、小貓怎么說?”引導幼兒應答,注意可以有不同的應答,目的是融洽老貓與小貓之間的感情。
2、交代規(guī)則可著重引導幼兒用行動來表示聽老人話,老貓奶奶睡著了、小貓輕輕出去玩。老貓奶奶醒來了,“老貓睡醒四面瞧,我的孩子哪去了?”老貓奶奶不見了小貓,心里可著急了,它“瞄-瞄”,地叫,小貓最聽(幼兒教育 )老貓奶奶的話了,聽到老貓叫聲,它們“瞄瞄瞄”趕快輕輕跑回老貓奶奶身邊蹲下、讓老貓奶奶放心。
3、師生共同游戲,注意不斷鼓勵“小貓”真聽“奶奶”話,這么快就回到“奶奶”身邊,“真是乖小貓”,使游戲過程始終充溢著老貓對小貓的慈愛及小貓的親切感中。
游戲過程要注意走和跑的步伐要小,速度要適中。
三、游戲玩法及規(guī)則:
老師扮老貓,蹲在場地中央。幼兒扮小貓,圍著老貓蹲下。游戲開始,老貓裝睡。小貓輕輕地走或跑到場地周圍藏起來。老貓聽到小貓走開后,睜開眼睛說:“老貓睡醒四面瞧,我的孩子不見了?!蓖瑫r站起來四面張望,尋找小描,嘴里“喵喵”叫。小貓聽見老貓叫聲時,邊“瞄瞄瞄”地叫,一邊趕快地跑回老貓身邊蹲下。
規(guī)則:小貓要在老貓“喵—喵”叫后才能走出來。
游戲覺醒理論
Youxijuexing lilun
游戲覺醒理論(arousal-seeking theory of play) 試圖解釋游戲的生理機制,是從學習的內驅力理論中演化出來的。又稱內驅力理論。
理論背景 內驅力理論屬于行為主義理論。內驅力是由機體的需要狀態(tài)引起的,其功能在于引起或激起行為,或給予行為以動力。分為原始內驅力(如饑、渴、睡眠、性等基本生理需要)和習得內驅力(即以習得反應如懼怕等為中介的原始內驅力)。內驅力理論以人的生理需要即原始內驅力為基礎來解釋人的行為。它認為,學習是由刺激―反應聯(lián)結而產生的結果,而這些反應因滿足了機體的生物需要而降低了這些基本的驅力。在傳統(tǒng)的內驅力理論中,一般講到的只是與食物、水、空氣、體溫調節(jié)等生理需要密切聯(lián)系的原始內驅力(或稱生物內驅力)。這些內驅力經過自然選擇而進化,成為有機體生存所必需的機能。
然而,人們觀察到,原始內驅力并不能解釋人和動物的一切行為,人和動物的許多活動如探索、調查研究、游戲等與饑、渴等原始內驅力無關,但是它們對于機體的健康、體內平衡狀態(tài)的維持,具有同樣重要的生物學意義。如果讓一個視力正常的人呆在一個黑屋子里,即使有吃有喝他也呆不下去,因為機體不僅有食物、睡眠等生理需要,還有探索、尋求刺激與理解等需要。在外界刺激作用下,這些需要可引起活動內驅力、探究內驅力。兒童的游戲和探究正是這些內驅力作用的產物。游戲的覺醒理論也正是在這些內驅力的基礎上提出的。
基本觀點 “覺醒”一詞是該理論的核心概念,它是指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機能狀態(tài),或機體的一種驅力狀態(tài)。覺醒與兩個因素有關,一個因素是外部刺激或環(huán)境刺激,另一個因素是機體的內部平衡機制。覺醒理論主要包含兩個基本觀點:
①環(huán)境刺激是覺醒的重要源泉。新異刺激,除了對學習提供不可缺少的線索作用之外,還可能激活機體,改變機體的驅力狀態(tài)。
②機體具有維持體內平衡過程的自動調節(jié)機制。中樞神經系統(tǒng)能夠通過一定的行為方式來自動調節(jié)覺醒水平,使之維持最佳水平。
當外界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時,感覺器官就對當前刺激進行感知分析。如果刺激具有新異性,與過去的經驗不一致時,就會使機體產生不確定性,因而導致覺醒水平的增高,機體感到緊張。而中樞神經系統(tǒng)有維持最佳覺醒水平的要求,于是它就采取一定的行為方式來降低覺醒水平。這種在新異刺激――覺醒水平增高的情況下發(fā)生的行為就是探究,即通過直接感知物體對物體的知覺屬性(形狀、顏色等)作出反應。覺醒理論的先驅伯萊茵(D.E.Berne)把它稱做“特殊性探究”(special exploration),它回答的是“這個東西有什么用”的問題。
相反,當刺激過于單調而缺乏新異性時,機體就會厭煩和疲勞,這時的覺醒水平就低于最佳覺醒狀態(tài),于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就會采取一定的行為來提高覺醒水平。這種在缺乏新異性――覺醒水平降低的情況下發(fā)生的行為就是游戲。游戲的作用在于尋求刺激,避免厭煩等不良狀態(tài),提高覺醒水平。所以,游戲是機體主動影響環(huán)境的傾向,是由機體而不是由刺激所控制的行為,伯萊茵把它稱做“多樣化的探究”(diverse exploration),它回答的是“我能用它來干什么”的問題。
總之,游戲和探究都是機體為維持其最佳覺醒水平而作出的努力,是機體調節(jié)覺醒水平的兩翼系統(tǒng)。
代表人物 游戲的覺醒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伯萊茵、艾利斯(M.J.Ellis)、亨特(C.Hutt)、費恩(G.G.Fein)等人。其中,亨特和伯萊茵等人對于最佳覺醒水平的理解略有不同。伯萊茵更傾向于把最佳覺醒水平理解為一條線,這條線的上下兩端分別是探究和游戲的功能區(qū)域;而亨特則把最佳覺醒水平理解為一個范圍,這個范圍是游戲的活動區(qū)域,并認為游戲是由認知性行為(相當于伯萊茵的特殊性探究)和嬉戲性行為(相當于伯萊茵的多樣性探究)構成的活動。相比較而言,亨特的觀點更適用于解釋兒童的游戲。
但是,亨特對于游戲的價值的理解卻遭到了許多人的批評。她將游戲看做是與學習相對立的東西,認為兒童在游戲的過程中除了出于偶然往往不大可能發(fā)現(xiàn)物體新的特征,因而游戲妨礙了學習,即妨礙了進一步獲得新的信息。游戲的價值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從神經生理學的觀點來看,當信息輸入減少時,游戲可以“潤滑”神經系統(tǒng);另一方面從認知的觀點來看,游戲是認知過程中的一個“暫時的”階段,其作用僅在于鞏固已獲得的信息。然而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游戲就是兒童的學習,而且是比探究(了解物體的知覺屬性)更為重要的學習。因為在游戲中,兒童不僅可以了解到物體的知覺屬性,而且可以掌握物體的功能屬性。所以,亨特對于游戲的價值以及學習的理解是比較片面的。
教育價值 游戲的覺醒理論更精確地描述了游戲過程的微觀結構。它重視環(huán)境和兒童的交互作用,要求人們一方面為兒童提供豐富的環(huán)境刺激;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環(huán)境刺激的合理性與適宜性,因為過于新異的刺激會導致兒童的過分焦慮和緊張,從而導致行為的刻板化和退縮。所以,它啟示我們應當重視幼兒園教育環(huán)境的合理組織,注意在人與環(huán)境交互作用的背景中研究刺激的適宜性;要求我們在組織幼兒開展游戲時,應當注意從整體上考慮游戲材料的數(shù)量、新異性等因素的組織搭配的結構問題。此外,還要使幼兒在一個經過合理組織的環(huán)境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促進他們與環(huán)境之間的交互作用。這些對于幼兒教育的實踐都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小班音樂游戲貓和老鼠
小班音樂游戲貓和老鼠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設計背景,活動目標,重點難點,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教學反思等內容,通過聽聽、說說、動動熟悉歌曲的旋律,欣賞和感受歌曲,根據(jù)歌詞內容進行游戲,引導幼兒用不同的肢體動作來表現(xiàn)小老鼠的形態(tài)和動作,以及表現(xiàn)出貓和老鼠的音樂情景,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小班游戲活動課,快來看看貓和老鼠教案吧。
設計背景
音樂游戲多種多樣,有純粹在歌聲中活動的,還有純粹在樂曲聲中活動的,有些是有情節(jié)、有角色的音樂游戲,內容繁簡不一,然而小班幼兒年齡小,一切從興趣出發(fā)。興趣能誘發(fā)幼兒學習的動機,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小貓和小老鼠是幼兒非常熟悉的兩個動物形象,幼兒很喜歡,尤其是出現(xiàn)了動畫片《貓和老鼠》,孩子們更是對小老鼠的聰明、可愛形象喜歡的不得了,因此我選了這個音樂游戲《貓和老鼠》,在這個音樂游戲中,我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活動目標
1、通過聽聽、說說、動動熟悉歌曲的旋律,欣賞和感受歌曲。
2、根據(jù)歌詞內容進行游戲,引導幼兒用不同的肢體動作來表現(xiàn)小老鼠的形態(tài)和動作,以及表現(xiàn)出貓和老鼠的音樂情景。
3、在輕松愉快的音樂氛圍中,主動地參與游戲。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5、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根據(jù)歌詞內容進行游戲,表現(xiàn)出貓和老鼠的游戲情景。
難點: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老鼠的形態(tài)和動作。
活動準備
老鼠頭飾師幼每人一個,貓頭飾一個,《貓和老鼠》錄音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課前約定操:
手指游戲《小老鼠上燈臺》
二、談話導入
1、師:夜深了,靜悄悄的,大家都進入了甜甜的夢鄉(xiāng)。這時候有一只小動物偷偷的出來偷米吃,它會是誰呢?
幼:……。
2、師出示老鼠頭飾,幼兒說出名稱。
3、師:那你們能學一學老鼠偷東西時的動作是怎樣的嗎?(請個別幼兒示
范學小老鼠走小碎步的動作,其他幼兒練習小碎步。)
4、師小結:這幾只小老鼠學得真像,他們的腳步走得又輕又快,其他的小
老鼠們一起來學一學,走路的時候要踮著腳輕輕走,快快走,小心別讓貓發(fā)現(xiàn)了。
(師引導幼兒大膽的把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表現(xiàn)出來,并給與具體的肯定和鼓勵)
三、欣賞和感受音樂《貓和老鼠》
1、完整欣賞音樂
師:現(xiàn)在我們來欣賞一首歌曲,聽一聽歌曲里面有誰?
2、分段欣賞并根據(jù)歌曲內容體驗角色。
(1)欣賞音樂前半部分,提出問題。并能用動作來表現(xiàn)樂曲的輕快。
師:那歌曲里面的老鼠是怎樣偷米吃的?(引導幼兒說出并表現(xiàn)出來)
幼:瞪著小眼珠,呲著兩顆牙齒。
(2)播放歌曲前半部分,幼兒扮演老鼠角色。
(3)欣賞歌曲后半部分,提出問題。
師:歌曲里面的貓,是怎么出來捉老鼠的?
幼:……。
(4)播放歌曲后半部分,幼兒扮演貓的角色。
(5)再次欣賞音樂,引導孩子根據(jù)歌詞內容表現(xiàn)動作。
四、游戲:
貓和老鼠
1、每個孩子佩戴一個老鼠頭飾,請一名配班老師飾演貓,進行游戲。
2、請能力強孩子飾演貓,繼續(xù)游戲。
五、活動結束:
師:我們累了,一起回家休息吧。
教學反思
該活動選用了幼兒生活中感興趣的,極為喜歡的動畫片中的角色為音樂形象,而且情節(jié)簡單有趣,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動作促進音樂的理解,音樂又使幼兒愉悅,在不知不覺之中,幼兒通過動作感知音樂,積極表現(xiàn),積極參與,興奮、主動。幼兒在音樂的啟發(fā)下,充分發(fā)揮了想象力,用各自的動作方式來表現(xiàn)對音樂的理解。幼兒們由于對小老鼠的形象、動作、體態(tài)非常熟悉,所以在跟著音樂學做小老鼠時,他們的情緒高漲,每個人都在很投入地學,而且做出來的形態(tài)各異,惟妙惟肖。但是,我認為這節(jié)課在教學準備上有欠缺,應該把音樂分段錄制好,以便播放的時候不需要倒帶,這樣就可以在教學環(huán)節(jié)銜接上就更加緊湊了。聽課老師給予我很好的評價是:親和力強,教態(tài)好,可是在教師用語上還要更加精確和簡練。我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學上定制具體的方向,努力進步。
2020小班游戲教案《貓捉老鼠》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音樂中老鼠“跑、吃米、睡覺”的動作。
2、初步體驗按規(guī)則進行游戲,感受同伴游戲的快樂。
3、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1、貓、老鼠(即時貼)、音樂《貓捉老鼠》
2、課前學唱兒歌《貓捉老鼠》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天氣真好!鼠寶寶們跟媽媽一起去散步吧!”進入活動室。
二、鼓勵幼兒運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老鼠“跑、吃米、睡覺”的動作。
師:“哇!天氣這么好,出來玩的小老鼠可真不少,聽聽它們在干什么?”(播放音樂前三節(jié))
1、小老鼠跑來跑去的動作?!靶⌒±鲜笫窃趺醋呗返?”(第一節(jié)音樂)
2、小小老鼠吃米的動作。
“小小老鼠吃米是什么樣的?” 教師小結:小眼睛東張西望、輕輕地走。(第二節(jié)音樂)
3、小老鼠睡覺的動作。
“哎喲喲,吃得肚子飽飽的,真想睡一會兒,小小老鼠你們是怎樣睡的,看看哪只小老鼠睡著了?”(第三節(jié)音樂)
4、把前三節(jié)一起表演一次。
5、師:“如果被大貓發(fā)現(xiàn)了,它會跑來抓老鼠,小小老鼠要怎么辦?(躲藏)“喵”(播放第四節(jié)音樂)
三、引導幼兒按規(guī)則進行游戲。
1、請一老師扮演大貓,跟著音樂做游戲。(大貓出現(xiàn))
2、師:這次和剛才有點不同,大貓出現(xiàn)的時候,小老鼠們要快快地躲到自己的座位后面或者是桌子下面都可以,可別讓大貓抓住了。(大貓出現(xiàn))
3、“一定是我們發(fā)出的動靜太大了,所以把貓引來了,這次我們輕輕的,大貓會不會不來了呢?我們試試吧!”(大貓不出現(xiàn))
四、結束環(huán)節(jié)
師:“剛才我的鼠寶寶們動作都是輕輕的,所以大貓沒有發(fā)現(xiàn),我們可以盡情的玩耍了。和媽媽一起玩躲貓貓的游戲吧!”
2020小班游戲教案《貓和老鼠》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讓幼兒感受戰(zhàn)勝困難的喜悅心情。
2、結合幼兒鉆、爬和跑多種玩法,發(fā)展幼兒的動作的協(xié)調性、敏捷性。
3、萌發(fā)幼兒相互合作的精神。
4、培養(yǎng)幼兒與同伴之間的相互配合。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活動準備:
貓、鼠頭飾若干、糧倉一個、鼠洞二個、獨木橋、山洞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幼兒聽音樂開汽車進場地。
2、游戲前的活動準備。
3、啟發(fā)幼兒講出貓、鼠的作用及特征,交待游戲名稱及規(guī)則。
二、基本部分:
1、貓保護糧倉巡邏,鼠乘虛而入找糧吃,沒吃到。
2、在鼠媽媽的帶領下,小老鼠們乘貓巡邏時,在路上設障礙,搬來跳圈等,鼠獲得偷糧的成功。
3、貓找出失誤的原因,卸下鈴鐺,排除除路障,想辦法給鼠一個錯覺,終于抓住了老鼠,減少了糧倉的損失。
三、結束部分:
1、表揚角色扮演得好的幼兒。
2、幼兒開汽車離開場地。
大班語言游戲活動教案《夜里什么人不睡覺(1)》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讀本內容,知道哪些人在夜里不睡覺。
2、能按順序翻閱圖書,仔細觀察讀本畫面。
【活動準備】
1、一本大書、和幼兒人數(shù)一致的圖畫書。
2、書架、錄音機、音樂光盤。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讓幼兒說說夜里不睡覺的人。
提問:
1、夜晚來到的時候,我們都在做什么?
2、有沒有人在晚上不睡覺呢?
二、出示讀本,引發(fā)閱讀興趣。
(一)觀察封面,提問:畫面上有誰?她們在做什么?
(二)認識書名《夜里什么人不睡覺》
三、幼兒自主閱讀小書,初步感知圖書內容。
(一)幼兒自主閱讀小書,教師觀察并指導幼兒閱讀。
(二)提問:你從書里看到了誰夜里不睡覺?(幼兒自由說)
四、大書導讀,初步理解讀本內容。
(一)閱讀P4-9并提問:黑夜靜悄悄,真的每個人都睡了么?
(二)閱讀P10-23,引導幼兒了解夜里什么人不睡覺。
師提問:有誰在夜里不睡覺呢?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三)遮擋畫面,引導幼兒通過對比知道夜里什么人不睡覺。
提問:我們有這些美好的東西,是誰在夜里不睡覺為我們辛勤工作?
五、歸納小結,提出再次閱讀的要求。
師:看完了圖書,書中說了醫(yī)生、警察、船長……在夜里不睡覺,他們?yōu)槭裁床凰X呢?下次我們再來看看圖畫書里是怎么說的?
幼兒園手指游戲:手指睡覺
老大睡了(兩手心向上,拇指彎曲) 老二睡了(食指彎曲)。 大個子睡了(中指彎曲)。 你睡了(無名指彎曲)。 我睡了大家都睡了。(小指彎曲,同時兩手心轉向下方)。 小不點醒了(小指伸直)。 老四醒了(無名指伸直)。 大個子醒了(中指伸直)。 你醒了,我醒了(食指、拇指先后伸直)。 大家都醒了(兩手相互拍)。
小班音樂游戲找小貓
小班音樂游戲找小貓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重點難點,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教學反思等內容,能按音樂節(jié)奏合拍地做貓走路的動作,并根據(jù)歌詞內容變換動作,幼兒通過討論、交流、遷移經驗探索游戲玩法,并遵守游戲規(guī)則,有一定自控能力,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小班游戲活動課,快來看看找小貓教案吧?;顒幽繕耍?/p>
1.能按音樂節(jié)奏合拍地做貓走路的動作,并根據(jù)歌詞內容變換動作。
2.幼兒通過討論、交流、遷移經驗探索游戲玩法,并遵守游戲規(guī)則,有一定自控能力。
3.能情緒愉快地參與游戲,體驗集體游戲的快樂。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5.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學習找小貓的游戲。
活動難點:
遵守游戲規(guī)則,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會唱歌曲《找小貓》;玩過躲貓貓的游戲。
物質準備:貓媽媽的頭飾若干,小貓胸貼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律動《小貓走》進場
師:咦,你們看我是誰呀?我是貓媽媽。你們是——(貓寶寶),寶寶們——,我的寶寶在哪里?全體幼兒隨音樂學小貓走。
二、學習音樂游戲《找小貓》
1.復習歌曲《找小貓》
師:聽——這是什么歌嗎?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
2.討論游戲玩法。
(1)引導幼兒探索小貓躲的游戲規(guī)則
師:歌曲里有誰呀?(老貓、小貓)它們玩了一個什么游戲呢?怎么躲?那我們一起來躲一躲?
(2)玩游戲第一段,再次鞏固游戲規(guī)則。(幼兒坐在小椅子上玩一遍)
幼兒嘗試在唱到“找個地方躲躲好”時躲起來,知道摸到頭的寶寶,就是被媽媽找到了。
三、完整游戲《找小貓》
1.幼兒、教師分角色游戲,引導幼兒找不同的地方躲。
當媽媽問:我的小貓在哪里?時引導幼兒學說:喵喵,在這里。
幼兒說短句:我躲在××××
2.再次玩游戲,引導幼兒找空地方游戲。
要求:小貓們去躲的時候,不推不擠,要注意安全。
3.請個別幼兒扮老貓進行游戲。
教學反思:
這節(jié)《找小貓》主要以游戲的形式進行教學。作為教師的我,自始至終是以貓媽媽的身份進入游戲的,是以游戲的情景貫穿整個活動的。從活動目標上看:大多數(shù)幼兒能按音樂節(jié)奏合拍地做貓走路的動作,能在老師的提醒下遵守游戲規(guī)則,有一定自控能力,體驗到了集體游戲的快樂。但是,第二個目標達成度還不夠高。主要原因是在活動中過早的進入集體游戲的環(huán)節(jié),部分孩子對規(guī)則的掌握還不夠清晰,導致一些孩子在游戲中過于關注“躲的”情節(jié),忽略了規(guī)則的傾聽,遵守規(guī)則的意識不夠。整節(jié)活動各個環(huán)節(jié)幼兒的參與性也很強,并且能快樂地做動作,孩子們的音樂的節(jié)奏感和動作協(xié)調性都得到了提高,他們在玩中樂,玩中學,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發(fā)展。但在一些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還不夠巧妙,在一些細節(jié)上(如語言不夠精煉、小貓胸貼的利用等)把握的還不夠,對幼兒的要求還不是很到位。
小班游戲課教案《音樂貓捉老鼠》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音樂中老鼠“跑、吃米、睡覺”的動作。
2、初步體驗按規(guī)則進行游戲,感受同伴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貓、老鼠(即時貼)、音樂《貓捉老鼠》
2、課前學唱兒歌《貓捉老鼠》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天氣真好!鼠寶寶們跟媽媽一起去散步吧!”進入活動室。
二、鼓勵幼兒運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老鼠“跑、吃米、睡覺”的動作。
師:“哇!天氣這么好,出來玩的小老鼠可真不少,聽聽它們在干什么?”(播放音樂前三節(jié))
1、小老鼠跑來跑去的動作?!靶⌒±鲜笫窃趺醋呗返?”(第一節(jié)音樂)
2、小小老鼠吃米的動作。
“小小老鼠吃米是什么樣的?” 教師小結:小眼睛東張西望、輕輕地走。(第二節(jié)音樂)
3、小老鼠睡覺的動作。
“哎喲喲,吃得肚子飽飽的,真想睡一會兒,小小老鼠你們是怎樣睡的,看看哪只小老鼠睡著了?”(第三節(jié)音樂)
4、把前三節(jié)一起表演一次。
5、師:“如果被大貓發(fā)現(xiàn)了,它會跑來抓老鼠,小小老鼠要怎么辦?(躲藏)“喵”(播放第四節(jié)音樂)
三、引導幼兒按規(guī)則進行游戲。
1、請一老師扮演大貓,跟著音樂做游戲。(大貓出現(xiàn))
2、師:這次和剛才有點不同,大貓出現(xiàn)的時候,小老鼠們要快快地躲到自己的座位后面或者是桌子下面都可以,可別讓大貓抓住了。(大貓出現(xiàn))
3、“一定是我們發(fā)出的動靜太大了,所以把貓引來了,這次我們輕輕的,大貓會不會不來了呢?我們試試吧!”(大貓不出現(xiàn))
四、結束環(huán)節(jié)
師:“剛才我的鼠寶寶們動作都是輕輕的,所以大貓沒有發(fā)現(xiàn),我們可以盡情的玩耍了。和媽媽一起玩躲貓貓的游戲吧!”(東營區(qū)實驗幼兒園 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