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科學教案《花》及教學反思
發(fā)布時間:2020-10-03 幼兒園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幼兒園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品品、聽聽、玩玩了解花的用途。
2.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花的禮物,使幼兒進一步萌發(fā)愛花、護花的意識。
3.探索、發(fā)現生活中花的多樣性及特征。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1、場地布置(花仙子的花園)
2、金銀花露、玫瑰花茶、菊花茶、桂花糕、蜂蜜、花卉精油、熏香用品、干花袋、花朵裝飾品、春姑娘圖片、花朵頭箍、紙、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觀察環(huán)境,感知花的美
1.帶入場地:今天我們去花仙子的花園玩(.教案來自:教.案網),好嗎?
2.觀察環(huán)境:你們覺得花仙子的花園怎么樣?為什么漂亮?看見花你感到怎么樣?
二、觀察、品嘗、發(fā)現、感知花的用途
1.出示花的禮物:花仙子還為我們準備了許多禮物,我們一起來看看好嗎?
2.幼兒觀察、品嘗花的禮物
(1)提問:你們認識這些禮物嗎?它是怎么用的?
(2)教師和幼兒一起說說、嘗嘗、戴戴、喝喝、用用花的禮物。
3.逐個提問:這是什么?可以用來做什么?
4.小結花的用途提問:花還可以做什么?
(1)做藥Yjs21.com
(2)可以吃
(3)泡茶喝
(4)用花做好看的裝飾品。
(5)清香空氣
(6)可以美容……
三、創(chuàng)造花的藝術品
1.觀察花仙子的花朵頭箍:花仙子的禮物你喜歡嗎?我也用送點禮物給花仙子。我的頭箍是用什么做的?
2.提出創(chuàng)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禮物送給別人?后面老師準備了紙筆,請你們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禮物畫下來。等下說給大家聽,你做了什么花的禮物,準備送給誰。
3.幼兒繪畫:花的禮物
4.幼兒描述自己的創(chuàng)造。
四、情感激發(fā)你覺得花的用處多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花
教學反思:
花是同學們喜愛的植物,真實的花給人們帶來了美麗的環(huán)境,美好的心情。裝飾花卉又稱花卉圖案。圖案本身來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自然形象雖然很美,但它還不能滿足人們對美的需求,人們的生活需要用更加理想、更加超然的藝術形象進行美化,因此就有了由自然形象變?yōu)檠b飾形象的過程,也就是圖案變化。本課花卉圖案設計是在對花卉熟悉的基礎之上,對自然花卉物象的藝術加工。本課內容重點是設計應用。
這節(jié)課基本上完成了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比較合理,電教手段的運用使學生比較直觀地了解了圖案設計的過程與方法,學生學到了圖案設計的有關知識。另外,在課上發(fā)現學生創(chuàng)作不夠大膽,能夠馬上示范并指出,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作業(yè)效果較好。
不足之處:由于時間關系,教師在圖案創(chuàng)作方法的講解上還有些粗糙,學生學習得不夠深入,解決方法是讓學生帶有花卉圖案的生活用品進行小組分析討論),當時是怕學生畫不完就把這個環(huán)節(jié)去掉了,教學方法還不夠靈活多樣,師生互動不夠。
總的來說,我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還算比較滿意,今后我要多研究,更加踏實備課,爭取把課上得更好一些,使學生受益。
幼兒百科:花,具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是用來欣賞的植物的統(tǒng)稱,喜陽且耐寒,具有繁殖功能的短枝,有許多種類。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擴展閱讀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萬花筒》及教學反思
認知目標:
了解萬花筒的基本構造和影像變化的原理。
通過制作萬花筒的過程,培養(yǎng)幼兒初步具有與他人進行合作、交流的態(tài)度與能力。
通過對萬花筒圖像形成原因的探究,發(fā)展幼兒創(chuàng)造力。
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材料準備:
萬花筒展開圖、觀察圖片、塑料鏡子、小彩片、透明塑料片
萬花筒
實驗步驟:
1、如圖將圖片摳下
2、如圖將有線處折疊
3、如圖將鏡片粘貼在紙片上
4、如圖將紙片折疊成盒狀
5、將紅色塑料片剪成三角形
6、如圖粘貼在三角口處
7、如圖放置小彩片
8、如圖粘貼另一邊,觀察現象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
1、今天老師帶來一個玩具,你們知道它是什么嗎?
2、請大家都來玩玩這個萬花筒,看看你們發(fā)現了什么?萬花筒里面有些什么東西呢?(發(fā)現:許多美麗的花,萬花筒每轉一次,里面的花都不一樣)
3、這么美麗又好玩的萬花筒,它是怎樣制作的呢?讓我們一起來探索一下萬花筒的秘密吧!
(二)活動進行中
1、材料探索
(1)首先帶領孩子們一起探索一下材料的名稱和特征,如:材料的名字、顏色、形狀、材質等,并且也可以讓孩子們結合已有生活經驗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在哪里可以見到這種材料。
(2)接下來讓孩子們探索一下材料的關系和作用:我們怎樣利用這張圖片做成一個萬花筒的筒身呢?在這個實驗中鏡子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彩色的小碎片要放到什么地方呢?透明塑料片有什么作用呢?
2、幼兒自由探索,教師指導幼兒操作。
(1)制作萬花筒:把萬花筒展開圖沿虛線取下來,并按折線折好。把三面塑料鏡片用雙面膠各貼在萬花筒的展開圖的背面。(注:貼三面鏡片時,縫隙不要過大,否則會影響觀察效果)
(2)使用萬花筒看觀察圖片,看看有什么現象發(fā)生。
(3)提問:為什么我們每一次看到的效果不一樣呢?(這是因為小彩片在萬花筒里不斷移動位置,被萬花筒里的鏡子反射后,就出現了五顏六色的圖案。)
3、總結:萬花筒中,三面鏡子放在三棱柱的里面形成一個光線閉合的空間,這樣看到的物體的影像從一面鏡子反射到另外兩面鏡子上,這樣反復反射,形成了一個排列很規(guī)則、互相對稱的幾何圖案。
(三)互動課堂
下面幾種情況,哪個看到的物體數量最多?(三角形的)。
(四)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教師提問并進行作品展評
1、總結:萬花筒中,三面鏡子放在三棱柱的里面形成一個光線閉合的空間,這樣看到的物體的影像從一面鏡子反射到另外兩面鏡子上,這樣反復反射,形成了一個排列很規(guī)則、互相對稱的幾何圖案。
2、提問:書中科學知多少部分
3、作品展評:哪個小朋友的萬花筒最漂亮?
(五)總結延伸
用四面鏡可以做成萬花筒嗎?
(六)撕頁、成品、袋子帶回家。
活動反思:
讓幼兒通過觀察自己總結萬花筒里圖案的形狀和花的特征,對孩子來說是比較難的,因為萬花筒里的圖案由于鏡面的原因會產生多個連接在一起的紋樣,比較抽象,孩子是很難看出來的,因此幫助孩子進行觀讓幼兒觀察萬花筒,引導幼兒展開想象,制作萬花筒,積極主動地進行創(chuàng)造。使教學變得更加輕松和愉快。
幼兒百科:萬花筒是一種光學玩具,將有鮮艷顏色的實物放于圓筒的一端,圓筒中間放置三棱鏡,另一端用開孔的玻璃密封,由孔中看去即可觀測到對稱的美麗圖像。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凍冰花》及教學反思
材料準備:
小碗、棉線、亮光紙紙屑、水。
制作方法:
(1)在小碗中放人亮光紙紙屑,并倒?jié)M水。
(2)將棉線的一頭放入小碗中,另一頭露在碗外面。
(3)將小碗放入冰箱冷凍(如果是冬季,最好放在室外自然冷凍)。
(4)凍好后,把冰花提出來即可。
實驗操作:
(1)把凍好的冰花掛在樹枝或者陽臺上,請幼兒一起欣賞。
(2)讓幼兒到戶外把冰花放在地上拉著玩,摩擦產生的熱量會使冰融化,在地面上留下一條水痕。
指導建議:
●在制作和操作冰花的過程中,幫助幼兒體驗水遇冷凝結成冰、冰遇熱又化成水的過程。
●提醒幼兒在選擇紙屑做冰花時,要選擇不怕水的紙。
●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的大膽嘗試的精神。
●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拓展與替代:
◆鼓勵幼兒選擇各種漂亮的紙或者小玩具、花瓣等材料,將它們放入碗中凍冰花;也可以讓幼兒在水中加入各色顏料,看誰的冰花最漂亮;還可以讓幼兒選擇不同形狀的容器,凍不同形狀的冰花(球狀、三角狀等)。
◆和幼兒一起觀察冬季路面結的冰、屋檐上凍出的冰凌以及霧凇,進一步感受水遇冷結冰的現象。
科學小知識:
凍冰花的過程就是水遇冷結成冰的過程,如果我們選擇不同形狀的容器,會出現不同形狀的冰花。
霧凇,俗稱樹掛,是北方冬季可以見到的一種類似霜降的自然現象,是一種冰雪美景。它是由于空氣中溫度低于零度卻沒有凍結的霧滴隨風在樹枝等物體上不斷積聚凍結的結果,表現為白色不透明的顆粒狀結構沉積物。霧凇現象在我國北方很普遍,在南方高山地區(qū)也很常見,只要霧中有冷卻的水滴,并達到一定溫度就可形成。
活動反思:
抓住冬天這一很好的季節(jié)教育時機,和孩子們一起制作凍冰花,感受冬天氣溫的變化,探索水的形態(tài)變化與氣溫的關系。讓幼兒知道天氣不太冷的時候室外是凍不出冰花的。一個簡單的凍冰花制作給幼兒帶來了莫大的快樂。雖然凍冰花的制作過程很簡單,但由孩子親手來制作,體會制作過程的快樂這才是活動最根本的目的。
科學意圖:
學習科學有利于幼兒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發(fā)展他們的個性,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開發(fā)創(chuàng)造他們的潛能。
幼兒百科:有時,過冷卻的霧滴與透明冰層同時存在,霧滴的水分汽化,這些水汽又在玻璃狀冰層表面凝華下來,呈毛茸茸的白色結晶狀態(tài),很像霜花。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牽?;ā芳敖虒W反思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牽?;ā芳敖虒W反思”,希望精彩的內容能夠幫助到你!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牽?;ǖ纳L過程,讓幼兒發(fā)現牽?;ǖ淖兓约坝绊懫渥兓囊蛩?。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對種植活動的興趣。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對種植活動的興趣。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激發(fā)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活動準備:
種植園地、塑料杯、牽?;ǚN子、工具等。
活動過程:
活動(一)育苗
1、請幼兒觀察牽?;ǖ姆N子。討論種植牽?;ǖ姆椒ā?/p>
2、發(fā)給每個幼兒2~3粒種子,讓他們按自己的方法在塑料杯中種植牽牛花。
并將自己的名字標簽插在杯子里。然后將杯子放到陽光下或背陰處(暫不要糾正幼兒的錯誤,通過實踐,檢驗自己行為對否)。
3、教師要引導幼兒觀察種子發(fā)芽的過程。討論:為什么有的種子發(fā)了芽,有的種子不發(fā)芽?
活動(二)移植
1、請幼兒挑選較壯的小苗,移植到園地里。并在自己移植的小苗旁邊插上姓名標簽。
2、教師在適當時幫助幼兒給小苗搭上架子。并讓幼兒討論:為什么要這么做?
活動(三)管理
1、幼兒自己給牽牛花澆水、施肥,并做好觀察記錄。
2、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幼兒觀察牽?;ǖ淖兓?。
討論:
牽牛花的身體是什么樣子的?它能直立起來嗎?
牽?;ǖ娜~子是什么樣子的?它的花像什么?
牽?;ǘ荚谑裁磿r候開花?早晨、中午和晚上牽牛花有什么不同?
牽牛花凋謝以后變成什么了?花籽是什么樣子的?
活動(四)自然角
1、將收獲的牽?;ǚN子保存在玻璃瓶中,瓶上貼好畫有牽牛花的標簽,放到自然角。
2、讓幼兒把觀察日記畫冊,放到自然角展覽。
活動建議:
1、教師要創(chuàng)設條件,鼓勵幼兒主動觀察,積極探索。
2、要結合當地的物候條件,擴展種植活動的內容。
活動反思:
這篇課文上了三個課時,加上寫字。明顯,超標了。不過值!課文還是采用的隨文識字教學,朗讀訓練也比較到位,現在孩子們越來越喜歡朗讀,也知道怎樣朗讀了,心里很高興??墒菍W習的過程中總有新東西不斷的出現,這堂課就要處理一個“祈使句”的問題。首先,我請孩子們反復讀“牽?;?,請你快快長大發(fā)芽,讓王奶奶也能看到鮮花吧!”這句話,在帶著他們到現實中去體會,孩子們說到了“有禮貌”、“著急的期待”等等,有了感情的鋪墊,在告訴他們這句話是祈使句,并且再板書一句祈使句,觀察特點,總結出祈使句的模式:XXX,請你_______________吧!熟悉了句式以后,讓孩子仿寫、拓展,加深了他們對于祈使句的印象,掌握了“!”的使用方法。這個地方耗時較多,但是效果還不錯。
另一個耗時的地方就是寫字的指導。指導模式:請小老師來教,自己選字,先說結構,再說筆順、筆畫,接著觀察壓線的筆畫,最后是試著到黑板上來寫。通過孩子自主參與來提高他們在寫字環(huán)節(jié)中的興趣,效果不錯,就是費時。不是特別難的字最好不用這種方法。
幼兒百科:花卉,具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是用來欣賞的植物的統(tǒng)稱,喜陽且耐寒,具有繁殖功能的短枝,有許多種類。
關于“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牽?;ā芳敖虒W反思”的精彩內容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關注我們了解更多內容!
幼兒園科學教案《水》及教學反思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水》及教學反思”,希望精彩的內容能夠幫助到你!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水、了解水,知道水的重要性。
2、讓幼兒節(jié)約用水,珍惜水資源。
3、通過活動激發(fā)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探索和求知欲。
4、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多媒體、海綿若干、水桶、透明器皿、冰塊、桌子、金屬(小鑰匙)、小花灑、木塊
【活動難點】:
孩子們對雨水的形成過程的理解,對此教師除了有簡明的敘述講解以外,還會利用道具進行簡單的演示,形象地解釋雨水形成的循環(huán)過程。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教師組織幼兒輕松愉快地入場坐好。(音樂)
2、(播放雷電聲→雨聲)利用多媒體等道具營造夏天雷電雨時的氛圍,通過聲音刺激幼兒的聽覺感受。
3、教師提問:剛剛你們聽到了什么聲音?會想到什么?(引導幼兒說出打雷閃電的聲音、下雨的聲音)
(二)基礎部分
1、教師提問:
你聽過的雨聲是怎樣的呢?(霹靂啪啦、滴答滴答……)你們知道,雨水是怎么來的嗎?想知道嗎?
2、水的形成--觀察圖片(雨水形成循環(huán)圖)教師用語:請小朋友們一起安靜地、認真地觀察這幅圖,答案就在里面。
教師提問:告訴老師,你看到了什么?
(教師給小朋友自主觀察與思考的時間,鼓勵小朋友動腦筋、積極發(fā)言)。
教師解說:雨水是這樣形成的-太陽熱烈的照射,地上的水受熱變成了水蒸氣,飄到了高空中遇到冷的空氣變成了很多小水滴,水滴聚集在一起變成我們看見的云朵,當云朵里的小水滴越積越多,承受不了重量,就從天空中掉落下來,這就是我們看見的雨啦!你們看,就像這樣……
(1)解說:把海綿當做云朵,當云朵里的水分不多時,還很輕(讓幼兒感受海綿的重量)太陽照射下的空氣中充滿水分;
(2)給海綿注入水分,解說:當云朵中的水分聚集得越來越多的時候,就會太重,于是從天上落下來,這就是雨了。小朋友,明白了嗎?
(3)請個別小朋友體驗。
3、水的形態(tài)--冰
(1)教師用語:小朋友,水除了有液體、氣體的形態(tài),還有其它形態(tài),是什么呢?(搖動裝有冰塊的盒子,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與思考,引導幼兒說出"冰")
(2)請小朋友摸一摸冰塊,說出感覺。(冷冷的)
(3)教師用語:水一經冷凍,就變成"冰"的狀態(tài)了。
(4)提出問題:冰又怎么變成水的呢?(準備水的三態(tài),讓孩子觀察與思考)
4、水的作用教師引導:水這么奇妙,它有什么用呢?(喝、清潔、游戲等等)與幼兒談話,適當利用語言和圖片引導幼兒說出:水可以……;可以用水……。讓幼兒自主思考,作出經驗談,知道水的用處很多,我們都需要水。
教師提問:小朋友,如果沒有了水會怎樣呢?
引導幼兒說出沒有水,生物都不能生存了,水非常重要。我們要珍惜水資源,不浪費水,可以怎么做呢?(水龍頭關緊、洗菜的水可以用來澆花或者洗完衣服的水可以拖地等等)
(三)結束部分
1、水的游戲操作游戲準備:準備三個透明水罐、水、海綿、乒乓球三個游戲玩法:把小朋友平均分成三組,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音樂控制)讓每組幼兒輪流以接力的方式,用海綿吸水灌進透明水罐里,看哪組收集的水最多,乒乓球浮起最高為勝。(教師示范一次)
2、小結與提問水的用處可真多,水除了可以喝,可以用來清潔,還可以玩游戲呢!接下來老師要考考小朋友,請看清楚--演示:把金屬鑰匙和木頭放進裝有水的透明罐中,三種物體形成對比(浮、沉)。
提出問題,引起思考和探索:為什么乒乓球和木塊會浮在水面上,而鑰匙卻沉下去了呢?還有什么是能浮在水上的呢?請小朋友回家后,自己去尋找一個完整的答案,回來告訴老師。
【活動反思】:
本節(jié)課是小學三年級上第四單元中的第一課,在教學中,我首先以謎語的形式導入課題《水》,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在了解水的有關知識時,我讓學生自己寫卡片,寫出自己知道的內容,把自己寫的卡片貼到黑板上的網狀圖中,完成書中的網狀圖,這樣的設計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對粘貼自己寫的卡片很感興趣,每個人都很興奮。之后,我進行了小結,整理了學生粘貼的有關水的知識,發(fā)現學生對水的特點了解不夠,這樣很自然地導入到研究水的特點環(huán)節(jié)中來,進入探究環(huán)節(jié)--哪個口袋中是水。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用了7個黑口袋,里面分別裝了樹葉、石頭、木塊、水、牛奶、醋精7種物體,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各種觀察方法進行猜測、辨析哪個口袋里是水,問題一提出,學生的探究欲望就很高,對口袋里裝的東西很好奇,還有特別喜歡猜這種方法,符合學生好奇的心理,小組同學討論得很激烈,尤其是在猜水、牛奶和醋時,意見不太統(tǒng)一,最后才定下來,填寫在記錄單中。在小組匯報辨析結果時,我讓學生不僅說出物體名稱,還要說出辨析的依據,最后兩組同學在水和牛奶、醋的猜測結果出現了分歧,用了摸和聞的方法。由于黑口袋里還有一個密封口袋,醋味也不太明顯,另外,課前準備時,這些口袋都是放在一起的,其他口袋上也稍稍帶有醋味,很難分辨。最后,我把黑口袋全部都打開了,讓學生用眼睛看的方法,辨別出牛奶,因為它是白色的,而水和醋精是無色的。剩了兩個無色物體,這個時候學生說用聞的方法就可以辨別哪個是醋精,哪個是水了。
通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終于揭開了謎底,恍然大悟。結果兩個小組都沒有完全猜對。都發(fā)出“唉”的聲音。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表現出了極大地學習熱情,就像在游戲一樣,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給學生營造了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辨析、推理能力,教學效果較好。
幼兒百科:水,化學式為H?O,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無毒,可飲用。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被稱為人類生命的源泉。水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物質之一,是包括無機化合、人類在內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資源,也是生物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關于“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水》及教學反思”的精彩內容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關注我們了解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