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知識:你會用“好孩子”這個標簽來綁架孩子嗎?
發(fā)布時間:2020-09-19 幼兒園好孩子說課稿 教育孩子筆記 中班孩子教育筆記原本我們在家,是從來不用“好孩子”、“乖孩子”這樣的說法的,所以之前也沒留意這方面,直到前陣子被同一小區(qū)的奶奶這樣說過幾次,我才發(fā)現(xiàn)在這個說法上,我是非常有態(tài)度的。
前一陣下雨多,院里有一些積水的水潭,關于能不能踩水玩,奶奶始終和我意見不一致,所以就變成我?guī)Р脊舷聵峭鏁r,布瓜可以踩水,奶奶帶布瓜下樓玩時,踩水就可能會被阻止,也可能會被允許(主要看布瓜抗爭的激烈程度)。那天奶奶帶布瓜下樓玩,一幫小孩子中,唯獨布瓜踩水,估計奶奶也是壓力大(總有好心的奶奶們來說不該讓孩子踩水),所以布瓜玩了一會兒之后,奶奶不讓繼續(xù)玩了。布瓜當然會生氣大哭,哭鬧間,另一個孩子的奶奶也加入了哄他的隊伍。據(jù)奶奶事后跟我說,“**奶奶還挺會哄孩子的,她跟布瓜說了說,布瓜就真的不哭了,也點頭答應不再玩水了。”我就好奇這位奶奶是怎么跟布瓜說的。奶奶答“她說玩水的不是好孩子了。后來問布瓜你還踩水嗎,布瓜就搖頭表示不再踩水了。”聽到這話,我總覺得哪里怪怪的,不是很舒服和服氣,但當時沒反應過來具體原因。直到奶奶第二天也開始活學活用“好孩子”這個概念,我才猛然醒悟過來。
奶奶覺得,用“做某某事了就不是好孩子了”或者“做某某事了才是好孩子”這樣的提法,效果挺好,因為這么一說,娃娃就愿意聽大人的指令,更加配合。但在我看來,這樣的說法也許當時有效,但本質卻是道德綁架和潛在脅迫。換句話說,如果這件事孩子沒做到父母要求的,是不是就是“壞孩子”了?當孩子開始能聽懂“好”和“壞”,但是又沒有足夠多的思辨能力意識到“一件事不能決定一個人的本性”,這種好孩子壞孩子的提法,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的。
又或者,等孩子大一點,學會舉一反三了,會不會因為爸爸媽媽奶奶某件事沒有依他的,而說出“不陪我玩ipad就不是好爸爸”、“不讓我吃雪糕就不是好奶奶”這樣的話?假如有孩子這么說,父母很有可能覺得可笑,就一件事就變壞人啦?可是,這樣的句式不正是好孩子句式嗎?這不正是父母自己教給孩子的溝通方式嗎?
因為做某件事或者不做某件事,就給一個人定性好壞,聽起來很不合理,可是我們在跟孩子這么說時,正是在用一件具體的事情來給孩子整個人貼了個標簽,這個標簽叫“好孩子”或者“壞孩子”。而且很有可能,在很多大人傳遞給孩子的觀念里,還有進一步的觀念——“你當好孩子,我就喜歡你,接納你;你當壞孩子,我就不喜歡你了?!闭f白了,是大人在利用孩子對自己的依戀,去脅迫孩子順從。
寫到這里,我想起心理咨詢里,很多成年人的困擾,深挖下去,都藏著“如果我不夠好,我就會被討厭”、“如果我不夠好,就會被拋棄”這樣的觀念。所以當看到孩子那么小,父母用“好孩子”來作為教育技巧,我就有些不忿,也會有些擔心,這樣教育的孩子,或許很聽話,或許今后學習成績好,工作成就高,但是,作為一個人,他會有多愛自己?他對自己的要求里,有多少是出于自己,多少是出于外界旁人的期望和要求?他的內心,有多少“怕自己不夠好”的恐懼?
另一方面,在這種“教誨”下,孩子當場給出的承諾,到底有多大可信程度,恐怕父母們心里也都清楚,這無形中,又是在誘導孩子說謊——因為這樣的場合下,不管孩子內心怎么想,都必須口頭保證,“以后如何如何”,而一旦口頭承諾,父母們就好像贏得了勝利。這樣的模式,就是在告訴孩子,口頭認錯加承諾就可以取悅父母了。至于以后的行為,誰知道呢?
在小區(qū)里,沒有機會跟其他奶奶說這么多道理,只能在家跟奶奶耐心說明。如果一件事做得不對,那么我們需要并且只需要很清楚明確的告訴孩子,哪里做得不對,什么樣的行為是不對的、不被允許的,有必要的時候可以通過后續(xù)規(guī)則來進一步約束孩子的行為,比如布瓜亂丟食物,這時候我會抓住他的手,直接告訴他,這樣做不對,不可以。不想吃的東西可以留在餐盤上,如果繼續(xù)亂丟食物就不能吃了。有時候說了也不管用,布瓜有時候會繼續(xù)丟,我就會讓他立刻下餐椅,結束吃飯,這一頓飯不再給任何食物。
希望“好孩子”這樣的道德綁架永遠不要再出現(xiàn)在我們家,希望更多的父母能不再用各種標簽綁架孩子。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育兒知識:上小學,你和孩子準備好了嗎?
上小學,對孩子來說,是角色的轉換與挑戰(zhàn);對家長來說,是新的旅程與體驗。讓孩子走得更快,還是走得更遠?這個全新的開始,你和孩子準備好了嗎?
孩子是否為上小學做好準備?先來做個小調查吧!
小調查
1. 是否能照顧好自己,如根據(jù)冷熱穿脫衣服?
2. 是否能按要求準備好物品,如按要求準備文具?
3. 是否能管理好自己的東西、收拾玩具?
4. 是否敢在老師和同伴面前發(fā)表意見?
5. 遇到不懂的問題,是否能承認并主動請求幫助?
6. 進入陌生的環(huán)境后是否能適應?
7. 是否能與同伴愉快相處,主動結交新朋友?
8. 做事情時,是否能集中注意力?
9. 是否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做完事情,不拖拉?
10. 交代的任務是否能聽懂并準確執(zhí)行?
如果答案中有5個以上的“否”,那說明孩子還沒完全準備好。不過家長也不用過于緊張。從幼兒園到小學,因為教育階段、課程設置等不同,孩子剛入小學時出現(xiàn)不適應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
這些不適應的問題多數(shù)集中在學習方式和行為習慣上,如孩子規(guī)則差、自理能力弱、主動性差、習慣差,這些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也許家長得先問問自己:你是不是一個大包干家長——過度包辦,孩子較少有機會嘗試力所能及的事情?你是不是對孩子有過高的期望——甚至直接預習小學教材,提前學習小學內容?還是你完全放任自流,聽之任之,當一個什么都不管的“甩手掌柜”?
不少家長覺得讓孩子提前學些拼音、算術、英語等學科知識,能讓孩子進入小學后學得輕松些。這混淆了幼兒園與小學銜接的關鍵點。其實,小學更看重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如能否耐心傾聽他人說話、能否注意力集中地持續(xù)做一件事、是否能合理安排時間、是否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見到師長是否有禮貌……這些品質和素質,將直接影響孩子今后學習的質量,也是孩子今后長足發(fā)展的基礎。
家長,可以做些什么?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孩子的成長是連續(xù)的歷程,同樣,能力的提高需要日積月累。沒有一個孩子是完美的,能百分之百達到所有要求。作為家長,要承認并允許自己是不完美的家長,當孩子達不到要求時請不要急躁,有時候等待可能是最好的方法。
培養(yǎng)社會適應能力
關鍵詞:生活習慣
★生活有條理。如作息有規(guī)律,按時起床、睡覺。
★生活能自理,自己的事自己做。如能夠自己洗臉刷牙,起床后自己穿好事先準備好的衣物,按要求準備好每天應帶的物品,鞋、書包等能放在固定的地方。
關鍵詞:文明習慣
★行為舉止文明。能主動與人打招呼,懂得運用禮貌用語,如“謝謝”“對不起”等。理解學校集體生活的常規(guī)并能遵守,愛護公物。
★遇事大膽主動。會和其他孩子和睦相處,能合群,有事愿意向老師尋求幫助;敢在老師、同伴、客人面前發(fā)表意見或提出問題。
關鍵詞:學習習慣
★對學習有興趣。對新事物有興趣,喜歡探究,好奇好問。認真觀察和傾聽,喜歡嘗試。做事專注、堅持,對學習成果有滿足感。
★有任務意識。能認真完成布置的任務,如取報紙、分筷子。
★有規(guī)則意識。做事認真,注意力集中,每天能堅持20分鐘專心做一件事情。能遵守游戲規(guī)則、生活規(guī)則、學習規(guī)則,如乘手扶電梯靠右站,看電影不喧嘩,下棋、打牌守規(guī)則,過馬路走人行橫道。
培養(yǎng)學習適應能力
關鍵詞:空間方位知覺
訓練小游戲:辨認以自己身體為中心的方位。
例:桌子在你的哪一邊?辨認以某個物體為中心的方位。
例:你在桌子的哪一邊?
關鍵詞:觀察分析能力
訓練小游戲
例:將月歷上的幾個日期遮住,說說少了哪些數(shù)字。
例:雞和鴨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
關鍵詞:語言理解能力
訓練小游戲
例:“這里有十塊小石頭”“小尹在樹蔭下乘涼”,讓孩子做語音聽辨游戲,找出語音相同的詞。
例:早晨、中午、下午、下雪,哪個與其他三個不同,為什么?
例:給出打亂順序的幾張圖,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理解為圖片排序,并編一個故事
你會教育孩子嗎?
為什么現(xiàn)在那么多父母為孩子的婚事、工作殫精竭慮?為什么現(xiàn)在那么多孩子逆反甚至忤逆父母呢?答案很簡單,問題出在了教育上!因為某些原因,我們的教育存在著一些缺陷,我們很少能看到如何讓孩子面對挫折、面對仕途、面對婚姻家庭方面的教育,所以現(xiàn)在很多孩子遇到問題茫然失措,比如:工作不順利我該如何應對?夫妻之間的矛盾怎么處理?如此等等,很多時候,不能怨孩子,因為從小就沒有人真正的去教他們這些,再加上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很多孩子在生活、事業(yè)、婚姻等方面都欠缺足夠的應對能力。今天楊老師就和朋友們談談這個問題,也想問問年輕的父母們,你們真的會教育自己的孩子嗎?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個人出生之后其五行氣場就已經(jīng)定型了,都有著自己的喜、忌、生、克,如果孩子在一個適宜于自己的命理環(huán)境、風水環(huán)境中成長,命理存在的缺陷得以補救,有利的需要能夠得以生旺,能夠揚長補短,那么這個孩子的成長就是正常的。但是由于一些做父母的過多的用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刻意的改變孩子的成長軌跡,“精心”為孩子打造了一個并不適宜的成長環(huán)境,卻反而導致了孩子的性情、性格等方面出現(xiàn)扭曲,最終與父母的意愿背道而馳,甚至給自己和父母帶來災禍。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經(jīng)常能聽到這樣一句話: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是不是這樣呢?其實不然,有的孩子身弱,生性膽小,缺乏自信,往往會表現(xiàn)的怯懦或沒有主見,這樣的孩子家長就應該是多多鼓勵,多多表揚,樹立其信心,培養(yǎng)和提升孩子的自信。但是有的孩子本身就是自主性特別強,凡事喜歡自己拿主意,甚至個性特別張揚獨特,這樣的孩子如果夸贊太多,往往會導致其驕縱張狂、盲目自信、固執(zhí)己見甚至嚴重逆反。由此例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教育培養(yǎng)孩子,并非一定要采取某種固定的套路和模式,而應該因人施教,因人而異。
這些年,楊老師處理過很多各種各樣的孩子教育方面的案例,深知“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的內涵,但是,我仍舊對很多父母的“愛心”持不贊成的態(tài)度??鬃犹岢?,人有三知可以立世,知禮、知命、知言。我想,這非常值得我們借鑒。如果我們了解了孩子的命理、了解了孩子的發(fā)展趨勢和方向,知曉哪些對孩子是有利的,哪些對孩子是不利的,那么在教育和培養(yǎng)中就會少走很多彎路。
就像有的父母不斷的嘗試讓孩子去學音樂,不成了再去學舞蹈,再去學美術,再去學……一事無成百不堪,一轉眼孩子長大,還有的父母讓孩子一年又一年的考公務員,結果進入仕途卻如籠中鳥,直到工作也沒有搞清楚孩子適合做什么,喜歡什么,能做什么,但是我們這些做父母的,又有幾個人能完整的回答這些問題呢?我想,這樣的父母的確是“可憐”的。在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孩子在父母的意志下走入了彎路,驀然回首兩相傷。
楊老師是研究命理和風水學的,因此就從專業(yè)的角度來給朋友們一些建議:
1、要了解孩子的命理。這也就是我們說的“知命”,應該了解孩子的五行喜忌,了解孩子的性情特點,了解如何去抑制孩子的短處,如何補救孩子的缺陷,了解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了解孩子今后人生的發(fā)展方向和趨勢,作為父母如果掌握了這些,那么在教育和培養(yǎng)孩子的過程就會非常明確而有針對性。比如孩子的性情急躁易怒,那么從小就要有意識的訓練和傳授一些修身養(yǎng)性的方式方法。
2、給孩子打造適宜的成長環(huán)境。這里包含有兩點,一是周邊的人際環(huán)境,一個是周邊的物質環(huán)境。人對人的影響無疑是很大的,特別是對于孩子來說,要分清哪些人對孩子會有壞的影響,哪些人能對孩子產(chǎn)生積極的促進。古有“孟母三遷”,其實就是說明了周邊人際環(huán)境對孩子的成長的重要性。再有就是風水環(huán)境,并非物質條件充足就好,最重要的是適合孩子,在適宜的環(huán)境氣場里,孩子生活的心情舒暢,學習也會事半功倍,這些在之前的文章中有過不少的描述,朋友們可以參考。
這里不妨給家長朋友們留幾個小問題,就算是對你們做父母是否合格的一個小測試吧。
1、你知道孩子喜歡什么顏色嗎?孩子喜歡自己的名字嗎?
2、你知道孩子喜歡與什么樣的人一起玩嗎?
3、你知道孩子頭朝哪個方向睡覺最安穩(wěn)踏實嗎?
4、你的孩子在春、夏、秋、冬哪個季節(jié)最活躍,哪個季節(jié)最低沉?
5、你的孩子在同齡人中人緣好嗎?孩子在別的同齡人眼中是什么樣的?
6、你們最不欣賞孩子性情中的哪一點?
相關的問題會有很多,這只是舉出的其中幾個,但是我想有不少做父母的會忽略這些問題,而恰恰這些就是孩子的命理的外在表現(xiàn)和對外部環(huán)境的真實反映。最后我希望父母們都能認真的思考和分析,究竟自己的孩子應該如何去教育和培養(yǎng),才能讓孩子成長與生活的平安、快樂、幸福。
五月育兒知識:你了解孩子的磨蹭嗎?
五月育兒知識:你了解孩子的磨蹭嗎?
無論你是老師或者是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時候你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也許就是“快點!快點!”可是往往你會發(fā)現(xiàn),大人越催,孩子的動作越慢,而導致自己的情緒也變得焦慮,那怎么才能讓孩子做到自覺不磨蹭呢?
慢與磨蹭的區(qū)別,當我們面對孩子的時候,我們先要了解孩子究竟是慢還是磨蹭以及背后的原因,然后再對癥下藥。
慢:有的孩子可能天生動作比較慢,有的性格使然,也有的孩子可能是因為缺乏自信所以動作慢等等。
拖拉:會做的但是拖著不肯去做,或者故意阻礙和有意拖拉。
造成磨蹭的原因
作為幼兒園老師,大家肯定深有體會,在每個班級里會有那么幾個“小尾巴”,做任何事情都是磨磨蹭蹭,需要老師不斷地去提醒及督促,那你們知道是什么導致孩子的磨蹭嗎?
1、時間概念模糊
孩子對于時間的概念比較模糊,年齡越小的孩子對時間的概念越模糊。
2、天生動作較慢
一個班級里孩子的性格各異,有一些孩子做事速度很快,也有一些孩子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慢,這其實是與孩子的性格有關。
3、注意力易分散
孩子注意力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旁邊有好玩的事就會讓他忘記正在做的事。
4、動作發(fā)展較慢
孩子年齡越小,神經(jīng)肌肉活動越不協(xié)調,動作的不熟練導致了做事緩慢。
特別是在運動活動中,孩子的動作與他們運動的時間有著直接明顯的聯(lián)系,相信大家都深有體會吧!
5、大人不斷催促
如果在孩子做前一件事時就催促他趕緊做下一件事,孩子的注意力會被分散,甚至因緊張而不知道做什么,把在進行中的事情都無法做好。
6、內心缺乏信心
有的孩子在做事情時缺乏足夠的自信心,他總是擔心自己做不好,怕自己出錯,所以做起事情來也是瞻前顧后的,速度自然就快不了,然而越是擔心、越害怕,孩子的動作也就越慢。
7、幼兒不感興趣
有的孩子之所以磨蹭,是對大人要求的事沒興趣,由于無法直接抗拒,所以故意磨磨蹭蹭表達不滿。
教孩子識字你準備好了嗎?
字是孩子學習的基礎,是生活交流的根本。識字能開發(fā)孩子的智力,促進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孩子通過看字形可以訓練注意力、觀察力;通過聽音、讀字可以訓練聽覺、記憶力;通過對字義的理解,可以發(fā)展想像力和思維能力;通過閱讀可以培養(yǎng)口語表達能力。
那么,怎樣教孩子識字呢?可以通過以下各種方法進行。
1、以物識字:當孩子認識物體時,同時教他認識表示這個物體的字。
2、以動作、表情識字:當孩子出現(xiàn)某種動作或表情時,可教他相應的字。如:走、跑、推、開、看、笑、哭等。
3、以字代字:當孩子學習一個字時,可同時學習與這個字相關的字。如學“上”教“下”,學“冷”教“熱”等。
4、給孩子講故事、念兒歌的過程中教孩子識字。
5、唱歌、散步、看電視的過程中教孩子認字。
6、識字游戲:通過配對游戲等方法讓孩子找字、認字。
7、教孩子識字的方法:比如字形記憶,通過字的偏旁部首來記憶;字義記憶,根據(jù)字的含義歸類記憶。
在教孩子識字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識字興趣,避免填鴨式教育。
2、循序漸進,由簡單到復雜。
3、運用看、聽、讀、動手等多種途徑教孩子識字。
4、及時復習學過的字。
5、在教的過程中要盡量用普通話,切忌用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