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給孩子適宜的愛——《虎媽貓爸》給我們的家庭教育啟示

發(fā)布時間:2020-08-08 家庭教育 幼兒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心得

前一段時間播出的電視連續(xù)劇《虎媽貓爸》,引發(fā)全民熱議:“我們到底是該做虎媽還是貓爸?我們到底應(yīng)該怎樣去教育孩子?”其實,觀眾對電視劇的關(guān)注,對此類話題的熱議,也反映出了在孩子教育問題中的困惑與迷茫。

電視劇很有意思,一個家庭,一個孩子,幾個大人,他們的教養(yǎng)方式很不一樣。比如說趙薇扮演的虎媽,她一向提倡“精英式教育”,因為她堅信“無奮斗不人生,現(xiàn)在輕松,就等于將來后悔”?!柏埌帧辟〈鬄椴扇〉氖恰翱鞓窞橹鳎瑹o為而治”教育策略。“獅子”外公信奉嚴師出高徒,他把自己認為正確的教育強加給孩子,把孩子當做一部精密的機器,在運轉(zhuǎn)的過程中,不希望有任何偏差。“狐貍”奶奶覺得女孩子就要富養(yǎng)

,總是盡力滿足孩子的任何需求,幫孫女完成媽媽布置的事情。

我們不能說一定是哪一種教養(yǎng)方式最不可取或者是最有效,因為孩子都是不一樣的。但是透過電視劇情節(jié),我們可以看到劇中人物的教養(yǎng)方式折射出的現(xiàn)實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到底有哪些問題呢?其實主要是四個方面:過高期待、過度放任、過分控制和過度保護。

過高期待

先來說說這個過高期待。什么是過高期待呢?其實剛才一開始提到的虎媽的教育,就是這一類型。她就期望孩子成為精英?;屗u了房子和車子只為換一套學區(qū)房,讓孩子進一個好的學校。很多家長認為,一旦孩子進了好的學校,美好的人生就開始了。但她沒有關(guān)注到孩子自身的興趣和天賦,沒有正確認識什么才是對孩子的成長最有價值的,而是盲目地去幫助孩子尋求所謂的發(fā)展?;撕芏嗟臅r間和精力、財力,去擠壓孩子本該快樂豐富的童年生活。

★興趣班的跟風

我們可以回憶一下,周六早上,還是能看見很多行色匆匆的家長和孩子,他們沒有休息,繼續(xù)在去各種補習班.興趣班的路上。很多家長希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匆妱e人學什么,我們也要學什么。孩子童年里也會有一個陰影,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媽媽總會說,別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你怎么怎么。很多比較讓孩子們很無奈。

★幼小銜接的搶跑

還有很多家長,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各種鋪墊準備,學認字啊,學拼音啊,學算術(shù)啊,生怕孩子到了小學不適應(yīng),會落后。以前我去家訪的時候,家長會很熱情的向我介紹:我家寶寶在寫數(shù)字,我家寶寶在學拼音,快,背首唐詩給老師聽聽!這些都是家長對孩子期待過高導致的搶跑現(xiàn)象,希望孩子不要落后,甚至比別人學得更多,發(fā)展更快。有的家長會說:“現(xiàn)在辛苦點,以后就省力點!”其實,這種過高期待帶給孩子的,有可能是學習興趣的喪失。他學的是不是自己想學的東西?他學的方式是不是符合她的年齡特點?孩子都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要求他們往一個方向走,而是要看看他們想往哪里走,能往哪里走?什么時候走合適?有期待,有規(guī)劃是好事,但是我們家長要做到了解尊重自己的孩子,理智的解讀學習,承擔起責任。

首先,要了解和理解自己的孩子。很多家長在做事情的時候,是看別人,沒有聽聽自己孩子的想法,沒有看看自己孩子的情況。我的孩子喜歡干什么?家長應(yīng)該是最清楚的。有這么一句話叫:“不要逼兔子學游泳?!笨鬃右舱f過,因材施教。每一片樹葉都是不一樣的。家長要學會正確認識自己的孩子,有效的讓孩子揚長避短,開發(fā)他的優(yōu)勢和潛能,充分實現(xiàn)自我價值。孩子是腳,教育是鞋,教育要適合我們的孩子。

其次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爸爸、媽媽,我愛你們——家庭教育隨感


當“愛的教育”在我們幼兒園遍地開花時,我們的家長朋友們也感受到了這份濃濃的愛意,并在家庭教育中滲透著、引領(lǐng)著,寫下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以下就是我班一位家長寫的“育女心得”,與大家共同分享。

我們常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寶寶的成長離不開爸爸媽媽的言傳身教。小小的他們耳濡目染,默默地感受著家人的溫情,模仿著家人的言行。

當我給寶寶89歲高齡的曾祖母洗臉洗腳時,寶寶靜靜地站在我的身邊,不時用稚嫩的小手為曾祖母拉拉起皺的衣角,拍拍她身上的灰塵。我知道父母的行為在這個時候就是“教育”,無聲勝有聲啊!回到家之后,她居然拿來了一個空水盆,仰起她可愛的臉蛋笑著說:“媽媽,寶寶幫你洗腳?!闭f完纏著我要來幫我脫鞋襪,學著先前的我,有模有樣地幫我洗起了腳。

有說有笑,那么快樂。呀,一個4歲不到的孩子,在她幼小的心靈里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她那么的純真,那么的稚嫩,那天使般的話語讓我的內(nèi)心在飄著小雪的日子里,仿佛涌進了一股溫泉。我的寶寶在長大。

下雨天,母女倆乘著三輪車高高興興地往家的方向趕。到了呂公橋上,眼看著車夫吃力地上坡,寶寶突然停止了她優(yōu)美動聽的“我愛我的幼兒園”的歌唱,轉(zhuǎn)過頭來告訴我:“媽媽,我們下車吧!”

“為什么呀?”

“你看,老爺爺騎車這么累,我們下車他會不累的?!睂殞氈蓺獾男∧樕贤嘎吨笕税阏?jīng)。

“噢!”我欣然同意。

我的寶寶,你長大了,你懂得關(guān)心、照顧別人了。

想想以前,每當爸爸要離開平湖幾天的時候,總會告訴她:“寶寶,爸爸不在家的日子里,你要照顧好媽媽。不要頑皮噢!”這時候的她,總是又蹦又跳地叫著:“爸爸,你放心,我知道啦!SEEYOU~”

在家中,每晚睡前,寶寶總會吻一下我們的臉,有時會說:“爸爸媽媽,我愛你們!”然后聽著故事慢慢地進入了夢鄉(xiāng)。我們平時也經(jīng)常將“你好”“謝謝”“要我?guī)兔帷薄啊边@些話掛在嘴邊,每當寶寶幫我們撿起掉落在地上的書本時,我們總會說聲“謝謝!”

這些不經(jīng)意間的對話總是在不知不覺間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的孩子。而我的孩子也正在用她的成長告訴著我們她的懂事、她的乖巧。雖然我們能做的有限,但是我們只要把能做的做好,用最好的自己去做一個四歲孩子的父母,讓她可以很驕傲地跟大家說:我愛我的爸爸媽媽。

育兒觀念:給孩子適宜的愛


育兒觀念:給孩子適宜的愛現(xiàn)在的孩子一出生就有一大群人呵護著,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所有的愛于一身。由此可見,現(xiàn)在的小孩有多么的幸福。每次我都會開玩笑的說:我現(xiàn)在有去兒童公園玩,有去游樂園玩,有去哪里旅游,都是沾我女兒的光呀!正因為有如此之多的愛,作為家長,我們更應(yīng)該把握好這個愛的尺度,不應(yīng)該給孩子過分的愛,過分的愛那就是溺愛。當然無論是適宜的愛還是過分的愛那將都會對孩子的人生造成重大的影響。

作為兩個孩子的父母,經(jīng)過幾年的育兒經(jīng)歷,談?wù)勔韵聨c心得體會:

一.不僅要把握愛的尺度,還要保證不偏愛哪個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兩姐弟吵架那是經(jīng)常的事情,比如回家坐在車里面,姐姐喜歡站中間,那么弟弟也會搶著站在那里,這時就會發(fā)生沖突了,對此我們可能會采取以下幾種方法:1、讓兩姐弟輪流著站;2、跟姐姐商量,平時你站的時間多,弟弟不怎么站,讓弟弟站一會吧;3、把弟弟抱起往窗外看,讓他關(guān)注別的事物;4、兩姐弟一前一后的站著。無論從哪種角度來思考,我們都想盡量保證不偏私任何一方。對于孩子來講,大人的一舉一動都看在眼里,如果偏向一方,另一方就會想爸爸媽媽不喜歡我,這樣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傷害。

二.給孩子自由的空間。孩子在幼兒時期,對周圍的一切都很新鮮,想法也很新穎,所以我們不應(yīng)該限制他們的一舉一動。就如畫畫一樣,讓孩子自由的發(fā)揮,不要按部就班的畫,這樣反而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當然這個自由的空間也是相對的,孩子不知道哪個對他們是安全的,是正確的,所以在這過程中家長還需要一定程度的引導。

三.自己能做的事情盡量讓他們嘗試著自己做。在家里簡單的衣服可以試著讓孩子自己穿,簡單的洗漱可以讓孩子自己洗,簡單的整理可以讓孩子自己整……盡量試著自己動手做起來,到最后穿的不對、洗的不好,整的不好,家長再去改善。這樣對孩子的動手能力,對孩子在學校里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是有幫助的。

四.家長應(yīng)該將好的一面表現(xiàn)給孩子。幼兒時期的孩子很會模仿別人。我的女兒看媽媽穿著裙子,她就會說:他*的裙子好漂亮,我也要買一條這樣的裙子;聽著媽媽穿的高跟鞋的響聲,她就會說:媽媽我也要穿高跟鞋。連我那兩周歲不到的兒子都經(jīng)??唇憬阍趺醋鏊驮趺醋觥R陨系姆N種說明家長在孩子面前的表現(xiàn),孩子都看在眼里,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潛移默化著他們的人生,因此請不要把自己壞的一面表現(xiàn)給孩子。

總而言之,孩子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肯定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對此我們應(yīng)該對好的事情加以肯定,對不好的事情及時幫助改正。幼兒時期的孩子還小,我們家長應(yīng)該正確的指引和教育自己的孩子。每位家長都愛自己的孩子,可是對孩子的愛不能沒有限度、沒有條件、沒有前提,所以請選擇有助于孩子成長的愛。

家長發(fā)言稿:給孩子適宜的愛


家長發(fā)言稿:給孩子適宜的愛

xx年5月20日上午,近日來難得的一個好天氣,陽光明媚,晴空萬里,。一大早,學前一班的教室里就擠滿了興高采烈的學生和家長。

今天,學前班開展“給孩子適宜的愛”家長開放課活動,作為孩子的家長大家都想看看孩子在學前班里的表現(xiàn),我也懷著同樣一份認真的心態(tài)來參加此項活動。

首先,感覺的是老師的辛苦。曲老師從頭到尾,讓整個活動井然有序的進行,孩子們太小,他們對紀律的理解還不是很到位,課堂任務(wù)的順利完成,幾乎全靠曲老師耐心、細致有效的引導,真的太不容易了。

通過孩子們的“我愛詩歌”、“創(chuàng)意閱讀”、“走進童話故事”、“古詩背誦”、經(jīng)典童話故事表演、兒歌、成語接龍等表演,培養(yǎng)了孩子的表達能力,品味了國學經(jīng)典,啟迪了幼兒心智,放飛了孩子們的藝術(shù)夢想,增進了孩子感受美、欣賞美、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看到學校為孩子們購置了一些新的體育活動設(shè)施,使孩子們室內(nèi)室外相結(jié)合,每天都能做操鍛煉身體,孩子們的鉆、跑、跳、投、拍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使孩子們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

一年來,使我深深地感到孩子在老師的幫助教育下,進步成長的太快了,孩子們每一步成長和進步都是老師辛勤勞動的成果。在此,我由衷地說一聲,曲老師“您辛苦了”

英國教育方式給我們的啟示


大家都知道,英國出紳士,有風度的民風和他們實行的教育方式是分不開的。英國人普遍認為,對孩子的溺愛和嬌寵是孩子獨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礙。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適應(yīng)社會的需要,獨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須從小就培養(yǎng)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讓他們學會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如果孩子日后不能像其他人一樣適應(yīng)社會,作為父母就沒能盡到教育的職責。

道德不靠教導

英國中小學校里的道德教育不叫道德教育,而稱“個人的社會健康教育”,或稱“社會化過程”。目的是讓他們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自律以融入社會,成為社會的一分子。核心道德觀念有四:尊重生命、公平、誠實、守信。

英國人還有個觀念,即“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導的”。它體現(xiàn)在英國中小學的道德教育里,那就是不要求孩子們?nèi)ニ烙浻脖车赖聹蕜t,但是,要求孩子們從心靈深處、從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倫理道德。

小孩不是白紙

我們小時候背毛主席語錄:“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焙髞?,大家以為小孩子也跟白紙一樣,大人教什么,小孩子將來就長成什么樣子。一位英國朋友說,西方人過去也有“白紙”論。認為小孩子都是“TABULARASA”(即空白狀態(tài)),但現(xiàn)在科學研究已經(jīng)證明,孩子來到這個世上,先天就已經(jīng)部分地繼承了父母的脾氣、性格等心理基因,因此,“白紙論”是把事情過分簡單化的觀點。

誠實不是孤立的品德

英國學校一般不設(shè)專門的道德教育課,但開設(shè)包括佛教和道教在內(nèi)的各種世界主要宗教信仰課供選修。這門課被認為是對孩子品德和良知培養(yǎng)十分重要的一門課。

不僅如此,多數(shù)英國學校每周都組織班級討論,選取一些學校里或者社會上發(fā)生的事情,讓孩子們發(fā)表看法,共同討論,自己去領(lǐng)悟和判斷對錯與是非。集體游戲也是一種重要方式,讓孩子懂得顧及與體諒別人,懂得如何與同伴合作。英國學校還普遍鼓勵孩子飼養(yǎng)小動物,組織學生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為慈善組織募捐及參加其他公益或環(huán)保活動,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和社會交往能力。在英國教育工作者看來,誠實不是一種孤立的品德,而是與自重和尊重別人,與對生命和大自然的愛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

花錢“培養(yǎng)”孩子頑皮

我們小時候,父母總是以某個孩子從來不出去亂跑為榜樣來教育我們。可是在英國,孩子們永遠頑皮或者說父母是花錢培養(yǎng)他們頑皮。每個周末都有活動,不是到某個朋友家吃飯(往往是全家一起去,父母輩的聊天,孩子輩的玩耍),就是有某個小朋友的生日派對,或者是去游泳、踢球??傊畈欢嗑褪歉改负秃⒆拥幕尤?,很少呆在家里看電視之類的。

英國的家庭教育

鼓勵孩子自己進餐。孩子長到一周歲至一周歲半時,開始喜歡自己用湯匙喝湯吃菜。絕大多數(shù)英國家長認為,孩子想自己進食,標志著一種對“人格獨立”的向往,完全應(yīng)給予積極鼓勵。

杜絕偏食、挑食。英國人普遍認為,一個人偏食、挑食的壞習慣多是幼兒時期家長遷就造成的,因而他們特別重視幼兒時期的偏食、挑食情況,如幼兒一個勁兒地只吃某種菜而對其他菜不屑一顧時,家長往往會把此菜收起來。他們還認為,餐桌上對孩子的遷就,不僅會影響孩子攝入全面、充分的營養(yǎng),而且會使孩子養(yǎng)成任性、自私、難以自控等人見人厭的性格。

原來,英國家庭素有“把餐桌當成課堂”的傳統(tǒng),從孩子上餐桌起,家長就開始對其進行有形或無形的“進餐教育”了。

育兒觀念:家長如何給孩子適宜的愛


育兒觀念:家長如何給孩子適宜的愛

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說起愛孩子,每個家長都會滔滔不絕地講述自己是如何如何愛孩子。其實不然,怎樣愛孩子不僅是個方法問題更是一門藝術(shù)。也許有的家長聽了此話不屑一顧:“愛孩子嘛,這是連老母雞都會的事兒,還有什么學問和藝術(shù)啊?!币灿懈改笗Щ竺H唬骸拔夷敲磹酆⒆樱瑸槭裁催€打動不了孩子的心呢?”

事實上,愛孩子并非像老母雞護小雞那么簡單,但也不是想像中的那么深不可測,關(guān)鍵在于我們是否懂得愛和是否會愛。

?原因與分析

第一,從家長角度分析:大人們工作忙,掙錢忙,沒有時間管教孩子,平時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少。即使和孩子在一起,也很少主動與孩子溝通、交流,以為只要管孩子吃飽、穿暖,要什么給什么就可以了。根本沒有想過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如案例一)。

家長平時太忙,無暇顧及孩子,但有時靜下心來想想又愧欠孩子,家長們常用的辦法是“愛不夠,錢來湊”,有時孩子要什么給什么,把孩子寵壞了。

家長在愛孩子方面有如下誤區(qū):

誤區(qū)一、惟有“讀書高”。這是家長最普遍的心態(tài)。有位家長和我說:“我認為孩子的惟一任務(wù)就是讀書,只要書讀好了,什么家務(wù)事都不用他做?!钡聦嵡∏∠喾矗议L越是有這樣的想法,結(jié)果是許多孩子書也沒有讀好,家務(wù)事更沒有做好。

誤區(qū)二、惟有“開心好”。現(xiàn)在大多是獨生子女,經(jīng)濟負擔不重,部分年輕家長只圖自己愜意,不想花太多心思和精力去管教孩子,覺得只要讓孩子開心就好,所以孩子提出的要求只要不是太過分,盡量滿足孩子。一位孩子尚在讀幼兒園的家長說:“如今只有一個孩子,寵點嬌點也算不了什么。孩子愛干什么就讓他干什么。我們也懶得給他做規(guī)矩,自己樂得省心。因為一給孩子做規(guī)矩他就不開心,我們心也煩,所以想想也犯不著?!?/p>

還有的年輕家長,由于種種原因,干脆把孩子丟給老人教養(yǎng)。結(jié)果是這些孩子長大后有部分不會尊重別人,沒有好的生活習慣,自由散漫,“大錯不犯,小錯不斷”。

誤區(qū)三、惟有“攀比強”?,F(xiàn)在家庭生活條件日益向好,部分家長助長了社會上一些攀比之風。有位家長的觀點帶有一定的普遍性,他說:“我自己小時候家里窮,沒有條件讀書,所以文化水平低,為此吃了不少苦。我發(fā)誓不能再讓孩子走我這條路了,所以我覺得只要別的孩子有的東西,自己的孩子也不能少?!本褪菓阎@種心態(tài),一些家長有什么名牌或高檔玩具就買什么。結(jié)果是滿足了家長的虛榮心和好勝心,但是不是符合孩子的心愿卻不得而知。

第二,從孩子的角度分析:

1、從孩子具有冒險心理的角度講:

幼兒時期,是最富于幻想,最具有冒險精神的時期。初生牛犢不怕虎,在各種媒介的影響下,幼兒喜歡模仿,尋去刺激,只想找點新鮮好玩的事干干,干完了自認為所謂的“大事”,卻不知道已經(jīng)觸犯了錯?;蛘哒f,即使知道自己犯了錯也無所謂,因為他們認為反正有父母可以靠。

2、從孩子的自我意識角度講:

幼兒時期正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時期,他們往往只體會自己的感覺,不顧別人的感受,表達自己的觀點往往不假思索,沖口而出,很容易傷害他人。不易體會到父母對他無私的愛,以及為這些愛所付出的心血。

有位家長感嘆道:“我們父母盡心照顧自己孩子的生活,送孩子上學,接孩子回家,琢磨孩子的愛好,有時說話也加倍小心,但不知什么時候你就上了他所謂的“自尊”,他就誤解了你,你對他的好就像是在害他一樣。你嚴厲一些他就拒絕和你溝通,你對他的好像是在害他一樣。你嚴厲一些他就拒絕和你溝通,你對他放松一些就上網(wǎng)沒完,真是的,做父母難呀……”

?方法與建議

父母對孩子的教養(yǎng)不是花最多的時間、最大的精力去順應(yīng)孩子,去關(guān)注孩子。而是花有效的時間、有價值的精力去幫助孩子盡快建立起良好的生活、學習等方面的習慣,培養(yǎng)其獨立生活的能力,讓孩子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

1、讓孩子體驗挫折

現(xiàn)在城里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即使在農(nóng)村,最多也只有兩個孩子,所以,每個孩子都是家里的寶貝,受到全家人的呵護。尤其是和祖輩同住或請祖輩幫助帶孩子的人家,更是呵護有加,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有個孩子曾和我說:“從小全家都護著我,我提什么要求他們幾乎都能滿足。如果不能馬上滿足我的要求,我就學孫悟空大鬧一通,他們拿我沒辦法,最后還是得滿足我?!比绱艘粊?,孩子的私心不斷膨脹,變得霸道無理取鬧起來。

還有,現(xiàn)在不少孩子有一種“輸不起”的心態(tài)。比如孩子受不得半點委屈,如果在學校被老師批評了,或讓同學嘲笑了,他都會長時間不開心,回家就對大人發(fā)脾氣。此時大人應(yīng)好好與孩子溝通和共情,談自己小時候同樣遇到過此類事件,并教育他該如何對待。要不然無原則哄著他和讓著他,不想讓他體驗挫折,長此以往,寵壞孩子,到頭來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應(yīng)該讓孩子體驗一些挫折,使孩子懂得在人生的道路上并非事事一帆風順,碰到困難和問題不要逃避,要敢于面對,用于解決。讓孩子明白有許多人生經(jīng)歷每個人必須要自己面對,別人是無法替代的。

2、愛在心里要有“度”。

愛在心里要有“度”,是讓我們做家長的要懂得如何愛。下面就說幾個事例。

①把愛藏起一半。這是一位懂得怎樣愛孩子的母親所講的意味深長的話,很精彩。對孩子“要把愛藏起一半”,意即要求父母親學會節(jié)制地愛、理智地愛。如果父母為了疼孩子,從孩子小時起就什么事兒都由父母包辦代替,什么時候都不想松手放開,那么一旦孩子大了,離開了父母,到那時父母的愛將會鞭長莫及,最后受害吃苦的還是孩子。

②將愛寓于無聲。在與孩子情感交流時,親吻、握手、撫摸、擁抱以及目光接觸等都是溝通方式。這些動作看起來似乎不值一提,但對那些需要慰藉和鼓勵的孩子來說卻彌足珍貴。

生活中,做父母的應(yīng)學會并善于運用這樣“無聲勝有聲”的愛的語言,讓它們?nèi)〈詈⒆觽冾^疼的嘮叨和訓斥。

③“硬”心腸的背后是什么?許多父母都有這樣一個想法:只要孩子讀書好、成績好,能考上大學,什么事都不需要孩子做,自己再苦再累也值。我認為這句話本身并沒錯,但遺憾的是,家長這種良苦用心未必都能見效?,F(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孩子書沒有讀好,事也沒有做好。

3、讓孩子學會獨立

常聽到許多家長不時發(fā)出感嘆:“別看我兒子長得比他爸還高,可還真是個小孩,什么事都不懂,也不會體諒父母。我在他那個年齡,都已獨立地工作了,現(xiàn)在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獨立?”“是呀,甭說我女兒都讀高二了,除了任性,遇事一點主見也沒有,還都依賴著我們”。為什么孩子依賴性那么強,缺少獨立主見?

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可從小事做起。比如孩子的房間從小就要讓他學會自己整理;孩子上學有時忘記帶文具什么的,不要給他送去,讓他自己跑回家拿。這樣他才會長記性,而且能養(yǎng)成不依賴他人不責怪別人的好習慣。

4、不刻意“塑造”孩子,就是較好的教育和愛護。

記得溫家寶總理曾說過:“孩子需要的不是貴重的玩具,不是鮮花,也不是蛋糕,他們需要的是一個活潑的童年。”

①為孩子提供一個相對自由的心理空間。只有當父母不想過多地控制孩子和不刻意地“塑造”孩子時,孩子才有一個相對自由的心理空間,孩子才有可能發(fā)揮自己的長處。

②給孩子一個發(fā)泄情緒、表達不滿的通道。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因為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所以孩子的負性情緒往往是不由自主地向父母發(fā)泄。此時的家長若要把他的“勢頭”壓下去是最簡單的方法,但也是最差勁的做法。比較好的做法是暫時以不和孩子爭辯的方式“示弱”,讓他發(fā)泄,表達他的不滿。等他的“激烈言辭”過后,找個適當?shù)臅r機和他談心和溝通,讓他自己認識到剛才的行為舉止有什么不妥之處,這樣孩子才會慢慢成熟起來。

③幫助孩子意識到自己在家中的責任。當孩子學習有進步的時候,或當孩子回家后自覺完成作業(yè)的時候,及時表揚他。并告訴他:“爸爸媽媽做好自己的工作,你讀好自己的書,每個人都做好自己該做的事,也就為我們的家盡到了責任,那我們的家就是個幸福的家?!焙⒆勇犃诉@番話,他會感到自己和大人一樣在為這個家“出力”,在盡到自己的責任,心里理會感到高興,有一種被肯定、被信任的感覺。此后“讀好自己的書”就會變成孩子的一種自覺的行為加以強化。請思想,它的效果能代替家長多少叮嚀和嘮叨啊。

育兒觀念:如何給孩子適宜的愛


育兒觀念:如何給孩子適宜的愛

愛孩子是動物的本能,這種本能也讓人類得以生存繁衍。但人類不同于動物,社會化程度更高,如何給孩子適宜的愛,怎樣愛孩子才能夠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思想、能感受、會選擇、有責任的獨立的人,這需要家長的智慧,即愛是一種能力。

一、我愛你,是因為“你就是你”

通過親子關(guān)系的建立,情感的表達,行為的體現(xiàn),讓孩子確信“我有天生被愛的資本”,不是因為我表現(xiàn)更好,或者成績更優(yōu)秀而得到了更多的愛?;蛘撸绻冶憩F(xiàn)不好,我得到的愛就要被收回。那么,這份愛于孩子而言,就是一種不安全感的起源。他得到愛的同時,也是恐懼的,因為他知道這份愛隨時會離他而去。

我們可以通過言語和非言語的交流,讓孩子確信他是值得擁有愛的,我們愛的是他本身,而且這份愛不是一種威脅。經(jīng)常抱抱孩子,孩子缺抱比缺鈣更嚴重。他可以通過愛的心理感受,去確認他在別人心理的存在,同時賦予自己獨一無二存在的價值。這份愛會帶給他一種天生的自信和力量,讓他相信愛,同時也擁有真正愛別人的能力。

二、愛是無條件的接納

接納,甚至比付出,更加不容易。

我們有真的完全接納過孩子嗎?難道,我們不是一味地想要去控制我們的孩子嗎?這份以愛為名的控制背后,其實是我們的恐懼,我們的擔心,我們的以為。

我們恐懼,孩子沒有我們的管教,會失控;我們擔心,孩子的未來;我們以為,我們可以通過控制,去改變孩子。

但是,我們真的接納過真實的孩子嗎?可能,我們內(nèi)心只是更能接納正常的孩子的行為吧!

接納真實的孩子很難,根源于我們不能和自身的不完美和諧共處。但是,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我們身為父母當然也是不完美的。我們在改變、在突破不完美之前,首先應(yīng)該深深的接納自身的不完美,而不是壓抑起來,因為那本身就是我們無法回避的自己。同時,也正是因為這些不完美,引領(lǐng)我們遇見完美的自己。

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接納這份真實。盡管,我們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別人家的小孩”,但請帶著這份欣賞,去觀察、去傾聽、如理解這個真實的存在。

我們也許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孩子對我們的愛真的是無條件的。他對于父母沒有選擇權(quán),并且無條件地接納家庭的所有情緒。但孩子給我們一個重新體驗生命的機會,通過參與他的生命成長,也讓我們反思自我成長的問題。所以,我們要感恩生命。

三、愛是有界限的

有界限的愛,是一種負責任的愛,也是親子之愛的本質(zhì)。

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建立一種親密關(guān)系,但親子之愛不同,它是一種分離之愛,是一種距離之愛。教育孩子的過程,是要不斷去學習和體會分離的過程。

在分離的過程中,也是孩子逐步形成自我,擁有自由之人格和獨立之思想的過程。并且,這種分離越健康,孩子也會越獨立,就越擁有更確信的安全感和信任。

基于這種分離的本質(zhì),我們也要學會去尊重孩子被分離后的獨立的人格。尊重孩子的領(lǐng)域界限、身體界限、主權(quán)界限和情緒界限。允許孩子去嘗試種種的不好,去犯錯。知識可以經(jīng)由別人傳授而得到,而人生智慧必須靠體驗才能獲得。

四、愛是不含誘惑的深情和沒有敵意的堅決

如何深愛你?用不含誘惑的深情;如何拒絕你?用沒有敵意的堅決?!薄睦韺W家科胡特創(chuàng)造了這兩個充滿詩意的語句。前者即,我愛就愛了,無條件地愛,也不會誘惑產(chǎn)生一個讓你需要我的境況。后者即,我不答應(yīng)你時,我態(tài)度堅決,但毫無敵意,不會說你無價值。敵意與誘惑,都會讓孩子迷失自己的心靈。對于孩子的需求,這兩句話表達了最有力也是最溫暖的關(guān)系。

我們用沒有敵意的堅決和不帶誘惑的深情,將愛以干凈通達的方式傳遞給孩子,不以愛之名戕害孩子的真誠、自由、尊嚴和信任;不以增加的優(yōu)勢地位索取心靈資源;不以自己的權(quán)勢侵入別人的心理空間;不以“為你服務(wù)”的名義索要“為我服務(wù)”;不讓人負有如蛆附骨的心靈債務(wù)。

我們應(yīng)該堅持內(nèi)心的堅定,愛孩子的同時放棄交換和功利,進入“沒有敵意的堅決和不帶誘惑的深情”的情感世界。這是我們每個人小時候最為需要的,也是現(xiàn)在最為迫切的。

家園共育:如何讓爸爸更愛和孩子玩?給媽媽們的建議


父親在孩子成長中所應(yīng)有的作用和位置是不可或缺的,但經(jīng)常會發(fā)生媽媽忙得手忙腳亂,爸爸卻在一旁玩手機,叫到幫忙還理直氣壯地:我不是很懂,只會越幫越忙啦!

我們解決不了全社會性的角色缺失現(xiàn)象,但我們可以給一些也許媽媽們一些可以用到的建議:為了讓爸爸更愛陪寶寶玩,你不要做什么,你可以做什么。

不要做什么

第一條就是:不要再轉(zhuǎn)那些責備爸爸的文章,也不要再轉(zhuǎn)那些如何教爸爸去做爸爸的文章。

因為他還沒進入角色

雖然因人而異,但總體來說爸爸進入角色狀態(tài)的時間,會遠遠落后于媽媽。雖然世上的確有電視里那種一聽到老婆懷孕就激動的痛哭流涕的超級爸爸,但男同胞如果能從孩子哇哇落地時體會到自己當?shù)?,就相當?shù)夭诲e。

爸爸同孩子的關(guān)系是從出生之后開始慢慢搭建起來的。等到孩子開始能和爸爸用眼神手勢聲音進行互動,這種關(guān)系才會更容易被爸爸接受。

所以轉(zhuǎn)發(fā)文章的作用更可能只是加重了抵觸心理。

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家長都明白了在孩子成長和學習階段,如果給予太大的壓力,拔苗助長之類的,反而可能起到反作用。成人也是一樣,無論是在工作生活上,正面的鼓勵,寬松的環(huán)境,合理的期待,都比責難和壓力要有意義多。這就是為什么轉(zhuǎn)發(fā)“如何做爸爸”的相關(guān)文章給自己家的爸爸,非但不會激起爸爸的“檢討心”,反而可以很有效地抹殺他的熱情了。

另外一個殺手锏,是我們從小最熟悉的好朋友,叫做“別人家的**”。這種方法對教育孩子不好,同樣這對爸爸的成長也不好。我們沒有辦法全面地了解別人家庭親子之間的真實情況,這樣的比較連公平都談不上,更不要說有什么效果了。

可以做什么

可以做什么很簡單,就是“自由尊重信任”。聽著很虛假,但這是現(xiàn)代社會人際交往最核心但是最難把握的關(guān)系,在媽媽——爸爸——孩子之間的關(guān)系上也是如此,“多陪孩子”不等于“按你的要求想法多陪孩子”。

孩子最好的成長環(huán)境,是來自爸爸和媽媽雙方共同的教養(yǎng)。兩種親子關(guān)系,從不同的角度給孩子帶來更完整和平衡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說白了,孩子需要一個爸爸和一個媽媽,而不是兩個媽媽,或者是“媽媽和她的跟班”。

“自由”表示給爸爸們自己有權(quán)利選擇如何陪孩子玩。爸爸和媽媽陪孩子玩的方法可能完全不同,對媽媽來說,“陪孩子玩”重要在于“陪孩子”,所以只要和孩子玩就好了,再低齡再幼稚的玩具游戲都能樂在其中。

爸爸則可能受不了這樣,因為“陪孩子玩”重要的是在于“玩”,如果玩得毫無興趣,這件事就很難日常堅持了。所以應(yīng)該鼓勵爸爸去用自己的玩法,自己喜歡的玩具來和孩子一起玩。

“尊重”意味著理解和允許育兒中產(chǎn)生的分歧。比如有些家里媽媽注意安全,爸爸則喜歡冒險,喜歡一些危險指數(shù)較高的游戲。又比如孩子一生病受傷一些媽媽就容易著急害怕,爸爸則可能覺得“這算什么”。這樣的不同沒有對錯好壞之分,也不代表誰更愛孩子。這只是一種個性的差異而已。

“信任”則是需要給爸爸更多的支持,即便這種支持需要你擔驚受怕一些。比如當爸爸自告奮勇想自己帶孩子去游樂場甚至逛街,即便你擔心他會照顧不好孩子,也請忍住不去喝止“如果丟了怎么辦”或者“你又不懂怎么照顧,就在沙發(fā)上玩就好了?!狈駝t90%的爸爸可能都會產(chǎn)生 “你到底是要不要我多陪孩子啊”的指令沖突。

當然,每個家庭情況都不一樣,我們的建議肯定僅僅對某一些家庭的情況有用。比如一些爸爸本身仍然還是一個愛玩的孩子,這的確需要媽媽們用更多的內(nèi)心來等待和鼓勵爸爸自己的成長。

這可能辛苦一些,但“有童心、好玩和有趣”在中國人中,是會讓人一輩子受益的稀少屬性,請好好珍惜和使用這樣的爸爸哦。

育兒觀念:尊重孩子,給孩子適宜的愛


孩子是家庭的未來,父母也是孩子的永遠的老師,愛孩子是天下所有父母的本能,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愛,這種愛把握適度,對孩子的成長起著積極地助推作用,將對其終身發(fā)展起著有益的影響。那么怎樣給孩子適度的愛,讓孩子能感受和理解你對他的愛呢。隨著全國學前教育《3-6歲兒童發(fā)展指南》宣傳月的到來,讓我們一起學習,重溫,反思“愛”的教育,把脈“愛”的溫度。

在如今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對愛的理解各不相同,有的父母覺得愛孩子就是處處呵護孩子,把孩子當成“小皇帝”“小公主”來養(yǎng),什么都給孩子最好的。有的父母覺得愛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給孩子報了各種培訓班,在家還輔導孩子練習寫字、認字給孩子充分的知識技能儲備,還會拿自家的孩子與其他孩子比較,生怕孩子會落在別的孩子后面。也有的父母覺得愛他就是給他吃飽喝足,由著他好了。這些都是出自父母良苦用心的愛,但是這樣的愛給孩子帶了什么呢?過多的幫助,呵護,讓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離開成人就變得焦慮不安。過多的學習任務(wù),早早地剝奪了孩子的童真,剝奪了孩子探索發(fā)現(xiàn)世界的機會,過于放縱,孩子,唯我獨尊,情感缺失。。。。。。

由此可見,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更是卓越的智慧,只有尊重孩子給孩子適度的愛,才能讓孩子在愛的體驗中獲得情感,態(tài)度和習慣的多元發(fā)展。

1、愛孩子請尊重孩子的興趣與想法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成人要用平等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個孩子,尊重他們的想法。這樣才能獲得孩子的信任,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在家庭中,孩子的想法會很多,家長要善于做一個傾聽者,肯定給孩子積極的想法,并鼓勵孩子付諸行動。在孩子感受被關(guān)注的時候他會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2、愛孩子請適度放手

孩子的學習經(jīng)驗不是在成人的說教實現(xiàn)的,更不是成人的幫助能替代的。孩子的學習經(jīng)驗是在不斷的體驗與自我建構(gòu)中積累的。因此,愛孩子請家長要適度放手,做一個有心的旁觀者、支持者,用心地去發(fā)現(xiàn)孩子在學習中的一些困難,建構(gòu)的新經(jīng)驗等。并適度地給予指導和鼓勵,幫助孩子去感受自我學習的樂趣,形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

3、愛孩子請給予孩子空間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個孩子的發(fā)展速度都是不同的,每個孩子的學習需要一個過程,父母要善于發(fā)現(xiàn)自己孩子的特點和興趣所在,并給與鼓勵和支持,給孩子適度的空間。切不可拿其他孩子的優(yōu)點與自己孩子的弱點進行比較。更不可將自己的理想強加給孩子。

最后,讓我們一起用讓我們用耐心、愛心和智慧,陪著蝸牛散步去!

相關(guān)推薦

  • 爸爸、媽媽,我愛你們——家庭教育隨感 當“愛的教育”在我們幼兒園遍地開花時,我們的家長朋友們也感受到了這份濃濃的愛意,并在家庭教育中滲透著、引領(lǐng)著,寫下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以下就是我班一位家長寫的“育女心得”,與大家共同分享。 我們常說家...
    2020-10-27 閱讀全文
  • 育兒觀念:給孩子適宜的愛 育兒觀念:給孩子適宜的愛現(xiàn)在的孩子一出生就有一大群人呵護著,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所有的愛于一身。由此可見,現(xiàn)在的小孩有多么的幸福。每次我都會開玩笑的說:我現(xiàn)在有去兒童公園玩,有去游樂園玩,有...
    2020-10-10 閱讀全文
  • 家長發(fā)言稿:給孩子適宜的愛 家長發(fā)言稿:給孩子適宜的愛 xx年5月20日上午,近日來難得的一個好天氣,陽光明媚,晴空萬里,。一大早,學前一班的教室里就擠滿了興高采烈的學生和家長。 今天,學前班開展“給孩子適宜的愛”家長開放課活動...
    2020-10-10 閱讀全文
  • 英國教育方式給我們的啟示 大家都知道,英國出紳士,有風度的民風和他們實行的教育方式是分不開的。英國人普遍認為,對孩子的溺愛和嬌寵是孩子獨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礙。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適應(yīng)社會的需要,獨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須從小就培養(yǎng)他...
    2021-04-05 閱讀全文
  • 教育隨筆:給孩子適宜的愛——愛很簡單 最近電視劇《虎媽貓爸》的重播,再度引發(fā)了以幼兒的教育為中心的熱論,劇中的小主人公茜茜的生活經(jīng)歷生動的表現(xiàn)出了在當今社會中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過度保護、過于放任、過高期待、過分控制、過分溺愛,忽視孩...
    2021-05-06 閱讀全文

當“愛的教育”在我們幼兒園遍地開花時,我們的家長朋友們也感受到了這份濃濃的愛意,并在家庭教育中滲透著、引領(lǐng)著,寫下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以下就是我班一位家長寫的“育女心得”,與大家共同分享。 我們常說家...

2020-10-27 閱讀全文

育兒觀念:給孩子適宜的愛現(xiàn)在的孩子一出生就有一大群人呵護著,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所有的愛于一身。由此可見,現(xiàn)在的小孩有多么的幸福。每次我都會開玩笑的說:我現(xiàn)在有去兒童公園玩,有去游樂園玩,有...

2020-10-10 閱讀全文

家長發(fā)言稿:給孩子適宜的愛 xx年5月20日上午,近日來難得的一個好天氣,陽光明媚,晴空萬里,。一大早,學前一班的教室里就擠滿了興高采烈的學生和家長。 今天,學前班開展“給孩子適宜的愛”家長開放課活動...

2020-10-10 閱讀全文

大家都知道,英國出紳士,有風度的民風和他們實行的教育方式是分不開的。英國人普遍認為,對孩子的溺愛和嬌寵是孩子獨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礙。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適應(yīng)社會的需要,獨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須從小就培養(yǎng)他...

2021-04-05 閱讀全文

最近電視劇《虎媽貓爸》的重播,再度引發(fā)了以幼兒的教育為中心的熱論,劇中的小主人公茜茜的生活經(jīng)歷生動的表現(xiàn)出了在當今社會中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過度保護、過于放任、過高期待、過分控制、過分溺愛,忽視孩...

2021-05-06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