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觀念:教孩子做一個善良的人
發(fā)布時間:2020-08-03 幼兒一個具體的活動設計方案 設計一個幼兒園教學活動方案 開學一個月幼兒園工作總結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善良的情感沒有在童年形成,那么無論什么時候你也培養(yǎng)不出這種感情來。因為人的這種真摯的感情的形成,是與最初接觸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對祖國的語言最細膩之處的體驗和感受聯(lián)系在一起的。??
雨果也曾說過,善良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幾乎優(yōu)于偉大的人。?
在我們幾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中,善良無疑是一種重要的美德,講究與人為善、樂善好施。但現(xiàn)在,這種品質無疑也正在慢慢消失。在這個人心浮躁、追求物欲的年代,善良成了?傻子?的代名詞,所有的家長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成為"傻子"?,所以,從小就教育孩子"不能吃虧",也正是如此,孩子之間一些無關緊要的打鬧變成了家長之間的戰(zhàn)爭,而"吃虧是福"也變成了一句廢話、一個謬論。
曾經做過一個兼職,一個車展專門為帶著孩子參加活動的家長布置了一個溫馨的兒童游樂室,里邊有各種各樣的玩具供孩子們玩耍,家長也可以趁機休息或者去試駕,而我就在這里帶著孩子們一起玩。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免費開放的地方,家長們的表現(xiàn)真的是讓我驚訝萬分!
記憶最深的事情有兩個:(范文資源網 ZY185.coM)
1、游樂室里專門為孩子提供了海洋球池,很多孩子在里邊玩,打打鬧鬧的,有點小磕磕碰碰是在所難免的,況且海洋球質地柔軟并不存在會把孩子打傷的問題,有個孩子拿球扔的時候不小心打到了另一個孩子,距離并不遠,我也肯定,一個球的重量再加上這一點的距離并不會給那個“被打”的孩子造成多大的傷痛,然而“被打”孩子的父母卻不依不饒,非讓自己的孩子還回來,孩子拿著媽媽遞過來的球,手足無措,這時候“打人”孩子的家長也不愿意了,兩個家長就吵起來了……
2、游樂室里為孩子們準備了沙畫,孩子們可以在里邊畫畫,畫完的可以帶走,許多家長說在這不方便畫,跟我們工作人員要材料回家畫,拗不過他們,就改成每個孩子發(fā)一個,后來碰見了一個家長,讓我發(fā)現(xiàn),這是世界還真是無奇不有,她領著一個孩子來的,孩子的手里已經發(fā)過一個了,但是那個家長一直胡攪蠻纏讓我再給她兩個,我說一個孩子只能有一個,你家孩子已經有了,就不能再給了,她就說,別的孩子怎么都有好幾個,為什么就不能給我?一邊說著一邊指著我,那個野蠻啊,看的我還挺害怕,然后自己就去裝材料的箱子里邊拿,真是無語了啊,中國人貪小便宜這個毛病啥時候能改啊……
其實我們在生活當中,這種事情也是隨處可見的,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有這樣的父母,孩子的善良從何而來?如果一個世界沒有了寬容和謙讓,那將是多么可怕!
我們呼吁:教我們的孩子做個善良的人吧,多一些善良,多一些謙讓,多一些寬容,多一些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會更加和諧,世界也不再冷漠!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育兒心得:做一個善良的好孩子
育兒心得:做一個善良的好孩子
要說我的育兒心得真的沒什么,大家都初為人母,一切都得摸索。寶寶一天天長大,我也和她一起慢慢成熟,怎樣理解孩子,學習探索教育培養(yǎng)孩子的方法,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點點是一個脾氣很倔的孩子,但又是一個“吃軟不吃硬”的乖孩子,你越對她兇,她就越哭鬧得厲害,你要是蹲下來好好和她說,反而會乖乖聽話,懂事的讓我們吃驚,跟小大人一樣。所以我經常和她互換角色,讓她來當我的姐姐甚至媽媽,她會一一告訴我這個要這么做,那個不可以這樣做,之后她也就慢慢改掉了平時不好的習慣,而我達到了預先的目的,感覺何樂而不為呢?
孩子的性格也不是先天的,后天的培養(yǎng)很重要,點點雖然有脾氣,但很爽直,我不喜歡孩子像個牛皮糖那樣粘。她就是哭也不會很長時間,在她沒完沒了的時候,我們就采用轉移的方式,比如她吵著要去哪兒哪兒玩耍,或者買什么什么玩具的時候,我會突然說“哎呀,昨天爸爸買的那個玩具怎么不見了?”她就馬上不鬧而是去把那個玩具找不出,還說“你看呀,不是在這嗎?”早上孩子往往會賴床,特別是冬天,閉著眼睛縮在被窩里不肯起來,我就拿了一樣東西,在她耳邊說“看看這是什么呀?”“你知道嗎,今天親公給你買了什么好吃的嗎?”她馬上就清醒過來,呵呵,還屢試不爽呢。但有時候也會很無理取鬧,這個時候什么大道理都不管用,那就不理她,把她晾一邊,全家人步調一致,她會哭到東哭到西,然后有個“好人”就站出來,跟她講道理,這個時候她馬上止住哭鬧,還一個勁的說“妹妹乖,妹妹不哭了”我們全家就馬上會意的笑起來。孩子還小,我們的教育都是正面的,從來不恐嚇她,說什么大灰狼來啦,妖魔鬼怪來吃寶寶啦,也從來不把孩子關到黑房子里。不能給孩子稚嫩的心靈留下陰影。老師經常表揚她的小手很巧,我們大人當然很受用,可這也是她每每把家里搞的一團糟后才出的結果,讓她收拾干凈,必是不愿意的,只有說我們一起來比賽看看誰收拾的最干凈哦!她才會跟上了發(fā)條的機器人一樣興奮的干起來。孩子從小就好學好動,最會模仿大人的樣子,看到我們搞衛(wèi)生,她就搶著抹桌子掃地,看到她拿了餐巾紙沾了水到處擦,盡管有的時候反而弄臟了,可是看到她認真快樂的樣子,我們就都開心了!我們全家還常常跟她一起互動,比如她帶上圍兜,拿了鍋碗瓢盆做飯,還煞有介事的來問這個“你想吃什么菜”,那個“你想吃什么菜”,我們都認真的說“我要吃蛋炒飯”,“我要吃清蒸魚”,于是她就說好的,馬上做。一會就端上來給大家吃,我們就裝作吃的津津有味的樣子,還不住的夸獎說“真好吃,真香”,她馬上咯咯地笑個不停。
孩子是一張白紙,什么好什么不好,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對他們來說沒有一點概念。剛到學校什么都不懂,老師發(fā)紅花,她扔掉,因為她不喜歡,有的小朋友做了不對的事,老師為了教育大家,讓他們站到上面給大家講什么是不對的,可她會跟他們一起站到上面,這個時候就配合老師對孩子進行耐心的教育,結合在家的表現(xiàn),她也喜歡玩水,比如把好多器皿在水龍頭上沖洗,一來把身上的衣服都弄濕了,二來還浪費了水,我們就跟她說衣服濕了要咳嗽,浪費水是錯的,結合南方干旱的事,給她講南方的小朋友因為沒有水而不能洗澡啦等等,讓她懂得要節(jié)約用水?,F(xiàn)在她還經常給我們大家發(fā)小貼紙呢,邊發(fā)邊說誰表現(xiàn)好就發(fā)小貼紙給她,我們全家都是她教育的對象呢。
孩子從小就有虛榮心,喜歡爭第一。開始的時候她看到自己不能得第一了就賴皮,一定要我們等她讓她,有時候干脆哭鬧,這時我就教育她:第一是要自己努力爭取的,而不是要大家讓給你,在學校里也是一樣的,其他小朋友得第一,那是人家的本領大,你要得第一就要跟人家競爭,得到第一是很光榮的,別人得第一你也該為朋友高興。慢慢的她懂了,再也不會因為沒有得到第一而哭鬧了。
因為身體的原因,我們還是會慣著她一點,看著她咳嗽咳的喘不過氣來我們都會很心疼,可是醫(yī)生不讓吃甜的,我們就和她說等身體好了吃,結果到超市看看這個甜的,那個又是甜的,說怎么都是甜的呀,討厭死了!我聽了又好笑又憐惜,希望她早早地把身體養(yǎng)好,做一個健康的寶寶!
點點超喜歡跳舞,說的具體一點就是扭屁股,每次都讓我打開手機里的音樂,然后讓我們坐好,她就開始舞起來了。其實從她六個月的時候就開始對音樂有感覺了,總能抓住節(jié)拍,扭的很歡,而且是自編自演,而我們只需要當她的觀眾就行了,結束了還要鞠躬致謝呢。有時還要唱上一段,雖然有的歌詞唱不全,但我們都笑著給她鼓掌,所以她就更喜歡舞蹈了吧,而我們全家也一致決定要她去學拉丁舞,絕對不埋沒她的這個小天分。
其實,我并沒有要她有多聰明、多能干,順其自然,告訴她生活的常識、做人的道理,我覺得就夠了。幼兒園是孩子最快樂的地方,是孩子的天堂,是最先感知的大家庭,讓他們有節(jié)制的玩耍,認知,讓他們知道尊老愛幼、親切待人、友愛同學、關心別人,做一個善良的好孩子,首先是做人,其次是學習,身心都健康這就足夠了。
和寶寶在一起,自己常常也會變成小小孩,甚至一家人都會變成小小孩,親婆常笑稱全家都要變弱智了。我們用她的心感受這個世界、解讀這個世界,親愛的寶寶,希望你健康成長,這是我們每個家庭的希望,也是全社會的希望!
育兒觀念:善良需要從小培養(yǎng)
育兒觀念:善良需要從小培養(yǎng)
學習內容:善良需要從小培養(yǎng),您做的如何呢?(參考P169)
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在歲月的摸爬滾打中,如果不加以培養(yǎng)孩子的善良品格,那么孩子們的善良就會隨著時間而慢慢消耗殆盡。爸媽們想要培養(yǎng)孩子的善良品格,可不是一件易事。到底爸媽該怎么做呢?
我不是上海人,所以對于上海人總說“外地人----”我覺得很不公平,家里爺爺奶奶也會總說外地人怎么怎么不好,為此我很生氣,但又無法改變老人的想法,我只能教育女兒,希望女兒能夠正確認識“外地人”,能夠善待外地人。于是我會和她聊來滬人員都為上海做了些什么事情,我們會一起設想“如果沒有外地人會怎樣”女兒會說:“沒有他們我們的房子沒有人蓋,沒有他們我們就沒有買早飯的地方,沒有他們我們家的房子就沒有人租,沒有他們就沒有更多的人為我們服務”在這個過程中,女兒還會去告訴她奶奶,讓她奶奶給租我們家房子的人便宜點。而且平時我?guī)畠撼鋈ヂ糜?,都會告訴她每個人到了不是自己家鄉(xiāng)的地方都算是“外地人“,所以女兒還是有正確的觀念。
有的時候,在外面看見有乞討的,我也會給女兒幾塊錢,讓她獻上自己的愛心。有很多家長說他們都是騙子,但是誰又能保證他們一定是騙子呢?也許幾塊錢卻能幫助別人,所以女兒每每看到殘疾的人都會說:“媽媽,我眼淚都要出來了?!蔽铱吹搅伺畠旱纳屏?。
孩子們都喜歡模仿父母的行為,想要孩子善良,那么父母必須要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只有父母們自己做善舉,才可能讓孩子們也有善良之心。爸媽們?yōu)榱俗尯⒆由屏?,那么爸媽自己也要做善良的人哦?/p>
育兒觀念: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育兒觀念: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作品”。父母對孩子的性格的形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我們班的華華是一個很活潑的孩子,也許是對新環(huán)境的好奇,對新事物的新奇,從老師開始問好到揮手
再見的時候,寶貝一直沒有安靜下來,不是從這邊跑到那邊就是來回的在教室里打滾……
從華華的父母對孩子的細微之處,可以看出家長有些過于溺愛孩子,比如爸爸上樓梯都要抱著他,實施
包辦、代替。這個家庭把孩子放到了一個高的位置,一個特殊的位置,對他過于關心,有求必應,一味
地滿足,簡直百依百順。由此可想這種服從于孩子,處處遷就,事事代勞,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驕橫,自
私,任性,養(yǎng)成執(zhí)拗的不良性格。這不是幫助他,這是錯誤的影響。
家長是孩子的根,是孩子的的第一任老師,所以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與對孩子的態(tài)度,不要錯誤的認
為只配合老師就行,要知道家園共育的重要,教師要做好對幼兒的細致觀察以及對家長的及時反饋,讓
每一個幼兒在這種家園的呵護下成為一棵參天樹。
育兒觀念:讓孩子做選擇
育兒觀念:讓孩子做選擇當我們買一個新手機時,往往還要在網上泡幾天的論壇,了解、對比手機的性能、功能、用戶體驗、注意事項等。然而很多做父母的直到孩子出生都沒有仔細了解應該如何照顧孩子,學習如何在家庭里面教育孩子。如果每個父母都能在生孩子之前學習這門課,就必定少走許多的彎路,減少許多的痛苦,對孩子而言,必定對他們形成良好的身心健康帶來莫大的益處??上Т髮W里沒有教,在社會上也沒有這樣的父母學堂,除了醫(yī)院里講解的那點育兒知識。我國著名的幼兒教育家陳鶴琴講過“幼稚時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個時期,什么習慣、言語、技能、思想、態(tài)度、情緒都在此時期打下基礎,它是決定將來人格、體格的重要因素?!倍鴮⒆佣?,0-3歲基本都是在家里度過,3-6歲雖然開始了幼兒園的學習,但是每周2/3的時間還是跟家人在一起的。孩子受家人的影響是非常深刻和長遠的,俗話講“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真是不錯的。學了這個課程就了解到對幼兒的教育不能專注在知識方面,除了知識以外還可以教什么,其實是很多的,而重點應該在培養(yǎng)孩子身體和心理的健康、基本能力、習慣方面,再提升一些就是品格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這些是孩子可以終身受用的。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就是父母了。只有父母成為專家型父母,孩子才能夠不落于平庸,孩子的起跑線是在父母這里的。有了正確的目標,學會科學教育的原則和方法,才能使家庭教育不走錯方向,使孩子一方面擁有快樂的童年,一方面又為一生發(fā)展打好基礎,也使父母可以越來越輕松,真是一石幾鳥的好事情。另外,了解了孩子不同階段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父母遇到各樣事情就不再手忙腳亂、不知所措。而是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并施加正確的引導,給予充分的支持。父母在孩子心中也可以形成良好的形象,不僅是父母,更是良師益友。特別到孩子青春期的時候,雖然有叛逆心理,但仍會覺得父母是可以信賴的人。許多實用技巧的稍加使用就會成為父母跟孩子關系的潤滑劑。有位老師講到一個提供選擇的例子——假如你兩歲半女兒不肯穿衣服,你可以說:“你是先穿上衣,還是先穿褲子?”假如你正拜訪一位朋友,到該告辭的時候了,而你一歲半的兒子玩興正濃,他說:“不回家!”你抱起他,他開始大叫:“放我下來!放我下來!”你可以說:“你想要我抱著,還是讓我拉著?”我就在自己女兒身上嘗試,她經常不愿意刷牙,我就準備了兩個牙刷,問她:“你要用黃色的牙刷還是綠色的?”或者讓她選擇坐著刷還是站著刷。她就很樂意了。另一方面,對孩子的一些行為我也不是總是進行限制了。比如前幾天回到家,看到她手里拿著一個EPS泡沫板,用手指扣著,泡沫就掉得滿地都是,她自己還很開心。我本來準備制止她,想了一下這樣不一定有好的效果,這也是孩子的一個學習過程,于是就對她說:“寶貝,你玩這個好像很開心??!但是你看你扣下來的泡沫搞得到處都是,地板都臟了。爸爸允許你玩這個,但是你要答應爸爸在玩好之后,把底板打掃干凈。而且必須在吃晚飯之前打掃干凈,否則就不能吃飯喲!”結果女兒就答應了。但是玩過之后就忘記打掃了,我就把掃把和簸箕塞到她手里請她打掃。經過一番掙扎和我的幫助之后,地板就干凈了,我們都很開心。讓孩子自己做選擇的好處是可以同時建立他們的責任意識,知道承擔所做事情的后果,有助于形成自強、自立的個性,在未來可以勇敢的面對各種挑戰(zhàn),同時可以更好的對人生中許多重要事情做出正確的抉擇。
育兒觀念:做孩子成長的榜樣
育兒觀念:做孩子成長的榜樣
曾經我們總是用“一個小寶兩個樣”的話來評價孩子在家庭和學校截然不同的狀態(tài)表現(xiàn),也曾不斷的討論和研究如何來改變這一狀況的對策方法。然現(xiàn)實中,家長在孩子面前和背后卻也常會呈現(xiàn)出反差強烈的兩面性。以交通規(guī)則意識的小例子來談:
故事一、停車
因為道路較窄,因此道路上沒有劃停車位,在道路的兩端也都立有禁止停車的標志牌,但總有人為了圖方便將車停在路邊,導致無法會車而出現(xiàn)擁堵。本學期開學以來,交警部門加強了監(jiān)督力度,上下學高峰時段會有民警在此指揮疏導交通,如有違章停車則會毫不客氣的開出罰單。因此在交警在的時段里,大家都很自覺的遵守規(guī)矩,很少有車輛會長時間停下,都是即停即走。但交警不在的時段里,就不再是這樣了。曾經碰到一位家長,早上入園的時候,因為來的比較晚,直接把車停到了學校的大門口,我們見狀連忙上前勸導:“這里是學校門口,請把車停到路邊的車位里!”而這位家長則說道:“交警又不在,我就停一會?!痹谖覀兊膱猿窒拢€是很配合的把車輛停到了路邊的停車位里,但他的解釋卻讓我們哭笑不得。
故事二、過馬路
因為學校門口離路口的斑馬線大概也就二三十米的局里,因此學校門口就沒有再劃斑馬線。需要過馬路的家長就需要除了校門后左轉到路口從斑馬線通過。原來一直沒有做過相關疏導,所以很多家長習慣了直接從門口橫穿馬路。這個學期開始,兩位家長志愿者和一位交警同志以及我們的行政值班老師開始在現(xiàn)場倡導家長和孩子一起自斑馬線過馬路。一周的勸導中,大部分的家長當聽到引導后都能夠理解并主動配合,還有一部分家長一邊陪孩子過馬路,一邊現(xiàn)場做著安全教育,但也碰到了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場面。如一位老爺爺送完孩子后返回就直接從馬路中間橫穿了過來,當我們勸阻他從斑馬線通過時,他振振有詞的說:我沒有帶著孩子呀!言下之意,不帶孩子就可以不用走斑馬線了吧。
雖然僅僅是一個小路口每天發(fā)生的小故事,但它的故事背后卻是讓人需要對教育所面對的尷尬境地,對兒童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進行深刻反思并付諸行動:
一、作為成人,今天的我們都是曾經的教育所呈現(xiàn)出來的結果。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深刻的來審視自己的內心深處,當我們都在埋怨社會秩序混亂,公德缺失的時候,我們自身在做些什么,是否在認真的去做好自己。當自身固有的習慣與新的規(guī)則要求出現(xiàn)沖突而不得不改變時,是努力的改變自己還是怨氣十足甚至抵觸發(fā)泄。我們不得不承認,之所以存在所謂的“中國式過馬路”,很多時候正是我們這些成人都會存在或多或少的投機心理,正如那位家長停車一樣,交警在是要罰款的,自然不能隨便停,交警不在,就沒有人來約束了自然無所顧忌了。那位爺爺?shù)南乱庾R應該也是帶著孩子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而不帶孩子則無所謂了。
二、作為孩子,他們正處在習慣和意識養(yǎng)成的關鍵期,每天生活中所接受的信息給他們所帶來的教育信息遠遠多于在學校里所進行的那些所謂的教育活動。就像對于交通規(guī)則的理解和遵守,很多時候,因為脫離現(xiàn)實生活實踐場的印證,僅僅依靠口頭的述說和傾聽,遠遠沒有在馬路上走上幾遭所留下的印象深刻。所以這時的家長,榜樣的作用就十分的必要了。
德國育兒:善良教育每一天
漢斯是典型的德國人,雖然生活在廣州,但生活方式和教育孩子的方法,卻一直沿襲著德國人的做法。
在女兒雪麗很小的時候,漢斯家里就養(yǎng)了只貓。那是漢斯在結婚前收養(yǎng)的,他來到中國,也把貓帶到了中國。雪麗剛會走路,漢斯就送給她一只小兔子,雪麗愛它如珍寶,剛會寫一點字,就開始為它作生長記錄,自覺地擔負起了喂養(yǎng)它的責任。后來,漢斯還讓她養(yǎng)
了一只鳥和一只小烏龜。好多中國朋友都勸他,不要讓孩子養(yǎng)寵物,一方面是孩子接觸寵物不衛(wèi)生,另一方面是如果寵物有個三長兩短,孩子稚嫩的心靈會承受不住。但漢斯卻認為,只要家長掌握尺度,讓寵物養(yǎng)成正確的衛(wèi)生習慣,孩子就不會因寵物而染病;寵物出現(xiàn)生老病死的情況,這是自然規(guī)律,孩子早晚都要明了這一真相。除掉這些顧慮,孩子養(yǎng)寵物,為的就是培養(yǎng)其善良的天性:孩子本身就是弱小的,讓他們學著照顧寵物,其實也就是在學習照顧比自己還要弱小的生命。
漢斯的善良教育,在雪麗身上開展得比較順利。不過,也并不是一帆風順。
有一次,我陪漢斯一家逛街,在街拐角處,有個跛腿的小乞丐,一把拉住雪麗的衣襟,把破盆子遞到雪麗面前。雪麗慌了,打掉小乞丐的手:“干什么?!這么臟,你賠我衣服!”
“雪麗!”漢斯的臉沉了下來,“到我這兒來?!?/p>
雪麗不情愿地走到漢斯身邊。那個小乞丐也跟著走過來,把破盆子伸到漢斯面前。漢斯掏出些零錢,放進去。隨后,漢斯拉著妻子和雪麗回家。后來漢斯告訴我,那天回家后,他召開了家庭會議,嚴肅地批評了雪麗的做法,告訴她,每個人都有尊嚴,都需要尊重。如果你沒有零錢,沒關系,你可以不幫他,但你不能因此就訓斥他,傷害他的自尊心。
我聽了他的轉述,覺得他有點小題大做,這種事情用得著這么一本正經嗎?漢斯嚴肅地說:“這是為了孩子有顆善良的心,善良的心是金子?!?/p>
雪麗在幼兒園有個好朋友。雪麗過6歲生日時,特意請她到家里來做客。那個小朋友送給她一個公仔玩具。本來,氣氛還算融洽,兩個小朋友玩得非常開心。吃過生日蛋糕,雪麗把自己的小兔子抱了過來:“看,它是全世界最美麗的兔子?!?/p>
那個小朋友聽了,白了雪麗一眼:“不,我家的白白比它漂亮100倍?!?/p>
“你把白白抱過來比比?!毖愐布绷?,“沒有比我的兔子更可愛的小動物?!?/p>
小朋友哼了一聲,沒說什么,打電話回家,讓父母來接他。小朋友走了,雪麗還在生氣:“哼,我明天就讓所有的小朋友都不理她,看她還敢說我的兔子不好?!?/p>
漢斯覺得問題嚴重——雪麗竟然開始預謀報復了。他打電話到那個小朋友家,了解情況。原來,那個小朋友心情不好,因為她養(yǎng)的小兔子,在前兩天已經死了,所以今天才和雪麗鬧翻。了解這些情況后,漢斯建議雪麗和她朋友通個電話,兩個孩子在電話里聊起來。聊著聊著,雪麗竟然哭了起來。原來,知道好朋友頂撞她的原因后,雪麗覺得,自己很對不起朋友:“她一定很傷心,我……我要送給她一只小兔子,和白白一樣,也是世界上最漂亮的?!?/p>
雪麗哭了,漢斯卻暗暗地感到欣慰:無論孩子以后是否能成功,至少她有顆金子般的心。其實,這只是漢斯教育女兒的幾個小故事,更多的故事,融入在每天的細節(jié)里。讓孩子成為一個善良的人,不是講兩次大道理就能做到的,需要每天,甚至每時每刻。
教育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做人習慣
先說一則真實的故事:
1995年12月27日上午,某市郊中心學校一名一年級學生放學回家,路過新舍大橋時,不小心從四米高的橋上摔了下去,小腿骨摔斷昏迷過去。約摸過了一個小時,上百名圍觀者多是議論無人去救。
路過此地的一位中學生李紅華,見狀推開人群,去橋下抱起已經蘇醒在雪中向堤上爬的小孩,大聲說:“小弟弟,你別哭,我來救你!”他使盡力氣把小孩抱上了橋,叫來一輛三輪車,可車主見他沒錢,不拉。無奈,他含淚背起小孩找到小孩的家,小孩脫險了。
先別去議論譴責某些人的行為,我們要贊頌李紅軍的見義勇為,這種道德上形成的“本能”行為。它體現(xiàn)了做人最重要的一個品格──關心他人的精神,仁愛良心的習尚。這種精神和習尚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它必須從小抓起,從小培養(yǎng)。
當前對孩子“做人”要求,主要屬于道德層次,可歸納為“心中有祖國,心中有他人”的風尚,并以文明習慣的養(yǎng)成作為教育重點。具體說起來可以從細微處入手,從具體行為抓起。
一、要重視家庭美德習慣的養(yǎng)成。對孩子來說,家庭美德主要是尊敬父母(長輩)。
要尊敬父母,真誠地體味父母一片愛心,從心底激起孝敬父母的純真親情。要尊重父母的勞動,盡力為父母做一些事。要孝順父母,如有好吃的好穿的應先請父母吃,先給父母穿。父母遇到不順心的事,孩子能善解人意加以勸慰。過年過節(jié),特別是父母生日應向父母祝賀。父母生病能悉心照顧。對父母不提過分的要求,注意節(jié)約不亂吃亂用。同時要兄弟姐妹互相諒解,鄰里和睦相處。
針對上述要求,看一看社會現(xiàn)實,一些孩子的行為習慣確實使人心寒。
有一則報道,說一位母親冒著鵝毛大雪跑遍市區(qū)為兒子買回一串香蕉。自己剛嘗了一口,兒子聲色俱厲地叫:“吐出來!”這位孩子是何等的自私,真是一杯畸形家教的苦酒。
湖北省有位13歲的劉某,用菜刀砍死了正在熟睡的父親。當審訊人員問他:“你為什么要殺你父親?”他橫眉立目地說:“他今天為什么批評我、罵我!”
在家長寵愛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卻是如此兇殘地回報他的家長。這真是良心的泯滅!家長們,重視家庭美德習慣的養(yǎng)成已刻不容緩。
二、要重視家庭禮儀習慣教育。宋人編的《弟子規(guī)》在今天仍有意義和作用。
如《弟子規(guī)》中講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教,需敬聽”,“兄道友,弟道恭”,“或飯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稱尊長,勿呼名”等怎樣處理子女關系的教誡。
又如,“出必告,返必面”(意思是孩子離開父母時必須告訴一聲自己的父母
,以免父母到處找尋。當孩子回到家后,要去父母處打一個照面,免得父母懸心)。“問起時,視勿移”(意思是回答長者問題時,視線不要移動),等關于行為規(guī)范的教誡。
再如,“親有過,諫使便。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意思是說,如果父母有過錯,是可以批評和進諫的,在進諫時,要和顏悅色,要柔聲細氣。如果父母一時聽不進去,可以等待,等父母心情比較好的時候再復諫)。
前不久,國家教委轉發(fā)了《北京市中小學禮儀常規(guī)》,明確提出了要把文明禮貌教育作為道德品質教育的突破口。常規(guī)有十條,對家庭禮儀要求作了明確規(guī)定。家長們可在日常生活中要求自己的孩子做到。
三、要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公德習慣。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走進一間屋子,砰的一聲把門推開,喉間一口痰涌上來,撲得一聲吐在地上……這種習慣是妨害他人的習慣
育兒觀念:如何做一個好父母
育兒觀念:如何做一個好父母
多讀讀育兒書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年輕爸爸媽媽們由于沒有育兒經驗,因此在在照顧寶寶或者是護理生病的寶寶的時候往往都會手足無措。那么新手把媽媽要是想要盡快的升級為合格的爸爸媽媽們的話,那么首先第一步就是需要你們多讀讀育兒書,育兒書能讓爸爸媽媽們以最快的速度了解育兒知識,并且了解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階段會遇到的問題。
在選購育兒書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們可以買那種以孩子年齡段劃分的育兒書,這樣可以了解各個時期的孩子的生理特征,喂養(yǎng)方式以及異常情況等等。又或者是可以選購關于開發(fā)寶寶智力的書,幫助自己更快體會親子互動的快樂。
參加育兒課
爸爸媽媽除了可以多讀育兒書來更了解寶寶之外,也可以通過參加育兒課來實現(xiàn)。現(xiàn)在有很多的醫(yī)院或者是嬰幼兒產品品牌的發(fā)布會都會設有一些免費的育兒課程,這些課程的內容不僅會包括懷孕分娩的注意事項,而且還會教會新手爸媽們如果照料新生的寶寶等等,所以小編建議爸爸媽媽還是盡量要多去參加。
向老人保姆取經
對于老一輩的人的育兒經驗,很多的年輕人都會認為是已經過時的,因此在育兒方面都不會去聽取父母的經驗。其實這種行為并不是正確的,盡管老一輩的人的許多育兒觀念并不適合新時代的發(fā)展,但是還是有一些基本的育兒常識,別如孩子為什么會哭,如果安排孩子的日常飲食等等這些實踐類的日常事務卻是不受到時代的限制。因此對于寶寶這方面,小編還是希望爸爸媽媽們能聽經常像老人或者是有經驗的保姆們請教。
和別人交流育兒心得
爸爸媽媽在有閑暇的時間,可以多和一些同樣也有小寶寶的爸爸媽媽們取取經,看看他們是怎么樣照顧自己的孩子的,可以交流一些育兒心得,討教一下彼此遇到的育兒問題,這樣的話,不僅可以是的新手爸爸媽媽們更快的掌握育兒的訣竅,而且還能幫助自己的小寶寶找到玩耍的小伙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