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幼兒園中班上學期數(shù)學教案《毛巾比比長》及教學反思

發(fā)布時間:2020-07-27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 小班上學期教育筆記 幼兒園中班的數(shù)學教案

本網(wǎng)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坝變簣@中班上學期數(shù)學教案《毛巾比比長》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點數(shù)格子的方式進行數(shù)量化的三項長短比較。

2、學習使用工具測量的正確方法。

3、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4、體驗數(shù)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長短不等的藍色、綠色、黃色的毛巾各一條;

2、測量毛巾用的正方形圖卡若干;

3、記錄筆;

4、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用目測法和重疊法比較毛巾的長短。

師:小朋友們,老師這里有幾條毛巾?你們看一看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們的形狀相同都是正方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它們的大小不同、長短不同)

師:你用什么方法知道它們長短不同的?我把毛巾折疊起來,或者卷起來你有辦法比較誰長誰短嗎?(不行,必須要把毛巾放平了,不折不卷才能比較。)請幼兒說一說比較長短的方法

教師小結(jié):有的小朋友說把三條毛巾放整齊,一看就知道了;有的小朋友說把一條毛巾放在另一條毛巾的上面,把其中的一個角對齊,這樣就能比較誰長誰短了。

二、學習正確的測量的方法,并記錄。YJs21.com

師:通過比較我們發(fā)現(xiàn)了藍色的毛巾最長,綠色的毛巾第二長,黃色的毛巾最短。

三種顏色的毛巾到底有多長?我們能用一個數(shù)字表示嗎?用數(shù)字幾?為什么?

師:你們還記得我們用圖卡的方法來比較絨毛玩具的高矮嗎?我們也用圖卡的方法來測量一下每條毛巾有幾個圖卡長吧!毛巾有幾個圖卡長,我們就用數(shù)字幾來記錄這條毛巾的長度。

教師示范測量藍色毛巾的長度。邊測量邊講解測量的要點:先把毛巾放平整。然后拿一個圖卡放在長方形毛巾一條長邊的下面,圖卡的一條邊貼著毛巾的長邊,圖卡的另一條邊與毛巾的短邊對齊,再把圖卡一個一個地往后排,直到圖卡和毛巾一樣長。圖卡排得要整齊,后面的圖卡不能壓到前面的圖卡,也不能和前面的圖卡有縫隙。最后再來數(shù)一數(shù)圖卡的數(shù)量,并記錄下來。

請兩位幼兒進行綠色毛巾和黃色毛巾的測量,其它幼兒仔細觀察他們測量的方法是否正確。

三、打開幼兒用書,完成操作練習。

課后反思:

整個活動下來,發(fā)現(xiàn)幼兒之間在能力上還是有差異的,大部分幼兒能很好地進行比較,但在表達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兒不能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在這點上還需要進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數(shù)學活動中引導(dǎo)他們大膽講出自己的想法,并幫助他們梳理總結(jié)。

幼兒百科:測量是按照某種規(guī)律,用數(shù)據(jù)來描述觀察到的現(xiàn)象,即對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測量是對非量化實物的量化過程。

不知道本文“幼兒園中班上學期數(shù)學教案《毛巾比比長》及教學反思”是否對你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了解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可以瀏覽其他頁面!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擴展閱讀

中班上學期數(shù)學教案《毛巾比比長》


【活動目標】

1、通過點數(shù)格子的方式進行數(shù)量化的三項長短比較。

2、學習使用工具測量的正確方法。

【活動準備】

1、長短不等的藍色、綠色、黃色的毛巾各一條;

2、測量毛巾用的正方形圖卡若干;

3、記錄筆;

4、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用目測法和重疊法比較毛巾的長短。

師:小朋友們,老師這里有幾條毛巾?你們看一看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們的形狀相同都是正方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它們的大小不同、長短不同)

師:你用什么方法知道它們長短不同的?我把毛巾折疊起來,或者卷起來你有辦法比較誰長誰短嗎?(不行,必須要把毛巾放平了,不折不卷才能比較。)請幼兒說一說比較長短的方法

教師小結(jié):有的小朋友說把三條毛巾放整齊,一看就知道了;有的小朋友說把一條毛巾放在另一條毛巾的上面,把其中的一個角對齊,這樣就能比較誰長誰短了。

二、學習正確的測量的方法,并記錄。

師:通過比較我們發(fā)現(xiàn)了藍色的毛巾最長,綠色的毛巾第二長,黃色的毛巾最短。

三種顏色的毛巾到底有多長?我們能用一個數(shù)字表示嗎?用數(shù)字幾?為什么?

師:你們還記得我們用圖卡的方法來比較絨毛玩具的高矮嗎?我們也用圖卡的方法來測量一下每條毛巾有幾個圖卡長吧!毛巾有幾個圖卡長,我們就用數(shù)字幾來記錄這條毛巾的長度。

教師示范測量藍色毛巾的長度。邊測量邊講解測量的要點:先把毛巾放平整。然后拿一個圖卡放在長方形毛巾一條長邊的下面,圖卡的一條邊貼著毛巾的長邊,圖卡的另一條邊與毛巾的短邊對齊,再把圖卡一個一個地往后排,直到圖卡和毛巾一樣長。圖卡排得要整齊,后面的圖卡不能壓到前面的圖卡,也不能和前面的圖卡有縫隙。最后再來數(shù)一數(shù)圖卡的數(shù)量,并記錄下來。

請兩位幼兒進行綠色毛巾和黃色毛巾的測量,其它幼兒仔細觀察他們測量的方法是否正確。

三、打開幼兒用書,完成操作練習。

幼兒園中班上學期數(shù)學教案及教學反思《比較粗細 》


活動目的:

1. 能積極思考并且及時作出判斷。

2. 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的方法。

3.能正確運用"粗"和"細"來描述物體的差異,懂得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

活動重點:

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的方法。

活動難點:

懂得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能用粗和細來描述物體。

活動準備:

準備各種粗細不同的筆,瓶子等、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談話引入

孫悟空會變的金箍棒引題,孫悟空有一個很厲害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金箍棒可以變粗也可以變細。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出示一個粗的一個細的物體,并請幼兒說一說

(1)哪個粗?

(2)哪個細?

(3)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細的?啟發(fā)幼兒知道是通過比較而知道的。

2、教師通過變變變的游戲出示不同粗或細的物體,知道粗細是相對的。

3、游戲變變變教師說變粗時幼兒兩手做出粗的樣子,師說變細時幼兒兩手做出細的樣子,通過游戲加深對粗、細的理解。

三、活動結(jié)束:

教師通過播放課件請幼兒完成幼兒用書。

活動延伸:

比較周圍環(huán)境中各種物體的粗細,回家后比較家里各種東西的粗細并做記錄。

活動反思:

本節(jié)活動不足之處在導(dǎo)入時沒有安排好,選擇以孫悟空的金箍棒引入孩子們的興趣是提起來了,但是有點太不接近我想達到的粗和細的目標,孩子們基本都圍繞著孫悟空的金箍棒這個話題開心的說著,在我引到粗和細這個話題時,孩子們又開心的說到了孫悟空的金箍棒上,讓我有點著急,我認為在開始這個引入時我應(yīng)該選擇簡單又直入目標的導(dǎo)入,(1)可以用小動物住新家,大的住大的房,小的住小的房,因為大房粗,小房細,(2)或者直接出示粗細不同的兩個物體請幼兒觀察,讓幼兒通過直觀的目測理解粗和細的差異,(3)也可以通過做幾個紙桶重疊的方式來比較物體的粗和細。

活動變變變中感覺做的還不到位,可以采取變變變變,粗粗粗、細細細,我之前采取的是變粗、變細,感覺好像有些太簡單,不夠有趣。

活動中的教具不夠充分,我應(yīng)該每小組做一組粗和細的紙桶讓幼兒自己再去觀察、探索。

本次活動給了我警示,在以后的活動中我應(yīng)該深思再深思,不斷的反省活動中出現(xiàn)錯誤的地方,以免再次的出現(xiàn)失誤。

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一比》及教學反思


設(shè)計意圖:

中班的幼兒對周圍的事物已經(jīng)在細心觀察,他們會進行一些初步的比較分析,如:在餐后活動時間,小朋友喜歡聚在一起討論外面橫著豎著的欄桿,有的說這個大、那個小;這個胖、那個細,說明幼兒對同類事物開始作比較了,但還不會用正確的語言來表達,數(shù)學活動《比粗細》的教育目標在于讓幼兒在操作活動中,獲得感性認識,會用多種測量方法比較物體粗細,并能用語言正確表達,通過分層投放材料的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意識和主動學習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引導(dǎo)幼兒感知物體的粗細,并用語言準確表達。

2.通過觀察、操作、游戲等讓幼兒初步感知物體的粗細。

3.提高幼兒的探索欲望和主動學習的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對數(shù)字的認識能力。

5.有興趣參加數(shù)學活動。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感知物體的粗細。

活動難點:

用語言準確的表達物體的粗細。

活動準備:

1.圖片:粗細不同的茄子、大樹、蘿卜。

2.粗細不同的紙棒、水彩筆、吸管、旺仔瓶等實物。

教學方法:

觀察法、操作法、游戲法。

活動過程:

一、通過玩游戲“粗寶寶、細寶寶”引出主題,初步感知物體的粗細。

1.教師出示兩根紙棒,引導(dǎo)幼兒觀察,并回答問題。

師:它們有什么不同呢?(一個粗一個細。)

2.請幼兒將紙棒按粗細進行分類。

(1)出示紙盒,請幼兒觀察。

師:小朋友看看這兩個小盒子上有什么?(有兩個洞洞。)這兩個洞洞有什么不同呢?(一個大一個小。)你能看出哪個是粗寶寶家的房門,那個是細寶寶家的房門?

(2)介紹活動規(guī)則。

(3)幼兒動手操作,感知紙棒的粗細。

請個別幼兒在藏寶袋中拿出一個粗的和一個細的物體,并說一說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細的?啟發(fā)幼兒了解粗細必須通過比較才能知道的。(指認)

二、啟發(fā)幼兒感知物品的粗細,并按粗細進行分類。

1.出示所比較的物體的圖片。

2.引導(dǎo)幼兒觀察物體,初步感知物品的粗細。

師:出示兩根茄子,請幼兒仔細看看,這兩根茄子有

什么不同?(一根粗,一根細。)

師:出示兩棵大樹圖片,小朋友再仔細看看,這兩棵樹有什么不同呢?(一棵粗,一棵細。)

3.啟發(fā)幼兒將物品按粗細進行分類。

師:小朋友,請你們動腦筋想一想,這些物品可以怎樣分類呢?

請個別幼兒上前來操作,其余的幼兒觀察。

三、幼兒集體操作。

師:請小朋友完成數(shù)學課本中第29頁的內(nèi)容,看一看圖中的物品,哪個粗,哪個細,請你把細的物品圈出來吧。

四、游戲:說相反。

幼兒跟老師玩“說相反”的游戲,加深幼兒對粗細的認識和理解。

五、活動小結(jié)。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知道了通過比較能夠知道哪個物體粗,哪個物體細,物品的粗細是相對的,同類物品,不同類物品,除了粗細不同,在大小,顏色,長短等方面也有區(qū)別,小朋友一定要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找出它們不一樣的地方。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在活動室里找出粗的物品和細的物品,看誰找得又多又快。

活動反思:

本次三課活動,我上的是中班數(shù)學活動《比一比》(比較粗細),活動一開始我通過游戲“粗寶寶、細寶寶”引出主題,初步讓幼兒感知物體的粗細。因為,粗細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但在出示兩根粗細不同的紙棒時,有的幼兒說這個大、那個小,這個胖、那個細,但幼兒還不會用準確的語言來表達物體的粗細。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應(yīng)該多出示些粗細不同的物品為幼兒作比較,通過比較得出其結(jié)論。在操作過程中,我投放的材料是幼兒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幾種粗細、顏色不同的吸管、水彩筆、旺仔牛奶盒、彩筆盒等粗細不同的物品,來引導(dǎo)幼兒通過比較并正確表述物體的粗細,幼兒們在表述的時候大多數(shù)能明確說出物體的不同,還有部分幼兒不能準確的表述。在展示圖片上時間有點長,到了后面的環(huán)節(jié)就有些顯得時間有些倉促。總的來說,在本次活動中,部分幼兒對粗細沒有生活經(jīng)驗,在學習時,這部分幼兒掌握的不是太好,還需要加深幼兒對粗細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將取長補短,引導(dǎo)幼兒們在活動中學習更多的知識。

幼兒百科:比較意思是指對比幾種同類事物的異同、高下。

中班數(shù)學教案及教學反思《比一比》


設(shè)計意圖:

中班的幼兒對周圍的事物已經(jīng)在細心觀察,他們會進行一些初步的比較分析,如:在餐后活動時間,小朋友喜歡聚在一起討論外面橫著豎著的欄桿,有的說這個大、那個小;這個胖、那個細,說明幼兒對同類事物開始作比較了,但還不會用正確的語言來表達,數(shù)學活動《比粗細》的教育目標在于讓幼兒在操作活動中,獲得感性認識,會用多種測量方法比較物體粗細,并能用語言正確表達,通過分層投放材料的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意識和主動學習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引導(dǎo)幼兒感知物體的粗細,并用語言準確表達。

2.通過觀察、操作、游戲等讓幼兒初步感知物體的粗細。

3.提高幼兒的探索欲望和主動學習的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感知物體的粗細。

活動難點:

用語言準確的表達物體的粗細。

活動準備:

1.圖片:粗細不同的茄子、大樹、蘿卜。

2.粗細不同的紙棒、水彩筆、吸管、旺仔瓶等實物。

教學方法:

觀察法、操作法、游戲法。

活動過程:

一、通過玩游戲“粗寶寶、細寶寶” 引出主題,初步感知物體的粗細。

1.教師出示兩根紙棒,引導(dǎo)幼兒觀察,并回答問題。

師:它們有什么不同呢? (一個粗一個細。)

2.請幼兒將紙棒按粗細進行分類。

(1)出示紙盒,請幼兒觀察。

師:小朋友看看這兩個小盒子上有什么?(有兩個洞洞。)這兩個洞洞有什么不同呢?(一個大一個小。)你能看出哪個是粗寶寶家的房門,那個是細寶寶家的房門?

(2)介紹活動規(guī)則。

(3)幼兒動手操作,感知紙棒的粗細。

請個別幼兒在藏寶袋中拿出一個粗的和一個細的物體,并說一說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細的?啟發(fā)幼兒了解粗細必須通過比較才能知道的。(指認)

二、啟發(fā)幼兒感知物品的粗細,并按粗細進行分類。

1.出示所比較的物體的圖片。

2.引導(dǎo)幼兒觀察物體,初步感知物品的粗細。

師:出示兩根茄子,請幼兒仔細看看,這兩根茄子有

什么不同?(一根粗,一根細。)

師:出示兩棵大樹圖片,小朋友再仔細看看,這兩棵樹有什么不同呢?(一棵粗,一棵細。)

3.啟發(fā)幼兒將物品按粗細進行分類。

師:小朋友,請你們動腦筋想一想,這些物品可以怎樣分類呢?

請個別幼兒上前來操作,其余的幼兒觀察。

三、幼兒集體操作。

師:請小朋友完成數(shù)學課本中第29頁的內(nèi)容,看一看圖中的物品,哪個粗,哪個細,請你把細的物品圈出來吧。

四、游戲:說相反。

幼兒跟老師玩“說相反”的游戲,加深幼兒對粗細的認識和理解。

五、活動小結(jié)。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知道了通過比較能夠知道哪個物體粗,哪個物體細,物品的粗細是相對的,同類物品,不同類物品,除了粗細不同,在大小,顏色,長短等方面也有區(qū)別,小朋友一定要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找出它們不一樣的地方。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在活動室里找出粗的物品和細的物品,看誰找得又多又快。

活動反思:

本次三課活動,我上的是中班數(shù)學活動《比一比》(比較粗細),活動一開始我通過游戲“粗寶寶、細寶寶”引出主題 ,初步讓幼兒感知物體的粗細。因為,粗細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但在出示兩根粗細不同的紙棒時,有的幼兒說這個大、那個小,這個胖、那個細,但幼兒還不會用準確的語言來表達物體的粗細。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應(yīng)該多出示些粗細不同的物品為幼兒作比較,通過比較得出其結(jié)論。在操作過程中,我投放的材料是幼兒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幾種粗細、顏色不同的吸管、水彩筆、旺仔牛奶盒、彩筆盒等粗細不同的物品,來引導(dǎo)幼兒通過比較并正確表述物體的粗細,幼兒們在表述的時候大多數(shù)能明確說出物體的不同,還有部分幼兒不能準確的表述。在展示圖片上時間有點長,到了后面的環(huán)節(jié)就有些顯得時間有些倉促??偟膩碚f,在本次活動中,部分幼兒對粗細沒有生活經(jīng)驗,在學習時,這部分幼兒掌握的不是太好,還需要加深幼兒對粗細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將取長補短,引導(dǎo)幼兒們在活動中學習更多的知識。

相關(guān)推薦

  • 中班上學期數(shù)學教案《毛巾比比長》 【活動目標】 1、通過點數(shù)格子的方式進行數(shù)量化的三項長短比較。 2、學習使用工具測量的正確方法。 【活動準備】 1、長短不等的藍色、綠色、黃色的毛巾各一條; 2、測量毛巾用的正方形圖卡若干; 3、記錄...
    2021-05-28 閱讀全文
  • 幼兒園中班上學期數(shù)學教案及教學反思《比較粗細 》 活動目的: 1.能積極思考并且及時作出判斷。 2.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的方法。 3.能正確運用"粗"和"細"來描述物體的差異,懂得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 活動重點: 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的方法。 活動難點:...
    2021-04-26 閱讀全文
  • 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一比》及教學反思 設(shè)計意圖: 中班的幼兒對周圍的事物已經(jīng)在細心觀察,他們會進行一些初步的比較分析,如:在餐后活動時間,小朋友喜歡聚在一起討論外面橫著豎著的欄桿,有的說這個大、那個小;這個胖、那個細,說明幼兒對同類事物開...
    2020-09-19 閱讀全文
  • 中班數(shù)學教案及教學反思《比一比》 設(shè)計意圖: 中班的幼兒對周圍的事物已經(jīng)在細心觀察,他們會進行一些初步的比較分析,如:在餐后活動時間,小朋友喜歡聚在一起討論外面橫著豎著的欄桿,有的說這個大、那個小;這個胖、那個細,說明幼兒對同類事物開...
    2021-05-26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比一比》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愿意大聲回答教師的問題。 2、按要求正確地在排序板上擺放,并嘗試一一對應(yīng)地方法比較倆組物體的多少。 3、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shù)學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一一...
    2020-11-20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通過點數(shù)格子的方式進行數(shù)量化的三項長短比較。 2、學習使用工具測量的正確方法。 【活動準備】 1、長短不等的藍色、綠色、黃色的毛巾各一條; 2、測量毛巾用的正方形圖卡若干; 3、記錄...

2021-05-28 閱讀全文

活動目的: 1.能積極思考并且及時作出判斷。 2.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的方法。 3.能正確運用"粗"和"細"來描述物體的差異,懂得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 活動重點: 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的方法。 活動難點:...

2021-04-26 閱讀全文

設(shè)計意圖: 中班的幼兒對周圍的事物已經(jīng)在細心觀察,他們會進行一些初步的比較分析,如:在餐后活動時間,小朋友喜歡聚在一起討論外面橫著豎著的欄桿,有的說這個大、那個小;這個胖、那個細,說明幼兒對同類事物開...

2020-09-19 閱讀全文

設(shè)計意圖: 中班的幼兒對周圍的事物已經(jīng)在細心觀察,他們會進行一些初步的比較分析,如:在餐后活動時間,小朋友喜歡聚在一起討論外面橫著豎著的欄桿,有的說這個大、那個小;這個胖、那個細,說明幼兒對同類事物開...

2021-05-26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愿意大聲回答教師的問題。 2、按要求正確地在排序板上擺放,并嘗試一一對應(yīng)地方法比較倆組物體的多少。 3、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shù)學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一一...

2020-11-20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