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我有弟弟妹妹啦
發(fā)布時間:2019-12-12 幼兒園大班我教案 我的幼兒園大班教案活動目標:
1、 嘗試主動地與弟弟妹妹交往,懂得介紹自己并帶領(lǐng)弟弟妹妹做游戲。
2、 萌發(fā)做哥哥姐姐的光榮感及愛護弟弟妹妹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小朋友的書 我長大了》;《小朋友的書 美工》。
2、與姐妹班的老師進行聯(lián)系。
3、準備一份自己制作的禮物,如手工作品、圖畫、折紙等。
活動過程:
1、 介紹活動內(nèi)容,幼兒交流與小班弟弟妹妹交往的方法。
介紹活動內(nèi)容:我們?nèi)バ“啵咳苏乙晃坏艿芑蛎妹门c他們交朋友。今后,要經(jīng)常和這個弟弟妹妹一起玩,成為一對固定的好朋友。
交流交往方法:初次相識,你該跟他說什么話?可以帶弟弟妹妹做什么?
2、 相互結(jié)交朋友并交往。
結(jié)交朋友,相互認識,了解自己所結(jié)實的小朋友的姓名、生日,喜歡做的事等等,并贈送準備好的禮物。
帶弟弟妹妹玩一玩。
哥哥姐姐征求弟弟妹妹的意見,如:玩玩操場上的活動器具,參觀介紹幼兒園的花草樹木等。
哥哥姐姐把弟弟妹妹送回班級,互道再見。
3、 活動后討論、交流。
你結(jié)實了一個怎樣的弟弟妹妹?帶他一起做了什么?
有沒有遇到困難?你是怎么解決的?
4、 使用《小朋友的書 我長大了》第25—26頁“我和小小朋友”,把幼兒結(jié)實的小朋友的名字、肖像、生日等記錄在上面。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擴展閱讀
幼兒園小班教案《光頭弟弟辮子妹妹》
現(xiàn)在向您介紹幼兒園教案《幼兒園小班教案《光頭弟弟辮子妹妹》》
小班教案《光頭弟弟辮子妹妹》適用于小班的社會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具有與性別角色相應的行為,了解男孩和女孩的主要特征,知道自己的性別,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光頭弟弟辮子妹妹》教案吧。
活動目標:
1、了解男孩和女孩的主要特征,知道自己的性別。
2、具有與性別角色相應的行為。
3、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4、讓幼兒體會游戲的樂趣,發(fā)展幼兒開朗,樂觀的性格。
活動重難點:
知道自己的性別,了解男、女小朋友的主要特征。
能根據(jù)自己的性別參與具體活動。
活動準備:
1、男、女小朋友圖片一幅。
2、大班男孩、女孩個一個。
活動過程:
1、游戲情景導入
“大班的小朋友來和我們做游戲,看看他們是誰?”
“這兩個小朋友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你喜歡男孩還是女孩?”
2、和哥哥姐姐做游戲:
大班幼兒背向全體幼兒,兩人分別念一首兒歌。
聽一聽,猜一猜:哪一句是男孩念的。哪一句是女孩念的?
看圖片,說一說,哪個是男孩?哪個是女孩?從哪兒看出來?
說區(qū)別(頭發(fā)、服裝、身體等方面)
3、哥哥姐姐當領(lǐng)隊,男孩、女孩比本領(lǐng):
哥哥姐姐各站一處,幼兒根據(jù)自己的性別站隊。
在領(lǐng)隊的帶領(lǐng)下,進行節(jié)目比賽。
教師做評委。
活動結(jié)束
小朋友互相探討。
小百科:光頭,發(fā)型一種,即頭上無頭發(fā)。跟男子留長發(fā)一樣比較少男子采用剃光頭的發(fā)型。
幼兒園大班美工教案:給弟弟妹妹做禮物
活動目標:
1.了解制作各種小禮物的材料,會自己選擇合適的材料和工具制作小禮物。
2.樂意用繪畫,折紙,剪貼的方式制作小禮物送給小班的弟弟妹妹。
3. 產(chǎn)生做哥哥姐姐的自豪感和喜歡弟弟妹妹的情感。
活動重點:
了解制作各種小禮物的材料,會自己選擇合適的材料和工具制作小禮物。
活動難點:
樂意用繪畫,折紙,剪貼的方式制作小禮物送給小班的弟弟妹妹。
活動準備:
1.物質(zhì)準備幼兒自己收集的瓶或杯子;各種顏色的皺紋紙,白紙等以及油畫棒,水彩筆和剪刀,糨糊。
2. 經(jīng)驗準備引導幼兒關(guān)注小班新生。
活動過程:
一、通過談話,激發(fā)幼兒為弟弟妹妹制作禮物的愿望。
1.提問:小班的小弟弟小妹妹剛上幼兒園,他們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幼兒回答:他們在想爸爸媽媽,在想家).
2.他們在想爸爸媽媽,有的時候還會哭,那我們現(xiàn)在是幼兒園的大哥哥大姐姐了,你們想媽媽想爸爸的時候可以哭嗎?
(不可以)3.當我們小朋友在看到弟弟妹妹在哭的時候,你們想安慰他們嗎?那么怎么來安慰他們呢?
(想,我們可以給他唱歌,給他講故事,跟他玩,還可以送給他禮物)4.哦,我們小朋友真棒,想到這么多的辦法,剛才老師有聽小朋友說要給他禮物了,你準備給他送什么樣的禮物呢?
(幼兒自己想也可以討論).
二、討論制作禮品的方法和材料。
師:剛才小朋友想到了那么多的禮物,可是要怎么做出來呢?要用到一些什么材料呢?(小朋友自己已經(jīng)帶來了一些瓶和一次性的杯子,老師有漂亮的紙:皺紋紙,蠟光紙和白紙等)三、幼兒制作。
老師拿出已經(jīng)做好的兩件禮物展示給小朋友看.請小朋友自己觀賞一下老師制作的禮物。
師:現(xiàn)在小朋友有這么多的材料了,那么請小朋友開始動手制作禮物吧,在做禮物之前小朋友先想好自己要做什么,制作中遇到困難想辦法解決,也可以請老師幫忙或者同伴間相互幫忙。
四、去小班送禮品,帶弟弟妹妹做游戲。
幼兒拿自己的作品送給小班的弟弟妹妹時,要告訴他們:自己制作的是什么東西,或者問問弟弟妹妹:你知道這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嗎?如果小弟弟小妹妹不知道, 就請我們小朋友告訴他們?nèi)缓笈c弟弟妹妹一起玩。在玩的過程中,要注意照顧好小弟弟小妹妹活動反思: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與弟弟妹妹交朋友
活動目標:
1、懂得自己長大了,應該學著關(guān)心和照顧弟弟妹妹。
2、以熱情大方的態(tài)度幫助弟弟妹妹,萌發(fā)當大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活動準備:
制作小禮物的材料、筆、紙等。
活動過程:
1、討論怎樣當哥哥姐姐。
(1)、小朋友剛上幼兒園,我們怎樣當哥哥姐姐去幫助弟弟妹妹呢?可以為他們做些什么?(帶他們參觀幼兒園,一塊玩,幫他們穿衣服、疊被子等。)(2)、遇到困難時怎么辦?
2、制定幫助計劃。幼兒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制定幫助計劃,用繪畫的形式記錄討論結(jié)果,在全班交流。
3、實踐活動。幼兒根據(jù)自己制定的計劃開展與弟弟妹妹交朋友的活動,教師跟隨幼兒,并提醒注意安全。
(1)、為剛?cè)雸@的小朋友表演自己編排的節(jié)目,講故事等。
(2)、我當小向?qū)?。帶領(lǐng)弟弟妹妹參觀幼兒園,引導他們辨認相應的標志,學習向工作人員問好。
(3)、我來幫助你,幫助小班小朋友學會根據(jù)標志取放物品等,叫小朋友入廁、盥洗的方法。
(4)、一起做游戲,邀請小班小朋友共同開展游戲活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我?guī)偷艿苊妹梅治琰c》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不同的數(shù)數(shù)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體驗與同伴合作及幫助別人的快樂。
(3)培養(yǎng)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4)積極參與數(shù)學活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中的樂趣。
活動準備:
小西紅柿、大記錄表、筆、班牌、筐若干個、磁板
活動過程:
一、引出“分小西紅柿”的問題,請小朋友幫忙。
1、教師:今天咱們幼兒園的午點是小西紅柿。(邊出示一大筐小西紅柿)園長阿姨想請小朋友幫個忙,給小班的弟弟妹妹分一分,你們愿意幫忙嗎?
(將一大筐小西紅柿呈現(xiàn)在幼兒面前,引出主題,通過激發(fā)大班幼兒樂于助人的愿望,調(diào)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分別介紹小班需要多少個小西紅柿,并將需要的數(shù)量出示在黑板上。
教師:老師剛才看了園長阿姨登記的人數(shù),知道小一班今天需要38個小西紅柿,小二班需要32個小西紅柿,小三班需要36個小西紅柿,小四班需要35個小西紅柿,小五班需要38個小西紅柿,寶寶班需要37個小西紅柿。
(邊說邊將數(shù)量貼在相應的班牌下面)。
教師:我們用什么方法才能又準又快地幫他們分好呢?
幼兒:可以數(shù)一數(shù)。
教師:那我們怎樣數(shù)才能夠數(shù)得又快又對?
幼兒:把自己想到的數(shù)數(shù)方法全都答了出來。
2個2個數(shù)、1個1個數(shù)、3個3個數(shù)、5個5個數(shù)、4個4個數(shù)、9個9個數(shù)、10個10個數(shù)。
二、與幼兒共同討論想出的方法,找出最經(jīng)常用的方法和最方便方法。
1、將幼兒的回答記錄在大記錄表上。
(在記錄表上記錄下幼兒的想法,與幼兒共同分析、探討、梳理、小結(jié)經(jīng)驗)。
教師:小朋友想出了這么多好的辦法,真了不起,咱們一起看看,哪些方法使用起來更方便。
(對幼兒提到的方法,1—10逐一進行嘗試唱數(shù),幼兒邊唱數(shù),教師邊記錄)
幼兒:1個1個數(shù)和2個2個數(shù)時,幼兒很順利地唱數(shù)完了,開始3個3個數(shù)時,幼兒在唱到3、6、9、12……的時候,突然停頓住了,有的幼兒開始12、18、19地亂數(shù),有的幼兒說:“他數(shù)得不對,數(shù)錯了。”有的幼兒說沒法數(shù),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氣氛很熱烈。
教師:剛才小朋友為什么數(shù)不下去了呢?
幼兒:因為3個3個不好數(shù),因為老數(shù)錯、因為太麻煩,數(shù)不過來,因為還要想很長時間。
教師:那你們覺得3個3個數(shù)的方法用起來方便嗎?
幼兒:(幼兒異口同聲地回答)不方便。
接下來對4、5、6、7、8、9、10.等數(shù)進行了唱數(shù),5和10幼兒很容易唱數(shù)完了,當唱數(shù)4、6、7、8、9的時候,又遇到了同樣的問題——無法順利地進行唱數(shù)。這時,幼兒很快找出了銜接不下去的原因。
2、用記錄表幫助幼兒整理生活中常用的數(shù)數(shù)方法。
教師:我們剛才把小朋友想到的方法都嘗試過了,你們覺得,哪些數(shù)數(shù)的方法更方便呢?
幼兒:1個1個數(shù)、2個2個數(shù)、5個5個數(shù)、10個10個數(shù)
(記錄表一目了然地幫助幼兒對數(shù)數(shù)的方法進行了梳理。)
教師:把幼兒篩選出的方法在記錄表上做了標記。
三、給小班的弟弟妹妹分小西紅柿
分組、每組按桌牌上的數(shù)給小班的幼兒分午點。
教師:小朋友真能干,找出了這么多好的數(shù)數(shù)方法,我們現(xiàn)在就用這些方法幫助小班的弟弟妹妹分今天的午點。3個小朋友一組,大家可以自由組合,每組小朋友可要商量好了,你們用哪種方法來數(shù)。(為了培養(yǎng)幼兒的任務意識,請幼兒商量出自己組想用的方法,有目的地完成數(shù)數(shù))。
幼兒:每組幼兒各自商量了自己組想用的數(shù)數(shù)方法,有的2個2個數(shù)、有的1個1個數(shù)、有的5個5個數(shù)、有的10個10個數(shù)。
教師:好,那小朋友要商量商量,怎樣分工、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務?(為了培養(yǎng)大班幼兒的合作意識,給幼兒提出了一個分工合作的要求。)商量每組可以選一個人來數(shù),其它兩個人幫忙看,在活動中,提醒幼兒要數(shù)出與班牌人數(shù)一樣多的西紅柿。
數(shù)完一遍后再請每組的另外一個小朋友再次進行點數(shù),還可以小組之間互換,檢驗是否正確。幼兒通過重復多次練習,加強理解理數(shù)的關(guān)系及實際意義。
四、鼓勵幼兒將學到的方法運用到生活中
比如,在幼兒園幫老師數(shù)玩具,數(shù)毛巾,數(shù)杯子,在家里幫爸爸媽媽數(shù)家里的用品,上超市買東西時也可以用到今天學到的數(shù)數(shù)方法。
五、給小班的弟弟妹妹送西紅柿
為了培養(yǎng)幼兒做事情有始有終和喜歡幫助人的好習慣,請幼兒將分好的午點送到弟弟妹妹的班里,當?shù)艿苊妹脤Υ蟀嗟母绺缃憬阏f“謝謝”的時候,孩子們高興地笑了,成功的喜悅寫在臉上。
活動反思:
數(shù)學活動比起其他的游戲活動略顯枯燥。怎樣調(diào)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使其成為活動的主體,是每個老師都在探索的問題。本節(jié)活動設(shè)計和選材上都從貼近幼兒生活入手,抓住大班幼兒喜歡探索、能夠合作、愿意助人的年齡特點,把幼兒生活中的問題生成活動。讓幼兒利用生活中的實物,在實際操作中真實地解決了問題。當?shù)艿苊妹媒舆^午點,對大班哥哥姐姐說謝謝的時候,孩子們獲得的是自信的、成功的喜悅。他們完成的不單單是一個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目標,而是將任務意識、合作意識、樂于幫助他人的愛心融入其中,多元化的促進了幼兒的成長!
幼兒百科:數(shù)數(shù)兼具動詞和名詞詞性,指通過某種方式或途徑計算詳細的數(shù)字,通常采用扳手指或嘴巴念叨或心里默念,為較普遍且較普通的一種數(shù)學行為。